融合通讯范文

2024-05-13

融合通讯范文(精选3篇)

融合通讯 第1篇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主要考虑以下用户需求。

1.1 使用便利性

统一通讯管理目前发达的通讯系统虽然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联络到人, 如语音电话、即时消息、电子邮件、视频电话, 但各种通讯手段都相对独立, 打电话找手机通讯录、发邮件找企业邮件通讯录、视频电话找视频通讯录、即时通讯找好友通讯录, 真正意义上用户实现统一通讯录管理都很少做到。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帮助实现所有的通讯终端都实现完整的统一通讯录管理, 无论你联系的对象是何种终端 (手机、PC、视频、集群电话) 均可一键式发起通讯。

1.2 平台深度融合

多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目前基于窄带语音的各种通讯系统 (无线通讯、软交换、集群通讯系统) 已经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而且基于标准的SIP/H323协议通过网关能够与视频会议的音频互通。但因为各种应用系统的协议标准不同存在系统间互通性问题,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将众多的专业通讯应用整合在一起, 如常见的较难实现具备双向语音的视频监控与语音/视频会议的音视频互通。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帮助实现对各种通讯终端的互通需要, 视频监控终端、视频会议终端、移动手机终端、电脑终端等都可以直接进行互通。用户只需关心通讯的对象和内容, 而且操作过程中无需任何调度中心的协助。

1.3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行业LBS应用

地理位置信息可广泛的应用在集团企业中, 包括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物流管理, 特别在应急指挥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快速、精准调度管理的效果。如何把GPS定位、GIS地图管理与现有的通讯手段进行集成将成为一种突破。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可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种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结合用户主动上报、基站多点定位、轨迹记录、预测分析等技术手段, 为特定行业提供专业化的位置信息服务。将来在专业生产调度中不仅可以基于电话号码来调度, 还可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来进行生产调度。为企业级专业化调度创造坚实的基础。

1.4 安全通讯管理

安全的通讯手段是各种行业最重视的管理要素, 通讯安全提出了非常高的安全行业标准, 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指令。

不仅需要利用具有专业防护功能的通讯系统来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而且要对其他通讯工具进行统一管理监控。一旦有不符合要求的安全隐患发生, 系统将提出告警信息, 还可以根据终端的类型 (普通手机、智能手机) 通过电话、多媒体信息或者短信方式各种手段即时提醒该用户。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和终端信息管理系统, 进行安全控制管理, 对符合防爆要求的手机、集群终端实行常态化监控管理, 对不符合条件的终端进行远程控制锁定。

2 系统应用范围

该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如应用在多种企业或集团当中, 不仅可以将现有各种通讯手段融合构建起企业级的全方位通讯网络, 还能带来各种丰富的特定行业应用。

⑴车载、携带式移动监控应用:可用于企业级的安全生产/工作流等监控。

⑵传统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可应用与企业或集团内部的视频会议交流。

⑶智能终端BYOD管理系统应用:可按需随时转化个人通讯工具为融合通讯工具。

⑷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应用:可实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

⑸单兵工作系统应用:可实现定制化的单兵系统无缝接入。

⑹企业类社交化信息交互系统:可实现公司公告、部门通知、员工信息交互。

⑺公、私网模式的专用通讯系统:可实现企业内外网的视音频数据无缝对接。

3 系统架构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 是采用云计算架构, 利用视音频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网络传输技术, 凭借开放多应用API平台、定制化的单兵工作系统配合多媒体融合模块结合组成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模块:

⑴云视频服务模块:云架构模式负责后台视音频资源动态调度和分配。

⑵移动视频模块:负责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终端接入。

⑶视频会议模块:负责传统H323终端接入。

⑷视频监控模块:负责单工视频监控画面传输接入。

⑸单兵系统模块:负责专业的单兵系统无缝接入。

⑹定制嵌入模块:负责工作流等嵌入式接入。

⑺多媒体数据模块:多媒体数据发布、录制、存储等。

⑻多媒体融合模块:负责处理云视频服务模块、移动视频模块、视频会议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单兵系统模块的音视频及数据整合。

4 多媒体融合框架示意

4.1 统一语音通讯系统框架

语音融合通讯实现的是与传统PSTN交换机、软交换、移动通讯、PBX、IPPBX、电话会议、集群系统等等语音业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基于标准的通讯协议SIP、ISUP、PRI将各语音通讯系统无缝的衔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

在现有软交换设备的中继网关直接与公网的电信、联通、移动交换机相关联, 内部接入网关负责公司各部门的通讯节点接入。整个语音通讯系统挂接了集群通讯、调度系统等相关联的系统。

多媒体融合通讯系统的语音网关通过标准的SIP、ISUP或者PRI接口与软交换系统进行互联互通, 将现有语音系统的语音无缝的接入到多媒体融合通讯系统中与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应用实现无缝对接。

4.2 统一视频通讯融合框

视频通讯包含了视频会议、SIP视频通话、视频监控、视频调度多个应用。因为视频编码、控制协议等技术体制的不同, 这些视频通讯手段间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早期广泛使用的调度中心采用视频拼接技术来整合视频流, 但只有在调度中心才能看到所有的视频信息, 而其他场外节点均无法看到完整的视频源内容。

在实现统一视频通讯的各种思路上, 采取全方位的视频集中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对全网用户的融合视频业务覆盖。各种类型的视频信号由多媒体融合视频处理后可以做到对终端的全兼容, 无论是视频会议还是视频监控、移动应急指挥的视频的信号都可以在各种终端上无缝的进行呈现。

管理中心作为最高级别的统一的监控、调度、管理职能中心, 采用上墙的大屏式监控管理模式, 配合多媒体融合调度平台全方位的进行石化的生产、存储、安全管理;各级生产管理中心按照具体的生产管理需要配备多媒体融合调度平台或者一体化桌面式调度平台进行, 如图2所示。

该体系构架特色:

⑴在调度工作模式下, 调度中心可以指定任何形式的视频信号源送到各地的分级调度中心的视频终端和视频会议终端, 甚至是移动终端也可以获取相应的视频信号源。

⑵在非调度工作模式下, 召开视频会议时管理员也可以将视频监控、移动视频终端的视频源轻松的加入到会议里。

⑶配备了统一通讯管理模块后, 移动视频终端、视频会议终端可以自主的调用可用的视频信号源。

⑷所有的视频信号均可以通过多媒体音视频融合处理平台通过标准的H.323的协议上行连接到总部, 便于总部的工作指导。

4.3 多媒体数据融合框架

多媒体数据应用主要包含了即时通信、多媒体信息、电子邮件、企业电子公告、文件传输等功能。这些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数据通讯手段都相对程度的独立, 每个应用都有独立的客户端来实现, 且这些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都无法直接共享, 甚至还需要格式的转换处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数据应用的时效性、便捷性。

多媒体融合通讯中重要的数据融合就是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将现有复杂的多媒体数据通讯应用进行深度整合。用户只要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就方便的处理了所有的这些应用, 而且相关的数据还可以直接进行分享, 如图3所示。

多媒体融合主要融合点:

⑴多应用客户端的统一。

⑵多应用入口API开放。

⑶应用数据的快速共享

⑷统一数据存贮。

⑸多类型终端的数据呈现。

5 应用创新点

5.1 丰富的内容支撑远程协作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以云架构为基础为不同级别和属性的用户群体提供视音频/数据协作及文字交流服务。如为互联网个人用户, 提供点对点/5+多点的视音频信息交互;为SMB企业用户, 提供人数为20+范围讨论式信息交互;为政府/集团级别的用户, 提供大规模并发/广播式的会话信息传递交互;为行业用户提供嵌入式的视音频灵活接入。

5.2 网络适应性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作为首个在互联网环境下提供第三方应用的视频服务平台, 一直致力于提高云视音频服务的整体性能和应用范围。考虑到国内网络架构的复杂性、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 (带宽、抖动、延时、丢包、多路由节点等问题) , 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开发, 推出最新的SVC (Scaled Video Coding) 网络编解码技术。可根据网络环境和用户端的设备编解码能力, 智能提供对应的图像质量和属性, 满足各种类型的用户群的视音频交互需求。同时采用独特的路由视频处理方式, 降低了带宽的限制和网络延迟带来的图像滞后现象, 使每一个视音频参与者, 都可以流畅清晰与处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客户企业进行视频通信。

5.3 灵活的桌面接入性

独创了业界颠覆性的云视频服务架构, 该架构可极大地优化提升各种设备的接入性能, 使所有用户皆可无缝同步于同一视频会话进程中, 充分享受到视频沟通的超强扩展性。多点视频通讯第一次同语音通讯一样, 成为大众可普遍使用的服务。云视频服务平台通过丰富的扩展能力, 使我们的Windows/LINUX和MAC系统的笔记本电脑或个人PC端 (只需配置便携式摄像头和麦克风即可, 无需增加其他硬件外接系统) 。其充分利用SVC技术和路由视频处理能力, 无论用户身处何方, 只要有网络接入, 就可以为用户提供自然流畅、低延迟、高品质的多点或点到点的远程呈现体验。

5.4 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 通过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专利路由视音频技术、单次编解码技术、低延时技术及SVC技术, 可将i OS或Android系统的任何智能手机或平板设备转变为高性能的视频接入端设备。同时通过智能的网络分析适应模块, 可以让任何的移动终端通过2G/3G/4G/WIFI等的网络环境下仍可以变现出高品质的视音频效果。更可以通过SVC技术智能的判断移动终端及网络环境, 为不同的终端提供不同分辨率/帧率/质量的最优视音频。

5.5 单兵系统解决方案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 通过对特定行业用户用户工作生产流程的研究, 研发并定制符合用户工作流程的单兵系统。通过开放的API模块进行定制化开发, 将单兵系统的实时视音频及各种数据流, 接入到云视频服务平台中来, 从而实现移动端、软件端、传统视频会议端、单兵系统的统一融合;

5.6 系统兼容性与整合性

通讯融合平台作为综合性的视频服务平台, 充分的认识到, 企业级别的用户在使用云视频的同时, 不可能摒弃所有的遗留系统。Gateway帮助用户轻松地将遗留下来的传统H323硬件终端或其他多点控制单元系统整合至全新的H.264/SVC系统中, 实现无缝式的互操作。Gateway能够在不受与会者所处位置限制的情况下带来高品质的视频会议体验, 这一点对低成本通用IP网络通信尤为重要。

而另一些企业早已部署了如微软的lync, IBM的SAMETIME等即时通讯系统, 云视频服务采用软件整合嵌入的机制, 使原有的文字通讯系统演化成视频通讯系统, 与此同时完全不改变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

云视频服务平台采用多种的兼容整合嵌入式机制, 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扩展了用户通讯系统的原有投资, 不但对企业通讯的使用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更是对已有通讯系统的通讯方式体验的深入提升。

5.7 高可靠性

考虑到互联网用户的大规模并发性, 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 提供高可用及可靠性的后台系统运行机制和维护机制, 作为面向综合业务的视频服务系统, 核心交换平台的稳定结构, 对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后台核心设备采用双机热备或多机热备机制, 可在最短时间内切换核心设备备份机制。同时可根据时时探测的安全机制, 智能的分配视频资源, 保障单台服务节点的健康良性运行。

5.8 系统的扩展性, 客户定制化 (API)

在对国内典型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 发现不同行业用户对云视频服务有着差异化的需求, 因此从平台的角度考虑, 云视频服务平台将提供行业API模块, 为行业用户定制开发。在利用云视频资源的同时, 提供更加符合行业用户使用特点和使用习惯的服务模块。

6 技术创新点

⑴云架构:采用分布式部署、集中式管理、虚拟化应用、资源池动态分配等技术, 为大规模并发提供适合的系统架构。

⑵视音频路由转发机制:打破传统的二次编解码图像处理机制, 采用路由转发, 单次编解码, 低延时, 抗抖动。

⑶H264SVC技术:H.264可分层编码, 在保证高效的视频压缩性能的基础上, 视频广播端可以通过一次编码产生具有不同帧率、分辨率的视频压缩码流, 以适应不同网络带宽、不同的显示屏幕和终端解码能力的应用需求。

⑷多应用API模块:提供API、SDK为行业用户定制开发, 符合用户原有使用习惯。

⑸网络自适应技术:网络自适应能力能有效的降低因有效带宽不足引起的数据丢失问题。

⑹低带宽占用技术:高效音视频编码算法将音视频应用的带宽降低30%以上。

⑺公私网穿越技术:在不同的模式下提供不同的业务体验;提供更高的数据安全保障。

⑻H323接入模块:提供传统视频会议终端的标准H323接入模块。

摘要:云计算在国内仍处于SAAS的起步阶段, 但勿容置疑, 这种模式将成为云架构平台上扩展性最好、应用性最强、覆盖性最广的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产生的各种软件服务, 则以语音视频协同办公平台最为典型, 应用最广。文章通过对SAAS模式和云计算的深刻理解, 结合目前企业级别的融合通讯理念, 以其领先的底层开发技术和独特的系统架构模式, 讨论了国内最为先进的一种多媒体统一通讯融合平台。该平台采用虚拟模块化的技术, 云计算的架构, 分布式的服务端部署, 集中式的逻辑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硬件集中部署, 资源固定分配等理念,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系统资源使用率。采用专有的视音频及数据路由传输机制, 避免了网络延时带来的视频效果不理想, 同步性差等问题;同时采用网络自适应及终端 (包括软件端、移动端、固定终端、定制化单兵系统) 自适应技术, 扩展了平台应用的承载层范围。

关键词:通讯融合,云计算,SAAS,多媒体通讯

参考文献

[1]王记春, 李兆祥.关于PBX在通信市场发展中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 2013 (1) .

[2]李君, 郭玉东.关于融合通信的企业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5) .

融合通讯 第2篇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5月5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汽车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通讯技术与汽车行业的融合应用,实现技术创新。同时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突破充电桩建设方面的瓶颈,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苗圩指出“,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行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通讯技术和汽车行业的融合应用。”他认为,在世界范围来看,创新最活跃,覆盖面、渗透性、应用性最广泛的就是互联网,早期的互联网行业和后来的通讯业现在已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互联网行业对很多传统行业形成颠覆性的创新。

融合通讯 第3篇

《广播与电视技术》:广电行业的业务所占中兴集团业务的比重不大, 但是公司每年参加广电行业展会的力度与专注程度非常高, 这代表着中兴公司对于广电行业市场非常重视。请您介绍一下中兴针对中国广电市场的业务规划是如何开展的?

王翔宇:中国广电行业在发展程度以及行业规模层面上与电信行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中兴公司的了解, 中国广电行业有2千亿的市场规模, 其中1千亿是来自广告的收益, 真正来自网络上取得的收益所占比重非常少。但是, 中兴对于中国广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许。从2010年以来, 国家对于广电行业越加重视, 颁布了众多利好的行业发展政策助推行业的发展, 从开始的网络改造试点城市, 发展到全国范围的52个试点城市, 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给予了行业很大的支持。其次, 中国普通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 精神生活与精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从而使得以广电为代表的内容创造行业成为今后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市场。广电行业对比其他行业在整体增速上有较大的优势, 这也是中兴公司重视广电行业和其相关市场的原因所在。

在过去几年的行业发展中, 中兴根植于广电, 取得了一些成绩。第一, 中兴在衡量了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 立志成为广电行业业务覆盖最广的技术服务提供商。目前, 中兴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在NGB、双向网改、IPTV、新媒体、OTT、CMMB手机电视、直播卫星双向模块等等几乎与广电技术相关产品、技术方案的全面覆盖, 并通过三年的努力, 在上述提到的每一个领域, 中兴也已取得了相当的技术和市场成绩。在NGB领域, 中兴的EPON接入网产品已经做到了全国范围的省份覆盖;在IPTV领域, 去年中兴的技术、产品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 亚洲第一;今年IPTV新增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 中兴有望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供货商。第二, 在CMMB手机电视领域, 中兴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 与中广传播、中国移动建立合作, 独家承建了两套业务平台, 支撑了全国CMMB手机电视用户的平台服务。第三, 在直播卫星领域, 网络双向模块方面, 中兴占有50%以上的方案、设备市场, 也是该领域最大的模块提供商。

中兴凭借通信技术的优势, 从一开始就将网络双向的概念和技术应用于广电网络改造当中。在广电近年来数字化、双向化的发展进程中, 不论有线、无线还是系统、终端, 中兴更是深入参与合作, 这是中兴在广电行业几大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对于广电行业市场的未来规划, 中兴还将积极响应广电总局的技术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本届展会的主题报告会上王效杰司长提出的广电智能操作系统——TVOS这一新的发展思路, 中兴将积极配合总局做好基础性的研发工作, 夯实未来广电发展的平台基础。

《广播与电视技术》:您谈到广电行业是以自有内容创作为核心优势的行业, 对比其它行业, 中兴有怎样的具体服务来面对广电行业的发展?

王翔宇:实际上, 中兴的市场策略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面。特别是中兴内部机构针对行业发展的调整是在2010年开始的。2010年5月份, 中兴内部对接广电行业的部门单独成立, 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服务体系, 并且平行于其他三大运营商对应的部门。同时, 中兴在与广电用户合作的过程中, 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从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向互动增值业务内容生产商延伸, 甚至还与很多版权内容商进行联合运营等大胆的尝试。

中兴广电部门今后会以网络技术服务为基础, 并向增值业务转型, 甚至会为广电运营商提供联合运营的整体方案支持。由于目前广电网络运营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在基础技术储备、运营效率和团队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目前行业发展进程中, 中兴公司愿意凭借自身多年服务电信运营商的经验以及服务支持能力, 为广电用户提供整体、高效的运营解决方案。对于广电网络运营商而言, 网络中的内容有着海量的市场空间, 运营商自己也在参与内容的制作、购买。中兴从技术提供到参与部分内容的运营, 会使运营商感到服务支持的便利性, 可以提供包括:整体系统平台到内容运营的全面支持, 这是运营商网络运营能力的有益互补。在全国IPTV上的游戏类内容运营上, 中兴已经占到95%的份额。去年中兴还进入到电视游戏的领域, 跟专门做电视游戏的第9城市公司联合成立新的公司。目前新成立的公司已经拿到了中国好声音的独家游戏开发权。未来针对音乐、游戏类的电视休闲游戏, 中兴会议电视这个屏幕为基础, 会给广大电视用户带来更多的新业务、新体验。在业界最关注的是互联网视频以及OTT技术的发展上, 特别是OTT终端上, 影视类节目服务还是基础性服务。未来中兴在OTT的终端业务中, 也将会集成内容类资源。而在传统数字电视上, 中兴的内容集成会更加具有优势。数字电视市场上, 中兴有着垄断地位的影响力, 原因之一就是中兴很好的解决了用户覆盖的问题。运用中兴的技术, 用户可以在不更换有线电视机顶盒的基础上, 开展新业务的部署和运营。这是目前中兴的核心技术优势和竞争力。这样也就使中兴以最快速度覆盖有线电视双向网改后的机顶盒市场, 并对下一步助力运营商在互动增值业务运营的网络部署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广播与电视技术》:三网融合是国家推动的信息化战略的重点议题之一, 中兴作为业内知名的技术、设备提供商, 能够为广电行业提出怎样的新思路、新观点?

王翔宇:中兴最本质的优势是基础性的技术研发能力, 中兴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拥有量为世界第一。国际专利已达到2800多件, 我们希望中兴通过在基础性研发, 以及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在业界起到带动性作用。

在广电NGB技术领域, 特别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 中兴以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对广电市场的高度理解, 承担了由广电总局指导的互联互通便准研究项目小组的组长职责, 并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整个广电网络的改造和发展。同时, 中兴公司还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来配合广电主管部门的技术研发和产业上下游技术、产品的对接。

对于三网融合所强调的“互联互通”, 中兴认为是网络层面与业务层面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业务层面的融合是使网络上部署的业务能够形成端到端的服务支撑;而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 就是不同厂家之间、不同运营商之间如何有效地连接, 打通彼此之间的传输通道。这两方面中哪一方出现问题, 互联互通的服务质量都会受到损害。从另一方面讲, 三网融合中用户所得到的良好使用体验背后, 支撑它的是业务与网络双重匹配的结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融合通讯】相关文章:

思科融合通讯方案05-23

通讯工程05-09

串行通讯05-20

通讯管理06-07

485通讯06-13

通讯06-22

可靠通讯07-17

通讯程序07-26

通讯能力08-01

消防通讯08-07

上一篇:学生个性下一篇:“预制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