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范文

2024-07-27

沂蒙山小调范文(精选7篇)

沂蒙山小调 第1篇

关键词:民歌,演唱风格,曲调

一、《沂蒙山小调》的背景

谈起《沂蒙山小调》的出处,现在大多数曲谱、书籍中都标记为“山东民歌”,这首在抗战时,由李林、阮若姗编创的《打黄沙会》,建国后,更名为《沂蒙小调》、《沂蒙山好风光》、《毛主席领导的好》等,因其曲调流畅、优美深受喜爱,出现不同的演唱版本,并作为音乐主导动机,创作出不同的体裁作品,如刘庄的钢琴独奏《变奏曲》和民族管弦乐《沂蒙山随想曲》等。由于音调来源的不确定性,出现“民歌”、“创作歌曲”、“填词歌曲”、“革命历史民歌” 四种定性说法。但对于《沂蒙山小调》为何在山东民歌《王禅修仙在云蒙山》、东北民歌《秧歌调》、河北民歌《小白菜》, 甚至于北京民歌《妓女告状》中都能找到相似音调的问题该如何解释呢?冯光钰认为:“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的若干子体民歌群落;这里所说的“民歌母体”包括多方面的涵义, 诸如曲调、唱词内容、音乐结构、衬词衬腔及特殊腔调的进行等因素”。

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色

(一)曲式结构。《沂蒙山小调》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作品,方整性结构,曲式结构短小,全曲由起、承、转、合四句乐句组成, 典型的民族五声中的E徵六声调式(加变宫)。每句落音逐句下趋,后两句有宫调的交替,唱词为两句一段,两乐句唱一句词,节奏较宽。每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作回返进行的拖腔,增加了音乐的抒咏。

(二)歌词及其衬词。从歌词上看,《沂蒙山小调》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句式整齐、平仄不严。两句体的结构, 并运用了对比、比兴、叙事等表现方法。从衬词上看,全曲较多使用了“那个”、“嗨”“哎”等衬词,““衬词”作为民歌中一种表情达意的音乐语言,对歌曲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刻画,情绪的渲染等有直接的影响”;不仅能增添作品的音乐色彩,还能更鲜明的体现出民歌的地域特色,提升艺术水准,成为经久不息的佳作。

(三)曲调及节奏。首先,全曲音乐舒展豪放,旋律优美动听,起伏不大, 音域较窄,值得一提的是:《沂蒙山小调》的曲调特别地借鉴、吸收了流行语鲁南地区的花鼓调中的拖腔和衬腔。其次,因《沂蒙山小调》的版本不同,所以出现4/4和3/4两种形式。现今版本使用更多的是3/4的, 本人也认为它打破4/4强、弱,次强、弱的规律,形成强弱弱的格局,使音乐进行悠悠荡荡,更能体现小调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三、演唱风格

(一)不同版本的演绎。《沂蒙山小调》最早的演唱者是韦有芹,采用本嗓演唱,感情真挚、质朴,咬字较重,在衬词的处理上,力度得当,棱角鲜明,因而更加亲切、真实, 表达了对沂蒙山区人民的纯朴和深厚的情感。《沂蒙山小调》 广为传唱后,出现各不相同的版本和演绎,但以彭丽媛和郑绪岚最具代表性。彭丽媛采用混声歌唱方法,并结合真声色彩演唱,音色甜美、圆润,富于地域特色,并对歌曲进行了二度创作,同时,郑绪岚的演唱也别具一格,她主要通过对歌曲“断”与“续”的分离,达到音色明暗对比,构建歌唱线条的色彩对比。

(二)歌曲的艺术处理。在用声上:为了表现山东人朴实憨厚的性格,采用真声演唱,音质结实圆润,如:“哎” 字加入胸腔共鸣,以中支点为主,使音色更加扎实、明亮; 同时,注意气息的控制,若是中途换气,将会割断音乐的线条,所以要在平稳自然的气息状态中抒发感情。行腔中装饰要少,不能仅为旋律的好听而随意加装饰音,要根据歌曲的需要来润饰; 如开始的“人人那个都说”几个字要直来直去、 菱角分明,给人豪爽的感觉。在语言上,总的特点是土、跨、 硬、冲。

沂蒙山小调教案 第2篇

◆胡青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2、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唱,连贯的唱好歌曲。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培养音准意识。

3、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歌曲特点和《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突出音乐形象与地方文化的融化。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欣赏该题材其他演奏形式。

教学重点:

1、反复听民歌手的演唱,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2、歌曲节奏的难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表现。一字多音,注意气息的运用,引导正确的吸气。

3、引导学生学习简谱,认识简谱。带领学生学唱、背简谱。

4、气息的训练:正确的呼吸,保证词义的完整。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学方法:

1、学生利用钢琴自学歌曲,模仿。

2、比较法。教具准备:

1、歌曲录音:录音机、教学磁带、转录的磁带。(民歌)歌片;

2、演示文稿:有关山东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模仿老师拍击《沂蒙山小调》的节奏型,老师伴奏。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音乐?(三拍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2.聊一聊:

⑴请学生看沂蒙山风光图片,感受沂蒙山秀丽景观。(PPT展示)⑵出示山东省政区版图,指出沂蒙山的地理位置。⑶分析山东民歌的特点。

⑷简析《沂蒙山小调》,并分析小调特点。3.问一问:

①这首歌曲是山歌还是小调?(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②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扬)③歌词中的“那个”有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只是民歌中的衬词)④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草低儿、谷子儿)

⑤歌曲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演唱有什么特点?(一字多音

拖腔)

⑹听歌曲录音,感受歌唱的音色、感情。4.唱一唱

⑴教唱歌曲并跟着节奏演唱。

比一比谁学的最快。(2-3遍争取学会)。请你说说哪好听?为什么好听? 生:尾音/觉得很愉快、旋律优美。⑵学习歌词:

学习歌词: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⑶小结: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衬词和拖腔的应用,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

⑷学生跟录音学唱第二遍。师指歌词。你认为有哪些不好唱的地方(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重点解决实际的难点:方法:画拍。唱准长音的拍值,范唱重在吐字,感情表达。)你们想听老师唱一遍吗?师范唱。

⑸我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来唱一遍好吗? 解决音准问题:

a.休止符要唱得准确,段与段连接要注意停顿:一字多音唱准,不能换气。

b.山歌特色的表现:终点体会“鱼咬尾”的。重点揭示:“鱼咬尾”的部分:看大歌片,讲解:什么是鱼咬尾。

小结:这种句头接句尾的创作手法,就叫“鱼咬尾”,你能举例吗?

诗歌中的、以前学的歌曲:《童谣》,《小白菜》真好,同学们果然聪明,你们只经过几遍的学习就自己学会了唱这首歌,继续努力呀!大家学会了唱这首歌,那么怎样唱得更好听呢?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的学习方法: c.处理歌曲:处理歌曲唱好歌曲:归韵、口型的统一/气息的统一/音乐形象的塑造。

d.要想唱好这首歌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大家画拍、讨论、重点练习:(小组学习)哎

1、好、哎

2、光几个字各唱几拍?

注意归纳、训练:归韵:老师指出句尾的音、学生回答并且练习唱好:哎,(共唱4拍)换气:好(一字多音共唱六拍,连线,要唱的连贯),光(五拍、连线),跟读一下:要求咬住字头:声母。保持字尾:韵母。口型要统一。练习一下。

小结:正是衬词和拖腔表达了沂蒙山人民对家乡的热爱。5.演一演

⑴出示几种打击乐器,给出节奏型

锣 ⅹ 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 ⅹ ⅹ∣ 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 三角体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 ∣ⅹ ⅹ ⅹ ⅹ∣(123小节重复)

⑵请会乐器的同学试奏,为大家伴奏。6.编一编

请同学们根据沂蒙山的旋律即兴填词,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家乡——英山,并且把他试唱出来。

⑴人人那个都说哎~

()()好~ 英山的()()人民()

热心肠~ ⑵山()那个水()哎

多()人~

高山那个()()哎

()()长~ ⑶水波那个闪闪哎~

茶飘香~ 英山的那个美名哎~

沂蒙民生小调 第3篇

放心的800个健康早餐亭

“自从社区有了惠民早餐亭,走出家门口就能吃到放心的早餐,真的是方便了我们这些上班族。”1月4日一大早,在一家企业上班的曲艳娟说,以前社区门口没有惠民早餐亭的时候,她每天早上只能在社区周围的一些小摊上买着吃,既不卫生油也不好。但没办法,早上没时间做饭,还是得将就着吃。自从今年年初,社区门口建立了惠民早餐亭后,她就再也不用为早餐发愁了,不仅干净卫生,早餐种类多,而且一出门就能买到,非常方便。

像曲艳娟一样停下车买完早餐,又急匆匆地赶去上班的居民非常多。仅7点到7点30分之间,就有6。多个居民来购买早餐。

据惠民早餐市场部经理李刚介绍,现在仅在北城新区已经有29个早餐亭了,等公务员社区居民入住后,在社区周围还要再安装10个早餐亭。2013年要让北城新区早餐亭突破50个,争取做到早餐亭覆盖社区,让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口,就能吃到绿色营养的早餐。

得到方便的不仅是周边群众,惠民早餐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晓说,目前公司的员工及加盟店店主,大多都是企业下岗职工、城市无业人员、以及新毕业的大学生。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千余个工作岗位。

“真没想到,天气不好还有这么多顾客,我今天进货不多,估计8点半就能全部卖完。”在北城新区桥坊社区北门惠民早餐亭,店主肖玉赢正在整理并清点着剩余的早餐。肖玉赢说,她以前在一个工厂打工,一天要干近10个小时,每个月收入还不到2000元。去年5月,由于效益不好,工厂倒闭了,她也成为了下岗职工。今年年初她加盟惠民早餐,并开了自己的早餐亭。由于早餐亭靠近临沂四中和桥坊社区,每天都有五六百个顾客来购买早餐,每个月收入都能达到3000元以上。

“公司非常正规,对员工非常好,不仅手把手地对我们进行培训,而且还给我们缴纳了社保。”对于公司的运营模式,肖玉赢非常满意。

目前临沂市的早餐亭总数已经达到近800多个,范围覆盖了北城新区、兰山、罗庄、河东、经济开发区以及莒南、费县、郯城等县区,现在每天可为20万市民送上绿色营养的健康早餐。

“夹心层”一族的圆房梦

2012年是临沂市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第二年,保障房到了3.8万套。在这些保障性住房中,有计划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4302套。就是这些赁住房,为没有资格享受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又买不起商品房,而被夹在中间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夹心层”一族,圆上住房梦。

临沂大学毕业后,留在兰山工作的王勇已经在一家物流企业工作了两年,至今与两个同事合租一间公寓。但马上面临着结婚问题,这个从莒南农村出来打拼的小伙买不起房,也没有资格享受廉租房和经适房的待遇,这让他很困扰。从报纸看到临沂建设公租房的消息给了他一线希望。“如果明年公租房能竣工,我们希望能租一套,先把婚结了,给女朋友一个温暖的小家。”王勇说。

王勇是典型的城市“夹心层”,而他希望能拥有一个小家的梦想很快将会实现。去年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保障性安居工程被临沂市委市政府列入10件民生大事。

“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群体大,加上符合企业自身需求,因此企业的建设积极性很高,目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进展较快,能够确保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临沂市房产和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正在崛起中的北城新区吸纳了很多像王勇一样的城市“夹心层”在此工作。而东至蒙山北路、南邻政府储备地、西至沂山路、北邻政府储备地的这个公租房小区,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去年5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组在临沂检查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情况时,专门抽查了市、县两级三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工地,并现场进行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楼板厚度测试等一系列检测。检查组一行对临沂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高度评价,认为临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全国都是比较好的。”

“一元钱公寓”的故事

一元钱能干什么?坐一次公交车、买一只便宜的雪糕、一瓶矿泉水……这些用途我们农民工都知道,却舍不得花。不过,在山东临沂,这一元钱还能做点大事情,那就是住一晚外加洗个澡。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各种会议、文件、调查中屡屡被提及,可他们依然受到各种不公平对待,而“一元公寓”则给他们解决了许多难题。

来城市打工、在城市住宿,对农民工来说,价格是他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在许多地方,农民工聚居地就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让城市管理者大为头疼。殊不知农民工更头疼,工作没找到,舍不得花钱,只能住路边或天桥下,却又经常被驱赶,租住的房屋,不但条件差,收费还很高。农民工出来打工挣钱,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但他们同时也在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可有谁理解他们的难处他们的委屈呢?

临沂的“一元公寓”想到了这些。

“一元公寓”将闲置厂房改造成候工服务区和餐饮区,并配套厕所、澡堂等基础设施,采取吃、住、用工、维权一体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实行政府监督、企业管理的体制。这不仅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住宿、休息环境,更有效解决了周边拥堵、环境杂乱不堪等问题,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一元公寓”的正式名称叫临沂市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也经常被称为零工市场,总投资约2000万元,是临沂市委、市政府为进城务工人员兴办的20件民生实事之一。“一元公寓”自2011年11月24日建成启用以来,按照公益性、综合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坚持边运行边完善,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探索运行模式、拓展服务内容等措施,着力打造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平台。运行迄今,累计为28万余人次的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实现短期灵活就业21万余人次,使进城务工人员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受到了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普遍欢迎。

nlc202309030256

零工市场是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不仅仅是食宿,还有培训、中介、维权、医疗等多种综合性服务,这也是临沂零工市场的一大特色。市场运行以来,共发布用工信息6000余条,为2500余人建立了求职登记信息、320家单位建立了招聘信息,受理侵权、欠薪等各类投诉37余人次。为使务工人员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开展“送教到市场”活动,把知识和技能送到他们的眼前,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短期培训,专业涉及到木工、瓦工等多个领域,举办短期培训班30期,培训务工人员1471人次。请文化部门或自行组织放映电影60余场,丰富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

来“一元公寓”住宿的农民工兄弟高兴地说,“这里真是很不错很不错啊。干净卫生,房间有人扫,吃饭有食堂,浴室有热水,购物有商店,生病还有人管。这样的一元公寓,实在让人满意。”

“行风热线”牵出来的温暖

“让百姓说话,替政府分忧,听众朋友,这里是‘行风热线’节目。今天来到直播间为大家服务的,是临沂市地税局局长聂奎亮同志……”去年12月28日早晨7点15分,记者在临沂市广播电视台直播间外面,现场观看了一期闻名全国的“行风热线”。

由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与市政府纠风办联合创办的《行风热线》开播于1999年3月8日,是全国第一家纪检监察部门与广播电视媒体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

截至2012年12月28日,共播出4500多期,接听热线电话36300多个。目前市直《行风热线》有29个上线单位,“《行风热线》”三区版有30个上线单位。

13年间,各级《行风热线》共解决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近4万个,主要是落实待遇、社会保障、救灾救济、合作医疗、部门收费、食品药品安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部门负责人上线回答问题,不但使人民群众了解了政策法规、消除了误解、理顺了情绪,另一方面,及时掌握了群众思想动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相关措施,把一些不稳定因素消除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目前通过《行风热线》化解的矛盾和问题,市、县两级每天大约在100件左右。近几年临沂市基层信访量、越级上访量、群众性事件明显下降,《行风热线》疏通渠道的作用功不可没。

通过《行风热线》这个载体,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建设,使一些政府服务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服务行为的政策文件,减少取消审批项目696项,总减幅达74%:市及县区行政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了审批职能“一责制”、行政收费“一费制”、项目审批代办制,使30%的审批项目做到了当天办结,比法定时限提速94%,比承诺时限提速84%。

前些年群众抱怨最多的是沂河两岸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和实施了“一河六片”建设滨水生态城的规划布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六河贯通、八水绕城”的水城景观,沿河百里健身娱乐长廊初具规模,57平方公里的滨河景区,成为水利部首批命名的十八个风景区之一。也是《行风热线》,让政府摸清了民意、集中了民智,更加明确了决策的方向。

目前,临沂市“行风热线”已经容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30个市级部门上线,每天一个部门,每月一次循环;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临沂市纪委先后对上线部门进行了5次大调整。这么多年来,“行风热线”一直“热”度不减,成为答复群众咨询、落实反映问题的平台,“有问题就打‘行风热线’”,成为临沂百姓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与此同时,临沂市一些政府部门也把收听“行风热线”当成了部门内的必修课。临沂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买了50台收音机发放给职能执法部门和县局的负责人,让他们每个月都听听“行风热线”,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对工作进行改进。

随着临沂市各部门工作的改进,临沂市“行风热线”也在发生变化。近些年来,投诉问题、举报违规现象的电话正在减少,而对地方发展、城市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电话比例正在上升。临沂市委书记、市长也先后走进“行风热线”,听取老百姓对临沂发展和一些重大市政项目的意见。临沂市“行风热线”正在由“社会减压阀”向“发展助推器”转变。

对《沂蒙山小调》的再认识 第4篇

《沂蒙山小调》不仅是山东民歌的代表,还是民族双向传播的结晶,是沂蒙山绮丽风光的化身,是新时代的沂蒙精神,是一种浓缩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是沂蒙人民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它把“沂蒙山”这响亮的名子,传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一、《沂蒙山小调》的内在风韵

而今的《沂蒙山小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沂蒙山,即已于2004年确立了版权的《沂蒙山小调》,或沂蒙民歌中某一个独立的民歌; 而广义的沂蒙山小调,是指流行于沂蒙山区民间的所有小调类的民歌。如《王禅修仙》《绣荷包》《放风筝》《大踏青》《小踏青》《跑四川》《卖饺子》《摘石榴》本地所有《花鼓戏》,等等。从古到今,沂蒙山区的人民习惯称自己代代传唱的许多民歌为沂蒙山小调或沂蒙小调。

二、《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的魂

《沂蒙山小调》它不仅是山东民歌和东北民歌精华的荟萃,还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

由于《沂蒙山小调》风韵纯朴,内容贴切,一经演唱传遍了整个齐鲁大地的角角落落。后来又很快流传到全国各地,蜚声海内外。由于当时《沂蒙山小调》无标示词曲作者,以致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山东民歌。其实,它并非原生态意义的山东民歌,而是1940年为了痛击日军“黄沙会”,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在沂蒙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根据山东人逃荒到东北的卖唱人所唱的曲子加工谱成曲,由文工团团员阮若珊填词创作而成的,关于《沂蒙山小调》的原型,引起民族音乐家的广泛关注,其中以民族音乐家,中国音乐研究所苗晶教授和沈阳音乐学院杨久盛教授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据《沂蒙山小调》的编曲者李林说,原曲调是远在1937年‘九一八’事变前,他在东北沈阳,从一位山东逃荒讨饭的人那里听到的,那位山东人所唱的曲调也许是从他的家乡山东来的,也许是‘闯关东’逃荒东北期间从满族民歌那里模仿获得的”。苗先生将《沂蒙山小调》看成山东民歌的一种变体。因为《花鼓戏》的旋律及结构与《沂蒙山小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杨先生认为满族民歌《采花》是《沂蒙山小调》的母体,并非《沂蒙山小调》传入东北后才有的《采花》。看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新民歌与山东传统民歌或辽宁满族民歌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管是山东民歌的变体也好,东北民歌的变体也好。《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精华的荟萃,是两地民族双向传播的产物,它结合沂蒙山的单调,又吸取了“逃荒人逃荒地”的民歌因素,再通过李林和阮若珊深入腹地,整理素材,最终完成了《沂蒙山小调》。

三、唱着《沂蒙山小调》谱写革命乐章

沂蒙山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涌现出许多著明的思想家、军事家等。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在建党初期,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这里撒下革命的火种,1927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八路军一一五师进驻沂蒙山区,并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等党、政、军机关。当时的沂蒙山区成了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儿女以及大的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参与参战,砸小米、做军鞋、送炮弹、抬担架,特别是在国民党在重点进攻山东时,当时的460万沂蒙儿女中就有120多万人参军支前,军民并肩、艰苦转战、屡战屡胜。特别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74师,对山东和全国的战局,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放这片热土,沂蒙人民有6万多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涌现出大量模范英雄。而今的沂蒙任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展现出来的崇高的政治信仰、火热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而《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种矢志不渝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下孕育而生。

四、《沂蒙山小调》的传承与发展

《沂蒙山小调》以明快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在几十年间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之一。2005年,山东省将它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流传的《沂蒙山小调》,从演唱形式来说有独唱曲,也有四声部混声合唱; 有大型交响乐,也有爵士乐风格的; 《沂蒙山小调》的版本很多,演唱风格也有多种多样,第一代演唱者韦有琴唱出了它原有的纯朴、淳厚实在的韵味,第二代传人王世慧加入了科学的演唱方法唱出了它的独特风韵,唱出了它所代表的民族魂的。它也曾被超级女声用通俗唱法演唱,却也有着轻柔而迷人的音色。它也曾被刀郎演唱的粗狂而豪放。王世慧说:“用交响乐、合唱、独奏等形式来表现它,我认为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传统民歌要往前走,尤其是要让年轻人接受它,用时尚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每年的临沂文化艺术节中,都以《沂蒙山小调》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沂蒙山风情展演,并编排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曲; 2005年,《沂蒙山小调》代表山东民歌,成功入选为全国优秀民歌30首登上月球,走向宇宙; 如今,临沂大学又以百人的民族乐队成功组编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民族管弦乐团,奏响了沂蒙大地,唱响了全中国。《沂蒙山小调》也被改编为《刘庄钢琴变奏曲》,通过“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完美结合,从“多元化”的位置寻找民族音乐的价值。《沂蒙山小调》近年来先后通过银幕、舞台、影视等手段,大力发展升华,充分发挥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功能,相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沂蒙山小调》所带来的沂蒙精神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沂蒙山也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变得大而美,富而强。

摘要:《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植根于沂蒙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反映了浓厚的沂蒙文化以及沂蒙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

沂蒙山小调 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节唱歌教学《沂蒙山小调》。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2.歌曲为四四拍,速度中等,节奏舒展,深情雄伟的赞颂情绪相贴切。3.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4.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说教法:

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沂蒙山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听范唱,体会歌曲感情,学会用民歌的演唱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4、引导学生学习简谱,带领学生唱简谱,要有尊重原创的意识,准确的唱好全曲。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听、奏、模仿、节奏特点的剖析,引导学生基本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说学法:

1、通过对沂蒙山风光的欣赏及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较深对本首歌曲的理解。

2、讲究学科综合,联系语文知识,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让学生以游览者、欣赏者的身份自己去听、去看、去问、去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拓展同学的音乐思维,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通过学唱和欣赏《沂蒙山小调》,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结构特征,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作用,增加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能力目标 :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同学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连贯的唱好歌曲,注意歌曲的力度变化,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和聆听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示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大量的收集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听和看,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示手法的作用。3.学会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4.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回答中国民歌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络点,由已学的知识入手,从对旧知识的复习导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使新学的内容的渗入更为自然 2.分别欣赏着三种体裁的歌曲。每一首歌曲分别是哪种体裁。《打支山歌过横排》——山歌 《无锡景》——小调 《陕西民歌》——劳动号子

今天我们就找重学习民歌体裁中的——小调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内容更感兴趣 3.小调: 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

4.通过学生心中对小调的理解,首次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在欣赏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知道的山东是什么样的?风景都有哪些?特产都有哪些?山东有名的大枣,青岛啤酒,最有名的山东煎饼。欣赏沂蒙山美丽的风景

设计意图:全面的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有具体、直观的了解。5.山东民歌的特点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通过对以上的学习和了解,再次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并小声跟唱 6.学习歌曲的节奏,并复习学过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7.附点音符的作用

打破的节奏的均衡,使之音乐富有动感,使歌唱者和观众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设计意图:用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这能更容易接受和学会!8.歌曲分析:

一段体结构,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运用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9接下来根据简谱和歌词结合歌曲的分析,再次欣赏演唱歌曲,并在欣赏中想一想什么是“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10.看乐谱欣赏歌曲,并小声跟着哼唱。

11.鱼咬尾: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是下一句旋律的开始音。校园——园林——林子——子弹(看谱子)12.欣赏过后请回答几个问题:

沂蒙山小调 第6篇

关键词:临沂民歌,《沂蒙山小调》,旋律,曲式,音乐特征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格特点。临沂民歌是山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独特的旋律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众多歌唱家、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小调,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民间俗称小曲、俚曲、里巷歌谣等, 在山东临沂民间, 小调几乎与民歌是等同的。但是, 本质相同的小调, 其称谓则是五花八门的。有些地方称之为“小唱”, 鲁北叫“杂八调”、鲁南叫“姐儿妞”等[1]。应该来说, 小调在山东临沂民歌中算是数量最多的一个音乐品种, 早在古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一些传统的小调形式。临沂地区的小调, 内容题材丰富, 旋律较为优美, 主要是由临沂地区土生土长的小调构成。这些临沂小调的特点为:曲调优美流畅、细腻、曲折婉转, 词曲的协调性、均衡性、灵活性, 结构内容的规整、匀称性, 衬词和衬腔的规整定型化, 歌唱形式以独唱最多, 另外还有一领众合和对唱等。

《沂蒙山小调》是否是真正的临沂民歌, 其身份曾遭到学界质疑, 本文中笔者不再就《沂蒙山小调》形成的历史做过多的论述 (详细论述可参见南京艺术学院2010届硕士研究生武装的论文《沂蒙山小调及其传播研究》) 。笔者依据山东艺术学院王世惠教授的专著《山东民歌与演唱》中对《沂蒙山小调》的论述为依据 (即认为《沂蒙山小调》确为临沂民歌) , 并以若屏配伴奏的这一版本曲谱为例进行分析。

一、旋律分析

《沂蒙山小调》的调式调性为E徵六声调式 (加变宫) , 曲调首先由B商音上四度跳进至E徵音, 这一上四度的跳进表现出临沂民歌略带粗犷的风格;然后旋律委婉下行再上行, 最后再次回到B商音, 整个第一句旋律实际上就是由B商音出发经过装饰然后再次回到B商音 (见谱例1) 。第二句再次由B商音上四度跳进至E徵经过装饰后结束在A宫音上;第三句旋律起于A宫音经过婉转上行在第5小节与第6小节之间做了一个纯五度的跳进 (实际上这里的纯五度是乐曲开始处纯四度音程的转位) , 使得旋律的色彩变得更亮, 仿佛是对沂蒙山好风光的再次肯定;第四句仍然以A宫音开始级进后逐渐下行, 最后结束在E徵音上。

谱例1:《沂蒙山小调》主题旋律选自王世惠《山东民歌与演唱》

从谱例1中可以看出, 上四度音程是这首作品的核心音程, 见谱例1中圈起的各音以及框起来的主要音程, 这些纯四度音程有直接以上四度进行呈现出来, 也有经过若干音装饰后呈现出来, 或者以纯四度的转位形式纯五度出现。全曲的起音B商音与最后的结束音E徵音也构成了纯五度的下行, 形成呼应关系。这些充分说明上四度音程 (或者其转位下五度音程) 在《沂蒙山小调》中是核心音程, 在全曲中具有动机音程的特点, 并具有结构力的意义。[2]

二、曲式结构

《沂蒙山小调》的曲式结构为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乐段 (见图示1) 。第一句开始的B-E的上四度音程在第二句的开头以同样的方式出现, 具有继承第一句乐思发展的特点, 而第三句的开始音则是第二句的结束音但结束时则是#F羽音, 这样既保持与第二句的联系, 又具备了转折功能, 第四句是全曲的总结, 徵调式的五个音全部运用且加入了唯一的一个偏音, 最后结束在E徵音上, 形成了合的特点 (具体旋律音高参见谱例1) 。

三、伴奏分析

《沂蒙山小调》的伴奏也有几个版本, 笔者选择选自王世惠教授《山东民歌与演唱》中若屏配伴奏的这一版本进行分析。

前奏部分采用了E大三和弦附加六度音的琶音织体开始, 然后右手演奏E徵音的颤音, 左手是E大三和弦附加六度音的长琶音, 这样的伴奏写作意义在于:一方面强调歌曲的调式调性, 即徵调式;另一方面, 附加六度音和弦具有我国民族和声色彩;此外, 左手的琶音与右手的高音域的颤音相结合, 仿佛将歌者与听众带入了雾蒙蒙的沂蒙山区。

进入歌曲的主题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二句, 伴奏织体以半分解的柱式和弦为织体, 呈现出XXX XX的节奏形态, 而伴奏声部的最上方还加上了一个副旋律用来填补内声部休止符, 这样的伴奏织体写作, 表现出歌曲欢快的风格, 体现出沂蒙山区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特性。

谱例2:《沂蒙山小调》主题1、2句

而到了第三句转折句, 伴奏织体改变成全分解的织体形态, 而低音声部则奏出了五声性的主题音阶, 在最后一小节再次回到柱式和弦织体, 与开始的织体相呼应。到了歌曲的第一次重复时, 伴奏织体再次改变, 变成了由上而下的琶音式织体, 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在歌曲后面的重复中, 伴奏织体均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在重复旋律时 (改变歌词的) 有新的音响效果, 从而给听众带来新的听觉享受。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临沂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分析可以看出, 作品中所使用的纯四度、纯五度音程的跳进表现出沂蒙民歌具有高亢、粗犷的一面;而在这种跳进中加入装饰性的音程又减弱了大跳音程的冲击力, 使得旋律又有婉转的一面。起、承、转、合式的传统的中国民歌结构在临沂民歌中也体现出来。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临沂民歌的艺术特色, 也是临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临沂民歌不仅是临沂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典范, 具有独特的音乐属性和特质, 而且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临沂民歌体裁多样, 性格鲜明。临沂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切实保护好临沂民歌。如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 对音乐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吸收、借鉴当地的姊妹艺术, 使之更有生命力;将临沂民歌带入高校音乐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课堂及公选课课堂, 走与高校相结合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歌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中国ISBN中心, 1997.

[2]苗晶, 乔建中.山东民间歌曲概述.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3, 第1版.

[3]荣寅福.鲁南民间文学作品荟萃.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8.

沂蒙山小调 第7篇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 我国北方就已有“燕燕往飞”的“北音”流传, 后来又出现了北有《诗经》和“郑卫之音”, 南有《楚辞》的民歌广泛发展阶段, 直至南北融合时期民歌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千年的演变与凝结使南北民歌在风格上有鲜明的不同, 这种风格被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通常北方民歌相对具有质朴、干脆、粗犷、豪爽, 积极向上, 刚健豪放等特征;南方民歌都比较含蓄、内在, 善用比、兴, 其旋律多表现的婉转、流畅、抒情等特征。南、北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即民歌的旋律都与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 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某地区的民歌, 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民歌的曲式结构也一般都比较短小, 常用同一旋律作反复。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 往往以生活小调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 如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号子、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 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 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 后传遍全国。

20世纪40年代, 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 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 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 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 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 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 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 每个乐句两小节, 除了第四乐句外, 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 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 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 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 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 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 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 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这首歌与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骨架有些相同, 但音乐形式比《小白菜》丰富, 这是由于内容表现、感情抒发的需要所导致的。它的曲调优美抒情, 音调丰富, 旋律舒展, 为徵调式的民歌。

这首歌曲, 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 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 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 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 处理得也比较细腻, 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 热情洋溢。

人人那个都说,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 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地, 见牛羊。我生长在沂蒙山南麓, 这熟悉的不需再熟悉的曲调和歌词时刻在我心中回绕, 那温暖的红土、青山、绿水令我心潮澎湃, 那草地、晚霞、牛羊让我魂牵梦绕。鲁南----沉甸甸的----我的家。

如此一首小调不再是简单的歌曲。她是历史的重温, 她是文化的积淀, 她是白杨的呼唤, 她是田野的欢笑, 她是集市的热闹, 更是心灵的相通!在田野在山间, 在树林在河边, 在床头在堂前, 在路上在校园人人都在唱沂蒙山;她是苦涩, 她是欢乐, 她是勤劳, 她是朴素, 她是自信, 她是坚定, 她是齐鲁的情!沂蒙山的民歌, 沂蒙山的文化, 古老厚重, 质朴年轻。

今天教室里孩子们嘴里飘出的《沂蒙山小调》虽然少了些荡气回肠, 但是歌声中充满了新的欢乐和幸福。

《沂蒙山小调》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 赞美家乡、赞美老百姓、赞美幸福的生活, 让学生们在参与体验中感受美、创造美”;并通过学习, 来促进我们老师在音乐课上要运用“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和主题来教学和切入, 通过“音乐故事——唱歌——音乐情景剧”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班里大部分学生会唱这首歌曲, 所以一提起他们都情绪热烈地神色骄傲地哼唱起来, 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大大做起了文章。先简短介绍歌曲产生背景, 再让学生聆听歌曲《沂蒙山小调》, 然后再辅导学生细致地有感情地演唱;借此高涨情绪让学生们多多了解身边的多样文化、地理人情、风俗习惯;并让学生们互相介绍各自所了解的山东, 老师再加以激情地引导和介绍, 以达到感化学生们感想身边的人、事, 热爱这片土地, 热爱身边的百姓, 热爱家乡, 热爱这古老而厚重的文化, 热爱这今天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联想所知周围各地民歌, 并激发他们简短哼唱几句旋律。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江苏安徽一带《茉莉花》、陕北《南泥湾》等, 与《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重点与《茉莉花》进行对比, 得出南北民歌在旋律、歌词内容上的比较与不同, 体会其各自风格特点, 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本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通过教唱歌曲和欣赏其他相关歌曲教学,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同时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创设情景, 师生共同学习和探讨民歌的分类, 学生从中感受民歌的不同分类和风格特点, 最重要的是感受各地民歌的深层魅力;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鼓励个别学生充分表现歌唱欲望, 重视音乐实践, 在活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 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材以教唱和欣赏民歌为主线, 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上一篇:板胡演奏下一篇:竞争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