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范文

2024-09-12

药剂学范文(精选12篇)

药剂学 第1篇

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体现教学目标

药剂学是使学生掌握药物生产的重要课程, 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4门专业知识课之一。本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内容既包括国内外药剂学发展的传统剂型的经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成熟技术, 还包括兴起于当今世界的新制剂技术、新剂型、新知识和新理论的介绍。课程内容丰富, 但教学时数有限,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应坚持基础性、发展性知识为主, 一般性知识为辅的教学原则, 重视基本剂型、基本理论的讲授, 基本技能的培养, 同时合理的增加药剂学科前沿性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注重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有机结合, 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的基础性与先进性, 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掌握现代化药物制剂的研究能力和生产技术, 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 在讲授基本剂型时, 以在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液体药剂和软膏剂等作为教学重点。在这些重点剂型的介绍中, 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药剂学的发展现状, 着重讲授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质量要求、特征性辅料和制备工艺等知识;强调各种辅料的选用和制备工艺的设计对制剂质量的稳定性和疗效的影响;增加分散片等新型片剂的作用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及其注意事项;删减教材上比较陈旧的和现代制剂生产中较少用到的生产工艺。

2 注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药剂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命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是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来解决临床用药需要的实际问题, 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多学科交叉、内容较多, 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的特点。初学者往往觉得系统性不强, 头绪太多, 记不住, 学习效率低, 从而大大影响其学习兴趣。针对药剂学课程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首先, 理论教学注意联系实际。药剂学理论部分的学习, 主要靠老师的讲解, 相对的枯燥乏味。因此, 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一方面注意引导, 药剂学中一些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的, 因此, 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动力学、表面活性剂的理论等, 有针对性的解决药剂学中的问题, 降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讲述时要深入浅出, 由理性变感性, 药剂学基本理论是用来指导剂型的设计和制备的, 因此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要注意和药物剂型相关知识进行衔接。例如在讲授表面活性剂理论时, 多列举一些表面活性剂在具体剂型如乳剂、混悬剂、半固体制剂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这样便于制剂基础知识和涉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使学生们更透彻地掌握各种剂型。

其次, 重点知识点的讲授注意分类比较与归纳总结。药剂学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 如各种剂型特性、各类辅料、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其设备等。很多同学都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死记硬背, 考试结束后, 知识点的遗忘率较高, 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将教材中分散的项目归类在一起, 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记忆。比如, 注射剂、输液和眼用制剂在质量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又各具特点, 采用表格比较分类的方法讲解, 学生加深了理解, 又能精简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药剂辅料是制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材中按照剂型进行编排, 而很多辅料又有多种用途, 学生普遍反映较难记忆, 在进行处方设计时无所适从。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强调任何一种辅料的应用都是根据其性质和结构来决定的, 将应用较为广泛的辅料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经丙基纤维素、低取代经丙基纤维素等联系起来, 分别从结构、性质和应用三方面的异同加以阐述, 这样学生不至于相互混淆, 理解加深记忆, 颇受学生欢迎。

再次, 剂型制备的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物展示。药剂的制备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过程, 涉及很多物料、机械设备和单元操作, 是《药剂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工程学理论知识比较缺乏, 仅仅用文字、图表、图片等方式, 难以使学生对制备过程产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难以使学生了解一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深涩难懂。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 信息容量大,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药剂具体制备教学中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在教学中配置了多媒体技术模拟生产过程和实验室制备过程, 大大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功能。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效地帮助学生的理解, 对后期的实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裨益。例如在片剂制备中涉及多种制粒、干燥和压片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这些设备和操作过程在课堂上变得鲜活起来, 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其工艺过程, 直观的了解最新制备技术。同学们对各种片剂的制备工艺有了直观印象之后, 很快明白如何根据处方设计和药物性质选择相应的制备工艺, 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解各类制剂时, 尽量展示各类制剂及其包装,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介绍胶囊剂时, 展示各种胶囊剂, 让学生了解各种胶囊壳如何装填和锁口;介绍气雾剂时, 将空瓶剥离开, 使学生对其内部构造和相应部件的作用一目了然。实物展示不仅使课堂活跃起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而长久深刻的效果, 深受广大同学的普遍肯定和欢迎。

第四, 巧用质疑求异, 诱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信息量呈指数增加, 学生要胜任今后的工作, 知识必须不断更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难度较高而又有意义的问题, 同时推荐必要的参考书和有关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结合所需解决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加深理解, 拓宽知识面。例如, 在讲解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时, 以维生素C水溶液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开始, 引导同学们运用学过的药物化学的知识, 从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入手, 并结合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 找出影响维生素C水溶液稳定性的因素是哪些;下一个问题就是在进行处方设计时如何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在处方中选用适合的pH调节剂、抗氧化剂和辅助抗氧化剂 (络合剂) 等增加药物稳定性的稳定剂;接着的一个问题是处方中稳定剂的用量, 根据注射剂中辅料的常用剂量, 同学们制定出每种稳定剂的用量, 完成了处方设计;最后一个问题是由于本品的稳定性还与温度有关,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何种灭菌工艺, 同学们根据各种灭菌法的特点和药物的性质制定出合理的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 至此, 一个完整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设计方案完成了。自己设计处方和制备工艺过程, 同学们记忆深刻, 并且能举一反三, 在后面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实验学习中, 同学们很快就能理解传统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直接粉末压片等各种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通过设定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科研问题, 给予学生充分想像和探索的空间, 激发其创新意识。

3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主要由下列几个层面构成:任教学科的知识;任教学科的相关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教育学知识。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教师, 其显著特征是:专业知识扎实精深、功底深厚,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技艺精湛、深为学生爱戴等。

当今是药剂学研究发展迅速的时代, 药剂学教师应经常查阅文献, 广泛收集最新科研信息, 不断扩充和更新药剂学知识;另外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在科研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有效方案, 是在任何文献中难以全面获得的, 将其以适当的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水平,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此基础上, 努力学习药剂学教学理论, 探索药剂学教学方法,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 大胆改革。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才能使药剂学教学不断完善, 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总之, 通过几年的药剂学教学实践的探索, 体会到药剂学的知识具有比较零散、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 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因此, 要搞好药剂学的理论课教学, 药剂学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 才能吃透教材, 才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扩展, 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 才能对难点的讲述深入浅出, 才能自信地走向讲台, 灵活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从容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使学生对学好药剂学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丽萍, 陈建军, 钱清.药剂学课程教学实践[J].绍兴文理学报, 2006, 26 (12) :80-82.

[2]高申.现代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

药剂学(一) 第2篇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E 1954年

2.药师审查处方使发现处方有涂改之处,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让患者与处方医师联系写清

B 药师只看清部分予以调配

C 药师与处方医师问明情况可予以调配

D 药师与处方医师联系联系,让处方医师在涂改处签字后方可调配

E 药师向上级药师请示批准后,在涂改处签字后即可调配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

A 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B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C 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D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法典

E 国家编撰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4.影响浸出效果的决定因素

A 温度 B 浸出时间

C 药材粉碎度 D 浓度梯度

E 溶剂pH值

5.下列那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A 恰当升高温度 B 加大浓度差

C 选择适宜溶媒 D 浸出一定时间

E 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6.利用不同的浓度乙醇选择性浸出药材有效成分,下列表述错误者是

A 乙醇含量大于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成分水解

B 乙醇含量10% 以上时具有防腐作用

C 乙醇含量50%以下时,适于浸提苦味质、蒽醌类化合物等

D 乙醇含量50%-70%时,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化合物等

E 乙醇含量90%时,适于浸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7.下列不属于常用浸出方法的是

A 煎煮法 B 渗滤法

C 浸渍法 D 蒸馏法

E 醇提水沉淀法

8.根据Fick第一定律公式,可得知下列叙述错误者为

A 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浓度差、温度成正比

B 扩散速率与扩散物质分子半径、液体粘度成正比

C 扩散系数与扩散物质分子半径成正比

D 扩散系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成正比

E 扩散系数与克分子气体常数成正比

9.球磨机粉碎药物时,桶内装药量一般占筒内容积的

A % 75%-80% B 70%-75%

C 60%-70 D 70%-80%

E 75%-85%

10.浸出方法中的单浸出渗滤法一般包括6个步骤,正确者为

A药材粉碎 装桶 润湿 排气 浸渍 渗滤

B 药材粉碎 润湿 装桶 排气 浸渍 渗滤

C 药材粉碎 装桶 润湿 浸渍 排气 渗滤

D 药材粉碎 润湿 排气 装桶 浸渍 渗滤

《药剂学》课程说课设计 第3篇

摘要: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向对专家和同行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程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高职院校开展的课程说课,有利于深化高职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更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基于我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药学专业《药剂学》进行课程说课设计。

关键词:药剂学;课程说课;课程设计

R-4

1课程设置

1.1本课程在我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性质:药剂学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是面向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专业课程。

(2)地位: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3)作用: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见剂型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在第三学年开展药品生产、销售、药房实习工作打好前期基础。

1.2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药剂学是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部分专业课(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今后学生的专业实习打好技能基础;为药学专业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好理论基础。

1.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熟悉药剂工作的任务、工作制度及药学基本知识;了解新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进行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用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正确调配药物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

(3)素质目标:具有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助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以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用、够用”为原则, “教、学、做一体化”为出发点, “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培养药学专业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根据学生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生产车间参观;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增强本课程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突出技能培养的主线。

2.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以我院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为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2.3教学模块分配

教学内容主要分2大部分:理論教学(54学时),实验实训(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2.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2.4.1重点、难点的确立:以药品生产企业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效果明显的剂型、各类国家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重的内容为依据;把液体药剂、软膏剂、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片剂、丸剂等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确立重点内容,把工艺复杂、剂型新颖、质量要求较高的注射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气雾剂等剂型作为难点内容。

2.4.2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1)突出重点:

①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围绕重点进行,设置问题、演示实验、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②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把握好调控好教学节奏。

③通过训练、小结、复习,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突破难点:

根据教学原理和学生知识结构,借助实验手段、教学媒体、教育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对抽象内容形象化,使之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水平。

②对于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难点,可突出主要因素并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③对于知识跨度大的,可用有关的“中介”知识作铺垫。

④对容易混淆的内容,可利用横向比较,找出相近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

3 教学实施

3.1教学方法

3.1.1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教学视频让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

3.1.2职业体验法

组织学生到药厂参观见习,观察药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条件,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3.1.3网络学习法

利用网络资源介绍学生一些学习网站,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理论得以延伸。

3.1.4案例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5岗位模拟法

组织学生到我院的GMP模拟车间,把学生按照工作岗位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比如片剂的制备可以分成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质检、包装等若干环节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岗位操作,熟悉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考核方式

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随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理实一体化的评价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从药品的剂型、制备、质控、包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总评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50% )+实验、实训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10%)。

4 教学资源

4.1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选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张琦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本教材强调理论,重视实验;针对岗位,课证融合;联系实际,突出案例。

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网络资源。

4.2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两间188.3㎡,模拟制剂车间138.6㎡,校外岗位见习、实践教学基地3个: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个旧市云河药业制药有限公司、一心堂滇东南分部。

4.3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互为补充。

5 教学效果

5.1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12级、13级两届药学系学生成绩合格率均在90%以上,实习及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药学专业的两届学生药剂学基础良好,能满足岗位要求,并在岗位实习与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職业素质,能用专业的思维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2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二级督导制度、领导评价、社会调查、行业问卷、研讨交流,以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6 课程特色与创新

6.1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6.2实训

校内实验室实训及校外就业岗位的参观见习相结合,更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贴近药品,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3师资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一线岗位工作,加强专业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6.4课程

结合医院、药企岗位需求及国家各类资格考试制定《药剂学》课程标准,突出职业针对性

7 改革思路

7.1丰富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不仅为专业教育积累实践经验,也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7.2加强院校合作

引进医院、企业的专家、优秀技术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指导校外见习、校内实训,开展专题讲座,让职业体验走进校园,让岗位标准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7.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建立药剂学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涵盖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和实训指导、习题库、案例分析、虚拟实验、教学录像等。

参考文献

[1]戴世明,刘洋,王慨. 高职院校开展说课活动的意义和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5):132-133.

药剂学教学实践探讨 第4篇

药剂学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为主,实验教学以验证性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1结合职业和时代要求,改革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建立以传统经典的理论为基础,引入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紧扣职业标准,做到以教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编制课程教学整体解决方案,采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建立核心模块、综合模块、提高模块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分层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吸收现代成果,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2.1改革理论教学的LBL模式,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案例教学

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盲目变为有目的地主动探索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前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搜集和整理。课堂上教师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思想相互碰撞。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在表面活性性质、特点与应用、药物稳定性等章节中应用了以上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2.2运用任务驱动法、做学一体教学法、讨论项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场所由传统的教室向现代职场岗位转变,教学效果由课堂学习中老师单一评价向生产现场多元评价的转变。通过这些转变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向社会职业人转变。由于在教学中整合了现代药剂生产内容,融合了现代药剂生产要素,通过多元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在愉悦的条件下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3完善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由传统单一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向阶梯性、层次性教学模式转变。由单一的校内实践走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重的实践模式。建立起由专业认知见习、专业技能实验、GMP生产(软件)仿真训练、GMP车间仿真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组成的递增式实践教学模式。每个环节采用了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3改变单一评价体系,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多以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指标,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学生平时在课堂和实践中的表现,同时产生学生临考前抱佛脚、考前突击背题等现象。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建立起多维的评价体系:(1)评价主体由教师向教师、学生转移。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既尊重学生自己,又引导学生能关心他人。(2)改关注结果为关注过程、结果并存。更多关注过程动态化的评价,将学生每堂课、每次实验都纳入评价体系中。(3)改关注成绩单一评价为成绩、情感、态度、创新等多维评价。

4结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充分吸收现代教学成果,在全面提升学生药剂学知识与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一些成熟的理论与模式为大家所共认,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能否真正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仍是今后教学中所探讨的热点,需进一步与业内专家、企业专家共同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五年制高职药剂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综合应用了PBL、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文章意在为探索更有效的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药剂学,能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余芝轩.解读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1):98.

[2]吴美媛,余甜女.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2):68.

[3]詹雾芬.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2:156.

[4]赵亚丽,敦秀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33-34.

[5]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6]袁子民,程岚,吕佳,赵琳,刘玉强,李学涛.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5-46.

[7]张良珂,张景勍,黄华,李万玉.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44.

药剂学试卷 第5篇

1、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2、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B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3、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B、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4、下列关于药典叙述错误的是 D

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

B、药店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

C、药典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D、药典中收载已经上市销售的全部药物和制剂

E、一个国家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B

A、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B、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D、国家药品监督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法典

6、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使用的版本为 E

A、1990年版B、1993年版C、1995年版D、1998年版E、2000年版

7、新中国成立后,哪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 B

A、1950年B、1953年C、1957年D、1963年E、1977年

8、下列哪种药典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了统一世界各国药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而编纂的 A

A、《国际药典》Ph.IntB、美国药典USPC、英国药典BP

D、日本药局方JPE、中国药典

9、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 C

A、2年B、4年C、5年D、6年E、8年

10、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包括在下列哪一项中 C

A、凡例B、正文C、附录D、前言E、具体品种的标准中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1—2] AB

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

1、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 A2、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 B

[3—6]

A、物理药剂学B、生物药剂学C、工业药剂学D、药物动力学E、临床药学

3、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剂型特点、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科学。A4、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学人教育社区 B

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科学。

5、是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也是药剂学重要的分支学科。C6、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D

三、X型题

1、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表述是 BDE

A、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

C、同一种制剂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D、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E、红霉素片、扑热息痛片、红霉素粉针剂等均是药物制剂

2、下列属于药剂学任务的是 ABDE

A、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B、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C、新原料药的研究与开发

D、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E、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3、下列哪些表述了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ABCE

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B、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D、剂型决定药物的治疗作用

E、剂型可影响疗效

4、药物剂型可按下列哪些方法的分类 ABCD

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

5、以下属于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的是 ACDE

A、物理药学B、生物化学C、药用高分子材料学D、药物动力学E、临床药学

6、处方可分为 ABE

A、法定处方B、医师处方C、私有处方D、公有处方E、协定处方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E

A、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B、法定处方主要是医师对个别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

C、法定处方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制造或医师开写法定制剂时,均需遵照其规定

D、医师处方除了作为发给病人药剂的书面文件外,还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E、就临床而言,也可以这样说:处方是医师为某一患者的治疗需要(或预防需要)而开写给药房的有关制备和发出药剂的书面凭证

8、下列关于非处方药叙述正确的是 BD

A、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B、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C、应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

D、目前,OTC已成为全球通用的非处方药的俗称

E、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因此对其安全性可以忽视

9、属于中国药典在制剂通则中规定的内容为 ABDE

A、泡腾片的崩解度检查方法

B、栓剂和阴道用片的熔变时限标准和检查方法

C、扑热息痛含量测定方法

D、片剂溶出度试验方法

高职大专《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探索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大专药剂学教育改革

引言:

高职大专《药剂学》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特点,然而目前《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药剂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对《药剂学》的改革途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索,主要归纳以下为四个大的方面。

一、高职大专《药剂学》教学特点

高职大专《药剂学》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特点。《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包含药品的研发制造和药品成分,功效的检测等,涉及面广,需要的知识面广。理论来源于实践,《药剂学》知识琐碎,基础理论众多,但是专科学校的学生一般基础薄弱,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强,例如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需要通过亲自操作实践来理解和应用理论。在《药剂学》中,医院药剂学与实际联系紧密,临床药学和调剂学都直接关乎病人身体能否如期康复。

二、高职大专《药剂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大专《药剂学》的教学一方面是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题材陈旧,随着科技的发展,《药剂学》理论知识内容已不符合实际的需要;而且教学的方法少,内容量大,专业性强,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上课睡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错失了学习时机。

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药剂学》与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但是一些学校限于自身条件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而是对着课本、对着黑板讲实验。例如在讲溶出仪的使用时,只是照本宣科地说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并没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学效果显然就要差很多。

三、高职大专《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

通过对高职大专《药剂学》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药剂学》的教学状况并不乐观,离通过教育培养真正实用的技术型人才还有一定距离,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应该对《药剂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体现教师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双向双边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填鸭式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导致知识脱离实际,这已不符合现代学习的规律,应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大专教育是专科教育,教师因材施教,在讲解一些实验理论时,不必长篇赘述,过于深入,要给学生留出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讲片剂的时候,老师事先通知学生课下通过资料查阅,材料收集等方式做好准备,课上老师在对片剂进行简单的基本介绍后,由学生对片剂的优缺点并结合实物去展示片剂的分类。这种双向的合作,仅老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优于往常。

2、凸显药剂课程特点,兼顾相关学科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教材多数按概念,分类,优缺点,具体剂型编排。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以具体的剂型分析引领实践教学。例如在讲粉碎工序时,先解释粉碎是借助机械力将大块物料粉碎成适宜程度的碎块和细粉的操作过程,再介绍粉碎的优缺点,粉碎的具体分类: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单独粉碎,混合粉碎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拓展到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增强知识的关联性;也可以利用GMP仿真模拟实训车间,教师带领学生使用GMP仿真模拟实训车间,使学生对制药车间的设置和制药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以后更顺利的开展工作。

3、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带着任务去学习,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能够更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但都以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次教学都布置相应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令教学效果更明显。任务驱动可以一人完成任务,也可以多人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在讲注射剂的时候,可以按照给药部位的分类,把学生分为皮内注射剂,皮下注射剂,肌肉注射剂,静脉注射剂,脊椎腔注射剂五组,让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去实验室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纸质记录这几种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和使用时的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下次上课时各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为大家讲解,教师可以纠正和补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同学们对各类注射方法的区别一目了然,记忆也深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共赢意识与竞争意识,一举多得。

4、实验内容设计合理化,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药剂学》有实践性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的课程量应多于理论教学的课程量。在设计实验内容的时候,可以增加常用型的制备实验,例如中药注射液、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滴眼剂等等。新剂型的制备实验也可以开展,例如脂质体的制备。

预习报告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保证,在上实验课之前,学生应根据预习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写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操作(包括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实验结果;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适当的指导,并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实验小结,以便更好的反思。例如乳剂的制备实验中,要详细的记录实验结果,记录不同乳剂的性状,用稀释法、染色镜检法鉴别乳剂类型。实验内容设计合理化,才能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高职大专《药剂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力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现状,根据教育改革探索的途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多实践,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高等专科教育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杰英.现代物理药剂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邓树海.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工业药剂学》教改初探 第7篇

一、重视课堂教学, 与学生进行互动

工业药剂学是在药剂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了制剂工艺设计、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和实际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但就课堂教学而言, 内容非常抽象, 较难理解。因此,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采取图片与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设备比较直观的展现出来, 让学生易于理解。如在粉体学章节的教授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十分枯燥, 公式理论偏多, 而实际应用实例偏少。我们就采取从各种渠道将一些直观的磨粉设备、传输设备和储存设备等用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出来, 并就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进行讲解, 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 有利于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了避免出现教师一个人“炒冷饭”的场面, 我们就一些具体剂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和文献, 了解制剂的配方、设计方法和制备等过程, 以3~5人为一小组, 到课程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只是在旁边讲解和引导。该教学方法的实施, 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让同学们丰富了专业知识, 开阔了眼界。

二、注重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重复老师讲过的内容和步骤,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该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虽然我们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先实验, 后报告”的实验程序进行了调整,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虽然老师在每次实验前都对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进行检查, 由于缺乏有效的督查机制, 无法把此事落到实处。实验课进行过程中, 尽管教师已经把实验操作步骤、方法等都写在黑板上, 并且逐一讲解, 但仍有不少学生由于事先没有预习实验, 不知道该怎样着手操作, 多次发生放错试剂、用错仪器等现象。实验完毕后, 通过查看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内容雷同的报告。针对这些突出问题, 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 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前的预习作业, 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具体操作动作的规范和对出现一些问题的分析解答。比如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这一实验, 我们让学生自己先去查阅文献, 总结一下主要有哪些缓释剂型以及其缓释原理, 对缓释制剂处方中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制备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在实验过程中, 老师随时对一些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提问,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还可以怎么做。实验完成之后, 各个小组互相对对方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 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该制剂的原理、制备工艺和性质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下次实验前, 通过抽查几位学生, 叫他们回答上一个实验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报告写得很好, 但问题回答不上来, 实验成绩照样很差。通过实行这一手段, 有效杜绝了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 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强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药剂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规范、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 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三、学校教学与工厂实习参观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 无论你怎么增加实验内容, 始终和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有一定的距离。而对工业药剂学来讲, 工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热爱,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理论教学与工厂实际相结合, 我们在短学期中都会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工厂参观实习, 让他们熟悉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有助于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相关实习内容的了解, 我们在具体的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 安排了与工厂实习内容相关的设计性实验。例如某工厂主要生产阿司匹林片剂等相关产品, 我们在安排实验内容时, 开设了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剂型的选择和制备等实验内容, 让学生在实习前对相关药物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并掌握其制备、质量控制等原理。如此一来学生在生产实习时, 对于课本知识从实验室到工厂实际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药品实际应用的结合, 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宽了专业视野, 提升了专业水平, 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普遍反映, 通过工厂参观实习后, 同学们发现工业药剂学一点都不枯燥, 原来很讨厌该课程的一些学生也渐渐的转变了想法。他们通过与工厂师傅的交往和沟通, 增强了对本专业的自信心。同时, 我们也会请一些工厂的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 将工业药剂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动态, 如新药物及剂型的开发, 社会关注的药学方面热点等问题, 将讲座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衔接, 加深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的认识, 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 也进一步开拓了学生思维, 增强了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将理论、实验教学、工厂实习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 从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到生产工艺和设备, 多角度传授相关知识,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业药剂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仅是我们对工业药剂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和总结。鉴于我们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时间不长, 经验还十分有限,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多多努力, 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 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药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燕, 王永理.《药剂学》教改方案及实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 21 (5) :39-42.

[2]吴卫, 黄洁.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 2008, 24 (5) :32-33.

药剂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第8篇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药剂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涉及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在新药研发和工业化大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批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的药剂人才。但由于其知识点多且分散,实践性又强,一般采用大班授课、教学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等限制,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比较困难。针对这种状况,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有以下探索和实践。

1 合理利用教材,补充前沿知识[1]

现代化学、医学和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与药剂学的相互渗透促进了药剂学的飞速发展,药剂学教科书的内容往往不能够反映最新的科研进展及产业化情况,一般来说,即便是最新版的教科书,学生看到时,也要落后实践1-2年时间,例如有的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甚至已经进口在国内应用的新剂型、新制剂,教科书里还没有涉及。另外,作为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制剂设备是药剂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这一方面科研和生产的前沿知识,教科书反映的较少。这都不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生产实践。因而,在教学中,将教科书内容和相关科研和生产的前沿知识组合为一个整体后,向学生讲解,并着重强调,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是参考书,鼓励学生课下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最新资料,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

2 加强药剂学与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联系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药剂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为新剂型设计和新剂型处方提供新型高分子材料和新方法,对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和提高制剂质量起着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在药剂学教学中,要注重药剂学与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相互联系,强调药用辅料是药剂学的生命线之一。一方面,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为药剂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另一方面,药剂的新需求又促进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例如在肠溶片的讲解时,就举了阿司匹林的例子,人们发现阿司匹林有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但存在容易引起胃溃疡的缺陷,这种状况促进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开发,它反过来又促进了肠溶辅料的研发。

3 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临床和产业化[2]

基于目前我国的高校科研现状,存在重论文、轻成果,重研究、轻成果产业化的不足,应结合临床和生产实际,注意将实际的典型事例与药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药剂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临床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一方面,向学生说明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距离工业化大生产还有很长的距离,直接进行工艺放大或产业化转移的风险很大,中试和产业化研究,即从实验室阶段到中试——小规模生产——规模生产的过渡是药剂研发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向学生明确,临床需要是药剂的源泉和原动力,药剂源于临床,而落实在产业化。药剂的研发应以服从临床、服务临床和实现产业化为第一宗旨。

4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3,4]

案例教学法。由于药剂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讲到缓释制剂时,就举了治疗感冒的中美史克“康泰克” 缓释制剂及其PPA事件,加深了学生对缓释制剂及其处方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要注意:第一,选用的案例,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第二,案例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介绍案例之后,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PBL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由于师资和教室的限制,尝试了PBL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设计问题,通过提问并请其他学生讨论补充,由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设计的问题应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仲裁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调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三,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应联系教学内容给予适当的评论,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好节奏,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过程不要偏离既定的教学内容。

合理利用多媒体。药剂学的内容既多又分散,而且实践性强,合理使用多媒体,将部分教科书内容转变成形象生动直观的图片、Flash动画和视频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胶囊剂的制备过程,尝试利用Flash动画,将其全过程表述出来;涉及制剂设备、GMP车间,通过视频向学生讲解。这样既直观又清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 重视实验教学

5.1 强调自主学习和GMP的理念

每次实验前,例如微囊的制备,安排一组学生利用网络,通过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将微囊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国内外的排名靠前的制药企业整理成一篇小型综述,实验教学时,抽出一定时间,由一人主讲,小组其他人补充,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实验报告,着重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教科书规定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找出导致发生的可能的原因,并选择优秀者在下一次实验教学开始前,由其向大家讲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教师做总结,从而巩固学生对上一次实验内容的掌握。

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时,按照GMP的原始记录的要求,严格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培训学生养成良好的GMP意识。

5.2 重视反向思维

由于目前的大部分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表述的非常清楚,学生即使仅仅机械的模仿,一般也能得到教科书上规定的实验结果,这虽然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实施,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对于注意事项中错误操作导致的不利的现象和结果反而没有感性认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后,尝试一些注意事项中强调需要避免的错误操作,以便对不利的现象和结果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6 结语

在药剂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掌握教材,还应联系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且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最新进展也要了熟于心;在此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临床和产业化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药剂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娜.医药业全球化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与药品,2011,13(03):144-146.

[2]郑斯骥.重视药物制剂工艺开发与产业化研究[J].上海医药,2008,29(9):398-399.

[3]高静,储藏,丁雪鹰,等.药剂学教学改革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初步探索[J].药学实践杂志,2009,27(3):231-235.

《药剂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 第9篇

目前高校大部分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笔试闭卷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容易导致学生重考试而轻学习。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完全依靠在考前短期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学生考完之后便把临时死记硬背的知识全部忘掉,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导致 “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剂学是药学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桥梁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传统的闭卷书面考核模式,很难完全体现出教学质量,不能反映出授课水平及学生学习程度,根据药剂学课程特点,借鉴国内外同行教学改革经验,从随堂考核、建立药剂学专业试题库、实验实践考核和撰写科研小论文或专题综述四个方面对药剂学课程考核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1考核模式改革

1.1建立药剂学随堂考核评价机制,确定随堂考核方式、考核内容

在考核形式方面,以往的成绩评定,是以期末考试书面成绩作为本课程的最后成绩,或以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70% 统计最终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导致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和实践性。

针对药剂学课程开设对象都是大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对难以调动的实际情况,在每次课结束之前,立即对当堂内容进行抽测,其考核形式多样。本项目启动后,针对11药学专业开始尝试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随堂考核,主要分为随堂测验、提问、分组讨论和总结4种方式进行,具体措施为: 以单选题判断题等形式对前一章内容进行快速随堂测试,测试结果计入随堂考核成绩,同时对测试内容进行讲解,辅以实例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前,立即对当课堂内容进行抽测,如学习完某种剂型后,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总结该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控制等,提问结果计入随堂考核成绩,尽量采取随机选择、全面覆盖的形式进行,到期末每位学生都应有随堂考核成绩;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比较不同剂型的特点、让学生对特定处方进行分析或进行处方设计,根据现场讨论的积极性、准确性和专业性,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计入随堂考核成绩; 对一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课程试讲,学生提问,以考察其学习效果和深度,适当给予加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随堂考核方式方法,并在不断完善之中。随堂测试考核可以强化当堂所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可根据随堂考核结果尝试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1]。

1.2建立药剂学能力考核课程试题库

通过考试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复习、巩固融会贯通课堂所学知识; 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目前药剂学还未采用试题库管理方式,课程考试采用人工命题方式,考前由任课老师个人命题, 同时出A卷和B卷两套试卷,考前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一套作为期末考试试卷,由任课老师根据自己所讲授内容拟定考试内容,这种命题方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造成教什么就出什么样的试题。同一专业同一课程因授课老师不同,造成试题难易程度悬殊较大。命题层次水平也因命题人而异,考试结果很难真正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能力,且难易程度及题量大小也难以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全国高校招生规模每年以30% 的速度递增,面对全国高校之多,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建立课程教学考试试题库可以节省人力资源,避免重复劳动,也使考试更科学、规范[2]。根据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专业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特点,改革考核命题思路,根据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按掌握、 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要求,以能力考核为重点,兼顾知识考核,建立药剂学课程试题库。题库题型主要包括单选题、填空题、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

1.3实验考核模式改革

药剂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学生对此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目前的考核方式将实验成绩纳入到平时成绩中,使得实验成绩比例大大降低。且传统的药剂学实验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事先确定好的实验处方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为目标,体现学科和知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如 《感冒退热颗粒的制备》实验,就综合运用了生药学药材的鉴定、天然药物化学的提取分离、药剂学的剂型制备、药物分析的检验等多学科的知识来完成。或者给定学生实验项目,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和之前做过的剂型,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独立拟定实验方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一个实验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

虽然在之前的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但是学生到底是否预习不得而知,导致许多学生上实验课之前很盲目,整个实验过程都处于被动状态,或者是同组同学完成实验,自己只是在一旁观看,无从下手。所以要求学生在进行下一次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且要求学生撰写预习报告,教师在授课前,先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避免出现盲目性,保证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另外,加大实验课成绩在平时成绩中的比例,同时将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以1∶1的比例给定最终成绩。

1.4药剂学综述考核

《药剂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故考核模式可多样化。可要求学生选择与 《药剂学》相关的感兴趣的剂型、新辅料或新技术等,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撰写一篇专题综述。 综述的撰写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对本学科前沿的了解[3]。综述考核的评分主要从立题依据、结构、内容、格式以及引用的文献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述的撰写,旨在考查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对所查文献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以此促进学生了解 《药剂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科研态度、论文质量等作为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也有助于其进一步深造学习[4]。

2结语

从11药学专业学生考试模式改革的试点情况来看,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四个层次对 《药剂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考核评价更为客观合理; 另一方面可使老师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上四个方面的考试模式改革,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考核流程,完善的专业试题库,可操作性强、 试点效果好,值得推广。

摘要:通过对《药剂学》课程的特点与考核方式现状的分析,说明了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本文针对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从以前以期末考试理论成绩考核转化为随堂考核、建立《药剂学》试题库、实验实践考核和撰写科研论文或专题综述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分,以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第10篇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以剂型为中心,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同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即内容比较零散, 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 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又与涉药各领域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1]。因此学好药剂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有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 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在药剂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模式等六个方面不断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药剂学课程体系改革

皖南医学院药学系创办时间较短, 在参照兄弟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同时, 教研室的全体老师也一直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探索, 构建了能够适应新世纪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对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的、全新的分阶段模块式药剂学课程体系, 形成了以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为龙头, 以药物制剂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为特色、以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为基础的系列药剂学课程群。在教学改革中构建了五个分阶段模块式药剂学课程体系, 即药剂学Ⅰ (普通药剂学) 、药剂学Ⅱ (生物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药剂学Ⅲ (工业药剂学) 、药剂学Ⅳ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剂学Ⅴ (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工业药剂学实验) 。既相对独立, 又互相联系的模块式药剂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保证了学科课程体系的稳定性, 又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灵活性。系部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要, 设置“模块”, 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药剂学的教学需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 实现了我系药剂学由单一模块向多阶段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改革, 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药剂学近数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 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很短, 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内容。在不增加课堂教学时数的前提下, 删减陈旧落后、重复的内容, 增加新技术、新剂型[2], 让学生牢牢掌握药剂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熟悉药剂学科的新发展, 充分了解基础理论与前沿科学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开阔视野。

虽然学生今后工作的方向不同, 但我们仍以普通剂型为重点, 确定必须授课的内容, 包括绪论、各种剂型的概论、药物制剂理论及新剂型、新技术等, 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

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尽可能重点地、开拓性地讲解教科书中收载较少, 但发展较快、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制剂和新设备。现在医药工业发展迅速, 许多设备、工艺都有较大的改进, 如薄膜包衣技术、微丸成型技术、超微粉碎设备、制粒或包衣设备等, 课本中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内容都较陈旧。我们采用统编教材与参考教材相结合, 书本内容与科研工作、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弥补书本内容的不足[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对药剂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有所了解, 从而提高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 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将来在药剂学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日常教学当中, 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要求, 针对本科层次学生特点, 同时结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 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积极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计划内自学与授课结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尝试了学生上讲台讲课等改革措施, 这些方法的实施, 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另外, 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解,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效果。

3.1 案例式教学[4]。

对程序化、较为枯燥的内容, 采用举例说明的形式。如在讲解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章中关于原辅料的准备一节时, 以“齐二药”事件为例, 告诉学生“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就是所用辅料不符合药用标准, 即在生产中是用化工原料二甘醇假冒药用丙二醇进行生产, 结果造成多人死亡。通过这一严重的药害事件, 让学生了解药用辅料的质量对保证制剂安全、有效、稳定的重要性。再比如, 在讲授灭菌与无菌技术时, 结合“欣弗不良反应事件”, 剖析导致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灭菌过程中没有保证热量分布均匀, 并且在更换新的消毒设备时, 增加了装载量, 且消毒时间缩短了1分钟。通过分析, 让学生们从事件的惨痛教训中牢记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进行可靠性验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 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

课堂教学时以“问题”为中心, 对涉及到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在药剂中的应用的内容, 可采用联想式启发、对比式启发、由浅入深启发、总结式启发等方法进行教学。如:喷雾干燥的物料流动性好、可压性好, 能用于全粉末直接压片, 可先请学生说明原因, 再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3 自学式。

在教材中选取部分较易理解的章节作为计划内自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 总结出自学章节的核心内容, 并能够简要阐明相关内容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4 科研充实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所讲授内容有机结合, 联系科研成果进行讲授,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 学生也可通过参与科研项目,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及早了解学科前沿, 跟上时代的发展。

4 药剂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 药剂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 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药剂学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 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 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 也不可能让学生去工厂实地参观、见习所有机械设备及制剂生产过程[5]。在教学中如何将制剂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出来, 便成为最大难点之一。任课教师经过集体备课, 研究教学要点和教学特色, 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要求, 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网上搜集、日常积累以及自己制作等方法, 构建能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单元操作、制剂制备等过程的小动画、视频小短片等媒体库, 借助其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讲授内容, 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的制剂过程, 通过视频资料变得一目了然,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教学中也将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日常见的剂型产品带入课堂, 讲到相关剂型时进行展示, 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感性认识, 增进学习兴趣, 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具体生动。

5 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训练综合技能、拓宽知识视野和培养意志品格的有关教学活动, 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7]。因此, 以学生为主线, 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内容, 紧密结合本科教育的特点, 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和挖掘学生手、眼、脑并用能力的综合过程, 为社会输送业务专、能力强、素质硬的复合型人才。

5.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精简传统内容的单一性、验证性实验, 增加多学科、多技能的综合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

5.2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 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帮助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分析原因, 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提高实验技能。如在“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节中, 课本对每个问题都罗列出多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直接讲述显得抽象而枯燥, 且容易混淆。以学生在实验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案例解决此类问题:在片剂的制备过程中,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采用不同的黏合剂或润湿剂进行软材的制备和颗粒的制备, 并摸索颗粒的干燥程度、润滑剂的用量等对压片的过程、片剂的硬度、崩解度等的影响。学生在用单冲压片机压片时常会出现松片、黏冲、裂片等现象。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让学生从处方因素、设备因素、操作因素等各个方面分析讨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得到启迪。

5.3改变实验条件。在学校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 购置了目前药剂学科研和生产中常用的设备, 如单冲压片机、片剂包衣机、滴丸机、胶体磨、粉碎机、溶出度测定仪、智能崩解仪、融变时限仪、片剂四用仪、透皮扩散仪、高压乳匀机等, 改变了落后的实验手段。

5.4重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向社会学习, 到实践中锻炼, 提高工作能力的好机会。因此我系适当延长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 并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 药剂学考试内容与模式的改革

改革单纯期末笔试决定成绩的局面, 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目前药剂学最终成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期末笔试:基本概念、判断正误、填空、选择、简答题及处方分析与制备;②实验成绩:实验技能、实验态度 (主动性) 、实验报告、实验出勤等;③平时成绩:课后思考题、考勤、参加教学改革活动 (提问、学生讲课、总结报告等) 。

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不懈实践。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科进展, 不仅要在相应的知识领域与时俱进, 时刻更新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库, 也要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结合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 并多与学生交流互动, 多与同行沟通学习, 不断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 才能使药剂学教学水平不断推进, 缩短与国内外著名学府间药学教育的差距,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文, 杨可钊, 郭咸希, 等.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J].药学教育, 2006, 22 (1) :23-25.

[2]陈军, 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 2007, 23 (6) :31-33.

[3]管清香, 韩丛成, 姜志恒.药剂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整体优化[J].药学教育, 2008, 24 (4) :21-22.

[4]赵洁, 刘中秋.药剂学教学改革浅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1 (2) :165-167.

[5]卫世杰, 金描真, 秦凌浩, 等《.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1) :101-102.

[6]宋振国.多媒体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1) :112-116.

药剂学 第11篇

关键词:药剂学  教学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06-01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剂学是针对药物制造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根据药物理化性质不同、体内吸收代谢特点不同,还根据要达到治疗的效果、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要求,需要在药物的生产加工中采取合适的处方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适合的剂型及给药途径,来形成药物制剂。同时,也应该满足药物本身的储存、运输的要求。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生命科学和其他相关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药剂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理论方面,20世纪50年代,物理化学尤其是非平衡态物理化学的一些理论被应用在药剂学领域,产生了一些药剂学基本理论如药物稳定性理论、溶解理论、流变学、粉体学等。在药物新剂型方面,产生了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脉冲式制剂等新剂型。给药途径也由原来单一的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扩展到了粘膜给药、透皮吸收给药、腔道给药等多种途径。在制剂新技术方面,也产生了脂质体技术、包合物技术、球晶制粒技术、微球技术、微囊技术、纳米技术及大分子前药技术等。在学科分支领域,也产生了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等多学科分支。综合来看,药剂学有了深刻的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拓展。多种学科及技术的应用使药剂学的学科深度和广度有了长足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经验,简要谈谈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

1 实践性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药剂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门学科。很多药剂学的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的。中国是世界上开展药物制剂实践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商代,古代中国就已经使用汤剂进行实际的疾病治疗。欧洲药剂学起始于公元1世纪前后,被欧洲各国誉为药剂学鼻祖的格林,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散剂、丸剂、浸膏剂、溶液剂、酒剂和酊剂等,称之为“格林制剂”。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而剂型达61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药剂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进入19世纪,法国的医师Pravas首次发明了注射器,使实际的注射给药变得速效和高效。在1886年,Limousin发明了安剖,是注射剂的实际产业化应用更为可行。随着西方科学和工业技术的蓬勃发展,制药机械的发明使得药物制剂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大加强,进一步加强了其实际应用性。除了制药机械,辅料也是药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用辅料研究方面,先后开发出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用辅料—微晶纤维素及可压性淀粉、用于片剂及固体制剂常用的黏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薄膜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系列、栓剂基质半合成脂肪酸等。这些功能性辅料的开发,使得药物制剂的产业化发展更加迅猛。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实际应用进展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突出药剂学课程的实践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药剂学基础知识的形成和积累。

2 知识面广、学科知识更新快

药剂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包括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学科知识面广。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属于物理药剂学的范畴,包括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溶解度、溶出速度、渗透压、表面张力、黏度等)、表面活性剂理论、微粒分散系基本理论(絮凝、反絮凝、空间稳定理论、微粒聚结动力学等)、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稳定的化学动力学基础、物理稳定性原理)、粉体学理论(粒子基本理论、粉体流动性、吸湿性、粘附性和压缩性质)、流变学理论(粘弹性、流体基本性质等)。这些药剂学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化学基础上的。涉及到物理化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主要包括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的制备技术、微粒分散系的制备技术、缓控迟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给药制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这些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的发展涉及到材料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等学科知识。药剂学所具有的广泛知识面要求授课教师除具有药剂学必备的知识外,还应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知识,才能胜任药剂学的实际教学要求。药剂学的另外学科特点是知识更新速度快。如药剂学的第二十二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中,讲到关于基因药物的药物制剂发展,会提及小干扰RNA(siRNA)技术的发展。而siRNA技术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关注国内外药剂学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发展,积极引入前沿的知识来不断充实传统的药剂学知识,使得药剂学的授课即能使学生学习到经典知识理论,又可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3 传统式记忆与规律性记忆相结合

药剂学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理论、基本剂型、新技术等。采用传统式知识记忆方法,容易产生遗忘。应该从学科本身的规律性来加强记忆。如各类药物制剂都会涉及到概念、基本原理、分类、特点、所用辅料、制备工艺、质量评价等内容。对于各类药物制剂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软膏剂、气雾剂等,可以按照以上规律从各种角度进行总结。在总结完各种剂型后,进行对比,找出各种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发现其内在规律,进行记忆。规律性记忆可以将不同知识体系进行串联、比较,将孤立、分散的知识点有效地集合起来,有机串联成整体,进行记忆。这种记忆具有成片性,不易遗忘。如讲到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时,对于脂质体技术、微囊技术、微球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技术等,可以根据其原理、发展历史、基本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对于发展历史的总结会使学生对各类新技术有着整体性和脉络性的认识,使得记忆进一步生动起来。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药剂学的内在规律性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和引导学生加深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總的来说,药剂学是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其学科知识面广、学科交叉性强、知识理论更新速度快。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药剂学的教学技能。在传统式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各种新型的规律性记忆新模式,来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药剂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何勤,张志荣.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药学教育,2007,23(3):37-39.

《药剂学》课程教学探索与体会 第12篇

1 注重教学准备, 提高教学质量

1.1 召开师生见面会, 了解授课对象特点, 确定教学重点方向

本校《药剂学》课程开设于第七学期, 学生在开课前已积累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但《药剂学》课时长、内容多, 且学生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毕业专题设计等压力, 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针对上述问题, 在课程开始前, 笔者所在教研室坚持召开师生见面会,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 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 掌握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困惑和需求, 撰写学情分析报告, 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为课程教学设计的制订奠定基础。

1.2 制订课程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总体方向

教学任务开始前, 教研室应首先确定教学组长, 由教学组长制定教学进度, 确定授课教员, 成立教学组。教学组根据师生见面会及学期分析报告情况, 结合教研室现有教学条件, 撰写完成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方案, 涵盖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条件分析、教材选用、教学实施基本策略及教学过程质量调控设计等教学全过程, 教学设计的制定和完善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开展。

1.3 认真书写教案, 全面掌握教学过程

教案的撰写是教学准备工作的重点, 是教员对每次授课任务的全面设计和掌控。教员应以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为指导, 认真完成教案的撰写。通过教案的书写, 教员应确定课程的讲授内容, 时间分配, 设置相应的师生互动设计, 选择多媒体幻灯、示教、视频化教学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技术, 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做出总结, 布置复习思考题和作业题并结合教研室自建的网络课程平台与学生交流答疑。

教案的书写全面覆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确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保证教学各环节的科学性和可控性。

1.4 新教员坚持集体备课和试讲制度, 学习老教员教学经验

新教员初次授课或老教员授新课程之前, 均需安排试讲, 试讲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授课。试讲制度可确保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试讲由教学组组织进行, 教研室的教授、副教授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参加, 按照教学设计、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进行评分, 成绩85分以上达到授课标准。

《药剂学》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制剂学、制剂基本理论、制剂新技术三部分内容, 各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开课前从上述三部分内容中各选取一次课程进行集体备课, 新教员在老教员的帮助下, 可以很快熟悉授课内容, 举一反三, 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并即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1]。同时集体备课过程中各位教员各抒己见, 可针对授课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新教师可吸取多方建议, 充实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

2 结合课程特点, 丰富课题教学手段和方法

2.1 开展处方分析讨论

《药剂学》课程中制剂的制备占据很大比重, 单纯讲解学生反映教学内容枯燥, 互动性差, 教学效果不佳。后期的实验课程虽能帮助学员学会常见剂型的一般制备方法, 但多数实验仍为验证性质, 不能有效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问题, 课题组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开展了片剂、液体制剂、注射剂等重要剂型的处方分析讨论, 学员根据已学知识自己设计处方并进行讨论, 教员对学员处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讲解。处方分析讨论的开展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有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消化,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教学效果。课题组还计划开设处方分析讨论课, 并选取部分处方进行学员设计性试验, 使学员独立完成从处方设计、制剂制备、质量检查的制剂设计全过程, 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2]。

2.2 开展视频化教学

《药剂学》课程涵盖很多工业药剂学内容, 如压片、灭菌等, 学员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 单纯讲解课本内容不能使学员直观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教学组在课程讲授中引入了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大大提高了直观性教学的比重。视频动画可将原有的枯燥理论知识直观化, 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掌握, 学员反映教学效果好。

2.3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创建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可创建便捷的教学交流渠道, 实现学员自主学习和远程教学。教研室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根据教学培养和课程标准要求, 建立了《药剂学》网络课程[3]。该课程资源丰富, 包含了《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视频录像、课程标准、电子教案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 学员可随时登陆网络课程完成自学;每次授课结束后, 教员会上传配套课后题供学员考察教学效果, 加深学习记忆;学期中期, 教员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模拟测试, 学员上机考核, 评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若学员对授课内容有疑问, 也可登陆网络课程通过BBS论坛或直接给教员留言进行沟通交流, 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平台。网络教学的建立, 推动了课程信息化的步伐,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

3 实施多层次教学考核方式, 建立考核实时反馈机制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即期末结业考试, 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单一, 不能完全反映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组根据课程特点设置实施了多层次考核方式, 注重学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并对考核结果做出分析, 为日后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方向和思路[4]。

课程考核应同时考察教员授课效果和学员学习效果, 为此设置了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制度。授课结束后, 教员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随堂测试, 考察学员的学习效果;同时, 学员针对授课教员的教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考察教员的教学能力。通过上述两种考核方式, 对教与学均进行了评价, 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层次性。根据评价结果, 教员可发现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4 认真做好教学总结,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课程结束后, 应对学员试卷进行质量分析, 评价试卷难易, 对每个知识点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切实了解学员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得分偏低的知识点, 在下一教学轮次可考虑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是检测教学质量的最直观方式, 依据考核结果结合教学对象、培养方案做出深层次的教学总结并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方案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药剂学》课程授课任务重, 授课质量要求高, 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 结合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 在教学准备、过程教学、课程考核、教学总结等多个教学环节上控制教学质量, 确保授课任务高质量完成。

摘要:药剂学课程是药学专业学员学习的重点难点, 对教员授课要求高。第四军医大学药剂学教研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就药剂学教学中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和教学总结等各个教学质控环节进行了探索, 以期发挥学员主动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 (第七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

[2]高鹏飞, 尹爱武.药剂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3) :527-529.

[3]傅毅, 陈晟, 王刚, 等.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利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 2012, 11 (12) :1201-1203.

上一篇:冬季果树病虫防治技术下一篇:教学资源就是多媒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