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范文

2024-09-13

异质范文(精选12篇)

异质 第1篇

氧化锌是一种Ⅱ-Ⅵ族直接带隙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室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37eV, 激子结合能高达60meV[1], 具有优良的光学和电学特性, 具备发射蓝光或近紫外光的优越条件, 有望开发出紫外、蓝光等多种光电器件, 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网络、光电显示、光电储存、光电转化和紫外光探测等领域。目前紫外探测器的研究重点是制作以宽带隙半导体作为探测材料的器件。氧化锌具有原料易得、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薄膜外延温度低、制备方法多样等多种特性, 有利于降低制备薄膜成本, 提高薄膜质量, 易于制作高性能的紫外光电探测器。

改善掺杂ZnO薄膜的光电性能, 如降低Al、Ga掺杂的ZnO薄膜的电阻率, 可制备透明电极[2]。控制ZnO薄膜掺入Mg的含量, 可实现禁带宽度可调[3]。掺杂第Ⅰ主族 (Li、Na) 和第Ⅴ主族 (N、P、As) 元素可使ZnO薄膜由n型向p型转变[4]。

本实验以Ag为掺杂源, 在ITO基片 (玻璃基片上外延ITO) 上制备掺杂的ZnO薄膜, 对薄膜的结晶度、表面形貌、光学透过率进行了研究, 由此讨论了ZnO∶Ag和ITO薄膜异质结的I-V特性和紫外光响应特性。

1 实验

采用金属Zn靶材, 纯度99.99%, Ag掺杂通过金属靶上放置银颗粒实现。为了统一试验条件采用市面上出售的ITO作为基片。制备前, 用氢氧化钠无水乙醇饱和溶液、丙酮和去离子水对ITO基片进行超声清洗, 再将清洗后的基片保存于去离子水中, 使用前用氮气吹干。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薄膜。靶材与基片的距离为80mm, 本底真空度保持在7.5×10-4~8.5×10-4Pa。溅射气氛为Ar (99.99%) 和O2 (99.99%) , 氧气含量为80%, 工作气压设定为0.75Pa, 溅射功率为300W。每次试验前控制放入Ag颗粒的质量, 用电子天平称重, 使其占靶材总质量的0.57%、1.13%、1.69%和2.23%, 试验编号为a、b、c和d。

采用X′pert pro mpd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构, 采用JEOL JSM-649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表面形貌, 采用SHIMADZU UV-17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透射光谱, 采用DHB230型数字直流微电流计和DH1715型稳压电源测量I-V特性曲线, 采用TDS2010B型泰克示波器测量紫外光响应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X射线衍射图谱

不同Ag掺杂含量ZnO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 (XRD) 如图1所示, 掺杂含量从a到d依次递增。通过与ZnO标准粉末样品的PDF卡片中衍射角[5]进行对比, 得到的晶面指数如图1所示。薄膜没有出现与Ag或Ag氧化物相关的峰, 说明Ag掺杂没有改变ZnO薄膜的六角纤锌矿结构。

ITO (In2O3∶Sn) 薄膜的结构是复杂的立方铁锰矿型结构 (即立方In2O3) , 晶格常数是1.0117mn[6]。ZnO薄膜结构是六角纤锌矿结构, 晶格常数a为0.32495nm, c为0.52069nm[7]。在ITO基片上生长ZnO∶Ag薄膜属于异质外延, 晶格失配严重, 薄膜形成过程中产生较大应力, 导致形成的薄膜不具有良好的结晶[8]。从XRD结果来看, 薄膜始终具有 (100) 取向, 并且随Ag含量增加到2.23%, (002) 峰逐渐消失, (110) 峰出现。ZnO∶Ag薄膜与衬底ITO晶格失配度较大, 导致ZnO∶Ag薄膜 (002) 方向择优取向的特性不明显, 在不同Ag含量情况下 (100) 取向反而都存在。这与ZnO相关报道不一致, 因为多数课题小组在外延ZnO薄膜时采用的衬底均为普通玻璃、石英、单晶Si、蓝宝石[9,10,11], ZnO与这些衬底的晶格匹配较好, 所以基本不会出现衬底影响薄膜有序性, 产生 (100) 取向的问题。衬底的晶格失配较大是ZnO∶Ag薄膜出现沿晶面 (100) 生长的主要原因。

在富氧状态下, Ag离子替位杂质的形成能小于形成填隙杂质的形成能[12]。Ag离子主要以替位杂质的形式存在于ZnO薄膜中。Ag+半径为0.122nm, Zn2+半径为0.072nm[13], 理论计算表明, 当Ag离子以替位形式掺入ZnO中时将增大ZnO薄膜的晶格常数[14,15]。根据布拉格公式, 晶格常数增大导致衍射角减小。XRD结果显示, ZnO薄膜 (002) 峰的衍射角均小于标准ZnO粉末衍射角, 正体现了这一特性, 说明Ag离子已掺入到ZnO薄膜中。由于Ag离子与Zn离子的半径差别较大, Ag的掺杂将使薄膜中产生应力, 破坏薄膜结晶的有序性, 并且随着Ag含量的增加, 薄膜的有序性越差, 导致 (002) 峰随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最终消失, 此时薄膜的结晶质量变差[16]。这是导致薄膜 (002) 峰消失、 (110) 峰出现的原因。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图2为不同Ag掺杂含量ZnO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测量结果, (a) 、 (b) 、 (c) 、 (d) 的Ag掺杂含量依次为0.57%、1.13%、1.69%、2.23%。当Ag掺杂含量为0.57%和1.13%时, 薄膜表面非常平整, 没有出现块状颗粒, 薄膜表面起伏较小。当Ag掺杂含量为1.69%时, 薄膜表面出现较大颗粒, 凹凸不平现象加剧。当Ag掺杂含量为2.23%时, 薄膜表面基本由大小不一的块状颗粒组成, 块状颗粒之间的分界明显, 产生沟壑状的凹陷。Ag离子替代Zn离子使ZnO薄膜晶格点阵膨胀, 并且随着Ag含量的增加, 晶格的这种畸变程度越来越明显, 薄膜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应力作用相应增大, 从而产生了薄膜无序生长的现象, 当Ag的含量为2.23%时, 无序生长的现象尤为突出, 使ZnO薄膜表面产生块状颗粒。

2.3 紫外可见光透射谱

图3为不同Ag掺杂含量条件下薄膜的透射光谱。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ZnO薄膜的透过率在可见光范围内大于85%, 随着Ag含量的增加, 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呈现降低趋势。这是由于Ag离子的掺入导致ZnO薄膜的结晶质量下降, 增加了光子散射[16], 随Ag掺入量的增加, 光子散射增强, 透过率越来越低。与纯ZnO薄膜相比, Ag掺杂后吸收边红移, 并随Ag含量的增加, 红移程度明显, 与相关Ag掺杂ZnO文献的结果吻合[14]。

2.4 I-V特性曲线

采用本实验工艺在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Ag掺杂的ZnO薄膜, 基片尺寸与ITO基片相同。如图4所示, ITO与In的I-V特性曲线的线性特征十分明显, 表明在室温状态下ITO与In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图4 (a) 表明, Ag掺ZnO薄膜 (0.57%的样片) 与In的I-V特性在大于15V时略微偏离线性, 但整体呈线性趋势, 表明室温状态下ZnO∶Ag薄膜与In形成欧姆接触。相同电压下, ITO薄膜的电流是毫安级, 而ZnO∶Ag薄膜的电流是纳安级, 即ZnO∶Ag薄膜的阻值至少为ITO薄膜阻值的106倍。

将掺杂量为0.57%的样片置于暗处24h后测量的I-V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紫外灯光源功率为4000μW/cm2, 发光波长集中在365nm, 采用稳压电源供电。图5插图为异质结截面示意图, 其中电流由正号位置流入, 负号位置流出, 此方向加电压对应I-V曲线正方向。由图5可知, 无紫外光照射条件下, 此结构具有明显整流特性。由于ZnO∶Ag、ITO与In形成欧姆接触, 可以判断整流特性是ZnO∶Ag与ITO之间形成的, 2种薄膜形成势垒。Ag掺入后在ZnO薄膜中引入受主能级, 使费米能级向价带移动[17], 但是完全实现ZnO薄膜的p型转变有一定困难, 国内外只有少数报道成功制备了ZnO掺Ag的p型半导体。ZnO∶Ag薄膜与ITO形成势垒是因为Ag掺杂ZnO薄膜的费米能级低于ITO薄膜的费米能级, 费米能级之差是形成势垒的必要条件。ITO是化学性质稳定的n型半导体, 费米能级高于禁带中部位置, 制备的ZnO∶Ag薄膜的费米能级接近禁带中部位置便可与ITO形成势垒, 而不需要ZnO∶Ag薄膜就可实现p型转变。无外加电压且当2种半导体材料接触时, 由于电子的浓度梯度, 电子从ITO流向ZnO∶Ag薄膜。当2种薄膜的费米能级相等时, 电子停止流动。2种薄膜表面产生由ITO指向ZnO∶Ag的内建电场, 电子由ITO流向ZnO∶Ag必须克服内建电场产生的势能, 因此费米能级之差是势垒形成的前提条件, 可以不考虑ZnO薄膜是否为p型。外加电压由ZnO∶Ag指向ITO时, 抵消内建电场的作用, 当两者达到平衡时在此方向上导通。如图5所示, 外加电压约为6V时导通, 此电压为开启电压。当外加电压由ITO指向ZnO∶Ag时, 增强内建电场的作用, 使电子在此方向上需克服势能增加, 因此电子无法通过。但由于存在漏电流, 无法达到理想的截止状态。此结构的漏电流很小, 15V偏压下仅为11.2nA。由于ITO的阻值比ZnO∶Ag薄膜的阻值小6个数量级, 对紫外光即使有吸收, 相比ZnO∶Ag薄膜也可忽略不计, 因此光电流由ZnO∶Ag薄膜提供。-15V偏压下光电流为198nA, 灵敏度为17.7。

2.5 紫外光响应

掺杂量为0.57%的ZnO∶Ag异质结的紫外光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将ZnO∶Ag/ITO异质结与阻值为60MΩ的负载电阻串联, 由稳压电源供电, 用示波器取出紫外光照射前后负载电阻电压波形, 同时保存数据。稳压电源-15V, 使异质结工作在反向偏压条件下, 紫外灯功率为4000μW/cm2, 紫外灯波长集中在365nm。控制紫外光是否照射到异质结表面, 测得紫外光响应波形。如图6所示, 紫外光重复照射异质结, 紫外光上升沿和下降沿无异常, 重复性较好。

取其中一个方波进行分析。当ZnO∶Ag薄膜受到紫外光照射时产生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 由于在反偏压作用下内建电场得到增强, 因此光生电子和空穴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迅速分离, 减少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 延长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 产生的光响应较强且上升时间较迅速, 如图7所示。停止光照时, 电子与空穴复合, 光响应曲线产生下降沿。由于内建电场的作用在反偏压下得到加强, 复合的载流子需克服的势能较大, 因此得到的下降沿时间较长, 约为1.5s。所以负偏压的选取需适当。

紫外光响应时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无光照时, 薄膜表面吸附空气中的O, 由于吸附的O与薄膜表面内的电子结合, 在薄膜表面形成O-吸附态, 从而在接近表面处形成了耗尽层, 成为电子势垒, 阻碍了电子的迁移, 使得电子的迁移率下降, 延长了紫外光响应的下降沿时间。有紫外光照时, 光生空穴被O-吸附态所俘获, O解吸附, 降低了表面处的势垒高度, 使得电子迁移率增大, 光响应上升时间缩短。在ZnO掺Ag薄膜中, Ag离子替代Zn离子以替位方式存在, ZnO薄膜本身存在大量本征缺陷[4] (Zn填隙和O空位) 。另外在ITO表面外延ZnO掺Ag薄膜, 晶格失配较大, 容易产生位错等缺陷。这些缺陷容易俘获光生载流子, 减小光生电子与空穴复合的几率, 而缺陷产生的深层能级复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8], 延长了异质结紫外光响应曲线的下降时间。

3 结论

谈夫妻间的异质整合 第2篇

朋友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夫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婚姻离异的缘由,说千道万,除了少数的是出自性障碍之外,绝大多数是源于性格不合。因此,要防备婚姻的裂变,应着眼于夫妻性格不合的矫治。

日本婚姻心理学家泉宇佐,对夫妻争吵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妻子提出的前三位原因的顺序是:性格(急躁、任性)──社会态度──在家庭里的作用;丈夫提出的前三位原因的顺序是:性格(急躁、发牢骚)──家庭里的作用──生活态度。显然,引起夫妻争吵的要害是性格因素,尤为其中的“急躁”。至于会不会持家、会不会干家务以及带有价值观念的.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等等,都退居其次或再次地位。

日本另一位婚姻心理学家兼子,对夫妻争吵互不原谅而向法院提出离婚者进行调查,发现妻子提出理由的前三位依次是:不贞──肉体上和精神上受到虐待──性格不合;丈夫提出理由的前三位依次是:性格不合──不贞──同亲戚不和。平心而论,夫妻之所以互为不贞,妻子之所以肉体上和精神上受到虐待和丈夫之所以同亲戚不和,原因较为复杂,但大多都与性格不合有关。

有的文学家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夫妻关系又何尝不常为性格所左右?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形成了某种性格特征后,犹如戴上有色的眼镜,待人接物,一举一动,无不烙着其特征的印记。比如,急性的人干什么都是风风火火,慢性的人所作所为无不迟迟缓缓。性格是人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性格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要改变它却相当缓慢、困难,所以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因此,性格不合的夫妻,朝朝暮暮,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和平共处,委实困难。

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我们亦必须看到:所谓性格合不合,或者说情意投不投,并非绝对,性格相合是相对而言的。现实生活中,有些小夫小妻,新婚时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但到了后来却反目相对,感情上格格不入,成了冤家对头;而另一些夫妻,结婚时性格不合,时有别扭,感情淡薄,但到了后来却夫唱妻和,妻行夫随,好不热乎。

婚姻心理学认为,所谓夫妻性格不合,实质上是这一方没有使另一方如愿以偿。同样道理,所谓性格相合,情意相投,就是夫妻双方彼此都能获得满足。这种互相满足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夫妻的性格不合,即使已到了见到对方都感到是一种精神折磨的地步,还是不要轻易分道扬镳为好。与其束手待毙地哀叹与对方性格不合,不如身体力行,通过主观努力,在实现家庭职能中相濡以沫,弥缝不合,摆脱困境。

如何摆脱夫妻性格不合的困境,进而弥合夫妻间的缝隙呢?最好是用“异质整合”的方法。夫妻性格的异质整合,一般要经过迁就、接纳、应心三个阶段。

迁就,就是一方顺着另一方。夫妻之间,有各种各样分野,如一方要咸,一方要淡,一方爱音乐,一方好球类之类的兴趣爱好分野;一方当教师,一方当护士,一方当钳工,一方当营业员之类的职业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分野;一方活泼好动,一方抑郁孤僻,一方急躁,一方沉着之类的气质分野等。有了分野,彼此难免产生不习惯、不适应现象。迁就,就是彼此宽容,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彼此思想认同,行为顺着。

接纳,就是迁就的习惯化。如果说迁就是克己妥协和让步的勉强过程,那么,接纳就是勉强的解除,并渐趋自觉的过程。迁就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不仅不觉得勉强,反而觉得非此不可。比如,爱吃甜的苏州人,与爱吃辣的四川人结合,从拒辣到尝辣到吃辣,到后来竟无辣不下饭。至此,这位苏州人的苏州口腹同化于四川美味了。笔者一位朋友,妻子喜欢咋呼,据他说,年轻时“她一咋呼我就头疼”;老来,妻子走亲戚,他整天魂不守舍,“好像缺少了什么,不对味”。瞧,接纳得多彻底!

应心,就是得心应手。夫妻经过接纳,性格、气质、习惯、作风等全面适应,互相熟悉,配合默契,臻于高度的和谐。

性格不合的夫妻进行异质整合,必须牢记:

第一,异质整合从迁就到应心,是个潜移默化过程,久久方得见功,它需要双方付出长期的努力;

第二,夫妻性格异质整合的基础是爱情,如果双方没有维护爱情,维护家庭强烈愿望,一切的一切,都将是侈谈;

关注差异、异质合作 第3篇

【关键词】个体差异 小组合作 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个性化差异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堂中。本文以我校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背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探索个体差异理念下,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做法,在英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期能挖掘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让学生的能力在合作中真正得到提升。

一、尊重差异——合作学习的前提

1.关注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通常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组内异质是指:小组内的成员应根据学业水平、性格、性别进行合理搭配。而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小组的实力均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各个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2.借助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互动。合作学习小组构建完成之后,教师还应该对各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位组员的职责。通常情况下,设立组长一名,负责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监督;记录员一名,记录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情况;联络员一名,负责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刚开始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采用轮换制,在合作交往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补充,逐渐确定适合自己的角色,教师以此帮助学生构建起小组合作的意识。

二、合作竞争——合作学习的开展

1.课前预习。课前教师提出预习目标,例如:分小组预习单词,由每组由组长事先预习单词,领本组组员朗读,这样既培养了优秀生的自学能力,又能督促后进生投入到学习中,为他们上课扫清一些词汇上的障碍;教师还可以根据本课话题布置一些查资料的任务,在7A Unit 2 Sports第一课时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总结有关运动的词汇,课上组间分享,这样提高了课堂效果和学生主动性。在预习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小组间可进行讨论解决,实在不明白的,可待上课时教师讲解处理。

2.课上活动。

(1)创造性地处理对话。对对话的教学我们往往是讲解重点句型,然后反复进行操练,继而让学生背诵。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处理每课或每一单元的对话内容时,我利用小组学习的特点和便利性,首先组内成员分角色熟读书中的对话,然后再小组讨论,编排出一个新对话,可套用书中的句型也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的内容,并且制定出一个最佳对话进行表演,全班分享。这样做既可以完成书中的内容,又可以进行扩展训练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来,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深入性地进行阅读。英语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老师的讲解也往往局限于对生词、重难点句型、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从文章整体的框架、结构、深层含义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就对阅读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利用小组合作可以解决其中的一些难题,阅读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讲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并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在动态的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

三、求同存异——合作学习的评价

1.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应突破传统学科教学中对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它是一种多维的动态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的内容不仅有学习成绩,还包括合作中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小组的合作成效及其合作成果等的評价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综合评定使学生通过竞争进行自我约束,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提供了彰显个性的平台。

2.尊重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小组整体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组内的个人,但个人评价不能变成优秀学生的独演平台。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评价学生努力、学习态度,要加强对学生的进步与潜能的有效评价。而且评价的主体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师,应加入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积极作用,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关爱,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在小组合作这一模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作用,通过合作使个人价值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异质收购 第4篇

并购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关专家认为:一个能够创造价值和促进增长的收购战略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绝佳的匹配、合理的价格以及卓越的管理。同时, 对一个企业的收购和消化, 也是一个挑战企业管理内功的过程, 战胜了这个挑战, 企业的管理就可能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如果不能消化掉, 吞并的企业就可以成为致人死命的“药酒”, 不但对原公司的竞争力没有提升, 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

和一般的企业收购强调文化上的一致和业务上的关联不同, 笔者想用“药酒”来表示一种故意选择可能和企业原来的体系发生冲突的企业作为收购对象的行为。这种企业对本体企业来说, 本身就充满了毒质, 它可能来自业务上的不熟悉、文化上的不一致、地域上的巨大跨度、管理方式的差异, 甚至财务上的风险, 总之, 相对于本体企业, 待收购企业就像一个由剧毒之物混合而成的“药酒”, 饮之不当, 饮之过量, 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之伤, 它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和风险的收购之举, 笔者称之为“异质收购”。

和异质收购相对, 同质收购的风险要小得多, 企业在收购的时候, 就会尽量考虑被收购企业的一致性, 尽量做到和原有企业相辅相成, 收购之后, 企业在改造和融合上也比较容易, 从而形成一个更大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企业。

但是, 如果一个想做业务和行业上的跳越式的扩展, 异质收购又好像是难以避免的, 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历史, 就是一个不断挑战风险、化解风险的历史,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不是闭关之后关门修炼, 而恰恰是在不断地迎接挑战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和创新。那么, 如何做好异质收购, 就是一个立志成长的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

首先异质收购是企业扩展业务和提升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因为收购进来异质企业之后, 由于和原来企业的各方面的冲突, 会对企业原有管理模式的各方面带来调整, 企业在应对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中, 对领导者视野的拓展、干部的培养、管理方式的变革等各方面都会带来提升, 这种采用冲突方式锤炼企业内功的模式比直接地推进对企业的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第二, 由于异质收购首先带给企业的是各方面的冲突甚至破坏, 其伴随的风险也会数倍的增长, 所以企业在选择异质收购的企业时, 要充分估量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 选择的企业规模和数量也比同质收购时候应该小很多。前一阶段对破产企业的收购案例中, 很多收购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较短时间内吃进的太多, 难以消化, 反而危及了主体企业的生存。

第三, 异质收购的目的重点在培养公司的内在能力, 而不是业务上的拓展。通过异质收购作为公司进入一个行业的跳板, 在具备了相关的能力后, 再在相关领域的拓展实际就变成同质收购了。相应的风险就会大大缩小。

第四, 充分认识异质收购的风险, 做好相应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要有充分的估计, 并准备好应对的措施。

第五,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被收购的企业, 收购异质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的冲突来锤炼和变革公司的竞争能力, 所以异质收购不是要单方面的把本体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强势地灌输给被收购企业, 而是以被收购企业的异质特性促使原来企业的进化, 所以, 企业要有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 在消化异质企业的过程中反观自身并创造新的解决之道, 这样异质收购才能变成企业进步的动力。

克隆植物分株在异质环境中的分布 第5篇

克隆植物分株在异质环境中的分布

将动物的理想自由分布理论与克隆植物相结合,在理论上研究其个体在斑块间的分布模式.在理想自由分布的框架中,忽略间隔子的.形态可塑性后,克隆植物分株的分布应该遵循投入匹配法则.当植物个体的竞争能力不同时,竞争权重的分布也不同,但是符合条件的分株数组合有无数组.同时没有出现不同类型的个体单独分布,总是表现为混合对策.研究表明分析动物分布模式的理想自由分布理论可以应用于克隆植物的分株分布.

作 者:李良 王刚 LI Liang WANG Gang  作者单位:李良,LI Liang(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王刚,WANG Gang(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42(1) 分类号:Q945.51 关键词:克隆植物   理想自由分布   异质性  

语言、艺术的同构与异质 第6篇

《符号,语言与艺术》在符号理论和符号学美学越来越受人注目的今天,为通过批判、改造以丰富并建立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符合中国文化现实和文化特色的符号理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本书对语言与艺术在符号意义上的同构与异质的探讨很有启发性,如作者在“系统意义”与“指涉意义”的论述中认为,根据语言、艺术等符号现象中“一体”与“多义”的辩证关系,系统意义是指符号体内部结构的特定秩序,指涉意义是指一个符号体同它以外的外部世界的联系。就语言而言,对句子系统意义的解释,是依据句法的既定秩序对句子进行摹写,语句系统意义的揭示就是句法秩序的显现。在语言行为中,语句的指涉意义主要是通过对词的解释来建立的,而词的指涉往往又是多义的,一个词的指涉意义通常是多种语义的历史集合。语言与艺术在符号意义上的异质,主要表现为符号系统意义的区别。因为话语是线性的语音流,所以语言的系统意义在语句中首先表现为词的顺序;同时系统意义上的词法句法还有一种对词以至整个语句指涉意义的限定作用。但是在艺术作品中,比如小说这样的叙事文学作品,因系统意义的主要功能为表现作用,尽管其叙述同样被语言的句法所限定,但它的语言是一种后设语言,在叙述平面(字面)之下,还有一个“语言”系统;只有在这个符号系统当中,才能真正获得小说作为艺术作品的指涉意义。一般说来,在语言当中,符号的指涉意义是直接的、最终的、明晰的,并呈现为一种“向心”形态和“聚焦”现象。在艺术中,符号的指涉意义则是间接的、衍生的、模糊的,呈现出的是一种“离心”形态和“变焦”现象。“离心性”和“模糊性”越强,艺术的效果越强,联想和回味的余地越大。作者有关艺术和语言在符号意义上的同构与异质的探讨,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乃是如何透过艺术作品的具体叙述景观,去窥探和把握作品更为深远的用意和内涵;这不仅对创作和欣赏至关重大,对批评则尤其显得必要。因为离开了对艺术符号指涉意义的自觉的历史追索,便无法建构新颖、健全、深邃的批评模式。另外,要完整地描述出语言和艺术的交流功用,还必须从符号的实际应用当中来认识符号的意指和交流活动。“语境”在符号学中是一个专门概念,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语言和艺术,“语境”主要指的是对话情境。“对话”体现了解释的过程,对话情境实际上是解释展开的空间态势,是解释最为重要的实践依托。作者指出,“习惯”是人类思维科学的一个基基本范畴;习惯也就是约定俗成,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准则。人类选择语言作为基本的信息传递和储存手段,说明语言能够以最小的生理、智力的消耗,表达最大的交际需要和信息储存。语言因“约定”而“俗成”,具有集体特性(空间特性)和历史特性(时间特性)。语言的对话→解释→习惯这样一种机制,同样适宜于艺术作为符号活动的本质内容。在艺术作品中,所有具有符号指涉意义的功能单位,都具有约定俗成性质的规范。即如戏曲中的“程式”,就是帮助编导、演员同观众“对话”的,具体起“对话情境”的作用。程式遵循“经济原则”,具有集体性和历史性的特点。艺术和语言在语境上的区别在于,后者对话的进行是以直接限定的时间空间和语境的关联作为条件的,前者对话的进行则是以语境的直接特征的消失作为条件的。在艺术对话中,正是由于对时空指示的直接特征的消失,读者才能调动和运用驰骋想象的能力,进行一种新的建构活动,根据自己的体验、经验和各自的文化背景,填补艺术作品在时空上的“空白”。所不同的是,象诗这样的艺术形式,一般在自然语言的层面,就脱去了时空的限定;而象小说等叙事型作品,因其语言的构成,要受自然语言句法和词法的限定,只有在进入后设语言这个深层的符号结构时,才会出现由读者想象驰骋的广袤领域。作者关于艺术和语言在符号应用中同构与异质的比较,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就艺术创作者而言,其真谛在于自觉地追求和创造“空白点”。这种空白不仅是情节、画面等艺术表现要素的空白,而且也是整个作品指涉意义的空白。就接受而言,读者(或观众)可变被动为主动,以自我期待和超前思维,去开拓和填充艺术作品的空白地带。当然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了对艺术作品空白点的重视,最终也才能真正把握批评对象的深层意义和广博蕴含。

(《符号:语言与艺术》,俞建章、叶舒宪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出版,3.30元)

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综述 第7篇

关键词:创业团队异质性,创业绩效,创业企业成长过程

随着创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出现, 创业现象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创业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形式的创业和团队形式的创业。Albach and Hunsdieky (1987)对德国180家创业企业做的调查发现,43%的团队形式创业是成功的,而只有20%的个人形式的创业是成功的。Picot等(1989)对德国52家创业企业以销售额作为绩效指标做了调查,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团队创业比个人创业更成功(Cooper&Bruno,1977;Mayer et al.,1989;Timmons,1990;Kamm et al.,1990;Vyakarnam et al.,1997),团队创业已逐渐取代个人创业成为创业的主要形式。创业团队构成及其异质性问题是创业团队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外创业团队异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创业团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1 创业团队的界定

1.1 创业团队成员的构成

关于创业团队(Entrepreneurial Team)的界定,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对创业团队界定的焦点分歧主要集中在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方面。

早期的观点认为,团队成员是否拥有共同的财务目标,以及是否在企业设立前加入团队,是判断创业团队成员的必要条件。例如,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将创业团队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经过构想和实践构想阶段后,决定共同创业并参与企业创立的过程,且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这个定义着重于参与创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并要求创业成员在创立的企业中拥有相同的股份。

随着创业过程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定义开始强调创业团队成员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和对创业过程的参与。Ensley&Banks(1992)、Gartner,Shaver,Gatewood和Katz(1994)提出创业团队还应“包括对战略选择有直接影响的个人”。Ensley,Carland和Carland(1998)则认为个体必须符合三个标准才能成为创业团队的成员:(1)他们一起建立一个公司;(2)有共同的财务利益;(3)对公司的战略选择有直接影响。

Gaylen N Chandler及Steven H Hanks(1998)则提出,创业过程不应当仅仅限定在企业设立之前,还应当包括企业设立之后的早期阶段。相应的,创业团队成员也不应仅包括创业准备阶段参与且发挥作用的人们,还应当包括公司成立后执掌公司内部职能的人或是营运前两年加入的主要成员(不包括没有所有权的雇员在内)。

Mitsuko Hirata(2000) 强调团队成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创业团队所能做的贡献,认为创业团队由那些全部参与且全心投入企业创立过程,并共同分享创业的困难及乐趣的成员组成,该团队的目标是全心全意达成企业的成长,至于律师、会计师等外部专家,他们仅部分参与企业创立,不应算是创业团队成员。

1.2 创业团队异质性的内涵

早期的团队异质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Tajfel、Turner(1981、1986)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奠定了团队异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所在群体成员身份的认识,是产生群体行为的基础和最低条件,个体对某群体的意识会严重影响他的知觉、态度和行为。

创业团队异质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异质性的研究范围和深度。Finkelstein和Hambrick(1990)认为团队异质性指标既应当包括团队成员之间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任期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不同,也应当包括成员认知、经验、价值观等深层特质的差异化。Jackson 等人(2003)按异质性测量的难易程度将团队的异质性分为外部的异质性和内部的异质性。他们认为,创业团队外部异质性是容易观察、测量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经验、教育水平和职业背景等;内部异质性则是不易被观察、判断的特征,是基于认知、价值观、偏好、态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成员之间的差异化。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创业团队成员的外部及内部异质性对创业过程和创业结果的影响。

2 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

Hambrick(1984)最早从团队异质性角度对高管团队成员构成特征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开辟了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先河。Hambrick(1997)认为,虽然对高管们的个人特征的认识有时不够完整、不够精确,但根据高管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可以有效地推测其认知框架。其后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作为个体的高管以及高管团队成员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组织的战略业绩高度相关(Boeker,1997;D’Aveni,1990;Eisenhardt & Schoonhoven,1990)。对创业团队异质性的早期研究,借鉴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方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创业团队异质性和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更多地考虑了创业发展过程的特点和团队融合的因素。针对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业团队的外部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例如,Zenger和Lawrence(1989)发现,年龄相近的团队成员沟通较为顺畅,而团队成员年龄相差较大,则沟通频度降低,不利于创业绩效的提高。随后O’Reilly、Snyder和Boothe(1993)对24个创业团队研究显示,年龄差异化小的团队更能开展开放式讨论,因而有助于创业绩效的提高。Wiersema(1992)则发现教育水平、教育专业异质性越大的团队,其经验、技能就越丰富,分析问题的视角也多种多样,因而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规避不确定性,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Reynolds和White(1997)指出,创业团队规模越大,团队成员的经验越不相同,就越有互补性,新创企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Williams和O’Reilly(1998)认为性别、教育背景、经验等外部异质的创业团队能产生多元的想法和观点,更利于创新,较易产生适当紧张和冲突,更有助于创业团队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会产生较好的决策和绩效。Cooper和Daily(1996)发现,以团队的形式创业使得创业企业对某个个人的依赖降低,可减弱因该人的能力缺陷或离开对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Austin(1997)认为,当创业团队异质性提高时,由于背景不同造成认知架构差异,创业团队成员会对同一情境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认知结果,为创业团队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效益的可能就会增强。

第二阶段的研究,主要特征仍然是关注外部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但是,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开始引入企业发展过程作为调节变量,以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创业现象的复杂性要求。Richard(2000)以企业发展状况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时,种族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是有利的,而当企业处于规模缩小时期,种族异质性的作用则是有害的。Flynn(2001)做了类似的研究,发现创业团队成员年龄、性别和种族等社会属性的差异化在创业团队成立之初有可能导致认知差异化,使团队缺乏合作规范,进而影响团队的工作绩效。Harrison(2002)认为在创业团队创建初期,那些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的外部异质性影响着团队功能,但随着团队的成长和发展,成员认知、态度、风险偏好等内部异质性指标对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第三阶段的研究特征,是关注创业团队内部异质性和外部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对创业绩效的影响。Chatman、Polzer、Barsade和Neale(1998)以团队价值观作为调节变量,对258名MBA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当创业团队拥有集体主义价值观时,年龄、教育等人口统计特征多元化对团队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正面影响作用更大。Ely和Thomas(2001)则发现某些突出的外部异质性特征可以使内部异质性发挥作用,因而提出多样化的成员构成对形成创业管理新范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石磊(2008)在回顾了以往创业团队异质性的文献后,把创业团队构成的异质性分为社会属性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认知风格多元化和职能背景多元化五个方面,他认为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环境下创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他的研究显示创业团队职能背景多元化和信息多元化下能够有效弥补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创业绩效;社会属性多样化和价值观多元化容易发生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冲突,不利于创业绩效的提高。

3 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创业企业成长过程的关系研究

创业团队的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理论所研究的大公司和创业型企业之间存在着关键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大公司已经处在一种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状态,而创业型企业正处在出生和成长的变化过程中。因此,以Hambrick为代表的高管团队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静态的视角,而创业团队的异质性特征在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基于这种认识,对创业团队异质性的研究产生了另一种动态的视角,就是探讨团队异质性和创业企业成长过程的关系。

Vyakarnam等(2005)采用深度访谈法和定性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创业团队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自发形成阶段、寻求增长阶段、愿景形成阶段和制度化阶段。在自发形成阶段,创业者自发组合形成团队,并因商业机会和利益的追求而整合;在寻求增长阶段,成员更关注团队资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与整合。在第三个阶段,高管团队成员逐渐形成共享愿景,并且有明确的子目标,团队内成员的任务和角色职责也更加明晰;而在制度化阶段,创业者个人的抱负和价值观更多地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式体现。Vyakarnam等(2005)通过定性分析指出创业团队成员在价值观以及对企业重大问题的认知上的差异随着团队的发展而降低。

Vanaelst等(2006)对8个创业团队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将创业团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商业化和机会识别阶段、组织孕育阶段、新创企业发展能力论证阶段和成熟阶段。不同阶段的创业团队结构不同,团队成员的异质性特征所发挥的作用也相应改变。根据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创业团队结构发生的规律性变化,Vanaelst等(2006)提出了三个新的团队异质性概念:经验异质性、企业家经验异质性和认知异质性。

经验异质性是团队成员之间基于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等而形成的经验的差异化。研究显示,团队处于第一阶段时,创业团队成员经验高度集中于研究和开发经验,团队经验异质性程度较低。随着新创企业的发展和团队结构的改变,团队成员具有管理、销售、咨询、法律、财务等多方面的经验,经验异质性得到加强。

企业家经验异质性是创业团队所具有的管理一个企业能力或经验的差异化。当团队处于第一阶段时,研发人员主要决定如何使他们的知识商业化,获取潜在的市场机会。而处于第二阶段,创业团队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企业家经验丰富和缺乏企业家经验。在第一种情况下,创业团队会做出吸引代理人的决定,这个代理人并不一定必须具有创业经验。这一阶段企业同时存在董事会团队和管理团队,因此,企业家经验异质性增大。

认知异质性是团队成员在感知企业战略、远景等问题时的差异化。研究显示,在创业团队发展过程中认知异质性并没有随着新成员的加入而得到加强,相反,却逐步减弱。Vanaelst等(2006)将认知异质性减弱的原因归结为创业者通常喜欢招聘与他们看待商业的方式相近的人员。

在重点研究不同阶段团队成员的进入与退出基础上,Vanaelst等(2006)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团队结构变化特征及团队异质性发生的变化(见表1):

4 结论及展望

通过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可以分为三条脉络:第一条脉络的研究焦点关注的是创业团队的构成。尽管目前对创业团队构成的研究仍然处于分歧状态,但普遍的观点已经和最初仅仅根据出资与否定义创业团队有了很大不同。对创业团队构成的研究发展为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二条脉络的研究关注创业团队异质性和创业绩效的关系。尽管不可能完全获取创业团队成员个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信息,但分散的实证研究仍然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创业团队外部异质性和创业绩效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对创业团队内部异质性的研究将该领域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内、外部异质性的交叉研究对于创业团队构成影响创业绩效的现象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但由于创业团队内部异质性不易观察、测量,因此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尚存在许多空白。第三条脉络的研究试图通过动态地理解创业团队异质性和创业过程的关系,最终解释创业团队异质性和创业结果的关系。该领域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但动态的研究视角对解释创业现象的复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业现象的过程性和复杂性对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提出了挑战,目前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的不足也给未来研究提供了一些方向和启示:

第一,需要进行多维度的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现有的多数研究仅关注几个或单一维度上的异质性,往往不能捕捉到团队构成特征的全貌,因此,未来的研究需分析多维度异质性的交互作用,以期尽可能反映创业现象的复杂性。

第二,创业团队研究需要加大对内部异质性的探讨。鉴于内部异质性的独特属性,不易观察、不易测量,现有研究对内部异质性的探讨相对外部异质性来说较少。但现有研究已表明,随着创业团队的发展内部异质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内部异质性中的风险偏好异质性、认知异质性、人格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势必成为研究的重点。

第三,创业团队异质性和创业过程的关系研究开启了创业团队研究的新领域,也留下了巨大的研究空间。在目前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未来集体认知、内部异质性等问题对创业过程的影响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对《蝇王》中“异质空间”的解析 第8篇

关键词:《蝇王》,异质空间

一、绪言

异质空间是福柯对传统的时空观念进行反拨,为空间复魅而提出的哲学概念。“异质空间”是相对“乌托邦”而存在的。福柯认为,乌托邦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神圣光环的整齐划一的空间,真理战胜谬误,光明消灭黑暗的完美世界;异质空间则是存在于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体验中,是多个元素混杂,打破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化的无所不包的空间。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解读,但对其中异质空间书写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该小说通过设置明暗对比以及具有双重意义的意象和色彩而建立起来的异质空间,兼具乌托邦与恶托邦的双重特性,既是对现实世界的隐喻,企图寻找遏制人类劣根性与罪恶的方法,又是对现实社会战争纠纷的对抗与批判。

二、《蝇王》中异质空间的建立

《蝇王》中塑造的异质空间是具有双重性质的,既是勾勒人类美好未来蓝图的乌托邦,又是预警人类末日的恶托邦。为构建这样一个双重的异质空间,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技巧,光线明暗的对比以及双重对立意义的意象和色彩,讲述了一个世外桃源逐渐走向人间炼狱并最终毁灭的故事,旨在警示读者时刻提醒着内心的阴暗面,谨慎地思考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未来。

(一)光线明暗的强烈对比

为构建一个双重特质的异质空间,作者有意安排了光线明暗的对比。《蝇王》中有大量的明暗交替出现。例如,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的白天毫无征兆地转向如同被披上黑布而暗无天日的和黑夜;在阴暗陌生的树林里追逐猎物的孩子们一下子冲进了阳光下。在这个明暗交织的小岛上,孩子们的行为也在理性和疯狂中来回变换。白昼来临,孩子们理性的思考,在乌托邦里正常的生活。一旦夜幕降临,海岛便被邪恶的恶托邦控制。恐惧围绕着孩子们,他们渐渐变得躁动不安,并最终失去理智。

(二)具有双重意义的意象

小说中蕴含双重意义的意象也增加了异质空间的矛盾特性,包括大海、烟和火。在小说中,大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蝇王》中,戈尔丁赋予了大海迥然不同的双重特点。孩子们生活在宁静的港湾里,在阳光的照耀下,温暖和煦的海风带来神秘莫测的海市蜃楼,给与他们获救的希望;而在海岛的另一侧,海水波涛汹涌,怒不可遏地拍打着海岸,像狂风暴雨似的要把整个小岛吞入腹中。此外,孩子们生火用来烤熟食物以填饱肚子并且在夜间照明,同时火也将森林点燃,烧毁了海岛。烟是孩子们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是他们获得救援的关键,同时又能将阳光遮蔽,使得海岛被黑暗笼罩。

(三)具有双重意义的色彩。

具有双重意义的色彩是双重异质空间构建的另一重要元素。以红色为例,首先红色象征着血腥与杀戮、淋淋的鲜血,杰克的头发是红色,提醒着读者西蒙和猪崽子的死。而具有相反意义的红色也不少见,带来光明、驱散黑暗的火,孩子们的脸蛋都是红色的,以及象征着民主发言权的海螺上都点缀着粉红色的斑点。因此,红色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对双重异质空间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双重异质空间的寓意

小说《蝇王》营造了兼具乌托邦与恶托邦两种极端的异质空间。一方面,该小说作为戈尔丁重要的释义手段,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社会常规的异质空间,是对现实社会的隐喻,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乌托邦的想象试图为现代精神危机寻找一条出路,为现代文明提供救赎。原始又具有野性的荒岛上,远离文明社会的体制、传统的约束,与现代文明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

另一方面,《蝇王》呈现的是一个海岛逐步走向以文明秩序的破败的末日图景,由乌托邦异质空间走向恶托邦异质空间。在戏剧性的故事下隐藏的是作者对战争根源以及人性恶的思考,这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反抗。《蝇王》中小岛的最终毁灭也是对“异质空间”救赎功能的巨大讽刺,过度依赖荒岛的逃离也无法解决人类精神领域的困境与罪恶问题。

四、总结

小说的结局是杰克为了逼迫拉尔夫现身不惜放火烧山林,也正是这熊熊大火被过路的军舰看到,在拉尔夫的生死关头救下了他,结束了这场闹剧,将他们带回了文明社会。孩子们的这场闹剧可以由大人们来解决,那么我们成人社会的纠纷该由谁来解决?这也是戈尔丁创作的初衷,希望人们来认真的思考人类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罗燕.《蝇王》中的异质空间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1.

[2]薛敏,张中载.时间艺术中的空间艺术--评《蝇王》的空间美[J].外语教学.2013:81

[3][英]威廉·戈尔丁.蝇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特异质反应和哪些因素有关? 第9篇

特异质反应又称特异性反应, 是指个体对某些药物特有的异常敏感性。该反应可能和遗传有关, 与药理作用无关, 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 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而致。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 缺乏者, 服用伯氨喹、磺胺、呋喃妥因等药物可发生正铁血红蛋白血症, 引起紫绀、溶血性贫血等。乙酰化酶缺乏者, 服用异烟肼后易出现多发性神经炎, 服用肼屈嗪后易出现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假胆碱脂酶缺乏者, 使用琥珀酰胆碱后, 由于延长了肌肉松弛作用而常出现呼吸暂停反应。

异质竞争考验运营商应对能力 第10篇

与运营商收入、利润增速放缓相比, 2010年国内的互联网业龙头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腾讯取得了收入人民币196.46亿元 (同比增长57.9%) 、净利润人民币80.54亿元 (同比增长56.2%) 的骄人业绩;百度后来居上, 近期市值已经超过腾讯并坐上国内互联网业的头把交椅, 紧随Google和Amazon成为全球第三。在终端市场方面, Android、iOS、BlackBerry等紧跟Symbian成为市场主流, 终端制造商和应用开发商也不再满足于原有市场的竞争, 逐渐开始将触角伸向了通信运营商的领地。

对此, 运营商只有主动转变, 积极应对,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竞争意识:立足全局快速反应

在对传统电信市场的分析中, 寡头垄断是常用的模型, 国内通信市场更是如此。由于起步较晚, 国内运营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仅向客户提供基础电信服务, 而基础网络建设投入过大、国家对通信行业管控严格, 这些因素造成运营商进入困难, 三大运营商之间地位分明, 相互影响和作用明显, 这些都是典型的寡头垄断特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IT和CT的界线不断模糊, 通信运营商面临的竞争不再限于圈子之内;竞争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设备或应用, 而是包含软件、硬件、通道等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在寡头垄断格局中, 竞争者根据所处地位和竞争对手的策略, 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明确的竞争对策。但随着竞争格局的转变, 这种“照方抓药、看菜下饭”式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思维已不再行得通。对此, 通信运营商也在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应对。

第一, 提升管理层战略水平。市场格局的变化必然引起市场战略的变化, 转变管理层的战略思维、打破旧有的模式框架、让管理者能够着眼于更高层面和更广角度, 是近两年来运营商管理者提升的工作重点之一。采用交流、讲座、培训等形式, 借助通信行业专家的观点和智慧, 甚至采用跨界交流的方式和不同行业进行分享, 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 加速执行层实际操作转型。由于竞争对象的变化, 互联网企业快速、灵活、响应周期短的特点也对运营商执行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速度、优化和缩短操作流程、加快执行层面的市场响应速度和能力、进而提升有效性是执行层面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在系统和人员支撑方面运营商这两年的投入都有明显增加, 但传统的思维模式依然是困扰运营商的主要障碍。

第三, 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尽管现在通信运营商已开始强化对市场信息和动态的掌握和响应, 但由于过分强调支撑系统的可管可控而忽略了市场特征, 实际上让有些支撑系统沦为可有可无的“鸡肋”, 缩短支撑系统和市场之间、市场与运营商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是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竞争能力:从关系营销到顾问营销

竞争意识和竞争思维的转变对运营商的竞争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现从自我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和从关系营销到顾问营销的转变。

在寡头垄断的模式下, 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网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例, 中国移动主要采取“网络服务双领先”战略构建优质品牌, 而中国联通则以优惠的价格和灵活的服务来吸引客户, 这些竞争都是“以我为主”的竞争, 这种市场竞争对通信运营商的能力要求也集中在“自我提升”上, 一是提升业务和服务的提供能力和质量, 二是提升支撑系统的质量。但这些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下只能满足基本的竞争需求, 为此通信运营商也开始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例如某地移动公司提出了“集团客户生命周期分析模型”, 对集团客户根据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提出具体的应对方式。例如为处在导入期的客户提供基础通信服务, 为处在成长期的客户提供综合通信服务, 为处在成熟期的客户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较以往“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手段有了明显的提升, 当然也对运营商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与此相对应的, 运营商以往过于注重关系营销和价格竞争, 但随着客户走向成熟和理性, 顾问营销和价值竞争成为了市场竞争的必然。

竞争手段:从单一竞争到综合竞争

如果说过去客户选择CT、IT业务主要是从单一或几个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着眼, 那么现在客户更多是着眼于ICT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和整体价值, 也就是说竞争手段已经从单一竞争转变为综合竞争。

一方面是以往客户在采购CT或IT企业的产品时, 往往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需求进行单一采购, 动因往往是目前存在问题或为了下阶段的发展。但随着ICT技术的发展, ICT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明显, 客户对ICT的需求也从“解决问题”向“寻求进一步发展”转变, 为此运营商必须考虑“如何走在客户前头、以ICT技术引领客户发展”的问题, 这就需要通信运营业深入理解客户及其所处环境并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是运营商与终端厂商、应用开发商之间的关系从以往的“需求—采购”关系转变为竞争合作关系。运营商需要终端厂商和应用开发商来共同解决客户流程和应用的问题, 而终端厂商和应用开发商也需要运营商来解决通信管道的问题。终端厂商和应用开发商加强了对市场的渗透, 而通信运营商也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来强化终端定制和对终端、应用的影响, 同时也通过智能管道系统的建设来提升管道运营的能力和价值。

异质董事会与创业议题讨论 第11篇

人们经常误以为董事会仅仅是代表股东监督经理们的“专职婆婆”。实际上,在讨论决定企业面临的各种机会时,其主要的职能是咨询和建议。所谓创业议题,是指与企业选择新的市场和新的产品相关的各种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对于有效能地讨论创业议题更有价值呢?

《美国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发表了密苏里大学的Christopher S.Tuggle、Karen Schnatterly和Richard A.Johnson的文章《董事会会议室里的注意力模式:董事会成员构成和会议流程如何影响创业议题的讨论》(Attentt’on Patter In the the Boardroom?How Board CompositionandProcessesAffec,Discussion of Entrepreneuriallssues)。文章从高层梯队理论(upperechelons theory)和团队断裂理论(groupfaultlines)两个角度研究了董事会成员的异质性对创业议题讨论的影响。管理者的特质是其认知偏见的反映,偏见同时影响其如何理解组织环境、组织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董事会成员异质性越大,信息来源和视角的异质性越大,从而在头脑风暴中创造性或者创新性的“火花”越多。

文章选取了1994~2000年期间的184个企业作为样本。其结论是:首先,董事会成员任职的异质性、职能的异质性、产品导向背景异质性、产业/企业背景异质性越大,董事会成员越多将注意力配置到创业议题,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讨论之。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觉。逻辑是这样的:管理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经验可以作为其认知框架的参数,认知框架限制了管理者的视角或注意力配置的领域,信息被该框架进行过滤,因此,异质性意味着决策讨论的议题的广泛性,从而导致创新的可能越大。当然,这也可能导致议而不决。

其次,密苏里大学的学者们还研究了团队断裂强度对董事会会议讨论创业议题的影响。所谓团队断裂,是指基于某种分割线,将团队划分为不同的子团队(这是在异质性团队中求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分割线(可以是一个特征或者多个特征),团队成员可能属于不同的子团队。分割变量的选择越多,则子团队内部的同质性越高。该理论认为,多重人口统计学特征的配置能够在团队中制造断裂,这种断裂会妨碍团队的沟通、协调、连贯和相互信任。如果团队断裂强度高,则会影响创业议题的讨论和决策。但是,如果这些特征能在董事会上充分表达而不是形成子团队,将会使得创业议题的讨论更加开放。

甘肃民勤土壤的异质性分析 第12篇

1 研究区概况和方法

(1) 研究区:位于甘肃省民勤绿洲境内的石羊河下游。绿洲南靠武威盆地, 西、北、东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包围。该区年均降水量只有110mm, 而蒸发量却高达2646mm, 年均日照时间3028h, 年均气温7.7℃, 昼夜温差15.2℃, 八级以上的大风年均达27.8d。沙尘暴年均37.3d,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 该区土壤共分为7大块、31个亚类。 (1) 自然土壤包括灰棕漠土、风沙土、盐土和草甸土; (2) 耕作土壤分为灌淤土、盐化灌淤土、沙化盐化灌淤土和沙化灌淤土四个亚类。此种土壤种类养分缺乏, 易遭受风沙、干旱危害。

(2) 研究方法:首先在野外挖掘土壤剖面, 选取样点位置进行分层采样;其次用烘干法将野外所取土样先称重, 再装入烘箱在105℃条件下烘干10h后, 然后使样品在烘烤箱中自然冷却至35℃, 再称其重量, 得到干重;最后用以下公式计算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含量 (%) = (S-G) / (S-W) ×100%

其中:S为铝盒子与烘干前土壤的重量, G为铝盒子与烘干后土壤的重量, W为铝盒子的重量。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1 0 c m取样间距的土壤水分变化

从总体上看, 退耕还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少于荒地的土壤水分含量, 显示退耕还林地确实使采样点的土壤具有干化趋势。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加大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0cm之前都呈递增的趋势, 其中荒地的增幅大于还林地;从20cm~40cm呈下降的趋势, 仍是荒地的降幅大于还林地;从40cm~60cm又呈上升的趋势 (如图1) 。

2.2 2 0 c m取样间距的土壤水分变化

从总体来看, 农田的含水量高于荒地中的含水量。荒地与农田土壤水分含量在40cm前和80c m后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40cm前都呈递增的趋势;40cm~60cm之间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 农田中水分呈下降趋势, 而荒地中水分仍然呈递增趋势;60cm~80cm之间仍然是相反的变化趋势农田中水分呈略微递增趋势, 荒地中则呈略微下降趋势;从80cm~100cm都呈递增的趋势 (如图2) 。

三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 土壤水分含量最大的是农田, 其次为荒地, 含量最少的是退耕还林地, 对于为什么退耕还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最小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土壤20cm与40cm的深度是两个重要的拐点, 对于认识干旱区土壤水分的含量及植物生长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要: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民勤地区地区的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分布中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的变化, 即农田最大、其次为荒地, 而退耕还林地为最小值。

关键词:甘肃民勤,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参考文献

[1]陈亚新, 史海滨, 田圃德.水盐空间变异性监测的条件模拟[J].水利学报, 2000 (6) :67~73.

[2]潘颜霞, 王新平, 苏延桂, 等.荒漠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J].土壤学报, 2007, 44 (5) :943~948.

上一篇:乐山大佛下一篇:电气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