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范文

2024-07-11

肺炎喘嗽范文(精选7篇)

肺炎喘嗽 第1篇

关键词:肺炎喘嗽,清肺平喘,临床研究

肺炎喘嗽为儿科常见的肺系统疾病, 其症状主要为鼻煽、气喘、咳嗽和发热[1]。由于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其临床治疗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清肺平喘法治疗肺炎喘嗽患者2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肺炎喘嗽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检查均符合肺炎喘嗽诊断标准。其中, 男24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1±1.8) 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2]进行治疗。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加用清热平喘药方治疗, 方药组成为:甘草5g、赤芍6g、丹参6g、桔梗6g、玄参8g、瓜萎8g、鱼腥草10g、川贝母10g、百部10g、金银花15g。所有药物均使用免煎制剂, 每2天1剂, 温水冲兑免煎制剂180mL, 根据患者基本情况, 每天服用3或4次;服用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程度适量加减, 7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 X线复查肺部病灶基本吸收, 肺部罗音完全消失, 血象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减轻, 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 甚至出现恶化的迹象。

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珔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为 (4.89±2.05) 天、肺部罗音吸收时间为 (3.54±2.09) 天、咳嗽消失时间为 (3.71±2.81) 天, 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 (6.79±2.33) 天、 (5.33±2.91) 天、 (5.62±2.61) 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s, 天)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 观察组治愈16例 (80.0%) , 好转3例 (15.0%) , 无效1例 (5.0%) ,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8例 (40.0%) , 好转6例 (30.0%) , 无效6例 (30.0%) ,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 (%) ]

3 讨论

西医将肺炎喘嗽称之为小儿支气管肺炎, 多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中医认为, 患者年龄较小, 且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外邪乘虚[3], 治疗当采用清肺平喘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清肺平喘法治疗, 方中百部具有敛肺止咳的功效[4], 赤芍和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 玄参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甘草、鱼腥草、瓜萎具有清肺热和化痰止咳的功效, 川贝母具有清化肺热、止咳平喘的功效, 金银花具有解表清热的效果。诸药合用, 共奏止平喘、化痰止咳、宣肺气、清肺热之效果[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为 (4.89±2.05) 天、肺部罗音吸收时间为 (3.54±2.09) 天、咳嗽消失时间为 (3.71±2.81) 天, 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 (6.79±2.33) 天、 (5.33±2.91) 天、 (5.62±2.61) 天,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清肺平喘法治疗肺炎喘嗽疗效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柳柳.清肺化痰方治疗肺炎喘嗽痰热型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5-106.

[2]张秀英.宣肺平喘汤治疗肺炎喘嗽 (痰热闭肺型) 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7:101-102.

[3]闫雪.推拿法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12-113.

[4]梁建卫.清肺解毒法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175-176.

肺炎喘嗽 第2篇

1.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

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见;

⑵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多见;

⑶一般预后良好。年龄较小、体质差者,患病后容易反复,迁延难愈。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患儿及感邪重者病情多重。

3.命名及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无肺炎喘嗽之命名,但有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清代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始有肺炎喘嗽这一命名。虽然是就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所立的一个证候名称,但“肺炎喘嗽”这一病名延用至今。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因:感受风邪。

2.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

病机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温邪的侵袭,容易伤阴。若正气不足,而致邪毒内陷,更可出现各种危急的证候,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诊 断】

概括为:热、咳、喘、煽。

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若高热不退,则出现神昏痉厥,狂躁不安诸症。

3.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5.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风寒风热 辨痰重热重 后期辨气虚阴虚 辨常证与变证

治疗原则 初期以宣散为主,使邪从表解; 中期以涤痰开闭,清热定喘为主; 后期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主; 若出现变证宜清心开窍,或平肝熄风,或回阳固脱。

分型论治

1.常证

⑴ 风邪闭肺

▲风寒闭肺

【主要证候】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纹青红,多在风关,脉象浮紧而数。年长儿童常诉恶寒体痛。

【治法】 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肺炎喘嗽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共58例小儿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9例。其中, 对照组患儿病情严重和病情较轻分别为9例和20例, 男女比例为15:14, 平均患病时间为 (5.26±0.35) d, 年龄分布为6例≥5岁, 11例3~5岁, 12例1~2岁;治疗组患儿病情严重和病情较轻分别为10例和19例, 男女比例为13:16, 平均患病时间为 (5.01±0.73) d, 年龄分布为6例≥5岁, 12例3~5岁, 11例1~2岁。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儿科学》中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1], 且两组患儿在病情、年龄、性别及病史等方面无较大差别,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病毒性肺炎患儿要采用病毒唑进行治疗, 将病毒唑 (按1kg体重50mg计算) 溶于100ml的0.9%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对于细菌性肺炎患儿采用头孢噻肟进行治疗, 在经过皮试无过敏反应后, 将头孢噻肟 (按1kg体重50mg计算) 溶于100ml的0.9%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治疗组患儿除了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西药外还加服清金消毒汤进行治疗, 将两种药物煎熬后混合服用, 剂量为每剂100ml, 每日一剂。清金消毒汤的主要处方为玄参、金银花各6g, 当归、麦冬各5g, 甘草、白芍各3g。要根据患者病情添加相应的处方, 加防风、白术、黄芪治疗气虚并持续咳嗽的患儿, 加地骨皮、生地黄治疗阴虚患者, 加胆南星、陈皮治疗痰多的患儿, 加桑皮、黄芩治疗风热患儿, 加杏仁、麻黄绒治疗风寒患儿[2]。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周 (1个疗程) , 然后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从啰音、咳嗽、X线摄片结果、体温及恢复正常需要时间几个方面观察两组患儿变化。

1.4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由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治疗效果的分级评判标准对患儿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3]。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在使用药物治疗后病情未得到减轻甚至加重;好转:患儿肺部啰音减少, 病情在用药治疗后稍有减轻, 肺部病灶在X线摄片中显示有所改善;治愈:患儿肺部啰音消失, 体征和临床症状等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 肺部病灶在X线摄片中显示全部吸收。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经治疗后, 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 两组对比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2.2 体征和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儿体征和临床症状恢复正常需要时间较对照组短, 两组对比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P<0.01,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小儿肺炎喘嗽的发病机制是肺气闭塞, 多是由于痰浊内蕴和外感风邪引起的, 多发于春、冬季,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煽、发热、气促和咳嗽等, 属于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在治疗肺炎喘嗽缓和的过程中主要治疗目标是清除肺中的痰阻, 若肺部闭阻则会造成水液输送不能顺畅进行, 逐渐形成痰浊, 影响饮食, 导致肺腑之气不通, 继而上行出现喘息和咳嗽等症状, 因此, 要首先解决肺部通畅问题[4]。清金消毒汤主要作用于肝脏、心和脾, 调节三个主要器官的作用, 中医学治疗强调的是整体性, 肝脏和心的正常与肺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 通过对肝脏、心和脾的治疗肺部疾病。本论文通过对58例小儿肺炎喘嗽患儿的研究, 发现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患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与单纯的使用西药相比, 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 还提高了治疗效率,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5.

[2]凌伶.肺炎喘嗽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肺炎喘嗽 第4篇

关键词:肺炎喘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患儿满意度

肺炎喘嗽是小儿常见肺部疾病, 其临床主要症状以发热、咳嗽、气急为主。发病急, 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 制定护理方案, 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护理效果和患儿满意度[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肺炎喘嗽患儿66例,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32例, 年龄在1~5岁, 平均年龄为2.2岁。32例患儿为细菌性肺炎、11例患儿为病毒感染性肺炎, 13例患儿支原体肺炎, 10例为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咳嗽症状, 部分患儿存在发热现象;双肺呼吸音粗糙, 部分患儿伴有干啰音;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根据中医相关理论对小儿肺炎喘嗽症状的诊断标准, 66例患儿均为小儿肺炎喘嗽患儿。将6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3例, 对照组33例, 经过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性资料的对比, 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3例患儿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 按照内科护理相关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相关理论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步骤如下: (1) 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和中医相关理论制定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不同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中主要包括入院指导、饮食调整、穴位护理、健康教育等。从患儿入院开始, 临床护理中的每一项都要持续开展。 (2) 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交给患儿, 然后由护士向患儿逐项解释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 对护理的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对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测, 从而取得患儿和家属的信任, 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开展[2,3]。 (3) 在患儿就医期间, 当班护士要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相关内容实施护理, 将已完成的护理内容用“√”表示, 未完成或者是出现异常情况的护理内容用“×”表示。 (4) 责任护士要对临床护理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对护理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保证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能顺利执行。 (5) 护士长在巡房过程中要加强对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检查, 向家属和患儿询问疾病相关知识。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主要内容有: (1) 饮食调节:患儿宜食清淡、细软、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 在肺炎喘嗽中要多喝开水。 (2) 穴位按摩, 每日依次按摩患儿的孔最、尺泽、合谷、列缺、鱼际等穴位。 (3) 入院指导, 患儿入院后护士要向患儿和家属介绍治疗方法、传授个人护理经验, 让患儿及家属对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有明确的了解。 (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于患儿治疗的始终, 在患儿入院之后, 护士要根据患儿病情加强健康教育, 让患儿和家属了解较多的关于肺炎喘嗽的知识, 掌握有效的预防方法。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护理评分、患儿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教育达标率进行观察和对比。护理评分标准: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各25分, 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SP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费用对比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8.2±2.1) d, 平均住院费用为 (2904±825) 元;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5.3±2.2) d, 平均住院费用为 (2134±689) 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要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多2.9 d, 对照组的住院费用要比观察组的住院费用高770元。

2.2 患儿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人数为25例, 护理评分为86.4分, 患儿满意度为75.8%, 健康知识达标率为84.8%;观察组中护理满意人数为32例, 护理评分为97.8分, 患儿满意度为97.0%, 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3.9%。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显著,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喘嗽中应用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以时间为依据, 制定详细的患儿护理日程表, 这样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持续进行, 减少护理中漏项的出现, 对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护理人员本身来说, 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 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 使他们能有序进行护理, 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对于肺炎喘嗽患儿来说, 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还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患儿满意度。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中护士的护理工作从被动需要到主动服务转变转变, 护理中的针对性、预见性更强, 护理项目遗漏情况减少, 护理失误情况发生率降低, 护理的安全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越来越高。另外,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让患儿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有了相对准确的了解, 掌握了更多的关于疾病的知识, 患儿家属保护患儿的能力逐渐提高,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以主动参与, 从而促进患儿尽快康复[4]。

参考文献

[1]柳晓兰, 高永梅.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探究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52) :331.

[2]李慧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3) :75.

[3]刘昌花.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 (31) :79.

肺炎喘嗽 第5篇

关键词:中药透药疗法,小儿肺炎,喘嗽,临床治疗

肺炎喘嗽是中医领域一种肺系疾病名称,在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对患儿健康极为不利。我院将中医透药疗法应用于小儿肺炎喘嗽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150例肺炎喘嗽小儿患者,男95例,女55例,年龄5个月~3岁,病程2~12 d。全部病例都有咳嗽、发热、喘促、舌苔黄厚等症状,全部确诊为小儿肺炎喘嗽。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原体种类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药物,采用口服、输液或雾化治疗方式。药量根据患者病情及承受能力适当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透药治疗,采用我院特制中药片,主要成分有杏仁、麻黄、桔梗、蒲公英、鱼腥草、生石膏等。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接通电源后开机预热20~30 min,选择适应的温度档,设置好治疗时间;取两片药片贴于患儿肺俞穴,上面放置电极,为防止脱落,用手轻轻托住,不能用力按压,以免灼伤患儿皮肤;仪器停止后会有声音提示输出电流被切断;取下电极和贴片,关闭电源开关。每天治疗1~2次,每次20~30 min,强度根据患者年龄适当调整,温度保持在37~38℃,中药片可保留24 h。两组均连续治疗5 d,观察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1)症状恢复时间,选取喘促、咳嗽和湿啰音三项指标,观察其消除时间。(2)判断治疗效果。显效:以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经胸部X线片复查,病灶完全吸收,血象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病灶部分吸收,血象逐渐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有加剧趋势;(3)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经对比,观察组患儿喘促、咳嗽、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对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3例患儿出现发热、疼痛、皮肤破损等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共有10例患儿出现以上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喘嗽是儿科一种常见疾病,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且在恢复过程中,咳嗽、喘促等症状难以彻底消失。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医治疗在此病治疗中有着很大优势[2]。该病病因有内外两种,在治疗中,重点在于宣肺平喘、清热化痰。若有气滞血瘀,则应活血化瘀;若是痰多壅盛,则宜降气涤痰;若喘憋较重,应利气平喘。我院特制的中药片中含有杏仁、麻黄、桔梗等物,具有宣肺气、平喘咳等功效;生石膏主治清热泻火,与杏仁、麻黄配用,可清宣肺热;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炎的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还能增加抗生素疗效,缓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鱼腥草可清热解毒,在肺炎、肺脓疡等疾病中较为适用。以上诸药共用,可起到良好的平喘化痰功效。透药疗法全身用药浓度较低,多集中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有效避免了对肝脏的伤害。利用中药自身功效,通过脉冲电流、药物离子,经穴位、经络向皮肤角质层传送,并向血液循环缓慢释放,使得药物功能尽可能地发挥[3]。同时也避免了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使得肺部血液循环得以明显改善,且支气管痉挛被解除,发热时间明显缩短,这正是传统中药、穴位、经络疗法相结合的结果。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少,且恢复时间较短,说明中药透药疗法能够减轻患儿疼痛,缩短疗程,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妍炜.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临床观察[C].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2]陈凤娣,高树彬.肺炎喘嗽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1,7(6):60-62.

肺炎喘嗽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住院的311例肺炎喘嗽患儿。其中男151例, 女160例, 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12岁, 平均月龄 (47.47±27.359) 个月, (3.96±2.28) 岁, 病程2~23 d, 平均 (10.11±3.561) d。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6年《小儿四病防治方案》、2007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 (上、下)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小儿肺炎诊断依据。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诊疗方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制定肺炎喘嗽常证的辨证标准。

1.3 研究方法

设计统一的症候积分量表, 收集“肺炎喘嗽”患儿的完整病历资料, 建立数据库, 进行动态观察。对所收集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肺炎喘嗽中医证型与季节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发现, 济南地区肺炎喘嗽发病与季节因素有明显相关性。其中秋季发病率最高, 夏季发病率最低, 冬春二季居中;春、夏、冬季发病者以湿热闭肺证较多见, 秋季发病者则以痰热闭肺证多见。见表1。经检验, 患儿四季发病率Pearsonχ2=18.711,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肺炎喘嗽在四季发病率是不同的。其中, 春、夏、冬三季湿热闭肺证较其他证型发病率高, 秋季以痰热闭肺较多见, 经检验, P=0.000<0.05,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痰热闭肺证则以秋季发病率最高, 春季与冬季基本持平,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2 肺炎喘嗽中医证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对肺炎喘嗽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 并对其中142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的中医辨证与四季的相关性进行比较, 详见表2。经检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四季发病率是不同的, 秋季发病率最高, 春季、冬季发病率居次, 夏季最少, 经构成比拟合优度检验, P=0.00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肺炎喘嗽中医证型与病程相关性研究。

研究还发现, 不同病程的患儿中医证型分布不同, 说明随着病程的变化, 患儿病机会发生演变, 从而出现寒热虚实的变化。详见表3、4。

经χ2检验, 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湿热闭肺证在各自病程构成比上有显著差异 (P<0.05) , 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多出现在病程7~10 d左右, 湿热闭肺证病程可持续超过7 d, 甚至10 d以上。

经LSD法多重比较:春季和冬季病程天数有差异 (P<0.05) , 春季肺炎喘嗽患儿平均病程较冬季发病患儿病程长。春季与夏秋季, 冬季与夏秋季患儿数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研究表明, 患儿四季发病率有显著不同, 夏季最少, 秋季发病率最高, 冬春二季发病率基本相同。其中, 春、夏、冬三季湿热闭肺证较其他证型发病率高, 而秋季以痰热闭肺较多见, 具有统计学意义。

济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季风明显;冬冷夏热, 雨量集中。春季的气候特点为气温骤升骤降, 变化幅度较大, 大风扬沙现象明显。而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气温的骤升骤降, 最易伤肺;小儿脏腑娇嫩, 肺常不足, 气温突变, 调护失宜, 易于感邪;且风为六淫之首, 百病之长, 易挟它邪侵袭肺卫, 故春季易于发病[2]。夏季炎热干爽, 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日夜温差较小, 是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 天人相应, 夏季也是人体正气最旺盛的季节, 加之人们户外活动较多, 且开窗通风较好, 故夏季不易发病。秋季气候干燥, 与春季相似之处是气温波动幅度较大, 特别是2012年9月下旬起出现持续雾霾天气, 雾霾中存在大量的可吸入有害颗粒物质, 成为病原微生物的良好载体;本季冷岛效应与热岛效应频繁交替作用, 气温起伏较大。雾霾、温差变化成为秋季发病率最高的主要原因。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 北方人饮食中习惯增加肥甘厚腻之品以御寒, 而小儿脾常不足, 肥甘入胃, 腐熟运化不及, 易形成食积。又因济南冬季供暖较好, 室内温度相对过高, 室内外温差更加明显, 小儿年幼寒温不知自调, 触冒外邪与内生食积相合而为病, 故而济南地区冬季亦多见热性病因。

注:经检验, 患儿四季发病率Pearsonχ2=18.711,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肺炎喘嗽在四季发病率是不同的。其中, 春、夏、冬三季湿热闭肺证较其他证型发病率高, 秋季以痰热闭肺较多见, 经检验, ▲P=0.000<0.05,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痰热闭肺证则以秋季发病率最高, 春季与冬季基本持平,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0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经χ2检验, 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湿热闭肺证在各自病程构成比上有显著差异 (▲P<0.05)

注:经LSD法多重比较:春季和冬季病程天数有差异 (★P<0.05)

311例肺炎喘嗽患儿的病程2~23 d, 其中, 风热闭肺、痰热闭肺病程以7~10 d为主, 湿热闭肺证病程大多超过7 d, 超过47%的湿热闭肺患儿病程在10 d以上, 此主要是由于湿邪缠绵难愈的特点所致。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 湿热日盛, 加之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大多数人已由数千年的“藜藿之体”渐转变成“膏粱之躯”, 酒肉炙煿及各种保健品、营养品、补品不绝于口, 湿热也易从内而生。湿为阴邪, 其性黏滞, 重浊趋下, 易损阳气, 常起病缓, 病程长, 难速愈;热为阳邪, 其性炎上, 生风动血, 易伤阴液。湿与热合, 如油入面, 难解难分, 不若寒邪一汗而解, 热邪一清而除, 而且湿易伤阳, 热易伤阴, 湿遏热蒸, 正气更易耗伤, 因此导致病情迁延难愈, 病程延长, 气虚痰恋、阴虚肺热变化较易发生。

综上所述, 济南地区季节、气候均是影响本病患儿中医证型分布及病程的重要因素, 因此治疗可根据因地、因时、因人之不同, 判断其证型转归, 先症而治, 促进疾病向正常转移、缩短疗程, 以达到治病防变, 提高疗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肺炎喘嗽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大15岁, 最小2岁;治疗组:其中男性87例 (58%) , 女性63例 (42%) ;对照组:男性84例 (56%) , 女性66例 (44%) 。年龄分布 (表1) 。

1.2 诊断标准

(1) 发热恶寒, 咳嗽胸痛, 咳黄痰。 (2) 双肺听诊干、湿音。 (3) 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片状密度增高。 (4) 末梢血象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增高。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则: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方剂:每次痰热清10mL, 5%葡萄糖150mL, 1次/d (随年龄加减) , 一般疗程10d。

对照组:每次双黄连粉针3.6g, 5%葡萄糖150 mL, 1次/d (随年龄加减) 。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肺干、湿音消失, X线胸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肺干、湿音减少, X线胸片肺纹理增强减轻;好转:症状稍减轻, 双肺干、湿音减少;未愈:症状无改善, 双肺干、湿音无减少。

2 治疗结果

见表2、表3。

3 讨论

肺炎喘嗽痰热阻肺证 (急性肺炎) 是由风热病毒经口鼻侵犯肺系, 以发热恶寒、咳嗽胸痛、咳黄痰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四季皆有, 而以冬春两季多发, 常以邪袭肺卫为首发症候, 易进入里证期而出现气分症候, 因肺失宣降, 温热之邪恋津为痰, 痰热互阻导致肺腑功能失常, 痰热阻于肺。针对上述病因、病机、病证, 则立法为: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方法:痰热清注射液。

本方首推黄芩为君药, 黄芩上行泻肺火, 下行泻膀胱之火, 是热病、肺系病临床常用的清热药, 行清热解毒、宣肺化痉之本, 为加强本方清热解毒、化痰解痉之功效, 选用熊胆粉、山羊角二药为臣。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抑菌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本方用其为佐药, 以助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结的功用, 具有升浮宣散之力, 本方取其清热宣透作用, 又可引诸药入肺经为使药。全方五味相互配伍, 共奏清热解毒、化痰解痉之功效。

两组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临床治疗观察, 该药对肺炎喘嗽痰热阻肺证 (急性肺炎) 的疗效显著, 并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对咳喘痰鸣症状消失迅速, 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6.3%, 而对照组有效率为60%,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上一篇:元认知策略与外语教学下一篇:春季常见鱼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