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原理论文范文

2024-05-18

效益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效益原理论文 第1篇

对于以上的情况, 兴安选煤厂在对动力煤回收进行技术改造, 改进后试车和生产效果良好。

1 改进前的状况

1.1 离心机回收不彻底

由于中煤离心机连续工作, 由弧形筛去往离心机的中煤磁选尾矿不能充分的回收, 直接进入Φ16m浓缩池, 造成动力煤的流失。另外由于部分大于0.5mm的颗粒会从175#进入浮选, 造成浮选尾矿中有颗粒, 影响浮选的正常生产, 而且由于入洗量的增大, 给中煤离心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如图所示:

1.2 离心机维修困难, 资金消耗大

离心机工作量大, 因而其设备老化程度很快, 零件易破损, 如筛栏网容易损坏, 一旦筛网损坏处理不及时, 就会造成脱水效果不好, 严重的造成跑水事故, 给生产人员造成了大量的劳动任务。并且其体积大, 这就造成了其维修量大, 维护困难, 给维修工人增加了很多的劳动强度, 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2 改进措施

2.1 将原有的离心机工作区间旁增设一台高频筛

2.1.1 具体实施方案

在3.1m处安装一台高频筛, 改进后高频筛和离心机共同处理中煤磁选尾矿, 激振器、脱水分离器、筛框、机架、悬挂弹簧和筛网等组成了高频筛, 机械效率高、机械振幅小、处理频率高, 是高频筛的几大特点, 与一般的筛选、脱水设备的原理不同, 原工艺是中煤和矸石磁选尾矿同时进入尾矿系统进行处理, 由于高频筛机械振动频率大, 首先容易分解煤泥水的附着力, 使干稀物料更容易分离, 固体煤更容易被选出。

2.1.2 水洗车间高频筛参数及工作原理

为了防止跑粗, 所有筛面都铺有高频筛网, 煤泥水物料通过来料管进入高频筛, 首先进入斜面进行第一步的脱水处理, 由于斜面角度和筛子的高频振动, 使得脱水效果非常明显, 整个脱水过程中的水大部分是从这一区域脱去的, 在经过这一区域后, 所剩物料水分较少, 进入平面的筛面区域, 物料运行速度变慢, 在高频筛的高频振动下, 大的重的颗粒被分离到下部, 细小颗粒在上部, 整个物料均匀缓慢的向前移动, 延长在平面区域的停留时间, 进一步脱水处理。

3 改进之后的效果

高频筛采用0.5mm的户弧形筛和0.3mm的高频筛对中煤磁选尾矿进行截粗脱水回收, 避免大颗粒中煤磁选尾矿进入浮选, 同时增加浮选补充水量, 控制入浮浓度在70~80克/升之间, 避免磁选尾矿中高灰细泥对浮选的影响, 保证浮选分选效果;经过近一年的运行, 动力煤产率提高0.4%, 改造达到预期效果。

4 改造后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高频筛和弧形筛筛下水进入浮选回收煤炭, 这样原进入回收车间的粉煤变成动力煤, 价差在扣除成本, 每吨增加150元, 全年为选煤厂创造效益102万元, 同时又增加了一条清水管路专供浮选补水, 保证浮选分机效果。同时高频筛不易出现故障, 而且维修方便, 这样又节省了很多的资源, 也减轻了离心机的工作压力。改造后, 回收了煤炭资源, 节约了能源, 创造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5 结束语

根据上述论述, 通过增加高频筛, 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并且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此设备能够很好的解决离心机存在的不足, 节约了能源, 保证了洗煤的正常运行, 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摘要:为了解决兴安选煤厂生产系统动力煤的流失, 以及中煤离心机跑粗的问题, 节约资源, 采取将在离心机附近增加一台高频筛, 实际运用效果良好, 提高了中煤回收, 增加了经济效益。

效益原理论文 第2篇

装备维修是使装备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提高装备维修效益,对于加强维修管理、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1]。长期以来,由于装备维修管理存在“重军事效益、轻经济效益”的观念,维修效益评价研究基础十分薄弱。随着装备技术的日益复杂,维修保障要求和难度提高,维修消耗越来越大(据统计,约为采购费的8~20倍[2])。装备维修消耗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高效益,开展维修效益评价研究意义重大。

1 价值工程原理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也叫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是一种以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为目的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1947年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工程师麦尔斯首创,20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美国国防部在积极采用VE方法后,装备采办每年可节约二三十亿美元的经费。价值工程已成为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的强有力手段。价值工程原理可用公式来表达,E指的是价值,F指的是功能,C指的是费用。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可以寻求提高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装备维修效益可定义为维修消耗所取得的成果与维修消耗投入之间的比值。由于维修消耗具有产生过程单向性、成果形态多元性的特点,维修效益不易量化,采用一般方法评价较为困难。而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装备效益评价研究。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便于开展评价,建立指标体系时应选择能反映维修消耗特点、规律的指标,尽量做到全面、合理、准确、科学。经过认真分析,征求相关专家意见,构建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两两比较矩阵,由专家根据经验对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打分,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3]。具体过程略,结果如表1所示。

4 评价模型

4.1 备择集及隶属函数的确立

4.1.1 备择集的建立

备择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作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Vi=[V1,V2,…,Vn]。装备效益评价标准用模糊集表示:Vi={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差}。

4.1.2 影响因素隶属函数及评价集的建立

根据装备维修实际状况,确定因素集中各元素ui(i=1,2,…,m)对抉择等级Vi(i=1,2,…,n)的隶属度rij,得到第i个因素ui的单因素构成一个模糊评判向量ri=(ri1,ri2,…rim)。m个评价指标的评价集就构成一个总的模糊评

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2.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对因素模糊评判矩阵与各个因素的权值进行模糊运算,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4]:

4.2.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表示为:R=A·Ri(i=1,2,3,4,5),Ri=[R1,R2…R5]T。

5 示例分析

对某型航空装备的维修效益按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经计算得到:R=A·Ri=[0.1785 0.4911 0.1785 0.0981 0.0538]·

这表明维修效益属于“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差”的隶属度分别为:19.44%,49.28%,26.23%,5.06%。按最大隶属度法则,该装备维修效益属于“很好”。

6 结束语

文章在系统分析航空装备维修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航空装备维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解决了航空装备维修效益评价问题。该方法不仅全面考虑了影响航空装备维修效益的各项指标因素,而且综合权衡了诸多专家的评价意见,评估准确、合理、可信;该方法稍做改进,亦可用于装备维修专项效益指标的评估问题。

摘要:装备维修效益评价是装备管理的重要内容。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研究了装备维修效益评价问题,分析了航空装备维修效益评价的相关要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关键词:航空装备,维修效益,评价,价值工程

参考文献

[1]端木京顺等.装备维修技术经济[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朱松山等.武器装备经济基本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张诤敏等.装备技术经济分析[M].西安:空军工程大学,2009.

效益原理论文 第3篇

1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原理

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嚣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 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 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 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 直至底板封底。同时, 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 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 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 直至工程结束。

2 逆作法分类

2.1 全逆作法:

利用地下各层钢筋混凝土肋形楼板对四周围护结构形成水平支撑。楼盖混凝土为整体浇筑, 然后在其下掏土, 通过楼盖中的预留孔洞向外运土并向下运入建筑材。

2.2 半逆作法:

利用地下各层钢筋混凝土肋形楼板中先期浇筑的交叉格形肋梁, 对围护结构形成框格式水平支撑, 待土方开挖完成后再二次浇筑肋形楼板。

2.3 分层逆作法:

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四周尉护结构, 是采用分层逆作, 不是先一次整体施工完成。分层逆作四周的围护结构是采用土钉墙。

3 逆作法施工工艺特点

3.1 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 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 大约可节省工时1/3。

3.2 受力良好合理, 围护结构变形量小, 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亦小。

3.3 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 且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3.4 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 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3.5 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 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

台与内撑, 这样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 减少了施工费用。

3.6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我们在肯定逆作法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不足。

逆作法的使用对于地下室的高度是有要求的, 不能够自动的调节施工的高度, 一旦遇到高度很大的地下室, 就需要设置水平支撑。逆作法的使用是在地下封闭的环境下进行, 为了避免地下水的影响需要设置降水用井管, 在进行挖土的过程中只能使用小型的挖土机, 这就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4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要点

4.1 钢管柱与梁板的连接。

采用环梁节点, 须预先在钢管上焊接抗剪环箍, 且定位要求精确。当施工期间地下室标高发生改动时, 其处理措施相当麻烦, 因为现场补焊环箍操作困难, 而且管内混凝土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影响受力性能。

4.2 钢管柱吊装的垂直度控制。

由于逆作法的施工工艺的特殊性, 决定了地下室的竖向构件必须采用钢管柱或格构式钢柱, 而吊装这一竖向构件时如何控制垂直度成为关键因素, 先在桩顶标高以下1米处安设一定位钢板, 定位钢板有三个调节螺栓, 以调节钢板水平, 钢管柱中部采用钢筋制成笼状定位架, 在地面也设有井字形定位木架, 实践证明, 这种定位方法取得较高的精度, 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4.3 地下室楼面梁与连续墙的连接。

在逆作法工程中。内衬墙尚未完成, 边跨的楼面梁一端支承在钢管柱上, 另一端则必须支承在地下连续墙上。原设计思路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中预埋钢筋, 地下室开挖后凿去砼保护层后, 扳出钢筋与梁钢筋焊接即可, 但由于施工误差及建筑方案修改, 这些预埋钢筋位置偏差太大而失去作用, 实际施工中采用植筋的办法解决, 因连续墙中钢筋太密, 将梁端弯矩适当调幅到跨中。

5 经济效益

逆作法相比其他的施工技术来说, 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表现是十分明显的。使用逆作法施工技术, 对于地下室的外墙可以与基坑围护墙合并, 这样就可以节省建筑开支, 同时也可以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扩大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同时我们可以用地下室的楼盖结构代替围护墙的支撑体系, 这样也可以节省一大部分的建筑开支, 同时也可以解决由于楼盖缺失所造成的支撑困难的现象, 使建筑的受力更加的科学合理。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不仅可以节省开支也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 节省下来的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五之间, 有利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6 环境效益

6.1 噪音方面:

进行逆作法施工时, 整个楼体基本已经建造完毕, 这对于施工产生的噪音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 这也就避免因为在夜间施工而产生很大的噪音现象, 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避免延误工期的现象发生。

6.2 扬尘方面:

一般的建筑工程都是露天作业的,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的会产生很多的扬尘, 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而对于逆作法施工技术来说, 施工的地点则是在地下, 周围也是密闭的环境, 这就避免了扬尘的产生而污染环境。

7 社会效益

7.1 交通方面:

由于使用逆作法施工技术是在地下工作, 这在城市交通方面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可以在道路上继续通车的情况下进行地下施工, , 这就避免了因为施工导致的交通堵塞的现象发生。

7.2 逆作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 它可以以自身作为

建筑的内部支撑, 因为基坑结构自身的侧向刚度可以实现无限大, 可以有效的避免压缩变形造成围护墙的变形现象。这就有效的解决了由于支护桩的变形而造成的路面塌陷及建筑的基础下沉现象的发生, 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7.3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使用逆

作法施工技术, 可以利用建筑底部的水平剪力来增加地下连接墙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 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效果。由于我国地震频发, 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有效的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只能在建筑施工工艺上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而逆作法施工工艺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也是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通过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研究, 它对工程建筑上的帮助是十分大的。所以逆作法已经在2001年被列入了建筑施工标准中建筑地基设计规范当中, 同时各地的建筑单位也在极力的推广这项施工技术的发展, 相继公布了地下室逆作法的施工方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逆作法的施工技术已经日趋的成熟了, 在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上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 它将在全国范围内被大量的应用, 它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施工中的基坑支护技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了。逆作法则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多层地下室的施工。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其取得的施工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随着研究的深入, 对于逆作法的研究理论越来越深入了, 施工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得到了应用但是目前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 只是被用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及其他的施工方法不是很经济的情况下。本文主要阐述了逆作法的施工原理及它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 希望可以使这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

效益原理论文 第4篇

一、适用于农业经济的经济原理

(一)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任何形式的经济要想得到快速发展, 都必须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拿农村生产合作社为例, 它忽视了生产力的实际生产力, 错误地确定了生产关系, 导致了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就是在正确认识生产力的基础下诞生的,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总体而言, 生产力水平低下, 确定生产关系就必须充分调用农民的积极性, 生产水平较高, 生产关系要向集体化、团队化发展, 促进整体进步。

(二)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经济是利用资源创造效益的学问, 只有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物尽其用, 才能做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让经济发展获得长久的动力, 走得越来越好。农业资源涉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对每个地区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让每个地区获得农业发展必需的元素, 农业才能红红火火发展下去。南水北调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让北方获得农业经济必需的水资源, 全国的农业专家不时进行交流, 实现了农业知识的流通, 让人力资源实现了有效分配, 地区内的农业经济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会发展更好。

(三) 利用优秀人才资源和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人才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学原理明确指出, 劳动力资源是一个重要内容, 正确认识劳动力的优势, 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 发挥劳动力的作用, 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中, 劳动者是创造价值的主要动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可以让经济效益增加更多。而且, 现代经济依托于先进技术来发展, 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利用先进的技术, 节省了大量人力的同时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管理, 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在经济学原理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策略

(一) 将经济学原理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农业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让农业经济获得很好的发展, 就必须将经济学原理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让农业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让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具体而言,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 农业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不能操之过急, 过早开始大跃进, 也不能消极对待, 制约人们的积极性, 根据经济学原理, 在了解生产力的前提下确定生产关系, 让农业稳步发展。配置资源时, 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 要采取手段进行合理配置, 必要时长距离调配, 让每个地区都可以获得生产所必需的资源。农业市场要根据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调节, 要让供求关系处于平衡状态, 避免出现哄抬物价的情况, 实现对农产品的合理配置, 让农业成为支撑我国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二)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高效发展

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我国现今的农业经济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我国的农业经济处于转折区, 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 才能让农业经济脱胎换骨, 焕发新的活力。以往的农业经济停留在第一产业的层面, 只靠生产农产品获得经济效益, 这样获得的效益不多, 而且由于土地肥力的下降, 经济效益难以长久保持下去。在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 农业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 提高经济效益, 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也改善了环境, 一举两得。具体而言, 农业经济中要加强对农业生产链的开发, 让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出售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链, 让农业经济在有条不紊下稳步发展。另外, 农业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三) 出现问题时运用经济学原理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

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在制定措施时, 也要参照经济学原理, 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解决方案更合理。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各地区出现的问题也各有特点。比如, 北方冬天多降雪, 交通不便, 农产品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价格就会上升, 针对这种情况, 北方地区就必须在冬季做好农产品储备工作, 确保储备的农产品能维持一段时间的供求平衡。对于蔬菜水果滞销的地区, 要及时将滞销的蔬菜水果转移到全国各地, 让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对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也必须参照经济学原理, 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现有的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 让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 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能把经济学原理作为唯一定律, 在制定解决策略时要参考经济学原理, 也必须兼顾其他的理论, 不断修正解决方案, 科学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小结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农业经济在这个增长的趋势下不断发展。同时, 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必须根据经济学原理进行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配置资源, 让农业经济的发展获得充足长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良军.应用经济学原理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J].农产品加工, 2012 (02)

上一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下一篇:一期切开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