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调查分析范文

2024-05-29

处方调查分析范文(精选10篇)

处方调查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处方,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处方是为患者诊断及防治疾病而开具的用药指令, 是药学人员调剂配发药品的法律凭据。为加强对处方的监管力度, 国家卫生部发布了53号令, 宣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 (下简称《办法》) 。《办法》第43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处方开具的管理。为此, 笔者围绕处方管理中两大难点:处方书写及合理用药, 于2011年1-6月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处方监管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11年1-6月门诊各科处方 (毒、麻药、精神药品处方除外) , 包括自费、公费、医保3个费别。

1.2 方法

1.2.1 调查指标:

参照《办法》中处方书写开具的有关条款及处方评价的部分指标, 结合医院实际确定调查项目。包括: (1) 处方书写指标:处方前记、正文及后记各项栏目的书写情况、处方费用。 (2) 处方评价 (即合理用药) 指标:平均用药品种数、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抗菌药使用百分率、处方平均费用等。

1.2.2 调查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6月门诊处方4 000张, 每月抽取各科室医师开具的处方100张。

1.2.3 抗菌药的统计范围:

按照WHO基本药物目录中有关抗感染药的分类, 抗结核药、抗霉菌药、抗肠虫药等未列入统计范围。

2 结果

2.1 调查资料概况

调查处方数共4 000张, 其中男1 833张, 女2 167张;患者年龄最大82岁, 最小2个月。

2.2 合理用药指标的比较

我院部分合理用药调查指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见表1。

2.3 抗菌药使用情况

使用抗菌药总数为1 680张 (42%) , 其中1种抗生素使用为1 366张 (81.31%) , 2种及以上为314张 (占18.69%) ;2联使用为15.12%, 2联以上使用为3.60%。

2.4 处方书写缺项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处方书写缺项情况:诊断缺写3.30%, 科别缺写2.58%, 年龄缺写0.06%, 剂型缺写1.35%, 签字缺写1.65%。不合理用药226张处方 (占5.65%) , 其中用法用药量有误62张 (1.55%) , 有配伍禁忌11张 (0.27%) , 滥用抗菌药物52张 (1.30%) , 无指征用药25张 (0.63%) , 诊断与用药不符28张 (0.70%) , 重复给药48张 (1.20%) 。

2.5 处方书写差错情况

(1) 处方前记:患者基本信息 (如年龄、处方日期等) 前、后处方不一致。 (2) 正文:①随意开具专科药品:成人、儿童药品混开;男性患者开具妇科药。②药名、剂型、规格:写错或漏写。③用法用量:不写或用适量、遵医嘱、外用等替代;不按规定用法;小儿使用成人剂量。④处方品种数: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为0.3%, 最高达7种。 (3) 处方后记:实习医生处方带教老师未签名;处方书写与签名、修改非同一人;冒充签名;药师调配处方漏签名。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的局限性

本次调查仅是2011年上半年的处方统计, 故某些指标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儿科处方未单独抽出分析, 故对儿科抗生素滥用情况未予说明。本次调查所暴露出的问题, 有的虽不具普遍意义, 但也暴露出医院管理上的漏洞:如处方书写使用的笔未统一规定用蓝黑钢笔或蓝黑水笔。

3.2 存在问题

3.2.1 合理用药。

采用处方评价 (即合理用药调研) 指标, 可考查医院在医疗实践上遵从国家药物政策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指标值较其他发展中国家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如患者用药品种数在5种以上的为0.3% (最多7种) ;使用2种及以上注射剂的病例数达62.97% (最多3种) 。合理用药的特性之一是经济性, 在本次调查中一次就诊费用在50元以上的近40%, 其中5%的患者在100元以上, 最高达200元以上。

3.2.2 处方书写。

本次调查反映出不少临床医务人员对处方在医疗纠纷中的法律价值缺乏认识,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业务水平低, 处方书写马虎, 差错和缺项较多。其中诊断的严重缺失使处方的审核难以进行。调查也反映出药学人员审方把关不严, 或是业务水平有限, 或是工作不够认真细致。一旦因处方书写和调配而发生医患矛盾将难逃其责。

3.2.3 抗菌药使用。

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不合理使用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 (1) 使用比例过高 (>1/3) 。 (2) 无指征使用和联用, 如咽炎:头孢噻肟钠针+头孢克洛胶囊。 (3) 同类同代联用, 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剂型联用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片+头孢克肟胶囊) 。 (4) 繁殖期杀菌期与速效抑菌剂联用:如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

3.3 干预措施

3.3.1 加强对处方的监督管理。

首先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质量和法律意识, 严格要求医师按照《办法》规范处方书写, 杜绝人情方和大处方, 加强对处方的监管力度。应建立处方差错登记制度和评价制度, 定期对处方 (包括病房医嘱单) 进行检查、分析和点评, 并以《药讯》的形式予以通报, 提高处方书写和调剂的质量。此外严格奖惩措施, 将用药行为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年终考核等挂钩。

3.3.2 加强合理用药的教育。

笔者曾对我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认知程度进行过调查[3], 结果不容乐观。《办法》第4条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故当务之急首先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多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合理用药知识, 加强药学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3.3.3 加强抗菌药的使用管理。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 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本院的细菌耐药趋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本地区的药品价格等, 将抗菌药划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管理三类, 为各级医生的临床应用划出底线。要求各级医生严格按照权限使用药品, 逐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唐镜波, 主编.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通讯.中国年鉴 (2003-2004)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4.

[2]唐镜波, 陈香谱, 谭军, 等.合理用药调研的国际指标〔J〕.中国药房, 1995, 6 (4) :5-7.

2010年门诊处方质量调查分析 第2篇

【摘要】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处方规范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以利于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12个月门诊处方13000张,找出不合理处方并且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000张门诊处方中不合格处方为393张(3.02%),其中不合理用药为8.97% ,处方前记不规范30.35% ,处方正文不规范或错误53.21% ,其他为8.96%,部分处方同时存在以上多处问题。结论 《处方管理办法》使处方评审有了统一评价标准,门诊部作为处方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及时解决问题。

【关键词】

门诊处方;评价; 合理用药

处方是医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书面文件,可以直接反映医师的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是保证医疗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卫生部2007 年实施新的《处方管理办法》[1,2]。为了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笔者于2010 年1 月-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13000处方进行了随机抽查,并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指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1  资料与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结合调查目的,2010 年1-12 月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13000张,对处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合格处方12607张,不合格处方有393张,处方总合格率为96. 98%,每月处方合格率均在>95.89%,处方合格率均在95%以上,符合三甲医院的处方综合管理统计指标的要求。2 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处方抽查情况及不合格处方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0年处方抽查分析情况3 分析

(1)处方前记不规范: 处方前记主要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科室、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漏写或错写,其中科室和临床诊断为著。年龄错写常将“6 个月”写成“1 岁”,此部分内容书写不完整将无法有效追踪患者的用药情况[3]。

(2)药品名称及规格不规范: 本研究发现,部分医师不能正确使用药品通用品及药品规格。例如多潘立酮片写成吗丁啉片。这种问题除医师自身原因外,还与药剂科没能及时通知药品换规格有关系。

(3)专用处方不能正确使用:本研究发现,某患者年龄6 岁,医师使用了白色普通处方,而未使用淡绿色儿科专用处方[4]。医院应该加强处方的业务学习,保证专用处方的合理使用。

处方质量调查与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为农村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月处方量近4万张,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份每月中1天的处方, 共计11725张进行评价, 按《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要求, 对前记、正文和后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

2 结果

被抽查的11725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996张, 占被抽查处方的8.5%, 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前记项目不全该项目不合格率较高, 存在问题较多, 主要是临床医生不自觉漏填项目;性别、年龄、科别、门诊 (住院) 号书写不规范等;小儿处方没按要求写到日龄、月龄;临床诊断书写随意、漏写, 不规范应用缩写情况较多, 如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简写为"慢支继感"等。

3.2 联合用药不当主要表现在: (1) 同类药品或同种药品联合使用, 导致毒性增加, 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布洛芬与大亚芬克 (布洛芬缓释片) 出现在同一张处方上; (2) 不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利尿药螺内酯与地戈辛的合用, 由于地高辛的治疗窗较窄, 螺内酯具有较弱的酶诱导作用, 可升高前者的血药浓度, 并延长其半衰期, 使地高辛的毒性增加; (3) 配伍不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诺氟沙星和促菌生合用, 后者为活菌制剂, 可因前者的抗菌作用被灭活或抑制, 降低疗效, 达不到治疗目的。

3.3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除特殊情况处, 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临床药师审核处方用药的适宜性。我院该项不合格率偏高, 主要是患者要求医师为其开某些药物;临床诊断不明确时就用药;无指征乱用某些非处方药或与病情无关的所谓"营养药"、"好药"等。

3.4 剂型与给药途径临床医师对药物剂型知识了解不足, 考虑不周, 造成用药途径不符合剂型要求, 如口服甲硝唑片用于阴道给药, 因其不含泡腾剂, 导致其释放缓慢, 降低疗效;缓控释制剂掰开或研碎服用, 破坏了药物释药结构, 改变释药机制, 容易造成药物不该出现的后果。

3.5 用法与用量:药品的用法用量应以国家法定剂量为准, 特殊情况医师须注明原因并再次鉴名。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在: (1) 药品用法用量书写不明确, 使用"遵医嘱"、"备用"等模糊用法; (2) 没有按照药物的药动学知识设计给药方案,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钠) , 一天一次给药。 (3) 处方用量超出规定剂量但没有注明理由; (4) 处方用量没有考虑年龄和特殊人群的限制, 老年人用肾排泄药物不减量, 诺氟沙星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

3.6《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处方中药品的书写规则, 但在调查中仍有193张处方的书写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1) 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 因种种原因导致医生在书写时应用商品名或自行编写的缩写、代号。如"封闭一号""先锋通"等, 调剂人员把关不严导致处方不合格; (2) 药品剂量和数量标示不清, 处方中药品无含量标示。如克拉霉素片2盒等; (3) 处方修改后应在修改下方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该项制度落实不好, 有修改签名但无日期。其中有2张处方修改但无签名。

3.7 处方后记项目简单, 但该项目仍有不合格处方出现。提示我们处方的审核、调配、核对等人员要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明确各自的责任, 共同提高处方的质量。

4 结束语

由于我院为农村二级医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一年来, 我院处方不合格率偏高, 存在的问题较多。处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 不合格率较高 (占不合格总数的59.9%) , 表明医院在监督措施和落实制度上存在缺陷。医院应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 作好日常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工作。医师、药师要紧密合作, 相互配合, 真正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提高临床医师处方书写水平;提高药学技术人员处方审核能力和落实"四查十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管理, 提高处方质量, 提升药物治疗水平, 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促进药物资源合理使用的宗旨。

摘要:目的 了解《处方管理办法》在我院的落实情况, 提高处方合格率。方法 随机抽调处方11725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合格处方996张, 占8.5%。其中前记占37.7%, 正文占59.6%, 后记占2.8%。结论 处方不合格率较高。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管理,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处方调查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门诊处方;书写规范;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38-02

为了规范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落实笔者所在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笔者所在医院临床药学室特对笔者所在医院第3季度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以期促进笔者所在医院医师规范书写处方,合理应用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查笔者所在医院第3季度即7~9月份门诊处方3 155张,以《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处方书写﹑用药规范性、抗菌素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结果

2.1 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表1)

2.3 注射剂使用率

此次抽查中使用注射剂处方1 328张,占抽查处方的42.09%。说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用药较为规范合理,符合先口服后静脉的原则。

3 讨论

从表1可见,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较为严重,通用名使用率低下,《处方管理办法》第17条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在本次检查中发现有1处方给12岁儿童使用同林的现象,同林为左氧氟沙星的商品名,近年来儿童应用氟喹酮类有许多的不良反应报道[1],说明书和相关文献规定18岁以下人群禁用,60岁以上人群慎用。处方未注明诊断现象,严重导致了药师在审核用药适应性方面无所适从,无皮试结果用药存在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TAT)是要求皮试的药物,处方虽有皮试标注,但均无皮试结果。这种现象在前2次抽查中已经提出过,但尚未落实。在抽查处方中,还发现有1例头孢类药物没有皮试结果;就患者和医院而言,这样做均有很大的风险,应引起医护人员和药师的注意。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应加强医药人员在《处方管理办法》方面知识培训,加大处方监控力度和药房人员审方力度,以提高笔者所在医院医师处方书写质量。

田丽娟等[2]报道目前国内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 ~ 23%[2]。检查过程中发现,笔者所在医院临床用药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如处方药与诊断不符,诊断为“咽喉炎”的患者使用“风湿止膏药”;“肠炎”患者使用核黄素、阿糖腺苷等。最常见的无适应证用药现象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大量使用抗菌药。众所周知,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治疗时主要应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即可,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医师,习惯将抗菌药用于病毒感染。重复用药表现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合用,两种抗病毒药联用,如炎琥宁与病毒唑同时使用。还有替硝唑与克林霉素都有较强的抗厌氧菌的作用,临床上这两种药联用较为普遍。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合用,并不会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造成药品浪费。配伍禁忌主要存在物理配伍禁忌、药理配伍禁忌,如多数医生在抗过敏时习惯性用10%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两药配伍使用,结果会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胰岛素与维生素C合用,后者在体内脱氢,形成可逆性氧化还原系统,导致胰岛素失活[3],两药应分开使用;还有阿奇霉素与克林霉素的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置换或阻抑克林霉素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而呈拮抗作用等[4]。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过大,甚至超出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剂量。如头孢孟多酯,说明书和相关文献资料规定,成人常用剂量:0.5~1.0 g。每4~8小时1次。单纯性皮肤、软组织感染1次0.5 g,每6小时1次。单纯性尿路感染1次0.5 g,每8小时1次,严重尿路感染1次1.0 g,每6小时1次。重症感染1次1.0 g,每4~6小时1次。检查发现大多数医师在使用该药时都存在超剂量使用现象,一般1次量为2.0 g,高者达6.0 g之多,因此导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从表3结果来看,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6%,说明临床上抗菌藥使用结构较为合理,其余24%为联合用药,仅有3例抗菌素三联使用的现象。但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处方抗菌素总使用率为40.67%,超过国家规定的20%,抗菌素总使用率相对偏高。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力度,将抗菌药使用管理规范和分级管理制度落至实处。确保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抗菌药使用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20%以下,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临床耐药菌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

[2] 田丽娟,于培明.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6):1204-1206.

[3] 王少华,段文若,杜冠华.内分泌代谢疾病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4] 杨昕,王爱国.门诊17 535张处方用药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2006,6(3):30.

不合格处方调查分析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汇总2012年1月~10月处方检查情况, 因每个星期的星期一患者较其它日多, 故调取每个星期一全院当日处方, 进行处方质量检查及评价。

2 结果

检查处方共15762张, 不合格处方共785张, 占5.0%。处方不合格项目分别为处方前记不全或不规范、无皮试结果、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剂型书写不规范、用量不合理、超过5种药品、不合理应用、医师未签字或下级代上级签字、字迹潦草等9个方面的问题。不合格处方汇总分析见表1。

3 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 我院处方不合格率基本在5.0%左右浮动, 相对稳定。因处方书写造成的不合格处方:前记不全或不规范、无皮试结果、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剂型书写不规范、超过5种药品、字迹潦草等几项相加有54.6%。调查发现, 这与医院未实行电子病历与电子处方, 患者多, 医师少, 所有患者的处方均由手工开具有关。

3.1 前记不全或不规范

占不合格处方的6.4%。主要体现在患者年龄不详、诊断未写或用英文简写诊断。年龄不详令药学人员无法判断患者是否为成人或儿童, 还是老年人。因为儿童与老年人属特殊体质人群, 用药需要特别注意, 如左氧氟沙星片因对骨髓有损害, 不能用于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 一些能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服用时需要注意减量或禁用, 如头孢氨苄片对肾功能有影响, 老年人应减量服用。部分处方诊断未写和用英文简写诊断, 使药学人员不知为何种疾病名称, 无法对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无法有效监督医师合理用药, 影响了药师专业作用的发挥[1]。

3.2 无皮试结果

所占比例不大, 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均有发现。门诊处方主要体现在口服需做过敏试验的抗菌药物时, 处方上未标示皮试结果。调查发现, 有的是因为医师并没有询问患者是否对药物有过敏史;有的仅口头询问患者是否服用过此类药物, 有无过敏史;部分医师并没有在处方中标识, 药师在调剂时还要询问患者是否对此类药物过敏, 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未做过敏试验, 造成了医疗风险的提高。住院处方主要体现为多日静脉输液, 第一次做过敏试验后, 继续静脉输液时, 处方未再标识皮试结果, 这需要药师与临床医师和护士加强沟通。

3.3 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和剂型书写不规范

两者所占比例相加占到不合格处方的29.5%, 比例较高。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医师未按规定书写药品通用名, 用商品名称代替。如注射用头孢哌酮纳舒巴坦钠商品名称为可倍, 医师在处方中使用可倍, 而未用药品通用名称。主要原因是, 在患者较多时, 每名医师为了给更多的患者进行诊治, 在忙碌中为了节省时间而简写。剂型书写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未标识药物的剂型或剂型不符。如“注射用克林霉素3.0g”, 直接写成“克林霉素3.0g”;又如左氧氟沙星, 药房备有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三种剂型, 这让药师和护士感到疑惑, 给工作带来不便。规格剂量错误会让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时难以确定医生的治疗方案, 而无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2]。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见习期医师, 因其刚工作不久, 对药物的剂型和规格掌握不正确, 在书写处方时较模糊, 上级带教医师又未仔细审核处方就签字确认。因此, 医师或见习医师应循序渐进中不断学习, 并熟练掌握业务技能。

3.4 用量不合理

主要是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一般处方不超过3日剂量, 调查发现有部分处方无合理的理由超过了3日用量。

3.5 不合理处方

检查共发现272张不合理处方, 占不合格处方的34.6%, 所占比例最高, 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上。 (1) 很多抗菌药物为时间依赖型, 需要一日多次给药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杀菌效力强。如抗菌药物注射用夫西酸钠需0.5g/次, 日3次静点, 医师处方中每次0.375g, 日3次, 药物剂量在体内达血药浓度低, 维持时间短, 导致作用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 还易造成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2) 处方中单次剂量过大, 如注射用克林霉素需0.3~0.6g/次, 日2~3次;处方中0.9g/次, 日1次, 易导致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抗菌达不到最佳效果。 (3) 无指征用药。如处方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给予注射用无水唑啉钠治疗, 此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 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4) 选择药物错误。如处方诊断阑尾炎术后, 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静点。卫生部明确规定, 氟喹诺酮类药物严禁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3.6 医师未签字或下级代上级签字和字迹潦草

经调查医师未签字处方多由所带见习医师替带教老师开具处方后, 带教老师签字时遗漏;下级医师代上级医师签字为见习医师模仿带教老师笔迹签字。发现的此类处方已责成带教老师加强管理, 并对其进行了通报批评。部分医师笔体风格造成处方字迹潦草, 已要求医师加强字体练习。

4 讨论

由上可见, 我院部分医师对处方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掌握不够全面, 合理用药知识意识不强, 专业技能有待提高[3]。医院在改善处方质量上还有待继续加强。一方面需要医院各科室协同合作, 加强对医师的培训, 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医院推进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的实施, 以信息化角度加强监管;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处方质量, 切实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医院不合格处方, 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汇总2012年1月~10月处方检查情况, 调查分析。结果 处方不合格率5.0%, 其中不合理应用占34.6%, 比例较高;其它多为书写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处方。结论 需要尽快应用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 提高处方质量;加强医师培训, 合理用药。

关键词:不合格处方,合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广银, 张健.医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下半月) , 2008, 6 (4) :80-81.

[2]唐捷, 罗小波, 潘良平, 等.医院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分析[J].西部医学, 2010, 22 (7) :1238-1239.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医院门诊处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查8700张处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物说明书以及有关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联用禁忌、药代动力学及药理学的手册、书籍等文献资料,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抽查的87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2138张,占24.57%,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298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3.94%,占所查总处方的3.42%(表1);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5.12%,其次为两联用药,占23.76%(表2)。

3 分析与讨论

由上述分类统计可见,本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所倡导的用药原则,但也存在诸多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3.1 皮试要求不明确

①必须皮试的药无要求,如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用药频次高,较多出现过敏反应。青霉素类药以各种途径给药或应用各种制剂都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用前应做皮试。苄星青霉素即使每周注射1次,每次用前也应皮试。

②续用须皮试的药未注明“免试”或“续”,续用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处方没有注明已皮试或免试或续用。为用药安全,又得返回请医师补充完整,否则皮试要求不明应拒绝配发药品。还有青霉素类皮试阳性者,改用头孢菌素时也应标注皮试要求。

3.2 用法用量不恰当

①用法不明确与混乱,其实例包括:a处方上开长效青霉素针剂120万U*2瓶,但只注明“120万U肌肉注射,立即”,剩余120万U没有注明用法;b处方上开替硝唑片0.5g*8片,只注明“2g口服,立即”剩余4片没注明服法。

②药品剂量过大或过小:a用量需大规格而处方上却只开了小规格,增加了护士的繁琐操作,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b给年仅1岁的患儿所开处方上,注明“头孢克洛分散片1/2片,3次/d”,用量偏大,也未考虑说明书中“新生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的提示;又如克林霉素半衰期为4~5.4h,用法600~1200mg/d,分2~4次肌注或静滴,一般600mg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滴注2h,若剂量过高,静滴速度过快(>20mg/min),会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血肌酸激酶增高,呼吸肌抑制,心跳、呼吸停止[2];c儿童肾功能还未发育完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一旦剂量偏大,便可引起儿童肾损害;d未按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用药,依据病情应使用一线药物却用了二线药物,或反之,如给咽喉炎患者使用氟氯西林、氟罗沙星等。

③溶媒选择不当,如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不应选生理盐水作溶媒,因前者与氯离子螯合反应生成分子螯合物沉淀,影响药物含量,使药敏降低[3],后者输液的p H在4.0~5.5之间稳定性最佳,p H过高在高温、光照后易出现结晶[4],故此两药均应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滴注。常见的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等静脉滴注时,不宜加入p H<5.5的溶液,如5%的葡萄糖注射液,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否则容易被催化分解而失败,此时宜用生理盐水[5]。然而,上述不当的溶媒选择在临床上常见。

3.3 用药频次不当

由表1可见,该类不合理处方数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79%。实例包括:①青霉素G钠,其半衰期仅为0.5h,一般每6~8h使用1次为宜,每日总剂量分为3~4次使用,因此不合理处方中1次/d用药,根本无法达到抗菌疗效,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生长;②头孢哌酮,其血清半衰期约2h,其药效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应将每日剂量分2次静脉输注,且在2次给药间期保证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抑菌浓度(MIC)的40%~50%以上,这样才可能产生抗菌效果,有利于杀灭细菌,而门诊处方往往为方便患者仅提供1次/d静滴,导致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抗菌浓度。对于抗菌效应(PAE)短暂、血清半衰期亦短的抗菌药,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每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会致使细菌再生长繁殖,所以其给药方案最好采用每日2次、3次或4次。

3.4 重复用药

重复用药不合格处方占1.4%,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通用名相同、商品名不同,出现重复使用;②同类抗生素的联用;③抗菌谱相同重复使用:如克林霉素与甲硝唑、头孢西丁与奥硝唑联用,由于其两药均具有抗厌氧菌的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3.5 配伍不合理

这类处方占不合格处方的1%,分析原因如下:(1)药理拮抗:如青霉素或头孢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用,前者均属繁殖期杀菌剂,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最强,对受抑制而不繁殖的静止期细菌几无作用,而后者为速效抑菌剂,能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繁殖受到抑制而进入静止状态,从而减弱了繁殖期杀菌剂的杀菌作用;又如喹诺酮类药物与克林霉素联用,前者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从而起杀菌作用,而后者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抑菌作用,同样会消弱杀菌剂的活性,故杀菌剂与抑菌剂有相互拮抗作用,应避免联用;作用机制相同,如林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因其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受体,合用时竞争相同结合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也应避免联用;(2)不良反应增加: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导致肾毒性增强;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可碱化尿液,引起喹诺酮类药物自肾小管析出,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阻塞性肾病;克林霉素与阿米卡星联用,因两药均有致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的不良反应,故其联用会加强对神经肌肉传导的抑制,引起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抑制,导致严重后果;(3)药物降解: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酸、碱类药物合用,不稳定,易导致分解、破坏和失效,如克林霉素磷酸酯与碱性二羟丙茶碱的合用。

随着抗菌药物新品种不断增加,合并用药机会与需求也日趋增多,选择有效的配伍用药,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成功的抗菌治疗,不仅取决于药物抗菌谱的了解,而且还取决于其使用后在感染部位所能达到的抑菌或杀菌浓度,为此必须了解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规律,从而建立最佳给药方案。同时,应严格遵循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严格把握抗菌药物适应证,避免用药中的盲目性与追求高档药物的做法。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合理,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8700张门诊处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2138张,并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98张(占13.94%),其中皮试要求不明确不合理处方26张(占1.22%),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78张(占3.65%),用药频次不合理处方52张(占2.43%),重复用药不合理处方43张(占2.01%),配伍不合理处方99张(占4.63%)。结论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其处方管理和规范合理使用的意识亟待加强,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2004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

[3]黄永平.氟罗沙星注射液在四种输液中稳定性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71.

[4]麦曦,廖一静,刘超.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液的稳定性研究[J].药品评价,2004,1(1):37.

我院急诊处方质量调查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11年急诊处方中随机抽取处方418张, 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有关合理用药的规定[2], 对抽查处方从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两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我院急诊处方书写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处方完毕未有“/”、前记书写不完整、用法用量不详、未使用药物通用名称、无诊断或诊断与所用药物不符、未使用急诊专用处方、修改处方无医师签字、无司药药师签名或签名不全等, 书写问题处方达抽查处方的31.28%。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越级用药和其他等, 占抽查处方的20.34%。处方书写不合格表现及其所占抽查处方比例见表1, 用药不合理现象及其所占抽查处方比例见表2。

3 讨论

3.1《处方管理办法》规定1张处方完毕要划“/”, 一方面表示处方完, 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别人随意修改添加处方内容。处方前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相关信息, 与患者用药息息相关, 也是药师审核处方的依据。如果前记书写不完全或是无诊断将给审方带来很大困惑, 给不合理用药留下隐患。医生处方是药师司药、护士执行医嘱的书面文书, 如果用法用量不详, 就可能会导致临床用药错误或者患者用药错误, 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医疗事故。在本次处方抽查中还发现修改处方无医师签字和无司药药师签名或签名不全的现象, 医生在修改处方时一定要备注签名和日期, 司药人员也要做好签名, 一则为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 二则也是医务工作者要学会保护自己。《处方管理办法》还明确规定急诊处方为淡黄色处方, 在我们抽查的急诊处方中发现有几张处方为白色普通处方, 这样显然不合理。

3.2我院急诊处方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越级用药等。重复用药主要是抗生素的联用和抗病毒药物的联用, 比如头孢类药物口服加静脉滴注, 病毒唑联合炎琥宁等。无适应证用药主要还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不论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都应用抗菌药物, 轻微感染使用三、四代头孢菌素等。重复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越级用药等不仅不会增加药效, 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增加临床耐药菌的产生, 甚至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临床一定要杜绝。

4 措施

《处方管理办法》已经颁布多年, 卫生部最近几年加强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医院应该加强内部处方抽查和管理,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从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方面狠抓处方质量。医生也要规范处方书写, 注意合理用药, 药师要把好审方关, 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 也要把好处方质量关。医药护三者合作, 提高处方质量, 提高医院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急诊处方质量,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抽查2011年我院急诊处方418张, 对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急诊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处方完毕未有“/”、前记书写不完整、用法用量不详、未使用药物通用名称、无诊断或诊断与所用药物不符、未使用急诊专用处方、修改处方无医师签字、无司药药师签名或签名不全等, 书写问题处方达抽查处方的31.28%。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无适应证用药、越级用药和其他等, 占抽查处方的20.34%。结论 医院应加强监管力度, 医药护三方相互监督合作, 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急诊处方,质量,处方书写,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高山, 刘保刚, 王永红, 等.177532张门诊处方质量分析[J].西南军医, 2010, 12 (4) :733-734.

医院门诊不合格处方调查分析 第8篇

关键词:不合格,处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门诊西药处方, 根据有关规定[1,2]、药品说明书及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 点评处方, 对查出的不合格处方归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表1)

在点评的12000张处方中, 发现不合格处方367张, 不合格率为3.1%。不合格处方主要包括处方书写错误 (处方项目不完整、药名剂型规格不规范、用法用量不规范、标注签字不规范) 和用药不合理 (选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重复、配伍不合理、用药禁忌) 两类 (表1) 。

2.1 处方书写不正确

2.1.1 处方前记、后记项目不完整

根据规定, 处方前记包括医院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处方编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处方后记包括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常见有:漏写科别, 出现4 3次;漏写或误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出现16次;漏写费别, 出现65次;漏写门诊号, 出现90次, 门诊号应填就诊登记本的登记序号, 处方一旦发生差错, 便于及时联系到患者;漏写日期, 出现16次;临床诊断漏写或书写不规范, 出现15次, 多是随意使用标准疾病代码, 不利于药师发挥审核处方的作用;医师未签名及发药人员未签名, 各出现1次。

2.1.2 药品名称、剂型、规格不规范

根据规定:药品名称要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 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 不得用化学分子式、别名或自造简写。

常见有:药品名称不规范、写错别字等, 出现18次, 如654-2针、肠溶阿司匹林片、二甲双哌片、新晴益康胶囊等;未写剂型或写错剂型出现34次, 如骨化三醇、5%GS等;未写规格或写错规格出现31次, 多是以容量为单位的液体剂型或注射剂未写或写错药物浓度。

2.1.3 用法用量不规范

根据规定:药品用法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按说明书服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用法不规范出现35次, 如10mL口服3次/d、100mL坐浴等;未写剂量出现19次, 如外用、配药用等;造成药师调剂时无法审核用药合理性。

2.1.4 标注签字不规范

根据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d用量, 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d用量, 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 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要在“诊断”栏注明理由;处方不得涂改, 如需修改, 要在修改处签医师全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处方中有规定作皮试的药品时, 医师须在相应药品名称前注明皮试结果, 或“续用”;药品需要超剂量使用时, 要在处方“诊断”栏注明原因, 并在剂量右上方再次签名;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处方已达5种药物且正文无空白处时可省略斜线。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超过规定用量而没有特殊注明出现50次;抗生素使用中未写皮试或免皮试出现9次;医师修改后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出现26次;超剂量使用未在处方“诊断”栏注明原因并在剂量右上方再次签名的出现13次;应标注而未标注终止线出现198次。

2.2 处方用药不合理

2.2.1 选药不当

用药与诊断不符出现1次。处方将奥美拉唑胶囊用于治疗外伤, 可能为了图报销方便所致;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出现7次, 如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点耳治疗中耳炎、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治疗腹泻等。一方面是医师对药房现有品种不熟悉, 另一方面也与药品供应不能满足临床所需有关。

2.2.2 用法用量不合理

出现6次, 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1次/d, 而部分医师将按普通剂型1d内多次给药, 易发生蓄积中毒;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呼吸道感染首剂未加倍, 阿奇霉素生物半衰期为35~48h, 服药时须首剂加倍, 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浓度。

2.2.3 用药重复

出现12次, 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二者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作用靶位相同, 合用不能起到相加作用, 反而造成毒副作用增加, 并且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小儿氨芬黄那敏颗粒+氯苯那敏, 因前者含氯苯那敏, 易致不良反应发生。

2.2.4 配伍不合理

出现2次, 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的活性菌容易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杀死而失效。辛法他汀+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为CYP3A4底物, 与辛法他汀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 可能诱发急性心肌病[3]。

2.2.5 用药禁忌

出现2次, 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幼年动物软骨损害, 儿科处方中有使用本类药物的现象。

2.2.6 其他

出现2次, 系儿童就诊时没有使用儿科处方。

3 讨论

3.1 造成不合格处方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处方质量不够重视;缺乏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 不熟悉药品通用名称、规格及包装;对处方正规书写了解不全面。药师的专业知识不足, 在调配处方时审方不严, 未能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有关部门未能及时购进临床所需药品或将新购药品的相关信息及时发布给临床科室也是原因之一。

3.2 针对发现的问题, 我院先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河南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 提高对处方书写错误和不合理用药产生危害性的认识。药剂科在医院局域网开通临床合理用药专栏, 发布医院药讯, 详尽介绍新药信息和有关合理用药知识;定期组织有关医药知识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在医院季度三基考试中, 增加处方管理办法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内容。 (2) 提高药师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药剂科每天利用班前, 熟悉和巩固常用药品的知识, 每周三科室组织业务学习, 提高药品调剂人员对处方的审核能力, 提升药学服务的专业知识含量。制定药品调剂标准操作规程, 使调剂岗位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日常调剂工作中, 发现有不合理用药及书写格式不规范的问题的处方及时登记收集整理。调动药学人员参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积极性。 (3) 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及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制度。药剂科每月点评处方, 对问题处方及时干预并登记上报, 医务处在每月质量简报上予以公布, 不合格处方与医师经济挂钩。因问题处方多集中于个别医师, 处方点评覆盖医院所有医师, 对出现问题处方次数较多的医师, 要列入重点监控点评范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007]53号.

[2]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豫卫医[2007]25号.

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用药分析 第9篇

【摘要】 目的: 以提高我院电子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方法: 对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门诊电子处方,每月对门诊8个科室随机抽取100处方,对其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对电子处方分析,处方正文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规范,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给药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

结论: 通过药师对电子处方严格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关键词】点评处方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7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82-02

处方是医师在诊断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有药剂人员审核、调配、核对,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对门诊处方点评用法、用量、医嘱用药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同时将对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医务科根据结果进行处罚并将结果在我院网上公布。处方点评对提高医院合理用药规范处方的正确书写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用药,提高处方书写的正确,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我院每月进行处方点评并与我院每月的医疗质量考核考评中公示,对做的不好给与处罚,以督促临床合理、规范用药。先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电子处方抽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来源于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份门诊处方,每月抽查门诊8个科室处方这里不包括麻醉药品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随机抽取。处方点评和标准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等。

2 结果

2012年6月—2012年10月处方总数56026张,抽查处方数量8000张占处方重总量14.3%。在8000张处方中有823张不合理处方,占所查出方的10.28%,由于是電子处方不存在处方前记和后记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正文选药不当、连用不当、用法用量、给药时间及抗菌用药不合理等问题。

分析 处方1阿托伐他汀钙片为降血脂药,厄贝沙坦片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与临床诊断不符,我院门诊使用电子处方时间不长难免出现差错,主要原因是有的医生没有掌握电子操作程序,有的是药库工作人员录入信息错误,药师在审方时则起到关键作用,若医师生在诊断处在加上与药物相符诊断,便于药师审方

3.2 联合用药不适宜

处方 4 诊断 急性胃肠炎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0.3g*200ml*1瓶

替硝唑注射液 0.8g*200ml*1瓶

山莨菪碱注射液 10mg*1支

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1瓶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1瓶

用法 一日静脉输液

山莨菪碱片 5mg*20片 5mg/次 每日3次 po

诺氟沙星胶囊 0.1g*24粒 0.2g/次 每日两次 po

庆大霉素颗粒 10mg*12包 20mg/次 每日2次 po

处方5 诊断 右眼角膜异物

妥布霉素眼膏 3.5g * 1 每日三次 0.02g/次

洛美沙星滴眼液15mg*1 每日三次 0.02mg/次

加替沙星滴眼液 8ml*1 每日三次 0.02ml/次

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8ml*1 每日三次 0.02ml/次

分析 以上两处方联合用药不适宜,用药数量多由其是抗菌药物都在四种以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当前医药界的当务之急,抗生素联合应用一般应限于两种一下,联合用药可以产生四种现象:协同、累加、无关、拮抗,目的在于增加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有效地控制感染,以上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盲目滥用抗生素药,危害极大从而导致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增大及耐药现象的出现

3.3 重复用药与无指征用药

诊断处方6上呼吸感染 快克胶囊 12粒*1盒 一粒/次 每日3次 po

感康胶囊 10粒*1盒 一粒/次 每日3次 po

三九感冒灵颗粒 12包*1盒 一包/次 每日3次 po

上呼吸道感染是门诊最常见的疾病,抗感冒药也是用药量最大之一,而感冒药用药不合理使用比较普遍。一是感冒药种类繁多,商品名各不相同很多药含有相同的成分。二是医师和患者认为多加一种药能增加疗效,造成重复用药、重复用药的结果导致药物超剂量,加大药物不良反应也造成药品的浪费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点名开药以作备用。

4 结论

门诊不合理处方调查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300张,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分布

3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处方17张,不合格率为5.7%。其中内科处方不合格率最高为2.7%。见表1。

2.2 处方用药情况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5种,使用抗菌药物处方86张(28.7%),使用注射剂处方86张(28.7%),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119张(39.7%),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处方300张(100.0%),处方平均金额188.5院。

2.3 不合格处方分析

不合理处方表现有诊断书写不全、选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用药及超适应证用药。见表2。

3 讨论

3.1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本次抽查处方中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1张(5.9%)。有处方诊断为失眠开具左氧氟沙星,治疗用药与诊断不相符,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未体现。此类处方给药房审核工作带来不便,建议医师处方诊断填写清晰、完整。

3.2 遴选药物不适宜

诊断为猩红热,有处方诊断为扁桃体咽炎或链球菌感染,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合理。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3]。扁桃体咽炎一般多见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主;细菌感染则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一般首选青霉素,因其对溶血性链球菌疗效较佳[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谱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部分革兰阳性菌,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门诊儿科选用该药治疗链球菌感染,抗菌谱过广,使用档次较高。有处方诊断为前列腺肥大、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复方氨酚烷胺治疗不合理。人体的排尿活动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当膀胱内充满尿液时,交感神经便会兴奋,从而释放出乙酰胆碱,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部压力增大,尿液便被压入尿道排出体外[5]。但复方氨酚烷胺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能阻滞乙酰胆碱的活性,使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膀胱内压力减弱。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腺体变得肥大,尿道被包裹其中已备受挤压,易出现排尿困难,而服用了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药物后,就会因膀胱收缩无力而加重排尿困难,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因此该患者选用复方氨酚烷胺治疗不合理。

3.3 用法用量不适宜

有处方开具左氧氟沙星0.2g口服,每天2次,不合理。我院左氧氟沙星口服依旧是每天给药2~3次的习惯用法。2013年1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据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为控制药品使用风险,左氧氟沙星(包括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口服和注射剂说明书将进行修订。用法用量修改为肾功能正常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的常用剂量为250mg或500mg或750mg,每24小时口服1次。左氧氟沙星每天给药1次方案的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实验与临床的证实。首先,该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即杀菌的强度与速度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最大值,不适宜小剂量多次给药。其次,对于已受到药物严重损伤的幸存细菌,在左氧氟沙星代谢至低浓度时仍难以恢复生长与繁殖。这种所谓的抗菌后效应时间会随着左氧氟沙星剂量的增加而延长。左氧氟沙星半衰期长达6~8h,再加上有较长的后效应时间,是可每天给药1次的又一主要依据。有处方为溶媒量选用过大。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药物,静脉输液量以100~200ml为宜,输注时间控制在0.5~1h,溶液量过大,溶液浓度过稀,减低抗菌效果,输注时间较长,则会增加药物降解及致敏机会。

3.4 联合用药不适宜

有处方诊断为高血压开具处方坎地沙坦和贝那普利。坎地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指出,不常规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中包括ACEI+ARB,对于糖尿病和肾病患者可以使用。该患者无其他基础疾病,因此两药合用不合理,对于降压无协同作用,只会进一步增加肾功能异常和高钾血症的危险。

3.5 重复用药不合理

重复用药不合理是本次处方抽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临床上联合用药现象十分常见,由此导致重复用药现象经常发生,是不合理用药的重要表现之一。(1)有患者诊断为过敏性咽炎,使用甲氧那明和可待因止咳,赛庚啶抗过敏治疗是合理的。但该处方中出现3种抗组织胺药物,复方磷酸可待因含有盐酸异丙嗪0.125g,复方甲氧那明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2mg。这类药物均有选择性拮抗外周组织胺H1受体的作用,药理作用相同,联用不仅难以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中枢神经抑制和胃肠道等不良反应。(2)有患者同时开具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和布洛芬片剂不合理。双氯芬酸钠和布洛芬均为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氧酶而减少白三烯、缓激肽等产物的生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联合布洛芬片剂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3)有处方联合使用奥沙普嗪和鲁南贝特不合理,鲁南贝特里面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和奥沙谱嗪作用类似均为非甾体抗炎药,作用机制相同,单用鲁南贝特即可。(4)有处方诊断为咽炎,使用阿奇霉素注射剂输液的同时开具阿奇霉素片剂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不合理。阿奇霉素半衰期较长为14h,且有很强的抗菌后效应,每天用药1次即可。静脉给药的同时口服阿奇霉素完全无必要。另外咽炎常见病原体为链球菌,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再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6 超适应证用药

有处方诊断为脊柱炎,开具头孢丙烯。头孢丙烯为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说明书中要求用于上、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脊柱炎非感染性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因此为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4 小结

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通过本次处方点评发现,我院处方合格率为94.3%,合格处方是处方调配和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保障,处方合格率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和不规范处方的书写,是医师应具备的基本责任,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开具处方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去执行,改掉不合理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对医师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医师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2009)38号文,卫生部《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等有关规定,提高规范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水平。药房退休的纸质疑义处方接受修正的,电子处方同步修改。如对以上分析有异议,请把用药意见告知并再次讨论,如无异议,请今后工作中注意,参照此分析改正。药师严把处方质量关,提高处方审核水平,不合理处方及时通知医师予以纠正或上报领导。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普遍,高起点用药和无指征二联用药严重。因此,应切实加强医师对《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3月门诊处方300份,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3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现象17张,占5.7%,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1张(5.9%)、处方用药不适宜15张(88.2%)、超常处方1张(5.9%),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0.3%、5.0%、0.3%。结论 门诊处方问题较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参考文献

[1] 吴蓬.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5.

[2]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卫医管发[2010]28号.

[3]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7-200.

[4]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上一篇:高校应用转型下一篇:让学生会问、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