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分析范文

2024-05-27

地学分析范文(精选12篇)

地学分析 第1篇

20世纪60年代,微区分析主要采用电子探针,来进行表面分析及微区分析,随后出现了X 射线荧光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并用到分析电子显微镜(A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终于促成了对微小尺寸范围内快速高灵敏的分析工作[2]。近年来,地质样品微区分析主要发展了离子探针、激光熔蚀(LA)的ICP—MS、扫描质子探针(SPM)或称扫描核探针(SNM)、同步辐射X射线探针(SPXRM)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具有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和μg/g级检出限水平,成功地实现了主、次和痕量元素的微区定量分析以及更为直观的元素微区分布特征研究。

我国地矿、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煤炭、石油、核工业等部门数百个地质实验室为我国分析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反映了我国地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3,4,5,6,7,8]。

1 离子探针

离子探针或二次离子质谱仪(即SIMS)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是发展迅速的一种表面微区分析仪器。它是一种典型的固体原位微区分析技术,通过分析高能初级离子轰击样品表面时溅射出来的二级离子实现对样品成分的测定分析,由于它所测量的信息并不是反映一种元素物质粒子存在的物理信息,而是这种元素物质粒子本身。同时,由于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宽广的元素测定范围,因此已成为十分有效的表面分析工具[9]。20世纪70年代以来,离子探针技术在地球化学中也逐渐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它可以在元素浓度极低的情况下测定固体样品中从H到U的所有元素的含量、具有很多其他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如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分析时间快,等等。这些优点使得该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如:为挥发性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途径,能够分辨出极小区域内的物质成分变化,可以避开混染区域进行测定分析,可以对很小的矿物颗粒、熔体包裹体、高压合成产物进行分析研究。加州理工学院Wasserburg教授领导的天体化学实验室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麦道空间中心研发了单矿物颗粒内稀土元素微区原位直接测试方法[10],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的成岩成因研究工作中[11],成功地开发了测试金属铁相中铂族元素的实验方法,精确地获得了铂族元素在不同金属铁相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配系数;完成了陨石中H、C、N、O 和Si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工作、找到了太阳系早期短寿期放射性核素的证据等先进成果[12]。稀土元素在主要成岩矿物中的含量一般较低(10-6~10-9),测试工作很困难。离子探针克服了常规方法的局限性,主离子束可聚焦在5μm以内,并能达到10-9级的检测限。离子探针已在矿物微区稀土元素原位直接分析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研究太阳系原始星云分馏凝聚与化学演化过程和行星内部岩浆熔融分异结晶过程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离子探针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面应用最多的是氢和氧同位素的研究工作。氢的两个同位素H和D之间的质量差别百分比最大,因此,同位素分馏现象最明显。而氧同位素则在太阳系早期的物质中出现非质量分馏的异常现象,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徐伟彪对我国在南极格罗夫蓝冰地区收集到的一块火星陨石GRV99027作了离子探针氢同位素的分析工作。该陨石属辉玻无球粒陨石的亚类,与其他4块南极火星陨石同属二辉橄榄质辉玻无球粒陨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离子探针也可以进行锂和硼的同位素分析,对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工作也很成功。大型离子探针(如:SHRIMP)的特点是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适合于同位素年代学的分析工作。SHRIMP的重要应用领域就是U-Pb年龄的测定。地球的年龄是45.6亿年,在SHRIMP没有发明以前,地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38亿年,因此,地球的最初几亿年的历史一直是空白。利用SHRIMP离子探针,Froude等首先找到了年龄为41~42亿年的锆石[13],揭开了地球形成后早期演化历史的神秘面纱[14]。除了锆石以外,SHRIMP还可以测定独居石、磷灰石、白磷钙矿等含铀钍矿物的U-Pb年龄。

应用离子探针研究方法不仅能对比油源岩,而且可以研究有机质演化成熟度,探讨有机质分子、离子、同系物系列在油源演化中其微组构变化关系,为有机质成熟度的判别提供了一种新依据。周士涛等对采自广西十万大山地区油源岩进行离子探针测试[15],通过离子探针将有机质分子离子和同系物系列的比值法参数与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常规方法所用参数接上了轨。

2 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

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LA-ICP-MS)是产生于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的一门固体微区分析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在地球科学领域,LA-ICP-MS已被广泛用于地质样品整体分析,贵金属测定,岩石及其矿物组成,矿物微区环带,分配系数测定,单颗粒锆石U-Pb,Pb-Pb地质定年研究及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等研究[16,17]。该技术具有可直接分析固体,分析速度快,具有微区分析的能力,可进行深度剖析,多元素分析能力强及可进行同位素比值分析等特点,因而极具应用潜力。早期的LA-ICP-MS系统激光能量较高,取样孔径较大(0.1~1mm),主要应用于固体样品全样分析。1992年以后,红外激光探针系统问世,其空间分辨率可达20~30μm,主要应用于微区分析,红外激光的缺点是能量耦合效率低,热效应强,空间分辨率较低。1995年,Jefferies等“首先使用了Nd:YAG经四倍频的266nm紫外激光,紫外激光能量耦合效率高,热效应小,空间分辨率可达5~20μm,紫外激光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LA-ICP-MS激光系统进一步向深紫外方向发展,1998年,Jefferies等,首先使用了Nd∶YAG 213nm经五倍频的紫外激光器,激光的分析性能较266nm激光有较大改善,相对266nm激光,激光熔出的样品粒度小而均匀,元素信号稳定性好,样品传输率高,元素分馏程度小。同时,ArF193nm准分子紫外激光器也开始投入使用,其在熔样效率、熔样产物粒径、物质传输率等方面均优于Nd∶YAG 266nm激光,目前的新型LA-ICP-MS仪器多采用Nd∶YAG 213nm紫外激光器或ArF193nm准分子紫外激光器[18]。

激光探针质谱法优点很多:需样量少、空间分辨率高、测试精度高。虽然激光探针质谱法有显著的优点,但由于激光熔样时温度很高,容易引起同位素分馏。例如在测定碳酸盐中氧同位素时有明显的分馏效应,因此对测定结果必须进行校正。激光熔样技术对于一些透明矿物(如方解石、石英等),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差,效果不太理想,往往需要对矿物进行染色或作镀膜处理。同时,也需要切实地作好条件试验,以保证可靠的精度和重现性[19]。

应用方面,LA-ICP-MS技术比较多用于测定微量元素的配分模式[20];在流体包裹体分析方面,LA-ICP-MS技术主要用于流体及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测年方面,LA-ICP-MS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简单的单颗粒锆石U-Pb微区分析技术。徐平等[21]通过锆石Pb-Pb 定年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李献华等[22]在207Pb/206Pb直接定年的同时成功地测定了锆石样品的微量元素;LA-ICP-MS与其他微区测试技术综合使用,使我们能从样品微区获取更多的地球化学信息[23,24,25,26,27,28,29,30,31]。

3 扫描质子探针(SPM)或称扫描核探针(SNM)

扫描质子微探针(Scanning Proton Microprobe,SPM),又名核微探针(SNM),是一种适合于研究微米尺度物质微结构和元素分布的有效工具,它提供的聚焦高能(MeV)微米离子束具有小散射、高贯穿和在穿入样品后仍能保持很高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它与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种核效应综合分析的能力,并可 直接进行原位测量和分析,伴随着基于核微探针的各种分析手段的不断出现,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了拓宽。1990年我国的扫描核探针投入运行,为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SNM技术进行多学科应用研究提供了基本设施。1994年第四届国际核探针会议在上海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SNM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在第七届国际核探针技术与应用会议上又有几台各有特色的新核探针装置亮相[32,33]。随着 SNM 技术的不断提高,也拓宽了SNM技术在微观地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地外物质中痕量元素分布特征,以探求整个宇宙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痕量元素在共存矿物、流体或液体包裹体中的分布,以研究与地热、物理化学过程有关的地质过程;在矿床地质中,研究矿物中痕量稀有和贵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为采、选、冶提供工艺矿物学方面的基础资料,特别是有助于研究由采、选、冶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完成大洋锰结核的微层生长速率、恐龙化石的微区元素分布及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流体包裹体的元素组成等多项地学应用研究[34,35,36,37,38]。

4 同步辐射X射线探针(SRXRF)

同步辐射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凝聚态物理、化学、结构生物学、材料科学、地球和生命科学等。同步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从远红外到X射线波段,同时还具有偏振性、亮度高、准直性好等特点。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束分析技术是微区荧光分析实验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和方法。近年来,同步辐射装置的出现把X射线荧光分析法的应用推广到了更广阔的领域[39]。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与普通X射线分析原理基本相同,但同步辐射X射线与常规X射线相比,其高亮度、高线偏振、高准直性使得X射线荧光分析灵敏度大大提高,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探针可以进行微量微区分析,该技术分析灵敏度高,在石油地质中分析油田样品和单个流体包裹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果[40]。

5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近年来,仪器联用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为鉴别未知污染物和环境监测的重要工具,在水环境、大气环境(无机物、有机物)、固体和土壤环境的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防化学战争”和“反恐怖活动”应急监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FFIR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杂散光低、分辨率高、光通量大、信号多路传输、测定速度快和测量波段宽等特点,所有对红外产生吸收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都可用FTIR进行分析鉴定。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HR)是分析物质表层成分结构信息的一种技术。随着FTIR仪的应用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ATR—FIIR成为用传统透过法制样效果不理想(或制样复杂)的样品及表层结构分析的有利工具和手段。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可以反映被分析对象表面及其以下约50mm范围内的信息,既具备分析炭结构的能力,能够进行微区(小于1μm)分析,很好地满足了对复合材料中不同组元炭结构分析的要求。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在宝石鉴定领域内已经成为强有力、甚至是最终的鉴别手段。拉曼光谱与传统鉴定手段相比,更可靠、快速,可以做原位、无损、无需制样的测量。它尤其适用于宝石中细小包裹体的测量,准确了解包裹体的成分、结构和对称性。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学的结合是研究和探讨水热流体结构的最佳选择。

6 核磁共振

NMR是低频电磁波(无线电波)与物质共振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所有已发现的共振现象中,NMR信号具有最高的频率分辨率,并且直接与宏观物质中原子核所处位置的化学环境和运动状态密切相关。1945年Bloch和Purcell教授观察到宏观物质NMR信号,此后NMR迅速在化学中得到广泛应用(1952年Bloch和Purcell教授获诺贝尔物理奖),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60、70年代傅里叶变换技术的引人和二维波谱学的创立(1991年Ernst因此获诺贝尔化学奖)使NMR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到分子生物学.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固体高分辨NMR技术和NMR成像,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7 结语

让学生快乐地学英语 第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去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在培养语言技能,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当涵盖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而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根本难以较理想地达到上述的教学目的。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学习是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毫无主动性、趣味性可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服务于学生的长远的、全方位的发展了。下面,本文就此与同仁探讨一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一、教师改变观念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当前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们把考试升学几乎变成了衡量、评价教育的唯一手段,因此变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英语教育教学也不例外。英语教师应明白基础教育以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淡化选拔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我们应真正从应试教学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对知识的运用。使新课程、新理念真正走进中学课堂,让学生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

1习并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

1、从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给学生创设条件,使他们经历困难和障碍,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和获得新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重点给学生灌输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我们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辅导、促进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

3、从重视课程转变为重视学生。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用“心”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倾注自己热切的情感,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体验和成长过程。

4、从单一评价学生的方法转变到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新课标强调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其中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创新精神,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发展趋势等。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轻松愉悦地学习英语.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让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有一个知识点是:Who is he/she?(他、她是谁……?),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根据外貌猜人的竞赛游戏.一部分学生用英语描述班级某个同学的外貌,另外一部分学生根据内容抢答.猜的过程

就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一旦猜对,其他同学就会为他鼓掌,猜对的同学也非常自豪.这时我也像他们中的一员,为猜对的人鼓掌呐喊,为稍微落后的同学加油打气,从而融入到这个群体之中.无形之中,学生们紧张羞涩的心理消除了,他们个个高举手,大声地用英语表达着他们的描述.在这样的气氛中,孩子们既掌握了知识,又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运用了英语.2.注意导入,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恰当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从而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上现在进行时语法时,设计了几个学生喜爱的运动活动,我首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作为活动的导入,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观众在观看体育比赛时鼓掌欢呼的镜头,让学生去猜一猜:“What’s happening on the playground?”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3.运用多媒体,创设逼真的交际情景.再现真实的英语语言交际,让学生的感官直接受到刺激并置身于真实的言语运用活动之中.如在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可以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了解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及人际交往等各项活动;再如,把课文中的小故事做成课件,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画面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理解课文的意思,参与语言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也因而事半功倍.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斯宾塞曾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

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要把教学过程从“教师一人言”变为“众人言”。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实情,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做因材施教。究竟怎样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呢?

1、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以往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教师“包办”的,所以首先教师要放下“权利”,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并找出疑难点,通过互相帮助、借用词典等学习工具或求助老师得以解决,不必要重复赘述、面面俱到,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感到枯燥,效果往往也不好。当然,分组和教学内容都要精心考虑,要使每个组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也要有梯度,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主学习有效。

另外,在课后应给学生更自由的空间,不要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如,可让他们自愿组合帮困小组,自愿选择竞争对手,教师只需给予建议即可;对于作业,甚至考试也可让学生自主挑选,学困生选基础题、基础卷,优生则应鼓励他们做更深、更广的课外阅读等。总之,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这样才可能让他们乐学,让教师也可

以教得轻松些,当然,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在个人素质上和备课中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2、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发现、领悟知识、运用知识。因此,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力量源泉。

3、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新意识和能力

高效率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以往教师在过去“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把学生框在自己的主张、见解和意识之内。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兴趣,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了创新意识,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的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和师资培训的问题有

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江泽民也指出:“要把造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内容、方法和技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队伍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而教师在其中又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教学得法,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得灵活,学得好;教不得法,学生则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最终导致弃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俗语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类比地学联系地学 第3篇

例1 已知,如图1,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BE、DC相交于点O,求证:

(1) BE=DC;(2) ∠DOB=60°.

【解析】由于△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AD,AE=AC,∠DAB=∠EAC=60°,所以∠BAE=∠DAC,由“SAS”定理可得△BAE≌△DAC,所以BE=DC,∠EBA=∠CDA,再由“8”字形结论可得∠DOB=∠DAB=60°.

这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条件明显,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能够顺利证明两个结论. 下面,再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题:

例2 已知,如图2,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ABD和等腰直角△ACE,BE、DC相交于点O,求证:(1) BE=DC;(2) BE⊥DC.

例3 已知,如图3,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ABD和△ACE,且AD=AB,AE=AC,∠BAD=∠EAC=α,BE、DC相交于点O,求证:(1) BE=DC;(2) ∠DOB=α.

如何解决这两道问题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题目,并思考:

(1) 从条件出发,三道题目有哪些异同点?

(2) 从结论出发,三道题目有哪些异同点?

(3) 从解题思路出发,解答例2、例3时能否类比例1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能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解答例2和例3. 其实在我们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总会遇到一些像这样的“姊妹题”,或形似,或神似,只要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它们有众多的相通之处.

因此,同学们做几何习题时要常做常思,力争做一题带一类,培养解题感,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类比地学,联系地学,将陌生的问题与熟悉的问题进行类比,这样就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当然,在反思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窍门噢,如果一道题目里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或两个正方形,或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两个等腰三角形,一般都会用“SAS”定理证明全等.

细心的同学,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类比地学联系地学 第4篇

例1已知,如图1,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BE、DC相交于点O,求证:(1)BE=DC;(2)∠DOB=60°.

【解析】由于△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AD,AE=AC,∠DAB=∠EAC=60°,所以∠BAE=∠DAC,由“SAS”定理可得△BAE≌△DAC,所以BE=DC,∠EBA=∠CDA,再由“8”字形结论可得∠DOB=∠DAB=60°.

这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条件明显,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能够顺利证明两个结论.下面,再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题:

例2已知,如图2,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ABD和等腰直角△ACE,BE、DC相交于点O,求证:(1)BE=DC;(2)BE⊥DC.

例3已知,如图3,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ABD和△ACE,且AD=AB,AE=AC,∠BAD=∠EAC=α,BE、DC相交于点O,求证:(1)BE=DC;(2)∠DOB=α.

如何解决这两道问题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题目,并思考:

(1)从条件出发,三道题目有哪些异同点?

(2)从结论出发,三道题目有哪些异同点?

(3)从解题思路出发,解答例2、例3时能否类比例1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能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解答例2和例3.其实在我们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总会遇到一些像这样的“姊妹题”,或形似,或神似,只要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它们有众多的相通之处.

因此,同学们做几何习题时要常做常思,力争做一题带一类,培养解题感,提高学习效率.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类比地学,联系地学,将陌生的问题与熟悉的问题进行类比,这样就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当然,在反思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窍门噢,如果一道题目里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或两个正方形,或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两个等腰三角形,一般都会用“SAS”定理证明全等.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 第5篇

课题名称:恒大美丽沙等房地产开发对热带沿海

环境的影响

院:热带农林学院

专业班级:16级环境科学一班

长:栢亮太 20160301310001 组

员:陈素 20160301310002 陈彦 20160301310003 王淳20160301310024 指导教师:杨秋

实习时间:2017.05.10—2017.06.01 实习地点: 恒大美丽沙

项目名称:美丽沙沿海环境的考察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地考察梅美丽沙海边环境,了解房地产开发后东美丽沙环境的变化;了解近年沿海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分析预测房地产开发后沿海环境变化规律;学会利用环境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

二、实习内容:

1.了解美丽沙环境现状,并进行实地考察。

2.通过观察恒大美丽沙环境问题处理设施,地质灾害预防设施,分析并预测沿海地区的环境变化规律。3.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见所闻,了解其他热带沿海地区的环境变化

三、关于恒大美丽沙的一些细节情况

1.位于海口的恒大美丽沙项目,总占地面积约达3300亩,位于海口城央板块,北邻琼州海峡,南接世纪大桥,周边是海甸岛、明珠及国贸三大商圈,集地段优势、交通优势、规模优势、文化教育优势及生活配套优势于一体。一边有城市完善配套;一边可赏大海激情。海口城央12公里的海岸线,恒大美丽沙就占了10里。

2.2015年7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省住建厅、海南省国土资源厅、海南省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暂停审批海岸带控制范围内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在《海南省总体规划》颁布实施前,在海岸带控制范围内(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200米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公益性项目“一事一议”,科学论证,按程序审批;暂停其他经营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审批。这意味着现有的一线海景项目将会更加稀缺。

3.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购买房子的大多是内地人,许多北方人想给父母或者给自己买养老的房子,而海南本地人认为太潮湿,并且盐分腐蚀性强,我们在勘察过程中也的确看到海边石头上铁锈色的类似青苔的生物 4.剧海南法制时报,2017年3月6日,海甸五西路水渠发臭,与美丽沙花园小区排水沟肆意排放污水有关。3月7日,美兰区水务局、区环保局联合海口市排水所赶到现场核实情况。原来,位于美兰区海甸五西路与世纪大道交叉口、美丽沙花园小区南侧的该网民举报的臭水“河”,是专门排放雨水的排洪沟。工作人员现场勘察发现,该渠在美丽沙花园小区段确实存在排污口,在向外排放污水,其附近并未存在产生污水的工业企业项目,周边为商住混合的居民小区。工作人员现场初步判断,排放口的污水为美丽沙花园小区错接市政雨水管网,将生活污水排入排洪沟所致。7日下午,美兰区水务局当场下达整改通知,责令该小区物业公司限期整改。并在8日罚款5万元。

“美丽沙花园小区污水排入雨水管网是开发商本身做的设施不合格,而且当初开发商没有做排水许可验收,只提交了申请资料,所以我们初步决定对开发商处以5万元的罚款,但具体处罚需待区水务局开会讨论后决定。”美兰区水务局工作人员许环君说。美丽沙花园小区的物业负责人张先生表示,错接的管道为以前施工时遗留下来的废弃管道,当时没有挖掉,接下来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四、实习心得

美丽沙作为海口新世界的典范,不仅要在意外表的光鲜,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能因为一时的发展而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在排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企业要注重环境保护,也要把这种理念深入到住户的心中,大家赢共同呵护我们唯一的自然。

真诚地教 用心地学 第6篇

关键词:课文;课堂;师生

《可贵的沉默》讲的是一位老师在上课时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感到骄傲和快乐;而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却只有几个,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教育大家要懂得关心父母,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习惯了索取和被爱的当代小学生来说,这真是一篇难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学习完这一课后,最难忘的是课堂上这样两个镜头:

孩子们谈起父母的爱,以及为他们过生日,兴奋溢于言表,我深情地说:“你们多么幸福啊!其实不仅仅是在生日这一天,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一举一动也时刻牵引着父母关注的视线:天气冷了,担心你冻了,平日做饭最先考虑的是你是否喜欢吃,是否有营养。你们在父母爱的呵护下成长。那么,你们对父母了解吗?”课堂上一双双眼睛紧跟着我,于是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小测验,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父母的关心。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2)母亲节是哪一天?

(3)你知道父母最爱吃什么菜?

(4)你知道父母穿多大号码的鞋?

(5)他们吵架时你是否帮他们和好?

(6)父母下班后,你是否曾帮他们端来一杯热茶?

(7)你平日是否经常对父母说:“我爱你们。”

(8)当父母出差时,你会想他们吗?

(9)当父母生病时,你会为他们拿药吗?

(10)当你做错事时,你会道歉吗?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最多能回答出七个。我轻轻地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觉得很惭愧,我对父母了解得太少了。”

“我觉得从今天开始应该对父母了解得多一些。”

“我从来没有想到还应该从这些方面来关心父母。”

“回家后,我一定要从这些方面来关心我的父母。”

……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内疚与惭愧。

课文学完了,孩子们的心情也非常复杂,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说:“当我们和课文中的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从热闹无比的课堂、突然沉静的课堂,再次回到热闹的课堂时,我们的情感也随着孩子们一起在波动,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然后,我出示了这样的幻灯片:“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回报您的。感谢您把我养大,教育我健康成长。”

“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衷心地对您说一句:谢谢你们,我永远爱你们!”

“我一定会向您对待我那样来孝敬您。”

……

孩子们活跃了,发言在继续;听课的家长们激动了,脸上绽开着含泪的笑。

这节课之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感触:

1.课文因读而感悟

学生读一遍书会有一遍的收获,的确是这样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学生认真在读,即使我们不提任何要求,学生也会饶有兴致地读出一些东西。这正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课堂上,一些词语以及重点句子在学生反复的读书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因此,我觉得,我们千教万教,必须以学生用心读为基础。

2.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本次教学,经过思考我先后设计了三套不同的方案。即使在讲这节课之时,我也是对重点段落的处理带着两套不同的方案来执教的。课堂上,顺学而导,我采用了第一套方案,重点探讨了在沉默中孩子们会思考什么,给了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设身处地进行反思,学生全神贯注的思考突破了教学难点,“你觉得沉默的可贵表现在哪里?”学生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想努力地回报父母的爱。对于这一环节,我们在练习了“这一片沉默使孩子们懂得了_______。这一片沉默使爸爸妈妈们感受到了_______”后,我们直接进入朗读训练。两次互动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情感世界,以爱串起了课堂。所以,我想:预设固然重要,但生成的课堂更加真诚。特别是用小测验来考查孩子们对父母的关心程度时,一名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很惭愧,我从来没有想到还应该从这些方面来关心父母。”另一名学生也说:“我回家一定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这样的回答发自肺腑,真诚动人。

3.师生因互动而精彩

在“朗读、感悟,激起爱潮”后,“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拓展延伸,掀起了爱浪,所有的孩子好像在顷刻间都长大了,懂事了。面对着可爱的孩子,每一位听课的家长眼睛中都闪动着激动的泪花。在洋溢着亲情的氛围中,学生感动着、吸纳着、享受着。课已毕,情未了,我无法淡忘课堂上那直面心灵的朗读和充满真情的话语。由此,我在想,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感人的旋律,一幕立体的场景。老师的责任就是引领孩子们读出意,悟出情,这样,学生不仅思绪如清泉般潺潺而流,同时也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最后,我还为大家推荐了一部名著——《爱的教育》,要求家长与孩子们一起阅读,使爱得到升华。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成为学生行动的开始,这几天来,孩子们的确落实到行动中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爱,使课后的延伸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2.

引导学生快乐地学数学 第7篇

一、力求创设宽松、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

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 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此,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义务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宽松、活跃、平等的气氛, 使每一位学生都爱上数学。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首先, 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引出一些有关本堂课的例子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这样才能迅速地调动起年幼学生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其次,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 做到一视同仁, 这样才能让学困生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 使他们逐渐爱上数学。最后, 教师要做到充分备课, 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吸取知识的空间, 让教学进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 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二、把生活引入课堂, 使生活与课堂相得益彰

数学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 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把生活当中的例子引进来, 增强数学符号的形象感。但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 教师一定要把生活中的有用例子引入课堂, 切不可盲目引入, 让学生听得天花乱坠, 但最后却不知重点在哪里, 影响了教学进程。

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为原形, 但我们教数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表象, 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只有这样, 才能将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机结合, 二者相得益彰。

三、增强课堂趣味性, 让学生“玩”起来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以教师要开动脑筋, 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或者游戏, 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可能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并不能得出教师想要的且准确的概念, 但学生在“玩”中进行了思考, 在他们意识深处已经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所了解。如此一来, 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更有益于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

四、开放学生思维, 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遨游

数学中有太多的机械化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排斥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个性。因此, 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遨游, 让他们在这里大胆地思索, 教师一定会发现他们的潜能, 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条条框框里, 非要他们按照老规矩来, 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是那么的沉闷。鼓励发散思维, 对于想出第二种思路、第三种思路的学生要多进行表扬, 让其他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有时, 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活教师的思维, 实现教学相长。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英语 第8篇

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意情感沟通,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尊重每一位学生, 用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精神饱满, 表情轻松愉快, 目光亲切, 态度和蔼, 语言纯正、地道、流利。讲课时面带微笑, 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 经常鼓励学生。课堂上, 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答对问题时, 要说:“You’re great, Thank you.”学生说错了, 要说:“Try aga in.Don't worry.”“Never mind.Think it over.”使学生有成就感, 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表扬和鼓励, 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长盛不衰的一剂良药。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要想上好外语课, 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 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 利用图片。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 开展听说活动, 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 (2) 问题导入。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 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 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 (3) 学生演讲。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 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 (4) 展开想象。教师给出课文标题, 让学生们展开想象, 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比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又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5) 介绍背景。如果课文是某个故事的简写或片断, 那么介绍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或者作者生平, 就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6) 开展游戏。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龄的学生, 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保持学生的兴趣, 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除了导入新课用的方法外, 现代教学所运用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电化教学, 可以利用录音、幻灯、投影仪、录像设备、电脑等多种现代化的设备来帮助学生学习, 把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还可以教唱英文歌曲, 做英语游戏, 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等。教师应有的放矢,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不同层次的情景, 通过问答、对话、采访、表演等形式, 实施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趣盎然, 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轻松地教愉快地学 第9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 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 活跃课堂气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添学生兴趣, 使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 乐于接受和掌握课堂内容, 变“苦学”为“乐学”, “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次,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努力寻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 让英语学习更贴近于生活。另外, 多采用一些有效的竞赛和奖励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主, 争取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

2 教学设计精当, 关注每位学生

要想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 认真备课是基础和前提。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 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差异性,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面貌、个性特点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 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 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小组, 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 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我反思, 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教学方法多样, 讲课精炼有效, 发挥主体作用。

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 抓住知识的主线, 做到层次分明, 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 讲练适度, 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 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不讲也会的不讲。做到精讲、互动、与学生交流, 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 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是实施学生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学生目前预习环节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无目的性, 不知道如何预习。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先决条件。预习主要对新内容进行总体把握, 不必看得过细、具体。而目前, 在英语课堂上所反映出来是: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学起来感到吃力。其原因一是没有把握好预习环节——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二是上课时听课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新知识点的陌生性。显然, 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下学习效果当然不佳。

因此, 只有搞好预习才能增强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 才能把握新课的重难点, 达到预习目的。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预习方法指导, 要求学生做到: (1) 初步了解单元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如对话或阅读等) 。 (2) 熟悉单元词汇要求, 并能联系旧知识, 横向适当展开学习。 (3) 在一些似懂非懂之处标上记号。 (4) 画出认为美丽的、有用的词组和句型等。 (5) 预习时要肯动脑筋, 最好带着问题去预习。

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 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 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尤其是对后进生, 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 不能轻易放弃他们。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少量的后进生, 对于他们, 我积极主动地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思想,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对于他们的作业, 我有时采用面批的方式, 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对他们做对的部分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积极表扬, 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 他们会从老师的表扬中看出自己的被关注和重视。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这种气氛下会比较配合老师的教学, 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从而创建出愉快的学习氛围。

5 树立自信, 激励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时, 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的求成努力。”求成是人类基本动机之一。对于后进生来说, 使他们取得自信获得成功的满足, 是他们学习英语进步的内燃动力。在我们农村中学, 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是五六十人, 由于各种原因, 有的学习成绩慢慢落后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上学迟到、上课插嘴, 作业马虎。在教学中, 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群体。要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有益的方式向他们传递爱的信息、赞赏的信息、期待的信息。例如, 课余时间多关心学生生活, 询问他们的作业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课堂上设几个容易题目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并及时表扬。他们得到关爱, 增强了自信心, 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 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 倡导学生独立学习, 学会学习, 提倡自主学习。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一个“用”字, 只有切实加强训练、主动地去运用, 才能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上述简要阐述了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注每位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自信,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 积极性, 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然而, 学习有法、但无常法, 我们只要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学生们就能主动学习, 轻松、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郭跃进.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地学信息图谱应用的展望 第10篇

地学信息图谱最早是由陈述彭院士提出的,该理论具有GIS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它综合利用了GIS、RS、GPS、网络通讯、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并基于空间认知理论和数据挖掘方法,提出了利用空间形象思维解决模拟地理过程的方法。与数学模型相比,图谱模型具有形象化、直观的特点。从模型的角度看,图谱模型中的图是整个地理过程中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谱则反映了过程本身即数学模型中的方程,模型的求解则需要空间图形的运算、数据挖掘等现代GIS方法。地学信息图谱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它能按照一定递变规律或分类体系反映出具有地学空间信息规律的数字地图、图表、曲线或图像[1,2,3]。

1 图谱的方法原理

地学信息图谱(或称地学图谱,Geo-Information-TuPu)是上世纪90年代由中国著名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首次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和新方法,它继承传统地学图谱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在遥感图像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实现全数字化定量分析,被国内外学术界所接受,是一项前瞻性研究领域。“图谱”(Tupu)是图与谱的结合,兼有图形与谱系双重特性,同时反映与揭示事物和现象在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时空动态变化的规律,它充分利用了图的直观性、简洁性特点和谱的归纳性特点,常以系列图的形式表示时空动态变化,如动物图谱、植物图谱等[4]。图谱是经过分析综合的地图、图像、图表形式,它是地理空间的图形表达和按特征有规则的排序,它是反映揭示事物和现象在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时序动态变化规律的一种信息处理手段,是一种很优秀的图形表现形式及信息分析研究手段。作为一种正处在探索阶段的地理学研究方法,地学信息图谱成为应对信息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产物[5]。空间形状图形谱则经过空间模型与地学认知的深入分析,可进行推理、反演与预测,形成对事物和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可能总结出重要的科学规律或规划决策的具体方案[6,7,8]。

2 图谱的研究意义

图谱主要运用图形语言进行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表达与分析,地学信息图谱则是应用地学分析的系列图解来描述现状,并通过建立时空模型来重建过去和虚拟未来。它的研究改变了传统地图生产和应用的模式,不仅用于数据采集和数据开发利用,还服务于科学预测与决策方案的虚拟[9]。已有研究表明,地学信息图谱服务于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的国土整治、城乡规划、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其概念的提出对于相关专业的发展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概括为以下四个重要方面:

(1)通过时空模型的建立可模拟反演和时空变化,可以看到过去,预测未来。形状图谱的综合评价与预测可以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2)可以利用影像地图的使用,可视化表达,对复杂问题的简单而直观的本质属性来表达,以方便内部现象的规律研究;

(3)多维的空间信息可展示在二维地图上,这大大降低了模型模拟的复杂性;

(4)在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图谱有将帮助对空间信息及其过程的理解模型。因此,地理信息图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形状图谱简练又深刻地概括和反映了地理客体的时空分布情况,这不但能够深化人们对于地理客体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它通过建立起多尺度、多分辨率、多专题、多时间序列、多种用途的全方位信息表达,为指导国民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区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0]。因此,它是高层次上的地理信息表达和研究手段,能够大大深化对地学规律的总结、提炼、表达和应用。

3 图谱的应用

地学信息图谱是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为地图学、地理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理论及新思路,进一步增强地图学和地理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信息流程中,地学信息图谱发挥着时空尺度转化、图形信息压缩与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城镇体系与城市化预测、水资源规划、景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因此,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11]。

地学信息图谱在矿区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可以直观地反映矿区符合生态系统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时空演变规律,利用构建的地学信息图谱来探讨因地下采煤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机理,进而提出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为研究区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煤矿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为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及实施提供可靠依据,因而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自然或经济区域综合体的内部结构是很复杂的,既存在垂直地带的变化,又具有水平地带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图谱不仅可以反映区域内部结构及其分异规律,还可以检验和论证区域划分原则和指标的准确性[12]。一般来说,编制为生产服务的综合图谱需要经过四个阶段:(1)定位、定量,如实反映情况;(2)找出规律,分析成因;(3)考虑农业生产的技术指标;(4)作出综合规划和综合评价。

4 结束语

通过对地学信息图谱不断的深入研究,可以大大加深我们对地学规律的总结、提炼、表达和应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维理论和方法。比如,将数学模型、地图和知识库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地学信息图谱也是现代地图学的一个全新的方向。地学信息图谱由地图和地学图谱进一步发展而成,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地学信息图谱将成为地球信息科学空间信息图形时空分析研究的主要手段,将为地球系统科学新概念与新理论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数字地球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提供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述彭.地学信息图谱雏议[J].地理研究,1998,(SO):5-9.

[2]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与区域持续发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3]陈述彭,岳天祥,励惠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2000,(12).

[4]林志垒.基于RS-GIS-ES的生态景观征兆信息图谱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5]励惠国,岳天祥.地学信息图谱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地球信息科学,2000,(3).

[6]廖克.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设计和建立的原则与方法[J].地理学报,2001(增刊).

[7]廖克.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与展望[J].地球信息科学,2002,(3).

[8]励惠国.地学信息图谱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J].地球信息科学,2000,(2).

[9]周俊,徐建刚.小城镇信息图谱初探[J].地理研究,2002,(6).

[10]廖克,秦建新,张青年.地球信息图谱与数字地球[J].地理研究,2001,(2).

[11]廖克.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与展望[J].地球信息科学,2002,(3).

有效地教,高效地学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高效课堂 课堂氛围 教学方式 实践环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有效课堂的创建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如何教、怎么练、如何讲、怎么问,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何设情布景,如何激发探究的欲望,都应该成为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因素,都值得关注和探究。

下面我立足新版牛津英语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气氛的融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实践活动的开展等,谈谈高效课堂创建的主要策略和心得体会。

一、融洽的课堂氛围——高效课堂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教学品格、新颖的教学方式、善变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层次性的问题设计等,才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牢牢抓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学生的参与率高、积极性高、兴趣浓、思维力强等,可以构建融洽的师生课堂,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创建发挥积极的作用。否则,课堂上教师“一言堂”、“自问自答”的设问式教学,即问即答的提问,学生听得晕头转向,谈高效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融洽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高效课堂的关键

1.情景教学,为课堂教学增趣加味。

学习七下Unit4 Comic strip时,只呈现Eddie和Hobo的对话情景:展示四幅图片,Eddie背着沉重的旅游包,手里拿着地图,Hobo在前面带路;当走到一个小路口时,Eddie犹豫了,可是Hobo坚持走小路;Hobo滑到,Eddie也紧随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想象当时的情景,发挥想象力,使用适当的语气表演这个对话,也可以充分思考和想象,加上更多的语言和动作,丰富对话内容,使课堂妙趣横生。

2.巧妙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讨论交流。

学习“Finding your way”的Task时,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和运用“问路”和“指路”。其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是Writing,写一篇介绍某个地点(Home,hospital,park...)的行走路线。因此,课之伊始,引导学生一起复习“问路”的表达方式:“How can I get to ...?”等,以及要求的句型“Would you like to come?”等的,提出创作的情景“If you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this weekend.You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r good friend to come to your party.But he /she doesn’t know how to get your home.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structive the way to your home.”之后,启发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自己家的最近路线图,路线图画好后,可以让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并表达“The way to ...”,再根据路线图写一篇短文,这样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开展讨论活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在Task中,例文是Suzy的邀请函,在阅读前,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Suzy举行生日派对,要考虑哪些方面?教师可以给予引导,引导学生说出以下几种情况:

Where would she have a party?

When will the party start?

What would they do at the party?

Who will Suzy invite to the party?

How can she invite others?

...

这些问题的提出,种种可能的猜想,训练和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一切准备就绪,如何让学生找到她的家呢?于是给出路线图,让学生根据路线图说出:“How to get there?”这给学生说英语、用英语提供了平台。

三、增加实践环节,促使学生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为新课改下的“学中做”、“做中学”提供了理论保障和理论基础。英语教学应给学生提供“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绽放生命的色彩。

如学习“What a brave young man”后,开展Pair work活动,两人一组,其中一个扮演电视台记者,“采访”张华救人的事迹;学习了DIY,课后亲自做一件事或者设计一个小发明;学习Star signs时,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调查班级学生各属于哪个星座,并分析学生的性格与12星座所搭配的性格是否吻合;学习Wild animals后,开展一次“Protecting the animals“主题活动,呼吁社会都关注动物、保护动物。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课内外的完美整合,是课内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更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乐学、乐做,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会精彩无限、魅力无限。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活动的开展、问题的提出等,以发展语言为主要目的,以提高能力为宗旨,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为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高效学,高效课堂才近在咫尺。

参考文献:

[1]刘宝硕.新课改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中学版),2011(2).

地学认识实习的改革与创新 第12篇

关键词:地球科学,认识实习,言传身教,自发探索

地球科学作为一门科学, 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迷惑以及为解惑而在野外进行的探索, 其核心思想的概括——《地质学原理》[1]是对科学家们在野外的实践活动所积累的资料的整理和提炼。因此, 与其他学科不同, 地球科学具有非常浓厚的实践色彩, 从大自然来的知识, 最终必须要在大自然中经过验证, 实践使地质学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可以说, 没有实践教学, 地球科学就无法传承下去, 学生也很难胜任与此相关的工作。所以, 大多数地学类院校都会将理论课程结束后的认识实习摆在很重要的位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 联合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 开展“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 再次倡导和强调了实践在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在地学认识实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笔者根据多年在北京西山从事地学认识实践教学的经验总结, 提出以下三点关于地学认识实习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 实习指导书的创新

从地学认识实习指导书上看, 笔者认为, 它还有改进的余地, 尤其应关注野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大多数地学类院校都非常重视认识实习, 并出版了相应的实习教材[2,3], 因为一本有效的实习指导书往往能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实习指导书,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一部分, 教师主要负责解答难点。由此, 教师方能真正答疑解惑。学生在自学与教师解惑相结合的过程中, 也能获得豁然开朗的愉悦感。笔者认为, 《地学认识实习指导书》首先是一本科研书, 需要对实习区的地理、地质情况做详细的调研, 形成成熟的思想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但《地学认识实习指导书》不仅仅是一本科研著作, 还需要与教学结合, 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本科生的地学认识实习。因此, 根据侧重点的差异, 教师版和学生版应该分开编写, 如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分别编写了《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教师版) 》[2]和《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学生用书) 》[4]。教师版的内容非常详细, 包括点述, 带有彩图, 方便教师交流思想, 统一认识。学生版属于简写版, 侧重于方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预习与复习。但是, 笔者认为这些内容还不够, 对于两个版本的实习指导书, 在每个观察点或者观察内容后面, 可以相应加些知识点回顾或知识新增环节。知识点回顾是《地球科学概论》或《普通地质学》等课堂教学和实验课上涉及的内容, 而知识点新增则是学生以前的理论学习中没有涉及的内容, 一般多为对地质现象的成因解释, 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解释进行思考。例如, 在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冶里组厚层豹皮状灰岩与长凤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分界处, 长凤组岩性特征以中一薄层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为主。这里就涉及3个知识回顾点。 (1) 沉积岩的野外识别标志:层理、沉积成因的矿物 (如海绿石, 鲕绿泥石) ;层面和层内的沉积构造;非常软, 容易被小刀刻画;由被胶结在一起的经过搬运的碎屑物组成;含化石。 (2) 层的厚度分类:巨厚层 (>2 m) 、厚层 (2~0.5 m) 、中层 (0.5~0.1 m) 、薄层 (0.1~0.01 m) 和微层 (<0.01 m) 。 (3) 碳酸盐岩的野外鉴定特征:非常软, 容易被小刀刻画;滴稀盐酸起泡。此外, 它还包括一个知识点新增:竹叶状灰岩的成因 (风暴成因) :在受海洋风暴巨浪控制的滨岸、浅滩、潮下带的沉积物均可受到强劲风暴潮流的袭击、冲刷和破碎, 形成各式各样的风暴砾屑灰岩, 砾屑以扁平状为特征。对学生而言, 他们可以借此了解需要温习或者预习的内容, 毕竟实习和理论课的学习往往存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差, 理论课一般要求在下半年, 而实习一般在第二年暑假。由于实习带队教师的人数往往超过授课教师人数, 很多实习带队老师可能并没有从事《地球科学概论》或《普通地质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 通过知识点回顾或知识新增, 能够让每位带队教师都知道哪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 可以让学生参入其中, 哪些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 需要教师阐述。

2 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地学认识实习的野外实践过程中, 无论是三大件的使用还是素描图、剖面图的绘制, 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首先是传统三大件 (放大镜、罗盘以及锤子) 的使用, 引导学生勤用这三大件, 并逐渐培养成习惯。学生有非常强的模仿心理, 当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使用三大件时, 就能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模仿运用。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常用, 片面强调学生使用, 往往效果不明显, 因此, 教师在野外不能仅侧重于怎么讲, 还应多做示范。由于照相机的普及, 现在, 师生都比较乐于用照相机拍摄地质现象, 但传统的质素描图能比照片更简洁明了地表达地质含义, 是我们野外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也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如何引导学生画素描, 首先得从教师做起, 教师现场画素描, 比在课堂上放照片或者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更能吸引学生, 尤其是能让他们顺利克服画素描图的心理障碍, 同时, 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素描图所需的图件要素, 为绘实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传统的地学认识实习中往往强调以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但实际上, 鼓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积极引导他们探索自然, 更能激发他们对野外实习的热情和对地质学的兴趣。如在野外, 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探索, 让他们能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会举一反三。再如, 当第二次看到相同现象的时候, 让学生说明, 这是什么现象, 它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条件允许, 在参观地质景点以前, 也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纪录片, 其内容可能比现场人员的讲解更全面, 知识性更强, 因为现场人员的讲解对地质学子而言往往偏简单。在参观北京西山的石花洞之前, 笔者组织学生看了《地球档案——石花洞》的纪录片, 学生们深有感触, 有些学生在参观石花洞现场就提了很多问题, 如60~70 Ma前西山的造山运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此地会形成溶洞, 形成它的地质条件是什么?因此, 在参观石花洞的过程中时, 学生们就可以带着这部纪录片给他们留下的疑惑和石花洞背后的故事, 有意识地寻找答案, 而非像普通的参观者一样, 仅仅只是去感受一下它的神奇魅力。

4 结束语

对于地学认识实习, 指导教师首先应当准备和收集充足的资料, 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地学认识实习指导书的编写既要注重科学严谨性, 教师版和学生版应有所区别, 也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衔接, 以及教师在野外的言传身教。此外,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进行实习资料的整理与总结。总之,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仿佛给学生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 而野外实践教学——地学认识实习则是让阳光从窗户里进来, 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地球科学的神奇和奥妙。

参考文献

[1]莱伊尔著.地质学原理[M].徐韦曼,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王家生.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 (教师版) [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1.

[3]颜丹平, 张维杰, 周洪瑞.北京西山及长城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中医时间医学下一篇:发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