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2024-05-17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精选8篇)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第1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3)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翻译能力必须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英语世界性的凸显,我国外语界已达成共识: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但是,外语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学习和了解目的语文化,还应该将传播本民族文化作为外语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指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用恰当的、符合英语国家人民表达习惯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1]。该能力基于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和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由于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双向交流,所以,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懂得如何同外国人进行成功交际,了解异域文化,同时更要学会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的事物和概念,从而介绍和传播本土文化。可见,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应该是中国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应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文化得以产生和传承。语言教学必须重视文化导入。然而,近些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英语教学的教材和课堂偏重目的语文化导入,高校普遍存在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而且,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严重缺失,令人堪忧。当前研究仅限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提高途径[2]、缺失[3]和中国文化渗透等几篇论文[4]。可见,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刚刚起步, 现有研究主要停留在现状调查方面,对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对策也是浅尝辄止,而且针对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表达能力的研究更少见。本研究基于调查甘肃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尝试提出改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教学启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推进双向的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调查甘肃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有益建议。

(二)研究对象

被试为甘肃农业大学非英语本科专业学生(二年级学生,共256人),学生来源广,代表性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时间投入多,上课时间集中,能保证问卷发放与回收。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问卷和测试。问卷由考查中国文化常识的20道单选题和20个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组成。测试为书面表达,要求被试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用英语任写一篇介绍中国文化的短文。问卷利用课外时间随机发放,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调查于2014年4月进行,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56份。问卷答案依据《中国文化通览》(辜正坤主编,2006)提供。

(四)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调查甘肃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知识的情况、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问卷部分20个单选题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包括耳熟能详的人文、地理、民俗风物、饮食等基本文化知识。具体而言,将调查结果分为A、B、C三级,分别指正确率低于40%、40%—60%和高于60%。A级中的正确率最低,包括:苏州四大园林,儒学核心,“四书五经”,“永乐大典”,科举制产生的朝代,宋初四大书院,宴席礼仪中的客位。B级属中国文化基本知识,包括天下第一泉,四大菜系,现存最早的文字,京剧,敦煌石窟, 《清明上河图》,初唐四杰,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 虽然C级(四大高原,四大发明,四大盆地,佛教,端午节)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但考查内容属于常识。总体而言,虽然学生的正确率为68%,说明他们基本了解地理、 风俗等文化传统,但一旦涉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结果差强人意。比如,大部分学生不知“四书”包括哪些典籍; 不懂“礼仁”的含义;甚至不知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准确翻译20个中国传统文化词语,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为了直观, 也将调查结果分为A、B、C三级。A级(低于40%)中所列词语翻译的正确率最低,包括:春联,仁政,脸谱,中庸之道,生肖,四书五经,剪纸。处于B级(40%—60%)中的词语(馒头,农历,粽子,压岁钱,《红楼梦》,年)主要涉及风土人情,属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学生的翻译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至于C级(高于60%)中的词语(除夕, 书法,佛教,故宫),虽然正确率较高,但结果不容乐观, 因为高中生也能正确翻译。

至于测试部分,大约30%的学生交了白卷。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较为熟悉的“春节”主题,却因无法正确表达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发红包、包饺子、看春晚、守岁、团圆等春节风俗,导致英文表达言之无物,词不达意。

本次调查反映出甘肃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欠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极度欠缺,充分说明大学阶段仍应继续加强中国本土文化知识输入, 英语教学应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导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三、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本次调查表明,甘肃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欠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极度欠缺,原因如下:首先,甘肃农业大学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对外交流较少,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其次,甘肃农业大学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英语教学仍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目标是应试,习惯于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单词,很少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语言知识不能活学活用,造成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低下。再次,甘肃农业大学绝大多数英语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教师队伍年轻化,多数教师无出国学习经历,这无疑造成了英语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成为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欠缺的一大原因。

四、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文化虽是宏观概念,却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性。因此,学者们一直认为,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或抛弃母语文化输入。无独有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应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交中,能进行有效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交流。由于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交际,这意味着目的语文化表达能力和本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地位均等,还意味着大学生在语言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还肩负着输出中国文化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输出”重于“输入”,才能适应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实际需要。因此,外语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中国文化输入,才能适应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实际需要。从宏观上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明确中国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把中国文化纳入大纲,规范中国文化教学的实施细则,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二)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材内容

要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还应调整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鉴于当前鲜见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的事实,教学管理部门应从宏观上调整课程设置, 如增设“中国文化外宣”等课程,多开设一些诸如中国典籍、诗词英译赏析或中国特色文化翻译等公选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将培养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渗透到英语五项学习技能中。

(三)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不但应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因此,只有加强英语教师文化教学方法和理论培训,鼓励参加各种中西文化交流研讨会,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胜任文化传播使命。

(四)完善测试制度

由于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重视语言技能测试,文化知识测试被长期忽视,致使学生忽视文化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应在测试中加入中国文化知识的考查,考试成绩应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高度相关,测试内容应涵盖日常生活、文化习俗、 礼仪和中华文明等方面,测试形式多样,全方位考量并巩固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实用英语 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指能够熟练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更是要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气候、社会、宗教观念等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个人按照自己的说话模式和思维方式去交际沟通的话,势必会造成交际的困难,交际失败,甚至是交际冲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跨文化、跨民族的交际越来越普遍,因此,学会跨文化交际或者功能型英语交际(functional English),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重视的话题。但是,由于目前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对单词的掌握,句子的分析和篇章的翻译上,功能型交际英语的教学并没有深度和广度,也基本不成体系,虽然跨文化交际的书籍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内容上大同小异,教学当中,也没有把跨文化交际当成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即使很多大专院校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大纲的重点,但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却各说纷纭,甚至一笔带过。因此,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很多交际错误,严重会影响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跨文化交际当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文化交际失误,甚至冲突。对于语音、语调的缺陷,西方人极其包容,但是口音流利,却有语用失误,往往被人为不礼貌,没诚意等。造成交际失误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种是语言习惯的失误。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一门文化,主要的目的就是用其语言去交际交流甚至用这门语言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只有用其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表达,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的交流。而不按其思维进行表达,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举个例子,老外来中国考察,我们按照语言习惯说一些套话。比如“你们一路幸苦了。”翻译过来是“you must have been very tired.”西方人往往不领情,劳累意味着体力差,不能胜任等。他们会说“did you enjoy your trip?”或者“how was your trip?”顾客来店买东西,店员会问“准备看点什么呢?”英语用 “what do you want?”以示招呼,但西方人会说“what can I do for you?”或者“can I help you?”店员作为一个服务者的角度来提问。再者,如在校园里遇见同学,我们会问:“去哪儿?干什么去呢?”但这种方式和西方人打招呼,会引起误会,以为是干涉隐私。而西方人会说”后how are you this weekend?或者“you look great.”等此类话语来打招呼,其实这种语言习惯在表达谢意,谦虚回应,各种忌讳当中都有所区别,应当引起注意。

另一种是语言形式的错误。举个例子,常听老外抱怨说:“中国人说话没礼貌。”我们觉得很纳闷。中华民族,礼仪之邦,遇到陌生人都用“师傅”、“阿姨”、“姐姐”等称谓,可谓礼仪之全。没礼貌的评价似乎一种“污蔑”。其实不然,在英语国家中,有人邀请你去参加活动,会说,“I wonder if you have time to go for a party tonight(我想知道你今晚有没有时间参加聚会),假设我们没时间,我们会说,“Sorry, I cant不好意思,我今晚有事,不能参加”,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却不是很礼貌,他们会说:“I would like to, but I have something else to do(我很想去,但是我有其他事情)”。询问别人的名字,我们可能会说 “what is your name?”但西方更喜欢说“May I know your name?(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或者“How do I address you(我怎么称呼你呢)?”

以上分析,学习语言不能只了解单词,语法,做阅读理解等比较浅层次的文化知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无障碍交际,因此它的本质是交际功能。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的积淀下,都会产生与本民族息息相关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了解所学外语及其人民的历史渊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把握语言。

三、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建议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从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开始,注重语法分析,课文的分析等,学生因此只能掌握浅层次的语言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融入多途径、多模式、多渠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建议:第一、将文化背景知识时刻贯穿时课文讲解中。大学英语的课文大部分取自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的文章,因此文化背景的讲解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比如《无限的爱》这一课文,介绍美国“911”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对美国人民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亲戚们没能参加弟弟的生日派对的原因。第二、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学习实用交际英语,体会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才能掌握语用差异。情景表演生动有趣,话题内容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练习英语语言的基本表达。第三、定期做与文化相关的讲座,报告,弥补学生知识空缺。美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英国历史的起源、日不落帝国的由来等等都需要额外的讲解才能完成。第四、利用多途径对比英汉文化差异。比如通过图片展示,配上解释形象又有趣的展示中英文化差异,让人过目不忘。

总之,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多层次、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认识世界。从练习实用英语的交际表达开始,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第3篇

著名翻译家叶君健曾说“我是中国人, 不能不在使用英文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如学生去英语角希望和老外学习英语, 当与国外人士进行交流时, 遇到有关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时, 却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有的表达出来了, 却不符合英语表述习惯。如:在给外教讲中国的:农历Lunar Calendar、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小吃摊SnackBar/Snack Stand、刺绣:embroidery、剪纸: Brain Drain/Brain Flow、铁饭碗:Iron Bowl、文化大革命:CulturalRevolution等词汇, 话在嘴边却说不出来。传统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商务英语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商务英语语言和技能, 结果使许多成绩优异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具体的国际贸易交往中, 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 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 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所以,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必要而紧迫的。

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111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以及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商务英语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整体水平如何;商务英语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词、书面表述以及话题的能力;如何更有效的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调查结果: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弱, 表达方法策略欠缺, 话题能力弱。自信心不足以及中国文化学习意识薄弱。

二、存在的问题

1.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学生测试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表述翻译的正确率仅达到25.6%, 没有一个学生能将所有的词语全部翻译正确。学生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 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也就是说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比较弱。

2.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策略的欠缺。调查数据同时显示, 在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 课程设计缺少中国文化知识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类的知识, 英语专业教材大多数内容侧重于西方文化。如:第二题的短文翻译写作中, 大多数同学不能准确翻译。只是描述性以及解释性语言来说明, 这样就很难完整地传达文化内涵。例如:有同学在给外国人讲解“花环、花圈”的区别时, 就是采用了描述性方法。外国人没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 因为在英语里都用ring来表达。

3.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信心。信心是对于尚未见到事物的信念和凭据, 它包括相信和敢于将自己完全委托两个层面。由调查数据显示商务英语学生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信心。如:第三题用英语介绍中国菜系。大部分同学不能完整介绍。少数同学对中国菜系有多少不清楚, 更不能说出各个菜系的特点以及制作方法。多数同学认为自己不能熟练地用英语确切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词语。

4.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认识。82.3%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92%学生认为学好中国文化能更好的学习外语, 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能促进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三、启示与建议

1.课程设置。在教学大纲、教材设计以及测试评价中, 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修改增补中国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俗等英语课程, 把传授文化知识和商务语言知识结合起来, 做到在对目的语文化了解的同时, 也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 以利拓宽文化视野、增加文化内涵, 从而发挥它的实践指导意义。达到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传播和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目的。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等一切资源学习领略各种丰富的文化。

2.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意识, 培养“双语言”、“双文化”型教师。如商务英语会话教学中, 要讲授对外交往的礼节礼仪、不同国家的习俗和禁忌、商业习惯、谈判技巧等内容, 注重文化差异在不同语域中的表现;同时还要讲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 多做比较研究;在教授文化词汇时, 不仅要讲解词义及用途, 还要说明其联想意义和中文的差异;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中, 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字在词汇、句法、函电形式上的差异。

总之, 商务英语教师应努力做到精通“双语言”、“双文化”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输入母语文化正确得体的英语表达。

摘要: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商务英语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 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更有效的培养其中国文化表达能力, 以期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 (6) .

[2]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外语.1995 (7) .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命题特点;提升原则;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英语书面表达试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旨在测试学生直接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在语境的提示下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客观描述有关内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命题人会尽力使学生对写作的目的、体裁、对象、内容及字数一目了然。总之,尽量不使学生对所提供的情景产生歧义。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向学生提供要表达的信息。常见的信息提供方式有:简要的汉语或英文提示、图表及连续画面等。

3、要求学生表述和表达的内容大多与其生活经历和生活常识相关,避免学生可能因不理解写作的内容及要求等非语言因素而跑题。

4、要求写作内容的难度略低于试卷其他部分的难度,表达中涉及的词汇和句型等基本出自课本,且在课本中有较高的复现率。

二、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要坚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训练顺序,坚持写好每一个句子,再组成段落,最后形成完整的语篇。在写作的初期,要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抓牢抓实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句型被学生掌握后,要求他们会写简单的句子,再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连词写出紧凑的小段文章。在书写段落时,细心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找出中心句并能判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全文的谋篇布局。同时,应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构思及巧妙的写作技巧等。

2、多样化原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形式一定要多样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训练他们口头作文、续写课文、编写故事、仿写课文,等等。从体裁上而言,也可进行说明文、记叙文甚至简单议论文的书写,还可写书信、通知、便条等实用文。

3、模仿性原则。学生初写作文难度较大,甚至觉得无从下手,从而影响写作的积极性。再加上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可能写出汉语式的英语短文,从而阻碍英语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学习一开始应从模仿切入,而不是自由表达。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有英语特征的小短文,让学生背熟,最好能分析语篇结构。再给出一篇相似的语法小段文进行模仿。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受汉语的思维影响,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进行英语思维,以使学生一开始写作就使用正确和地道的英语。

4、恒久性原则。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若老师和学生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没有坚定的意志和耐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只是一句客话,那种考前练几篇的想法千万不可使。

三、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几种方法

1、通过大量词汇的积累,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词汇是我们进行英语写作最原始和基础的材料,也是区分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点。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句子里,10个单词有6个写错,2个写不出,还有2个用法错误,这个句子的意思有谁会明白?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记忆单词、短语和一些句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听写、朗读、默写、词汇竞赛等诸多方式帮助学生牢记词汇。这个过程可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这方面,英汉两种写作可共享。小学老师就曾告诉我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条准则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大量的英文(最好是原版)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片语言的海洋,任其畅游,使得他们思维活跃、眼见大开、材料充实、兴趣广增。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好材料,赏析文章结构、意群、中心句、写作技巧等,熟悉各类文章的框架及写作方法。在阅读时,还应培养学生精读和泛读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技巧,通过广泛的阅读输入大量信息,扩充词汇量。

3、通过提高说的能力,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说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能说会道的人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说的能力提高了,必然会促进写的能力提高。教师可利用口语课或英语角这些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说,多开展对话,这对扩散学生的语言思维大有好处。

4、通过写作过程的重视,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往往根据学生写成的习作来判断其好差,重视一些写作细节(如语法规则、卷面整洁、书写格式等),而忽略了对写作过程的指导。书面表达的写作过程包括审题阶段、具体写作和写后修改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重视对各个阶段的过程指导。在审题阶段,我们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挖掘题材,根据所给的材料,发挥构思的技能。在写作阶段,教师要能帮助学生紧扣材料主题、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完整的内容表达。在写作修改阶段,我们重在指导学生检查习作是否有词汇用错、语法混淆、中心思想是否突出等。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第5篇

在以多元化和国际化为特色的21世纪, 英语作为“世界语”在各种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更为活跃的角色。在多数情况下英语已不仅是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工具, 并且日益成为非英语国家之间交流的工具。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是交际的需要, 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但同时在对外跨文化交际中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即交际参与者在跨文化交际中, 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内容, 从而产生交际失误。研究生作为从事科研和对外交流的高学历学术人才, 担当着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以提高我国学术水平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任务, 这就对他们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验研究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本课题选取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 以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为研究主体。随机抽取河南省5所高校180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过测试、问卷和访谈, 了解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抽取这5所高校30名教授研究生英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目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的实际状况。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所用工具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卷;教师对目前中国文化教学现状问卷;学生对目前中国文化教学现状的问卷;学生访谈题目。测试卷包括词汇翻译和写作两部分, 词汇翻译部分包括40个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饮食、艺术和建筑等各个方面文化的词语;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写两篇关于中国文化的20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一篇是中国春节, 要求写出“年”的由来和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另一篇是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儒家思想。学生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 分别围绕教材、教学大纲设计和中国文化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展开。第一部分有15个论述, 对每一个论述都有A=绝对同意, B=同意, C=不同意, D=绝对不同意四个等级以供选择;第二部分提供6个问题供学生回答。教师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 分别围绕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教材、教学大纲设计、中西方文化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资源等方面搜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展开。第一部分共有18个论述, 对每一个论述都有A=绝对同意, B=同意, C=不同意, D=绝对不同意四个等级以供选择;第二部分主要从中国文化教学建议方面提供3个问题供教师回答。学生访谈共有14道题目, 包括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跨文化交际内容的认识、对目前文化教学的态度和他们对中国文化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内容的建议等方面内容。

(三) 数据搜集和统计。

测试和问卷调查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第14周进行, 此时研究生阶段的外语学习已基本完成, 调查结果可以代表硕士研究生时期的英语水平。调查和测试分别由五所院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师亲自负责, 保证了所搜集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其中学生和教师问卷均以匿名的形式进行, 180份如期全部收回;测试则由任课教师以考试的形式进行, 180份也如期全部收回, 问卷和测试结果的有效率均为100%。随后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12名学生分别以现场座谈和电话访谈的形式访谈。然后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四) 研究结果和讨论。

测试部分结果包括词汇翻译和短文写作两部分。词汇部分总分40分, 结果见表1。

表1显示2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参加测试的180名学生的10.6%, 将近90%的学生的得分在20分以下, 其中60%的受试者得分低于10分。详细统计结果显示在40个词汇当中, 得分率最高的是除夕 (New Year’s Eve) 这个词, 有65.6%的学生答对了, 而自学考试 (examination for the selftaught) 是得分率最低的, 只有8.3%的学生答对。短文写作部分, 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按要求写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和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 但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压岁钱”、“放烟火”、“春节联欢晚会”等这些中国传统词汇的英语表达。三分之二的学生交了白卷, 89.2%的学生在卷面上写明的原因是不知道“年”的由来;第二篇关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介绍的短文更是出人意料, 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写了这篇短文, 其中只有10名受试者写了相对来讲稍微完整一些的内容, 其他的都是破碎的只言片语, 94.4%受试者表明他们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知之甚少, 下笔无话可说。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中国文化的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都对中国文化的教学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但是, 目前,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很差, 在外语教学中, 中国文化教学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

三、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对策措施

(一) 培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正确认识。

外语界前辈王宗炎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交际, 而不是单方面的学习;改革开放是双向道, 既要引进外国先进的东西, 更要传播中国的文化。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正确认识, 使他们懂得文化学习既包括西方文化的学习, 又包括本国文化的学习, 两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都非常重要, 缺一不可。

(二) 加强教师培训, 给教师提供更多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英国教育家马雷说过教师培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 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的执行、教学模式的选用都必须通过教师来完成。在给学生一滴水的同时, 教师自己要有一箪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 就应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20倍。到了课堂上, 能从大量的材料中挑最重要的来讲。”但是, 根据邓文英等对四川省内10所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中国文化素养方面所做的抽样调查来看, 无论是在中国文化本身的内容还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 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亏空。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 各级管理部门和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对现有在职外语教师的培训, 尤其是对教授高学历人才的外语教师进行培训, 创造条件把教师送出国进行长期或者短期访学, 使教师参加更多的交际实践, 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保证教师的专业技能始终处于提高的状态, 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

(三) 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作用, 改革和完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

目前,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高厅[2007]3) 已经实施7年多的时间, 而研究生英语教学还在使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教学大纲, 严重和时代要求脱节。所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充分了解目前时代需求和英语教学的现状, 调动各部门、各学校以及各领域专家的积极性, 集思广益, 修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文化教学写入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并充分发挥其在课程设置, 教材选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指导性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中国文化教育。各有关部门、各专家学者以及各教学环节应该紧密联系、相互沟通, 将所制定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 应该鼓励和支持本领域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英语教材, 丰富教学资源。

(四)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教授中国文化。

教师在讲课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来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比如跨文化语言教学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异同比较法, 可以通过对比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来讲授中国文化。也可以采用文化翻译法, 将中国文化的内容翻译成英语, 比如汉语习语的英译就是向英语国家传播中国的习语文化。同时, 还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英语演讲和写作任务, 或者是free-talk等。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面的材料如21st Century, Shanghai Star、Beijing Review等报刊杂志, 以及林语堂, 钱钟书等中国作家书写的英文小说, 一些华裔作家涉及中国文化的作品, 还可以收看CCTV-9的文化节目等等。

此外, 由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受专业课的压力和学时的限制, 要全体学生花太多的时间来学习中国文化内容有点不太现实, 所以, 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学生的意愿, 对学有余力、喜欢学习中国文化的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 还可以通过讲座等各种形式来讲授中国文化。

摘要:研究生担当着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学术水平和传播中国文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任务, 这对他们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发现, 目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很差, 在外语教学中, 中国文化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这种现状, 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建议:培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正确认识;给教师提供更多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作用, 改革和完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教授中国文化。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中国文化失语

参考文献

[1]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2] .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3] .邓文英, 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 8:58~61

[4] .国家汉办 (孔子学院总部) http://www.chinese.cn/

[5] .蒋亚瑜, 刘世文.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 , 2005, 3:65~68

[6] .李桂荣.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选修课[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56~57

[7]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下) 中译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第6篇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应用学辞典》, 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我国正在提倡和探索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 具体说就是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以及语言文化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专业具有涉外性很强的特点, 而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这就客观要求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出更多精通外语并能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 从长远的发展来考虑,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不仅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更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2.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需要

这些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中, 运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进行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从业人员身上兼有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我国各领域的人才要想跻身于国际舞台施展才能或学习先进知识, 掌握好外语是关键, 这也就决定了对从事旅游业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而将中国璀璨的文明向世界展示, 这也是新世纪旅游从业者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1.英语综合水平低下

目前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属于专科生, 主要来自广西一些偏远山区或是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 他们的英语基础都很薄弱。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常见或是常用的词汇都掌握不清楚或是不知道如何使用, 基本的语法知识、句法结构都一塌糊涂, 更不用说英语的听说和翻译这三个主要方面的运用能力了, 尤其是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2.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和掌握不够, 不深入

(1) 客观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大学英语》《旅游英语》《酒店管理》《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口语》《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国历史与文化》《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原理》《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广西地方史》《旅游管理实习》等, 从中不难发现很多课程都是与饭店、酒店的管理和旅游方面的知识有关, 其中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很少或是几乎没有, 这在客观上影响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结果导致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了。

(2) 主观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喜好的影响。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个人喜好, 根据笔者的教学调查, 发现很多学生比较喜欢《酒店管理》《导游基础》《旅游地理》《旅游开发与规划》《酒店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 《旅游管理实习》这些趣味性较浓、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而对涉及英语、旅游方面的理论、旅游历史及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课程, 很多学生只是不情愿地把它当作是一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来学, 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就显得很被动, 更多的时候是敷衍了事, 这就导致了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直至厌学。

3.英汉相互转换能力薄弱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高的一个前提是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都很好, 这样才能为中国历史文化用英语表达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显得非常低下, 迫切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1.开设双语图书室

我们向学校申请一部分教学及科研经费来购买一批与旅游方面及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相关的图书作为方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使用的专用借阅图书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 学习相关知识, 开拓视野, 从而改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不好的现状。

2.开设双语交流角, 进行口语培训

除了课堂教学活动设置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堂参与教学、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外, 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也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如开设双语交流角, 对学生进行口语培训。可以利用晚上, 不同年级, 多数专业班级的学生一周举行2到3次的双语交流角。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使用少量的汉语, 每次可以提前给出一个与旅游和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话题, 这样参与的学生可以提前稍做准备。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又达到了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目的。

3.开展相关的有外教参与的双语活动

我们还可以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来开展相关的有外教、中国教师及旅游专业学生参与的双语活动如郊游。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是一个山清水秀, 气候宜人, 历史悠久, 有着许多旅游景点的山区, 是闻名的刘三姐故居, 因此在周末的空闲时间开展相关的有外教、中国教师及旅游专业学生参与的双语活动——郊游, 是一件非常惬意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开展相关的有外教、中国教师及旅游专业学生参与的双语活动, 无论对教师, 还是对学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举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相关的知识竞赛、测试或游戏活动

组织举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相关的知识竞赛、测试或游戏也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课外途径和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空闲时间定期的 (如一个月举行一次) 组织举行这类知识竞赛、测试或游戏。活动的形式、具体内容和场地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 教师做评判, 获奖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些小礼物或奖品。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参与, 学生可以巩固已经知道的知识, 对不知道的知识可以及时查阅相关书籍而得到补救, 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课堂与课外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最有效的结果。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涉外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实施双语教学是必要的。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是由学生毕业后从事涉外旅游工作所要求的。可以通过开设双语图书室、设立双语交流角、开展有外籍教师参与的双语活动、举办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 达到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培养

参考文献

[1]蒋亚瑜, 刘世文.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 :65-68.

[2]涂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科技广场, 2207 (2) .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第7篇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指能够熟练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更是要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气候、社会、宗教观念等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个人按照自己的说话模式和思维方式去交际沟通的话,势必会造成交际的困难,交际失败,甚至是交际冲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跨文化、跨民族的交际越来越普遍,因此,学会跨文化交际或者功能型英语交际(functional English),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重视的话题。但是,由于目前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对单词的掌握,句子的分析和篇章的翻译上,功能型交际英语的教学并没有深度和广度,也基本不成体系,虽然跨文化交际的书籍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内容上大同小异,教学当中,也没有把跨文化交际当成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即使很多大专院校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大纲的重点,但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却各说纷纭,甚至一笔带过。因此,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很多交际错误,严重会影响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跨文化交际当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文化交际失误,甚至冲突。对于语音、语调的缺陷,西方人极其包容,但是口音流利,却有语用失误,往往被人为不礼貌,没诚意等。造成交际失误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种是语言习惯的失误。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一门文化,主要的目的就是用其语言去交际交流甚至用这门语言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只有用其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表达,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的交流。而不按其思维进行表达,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举个例子,老外来中国考察,我们按照语言习惯说一些套话。比如“你们一路幸苦了。”翻译过来是“you must have been very tired.”西方人往往不领情,劳累意味着体力差,不能胜任等。他们会说“did you enjoy your trip?”或者“how was your trip?”顾客来店买东西,店员会问“准备看点什么呢?”英语用“what do you want?”以示招呼,但西方人会说“what can I do for you?”或者“can I help you?”店员作为一个服务者的角度来提问。再者,如在校园里遇见同学,我们会问:“去哪儿?干什么去呢?”但这种方式和西方人打招呼,会引起误会,以为是干涉隐私。而西方人会说”后how are you this weekend?或者“you look great.”等此类话语来打招呼,其实这种语言习惯在表达谢意,谦虚回应,各种忌讳当中都有所区别,应当引起注意。

另一种是语言形式的错误。举个例子,常听老外抱怨说:“中国人说话没礼貌。”我们觉得很纳闷。中华民族,礼仪之邦,遇到陌生人都用“师傅”、“阿姨”、“姐姐”等称谓,可谓礼仪之全。没礼貌的评价似乎一种“污蔑”。其实不然,在英语国家中,有人邀请你去参加活动,会说,“I wonder if you have time to go for a party tonight(我想知道你今晚有没有时间参加聚会),假设我们没时间,我们会说,“Sorry,I can’t不好意思,我今晚有事,不能参加”,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却不是很礼貌,他们会说:“I would like to,but I have something else to do(我很想去,但是我有其他事情)”。询问别人的名字,我们可能会说“what is your name?”但西方更喜欢说“May I know your name?(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或者“How do I address you(我怎么称呼你呢)?”

以上分析,学习语言不能只了解单词,语法,做阅读理解等比较浅层次的文化知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无障碍交际,因此它的本质是交际功能。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的积淀下,都会产生与本民族息息相关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了解所学外语及其人民的历史渊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把握语言。

三、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建议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从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开始,注重语法分析,课文的分析等,学生因此只能掌握浅层次的语言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融入多途径、多模式、多渠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建议:第一、将文化背景知识时刻贯穿时课文讲解中。大学英语的课文大部分取自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的文章,因此文化背景的讲解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比如《无限的爱》这一课文,介绍美国“911”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对美国人民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亲戚们没能参加弟弟的生日派对的原因。第二、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学习实用交际英语,体会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才能掌握语用差异。情景表演生动有趣,话题内容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练习英语语言的基本表达。第三、定期做与文化相关的讲座,报告,弥补学生知识空缺。美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英国历史的起源、日不落帝国的由来等等都需要额外的讲解才能完成。第四、利用多途径对比英汉文化差异。比如通过图片展示,配上解释形象又有趣的展示中英文化差异,让人过目不忘。

总之,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多层次、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认识世界。从练习实用英语的交际表达开始,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

摘要:学习语言的目的是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因此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和深层次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同样重要。为了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交际失误,笔者总结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提出了几点跨文化交际的建议和办法。

关键词:实用英语,交际失误,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第8篇

英语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它已经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习课程, 文化背景的学习和交流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流利地交际, 这种流利交际要求双方跨越文化差异上的障碍, 达到文化理解。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主要是指那些隐藏在英语知识背后、阻碍学生与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流利交际的文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不应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 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笔者为更好地调查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 找出提高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 设计出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 拙文拟就调查问卷统计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可行的英语教学策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北京的英语教师。包括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英语培训机构、初高中英语教师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88份, 有效问卷276份, 回收率约为96%。

(二) 调查时间

2012年6月~11月。

(三) 调查方法

笔者采取街边随机访谈和电邮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查结果

笔者具体从教师个人情况、教师对所授课程的掌握情况和授课情况三方面进行调研。

(一) 教师个人情况

从受访的教师年龄看大约有82.8%的英语教师年龄在25~49岁之间。处在这一时间段的教师生活阅历较多, 学习经验也较丰富, 对待社会现象能够以理性的态度观察并处理。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约70%为讲师, 大约9.5%为教授和副教授, 整体水平较高。学历也98%为本科及以上。约89%的教师经常参加英语教学培训。以上几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过硬, 学历不断攀升, 经常参加英语教学的培训, 专业知识丰富。既然英语教师的本身素质良好, 那么英语教学方法就是重中之重了。

(二) 教是对所授课程的掌握情况

从第二部分, 教师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看, 大约有73.68%的老师认为教材结构体系设计和教材质量不符合要求, 约有89.8%的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策划学生活动, 寻找课外相关资料以及制作教学课件、书写教案。42.3%的教师认为授课应该将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相结合。52.1%的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27.6%教师结合实际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总的看来, 教师对于课本的认同度较低, 平时花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课本几乎等于无用。目前英语课本市场鱼目混杂, 质量尤其需要教师仔细甄别。为了迎合学生, 教师与时俱进地策划学生活动, 可见其用心良苦。当今时代, 网络信息环境引起学习生活的万千变化, 对教师组织整理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三) 教师授课情况

第三部分集中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调查, 共28个题目。

教师基本在每节课都会出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大多数课堂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英语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67.9%) , 但真正实施英语文化教学的教师则比较少, 只有部分教师在班里组织有关英语文化的专题讲座 (96.4%) , 也少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模拟情景进行对话的少之又少 (10.3%)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 部分院校规定英语课堂禁止播放英语短片, 对于英语教师的授课进行很多的限制, 不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增长知识, 流利的交际。英语教师的大多数按照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 为了学生的过级率而不断努力。值得关注的是, 目前学生媒体资源丰富, 认真听教师授课的学生比较少, 学生主动接受英语的能力越来越弱。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文化的图片, 但相应的测试则很难发生, 学生多数应付了事, 久而久之, 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授课。

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教师 (50%) 认为多媒体课件是英语课堂必须使用的工具, 也有10.7%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部分教师 (44.8%) 认为英语思维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注重的东西。一半的教师认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与专家、名师、同行对话中反思, 观摩他人教学是教育反思的有效方法。

整体上看, 英语文化教学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 大多数教师对于英语教学还处于无所适从的阶段, 所调查的教师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初高中英语教师为了升学考试不断地辅导, 高职教师为了完成绩效而努力, 而本科院校的教师又在不断地做科研。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提高, 相反, 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越来越差, 甚至出现交际能力的倒退, 这不得不说是现代文明的副作用。增加不同文化的介绍, 增强学生的交际信心, 是学生获得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英语教师课堂授课以及学生听课情况, 笔者进入校园, 对部分教师进行了采访。下面是4位教师的采访记录。

记录1: (笔者代号为M)

A教师是位高职英语教师, 学生出勤率较高, 但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少, 玩手机游戏、看课外书的同学居多。

M:请问您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什么?

A:通过生词学习和课文讲解让学生能掌握运用更多的语言知识。

M:您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A:参看教学大纲和课文内容。

M:您的意思是说您通常是根据某次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

A: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知识。

M:您觉得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如何?

A:高职学生普遍认真听课的较少, 可能与大环境有关, 微博、手机、网络等太多新潮的东西吸引学生的视线, 能静下心来积累知识的少之又少, 多数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M:你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关注英语文化的因素?

A:有时间的话就介绍一些, 不过高职英语课本身涉及英语文化的内容较少。

M:您是否会进行英语文化的讲座呢?

A:一般学校没有安排, 我也不会做讲座。

M:谢谢您。

记录2

B教师是一名英语培训机构的年轻教师。

M:请问您是怎样安排本节课的授课步骤的?

B:通过问答形式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接下来是通过师生活动, 尤其是通过快读、查读等形式并辅之以教师讲解让学生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了解课文大意和重要的语言知识, 并进一步强化学生运用基本阅读技巧进行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M:那你确定本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B:主要是依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时, 我主要依据课文内容, 从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过程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角度考虑得多些。至于文化背景、文化现象不是教师能够教的。

M:谢谢您。

记录3

C教师是经验丰富的大学英语教授。

M:您怎样选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C:我认为在选择内容时, 首先要考虑其实用性。其次, 要注意文化价值。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承载体, 通过语言载体了解其背后隐含的文化,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中的风俗、人情、习惯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好处。不过, 只有在不在意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自主选择。我们每学期的教学内容都是先明确的, 都以教育部推荐教材为主。不过我有权为学生选择推荐课外学习内容。

M:您给学生进行过英语文化的讲座吗?

C:做过, 次数不多, 一般学校规定不能长时间播放英语短片, 很多英文电影里面涵盖了许多文化内容, 学生自己看, 观察力没那么强。

M:谢谢您。

通过访谈, 笔者发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其课程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学生的国际化发展, 就必须改变这种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趋向。在向学生在传授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文化深层次的理解力才能事半功倍。

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应融为一体, 时代要求我们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怎样才能实现英语文化教学呢?笔者根据访谈整理出以下的思路。

首先, 善于准备材料。教师根据课文, 结合教材整理材料来使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得以扩展。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 但对于扩展和背景知识了解不够, 所以教师准备材料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 (R.Lado) 曾经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 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 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 并理解外国文化。英语教材不仅仅只是一本语言教科书, 还是帮助我们了解和吸取外国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不仅是要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让他们能够以更成熟的眼光去认识世界, 从中得到成长。建议使用剑桥原汁原味的课本, 不仅语言精练, 文化内含更是无与伦比。

其次, 结合多媒体技术授课, 鼓励学生自我探讨。教师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应用网络让学生寻找相关文化资源, 获得信息, 形成了超文本化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 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 掌握一门外语是必备的技能。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方法也因教师、因学生而异。本文调查显示出作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法之一, 英语文化教学并没有受到英语教师的关注。经证实, 英语文化教学有着一定的实效。英语教师要合作探索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扬长避短, 去粗取精, 合理地使用这些教学手段, 共同提高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J].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Seliger.H.W.&S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Wallace.M.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5]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9) .

[6]李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理论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 (2) .

[7]宋莉.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上一篇:设计高程下一篇:卫星微物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