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2024-09-17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精选12篇)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遍应用,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不少的危险性和不安全性。面对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隐性危机与隐患,必须从计算机系统本身及计算机网络两个方面进行监控管理,进而提高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保护使用者的信息。

1 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在计算机与网络广泛使用的今天,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这些隐患都为使用过程中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是指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使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对电脑程序与系统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开发者们更加重视对计算机使用性能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性能的考察,这种设计使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缺少了对安全隐患的防护与解决,导致计算机本身的系统不具备安全防护性能;其次,许多用户在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版的电脑系统,反而选择便宜的盗版软件进行系统安装,盗版的系统软件自身具有很大安全问题,这也导致了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缺失,为用户使用过程中数据的丢失等现象留下了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对计算机在联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包括在网络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共享和保存。现阶段,随着网络使用的更加普遍,导致网络攻击等现象多发,网络黑客通过恶意的计算机攻击,使计算机在联网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网络病毒,这些病毒的侵入都会为计算机的使用带来更多问题,也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带来了困难,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多元化网络终端出现使用的过程中,网络病毒也变得多元化,网络安全时时存在与每一个使用网络终端的用户手中。现阶段,面对网络的快速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安全监管措施,加之多种未成熟计算机软件的出现,也为计算机网络使用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2 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2.1 使用者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使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多数用户对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很高的认识,他们对计算机使用中安全防护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这种防护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选择安装过程中忽视了对安全性能的考察与重视,其二是在用计算机进行上网的过程中缺少安全防备意识,经常会访问一些具有病毒的网站等。

2.2 计算机本身具有一定脆弱性

在计算机的联网使用过程中,网络技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网络体系连接了诸多用户的电脑,将不同区域的电脑联系在同一个网络之中,这种网络使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计算机与网络配置不当的问题很容易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加之连接电脑达成信息共享过程中的TCP/IP协议自身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具有数据篡改等威胁安全的现象,也使计算机网络存在一定隐患,因此计算机与网络本身的脆弱性导致了不安全因素的增多。

2.3 人为恶意攻击现象发生普遍

在计算机的联网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系统本身带来的安全危机并不是很大,但是在网络中,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与跨地域性导致诸多人为的恶意攻击现象普遍发生。总体来说,这种恶意的攻击现象表现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攻击主要是指为获取某种信息或达成某种目的,对某一特定计算机进行完整的网络攻击;被动攻击是指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为计算机带入一些病毒。随着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网络中病毒的种类与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为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4 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一些适合自己使用的网络软件,例如游戏、办公软件、聊天软件等,这些软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这些漏洞缺陷为黑客从软件入手盗取信息、进行攻击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在一些软件中还会存在一些编程人员为了便于自己使用更改而专门设计的后门,在这些后门泄露以后也会为黑客进行恶意的攻击提供便利条件,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后门使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更加普遍,也为使用者的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

3 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 提升使用者的防范意识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作为使用主体,用户的安全防护意识决定了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发生的概率,面对越来越多的病毒,计算机使用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合理地进行操作使用,通过合理、规范的操作过程加强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性能,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重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使用,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料丢失及安全问题。

3.2 加强防火墙与防毒墙

防火墙作为计算机中隔离控制的一种技术,能够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这种技术一般包括有包过滤技术、状态监测技术以及应用网关技术,在以安全策略为前提的基础上能够强制控制内外网络中不合理的通信访问;防毒墙主要是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在网络的入口处对病毒进行扫描过滤,通过扫描对病毒加以清除,达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作用。现阶段,防毒墙已经成为性能较好、较为高端的安全防护软件。

3.3 设置身份认证与访问权限

在计算机中具有身份认证的功能,通过这一功能的有效利用,能够对用户的身份加以辨别,这种辨别能够提升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能,一般而言,在计算机的身份认证中是通过6个字符组成口令进行认证,因此用户要在口令设计过程中加强复杂性,并且定期进行变更;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除了身份认证,使用者也可以通过IP进行接入控制,对于非授权状态下通过网络进入电脑系统的用户进行限制,进而达到身份认证基础上的安全防护。

3.4 加强密码与智能卡技术使用

密码技术也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进行安全防护的技术之一,它将数学、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数字信息进行密码验证防护,它包含有密匙、数字签名、验证技术等多种形式,能够为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提供帮助;智能卡技术类似于信用卡,它能够通过口令密码的形式与内部网络达成一致,进而提高计算机信息的保密程度。

3.5 建立完善的系统备份恢复功能

在加强以上防护软件使用的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系统备份功能的完善,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数据备份,防止在信息丢失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备份软件的使用将数据保存起来,也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硬件产生故障以后对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这种方式的安全防护既可以防止计算机中出现的物理损害,也能够加速对丢失信息数据的恢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防止出现信息盗用等现象,自计算机出现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与之相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发生,也使用户更加注重对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因此,每个用户都应在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与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安全的防护。

参考文献

[1]张智.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卢益强.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3]梁晶.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科学与财富,2014.

[4]段秀红.浅谈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消费电子,2013.

[5]康铁峰.浅谈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2篇

我很幸运选择了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应用这门选修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计算机安全应用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更学到了很多解决计算机系统出现的问题的方法,以及平时上网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使我的计算机变得更加安全。下面,我就对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安全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它在大大增强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安全隐患,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

计算机网络或者是个人计算机受到攻击有很多种形式,如内部人

员有意或无意的泄露;攻击者通过一些手段对信息进行截获;病毒破坏等等。其中病毒破坏使我们在使用个人计算机时经常碰到的难题,面对这一系列的恶意破坏,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像在课堂中老师经常提到的预防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使用时多加注意。通常,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病毒会把自己隐藏起来,伪装成一个常用文件夹的模样,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扩展名是.exe的可执行文件,如果你打开了它,病毒就会在你的计算机中运行,这是课堂中老师经常说到的,因此一定要万分注意。

面对如此之多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计算机的安全。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不浏览不健康网页,绿色上网;其次,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安装杀毒软件以及使用防火墙技术,防止内部信息泄露以及受到病毒攻击。

再来说说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很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就显得尤为必要。现在有很多出售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导致人们每天都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完全打乱了自己安静的生活。更有甚者由于保管不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如泄露银行账号,网购时泄露网银账号密码或者访问虚假网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生活周围经常发生的,虽然未必就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仍然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网络已经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无论是关于生活、交友、学习、工作、购物„ 它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也能带我们走向全世界,观赏美景,了解他国文化。所以网络为我们开阔了视野,增添了知识,结识了朋友,了解了实事。

然而在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麻烦,由于网络资源高度共享,许多人用网络手段来骗取他人钱财、诋毁他人名誉、攻击网站、传播不良信息、撒布虚假信息、公布他人隐私等。有时几个木马的入侵就把我们电脑里的信息黑掉,甚至使电脑瘫痪。当大公司或者银行遭到袭击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所及我们处于网络世界里又极度没有安全感,随时担心自己的密码、隐私、信息等。

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我们在上网时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妥善保管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试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管理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Security and Management

Shi Jiye

(Jin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hot rolling plant,Jinan250101,China)

Abstract:A perfec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effective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is a computer network can be reliably and ensure stable operation,but also analyze network performance based on.This article has first analyzed the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safety risk,secondly,how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and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deeply,put forward their proposals and views,with some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System security;Management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也就越来越快的走进我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的进步,更多的是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稳定性要求更高。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是计算机网络能够可靠且稳定运行的保证,也是进行网络性能分析的依据。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如何管理计算机网络,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满足要求的、安全的网络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存在的风险

(一)来自内部局域网的风险。据调查统计,在已经发生过的网络系统安全事件中,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攻击是来自于内部。所以内部局域网的安全风险更为严重。由于企事业单位员工对自身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结构都比较熟悉,在泄露信息或者攻击计算机网络系统时,都容易形成内外勾结,使系统受到最致命的攻击。

(二)管理安全风险。部分单位职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意识薄弱,而单位的安全管理体制不是很健全,这也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风险。

(三)来自合作单位的风险。由于业务需要,企事业单位一般要与一些关系密切的单位实现网络互连,例如各家银行、当地联通、移动等单位。因为企业和这些单位之间不可能是完全任信的关系,所以,它们之间的网络互联也导致存在着安全威胁。

三、如何有效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管理

(一)切实加强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第一,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单位制定的水利信息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切实加以落实。第二,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维护日志,并做好登记。要安排好汛期的网络维护值班人员,随时处置网络突发故障,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第三,重视网络病毒的检查和防范。要及时发现并查杀病毒,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发现大规模计算机病毒时应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第四,制订应急预案。对重要的网络设备和电源等应做好冗余备份,并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规章制度建设。有效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管理,关键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制度应该规定每个单位必须设置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员,专人负责对网络和系统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保持各种设施整洁干净,认真做好设备检查,对不正常的运行状况或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功能状态,网络运行安全稳定,并有权监督和制止一切违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对服务器及网络必须严密防护,包括网络软、硬件,防止非法用户侵入。不得擅自在终端机上启用其他软件,系统维护员每月进行一次数据库维护及数据备份。对服务器参数进行调整或更改,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管理人员应严格填写工作记录。做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工作,采取有效的病毒感染防范措施,杜绝网上病毒感染的现象发生。所有进入网络使用的软盘(U盘),必须经过严格杀毒处理;所有局域网计算机绝对禁止与其他公共网络直接连接。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所有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必须由指定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卸和移动。严禁擅自拷贝或借用系统的设备及密码、技术资料。计算机系统设施附近实施房屋维修、改造及其他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如无法避免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施安全的作业,须事先通知办公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后,方可实施作业。

(三)强化访问控制,力争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正常。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访问控制,它的目的在于保证网络资源能够不被非法用户进行非法访问和非法使用,这同时也是网络安全中的核心策略之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员可以限制和控制普通用户访问网络的方式、时间、账号使用等。用户账号或用户名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基础的安全方式。用户口令应该是用户访问网络的时候,所必须提交的“证件”。用户可以任意修改自己的口令和密码,但系统管理员应该控制口令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口令的唯一性、修改口令的时间间隔、最小口令长度、口令过期失效后允许入网的宽限次数等。

(四)加强对网络边界区域的防范措施。内部网络访问互联网的边界即是网络边界区域,同时也是病毒入侵的关键区域。病毒一般通过MSN、QQ、网页、Email和等传播渠道来进入,在网络边界区域对病毒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遏制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已部署的防火墙只能够起到代理内部用户来对因特网进行访问的作用,而无法对病毒进行过滤和控制,所以极有必要在防火墙的前端部署上防毒墙。防毒墙是硬件级的网络杀毒设备,其目的在于过滤和检测已经进入到内网的数据,并且对恶意病毒进行阻断和查杀之后,才可以再经过防火墙进入到内部网络。

四、结语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 第4篇

关键词:病毒威胁问题,计算机系统安全安全,上网事项

该文对计算机综合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简单剖析, 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完善整套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1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由人为编制一系列程序, 对计算机功能数据破坏的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指令, 它们都能一定程度上侵害使用者的隐私权利, 甚至财产安全。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以及潜伏性的特点, 面对计算机病毒的肆虐问题, 与之相对的是一系列人工预防, 自动检测等等。

2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漏洞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 漏洞就是计算机系统中未经管理员允许, 却进行访问或提高访问层次的软硬件,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缺陷,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物理漏洞、软件漏洞、不兼容漏洞等, 其中物理漏洞就是相关人员访问那些不允许访问的地方;所谓的软件漏洞就是由错误授权应用程序导致的;所谓的不兼容是由系统集中过程中各部分环节间的不同引起的, 缺乏安全性。计算机的系统漏洞一般表现在操作系统, 数据库上, 相应的开发工具, 应用程序等等。当系统正式应用的那一天开始, 其系统的漏洞就会逐渐的暴露出来。但是关于系统的系列问题, 如果脱离了系统存在的环境以及其具体的时间运用, 它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针对具体的系统版本结合具体情形对系统漏洞进行一系列讨论才能找到可行的具体方法。在一系列的系统安全中, 确保运行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 所谓的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的保证, 计算的得到的信息知识能够得到正确处理, 系统各个环节的功能都能正常使用。有些因素影响着系统的运作安全。

第一, 工作人员一系列的误操作;如果业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低下, 其综合素质比较低, 则系统的安全问题就出现于一系列的误操作。系统不能正确的对数据进行处理。还有一些误删操作, 比如把重要程序, 数据当做垃圾软件或者病毒软件删除了。

第二, 硬件问题;如果硬件问题太多, 则系统的运行必定受到影响, 比如元器件较差的质量, 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工艺不合格, 焊接的结构不合理, 电路出现短路, 静电影响等等, 都会导致系统的运作失灵, 发生故障, 硬件故障的错误是很严重的, 严重影响计算机的运作系统安全。

第三, 发生的软件问题;软件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编程出现错误引起的, 随着程序的不断精密化, 及时一些细小的问题在重重系统环节运作下也会放大为一个大问题。所以需要认真对软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 测试之前, 首先要保证硬件的顺利运行。

第四, 计算机病毒的升级,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 越来越多病毒程序, 对存在的系统漏洞, 进行一系列攻击, 从而导致系统出现瘫痪, 影响日常生活的使用, 泄露使用者的隐私权权, 侵犯使用者的财产信息安全。

第五, 黑客的一系列攻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黑客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扩散, 甚至只要懂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 再加上无处不在的计算机黑客教程, 就足够诞生一名入门级的黑客了, 黑客增长的趋势不断上升, 网站的安全运营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它针对系统出现的漏洞问题, 进行一系列侵犯, 给日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利。

第六, 一系列恶意的破坏, 恶意破坏是一种犯罪行为, 它分为物理破坏和逻辑破坏两个方面, 物理破坏是一种实体的攻击, 通过暴力对实体进行毁灭。逻辑破坏就是假冒使用者进入计算机系统, 改变其系统参数, 修改有用的数据, 以及对程序进行修改等, 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逻辑破坏相对物理破坏来说, 更具隐蔽性。

3 网络安全问题

从网络覆盖的各个地域范围来看, 可以分为局域网, 区域网以及广域网。从其具有的不同功能来看, 网络是由通信子网以及资源子网组成。针对计算机的安全来说,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资源子网中的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另一种是通信子网中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的安全性, 对于它们安全性的因素, 主要有几种形式。第一, 计算机的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包括破坏系统网络的硬软件设施系统, 对网络通信设备进行损坏, 窃取通信信道中传递的信息, 冒充管理者非法访问或者占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故意对有用数据进行修改与删除。第二, 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 具体来说是气候环境, 环境污染, 以及电磁干扰等几个方面;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水灾, 大风, 雷电等等。它们对计算机的运用是非常不利的。第三, 计算机病毒的影响;计算机病毒影响系统的运作效率, 严重一点的说, 它可能导致真个系统网络瘫痪, 不仅破坏软件系统和用户信息, 而且对硬件设备也会造成一系列损害。

3.1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探究

对保密性的保证:对于网络应用只可以在具有授权允许下才能进行;保持资料信息的完整性, 在一系列存储以及传递的过程中不被修改, 信息包的保存;未授权者没有想关的权利;对于静态信息进行可操作性, 以及对动态信息的可浏览性。

3.2 计算机网络安全陷阱, 应对操作系统中的漏洞

操作系统的各个信息结构式非常复杂的, 其操作的最大漏洞是I/O处理, 这种类型的命令通常情况下储存在用户的内存空间。在用户进行I/O操作的时候, 都具有改变目的地址以及命令的源地址。对于TCP/IP协议的应用, 这项协议在传输的过程中, 容易受到攻击者的攻击, 或者使用者在输入网页口令以及填写个人材料的时候也容易导致攻击;应用系统的安全漏洞问题。Web服务器、以及相应浏览器都不能保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人们在进行cgi程序编制的时候, 只是对应用程序进行系列修改, 并不是本质上的改变, 这样一来, cgi难免存在一系列安全漏洞;对于安全管理缺乏而导致的漏洞, 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管理元进行维护, 网络信息系统就容易不安全, 如果不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不能实现有效的网络监控, 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造成影响。

3.3 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的防范功能

网络安全机制应该具备一些基本防范功能, 以应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缺失的现状, 比如是否能够进行身份识别, 存取权限的系列控制、数字签名, 密钥管理等一些功能的实现。

3.4 计算机网络的防治措施

进行一系列的加密, 能够防止重要信息被窃取与拦截, 它是实现互联网保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种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理解为将一系列重要信息数据, 用一种难以破解的密文形式表达出来, 并且通过线路传输到达目的端口后可以将密文还原成明文。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加密技术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密匙加密技术另一种是公开性的公开密匙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各种优缺点, 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通常情况下, 为了达到网络防范安全的最佳效果, 这两种加密技术要结合进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防火墙的具体应用是将内部网与公众访问网进行相互隔离。这种技术是互联网中可以对访问情况进行控制的方式, 它能够允许你授权的人进来, 同时将你没有授权的人拒之门外, 它一方面防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你的网络, 更改, 复制, copy你的信息, 另一方面也保证自身的隐私权, 安全权。防火墙技术具有四种, 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网络级防火墙以及规则检查防火墙。它们的作用是预防外部用户未经授权使用管理者的相关网络资源, 并且能够保护内部网的设备不受破坏, 防止重要的数据被窃取。一个防火墙系统的构建一般情况下由代理服务器以及屏蔽路由器两部分组成。这两种屏蔽式的路由器从包头取得信息, 比如协议号, 以及收发报文的端口号以及IP地址, 连接的标志以及另外的IP选项, 对IP数据包进行过滤。

4 用户程序安全问题

用户程序的安全性问题, 体现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 程序的漏洞以及稳定性问题, 程序的病毒性以及蠕虫程序, 以及程序的耗时性与死锁问题。用户程序由于不同原因而存在不同的缺陷, 有些缺陷是设计进行的时候不符合逻辑规定留下来的, 有些缺陷是程序员无意识犯下的, 有些是故意造成的。程序的开发中要防止有意的冲击性缺陷。程序设计要正规, 方便, 简洁, 减少逻辑错误, 确定逻辑顺序的正确性, 猜出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今随着科技技术与互联网的延伸,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难以辨别, 所以对于一系列防毒杀毒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 做到更先进, 更规范。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科研机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进行病毒的预防研究, 这一定程度上能够针对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狂的局势, 避免陷入被动的局势, 促进网络信息安全的全面化。

用户程序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程序的耗时性、死锁问题、程序的兼容性、程序的漏洞、程序的稳定性、病毒性及蠕虫程序。用户程序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着个各种缺陷, 这些缺陷中有的是进行设计的时候或者是编程的时候逻辑不正确所留下的, 这些缺陷中有的是程序员无意识造成的, 有的是有意造成的。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应该防止程序中出现具有攻击性的缺陷。程序设计要减少数据集的冗余性, 对数据划分敏感级, 防止敏感数据的间接泄露。要对代码进行审查, 防止代码中的逻辑错误所留下的缺陷。在测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确定程序的正确性和排除程序中的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 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这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功能上更全面。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科研机构正广泛开展这一方面研究, 主要是反病毒研究、反黑客问题研究、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安全机制。到时, 计算网络就会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5 结语

针对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 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剖析, 增加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规定 第5篇

2、公司所有电脑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由ic部门***负责,每位员工在电脑使用过程中,如遇技术问题,可及时向其反馈,寻求解决;

3、员工不得随意修改系统参数,包括域名、计算机名、ip地址、网络通信协议等等;

4、域模式的情况下,员工必须以自己所分配的域用户名登录到域中;

5、员工不得随意删除已存在的网络共享,特别是网络打印机的共享;

6、员工上网不得浏览国家法律所禁止的包含色情、暴力、反动及封建迷信等内容的网页;

7、员工不得随意下载或安装和工作无关的软件,特别是可能危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带病毒程序或黑客程序;

8、员工不得随意修改或删除系统文件和文件夹,不得随意更改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非特殊情况下(要向公司申报),不得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

9、实行管理责任制,每台电脑由相对应的人员负责使用、保管及日常维护,并登记签名确认;

10、每台电脑应安装杀毒软件,员工对个人使用的电脑杀毒软件应定期升级,更新病毒库,并至少两周查、杀病毒一次;

12、员工须认真执行此管理规定,若违反上述条款之一的,按公司相应制度处理。

13、以上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篇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制度

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以及信息数据的保密;保证公司it资产管理有效和使用价值最大化,特制订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整个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网络使用环境。

三、职责

4.1 管理中心:负责本制度的制定,监督指导执行。

4.2其他所有使用计算机及相关it设备的部门需要共同遵守此制度,确保

公司it软硬件环境符合要求,确保计算机及相关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

四、管理制度: 4.1 电脑日常制度

4.1.1公司所有电脑,是指利用公司资金配置的,以备各部门工作人员使用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所有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其使用和管理,均须按公司要求执行。4.1.2因工作需要,需要领用笔记本电脑的需签订《笔记本电脑使用协议》。4.1.3工作人员要加强电脑知识的学习,按规范要求正确操作使用,注意电

脑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严防病毒侵入,保证正常运转;严禁非本部人员擅自使用,人为造成设备损坏,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其维修费用从当事人工资中核减。4.1.4电脑是公司员工学习、处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重要工具,只能用于工

作。严禁在工作时间浏览与公司工作无关的网页、资料,严禁利用电脑玩游戏、网上聊天等或进行其它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4.1.5严禁私自安装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电脑使用中出现软件系统损

坏应及时维修,不得随便安装网上下载的软件。严禁私自拆卸电脑,调换配件。一经查实,按损坏程度进行相应处理;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硬件损坏,由个人自行维修或赔偿等值同类硬件。

4.1.6计算机日常维护由使用者负责,电脑整洁、干净、不得有污垢、灰尘

现象。爱护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如人为因素发生设置非正常损坏,除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另由当事人按照损坏程序进行赔偿。

4.1.7使用bt、电驴、迅雷、网际快车、超级旋风等p2p下载软件和腾讯视

频、乐视影音、迅雷看看等p2p视频软件,使得局域网网络资源被消耗殆尽,导

致企业正常的网络应用无法进行,严重干扰公司的经营活动的一经发现罚款500 元。

4.1.8对于密级文件及重要数据文件要建立双备份制度,对重要资料除在电

脑贮存外,还应定期拷贝到u盘或移动硬盘上,以及防遭病毒破坏或硬盘损坏而

丢失。

4.1.9未经领导批准,部门不得自行调换、拆卸、处理电脑及附属设备。设

备的配备、更新、维修和报废都须按程序。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拆卸和连接各种硬

件设备;不准在非正常状态下使用计算机,严禁私自拆卸机箱,硬件或应用软件

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未经部门同意,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不得外

借。

4.1.10无论是本单位,还是外单位人员,凡与本部门无关人员,严禁上机

操作。

4.1.11员工离开座位超过半小时需关闭显示器,以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和节约用电,下班后需按正确方法关机,并关闭电源,关好门窗,方可离开。4.1.12电脑的开、关机应按按正常程序操作,因非法操作而使电脑不能正

常使用的,修理费用由该部门负责;

4.1.13对上网用户在上班时间下载电影、软件等与工作无关的,或者在线

音乐、在线视频等,严重占用网络宽带,导致网络堵塞,一经发现,罚款100 元;

4.1.14上班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网页、炒股、购物、游戏等一经发现罚款 50元。

4.2 计算机资产管理相关细则

4.2.1 各部门有新增人员或其它原因需要申购新计算机时,由申请人填写

《申购单》,写明申购原因,经总经理审核同意,采购部门方可根据批准后的《申

购单》采购相应it固定资产。

4.2.2 新采购的it相关设备,必须建立it设备档案表,it设备档案表中

管理的设备应包含服务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

仪、网络交换机、路由器、ups、投影机等,并且 it 设备档案表需要有设备编

号、购买(租用)日期、供应商、使用人、ip地址分配、配件登记等管控项目,并定期进行更新。为了有效的管理it设备,财务资产管理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盘点,盘点需要责任人在盘点清单上进行签字确认。

4.2.3 电脑由公司统一配置,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允许私自挪用调换、外借。电脑设备实行使用人负责制。

4.2.4 部门公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直接挂在该部门最高负责人(或由部门最高负责人指定专人)名下。由该部门最高负责人和指定专人对资产日常使用及维护负责。4.2.5 更换电脑时,要做好文件的拷贝工作。离职上交时,应保证电脑完好、程序正常、文件齐全。

4.2.6 当计算机、网络相关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需要报废时,经管理中心确认后,由使用人填写《计算机报废申请单》,经部门主管审核-->总经理核准后,交办公室负责处理报废计算机实物,财务根据《计算机报废申请单》进行账务处理。4.3 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施管理 4.3.1 公司任何部门任何人员不得随意移动拆卸计算机相关资产,否则将按严重违规处理。

4.3.2公司局域网为公司内部营造安全稳定的办公环境,须确保为工作所用。任何人不得随意拷贝与工作无关的资料,例如:小说、游戏、mp3、视频等,否则发现一次按一般违规处理一次。

4.3.3员工离开座位时,需锁定计算机,防止其他人操作,离开座位超过十分钟者需关闭计算机显示器,下班或休假时,需做到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及其他附属设备。节假日期间或恶劣天气、停电等外部因素易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造成损坏时,计算机使用人员需要提前关闭切断计算机主机及显示器和其他相关设备的电源,拔掉电源线,避免外界因素对计算机造成损坏。

4.3.4 任何人不得随意搬动、拆卸、破坏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接收器、光纤、网线等设备标志等。未经办公室确认私自认为网线无用而将网线剪断或私自拿走网络设备,导致部分局域网络瘫痪的,按严重违规处理。

4.3.5 公司内部供电电路修改时,电工等施工人员必须提前通知各办公室正

常关闭机算机等it设备后,方可停电,如未通知人为突然停电,导致计算机等it设备损坏,除赔偿损失外,视情节严重性进行处罚。4.4 网络安全管理细则

4.4.1公司计算机网络上的电脑需按办公室统一分配的 ip 地址进行设置与管理,公司计算机网络上的电脑需按办公室统一规定的编码原则对计算机名进行设置。

4.4.2未经许可私自修改电脑ip地址,导致局域网出现ip地址冲突,电脑掉线现象,严重影响局域网的稳定和畅通者,一经发现罚款100元。

4.4.3访问了不明网站,病毒、蠕虫、木马、恶意代码及间谍软件等通过网页、email、聊天工具、下载软件等方式,侵入内网,严重影响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一经发现罚款100元。

4.4.4需做到计算机网络中的电脑都安装有杀毒软件,定期升级,定期查杀病毒。4.4.5需要送到公司外维修的计算机或其他it设备,使用人应确保没有公司的机密资料,并拷贝重要资料,设备维修好返回公司时,需要先查杀病毒,在确保没有病毒后才能加入公司的计算机网络。

4.4.6不得将来历不明的软件装入机器运行,防止染上病毒。严防计算机病毒入侵,其它单位或个人的外部存储设备(如软盘、u盘、硬盘等)不得随意连入计算机,确有必要连入的必须事先进行病毒扫描。4.5信息安全管理细则 4.5.1 公司人员必须遵守《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严禁在公司网络上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严禁通过互联网传入或传出内容不宜的信息(如政治上敏感的或反动、淫秽、封建迷信等违犯国家法律和中国道德与风俗的内容),也不传播收到的此类信息。不得浏览、传播违法和不健康的内容,违反规定的用户将被终止上网权利。

4.5.2 公司人员需时刻注意,公司内部敏感或机密数据信息,任何人不得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递或泄露。

4.5.3 因为计算机硬件为易损件,为避免异常因素造成数据资料丢失,请各部门人员按如下注意事项进行备份。各岗位计算机操作人员有重要文档时,必须注意进行风险性预防备份。另外所有计算机上“我的文档”文件夹对应位置应设

置为除c盘外的磁盘。电脑桌面上只允许存放快捷方式,不允许直接放置文件或文件夹。4.5.4公司财务用友t3、统计用友t+、协同等公司内部集中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由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备份。备份方式为:本机备份、移动硬盘备份。4.6 机房管理细则 4.6.1 机房安全规定:

①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机房;

② 机房内严禁吸烟;

③ 机房内不准吃饭、吃零食或进行其他有害、污损 it设备的行为; ④ 机房内严禁乱拉、乱接电源,以防造成短路或失火;

⑤ 安装坚固门锁系统,防止计算机等 it设备被盗。4.6.2 机房净化规定:

① 机房内不得有卫生死角、可见灰尘,定期进行清扫;

② 调节适合计算机工作的温度、湿度,定时换风;

③ 门窗密封,防止外来粉尘污染;

④ 机房内不准睡觉休息;

⑤ 中心机房人员进入须穿软底鞋或拖鞋;

⑥ 机房内的移动设备要轻拿轻放,保持表面清洁;

⑦ 检查服务器内部或拆装硬盘时,需要带放静电手带。4.7 保密

4.7.1刻意或无意泄漏经营数据的或市场经营决策的,一经查实,罚款500-1000元,后果严重者辞退并移交法律机构进行处理;

4.7.2严格保密本公司的数据和文件,严禁外来人员对计算机数据和文件拷贝或抄写。也不得私自通过互联网发送本公司涉密的数据和文件。如工作需要,必须经过领导同意方可以进行操作。篇三: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

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

为规范我站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行为,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质量,特制定本岗位责任制度。

一、系统管理员是指我局具体负责网络系统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系统管理员负责ip地址的分配、权限设置、密码设置,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要管理好检测软件,保证数据库的安全。

三、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对黑客攻击要充分利用入侵检测系统(ids)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本公司领导及市局信息管理科报告。

四、系统管理员应严格按照信息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各功能模块数据录入质量的监督,确保税收信息化数据录入及时、准确、完整、全面。

五、系统管理员要确保网络系统内不安装与税收工作无关的设备和软件,经发现要及时删除、拆除,并上报本单位领导及市局信息管理科报告。

六、系统管理员要按照网络权限管理规定做好保密工作。严禁系统管理员将各类软件原代码、服务器密码、网络设备的ip地址、客户端的ip地址、操作人员密码及网络参数等重要信意外泄。

对因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将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

七、系统管理员要认真履行税收业务数据上传与下传制度,严格遵守数据上传、下传与操作规程及要求,确保税收业务数据传输的及时准确完成。

八、系统管理员要严格遵守工作作息时间,做到日志清晰,交接记录详实,并在值机、值班过程中依照有关规定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

九、系统管理员要及时完成病毒软件的安装、调试、升级工作,对病毒要进行实时监控,发现病毒及时采取杀毒等措施,避免全网感染造成瘫痪,因杀毒不及时而引发的重大事故将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6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技术;供热收费;系统;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24-01

供热行业属于社会的重要行业和部门,供热质量的好坏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安定状况,然而供热管理过程较为复杂,同时也缺乏一个规范的管理方式,而供热的质量与费用的缴纳是供热行业的重点,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技术的发展,通过供热管理收费软件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供热管理的效率,推进供热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一、引入供热收费系统

传统的供热收费模式采用收费员上门走收与营业厅结合的现金收费方式。同时由于收费软件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致使收费数据的统计相对滞后,并且数据容易丢失,对供热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改善传统落后的收费方式,改善供热企业数据管理混乱的状况,同时便于供热用户的使用,引入供热收费系统是相关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建立虚拟专用网络

由于供热行业固定点多面广特征,致使收费网点较为分散,从而导致总部与各收费网点信息共享相对滞后,通过引入VPN网络技术,构建了虚拟化专用网络,增设了收费网点,构建了信息化收费平台以及多网点营业厅微机系统收费,从而保证了收费数据的安全与可靠性,保证收费网点与总部收费数据的共享与同步,提供了小区住户查询缴费记录的功能,同时将收费网点引入银联的有线与无线POS刷卡机,相关用户可通过银行卡进行交费,扩展了供热用户的交费渠道。

VPN是虚拟专用网络,是通过Internet与其他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在公共网络中建立的数据通信网络技术,VPN将公众网络的可靠性、功能性与专用网的灵活性、高效率结合起来,通过在公用网中建立数据通道,从而使相应的数据包在加密之后进行传输,同时明确了先关服务所需要使用的秘钥等,为IP层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三、建立企业收费网站

供热企业在建立了收费营业网点之后,虽然可在营业网点进行交费,然而由于用户交费时间较为集中,往往产生用户排队交费的现象,由此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企业网站实施银行联网收费系统,从而便于用户在家中交费和查询。企业通过建立自身的网站,整合业已成熟的网络版收费系统与网上银行支付技术,通过将供热收费系统与企业网站与各银行的网上银行对接,建立了24小时不间断的营业网点收费模式,由此在发展过程中建立持续完善的收费模式。

四、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1、物理安全

通过使用国际通行标准IEEE802.3的星形拓扑结构的以太网模式,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使用使用高端产品,非关键设备则使用一般产品,从而保证较高的性能价格,并在系统上装设硬件防火墙。

2、软件安全

相应的供热收费系统不仅应从系统上防止系统崩溃,同时软件的安全保护更也同样重要。通过使用用户名、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以及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等入网访问控制模式,在用户和用户组之间设置相应的权限,有效的访问权限则可访问网络,从而也实现了对用户访问服务器资源的控制,提高了网络与服务器的安全性能。通过用户网络管理员对网络实施监控,建立了网络的监测与锁定控制。而对于非授权的网络访问,则通过图形、文字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报警,从而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做好系统的维护、升级等工作。

3、数据备份

任何安全措施以及保护措施都无法保证毫无纰漏,事故的发生难以避免,由此应做好系统的软件以及硬件的备份工作,架设系统服务器,同时定期将所备份的数据刻录成光盘,同时制定系统紧急状况的恢复计划,从而防止在不安全事件发生之时,在最短的时间、造成最小损失的状况下对收费网络进行恢复。

五、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供热收费系统应用成效

1、规范化供热企业的收费工作

由于供热收费系统的软件编制是按照供热企业的日常经营工作流程开展的,实际上是实现了收费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从客观上实现了收费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收费系统涉及日常经营中的热用户发展、收费以及行政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的收费工作分工明确、步骤清晰,实现全面的管理和安全,计算机管理实现了规范以及严密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手工系统中的错误,使业务流程更为清晰明确。

2、提高收费数据管理水平

供热企业之前所使用的单机版的管理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数据的不同步、格式无法完全统一并且时效不强等状况,而在供热收费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有效提高了收费数据的管理水平,收费数据的管理和经营都在网络上进行,从而使营业网点与总部的信息同步,进一步建立了信息的共享和更新机制,完全实现了网络化的数据管理。当前所有的文件以及数据报表都在网络上进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同时还能准确掌握各级收费部门以及营业部门的收费状况,统一了收费数据的格式,从而为对供热企业的数据分析和发展状况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

3、具有较好的效益

在供热收费系统投入使用之后,所有的网点所收取的费用都在规定的时间内传到公司专用账户上,当天即可查询专用账户上的金额,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效率,同时建立了多样化的收费模式:营业网点、银行网点以及网站交费模式,为用户的交费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建立了全范围内的交费网络,系统还可查询缴费记录以及用户使用记录,开通了便捷的交费渠道致使企业资金回笼速度较快,由此达到了较好的效益。

4、建立了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供热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层次以及管理机构日渐发展,组织结构日益臃肿,管理流程也日渐复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量的人员冗余,要实现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发展以及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关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顺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快速沟通,建立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供热系统的网络化,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从企业的管理上提高了效率。从供热企业的经营以及相应收费部门的人员调整和效果来看,减少了管理人员、增加了收费人员,有效提高了服务力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杜越男. 集中供热系统分户计量与节能分析[J]. 装备制造. 2009(12) .

[2] 供热计量,发展与创新——访泰达热电公司副总经理徐天大[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09(05)

[3] 王庆军. 分户热计量方式[J]. 住宅科技. 2010(03) .

[4] 宗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 确保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J]. 中国住宅设施. 2010(07) .

[5] 袁志军,宋兴祥. 供热行业经营收费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一例[J]. 区域供热. 2007(03) .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7篇

1 计算机病毒

80年代中后期, 一种在冯·诺依曼时代就已存在的古老的计算机理论问题--程序自我复制理论得到了技术实现, 1988年11月, 被人们视为信息高速公路雏形的Internet受到了Morris蠕虫病毒的攻击, 使得6 200多台计算机瘫痪, 造成经济损失9 000多万美元, 这股"病毒风"几乎震慑了整个计算机应用领域, 于是人们开始了计算机反病毒工作的研究。

1.1 计算机病毒的内涵

计算机病毒就是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 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表现为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和破坏性。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内自我复制, 迅速传染;隐蔽性是指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后, 查看不到任何病毒文件;潜伏性是指从病毒进入计算机到计算机病毒发作这段时间, 直到某一时刻计算机系统满足病毒发作的条件时, 计算机病毒就会运行破坏程序;破坏性指病毒的发作对计算机系统的严重破坏。

1.3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方法、自动检测 (用反病毒软件) 和防病毒卡。

用人工方法检测病毒:主要方法是将引导区的内容读出, 再找一个无病毒的引导区 (DOS版本相同) 进行对比, 如有变化, 证明有病毒感染, 或是检查文件建立的时间和长度变化。因为文件型病毒主要是感染可执行文件, 使得被感染文件长度增加, 建立文件的时间发生变化。清除方法是用未被感染病毒的文件去覆盖有病毒的文件。

自动检测:常用的计算机病毒检查工具是反病毒软件, 它包括病毒的检测技术和病毒消除技术。病毒检测技术是针对具体病毒特征的检测技术, 病毒消除技术是具体病毒传染程序的还原技术。

计算机反病毒卡:是我国计算机工作者在1990年底的独创, 在计算机反病毒产品市场形成的初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2 计算机系统安全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包括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信息和功能的安全保护。就其物理组成部分的保护而言, 应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设备、设施的完好, 运行环境的安全, 从而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的危害, 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和信息处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信息安全保护主要针对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防止非法使用、更改, 防止窃取、破坏, 防止遗失、损害和泄露;功能安全保护主要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能力、恢复能力, 如防止非法存取信息, 防止系统故障影响信息处理的正常工作等。

2.1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

2.1.1 实体安全

计算机主机及外设的电磁干扰辐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军队标准的要求。系统软件应具备以下安全措施: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存取控制功能, 以防止用户越权存取信息;操作系统应有良好的存贮保护功能, 以防止用户作业在指定范围以外的存贮区域进行读写;还应有较完善的管理能力, 以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 监测对数据文件的存取;安全人员应定期用存档的源程序与现行运行程序进行对照, 以有效地防止对程序的非法修改;通过实体安全、备份和恢复等各种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2.1.2 输入输出控制

重要事务处理项目必须规定由合法文件的法定人提交, 修改文件必须规定批准和执行的手续, 保存控制台打印记录。严格规定媒体管理制度, 以防止媒体中数据的破坏和损失。数据处理部门的输出控制应有专人负责, 数据输出文件在发到用户之前, 应由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审核, 输出文件的发放应有完备手续, 计算机识别用户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口令, 所以必须对口令的产生、登记、更换期限实行严格管理。系统应能跟踪各种非法请求并记录某些文件的使用情况, 识别非法用户的终端。计算机系统必须有完整的日志记录, 每次成功的使用, 须记录节点名、用户名、口令、终端名、上下机时间、操作的数据或程序名、操作的类型、修改前后的数据值。

3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是在安全性和通信方便性之间建立平衡。要求计算机系统越安全, 对通信的限制和使用的难度就越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时通信必不可少, 它包括括跨组织、跨地区的以及全球的通信, 这里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显然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计算机的安全程度应与所涉及的信息的价值相匹配, 应当有一个从低、中到高级的多层次的安全系统, 分别对不同重要性的信息资料给与不同级别的保护。

3.1 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就像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把好这道大门, 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 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 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 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 而且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 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旦被击垮, 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的。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 (NLM) , 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 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 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3.3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 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 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 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 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 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 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

4 网络病毒防治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 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已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 功能上更全面。从目前病毒的演化趋势来看, 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黑与杀毒相结合;从入口拦截病毒;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客户化定制模式;防病毒产品技术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转盘。

参考文献

[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电脑报.2003合订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程煜.计算机维护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8篇

关键词:病毒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深化,方案升华

网络时代的发展, 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 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隐私信息的泄漏, 为了有效应对病毒感染与黑客程序的攻击, 我们需要进行日常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健全。以有效促进计算机整体环节的有效进行, 以有利于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

1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现状

1.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信息共享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之而来

的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进行计算机整体系统的完善。据美国FBI统计, 美国每年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而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起Internet计算机侵入事件。

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 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 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击目标。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 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 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进行窥视、窃取、篡改数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网络诈骗, 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长。使得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一般认为,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拒绝服务攻击三个方面。目前, 人们也开始重视来自网络内部的安全威胁。黑客攻击早在主机终端时代就已经出现, 随着Internet的发展, 现代黑客则从以系统为主的攻击转变到以网络为主的攻击。新的手法包括:通过网络监听获取网上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监听密钥分配过程, 攻击密钥管理服务器, 得到密钥或认证码, 从而取得合法资格;利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的守护进程的缺省帐户进行攻击。

1.2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就是指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

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 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的特性表现为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和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方法、自动检测 (用反病毒软件) 和防病毒卡。

2 计算机系统安全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包括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信息和功能的安全保护。

2.1 实体安全

计算机主机及外设的电磁干扰辐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军队标准的要求。系统软件应具备以下安全措施: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存取控制功能, 以防止用户越权存取信息;应有良好的存贮保护功能, 以防止用户作业在指定范围以外的存贮区域进行读写;还应有较完善的管理能力, 以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 监测对数据文件的存取。

2.2 输入输出控制

数据处理部门的输出控制应有专人负责, 数据输出文件在发到用户之前, 应由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审核, 输出文件的发放应有完备手续, 计算机识别用户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口令, 所以须对口令的产生、登记、更换期限实行严格管理。系统应能跟踪各种非法请求并记录某些文件的使用情况, 识别非法用户的终端。计算机系统必须有完整的日志记录, 每次成功地使用, 都要记录节点名、用户名、口令、终端名、上下机时间、操作的数据或程序名、操作的类型、修改前后的数据值。

3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是在安全性和通信方便性之间建立平衡。计算机的安全程度应当有一个从低、中到高的多层次的安全系统, 分别对不同重要性的信息资料给与不同级别的保护。

3.1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三个特性:

⑴保密性:网络资源只能由授权实体存取。⑵完整性:信息在存储或传输时不被修改、信息包完整;不能被未授权的第二方修改。⑶可用性:包括对静态信息的可操作性及对动态信息内容的可见性。

3.2 计算机网络安全缺陷

⑴操作系统的漏洞:操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件包, 操作系统最大的漏洞是I/O处理———I/O命令通常驻留在用户内存空间, 任何用户在I/O操作开始之后都可以改变命令的源地址或目的地址。⑵TCP/IP协议的漏洞:TCP/IP协议由于采用明文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 攻击者可以截取电子邮件进行攻击, 通过在网页中输入口令或填写个人资料也很容易攻击。⑶应用系统安全漏洞: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难以保障安全, 很多人在编CGI程序时不是新编程序, 而是对程序加以适当的修改。这样一来, 很多CGI程序就难免具有相同安全漏洞。⑷安全管理的漏洞:缺少网络管理员, 信息系统管理不规范, 不能定期进行安全测试、检查, 缺少网络安全监控等, 对网络安全都会产生威胁。

3.3 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应具有的功能

网络安全机制应具有身份识别、存取权限控制、数字签名、审计追踪、密钥管理等功能。

3.4 计算机网络安全常用的防治技术

⑴加密技术:加密在网络上的作用就是防止重要信息在网络上被拦截和窃取。加密技术是实现保密性的主要手段, 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把重要信息或数据从一种可理解的明文形式变换成一种杂乱的、不可理解的密文形式, 并以密文形式将信息在线路上传输, 到达目的端口后将密文还原成明文。常见的加密技术分单密钥密码技术和公开密钥技术两种。这两种加密技术在不同方面各具优势, 通常将这两种加密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⑵防火墙技术:所谓“防火墙”, 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 (如Internet) 分开的方法, 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 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 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 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 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实现防火墙的技术包括四大类———网络级防火墙 (也叫包过滤型防火墙) 、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用户非法使用内部网络资源, 并且保护内部网络的设备不受破坏, 防止内部网络的主要数据被窃取。一个防火墙系统通常由屏蔽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组成。屏蔽路由器是一个多端口的IP路由器, 它通过对每一个到来的IP包依据一组规则进行检查, 来判断是否对之进行转发。屏蔽路由器从包头取得信息, 例如协议号、收发报文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连接标志以至另外一些IP选项, 对IP包进行过滤。

结束语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 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这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功能上更全面。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科研机构正广泛开展这一方面研究, 主要是反病毒研究、反黑客问题研究、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安全机制。到时, 计算网络就会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程煜.计算机维护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程煜.计算机维护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9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以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但是其在发展中常会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就目前来看,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常会受雷电的干扰,而常使计算机网路系统出现信息中断的现象。要想保证以计算机为基础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就应该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雷电防护。如何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击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 雷电雷击地面规律

要想更好的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雷击防护,就应该对累计地面规律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便更好的解决雷击系统问题。一般情况下,雷击地面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先导放电,另一方面是主放电。当雷云中电荷集中在几个电荷中心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电荷中心的电荷数量都是相等。一旦某一点的电荷数量较多,其周围的强度就会使其周围的空气绝缘甚至出现穿击。当空气有游离的时候,就会使原来绝缘的空气具有导电性,并通过雷云向相应的位置伸展,进而形成放电过程。但是这里的先导放电并不是连续的,而是雷云到地面后,先导放电随之下降。雷云与先导放电中负电荷能更好的感应出大地上的正电荷,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建筑物及计算机系统机房内部的通信设备,甚至会毁坏计算机系统;主放电过程就是当点到到达地面或是到达地面临近的地方,就会因先导通道部位的电位极高,而使剩余空气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进而使空气出现游离现象,并产生强度较高的离子区,沿着先到通道自上而下的进行传播,最终形成一条高导电率等离子通道,并使雷云中的负电荷和大地中的正电荷中和,以达到主放电过程。从中可以看出,雷云的放电量是多重的,一旦雷云产生一定量的电流可能会造成电子设备烧毁或是电器设备损坏。

2 雷电进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

雷电进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总体上来说可分为供电电源线路入侵、电磁感应及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电源是由电力线路输入内室的,这种方式很可能会遭受到雷击或雷击电磁脉冲。这里的供电线路入侵一般是因直击雷集中高压线路后,在低压电线路上出现相应的过电压,并入侵到计算机设备中。也可能是雷击中建筑物或是其附近的线路时产生雷击脉冲,给计算机网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电磁感应中的静电感应一般是在雷云的作用下,通过相应的通信线路上的符号形成的相反电荷,也可能事因为雷电电流速度的变化,而使周围的磁场变强并在近线路上有较高的电动势。也有可能因雷电架空线路的作用,使雷电波通过相应的线路进入屋内,损坏相应设备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是在雷击中建筑物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并通过接地体直接泄入大地,并在接地体附近形成放射型的电位分布。一旦建筑物周围有独立接地体的电子设备,计算机与设备与建筑物之间就会有较高的电压差,甚至会有电位反击,使雷电入侵电压达到万伏以上。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很可能导致计算机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

3 计算机网络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3.1 电源系统的防护

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的点电压流、电压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防御电源线线路的过电压就会少于电力设备。此时,要想通过电源对其进行相应的防护,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抑制瞬间过电压、过电流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状态值。一旦雷电产生较大的电压、电流,在短时间内想要对相应的电压进行限制或是泄流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根据相应防雷保护区原理对每个分区的交界处进行相应的防雷保护,可以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设备电缆内芯两端适当的加装避雷器,以保证二次电压设备安全。也可以在精密仪器设备及UPS的前端适当的加装避雷器或是保护器,将其作为三级防护。只有通过多级防护,才能最大限度的对相应的雷电流进行限压或是泄流,以避免雷电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危害。

3.2 直接雷防护

直接雷防护就是雷电直接击中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筑物上,采取避雷或是接地装置进行防雷。这类防雷装置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顶上。在安装的时候,必须保证避雷针、避雷带等有不同的引线,以保证相邻的线距,保证每层楼房的母线连接,缩短线距,保证电位均衡。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系统,屋顶也应该安装相应的避雷针、避雷器,并用相应的材质将避雷带个接地网进行连接,以保证机房内不同的金属外壳、工作连接及光线架等以最小的距离连接在一起。保证接地网和电源系统接地网等相互连接,以达到电压均衡的目的。

3.3 信号系统的防护

计算机实现网络通信是通过相应介质来实现的,不仅通过普通电话线实现互联,也可能通过非屏蔽双绞线实现互联的。就目前防雷现状来看,光纤介质不易受到雷击产生雷击脉冲的影响,而其他的介质则与其相反,会不同程度的产生相应的雷击脉冲。特别使用ADSL方式的电话线连接方式,易出现雷击现象,易造成损失。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信号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防护。在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时候,尽量避免将通信电缆暴露与地面,最好是将相应的电缆埋在地底下或是用屏蔽管槽将两端接地,也可以在入户前,安装相应的避雷器。在考虑信号传输宽带或是衰减的过程中,尽量与网络性能指标标准相一致。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相应的电子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并推广使用。以电子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相应系统广泛的应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有问题出现。毕竟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高度集成化的精密电子元器件构成的,其耐电过压水平不高,一旦有雷电的侵入,后果不堪设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摘要:本文主要从雷电雷击地面规律、雷电进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计算机网络系统雷电防护措施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电防护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雷电防护

参考文献

[1]傅世峰.谈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防雷[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12).

[2]李健,邢建忠.计算机防雷电安全技术研究[J].山东气象.2000(.02).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10篇

1 网络综合布线

1.1 遵循的设计原则

可靠性、开放性、标准性、灵活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模块化,所建成的布线系统可支持任何厂家的网络产品及任一网络机构,可在任意信息点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所有的接插件是模块化积木结构,易于根据需要重新组合更换接插件,易于扩展并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和未来的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物理星型网络拓扑,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线路的运行,同时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方便,从而保障了系统可靠运行,各系统采用相同传输介质,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备用冗余。

1.2 系统组成

网络中心机房位于医技行政楼A栋五层,各配线间位置:医技行政楼C栋二层、1号住院楼五层、2号住院楼二层、放疗楼一层、核医学楼一层、中心供应楼二层、二诊疗楼一层。主干网络从医技行政楼中心机房通过六芯光缆与每一个配线间进行连接,其中:核医学楼是从放疗楼级联,中心供应楼是从1号住院楼级联,工作区子系统由住院楼及各楼层办公区域构成,共有430多个信息点,全部采用五类配置,采用带明显标识、斜口带防尘五类的MAX系列按100M标准生产的非屏蔽信息出口插座,符合EIA/TIA-568标准,可提供155MHz的传输带宽。水平干线子系统由配线间到各个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水平布线选用超五类(CAT5E)四对八芯非屏蔽双绞线(UTP),所选线缆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以及备用冗余,使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配线间内接线端子与信息插座之间均为点到点端接,任何改变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增减用户只需做必要的跳线即可,为系统线路故障检修提供极大方便。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GYXTW 6D中心束管式多模六芯光缆架设,两端采用光纤设备端接。配线间与中心机房都定制了19吋标准机柜用于安装所有配线架摆放网络设备,配线架采用HD5快接配线架用于端接水平线缆,HD5配线架具有与网络设备互联方便线缆管理清晰、维护方便、节约等优点。

2 网络设备选择配置

2.1 网络中心服务器系统

网络服务器选用SUN V880(双CUP 4GB内存6个36.4GB硬盘)两台小型机组成双机集群系统,磁盘阵列选用SUN Stor Edge A1000型,通过芯线(OPT CABLE DSCSI 12M)接入网络服务器。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是SUN Solaris8,数据库系统是Oracle9i大型数据库。

2.2 交换机配置

本系统中全部选用了Cisco公司的网络产品,中心机房的主交换机选用Catalyst 4006(ws-c4006-s3),该机是模块化结构设计支持6个模块化插槽、背板带宽64Gbps,支持全双工,支持VLAN,可堆叠。目前选用了一个WS-X4014交换机引擎模块,安装两个WS-G5484 1000BASE-SX GBIC千兆模块,用于实现三层交换与网络服务器连接。一个WS-X4306-GB 6端口千兆模块,安装六个WS-G5484 1000BASE-SX GBIC千兆模块,用于连接5台骨干交换机与一台医保服务器。两个WS-X4148-RJ 10/100M48口局域网模块,用于连接本搂层的各工作站与网管。还剩两个插槽端口以后可根据需要增加。楼层交换机选用Catalys 3550(WS-C3550)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每台交换机都安装了WS-G5484 1000BASE-SX GBIC千兆模块,用于与主交换机连接。其中用于级联的交换机安装了两个千兆模块。网络结构为星型,按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快速以太网组网。

2.3 UPS系统

中心机房配备了APC DP310E 10k VA在线式UPS,为网络中心机房的所有设备提供能源供给,保证在断电情况下中心所有设备能连续工作4h以上。各配线间配备了APC 1k VA在线式UPS,保证配线间断电时交换机能连续工作1h以上。

3 网络系统的安全

3.1 数据及时准确的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院数据备份采用双机热备加磁盘阵列加磁带机方式。数据服务器由V880两台做成双机热备系统,磁盘阵列作为存放数据的主要设备,每台服务器都有磁带机可做磁带备份。备份策略为夜间定时备份,必要时加入人工备份。

3.2 采用了硬件防火墙、内部入侵检测(IDS)措施

网络系统中接入了Net Eye 4032防火墙、Ney Eye IDS 2100内部入侵检测设备。防止黑客入侵,防止病毒、木马进入系统,内部系统还配置了网络版卡巴斯基防病毒软件,用一台HP LC2000服务器做为网络防病毒服务器,各个工作站安装了卡巴斯基防病毒软件,升级、扫描、防毒策略由网络防病毒服务器设定。

3.3 采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

VLAN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避免广播拥挤。目前整个局域网分为6个VLAN子网,采用了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方式,虽然划分时操作麻烦一点,但相对安全,并且容易配置和维护。即临床、医技、行政、财务各划分为一个VLAN,收费、挂号、药房一个VLAN,医保系统一个VLAN。

3.4 雷击和过电压会对网络机房的设备造成致命的损伤,甚至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我院网络中心机房采用三级防雷保护措施,第一级作电流放电,第二级作电压放电,通过二级保护,达到过电流与过电压的安全泄放,从而有效地保护设备免遭雷击。再在用电设备前加装第三级防雷器,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各配线间采用了电源的二级保护措施。网络中心机房还安装了防静电地板防止静电产生。另外网络中心机房还设计了一个良好的机房接地系统使所有的网络设备进行了可靠接地,起到了保护设备的作用。

4 网络系统的应用效果

本系统建成后进行了全面的检测验收工作,按综合布线的设计要求,从每一条光纤电缆的测试到每一个信息点都进行了科学认真的检测验收,所有信息点全部通过Fluke DTX系列网络测试仪测试,并提交了测试报告。网络设备按系统要求进行了安装调试,交换机进行了VLAN配置后,试运行十五天对各网络设备进行了各项测试,均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到目前所有设备已连续运行五年,工作状态均比较稳定,未发生因设备原因引起的故障。随着网络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医院业务的发展,系统数据增加极快,经过多次设备维护、软件优化、数据整理,目前网络系统中扩充了阵列的磁盘数量,增加了医保服务器、财务科专用服务器、医院内部信息服务器(内部论坛、数字图书馆、医学多媒体网络教育)等设备,整个网络运行正常。

[参考文件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与应用,包括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选择配置、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医院网络安全,医院网络设备

参考文献

[1]马锡坤.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3):11-12.

[2]廖绮丽.医院网络布线的设计与安装[J].医学信息学,2006,19(8):1318-1320.

[3]王永龙,周泽学.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5):384-385.

[4]冯燕,计算机网络化在医院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122-123.

[5]冯帅,等.某三甲医院网站方案的规划与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7(2):48-49.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

一、引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也是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隨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共同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取得较快发展,芯片、CPU、基础软件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研发,提高了我国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但信息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通用芯片市场被Intel和AMD等跨国公司所垄断;高端服务器市场被IBM、HP和Sun等少数国际厂商瓜分;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国外企业都占据绝对竞争优势。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自主可控能力依然很低。目前国内金融、电信、政府、能源、民航等关键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依托国外品牌产品构筑,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就没有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统,也就谈不上维护好国家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为保持和争夺信息优势,在军事领域,均坚持走发展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道路。例如,俄军规定军事信息系统只能使用本国研制的关键基础软硬件产品;印军则明确提出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关键系统必须国产化的建设要求。美国国防部创建网络战司令部,对分散的网络战指挥机构进行整合,而美国政府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同时,正试图凭借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全方位实现信息霸权作准备。胡锦涛主席提出“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概念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基于安全芯片的可信计算机开始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芯片在防火墙、防病毒领域得到了应用,高速加密芯片、高速内容搜索芯片等安全产品已经开始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操作系统以及安全数据库系统在一些行业得到成功应用;互联网内容监控技术与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监管技术、网络对抗技术等信息安全新技术研究正在进行;多项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标准获得通过或发布,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仍停留在应用程序层面,核心技术严重缺乏。同时,信息安全技术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但不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全部。

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系统化的过程。这里的系统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来看,贯穿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运维的各个阶段;二是,从信息系统的组成来看,涵盖基本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三是,从信息系统的整体来看,强调的是整个系统的自主可控性,既不是孤立的某个环节,也不是单纯的特定部件。因此,大力研发和推广应用国产软件与设备的同时,也要处理好自主研发与引进、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认为只有自己的技术才是安全的,凡是国产的设备就是可控的;另一方面,也不能认为凡是引进的技术和产品就不安全,或者无法可控的。

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是构建“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但也不是全部,一方面,某些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不能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采用某些非自主研发的部件仍然有可能实现系统的自主可控。这对我们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有几点启发:强调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自主研发的部件要强调可控性,加强整个信息系统总体可控性,实现非自主研发部件及其构建的信息系统的可控性。

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来看,仍然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完整的概念和科学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向全体学员有效宣讲以提高创新的热情、增强使命感?研发和建设“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对学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特殊的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需要进行哪些改革,以适应和更好地服务于这一使命?作为军事院校和军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主可控军事信息的研发和建设,对于各个层次的学员、尤其是来自部队的工程硕士的培养有哪些特殊要求和独特的培养途径?全面研究和系统回答上述问题,对于信息类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调整

军队工程技术院校培养的工程硕士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或将回到部队开展工作,从事军事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相关工作。面向自主可控军事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下面,我们以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例,对本文第二节提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面向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研发和建设需求,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采取的做法包括:

(一)突出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知识体系的重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方面。不但涉及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信息系统的各个构件,还与运行环境、政策法规等密切相关。相关课程需要包含上述内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全面讲授相关知识。

(二)基于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从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和业务场景考察自主可控特性。突出系统部署前评测、运行时的监测技能训练,掌握系统行为感知和管理技术等,在信息安全防护与确保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创新意识、创新情感的培养是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强化信息系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加强持续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四)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综合集成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是面向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特殊要求和独特培养措施。把综合集成作为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现代军队是由众多的分系统构成的复杂巨大系统,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方法就是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首要工程是标准化,综合集成的关键工程是蓝图设计,综合集成的核心工程是指挥控制系统。通过工程硕士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信息化军队的建设和新型军事变革。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研发和建设的迫切需求,比较全面地阐释了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概念,强调自主可控性的整体性,既不是信息系统构建的某个孤立的环节,也不是组成信息系统的单纯的特定部件。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关键设备研发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的地位,也要注重自主研发部件的可控性,实现非自主研发部件及其构建的信息系统的可控性。以此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对工程硕士等人才培养方面的新的要求和一些做法,希望对国内和军内信息类学员的培养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孙铁.创建自主可控的业务系统安全基线技术体系[J].信息网络安全,2009,(5).

[2]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信息安全呼唤自主可控能力[EB/OL].http://www.isccc.gov.cn/xwdt/tpxw/11/229105.shtml,2009-11-19.

[3]梁明君,张莉莉.电子政务系统自主可控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网络安全,2010,(5).

[4]任爱光.建立自主可控国家信息安全体系[J].中国电子报,2009,(8).

[5]陈国社,马亚平.武器装备体系作战需求分析框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1).

[6]管黎峰.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的强力引擎[N].解放军报,2010-02-04.

[7]潘守勇.透析体系作战“结构链”[N].解放军报,2010-05-20.

作者简介:朱培栋(1971-),男,山东兖州,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路由技术,网络安全。

网络与计算机系统 第12篇

1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的简要概述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同时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衡量评价标准体系。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以及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软件系统,同时由于其对系统的质量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体现,从而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没有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定义。

由于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人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因此信息系统质量也可以依据人的重要性分开发方、管理方、用户方3 个方面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系统质量进行定义,其中开发方主要包括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性人员,其主要是具有计算机信息软件方面的相关知识;管理方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以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稳定运行;用户方则主要是指系统的全部使用人员,这些使用人员决定着信息系统的质量需求。

2 煤矿产业中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

2.1 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实用性的标准

美国人因工程学会主要将信息系统可用性分为效率、记忆、学习、错误以及满意程度这五大属性。简言之,所谓可用性就是指效率快、成本低、出错率低及使用舒适。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个人或者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控制所需成本的增加。由于信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人,因此在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从而设计出简单易学的信息系统工程方案。出错率低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符合人们普遍的使用习惯,从而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舒适度主要是指使用者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感受,通过使用者的反馈开展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的可用性标准主要是“以人为本”。

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好用主要取决于这个产品的服务对象,不同的使用者有着不同的判断,因此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不同的可用性标准,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可用性工程的核心主要是以使用者为核心,在设计实施标准、方法以及标准等方面突出使用者的核心地位,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对信息系统的可用性质量作出有效的评估,同时还可以弥补常规开发方法的不足。

2.2 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对于煤矿业来讲,为了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及实效性,就要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注意质量的控制,要想在煤矿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实现控制质量的目标,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事先控制。对于煤矿行业而言,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如果因为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的变更则会带来极大的投资浪费,同时还会造成工期拖延。因此,在建设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在系统的设计阶段通过对使用者需求的探讨,及时发现系统在分析过程和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从而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前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科学性地设计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②分阶段控制。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考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具有显著的过程性,因此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该分阶段进行。针对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其系统的集成商主要是以系统的整体质量为依据,形成各个工程阶段的质量目标,并且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并通过各个阶段质量控制实现对系统整体质量控制的目标。③标准化控制。由于我国信息领域人员的不懈努力,使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标准已经大致形成,这些标准为我们建设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④符合用户的质量要求。由于用户是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因此衡量信息系统质量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对使用者需求的符合程度,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需求。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引入我国煤矿业后,不仅提高了煤矿业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增强了我国煤矿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对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炭产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不仅给我国煤炭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引进新的科学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引入煤炭产业,我国煤炭产业获得了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煤炭业的质量标准,同时提升了煤炭业的工作效率,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煤矿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煤矿产业,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梁斌,高昆,梁世斌.以网络职业认证为指引促进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建设[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5).

[2]阴国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4).

[3]南惠斌.浅谈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和施工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

[4]段莉屏.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浅析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5]邹永康,王月浩.无线传感网络工程实验中心规划建设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上一篇:城市环境与景观设计下一篇:建筑业营改增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