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范文

2024-07-10

探索创新范文(精选12篇)

探索创新 第1篇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与财政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经济信息总量中70%为会计信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而言, 处于管理国家财政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第一线, 是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延伸, 肩负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的重任;对于企业会计工作而言, 加强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需要会计提供真实科学的价值来评估, 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需要正确的会计信息来支撑;对于财政工作而言,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如何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 反映和防范财政风险, 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座里程碑。

从会计管理工作角度, 会计信息质量是核心, 规范会计秩序是保证, 会计监管是关键, 管理创新是动力。如何创新机制, 加强监管, 规范秩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是摆在广大财政会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形势喜人, 形势逼人!作为财政工作的基础部分和重要部分, 会计管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大, 责任越来越重, 需要在加强经济管理中发挥参谋作用, 在防范化解财政或财务风险中发挥预警作用, 在引领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促进和监督作用, 在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中发挥卫士作用。

笔者从各级会计管理部门了解到, 与会计管理工作肩负的责任与重要性相比, 这项工作的难点与弱点不一而足。这其中固然存在种种客观因素, 会计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等主观因素却起到“有为才能有位”的主要作用。作为我国会计事业的一部分, 湖北省会计管理工作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在建账监管、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会计诚信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 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宝贵的经验。荆门市则是湖北省会计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开拓创新的发源地之一。自2000年3月, 荆门市会计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的十余年时间中, 他们不断探索既结合宏观经济发展大背景, 又切合地方经济特色的会计管理工作机制和方法, 实践着会计工作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

2000年, 湖北省财政厅将荆门市列为全省建账监管改革的试点地区。同年, 荆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荆门市建账监管暂行办法》, 规定凡该市辖区内的国家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在会计账簿年度结旧转新时, 必须到会计管理部门办理建账审核手续, 实行“一套账”管理模式。在十余年时间中, 与时俱进完善调整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建账监管范围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向数量更多、分布更广的非公经济组织覆盖。至2010年, 开发建账监管共享软件, 建立共享平台, 为相关部门能进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2002年开始, 荆门市开始试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改革, 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2006年全面推开, 运作模式为在保证村民委员会各项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 由村民委员会委托乡 (镇、街办) 农村财会服务中心统一代管村级资金、统一代理会计业务, 并实施财会监督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改变了农村财务管理常年混乱甚至瘫痪的状况, 改善了因村财务混乱恶化的干群关系, 维护了农民切身利益,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2002年开始, 荆门市就将会计执法阶段性检查转为常年检查。制定了《荆门市会计执法工作手册》, 规定了事前报批计划、查前送达通知、依法检查、集中会审、下达检查结论、整改回访等6个程序。通过开展会计执法检查, 将解决会计工作中的新老问题联系起来, 会计管理部门针对检查发现的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及不建账等会计违法现象, 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账监管工作的建议, 提请市政府重新修订出台了《荆门市建账监管办法》;针对检查发现的会计人员诚信缺失问题, 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荆门市会计人员诚信承诺考核办法》;围绕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研究, 形成了《关于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见》。

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促进会计人员依法理财, 荆门市2006年制定出台了《荆门市会计人员诚信承诺考核办法》, 要求每名会计人员在上岗登记时, 签订《荆门市会计人员诚信承诺书》, 以后定期登记时均提交了经单位审核盖章的《荆门市会计人员诚信承诺考核计分表》。会计人员诚信承诺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扣分情况, 记录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备注事项”中, 并计入会计人员诚信电子档案。诚信承诺考核合格后, 才能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定期登记, 诚信承诺考核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不得继续从事会计工作, 会计从业资格信息自动注销, 并予以公告。

探索创新的名言 第2篇

2.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应该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 美国管理学家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4.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

5.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蒙森

6.最有效的创新都简单得惊人,其实,一项创意所能得到的最高褒奖就是别人说一句:这个一看就懂,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7.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 爱迪生

8.成功经验不能成为教条,不能成为创新能力的束缚。

9.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

10.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1.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12.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13.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佚名

14.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15.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16.企业竞争力的实现取决于创新的细胞——SBU。——张瑞敏

17.非经自我发奋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8.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19.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郭光华

勇于探索 自主创新 第3篇

当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赛在人民大会堂落下惟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接旗团团长唐志坚先生向小科学家们发出了热情邀请:“澳门等着你们!澳门人民和青少年将热情地欢迎你们!2006年同一时间澳门再见!”

2006年8月3日——7日,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将在澳门举行。

大赛动态

“创新”号航班欢迎你

{主持人:阿星姐、风鸣剑}

阿星姐:很高兴在这里主持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栏目,更高兴的是《课堂内外》被中国科协指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指定读本和宣传媒体,所以我们将会从本期开始向同学们全程报道本次大赛的各方面内容,不管你想了解哪些信息,全体小编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

风鸣剑:没错,欢迎来电来信来E-mail。对了,这次创新大赛的英文名称是: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lnnovationContest(英文缩写:CASTIC)。对了,还有一个特大号的好消息要告诉各位同学,今年8月我们还会组织大家参加“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夏令营”活动,除了去参观其他同学的科技产品,还会去香港的迪斯尼乐园游玩哦,哈哈,想着就激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开第58页,详细情况都在上面写着呢。

阿星姐:风鸣剑,看把你激动得,呵呵,你的英语说得也不赖哟。我问你,你知道这次大赛包括什么内容吗?同学们该如何参赛呢?

风鸣剑:谢谢夸奖。大赛的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部分,竞赛活动分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教师的评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儿科幻画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是指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以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工程设计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展览。

阿星姐:对,同学和老师们可将自己的参赛作品副本寄往《课堂内外》杂志社,注意在信封上要标明“科技创新”的字样。我们将择优予以报道,还可以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哟,咨询电话是023—63659981。目前,全国各省(市)科协正在进行紧张的评选工作,在4月28日前,将把胜出的优秀项目上报给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本届全国“创新大赛”组委会将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初评和终评。初评于5—6月进行,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选拔优秀项目入围参加终评决赛。终评除审阅材料外,评委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项目问辩,结合素质测评成绩,确定项目所获奖项。

风鸣剑:呵呵,那就搭上“创新”号航班,和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刺激的、有意义的“创新”之旅吧。

专家点拨

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纪言

黄尚廉,男,1936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光电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及光纤工作组智能结构工作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等。曾任重庆大学光电仪器系主任、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2006年2月10日早上9点,总算按照约定的时间走进了重庆大学光电学院的办公楼。一位戴着眼镜的长者起身接待了我们,他就是《课堂内外》为大家特邀的本月“创新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光电学院教授黄尚廉,站在我们面前的院士随和客气,不时还发出一串爽朗的笑声,感觉就如同和家里的“爷爷”一般亲近。

我们向黄教授介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情况,希望他能以自己的经历为各位同学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出一些“处方”时,黄教授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了自己遥远的中学生活:“科普对青少年很重要。我读中学时,很喜欢科普,特别喜欢看科幻小说。当时看了《太空游》,就是讲太空人在天上,不但可以和地球人通话,还能一下子就看到地球,其实那就是现在的可视电话。科幻对学生的创造力很有好处。所谓创造力,就是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把艺术家的想象和科学家的严谨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东西。”

记者:黄院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培养科技意识?

黄尚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要知道我们身边都有科学,如坐公共汽车,为什么有的车坐起来会让人感觉很轻松,有的车却让人感觉很辛苦;看到车尾排出来的废气时,就可以想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燃料来减少污染呢?以前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自然课就是带着学生出去“玩”,到田里、山上去,解剖青蛙,捉蜻蜓,捕蝴蝶,等等,而现在的学生只知道一天到晚看书背书,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上传授,但更多的是要带学生出去看。如学校应该有个Opcn day,国外大中小学都有,各个学校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让中小学生去大学校园看看,让他们了解各个专业都是做什么的。

记者:我国的青少年与国外的青少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黄尚廉:中国的学生都是乖娃娃。国外的学生很活泼,他们的教育不压抑学生。曾经一个美国学者带着他的孩子到我家来吃饭,那个孩子看到好吃的就抢,很大方。我们国内就不一样,压抑个性,星期天还有很多学生闷在家里读书。如果有比较生动的东西,如电视、电脑、实验等,他们就会有兴趣去观察,就会动手。所以创新源于实践,不动手做永远也想不出来问题的究竟。

记者: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呢?

黄尚廉:不能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科技教育。现在的学生学的知识主要是从课本上来,应大量加强实践,这同时也是属于素质教育,而且在哪里都可以做,包括农村也一样,把身边的科技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杀鸡杀鸭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消化学说、循环学说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

记者:想法和动手能力哪个重要?

黄尚廉:要多观察才会有新的想法,多实验,不能凭空想,实践是创新的源头。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这次大赛呢?

黄尚廉:首先,作品应该是自己做的,即使很原始,也是属于原创。要给学生提供观察场所。所有博物馆、科技馆都应对学生免费。

小发明家

15岁获15项中国专利

小发明家:戴瑛瑛(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

灵感来源:生活细节处。

成绩:取暖凳、录音书包、闪光音乐跳绳带、吹气塑料方便碗、旋转发光伞、带电筒文具盒、接触记数健身毯、闪光圆珠笔、吸蚊枪……均获得国家专利。

事件1:看到妈妈正在用电熨斗熨衣服,觉得电熨斗与自行车座板相似,脑海里立刻推导出“取暖凳=自行车座板+电熨斗”的框架。爸爸买来电熨斗和自行车座板,通过安装觉得切实可行,便替女儿申请了专利。

事件2:看到每天中午在学校吃中餐的同学,为了卫生,从家里带碗去学校。学生书包本来就重,再背一只碗,更是不堪重负。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修自行车的叔叔正在补内胎,受到了启发,联想到如果发明一种“吹气塑料碗”,既便于携带又可多次使用,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说干就干,她真发明了吹气塑料碗。

爱心和好奇心成就金奖

小发明家:章远骏(浙江嘉兴市余新镇中学)

灵感来源:看爸爸修理机器、洗荸荠。

成绩:小学六年级发明的洗荸荠机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金奖。升入中学后,他的这件作品还在长沙获得了全国级的新苗鼓励奖、茅以升科学基金奖。

事件:“我家以前住在村子里,乡亲们将荸荠削好皮来卖。我看到他们洗荸荠太累了,要用一个大网兜装着粘满泥土的荸荠去水里冲洗。这个方法比较‘原始’,冬天又冷,又洗不干净,就想发明个机器帮助他们。”两个星期后章远骏有了初步设想,和爸爸一起用四天时间画出了草图,并制作出了初步的模型。后来经过反复修正把原先的单面滚筒改成双面滚筒,把木柄毛刷改成钢筋毛刷,最后请工人师傅焊接和上漆。一个漂亮又方便的洗荸荠机诞生了。

理想:警察。从发明的角度上来看,警察和发明的关系很大,发明需要逻辑推理,警察破案也需要逻辑推理,而且警察握枪的样子很帅。

大赛咨询台

问:这次是第21届了,以往几届是在哪里举办的呢?(重庆市云阳县·家长提问)

答: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2005年8月3—8日在北京市举行,共有401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66项,二等奖156项,三等奖179项。至今,大赛已经分别在上海(1982和1993)、昆明 (1984)、兰州(1986)、北京(1988和1991)、成都(1990)、沈阳(1992)、南宁(1994)、长沙(1995)、天津(1996)、西宁(1997)、香港(1998)、呼和浩特(1999)、合肥(2000)、福州(2001)、郑州(2002)、兰州(2003)、成都(2004)等地举办过。每年有近15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问:我想了解一下大赛的奖项是如何设立的,如果我们获奖,会有什么待遇呢?你能给我讲详细一点吗?(湖北省·学生提问)

答: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保送的待遇,获省级一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加20分的待遇(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凡2005—2006年在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包括中专、中技、中师、中职),均可参加各基层举办的相应竞赛活动。而参赛者则要首先参加基层的选拔活动。即参加由各省(区、市)科协牵头组织举办的“2005—2006地区联赛”,再被选拔、推荐组成省级代表团统一参加本届竞赛的各项比赛活动。全国比赛则按各省(区、市)组成代表队,统一组织申报、参赛。

现在各省市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凡是获得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在校中小学生都可成为当地“市长奖”的评选对象。

你可以到当地科协或教委进行更详细的咨询,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本刊“创新大赛”咨询热线:023-63659981。同时请你继续关注我们的刊物,在接下来的每一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创新大赛的全新报道。

问:对参赛作品有什么要求吗?(山东省泰安市良渚镇·学生提问)

答:参赛作品要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问:“市长奖”是什么意思?(河南省濮阳市一中·学生提问)

答:最早设置“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这两个城市都于2003年举行了首届“市长奖”评选,北京每年评选一次,上海则是两年一届。天津也在2004年设立了“市长奖”,与上海相同也是两年一届。首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共评出五位获奖者;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有11名“市长奖”获得者和9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了表彰;首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人数原定不少于10人。

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市长奖”的城市还有重庆,安徽合肥、安庆、芜湖,河南安阳,内蒙乌海,湖北恩施,四川德阳、自贡等城市。

问:如何写发明作品简介、科学论文摘要?(山东省青岛市二十二中学·教师提问)

情境、探索、创新 第4篇

一、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 发展新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意克服照本宣科的平铺直叙, 而是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意识地创设思维情境, 造成悬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解疑除惑的迫切心理, 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 教师在讲学时还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 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激发, 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循环小数的认识”的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每组两道题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第一题的商是有限小数, 第二题是除不尽的。学生以前从未见过“除不尽”, 于是产生好奇心。有的学生忍不住叫起来:“老师, 怎么除不尽啊?”而此时教师还在装糊涂, 惊奇地问道:“不会吧!我来除。”

二、引发质疑, 培养探索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这些都无不说明疑问是学习的开始, 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应从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 有意拨动学生那根“跃跃欲试”的琴弦, 激励学生勤于思考, 敢于提问,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质疑, 即便是幼稚可笑的, 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 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 激发其强烈的探索意愿,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引发求知欲, 从而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新课伊始,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 自然地得出“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举例验证, 很快就将这一结论推翻了。此时, 学生心中就会充满疑问, 教师就抓住这个契机, 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好这部分知识, 变“被动”为“主动”, 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 精心设计有创造性、有价值的问题, 诱发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其探索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不要把疑问藏在心里, 鼓励学生多想为什么, 多问为什么, 养成勤思善想的习惯。

三、激励求异, 开发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若没有胡思乱想, 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 我们亏欠‘想象’这游戏的实在无法计算!”幼小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 他们敢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 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因此, 作为教师, 不能把学生的头脑套上枷锁, 更不能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 而要时时鼓励, 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 使其能通过观察、思考,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打破解题模式的框框, 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 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解法。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 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 宽是多少分米?”学生一般有以下两种答案: (5×4-8×2) /2=2 (分米) , 或5×4/2-8=2 (分米) 通过引导, 鼓励求异, 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 (分米) , 5- (8-5) =2 (分米) , 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要引导求异思维, 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 要让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 多向自己提问:“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好相反呢?”“书本上的结论对吗?”与此同时, 也要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既尊重科学, 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 使学生认识到求异与创新的关系。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同样,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根据学生特点采用良好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 精心营造质疑氛围, 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得到开发和展现, 才能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创设情境、引发质疑、激励求异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情境,求知欲,质疑,探索,求异,创新

参考文献

探索与创新作文 第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索与创新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探索与创新作文1

曾经,由于清政府的守旧,闭关锁国,一个朝代走向灭亡;曾经,因为管仲为相,大胆创新,一个朝代国富兵强。由此可见,敢于传承与创新是多么的重要。

清政府不懂创新,加之对传承而来的强盛国力有着盲目的自信,开始了长达两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招致灭亡。管仲大胆创新,不仅打破了原有的井田制,还整顿了军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军制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同时,积极地施行推举制,给予人才更多施展抱负的窗口。管仲的改革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齐国得以国力昌盛,夺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

两个朝代的结局因创新而截然不同。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或国家的繁荣绝不是仅仅靠继承前代而形成的,更是要依靠后人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持续突破。传承很重要,创新同样重要。就如同树木一般,没有创新,传承只能作为一颗种子深埋于泥土之中;没有传承,创新就是无根之木,作文经不起风雨。

晋代书圣王羲之就是一棵十分健康的大树。他学习书法时,阅览众多名家之作,而后融入自己的学识,在借览前人的基础上,独创出了一种俊逸妍美的新字体。王羲之创新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受人惊叹。

“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美国国际商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按照温伯格说的去做了。他们在王安公司称雄的个人电脑上再次创新,推出了体积小且更先进的电脑,并以较低价出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举打败了坚持老产品的王安公司。

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将传承与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力量。绝对的墨守陈规,只会消耗原有的能量,就像闭关锁国和王安公司,迟早会落败。从齐国管仲,晋代王羲之,再到美国商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他们的成功无一例外不是在向世人展现——

传承与创新长成的树木,是茂密的,是高大的,是生机勃勃的。

探索与创新作文2

人的一生都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时代才会前进。

创新与探索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只有主动去探索的人才能打开创新的大门。

没有人听说过某某科学家是没有进行任何实验,凭空想出一种新事物或新概念的吧?当然,这种事是没有可能会发生的,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99%的汗水才能成就那1%的灵感。所以,人类的不断进步,都是需要人类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来造就的。

曾经有人问我:“探索是不是毫无目的地去摸索?”这一定是一个否定的答案,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没有目的地去探索,那么是不会有任何更深层次的成果,只会是在表层现象中不断游走,更加迷茫,无法走出困境,从而默默无闻地度过平庸一生。著名生物学家屠呦呦,她也不是一时兴起去研发青霉蒿素的,她是在不断思考,不断进行研究后,从而走上这条路,并有始有终的去完成它。说这条路不艰难,是假的,但屠呦呦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以及奋斗研究的.能力向大家证明了研究与创新的意义非凡。

由罗曼·罗兰进行撰写的《名人传》的主要观点便是“痛苦和磨难造就伟人”。对此我认为,“痛苦与磨难”就是普通人的不断探索,在突破重重阻碍与困难后,才能得以创新,摘取成功的果实。贝多芬不亦如此,在爱情与生活的双重打击中,他仍然以自己的惊世才能震惊世界。

事实证明,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人是永远不能迈出探索的步伐,不可能去创造新事物去赢得成就,所以他们只能在社会的底层碌碌无为,平庸一生了。自远古时代以来人们都不断地在探索,但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类的“惰性因子”慢慢显现出来,他们大部分人追求平庸与安逸,害怕挑战,害怕改变,一味想着坐享其成。

不要以为自己是在追求平凡与普通,这只是你懦弱的表现,真正的勇者便是去与“不可能”为敌,勇敢的去探索与创新,勇敢的去征服自然!作为新时代人类我们便更应该做到“勇者无畏,强者无敌”!

探索与创新作文3

对于”探索与创新”,或许在之前我们还没有多少的”体验”,但自从接触到<电脑>这一课,我想我们对于这一新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探索,有很多人都觉得随便翻翻《十万个为什么》就好啦!可对于“创新”有谁能够更理解?试问:你会创新吗?很多朋友回问我:创新什么?对于像这样的回答,我便不再追问,不懂什么叫“创新”是什么的人,想必也不会“创新”再试问:你们喜欢听流行歌吗?。多数人回答:喜欢。问:写过吗?答:谁写过啊?!你写过?或者:写过,但是能出专辑吗?切!大多是想写,却又不敢写,或者没兴趣,反正,诸多原因,都是在为自己找台阶下。(我也不是在骂这些人,我只是在阐述自己的道理歌王又有意见的请留言)

诸位莫笑,看一看,这或许就是你们自己,到哪儿都高举“探索与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身上却做不到,都要求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却十分放荡,这算什么。升学,看的是成绩,但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扼杀了许多天才。孩子进入到全封闭的学校里,一心一意为学习,也把自己在儿时的梦想、理想、誓言,统统抛到脑后,由“天真的孩子”走到了“书呆子”的行列里,却被老师连连夸奖,自己却十分的不舒服,不明白为什么,却已在被一种力量偷去了“天真”。其实,这就是在一边高举“探索与创新”,一边在扼杀孩子的创新、探索能力。

我母亲朋友的孩子与我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偷偷对我说,她很喜欢航模,但她妈却认为学生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不让她玩,有一次,她偷偷拿航模去比赛,拿了一等奖,她不敢说,那张奖状是货真价实的,我在“羡慕”的同时,想必,她也在羡慕我吧,羡慕我有自己掌握的爱好,羡慕我有一个开明的母亲,羡慕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怎么办呢?或许她母亲看见奖状后会理解吧,但,在压力下,她不敢去给她妈看,怎么办?请大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吧!其实,有时候,在无形之间,我们已经伤到了别人,最简单的例子:金秋时节,开满了桂花,有时也许你只是想闻一闻,可你却不小心的碰下好多桂花,本来是无心的,甚至只想赞美一下桂花,可你伤了它。这创新了吗?似乎是没有吧。

或许只是想探索一下,但创新似乎在无形之中灰飞烟灭了。

探索与创新作文4

美籍华裔科学家钱煦,是当今唯一拥有六顶院士桂冠的华人。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钱煦认为是“7c法则”给他带来了成功,而“创新”就是其中之一了。

新航路开辟之后。一些航海家从美洲带回了一种像血一样鲜红的水果,当时并没有人敢食用,人们敬而远之,所以这种水果被人们以有毒为由,被人们所弃。过了不久,有一个年轻人大着胆子尝了一口,感觉到十分的鲜甜可口,也没有任何身体状况,比其他的水果更加美味,随后,人们渐渐地接受了这种水果,并逐渐地得到了推广,成为我们今天餐桌上的西红柿,而那位青年人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没有大胆的尝试,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前面有美好的风景,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我们要坚持创新。

传说鬼谷子有两个徒弟,一个姓庞,一个姓钟。一天,鬼谷子给他们出了一道作业,叫他们到后山去砍柴,柴烧起来没有烟,且烧得旺,要百担有余。姓庞的徒弟拿起斧子就去砍。而姓钟的徒弟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拿斧子砍了一些榆木,并把它烧成碳,接着又砍了一根柏木作为扁担。一个月后,鬼谷子来察看他们的成果,姓庞的徒弟砍了一百担,烧起来火很旺,但他用榆木烧的木炭和用柏木作的扁担意为“柏担有榆”,火很旺且没有浓烟,鬼谷子笑了笑。

运用创新的手段,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就是我们要学会的,创新带给我们更美的时间。

现代有许多的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有些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来调解自己的危机,就如福津某厂,该厂有人主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武装企业,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使其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让企业再次拥有生机,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同样的企业,广州某企业却不采取任何的手段,最终的结果就是面临着破产。

采用新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管理,使其再一次拥有生机,这就是坚持创新的魅力所在。

情境探索创新 第6篇

关键词:情境 求知欲 质疑 探索 求异 创新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发挥教学的作用与影响,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克服照本宣科的平铺直叙,而是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创设思维情境,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解疑除惑的迫切心理,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循环小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每组两道题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第一题的商是有限小数,第二题是除不尽的。学生以前从未见过“除不尽”,于是产生好奇心。有的学生忍不住叫起来:“老师,怎么除不尽啊?”而此时教师还在装糊涂,惊奇地问道:“不会吧!我来除。”

二、引发质疑,培养探索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都无不说明疑问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有意拔动学生那根“跃跃欲试”的琴弦,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即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激发其强烈的探索意愿,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引发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自然地得出“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很快就将这一结论推翻了。此时,学生心中就会充满疑问,教师就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好这部分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精心设计有创造性、有价值的问题,诱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其探索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要把疑问藏在心里,鼓励学生多想为什么,多问为什么,养成勤思善想的习惯。

三、激励求异,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若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我们亏欠‘想象这游戏的实在无法计算!”幼小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敢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因此,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头脑套上枷锁,更不能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而要时时鼓励,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能通过观察、思考,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打破解题模式的框框,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解法。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多少分米?”学生一般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要引导求异思维,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要让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让他们自己多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好相反呢?”“书本上的结论对吗?”同时也要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既尊重科学,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求异与创新的关系。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同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根据学生特点采用良好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精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潜能被开发,才能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探索创新 第7篇

一、更新观念, 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教师应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把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 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 更新教学观念, 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 从学的角度出发, 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如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 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 面对计算机, 还是不会操作。

二、结合教材, 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 我结合教材, 结合生活实际, 大胆进行教学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 创设条件, 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 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形成开放型的课堂,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2. 设置情境, 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 是创新思维的前提,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根据课的特点, 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 让学生充分想象, 大胆讨论, 活跃思维, 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学用结合, 加强记忆力

电脑学习有其知识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 不能把电脑作为单纯的知识来学习, 而忽略电脑的操作。俗话说“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学电脑也一样。学生的电脑知识掌握得并不少, 但由于不注重运用或运用在其他方面, 所以忘得特别快, 或者说学得特别累。但如果能把课堂上学的东西在上机时间通过电脑操作来加以巩固, 这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 记忆是轻松的, 教学目标自然能顺利完成。

三、设计探索过程, 培养创新技能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 他提出了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 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 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不断探索,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 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 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 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 有利于技能的转化。

四、注重因材施教, 培养创新情感

教学过程中, 要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教师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上等生, 应指导他们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 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全班学生各自获得情感在不同层次上的平衡, 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总之, 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 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 优化教学设计, 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 从而在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法, 没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创新精神, 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了创新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创新家访的实践探索 第8篇

不知什么时候起, 家访不再到家, 不再访家。

不知什么时候起, 家访, 已经渐行渐远。

然而, 家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拓宽教学思路, 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 从而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 教师家访不容忽视。

一、我们的思考

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成效受到来自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影响。因此, 学校要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则必须充分发挥各大要素的独特功能, 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助推作用和社区的强化作用。如何调动教师家访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整合学生、教师、家长、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推动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发展?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对传统的家访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思考。

1. 首先我们认为传统的个案跟访存在以下弊端:

(1) 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现代家访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多元, 各方因素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2) 传统家访的内容过于狭窄, 教师家访的内容多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习情况等。即便偶有涉及心理素质、习惯方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也因谈话对象单一, 交流难以深入。

(3) 由于传统家访的形式多是告状式、说教式、责问式、被动要求式和分配任务式等, 所以传统家访不被学生所欢迎, 有时也让家长无所适从。

2. 其次, 我们认为现代家访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家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学生、家长、教师、相关社会专家等都应成为家访的资源, 并实现有效整合, 真正访出教育的合力。

(2) 学生、家长、教师、专家都应成为家访的参与者, 并能建立多方交流的渠道。

(3) 家访内容的选择应该是多元的, 它不仅仅是教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内容, 还要有学生关心或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4) 家访力求让同学更友爱、家长更友好、班级更温馨、家校更和谐、效果更显著。

二、我们的实践

鉴于以上的思考, 我们以搭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共育平台, 营造和谐、温馨、高效的育人环境为指导, 改变以往由一位教师面对一个家庭, 单一的“教师说, 家长听”的说教式、告状式、责问式的传统家访模式, 在保留个案跟访的基础上, 将个案跟访和主题家访有机结合, 一种全新的家访形式——“家访沙龙”应运而生。

1. 家访沙龙的目的。

家访沙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有效家访模式。通过组织几个家庭的小型聚会, 针对学生原有的问题, 让家长间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困惑, 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让更多的思想火花进行碰撞和升华, 让家长和教师明确了行动目标, 帮助教师、家长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案。

2. 家访沙龙的模式。

以小型家校教育交流会的形式开展的主题家访活动的基本流程为:确定主题——选择对象——制定方案——发放任务单——沙龙活动。

确定主题:家访沙龙是个案跟访的延伸与补充, 教师在前期个案跟访的基础上, 填写《家访手记》, 分析整理班级学生、生活上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收集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 并结合学校、班级教育教学需求, 确定家访沙龙主题。

选择对象:参加家访沙龙的家庭一般为5到8个, 他们有着共同关心的主题, 有的是在这方面有一定经验和方法, 并乐于与他人分享;有的是心存困惑, 急需得到大家帮助。

拟定方案:主题确定后, 为了保证沙龙活动有效实施, 教师必须拟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案例如下)

发放任务单:以任务单的形式告诉家长活动主题, 并要求家长做好活动前的交流准备, 也是有效开展家访沙龙必不可少的环节。 (任务单如下)

沙龙活动:沙龙由班主任主持。活动中, 家长、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教育心得, 探讨教育方法,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情境和谐, 其乐融融。

三、我们的收获

家访沙龙活动的深入开展, 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新型家访模式的显著成效:

1. 家访主题的针对性强, 家长和教师行动目标明确, 沟通环境宽松, 有利于家长或学生的态度转变, 认知调整, 活动目标的认同, 行动方案的形成, 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利用学生家庭资源和社会相关专家、学者资源中的积极因素, 弥补了学校和课程资源的不足。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助推作用和社会的强化作用, 形成了教育合力。

4.拓宽了教师家访的思路, 增添了教师家访的活力, 丰富了教师家访的内涵, 让家庭之间更友善, 师生关系更融洽, 家校关系更和谐。

绿色饭店服务创新探索 第9篇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 绿色饭店的内涵。

绿色饭店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明确定义。随着经济的发展, 绿色饭店的内涵不断扩大, 从“环境保护”、“回归自然”到“经济效益”再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 绿色的内涵涵盖了从选址建造、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到企业文化的全过程。绿色饭店的标准:目前中国国内现行的绿色饭店的行业标准主要有《绿色饭店》和《绿色旅游饭店》, 其中《绿色饭店》是国家标准, 《绿色旅游饭店》为旅游行业内标准, 行业标准主要用于绿色饭店的评定。国内的标准是在中国现有情况基础上推出的, 与国外的标准仍有差距。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评定项目主要有绿色钥匙认证项目、绿色钥匙生态评价项目以及绿叶生态评价项目, 这些项目更强调员工的参与, 在培训中必须对员工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知识的普及。

(二) 服务创新。

“创新”一词由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定义:“将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 并提出了制造业中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市场创新、输入创新和组织创新五种类型。20世纪80年代, 学者们将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体系运用到了服务业中, “服务创新”的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关于服务创新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 (资源) 、动力机制、模式类型、技术手段上;应用研究则体现为以企业价值创新为契机, 具体从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技术更新、服务产品创新、服务市场拓展和服务管理提升等方面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其中服务创新策略 (俞仁龙, 1999;吴传水, 2000;戴延寿, 22000033) ) 的的研研究究最最多多, , 阐阐述述采采取取什什么么样样的的策策略略进进行创新;其次为服务创新与顾客的关系 (吕秉梅, 2000;罗宇, 2002;杨崇德, 2003) , 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顾客模式;再次为服务创新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李莺, 2001) ;最后为服务创新过程 (常春喜, 2001;罗桔芬, 2003;戴延寿, 2003) , 着重强调技术的作用。目前虽已构建了服务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 但关于绿色饭店的服务创新依然是凤毛麟角, 换言之, 缺乏有针对性的服务创新的研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创新的研究范围。

二、绿色饭店的服务创新策略

绿色饭店应该为客人提供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人体无害的产品与服务。饭店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 必须在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并且尊重和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当地居民的可接纳程度以及道德规范。绿色饭店的服务应该始自理念, 体现在管理、运营、策略等各个方面。

(一) 注重顾客参与。

饭店服务产品的明显特征就是生产与服务的同一性, 顾客参与服务过程, 一是要求绿色服务的理念要与客人共享, 通过饭店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让顾客认可绿色服务的理念, 并愿意进一步配合;二是服务内容上, 要通过与顾客的充分沟通, 让顾客切实感受到绿色服务的实质, 而不是降低服务的标准;三是服务方式上, 要让客人充分理解绿色服务的内涵, 通过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 为顾客心灵层面带来绿色的感受, 做到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平衡。

(二)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本身就体现着“绿色”, 绿色饭店的知识共享一是表现在集团内部的共享, 无论是高星级酒店还是经济型酒店, 无论饭店管理集团的模式是特许经营还是管理合同, 其所共同具备的特征是拥有大量开展相同服务业务的门店。那么, 某一门店的服务创新成果可以与各个门店之间实现共享, 进而形成饭店管理集团知识共享服务创新模式。二是某个饭店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 饭店是一个对团队协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地方, 部门之间只有很好地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接待任务, 而这对于绿色饭店尤为重要, 部门之间知识的共享就是“绿色”特征的体现。

(三) 利用新技术。

绿色饭店服务创新要注重利用新技术。E时代的到来, 让饭店业从预订到离店的全过程, 都充满着E的味道。但是在电子技术与人性化的服务过程中充满着矛盾, 饭店业是一个对“人”的要求比较高的行业, 而电子技术体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虽然为我们带来了便捷, 带来了“绿色”, 但天生没有人情味, 所以在服务创新过程中, 要注重电子技术和个性化服务的平衡。具体来讲,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服务创新, 降低运营成本, 这一创新应该贯穿对客服务的全过程, 同时要明确责任人, 进行有效激励和监督, 并且进行反馈和评估;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性化的把握, 在了解客人基础资料的背景下, 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三、结语

在今天自然环境令人堪忧的时刻, “绿色”应该进入每一家饭店, “绿色”不仅仅是硬件, 如饭店建造的地址和周边的环境、内部设施排污、减少洗涤等, 更重要的是软件———服务。如何在绿色饭店内进行服务创新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课题, 既要体现“绿色”, 又要体现出高端的内涵, 而不是简单的节俭, 这是一种让顾客心灵感受到的、欣然接纳的“可持续”。

摘要:绿色饭店作为一种特殊的饭店类型, 目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绿色饭店服务创新研究有着与其他饭店不同的着眼点:一方面, 绿色饭店的理念要与客人共享, 才能让客人切实感受到“绿色”, 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另一方面, 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人与其和平共处, 只有平衡好各方的力量, 才能在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基础上, 达到预想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饭店,服务创新,顾客参与

参考文献

[1] .李莺.原创力、品牌与服务创新——网络时代的出版业探索[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 .张晓晨, 张恒杰.经济型酒店服务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3] .温锦英.旅行社服务创新实效性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3

[4] .刘英.浙江省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2

[5] .刘伏英.我国经济型酒店核心功能的回归[J].经济导刊, 2009

[6] .戴延寿.论企业服务创新与核心竞争力[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7] .俞仁龙.服务市场正在发生变化[J].商业经济研究, 1999

[8] .吴传水.关于客运服务创新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 2000

[9] .吕秉梅.谈企业的文化竞争[J].安徽商业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探索图书编辑价值创新 第10篇

一、当前形势下图书编辑价值创新的新时代意义

图书作为一种传播效果十分广泛的精神产品, 其向人们传递的不仅是人文精神, 还包括其中蕴涵的十分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改革开放后, 我国不仅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 文化也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且多样化是其比较突出的特征。这种情况下, 图书作为传播精神与文化的一种载体, 应满足时代、文化发展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编辑创新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利于实现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所谓和谐简而言之, 它融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和风尚为一体, 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总体认识和认知。图书产品作为向人们传递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时代对图书出版业提出的要求, 图书编辑应以发展的眼光树立创新意识, 以积极探索、务实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 满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 满足人们的不断求知欲。

(二) 利于满足我国出版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

新时代下, 我国图书出版业正处于新体制不断改革、完善趋势下, 应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增强文化改革的坚定性与自觉性, 坚持排除妨碍与束缚文化发展的一切障碍, 为文化发展提供一套健康、可行的发展体制。新体制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离不开编辑创新的参与, 故对选题、内容、思维、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其符合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为此, 图书编辑需要具备新的战略意识, 采用符合要求的价值取向、编辑理念和技能, 避免选题雷同、编辑方式陈旧, 以适应新体制要求。

(三) 利于实现预期社会效应与文化效应

由于图书编辑、出版、销售等流程操作的不统一性, 编辑人员不可能一一参与每一个环节, 也就难于预测图书上市后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与文化效应, 更无法直接感受编辑创新所带来的意义。当图书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失去了其赖以实现的环境, 思想观念的完整性、传播性则难以保证, 市场环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此种形势下, 便将图书编辑创新推向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推动图书编辑创新工作有序进行。

二、图书编辑价值创新的具体内容

(一) 选题创新

选题上要想做到创新, 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则是关键内容。为了做好选题策划工作, 编辑人员应具有前瞻性,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要具有围绕出版社出书方向推陈出新的能力;第二, 具有独立思考与科学分析的能力。选题作为一种创新性活动, 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思考与科学分析的能力, 否者难以从市场、读者角度进行选题工作;第三, 具有对图书准确定位的能力。从市场角度对图书进行定位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新的市场分区, 为图书上市、销售找到新的空间。

(二) 内容创新

策划、选题工作始终都是围绕内容而进行的, 足见内容创新的重要性。内容创新不仅强调内容的原创性, 更强调其与新思想、新文化之间的连接效果。一本优秀的图书, 其不仅在学术上有突出贡献, 更是与新思想、新文化之间连接的纽带。

(三) 功能创新

以往图书编辑工作中, 对编辑人员的知识面与文字功底要求比较高, 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特殊要求。但新形势下, 不仅要求编辑人员具有传统的编辑能力, 更要求有准确把握市场动向、策划、分析等能力, 以确保图书能准确向人们传递书中始终如一的思想意识。为此, 编辑工作也需要功能创新, 否者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

(四) 思维创新

编辑人员的思维创新是一本图书出版成功的关键。思维创新, 要求编辑人员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同时, 更要对市场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才能真正掌握、认识到市场与人们的需求, 使图书编辑创作工作源于市场、满足读者要求。

(五) 结构创新

结构创新, 就是要不拘一格地表现图书内容, 且封面与版式设计更要独树一帜。通常情况下, 从读者需求角度考虑结构创新易产生令读者接受的设计, 也最容易吸引读者的眼光。一些史类小说采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结构更为读者所接受, 从这一点来看, 用最恰当的形式表现文本内容是结构创新追求的最高水准。

三、结束语

编辑创新工作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它贯穿于图书编制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策划选题、论证、编写、上市各个环节物质化地呈现, 并通过图书商品化得到最终价值。总结来看, 编辑创新是一种意识, 是一种过程, 也是一种结果, 是创作一本优秀图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苗东升.论建设创新型国家[J].北京大学学报, 2006 (5) [1]苗东升.论建设创新型国家[J].北京大学学报, 2006 (5)

创新教育探索 第11篇

一、借鉴前人科学研究,找寻创新思维方法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被称为十大最美实验之一,不只是它揭示了一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探索物理规律的正确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因为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领域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本质上同属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所以从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中去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思维方法,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笔者的粗浅理解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研究中蕴藏着三种创新思维方法:

(一)逆向思维方法

所谓逆向思维方法,就是逆着原来的物理过程去分析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说通俗一点,就是倒过来想。逆向思维方法的特点是依据结论找已知条件,或由结果找原因,也可看成将某一物理过程的初态和末态互换后使问题更简单,计算更方便。伽利略就是用逆向思维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错误观点,从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他的思维过程是:假定“重物落得快而轻物落得慢”的观点是正确的,若取两个物块ml和m2,使ml>m2,把ml和m2用细绳连接在一起后自由释放,那么连接体的速度v必然介于ml和m2单独下落到同一高度时的速度vl和v2之间,即v2v1(因为m1+m2>m1),这样就从同一命题下得出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因此,伽利略就可以肯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一种反证法,反证法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方法,它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反证法可以证明:P-V图中任意两条等温线不相交;电场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匀强电场中电场线是间距相等的一组平行线,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等等,用正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如果非常困难的话,我们就可以试用逆向思维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甚至把无法解答的问题变得非常简捷,如光学中的光路可逆问题,电学中的“黑盒”题,都是逆向思维方法的典型例证。

任何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只有结果而没有原因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只要某一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可逆性存在,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就可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如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启发,大胆进行逆向思维,提出了著名的德布罗意物质波概念。逆向思维方法在创新教育中是不可少的。

(二)直觉思维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易被忽视而又最重要的特征”直觉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思维方式,但不同的人,直觉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不经过详尽的逻辑推理,不经过分析的演绎步骤:伽利略就是运用直觉思维方法,通过观测,认识到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越来越快,然后借助猜测提出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提出加速度的概念:a=v/t,运用数学推理得到s=at2/2。伽利略是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作出了重要发现。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曾肯定和强调过直觉的作用。爱因斯坦指出“我相信灵感和直觉”、玻尔强调“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在物理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就不可忽视。要善于运用直觉顿悟思考方法,必须要有丰富的有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具有与所思考问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乃是直觉顿悟的依据和基础,这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完善知识结构,力求整体的掌握和本质的理解。还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所要求必做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所预期的结论进行“科学猜想”,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在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长期坚持这样做,就可教会学生直觉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形象思维方法

用直觉顿悟的思考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必须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和论证。伽利略运用直觉顿悟的创新思维方法得出s=at2/2的结论后,又用形象思维方法设计理想斜面实验进行检验,多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即s∝t2)。然后又合理外推,当斜面的倾角θ→90°。时,小球仍然做匀加速运动,从而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至此,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才可以表述为h=gt2/2。伽利略用同样的思维方法提出了“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物理规律,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用形象作为思维的元素和手段来分析思考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以感性认识作为基础,形象思维虽然具有形象性,具有感性直观的外壳,实质上却是反映着事物本身的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的思维活动。物理学中的理想实验、理想模型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电场线、磁感线甚至光线都是这种形象思维的杰作。作为幸运的物理教师,应充分结合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依据创新思维方法,归纳教学基本方法

一谈起教学方法,总容易使人把传统教学上写的讲解、讨论、谈话、提问、作业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之类搬出来,误以为这就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其实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单纯靠这些表现形式无法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无法培养创新能力,无法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盲目引进和机械照搬教育课本中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不是研究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从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中去探索创新教育、归纳总结物理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分析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全过程,不难看出,伽利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我们从事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只有这一方法才能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好是为了学好”的目的。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给予极高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纵观物理学发展史,任何物理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伽利略的这一研究方法,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物理规律,并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就必须用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所以说,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才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比教会学生物理知识更为重要。

自由落体运动只不过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一节课,而从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却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作用有时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探索创新 第12篇

一年多来, 我们在发展的同时, 一直在思索, 如何为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推动世界贸易“走出危机, 开创未来”,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港航业, 要以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 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向第四代港口转变为着力点, 带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牢牢把握住国际物流航运发展的主动权。

人们对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忧虑直接对船运市场产生影响。我们感到, 港航业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 更是提振全球经济的信心表。前几年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当中,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中国港口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我们青岛港也保持了逆势增长, 稳居世界第七大港, 集装箱跃升为世界第九大港, 并提前17年还清所有的外债, 实现了“零”负债经营。“中国因素”和“中国力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源泉。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敢于创新, 用创新驱动, 加大港口建设, 探索国际物流模式创新。

为此, 我们一是以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为依托, 推动港航一体化发展。第四代港口的发展趋势为港航业创造了向更高层次物流转型的重大机遇。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现代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兴起, 第四代港口将不仅是物资交汇的连接点, 更是具有积极主动意义的综合运筹、储备物流生成和运动的基地, 要求港口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平台的作用, 全面参与到现代供应链物流管理, 实现从“后勤服务站”向“前方调度站”转变。

盟、港代联盟, 整合港口资源, 形成港航业强强联合的巨大优势, 构建起港航企业真正意义的“云物流”。港航企业就是一片“云”, 对于客户来讲, “云”无处不在, 并能无限扩展, 能随时获取;对于上下游企业来讲, 加入“云”端, 通过携手合作, 降低成本、实现共赢, 加快实现港航业由“拥有资源”向“控制资源”转变, 由“被动生成物流”向“主动生成物流”的转变, 由“物流节点”向“物流中心”转变, 全面为世界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探索创新】相关文章:

创新与探索06-06

情境探索创新06-21

创新思维探索07-09

探索和创新07-20

创新探索型教学09-02

探索式创新思维09-09

创新探索实践范文05-28

服务创新探索范文05-30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07-18

勇于探索善于创新08-12

上一篇:技能高考下一篇:人才创新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