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

2024-08-13

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精选12篇)

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 第1篇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呢?以“生命从此更精彩”为办学理念, 源自对校名“华渝”教育内涵的发掘。

“华”, 古时通“花”, 《诗经》有“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名句, 谓桃花开放之繁艳。《说文》曰:“华, 荣也”。《尔雅》亦云:“木谓之华, 草谓之荣。”其意指美丽而又光泽。

“渝”, 特指嘉陵江。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 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嘉陵江终日奔流不息, 狭窄之处, 湍急而进;平缓之处, 徜徉而行;峡谷陡峻, 咆哮而下——其激扬之浪花, 奇崛之山石, 江上之明月, 宁静之沉夜, 无时无刻不在倾诉水的多姿, 诠释江的精彩!

“华渝”, 两者连用, 既有美丽光泽之繁盛, 又有蓬勃奔腾之刚健——“华渝”比喻我校师生如繁花盛开, 绽放生命之光彩;象征我校师生如嘉陵江水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拼搏奋斗张扬人生之精彩——正因如此, 我校以“生命从此更精彩”为办学理念, 融校名于其间, 化美意于其中, 可谓言简意赅, 语精意深。

“生命从此更精彩”之为办学理念, 有着其深刻的教育内涵:“生命”, 即是谓之人生, 是指每一个在华渝实验学校就读的孩子的人生;“此”, 谓此时此地。此时, 是少年这个时候;此地, 即是指华渝实验学校。生命从此更精彩, 就是说让每个就读于此的孩子, 从现在开始, 生命变得更精彩;从这里开始, 走向自己美好幸福的未来。

有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还不行, 还必须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就是学校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 发挥本校优势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根据我校深厚的“军工精神”积淀以及“生命从此更精彩”的办学理念, 我们提出“格润教育”的办学的特色教育。

“格”源自《礼记·缁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既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也涵盖了法式、标准、规格的意思。我校由老牌军工子弟学校转制而来, “军工精神”积淀深厚。我校的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军人般坚毅的品格、理想的人格、阳光的性格, 骨韧、劲尖、气长、血旺, 这也正是精彩生命所必须包含的素质。

“润”本义为雨水下流, 滋润万物, 这里指我们的教育如同雨露般润泽每一个学生, 教师与学生一同分享精彩的快乐, 一道沉浸在“润泽生命”的喜悦、和谐、纯洁、博大的氛围之中。一“格”一“润”即一“刚”一“柔”完美的展现了生命的多彩, 让我们的学生从此走上精彩的人生大道。

“格润”取于英文“green”谐音, “格润人生”即“green人生”也就是“绿色人生”。绿色, 代表着生命的活力;绿色, 蕴含着健康的力量。“绿色人生”也就涵盖了“精彩人生”的意义。“green”, G—gear (适合) , R—raw (自然状态) , E—encouragement (鼓励) , E—essential (自发) , N—nova (新星) , 意味着我们追求一种适合每个孩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一种启发孩子在自然本真状态下生长的的教育;一种充满尊重与赏识的教育;一种引领孩子自省自发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教育;一种促进孩子在不断地成功中成长为一颗新星的教育。

“格润教育”的中英文解读相辅相成、内涵丰富, 不仅是对我校深厚“军工精神”的传承发扬, 还巧妙的阐释了践行“生命从此更精彩”办学理念及实现“精彩人生”培养目标的方法与途径, 可谓言简意深, 恰到好处。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前沿。以市教委“‘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为指导, 以“减负提质”为目的, 以打造“格润课堂”抓手, 着力建设彰显“生命化”为主题的格润课堂生态, 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格润教学模块, 形成“润”为关键的格润教师行为, 生成“活”为表现的格润学生行为。所谓“格润课堂”即以“格”为经, 致力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理想的人格、阳光的性格;以“润”为纬, 致力体现因材施教、自然本真、自主自发、尊重赏识、体验成功的生命化要素。采用分学科、分课型、按教学的实际需要搭建出不同的“格润教学模块”, 让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格润特质”不走样的同时, 确保“自选动作”有创新。

如语文阅读教学格润六大模块:自读自悟、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分层指导、适润评价、展示提升。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创设与实际生活链接的空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中、在适度浸润的评价中、在小组的思维碰撞中“三维”得以生长, 在适时的自我展示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快感、体现自信的力量。

培训论文:校长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 第2篇

良好的社会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学校,良好的学校离不开良好的校长。一个好的学校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校长,校长的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我结合我校的实际,对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谈谈我的粗浅思考。

一、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理念是校长对教育的地位、作用、过程、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理性认识。新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挑战需要校长有全新的管理内涵。

1、教育管理理念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

校长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受到观念的制约,表现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期望中,也表现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态度、行为、方法和评价上。现代的校长在对教师管理上应该定位在人性管理上,自下而上的方法上。创造和谐的氛围,对教师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欣赏,给教师创造展示个性空间的平台。

(一)思想激励:校长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学会运用语言、行为、目标、榜样、民主、荣誉、信任、情感等因素的激励,去做好教师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来激励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

(二)工作激励: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断层,业务水平欠佳的状况,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教学循环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形成竞争机制,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面临同样的机会、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责任、同样的报酬,强化责任感,使每个教师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在岗位上提高素质。二是开展教学评价,创建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环境,引导教师树立起主体意识,开发教师的心理潜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坚持自我调节,自我达标,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评价激励:评价做到全方位、全内容、全过程、全层面,教师建立了成功记录袋,学校出台了全面系统的管理与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有指标、有要求、有创新。

2、教育管理观念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

校长应该是新课程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引领者,校长要成为复合型的,必须从学习——实践——积累——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来精炼自我、成长自我、创新自我。对自己的岗位能力要树立高标:驾驭学生、驾驭教材、口语表达、手段操作、知识延伸、课堂艺术 等。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校长要成为汹涌奔腾的大海,再流入源源不断的小溪,小溪再穿过平原流入江河激起千层波浪,这才是校长的感动。

校长要深入教学一线,掌握教学动态,说好普通话,作好示范课,教学有思路,讲座有思想。同时要积极引领教师具备10种能力(语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法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反思能力、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能力型的方向转变.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兴趣。为适应新课改工作的需要,首先:

(1)指导教导处在坚持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的同时,逐步发挥教导处“导”的功能,利用常规的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日志的功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并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相关的教师,为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尽应有的作用。

(2)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倡导集体备课,提高业务。注重教师平时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考核相结合,抽考和统考相结合。教师的教学成绩纳入对教师的年终考核,修改和完善考核方案,使之更为公平合理,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估办法。教务处从抓课堂教学秩序入手,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在教学中,注重抓好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等举措狠教学工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明确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课堂的唯一资源,让教师指导学生会学,培养学生五个会:“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会动手、会总结”。

(3)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狠抓教师业务的提高。为了博采众长,我们实行每周一次精品课课,选择年青教师上教学研讨课,领导和同年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引导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另外,教导处组织教师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分析教学的成败及原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育管理观念影响着校长的创新发展

人类天赋才能超越了万物,是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于是万物皆为人所用,人被称为“万物之灵”。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也是我们做校长的历史责任,校长要实现管理创新,形成管理特色,同时指导教师知识创新,教法创新;也要培养学生要创新思维,对学生从小以“小发明”和“小创造”开始。

二、更新校长教育管理方法

在学校工作中,严格的管理方法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如何使学校形成规章严肃、人情温馨、个人心情舒畅、整体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从而达到治教、治学、治校的最终目的,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应把人文化和制度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人文化管理充满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情感纽带。

1、管理人性化

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施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教师创造地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这本身就是校长的影响力、同化力、和感召力,同时也是校长的人格魅力。

高度重视以情治校,以情待人是领导的艺术,做到这一点学校就有了凝聚力,要用严格的眼光看待自己,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教师同研究;以同事者的身份和教师探讨;以学习者的身份和教师共求知;以伙伴的身份和教师同命运。校长和教师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做到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信取人,和教师融为一体。关心师生,把教师家的事情当作自己事情,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

2、管理服务化

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越来越为更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尤其对于在新课程改革中成长的校长,这一理念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的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关注学生的快乐成长与情感。尊重人格,关注人性,感情和精神的柔性管理是最成功的管理方式。首先,校长要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一切从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另外,把创造的权利给师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其次,校长也要服务于家长和社会,积极吸纳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提出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管理科学化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管理和决策的中心,校长除了应具备品德、才能、知识等基本素养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学校科学化管理的素养。这是因为校长的自信与追求、探索与创造、魄力与魅力、爱心与奉献、廉洁与公正等心里素养决定着能否科学的管理好一所学校。

4、管理和谐化

和谐是取向、是动力、是财富,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碰撞,只有和谐才能体现群体智慧,有了群体力量是走向成功的平台。校长能够和班子成员、教师密切合作,并要做 到任人唯贤,有才有德提拔使用,有德无才培训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树立身边的榜样,做到以老带新,以能带弱,整体提高的和谐办法。

成功校长都不是单纯靠权力领导和管理学校,主要是依靠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校长的核心作用是靠他的办学思想体现的,不是单纯靠权力。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按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去做。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规矩,不要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跟在思想后面的。有的校长经常说他的权力不够,权力太小,我们固然需要权力,当权力不足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发挥我们的作用了吗?学校的成就、质量、荣誉、效益都是全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校长要尊重、理解、信任、帮助每个人,学校发展和老师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校长应该是一名教育家,要有正确的并体现自己风格的教育思想,使自己的学校有所发展,办出特色。要有敬业精神、乐业态度、专业水平。要像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管理制度化

俗话说:“立规矩,成方圆“,为了达到“以法治校”、“以德治教”的目的,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让广大教职员工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支持、拥护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度的确定是以人为本,人性化为出发点,我们制定的制度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全方面、全内容,包括班子成员、库室管理人员、教学人员,除了制定的制度职责以外我们还制定了完整的教师工作考核细则,细则包括了教师的考勤、考绩、工作量、各类竞赛、荣誉、承担课题教研、常规工作(备课、写案、记录、反思、班级管理、卫生、安全)等全面系统的规范管理层面。制度与细则的制定以激励为主,而且加大投入,奖优罚懒,多劳多得,体现公平,体现竞争,体现创新。

6、学习终身化

学习决定着理念,理念决定着思路,思路决定着出路,出路决定着发展,校长自身和指导教师要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生命需要阳光,生存需要学习,不学习会今天一步之隔明天会万丈之遥,人大脑输入的信息有效期是三年。我们要求教师要精读一本书,精学一个人,精做一件事。

西部农村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第3篇

【关 键 词】 “和乐”教育;教育实践;管理

学校管理的基本层次有人工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现在,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走到了文化管理的阶段。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理念办学。西部农村如何迅速跟上?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行动的问题。

一、如何提出学校办学理念

1. 校长要主动把握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校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理念办学,创建特色,文化建设”的阶段;教育改革也以“立德树人”为时代主题。作为西部地区的学校,绝不做一年不知有四季的“猛蚱人”,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要有所作为,提炼办学理念的时代因素,思考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

2. 校长要善于结合当地的教育实际。从华蓥教育的发展基础来看,我们通过“普九”和“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硬件建设也基本能够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通过“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为创建学校特色教育和特色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根据当地教育实际,提炼办学理念的地域因素。

3. 校长要积极思考本校的教育方向。作为学校校长,既要紧扣教育时代的脉搏,明白当地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要归纳和概括自己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思考“以什么样的理念办学,如何创建教育特色,怎样建设学校特色文化”,从而提出独具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因此,2014年前后,我们根据阳和初中实际,学校确立了以“和乐”理念作为学校指导思想,初步设计了创建“和乐教育”理念系统,为学校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15年进一步细化了理念系统:“深入实施和乐教育,打造三生高效课堂”;规划了实施路线图,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如何诠释学校办学理念

1. 以传统文化诠释核心理念。《汉书·董仲舒传》:“百姓和乐,政事宣昭。”和乐,就是和谐欢乐。“和”的基本内涵是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对立与统一。乐,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是:“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广泛地称之为乐。”和为根本,乐为表现形式。

《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乐”的终极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乐者,天地之和,人性和则乐,天下和洽则乐。

孔子所追求的“成人”教育目标和希腊“三哲”教育思想都凸显“和乐”的内涵。“和乐”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乐”的基础是尊重差异,多元谐和;求同存异,各有所乐。

2. 以现代观念理解核心理念。和乐这一古老的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和乐”其解释为和谐生活方式。具体内容为:敬天惜物,乐道尚和;简约生活,健康方式;低碳消费,高尚责任;善待他己,崇尚自然;心灵净化,智慧生存。它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变成了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态环保观,是一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乐观包容的生活态度。

3. 以地域和学校特点聚焦核心理念。阳和镇位于华蓥山中段西麓,山青水秀,四野静美,民风淳朴,崇尚和睦,这一切正契合了“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乐天的乐感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乐观向上、热爱生命、追求和谐的理念。“和乐”的哲学内核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共同的生长点和价值取向。

4. 与教育结合思考办学理念。和乐教育思想首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全过程都应围绕学生的和谐快乐、可持续发展;其次,和乐教育思想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培养,又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第三,和乐教育思想是协调、统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对立因素和矛盾过程,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协调、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统筹兼顾,使各种教育因素发挥最优的效能。和乐教育思想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办学策略;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办学模式;既是一种精神动力,又是一种创新实践。

三、如何实践学校办学理念

1. 及时制定实施办学理念路线图。学校要制定一个总的理念系统及其实施方案:阳和初中制定完善了“和乐教育理念系统”,“关于深入推进‘和乐教育,将阳和初级中学建成特色学校的决定”。

具体方案从外观文化和内涵发展两个方向准备。外观文化方面,阳和初中制定了“学校建筑物名称文化,和乐教育班级(教室)自主管理和文化建设,少年宫文化建设,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其他物品标识”等方案;内涵发展发面,阳和初中制定了“打造三生管理,三生课堂教学,阳光雨露三育德育课程,三有班级建设,三用学校活动建设”等方案。

2. 迅速明确办学理念实践主体。实践办学理念需要全体师生的努力,我们可以按照“实践办学理念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思路予以安排。一般来说,校长是构建办学理念系统和路线图的设计人和培训者;学校中层领导在校长的设计和领导下,牵头某一方面的工作;班主任主要负责特色班级建设和特色德育课程的实施;教师负责“教师办公室文化和特色课堂的打造;少年宫辅导教师负责少年宫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学生会成员负责国旗下讲话活动和校园自主管理;各班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和文化打造。

3. 适时建立实施办学理念评价制度。实践办学理念,要在修订完善教育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如“阳和初中高效课堂和阳光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和乐师德考核制度,和乐绩效考核制度,和乐班级考核制度,和乐家园QQ群公约,科任教师教学效果预测制度”等,最终形成了《和乐教育标准化管理》系统。有了制度的导向,对实践办学理念就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逐步实施学校外观文化建设。学校物化领域有多宽,外观物质文化建设的领域就有多宽,学校常见的外观物质文化建设设计的地方有:校门及周边、办公楼、教师办公室、管理层办公室、教学楼教室内外、楼梯间各楼层、少年宫室内外、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食堂、校园园林、其他功能室、厕所、师生校服校徽、学校用品。

5. 分项目推进学校内涵发展:①建立特色管理机制;②开发特色德育课程;③打造特色课堂教学;④实施特色班级管理;⑤学校活动形成特色;⑥开展特色课题研究。

四、如何使办学理念成果化

①彰显学校发展目标和道路;②形成理念办学的运行机制;③促进生成优秀的教学质量;④取得特色教育课题研究成果;⑤师生争取获得众多的荣誉;⑥逐步形成良好校风校貌。

华蓥市阳和初中的“和乐”教育理念办学的基本思考和做法,旨在尝试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也能因地制宜,找到方法,做我们自己可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从而基本解决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的需要与现实办学水平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这样的条件下所做的努力,虽然不会拥有教育发达地区的宣传力量和得到那么大的肯定的机会,但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教育发达地区所作出的辉煌成就。因此,做我们自己可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是我们经济和教育欠发达的地区教育人的价值所在。在中国,始终得有人在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存在着和战斗着,中国的教育有娇艳的牡丹,也需要朴素的迎春花百花齐放,才能绘制出中国教育的缤纷色彩。

【参考文献】

[1] 郑立平,郭淑慧. 规范中提升 整合中创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再续和乐教育梦纪实报道[J]. 教书育人,2015(26).

[2] 谷长新,邢生珍. “和乐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12(A2).

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 第4篇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学校的立校之基, 发展之本

一个善于主动学习的校长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围绕教材的改革, 它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学习方式、课堂框架、教育评价、校本培训、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内容和要求。因此, 处于教改前沿的教育工作者要真正走进新课改, 首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校长, 应思考如何把新课改理念真正扎根于教师的头脑、落实于教师的教育实践, 而不是表面意义上的说教。作为校长应当做到:

1. 新的理念需要引导

以往, 我们都习惯于请个专家或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每学期给老师做个讲座, 但似乎收获并不大, 反思一下, 这种理论引导缺少一定的针对性, 它并不是教育、教师真正之所需, 新的理念需要专业引领。我校在前几年就根据新课改的实际, 成立了由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家组, 要求他们为老师们做最前瞻、最适时的新理念引领。学校专家组的骨干、课改带头人经常将自己对新课改的新认识在每周教研活动日中与大家共享, 这种专业的有计划的适时的培训, 真正急教师之所需, 新课改理念成为教师愿意接受、渴望接受的思想, 因而深入人心。

2. 新的理念需要载体

为了使新理念推向深入, 我校在2006年1月就建立了教师成长博客群组, 教师们通过网络, 将新课改信息互相传递、互相交流, 先后与陵水中山小学、海南农垦第一小学、三亚田独中心校结成对子, 相互交流。我校教师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 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由此, 我校被评为海南省首批“网络教研先进单位”, 八一中心小学教师成长博客群组里有五人还被“新思考网”的《成长博客周刊》评为“博客之星”。学校通过各种载体为老师们参加课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学校总是不遗余力外派教师学习, 南宁、南京、深圳、东莞、海口等地都留下我们教师考察、学习的足迹。

3. 新的理念需要碰撞

理念的形成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们通过研讨互动, 思想得到碰撞, 旧的观念得以强烈的震撼与洗礼, 通过互动, 全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已经在头脑中形成, 并很快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专业化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取向

教师是将新课改从理念转变成行为、从理想转变成现实的关键所在。作为校长, 不能仅仅要求教师参与课程改革, 而且更要创造条件, 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体现生命的价值, 因为教育既是教师奉献自我的事业, 也是教师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事业, 因此, 建设一支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既是学校发展之所需, 更是教师教育发展之所需。

随着新课改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升,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能再仅仅停留于适应性的培训和教师基本功的培训, 学校应该为每位教师做一个长期的、系列的发展规划, 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以人为本的自主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菜单:

1. 构建学习型组织

新课程在内容上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新发展具有较强时代性的新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而目前教师知识结构的单薄与缺乏深度,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逾越的一道鸿沟。首先校长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全校形成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使教师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制定学习计划、上博客、赛课、学术交流、论文评比等, 使老师们感受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提升、文化底蕴的丰厚以及自身品味的提高, 坚持下来学校至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在这个组织内大家有计划、有交流, 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每年, 我校都组织一些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参赛教师都把赛课看作是展示自己才华、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精心准备, 力求创新突破。近年来, 也使得我校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如获全国小学优质课展评活动一等奖的连佳洪老师, 获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现场课 (海南赛区) 大赛二等奖的何东梅、林琳老师及获得儋州市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大赛一等奖的颜红、林道滠、连佳洪老师等。一些省市级的教学骨干、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其中连佳洪老师还获得海南省首届“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2. 形成合作化团队

新课标倡导学生要学会合作, 首先教师应善于合作, 在合作中成长、进步。作为校长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合作的契机, 充分利用校本功能, 让教师们研起来、动起来, 形成一个合作化的团队。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放到网上, 资源共享, 达到互相学习, 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也增进了教师团队的协作精神。校长还须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创新实践, 感召、凝聚全体教师, 让领导班子协调合作能力和学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A、精彩博文大家赏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月将自己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断或教学案例两篇上传博客, 让大家共同评析, 互相研讨, 学校也定期把大家精彩的美文装订成册存档, 形成一笔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

B、问题案例大家谈

每周, 学校学科组结合本组教师开的研讨课, 进行一次“说-授-评”活动在我校已经形成传统;每月“一课多研”, 不断激活教师课堂教学活力。老师们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一个典型的实例、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 拿出来和大家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成败与得失, 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案例, 为自己也为大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3. 建设科研型队伍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定位是要做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因此, 作为校长, 必须带领全体教师树立科研意识, 并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 把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驱动力。科研型队伍是新课改提升教师素质的新取向。通过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拜师育花”等多种形式, 构建一批学习型组织、合作化团队。作为校长, 应时刻想着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鼓励创造的、人文的研究氛围, 创造教师需要的服务, 让教师的思想得到提升、丰富, 把学校建成教师的精神家园。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使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 我校基本形成了“处处谈研究, 天天忙研究、人人思研究、个个乐研究”的可喜局面。

三、评价多元化是提升办学、创新教育的核心

1. 注重人本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 即教师。过去, 尽管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 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 但是, 在学校管理中, 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 强调量化考评, 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 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挫折, 这种管理, 其本质还是一种非人性的管理, 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实际上, 一种制度, 乃至一所学校运行的好坏, 仅仅依靠制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 一种制度的实施或者执行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一种看不见但却起着支撑作用的制度环境, 也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文化。“制度无情, 操作有情”学校管理中渗透着人情味时, 总会让人感到温馨。如我校的“坐班制”就很有弹性, 上午7:50上课, 签到后, 第一节没有课或没有安排执勤任务的教师可以自行安排办事;11:00放学, 最后一节没有课或没有安排执勤的教师可以10:30离校。这前后近一个小时, 解决了不少教师生活上的大困难, 这也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教师的理解。坚持“学生为本”、“教师为魂”, 给予信任、赋予责任、鼓励创造性和激发积极性, 鼓励和支持个人能力发挥的最大化, 绝不把老师当作学校管理的对手, 时时提防, 处处限制。充分地尊重每一位教师, 把他们都当做各个方面的专家。只有教师受到尊重了, 才会自主和自愿地工作, 才会发扬主人翁精神, 学校管理也才可以收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2. 全方位评价教师的工作

以往评价教师的工作, 我们总习惯以考试的平均分作标准, 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 不去钻研教法, 结果造成课上该完成的任务没完成, 只好利用课后补, 造成学生严重的负担。实施新课改, 必须马上改变以分数论英雄这一单一的评价导向, 为此, 我校制定了新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方案, 通过“德、能、勤、绩、学”及对整个教师工作如教学理念、自主学习、科研意识、教学能力、教育创新等都辅以全新的评价内容和权重, 迫使教师从单一的考试中走出来, 去规划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如在考试中, 教师由于观念的转变, 不再仅仅盯在分数上, 而是更侧重考试的诊断功能、反馈功能及教学反思功能, 把考试当成自己新的教学起点, 这种评价, 引领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一个好的校长、一所好的学校, 并不仅仅因为其学生具有良好的共性 (如学风好、校风好、班风好等) 而称其为好, 更加重要的标志应该是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良好、充分的发展。因此, 校长在学校管理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 必须关注和考虑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使学生的个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在自我意识的提升中、在能力特长的培养时, 扬“善”弃“恶”, 逐渐凸现出美的个性、善的人性。

学校办学理念 第5篇

前 言

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历史的积淀,又是继续发展的基础。它体现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和师生员工所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

名校之特在于个性,名校之魂在于理念。学校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内核和原动力,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率。理念的塑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广饶县英才学校坐落于全国百强县之一的广饶县城东新区中心位置。学校于2008年9月由原广饶一中初中部、县第二实验小学整合组建而成,是全县第一所初中、小学、幼儿园分区施教、一体化管理的国办学校。学校建设投资1.2亿元,校舍全部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筑风格如行云流水,彰显了学校建设的高质量、高起点、高品位,为学校做大做强,成为品牌名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亮点纷呈,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上级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和学生的欢迎。

学校重视文化发展,大力提升文化品位。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英才学校立足自身实际,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创建了一整套个性化、系统化、实用性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无形,却是凝心聚力的磁石;无言,却是掷地有声的宣言。它能汇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名校。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

1.定义: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办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核心理念是: 养正 行健

3.阐释:

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易传》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童蒙时期的习惯养成,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一生。我校立足幼儿到小学、初中生实际,大力推行习惯养成教育,致力于成为文明之地、养正之所。对学生而言,习得良好品性和习惯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有助于其开启智慧之门,成就幸福人生。对教师而言,“养正”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注重修己,即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更要达人,即注重言传身教,用优良的品行教育和影响学生。

行健: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天道运行刚健强劲,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行健就是有追求、有作为,就是勇于创新、誓争一流。行健表征着学校定位高远,不懈进取,历经艰难而永不止步;教师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学生勤奋不辍,奋发有为,在求知中成就人生。

“养正、行健”作为核心理念,精炼而深刻地概括了我校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对学校和师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学校愿景】

1.定义:学校愿景描绘的是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愿景是: 创英才品牌 建一流名校

3.阐释:

创英才品牌:英才品牌,之于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是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英才品牌,之于教师是教育界的精英,是富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英才品牌,之于学校是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是领航中国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建一流名校: 一流名校,之于学生是拥有良好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一流的成绩;一流名校,之于教师是具备渊博的知识、鲜明的教学风格、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名校,之于学校是拥有先进的办学思想、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精神】

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被全校师生认同并自觉践行的精神追求,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精神是: 和融共进 追求卓越 3.阐释:

和融共进: 和融共进即和谐融合众人之心,希翼共进之势,即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从而迸发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优势力量,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全校形成合作共进的文化氛围。以此为学校精神,不仅彰显了全校师生团结奋进的精神,更能展现整个校园的和乐融融、和谐发展。

追求卓越:卓越即高超出众。在当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全校师生应当抱有自信自立的心态,树立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积极向上,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在超越。这种学校精神必然对全校师生产生强有力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不断攀登,永不自满。【校训】 1.定义: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灵魂,它概括了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着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校训是: 踏实每一步超越每一天

3.阐释:

踏实每一步:踏实,是一种务实的作风,它能将平凡化为不凡,将简单做到完美。踏实的学校,用行动提升实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满园桃李赢得社会认可;踏实的教师,专注于教育事业,专注于学生成长,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育人,教育成果不断涌现;踏实的学生,会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练就基本功,形成好品质,在踏实中实现优秀。

超越每一天:超越,是一种拼搏的精神,前进的状态。它要求全校师生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永不放弃明天的追求,超越昨天,超越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学生在超越中成长,教师在超越中自强,学校在超越中奋起。【校风】

1.定义: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校风是: 合作凝智慧 创新润英才

3.阐释:

合作凝智慧:学校提倡互助合作之风,以理解为契机,沟通为桥梁,团结每一位师生,汇聚每一份力量。合作浸润友爱,让人与人心连心,手拉手,团结一致;合作需要责任,催人承担更多,奉献更多。学校通过全员、全方位的合作,教师提升了教研水平,丰富了教育智慧;学生在分享中开阔视野,在集体中快速成长。

创新润英才:创新是智慧的碰撞,思维的激荡,它让理想实现,让梦想闪亮。创新是学校前进的动力,激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艺术,时刻保持超越的姿态,永立教育潮头;督促学生每天都有进步,成就知识的浩瀚、品格的伟岸。我们立志让创新成为每个英才学子的品格,让创新之风充满整个校园。【教风】

1.定义:教风就是教师在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教风是: 自臻求博广 育才尚德深 3.阐释:

自臻求博广:自臻即自我完善知识储备。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勤于学习,博采众长,及时接收前沿知识,吸取最新成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

育才尚德深:培育良才需要德高之师。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以博爱孕育希望,以博爱铸就师魂;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道德标尺;爱岗敬业,为学生奠基成功幸福未来。【学风】

1.定义: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风是: 好学觅真知 良习成自然 3.阐释:

好学觅真知:北宋初年诗人林逋《省心录》有言:“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意思是说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学生只有从小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培养探求真理的爱好,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自如,不断觅得真知灼见,采撷到智慧之果。

良习成自然:古语有言:“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旨在告诉我们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良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好人生源于生命的奠基阶段。良好习惯和个性的养成,始于一点一滴,成于日积月累。学校将养成教育外化于行,内润于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 【办学策略】 1.动。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办学策略是: 质量立校 文化兴校 品牌强校 1.阐释:

质量立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学校尊重差异,鼓励创新,张扬个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校以来,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备、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体系,真正做到了视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发展。

文化兴校:文化兴校指通过统筹规划,提升学校的管理品质,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优化管理的目标。文化立校,是高品位、高境界的办学策略,通过文化引领、精神激励、气韵感染、情境熏陶等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一言一行都彰显出人格的魅力。

品牌强校:铸造品牌对一所学校来讲,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学校要想长久赢得家长、社会的信任和推崇,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英才学子。通过品牌建设来丰厚学校内涵,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培养目标】

1.定义:培养目标是学校所肩负的育人使命,体现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培养目标是:

明事理、会选择、能发展、有特长的现代学子 3.阐释:

明事理:学生要传承中华美德,为人处事,有礼有节,力求做到明是非,辨真伪,解人意,能大度。

会选择:当今社会渐趋多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为此学生要善于权衡利弊,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能发展: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与渴望,最大限度发展学生则是学校不可推卸的义务。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使其拥有无限的发展潜能,走出校门亦能昂扬自信,立足社会。定义:办学策略是从学校的现实形态中高度概括出来的,同时具有超前性的规划、发展导向,它指引着学校对内对外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交流活有特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令学生释放潜能,学有所长,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都能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都能找到最适合的成才之路,走上幸福成功的人生。

第三部分 管理理念 【行为原则】

1.定义:行为原则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所遵循的基本行为标准与规范。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行为原则是: 文化凝聚 制度规范

3.阐释:

文化凝聚:用文化进行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更高级的管理形态,是学校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总结和升华。只有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确立共同的文化理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够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并为学校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制度规范:学校拥有一整套完整、科学、富于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能够保障职能科室与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规范高效地完成任务。学校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协调,凝聚每个人的力量,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人才理念】

1.定义:即学校的用人观念、用人思想。它包含“充分尊重人才,广泛发掘人才,精心培育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等四方面的内容。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人才理念是: 适才适位 人尽其能

3.阐释:

适才适位:人才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要把人的才能、专长与岗位、职务、责任联系起来。一个人只有在适合其发展的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是金子,就让它发光;是栋梁,就让它担当大任。学校坚持适才适位的用人原则,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校的岗位设置,合理安排人才,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人尽其能:古语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才也有类型、层次之别。学校应综合考虑人才自身的特点,量才适用。要为人尽其才创造心理、制度等环境,使其甘于、乐于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要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以达到人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加快学校发展。【服务理念】

1.定义:即学校各层领导对教职员工、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及其家长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服务理念是: 至爱 至诚 至微 3.阐释:

至爱:学校坚持爱心至上的服务理念,管理者要关心教职工生活,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职工;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予学生之所需,让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位学生。关爱人、帮助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至诚:“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学校管理者要真诚对待教职工,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后勤人员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为师生提供热心真诚高效的优质服务;教师要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将真心、诚心培植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之中,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真切的关爱。

至微:管理服务人员应树立“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服务理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规范、细化服务环节,高效整合服务资源,丰富完善服务体系,于细微之处彰显完美,最终实现学校服务的高品质和高效率。

第四部分 口号誓词 【学校口号】 1.2.定义:学校口号是指充分体现学校核心意志与办学特色,用以警策全校师生的宣传性标语。

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口号是: 踏实每一步 超越每一天 和融共进 追求卓越 精彩人生 从英才启航 拼搏总有收获 进步就是成功 让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让学生收获快乐,让教师享受幸福。【教师誓词】

作为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神圣的使命,我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校敬业,恪尽职守,让学校成为我荣辱与共的家园。严谨治学,精心施教,让课堂成为我播撒智慧的圣殿。用爱心铺通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用责任铸就学生成功幸福的未来。【学生誓词】

我是广饶县英才学校的一名学生,我为是她的一员感到自豪!在此我宣誓: 爱我校园,敬我师长 爱学乐学,守法遵章 用汗水浇灌知识的沃土 用勤奋铸造智慧的天堂 团结合作,让爱心永驻 自主竞争,把责任弘扬 挖掘自身潜力,发展个性特长 着眼民族振兴,培育创新思想 恪守英才校训,书写精彩人生 踏实每一步,超越每一天!【学校宣言】 1.定义:学校宣言是学校就教育教学理想而对外发布的公告。它是学校理性形象的集中展现,是学校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宣言:

对学校办学理念形成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学校;办学理念;形成

一、什么是办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三个概念。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它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育主体由于对教育的体验和感悟不同,形成的教育理念在数量的多和寡、水平的高与低以及是否体系化等方面具有差异,这就需要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深化教育理念。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学校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二、办学理念的来源与特征

(一)来源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态的事物,学校办学理念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办学理念有以下几种来源:(1)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和升华。(2)校长经过长期办学积累的大量的成功经验,可成为提炼办学理念的思想基础。(3)在广泛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和发展产生一种新的哲学思考。(4)学习和借鉴企业和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获得一种新的认识并尝试用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5)在教育专家的帮助下,总结有效的办学经验,设计和提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理念与策略。学校在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时,应采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处理以上各种来源的思想。

(二)特征

科学的办学理应具备以下特征:(1)导向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必须表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核,既回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在教育方针中已有明确的表述,所有的办学理念都应该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指导学校达成这一目标。(2)明晰性。办学理念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反映学校成员对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理性认识。其表述必须简单、明确、没有歧义,容易被教育实践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3)独特性。作为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对象和学校特色等情况。(4)渗透性。办学理念应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5)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应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不能变来变去,随意地“升华”,频繁地翻新花样。以上这5个特征也可作为判断一种办学理念是否科学的标准。

三、怎样提炼形成办学理念?

校长的办学理念一方面来自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更多地来自办学实践,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办学理念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过程。

(一)校长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维度如下:

1.政策理论基础。

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在领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观,思考形成怎样的办学理念。

2.继承传统与创新。

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优良的传统和实践的经验成为办学理念的基石。

3.借鉴外校经验。

各兄弟学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校长的思路,丰富校长的思想,从而使校长的办学理念有更高的思想高度,并且更充实。

4.体现时代精神。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学校的某一发展阶段里的办学理念,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的精神。

(二)办学理念的提出和提炼

一所学校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一般需采取以下步骤。

1.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文化之根基。学校应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筛选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只有对学校历史与现状作充分的分析,才能增强办学理念对学校的指导性。

2.分析学校发展环境

学校发展环境分析常用SWOT分析技术,即与其他学校相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办学理念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不能脱离学校所在的社区,不能与学校已有的观念、教师队伍的现状、教育资源相脱节。尽管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办学理念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发展方面、价值追求应是学校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3.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

校长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反映了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办学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

4.科学合理地表述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是丰富的。办学理念的具体表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语言表述形式,以标示学校的个性。这里应注意三点要求:(1)办学理念的表述应能统整其内核的基本要素。在深圳创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提出了“有教无类,出类拔萃”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试图表明这所学校坚持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突出其公办性),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的发展,满足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2)拒斥正确的废话,避免贴“示范”、“特色”或“名校”等标签。(3)语言简洁明了。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学校办学理念冗长而偏颇,不仅不便记忆,也不便于理解和把握。

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在对如何办好一所学校作系统化的理性思考后所形成的核心观念,是办学质量目标在最高层面上的表述。它扎根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灵之中,体现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之中,贯穿于全体师生员工整个的人生历程中,是全体师生员工维系生命存在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史燕来.中小学校办学理念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4(05):59-62

[2]张福建.论当代中小学办学理念的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3(13):48

更新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第7篇

一、创建个性化办学理念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

一个学校的特色体现了这所学校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一思想和理念是这所学校特色的灵魂, 是独一无二的, 是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如果没有先进的、独到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支撑, 就难以形成学校的特色;独到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其实质就是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就一定会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 它所凝聚的是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等特色。学校特色的本质是这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经刻意追求而形成的在某一方面特别优良的独特品质和风格, 是这所学校个性化的一面, 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 适合本学校特点的、鲜明的办学理念一经确立, 就为这所学校的建设指明了个性化的方向, 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这样学校就有了自我超越、追求特色的可能, 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得以增强, 只有学校的全体师生都有了共同追求的目标, 才能找准富有特色的主题, 确保学校特色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

教育价值抉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应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幸福之地, 使学生快乐, 有幸福和成功的体验。在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 一所学校的价值, 并不在于有多少学生考上高一级的学校, 而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以后, 还能在自己身上留下什么, 而一个人的素质是“买不来, 偷不去, 拆不开, 带不走的”。创建学校特色的目的就是追求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并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个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 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和办学风格。独特是指一所学校最突出、最典型、最具个性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作风;优质是指学校对群体规范、舆论和内聚力进行质优化, 有更佳的办学效益。简言之, 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创建就是要把过去一味追求升学率、视高升学率为学校终极目标的办学理念转变为追求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新观念、新思想。一个学校的校长的核心使命就是把学校办出特色。

二、构建特色管理制度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校特色建设, 应加强管理, 向管理要特色,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校特色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作为动力系统, 将对学校特色的形成产生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能营造有利于师生创新精神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通过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改革与创新来体现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 为具有各种才能潜质的人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有利于激励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价值, 逐步形成开放的、有序的教学管理特色。因此,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是一所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 也是这所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及教师考评等方面, 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创建教育的目标, 进行相关的改革与调整, 使管理机制与学校的特色目标及办学思路相匹配。学校管理就是要在特色中培育品牌, 用特色涵养品牌, 有特色的品牌才是经久不衰的。如教学奖励方案以及各种规章制度, 经济上向相关教师倾斜, 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支撑点

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创建, 其根本上是对办学过程中的参与者——人的建设。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 学校要坚持办学特色是以人的特色为根本目的, 即学校领导风格, 教师的教学特色, 学生的特色, 家长的特色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居民特色等都是我们工作中纳入建设思考的范畴。

(1) 有志于特色发展的领导班子——需要具备四方面能力:能提出共同愿望;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管理;对教师有合适的激励。“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外加一批好教师才是一所好学校。”我们要坚持一个理念, 领导团体不仅仅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举旗人”, 更应该是踏踏实实的践行者。领导班子的教育理念, 结合治学方略, 通过学校规划、计划, 将学校特色建设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身上, 逐步发展成为学校特色。

(2)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培养大批高素质、高质量、个性特色突出的教师, 是建设学校特色的重要前提。我们应该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学校的文化特色;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如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教研评价制度, 以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进而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应该充分调动教师自主性、积极性, 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培育一大批有思想、有潜力、有创造力的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

(3) 学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力军。我们要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始终遵循“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教育自己是人生成功之根本, 也是教育之使命”的规律, 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法和自我教育习惯的培养。

四、特色学校建设的四个注意点

办好一所学校, 使学校具有特色, 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有潜在的学校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学校特色也不是城市所独有的, 而是应该在城乡社会中共有的、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在办校过程中, 坚持实事求是, 找准定位, 逐步推进学校的特色构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尤其注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注重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独特性。学校特色有不同于一般的制度化、标准化学校的个性特点, 即有自己的特色, 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理念, 有独特的举措, 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差异性。我们要在办学中, 充分发挥本校的个性优势, 发展建立学校特色。

(2) 注重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优质性。这里既包括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 又包含优质的文化精神传承。一方面, 特色学校创建并非为特色而特色, 它应该统一于推进素质教育, 为了更好地育人。因此学生是否获得知识, 是否享受到高质量、高品质的教育, 是否获得了全面发展, 教育质量是否提升、科研成果是否显著, 仍然是特色建设成败的关键点、落脚点。近年来, 我们注重改革教学手段, 注重科研领教研, 教研促科研, 以研促教促学,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使每一位学生尽可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另一方面, 我们倡导的是优秀的校园特色, 这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创办情况和发展历程, 我们要注重分析、聚焦学校已有的优势, 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 进行提炼, 使之升华, 形成学校特色。

(3) 注重把握特色学校建设的稳定性。当特色成为学校文化时, 学校特色就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最稳固、最长远的, 教育是影响人的工程, 要追求长久效应就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最终实现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融合。

(4) 注重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性。学校特色一旦形成, 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可以发展的。学校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 调整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 因此, 学校特色必须在对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 不断融入新的元素, 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然, 学校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勇于改革和创新, 与时俱进, 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创建之花就一定会开得更加灿烂而美好!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品牌创建实践与思考[J].教育艺术, 2010 ( 9 ) .

[2]谢玲玲.实施“四位一体”策略, 行走“品牌德胜”之路——杭州市德胜小学创建学校品牌纪实[J].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08 ( 5 ) .

[3]陈德松.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品牌创建工作[J].南方论刊, 2009 ( 11 ) .

[4]朱洪秋.特色学校建设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J].中小学校长, 2012 ( 8 ) .

[5]徐炳嵘.品牌追求:教育现代化视域中的特色学校建设[J].上海教育科研, 2012 ( 4 ) .

办学理念成就品质学校 第8篇

第一,同质化。很多学校的办学理念象学校的校训一样,同质化倾向明显,诸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等等。办学理念的同质化、标语化现象折射了我国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缺乏对自己特色的认识,学校千篇一律,必然培养的人才千篇一律,而这恰是教育发展的大忌讳。社会是丰富多彩的,需要的人才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成长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学校的个性特色必然应该丰富多彩,表现在办学理念上,也必然是异彩纷呈。

第二,标语化。现实中很多学校为了达到彰显时代色彩的目的,办学理念过于政治化,把政治理念、政治口号简单的复制过来,或是稍加修饰就引用过来,缺少教育特质,更缺少学校的特质。因为很多政治口号是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的,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最时髦的口号是建设四个现代化,于是出现了“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近十年来,国家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于是就纷纷涌现“和谐教育”、“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等办学理念用语;近几年来,人的幸福感倍受关注,于是“幸福”又成了炙手可热的办学理念用词。

第三,宏大化。办学理念是办学价值追求的概括,需要相对宏观一些、概括一些、抽象一些,但是办学理念一定是具有实践操作的价值,一定要让师生“可为”,可践行,否则办学理念变成了一种摆设。不少学校的办学理念用语越来越宏大,辞藻越来越华丽,热衷于在抽象空乏的概念上翻新炒作,离教育的实践越来越远,离师生的心灵越来越远,也离校长的办学实践和办学能力越来越远。

1对办学理念的自我界定

“理念”这个词最早是古希腊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一个词。它的本意是指:理念是独立存在于事物与人心之外的实在,是指永恒不变而为现实世界之根源的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实体。教育理念是指对教育规律的本质思考,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根本追求。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是学校成员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培养目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精神类文化要素的提炼、概括与升华,是用来指引学校建设、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文化的基础、中心和灵魂。办学理念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稳定性、独特性和实践性等多种属性。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应该既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体现教育的本真目的,又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质,同时还应该具有鲜明的可实践性。这是校长思考和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基本准则。

2办学理念确立的基础

中学办学理念的确立,在遵循一般准则的同时,要重要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特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把握。

1)是如何面对教育永恒的矛盾?教育具有矛盾性,调和这些矛盾的艺术需要智慧。教育的矛盾性主要体现为:

(1)教育事业的无限性与学校教育的有限性的矛盾

人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学校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然而需要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却是长久的,学生走入社会后仍然需要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要求,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信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增加,社会变迁节奏加快,人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和快速的变革,人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素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深刻的思考,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和要求。

(2)教育目的的伦理性与教育手段的功利性的矛盾

教育的基本伦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然而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本质追求,往往与现实的利益需求之间存在落差,有时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备的今天,商品经济的逐利性十分突出,甚至有越来越烈的倾向。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作为有良知和责任的校长,应该智慧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3)昨天的知识、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之间的矛盾

教育是为人更好地适应将来生活做准备的事业,可是学校教育在载体上依赖的却是昨天的知识———目前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创造和积累的。这在时效性上就已经有了落差;在路径上,我们选择的是引导学生,用今天的努力学习、努力发展去追求明天的生活;在目标上,追求的却是明天尚不可预知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冷静的思考,学校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影响才是最有价值的。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有一个著名的追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虽然他追问的背景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追问本身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知识更新如此迅捷的时代,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和追问,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和素养,对其今后乃至终身的发展和生活是有价值的。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除了考试有用,过后便毫无价值的所谓的知识和能力上,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悲哀。

2)基础教育应该给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基础?

基础教育应该给学生将来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体的说给学生打下的基础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的身心素养。身体健康和心智正常是一个人幸福生活和获得发展的基本保证。处于学生身体和心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基础教育,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和借口都不应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是教育的底线。

(2)基础的道德素养。人是一个社会生命,他必须依靠一个群体,那他一定具备适应这个群体的制度规则、价值追求、生命伦理等素养,这样他才能被这个群体所接受,这就是基础道德的素养。基础的道德素养是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被社会接纳,在社会中找到归宿的必不可少、受益终生的素养。

(3)基础的学习素养。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解决许许多多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社会的飞速发展也需要每个人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兴趣、习惯和方法等要素。

如何在这些永难克服的矛盾中寻找到最合理最科学的发展路径,是考验校长智慧的试金石。这就要求校长深刻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教育时空里,给予学生最有效的教育。确立的办学理念应该是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规律性。更重要的是办学理念不但具有精神的引领作用,还应具有可以实践和操作的特性,也即是“可做”的。

摘要: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基础、中心和灵魂。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应该既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体现教育的本真目的,又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质,同时还应该具有鲜明的可实践性。

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 第9篇

“理想的学校, 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要形成和发展办学特色, 必须在符合校情的办学理念指引下, 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办学理念, 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观念形态和文化形态的总和。办学特色是办学理念的派生物。有什么理念, 就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特色。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与这种独特的风格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具有持久强烈的影响力和理念相配套的稳定的具有个性的办学风格。

新班子上任后, 为寻求既符合清华教育特色, 又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精神的办学理念作了大量艰辛的工作, 历经半年时间, 最后提炼出将清华特色与时代特色完美结合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这一理念认为, “教之道, 德为先”, 学校教育既然是培养学生“成人”的教育, 就必须坚持以“厚德”为标准,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恢宏博大的气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又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 坚持以“人人成才”为目标, 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在这一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 三年来, 学校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 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 以“敢干难事, 敢干新事, 敢干大事”的勇气和锐气, 负重自强, 团结协作, 勤政务实, 廉洁自律, 学校全面工作一年一变样, 三年大变样。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谋发展, 立足传统优势, 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创新之路, 基本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

二、“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阶段性成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 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清华中学的优良办学传统。70年来, 清华中学一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在办学实践中本着“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在创新中奋进”的宗旨, 不断推进学校“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办学特色建设。

自强不息是精气神----强调理想远大, 志存高远。勤奋务实, 积极上进;意志坚强, 不畏劳苦;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不断挑战自我。厚德载物是修身----强调修身养性, 有德有才, 增加内涵。胸怀宽广, 气度宏大;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包容万物, 为人厚道;品行优良, 人格高尚;德才兼备, 和谐发展。二者辨证统一,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理想人格塑造的中心要求。

(一) 吸清华传统精粹, 精心培育“五充满”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化”口号是清华中学首任校长、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办学之初提出的办学思想, 这一思想的宗旨就是强调把学校的育人环境营造得像家庭一样, 让学生有“生至如家”的感觉。傅校长不仅提出来, 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因此在他主政清华期间, 尽管办学条件差, 但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民主、团结、和谐、温馨的氛围。时至今日, 许多老校友在纪念文章中都对那个时期的良好氛围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进入新时期以来, 学校立足学校办学实际, 传承传统, 探索创新地提出了“充满责任与自信, 充满关怀与温馨, 充满个性与和谐, 充满信任与尊重, 充满激励与活力”的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 (以下简称“五充满”) 。这一育人环境建设目标的提出, 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软环境、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品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首先从抓师德师风建设入手, 培育“五充满”的育人环境。

1. 结合大力培育和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的活动, 对全校教职工提出“六克服”、“六强化”的要求, 揭疮疤, 找差距, 定目标, 提要求。干部带头, 率先垂范。通过活动, 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上来。

2. 结合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

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3. 加强“三风”建设, 对教师的“教风”要求做到“厚德爱生, 勤学善教, 诲人不倦”。

要求教师要作“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实践者和引领者;要有完善的人格和厚重的品德, 刻苦钻研业务, 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更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关心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 重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习效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优势智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 殷切期待、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学生转变直至成功。

其次, 学校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为主线, 以培育和弘扬“自立自强“的校园核心文化为重点, 结合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规律, 办学特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加强学生“三自” (自信、自主、自律) 教育、“三雅” (语言文雅、情趣高雅、行为儒雅) 教育及“三室” (教室、寝室、餐室) 教育, 以“突出一个主题、狠抓两个教育、促进三种文化、转化四种风气、细化五个活动”为载体, 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学校深厚的隐性文化影响力。

一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教育活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学生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荣辱观教育, 学生的荣辱观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主题为“戒除网瘾, 规范、安全利用网络”的“网络德育周”活动, 提高了学生科学安全使用网络的自主、自律意识;三是持续开展了以“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为主题的“三雅”文化集中教育活动, 从“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等方面加强教育, 严格要求, 通过教育, 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 学生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四是构建了“清华心语”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建立了学生心理问题提前干预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 增长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家校联系, 构建学生教育多元模式, 更好地保证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六是利用“业余党校”、“少年团校”开展经常性的“三观”教育活动, 为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三、努力营造充满激励与活力的校园氛围。除了常规开展的课堂教学和每周三下午开设的社团活动课外, 学校每年都要花大力气, 认真准备, 积极举办英语周、科技活动月、体育节、元旦文艺会演等大型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校大型活动的品位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每年要定期对在学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师生进行隆重表彰, 以期更好地宣传和表彰当代清华师生的先进典型, 展示清华师生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 激励更多的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刻苦学习, 勇于进取, 不断超越。这些表彰包括:重庆清华“青年五四奖章”、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社团、社团活动先进个人、“三自”先进个人、“三雅”先进个人、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自强之星、优秀室长、优秀住读生以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板书比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等方面的获奖师生。所有获奖班级、师生姓名, 学校都会及时在学校橱窗、校园网和《重庆清华报》刊登, 公开宣传表彰。

(二) 走创新发展之路, 着力构建“四注重”育人模式。

新班子上任后, 学校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育人”等问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校办学理念的育人目标要求和学生生源情况,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着力构建“四注重”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育人模式, 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 基本培育形成了分层次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特色学校建设的奇异吸引子。

1. 持续开展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差异, 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分层次教学”一直是我校持续坚持的一种教学探索。我校的做法是:以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 形成自强班、国际班、平行班与艺体特长班四种不同层级的分层次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在起始年级部分班级个别学科实施分层次教学, 班级实行平行排课, 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层级和班级听课, 教师教学充分做到重心下移, 因材施教, 让学生上课听得懂, 作业做得起, 自信心逐渐恢复, 学习兴趣逐渐增强,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也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我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所施行的重大举措。它追求以“人人成才”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深化课程设置改革, 在加强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含盖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体育的社团活动课, 帮助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为确保社团活动有序健康的发展, 尽快形成我校有力的教育影响, 学校在2005年底出台了《重庆清华中学学生社团活动章程》, 调整了课程设置计划, 将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固定作为学生社团活动课时间。自社团活动课开展以来, 共有包括蝶变话剧社、清馨园艺社、信息技术奥赛社、FLASH动画制作社、网页制作社、影像社、蛇蛙社、电脑DIY社、月涵文学社、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心驿心理协会和合唱团等30个以上社团相继开展活动, 每次有一半以上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为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 学校还联合英国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共同开展“团队与梦想”活动, 培养学生领导者。学校还鼓励各社团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学生参加竞赛活动获奖范围广、层次高。向璐、肖欣同学分别获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中学正泰品学奖;肖欣同学获重庆市首届青少年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竞赛一等奖;周睿同学获首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重庆市十佳中学生提名奖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李冰凌同学获重庆市中学生“环保大使”奖;学生参加“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获创意飞机制作及演示一等奖 (国际级) ;何茂莹同学制作的航空航天模型获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一等奖, 新型健康电扇获市一等奖;学生参加“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国家级银奖一个, 铜奖3个;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验活动比赛获网页制作和DV短片制作市二等奖;学生参加重庆市教具制作比赛获市一等奖;学校合唱团参加重庆市首届重点中学合唱比赛获第一名;学校舞蹈队参加重庆市重点中学艺术节连续两届获个人一等奖;学生侯婉秋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文广局联合举办的中华魂“心系奥运健康成长”主题演讲比赛全市一等奖;学校游泳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游泳比赛连续两届获普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个人连续两届打破市记录;学校田径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有三十人次获第一名, 十多人打破市记录;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获重庆赛区亚军, 获市U15足球冠军, 学校被市教委授予“重庆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校”。

这些成绩的取得, 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践行“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3. 国际化发展如火如荼。

新班子上任后, 不断创新办学思路, 通过“国际化发展”的途径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打开通道。三年来,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从再起步到现在, 可谓硕果累累, 实现了“教师出国培训和教学、学生出国游学或留学, 通过AFS项目引入国外留学生和建立汉推基地”的四大新突破。

三年来, 学校共推选6名教师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培训和教授对外汉语;共有14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 享受全额助学金到新加坡、古巴、日本等国大学留学或游学;学校利用AFS项目成功接待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泰国的10名中学生来校留学, 学习汉语和中国学生课程, 全面体验中国文化, 我校也有一名学生成功利用该项目到智利留学;2007年下半年, 我校与英国友好学校---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达成“中英学生交流项目”协议, 两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 2008年12月, 我校两位高中学生将前往英国友好学校学习一年;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 2007年11月学校被国家汉办和重庆市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100所“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 这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拓宽, 学校办学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 承优秀文化底蕴, 充分发挥“三特”文化育人。

七十年筚路蓝缕, 七十年风雨兼程。重庆清华中学经过七十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主城区唯一山水园林式寄宿制市级重点中学, 学校以其美丽清幽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先进的网络环境、便利的主城交通、独特的园林生态、全程的外教助学、优质的教育服务享誉巴渝, 被誉为“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木清华”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在深刻挖掘自身秀美的校园环境、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儒家传统特色文化、清华传统特色文化、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的清华特色文化, 培养具有清华文化特质的学生。

1. 以儒家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形象地比喻儒家文化是粮店, 里面卖的东西虽千百年来一成不变, 不外乎五谷杂粮, 但中国的老百姓却一天也不能不吃。儒家文化主张刚健有为、入世进取, 重视人们良好的德行, 倡导忠孝, 正直和完整的人格,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甘泉,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课。清华中学在对学生进行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打造儒家传统文化特色育人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1) 创建以“儒家文化”为内涵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大道建设, 在从北校门到东校门的大道上树立儒家文化警句、箴言牌匾, 烘托浓浓的儒家特色文化育人气氛, 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室、餐室、寝室的文化建设。在教学楼每间教室的墙柱上、前后黑板上方, 以“传承儒家文化, 创建班级特色”为主题, 布置班级, 打造气氛。在餐室、寝室, 根据不同功能选用相配的儒家文化名言警句进行布置, 充分体现儒家文化特色教育功能。 (2) 开辟校园文化墙, 刊刻儒家文化经典著作《弟子规》, 使每一位清华人在一次次的研读中得到熏陶, 受到启迪, 从而在耳濡目染之中, 悄悄转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境界。 (3) 把儒家文化传播纳入教学, 让儒家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经重庆教科院、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批准, 我校已经成为重庆市100所国学教育试点校之一。学校国学兴趣班正式开办, 并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座, 为我校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再添声色。

2. 以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但使弦歌无绝响, 水木清华自千年”。作为清华大学嫡传分支, 作为一所有着70年历史悠久的学校, 重庆清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清华教育文化和精神之中。因此,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激励和引领全校师生发扬清华传统, 团结一致, 负重自强, 实现重庆清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学校在如何利用“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传承清华灵魂, 创新提炼“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清华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新时期清华精神的内核又是什么?学校新班子在结合学校“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和“求实”校风、深刻挖掘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创新提炼出“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可以说, 这是“清华精神”第一次见诸文字的概括。八字“清华精神”的提出, 得到了广大校友的认可和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同。“清华精神”提出后, 全校教职工迅速掀起了大力培育、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清华精神的高潮, 结合自身实际, 从“六克服”、“六强化”角度进行自我反思, 达到自觉践行。通过学习, 全校教职工更加心齐, 气顺, 学校发展的“内动力”更加强劲。

(2) 传承办学思想, 创新形成学校发展“五化”工作方针。“学校家庭化”、“管理民主化”以及“德、智、体、美四育并重, 全面发展”等口号是教育家傅任敢先生70年前在主政重庆清华期间响亮提出的办学思想。正是傅校长这些在学校育人环境、育人要求、学校管理方面创造性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使得重庆清华在建校后短短几年间, 便在重庆声名鹊起。几十年来, 傅校长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辉煌的教育成就, 一直成为重庆清华的骄傲, 成为教育研究不竭的话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面临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我们通过深刻挖掘傅校长博大精深的办学思想, 继承传统, 创新地提出了重庆清华中学“学校家庭化, 办学民主化, 管理精细化, 育人多元化, 发展国际化”的新时期发展方略。几年来, 在这一工作方针的指导下, 学校各项工作思路清晰, 重点明确, 特色突出, 学校全面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3) 传承爱国精神, 重建学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华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建校就是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指示:“在重庆这个地方建一所共产党自己的学校。”即使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 清华中学的民主气氛依然浓厚。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 我校的毛锡霖、孟昭和、龚伯平、张义书、成守义、刘子西、陈蜀楼等7名校友,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幸英勇牺牲。英雄虽逝, 但代代清华人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在建校55周年之际, 学校修建了“清华英烈墙”, 将7位为国牺牲的校友姓名、照片镌刻于其上, 以便更好地告慰和缅怀。后来, “清华英烈墙”被列为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和“11·27”, 学校都要在“英烈墙”前举行祭奠和纪念活动。2008年,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又对“英烈墙”进行了重建, 其目的就是更好地继承光荣传统, 纪念英烈, 启迪后学。

(4) 传承办学传统, 完成学校校史展览馆建设, 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为了更好地展示重庆清华70年的创业历程, 展现“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缅怀历代清华人对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业绩, 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就,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校史展览馆正式建成。

校史馆主要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 用图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 按照时间顺序翔实地反映了重庆清华70年的发展历程, 展现了重庆清华的精神与内涵。校史展览馆的建成, 使学校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它不仅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的有效载体, 也是弘扬清华精神、传播清华文化的较好形式;不仅是宣传学校、展示学校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 也是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激励后人的重要基地。

3. 以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

清华中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人文环境博大精深。

学校坐落于小山之上, 三面环水, 飞瀑叠翠。仰可观宇宙之大, 俯可察品类之盛。万里沐春风, 重霄翔凤瑞;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山中花园, 闹市净土。槛外山光非凡境, 窗中云影是仙居。好一块风水宝地, 好一块“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

学校优良的校园环境并不是自然就形成的, 它凝结着一代代清华人的心血和汗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 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工程, 完成了科技楼前的景观建设和外语校运动场、教学楼、大礼堂周边的绿化工作, 大力增加花木品种、名贵老树 (如桂花树、银杏树) , 扩大校园绿化品质, 学校视觉形象进一步改善, 园林式校园列主城之冠, 名副其实。生均占地面积近40平方米, 校园绿化率超过95%, 绿地覆盖率超过60%, 基本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一个水清木华、鸟语花香、内涵丰富、赏心悦目的校园让国内外来访者赞不绝口。2007年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绿色学校”称号。

作为一所有近70年悠久历史的学校, 水木清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流连忘返。其中工字堂、月涵堂、丽生堂、泳沂堂等古色古香, 见证着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八角亭、汉群堂、困学斋、方泽亭、经始亭等风格独异, 典雅别致, 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清华园中, 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清华传统文化之美远不只这些, 如那些散刻于校园中的梅贻奇、林森、吕操、邓颖超、冯友兰、巍巍、朱光亚、王元、李阳等众多名人的题字, 或丰满雄健, 或瘦劲古朴, 或娟秀典雅, 或潇洒飘逸, 既包孕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浓郁而悠久的校园文化氛围, 像一位位无言的大师, 静静地站在那里, 感染着、熏陶着每一位经过她面前的清华学子, 使他们沐浴其中, 灵魂一次次受到净化和升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如火如荼, 体艺馆、天象馆、科技馆、信息中心和邓小兵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展兴趣、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激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校园文化与清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的融合, 相得益彰。

三、结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中写到“特色就是卓越, 特色就是鹤立鸡群, 特色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重庆清华中学1938年建校后, 曾经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与南开中学齐名的重庆名校, 正是来自于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傅任敢校长“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四育并重”的全面育人理念在当时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 第10篇

一、继承和弘扬“弘毅”精神

兰州一中的校训是“弘毅”, 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教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除了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外, 还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所谓民族文化传统, 是指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凝固性, 同时它又具有变异性和创造性。“弘毅”作为兰州一中这所百年老校的校训, 在当今已有它新的寓意和内涵。如果说, 当年学校以“弘毅”为校训是为了培养改造社会、振兴民族的有为人才, 那么, 今天则是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使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确立“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办学理念

“养德”, 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必须要夯实基础, 这一基础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做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集体、有益于社会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做到遵纪守法。多年来, 我校在德育科研、普法教育、校风校纪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力气, 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资源, 完善德育网络, 力求提高德育的渗透性、实效性。

“开智”, 即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开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了做好这一工作, 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我们在教学研究中总结经验, 制定了“开发智力, 激发潜能, 培养能力, 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核心, 制定了“目标要明, 结构要紧, 容量要大, 设问要巧, 效果要好;重点突出, 难点解决”的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切实体现“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优秀加特长”的办学特色。

“健体”, 即培养学生健康、强壮的身体和健康、愉快的心理。“健体”是素质教育的源泉。为落实贯彻这一理念, 学校加强了对体育健康课、心理课和心理咨询活动的管理、开发和研究, 保证上好两操一课, 保证每学期举办一次篮球、排球、足球赛, 保证每学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 保证每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 保证每学年举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保证每学期都进行周末文化艺术广场活动, 组织好每学年高一新生入学时的军训活动。

“立美”, 即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立美”是素质教育的神韵。为了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 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了兰州一中学生交响乐团, 以学生交响乐团为龙头, 带动学校的文艺活动。二是组织周末文化艺术广场活动和新年音乐会。通过这些活动,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创造美、发现美的热情, 另一方面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发现美、鉴赏美的机会, 同时也调节了学习节奏, 凝聚了力量。三是在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学科美、自然美、人文美,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对探究性学习的追求, 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许多奇妙的事物, 领会知识的力量。

三、明确“名校培养名师, 名师支撑名校;教师是学校的灵魂, 教师是学校的筋骨”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 第11篇

一、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

为准备开发校本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我们首先学习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参考了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在课程开发实践之初,我们树立了一个课程开发理念,即“校本课程开发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需要”;确立了课程开发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发展需求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最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校本课程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朝国家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原则。

(二)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学校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环境、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综合利用本校的优势资源,构建出学校独有特色主题的课程。

特色课程要能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通过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学,展现与其它学校相比所具有的个性化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学校获得社会、家长、学生对品牌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三)在新课程标准内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校本特色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学校根据现实条件自主开发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它不能偏离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范围,否则,就是超纲,就是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又不应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简单的强化,而应是它们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校本特色课程应着重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领域进行补充,与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学习系统。

二、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

(一)分析影响课程设计的各个要素

在课程设计之前,我们对影响课程设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包括学校办学目标分析,学生和社会需求分析,学校现有资源分析等。

1.学校办学目标分析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1],即“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全面、长久、强劲的发展能力的人。”[2]学校的特色课程“笔韵墨香”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的办学目标是通过“‘雅致精神文化内化”,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博雅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文雅的言行举止、致远的思想、坚忍不拔的意志的现代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有书画、音乐艺术特长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平,为高校输送优秀的艺术人才。”[3]

校本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能很好地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它是通过“审美教育”的路径来培养‘雅致精神的。对于普通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传承中华民族古诗文化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入门级的美学基础知识,并且从审美角度进一层地鉴赏品味中华古诗词,陶冶学生的“雅致”气质,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具有书画、音乐艺术特长的学生,让他们鉴赏品味中华古诗词,掌握一些美学基本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艺术欣赏创作水平提到更高的层次,为将来成长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2.学生、社会需求分析

为设计本课程,在高一、高二级的1162名学生中,我们针对校本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的学习需求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的1018份有效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学习该门课程”的同学776人,占76.2%;“有兴趣并愿意参加选修”的学生337人,占33.1%;“对书画、音乐有兴趣并有意作为将来个人从事的专业来学习”的学生43人,占4.2%。由此可见,该门校本课程还是有比较多的需求的,具备了至少要能开一个选修班的课程开发最低要求。

在当今中国社会,一方面,社会对创新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4],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审美来推动。另一方面,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过度的物质化,给人们思想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上我们学校的教育考试文化也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人文教育不足;而“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5]。因此,社会特别需要学校承担起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责任,培养学生的健康和谐的人格,高品质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学生需求,还是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具有审美特质的特色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都有很好的需求。

3.学校现有资源分析

首先,白云中学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早在师范办学期间,学校就形成了“德文并举,以德立身、以文载道”的优良传统。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学校逐渐形成了“审美文化”的风尚。如今,在学校“求真、求实、求美”的校训教育之下,“求美”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有学校每年的“文化艺术节”的各种专题活动,更是让学校的审美文化发扬光大,审美文化已经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心灵深处。这是校本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最有优势的教学资源。其次,我校语文师资力量雄厚,语文科20多名教师中,有一半是高级教师。有的老师还在“美学”与“古诗”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这是我们的第二大资源优势。还有,高二的学生尽管对美学没有系统地学习,但从小学到高二上学期为止,却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这是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是特色校本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的学生资源基础。

面对学校的传统审美优势、师资优势和学生的基础优势,我们可以针对高二下学期的学生,把三者优势资源整合起来,设计出一门《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的特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古诗审美教育。

(二)校本课程的编写、试用、修订

1.教材编写

《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补充性质的语文学科校本特色课程,在美学方面的内容,不再重于美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而只是定位于入门级的,只限于能帮助学生感受、理解中国古代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美学内涵的简单知识,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美学知识,比如:美的本质、形态、美的基本范畴。在于古诗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再把它定位于着重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了,不再重复古诗的语言、情感、技巧、风格的鉴赏;而是侧重于从审美角度审视、欣赏古诗所表现出来的美,侧重于让学生体验、感受、欣赏古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美的具体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美学观点去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能力,陶冶学生“雅致”精神品格的目的。

因此,这门课程的编写是在学生现有的古诗阅读水平基础上,以部分审美知识为核心,以古诗为审美对象载体,既有一点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具体形象载体的入门级的审美课程。

2.试用、修订

在校本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定稿之前,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教学试验。在一个有39人的“选修二”的课程班里,试讲了6个课时(全部课程计划为15个课时)。然后,做了一个学生调查反馈。

多数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比较好的方面有:

(1)从审美角度学习古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能初步地感受到古诗的美的形式。

(3)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古诗美的原因。

(4)与已往相比,对古诗更有兴趣。

但学生也反馈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课程教材进行了相应地修改。

学生反馈的主要问题 课程教材修改

(1)有些知识点的文字阐述:只有概述,少有全诗例子,抽象,难理解 (1)每个知识点的文字阐述改为:概述+至少一个全诗例子。

(2)有些诗词例子没学过,不能理解。 (2)例子尽量更换为学过的诗词。对没学过的古诗词,后面加鉴赏解析语。

(3)全部内容估计没法在15堂课学完。 (3)删除了一些次要的知识点。

(4)没有思考练习题。 (4)每课时后面,增加一道综合性思考题。

三、校本特色课程的评价

在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初步完成后,我们参考了一些比较权威的校本特色课程评价标准,对校本课程《美学基础:古诗词鉴赏》进行了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课程的不足,并及时调整与修订,使之更完善。我们采用的校本特色课程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如下:

校本特色课程的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1.与办学理念的是否一致性? 1.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完全一致。

2.能否彰显学校特色? 2.能。

3.是否有效利用了学校已有的资源? 3.有效地利用了已有的优势资源。

4.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 4.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文学审美”的特点。

5.学生对课程适应性如何? 5.待验证。

6.实践效果的有效性如何? 6.待验证。

本课程最终的效果如何,还得等全面使用之后才会有个定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但经过修订后的课程也一定会更加完善。

(本论文是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研小型课题2013年度项目“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高中语文特色课程的开发”[课题编号:13XKT048]的研究成果。)

注释:

[1][2][3]广州市白云中学特色课程“笔韵墨香”申报书[Z].广州市白云中学内部资料,2014.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第12篇

现就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和实践学校办学理念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我们应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改变教师的

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反对学校传授死的知识或“无活力”的概念, 提倡活知识, 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和引导学生们自我发展

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在教育史上, 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 学校在一个时代才气横溢, 而在后续的一个世代却只显示着学究习气和墨守陈规。原因是学校被无活力的概念沉沉压住了。”

“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见森林”。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使所传授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同时, 要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与时俱进地跟时代发展合拍。

我认为教师熟悉大纲和教材是最基本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探究性学习, 从中获得一些新的体验和感悟,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合作研讨, 协作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对于学生的丰富想象和独到见解, 都应给予一定的肯定, 而不能以传统的观念去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阻碍学生自身的发展。我在教学中就自觉地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给予他们极大的思维空间, 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此外, 在教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 我还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 有助于其自身的发展。

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应将自己的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 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 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 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 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从本质来讲, 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 照亮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 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因此, 教师应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差生, 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开拓其潜能。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告诉我们, 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 就现在的科学对人脑的认识而言, 人平常只发挥十分之一的潜能, 甚至还不到十分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进行自我省查, 探索自身潜能, 并且以最大可能激发其潜能。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严重口吃, 反应也不及其他学生灵敏, 甚至连家长都认为他智力上有很大缺陷, 班上同学也因他说话口吃而经常取笑他, 因此他性格孤僻、学习懒散、缺乏自信。发现这一情况, 我立马和该生进行了一次长谈, 帮他进行自我省查, 挖掘自身的优点, 使他重新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身上还有不少的优点, 并不比别人差, 从而重树自信。渐渐地该生变得开朗了, 学习也主动积极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 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 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别人, 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 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 但你可以事事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 要善于发现它, 激发它, 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在教育工作中, 学生的潜能就好比金矿, 教师要充当开矿者,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自身潜能,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

三、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孩最大的天性就是好奇, 初中学生也一样, 而好奇是学习的驱动力, 多媒体和网络的介入就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 我校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校园网络也全面开通, 为教学创设了优越的条件。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比单纯讲课更精彩的多媒体来协助教学, 让学生不至于因为枯燥的上课方式而减低学习兴趣;可以让课程变得生动活泼, 教室有如游乐场, 学生着迷于课堂内容;并能以实境模拟, 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不必再被讥为活在象牙塔中不知民间疾苦。网络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扩大学习范围, 钻研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我校实施的元培计划, 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 激发了学习兴趣, 扩大了知识面, 增加了知识储备, 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为学生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搭建了平台。

作为教师, 如何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这需要思考, 更需要反思。例如, 我作为渝北中学的一名教师, 如何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来, 除了跟上现代教育形势, 转变传统观念, 刻苦学习, 还要不断探索, 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

上一篇:中药应用的临床护理下一篇:共享通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