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体制范文

2024-06-21

领导体制范文(精选8篇)

领导体制 第1篇

一、双汇质量管理体制的不足

首先,双汇品牌意识不强,组织文化渗透不够。文化具有地域性,具有包容性,文化是人们精神与思想的链接纽带,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也具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而正是这样的文化将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联系在一起。双汇集团当然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公司内部并没有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公司的文化,基层员工就不可能完全按照公司的规定来执行自己的工作任务,会对自己所犯的一些小错误不以为然,久而久之,员工心里便对此没有一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酿成悲剧。

品牌是一个商品,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市价估值,它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不是肉眼的范围所能及的,品牌意识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乃至生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有着强大的品牌意识,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对公司的信誉,公司的形象,公司的盈利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就不至于发生“瘦肉精”这样的事件了。

其次,供产销分离,原料不正。如果双汇冷鲜肉从生猪原料到加工销售都处于双汇集团的同一条产业链上的话,也许“瘦肉精”事件就不会出现,但同时,企业成本会随之增加。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加工部门都各司其职,只要采购部门这一环节出了问题,之后的生产部门和加工部门也会尾随其后,源头的错误是更改不了了。而这样的错误最后却是由管理层乃至整个公司为其负责,这样的代价真是惨不忍睹。

再次,质量监管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双汇集团出现产品质量的问题,除了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上的误差之外,更重要的是没有严格的质量监管法律的约束,或是其约束力不够强而导致质量上出现事故。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的公正与力度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就算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足够健全,可事故的出现频率还是未曾减少。光有法律在道德上约束着,可触犯了法律时并没有真正发挥到相关法律的作用,而这样的法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法律效力,从而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契机。

最后,事后诸葛,且诚意不足。最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可同样是作为国内知名品牌,双汇不但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曝出了“瘦肉精”事件。古人云: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双汇集团的负责人能屈尊多次向消费者道歉,尽量挽回企业声誉。但是这样的事件不仅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同时更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它摧毁了广大消费者对双汇的信任度,这是一个信念信仰的问题。当消费者对双汇的忠诚度降低时,双汇产品的品牌的美誉度同样受到重创。

二、双汇集团对质量管理采取的策略

(一)实践企业文化,强化品牌意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存在的精髓,新员工的培训里当然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是基础的,只有了解了公司特有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公司的规划目标,才能熟识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做实事。正所谓“学海无涯”,今天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的灵性也就决定了它所存在的与时俱进性,因此定期的培训便是了解企业最新动态的一个很好地机会。

双汇是一个大型公司,想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接受培训,都能了解自己工作的企业和岗位,那样所耗费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愿意为此买单的。对此,公司就应该以每一个分公司为单位,分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再进行和部门所属岗位相关的培训,争取做到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上一堂真正的企业文化课,这恰恰凸显了公司对公司文化的重视。这样兴师动众地一堂培训课对员工们心里的冲击也是很大的,看着领导们对企业文化如此重视,员工自然也不敢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小觑。在进行讲课培训的同时,各个分公司可以同时制定相关的问卷,深化企业文化在员工心里的形象,同时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奖励那些深入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为此付出行动的员工,而对那些无视企业文化或做出与企业文化背道而驰的事情的员工及时地予以纠正并适当地处罚,以儆效尤。虽然这样的方法过于原始,但从人类心理上来讲,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是最能牵动员工的心的,所以不妨用此种方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然后以积极地工作态度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中。

加强品牌意识在员工心目中的比重对双汇而言,是一项迫在眉睫却又艰巨的任务。正所谓加强品牌意识就是要让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为哪一个公司工作,是处在怎样的品牌环境中工作的,不能因为一个员工的非良好形象或过失而让整个品牌失去消费者的公认度。

在产业链的任何环节,员工都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只有时刻背负着自己的品牌意识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在生产部门,员工的品牌意识可能不是很强,毕竟这些操作过程对外界不是完全的透明与开放,所以在加强生产工人的品牌意识工作上,可以以一些硬性的规定来惩处那些有违生产规定的行为,不法生产或是采购作业一旦被发现,绝不姑息。这是维护品牌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对于销售部门,统一的员工服装有助于统一销售理念的形成,给消费者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好感,从而对双汇的品牌形象做出一个积极地回应。不管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需要做到品牌企业应有的标准与风度,这才是为公司赢得了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

(二)完善产业链,供产销一体化

现在有很多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或是为了减少运输等各项成本,不遗余力地将公司搬到了接近原料生产地的地方,或是建立起了供产销一体化的生产链条,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外部生产成本的流通,特别是对于一些原料密集型产业来讲,公司内部自己供应原料,自己生产加工再自己销售产品,这样的经营方式更能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也能减少中间环节的中转,为企业节约不少的时间资金,更省掉了许多周转环节的麻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而言,实行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对大公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双汇集团分公司繁多,部门繁杂,生猪养殖基地散布在全国的七个地方,仅仅只靠检验检疫部门来确保生猪质量的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其花掉大笔的费用来收购养殖场的生猪原料,并支付检验检疫费用,还是不能完全确定生猪的质量问题,还不如双汇集团自己启动生猪养殖计划,由公司内部对生猪原料进行养殖再生产加工。如此一来,虽然刚开始时会耗费相当的资金与时间精力来开展生猪养殖工作,但这项工程具有长远性,当生猪养殖的一期工程完结后,资金的回笼周期就会逐渐加快并稳定下来,最终公司会大大得利于这项工程。

另外,即使双汇集团自己开设生猪养殖场,那也不能完全保证生猪原料的质量问题,毕竟在利润的驱使下,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建立起公司内部的供产销链条,那么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了。因为公司内部是一个整体,在企业文化和品牌意识的督促下,很多非法行为还是不能长存的。从一个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供产销一体化是企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缩减成本,进而盈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健全质量监管法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道德上的约束力是无形的,也是不可捉摸的,而法律上的约束力就是带有强制性的,可如果相关的法律没有制定到位,那也不会存在法律漏洞的问题,从而出现各项事故了。对此,双汇集团公司除了在一些大地方面比如说采购作业上规定一些特定的采购基地上做出明确规定外,还应主要到采购生猪原料的标准问题,比如说生猪的营养成分鉴定,具体是以怎样的方式养殖的,在生长过程中有过那些病史等方面,虽然这样的检验方式把收购生猪原料的程序复杂化了,但比起出现质量事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小多了。

只有法律的条条框框在监管手册上停留,但是没有执行的强度,这样的法律没有相应在约束力。这并不是说双汇集团的执法机构没有履行到自己相应的责任,只是可能碍于公关和品牌各方面的关系,不管是双汇内部的执法部门还是国家相关的执法机构,在违法行为上的打击力度也有可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敲警钟,但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若是不严肃处理那些违法行为,一旦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那对消费者,对国家相关机构,对整个集团企业无疑是当头棒喝,这样对三方而言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为了维护双汇的美好品牌形象,内部的执法部门和国家执法机构可以结合起来,一旦市场上出现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曝出,就要以此为鉴,加大对本企业的安全打击力度,防患于未然。正所谓“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每一个行为都代表着公司的利益,若是不严惩那些看似很小的违法行为,此类的错误有可能会愈演愈烈,从而毁掉整个企业。必要的时候,不管是基层员工还是高层管理者,只要触犯了原则性的法律法规,或是知情不报,纵容下属的违法行为的,都要严肃处理,就算是予以开除或免职也是理所应当。

(四)与消费者互动,增强市场亲密度

因为双汇是一个国际知名的肉制品品牌,如果公司能多制定一些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互动活动,可以在大消费者心里形成一种亲民性,让消费者感受到知名品牌的亲切,同时能让消费者心里对双汇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对双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双汇能敏锐地获悉到猪肉市场上的变化,能倾听到消费者对当今猪肉市场上的一些想法或是意见,那么,质量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此,双汇公司可以确定一个日期,让公司的管理者和广大忠实消费者能够面对面地交流市场信息。以这样的方式,公司可以快速地了解市场上的最新动态,能听到消费者最真实的反馈信息,这样管理者也可以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制定相关的发展与改进计划。在公司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消费者也能更好地了解双汇,在这样的互动中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确保产品质量是所有食品企业的当务之急。双汇集团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肉制品企业,正是由于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才导致了“瘦肉精”事件的发生。痛定思痛,双汇集团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即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品牌意识;完善产业链条,实施供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健全质量监管法律;与消费者互动,增强市场亲密度等。进一步完善了质量管理体制,从而使企业逐渐走出了“瘦肉精”事件的阴影。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双汇集团

参考文献

[1]黄浩.中小型国有企业品牌战略管理[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

文明单位创建领导体制 第2篇

一、创建目标

通过实施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进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

二、创建基本原则

(1)坚持先进性原则。文明单位创建要保证质量、发挥先进作用。

(2)坚持重在创建过程的原则。文明单位创建重在创建、重视创建过程、注重创建实效。保证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搞花架子,真真正正的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3)坚持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在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注重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创建工作室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业务工作、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树立我单位的整体形象。

(4)简体提高素质的原则。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业文明单位创建的切入点,通过文明单位创建,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创建的原则。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推进业务进度的有效载体,促进履职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三、创建工作任务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注重引导领导班子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丝毫不动摇的始终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贯彻执行上级的安排和部署,在大是大非面前,具备见微知著的政治鉴别力,想问题、做决策、识大体、顾大局。引导领导班子保持党的民主作风,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干事业一条心,决策公开,实行民主集中制。注重引导领导班子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主动适应环境和形式的变化,转变思想观念。

(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依托,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在新的形式下,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公正廉洁,不谋私利。干一行爱一行,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热爱事业的人。

领导体制 第3篇

【关键词】政令分离 领导指挥体制 对比

一、中国北宋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北宋军队有禁军、厢军、乡兵、番兵之分,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是禁军,实行枢密院、三衙、帅臣相互制约的军权三分体制。宋太祖建国后,有感于唐末、五代武将跋扈,时常威胁政权安全,遂着力强化对军队的控制,削弱统兵者职权,军权三分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这种军权三分体制,对于结束唐末、五代延绵二百余年的军人干政、专政,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指挥权的过度分散极大地影响了指挥效率,加上北宋采取军队调动换防、将帅原地不动的政策,造成了“兵不识将、将无专兵”的奇特局面,北宋军队的稳定是以战斗力的降低为代价的,在与辽、夏的战争中,往往败多胜少。

二、近代普鲁士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普军总参谋部是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的总参谋部,其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职责、地位不断地调整变化。总体来说,普(德)军总参谋部以作战指挥为主要职能,军队行政领导主要由战争部负责。因此,这也是一个初步的政令分离型领导指挥体制。

普军总参谋部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政令分离不够彻底,总参谋部的职能并非单纯局限于作战指挥。二是军政、军令权责划分反复调整,这一过程伴随着政治角力和人事变动,对普军战斗力乃至整个国家政局产生了负面效果。总参谋部、战争部、军事内阁职权不断变化,直至第二帝国的终结。

三、当代美军领导指挥体制

美军在二战之后为解决各军种条块分割、指挥不畅、协同混乱的问题,按政令分离原则进行了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形成了“国防部-军种部-作战部队”主管建设、“国防部-战区司令部(职能司令部)-作战部队”负责作战的体制。这一体制也成为了当今各国军队竞相效仿的样板。

美军在改革过程中展现出强烈的法制文化,几乎每一次改动都是通过国会立法的方式实现的。为提高其对所属部队的指挥权威,美军以立法的方式为其赋予了一定的人事权,包括选拔权,即必须征得战区司令同意才能任命某一军种的军官担任下属指挥官和参谋军官;免职权,即战区司令可以免除任何在本司令部任职的军官的职务并建议对其重新任命;纪律权,即战区司令有权召集军事法庭,对违背作战命令的军官进行处分。此外,战区司令有权对下属指挥官任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交军种部长和参联会主席,这在军官遴选委员会考虑军官晋升时有相当分量。

四、当代俄军领导指挥体制

自20世纪70年代起,苏军及之后的俄军就一直在试验改革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其核心问题是在战区一级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直至2008年后,俄军鉴于自身在俄格冲突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军种问协同不畅的问题,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新面貌”军事改革,战区级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才终于得以组建,政令适度分离的领导指挥体制初步建立起来。

与美军相比,俄军虽有模仿美军之处,但保留了大量自身特色。与美军力避在中央层级出现统一的指挥权相比,俄军保留了总参的指挥职能,主要负责战略问题研究和军事计划制定,并对跨军区作战行动实施指挥。俄军的领导指挥体制只是一种政令有限分离的体制。建立平战一体的联合指挥机构,目的在于使其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俄军反其道而行之,与多数高级将领出身军区,军区情节很深有关,这也是俄军着眼减轻改革阻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务实之举,不排除今后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五、结论

上述政令分离型领导指挥体制样例,虽由共性之处,但在产生背景、具体内容等方面,差异大于相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政令分离体制的构建具有以下规律:

一是联合作战指挥的产生是政令分离体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政令分离体制并非古已有之,而是随着指挥活动的复杂化,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的出现而产生的。中国封建时代,指挥活动较为单一,指挥者仅包括将帅个人及少数谋士,类似参谋部的指挥机构尚未形成,此时实行政令合一的体制,更有利于统筹指挥、训练、管理、后勤等诸方面工作。而北宋军队不仅政令实施了分离,作战指挥权也由枢密院和帅臣分别掌握。北宋军制历来为人所诟病,此时实施政令分离有些“不合时宜”,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体制。

虽然普军总参谋部主要职能是作战指挥,但当时的指挥活动没有复杂到当今的程度,普军总参谋部仍有余力负责军事训练、军事科学研究、铁路建设等工作,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与指挥相关的各类资源。此时指挥机构兼有部分领导职能,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现代战争是联合作战,随着军兵种构成的日益复杂,指挥越来越成为专业化的工作。于是,一方面,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在指挥职权上不断做加法,实现对陆、海、空军部队的统一指挥;另一方面,在行政职能上做减法,力求建成平战一体的专门指挥机构,从而专注于指挥活动。

二是合理确立政令分离层级对政令分离体制成败至关重要。从政令分离的层次看,北宋军队的军权三分发生在最高层级,除皇帝外,整个军队缺乏坚强统一的领导,而当代美俄军队政令分离是在总参、战区层级,军政、军令系统在国防部发生交汇。产生这一区别的原因在于目的不同,前者在于维持军队内部稳定,后者在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三是依法明确划分军政军令权责是政令分离体制稳定的重要保障。改革的这一艰难过程,伴随着各方势力的相互角逐,外在表现之一则是军政、军令权责划分的繁复调整,普、美、俄军莫不如此。然而,相较普、俄军,美军改革相对平稳,政令权责划分较为明晰。原因之一,是美军法制观念较强,改革注重依法推进。

近代普鲁士是一个封建君主集权专制国家。国王虽对改革予以支持,但为了维护自身地位,特别是在军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启用改革派与保守派人士,纵横捭阖,朝令夕改。普鲁士虽然有议会,能立法,但军队改革往往凭国王一言而决,是没有什么法制而言的。

美军改革法制色彩要浓厚的多。虽然1958年和1986年两个《国防部改组法》的通过,每一次都经过了激烈的争吵,但一经国会批准,可以得到较好的落实。目前,美军政令分离的体制较为成熟,政、令两套系统权责分配较为明晰,分离程度也较为彻底。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美军体制表现出较高的指挥效率。

四是采取措施确立指挥机构的权威是构建政令分离体制的必然要求。尽管剥离联合指挥机构的行政职能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军队改革的共同方向,但政、令的绝对分离会损害指挥机构的权威,影响正常指挥关系的建立。在这里,北宋军队是一个典型的反例。负责领兵作战的帅臣平时为闲职,战时则出现“兵不识将、将无专兵”的局面,指挥关系已极度扭曲。

普鲁士参谋军官的训练和选拔自成系统,由总参谋部负责,这样,总参谋部就通过参谋军官具有了对各部队的巨大影响力。美军注重权力制约,以法律形式赋予战区司令对所属军官的选拔权、免职权、纪律权,再加上战区司令对所属军官的评价权,使其获得了间接的人事权力。俄军为提高军区对各军种部队的权威,以政令分离程度的不彻底为代价,赋予军区行政职权,以避免前几次改革中联合指挥机构被架空的局面。

领导体制 第4篇

1.1 单一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的选择

研究单一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是确立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的基础。 其财务领导体制一般有三种类型:

(1) 财务总监负责制, 即由董事会授权, 由董事长直接委派财务总监, 在财务总监指导下在企业集团内部设立财务会计部门。其优点是直接体现董事会的授权, 代表着投资者或股东的利益。缺点是财务总监直接插手企业集团财务工作, 容易造成新的所有者代表和经营者权责不清, 同时权力过于集中财务总监, 也容易影响经营者特别是财务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总会计师负责制。即在总经理下设置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分管企业集团财务工作, 在总会计师下设立财务会计部门。其优点是体现了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与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是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特有的组织形式。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明确在职权上总会计师与副总经理平行, 但客观上给人以“专家”之衔而非职位之感, 因而其实际享有的职权容易因总经理的意愿而定, 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受到影响。

(3) 财务经理负责制。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 在财务经理下设立财务会计部门。其特点是财务经理具有和其他副总经理平行的、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 对上直接向总经理负责, 直接参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 对下直接向财务会计机构, 从而组成了由总经理挂帅的企业集团资产运营和内部经营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是经营者实现其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的保证, 从机制上明确区分了与董事长领导的产权管理系统的权责界限, 同时又便于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分工负责的经济责任制, 因而这种财务管理领导体制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集团制度需要的一种较好选择。

1.2 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的选择

从组织结构上看, 企业集团是围绕核心企业集团组成的, 由核心企业集团、紧密层企业集团、关联层企业集团和松散层企业集团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企业集团群体, 其中核心企业集团即集团公司在企业集团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核心企业集团的领导机构就是企业集团的领导机构, 因此, 确立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 实质上就是确立核心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

如果核心企业集团已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化改造, 建立了公司法人制度, 其财务领导体制则宜采取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财务经理负责制。因为这符合在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法人企业集团中, 企业集团法人主体就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 企业集团法人主体在企业集团法人财产权限范围内, 自主行使其对法人财产占用、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约束机制进行自主理财。而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财务总监负责制则容易混淆出资者的产权管理职能与企业集团法人主体财务管理职能的界限, 造成新的出资者代表与经营者权贵不清。至于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总会计师负责制, 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与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财务经理负责制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别, 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集团制度的要求, 规范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已势在必然, 因此, 在国有企业集团实行公司化改造后, 是否还需保留这一形式,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3 企业集团的紧密层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的选择

企业集团的紧密层企业集团即核心企业集团的子公司, 尽管从法律观点看, 它们不是核心企业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 但由于它们在人事、计划、财务等方面皆受制于核心企业集团, 因此紧密层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采取何种形式, 是由核心企业集团决定的。

核心企业集团在确定紧密层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时要着重考虑核心企业集团与紧密层企业集团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严格地说, 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中, 不存在绝对的集权型管理, 也不存在绝对的分权型管理, 而是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办法。不过在实践中, 有的企业集团偏重于集权型管理, 有的偏重于分权型管理。一般地, 如果集团核心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偏重于集权型管理, 则对紧密层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应选择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财务总监负责制;反之, 如果集团核心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偏重于分权型管理, 则对紧密层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则应选择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财务经理负责制。至于核心企业集团对哪些紧密层企业集团应偏重于集权, 对哪些应偏重于分权, 则受许多具体因素影响, 如紧密层企业集团的经营规模、生产技术特点、产品种类、业务范围、分布状况等, 其中核心企业集团持有紧密层企业集团的股份比例是一个重要因素。通常, 核心企业集团对全资子公司一般不设董事会, 对财务主管人员也是采取直接委派的做法, 以实现其财务控制;而对于控股子公司特别是相对控股的情况下, 核心企业集团只能通过董事会操纵经理人员来实现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活动施加影响。

2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的设计

(1)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的特点。

①理财主体的多元性。企业集团是由众多成员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 其中每个成员企业集团皆因是独立法人而成为理财主体, 这些不同的理财主体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组织。

②财务管理权责的差异性。尽管企业集团内部存在众多的理财主体及相应的财务管理组织, 但它们所享有的财务管理权限与承担的责任却是不同的, 其中集团公司及其财务总部享有居于支配地位的财务管理权限, 同时也承担着与其职权相对应的责任。

③财务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在企业集团内部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财务组织层次结构:一是由集团公司财务总部与基层单位如分公司、事业部等的财务部门构成的层次结构, 从业务上它们是上下级关系, 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二是集团公司财务总部与控股子公司的财务部门构成的层次结构, 从业务上它们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后者是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所特有的。

④财务组织机构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在集团内部, 由于核心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与一般成员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不属于上下级关系, 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建立在行政命令基础上的, 而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人事参与及利用各种财务调控手段等形式。

(2)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设计的目标。

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配置组织要素, 使组织运行得更有效率, 这是任何组织设计的共同要求。在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设计中为体现这一目标, 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①集权、分权适度原则。集团公司财务总部集权过多, 会影响子公司的理财积极性, 但分权过度, 也容易出现失控现象。通常的选择是首先保证集团公司财务总部集中必要的财务管理权限, 特别是重大财务决策权, 在此基础上实行适度的分权。

②权责利均衡原则。分权能否达到目的, 与权责利关系处理密切相关。给予子公司、分公司的权限大但承担的责任小, 就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反之, 给予的权限小但承担的责任大, 则不利于调动子公司、分公司的积极性, 因此权责应是对称的、均衡的。同样道理, 责任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也应是对称的、均衡的。

③机构的设置要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集团内各成员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哪些职能部门, 应与享有的财务管理职权和承担的责任相适应, 这也是财务部门履行好职责的重要保证。

(3)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的一般模式。

根据上述原则及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的特点, 一个理想的企业集团财务组织应该是集权分权适度、权责利均衡、多级分层分口控制系统。所谓多级分层分口控制系统, 从纵向看, 在成员企业集团间存在着“集团公司 (母公司) ——子公司——孙公司”的多级控制关系, 而在每个成员企业集团内部存在着“公司总部+分公司 (或事业部) ——分厂 (或车间) ”的分层控制关系 (这种分层幅度因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集团经营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 ;从横向看, 在每一控制层级中又按其职责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资金、成本的归口管理和控制。

具体地讲, 第一层级控制设在集团公司财务经理直接领导下的集团公司财务总部, 负责整个集团的资源分配、资金运用、投资管理等总体计划的安排。财务总部为履行职责至少要设置如下职能部门:

①投融资筹划部。其主要职责是研究、策划企业集团的筹资方式、筹资渠道、投资方向、投资方式等战略问题和重大财务决策问题, 它仅在一级控制中设置, 即为企业集团的投融资中心。

②成本策划部。负责集团战略性成本管理、主导产品的成本策划工作、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同时对分工协作单位 (子公司、分公司、关联公司等) 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③财务预算部。负责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的编制, 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与分析, 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等, 其日常工作的重点是对下属单位 (分公司、事业部) 及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

④营运资金管理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与外部及内部 (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 、集团公司与一般成员企业集团间的往来结算、存贷款事项及运营资金收支平衡的管理等。资金运营管理部同时还兼有对分公司、子公司资金运营的财务监督和业务指导责任, 具有纵向控制职能。

二级控制一般设在集团公司的有独立对外经营权的分公司 (或事业部) 及控股子公司, 它们属于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 在集团公司总体计划内安排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并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 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在机构上主要设置有财务预算部、销售结算部、成本控制部、日常运营资金管理部等。

第三控制层级级在作为生产单位的分厂、车间或站队及其他费用单位, 它们一般属于成本控制中心, 对本单位的责任成员负责。通常在此控制层级不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 但可设置专职的会计人员如成本核算员负责目标责任成本的分解、控制、核算、分析等。

摘要: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尤其是财务领导体制的构建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首先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的选择, 其次是财务组织的特点及财务领导体制的设计从而有效构建集团各领导层的和谐机制。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领导体制

参考文献

[1]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2000.

领导体制工作建设调研报告 第5篇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今年*月,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质上是进一步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建设和永恒课题,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课题

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执政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的先进性、成员素质和组织原则的先进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先进性。这四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可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体制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是指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二是指党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党的工作机制也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是指党内各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二是指党在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过程中同国家各职能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领导体制决定工作机制,工作机制体现和保证领导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在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的先进性、成员素质和组织原则的先进性等,都需要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来保证、来落实。因此,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既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又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先进性建设,成为执政党以后又将先进性建设同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坚持把它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后又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仅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先进性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创新,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的与时俱进,党的队伍的不断壮大和组织结构的不断健全,都同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仍然是一个紧迫任务。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在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成员素质和组织原则既定的前提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就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第二,我们党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方面。第三,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是需要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我们党完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必须与时俱进。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的要求是保证我们党走在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列,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宪法确定的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体制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这从根本大法上确立了党在整个国家生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领导体制。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全体中国人民意志的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的。

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五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其中包括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经验。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同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的变化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使我们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科学、更有效率,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三,坚持科学性与高效性相统一。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之上,无论是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还是党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无论是党内各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还是党在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过程中同国家各职能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都必须科学合理,严密周全。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当前,需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这是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国家生活中的需要,是完善党的领导体制的需要。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必须坚持对整个国家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集中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及大政方针,并善于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领导立法,依法治国。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治协商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领导。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党委探索出“一个党委,三个(人大、政府、政协)党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除决定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的重大问题外,不直接干预这些机构的日常工作,而是通过其党组和在这些机构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贯彻党委的意图,达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目的。这种方式值得推广并不断完善。

第二,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密切相关。总结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基本经验,借鉴国外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执政方式,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进一步探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

科学执政。首先是要按照科学规律执政。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执政活动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其次,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执政实践。科学的思想、理论决定执政党执政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三,必须有科学的制度和方法作保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民主执政。首先是坚持为人民执政。我们党是受人民委托执政的,必须始终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既要保护发展活力,又要兼顾社会公平,特别是要始终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必须依靠人民执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必须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渠道,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

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首先,必须领导立法。执政党必须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其次,必须带头守法。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其三,必须保证执法。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第三,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对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作出正确决策,是执政党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领导和执政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先进性,是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公开和公布制度。凡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制定、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之外,都要及时公开决策的事项、依据、程序、结果。其次,要健全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的程序。在决策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对关系重大、涉及面广的重大决策,应先行试点,检验决策的可行性,取得经验后再作出正式决定。其三,要健全完善民主、科学决策保障制度。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咨询与论证制度、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其四,建立健全决策评估系统和纠错改正机制。应建立相对独立于党委、政府而又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决策评估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决策效果进行科学的和客观的评估,对决策方案执行后的相关影响进行追踪性研究,加强对决策活动的全程监督。其五,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决策者的权限及相应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相统一。

第四,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党委是重大决策的主体。要按照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发展党内民主,保证科学决策。一是进一步强化党代会和党委全委会的功能。在认真搞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或代表常任制,进一步确立党代会在本级党组织中的权威地位,使党代会真正发挥对党内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以及对党内决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权,确保全委会和纪委会严格执行党代会的决议,使全委会和纪委会的工作严格接受党代会的监督。从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具体制度入手,进一步强化全委会的功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委会、常委会的工作规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都应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通过召开全委会会议讨论决定,并在全委会监督下实施。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表决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科学规范“一把手”权力的制度。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对班子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一些地方规定“一把手”不分管人、财、物的具体业务,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四是进一步完善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活动载体,为维护党员民主权利提供保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五,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领导者的职责是两条,即出主意(决策)、用干部。对执政党来讲,科学选拔或推荐优秀的执政骨干队伍,既是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当前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首次提名”制度。逐步推行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由地方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制度,并建立首次提名责任制。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最终决定”制度。逐步将下一级地方党委、政府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纳入地方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范围。组织部门在讨论干部任免建议时,应邀请纪委和组织部内部的干部监督机构人员列席会议。三是建立选人用人情况通报制度。继续推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各级党委常委会(或全委会)、部门党组的用人决策,应定期向管辖范围内的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通报,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四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制度。各级党委常委会和主要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活动中,应把用人权的行使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评议;也可由党代会代表或全委会成员对选人用人质量进行评估。评议结果作为上级党委评价考核下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五是建立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包括推荐提名失误责任追究、考察工作失误责任追究、任用决定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六,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执政党必须管理好社会,既要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又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需要着重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机制。一是民生保障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优化产业与增加就业统筹好,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完善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对紧急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健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况。切实加强对各种社会组织、中介组织的依法管理,使它们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完善维护社会稳定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严防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生产安全事故等兴风作浪,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坚决打击各种邪教组织,从而保证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而又安定有序。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领导体制 第6篇

朴康焕是三星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负责在手机生产线做检验工作。他自己也很喜欢三星的产品,他习惯每天晚上同时给几部手机进行充电,以保证工作时不会因为手机没电而耽误事。

一天深夜,他喝酒归来,怎么也睡不着,正在烦恼之时,突然发现充电中的手机正发出刺眼的颤抖光芒,明明灭灭,更加刺激人的大脑和神经,他更不舒服了。所以决定立刻拔掉充电器。第二天一早,他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好几个同事,发现所有三星的手机在充电时都会发出刺眼的颤抖光芒。他特意走访了设计部,可得到的结论是:“没人会在意充电时的光芒,无须紧张。”

但朴康焕并没有放弃,他搜集了很多资料,并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报告提出“睡眠灯光”的想法提交给设计部,可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回复。朴康焕没有泄气,他想到自己可以把报告直接发给三星总裁。因为在三星,总裁的电子邮箱一直是公开的,不过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事没必要惊动最高领导者,朴康焕却要试试。

一周后,他突然接到主管的电话,要他下午3点去公司第一会议室开会。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会议室里都是公司高管,总裁起身迎接他,并且让大家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你的创意很重要,可能会改变一个时代。”总裁表示,这个充电细节很关键,会导致人们的睡眠问题,非常值得关注,设计部门的疏忽是很不应该的,三星决定在这个领域进行技术攻坚。朴康焕非常感动,觉得自己的坚持终于获得了成效,而此后,不仅是三星,其他手机厂商也开始尝试改革手机充电灯光的效果,促使灯光人性化,有益于人们的睡眠。

故事的哲理:

当组织逐渐高大上时,也就一定意味着金字塔科层结构开始无情扼杀下层的创新,并反过来扼杀上层的企业家精神。越是严谨规范成为必需时,领导者越要有意识设计出一个相反的信息通道,从而制衡“体制”,并为自己“保鲜”。

点评编辑:邓纯雅

领导体制 第7篇

(1)当好党委书记是有效实行“党政分设、交叉任职”领导机制的关键。党委书记是党组织的一把手,交叉兼任行政副职,其思想觉悟、认识定位、业务素养、领导艺术、工作方法乃至品行修养都直接影响到其与行政一把手的关系,与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党政分设、交叉任职”领导机制的效果。

(2)有利于党委书记建立融洽的党政关系,搞好班子团结。

(3)“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是党委书记的重要任务。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当好党委书记,关键要把企业党组织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切入点和结合部,使党组织能够在企业中准确定位,构建企业党组织依法参与决策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党组织真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2 当前国有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党组织负责人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定位不准。由于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以及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不能定位准确。二是认识不深。没有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影响整个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业务不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的多年从事党务工作的老书记,由于非科班专业出身,对企业核心业务不熟;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是从生产、经营、科研一线转岗交流到党委书记岗位上来的,客观上存在着缺乏党建理论知识和党务工作实践经验的情况。四是思路不清。对如何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维护团结、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不知从何着手。缺乏创新思维,缺乏研究新情况、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是威信不高。由于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党委书记在干部员工心目中的威信不高,导致党建工作开展不力的局面。

3 桂林供电局在“党政分设、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当好党委书记的实践

桂林供电局是隶属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的国有企业,肩负着桂林市五城区及十二县一郊的输变电和供电任务,是广西电网公司的“北大门”和“窗口”,也是中国南方电网的“窗口”。2005年,桂林供电局开始实施“堡垒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南方电网公司的高度评价。近几年,在“党政分设、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桂林供电局党委书记努力探索党建“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新途径,在构建实效型党建工作体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1)修炼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扎实的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熟悉国家的基本政策,研读行业的法规制度,特别对一些关联紧密、涉及企业核心工作的政策法规必须深刻理解,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事物,以辩证法的原则去处理问题。

(2)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主动做好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在思想上真知,在行动上真干,以实事求是的品行、务实求真的作风、尊重科学的态度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与领导魅力,提高运用科学方法驾驭企业内外复杂环境的能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3)掌握和运用党建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党建工作的专业知识水平,用党的制度和规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2 找准定位,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具备了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党委书记还要找准定位,才能发挥好核心作用。

(1)不错位:就是摆正位置,在其位谋其政。就是与行政一把手明确责任分工,在不同的领域与范围领导企业工作,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合力推动工作。不争权,不揽权,干好书记的事,尊重和认同行政领导的职责,支持行政部门开展工作。

(2)不缺位:党委书记不能错位,更不能缺位。缺位也就是不作为,不尽责,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党委书记是抓思想建设、管干部带队伍、把大局定方向的主要责任人,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履行职责,与行政领导一同,做好自己分工范围内的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保证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3)不越位:党委书记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范围和分寸,不能超越职责乱管事、瞎干涉。虽然党委书记是企业的一把手,事无巨细都可以过问和指挥,但必须注意原则和方式。领导是有分工的,党委书记统揽大局,把持方向,在问题的处理上,侧重于把准问题的方向性,决定该不该干,能不能干,而不宜直接指导怎样去干,不宜直接插手到工作实施的细节和过程,否则既会造成指挥上的混乱,削减执行力,同时也会造成党政之间的摩擦而给不和埋下隐患。

3.3 融入业务,凸显党建工作实效

(1)融入安全生产,全员行动,全面参与。从“责任、意识、监督”3个环节入手,支持行政部门抓紧、抓实、抓好电网安全和人身安全工作。在安全责任方面,开展作风建设,组织员工进行“责任心大讨论”,各党支部与行政领导组织开展安全结对和师傅带徒活动;党支部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安全示范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在安全意识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安全监督方面,以局党委成员为首,党群干部员工均分派到各个安全生产督查组,加大对生产流程和工作现场的监督提醒和考核。

(2)融入电网建设,把握全局,协调要点。在2009年,12.41亿元的电网建设任务艰巨,而要保证其顺利进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必不可少。为此,该局党委主要领导常常带领班子成员,与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地汇报联络,促使桂林市政府及各县、区政府分别成立电网建设领导小组,纳入工作职责,签订责任状,为优化电网建设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局党委主要领导主动请缨,将灵川县电网建设的协调工作作为直接责任区域,同时还与其他领导多次到电网建设遇到阻力大的县、乡,利用调研等形式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现场解决供电问题,得到了当地县、乡领导和客户的好评。

(3)融入电力营销,以点促面,做好表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回落,增供扩销成为当前电力营销的重点任务。为此,该局党委领导多次带领营销系统人员,深入各工业园区和县级供电企业调研,摸清电量增长存在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对城郊和农村电网问题,提出尽快解决县级电网改造的建议。

(4)融入农电管理,直面问题,妥善处理。由于县级供电企业纳入大网直管时间不长,在管理衔接和规范上存在一些漏洞。该局党委敏锐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加大对县级供电企业的调研力度,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和意见。如,建议在县级供电企业中实行月度安全互查制并被行政采纳。此制度推行2年来,成效显著,2007年6个直管县级供电企业首次全部实现“双零”目标,2008年实现3个百日安全长周期,2009年实现安全生产1 000天,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3.4 抓好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和谐团队

(1)大度不失度,既要重感情,更要讲原则,搞好班子团结。通过党委书记的影响和带动,努力在班子里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有凝聚力、战斗力的良好氛围。

(2)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干部要对自己的下属负责,要带好队伍”。因此,要抓好中层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

(3)抓好员工队伍建设。要心系员工,党委领导经常深入基层直接与员工交谈,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了解和掌握企业在改革发展上存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使各项决策尽可能既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出发,又维护员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4)高度重视稳定工作,把确保队伍稳定作为政治任务,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确保队伍稳定。

3.5 讲究策略,注重工作方式方法

(1)把握工作的重点。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是党委领导的根本职能,是贯彻民主集中制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当好党委书记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2)善于调查研究。加强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不仅是党委书记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要对企业、职工的情况了解清楚,对下属单位、职工群众的呼声能够听得进去,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洞察得到。

(3)勇于负责。党委书记应不揽功,不诿过。当工作有了成绩,应该看到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工作出现失误,要敢于负责,主动承担责任,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妥善处理。

(4)坚持超前性原则,工作要注重细节,要有前瞻性。高度决定视野,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必须具有超前性”。党委书记在主持会议决策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机敏。敏锐地分析事态新特点,掌握决策主动权,灵敏地注视事物发展新态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二是果断。紧要关头不犹豫,当机立断。三是创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求真务实,低调处事。在工作和交往中,一是要从工作出发,对事不对人。二是要尊重和理解人,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强调换位思考。三是要讲实话、干实事。

3.6 塑造形象,发挥良好表率作用

(1)要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公生威,廉生明”。企业党委书记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不是靠“权”而是靠“威”,因此,要“严于律己”,要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带头人,带动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做好廉洁自律工作。

_(2)要做敬业奉献的表率。党委书记要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摸清下情,及时掌握员工思想稳定情况。要带头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带头忠诚于企业,忠诚于事业。

(3)要做品德高尚的表率。党委书记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难别人,就是为难自己”的意识,多换位思考,多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桂林供电局在“党政分设、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抓好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4.1 围绕中心工作,构建实效型党建工作体系,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

作为“堡垒工程”的发源地,桂林供电局党委坚持按照“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思路,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开展工作,积极构建实效型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近年来,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国资委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广西优秀企业”“广西抗击雨雪冰冻灾害集体一等功”“广西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广西电网公司抗冰灾保供电突出贡献单位”“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4.2 围绕中心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党委积极协助行政抓安全生产,始终把电网安全稳定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坚决贯彻“南网一号令”,紧紧抓住意识、责任、监督3个关键环节,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员工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真正做到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半军事化;安全性评价、安全大检查、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已纳入常态管理,全局安全生产大整治取得了突出成绩,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3 科学决策电网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该局党委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特别是为科学决策电网规划、发展作出努力。从2002年至今,企业固定资产总额从11.82亿元增到29.28亿元;桂林电网500千伏变电站从无到有,新增容量75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容量从78万千伏安增至183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容量从93.4万千伏安增至189.9万千伏安,网架结构得到大大加强,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桂林电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客户数从9.5万户上升到20.9万户,桂林经济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电网最高负荷从45万千瓦到102万千瓦,售电量由20.99亿千瓦时上升到43.52亿千瓦时,翻了一番。2009年,桂林电网被列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5省区15个主要城市电网之一,这正是实现电网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根据刚刚编制完成的桂林电网2009—2013年规划,到2013年,桂林电网供电能力又将比现在增加1倍,一个“主网坚强、配网灵活、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城乡电网正向我们走来。

4.4 带好队伍,逐步打造忠诚能干、执行力强的干部员工队伍

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活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治企能力。重点抓好中层干部和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管理水平和带队伍能力的提升,强化各级管理干部对责任的有效传递,对工作的有序安排。出台《干部员工评价管理办法》,制定《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拓宽发展平台。做好后备干部的储备和培养,为企业培养一批懂生产、会经营、熟管理的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5 弘扬正气,营造团结和谐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该局党委抓住创建国内先进水平供电局的机遇,夯实基础管理,扎实推进“懂规矩、守纪律、负责任”为主题的作风整顿,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大力总结、宣传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在全局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工作作风从原来的“推诿扯皮、沟通不畅”向着“积极主动加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方向转变,初步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合作愉快的团队合作理念,员工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企业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5 结语

领导体制 第8篇

李克强说,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是社会领域的一项深刻变革, 是惠及13亿人口的重大民生工程。一年来, 改革措施有序推进, 取得了初步成效, 积累了有益经验, 表明医改的基本方向、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是正确的。同时必须看到, 医改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既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也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努力破解各种难题, 扎扎实实地把医改推向深入。

李克强指出,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关键在于保基本。要按照实现全民基本医保的要求, 逐步扩大覆盖面, 从实际出发提高门诊统筹和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大力改善经办服务, 实施好一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李克强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 要突出强基层, 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 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 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要加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和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上病, 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之处。

李克强强调, 建机制是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关键, 五项重点改革都要注重机制建设。尤其要健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 完善管理办法, 规范操作运行, 加强市场监管, 切断不合理的利益链条, 努力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要落实政府补偿机制, 保证机构正常运行。还要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 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多元办医的市场竞争机制, 推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 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领导体制】相关文章:

财政体制与财税体制07-14

林业体制05-09

业务体制05-13

体制分析05-20

院校体制05-23

外贸体制05-24

银行体制05-26

完善体制05-28

体制问题05-28

统计体制05-30

上一篇:工程事故下一篇:建筑质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