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教研策略

2024-07-22

乡村学校教研策略(精选4篇)

乡村学校教研策略 第1篇

一、主题教研内涵

1.主题教研的内涵

所谓主题教研,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遇到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2.主题教研的特征

(1)基于问题驱动的教研方式

主题教研中的问题源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这一问题在本学科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它的解决对于本学科组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问题就在我们教师的身边或者身上,可能由于我们的司空见惯没有发现。主题教研就是要挖掘我们教师身边或者身上的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叙说自己的喜悦与困惑,让我们的传统教研在问题的驱动下落地生根。

(2)基于课例的研究教研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智慧。通过基于课例的主题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大量的课例中学习,既能够看到自己、反思自己,又能够观察同伴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积极地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在实践中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判断和促进了专业发展。

(3)基于人人参与的教研活动

问题来源于学科教研组教师自己,是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破除了个别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教研组组长的“话语”垄断,避免了个别教师游离于教研活动之外。基于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实现了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科组教师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

二、实践策略

为有效开展主题研究,确保主题研究的质量,学校探索出培训先行、制度引领、评价促进和示范带动四大策略。

1.培训先行

教研组主题教研对于全校老师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创新。不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提高教师认识,没有教师的认同,是很难推进这项工作的。为了顺利开展好这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这项任务,学校围绕主题研究进行了系列的学习培训。如《主题教研与传统的教研区别》《主题教研———主题如何选择》《教研组长如何开展主题研究》《学校主题研究的管理与评价》《主题研究———如何提高研究的质量与品质》《如何撰写主题研究的成果》等一系列专题学习培训,解决了主题研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顺利推进这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引领

开展主题研究,完全凭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章立制,使主题教研成为一种常规性行为[2]。学校主题教研要想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与指导。我校在主题教研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主题研究实行134711的管理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制定1份详实的计划,每学期不得少于3次基于教研主题的理论学习,学校围绕主题研修开展不少于4次的主题推进会,教研组在主题引领下开展不少于7次的课例研讨,在学期末学校组织每个教研组基于主题研究成果展示1次,每个教师完成基于主题研究的案例或者论文1份。

为了让学校主题研究有效和高质量地推进下去,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手册》供教师记录填写,学校要求每次主题研修提前一周登记上报,教科室在周一发布在校园网上供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每次主题研修活动完成后,教研组指定专人做好活动简报,发布在学校网站供大家交流学习。

3.评价促进

(1)评价原则

学校对教研组主题研修的评价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过程性原则。学校对教研组主题研修最为强调的就是教研组过程的实施,因为这一点是避免教研组主题研修流于形式确保质量的最重要的保证。二是发展性评价。基于教研组在主题研修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一点是为了避免教研组主题研究活动与传统教研活动的不同。学校能够从教研组主题研究活动开展看到教研组的进步与变化,体现教研组的逐渐成长,如果我们教研组在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变化与发展,主题研修流于形式主义,就会又回到传统教研的老路上去。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教研组每次主题研究活动要基于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开展,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能落实的原则设计好每次主题研究活动。

(2)学校主题教研评价表

4.示范带动

学校主题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是客观事实,有的教研组教研氛围浓厚,教师整体实力较强,那么教研组主题研究的质量可能就更高,为了促进学校教研组均衡发展,让学校内做得好的教研组在全校展示,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我校政史地教研组开展“指导———自主学习”主题研究做得较好,在全校教研组召开主题研究现场观摩会。该教研组按照“一个主题,三个阶段”的形式展开主题教研活动。

(1)基于主题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

该教研组围绕确立主题进行了两次理论学习。第一次通过教学视频观看了余文森教授讲述的“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专家报告。教研组在看完专家视频后讨论达成两点共识: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领域的自主学习,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指导。

(2)基于主题实践课例

在理论学习后由我校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课《美国南北战争》(川教办九年级上册第19课)。该教师通过三个问题来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是阅读教材P122~123页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理解?二是学生简述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三是分析美国南北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四是依据材料讨论在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原因。教师在处理这四个问题时,按照自学—交流—展示—点拨程序进行,总共用时13分钟。

(3)基于主题的研讨与总结

首先,教研组组长主持研讨,对教研组的研讨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教师在本堂课是如何处理学生自主学习的?这样的处理有效吗?二是在本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的指导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接下来由上课教师围绕这两点要求进行反思,教研组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从学生所用的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32.5%可以看出,学生自学的效果较好,对教师给出的四个问题7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80%的问题内容。二是教师指导性表现在对学生文本阅读的指导、小组展示的指导、学生思维偏差的纠正。三是本节课的不足在于问题设计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对问题设计赋予丰富的情境,更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搭建“支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学校教研组主题研究,学校教研活动呈现出这样的场景:一群有着共同关注点的,对同样的问题或者同一话题有热情的教师聚在一起,相互观察、相互评论、分享经验、行为跟进,最终获得各自不同的提高和发展。这样,我们通过主题研究就克服了传统教研的活动形式化、内容随意化、参与被动化和教学经验化现象,促进教研组教研活动走向深度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丰富了教师的精神世界,培育新型教研文化,从而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昌.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乡村学校教研策略 第2篇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依托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学校的校本教研不断向前推进,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仍旧是个深刻的课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教学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去研究,但重点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需要给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实现内涵发展提供真正的政策支持

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没有几个优秀的教师,要想开展有质量的校本教研,难度可能会很大。现在,很多的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农村学生父母在城内买了房,或是在城内就业发展,学生跟着到城内学校就读;另一方面,更多的却是由于随着经济改善和对教育的重视,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向往优质教育资源,想方设法把学生往城内学校送,再加上很多城内学校为了增加学校生均经费收入,没有严格按学区招收学生,对农村学生来校就读大开绿灯。这样一来,不少农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很多农村学校,一个年级就一个班,就是想开展集体备课都难,更别谈开展其他校本教研。当然,假如这样的学校,有一两个能力强的教师,这样的学校,也确实能开展好一些校本教研,甚至帮学校找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从而提升学校内涵。但是,事实是,最后留在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能力平平,由于看不到学校发展的希望,有能力或是有办法的,多调入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留下来的教师,虽然也会在形式上进行一点校本教研,但水平不可能高到哪儿去,往往只是模仿别的学校做下样子应付下检查。

所以,要让农村学校能真正进行校本教研,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教育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认真做好教育规划,规范城内学校招生,确保农村学生不违反规定外流到城内学校就读;然后,要真正推动城乡教师轮岗,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使优秀农村教师能待在农村学校,使城市优秀教师能来农村学校引领农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现在,江西省正在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这必将为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从农村学校来说,要明确并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搞好校本教研,走特色发展之路,促进内涵发展

近些年,在城市学校的挤压下,农村学校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这些农村学校简单地以为,只要把教学成绩搞上去,自己学校就会超过城内学校,学生就不会流失,以后学校的日子就会好过了。于是他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维系学校生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是,这些学校多数不会走以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子,它们更信奉简单的苦干、硬干精神。

这些学校,虽然也标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在骨子里,其实还是在搞应试教育,一切向成绩看。再加上这几年,个别地方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倒过来又从小学三年级到九年级搞起了抽考、统考,这更助长了一些农村学校一切向成绩看的底气。它们往往像城内学校一样,要求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一点就要求学生和教师进教室上课。这些农村学校,把校本教研的要求,简单理解为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再模仿城内学校让学生背背《三字经》《少年中国说》之类的经典、念念《饭前感恩词》之类的东西、唱唱《感恩的心》之类的红歌进行点缀。很显然,这些学校自己无意识地被城内学校在形式上同化了,但又没能够学到人家内在的东西,结果学生学得很辛苦,教师教得很辛苦,学校在麻木愚昧中迷失了自己的特色,真是可悲!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放弃唯分数论的办学理念,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联星学校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该校从2008年开设农村劳动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后山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分片承包给全校各班种植各类蔬菜,每星期都组织各班到自己责任地块上劳动。该校还和市内学校结成“劳动实践手拉手”兄弟学校,不定期邀请萍乡电视台小记者团来校劳动体验,每次市内兄弟学校学生和市电视台小记者团来时,联星学校学生都给他们当起小教师,教他们种蔬菜,在劳动之余,联星学校的学生还把劳动体验心得写成文章,每期评比编辑成册,学生们还自发把劳动瞬间的场景用相机拍下来组织摄影展。通过劳动实践,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劳动技能,也提高了劳动品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与人交往和写作的能力,提升了审美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事实证明,只要找准定位,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14年11月,北京市教委发布文件,规定“今后,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物理、化学学科将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成绩纳入中考考试评价体系。”这样一种导向性文件,必将使更多的学校不再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手段,而是重视开展类似于联星学校这样的校本课程,打造特色學校,以活动促进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

乡村薄弱学校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第3篇

面对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这种不利局面, 各方面必须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实现体育教学的全面优化。

一、强化管理, 完善考评机制, 营造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要扭转乡村学校体育教学薄弱的问题, 首要的是要从管理体制上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 特别是顶层设计要全面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 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通过制度管理, 从上到下切实树立“全人”发展理念, 从管理、投入、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建立合理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把体育教学的成效纳入 学校教育 管理的全 盘, 并监督抓 好落实, 这样, 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的颓势就会得到有效转变。另一方面各级学校要确实矫正重文化课轻体育教学的“近视”行为, 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摆正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关系, 齐抓共管。学校领导要带头转变思维, 做一个具有科学思维、发展眼光的教育管理者, 在制定学校管理评价方案时, 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 制定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真正把学校体育教学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再一方面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要体现学科特点, 充分激发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激活体育教学的活力, 开创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气象。

二、多元并举, 顺应教育大势,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学

改变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元并举。除了管理考核机制的加强改进, 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要强化学校体育教学管理, 开足课程, 配备足够的师资, 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开 设。二要加大体育工作的宣传, 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营造人人参与、支持、关心的体育工作氛围。三要 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激励, 为体育教师的成长提高提供有效支持, 形成一支稳定、合格、高效的师资队伍。四要努力拓宽体育投资渠道, 争取政府投入, 吸纳民间支持, 不断改善体育教学设施条件。五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加大体育成绩考核的力度, 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体质的角度强化体育教学。六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体育资源, 为我所用。近年来, 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进, 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社区体育设施。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这些资源, 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状况。

三、因地制宜, 改善教学条件, 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

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的优化需要一个过程, 特别是体育设施的改善、师资的配备等, 都不可能一蹴 而就。因此,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还要结合现状,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地制宜, 利用自身资源, 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在这方面, 乡村学校有着许多可利用的条件。第一, 利用有利的地形, 如土堆、沙丘、乡道、池塘、山坡等, 弥补器材不足, 开展富有地域民间特色的跳、爬、跑、追、游等野外体育活动。第二, 发挥地方传统体育 优势, 如武术、摔跤、骑马、扭秧歌、踩高跷、踢毽子、拔河等,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 兴趣, 丰富课堂 体育教学 的内容。第三, 利用学校的废旧物资, 价格便宜的材料, 自己制作, 改善场地器材, 创造条件开设教学课程。第四, 针对学生的特点, 挖掘发展潜力。农村学生有着许多 体能好、耐力强、能吃苦等方面的优点, 如果发现引导好, 可以及早发现苗子, 培育体育专业人才。

乡村学校教研策略 第4篇

面对这些实践中的问题, 需要学校有目的地通过研究、引领, 指导教师开展“有效教研、有效课堂”的研究。

真正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师追问实践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教学研究追求什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创新, 不是追求如何诠释实践背后的理论, 而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真正有效的教研活动是要对教师个人以及教师所在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更新产生现实的促进作用。

就个人而言, 基于备课组或教研组的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能让每一位参与者对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对相关教学方法能有一次更为深刻的体会, 它不再像以前一样空洞乏味, 而是在一次次活生生的课例中凸现了出来, 如, 怎样的提问有价值, 怎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中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等, 有了这些自己的亲身体会,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去身体力行, 教研活动也就达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另外, 从教研组的角度来讲, 有了这样的课例研究, 教研活动也能变得生动务实, 教研组的教师在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 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每位成员都应有现代人的合作意识, 教研组依靠一股无形的力量凝聚每一个成员, 这股无形的凝聚力就是教研组文化 (教研组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它指的是教研组教师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它包括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 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一种精神) 。优化了校本教育教学研究, 就形成了教研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以教带研, 以研促教, “教”与“研”双管齐下。

扎实推进“有效教研”研究

1.改造备课。

首先, 改造传统的备课活动形态。我们强调集体备课, 在集体讨论中促进个体隐性思维的显性化和个体显性知识向集体显性知识的转化, 从而使团队知识得以创新。其次, 改造备课的内容重点。与新课程相适应, 我们强调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 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 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最后, 构建新的备课评价机制。新的备课制度应该以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为指导, 通过引导教师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 强化备课的实效性, 淡化形式主义。

2.改造说课。

为了提高说课的质量, 我们将尝试把传统的“操作型说课”转变成“反思型说课”。具体要求有:一说教学理念, 打破就操作论操作的老套路, 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 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叙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三说教后改进, 要求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设想。

3.改造评课。

传统评课存在“三重三轻”现象 (即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 。在改革中我们将强调三种新的取向。第一, 关注学生, 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教师“教”的质量, 坚决摒弃研究课中的“做秀”现象。第二, 关注事件, 取消形式主义的、乱贴标签式的评课方式, 要求教师围绕课堂中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展开广泛争鸣。在教育事件的叙说和讨论中营造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研究氛围。第三, 关注过程, 视教师为具体的人, 从教师原有的基础出发, 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成长, 鼓励教师积极叙说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悟, 通过叙事为教师自觉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提供坚实的平台。

积极提升“有效课堂”研究

1.组织落实。

统一规划全校的教研工作, 建立以校长为龙头、教务处为主体的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参与教师”组成的四级教研组织结构, 保证全员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 明确各教研组教研方向, 确定教研重点、教研方法, 推动教研工作上新的台阶。同时, 聘请相关教研专家开设讲座, 进行过程性实践指导, 切实提高这四级教研组织的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能力与水平。

2.管理落实。

根据各学科教研课题的研究目标, 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 学校管理部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渠道, 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逐步拓展领域范围, 加快教师培训的步伐, 帮助教师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 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3.内容落实。

上一篇:新初中数学下一篇:紫花苜蓿加工调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