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算机技术

2024-05-11

网络计算机技术(精选12篇)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1篇

网络计算机的处理和计算虽然是在本地进行的, 但程序和数据的储存、管理和运行都是在服务器上的, 这样的优点有很多, 例如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维护难度较低、设备成本较低以及操作比较简单等等。虽然网络计算机的优点非常多, 但目前支持双系统启动的网络计算机还不算多, 因此对于网络计算机双系统的启动技术研究非常的有必要。

2 网络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在介绍网络计算机的启动过程之前, 有必要先介绍普通计算机的启动过程:第一, 运行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第二, 进行POST, 作用是对系统中的一些关键设备进行检测, 看这些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系统的需要, 然后再查找主板上所有设备的BIOS, 并通过BIOS初始化这些设备;第三, 显示系统BIOS的启动画面;第四, 在完成设备的内存测试之后, 系统BIOS就会对系统的一些标准设备进行检查, 完成检查工作之后, 就会对即插即用设备进行检测和配置, 并将相应的资源分配好;第五, 更新ESCD;第六, 也是系统BIOS的最后一项工作, 根据用户设置好的顺序从硬盘、软盘或者光驱进行启动。

网络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在启动的时候有一些差别, 具体体现在:第一, 普通计算机在启动的时候一定要对光盘、软盘以及硬盘等启动设备进行访问, 而网络计算机就不需要本地启动设备, 为了能够顺利启动, 网络计算器在启动的时候依赖的是一种经过加工的网卡, 这种网卡上面增加了一个装有启动程序的ROM存储器;第二, 在启动进行到第四步的时候, 跟普通计算机一样, 网络计算机会对设备进行检测, 当检测通过之后, 就会将通过检测的设备加入到启动队列当中, 跟普通计算机先将光驱、软盘以及硬盘等设备加入到启动队列中不同, 网络计算机首先加入启动队列中的是网卡。在完成BIOS的工作之后, 普通计算机就会从软盘、硬盘以及光驱等设备进行启动, 而网络计算机在完成BIOS工作之后, 引导工作由网卡上的启动程序来完成, 实现系统启动的方式是TFTP与DHCP的通信。

3 网络计算机双系统启动的实现

目前计算机使用的系统多数是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 因此如果网络计算机可以让双系统启动得到实现的话, 就可以让它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大大增强。目前一般采用PXW规范来对网络计算机中的WINDOWS系统进行启动引导, 采用Etherboot来启动LINUX系统。而要想让网络计算机实现双系统启动的关键之处, 就是将这两种启动程序结合在一起。

3.1 网络计算机启动程序的研究

Windows系统的启动程序所采用的PXE规范的结构如下:第一, 程序头包括标记部分、程序的程序、校检和、PCI头以及PNP头;第二, 初始化, 并打印PXE的相关信息;第三, 回到BIOS, 等待BIOS重入;第四, 由BIOS重入后, 继续完成一些相应的初始化, 如建立协议栈等等, 同时从服务器上下载Windows进一步的启动程序。

Linux系统的启动程序所采用的是Etherboot规范的结构如下:

(1) 程序头与PXE规范的一致。

(2) 初始化, 并打印Rtherboot的相关信息。

(3) 回到BIOS, 等待BIOS重入。

(4) 由BIOS重入后, 继续完成一些相应的初始化, 如建立协议栈等等, 同时从服务器上下载Linux进一步的启动程序。

对这两种程序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知道, 虽然这两种程序使用的代码和规范都有一定的差异, 但它们都遵循了启动程序的基本准则, 首先, 程序头里的标记、PCI头以及PNP头;其次, 为了防止自身被其它程序覆盖, 它们的执行方式都是先将自身拷贝到内存低端来进行。再次, 在初步的初始化工作完成之后, 它们都会返回BIOS等待重入。正式因为这两种程序有着这么多相同的特性, 那么结合这两种程序也是可能的。

3.2 网络计算机双系统启动的实现

综上所述, 可以这样来实现网络计算机的双系统启动。

第一, 硬件的实现。在结合之后的启动程序应该将Windows和Linux的启动程序都包含在内, 同时为了可以顺利的启动, 也应该加入一些程序, 作用是对两种启动程序的代码和检验程序进行整合, 由于以上原因, 常用的64K容量的ROM是不够的, 为了可以让双系统的启动得到实现, 必须要将原有网卡的64K的ROM换成128K, 这样扩大之后的程序才可以获得足够的空间来运行。

第二, 程序头的实现。通过分析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的程序头可以了解到, 在实现程序头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内容和格式的正确性得到保证, 这样程序才能够正确的执行相关的内容。

第三, 系统选择的实现。在BIOS对程序头进行确认之后, 如何对两种启动程序进行选择是实现网络计算机双系统启动的关键之处, 必须要对其进行认真和全面的考虑。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工作来选择启动程序:首先, 为了不让之后的程序覆盖掉启动程序, 应该先把程序的自身拷贝到内存低端, 并跳转到拷贝的位置继续执行;然后对系统选择的界面进行打印, 也就是输出屏幕, 其中包括三个选项, 分别是Windows系统、Linux系统以及退出。这时候用户就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需要的选项, 启动程序就会根据用户的选择接收到来自键盘的反馈, 并根据这些反馈将需要的操作系统的启动程序通过翻页拷贝等方法拷贝到内存低端;最后跳到需要启动的操作系统的启动程序入口进行系统的启动工作, 如果用户选择的是退出, 则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 直接返回到BIOS即可。

4 结言

综上所述, 通过对相同点的结合以及对不同点的处理之后, 就可以有效的让两种不同的启动程序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网络计算机的双系统启动。但是, 这种方式目前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如有一小部分BIOS在启动之后会执行一些特殊操作, 这样就会让双系统启动程序的执行环境受到破坏, 导致启动失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 就要对启动程序作进一步的修改才可以保证系统的顺利启动。

摘要:网络计算机是一种新模式的计算机, 它的基础是互联网的TCP/IP协议, 为了可以让传统计算机原有的功能得到实现, 通过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本文结合了网络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对网络计算机的双系统启动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双系统,BIOS

参考文献

[1]杨勇辉, 贾国立.计算机启动过程的分析和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22) .

[2]Rock.修改注册表加快开机速度[J].电脑迷, 2011 (19) .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2篇

1..计算机网络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协议和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Internet是将以往相互独立的,散落在各个地方的单独的计算机或是相对独立的计算机局域网,借助已经发展得有相当规模的电信网络,通过一定的通讯协议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

3、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按照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用二进制来表示,每个IP地址长32bit,比特换算成字节,就是4个字节

3、DNS 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该系统用于命名组织到域层次结构中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4、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5、防火墙就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该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均要经过此防火墙。

6、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

7、10BASE-T就是传统的10M以太局域网(IEEE802.3)是用半双工一对3类UTP(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

8、OSI: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应用层:处理网络应用。表示层:数据表示会话层:各机间通信传输层:端到端的连接网络层:寻址和最短路径数据链路层:提供相邻节点间透明、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物理层:为通信提供实现透明传输的物理链接

一、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

1、3g:参考以上第三条

2、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3、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4、wiki、维客的原名为wiki(也译为维基),据说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kee wee kee”,原意为“快点快点”。它其实是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而参与创作的人,也被称为维客

5、团购就是团体购物,指的是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现在团购的主要方式是网络团购。例如:拉手网团购

6、RSS也叫聚合RSS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

7、Android一词的本义指“机器人”,同时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Android 2.4 Gingerbread和Android 3.0 Honeycomb。

8、Google Chrome,又称Google浏览器,是一个由Google(谷歌)公司开发的开放原始码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放原始码软件所撰写,包括WebKit和Mozilla,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软件的名称是来自于称作Chrome的网路浏览器图形使用者界面(GUI)。软件的beta测试版本在2008年9月2日发布,提供43种语言版本,有支持Windows平台、Mac OS X和Linux版本提供下载

9、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二、正常进入谷歌的方法:

1、修改域名解析文件,c:windowssyste32drivesetchosts,添加google北京服务器域名地址:203.208.39.22 webcahe.google usercontent.com 203.208.39.22 mail.google.com203.208.39.22、安装IPv6协议后访问、安装google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在安装扩展程序google萝卜搜索

4、使用Gmail内置网页搜索

5、在线代理访问

6、、使用赛风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反思与总结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学习者将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利用社区的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个人电脑,以Internet为媒介,来获取他们想要获取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

(1)人们的知识主要从网上获得。

(2)自主学习将替代灌输式教育。

(3)教学手段和学习场景将成为虚化。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一、基于网上资源的自主式学习模式

“自主式学习”也称作“个别化学习”。基于网上资源的自主式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提供的支持学习系统主动且有主见地参与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1该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1)学习任务:由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出,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

(2)信息资料:教师收集和该问题相关的各种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

(3)学习指南:学生若遇到困难河南省中牟县职业高中陶德松时,可通过网络查阅学习指南,或通过网络向老师咨询,由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

(4)成果反馈:学生通过网络将学习成果提交后。由老师或专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再通过网络给学生提出下一步学习的建议。

2该模式的五个主要特点

(1)个性化。学生可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等,充分体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发挥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能全面发展。

(2)能动性。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存自觉自律与积极主动。所以说自主式学习是一种主动和自律的学习。它以尊重信任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前提。

(3)多元化。这种学习模式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是多样化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都可以通过网络表现出来。这样就使得参与评价的主体和内容多元化。

(4)自主性。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开放性。学生可以随时地参与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基于网上资源的自主式学习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模式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进行学习的机会,强调掌握知识和方法同等重要。

二、基于网络通信的合作式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通信的合作式学习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技术来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大环境,再通过小组等形式来组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学习。从而对所学习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它的特点是以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和在线小组或团队合作学习,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展和继续努力的方向,不受时间及地点的约束。

该模式有以下四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竞争形式。两名或多名学生在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下通过网络进行竞争式的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程度来评价他们学习水平的高低。它一般是由学习操作系统先提出一个问题。再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看到竞争对手所处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争取进步等。

第二种:协同形式。两名或多名学生充分发挥各人的优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学习任务。

第三种:伙伴形式。通常学生先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来找寻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从而结为学习伙伴。当一方遇到问题时,可与伙伴进行交流或讨论。双方便相互研究、帮助,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第四种:角色扮演形式。由不同学生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指导者负责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负责解答学习者的问题,可以随时互换角色。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式学习”模式形成了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创建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进行学习以及交流的平台。

三、基于网上资源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目前我国正的兴起的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Internet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预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的牵引下,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小组协作探究方式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完成真实的任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和评价中获得知识和发展智能,达成学习目标。

在网络探究学习中,一般都是以某些特定的主题内容而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活动的,而学习任务也就围绕着主题内容而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然而,主题探究学习应以学习者的主动愿望和满足其求知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促使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和自主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负责任地、有效地以小组的合作方式进行协作式的网络学习,通过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对于网上学习,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面的解释,但到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应该知道初学者容易遇到那些问题,学习过程中有那些常见的疑问,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将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罗列出来,放在答疑系统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答疑系统中获得迅速的解答,消除学习过程的许多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答疑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在学习新材料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

四、自觉的反思与总结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历一次网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或结束之时,师生应当养成一种反思式的学习(或反思式的教学)的意识和习惯。反思的意识与行为应当贯彻在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过程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组织成果交流和评价以及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能力的迁移形成。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人工智能,Agent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 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 复杂性在不断增加, 异构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分布于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和通信设备也是越来越多, 智能产品也不断涌现, 如近年来出现的智能路由器等产品, 不仅给用户提供了便捷, 而且在安全方面也有很好的保障, 有效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因此智能产品的出现及智能系统的快速集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网络的, 将人工智能融入到网络中, 能够让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更好的体现。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资源的利用率、服务质量及系统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传统方式对资源进行分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并且在性能上往往也出现瓶颈, 常常出现后期难以管理、不利于系统的扩展, 给维护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甚至某些系统随着用户量的膨胀, 出现宕机的情形, 造成重大损失。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 渗透到各个行业不同领域, 在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设备、产品制造等领域尤为突出。当前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网络犯罪时常发生, 智能化的产品不仅能加快犯罪案件的快速破解, 而且能有效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

1网络安全管理

众所周知, 网络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对网络及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分析和控制, 从而更加合理地组织和利用系统资源, 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网络安全就是指使用一套预先制定的规则来约束网络中的一切网络活动, 只有经过允许或授权的活动才是安全有效的, 否则将是非法不允许的。当前互联网中主要有以下网络安全现象:

(1) 网络窃听:窃听者利用网络中每台主机都可以读取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这个特点, 窃取网络数据甚至修改, 造成数据完整性遭到破坏。

(2) 数据修改:非法或未经授权用户脱离监视篡改数据, 制造假象。

(3) 服务否认:即拒绝服务, 攻击者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大量垃圾信息或干扰信息, 导致服务器无法向正常用户提供服务的现象。

(4) 网络病毒:由计算机专业人员编写的一段目标程序, 来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系统资源, 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针对这些网络安全隐患,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安全应对措施, 如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跟踪审计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应用时, 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防火墙是防火墙中的一种, 是一款智能化的防火墙产品, 它摒弃了传统防火墙“一管就死, 一放就乱”的状况, 智能防火墙不会询问用户, 只有不可确定的进程有网络访问行为时, 才请求用户协助。与传统防火墙相比, 并不是每个进程访问网络都要询问用户是否放行。有效克服了传统防火墙频繁报警询问, 给用户带来困惑, 自行判断, 导致误判, 造成正常程序无法运行的缺陷。在身份认证领域, 传统的数字签名建立在公共秘钥体制上, 在互联网电子交易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支付中的欺诈行为,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 智能卡也应运而生, 强有力地解决了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人工智能Agent概述

Agent技术是在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需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方向。人工智能中的Agent是指具有智能特征的一类实体, 在计算机中可以将Agent看作能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 能自主进行信息处理, 做出行动决策, 借助执行器作用于环境的一种之智能事务。

人工智能Agent伴随着分布式的发展而发展, 传统的分布式计算主要解决大规模的数据单机无法承受而采用多机处理, 但是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 如无法保证数据信息发布的有序性、数据的内聚整合性不集中、信息的迁移性能不高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分布式计算已经延伸到网络服务和数据共享方面, 但是网络信息也在剧增, 各种电子邮件等数据信息也在呈指数形态上涨, 这么庞大的信息量给人们的承受能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人工智能Agent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和智能化取舍, 并提供了一系列的配套软件, 促进着传统分布式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 Agent技术与组件技术是有一定差别的, 因此对于Agent在主体环境下的分布式计算环境有了不同的探讨, 它与传统的三层环境模型相比较, 其客户模型等同于传统模型的客户层, 而应用服务层与客户服务层就等同于传统的应用层。客户Agent指定特定的应用代表客户, 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客户端有一个固定的Agent客户, 客户主要是连接客户Agent以及服务Agent来取得认可, Agent客户主要用于整合客户的相关资料, 并根据这项资料自主进行客户的推理服务。这项用户资料主要来源于对客户的行为分析数据以及用户的请求等信息, 也可以直接根据与客户层面Agent的交流来获得。此外, Agent分布式计算模型也引入利润应用方的服务型Agent, 在实现个性的网络化需求上更能适应发展需求。例如在网络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商业宣传时, 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服务型Agent来查找或者筛选目录, 将查找的目标进行有效定位, 并可以自己申请参与某项活动, 把自己的请求信息转送给推理单元, 即给相关的客户Agent传送数据信息, 满足自身的个性需求。因此, 在基于Agent的分布式计算模型的整体环境下, 计算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涉及了Agent本身与Agent软件实体之间的互动。

分布式人工智能主要研究在逻辑上或物理上分散的智能系统如何并行、协作的实现问题求解, Agent的研究主要包括对Agent认知模型的理论研究, 这种模型是从逻辑、行为、心理及社会角度出发, 研究如何用符合表示复杂现实世界中的Agent, 根据不同信息对环境进行推理和决策的。目前主要有自顶向下和自顶向上两种方法, Agent是基于自顶向上的。

Agent的认知模型是分布式计算的核心部分, 支持传统的数据软件和资源库的综合计算, 能够优化服务对象从而进行策略选择,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

3 Agent特点

Agent不仅具有智能特征, 而且还具有对环境的自主性、响应性、结构分析性、社会性及合作协调性等特点。

(1) 自主性。

Agent能够在没有外界直接操纵的情形下控制其自身行为, 这种行为是自发的、主动的, 能够根据目标和环境要求对不同行为进行规划, 能自主执行任务。

(2) 响应性。

Agent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对来自环境的影响和信息做出自适应的响应。

(3) 结构分布性。

Agent具有分布式的结构特点, 这样可以充分共享系统资源、优化系统性能及系统整合。

(4) 协调性。

协调性是Agent群里的社会属性, 各个Agent在交互过程中, 进行合作和协商, 通过不同Agent的各自处理及Agent之间的交互协作, Agent群可以求解单个Agent无法处理的问题, 从而加强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Agent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Agent首先接收外界环境的影响, 感知环境的变化, 内部进行数据处理, 并将结果信息返回给外界。在这个过程中, Agent与环境之间进行一次或多次交互, 将输出实时反映给外界实体。Agent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Agent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 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进程构成, 每个进程都有单独的功能处理程序, 负责处理数据及输出操作。

Agent内部可以独立分出几个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负责处理不同的任务, 如信息融合、信息处理、输入输出。每个Agent都有一个问题求解器, 它是Agent的核心组件, 负责调度其他子模块及接收全局状态和任务等。

4系统应用

Agent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网络领域也起着重要作用, 智能信息检索便是Agent技术的体现。传统的信息检索, 很难从庞大的信息集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Agent为实现智能化检索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使用自动获得的领域模型、用户模型进行索引和过滤, 并自动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提交给用户, 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信息检索缺少分布式智能信息检索和适应信息源信息变化的不足。

在电子商务领域,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程度相对比较高, 电子商务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智能Agent可以更好地发挥出电子商务中介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

5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各领域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着计算机技术的前进, 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安全是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 将人工智能Agent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智能Agent的发展也促进着各种智能技术的变革, 将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2009 (8) :123-124.

[2]蔡自兴, 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3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史忠植.知识发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4]黄丽萍.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2) :134-135.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 第5篇

1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的问题

1.1构建网络实训室成本高

常规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一般会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商,如思科、华三、锐捷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IDS、IPS、SAN网络存储等这些网络设备厂商由于竞争压力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更新非常快。实训室需要每隔3-4年更新网络设备。客观上造成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过高。

1.2网络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一般网络实训室都仅仅是采购几台样机,学生以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使用。实训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台设备,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日常的实训操作过程中,频繁对设备进行通电、插拔等操作,也会加速设备的损耗。设备一旦损坏,将严重影响教学。再加上网络实训室只能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所使用,综合利用率非常低。综上所述,为了减低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充分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模拟器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2虚拟仿真技术

2.1虚拟仿真技术概念

IBM对虚拟化作出了定义,“虚拟化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可以是各种硬件资源,也可以是各种软件环境,如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仿真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网络协议的构建,计算机是仿真技术主要的工具和载体。综合运用虚拟化和仿真技术,可以称为虚拟仿真技术,是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境,通过操作这些虚拟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2虚拟仿真软件

(1)网络仿真软件比较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有BosonNetSim、PacketTracer、RouterSim等。RouterSim是完全按照CCNA的实验设计的,非常适合学习CCNA的实验内容。最大的不足是RouterSim仅局限于实验,不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PacketTracer是Cisco公司设计的产品,对Cisco公司自身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兼容性最好。BosonNetSim由网络拓扑设计器和网络仿真模拟组成。BosonNetSim可以模拟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模拟局域网环境以及广域网环境。BosonNetSim软件对PC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实验环境的配置较为简单,适合要求不高的实验场合。

(2)虚拟主机及云桌面VMware和VirtualPC是当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两款虚拟主机软件,能在真实的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虚拟主机,并安装Windows/Linux等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桌面虚拟化,将计算机终端系统(也称作桌面)进行虚拟化,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访问桌面系统。

3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3.1构建虚拟网络实训室

使用普通机房就可以构建网络实训室,并不需要专门的网络实训室。普通机房中每台学生机都安装网络仿真软件(如BosonNetSim)及虚拟化软件(如VMware)。通过BosonNetSim的模拟能力,能仿真模拟教学中所用到的常见的网络交换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利用BosonNetSim灵活搭建各种网络结构,并模拟网络故障,可进行便捷快速部署,节省人力及硬件环境,为网络实验教学节省额外的环境部署时间。在学生物理机上安装虚拟主机软件(如VMware),虚拟多个主机并安装所需的操作系统。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物理主机的数量,而且可以快速激活实训所需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实验,提高网络实践的效果。

3.2设计实训任务,开展实训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众多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基于实际问题而设立,把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学生需要独立解决工作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真实场景的需求,在网络仿真软件中绘制相应的网络拓补结构图,部署相应的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等网络设备,配置各网络设备的IP、链路、路由、网络协议等,搭建模拟实验环境。通过对网络的反复配置、试验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巩固知识和提高水平。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递进的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利用BosonNetSim或RouterSim开展CCNA、CCNP认证考试训练。这些试验包内置了进行CCNA、CCNP所需的进阶实验,教师通过软件的实验导航器可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练习,为学生将来进行思科认证考试提供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员,要使网络保持平稳运行,还必须及时排除故障,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日常教学中,学生不能仅仅照着葫芦画瓢,还应能排除网络故障。教师在模拟器的帮助下,可以设置一些网络故障点并以记录配置形式保存后打包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边做边学,积累排除故障的经验。

3.3应用虚拟桌面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实训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新一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机房。在虚拟机房中,学生机不再是物理机,而仅仅是一个终端。各个终端通过网络连接至中心主机,对应中心主机内的各个主机实例。学生可在普通PC端,甚至移动端,安装客户端,实现连接至中心主机的虚拟桌面,可以像操作本地物理机一样操作云端主机。云端主机装有网络实验所需的所有仿真软件及环境,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络实验操作,打破传统网络实验室的时空和人力限制,更好地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6篇

【关键词】浅谈 计算机 网络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15-01

引言:

现代社会,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目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新兴技术、新型材料、新式能源,并结合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以人为核心、人机一体化的智能集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而且随着CAD、人工智能、多媒体、虚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肯定会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他处于计算机与外界网络通道之间,他可以限制外界使用者对内部计算机网络的访问并且还能够管理内部使用者是否可以访问外界网络。另外,防火墙可以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就是在计算机上配置防火墙。当计算机网络接上Internet以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除了要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性能以外,还要注意要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这就只有靠计算机防火墙来实现。防火墙还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计算机内部网络的安全性,他可以处理一些不安全的东西从而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以防火墙为基础的安全方法配置,把所有安全软件都配置在防火墙上。不但如此他还可以对网络的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网络访问都要通过防火墙,那么,计算机上的防火墙就可以记录下这些访问。当发生可疑访问记录时,计算机防火墙还可以进行危险报警,而且对上次访问的可疑内容进行永久性的记忆,防止不良访问内容再次入侵计算机网络。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防火墙对计算机内部网络的划分,实现对计算机内部网中重点网段的分离,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对全局计算机网络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技术

与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更灵活,而且更加实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系统,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来说,虽然没有办法克服,但是可以进行有效地检测;但是对于被动攻击,虽然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但是这却可以避免,只要进行了数据加密这一切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对称加密,第二种是非对称加密。 1.先来说第一种的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的对称加密,它是常见的以计算机网络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密码与解密密码是一模一样的,知道了一个既可以轻而易举的指导另外一个,而且这种加密的方法还可以简化加密的处理过程。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2.第二方面我们来说说非对称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的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其实是被分解成为了一对的。这对计算机网络密钥中的任何一把都可以打开文件并以非保密的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就作为私有的密钥进行保存。非对称的网络加密方式可以使网络的双方不用事先交换网络密钥就可以进行安全的通信并进行,广泛应用和信息交换。

三、计算机网络PKI技术

计算机网络PKI技术就是利用网络公钥理论和技术创建的安全服务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PKI技术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关键,也是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计算机商务、计算机政务和计算机事务等电子活动缺少物理接触性,所以使得用计算机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计算机网络PKI技术正好是一种适合计算机商务、计算机政务和计算机事务的密码技术,他可以有效地解决计算机电子商务在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等的网络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计算机网络PKI体系要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实用的。

四、计算机网络软交换技术

为了实现把计算机网络的服务控制功能、计算机网络资源控制功能和计算机网络传送功能完全的区分开,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交换技术。根据新的计算机网络功能模型进行分层,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四层,他们可以统一叫做计算机网络服务层,这四层不仅可以进行从而可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还可以实现网络的交换。

五、计算机网络IPv6技术

根据专家的推断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肯定是以IPv6技术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IPv4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IPv6技术的主要改变就是地址的长度位数。

六、计算机网络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

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和光交叉连接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连网中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使静态的光连网走向动态的光连网。

七、计算机网络宽带接入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各种计算机网络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当前计算机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有两个新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而且还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王宏伟.网络安全威胁与对策.应用技术,2006.5.

[2]冯登国.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科技出版社,2007.9

[3]高阳、王坚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9(2):5-20.

[4]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情报资料工作 2002.1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测控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测控网络是一种全分布形式的结构, 可以集中对Neuron芯片进行有效管理。测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通过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的技术, 涉及多个领域, 而计算机网络的测控技术, 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分布化特点。基于此, 本文在概述互联网与测控技术的基础上, 对计算机网络对于测控技术的促进作用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1 互联网与测控技术概述

1.1 互联网技术的独特性

计算机网络蕴含的技术水平能够对测控技术带来巨大的帮助。第一, 计算机网络中相对重要的一个技术是网络互联和网络协议, 利用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划分情况, 使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虚拟网络能力。虚拟网络能力的存在, 可有效提供不同区域的计算机网络在运作时能够按照相关的网络协议章程, 使得资源之间能够发生共享, 避免资源重置以及浪费, 促进各个地区间的联系。第二, 是网络技术, 具体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语言编写的小应用程序、脚本程序、层叠样式表单、动态HTML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 、插件技术和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技术等。网络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 能够保证我们日常的各种文档的编辑、传送与检阅等功能的实施[1]。

1.2 测控技术的先进性

我国对测控技术有严格规范的发展方向, 且传播范围较广。但是, 仅仅依靠测控技术自身的发展, 不能达到有效推广的目的, 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

第一, 对测控技术制定较高的应用标准, 保证严格执行相关要求。由于测控系统的核心是对某项要素进行测量以及监控, 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对其进行测量和监控, 因此需要满足许多相关的技术要求。首要的要求就是测控系统的灵敏程度。换句话讲, 在工业上, 对于测控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传感器上, 包括光纤、生物性和多功能的集成化传感器三种。为保证其工作时能够更好的并且更加准确的发挥作用, 需要更高的敏感性。针对目前的信号处理系统而言, 其识别的过程难免会出现系统的单一化与僵硬程度。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能够帮助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提高, 增强其灵敏性。此外, 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进行网络的划分, 再利用路由器, 将网段进行划分, 可以很大意义上提升测控系统的机动能力, 在我们日常的实践应用中起到较大的作用。因此, 我们需要对测控系统的平稳性进行调整, 提升信息的完整性, 并利用繁复节点的办法将信息完整的进行传输, 降低信息的残缺性。

第二, 网络技术要素。不同应用环境需要不同的使用方式。通过实际情况来分析测控技术, 可以有效保证测控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但是, 对于计算机而言, 无论紧密程度如何, 都不能够完全模拟测控的情况。因此,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需要我们对环境因素以及相关不可避免的缺陷进行综合性考虑, 尽量使用合理的方式来提升测控技术的操作性, 从而增加测控技术的效率与发展水平。

2 计算机网络对于测控技术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降临, 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大范围普及, 影响了我国相关技术水平, 特别是对于测控技术而言, 能作为其有力支撑。

第一、我国目前使用的测控网络是一种全分布形式的结构, 因此可以集中对Neuron芯片进行有效管理。分散的控制系统会提升发展的空间, 增加通信功能的发挥, 并且有效结合不同区域的测控单位, 从而有效推动测控系统进行工作, 并保证其发挥良好。然而, 在实际的测控系统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地域条件, 会产生不同的测控单位, 只有对这些测控单位进行智能的考量与矫正, 才能有效对其进行保存[2]。

第二、对于Neuron芯片而言, 其定义是一种具有多种处理结构的类似神经元样式的芯片, 可以在全分布形式的测控中, 发挥明显作用。Neuron芯片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控制, 能够帮助通信接口进行不同工作方式的设置, 针对不同区域发挥不同作用, 促进测控系统对于温度、压力、压强等的控制精准程度。二是内芯与外扩协同作用。Neuron芯片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内芯存储功能与外扩功能协同作用, 才能够保证Neuron芯片的容量, 帮助测控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传输与存储, 提升系统的完整性。

第三、测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通过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的技术, 涉及许多领域, 包括汽车领域、工业领域、网络领域和通信领域。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 导致测控技术虽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但现实是测控技术的发展较为局限。当计算机技术出现时, 对测控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可以带动测控技术的发展, 还能够提升测控系统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测控技术相互融合。特别是前者对于后者而言, 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为了帮助测控系统拥有更加完备的发展水平, 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保证对测控系统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归纳, 并逐渐开发出适宜的测控技术。第二, 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 帮助计算机技术和测控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 以便实现测控技术的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员.研究网络技术针对测控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J].电子世界, 2014 (18) :254-255.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8篇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用户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就是用户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其安全意识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些用户在实际操作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 存在一些不正当或者是不规范现象, 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进而产生了相应的安全隐患[2]; (2) 有些用户还没有意识保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他们没有在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像设置相应的登录密码等, 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进而使得用户文件受到病毒感染, 对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最后是许多用户没有合理设置好防火墙, 这就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影响, 从而使得用户的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以及病毒侵袭。

1.2 不规范的软件把控手段

根据有关数据调查研究表明, 目前有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相应的软件把控不严格现象。 软件把控手段的不规范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在具体发展过程中, 存在较为明显的软件运行条件不足情况, 进而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 基于这种情况, 软件开发商需要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 重视对软件质量的监控与管理, 防止软件出现一些缺陷与不足[3]。 除此之外, 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过程中还暴露出的一个问题就是, 缺少对软件开发信息的核查。 软件开发商在具体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没有对软件大小等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与核对, 就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运行造成相应的影响。

1.3 硬件应用上存在相应的缺陷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在硬件应用上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种硬件应用上的缺陷首先体现在硬件应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电子辐射泄漏情况, 进而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造成了重大威胁, 甚至还会引发相关信息盗窃问题。 其次是信息资源通信部分的脆弱性也是硬件应用的又一个缺陷, 这就会给黑客盗窃信息打开方便之门。 所以相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需要着手解决硬件应用缺陷问题, 有效发挥出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功能, 进而为用户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

2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新型技术管理策略

2.1 采取手机信息安全工具

采取手机信息安全工具可以有效缓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风险问题, 进而使计算机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除此之外, 因为手机信息安全工具一般是利用无线网络与手机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 所以有关技术人员需要在应用手机信息安全工具的同时,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安装与手机相对应的插件, 进而有效建立起计算机跟手机之间的联系。手机信息安全工具一般是利用手机终端设备的识别功能来改善计算机相应的网络环境, 从而方便了计算机用户通过手机设备来对计算机网络实施风险控制, 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进而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拥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2.2 利用GAP信息安全技术

GAP信息安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目前看来, GAP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硬件运作之中, 从而使计算机网络能够在不联通的情况下有效实现资源的共享, 进而逐步达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目标要求。 除此之外, 在计算机网络中运用GAP信息技术, 有效实现了对数据的安全传输。 因此,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在具体管理计算机的过程中, 需要重视应用GAP信息安全技术来有效缓解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凸出的问题, 进而为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与此同时, GAP信息技术的应用, 也缓解了计算机用户内部网络安全问题。 所以, 针对GAP信息技术拥有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来控制计算机网络运行风险的优点, 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GAP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 从而达到良好的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目的。

2.3 健全4-7 层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来的2-3 层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目标要求。 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之下, 就需要有关技术人员能够逐步研究应用4-7 层的网络安全技术来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健全4-7 层网络安全技术, 可以为网络传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实现了对IP的科学化应用。 除此之外, 基于4-7 层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基础之上, 可以使网络安全模块实现高度集成, 同时有效遏制了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侵害, 进而逐步提高了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对当前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采取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来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及应用。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当前计算机网络在安全技术管理上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隐私造成威胁。因此, 我国需要重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采取合适的技术管理策略来不断提高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从而为用户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网络使用环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技术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J].科技广场, 2011, 07:111-114.

[2]姚擎.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与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1:173-175.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9篇

在现代科技进步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也融合进入了测控技术新领域,使测控技术系统的控制对象更为复杂而庞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整合下,测控系统生成了新一代的、以网络为核心的分布式应用智能系统,它使得各种网络化数据实现了共享式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地推动了测控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它在应用于测控系统中的复杂、大范围测控的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显现出极为重要的远程测控功能、网络化测控功能等,不断将测控技术引入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发展。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形势下,推动了测控技术的飞速前行,在测控技术实现突破性的进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显现出强劲的后盾力量。

2.1 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与协议技术

在互联网上联结有大量的计算机终端系统,不同的计算机终端各有其不同的操作系统,因而,可以用网络管理工具对这些不同的计算机进行不同逻辑网段的划分,在这些不同逻辑网段之下的计算机要实现不同的功能,也即虚拟网络功能。为了实现各自的计算机功能,计算机之间需要进行信息的互通,在实现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中相互通信的对等实体之间,要实现信息交换就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遵循统一的网络协议。

2.2 Web技术

这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涵盖诸多内容,包括HIML、Server软件、Java技术等,这些关键性技术可以支持用户在浏览器的界面下,进行文本的查阅、传输和编辑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功能。

3 测控系统的关键性技术

测控系统以测量和监控为核心,具有高标准、高要求、高灵敏度的要求,在测控系统之内,各种传感器都要具有极为灵敏的信号识别和处理功能,如光纤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等,它们不仅要保证测控系统的灵活,而且要保证测控系统的平稳,要保证信息的完整传送,避免出现信息残缺的问题。测控系统的关键性技术,主要有:

3.1 测试诊断信息模型

在测控系统之中,有标准的信息模型表达模式,它可以描绘不同阶段的系统测试诊断,并且实现不同信息诊断方式和要素的数据共享。在测试诊断信息模型中,要实施数据采集,避免信息数据的交互、重叠,要用统一的测试诊断信息模型标准,创建统一的信息接口,尽量消除不同区域内信息的表达差异,从而实现测试诊断信息的共享与融合。在这个测试诊断信息模型之中,由于格式种类的不同和复杂特性,要运用XML技术在数据列表中找寻需要的信息,在扩展性良好的条件下,解决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并加以处理。

3.2 测试资源共享

测试资源共享是远程计算机在网络平台上,与共享的设备相联接。这种相联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联接和连接异地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方式,在测试资源共享模式下,可以使测试资源的利用率最高,并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设备共享。

4 计算机网络对测控技术的辅助性作用

在测控技术发展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测控技术的基础和坚实的后盾,现代测控技术的内核由计算机系统所掌控,不仅可以实施在运行状态下的自动检测,而且可以实施对测控数据的测量,全面实现了现代测控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处理。

4.1 智能分布式的测控网络体系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测控技术的过程中,测控的网络体系融合了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从而实现了对网络分布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和数据监测,可以实时地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信息、处理数据信息,并传输给需要的用户。这个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之下的智能分布式测控网络体系运用了层次化模块设计思想,它分为基础层、功能层、管理层和用户层的不同层次,具有可重用性、可移植性、集成性的特征。

在智能分布式远程测控体系之中,还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Java网络编程技术,它以稳定的、多线程的、动态特点,实现了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构建了客户与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数据库系统,对生产过程实施实时测控,操作简便、扩展性强、实时性高,这一网络编程技术在远程测控系统中,通过EDNS动态域名解析,解决了分布式Web服务器IP地址的问题。

4.2 基于虚拟仪器的联网测控技术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之下,现代测控技术还融入了联网仪器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全国联网的仪器共同使用,可以在跨地域的条件下,对仪器设备实施远程测控,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测控技术应用的范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入过程中,虚拟仪器技术也在与测控技术实现整合,许多测试任务都以远程测试为条件,因而,网络化的虚拟仪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了测控领域之中,这是对传统测控技术的变革,是未来测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5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测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测控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并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得到了跨越式的突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测控技术中的融合性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提升了测控技术的效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便捷、快速、共享的功能,使人们从繁杂、琐碎的分类、整理、排列中解脱出来,并在与测控技术的融合下,提高了人工效能,将测控技术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测控技术提供了长远、稳定的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各个地域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重置、交互,同时也为测控技术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各种脚本程序、插件技术、VRML技术等不断完善和更新,从而推动了测控技术的优化和升级,促使测控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

6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测控技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呈现明显的相互关联趋势,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平台下,测控技术获得了网络的支持,在完善测控技术智能化、分布式结构的同时,也逐渐提升了测控技术的稳定、安全性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测控技术不断优化升级,更好地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普及的运用过程中,也融入了测控技术之中,发挥了巨大的辅助性作用,使测控技术呈现突破式的跨越式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盟测控技术的背景下,测控技术被引入更为宽广、更为实用的技术领域之中,形成了新型的整合性技术,它融合了智能化技术、分布式测控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生成了智能式、分布状态的测控网络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10篇

1 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分组式互换技术

分组式互换技术因数据通信的发展而产生, 它很好地处理了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 让计算机之间运用通信方法互换数据信息。分组技术是把用户传递的数据划分为若干个部分, 每一部分称为一个分组。在每一分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 以便可以知晓应当发往何处, 这个过程叫做分组互换, 进行分组互换的通信网叫做分组互换网。由于互换设施的进步, 可充分发挥分组互换的协议控制及协议互换功能, 表现分组网络的优点, 推进网络技术的创新。

1.2 开放式系统

开放式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通信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大量应用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建立在接口标准的基础上, 而且其标准是开放性的、真正可用的。开放式系统方式在互联网里起支撑和承载的作用, 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1.3 Internet的推广和发展

Internet是全球应用最广泛、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Internet是通过政府、企业、校园的局域网陆续进入而强大起来的。这个网络连接着数量巨大的服务器和计算机。可用这个系统发布政府、商业、企业、文化、学术以及生活信息。不但提供计算机的通讯连接, 还参与服务器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资源。

2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体现以人为本

个人计算机的发明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后, 计算机系统一直都是政府、大型企业、研究所、大学基础设备的中心。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诞生, 使人类社会进入以人为本的信息时代。可是当前的个人计算机运用还不是十分便利, 当前运行在网络上、面对客户的机器, 在功能上依旧过于复杂。人们期望可以出现更加简约化的客户机, 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我们可以预想到, 在未来的生活中, 计算机将会无处不在, 信息资源也会随处可得。

2.2 体现从信息中获取知识

计算机优点是可以存储、传送和加工大量的符号, 可是, 这也耗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去诠释和定义这些符号, 以此获取相应的信息, 这个阶段被称作符号获取信息。近几年来, 由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 并且可以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共享。可是, 人们所需的不只是信息, 还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不仅数量庞大, 并且还是多元化信息。所以, 平常会称之为海量信息。计算机技术从符号获取信息的阶段进入信息获取知识的阶段。为了可以尽快实现从信息中获取知识, 就要关注当前知识发掘的技术及理论。为了可以很好地将人们所需的知识从海量信息中发掘出来, 在开始的阶段就应当掌握和了解一个基础原理及两个重点技术, 就是大量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 大量信息浓缩技术及大量信息描述和互换技术。

2.3 体现了人在应用计算机的同时也在优化计算机的功能

我们一直提倡创建一个和谐的人机环境, 但这不单单局限在设计和实现友好界面、具备灵活互换功能等方面。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 由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里加强了人的知识, 转变成人在应用计算机的同时也在优化计算机的功能;由计算机系统可以初步了解人的想法, 转变成可以深入了解人的意念。

2.4 体现了网络的高速化进程

计算机网络是通讯网络, 要具备数据高速传送功能, 可以高效率地处理协议, 提供高品质的网络服务。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范围的扩大, 要求通讯网络支持更多类型与数量的用户, 在增加用户的同时还不能降低网络的性能, 快速传输用户信息, 依照用户的要求进行信息资源的分配, 自由地进行管理及组织。这是保证网络快速运转的基本条件。

2.5 体现网络技术在应用上的广泛性

网络技术不只是在计算机领域进行创新, 还通过新的形式扩散到其他信息行业。

(1) 提高了信息的交流速度, 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2) 信息通讯行业的出现, 提高了工农业的生产效率, 促进了产业的结构调整。

(3) 网络技术改变了市场经济的固有运行模式。

由此可见, 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会引导现代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创新。

3 网络技术发展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影响

3.1 网络技术让计算机进入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

计算机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设施, 它的计算速度较快、准确度高、储存空间较大、逻辑判断能力较强。当代的计算机可靠性非常强, 已大量应用在信息处理、科技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及通信领域, 属于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失的工具。计算机最初主要领域用于计算, 如用在气象、航天、军事等范围内, 距离人们平常的工作、学习比较遥远。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 计算机逐渐被应用在工业过程控制、信息处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 这阶段的计算机已经开始同人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了。尤其是由于个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创新, 计算机真正进入电子商务、网上会议、远程医疗、网上银行等领域并快速普及。当前3G、GPS、WIFI等无线技术的创新, 使计算机应用更加便利, 信息资源可以随时获取的时代已经来临。

3.2 网络技术让计算机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关键功能, 指网络客户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网络资源进行共享, 包含了对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及数据资源的共享。连接在网络里的计算机可以共享一台或者几台主机, 大范围的储藏设备和特殊外围设备等, 因此在提升设备利用率的同时, 也减少了硬件重复投资的情况, 各类应用软件和语言处理系统的共享, 减少了软件管理、开发及维护的重复投资, 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及准确度, 也很大程度降低了存储数据所必需的设备投资, 如果一台主机负荷过大或者产生故障时, 网络里的其他计算机可以接管其工作, 避免了由于局部故障引起的系统瘫痪。

3.3 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网络里的计算机可以运用传输系统快速、可靠地完成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同终端之间的程序、数据等不同方式的信息传输过程。最初阶段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传输、存储及加工数据, 用户必须通过语言处理系统与计算机进行沟通。由于网络时代的来临, 用户可以任何时候在网络里获得、传输及使用信息。Internet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有效结合, 实现了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的最佳方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数据, 而且可以进行大量数据的压缩、处理及互换, 满足用户的数据要求。

3.4 网络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的分布处理

由于网络里的计算机设备处在分散分布的状态, 这样对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并且这些处在分散地理位置的设备通过网络互连在一起, 实现了信息的集中式管理, 这便是集中和分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比如当处理一些大型的综合工作时, 可以经由网络采取相应的算法把工作分散到网络里的多台计算机上, 处在不同位置的操控人员可以通过方式、方法、数据、图像、程序等资源的共享完成任务。分散式处理可以很好地提升系统效率, 分散计算机负担, 降低软件的开发费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非常大的转变, 从生活当中的家用电器到一些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 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因此, 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晓强.网络发展与大学生网民群体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2.

[2]牟万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2.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原因     措施

一、产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

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二是网卡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

因特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实际上是由无数个局域网连接而成的巨大网络。网络通信实质就是数据流经过很多机器多重转发的过程,由于控制的复杂性和系统设计的不合理性,攻击者通常可以利用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一台主机对数据包进行劫持,获得其所需的信息。

(三)用户缺乏安全意识

虽然网络中设置了许多安全保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使得这些保护形同虚设。如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是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负责网络日常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但不少用户为了避开防火墙代理服务器的额外认证,直接进行PPP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

(四)TCP/IP协议的脆弱性

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由于TCP/IP协议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现在网络如此多的威胁,容易遭受形形色色的攻击,一般针对协议原理的攻击(尤其是DDOS)我们无能为力。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用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最常见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该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文本(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串数字(密钥)相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过适当的密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信安全。

(二)Web、Email、BBS的安全监测系统

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中可使用网络安令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采取应对措施。

(三)漏洞扫描系统

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四)存取权限控制

其基本任务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及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在开放系统中,对于网上资源的使用应制订一些规定:

一是定义哪些用户可以访问哪些资源,二是定义可以访问的用户各自具备的读、写、操作等权限。

(五)采用防火墙技术

屏蔽路由器是一个多端口的IP路由器,它通过对每一个到来的IP包依据一定规则进行检查来判断是否对之进行转发。屏蔽路由器从包头取得信息,例如协议号、收发报文的IP地址和端号、连接标志以及另外一些IP选项,对IP包进行过滤。代理服务器是防火墙系统中的一个服务器进程,它能够代替网络用户完成特定的TCP/IP功能。

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墙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虽然从理论上看,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但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要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人们正在寻找其他模式的防火墙。

三、结束语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虽然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切不可马虎大意。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网络安全知识,采取不断更新的网络安全措施,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和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宫丽,付瑞明.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一重技术,2007(03).

[2]黄觊瑄.浅析信息加密技术与发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03).

网络计算机技术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漏洞

0 引言

安全系统漏洞有时被理解为系统缺陷和不足,在设计和实施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过程或系统的安全性措施选择尤为重要。未经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获得额外特权,并改善他们的访问或未经授权访问途径,达到其网络破坏目标,并破坏网络计算机安全性。任何计算机系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安全漏洞的存在会给计算机运用和客户使用造成严重影响,计算机安全维护工作和漏洞挖掘技术工作等势在必行。

1 网络计算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要素分析

应该了解到,计算机网络安全含义主要是指在整体网络环境范围内进行管理技术实施和安全控制方法实施等,之后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数据信息保密性和计算机数据完整性以及计算机数据可用性等进行全方位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因素众多,但是归根结底无外乎三种类型,广义而言即为自然因素内容和意外因素内容以及相关人为因素内容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因素与后两者息息相关,人为因素内容主要为由于犯罪人员的入室资源盗取行为,对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结构系统资源信息进行非法复制,并且对计算机部分内容进行病毒编译和数据篡改,人为因素中还包括了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计算机电脑硬件损坏。人为因素会对计算机网络环境造成重度威胁与影响。网络隐患特征主要分为计算机电脑网络抵抗能力低下内容和操作系统不安全内容两种。

联网计算机是现下人们最为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所需信息获取,之后我们便可以借助此项平台完成不同类型的信息传递以至达到预期上网目的。互联网主要特点共包括开放内容和共享内容以及相应国际化内容等。计算机整体结构操作系统给相关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系统提供一项较为重要的操作凭证。除此之外,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文件管理手段和管理功能实施方案等,还有就是其能够为计算机软件提供强有力支撑环境,假设此时计算机操作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安全隐患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因为计算机结构系统中会实施一些管理支持,上述管理支持内容得以正常平稳运行是因为其主要是依靠相应模块程序来完成的。当漏洞管理状况出现时,计算机设备得以联网,其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出现瘫痪现象,大多数电脑黑客攻击手段都是从计算机操作结构系统漏洞中所研究出来的,电脑黑客通过程序修改使得电脑在瞬间就不能正常使用以至完全报废。计算机程序员在进行程序开发时会给计算机程序保留一定空间,此类后门程序使得计算机程序员可以忽略安全控制因素进行计算机系统控制和计算机程序控制,假设此时此类后门程序被电脑黑客所了解与熟知的话,后门程序极易出现泄漏信息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2 计算机安全问题要素分析

2.1 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问题要素分析

计算机机构操作系统的整体开发设计中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现下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很深影响。第一点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整体结构体系缺陷方面,因为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内部拥有内存管理内容和CPU管理内容以及外设管理内容等。应该了解到,步骤性管理模式均安置计算机模块和计算机程序,假设此时此类程序中出现相关问题的话,黑客和计算机网络攻击者就会趁虚而入,黑客便会利用这一系统缺陷进行网络攻击,使得计算机操作系统瘫痪。还有一点就是操作系统网上操作内容涵盖面较广,主要包括网络文件传输内容和网络文件加载内容以及相应安装程序内容等,除此之后执行文件内容也是其中重点,上述功能的出现都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最后一点为计算机进程守护,结构系统进程中会等待事件出现,在事件发生之后,计算机网络客户并未进行文件执行和鼠标键盘处理,守卫进程中存在病毒,但是若遇到特殊情况和现象时,病毒才会被计算机系统进行捕捉。

2.2 数据信息存储内容安全问题要素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数据库中存有较多文件与信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全部上网信息都会被集中至此,数据库信息储存均有便于存储优异性和便于利优异性以及便于管理优异性等,其安全方面的问题仍旧存在。最为常见的例子为,计算机网络授权用户对超出权限的的数据信息进行了相应修改,此时由于非法用户在操作时直接越过了安全内核,这也就实行了盗窃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操作。单就数据库安全问题而言,我们首先应该保证数据安全性,其次才是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因为网络数据安全可以有效防止计算机数据库破快现象的产生,此时非法存取状态也会被合理的处理掉。

3 漏洞挖掘技术要素分析

3.1 概念分析

广义之上的漏洞挖掘技术就是对相关未知事物和位置事件的发现与探索,然后尽最大努力去进行计算机软件隐藏漏洞查找与挖掘。计算机漏洞分析技术主要是指对已经被发现的计算机漏洞进行分析处理,之后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漏洞利用内容和漏洞补救处理内容等进行操作基础奠定。

3.2 技术分类

以源码内容为基础漏洞挖掘技术进行的主要前提为计算机源代码获取,针对开源项目,应该对所公布源代码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漏洞所在。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Linux结构系统漏洞挖掘工作和缺陷查找工作进行时便可运用此种办法进行合理解决与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大部分商业计算机软件源代码获得途径较为稀少且我们并不能够在此项内容中进行缺陷查找与漏洞挖掘,仅仅只能够运用目标代码手段进行计算机网络漏洞挖掘技术的合理实施。针对目标码这一问题,应对编译器部分好指令机构系统部分以及文件格式部分等进行深度分析与调整,但是后续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将二进制目标代码进行反向汇编操作,然后获得应得的汇编代码,在获取汇编代码后要对其进行切片处理,再者则是对度预期相关的代码进行汇聚操作,使得操作复杂性得以降低,最后的步骤则为功能模块的仔细分析,便可对计算机网络结构系统漏洞进行适时分析与观察。

3.3 常见类型

(1)Fuzzing技术

从实际角度而言,Fuzzing以自动软件测试技术形式产生,其存在缺陷性的本质也是众所周知,核心思想为对黑盒测试的合理利用,并且将绝大多数有效计算机数据作为依托,便可进行正常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输入,其标志性内容即为程序出现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以此种断定手段来挖掘潜在的网络计算机漏洞。

Fuzzing测试内容为部分字符串内容和标志字符串内容以及相关二进制模块内容等,上述内容均以自身大小作出正常合理区分,在边界值附近范围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测试。Fuzzing技术不仅可以对基本内容进行检查,同时也可将其运用到网络安全漏洞检查中来,其漏洞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缓冲区溢出漏洞内容、整型溢出漏洞内容、格式化串漏洞内容、竞争条件漏洞和SQL注入以及跨站点脚本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远程命令执行内容和文件系统攻击内容以及信息泄露内容也会被囊括其中。有的Fuzzing工具也会对程序安全性运行机能作出评定。

(2)静态分析技术

当前流行的静态分析技术以源代码扫描技术和反汇编扫描技术为主,上述二者并不能被理解为只要程序运行机会发现漏洞。源代码扫描技术主要是针对开放程序而言的,应运用检测程序去发现中有悖于文件结构内容和命名内容和函数内容等的运行环节,并挖掘出其自身潜在的漏洞与缺陷。此种漏洞分析技术可以通过熟练语言编程进行深度的不安全代码检查,挖掘出具有不规则性质的代码以确保源代码的安全性,因为程序运行以动态为主,应对源代码就行代码词法分析和代码语法分析,在把握准确程序语义的基础上去发现安全漏洞问题,随之将其解决。

4 结语

上一篇:初中生班级教育管理下一篇:微丸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