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2024-05-19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精选12篇)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患者, 按照随即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29~68岁, 平均年龄35±6.3岁, 病程1~10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32~62岁, 平均年龄31±5.6岁, 病程1.5~1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患者均采用整体护理模式,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以及治愈率, 具体措施如下。

1.2.1 转变传统观念

进行整体护理的先决条件就是转变传统观念。在传统观念中精神病人给人一种恐惧感, 且认为其并不需要什么护理, 只需药物治疗, 然而从长期的护理经验中, 我们总结出:精神病人不管病情怎么发展其也会存在正常的一面,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去发现、挖掘[1]。所以, 护理人员应该多注意患者的生活习惯或者动作, 从细微的地方发掘患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然后将信息及时传达给医生, 从而辅助治疗。我院通过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现代护理观以及整体护理的培训, 使其端正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 明确护士职业是依病人的需要为存在前提。

1.2.2 重视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

医院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健康教育, 且是进行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主要是心理护理与心理康复, 所以,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 医院可在人员经过的地方标识言语标准, 时刻提醒护理人员自身的言行举止。护理人员还可以自觉调整专业行为, 对病人采取一些暗示治疗, 如:护士可以通过温柔的话语或者亲切的交谈而引导病患正确对待疾病, 以减轻和消除症状, 建立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2]。

1.2.3 分工合理

护理人员要按照各自的等级以及职责合理安排好各自任务, 护士长负责保证层, 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实施层由临床护士负责, 将床位制度化, 每一个护士管理特定床位, 然后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护理计划[3]。协助层负责帮助和协助实施层的工作实施。另设一名质检员, 负责监督护理工作的进行, 建立考评以及奖惩制度。这样, 每位护士都有自己特定的病人, 分工明细, 实现了专人, 全程的优质服务, 从而满足了病人生理、心理、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提高护理质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 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34例, 占97.1%, 治愈29例, 占82.3%, 有效率33例, 占94.3%;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22例, 占62.8, 治愈20例, 占57.1, 有效率26例, 占74.3%, 两组对比P<0.01,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细致和讲究的学科, 优于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较为困难, 其不仅要面对各种精神病患者, 忍受其各种行为, 而已经康复的患者则会因为前途而惶惶不安。如果护理人员只看重病患身体状态而忽略引起精神不正常的原因, 就不能做到最好的护理。所以, 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细致观察, 找到疾病的根源, 再从患者的身心整体进行护理, 才能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4]。本文笔者所选取得病患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97.1%, 治愈82.3%, 有效率94.3%;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62.8, 治愈57.1, 有效率74.3%, 两组对比P<0.01,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 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 提高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精神科护理中整体护理模式。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实验组患者均采用整体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以及治愈率。结果 经过护理, 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34例, 占97.1%, 治愈29例, 占82.3%, 有效率33例, 占94.3%;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22例, 占62.8%, 治愈20例, 占57.1%, 有效26例, 占74.3%, 两组对比P<0.01,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 提高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整体护理模式,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建泳.整体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医学, 2010, 16 (24) :102-104.

[2]苏兰若, 王爱平, 谢淑娟.通过病人实际反馈实施整体护理质量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09) :38-40.

[3]甘桂荣, 郭晓玉.精神科整体护理的质量控制[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 3 (5) :1165-1168.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实施3H护理服务,制定3H护理实施方案,推出Hotel式礼仪服务,Home式温馨服务以及Hospital式个性化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开展3H护理服务后,整体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3H;护理质量;神经内科;基础护理;护理文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4-0078-02

The Effect of 3H Nursing Service Mode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Ward/WANG J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4):78-7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3H nursing service mode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Method:3H planning nursing service mode was taken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ward from January 2014,and 3H nursing implementation was planned,warm service of home type,etiquette service of hotel type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of hospital type were taken,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ntrasted before implement and after implement of 3H planning nursing service mode.Result:Score of overall nursing quality,nursing documents quality,basic nursing quality,health education quality,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implement of 3H planning nursing service mode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implement(P<0.05).Conclusion:3H nursing service mode coul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in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ward,and raise patient satisfaction,and is value for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3H; Nursing quality;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Basic nursing; Nursing documents

First-author’s address:Hospital of Shandong Liangzhuang Coal Mining Co,Ltd,Xintai 271219,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4.040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患者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显得非常重要[1]。要把“护士提供什么服务,患者就得接受什么服务”的理念,转变成“患者需要什么服务,护士就提供什么服务”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神经内科病房作为较大的内科护理单元,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近年来各级医院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提供护理服务质量,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开展“3H”(Hotel,Hospital,Home)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神经内科病房开设34张病床,共有护理人员17名;年龄22~43岁,平均(32.85±8.14)岁;学历本科3名,大专8名,中专6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2名,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5,自2014年

1月开始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

1.2 实施方法

1.2.1 3H护理模式培训及计划制定实施3H护理模式前对病区护士进行护理模式和内容培训,使其了解3H这一新型护理服务模式,领会其中的核心内容。根据病区特点和现有条件,制定3H护理实施方案,重新规范各项护理服务措施,进行流程再造,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3H护理实施计划。

1.2.2 Hotel式礼仪服务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病区墙上、走廊上张贴优美的风景画、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护理服务理念以及医护人员简介等、通讯联络设施,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设置柔和背景音乐,让患者有一种置身于星级宾馆的感觉。规范护士着装、礼仪及行为,借鉴星级宾馆的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热情、周到接待患者,做到四个“一些”:入院时多一些理解,治疗时多一些解释,查房时多一些问候,出院时多一些嘱咐,倡导护理人员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动作快一点、效率高一点,让患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觉[2]。

1.2.3 Home式温馨服务病区配置独立空调、空气净化器、微波炉、电视等,努力推广“六个一”,即一个整洁环境、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舒适的床、一个热情详细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护士长亲手送上一张早日康复的祝福卡,整个住院期间,实行家庭式温馨服务,管床护士无微不至照料患者,给予亲人般关心,与患者深入、细致交流,做在患者开口之前,强化细节护理,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感觉有家人陪伴身边的感觉。随时为患者着想,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避免机械化实施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如患者接待来访,有人探视等,在不影响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护理时间,避免患者的抵触心理等。

1.2.4 Hospital式个性化服务结合病区收治患者病种的多样性,护理人员会全面、细致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意识等,针对患者不同个性特点、不同需求,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和康复计划,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同时可将护理方案、计划告知患者,征求其意见,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参与护理计划,促进疾病尽快康复,满足患者高层次个体化的需求。

1.3 评价方法

1.3.1 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包括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共四大项,每项满分100分。

1.3.2 患者满意度包括病区环境、护士主动服务、言行举止、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等,采用通用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

1.4 评价范围

评价3H护理模式实施前和3H护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各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开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情况比较

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后,笔者所在科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较开展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1。

2.2 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开展后,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871,P<0.05),见表2。

讨论

神经内科病房在大部分综合医院属较大的科室,病种繁多,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4]。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较大的影响,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3H护理服务模式是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借鉴企业管理先进理念和宾馆服务模式,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精神上得到满足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5-6],包括宾馆式(hotel)礼仪服务、家庭式(home)温馨服务以及医院式(hospital)个性化服务。它不但可以满足患者的低层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患者的高层次需求[7]。

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需要科室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加强对专业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护理服务流程改造与优化,改变护理服务存在的缺陷,使各项护理服务流程规范化、科学化,流程图示明确,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合理分配护理岗位,责任到人,工作环节层层衔接,监控督查落实到位,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眼睛显示,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后,笔者所在科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较开展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客观标尺[8]。通过3H护理服务的实施,促使护理工作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温馨以及个性化护理服务。努力满足患者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方面需求。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研究显示,开展后,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3篇

[关键词]3H护理模式;痛风;治疗信心;情绪状态

痛风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全身性症状体征,患者的治疗需求较高,痛风患者的相关研究也较为多见,其中不乏护理方面的研究。由于本病病程较长,造成的机体不适感、患者的治疗信心受到的不良影响以及心理情绪状态的不良波动均极为突出,因此此方面的干预即成为护理的重点方面。本研究中我们就3H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痛风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3~68岁,平均(51.5±6.0)岁,病程1.0~17.6年,平均(6.2±1.8)年,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4例,中专与高中10例,高中以上6例。观察组的30例痛风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2~69岁,平均(51.7±5.8)岁,病程1.0~17.8年,平均(6.5±1.7)年,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4例,中专与高中11例,高中以上5例。两组痛风患者的性别、年龄、痛风病程与文化层次方面的统计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痛风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进行常规的痛风知识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宣教,另外给予患者休息和体位方面的指导及护理,以提升其舒适度,另进行基础饮食、用药护理及局部不适感护理等,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观察组则进行3H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即以温馨、高效、个性及舒适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1)首先,健康宣教的内容和宣教的方式都遵循此种理念进行制定及实施,注重患者的理解能力和需求方面进行细节方面的针对性制定,然后进行实施,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进行合适的宣教语言的选取。(2)另外,与患者家属及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需求及治疗配合需求等方面的内容,将各方面的需求均融入到护理的内容、细节及方式当中,使患者接受到更为优质、高效及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尤其在进行治疗针对性的护理的过程中,注意对细节进行优质高效方面的考核及实施,基础生活护理方面与家属充分合作,然后进行配合护理。(3)再者,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并针对每位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细节进行针对性疏导,实现温馨及高效的疏导效果,同时对每位患者不断变化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及8周的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采用GSES量表及Zung量表进行评估,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

1.3评价标准

(1)GSES量表包括10个与自我效能感有关的评估条目,10个条目的总分最高分为40分,随着分值的升高表示患者的效能感升高,其中11分以下、11~20分、21~30分及31~40分分别表示患者的治疗效信心很低、偏低、偏高和很高。(2)Zung量表包括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括20个评估条目,总分划界分为50分,超过本分值表示为阳性,分值越高则焦虑和抑郁存在的情况越为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方面的软件为SAS7.0,检验数据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痛风患者护理前后的GSES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SES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护理后1、2及8周观察组的GSES量表31~40分者比例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护理后两个量表评估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痛风患者护理前后的Zung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Zung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护理后1周、2周及8周观察组的Zung量表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护理后两个量表评估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痛风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一类疾病,患者的关节疼痛明显,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临床对于痛风的重视程度较高,而患者对于痛风的诊治需求也较高,故临床中的相关研究也较多。而众多关于痛风的研究中,护理方面的研究即不少见,而护理对于痛风患者的干预也较为广泛,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不同方面的干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护理模式选取方面应引起重视。因痛风对机体造成的不适感极为突出及本病病程较长等特点,较多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呈现下降的状态,而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不利,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他方面相对较差,从而极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对于患者治疗信心的改善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较多研究显示,此类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相对较差,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方面阳性率相对较低等。而众多研究同时显示,不良情绪的存在甚至可导致患者治疗态度较差及治疗配合度较低等情况,而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极为不利,且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治疗信心相互影响,如其处于较差的状态,则甚至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的情绪状态更差及治疗信心更低,因此对其进行改善的护理需求极高,同时也是护理模式选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性指标。

3H护理模式是基于对患者进行温馨、个性及舒适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本护理模式更为重视对患者进行高效优质及温馨、舒适的护理服务的提供。本护理模式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感受,对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实施,而3H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少见,且其在多类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均得到了较高的肯定,但是关于3H护理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却十分少见,而对于本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更是十分不足,因此对于此方面的护理探究空间仍较大。

本研究我们就3H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情况进行观察及研究,主要为将3H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与常规痛风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进行对照性研究,对照性研究的结果显示,3H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其GsEs量表及zung量表评估结果明显好于常规痛风护理干预的患者,表现为护理后1、2及8周患者的治疗信心、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幅度更大,说明3H护理模式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从而也肯定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与3H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各方面需求重视程度相对更高有关,本护理模式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充分顾及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情绪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且整个护理过程中均将温馨、个性及舒适的理念导入,因此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且更为符合忧质、高效的特点,故患者对于本护理模式的认可程度也相对较高,护理实施形成良性循环,护理效果也更为突出。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4篇

精神分裂症的一般特征为基本和特征性的思维感知扭曲以及情感不当或迟钝[1]。尽管某些认知的缺陷会随时间进展, 但意识的清晰和智力能力通常被保留。精神疾病的复发率极高, 文献报道在常规治疗条件下, 大约50%的病人在1年内复发, 大约80%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2]。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3]美国老年协会是这样描述的: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 (如从医院到家庭) 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 (如医院的不同科室) 收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 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在付伟等[4]的研究报道中指出, 国外延续性护理的实践模式形式多样, 主要将其分为基于社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和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2种。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开展对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 对高危、早产儿、老年慢性病以及器官移植等病人进行早期随访, 并制订详细的评估表和护理计划, 取得了较好的后期治疗效果[5]。我国内地地区也进行尝试, 张俊娥等[6]在结肠造口, 李善玲等[7]在脑卒中, 李佳梅等[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其他多个病种如糖尿病、妇产科等进行了延续护理的尝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延续护理, 探讨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64例。人选标准: (1) 诊断符合2007年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 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9]; (2) 我院精神科成年及老年病房所有即将出院的南京市城区内精神分裂症病人, 愿意接受延续护理服务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3) 选择家庭访视者以车程在30min以内。排除标准: (1) 南京市六城区以外的病人及家属; (2) 拒绝参加者延续护理的病人及家属; (3) 选择家庭访视方式车程在30 min以上者。随访时因病人病情复发住院治疗, 脱落5例, 最终完成159例。其中男75例, 女84例;年龄17岁~79岁 (42.85岁±15.18岁) ;受教育程度:小学12例, 初中32例, 高中61例, 本科及以上54例;婚姻状况:已婚68例, 未婚68例, 离异或丧偶19例;付费方式:公费医疗4例, 社会医疗保险118例, 自费及其他37例。

1.2 方法

1.2.1 成立精神科延续护理小组

我院2013年成立精神科延续护理小组, 人员共10名。其中精神科专科护士1名, 负责方案的实施, 质量控制以及资料录入, 精神科责任护士组长9名, 负责出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及随访。小组成员均经过精神科延续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并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精神科责任护士组长主要负责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期间的评估与指导。精神科延续护理研究小组成员共同负责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的饮食、用药、康复及预防复发等通过定时的随访进行监督, 延续护理小组制定了精神科延续护理工作手册及健康教育手册, 保证了精神科延续护理的顺利进行。

1.2.2 延续护理方案

本研究分为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出院时1周责任护士组长实施。 (1) 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 并填写病人一般资料, 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 评定; (2) 针对病人的情况, 结合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手册, 给予病人包括药物的使用、保管和意义, 出院作息和活动、饮食的宣教。第2阶段:病人出院后由研究小组成员为病人提供: (1) 3个月的随访, 包括出院后第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3次随访, 提供3种随访方式供病人选择, 分别是: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和网络随访。 (2) 出院后医院提供大型健康教育讲座: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药物的保管、如何预防复发、病人的心理、病人的家庭护理。在病人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对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 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 评定。

1.2.3 实施护理及随访

根据精神科延续护理工作手册, 实施精神科延续护理: (1) 出院后1周, 了解病人病情、遵医行为、生活情况, 给予指导, 解答家属疑问, 并指导:识别疾病复发、预防复发的措施、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 (2) 出院后半个月, 了解病情等同上, 指导:家属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如何与病人正确相处、家属及病人人际交往能力; (3) 出院后1个月, 再次评估病人病情, 包括BPRS、ITAQ、SDSS量表评定;评价其对健康指导的掌握情况, 对未能掌握的内容再次进行指导; (4) 出院后2个月, 对病人进行末次回访, 进行延续护理效果评价, 行BPRS、ITAQ、SDSS量表评定。

1.2.4 研究工具

1.2.4. 1 BPRS量表

BPRS量表是在精神科广泛应用的专业评定量表之一[10], 一共有18项, 评分为未测、1分~7分。该量表是一个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 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病人, 尤其适宜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总分反映疾病严重性, 总分越高, 病情越重, 一般情况下, 总分35分为临床界限, 即>35分的归为病人组。选定2例病人进行评定, 对全体研究组成员进行量表一致性检验, 结果分别为0.963和0.965。

1.2.4. 2 ITAQ问卷

ITAQ主要用于评定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11]。由11项组成, 每个项目按回答的完整程度分为3级:0=没有认识;1=部分认识;2=完全认识。得分范围为0分~22分, 得分越高说明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越高。

1.2.4.3 SDSS量表

SDSS量表来源于WHO制定试用的功能缺陷评定量表[10], 主要用于评定社区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是进行精神医学调查中, 较为常用的评定工具。总分≥2分者, 为有社会功能缺陷。

1.2.5 资料管理

为保证病人资料的完整性及连续性, 由1名研究者负责本组病人数据库的登记及管理工作, 包括病人一般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评估、电话随访资料等, 并由护理小组进行质量控制。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及自知力的影响

精神疾病的复发率极高[12]。精神病人急性发病住院治疗缓解后出院, 一般回到家庭或社区, 大部分病人出院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照顾。有些病人病情复发, 重新回到医院[13]。本研究将延续护理作为出院护理的延伸, 使病人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续的指导, 研究组成员对病人进行反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能提升病人对治疗、服药等的依从性, 减少病人疾病复发。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病人的BPRS评分均低于出院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出院3个月病人BPRS的评分也低于出院1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病人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的ITAQ评分均高于出院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5) , 但病人出院3个月ITAQ评分的均值虽略高于出院1个月,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经过研究组成员反复、有针对性的指导, 病人在出院1个月比出院时自知力和对治疗、服药的依从性明显增加, 但之后并无明显差异, 结果表明出院后1个月内的干预对病人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影响较大, 从而影响其病情的控制, 达到了较好的结果。

3.2 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社区中因为没有接受经过精神卫生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的照顾, 致使日常生活能力难以得到恢复;有些病人在社区中因得到不良好的照顾在出院后失访、无家可归或者犯罪进入监狱[13]。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也常有报道, 且由于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 使病人不能正确对待疾病, 有的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 不能正常工作、学习, 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家属及病人系统的健康教育, 使病人及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疾病, 正确对待人生。出院3个月病人SDSS得分均值低于出院1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结果表明, 通过本研究系统的健康教育, 病人及家属能够正确的认识精神疾病, 正确对待, 能够重返社会, 保持部分社会功能, 避免对家庭及社会造成负担。延续护理服务能够提高精神科病人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 有利于控制病人的病情,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59例进行延续护理, 病人出院时1周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制订出院护理处方, 出院后对病人进行随访3个月, 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 (BPRS)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 、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 , 比较干预前后病人生存质量。[结果]实施延续护理后, 病人BPRS评分下降, ITAQ评分提高, SDSS评分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精神科分级护理常规 第5篇

一.特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1.因各种药物中毒而导致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2.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症状群,严重药物过敏等),出现危重,危及生命者.3.各种严重外伤后自缢后复苏不全等.(二)护理要点

1.专人重点护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情况,并每1-2小时记录于护理单上.2.准确迅速执行各种抢救治疗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每班书写护理记录一次,特殊病情变化随时记录.3.注意保持各种导管的通畅,措施落实.4.保持床铺整洁与保暖,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病人应有预防护措施,防止烫伤与坠床.5.按时喂药,喂水,喂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准确记录出入量,出入量24小时总结,于次日上午7AM以同色线为标志

二.一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1.有严重自伤自杀,冲动伤人,逃跑及剧烈兴奋躁动者.2.伴有严重躯体疾患,生活不能自理者.3.各种治疗,手术后需休息者.4.严重的症状性和器质性精神病患者.5.木僵病人

6.司法鉴定病人.(二)护理要点

1.专人重点护理,严格交接班,严密观察病情,严禁病人单独外出,病人的各种活动应始终在工作人员看护下进行.保证安全,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发生.2.置于易观察的病史内.3.传染病人必须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4.经常检查病人有无受伤,是否收藏伤人或自伤的危险物品等.5.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温暖,定时给便器.如有尿潴留,报告医生处理.6.按病情需要为卧床或保护约束的病人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必要时加垫汽圈,防止压疮发生.7.做好晨晚间生活护理(西口,脸,脚,会阴),夏季每日洗澡或擦澡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并定期更衣,修剪指(趾)甲.8.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或特别饮食,不能自行进食者给予喂食或鼻饲,或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及能量.9.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按医嘱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体温超过39摄氏度(腋)时,应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每日补充水分不得少于3000毫升.体温超过37摄氏度(腋)每班常规测体温一次.10.详细准确地书写一级护理记录.11.严密观察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三.二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1.表现懒散,孤僻,淡漠,兴奋多动,思想行为怪异者.2.有幻觉,妄想者.3.一般生活自理者.(二)护理要点

1.白天除接受特别治疗,午休外,均应起床,按病区作息时间进行活动.2.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促进康复.3.做好生活护理,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4.交接班时应点清病人,经常巡视,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防止意外发生(自伤自杀,伤人,逃跑等),病人离开病区应有人陪伴.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每周记一次护理记录,有特殊情况随时记.6.若病情稳定,条件许可时,可根据医嘱安排假出院.7.结合病情开展健康教育.四.三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康复期病人.(二)护理要点

1.深入了解病人的心里状况,针对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防止复发,做好出院前的思想准备工作.2.根据病人的能力及具体情况,可担任病区工休组织的领导,协助做好病员管理工作.3.发动病人参加病区内简单,力所能及的工作,协助照顾重病员.参加并带领其他病人开展学习及文体活动,有利病人生活及工作能力的恢复.4.观察病情变化,每半月记录一次护理记录,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5.根据医嘱可安排假出院,参加郊游,娱乐等活动.各类精神科疾病及症状护理常规

一.神经症护理常规

1.尊重病人人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心理治疗

2.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促进患者正确认识病情,以积极地态度努力克服自己性格缺陷.3.组织病员参加集体心理治疗,并维持治疗秩序.4.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工娱活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5.严密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和病情变化,并做好生活护理.二.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1.尊重病人人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人的认知能力,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针对各种症状进行不同的护理并认真记录.3.为患者安排好住院休养生活,开展适宜的工娱疗活动.4.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的护理,按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安全,观察药物疗效及对副作用处理.5.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对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协助料理.6.加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使之较快适应出院后的生活.三.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护理常规

1.做好基础护理.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不同的躯体症状给予对症处理.3.根据医嘱,做好病人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4.昏迷病人注意观察其意识障碍程度,做好特护记录.5.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四.慢性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护理常规

1.对酒精中毒后卧床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防压疮,做好基础护理(口腔,皮肤,饮食,大小便).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证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确保病人的安全,对步态不稳者,专人保护.4.对冲动伤人的病人需避免激惹,以免发生意外.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坚定戒酒的决心.五.精神药物急性中毒护理常规

1.病人出现急性精神药物中毒及时,应争分多秒地进行救治,并立即报告医生.2.患者惹大量服药在12小时以内,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建立静脉通道.3.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等,并做好记录.4.准确执行医嘱留取标本.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床单清洁,整齐,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做好记录.1.对待一般性兴奋躁动病人态度要和蔼,避免言语刺激,加强观察.在可能情况下,诱导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使其安静.2.对兴奋躁动的病人,如伤人,毁物者应尽量安置于静室隔离保护.3.凡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必须及时隔离保护,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消耗和衰竭性病变.及时汇报医师,对症处理.4.对兴奋躁动病人,要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液体和营养摄入,保证各项治疗的落实.七.抑郁状态病人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于易观察的病室休息,保持环境优美,以利改善病人的情绪.2.工作人员态度和蔼,用积极地语言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选择营养丰富,色泽鲜明,易消化的事物,以增进食欲,保证病人营养摄入.4.督促病人服药到胃,防止藏药,蓄药自杀.5.加强巡视,特别是夜间和清晨,要严防病人消极自杀.6.有严重自杀观念的病人,应向家属说明病情.7.观察病人睡眠情况,防止其因睡眠不足恶化情绪,对不能入睡者应适当用安眠药促进睡眠.八.木僵状态病人护理常规

1.木僵病人因神智清楚,故工作人员在病人面前必须注意言语动作,避免不良刺激.2.做好基础护理,定时翻身,保持衣,被,床,褥,防压疮.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每天至少两次.4.拒食者耐心劝慰,必要时给予鼻饲或补液,对执拗者可将饭菜留在病房离开,并观察病人是否会自行进食.5.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导尿或灌肠.6.注意防止病人突然冲动行为,或因无防卫能力而被其他病人伤害.九.拒食病人护理常规

1.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诱导,鼓励,督促病人进食或喂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2.当病人拒食时应先注意检查病人有否发热,腹泻等现象,如有应及时向医生反应,处理及时.3.对拒食病人的宗教习惯和饮食习惯应尽量照顾,但对挑食者则不可过分迁就.4.给拒食病人喂饭时,应先用小碗以小量饭菜试喂,即便于计量又避免浪费.十.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多饮开水,每日液体摄入量至少3000毫升,必要时记录出入量.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者遵医嘱予以头部冷敷或酒精擦浴.3.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应进行口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如见口唇干燥应涂润滑油.4.注意身体清洁,按时擦浴更换衣服及被单.5.病人出汗较多或退热时,注意有无虚脱现象.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不注意避免使病人受凉.7.所用的精神药物及特殊治疗应根据医嘱处理.1.病人平卧于床,使用床栏或约束带予以保护以防止跌倒.2.病人头侧向一边,以免口腔内黏液,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3.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4.为了有效地防止压疮及肺部并发症,经常为病人翻身,按摩,保持床褥,被单,干燥平时.5.遇有病情突然变化,尿潴留及便秘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6.及时修剪指甲,以防抓伤.7.注意保暖,如使用热水袋(带套)水温不得超过50摄氏度,防止烫伤.8.鼻饲时按操作规程,注意鼻饲管清洁.9.如眼不能自己闭合时,应盖以纱布.10.每班按时记录病人一切情况,详细交班.11.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以免延误抢救.十二.癫痫大发作病人护理常规

(一)大发作的护理.1.发作时应立即用裹好纱布的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间,以免咬伤唇舌,用手托住下颌,防止脱臼,适当保护抽搐的肢体,免受损伤,有假牙者应设法取出,床边应加护栏,以防跌伤.2.松解衣服,除去被服压迫,以减少呼吸困难,有窒息迹象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给氧.3.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吸取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吸入性肺炎或窒息.4.抽畜停止后,意识恢复过程中,可能有精神异常或昏迷.应保持安静,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5.向目睹者了解病人发作时的情况,抽搐开始部位,发作顺序,抽搐形式,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有无呼吸停止,面色改变及大小便失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报告医生.(二)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

连续多次抽搐,且间隔时间很短,以至不能恢复清醒状态的癫痫连续发作应按昏迷或癫痫大发作常规护理.(三)发作间歇期的护理

1.避免单独离开病区活动,如发作较频者,应限制在病室内,必要时嘱病人卧床休息并加床栏,防跌伤.2.禁止烟,酒,茶及辣椒等刺激物摄取,避免精神刺激.3.限制饮食量,宜进软,流质饮食.24小时内摄入液体量不超过1500毫升.(天热可酌情增加少许摄入量).4.生活有规律,鼓励参加集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四)精神性发作的护理

发作时间较长,按精神科一级护理进行.十三.强迫状态病人护理常规.1.按精神科常规护理

人文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 第6篇

关键词:精神科;人文护理;效果

作者简介: 邓昊(1988-)男,汉,四川遂宁人,2010.7毕业于四川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 大专,现供职于四川遂宁市民康医院【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50-01

人文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它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要求更高。在患者对护理人员共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将以人为本的人文护理方式运用至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精神病患者而言,患者更渴望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而且精神病患者在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更差,其配合治疗的能力也较低,因而精神病患者的更需要护理人员采用人文护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护理[1]。为了更好的将人文护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文章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86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文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中的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45例、42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45.5岁,最长病程336个月,最短病程25个月;等于或高于大学学历患者8例,高中学历患者35例,初中学历30例,小学及其以下学历1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学历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如对患者体温、脉搏等进行常规测量,做好患者的病情记录等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人文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人文护理方式如下。第一,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护理人员在保证病房光线充足、卫生整洁干净的基础上,对病房精心布置,让病房的气氛温馨、环境舒适。例如,在病房内放置一些画和鲜花作为摆设,让患者感受到环境带来的轻松和舒适,从而减少内心的恐惧感。病房内某些物品按照患者的家具风格摆放,给患者家的感觉[2]。第二,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在日常的护理中要主动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一来可以消除护患之间的障碍,二来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内心动态。对精神病患者而言更应该如此,精神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悲观、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通过积极热心的交流可以打来患者的内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发生过激行为的可能性。通过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在和患者的交流中要使用诚恳的态度,减少患者的疑虑;耐心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第三,平等对待患者。患者受疾病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或反映[3]。如伤人、骂人等。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种种不良行为,并一如既往的尊重、爱护、关心患者, 不能让负面情绪影响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第四,制定人文护理标准。规范护理人员的相关标准,如护理人员的形象要整洁、举止大方,在护理时要采用热情、真诚的态度,并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并制定5化标准:使用的语言要规范化、创造的病房气氛要温馨化、护理的质量要优化、对患者的关心要细致化、满足患者需求的个体化。第五,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为护理人员提供医学知识的配需,提高护理人员的常规护理能力。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能力。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人文护理方式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其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对照组的显效为13例,有效18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1.5%的总有效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0例,较满意的患者有11例,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4例,较满意的患者有20例,观察组的95.3%的总满意率也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79.1%的总满意率,两者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人文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它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以患者为本,通过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手段缓解护患之间的关系,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4]。我院通过制定相应的人文护理标准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学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施人文护理的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文。并在日常的护理中以人文理念为指导,用热情、饱满的态度为患者服务,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拉近了护患关系。而且采用人文护理方式,患者出现抑郁、冲动等消极情绪的几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减少患者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的发生,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缩短。而且人文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有特别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某些社会功能的恢复,如情感、认识等等。而且,在本次研究中,患者93%治疗有效率和95.3%的护理满意程度也验证了在人文工作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总而言之,人员护理应用到精神科护理中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效的拉近了护患关系,人文护理值得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银秀.人文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11):646-647.

[2] 张洪香.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6(09):16-1611.

[3] 商婧,梁丽梅.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20(33):4433-4434.

[4] 高喜梅.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07(04):118-119.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7篇

"3H"规范化服务, 即:医院 (Hospital) , 个性化护患沟通服务;宾馆 (Hotel) 式礼仪服务;家庭 (Home) 式温馨服务。

1 医院 (Hospital) 个性化护患沟通服务,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发布的《福冈宣言》中说:"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缺少共鸣 (同情) 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力的表现。"医患关系不单指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是指所有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工作人员。比较起来, 护士对交流能力的需要更甚于医生, 护士要把与患者交流沟通作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1培养护士道德情感, 激发树立护理人文精神的信念加强护理队伍人文知识的培训, 促发人文知识的内化, 推动产生护理人文精神的行为, 通过对护理工作内涵的深入理解及护理价值的正确认识, 把人文精神作为护理的专业理念, 以满足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患沟通服务。

但获得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会产生人文精神的行为动力, 需要经过护士态度的转变过程。

1.1.1调查显示

30%的护士不知道或完全不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 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 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

1.1.2研究表明

7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1次, 86.9%的患者选择沟通的内容与疾病有关, 80%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

1.2 强化护患沟通意识, 掌握沟通技巧:

1.2.1 沟通要从尊重人的"三性"做起, 护理服务必须尊重人的待物本性, 社会属性和人格个性。

一位名人这样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 它比最高智慧, 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在护士与患者交流中, 要以尊重病人为基础, 例:护士对患者的称呼应遵循的原则是 (操作需要"三查七对"时除外) : (1) 要根据患者身份, 职业, 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力求准确恰当。如:香港同行称呼老年患者:"老人家"。 (2) 避免直呼其名, 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性不礼貌。 (3) 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 (4) 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 适当用敬称, 如:"您夫人", "您母亲"以示尊重。

1.2.2 掌握沟通类型, 避免沟通障碍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常用的沟通类型包括:

告知型沟通, 征询型沟通和说服型沟通。善于应用职业语言, 保护性语言, 注意巧避讳语, 并注意沟通的语速, 语调, 语气等, 防止因此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 同时要注意口语的科学性, 通俗化。在护患沟通中避免评价性沟通, 控制性沟通, 避免中立性态度以及沟通中的高人一等, 和固执己见, 创造有利于增强护患沟通的氛围, 护理学的奠基人南丁格尔说:"使千差万别的人 (患者) 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身状态, 本身就是最精细的艺术。"护士在工作中要学习人文科学和掌握沟通技巧, 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1.2.3 重视非语言交流, 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 重视手势, 表情, 体态等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非语言交流比语言交流更真实, 如:微微一笑表示许诺, 频频皱眉表示难以苟同, 俯首不言表示苦衷, 耸动鼻子表示难以忍受等。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声音+55%表情。可见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倡导"微笑服务", 同时也提出了"医护职业微笑", 缩短护患之间心理距离, 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1.3 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增进患者的信任度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及人民健康需求的增加, 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要求护士具备密集性知识结构, 学习心理学, 伦理学, 文学, 社会学, 行为科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具有专业知识的绝对优势, 能够回答患者提出的:是什么, 为什么, 什么作用, 什么后果等问题.加强业务技术训练,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满足护理工作对护士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要, 建立信任型护患关系。

1.4 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医患沟通制度

在临床护理实践活动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 任务繁多, 人员缺编, 非专业操作占据护士工作时间等, 据有关资料报道;统计104中护士工作内容中, 有1/3为非专业操作。因此而忽略了护理服务中的沟通内涵, 主要表现为:用心不专, 急于表态, 固执己见, 消极的身体语言和忽视沟通的语气等, 希望医院领导从管理上, 应重视发展护理专业性工作内涵, 合理使用护士人力资源, 解决护士缺编现状, "增加总量, 调整结构", 真正做到"用好每一个护士, 为了每一个患者。"

2006年管理年, 卫生部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 要求建立医患沟通制度, 规范沟通内容, 形式, 增强沟通意识, 提高沟通能力。重庆附属医院把医患沟通制度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范围, 在医生, 护士与患者沟通时间, 次数, 内容, 病历记载等方面都有质量标准;哈医大一院医患沟通制规范了"一个技巧, 二个掌握, 三个留意, 四个避免, "使个性化沟通服务具体化, 规范化, 把对患者的尊重, 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从患者进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把个性化沟通服务做到实处。

2 宾馆 (Hotel) 式礼仪服务, 体现护理文化氛围

护士的举止言谈, 仪表着装, 接人待物, 价值取向等无不体现其文化素养, 医院文化是品牌服务的精神支柱, 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是医院创品牌服务的最为重要和持久的保障, 是"3H"规范服务的实质。

2.1

规范护士礼仪服务标准, 从着装, 仪表, 举止抓起, 可请专业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作为工作质量标准内容, 塑造职业规范的护理形象, 形成公众对护理人员的良好的感知印象, 做到:迎接患者规范, 文明用语规范, 仪表着装规范, 称呼患者规范, 征询意见规范, 送别出院规范。

2.2 规范服务用语根据不同部门及岗位规范服务用语, 如:

门诊, 病房及各岗位的性质制定《文明服务用语规范》, 提出"有声护理"标准, 既:患者来院有称呼声, 操作前有解释声, 操作失误有道歉声, 合作后有感谢声, 节日到有祝贺声, 患者出院有送行声。

2.3

制定"3H"病房工作制度和职责, 护士行为考核标准, 有效使用激励手段, 如评选"星级护士"等, 最大化的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 家庭 (Home) 式温馨服务,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以人文的理念, 清新的风格, 温馨的色彩, 合理的布局美化服务环境, 积极研究人性化服务内容, 模式, 体系, 提倡从方便医院管理到方便患者就医, 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的服务理念。

3.1 温馨的服务环境:

医院主色调柔和, 广场设计有雕塑, 喷水池, 室外绿地花草, 凉亭坐椅, 供患者休息纳凉, 门诊及病房有电视, 各种装饰画, 服务承诺及健康教育内容, 有方便患者的指引图, 有温馨提示的励志话语, 病房内设有护患沟通平台, 拉近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体现贴近患者的人性化服务。

3.2 温馨的就医氛围:

提倡"亲情护理", 体现亲人般的呵护, 以职业责任感来匡正我们的行为, 以"假如我是一个患者"来换位思考, "多替患者想一点, 多听患者说一点, 多给患者讲一点, 多为患者做一点。"提供"六个一"服务:一声问候, 一个微笑, 一杯热水, 一张整齐的床铺, 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 一张便民联系的连心卡。使患者有如到家的感觉。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9月 ~2014年7月收住神志清楚, 语言沟通能力正常的老年病患者196例, 年龄65~85岁, 平均年龄73岁, 男102例, 女94例。

1.2 方法

对照组按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试验组除按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 实施“3H”护理模式。

1) 宾馆式 (H otel) 礼仪服务。借鉴星级宾馆的服务模式, 以微笑接待患者, 以真诚感动患者, 对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对患者从住院到出院作为一个连续性、整体性的服务过程。患者入院时, 由门诊电话通知病房, 责任护士推轮椅亲自前往迎接, 陪同、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 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住院制度,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护士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有了更多了解, 为以后有效地护理患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家庭式 (H om e) 温馨服务。病房采用家庭式布置, 内设电视、冰箱、空调、沙发、卫生间。责任护士主动到床边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家庭结构、成员状况及经济负担, 积极做好家庭成员的心理疏导;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 允许家人陪护, 使患者得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务选择合适的尊称, 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安排患者的生活起居。逢节日或患者生日, 医护人员为患者送上贺卡及生日蛋糕, 或在电视上为患者点送歌曲, 让患者有居家的感觉, 得到像在家一样的尊重和爱护。3) 医院 (H ospital) 个性化护理服务。对不同病情、不同需求的患者,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由于老年病人病程长、恢复慢, 患者大多有焦虑、抑郁的心理变化, 由于患者有活动不便或受限, 往往会产生无用和失落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责任护士在做基础护理和操作治疗时, 积极和患者沟通, 了解其内心需求, 全面掌握患者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 确定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另外, 要求护士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 减轻病人痛苦,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患者对责任护士的信任度, 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4) 评价标准。a.完全依从, 完全接受医生和护士制定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完全遵医嘱服药, 配合完成完整治疗过程。b.部分依从, 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但在治疗过程中, 选择性用药, 选用自己认为疗效好的药物。c.不依从,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配合, 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用药。5)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 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 S) 对两组老年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3H”护理模式, 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很大改善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3H”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 是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生理, 心理, 社会的完整性、连续性的综合性护理。该模式能进一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减少护患纠纷。“3H”护理为患者提供了主动, 周到, 细致, 个性化的贴心护理服务, 责任护士上班时间完全在病房, 这有利于和患者的沟通, 为患者做基础护理和技术操作的同时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并为患者提供与该疾病相关的健康信息, 让患者有一个健康的观念,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责任护士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积极做好心理疏导, 消除各种不良因素, 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患者有需求也可第一时间找到责任护士, 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根据患者反馈的意见, 积极改变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缩短了护患间距离,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 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用药依从性改善方面, 有的患者患病已久, 自以为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 不看检验结果, 不遵医嘱服药, 而是根据自己的习惯, 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 服药次数。有的老年病患者从报纸和电视养生节目中, 看到与自己病情有关的保健药品, 随意购买和服用。住院期间用药依从性差, 影响疾病好转和康复。“3H”护理让责任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分管的患者床边, 对患者关注的更多, 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潜在的问题, 有效减少意外发生, 取的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H”“护理为患者营造了一种温馨、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让患者像在家一样身心愉悦。患者出院时, 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 并送上病区联系卡, 出院后一周内, 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电话回访, 将温馨服务延伸到家庭。真正达到了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由于全新的工作模式、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融洽的护患关系, 激发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调动了积极性, 提高了护理质量。

摘要:当今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 老年人的疾病越来越被人们重视。“3H”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 是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完整性、连续性的综合性护理。

关键词:“3H”护理模式,老年病房,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巨海燕."3H"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胃癌患者的个人情况与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胃癌护理,主要为对患者进行常规胃癌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告知,进行体位、治疗、环境、基础饮食及心理疏导护理,另对患者进行疑问解答及其他对症护理干预。

观察组进行3H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以3H护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措施的制订及实施,即以宾馆式礼仪服务、医院式个性护理服务及家庭式温馨服务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综合需求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对于患者的宣教、疑问解答及其他沟通方式采用舒适理念为指导,并且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各方面需求,并针对其需求进行护理内容制订及实施。另外,针对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配合性护理,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情绪,了解其心理疏导的需求方面及需求程度,然后予以满足。注意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心理感受,以高品质的护理方式及良好的语言态度进行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1、2、8周的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SCL-90量表及POMS量表进行评估。

①PSQI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由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编制,包括7个睡眠质量指标,分别涉及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对日间影响及睡眠障碍方面,每个方面均以0~3分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越差[4]。②SCL-90量表:用于评估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包括强迫心理、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惧、偏执、敌对、人际关系及精神病性9个方面,共90个自评项目,每个方面均以分值在2分以上表示阳性。本研究统计其前8个方面[5]。③POMS量表:用于评估患者情绪状态,包括40个评估条目,涉及慌乱、紧张、愤怒、抑郁、疲乏、精力及自尊感等方面,每个方面均采用百分制评估,每个方面情绪表达程度与分值成正比[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不同时间点PSQI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护理后1、2、8周两组PSQI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持续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均P<0.05)。见表2。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同时间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不同时间点SCL-90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量表各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护理后1、2、8周两组SCL-90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持续降低,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均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不同时间点POMS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OMS量表各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护理后1、2、8周两组慌乱、紧张、愤怒、抑郁及疲乏评分均持续降低,而精力及自尊感评分持续升高,且观察组慌乱、紧张、愤怒、抑郁及疲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精力及自尊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均P<0.05)。见表4。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同时间比较,#P<0.05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同时间比较,#P<0.05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胃癌的临床研究较多,也较为广泛,与护理相关的研究也较为多见[7,8],且随着临床对患者心理、情绪及其他方面自我感受重视程度的提升,护理对于胃癌患者的干预也进一步扩宽,其中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各个方面成为护理干预及改善的重点。临床研究显示,胃癌患者的情绪状态往往较差,与患者对于疾病状态的担忧、恐惧及疾病导致的机体不适感有密切关系[9,10,11]。而不良情绪的存在可导致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较差,甚至出现抵抗治疗的情况,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情绪方面的改善是护理的重点[12,13,14,15]。另外,受机体不适感及不良情绪状态的影响,患者的休息状态也受到明显影响,表现为睡眠质量较差,而这对于机体整体状态的影响极为不利[16,17],对其进行干预价值较高。

本研究就3H护理模式在改善胃癌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H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PSQI量表、SCL-90量表及POMS量表评分方面效果明显,患者在接受护理1、2、8周后上述3个量表均表现出评分明显改善的情况,从而肯定了3H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原因认为与3H护理模式的护理服务理念有关,其对于患者的沟通更为全面且细致,对于患者的疑问、需求及其他方面均有更为全面的掌握及干预[18,19,20,21,22,23,24,25,26],因此,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更为广泛、透彻,护理效果突出。另外,3H护理模式充分缩短了护患距离,使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更高,心理接受效果也相对更好,而这为患者治疗态度及治疗信心等相关方面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更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及整体生存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认为3H护理模式在改善胃癌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好,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 观察3H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以了解3H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胃癌护理,观察组进行3H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采用PSQI量表、SCL-90量表及POM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1、2、8周的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量表、SCL-90量表及POMS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1、2、8周两组3个量表评分均持续改善,观察组PSQI量表及SCL-90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POMS量表中的精力及自尊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其他项目评分则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H护理模式在改善胃癌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好,为患者生存状态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神经内科病房开设34张病床, 共有护理人员17名;年龄22~43岁, 平均 (32.85±8.14) 岁;学历本科3名, 大专8名, 中专6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4名, 护师12名, 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5, 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

1.2 实施方法

1.2.1 3H护理模式培训及计划制定

实施3H护理模式前对病区护士进行护理模式和内容培训, 使其了解3H这一新型护理服务模式, 领会其中的核心内容。根据病区特点和现有条件, 制定3H护理实施方案, 重新规范各项护理服务措施, 进行流程再造, 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3H护理实施计划。

1.2.2 Hotel式礼仪服务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 病区墙上、走廊上张贴优美的风景画、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护理服务理念以及医护人员简介等、通讯联络设施, 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 并考虑到患者的特殊要求, 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 设置柔和背景音乐, 让患者有一种置身于星级宾馆的感觉。规范护士着装、礼仪及行为, 借鉴星级宾馆的服务模式, 要求护理人员热情、周到接待患者, 做到四个“一些”:入院时多一些理解, 治疗时多一些解释, 查房时多一些问候, 出院时多一些嘱咐, 倡导护理人员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动作快一点、效率高一点, 让患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觉[2]。

1.2.3 Home式温馨服务

病区配置独立空调、空气净化器、微波炉、电视等, 努力推广“六个一”, 即一个整洁环境、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舒适的床、一个热情详细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 护士长亲手送上一张早日康复的祝福卡, 整个住院期间, 实行家庭式温馨服务, 管床护士无微不至照料患者, 给予亲人般关心, 与患者深入、细致交流, 做在患者开口之前, 强化细节护理, 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让患者感觉有家人陪伴身边的感觉。随时为患者着想, 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 避免机械化实施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 如患者接待来访, 有人探视等, 在不影响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护理时间, 避免患者的抵触心理等。

1.2.4 Hospital式个性化服务

结合病区收治患者病种的多样性, 护理人员会全面、细致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意识等, 针对患者不同个性特点、不同需求, 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和康复计划,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同时可将护理方案、计划告知患者, 征求其意见, 充分调动积极性, 主动参与护理计划, 促进疾病尽快康复, 满足患者高层次个体化的需求。

1.3 评价方法

1.3.1 护理工作质量评价

包括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共四大项, 每项满分100分。

1.3.2 患者满意度

包括病区环境、护士主动服务、言行举止、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等, 采用通用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

1.4 评价范围

评价3H护理模式实施前和3H护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各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情况比较

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后, 笔者所在科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较开展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见表1。

2.2 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开展后, 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871,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神经内科病房在大部分综合医院属较大的科室, 病种繁多, 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4]。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 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较大的影响,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促进患者的康复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3 H护理服务模式是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借鉴企业管理先进理念和宾馆服务模式, 以整体护理为基础, 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精神上得到满足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5,6], 包括宾馆式 (hotel) 礼仪服务、家庭式 (home) 温馨服务以及医院式 (hospital) 个性化服务。它不但可以满足患者的低层次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患者的高层次需求[7]。

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需要科室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不断加强对专业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明显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护理服务流程改造与优化, 改变护理服务存在的缺陷, 使各项护理服务流程规范化、科学化, 流程图示明确, 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合理分配护理岗位, 责任到人, 工作环节层层衔接, 监控督查落实到位,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从而减少护理差错,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确保患者安全。眼睛显示, 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后, 笔者所在科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较开展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客观标尺[8]。通过3H护理服务的实施, 促使护理工作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温馨以及个性化护理服务。努力满足患者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 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方面需求。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 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 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研究显示, 开展后, 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 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 可以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融洽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新力, 杜智.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2) :105-108.

[2]康英, 吴娟.特需病房环境建设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4) :131-132.

[3]陈雪梅.星级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2B) :56.

[4]吴秀媛, 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09.

[5]李东梅, 姜文彬, 夏海鹏, 等.3H护理服务模式在超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 27 (9) :2897-2898.

[6]邱惠仙, 谌朝辉, 陈兰珍.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病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 (10) :63-64.

[7]许玉春.“3H”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6 (4) :561-562.

谈精神科护理道德要求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道德要求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44-01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病人,其中病情严重者,表现思维紊乱,行为怪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少病人否认有病,还会造成自伤或影响社会治安。病人的症状往往与生活经历、躯体和精神状态及社会环境、职业、文化背景等诸因素有关,因而形成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给護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对护士在道德行为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分析

了解研究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当病人住进医院开始,我们就该尽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知识,依据精神疾病的演进规律,按治疗时间将精神病人的心里特证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1 治疗初期 大凡精神病人不论是首次发病,还是复发者,都不愿主动就医,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者极为少见,特别是一些重症精神病人。众多的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确评估自我的精神状态,整个心里过程发生紊乱,重者思维活动脱离现实,难以正确理解客观事物,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对本身疾病缺乏认识,对所患的疾病持否认的态度,同时对身边的人、所在的单位以及医院,采取不配合的反抗手段。临床表现为猜疑周围人、恐惧住院、拒绝服药、私自出走等。

1.2 治疗缓解期

精神病人在经过住院初期治疗后,精神病的症状得以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病人的心态也发生相对变化,患者心里开始动摇,正常的心理活动开始活动,对周边的环境、所处的位置产生怀疑,我怎么在医院呢?我来这里干啥?我真的有精神病?

1.3 治疗好转期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随着患者自知力的恢复,病人开始理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所患的疾病性质、疾病程度以及因为疾病而带来的各种损失。但患者心理活动比较单纯、单调,长时间处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我的病能治好吗?能根治吗?出院后能正常工作吗?这时的病人情绪低落,心理压抑明显。

2. 对精神病人护理的人文关怀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大部分病人的治疗是被动接受。其护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唤起人们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患者往往拒绝住院,不接受治疗,难以护理,有的可能伤人、自伤或者毁物,甚至对医护人员抱有敌意态度;有的孤僻退缩或者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照顾;有的表面看来安静合作,但病态支配下可能发生种种意外。因此护士工作繁杂多遍,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必须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特征反应,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

2.1 针对治疗初期 对这一期病人采用的护理手段多为强硬的、机械的、但必须是人道主义的。此时的护理主要为:(1)尽快熟悉病人的病情、心里状态、家庭状况、社会支持能力等,为下期心理护理打下基础;(2)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降低精神症状对环境的干扰,增强每个病人的自身安全系数。

2.2 治疗缓解期 此期病人能勉强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期。护士要做到:(1)加强医患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心里需要,精神病人更为突出。病人往往把健康的恢复完全寄托给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借助情感交流以其得到鼓励和启发。护理人员主动提供条件,在互相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病情。(2)避免恶性刺激。由于病人的病态心理开始动摇处于冬眠状态的正常心理开始苏醒,正常与异常心里交织在一起,不论是自控能力还是识别能力均偏低,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也较低。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2.3 治疗好转期 这一时期,护士要帮助病人做到:(1)力求心理适应。心理适应必须在生理适应基础之上完成。精神病人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趋利避害,需护理人员协助,包括环境净化,病人安全感形成,以及生存欲望的强化等等。(2)建立社会关系。长期的病态心理和住院生活,病人自我认知的能力降低。应沟通病人与家属、单位之间的联系,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有益活动。

3.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

3.1 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多种需要,不同病种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病人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个体化的需要。特别是对病人病史中的隐私和病情应做保密,绝不允许作为嘲笑的话题。恢复阶段的病人,由于错误地认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被人瞧不起,无社会地位,并担心今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此时病人常产生自卑和轻生观念,护士绝不能忽视病人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应及时给予正确的疏导,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各种顾虑,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意外发生。

3.2 敏锐的观察力,确保病人安全

审慎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准确无误的行为,是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也是护理道德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观察力是知识和思维的结合,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如精神科一级护理中的三防病人(自杀、自伤、冲动毁物、逃跑)护士必须做到坚守岗位,定时巡回,对重点病人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4. 尊重病人的人格

精神病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住院后出现新旧角色的冲突,常常不能配合治疗,如拒绝服药或藏药、毁物自伤等一些行为。此外,在护理时,除病情和治疗的特殊需要,应慎用约束。要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处理上述护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及护理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

护理人员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 第12篇

精神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 既有共同性, 又有特殊性, 精神科安全护理永远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能力, 既不能正确辨认各种危险因素, 也不能正确反映躯体的不适, 甚至在各种精神症状支配下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意外情况。因此, 精神科安全护理不仅影响到患者能否有效获得各种治疗和护理, 同时对于如何预防意外事件, 保证患者安全及为患者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环境, 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只有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才能保证杜绝或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 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安全护理意识的教育

教育精神科护理人员每时每刻都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护理人员参加工作时起, 组织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 逐渐培养安全意识, 日常中要经常强调安全护理的重要性, 要经常提、反复提。根据实际情况以病房为单位, 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护理人员具备安全意识, 才能主动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避免意外的发生。

2进行有效护理

对患者所进行的护理应该是有效护理, 有效护理是基于护理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沟通技巧及扎实的护理基础知识、临床综合护理知识、精神科护理知识。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病区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护理管理制度, 严格遵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活动, 做好护理技能的规范操作, 认真履行岗位责任。观察病情变化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病情的观察应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客观性、针对性。精神患者的言语行为是未经考虑的直觉反应, 其目的是减轻内在的严重冲突、压力、紧张不安, 也是患者在能力范围内有效解决其问题的表现方法。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言语、行为及表情中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确定护理重点, 使自己的工作有针对性, 既省力又有效, 以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保持护理工作连续性

护理活动是个连续过程, 班与班的衔接非常重要, 护理工作需要各班的相互提醒、相互支持才能更出色的完成。大多数的意外事故多发生在夜班和节假日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 因此各班护理人员应将所发现的病情准确、及时地反映给下一班护理人员, 做到班班护理工作衔接无缝隙, 有的放矢, 使每班护理人员有重点地护理, 特别是夜班, 如果白班护士能及时、准确、详细地把病情反映给夜班护士, 让夜班护士主动的, 有重点的护理患者, 对减少或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4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病房内, 单凭护士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只有发动全体护理人员, 关心这个集体, 居安思危, 事无巨细, 心中始终保持安全意识去发现任何可能出现意外的问题, 做到预防为主。

5充分发挥病房护士长的作用

病房护士长作为联系上级领导与护理人员的中间环节非常重要, 既是决策的传播者、执行者, 又是病房的管理者、护理工作的参与者及监督者, 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病房的护理质量, 在病房护理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长对整个病房工作人员及患者的情况都要关心, 事事心中有数, 意味着比其他护士有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并且要起到表率作用, 必要时要参与护理活动中, 不怕脏、不怕累,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认真督促、检查护理工作的进行, 不流于形式。现各项工作制度已经完善, 如:服药制度、查对制度、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等, 每位护理人员都应严格按护理程序去执行。护士长应注重整体素质、管理艺术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6奖惩分明

上一篇: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下一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