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

2024-07-05

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精选10篇)

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 第1篇

1 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方式

1.1 环境布局和设施

室内环境分区严格:生活区与工作区合理分开;工作区细化为:回收区、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打包区、无菌发放区等, 在回收区配备进口全自动喷淋式器械清洗机及配套器械清洗筐, 以及高压水枪、气枪和干燥机, 另备专用于清洗特殊感染手术器械的清洗机。在清洁区安装高压蒸汽灭菌机, 及时快速地将打包物品进行消毒灭菌, 同时设置污物梯和无菌梯, 专供回收污物和运送无菌物品。

1.2 加强人员管理

对于手术器械的清洗需要有专人负责, 因此需要进行业务培训, 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清洗机的操作程序, 并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了解并掌握器械的名称及用途, 规范器械包重量和大小, 严格杜绝不合格器械包的产生。

1.3 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器械回收制度, 防止器械丢失;对特殊感染的手术器械回收严格按照隔离制度, 避免交叉感染, 确保器械的安全性。要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学习, 加强责任心, 规范工作流程。

2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2.1 污染器械的回收及运送

回收时通过专用回收梯用全封闭污物车在指定区域内将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由专人清点, 包括清点器械数目及完整性, 确认无误后方可回收。

2.2 污染器械的清洗

清洗是保证灭菌质量的根本, 良好的清洗对于必须消毒的物品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必须灭菌的物品更是至关重要的[2]。在手术结束后要求器械护士对器械进行预处理, 以免影响清洗效果。机洗前打开器械轴节至最大化, 整齐摆放, 选择合适的清洗程序, 如清洗过程中出现清洗机警示音则立即查找原因解除故障重新启动。经过预洗、酶洗、漂洗、消毒、上油、烘干程序后, 进入清洁区。对于有管腔或精细器械需人工清洗时, 先用多酶液浸泡去除器械表面的血渍污垢及有机物, 再用高压水枪冲洗, 最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烘干到清洁区备用[3]。

2.3 器械的检查、保养及打包

清洗后的器械对其进行目测检查及5倍放大镜检查, 肉眼直观必须是干净光亮、无任何残留物, 无锈迹、裂痕、折弯。尤其是器械的轴节及钳齿处必须仔细检查, 对清洗不彻底的器械要重新处理。对于磨损严重、功能失灵的器械及时更换, 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 提高手术质量。打包时应根据器械框的大小采用相应规格及层数的包布内置3M指示卡逐层打包, 锐利器械用布巾包裹避免撞击。包的松紧适度并用3M胶带捆扎固定。包外标注:消毒日期、失效期、消毒锅号及锅次和打包人的工号。

3 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3.1 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避免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 形成细菌或芽胞的保护膜, 而影响灭菌效果。

3.2 利于手术器械的统一管理和保养。通过专人负责的程序化管理, 使器械得到了细致的检查和保养, 有利于延长器械的使用期限。

3.3 净化环境, 控制院污染。采用整体化的器械清洗到灭菌的管理体系, 有效地控制了人工清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性。

3.4 减耗增效, 合理利用资源,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职专用。

4 体会

在现代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应用实施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手术器械清洗保养、消毒灭菌的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以患者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 从细节做起, 让每一位手术医生为每一位手术患者使用质量有保证的手术器械治疗疾病, 提升服务理念, 提高医护水准。

参考文献

[1]庞丽辉.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管理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6 (30) :5.

[2]王汴云, 郑磊.手术器械消毒送供应室集中管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2) , 113.

手术器械安全管理 第2篇

手术室器械繁多,器械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手术的成败,也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器械管理的目的在于:一是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充分满足手术需要,让器械物品增益。二是物尽其用,维护性能,延长器械使用寿命,让效益增值。

一、概述

手术器械物品的管理是医院外科手术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是外科手术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手术器械、物品进行全程管理,提高手术器械的供应质量是手术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交流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室器械使用制度 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 手术器械清点安全制度 手术器械清点流程 手术器械清点方法 清点手术器械应遵循的原则 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的高危因素 巡回护士担任的责任 洗手护士担任的责任

提高医生配合清点的主动协作性 连接台手术的管理

三、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室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器械管理工作。

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根据手术需求负责申领,专科手术器械由手术专科提出,综合手术专科医生和护士意见后申购。所有手术室使用的产品在进货之前必须经过医院采购部门负责验三证,无菌器材除有以上的证件外。每一次灭菌批次须有《无菌检测合格》报告;消毒剂还必须有卫生许可证,由医院采购部门验证和购入,手术室统一领取和保管。

器械管理建账立册,详细登记器械的入库情况、取用情况。建立手术器械专柜和各专科器械手术管理分册,及时了解专科器械使用情况。

手术室内须使用医院设备部门购进的手术器械,禁止手术医生擅自携带手术器械和物品在手术室使用。

未进入医院采购流程的器械在试用时,必须办理相关手续,任何人不得擅自试用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原则上不外借,如需外借,必须持有器械外借申请单,获得医院批准,并通过手术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外借,凭借条借出与收回。

四、手术室器械使用制度

根据手术需要配制常规器械包和专科手术器械包。器械包应设置清点卡。根据手术方式的改变定期对器械包进行调整,并和消毒供应中心充分沟通,保证器械的有效使用和器械种类数目的完整。

器械使用前应检查外观是否完整,功能是否正常,核对器械数量并记录。

器械使用时注意轻拿轻放,不可投掷或相互碰撞,保护器械的尖锐和利刃,不可用精锐器械夹持粗厚物品。禁止暴力使用器械。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擦拭污渍和血渍。

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保证性能良好。精细器械用专业油保养。器械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损坏,应及时汇报科室负责人并申请补充,以免影响手术。

器械使用环节注意双人交接,一旦发生遗失,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

手术室物品应分类保管,建立账目。每年清点一次固定资产及低值器械,做到帐物相符。各种物品有专人负责统一领取、保管、报损。从设备科、保管室领取物品后。保存出库单,月底报账。购置所有器械物品时应严格执行购置程序,增加和报损物品按规定增减账目,交接双方签字。

各种物资指定专人管理,严格交接,如有账目不符应查明原因。凡因不负责任,造成丢失、损坏,应根据医院有关制度进行赔偿。学习并掌握各种物品性能,注意保养、维修,防止生锈、损坏等情况的发生。手术室器械及抢救物品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护士长同意签字,并按规定时间归还。如有损坏或遗失,按实际情况赔偿。

六、器械物品清点安全

物品清点是手术室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是杜绝物品遗留体内的重要措施。虽然手术人员高度重视执行物品清点制度,但物品清点错漏的发生仍然屡见不鲜。手术室护士应在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的同时,积极总结和分析影响物品清点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更有效地杜绝物品清点错漏的发生,保障病人的手术安全。

七、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凡是病人带入手术间的创口敷料、绷带等,以及麻醉、消毒用纱布、纱球等,均在手术开始前全部送出手术间。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数量,至少两遍,并由巡回护士登记备查。手术中所增加的器械与敷料,巡回护士应及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补充记录好,并在收费单上给于备注。

台上手术人员应始终保持手术器械及敷料的放置有序,有条不紊。手术医师不得乱丢器械,暂不用的器械物品应及时交于器械护士,不得乱丢或堆积在手术区周围。

凡胸、腹腔及深部手术所用纱布垫,必须留有长带,带尾夹止血钳放在创口外,以防遗留体内。凡创口内置放的纱布、引流物种类及数目,应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或备注于收费单上。凡手术台上掉落的敷料、器械、缝针等,均应捡起,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不得带出室外。

缝合胸、腹腔及深部创口前,除手术医师认真清查外,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必须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数目。准确无误后方可缝合。缝合完毕,再清点一遍(即手术开始时,关闭创口前,关闭创口后及缝合皮肤后共清点四遍)。

八、哪些手术器械物品需要清点

器械:包括普通器械、内镜器械等手术台上的所有器械 敷料:包括有小纱布、小纱条、纱球

其它:手术刀片、缝针、电刀头、吸引管头、封帽、注射器、注射器头、一次性腹腔注射器、特殊敷料等所有物品。

对任何一样上手术台的物品均需做到认真仔细的管理清点,如检查各类电刀头的完整性;一次性物品等的塑料垫片上台丢弃时两人核查;手套破损时,要找出碎片等。

九、手术器械物品清点流程

先清点纱布类敷料,后清点缝针、常规器械及特殊物品,清点敷料时须将每块纱布展开,防止重叠及夹带,并检查显影条是否完整。缝针应固定在针板上

清点结束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核对,将清点结果告知手术主刀医生 手术结束清点用物的顺序:从污物桶---器械台---托盘---手术野的顺序。依照《手术器械敷料清点记录单》逐项清点,以免遗漏或重复

十、手术器械物品清点方法

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按器械常规准备单逐一清点,巡回护士负责读、器械护士负责数,每件都需要重复唱对两遍

可拆卸的仪器要注意分开计数,以免数目混乱,特殊器械上的螺帽是否齐全,必须对活动螺帽点数并登记

双层纱布、棉垫必须逐个打开清点,并检查有无显影标记线,并准确记录;有显影标记的纱布不得用做覆盖伤口

手术台上掉落的物品应及时找到放置于手术室间内固定的位置,如盛污染敷料的盆内或护理推车下,以便清点

若同一个患者需要多个切口入路时,关闭每个切口时都必须按常规清点所有物品

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带入、带出手术中的纱布、器械等任何清点过的物品

禁止用纱布包裹标本

未经洗手或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清点过的物品 术中医生和护士都不得将纱垫,布类物品剪开使用

无器械护士的手术,则由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清点核对,术后医生及时签名。

发现台上器械与常规本数字不符的必须再次重复清点,同时在登记本上记录是口头复述一遍,双人核对无误后做好登记并签名。关闭体腔前或术毕,台上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应报告术者,检查手术部位,台上用物清点无误,方能缝合伤口,患者方可出室

十一、清点手术器械物品应遵循的原则 严格执行“二人四次”清点制度 “二人”即洗手护士、巡回护士

“四次”指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空腔脏器前、手术结束缝皮肤后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整理

在一些空腔脏器如隔肌、子宫、心包、后腹膜、膀胱等关闭前、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共同清点物品

手术过程中增加的物品应做到随时记录,用+

1、+2表示

准确及时记录所有手术台上物品,洗手、巡回护士两人核对无误后并在手术器械清点单上签全名

清点物品时坚持“唱点”原则,每次清点时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唱点两遍,做到心口合一,即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开口出声点数,每件器械、敷料在洗手护士报上名称和数目的同时,巡回护士均须复述并及时记录

清点物品前,巡回护士应将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创口敷料、绷带以及消毒手术区的纱布、纱球彻底清理,于手术开始前全部送出手术间 器械护士应及时收回术中使用过的器械,收回结扎、缝扎线的残端 医生不应自行拿取器械,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器械护士,不得乱丢或堆在手术区 深部手术填入纱布、纱垫或留置止血钳时术者应及时报告助手和器械护士,防止遗漏,以便清点

若做深部脓肿或多发脓肿切开引流时,创口内填入的纱布、引流物,应将其种类数量备注于收费单上,术毕手术医生再将其记录手术内,取出时应与记录单数目相符

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

凡胸、腹腔内所用纱垫,必须留有长带,带尾端放在创口外,防止敷料遗留在体内

器械护士应思想集中,及时、准确提供手术所需物品,洗手护士要对手术中所用的物品心中有数,记得大致使用的方位。

凡手术台上掉下的器械、敷料等物品,均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地方(放置时巡回护士须知会洗手护士),未经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得拿出室外

麻醉医生和其它人员不可向器械护士要纱布、纱垫等物品作他用 取出病理组织或胎盘等标本,不可直接放在点数的纱布、纱垫面上或紧贴于旁进行组织检查,以免不慎被组织黏附、带走,造成物品清点不清

开展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手术护士应坚持到底,不得中途换人进餐或从事其他工作

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到现场当面交清器械、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否则,不得交接班。

十二、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的高危因素 急诊手术

手术中出现突发情况者 手术深部操作 手术大出血

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偏胖者

器械、敷料等手术用物在术前、术中、术后没有清点数目或数目清点错误。

十三、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高危因素 记录不及时,忘记记录或记录错

术中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换人,交接班不清楚。护士或医生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

十四、巡回护士承担的责任

术前提前检查手术间环境,尤其在地面、桌子表面、床周围和床底下查看有无缝针、敷料和器械遗留在手术间内。

手术开始前清理垃圾,污物桶内无垃圾异物遗留,叮嘱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不要随便使用和乱扔纱布等物。

手术进行中,巡回护士应自始至终保持手术间环境及地面的清洁,手术台上掉落的器械、纱布等物品,随时处理并告知洗手护士所掉的是什么物品及放置位置。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及时清理手术间内的物品,病督促检查卫生员的清洁工作,保持手术间的清洁整齐。

十五、洗手护士承担的责任 洗手护士较手术医生提前15—20分洗手,将无菌车上的手术用品摆放整齐,并做到定位放置,于消毒手术野皮肤前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2遍手术用品,并于术后检查巡回护士记录是否准确。

手术进行中,洗手护士不仅要配合手术医生的工作,传递好器械,还要管理好手术所有物品,术中送检的标本不得用纱布或纱垫包裹(特别是有交接班时),以免物品清点时遗忘。

术中临时添加的物品及时与巡回护士清点,并督促巡回护士及时做好记录。

十六、提高医生配合清点的主动性

清点器械时,建议医生主动撤下所有用的手术器械、敷料给洗手护士,并暂停手术。

可以做关切口以外的其他准备工作,允许洗手护士专心清点器械敷料,核对无误后,医生再继续关切口。

十七、连接台手术的管理

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迅速将用过的器械、敷料等清理出手术间 巡回护士整理手术间,保持手术间的清洁整齐,并督促卫生员清扫手术间,不得遗留任何前一例手术所用的物品,尤应注意手术床的底部,以免与下一例手术用品混淆

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对策 第3篇

【摘要】目的:有效提高外来骨科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保证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 方法 :分析我院原来外送骨科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结果:对外来器械及器械供应商的规范化管理,能确保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 外来器械 管理

手术室外来骨科器械主要是指由器械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如各种骨科植入物,手术内固定的工具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1]。要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外来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程序。2010年我院共完成骨科手术2480台,其中81.5%的手术使用外来器械,这些手术用的配套器械由器械公司提供,在交接、清洗、灭菌、转运方面的管理十分重要,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我院根据原有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器械处理流程和人员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我院外来器械管理存在的問题

1.1外来器械清洗质量难以保证 所有的器械公司的同一器械都在2所以上的医院使用,由于器械少,手术多,清洗消毒的时间紧迫,器械商对器械清洗流程不了解,出现了重灭菌轻洗涤的现象,导致器械洗涤不彻底或未清洗直接进入灭菌状态。

1.2同时有多家公司的外来骨科器械在手术室使用 在同一天有多台骨科手术,有多家公司的外来器械在手术室使用,器械的品种规格繁多,植入物和公司也不同,容易混淆,术前骨科手术医生与器械商沟通不到位,造成器械迟送或未送,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有伤口感染的安全隐患存在。

1.3 外来器械供应商缺乏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知识 外来器械供应商人员众多,流动性大,学历参差不齐,未经过正规的培训,消毒隔离及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有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存在。

2 外来器械的处理流程

2.1外来器械清点和验收 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收并核对公司的名称、器械名称、数量、性能是否完好。作好送货人、接收时间、接收人等资料的登记。

2.2 外来器械的清洗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均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仪对外来器械进行规范化清洗,并设专人负责,对器械进行分类处理,清洗,并作好记录,因为器械清洗是保证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2]。

2.3 外来器械的包装 清洗合格的器械在包装区由双人进行质量检查,核对后进行包装,包装时严格按WS 310[3]的包装要求,对公司提供的容器一律取消,改用我院的篮筐进行包装,每一个灭菌包的重量,体积均符合要求。包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及标识,注明公司名称,器械名称,手术医生及灭菌有效期、灭菌失效期、打包者、灭菌锅号、锅次和消毒员代码。

2.4 外来器械的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首选的方法,WS310中明确规定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3],根据实际情况,择期手术要求各器械公司在术前一天15:00前送到,以便集中灭菌和生物监测,且节约成本。

2.5 外来器械灭菌后的运送 器械灭菌后由专人经洁净通道送至手术室,直接配送至各手术室,由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接收检查灭菌合格后方可使用。

2.6 外来器械的使用后处理 术后污染的外来骨科器械由跟台人员经过污物电梯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清点交接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

3 相关人员的管理

3.1 手术室相关人员的管理

3.1.1我院手术室2009年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设立骨科专科护理小组,由一名精通骨科手术配合的高年制主管护师担任组长,搭配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专门负责骨科手术的配合,定期进行专科培训和考核,大大提高了骨科手术的配合质量。

3.1.2骨科专科组成员必须熟悉每个骨科医生的手术习惯,也要了解其对外来器械的使用习惯及手术配合要点,定期征求医生的意见和建议,负责骨科手术器械包的种类和数量的改进。专科组护士要对外来器械跟台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其使用的器械进行监督管理,根据医生对外来器械的使用要求,给予相关器械公司合理化建议,提高手术配合的效率。

3.2 器械公司人员的管理

3.2.1对外来器械公司的人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目前在我院备案注册的外来器械公司有15家。对进入我院手术室跟台的人员必须进行资质认证,要经过正规医学院校的全日制教育,有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器械公司的注册证和保证书,并取得其所在公司的上岗证。

3.2.2 外来器械公司的跟台人员上岗前由手术室护士长和骨科专科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操作及外来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存放、转运的基本知识,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考试合格者发放跟台资格证书,作为进入手术室的证明。定期和随机对跟台人员进行书面和操作的考核,对不合格者收回跟台证书,重新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跟台证书。每次培训和考核都做好相关的记录和登记,对于3次以上不合格者取消跟台资格。

3.2.3定期邀请外来器械公司专业培训人员来我院手术室进行多媒体教学,内容涉及骨科手术的最新进展及外来器械的使用方法,手术室护士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器械配合知识,而外来器械公司可从手术配合的角度更多了解器械使用情况和需改进的方面,进行双向有效的学习和沟通。

4 结果与讨论

监督管理中登记表结果统计显示开展综合管理后器械公司人员的不良行为逐步减少,准入制度使器械公司跟台人员素质提高、相对固定,杜绝了因人员流动、混杂产生的管理漏洞。监督制度使其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与监督,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安全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表1为 2009年11月至 2010年03月我院手术数量和发生不良行为器械公司的数量变化。

手术室外来器械的管理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 科学化的管理是提高手术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4]为了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规范外来器械的管理。通过对原有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加强了外来器械的标准流程化管理和对护理人员及外来器械商的规范化培训,使外来骨科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得到了保证,提升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手术质量和医生的满意度,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 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91.

[2]钱黎明,王雪珲.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2, 29(13):1360.

[3]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2009-04-04.

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外来器械,管理,清洗,灭菌,感染

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是医院节省器械成本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一些不常用、更新换代快、价格比较昂贵的器械医院常采用租用的形式,由经销商提供[1],这些医疗器械就是手术室外来器械,如人工关节及安装工具系列,脊柱固定器械及安装工具等。这类器械在各医院间流动,其卫生及质量均由供应商自行管理,由于供应商业务员的不规范操作及运输中手术包破损等原因,外来手术器械的卫生及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增加了手术感染的风险[2,3],因此,对这类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共有10个洁净尘流手术间,2006~2010年平均每年有2 860台手术,其中,使用供应厂家固定材料及其配套器械的手术年均600台左右。在2009年以前,我院未对外来器械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时常发现器械有未洗净的污渍等问题,甚至发生了由于该类器械消毒不彻底而引起手术感染的事故。为了提高外来器械卫生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我院自2009年5月开始对外来手术器械实施规范化统一管理。本文对我院外来器械统一管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其他医院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5月由供应商将清洗、灭菌后的按合同协议时间送至手术室使用的外来器械包290个,作为非规范化管理组。将2009年6~12月由供应商按协议时间将器械送至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规范管理的手术器械包290个,作为规范化管理组。两个时间段两组外来器械包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外来器械的传统管理方法

(1)将在另一个医院术后经过自行清洁处理后的手术器械包装送到本院供应室由供应商业务员消毒灭菌;(2)将在另一医院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送入本院手术室使用;(3)器械商业务员将各医院使用过的手术包收回、清洗、消毒后送到本院使用。

1.2.2 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由术者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手术日期后,通知器械供应商业务员到手术科室与术者、患者沟通评估术中所需器械,签订协议。

注:与非规范化管理组比较,*P<0.05

在协定的条件下,供应商将相关医疗器械送至我院,由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室设专业护师接收、登记、跟踪、管理,并进行标准化的清洗、检验[4,5,6]。供应室专科护师对清洗合格的手术器械进行分装打包,包装体积为30 cm×30 cm×50 cm,重量不超过7 kg。在打包好的手术器械包外粘贴有患者姓名、术者姓名、手术器械包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清洗及监测者签名的标签,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再对包装好的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处理[5,6]。经灭菌处理后,通过清洁运输车将手术器械包送入手术室储存备用。手术前1天下午,由手术室专职器械护师对无菌器械包做常规检查,并送入指定无菌手术间备用。

1.3 清洗及灭菌质量检测

1.3.1 清洗质量检查

(1)目测清洗是否合格。从器械外观的洁净程度、光亮程度,是否有血迹残留以及关节处和齿槽处是否有锈迹及腐蚀斑点等评价清洗效果。发现任何问题都作为不合格处理。(2)使用杰力试纸检测。用杰力试纸上的显色试剂块蘸取清洗后器械表面或内腔表面、轴关节、齿槽处表面水珠,1 min后观察结果。显色试剂块不变色为阴性,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绿色为阳性,全部变为绿色为强阳性。阳性表示器械上有残留蛋白质,需要重新清洗再测试。

1.3.2 灭菌效果的监测

手术器械灭菌效果可通过多种手段综合评价:(1)观察灭菌包外指示胶带的性状及颜色是否与指标卡相符合,若不一致即认为灭菌不合格;(2)在灭菌锅内放置5类阳性对照,任何一种对照检出阳性结果都认为灭菌不合格;(3)记录灭菌合格的手术器械包的阳性对照结果[5,6],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手术室当班护士。

1.3.3 术前检查

手术当日巡回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再次进行手术物品检查,包括手术包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包外化学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包布有无潮湿、有无破损等。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对包内的化学指示卡片及手术包内器械的清洗、灭菌效果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1)清洗合格的器械应该表面光亮、干燥、无异物、无污渍,齿槽处无斑点,关节处无线头、无锈迹,器械内部及管腔内无碎片残留;(2)检查包内放置的化学指示卡是否合格。当器械护士认为清洗及灭菌都达到手术的标准时,医生才使用该手术包进行手术[5]。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术前检测结果,统计规范化管理前后不合格的手术器械数量,每50个器械包为一组(最后一组为40个器械包),计算器械包的合格率、手术延误及感染例数,用Excel软件计算平均值并通过DPS软件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两组不合格率、手术延误率和手术感染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规范管理后,外来器械包的合格率显著提高,手术延误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规范化管理后,杜绝了外来器械的不合格情况,未出现手术延误的事件,未出现由器械引起的手术感染。规范管理后,外来器械包的合格率显著提高,手术延误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医院推行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统一管理,将外来器械送入消毒供应中心,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清洗、包装、灭菌,避免了以往器械清洗不彻底的现象,保证了外来器械的清洗及无菌质量,杜绝了因外来器械质量不合格引起的手术延误及手术感染。此外,对外来器械进行有效监测保证了器械的质量,对每台、每包器械进行有效监测,确保了每个手术包都处在标准质量范围内。而且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所建立的器械清洗、灭菌的检测记录可为医疗纠纷及相关医疗事故责任的评判提供依据。基于这些优点,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对外来器械进行统一管理。

总之,通过对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前后的外来手术包的卫生及手术过程纪录进行调查发现,对外来器械包进行规范化管理,外来器械的合格率显著升高,杜绝了因外来器械质量引起的手术延误和感染,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卫红,周万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4):264-265,271.

[2]王晓娟,王丽华.外来器械使用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387-6388.

[3]邓红连.外来器械及外来器械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1,10(1):41-42.

[4]蔡小干.手术室外来器械的零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12-113.

[5]张新英,孙娜,吕筱霞.外来器械管理与质控[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93-94.

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 第5篇

外来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供应商直接向医院手术室提供短期使用的手术器械,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及及手术器械不断更新的需求,它是市场经济的新产物[1],有价格昂贵,材质好,设计精确,针对性强,组织损伤小,愈后好等特点。手术室使用这类器械能降低医院成本,减少医院的整体开支,还利于社会资源共享,但该类器械在不同医院之间循环流动的频率较高,容易形成交叉感染,给院内感染带来的很大的风险,也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尤其是清洗、灭菌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对这类器械加强管理,确保器械使用安全,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笔者所在医院从2009年8月开始把所有手术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纳入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通过不断地强化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不安全因素

1.1制度不健全医疗器械供应商为医院提供外来器械,一般需要经医院统一招标,审核其资质。但有关部门没有也不可能对每一家供应商及每一件器械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查,给一些不良行为未得到行动干预,为规范器械商的行为,管理存在盲区。

1.2消毒供应中心在引进或使用外来器械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1.3手术室、使用科室及消毒供应中心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供应中心无法估计每天应该需要处理的使用过的器械类别及多少,使工作的节拍不能掌握好。

1.4医疗器械供应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一般会把同一套器械在多家医院之间循环使用,不能按时送达医院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使消毒供应中心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这些器械。

1.5使用过的器械消毒不合格就被直接使用,会使感染扩大化;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不能充分地清洗,造成附着其上的污渍或血渍在下一次被清洗时增加了难度。

1.6消毒供应中心自身的操作流程不规范并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有关的记录也不完善,造成外来器械在引进、处理及消毒效果在检测及追溯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弊端。

2管理

2.1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要做到对外来器械有效地管理,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规范外来器械的审批、准入、使用程序。尤其是在器械的使用上,使用科室一定要填写使用审批表,该表一式三份,一份存留在医疗器械公司、一份存留在使用科室,一份存留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2.2相关科室间做好有效的沟通使用科室要在使用的前一天把使用器械的相关信息送到消毒供应中心,信息主要包括:使用科室、患者姓名、器械的品牌名称、使用器械的规格及数量、手术名称等,这样可以利于消毒供应中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3为了保证器械的消毒质量,不耽误患者的手术,医务科要组织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及器械使用科室进行有效地沟通,要求在手术前一天的上午9点,由使用科室通知器械商具体手术时间,并要求器械供应商在手术前一天上午9点必须送达消毒供应中心,急诊手术还要求提前3h送达供应中心,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

2.4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并实施对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还要加强对整个流程的管理,实施全程可追溯可问责。

2.4.1对外来器械的清点、接收供应中心去污区人员依据接收单来对供应商提供的器械进行仔细清点,清点无误后,填写外来器械接收单,接收单共三份,供应室两份器械商一份,双方确认后签字。

2.4.2清洗及消毒,对器械按不同的种类加以分类,并根据不同种类的器械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法。耐湿热的器械可以进行装筐,采用机械清洗的方法来进行清洗,对于植入物省略润滑环节。不耐湿热的器械,如电动工具器械最好采用手工清洗,具体:①多酶溶液擦拭:用多酶溶液的目的在于分解器械上的有机物,间隔10min后使用软水擦拭。②质地柔软棉布沾75%酒精擦拭:对HBV等血液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的消毒效果[2]。

2.4.3检查和包装对每件器械的清洗质量要认真检查,点清数量,对过重、过大的器械要分开来包装,并装载于有孔的篮框中或器械盒,根据器械的材质、大小、灭菌方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包内放置5类化学指示物卡,有植入物时应放生物指示剂,外贴3M标识、注明物品名称、使用科室、包装者。并在器械接收单签字。

2.4.4灭菌消毒员接包后填写包外标识卡上的锅号、批次、灭菌日期、有效日期,按照器械公司提供的器械灭菌方式,进行灭菌处理,确保灭菌效果,灭菌时应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监测,记录灭菌器运行情况,并在接收单填写相关的信息和签字。

2.4.5发放经检查保证器械消毒合格,生物监测合格,无潮湿、包装完好,即可应科室的需求及时进行发放。对于急诊手术急需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五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并在器械接收单上注放行原因、时间、签字,一份同器械直接送达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接,一份留科室备案,及时将生物监测结果向使用部门通报。

2.4.6使用后回收本院手术完成后一般由供应商方的工作人员和手术室器械护士共同初洗、核对,并加以整理,在回收单上写上相应的眉栏,这份跟病历存档,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回收对其进行正确清洗、消毒、整理后,通知器械商凭器械回收单,从器械存放处签字收回。

2.4.7追溯管理为了做到有效的追溯管理,并进行严格的事故问责,对外来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包装、发放及回收的整个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严加把关,必须有每个环节的详细的记录,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以更好地进行追溯管理。

3小结

实现对外来器械不安全因素的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并在实行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因此,要做好每个环节的管理,要规范器械准入、接收、清洗、灭菌及回收等整个过程,对关键的环节可以安排专人管理。外来器械在不断地被引入使用,器械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斷进行,作为消毒供应室护士,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努力使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障,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毛雅琴.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综合管理《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记编》,2009年.

医院外来器械的规范管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外来器械主要有各类骨植入物、内固定手术用的操作器械等。由于其昂贵、稀少,及每家医院植入物数量有限的特点使外来器械应运而生,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外来器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院高成本低收入的矛盾问题,也为一些医疗设备不太先进的医院提供了某些高新技术或手术实现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使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更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笔者总结和整理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使用和管理外来器械中存在的问题,及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取得的一些经验。

1.2 外来器械存在的问题

(1)器械流动性大使用不规范:外来器械经常在各地省市医院流动使用。由于外来器械不是医院所有,医生较少有练习和熟练使用的机会,厂商所派的负责跟台的人员有些不具备行医资格,使得外来器械的使用很难规范[1]。(2)清洗消毒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清洗不规范。有些清洗消毒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对清洗消毒和消毒隔离知识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专业技术操作不规范[2]。(3)清洗不规范,质量存在缺陷。手术结束后供应者或手术室人员匆忙进行器械的清洗,没有按照器械清洗的规范进行清洗,器械经常还存有污渍、血迹、锈迹等。(4)器械不能按时送到或质量不合格,影响器械的正常检查,打包及消毒灭菌,导致手术不能按时按质完成[3]。(5)部分器械跟台人员不具备医护职业资格,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统一管理。(6)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临床医生关心手术器械能否及时送到,手术室关心器械的数量、功能、是否灭菌等。供应商则只关心器械的运作频率和效益。而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及转运过程则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各个环节脱节,没有很好的链接,以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质量。(7)质量监测不完善存在隐患。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不到位,器械流动程序、使用情况、器械的耗损情况等各种纪录不完善,一旦出现感染事件,无法进行质量追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为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1.3 针对以上问题及时采取的措施

(1)加强外来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选择具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部门认可证明的供应外来医疗器械的公司,经过医院设备管理科协同相关科室人员确定其资质符合要求并签订相关合同,分清责任,以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程序。首先由手术医生提前提出申请,在医务部备案后,通知器械供应商,在手术前1 d下午4:00以前将器械送至手术室,手术室专人接收检查,然后交与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质量监测,合格后将器械包送交手术室。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专人进行器械清洗后交给供应商。各环节均需做好相应记录,以便问题和责任的追溯。加强手术医生、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的联系和沟通,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外来器械在医院应用过程中的全方位管理[2]。(3)实施规范的器械处理流程和质量监控:消毒供应中心按照污染器械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并严格登记手术医生、名称、数量、植入物内容和数量、送物和接收者的签名等,认真做好交接工作;所有外来器械均由全自动喷淋清洗机进行清洗消毒,对污染较重的器械采用手工加机械清洗的方法进行处理;安排专人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质量检查,查看洁净度、干燥、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并认真给予包装,达到包装要求;严把灭菌操作及质量关。同时做好外来器械的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装载、及器械交接记录等,以保证追溯资料的完整性。

2 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无一例因外来器械质量问题造成的医院内感染。

3 讨论

3.1 以上内容是对大部分的外来器械的管理规范,但是对于急用急用器械的处理,可以跳过某些程序,直接放行,以保证手术的及时进行,增加患者生命安全的可能性。但要记录放行的原因、器械商、医生、患者等情况,以便于问题的追踪[4,5]。

3.2 需要增加器械商的压力,迫使其提高对跟台人员的要求,加强外来器械消毒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外来器械的质量使用安全。

3.3 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规范需要相关科室、供应商、消毒供应中心共同参与完成,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规范的不断完善保证了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疗风险,提高了医生和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

摘要:目的 加强和规范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方法 总结和整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使用和管理外来器械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及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带来的影响。分析和探讨现在对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解决途径。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无一例因外来器械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医院内感染。结论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规范的不断完善保证了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疗风险,提高了医生和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外来医疗器械,问题,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感染

参考文献

[1]武彩君.对外来器械管理的探讨.Medical Equipment,2010,5 (25):56.

[2]牛河襄,胡红霞.加强外来医疗器械管理降低医疗风险.经营管理,2010,10(29):116-117.

[3]宓现强,陈洁,潘尔顿.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的现状与思考.Chinese Health Resources,2008,9(11):208-209.

[4]卢红,王莹.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现状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08,12(189):151.

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 第7篇

1 管理措施

1.1 建立外来器械准入制度

外来器械进入医院实行统一招标,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 由设备科审核生产厂家的资质、评价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查三证是否齐全后, 中标的厂家或公司的器械才能进入医院, 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的租借器械, 必须详细登记生产企业及产品的详细信息, 未经过招标备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 消毒供应中心有权不提供服务[1]。

1.2 制订相关人员培训措施

由院感办、设备科、医务科、护理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共同参与修订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接收流程和管理制度。督促外来器械生产厂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首先接受培训, 而后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骨科人员重点培训, 以熟悉各类器械的结构与原理, 掌握其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通过学习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的认知程度及操作中的依从性。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 只有不断提升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 才能使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取得满意的结果。

1.3 器械的接收处理由消毒供应中心把关

1.3.1 接收环节:

外来器械必须于术前24h准备齐全送到消毒供应中心, 为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留有足够时间, 急诊除外。去污区清洗班护士与外来器械公司业务员共同清点、核对数目及性能, 填写外来手术器械交接登记本, 交接内容包括器械供应厂家、器械名称、器械及植入物数量、手术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选择灭菌方式、是否急症放行。

1.3.2 清洗环节: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清洗消毒流程应严格遵循卫生部CSSD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相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器械污染程度、不同材质和形状, 采用适宜的清洗方式: (1) 应进行分类清洗消毒。 (2) 可拆卸的器械必须拆卸到最小化。 (3) 裸露的植入物必须装于专用清洗筐 (架) 内以免碰撞造成损坏。 (4) 耐水洗的器械可采用机械清洗, 不耐水洗的动力工具可采用手工清洗。 (5) 精密、复杂及污染重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再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水温为15℃~30℃, 刷洗操作在水面下进行, 防止产生气溶胶, 清洗时, 被清洗的器械应充分接触水流, 有锈迹, 必须先除锈, 终末漂洗时使用软水或纯化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器械的清洗流程与要求, 确保器械清洗后质量达标。

1.3.3 检查包装环节:

包装人员认真清点器械的种类、数量, 检查其性能、清洗质量, 对清洗不干净、有锈迹及污渍的器械退回去污区重新处理。根据外来器械的数量、体积和手术要求,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应严格遵循卫生部CSSD (消毒供应中心) 相关要求。在灭菌包内最难灭菌处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 硬质容器应将包内化学指示卡放于两对角, 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 并在胶带上注明器械的名称、责任人代码、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 标识应有可追溯性, 并做好相关记录。

1.3.4 灭菌环节:

根据器械性能由器械公司提供灭菌方式 (高温灭菌或低温灭菌) , 灭菌员严格按照规范装载, 外来器械 (包括植入物) 每批次必须做生物监测, 灭菌后生物检测物立即送检验科培养, 由检验人员签字备查, 生物检测合格后发放。如有急诊患者使用, 灭菌时还应在测试包内放置第5类爬行卡, 确认第5类爬行卡灭菌合格后先把急诊用包放行, 然后追踪做生物监测存档。灭菌人员除做好日常运行程序记录, 灭菌效果监测记录外, 还要做好植入物放行登记, 包括:灭菌日期、器械的名称、生物监测结果、爬行卡结果、运转锅号、锅次、是否提前放行、提前放行的原因、灭菌人签名等, 质检员将生物监测化验单及爬行卡留档保存。

1.3.5 发放环节:

消毒供应中心发放班护士在确认灭菌包灭菌合格, 并无潮湿、无污染、无松散、包装密封或闭合完好后, 将器械包放入清洁的封闭容器内, 与外来器械交接本一并送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清点交接。登记本上记录发放日期、时间、发放者、接收者、器械名称及数量[2]。

1.3.6 回收环节:

手术结束后, 外来器械在手术室进行初步处理, 再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包装后, 由器械商和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共同清点无误后, 返还给器械商。

2 结果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2年以来, 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 共计手术1683台次, 无1例因器械不合格发生医院感染案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检测, 消毒、灭菌合格率均为100%, 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好评。医院逐步增加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和投入, 以此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保证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外来器械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 加强人员培训, 强化细节管理, 实现全过程包括准入、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使用的所有环节的可追溯性, 使外来手术器械质量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3]。2年来我院未发生因外来手术器械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荣誉, 同时也充分发挥集中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 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 使其专业工作内容更全面, 从而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戴小明, 徐宇红, 江丽华.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医院程序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9) :1287-1288.

[2] 蔡小干.手术室外来器械的零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21 (1) :112-113.

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每完成骨科手术平均约12例, 其中70% 要用到骨科外来器械。因此, 对骨科外来器械的合理管理是维持日常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

2 外来器械的管理流程

2.1 医院管理部门与医疗器械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1) 医疗器械公司向医院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手术器械; (2) 器械公司人员在清洗、运送、协助使用手术器械时需要达到要求, 医务处和院感科对其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 其中包括对部分清洗后的骨科外来器械采样, 进行细菌学监测, 细菌培养不得检测出致病菌。

2.2 加强器械公司人员的管理

(1) 进入手术室时须出示器械的合格证明和相关资历证明, 并对其进行登记备案, 办理手术室准入证。 (2) 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包括进入手术室的流程、洗手规则、穿手术衣、带无菌手套等无菌操作, 以加强其无菌意识, 术后外来手术器械的处理等。 (3) 凭跟台证领取洗手衣裤及鞋柜衣柜钥匙, 在手术室内禁止串室或大声喧哗, 一切听从手术室护士的管理。 (4) 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按培训内容执行各项操作, 自觉遵守手术室相关规定及流程, 如有违反, 手术室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

2.3 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

医疗器械公司业务员于手术前1 d下午4 点之前将明日所需用的手术器械准备齐全, 送本院消毒供应中心, 由消毒供应中心的专职人员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检查、交接、登记、共同清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数量、填写外来器械清洗灭菌登记单后, 再将外来器械进行超声清洗、完后方可打包、进行消毒灭菌, 观察外来器械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 才可次日使用。如果是急诊手术, 有植入物的灭菌过程除了快速生物学监测外, 还应放置第五类化学指示卡, 化学指示卡结果合格则可以先放行送手术室, 若快速生物学监测结果不合格应立即通知手术医师, 采取补救措施。消毒灭菌登记单项目包括: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和ID号、外来器械公司、器械包数量、手术者、供应室技术员姓名等信息, 此单为两联单。外来器械包外试纸上务必要注明该器械的名称及包数、器械公司的名称、手术者姓名、患者姓名、消毒灭菌有效期, 以便手术室护士的拿取。

2.4 监管管理

当天巡回护士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器械进行验收, 植入物使用前再次查看包装是否完整, 是否在有效期内, 合格证是否齐全, 符合要求者方可提供给手术医生使用。

3 结果

通过规范的管理, 医疗器械公司按我院的要求, 按时将外来器械及规范的、可粘贴的器械标识送到我院, 消毒供应中心也对骨科外来器械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监测, 并使外来器械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使用、回收的操作过程可追溯, 没有因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灭菌不合格而导致感染的现象。

4 讨论

完善规范的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明确了各手术相关科室的职责, 保障了手术室器械供应的日常运作。细化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及保管环节管理有调查表明, 清洗彻底是保证器械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如果清洁不彻底, 整个灭菌过程将失败[2]。目前对外来器械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的操作指南, 如清洗、灭菌过程有记录, 植入物有生物监测, 包装前由双人核对, 对每一件器械和包装材料进行清洁质量检测和核对, 能确保外来器械的灭菌质量及清洗、灭菌过程等资料的可追溯性, 使日常监测有据可循。

手术中常用到独立包装灭菌的一次性使用的植入物, 有品种多、更新快、价格昂贵的特点。不同公司的同一产品的品名、型号也各不相同, 增加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 术中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正确粘贴合格证, 及时进行条形码扫描, 巡回护士认真做好植入物的文件记录, 作为法律原始依据, 确保体内植入物的可追溯性。

在手术室这个高风险的科室中, 要注重细节做好简单的事, 预见性的提出并制定出防范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的安全管理,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是手术室每个工作人员不变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高兴联, 田莳.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与考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32.

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实施的手术治疗随机抽取70台次,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为35台。两组负责管理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2~43岁之间, 平均年龄28.6岁;护理人员学历:观察组中本科学历11人, 大专学历17人, 中专学历7人;对照组中本科学历10人, 大专学历16人, 中专学历9人。两组管理人员在学历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将选取的70台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均35台。对照组对外来手术器械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对外来手术器械管理采用细节化管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使用器械的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1.2.1 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常规管理方法

(1) 手术包由器械设备制造商推销员从各个使用过的医院收回来, 进行清洁和消毒后交由本院使用。 (2) 在另一个医院手术清洗处理后的手术器械包, 送到本医院供应室, 由器械商业务员消毒灭菌。

1.2.2 应用细节管理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方法

1.2.2. 1 对器械管理流程进行规范

(1) 将手术室外来器械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长期存放, 一类为临时外送。但无论是长期存放器械还是临时外送到手术科室的器械, 都必须按照器械管理流程统一严格标准, 对器械的保养清洗也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操作[1]。 (2) 手术室临时外送的器械由手术前一天专职护士按照手术操作通知单与手术医生沟通, 联系厂商将器械在手术前一天送到手术室, 再次检查后清洗。 (3) 已经被用于固定的器械的名称, 型号, 通过洗手护士写好标签进行备注贴在器械包外, 对所缺型号的器械由器械房的专职护士负责联系厂家及时补货。

1.2.2. 2 细节管理中的人员管理

(1) 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日常工作中, 组长要进行业务指导, 对工作负责。专科仪器设备及器械的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定期聘请厂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术中如何配合、术后如何清洗和维护可以请相关的专家讲解授课, 通过培训和传授, 使每一位护士都对手术器械做到熟练掌握, 从而在手术中密切配合。 (2) 对年轻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要进行培训, 对其操作技能要强化训练。明确外来器械和科室常备器械的相同与不同点, 不同厂家的近似器械不能混淆乱用。

1.2.2. 3 严格执行手术室外来器械的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必须建立健全安全使用制度。例如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制度等, 且要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让各级人员认真学习一丝不苟执行, 严禁进行违规操作。

2 结果

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细节管理后, 表 (1) 可见,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外来器械包的合格率显著提高, 医生满意度明显提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管理外来手术器械没有最精细, 只有更认真。科学的管理、细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 是确保患者生命质量的前提, 因此必须重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对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才能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 第10篇

1 环境和设备的优势

过去手术器械用完后由洗手护士在清洗间独自清洗器械, 缺乏监督。而清洗间内洁污区模糊不清。酶清洁剂的配置浓度 (甚至是消毒、干燥和润滑剂的使用) 也很随意。

在供应室, 工作区内巧妙地利用双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 双门互锁式物品传递窗, 双门脉动真空灭菌器作为屏障做污染区和清洁区、无菌区区域划分和阻隔, 使布局合理、实用、规范, 同时还配置了超声清洗机、干燥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宽大的器械分检台、带桌灯的包装台, 还配备有带电源的放大镜, 这对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 清洗的优势

手术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 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但清洗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 认为器械和物品一旦经过灭菌, 就成为绝对“无菌状态”, 殊不知所有形式的感染都归咎于微生物藏匿于污物中。过去手术器械用后由洗手护士手工清洗, 手工清洗的随意性大, 还与操作者工作态度、责任心直接相关, 况且在承担繁重的治疗护理情况下, 同时又缺乏清洗、消毒的专业知识, 而且操作环境布局不合理, 缺乏相应的设备, 操作过程无人监管, 只重过程, 不重结果, 这给清洗质量的保证带来一定难度[1]。复用手术器械的清洗在消毒供应中心必须严格遵循规范流程。

2.1 及时清理

回收器械时在清点过程中, 发现有血迹、锈迹等及时作相应的处理, 器械拆卸到最小单位以方便清洗彻底。

2.2 清洗器械的用水要求

2.2.1 温度:

初步冲洗温度控制在<40℃, 水温过高, 蛋白质遇热水后易凝固, 影响清洗质量, 酶洗时温度控质在40℃~45℃, 漂洗及终末漂洗温度可>90℃, 这样可避免水渍及化学物残留在器械表面。

2.2.2 水质:

手工清洗时冲洗、洗涤、漂洗可用自来水, 机洗的整个过程都用纯净水, 但其终末漂洗均需用纯净水, 电导率≤15μs/cm。

2.3 清洗剂的选择

一般选用p H值>7的弱碱性低泡多酶, 应现配现用, 以每次使用<8h。

2.4 管腔器械的特别清洗

先用流水冲洗, 再用压力水枪冲洗管腔, 然后浸没有多酶洗剂的超声机内5~10min后再冲洗, 再用高压气枪冲去腔内水份, 送入干燥箱内干燥[2]。

3 包装的优势

过去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洗手护士独自清洗器械后再进行包装, 由于时间和责任心的原因, 随意性大, 谈不上检查和保养, 包装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不常更换包布, 化学指示卡忘记发放, 器械摆放不规范等。手术器械的包装在消毒供应中心要遵循特定的流程。 (1) 器械清洗后, 用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器械清洗的质量, 发现血迹、锈迹等要立即重洗, 检查器械的功能性, 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或更换; (2) 包装用的包布要放在带桌灯的包装台上, 发现有破损的包装布不能使用; (3) 包装布一用一洗一更换[3]; (4) 器械包装时, 在包的中央必须放化学指示卡, 包装外须贴132℃化学指示胶带, 并在上面注明包的名称、锅号、锅次、打包者、有效期。用以检测器械灭菌效果; (5) 器械摆放要规范。弯盘、碗、盆要倒扣, 开口一致, 相同大小的碗之间要发放吸水纸或棉布, 金属盒装器械的盒的底部也要放吸水纸或棉布, 可防止湿包而影响灭菌效果。

4 器械打包后2h内及时进行灭菌

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 由专人清洗、检查、保养、包装、灭菌, 可确保清洗质量, 确保器械包装规范化, 确保复用器械质量, 有利于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降低医疗成本支出, 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了外科手术患者等待手术时间, 提高病床周转率, 同时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还可以减少对手术室环境的污染, 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前都由手术室护士在完成手术后独自清洗打包, 由于环境和设备的原因, 操作者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专业知识缺乏的原因, 使器械的清洗质量难以保证。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优势在于他有合理规范的工作环境, 各种先进的清洗设备, 工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 并有专人清洗器械, 有专人对器械进行检查、保养、包装, 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必须遵守的规范流程, 以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包装规范化, 从而保证手术器械包的灭菌效果。

关键词:手术器械,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优势

参考文献

[1] 丰优华.管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4) :3046.

[2] 刘玉树, 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302.

上一篇:研究型企业文化下一篇:类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