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随访范文

2024-07-05

系统随访范文(精选9篇)

系统随访 第1篇

1 随访工作流程

随访工作流程涉及数据管理和随访管理两大部分。随访数据主要涉及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资料、治疗方案和随访要求等。对于门诊患者通过手工录入随访数据方式建立随访档案, 对于住院患者系统可自动生成随访备案纪录并提示随访员建立随访档案。随访系统对于建立档案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 提示随访员安排患者随访、预约就诊和定时复诊;医师也可通过该系统制定随访策略, 完善随访资料;管理员可随时了解科室随访进度、效率, 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有助于临床科研管理。

2 随访系统开发与运行

2.1 随访系统的开发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 运用模块化设计, 优化编程程序, 对接住院患者信息数据库, 采用单向接收数据完成相关数据采集。

2.2 随访系统运行环境

该系统可运行于终端电脑上, 配置为中央处理器 (CPU) 为Intel Pentium 4, 内存1GB (DDR2) , 硬盘40G;操作系统采用微软Windows XP SP3简体中文版;网络运行环境为以太网技术构建的有线局域网。

2.3 随访数据与档案

2.3.1 患者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民族、体重、身高、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门诊患者由随访员将上述数据的录入;出院患者随访系统通过住院患者信息数据库自动采集上述资料。

2.3.2 患者疾病信息

主要包括:疾病诊断、简要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和过敏史等。其中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点突出血清病毒标志物、病毒载量、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等。

2.3.3 治疗方案

主要针对抗病毒治疗特点设计, 包括抗病毒初治时间、药物选择和耐药情况等;临床上一些特殊的治疗, 例如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利尿治疗也可以在此进行记录。

2.3.4 随访要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随访档案建立时, 必须完成随访要求的设定。主要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特点, 设计随访的频率、间隔和随访要求。并可依据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要求制定、修改随访安排, 在满足抗病毒治疗随访要求的同时又能兼顾体现治疗的个体化。

2.3.5 随访档案

患者基本信息录入随访系统后生成初始随访档案, 在由随访员或临床医师完善患者疾病信息、治疗方案和随访要求的数据录入后正式生成随访档案, 随访系统即会按照制定的随访要求对档案进行数据化管理。

3 随访系统管理功能

3.1 随访记录

随访员或临床医师可利用该系统记录患者每一次随访的情况, 完善病历记录、修订诊断和治疗情况。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特点, 尤其突出了治疗前, 治疗中12W、24W、36W和64W等重要随访节点的随访数据记录。

3.2 随访安排

随访系统根据随访要求提前提示需要接受随访的患者信息, 随访员可及时联系患者并预约随访。对于需要结束随访的患者, 随访员可终止其随访, 随访档案存档备份, 以便资料查询或重启随访。

3.3 随访管理

科室可通过系统统计某一时段内随访员、医师或整个科室的随访完成情况, 便于随访质量管理。利用系统的查询功能, 可选择不同查询条件下 (如药物、性别、年龄、治疗周期等) 患者的随访数据, 数据统计后可以完成输出和打印。

4 系统特点

4.1 适合临床科室应用

该系统是根据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制定的随访管理系统, 开发过程中有临床医师参与设计。该随访系统不仅优化了临床随访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又能方便临床医师参与患者的随访与治疗, 提高了随访的质量与效率, 还能有助于科室管理人员掌握随访完成情况;

4.2 适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后的随访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和抗病毒治疗需求, 灵活调整随访策略, 实现了随访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整合。同时利用数据库关联技术, 使住院患者出院后与门诊随访达到信息一致关联和全程记录, 方便临床医师调阅既往治疗信息, 从而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规范化了此类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管理, 有助于提高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 有针对性的根据临床科室需要开发和设计随访管理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提高随访效率。

摘要:本文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为基础应用, 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病人的随访管理系统, 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患者随访软件并建立数据库。该随访管理系统使得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医院局域网电脑终端实现在门诊、病房等多地同时随访和数据管理。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数字化,随访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小宁, 马泳, 朱建红.Internet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2]陈峰.医用多元系统设计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155-159.

[3]陈峰.现代医学统计方法与scata应用[M].2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204-220.

系统随访 第2篇

项目负责人:汪 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080)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步感受到加强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对现有医院的疾病诊治模式、病人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病人的诊治不仅仅需要保证住院期间的合理治疗,更需要注重出院病人的院外管理,其中包括跟踪了解病人出院后的康复过程和愈后情况、手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和及时发现肿瘤病人的复发,依据随访资料进行必要的临床工作总结,这不仅有助于医院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同时对进行医学研究也有莫大的帮助。因此,出院病人的随访成为现代医疗管理的重要一环。但是长期以来出院病人的低随访率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医生日常工作繁忙,病人多处于分散状态,对病人进行上门随访较为困难,造成随访质量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全面的调研和数年的努力,组织全国多家医学院校的名医名家,编写了2000多种常见疾病的随访规范,和中国移动合作建立了这套《医院短信息随访系统》,并且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成为中山大学的专利产品。实施该系统可向病人提供医疗追踪服务,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并给与医疗建议、指导病人的起居饮食,呼墨随访系统甚至安排病情复杂和恶化的病人重新住院及进行手术,减少了患者在医院无效的等待时间。对一些知名医院的名医,他所经治得病人无数,普通的病人出院后想再见到他往往非常困难,但通过本系统采用短信方式可以很快与这些名医沟通。由于患者在随访中明显受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访率自然会显著提高。

应用这套《医院短信息随访系统》,通过完善的手机短信随访可以明显有益于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增加医院、医生对患者的亲和力,呼墨医院随访系统使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例数大大提高。医院领导通过医疗随访系统获得患者反馈的信息后,能及时调整医疗服务政策,改进医院的管理运营模式,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本系统为医院无纸张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所有的医院病人信息都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将医院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呼墨患者随访系统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通过总结临床随访工作的发展过程,分析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信息医学的发展以及当前医患关系改善的迫切要求,本项目的实施从以下几点论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一、现有随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医院病人的随访率和随访质量是临床医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临床随访的方式主要有信件、电话和门诊随访,由于各种随访方式都有其 不足之处或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多数病人在随访期间都会或早或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过早自动中断了随访和必需的后期治疗,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或病情的恶化,给病人带来了不该发生的错误。呼墨短信随访系统据大宗文献报告当今医院住院病人出院后的总体随访率远不50%,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现有各种随访方式存在的客观问题。

信件随访:是最传统和古老的随访方式,也是随访率最低的一种方式。信件随访不见反馈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病人姓名填写错误、地址不详细或因地址变迁是造成失访的主要原因,有些是因为怕麻烦或通信不便造成患者不愿回信。一般而言,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得患者,呼墨病人随访系统常能够较好的回答信函中的所有问题,而治疗效果较差或出院后已死亡者,无论是患者本人或家属均不太愿意再通过信函的方式回答任何问题。同时有些情况下由于医患之间交流障碍,病人理解随访的目的出现偏差,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信件随访周期较长、信息准确度差、随访成功率低,已明显不能适应医疗工作发展的需要。

电话随访:通常是应用医院的业务电话,医生很少会将私用电话或手机号码告诉普通病人,多数是病人打医院电话随访医生,在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时,接待者多为护士,呼墨医院随访系统护士回复电话后又要去询问医生,然后再给病人答复。如果病人还有别的问题,又要再给病人打电话,显得很是烦琐,使病人感到明显不便。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难免对病人的问题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同时由于长途电话费用问题,医生也很少会主动从医疗角度大批随访病人。

门诊随访:由于受提高门诊工作量的压力,医生在固定的时间内需要看更多的病人,医生平均和病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较少,这样就不能保证病人内心期望能得到医生的注意和关心、对病情的详细了解、呼墨随访系统以及得到恰当的治疗。常常出现病人的问题没有回答,对病情遗忘或混淆,病人尚没有叙述完病情的发展过程,医生就已经开好得处方,使患者有明显的挫折感和不信任,甚至感到气愤,造成医患之间产生矛盾。

以上这些随访模式的陈旧导致出院病人的随访困难,低随访率是医院固有的历史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迫切需要改进随访方式、呼墨医院随访系统提高随访质量、努力减少失访。作为新型的随访模式就必须在随访中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使他们在随访中明显受益,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显著提高随访率。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随访工作的发展趋势

本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世界经济的又一场革命,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医院信息系统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为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信息、呼墨随访系统,专业做随访,一次定制,长期随访。行政管理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通讯的能力,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的各种功能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tmation system, 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IS)。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处理医院内部管理事务为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人、财、物的管理以及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费用管理部分;临床信息系统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放射学信息、实验室信息、病理学信息、决策支持信息和护理学信息为一体,直接为医生和病人服务的应用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由以“收费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进行转变,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信息技术在临床上得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电子病历以电子信息取代了传统书写病历中的各项内容,它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而形成的,包括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服务全过程。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之后,质控部门在网上对病历随时进行调阅与检查并及时发出整改意见。呼墨医院随访系统同样医生通过网上调阅病历可及时了解病人的详细病情,减少了病史询问的时间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也减少了重复检查化验的费用。由于电子病历各项信息的规范录入、自动打印输出、自动计算、自动统计等功能可明显减少工作量, 使医护人员花在医疗文件的书写和传递时间大大减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n, PACS)PACS是以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趋势为要求,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贮存、呼墨病人随访系统传输和管理为目的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及系统,是医院整体数字化、网络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标志。在HIS系统的支持下,临床医师可以在门诊、病房的诊室,急诊室及手术室共享高质量的影像资料,进行在线诊断和远程会诊。

3.医生工作站 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协助门诊医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是病人医疗信息在医院的入口。其功能包括医生诊疗业务的处理、呼墨医院随访系统医疗信息的检索、各种信息的查询统计等,为整个门诊诊疗处理过程提供计算机支持。医生工作站的使用极大减低了临床医生的工作强度,将医生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直接面对病人的治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LIS是包括从检验申请、检验样本采集与检测、检验报告网络传输在内的整个检验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实现了检验数据信息的网络传输。呼墨医院随访系统由于所有检验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使不同检验实验室的数据可以在不同工作站之间自由传递,实现了检验结果的快速传递,大大提高了检验报告的响应速度,避免了检验报告人工传递的遗失。

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具体模式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业务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数据库中,实现临床工作的无纸化运行,极大地方便了 临床诊治工作和医学科学研究,为医疗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奠定了物质基础。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呼墨患者随访系统把病人的诊断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实现各类工作流程优化和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充分展现了医院服务的透明度,提高了病人的信任度。信息化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资金和管理成本,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诊治病人,更有利于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可见信息化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随访必将在未来的随访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作为病案组成部分的随访资料,随访计算机可调用病案首页上的资料跟踪随访,运用简便、实用、快捷、功能强大的病案随访管理的网络化软件,呼墨医院随访系统,统一号码覆盖移动、联通、电信手机号码,实现各种信息查询。通过网络的数据转存,定期将网络随访结果及门诊复诊的信息转存至随访数据库。完善的统计分析功能,使病案不仅用于检索,而且服务于医院管理、科研考核,提高病案资料的利用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我们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医院病人随访存在的困难以及手机短信普遍应用和方便的特点,将此项技术同网络相结合,开发了“医院短信随访系统”,通过应用证明它是一项先进可行的技术手段。

三、本系统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1.病人对医院、科室和医生的持续依赖性:任何一位病人在一家医院内的某个科室找到一位满意的医生,根据他的病情需要完成了一次手术(如肿瘤切除)或进行一次系统的内科治疗后,呼墨医院随访系统当他的肿瘤得以切除或病情得到好转,他必然就期望能够长时间同这位医生保持联系,以得到必要的病情观察和适当的后续治疗,防止肿瘤的复发和病情的恶化,这对肿瘤病人和一些慢性疾病病人尤为重要。

2.传统随访方式的困难与本系统随访方式的简单、独特与先进性:人类医学史以来,医院或医生对已经治疗的出院病人如何能够进行完善的随访,始终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尤其是肿瘤病人的术后随访,按照传统的随访方式或早或晚都会因某种原因过早失访,呼墨随访系统按照本系统利用手机短信息采用人机对话,通过医院内本系统管理人员的中介可以保证将病人的短信告知经治医生,得到医嘱后又可及时转告病人,使病人得到理想的医疗指导。与传统的随访方式相比,这种短信的简单随访方式充分体现了本系统的独特与先进。

3.数字化医院的新内容体现本系统的唯一性与开创性:数字化医院的HIS系统将医院内的所有活动完全通过计算机方式实施完成,这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公认。但有关医院对出院病人的随访工作如何利用这种先进技术在国内外至今未见有类似报告,呼墨患者随访系统显然利用手机短信息建立医院随访系统,作为数字化医院的新内容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必然有日益推广应用的可能。4.明显增加医院的病员量,体现本系统的效益性:开发研制的医院短信息随访系统在临床推广应用后,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增加医院的病员量,减少原有病员的流失,呼墨医院随访系统医院所得到的效益包括病人的就诊、必要的化验、影像学检查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这从医院的经济收益、医生的业务提高和病人的有效治疗和疾病康复都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5.医患关系的改善体现本系统在医院管理方面的先进性:现代医院的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医患关系的改善。近年医疗市场的特征之一是人民大众生活条件改善,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呼墨医院随访系统而多年来医疗上传统管理模式的成旧,以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本系统给病人解决了实际困难,从而也自然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6.随访协议的建立使得双向短信的应用稳定性:当病人出院时,医生向病人详细介绍了手机短信随访系统并签署了随访协议,随访的人群就会相对稳定,这样在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期间,呼墨患者随访系统如果疾病发生了任何变化或身体有任何不舒服都可以通过本系统同医生保持联系,医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对病人实施追踪治疗,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机体的康复。

系统随访 第3篇

目前随访形式主要有术后病房随访、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短信随访等[4],虽然随访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较低的随访成功率和随访质量仍然是随访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采用何种形式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追踪服务,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快速康复,当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时,怎样尽快安排重新住院治疗,这些都是随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5],只有让患者切身感受在随访中受益,才能提高患者的随访配合度和积极性。

本文建立一个出院患者随访管理系统,作为医生和患者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该系统,随访工作人员可以为每一位出院患者制定一份长期的随访档案,推行个性化服务;出院患者可以咨询、反馈意见给随访人员,使患者由被动随访转变为主动参与。

1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框架设计

1.1 系统需求分析

1.1.1 用户分析

随访管理系统的用户总体上分为3类:系统管理员、随访工作人员和出院患者。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管理和维护、用户管理等,拥有最高的操作权限。随访工作人员包括医院随访中心和各个科室的随访员,负责对患者进行关怀性随访和专科性随访,拥有随访客户端的一切操作权限。患者作为被随访的对象,接收随访信息,拥有咨询、浏览的操作权限。

1.1.2 功能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一个医患沟通交流的平台,满足随访工作人员与出院患者之间沟通交流的需要,实现随访工作的信息化与便捷化。所以随访系统需要提供以下几个主要功能:①人性化的操作界面;②用户权限管理;③安全登录管理;④患者资料管理;⑤随访管理;⑥咨询回复;⑦随访库管理;⑧知识库管理;⑨信息发布;⑩系统管理等。

1.2 系统逻辑与功能设计

根据随访类型和随访方式,合理设计患者随访管理系统的结构。系统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系统功能模块总体上分为服务器管理、随访客户端。随访客户端由病历管理、随访管理、咨询回复、随访库管理、医疗知识库、医院新闻活动、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8个模块组成。系统结构功能见图1。

2 系统软件设计

2.1 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实现两个最重要的目标:一是要满足系统应用功能的需求,二是要具有良好的性能。为此,本系统选用SQL Server作为存储数据库,根据随访工作的特点,建立了一个SQL sever数据库YYSFXT.mdf,并设置了数据库用户名和密码以保证其安全。数据库中建立了20张数据表,分别命名为科室分类表、患者基本信息表、病理诊断信息表、实验室检查信息表,影像信息表、其他检查表、住院信息表、出院信息表、手术信息表、用药信息表、随访记录表、科室信息表、医生信息表、短信信息表、电话信息表、随访短语表、医学知识表、医院活动表、用户表、网络消息表等。各表之间通过患者编号、科室编号、医生编号关联。

2.2 数据库访问

本系统采用ADO.net技术对SQL sever数据库进行访问,ADO.net包含.NET数据提供程序和数据集(DataSet)两个核心组件[6]。前者实现数据操作和对数据的快速,只读访问,如Connection,Command,Data Reader,Data Adapter等4个对象;后者代表实际的数据[7]。下面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添加新记录功能,只需在相应Button控件事件中编写如下代码即可实现。

2.3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通过随访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而且要经常进行查询、统计操作,本系统选用SQL专用查询语言来实现[8]。SQL不仅可以查询数据库,还可以定义和修改数据库的结构,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存储、更新和删除等操作[9]。

(1)单项关键词可选查询。只需在Combobox控件中选择待查询的关键字,在TextBox中输入查询内容,即可在DataGridView控件中显示相关查询记录,查询代码如下:

New SqlDataAdapteir(“select*from患者基本信息where‘"&ComboBox1.Text&"'='全部'or'"&ComboBox1.Text&”’=’患者编号’and患者编号=’"&TextBox1.Text&"'or'"&ComboBoxl.Text&"'=’姓名’and姓名=’”&TextBoxl;Text&”’order by患者编号”,cn)

(2)单项统计。使用count函数计算数量,用group by进行分组,再加上having查询条件,即可以实现要统计的数据项,如查询各科室已随访患者数量代码如下:

New SqlDataAdapter(“select科室,count(科室)as已随访患者数量from随访信息表group by科室having学历=‘已随访’”,cn)。

2.4 短信、电话平台

本系统接收与发送短信、拨打和接听电话是通过服务器与短信平台、电话平台(第三方)的网络通信实现的。服务器的短信中继模块与短信平台进行网络通信实现发送和接收短信,电话中继模块与电话平台对接实现电话通讯。通信流程,见图2。

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随访系统开发环境:本系统选用Windows7作为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net 2010中的VB.net作为前端开发语言,后台数据库选择SQL sever2012。

3.1 用户登录管理

系统采取用户注册管理方式[10]。使用者的身份有3个级别:系统管理员、随访工作人员和患者。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客户端加密后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进行用户验证,验证通过,服务器返回给用户权限信息,客户端根据权限信息加载相应的模块。随访人员登录后默认加载到“随访管理”模块,患者登录后默认加载到“咨询回复”模块。为方便用户使用,用户登录模块同时支持密码记忆和自动登录等功能。用户登录界面见图3。

3.2 患者病历管理

患者病历管理包括对病人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出院信息、手术信息、用药信息、随访信息等资料信息的管理。患者信息管理操作包括患者病历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在操作上要便捷。患者病历的添加不仅支持手动录入,也可以从Excel、HIS、PACS、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中自动导入。患者信息可支持单项条件快速查询和多条件联合查询,也能做到精确与模糊查询。

3.3 随访管理

随访管理是对患者随访工作的管理,包括制定随访计划、跟踪随访执行情况、查询统计随访结果等。随访工作人员可以对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选择合理的随访方式。可以设置患者的随访状态,及时掌握随访执行情况。当随访人员登录系统时,系统会自动提示今日所需进行的随访及超期未完成的随访。当选中随访列表中任意随访患者时,患者的基本信息可以在左侧显示,一目了然。随访管理界面,见图4。

3.4 咨询回复模块

咨询回复模块是对患者咨询、医生回复的管理。患者可以新建咨询问题和建议,可以查询医生对消息的回复;医生可以答复患者的问题,也可对来访消息进行查看详情、标记、删除等操作。

3.5 随访库管理

随访库模块是对随访常用模板的管理,对常见疾病制定随访模板,方便快速的制定随访计划工作人员可以新建、修改、删除、查询随访模板,并可以按关键词进行查询显示

3.6医疗知识库

各科室医生通过该模块发布医疗常识、疾病预防、饮食营养等知识。患者可以查看医生发布的医疗知识,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识。

3.7 医院新闻活动

此模块展示医院的新闻动态、活动等信息。随访工作人员可以发布医院新闻动态、健康教育讲座、义诊活动等信息,给患者提供免费健康咨询的机会,体现医院的关怀

3.8 统计分析

随访工作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经过合理的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作为医生科研的资料,也可作为考核随访工作人员的依据。此模块可分别对不同的科室、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时段进行完整、详细、多样化的统计分析,并能将统计结果绘制成柱状图、折线图、饼图,使统计结果更形象、清晰。

3.9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提供系统配置管理,可进行科室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基础数据项等的配置管理。用于对相关数据项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

4 结语

在“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指导下,随访工作的信息管理是医院服务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系统构建了一套适合综合性医院使用的患者随访系统,该系统稳定性强、可靠性高、运行界面人性化。通过本随访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快捷高效地对出院患者通过网络消息、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能及时答复来访咨询、共享疾病防治等医疗知识、发布医院活动信息等,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帮助医院推行人性化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回复随访信息、咨询健康问题和反馈建议等,提高患者参与随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随访成功率和随访质量,增强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本系统还有许多可以改进和扩展的地方,如开发手机客户端、增加邮件发送模块,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韩世娟.随访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探讨[J].中国病案,2011,12(7):8-10.

[2]叶泽文,刘先群,张月良,等.三甲评审对我院病历质量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6):117-119.

[3]武倩,赵庆华,肖朝明,等.我国出院患者随访现状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88-91.

[4]万磊.当前医院随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99-100.

[5]吴桂珍.在医院开展出院患者随访服务的实践和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47-148.

[6]黄有福.基于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及性能优化分析[J].硅谷,2012,(20):22-23.

[7]林岩.随诊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J].中国病案,2006,7(6):25-26.

[8]肖慎勇.数据库开发与管理:SQL Server[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9]崔樱.在应用中浅析SQL查询的优化对比[J].信息技术,2014,(6):130-133.

随访礼记 第4篇

随访礼记

那天是连阴雨后难得一个光鲜清爽的好日子,我随同市电视台《我爱我家》栏目组出发了,由于本人是新闻线索的提供着,又是地区记协会员,责无旁贷的同车前往****镇一处淳朴秀美的小乡村。这是一户普通人家,三代当兵出了五位军人。女主人**老人在村头迎着,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从旧社会过来的能吃苦耐劳泼辣大度容易满足的农家老妇,当她看到一大帮子人扛着摄像器材,背着拍照工具什么的,才知道要出新闻了。于是人前脚后招呼着,说俺那老宅子陈旧的没法进人,到老三家去坐坐说说话,又干净又宽敞。于是需要录境头的人马陆续到齐。有站着的坐着的进进出出,满屋满院子的人气。有老人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三个孙子,还有穿梭其中问这问那的记者,她老伴郭洪道是建国前的老兵,随华东野战部队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在一次残酷激烈的阵地狙击战中负伤,1950年谢绝组织上的照顾返乡务农调养着旧伤。子承父业,他的三个儿子先后从1970年至1984年接连不断到部队当兵,都表现不错还入了党,为以后工作进步奠定了基础。可是这十五年正是郭家需要劳力挣工分过活的年代,怪不得相邻们说,郭家穷就穷在当兵上,对此,他们表现出较高的政治觉悟,报效国家无怨无悔。最使老人骄傲的是大孙子郭刚,积极报名当兵,在部队也特争气,军体比赛单项争第一,思想进步入了党,退伍不久,便以公开招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区城管局录用。专题摄制组有三人组成,现场录制的是栏目负责人王建平老师,另外两名年轻女记,一个采访一个录制,配合的很好,事先她们熟悉过材料,了解过大概,现场录制就显的得心应手。对于郭家人,没有什么准备,就是没有经过彩排的现场演员,整个录制过程就是随便聊家常、谈感受,一问一答司空见惯的对话形式,口才好的多说几句,口拙的问啥答啥,一派朴实无华、谦虚谨慎的氛围。特别是秀清老人和她的孙子讲的挺有特点,谈出了隔代人的不同生活感受。共同点都是真实反映了解不开的部队情缘。参加这样的实话实说现场,真是长了见识。咱是跑龙套的,始终没有露脸。这种不经过包装的摄制方式最贴近大众被人门接受,这样典型的光荣之家最有推向前台的价值,我想,比起那些制假贩假无限拔高的“专题片”要

亲切的多。或许是多年职业记者的时间不确定性,他们一直忙到下一点,才在主人的安排下匆匆吃了便饭,下午又拍了几个现场镜头,回去后还要经过间接编辑再加工,才能编辑奉献出二十分钟的专题节目。记者工作挺神秘、记者工作挺潇洒、记者工作更辛苦,有了这次随访经历,我重新认识了这些台前幕后的人,干这种行业就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做生活的歌着咏者。

系统随访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病例

男16例, 女5例;年龄20~62岁, 平均38.3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 车祸伤3例, 重物砸伤2例。入院后常规行胸椎或腰椎X线正侧位及CT检查 (包括平扫+矢状面、冠状面二维重建, 便于进一步评价椎体损伤的面积及程度) , MRI检查18例。均为单椎体骨折。损伤部位:T101例, T111例, T125例, L18例, L24例, L31例, L41例。按AO分型A1.2型7例, A3.1型10例, A3.2型2例, A3.3型2例;根据McCormack等[3]提出的载荷评分法为4~7分, 平均5.7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例, B级2例, C级4例, D级3例, E级11例, 根据影像学检查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及椎管占位程度 (突入椎管骨块占椎管矢状径比例) , 测量结果见表1。伤后6h入院并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8例患者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前半小时按30mg/kg给药, 后23小时按5.4mg/kg.h给药) 。

1.2 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为伤后6~168h, 平均102.5h。采用全麻, 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伤椎人工骨灌注。具体手术方法:后入路常规显露, 于伤椎上下邻椎经椎弓根拧入AF螺钉, 装棒, 撑开 (适当过撑) , 并辅以体位复位。拆除一侧AF棒, 于伤椎经椎弓根钻孔, 达椎体前中部, 扩大骨孔, 探查并确保骨孔位于椎体内, 而未进入椎管或穿透椎体前缘, 调制ACPC, 待ACP稍黏稠时, 经椎弓根骨孔加压注入, 所使用的量根据伤椎高度丢失程度决定, 一般一侧注入量为2.5~3.5g, ACPC完全固化后装棒, 同法于另一侧经椎弓根注入ACPC并装棒, 最后安装横连结。同时行椎管探查减压8例, 如发现椎管仍有较明显骨块, 予以打压回纳。本组所用椎弓根螺钉均为国产AF系统, 人工骨为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固化磷酸钙 (ACPC) 粉未剂型。本组病例均未进行植骨融合,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予预防抗感染, 麻醉苏醒后即嘱患者主动或被动双侧踝关节背伸运动及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对于下肢主要肌群肌力达Ⅳ级或以上者于3周后在胸腰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

1.4 评价方法

通过X线及CT检查, 对比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观察椎弓根螺钉系统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例术后切口无感染, 脊髓神经症状无恶化, 于10~21个月行内固定取出, 随访30~72个月, 平均37.5个月。出现断棒3例, 断钉1例, 均出现在术后12个月内。术后和最后随访时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椎管占位情况见表1。脊柱Cobb角和椎管占位情况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与最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与最后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除1例A级脊髓神经症状无改善外, 其余均有I~III级的恢复, 具体为:A级1例, C级1例, D级2例, E级17例。腰背部无疼痛并恢复日常生活12例, 腰背部无疼痛但影响生活1例 (脊髓神经损伤A级者) , 遗留轻度腰背部酸痛、无需服药治疗者8例。见图1。

3 讨论

通过21病例的随访观察发现: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取出后, 脊柱矫正度有丢失, 特别是取出后的半年内丢失较为明显, 后期则相对进入平稳期, 但伤椎高度并无明显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椎间隙高度的丢失, 而椎间隙高度丢失原因考虑为终板损伤后所致的椎间盘退变。分析本组病例: (1) 其损伤类型按AO分型主要为A1.2型 (7例) 和A3.1型 (10例) , 且载荷评分为4~7分, 平均5.7分; (2) 本组病例Cobb角由术前11°~47° (平均24.5°) 恢复至术后-3°~15°, (平均6.1°) , 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丢失15%~62% (平均37.7%) 恢复至术后85ā~100% (平均92.2%) ; (3) 21病例内固定均安装了横连结且螺钉位置良好。因此, 21病例的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是恰当的, 手术操作基本符合规范, 术后脊柱生理弧度及伤椎高度的恢复亦较为满意, 然而, 术后仍出现断棒3例, 断钉1例 (发生率19.05%) , 而且大部分病例在内固定取出后脊柱矫正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 21病例术后脊柱Cobb为-3°~15°, 平均6.1°, 最后随访时1°~21°, 平均10.1° (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考虑21病例内固定失效及矫正度丢失的原因主要有: (1) AF内固定本身的因素:A、由于其钉棒角体现在棒的两端, 另外21病例所用AF均为不锈钢材质, 其刚度大、弹性模量差, 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区, 如棒的两端 (成角处) 、螺钉钉体与钉尾过渡区, 21病例出现的3例断棒、1例断钉均发生在上述应力集中区;B、由于其棒与套的设计, 因此AF系统抗旋转性差, 存在明显侧向不稳;C、由于其采用旋棒进行撑开, 易出现过度撑开现象, 无论是正常椎间盘、损伤椎间盘, 抑或伤椎均可能出现过度牵拉, 影响了椎间盘和伤椎的恢复, 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内固定应力; (2) 采用跨伤椎固定方式, 已有作者[4,5]从生物力学及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此种固定方式存在的弊端, 例如:A、悬挂效应;B、四边形效应;C、内固定承受的负荷相对较大。 (3) 虽然进行了椎体成形术, 但仅仅是填充了伤椎的空虚部分, 没有恢复伤椎的骨性结构, 当然也不可能改善椎体的负荷强度, 更不能阻止损伤椎间盘的退变。 (4) 均未进行节段性植骨。因此, 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基础上仅仅进行椎体成形术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内固定失效率及避免脊柱矫正度的丢失, 部分文献报道的结果[6,7]亦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 以上所述仅针对本组病例的随访结果, 并不是对比性研究后的结论。

在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内固定的失效及脊柱矫正度的丢失方面, 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正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8], 即采用何种手术入路, 后路?前路?抑或联合前后路?手术入路的选择建议综合AO分型、载荷评分法、椎管骨块占位程度、脊髓损伤的程度及术者操作经验; (2) 当根据上述标准确定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时, 应进一步根据损伤部位 (如胸腰段与下腰椎存在解剖与力学特性的不同, 其固定方式亦应不同) 、骨折类型 (如为骨折脱位应尽可能选择经伤椎置钉的方式) 、椎体损伤程度及脊柱的稳定状况确定固定方式, 如跨伤椎的4钉两椎体固定、经伤椎置钉的4钉两椎体固定或6钉三椎体固定方式; (3) 后路内固定的选择, AF系统虽然有其优点, 然而由于其设计和固定方式的局限, 以及在骨折脱位类型中复位效果的不确定性。建议选择可组配型钉棒系统, 如GSS系统, 特别是在相对较复杂的胸腰椎骨折的后路治疗中, 可进行较好的组合, 如4钉固定、6钉固定或6钉以上固定。 (4) 根据椎体和终板的损伤程度以及脊柱的稳定性确定是否进行植骨融合[9]以及融合节段 (选择性单节段植骨融合或两节段均植骨融合) ; (5) 最后是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严格的随访以及及时的内固定取出。

虽然经伤椎椎体成形术在降低内固定的失效率及避免伤椎高度和脊柱矫正度丢失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但是, 不能据此就完全否认其临床价值, 而需要进一步提高椎体成形的的操作技术、更加合适的填充材料的选择以及认真的随访和严格的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Verlaan JJ, Diekerhof CH, Buskens E, et al.Surgical treatmenticfractures of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a systemic review of theliterature on techniques,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J].Spine, 2004, 29 (8) :803-814.

[2]Lakshmanan P, Jones A, Mehta J, et al.Recurrence of kyphosis andits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after 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dorsolumbarunstable burst fractures[J].Spine J, 2009, 9 (12) :1003-1009.

[3]McCormack T, Karaikovic E, Gaines RW.The 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of spine fractures[J].Spine, 1994, 19 (15) :1741-1744.

[4]袁强, 田伟, 张贵林, 等.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4) :217-222.

[5]Mahar A, Kim C, Wedemeyer M, et al.Short-segment fixation oflumbar burst fractures using pedicle fix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fracture[J].Spine, 2007, 32 (14) :1503-1507.

[6]Alanay A, Acaroglu E, Yazici M, et al.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does transpedicularintracorporeal grafting prevent early failure?[J].Spine, 2001, 26 (2) :213-217.

[7]Verlaan JJ, van de Kraats EB, Oner FC, et al.The reduction of endplatefractures during balloon vertebroplasty:a detailed radiological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burst fractures using pedicle screws, balloon vertebroplasty, and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J].Spine, 2005, 30 (16) :1840-1845.

[8]Vaccaro AR, Lehman RA Jr, Hulbert RJ, et al.A new classificationof thoracolumbar injuries:the importance of injury morphology, theintegrity of the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 and neurologicstatus[J].Spine, 2005, 30 (20) :2325-2333.

系统随访 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出院时未愈的103例压疮患者,借助医院压疮管理网络监控体系,病房对住院时院外压疮及住院后发生的院内压疮患者通过HIS系统皮肤压疮网上上报系统上报,科护士长、造口护理治疗师逐一检查、会诊、指导,病房护士长每周追踪检查护理效果并记录,对于出院未愈压疮患者建立电子随访档案。其中男57例,女46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70.39±11.73)岁,肿瘤患者33例,骨折、骨科手术后患者18例,重症肺炎患者5例,脊髓损伤患者29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例。

1.2 方法

1.2.1 建立患者随访库以及随访档案

依托医院压疮信息化管理系统,随时监控每一例上报压疮的动态。我院2012年建立HIS系统皮肤压疮、预期皮肤压疮网上上报及查询系统,压疮上报表与护理记录自动链接,护士长在护理记录系统中点击压疮二字自动完成网上上报,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信息化网络监管系统对及时上报的压疮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动态监测压疮的发展及转归,并对患者出院时设立警报系统,将出院未愈压疮患者加入随访库并建立随访档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科室、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诊断、地址、电话号码)、压疮情况、Branden评分、照顾者情况、随访时间、随访护士姓名、随访内容、预约事项等等。出院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家庭随访,持续4周,同时向患者以及家属告知随访护士电话,有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向随访护士电话咨询。当压疮治愈、死亡以及再次入院时立即终止家庭随访。

1.2.2 培训随访护士

选择医院4名经验丰富的造口护理治疗师为随访护士,该护士为医院压疮管理委员会资深专家,熟练掌握压疮的成因以及危险因素,评估表的使用,压疮分期及表现,伤口护理、体位摆放、营养支持等内容。同时对随访护士进行服务意识、普通话、言谈礼仪、情景培训[5],熟悉随访内容,了解家属主要照顾方法,正确记录随访档案。专人随访的优势在于,对患者的压疮了解可以做到连续性、熟悉性。使患者及家属便于接受,增加信任感,利于压疮的家庭护理,减少并发症。

1.2.3 家庭主要照顾者培训

患者出院前由随访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的压疮状态,准确记录。了解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行为并进行简单的培训,主要针对该患者所患压疮如何描述,包括部位、大小、渗出情况、是否伴随疼痛及周边颜色等等,方便在以后电话随访中家属能够正确描述压疮的变化。并指导照顾者为患者更换体位的方法、在家更换敷料及换药的方法、营养支持、皮肤护理方法等。

1.2.4 制定随访内容

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查阅,寻找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6]。随访内容主要依据Branden评分表[7]中的内容进行电话随访,从感知觉、活动力、移动力、营养、潮湿、摩擦力和剪切力6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在随访档案中,同时记录家属对于压疮的描述,包括部位、大小、渗出情况、疼痛情况、周边颜色、有无异味。利于随访护士判断压疮的分期及进展情况,并可以明确提供有针对性的压疮护理措施指导。同时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宣教,防止其他部位再生新的压疮,并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心理指导。

1.3 评价方法

1.3.1 压疮转归情况

上皮移行良好、皮肤完整为痊愈;仍存在的压疮根据局部解剖组织的缺失量进行分期记录。出院时压疮分期标准主要根据局部解剖组织的缺失量分为Ⅰ~Ⅳ期[8],以及2007年NPUAP(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增加的压疮分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和难以分期的压疮。Ⅰ期: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可能有疼痛、硬肿或松软,皮温升高或降低。Ⅱ期:表皮和部分真皮缺损,表现为完整的或开放(破溃)的血清性水疱,也可表现为浅表开放的粉红色创面,周围无坏死组织的溃疡,有时甚至比较干燥。Ⅲ期:全层皮肤组织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或肌肉尚未显露或不可探及,伤口床可能存在坏死组织或腐肉、潜行或窦道。Ⅳ期:全层皮肤组织缺损,伴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可以显露或探及外漏的骨骼或肌腱。伤口床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常伴有潜行或窦道。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此期压疮对于肤色较深的个体可能难以鉴别。此期压疮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薄的焦痂,即使辅以最佳治疗,也可能会迅速发展为深部组织的溃疡。不可分期压疮: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或)焦痂,暴露出创面基底,可帮助确定其实际深度和分期。清创前通常渗液较少,甚至干燥,痂下感染时可出现溢脓、恶臭。应当注意的是,踝部或足跟部稳定的焦痂(干燥、黏附牢固、完整且无发红或波动)相当于机体自然的(或生物的)屏障,不应去除。

压疮发生主要部位:骨隆突部位,特别是腰以下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髋部以及臀部,无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以及不可分期压疮。

1.3.2 患者对压疮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自制压疮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0个条目,评价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赋分值3、2、1、0分。患者出院时由患者或主要照顾者进行填写,及时收回;在最后一次电话随访中询问患者或家属满意度问卷的内容,随访护士据实填写,完成满意度调查。患者离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103份,收回101份,回收率为98.06%;随访结束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97份,收回95份,回收率97.9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随访前后患者满意度每一项目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前后患者压疮分期情况比较

完成随访的97例患者中,痊愈的有22例,7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具体转归情况见表1。出院未愈压疮患者经过电话随访,压疮均呈现良好的转归(Mann-Whitney U=2 886.000,P<0.01)。

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2 886.000,P<0.01注:括号内为构成比

2.2 家庭主要照顾方式与压疮转归之间的关系

电话随访中发现,家庭成员在护理患者压疮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随访护士的指导,每2 h翻身1次的患者压疮转归良好,配合使用促生肌药物也能促进患者压疮的再生。见表2。进行COX Regression去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家庭照顾方式中按时翻身(每2 h翻身1次)、伤口换药时使用促生肌药物可以促进压疮良性转归,均P<0.01。

2.3 患者以及家属对压疮护理工作满意度

通过电话随访的延伸护理服务,患者以及家属在出院后仍然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和照顾,对压疮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但在压疮沟通方式、更换体位的方法、处理新出现压疮的技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应用信息化系统使家庭随访更具可操作性、连续性

护理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护理信息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9],依托信息化的电话随访使压疮未愈患者回归家庭后仍然得到高质量的护理,实现患者出院后同样可得到连续的专业指导性服务,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的优质护理服务[10]。过去医院压疮患者的信息传报和监控都是采取纸质形式,存在即时性差、监控效率低、存储信息工作繁琐等问题,我院2012年建立HIS系统皮肤压疮、预期皮肤压疮网上上报及查询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监管系统对及时上报的压疮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动态监测压疮的发展及转归,并及时、准确地对于出院未愈压疮进行统计,建立随访库,每次随访结束及时记录,自动生成随访信息,方便护理部统一监督、管理、反馈,同时对于个体的家庭护理可溯源追踪,查询其在院的压疮治疗等情况,具体原因具体分析,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家庭护理效果,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实现了院内、院外护理工作的对接,使压疮的护理干预更具连续性。

3.2 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家庭压疮护理水平

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现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11]。本研究依托信息化的压疮上报系统,对上报压疮时时监控,为出院未愈压疮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同时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压疮情况、护理方式等信息,随时记录、随时反馈随访效果,不断规范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行为,提高其压疮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每2 h翻身1次、伤口换药时配合使用生肌药物可以很好地促进压疮的良性转归(P<0.01)。4周的随访时间也比较合理,与曾洁等[12]研究中认为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的随访十分重要是一致的。同时随访也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压疮采取护理方法的正确性,意识到定时翻身、减少局部受压是治疗和预防压疮加重的关键环节,加强了主动护理的自律性。唐玉新[13]研究也表明,对压疮患者照顾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和技能强化教育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减轻心理及经济负担,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将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到最大价值,使出院患者的未愈压疮的护理进入医院—社会—家庭之间整体性医疗服务。

3.3 依托信息化的电话随访方式有助于提高出院未愈压疮患者的满意度

随访护士每次电话随访时,除全面地提供压疮护理的各种信息、准确记录、完整备案外,还要关心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疏导。另外,家属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电话咨询随访护士,及时得到正确的护理指导,患者以及家属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对于压疮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t=-7.916,P<0.05)。患者或家属对于护士就压疮问题沟通的主动性、配合性、压疮描述方法、压疮的防护措施告知内容、压疮治疗效果、电话随访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患者居家期间其他部位未再出现新的压疮,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有研究[14]报道,通过对家庭陪护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但在压疮问题的沟通方式、方法,更换体位方法的告知,压疮出现新的问题时,护士处理技能方面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可能主要由于电话随访的过程中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综合评估,致使沟通不到位,再者电话告知对于有些被迫体位的患者来说,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监督作用,如果配合上门随访可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只对出院压疮未愈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和护理指导,对护理患者的家属的流动性未进行评估和了解,可能会影响患者或家属对压疮评估程度发生偏差。所以作者认为,护理随访工作应将电话随访、上门随访、患者电话咨询等方式有机地结合,真正使随访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家庭随访质量,使患者更多受益。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出院压疮患者家庭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托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出院未愈压疮患者随访库以及随访档案,由专业造口护理治疗师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出院时未愈的103例压疮患者进行电话家庭随访,了解压疮家庭护理效果,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了解压疮护理效果与家庭护理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依托信息化进行电话家庭随访对出院未愈压疮患者的压疮管理起到了督促及促进作用,促进了压疮的转归,出院患者压疮的转归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Mann-Whitney U=2 886.000,P<0.01)。每两小时翻身1次以及换药时使用促生肌药物这两种家庭护理方法促进压疮的良性转归(P<0.01)。患者及家属对压疮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t=-7.916,P<0.05)。结论:依托电子信息化的电话家庭随访不仅促进家庭压疮的良性转归,同时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再次发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完善了延续性护理模式,体现了延伸护理服务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

系统随访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进行4次高血压规范管理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180例, 年龄39~79岁, 平均52.6岁;男98例, 女82例;初小以下58例、中学69例、大专及以上53例;单纯高血压病110例, 合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70例。按随访方式不同分为面对面随访组、混合方式随访组和电话随访组, 每组6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面对面随访组、混合方式随访组和电话随访组从不良习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管理前后不良习惯和依从性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三组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管理前后三组患者不良习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高血压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重点疾病之一, 规范管理是有效控制血压,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慢性病控制率的有效措施。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使本地区高血压人群血压水平明显降低, 部分危险因素得到改善, 整体危险水平降低, 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 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加强社区高血压的管理和监测, 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加强医患沟通[3]。通过不同形式的随访, 一对一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以及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依从性[4]。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发病率高, 是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的了解和重视不够, 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的现状, 社区综合干预是积极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5]。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版) 》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 通过面对面随访, 充分了解患者自述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获取客观资料, 了解患者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及近期心理状态, 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控制存在的危险因素, 合理使用药物, 综合防控, 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面对面随访可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满意率和遵医行为, 起到促进作用[6]。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 全科医师对签约高血压患者进行及时干预, 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和血压控制达标率, 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管理方法[7]。

但在实际工作中, 面对面随访存在一定的困难, 种种因素导致部分患者不能按时接受随访, 给面对面随访规范管理带来不便。电话随访作为另一种随访方式, 更加灵活, 便于定期随访, 按照面对面随访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电话沟通, 同样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或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能保证随访的连续性, 又能适时与患者见面进行面对面随访的内容, 方便患者得到面对面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 三组管理前后不良习惯和依从性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三组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郝吉洪[6]报道的结果不一致, 可能与病例较少, 病例选择多为长期进行管理的高血压人群有关, 长期管理后的患者的理念和习惯已经相对形成并固定, 无论哪种方式要改变其现有的生活习惯、健康行为等难度都非常大, 再者病例偏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对比分析, 以及发挥同事间的作用, 扩大研究对象, 不断总结印证。提高高血压管理率, 改善居民高血压管理依从性必须注重医患关系, 而医患关系的满意有赖于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提高[8]。在今后的工作中护人员还需要加强业务学习, 掌握高血压新知识、新理念, 提高沟通技巧, 改善服务态度和模式, 密切医患关系, 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实现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及控制率的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 高血压规范管理要严格按照4次面对面随访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现实的一面, 片面地强调模式不利于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且每种随访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在社区应倡导以面对面随访为主, 结合卫生资源的实际和患者的个性特征或者根据管理的不同阶段来选择更有效、更经济、更适宜的随访方式, 把随访方式多样化, 逐步扩大随访人群, 同样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面对面随访与电话随访在高血压管理中效果差异, 指导高血压社区管理。方法:选择2014年进行4次随访的高血压患者180例, 按随访方式分为面对面随访、混合方式随访、电话随访三组, 对三组的不良习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管理前后不良习惯和依从性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三组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方式随访各有利弊, 实际工作中灵活对待。

关键词:面对面随访,电话随访,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冯霞.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及慢病状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7) :371-372.

[2]何长蓉.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3) :177-178.

[3]陈小英, 找锦英, 陈小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4, 31 (1) :37.

[4]王伟, 严非, 薛曹怡等。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定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 (4) :429-432.

[5]陈晓燕.高血压的社区慢病管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10) :257-258.

[6]郝吉洪.12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面对面随访与电话随访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8) :124.

[7]顾亚琴.信息化技术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 (11) :55-56.

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体会 第8篇

随着我院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 我院内科作为优质护理病房试点之一,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过程中出院患者随访达到了要求, 获得了家属及患者的好评。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 面对的患者大部分是农民, 电话随访存在一定难度。2013年1~6月出院764例, 进行电话随访341例, 其中未接通48例, 回访率44%, 有效率38%, 符合优质护理达30%~50%的要求。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人员选定

思想上重视优质护理, 认识电话随访的必要性及主动与患者沟通的意义, 不流于形式、应付, 有一颗关心患者的心。我科电话随访由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完成, 即师级以上专科知识相对丰富, 善于沟通, 语言清晰、态度好的人员。

2 随访方法

根据护理部设计的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进行登记及随访。 (1) 办公班对出院患者进行床号、姓名、诊断登记。 (2) 患者出院后1周内进行康复、饮食、休息、锻炼、复查的随访, 已随访的标注“已打”, 并签名。 (3) 随访选择下午科室工作量较小时进行, 由于基层医院没有专职随访护士及随访电话, 故随访时间尽量控制<5min, 以讲清楚为准。随访护士精神集中, 首先问候, 态度好, 然后逐项进行。对于复查, 因我科主任每周一、周五出门诊, 故应告知患者可于该日复查。 (4) 随访环境应安静, 有利于交流。同时不影响科室电话使用。在随访过程中遇到抵触接听医院电话者应尽量少谈, 对于患者已死亡的表示哀悼与慰问。

3 体会

大肠肿瘤高危人群的随访研究 第9篇

随着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步增高,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和预防至关重要。大肠癌属于筛查效果明确的恶性肿瘤,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有效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大肠镜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但按照大肠癌高危人群定义[1]标准纳入的患者583例,其中男244例,女339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2.1岁。此部分患者5年后在本内镜中心再次行大肠镜检查,追踪其肠镜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危险因素对比研究。排除标准:(1)调查问卷相关内容不完整;(2)无病理检查结果;(3)同时合并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相关危险因素。

1.2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此583例高危人群随访5年后发病的资料,依据是否合并相关危险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比较大肠腺瘤、大肠癌发病与慢性阑尾炎、胆囊炎、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3统计学方法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5.0,计算相对危险度(RR值)及相对危险度的95%可信区间(RR的95%CI)。

2结果

2.1高危人群的发病情况583例经随访发现大肠癌15例,大肠腺瘤148例,合并各危险因素情况详见表1。

2.2各危险因素与大肠腺瘤发病的相关性既往有糖尿病史、大肠腺瘤史的大肠腺瘤的发病风险分别升高1.645倍、1.578倍;RR的95%CI分别为1.019~2.655、1.228~2.029,详见表2。

2.3各危险因素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性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史、糖尿病史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分别升高4.419 倍、5.951 倍;RR的95%CI分别为1.076~18.146、1.017~34.829,详见表3。

3讨论

国内外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慢性阑尾炎、胆囊切除术、炎症性肠病等与大肠癌发病相关,但本研究未发现上述因素与大肠腺瘤有关。糖尿病能增加大肠腺瘤发病的危险性,血糖水平高的患者更易患上大肠癌,在国外较多的大型前瞻性随访研究均揭示了糖尿病与大肠腺瘤发病的相关性[2,3],国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大肠腺瘤、大肠癌发病原因与环境密不可分,如肥胖、缺乏锻炼、低纤维素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上述危险因素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但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肿瘤发病相关性远没有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文献远少于大肠肿瘤其他方面的研究[4]。本研究显示大肠腺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583例患者随访5年后发生大肠腺瘤者148例。既往有大肠腺瘤病史的患者随访发生大肠腺瘤的发病率最高,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为大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定义的8个相关危险疾病中,糖尿病病史及既往有大肠腺瘤病史的患者发生大肠腺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45、1.578,均是发生大肠腺瘤的相关危险疾病,支持相关文献结果。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大肠癌的癌前疾病。根据文献检索发现,亚洲患者结肠息肉的近端迁移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现息肉直径>5mm均应切除,即使息肉被完整切除,明显异型增生患者1~3年内仍有30%的复发率[5]。研究大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诊断、治疗大肠腺瘤是控制、减少大肠癌发生的重要途径。

大肠癌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较多的学者偏向于环境因素。国外对大肠癌发生的前瞻性随访研究较多,如慢性阑尾炎、胆囊疾病及糖尿病等均有较多的随访研究;国内在这方面的大型随访研究较少,较多是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得出相关结论。自1978年Paters首次报道胆囊切除可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以来,两者的发病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两者关系的关注。国内报道目前较少,且大都是回顾性研究。一般认为,胆囊切除后,胆流动力学及胆汁的成分改变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过程,此过程在大肠癌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583例患者随访5年后发生大肠癌者15例,结果提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较健康者发生大肠癌风险性高4.419倍,为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世界人口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糖尿病与全身其他系统的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等的发病关系备受关注,进行糖尿病与大肠癌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更具意义。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更能得出信度更高的结论。既往较多的研究证明,大肠腺瘤在大肠癌的发病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本次随访研究未显示出大肠腺瘤的相关危险性,这与纳入研究的病例数过少、大肠息肉较早进行切除、患者随访依从性好等相关。

从流行病学方法上来看,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两种主要的分析性研究方法。在探索因果关系过程中,从队列研究获得的结果要比来自病例对照研究的在论证强度上高得多。583例患者大肠镜随访5年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及既往有大肠腺瘤病史的患者是发生大肠腺瘤相关危险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史、糖尿病史为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与大肠癌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在国内的报道很少,较多的研究倾向于大肠腺瘤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Morson的腺瘤-癌基因学说得到公认。国外学者据相关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绝大多数大肠癌是大肠腺瘤癌变的,其癌变率为1.4%~9.4%,整个癌变过程需10年左右[6]。浙江大学陈坤[7]等教授建立了嘉善县的10个乡镇30岁以上6万余人的健康人群队列及相应的基线信息库,进行了长达1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肠息肉史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是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子,RR为10.79,可信限为3.802~30.605。由于大肠息肉的症状少,所以随访只能通过肠镜检查完成,而肠镜术前准备及检查过程中的痛苦,限制了部分患者复查肠镜的依从性,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易为患者接受的方案是必要的。对于随访间期的确定,大多数学者认为连续2年检查无病变者,以后间隔2年检查1次,仍无病变者以后间隔4年检查1次进行终身的随访检查[8]。

摘要:目的:通过大肠肿瘤高危人群的随访研究,为制定大肠癌的筛查指南提供客观证据。方法:分别统计583例大肠肿瘤高危人群随访5年后大肠肿瘤的发病率,计算相对危险度(RR值)及相对危险度的95%可信区间(RR的95%CI)。结果:583例大肠肿瘤高危人群肠镜随访5年后,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与大肠腺瘤的发病相关,RR值分别为1.645、1.578及RR的95%CI分别为1.019~2.655、1.228~2.029;胆囊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与大肠癌的发病相关,RR值分别为5.951、4.419及RR的95%CI分别为1.017~34.829、1.076~18.146。结论: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既往有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为大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胆囊疾病病史及糖尿病病史为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大肠肿瘤,高危人群,随访研究

参考文献

[1]许岸高,余志金,钟旭辉,等.大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6-118.

[2]Brauer PM,Mc Keown-Eyssen GE,Jazmaji V,et al.Familial Aggregation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in a Case-Control Study〔J〕.Am J Epidemiol,2002,156(8):702-713.

[3]黄健,黄群,黄万钟,等.代谢综合征与大肠癌相关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12):1105-1107.

[4]Adeline Seow,Jian-Min Yuan,Woon-Puay Koh,et al.D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6,2(98):135-138.

[5]Hawk ET,Umar A,Viner JL.Colorectal cancer chemoprevention-an overview of the science〔J〕.Gastroenterology,2004,131(3):1423-1447.

[6]Atkin WS,Morson BC,Cuzick J,et al.Long-term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excision of rectosigmoid adenomas〔J〕.Engl J Med,1992,326(10):700-702.

[7]陈坤,舒国通,马新源,等.肠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队列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168-17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系统随访】相关文章:

国家孕前优生随访系统01-25

病例随访06-04

人群随访05-15

随访依从性06-23

随访干预方法06-28

社区定期随访08-11

疗效随访论文08-25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06-12

出院病人随访总结07-05

医院随访中心竞聘稿06-30

上一篇:生源质量下降下一篇:动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