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疾病

2024-05-28

小儿呼吸道疾病(精选12篇)

小儿呼吸道疾病 第1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研究组患儿中, 男性占28例, 女性占12例, 年龄在1岁到1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25±4.35) 岁;在对照组患儿中, 男性占25例, 女性占15例, 年龄在2岁到1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7.45.5±4.55) 岁。所有呼吸道疾病患儿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 均无其他的疾病,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大于0.05) 。

1.2 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 把所有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分为研究组 (40例) 和对比组 (40例) ,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儿给予以下的优质护理方法。

1.2.1 帮助患儿改善呼吸功能:

门诊的护理人员要清除患儿的口鼻分泌物, 如果患儿的分泌物比较粘稠, 则需要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如果有必要则需要采用吸引器对其进行吸痰, 同时还需要帮助患儿扣背排痰[1]。

1.2.2 保持患儿的体温正常:

嘱咐患儿家属给患儿食用清淡的食物, 每天多喝水, 并且要根据患儿的情况松解衣被, 不能使其过热或者过冷, 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的温湿度在正常的范围内。

1.2.3 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

护理人员应当经常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 并且还要检查其皮肤, 确定是否出现皮疹,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咳嗽情况以及其他的症状, 如果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 应当及时告知医生[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从综合结果来判定优质护理是否能够对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产生积极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在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 主要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 (±s) ,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χ2检验方法, 如果P值小于0.05, 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 研究组患儿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 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 (95%) , 对比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 (65%) 。研究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 占 (75%) , 觉得一般的例数为8例, 占 (20%) , 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 占 (5%) , 而对比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 占 (50%) , 觉得一般的例数为6例, 占 (15%) , 不满意患儿例数显示为14例, 占 (35%) , 两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显著性 (P值小于0.05) , 由此可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病情的恢复, 为了能够使患儿更快的康复出院, 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在本次的研究中, 研究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 (75%) , 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 (5%) , 而对比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 (50%) , 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14例 (35%) ,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数据对比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优, 数据对比间差异明显 (P值小于0.05) 。所以, 在治疗中对呼吸道疾病患儿采用优质的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 可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广。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展开探讨, 分析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把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 而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 (95%) 的满意率比对照组 (65%) 高, 研究组满意患者为30例 (75%) , 对照组满意患者为20例 (50%) 。结论:采用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还能帮助患儿更快的康复, 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燕梅.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 20 (11) :120-125.

如何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 第2篇

金秋时节温度降低,各种秋季疾病尤其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一.呼吸道疾病为何秋季高发?

这跟天气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秋天有三大季节特点:干燥、寒冷、果实成熟季。首先来说,干燥的天气,是秋天的必经过程,夏季雨水量较多,换季后,降水量明显减少,空气湿度远远低于夏天。干燥的环境中病毒活性增强。加之秋季风力普遍较大,伴随着秋风的吹动,病毒自然就被人通过呼吸吸入到体内,产生疾病。

另外,在经历了高温、燥热的夏天后,天气突然转凉,尤其是早晚的温差逐渐增大,一些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的人很容易就会因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二.秋天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这个时段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最常见的还是感冒、咽喉炎和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1.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即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病毒尤其是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外一种感冒叫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于冬春季节高发,传播快,通过空气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流感常起病急,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乏力、全身酸痛,而呼吸道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相对较轻。预防主要是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防寒保暖,流行季节室内可用食醋熏蒸等。中药可用感冒冲剂、板蓝根、银翘解毒片等。2.急性咽喉炎

多为病毒所致,其次为细菌引起。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吸烟过度等加之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促其发病,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成年人以咽部症状为主,病初咽部有干痒、灼热,渐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唾液增多,咽侧索受累则有明显的耳痛。体弱成人或小儿体弱者则全身症状显著,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3.支气管炎和肺炎

人体的鼻、咽喉部为上呼吸道,这些部位的感染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咽喉炎等。声门以下的呼吸道感染称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支气管炎和肺炎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突然出现干咳,以后咳嗽有黄或白痰,可伴有气促、发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10天,医生可能在患者肺部听到干啰音或湿啰音。区别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是为了了解炎症的病变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预防主要是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防止空气污染,饮食不宜甘肥、辛辣或过咸,戒除烟酒,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或)流感疫苗可减少某些特定人群罹患肺炎的机会。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素易感冒者可局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熏。4.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咯痰、喘息、气促、胸闷,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秋季气候干燥,气温下降,中医认为五脏当中,肺脏最为娇气且容易受寒、燥侵袭而致肺主呼吸功能失调,所以秋季后“慢性阻塞性肺病”最易复发。

预防:1.慢性阻塞性肺病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复发或恶化,甚至容易引发肺炎,因此要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对易感者有一定意义,但难广泛应用。2.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气体吸入。3.呼吸肌锻炼提高呼吸效率,减少支气管、肺部反复感染和炎症急性发作。4.坚决戒烟,杜绝饮酒。5.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食物不可太咸,忌油炸、易产气的食物,应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如瘦肉、蛋、奶、鱼、蔬菜和水果等。少量多次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可常服虫草、百合等滋阴补品以润肺。秋季自然界一切生物代谢相对减缓,人也应该顺应自然“早卧早起”,保持情志安宁。此外,提高生活水平,避免环境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有重要意义。5.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与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有关。

理论上讲,支气管哮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但由于哮喘的治疗因素和诱发因素都非常复杂,导致预防措施难以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坚持防中有治、治中有防的原则。1治疗必须规范化2.所有患者应最大可能避免接触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3.急性发作时治疗关键是迅速控制症状,改善通气。4.对哮喘患者医学教育是防治的主要环节。从中医上来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饮食清淡,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平素可服用肾气丸、玉屏风散等以提高抗病能力。饮食方面预防常见呼吸道疾病

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物的选择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如瘦肉、家禽、鱼、奶、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时令水果中,梨和甘蔗具有健脾、益肺、止咳、祛痰的功效。禁吃西瓜,因为西瓜过于寒凉,立秋后食用,容易诱发腹泻。除了新鲜果蔬,还有一样干果润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排在第一的就是润肺功能。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风燥感冒。解燥润肺效果好的是甜杏仁,可以当成加餐的零食吃,也可以将10克杏仁磨成粉,加点冰糖冲着喝。中医认为冰糖具有润肺、止咳、清痰、去火的作用。

小儿呼吸道疾病 第3篇

【关键词】 儿童呼吸道疾病;中药贴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01-02

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小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以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肺部啰音难以消失[1]。我院对呼吸道疾病的患儿分别采用中药贴片导入辅助治疗和常规治疗,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对呼吸道疾病所列出的标准[2]: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肺部有细湿啰音、呼吸急促以及影像学检测肺部有斑片状阴影,且排除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以及结核感染等疾病的患儿。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即用患者的病历卡号交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观察组女25例,男35例,年龄在6个月至6岁,病程6h至4d,存在发烧患者56例,胸片示支气管肺炎患者36例,节段性肺炎患者21例,大叶性肺炎患者3例。对照组女23例,男37例,年龄在8个月至5岁,病程8h至3d,存在发烧患者55例,胸片示支气管肺炎患者35例,节段性肺炎患者22例,大叶性肺炎患者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首先0~12个月的患儿将50g(12个月以上的患儿采用100g)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规格支装2ml∶[KG-*3/5]50mg)溶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再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儿,1次/d,同时给予患儿利巴韦林口服溶液(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87,规格5ml∶[KG-*3/5]0.15g×12支/盒)2.5ml/次,3次/d(0~12个月的患儿2次/d),7d为一个治疗疗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采取中药贴片经皮导入给药的方式进行穴位的中药敷贴治疗,其操作步骤:①首先对患儿的双侧肺俞穴采用清水进行清洁,局部按摩5min,每天都有专人按摩1次;②其次是采用川贝、双花、杏仁、鱼腥草、生地、板蓝根、桔梗等中药加工而成中药贴片放置于患儿的双侧肺俞穴处,并用束缚带将中药贴片隔衣固定;③最后连接电极板并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不同的皮肤状况对治疗时间及贴片保留时间进行调整,0~6个月的患儿治疗时间为10min/次,贴片保留时间为1h,7~12个月的患儿治疗时间为15min/次,贴片保留时间为2h,12个月以上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0min/次,贴片保留时间为4h,2次/d,7d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时的温度需控制在30℃左右。由专人对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病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3]拟定。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呼吸平顺,咳嗽消失,对双肺进行听诊时无啰音,X线胸片显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气喘、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对双肺进行听诊时仍有细湿啰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渗出大部分被吸收;无效:气喘、咳嗽症状无好转,甚至病情反而加重,对双肺进行听诊时仍有啰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渗出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咳嗽、发热、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4]。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医经皮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目的,是中医常见的外治法。中药贴片经皮导入治疗是在古代中医经皮给药外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靶向给药,集电疗、热疗、灸疗及药疗于一体的药物导入治疗,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消散,加速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提高疗效,尤其对病程长,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不配合药物治疗的患儿疗效尤为显著[5-6]。

中药贴片治疗是利用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组方中川贝、双花、杏仁、鱼腥草、生地、板蓝根、桔梗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等作用,将其贴于肺腧穴,经治疗仪的作用,使皮肤通透性增强,药物更容易吸收,从而达到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及缩短病程的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贴片辅助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患儿(P<0.05)。说明中药贴片经皮导入在临床中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疗效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中药贴片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具有疗效好、缩短病程、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徐俊,王娟梅,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03):306-308.

[2]屠燕屏,饶争丽,鲍艳霞.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664-5666.

[3]王晨,刘元元,丁玉峰,等.对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病历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探讨[J].医药导报,2015,34(04):534-537.

[4]余超,吴磊,辛青,等.基于TOPSIS法的江西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绩效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04):469-471.

[5]高洪英.甲强龙静脉注射与中药贴片导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90-3191.

[6]李慧敏.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导入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20(08):934-936.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体会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36例中男26例, 女10例;年龄1~12 (6.89±1.33) 岁。疾病类型:声门异物2例, 气管支气管异物3例, 先天性胸段气管狭窄1例, 急性阻塞性气管支气管炎10例, 先天性会厌囊肿2例, 腺样体肥大1例, 扁桃体肥大3例, 喉乳头状瘤2例, 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伴喉气管支气管痉挛3例, 支气管哮喘7例, 喉软骨软化症2例。

1.2 方法

1.2.1 判断病情:

(1) 根据徐荫祥教授提出的呼吸困难程度判断标准确定患儿病情; (2) 询问家属患儿主要病史; (3) 若条件及患者身体情况允许, 可送至医院后对其进行内镜、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确诊病情。徐荫祥教授提出的呼吸困难诊断标准: (1) Ⅰ度:患儿呈安静状态下无呼吸困难表现, 活动时出现轻度呼吸困难; (2) Ⅱ度:患儿安静时发生轻度呼吸困难, 出现吸气性喘鸣、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其活动时呼吸困难程度加重; (3) Ⅲ度:患儿发生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较剧烈喘鸣, 具有显著的锁骨上窝、胸骨上窝等软组织凹陷, 患儿情绪可表现出烦躁不安; (4) Ⅳ度:在Ⅲ度基础上伴有受阻乱动、坐卧不安、面色苍白或紫绀等临床表现。

1.2.2 院前急救:

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儿病情,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呼吸系统体征、瞳孔、意识、血压、脉搏、皮肤颜色等评估病情。询问患儿病史及发病原因, 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吸氧、抗生素及激素治疗, 若伴有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应同时应用药物 (氨茶碱) 解痉, 若为异物阻塞, 则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即异物到达口咽部时可直接用镊子夹出, 若发生于咽喉等较深部位应吸氧后送至医院进行处理, 若患儿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则应实施心肺复苏。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严密注意患儿经吸氧后缺氧状况是否发生改善。若患儿呼吸微弱甚至停止, 应于急救现场立即采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解开患儿衣领, 保持呼吸道畅通, 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适当体位。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及时补液及给药, 维持体内水分、酸碱度、电解质平衡护理。患儿发生呼吸困难、喘息、憋气等不适后, 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反应无法积极配合救治, 医护人员应告知患儿会尽快为其实施急救, 给予适当心理安慰, 增强其自信心及配合急救积极性。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将其转送至医院进行后继治疗, 转运时一般采取坐位, 轮椅搬运, 安全带固定。

1.2.3 院内治疗:

根据3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发病原因及具体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措施。支气管哮喘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声门异物 (猪骨片、鱼刺等) 全麻下支撑喉镜监视取出;气管支气管异物经支气管镜取出;先天性胸段气管狭窄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 之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矫形手术;先天性会厌囊肿给予常规麻醉后行会厌囊肿切除术;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患儿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喉乳头状瘤行气管切开后常规麻醉下实施支撑喉镜下电离子肿瘤切除术, 时续带管;喉软骨软化症行气管切开后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拔管时间。记录抢救结果并给予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所致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最高, 36例患儿经对症临床急救后, 抢救成功率为91.67%, 抢救失败率仅为8.33%, 抢救效果较为满意。见表1。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较高, 且具有病情复杂、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 临床若未及时治疗将出现酸中毒、脱水等严重反应, 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研究表明[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结构改变等诸多因素,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由本结果可知,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大多由呼吸道炎性反应引起, 其原因为: (1) 婴幼儿鼻咽腔及鼻部相对较短, 且鼻道较为狭窄, 具有柔嫩的鼻黏膜、丰富的血管, 且无鼻毛, 发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 鼻黏膜易充血肿胀, 引起鼻塞等临床表现, 发生呼吸困难[2]; (2) 小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与成人相比相对狭窄, 软骨柔软, 缺乏弹力组织, 黏膜血管丰富且黏液腺分泌不足, 黏膜纤毛运动较差, 不能很好地排出微生物, 所以不仅易感染, 也易引起呼吸梗阻; (3) 小儿天生好动, 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玩耍造成异物阻塞呼吸道引发呼吸困难。本文中3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经对症临床急救后, 抢救成功率为91.67%, 抢救失败率仅为8.33%, 抢救效果较为满意。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急救注意事项[3]: (1) 若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体内会厌囊肿体积较大, 进行手术治疗时对气管插管措施产生一定阻碍, 可首先进行穿刺将囊肿中少量液体抽吸, 之后进行切除, 切除时应尽量将囊壁切除完全, 并将其底部内壁暴露, 目的在于避免治疗完成后囊壁发生愈合复发情况对患儿身心均造成一定伤害; (2) 支气管异物可因患者剧烈咳嗽从而改变位置, 因此应及早进行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确定具体部位并实施治疗, 若经医学影像检查无特征性表现, 可选择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 喉乳头状瘤治疗后易出现复发情况, 且复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伴发肺动脉高压, 因此应指导患儿治疗完成后定期来院复查, 以便及早发现复发病情并给予及时救治; (4) 若患儿病因为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异常, 如喉软骨软化症、先天性胸段气管狭窄等, 应尽快给予气管切开术并积极进行吸氧措施, 应用抗生素及激素配合治疗, 从而挽救患儿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结合其病史及临床各项检查结果, 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确定致病原因, 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可显著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抢救成功率, 保障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正确急救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36例, 分析其发病原因、具体临床表现、给予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抢救结果。结果 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所致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最高, 36例患儿经对症临床急救后, 抢救成功率为91.67%, 失败率仅为8.33%, 抢救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结合其病史及临床各项检查结果, 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确定致病原因, 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可显著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抢救成功率, 保障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急救,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双乐, 杨楚, 李创伟, 等.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41 (4) :251-254.

[2] 胡英惠, 刘玺诚.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30例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5 (1) :51-52.

[3] 王志宏, 马长征.糖皮质激素在小儿喉炎合并喉梗阻中的应用[J].中华呼吸内科杂志, 2011, 10 (4) , 9-11.

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是什么 第5篇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冬季气候干燥,空气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注意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内环境。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

硒与呼吸道疾病 第6篇

研究证实,硒有抗氧化作用,可拮抗重金属,能够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与利用。硒也是肌肉的重要成分,缺硒会使骨骼肌萎缩和呈灰白色条纹,甚至可能导致心肌受损。由于硒的作用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硒对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也越来越热门。

哮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哮喘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为支气管黏膜水肿、黏分泌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气道狭窄,引起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其中,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固有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是其重要发病机制。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能力,对哮喘的治疗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哮喘病人经过补硒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肺功能可得到一定改善。也曾有报道,硒的摄入量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相关,但尚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加以证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最常见的气道疾病之一,我国现有资料表明,其总体发病率在8.2%,且有上升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研究亦证实,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可导致小气道功能受损并出现肺气肿。硒的抗氧化功能可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一定作用。曾有报道,每日适当补硒可提高肺功能,只是未见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其结果有待商榷。

肺癌 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够找出引起肺癌的确切病因,但氧化和抗氧化失衡是肺癌发病的重要机制。有研究提出,给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补硒,对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可能有一定帮助;患者在化疗前后补充硒,可能减少化疗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的降低。基于以上机制,肺癌患者应用硒,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给人体适当补硒,会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疾病有所帮助。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以上疾病均需接受现有的指南或共识建议的规范化治疗。若在此基础上适当摄入硒,可能有额外的获益。

小儿呼吸道疾病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5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患儿, 其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1岁~4岁, 平均年龄 (2.2±1.2) 岁;急性喉炎21例, 气管支气管异物18例, 喉气管支气管痉挛5例, 其他1例。全部患儿均经临床病史、胸部X线、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1.2 方法

给予全部患儿采取综合性急救与护理方案[2]。

1.2.1 基础措施

积极改善患儿缺氧状态, 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严重上气道阻塞应采用紧急处理措施, 解除呼吸阻塞。异物阻塞患儿使用牙垫或开口器, 将患儿口腔打开, 清除口腔内异物, 用压舌板或示指刺激咽部, 采用Heimlich手法使患儿上腹部腹压增加, 排除气道内异物, 不能取出的, 给予喉镜或支气管镜窥视下摘取。使用肾上腺素以减轻黏膜水肿, 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 每次1~2 mg。气管插管后水肿所引起的上气道阻塞、病毒性喉支气管炎则使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 消除水肿。喉水肿、喉痉挛患儿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应用人工气囊面罩辅助呼吸, 窒息患儿应迅速将异物取出, 行紧急气管插管。

1.2.2 手术护理

做好手术的宣教及准备工作, 与患儿家属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 快速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法, 给予患儿家长积极的心理护理, 稳定其情绪。做好术中所有物品的准备, 病情不是很紧急的患儿可指导患儿进行用口呼吸, 正确的擤鼻子方法, 指导患儿术前8 h禁食, 6 h禁饮。与患儿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 了解支气管异物患儿异物的性质、大小、位置、吸入时间等情况, 观察患儿气管内异物是否仍在活动, 咳嗽及呼吸困难的程度。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 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喉喘鸣音, 警惕喉水肿症状的发生, 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做好积极处理。麻醉未完全清醒时应给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给予吸痰, 禁食禁饮6 h。观察患儿情况, 保持气道通畅, 防止呕吐物误吸, 给予持续吸氧、心电等监测。气管切开患儿按时给予气管内滴药, 一般不给予止痛剂。

1.2.3 饮食护理

由于患儿有较大的能量消耗, 处于高代谢状态, 因此, 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无出血的情况下, 鼓励患儿早期行冷流食, 适当讲话, 减轻咽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鼓励饮水, 保持黏膜湿润。3 d后改食用半流食, 1周内避免食用硬食、刺激性食物, 可鼓励患儿漱口、讲话、伸舌, 促进患儿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感染。婴幼儿可鼓励母乳喂养, 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年长的患儿可给予营养丰富的软食、半流质饮食, 做好食物品种的更换, 可适当进行颜色等调配, 激起患儿食欲, 进食过少的患儿行静脉营养补充。气管切开患儿易出现呛咳症状, 因此, 需耐心指导患儿及其家长, 宜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 对每次的进食量进行控制, 手指在患儿吞咽时轻堵气管套管, 使其呼吸与吞咽相协调, 避免呛咳发生。

1.2.4 心理护理

与患儿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 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 对患儿进行心理引导, 增强患儿的治疗信心及安全感。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语气轻缓, 可通过动画片等患儿喜爱的事物与之进行交流。与患儿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 缓解患儿家长紧张、不安等情绪, 防止其将不良情绪传染给患儿, 促使患儿家长协助护士, 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2.5 其他护理

病室内设置以色彩鲜明的卡通为主, 营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 适当摆放小玩具等物品, 注意定期消毒、更换, 缓解患儿住院期间的紧张感与焦虑感。出院后叮嘱患儿家长对患儿体温等进行严密观察, 不宜进食硬食物, 掌握病情复发迹象, 发现病情有复发的情况, 应立即送院就诊, 防止病情恶化;做好患儿用物的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及反复感染。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护理后, 7例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5.6%, 给予积极处理后, 2例患儿死亡, 病死率为4.4%, 其他患儿均获得治愈, 治愈率为95.6%。无未治自动出院病例。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 一般危重病情患儿属急诊范畴。小儿呼吸道阻塞可因发病原因不同, 而出现不同的表现, 如咽后壁脓肿, 起病急骤, 患儿多会出现呼吸困难、咽痛、喘鸣音等情况;喉及气管内的异物可导致窒息, 入气管内可引起刺激性咳嗽, 进而引起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等症状;咽、喉白喉引起通气道狭窄, 患儿多出现喉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急性喉炎患儿则声音嘶哑, 呼吸困难;而支气管异物多发生小儿, 临床表现为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在临床诊断时应予以注意。

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可挽救患儿的生命,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但是, 由于儿童呼吸道解剖及组织方面的特点, 其喉腔气管相对狭小, 黏膜下层松弛, 当炎症刺激时易发生充血、肿胀、渗出等情况, 造成呼吸道阻塞, 且其病情重于成年人。当患儿发生呼吸道阻塞时, 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甚至可能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 要准确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 判断病情, 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除对症给氧、镇静等护理外, 要针对患儿的病情具体情况给予处理, 急性喉炎患儿除给予抗生素外, 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减少水肿的发生, 气管、支气管异物给予喉镜或支气管镜下取出[4]。急救时应注意患儿体位的变化, 取半卧位, 减少对气管壁的刺激。本文中, 给予全部患儿急救基础护理、围手术配合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患儿中, 除2例因病情严重而导致死亡外, 余均获得有效治疗, 且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呼吸道阻塞进行急救与护理, 可有效改善病情,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廖红梅, 彭慧, 陈滟, 等.整体护理在小儿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应用[J].四川医学, 2014, 35 (8) :1072-1074.

[2]黄志红, 王太清.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 (6) :535-536.

[3]褚英.小儿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手术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3) :1662-1663.

小儿呼吸道疾病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5例于2012年6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治疗的患儿, 其中, 女11例, 男14例, 年龄范围居于出生后8 d~8岁, 年龄平均值为 (3.5±1.2) 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 3例喉气管支气管痉挛患儿、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7例急性喉炎患儿、6例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呼吸困难程度、疾病成因以及病史、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2岁以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主要为病毒性, 因此可对患儿进行止痛药和消炎药治疗, 同时使用食盐水对咽部进行漱洗即可, 无需应用抗生素, 为加快黏膜再生, 需同时进行维他命的服用。2岁以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主要为细菌性, 首先对患儿进行吸氧治疗, 然后进行抗生素、激素等的治疗, 使患儿的炎症、水肿以及呼吸困难现象得到缓解。若患儿疾病由病毒引发, 可对患儿进行三氮唑核甘静脉滴注、口服或者含服治疗, 滴注以及口服剂量为15 mg/ (kg·d) , 含服剂量为2 mg, 每日含服6次, 每个疗程持续5 d。此外, 还可进行潘生丁的口服治疗, 服用剂量为15 mg/ (kg·d) , 每个疗程持续3天。若病毒性上呼吸道患儿继发细菌感染, 为使患儿病情及早获得控制可进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以及青霉素类等药物的应用, 同时进行对症治疗[1]。患儿在接受上述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儿的病情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应迅速通知临床医师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治愈:患儿病情完全得到控制,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呼吸通畅[2]。

2 结果

全部25例患儿均于治疗12 h后呼吸道阻塞现象获得改善, 共24例患儿治愈, 治愈率为96%, 1例患儿不治身亡, 死亡率为4%。2例患儿出现心力衰竭, 占8%, 1例患儿脑水肿, 占4%, 2例患儿呼吸衰竭, 占8%, 并发症发生率为20%。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属于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 主要包括支气管、气管、喉部梗阻性疾病, 主要引发原因为支气管、气管炎症以及异物等。主要发病机制为小儿气管管腔以及喉腔狭小、黏膜尚未获得良好发育, 一旦受外界因素或者炎症刺激时, 容易引发肿胀以及充血现象, 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概率较高, 呼吸困难为该病的直接临床表现。小儿鼻咽腔以及鼻部有丰富血管、鼻黏膜柔嫩、无鼻毛且鼻道狭窄, 一旦发生感染现象后很容易发生鼻黏膜肿胀并导致鼻塞现象的发生[3]。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以便能够为临床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需要结合患儿的病因、病史以及临床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若患儿症状较轻, 则可进行激素以及抗生素干预治疗, 同时进行抗病毒药物的服用, 若患儿病情严重, 症状明显, 则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对喉气支气管痉挛患儿进行氨茶碱解痉治疗, 对急性喉炎患儿应用咽喉片含服治疗, 若患儿存在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 对其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后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则需要进行切口外科手术治疗或者气管插管治疗。

本次研究中, 治疗12 h后呼吸道阻塞现象获得改善, 24例患儿治愈, 1例患儿死亡, 2例患儿出现心力衰竭, 1例患儿脑水肿, 2例患儿呼吸衰竭, 并发症发生率为20%。以上统计数据显示, 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痛苦, 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 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推动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摘要:目的 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25例于2012年6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对全部患儿进行对症治疗, 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结果 治疗12 h后全部患儿呼吸道阻塞现象均获得改善, 24例患儿治愈, 1例患儿死亡, 2例患儿出现心力衰竭, 1例患儿脑水肿, 2例患儿呼吸衰竭, 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 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步云.小二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儿内科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7 (20) :132-133.

[2]王双乐, 杨楚, 李创伟.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9 (30) :251-254.

小儿呼吸道疾病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86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7岁,女205例,男181例,根据疾病类型分组,细菌感染组243例,通过痰细菌培养或咽拭子细菌培养对感染致病菌生长确诊;病毒感染组59例,病毒血清检查阳性证实;支原体感染组84例,支原体培养阳性证实。选取周期健康体检儿童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研究对象入院即用EDTA-K2抗凝管进行静脉采血检测CRP及WBC,并于治疗72 h后复查。

1.3 仪器

CRP浓度检测采用普门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正常值范围为0~10 mg/L;WBC检测采用sysmex XT-4000i,正常值为(5~12)×109/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细菌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CRP阳性率高于另两组(P<0.05);细菌感染组WBC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细菌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CRP阳性率高于本组WBC阳性率(P<0.05)。见表1。

2.2 细菌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给予抗生素对应治疗72 h后,复查CRP及WB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与支原体感染组比较,bP<0.05;与本组WBC阳性率比较,cP<0.0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CRP具有很少的含量(0.068~8.000 mg/L),一旦在机体进行手术或者出现组织损伤、细菌感染的情况后,CRP的浓度增加地十分明显,而在机体出现病情好转的时候,其又会出现迅速地下降[2]。CRP除了能够对机体感染的类型进行灵敏地鉴别之外,而且还可以通过测定CRP的浓度对机体感染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如果机体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CRP的浓度会出现不明显的增高,而血清浓度则会出现轻微升高或者正常。尤其是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中,通过CRP能够对感染的类型进行准确的鉴别。在测定CRP的时候并不会受到诸如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化疗、放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能够对机体的感染程度进行直接反映,而且能够呈现出与病情相当的升高持续时间。如果患儿的病情恢复,这时候CRP含量就会出现快速地下降,因此其在临床预测病情的时候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并且可以对细菌感染性患儿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指导[3,4]。如果与患儿的临床病史相结合,其还能够对病程的随访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通过CRP的变化水平能够对机体病情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地了解,如果机体的CRP值出现骤然升高、徘徊不定和下降缓慢等一系列的现象,就表明机体可能存在无效治疗或者合并其他感染的问题。如果机体的CRP值出现再度回升或者持续升高的现象,则表明机体的病情并不稳定,需要对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所以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CRP测定能够对其病情是否加重进行观察,并且还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出来。除此之外,通过CRP测定还能够对抗生素的疗效进行观察。

CRP仅有5~7 h半衰期,其与炎症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血清CRP水平在感染早期就会出现迅速升高的现象,而且表现出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比例的升高程度。CRP在炎症4~8 h会出现明显升高,而在这种情况下WBC轻度升高或者显示正常;24~48 h达到高峰,为正常值的100~200倍甚至更高。CRP是较WBC敏感的反映细菌感染的指标。在血常规检查中,本研究WBC增高主要表现在细菌性感染组患儿中,该研究结果与魏绪廷等[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早期,CRP是较WBC更为敏感的实验室数据,且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能更好地区分细菌性感染与其他感染;CRP在经治疗有效后能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对药物与病情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与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386例呼吸道疾病患儿,根据疾病分组,其中细菌感染组243例,病毒感染组59例,支原体感染组8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90例,治疗前后检测CRP及WBC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细菌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CRP阳性率高于另两组(P<0.05);细菌感染组WBC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细菌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CRP阳性率高于本组WBC阳性率(P<0.05)。细菌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治疗后CRP及WB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早期,CRP是较WBC更为敏感的指标,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能更好地区分细菌性感染与其他感染;CRP在经治疗有效后能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对药物与病情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疾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细菌性感染

参考文献

[1]罗建文,周碧燕,雷鸣,等.C-反应蛋白在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时的临床价值.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15.

[2]殷皓,唐建英,孙伟峰,等.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 M、白细胞及快速C-反应蛋白检测的应用探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64.

[3]王丽.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价值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1,20(1):36.

[4]吴弟梅,贺祖伟,向小俐,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4):260-26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 第10篇

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特点

从解剖学上来说[2], 小儿与成人呼吸系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鼻腔相对短小, 鼻道狭窄, 黏膜下层缺少海绵组织;咽部相对狭窄、垂直, 喉部较垂直;气管、支气管管腔弹力纤维组织发育不良, 黏膜柔弱, 不能有效的排除废物;肺脏富含结缔组织, 含血量相对较多而含气量相对少, 气体交换面积小, 肺回缩力与胸廓回缩力均小于成人;小儿血液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均较低, 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等等, 也正因于此,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

2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2.1 实验室检测

小儿反复呼吸系统感染与T细胞亚群及血清鋅、硒等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有关, 这一点已成定论。钱红萍[3]通过测定11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清鋅、铜含量, 发现在患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体内血清鋅和铜有显的波动, 即鋅含量明显降低, 血铜升高, 认为血清铜/鋅比值可以作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参考指标之一。孟凌云等[4]通过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咽拭子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活体以诊断小儿支原体感染, 具有与血清学检查相似的检出率, 但是不需要空腹静脉抽血, 结果快速、直观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降钙素原 (PCT) 作为降钙素的前肽, 已被认为是一种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较为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 其升高的程度与白细胞数目没有相关性, 更可以用来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评价药物的疗效[5]。霍鹏[6]利用血清前清蛋白区分小儿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因是细菌还是病毒所致, 发现前者对细菌的检出率高于后者 (P<0.05) , 血清前清蛋白定量检测可用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鉴别及疗效观察。

2.2 仪器检查

(1) 胸片:胸片因其快捷、经济、简便等优势, 是胸部检查的优先选择项目, 相比胸部透视, X线胸片显像更清楚, 能发现细微的病变。但是单纯X线检查又出现假阳性的概率, 尤其是对于怀疑支气管异物的患儿, 呼吸气相很难把握[7], 同时X射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2) 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是上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可以客观反映是否存在气道阻塞以及评估哮喘患儿气道炎。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一项非创伤性的诊断技术, 是呼吸系统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婴幼儿喘息、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等, 可以评价此类疾病对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和性质[8], 还可以为评定药物或者治疗方法的疗效提供可靠的证据[9]。尤其是对症的程度[10]。由于患儿依从性欠佳, 因此测定肺功能采用的仪器和方法与成年热有一定的差别, 体描仪法、超声波法、气流阻断法、强迫振荡法、潮式呼吸意义快速胸腹腔挤压法等都是儿科常用肺功能检测方法[11]。目前, 肺功能检测已被很多欧美国家视为与心电图及胸部X线同等重要的常规体检项目, 但是在国内尚未得到推广普及。 (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简称纤支镜) 柔软可弯曲, 视野范围大, 能够直接检查到肺部局部微小病变以及气管、支气管的动力学状况, 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 尤其对于小儿反复咳嗽、气喘、咯血或者影像学检查存在不明原因肺部病灶的诊断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12], 更是明确先天性气道异常类型及严重程度的金标准[13]。但是此技术毕竟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 有一定的风险和术后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喉痉挛、术后发热等并发症, 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性发作期、近期有大量咯、肺功能严重损害的患儿还是严禁使用[14]。

明确病原学才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 临床上还是应该在综合评估患儿年龄、症状表现、病情程度以及胸部X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评价小儿呼吸系统的病因。

3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1) 氨溴索:由于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特点, 呼吸道分泌物容易滞留在支气管、肺部, 使得呼吸系统疾病难以治愈或者反复发作。盐酸氨溴索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祛痰药物, 不但可以稀释痰液还能湿润呼吸道分泌物, 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正常功能, 控制炎症的进展[15]。谭庆瑜等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确切, 其疗效与用药的早迟有明显的关联, 同时没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副作用[16]。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可酌情用于高热不退、全身严重中毒症状或者出现严重喘憋、脓毒症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合并症的重症肺炎患儿[17]。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不需要使用此类药物, 同时美国和加拿大儿科协会不建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全身给药作为极低体重儿预防或者治疗慢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 (3) 免疫增敏剂:免疫功能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已被公认, 通过免疫增敏剂改善免疫功能已经成为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18]。免疫增敏剂按其来源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化学合成小分子和中草药等多种类型。免疫球蛋白[19]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生物制剂, 可以通过调节补体与细胞因子的功能以诱导靶细胞的凋亡, 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等多方面的作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斯奇康是一种微生物制剂, 可以通过增强小儿体内巨噬细胞和UK细胞活性, 稳定嗜碱细胞膜, 诱导感染素生成以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目前临床上也已经报道很多中药组分, 包括香菇多糖、黄芪多糖、牛膝多糖等等均是活性很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可以从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 在防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3.2 辅助治疗

(1) 氧气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即是以氧气为驱动气的雾化吸入法, 通过氧雾将药物形成微小颗粒, 可以使患儿在吸入药物的同时也吸入氧气, 利于肺泡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明显改善小儿的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缺氧症状[20]。 (2) NO吸入[21]:NO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同时也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已经发现, NO可以显著抑制细菌内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提高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离子等多方面的作用, 从而对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也就是说, 吸入NO可以产生抗菌、抗炎的双重功效, 这无疑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迄今对于NO吸入浓度、使用持续时间、停用指针尚没有统一的意见,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观察。

摘要: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儿科疾病中很常见, 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及时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对于小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飨读者。

呼吸道疾病可用督灸 第11篇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阻肺等,多是慢性疾病,天气寒凉时易犯,抵抗力下降时易犯。孟泳主任说,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除了系统的药物治疗外,辅助中医传统疗法——督灸治疗,效果会更好。

督灸是一种在人体背部督脉脊柱段上以隔药灸来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后,取不同作用的督灸粉铺于患者背部脊柱段上,覆盖桑皮纸,铺生姜,再在生姜上放艾柱进行灸治。

督灸疗法集督脉、督灸粉、生姜和艾灸的治疗作用于一体。生姜的辛温走窜,艾灸的温热通透,都能增强皮肤的通透性,促进人体对督灸粉药物成分的吸收。合用之后既可温肾壮骨、补精益髓,以治肾虚之本,又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集中发挥了经络、腧穴、艾灸、药物的综合优势。每次治疗约1.5小时~2小时,一个疗程最长可作五次治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督灸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病情,最重要的是还增强了自身抵抗力。

但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是不适宜做督灸的,病情稳定之后才能进行治疗。另外,急性心梗、心衰、重度呼吸衰竭、严重高血压、发热、糖尿病、皮肤病、胸廓畸形等患者也不宜灸治。

呼吸系统疾病是季节性很强的疾病,患者在秋天这个敏感的季节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养生有“春捂秋冻”之说,但这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却不适宜,注意“保暖”是最主要的,受凉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忌讳的。

2.饮食调养。少吃辛辣、寒凉食物,少吃牛羊肉、海鲜等发物。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肝、蛋、家禽、大豆及豆制品等,增加热量,提高抗病力。

3.作息规律,饮食合理,心情保持舒畅,切忌劳累。

4.尽量少去人口稠密、空气对流不佳的地方。

小儿呼吸道疾病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所接收的118例下呼吸道疾病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给药频率以及给药途径, 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其中男76例, 女42例;年龄9d~12 (2.6±1.5) 岁;住院时间为4~29 (9.7±2.4) d;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炎82例, 支气管炎24例, 肺炎6例, 吸入性肺炎2例, 支气管哮喘2例, 支原体肺炎1例, 新生儿肺炎1例。

1.2 检验方法

使用血琼脂平板、沙宝弱平板以及巧克力平板对所收集的痰液以及血液标本分别进行接种, 在35℃下培养24~48h;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采用A/S-4细菌分析仪进行, 大肠埃希菌作为质控菌株。

2结果

2.1 感染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

118例患儿中, 有91例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病原送检率为77.1%。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呈阳性29例;其中56例进行了冷凝集试验, 结果显示呈阳性26例。29例细菌培养呈阳性的患儿中, 所使用的药物和药敏结果显示一致的有19例, 其余不一致的7例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了换药, 另外3例因为临床症状已经得到改善, 未对其用药进行改善。29例细菌培养呈阳性患儿的病原菌类型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2.1 联合用药:

本组患儿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为1~5种, 共涉及到6种抗菌药物类型。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47例 (39.8%) , 2种抗菌药物联用65例 (55.1%) ;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6例 (5.1%) 。抗菌药物具体联用情况见表2。

2.2.2 给药途径:

118例患儿中, 静脉滴注给药115例 (97.5%) ;口服+静脉滴注给药3例 (2.5%) 。

2.2.3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以及使用量:

见表3。

2.2.4 不合理用药:

118例患儿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 存在的最主要不合理情况是用药起点过高, 共43例 (36.4%) ;其他依次为频繁换药[24例 (20.3%) ]、配伍禁忌[12例 (10.2%) ]、无指征用药[1例 (0.8%) ]。

3讨论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 我院在小儿下呼吸道疾病治疗中,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药物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 阿奇霉素以及头孢类药物的使用频率比较高, 这种使用方法和《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相符合, 但是存在用药起点过高现象 (36.4%) ,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用药频率居第2位。因此可以得出, 在我院小儿下呼吸道疾病抗菌药物治疗中, 存在起点高、档次高的问题[2,3]。在给药途径方面也基本合理, 除头孢曲松外, 其余药物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小儿的肾功能发育尚不够成熟, 故在小儿下呼吸道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中, 应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良反应大的抗菌药物, 如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以及万古霉素等, 另外还包括一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氯霉素等, 这些均应特别加以重视[4,5]。

摘要:目的 对抗菌药物在小儿下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所接收的118例下呼吸道疾病患儿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给药途径以及给药频率, 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次数最高的抗菌药物是阿奇霉素, 使用次数最高的联合用药方案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 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 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存在用药起点较高的现象。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在小儿下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基本合理, 但是对于不良反应大的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小儿,下呼吸道疾病,疗效

参考文献

[1]邓湘婷.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11) :2050-2051.

[2]赵春虹, 王丽.2018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6) :481-483.

[3]梁延平, 赵泉, 张向萍.181例儿科下呼吸道疾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70-72.

[4]张慧君.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1) :1675-1676.

上一篇:教育回报论文下一篇:顽固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