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

2024-05-13

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精选11篇)

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1篇

一、防护类建筑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在现代化医院中, 临床辅助检查诊疗手段, 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学装备的引进与迅速更新换代, 对使用环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现阶段, 需要医院做防护的医疗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放射性能量的设备, 如X光机、直线加速器、MRI、CT、ECT、SPECT、PET-CT、介入用DSA等等医学影像诊断、治疗设备。此类设备, 主要是对机器使用时所产生的中子、光子、γ射线的防护。一般来说小能量射线的防护可用钡浆 (水泥砂浆掺硫酸钡) 抹灰处理即可;大能量的则需要用混凝土或铅板防护, 如遇特殊要求使用玻璃则根据设备要求选用相应当量的含铅玻璃;另一类则为产生电磁的医疗设备, 如核磁共振, 此类则一般用铜板屏蔽即可, 玻璃则使用含有铜网的磁屏蔽玻璃。

二、洁净类建筑材料

医院的洁净区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有着其特殊的使用要求, 因此洁净区域的特殊建筑材料就构成医院用建筑材料的一个很重要类别。医院对洁净有要求的区域主要为:手术室、ICU、中心供应室、及各种实验室等。

根据我国目前洁净工程的整体水平及工程造价承受能力, 在手术室的手术间、供应室洁净区、实验室中我们一般选用以下材料:墙面、天花板, 可使用电解钢板、不锈钢板、防锈铝板、彩钢板类金属材料和卡索板、抗倍特板等非金属材料;地面材料则选用弹性地板, 如橡胶地板、亚麻地板、PVC胶地板;在手术室的其它区域、供应室的清洁区、污染区中除选用手术间的材料外, 一般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 天花板可选铝扣板、铝塑板, 墙面可选抗菌乳胶漆, 地面则可用地砖、水磨石等。以上的墙地面材料各有优缺点, 网上关于其主要使用要求的介绍很多, 在此不一一赘述。在材料选用过程中, 要根据医院的手术人次, 后期维护周期等各有关因素, 谨慎选用材料以达到性价比的最佳效果。

三、医院内一般公共区域内建筑材料

在医院的整体设计中, 除了设备用房、洁净区域外, 一般公共区域是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这些公共区域主要是指门急诊、病房、无防护要求的影像中心、检验科室等。在这些区域内对于建筑材料的选用基本要求是洁净、耐用、耐腐蚀, 地面要防滑。

这些区域的天花、墙面和其他公建所用材料相差不大。天花:一般为石膏板、铝扣板等吊顶, 考虑清洁因素, 吸声较好的矿棉板则很少使用;墙面: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墙面则使用乳胶漆调色以增强艺术性;墙面砖则使用较少。地面:用弹性材料较多, 地砖、石材则主要在大厅、电梯厅使用。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医院内人流量大, 人员密集, 人员素质差距较大, 后期维护与保洁难度较大, 因此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 最好用一些比较耐用的装饰材料。在一般医院建设中, 不锈钢材料因其洁净度高, 耐磨性强, 擦洗容易而成为首选。医院的护士站、交款取药窗口, 配药台等家具配套小件主要使用此种材料。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家具台面、窗台板中色丽石由于其花色繁多、易于搭配也广泛应用起来。

一些体现人性化的建筑材料也比较常见, 如走廊中的护墙扶手 (一般为PVC成品) 既方便病人, 又可防止担架车、药车对墙面的损坏;墙角装不锈钢或PVC成品护角, 最好为圆形;门上设置不锈钢或铝塑板防撞带;卫生间内设有输液挂钩、病房内吊顶上设有输液导轨;卫生间内多为感应水龙头等。

对于以上分类的医用建筑材料, 相互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 有时候需要交互、结合使用。如PEC-CT的药品合成室, 其不仅需要有放射性防护措施, 还需要采用洁净设计以满足国家药品规范。相似的还有手术室中的介入手术间等。对于医院建筑材料的选用, 也要结合设备要求, 注意设备中禁止使用的材料, 如在加速器房间中, 不要使用铜、铝等金属活化性高的材料;核磁共振房间则不能使用铁制器具。

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2篇

一、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盘点清查非常困难,难以确保准确性

医院库存物资包括了医用物资与非医用物资,并按保存的要求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且医院库存物资的品种、类别繁多,盘点起来费时费力,导致盘点不全面、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院库存物资的账实不相符。

2.存量控制困难,难以判断采购数量及采购期间

为了保障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医院往往储备了一定的库存物资,从而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传统存货管理模式一般只注重存货的实物管理,重视采购环节,轻视了存货的账龄问题,造成大量的存货长期备而不用、超储积压。

二、存货ABC分类管理的概述及分类

存货ABC分类管理是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将库存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三个等级:特别重要的为库存A类;一般的为库存B类;不重要的为库存C类。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按总额灵活掌握。

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0.1∶0.2∶0.7。

三、医院库存物资的划分实施

1.确定统计区间

对医院库存物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调查,一般选取上一年度医院库存物资的资料,并结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库存物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2.计算整理

将医院库存物资分别按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计算出各类品种的消耗价值总额及占全部消耗价值总额的百分比。

3.进行分类

按照金额标志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累加金额百分比。当金额百分比累加到70%左右时,以上存货视为A类存货;百分比介于70%~90%之间的存货作为B类存货;其余则归为C类存货。分类时特别要关注一些金额小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有较重要许多意义或必不可缺的库存物资,也应将其纳入A类加强管理。

四、医院库存物资的分类管理控制

1.对A类库存物资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1)加强经常性检查和盘存。按品种、规格设置永续盘存卡片,实行每日盘点或经常性盘点库存物资,做到日结月清。

(2)建立完善、迅速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库存物资日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和完整反馈A类库存物资的库存信息,以便采购计划的合理安排。对超储库存物资及时处理解决,从而减少库存储量和积压物资的产生,提高库存物资的周转率。

2.对B类库存物资进行常规管理与一般控制

(1)实行一般检查和盘存。按品种类别进行控制,每周或每旬定期进行盘点,按大类进行一般统计。

(2)采用定量定货采购方式。根据过去记录结合现有库存,定量定货进行适量采购。对前置时间较长,或需求量有季节性变动趋势的库存物资,宜采用定期定货方式。

3.对C类库存物资采用简单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

(1)实行总额控制。简化库存管理手段,以最简单的方式管理,每月实行一次盘点即可。

(2)按经验采用复仓制或定量定货采购方式。通过大批量采购,以在进货价格上获得优惠并节省采购手续。

综上所述,在医院库存物资管理实行存货ABC分类管理法,可压缩医院物资库存总量,使库存合理化,减少货币资金占用量,节约管理投入。

医院低值耗材的综合分类管理探讨 第3篇

1 ABC和CVA分类法的基本原理

由于管理资源有限,医院有必要根据各种医疗耗材的不同特性对耗材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对于重要耗材应该予以重视,对于非重点耗材应该简化管理手段,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耗材供应保障安全性的目的。

1.1 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又称为帕雷托分析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方法。其中,A类库存项目占有75%~80%的库存资金,品种数只占库存项目总数的10%~20%,B类占有10%~15%的资金,品种占20%~25%,C类占有5%~10%的资金,品种占60%~70%。ABC分类法分清了物品的重点和一般,使管理者有区别地确定对各种不同物品的管理方式,其基本步骤如下:(1)提取每种物品的采购金额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2)计算累计采购金额和累计金额所占总采购金额的百分比以及累计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百分比;(3)根据累计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百分比把库存划分为A、B、C三类,然后对这三种库存进行分类管理,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3,4]。

1.2 CVA分级法

CVA分级法即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将物品按照关键性分成3~4类,分别为最高优先级、较高优先级、中等优先级和较低优先级。该分级法比ABC方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ABC分类法的不足之处常表现为C类物品因为所占金额较少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C类物品中的某些物品也可能对企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给予最高优先级。ABC分类法注重物品的金额,而CVA分级法则强调物品的功能,如将医院的医疗耗材库存首先按照ABC法分类,然后按照分类中耗材的重要性和临床需要程度分为不同的优先级,如有的医疗耗材虽然金额较小,在耗材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它是用于抢救病人的特殊耗材,则必须予其最高优先级,在库存管理中要予以重视,不允许出现缺货的现象。因此,CVA分级法应该与ABC分类法结合起来应用[4]。

备注:(1)单项采购总金额=进货单价×年采购数量;(2)累进采购总金额为逐项采购金额之和;(3)累进采购金额占总金额的百分比=累进采购金额/单项采购总金额之和;(4)累计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百分比=累计品种数/总品种数。

2 我院运用ABC和CVA方法对医院耗材进行综合分类管理

2.1 用ABC法进行分类

医院的常用医院耗材大约有1000余种,在确定库存管理策略之前,首先对各种耗材库存进行分类,采用ABC分类法区分价值较高和价值较低耗材,具体分为A、B、C三类。其具体步骤为:(1)利用EXCEL,根据医院耗材的进货价和库存数量计算出其采购金额;(2)根据采购金额由高到低对库存耗材进行排序;(3)计算累进总金额以及累进金额所占总金额的百分比、累计品种数和累计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百分比;(4)得到ABC分类表,如表1所示。

表1结果显示,医院共有常用耗材1280余种,年采购总金额大约8459135.87元,A类耗材为输液器、介入产品、干式激光胶片、CT高压连接管等,约占用采购总金额的80.02%,品种数仅占总品种数的17.35%;B类耗材为高弹力绷带、脑压管、球囊导管、空气过滤器等,其金额占总金额的15.22%,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25.66%;C类耗材为双向针、口罩、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注射针头、纱布垫、粘贴敷料、T型连接管、吸氧管、纸胶布、手术针等,约占总金额的4.76%,其品种数约占总品种数的56.99%。

2.2 采用CVA分级法进一步分级

有些耗材虽然价值低,但治疗或抢救病人时急需,如抢救病人要用到的切开式气管插管、急救呼吸气囊、中心静脉导管等,这类耗材必须受到重视,应进一步进行分级。采用CVA分级法,应将医院耗材分为四级:最高优先级(Ⅰ级)、较高优先级(Ⅱ级)、中等优先级(Ⅲ级)、较低优先级(Ⅳ级),这种方法比ABC法的目的性更强,更重视关键性耗材,本医院的CVA分级情况如表1所示,实际工作中应该将ABC分类和CVA分级方法综合起来使用。

运用ABC和CVA方法将耗材分类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耗材,将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A类耗材和具有最高优先级(Ⅰ级)的耗材,管理人员要做到每天清查一次;对B类和具有较高优先级(Ⅱ级)的耗材应每周清查一次;对中间优先级(Ⅲ级)的耗材每月清查一次;对于其它C类耗材,实行一季度清查一次,简化了管理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每次清查作业中,不仅要保证账物相符,还要检查库存耗材的质量,检查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判断其是否过期、变质以及损坏等,如发现这些情况,应该及时处理和上报。

3 结束语

本文运用库存管理的ABC分类和CVA分级法,对医院耗材的库存管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医院应该将ABC和CVA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先按耗材价值进行ABC分类,然后根据耗材的重要程度用CVA法对ABC分类的结果进行修正,针对不同类别耗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降低耗材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的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医疗行业的一般器械、药品等,但必须根据材料的特性、市场行情等情况实施行之有效的ABC和CVA管理方案。

摘要:本文探讨运用库存管理中的ABC和CVA分类法对医院低值耗材进行分类,不同耗材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分清主次,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库存总成本,提高医院耗材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医院低值耗材,ABC法,CVA法,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梁萍.医疗耗材的合理保管和“零库存”保管[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3):80-81.

[2]梁洁银.浅谈医疗耗材的采购管理[J].医疗装备,2008(5):32-33.

[3]肖依永,常文兵,郭伟宏.基于关联规则的ABC库存分类方法[J].系统工程,2008,26(6):10-15.

医院推广技巧之分类信息 第4篇

分类信息越来越得到百度的宠爱相信这一点大家都感受到了,所以也是医院主要推广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你发布的分类信息脱颖而出等到好的排名呢?数量、质量还是其它因素?笔者认为发布分类信息虽然很简单,但是往往需要注意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将决定你在百度的排名,下面汪洋根据自己的推广经验给读者一一分析。

一、网站选择

选择一些权重高收录快的网站就已经成功了第一步,在这里读者分享自己收藏的一些分类信息网站。

二、注册帐号

每个分类信息网站至少注册2组帐号,每组10个,然后轮流使用帐号发布内容,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网站管理员删帖,从而提高成功率。

三、城市选择

根据百度收录习惯,选择一些比较热门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这样有助于缩短收录时间。

四、标题撰写

根据数据分析和患者搜索行为习惯,事先需整理推广相关并有一定搜索量的高转换率关键词,融入到标题中组成一句话,以长尾词为主要推广对象,关键词尽量考前。关键词格式:城市名+关键词,比如: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在哪里?

五、栏目选择

需要选择与白癜风医疗行业相关的栏目,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内容发布到相关栏目避免管理员删帖。第二,对搜索引擎也比较友好。

六、信息内容

要选择与标题相关性的内容,最好是原创,至少也要为原创一下,内容头部重复一下文章标题增加关键词密度,内容尾部留医院相关信息。

七、数据分析

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5篇

关键词:历史影视材料;高中历史;分类运用

历史题材的影视材料非常丰富,有文献性质的纪录片,历史相关的教育片、专题片,有注重再现历史的历史剧,同时也有充斥着大量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的戏说剧。虽说都与历史相关,但是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高中生受热播的历史影视材料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影视材料都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甚至會影响他们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生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接触到的剧目属于什么类型,从而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利用。关于历史影视材料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结合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笔者将其做如下划分:

一、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

1.纪录片。纪录片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形象和音响素材,直接地表现客观事物及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的纪实性电视片。从本源上讲,是指形象化的文献,是历史叙述的影响参与,创作者希望对历史进行最形象、最贴近的重建。广而言之,凡影像记录都具有文献性。把现在的事实记录下来,就是明天的历史资料。因此,非虚构性是纪录片的本质,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则是纪录片最基本的价值。现有的纪录片都是近现代史的内容,这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许多纪录片都可以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比如:近期热播的纪录片《长征》,受历史教师钟爱的《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等。

2.科教片和专题片。电视上播出的历史科教片和专题片非常多,这些片子制作严谨,针对某一段历史、某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配合着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讲解,无论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还是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历史之谜,考古新发现,历史学家的新观点都会出现在这些科教片和专题片中,如《历史长河》《洛阳唐三彩》《考古中国》等。高中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科教片、专题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集播放也未尝不可。如果时间有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想要运用纪录片教学,可选取片段运用于新课导入环节,或者在讲解重难点问题时作为材料出现,要求学生通过观看片段回答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看,让其回到学校交流探讨。

二、历史剧

历史剧最基本的规定性就是历史与戏剧的结合,凡具备历史与戏剧相结合的戏剧总称为历史剧。根据一部历史剧忠于历史的程度,首先可以区分出“狭义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两种极端类型。狭义历史剧尽可能地忠于历史,而戏说历史剧只具有真实历史的少量影子。界于狭义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之间且实大于虚的过度类型称之为“演义历史剧”。

1.狭义历史剧。相较纪录片来说,狭义历史剧加入了故事的成分,但对历史实际的基本情况十分注意,力求其比较符合于历史真实,不许有歪曲、臆造。吴晗先生说:“写历史剧,我的看法,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包括人物性格,应该符合历史真实,而次要人物、次要事件,个别是可以改动的,而且某些场合,还有必要进行改动,这是艺术的要求。”此类作品有《鸦片战争》《林则徐》等。这类历史影视材料相比于纪录片、科教片和专题片而言,更具吸引力,但一般篇幅较长,不适合完整地在课堂上播放。选取片段作为新课或者是某个问题的导入是很好的选择,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又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

2.戏说历史剧。1992年《戏说乾隆》在大陆热播,“戏说”一词开始为人们所熟悉,随后一系列充满“戏说”意味的电视剧,诸如《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市场,并取得成功。于是,学术界便将《戏说乾隆》一类背离历史甚远,充满娱乐意识的历史剧作品归入戏说历史剧的范畴。戏说历史剧制作存在很不严谨的情况,会出现很多与历史不符的情节和穿帮镜头。由于其娱乐性强又常有当红明星参演,所以无论历史教师如何批判,如何百般阻挠,学生也抵不住俊男美女的颜值诱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戏说历史剧中找错误。

3.演义历史剧。还有一种是处于狭义历史剧与戏说历史剧的中间过渡地带,诸如电视剧《三国演义》那样具有历史(真实)大于戏剧(虚构)特征,但在不少方面又存在虚构的历史剧被称之为演绎历史剧。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学与历史结合比较严密、有虚构但又不脱离历史大面目,而且数量较大、社会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演义历史剧中,如《贞观长歌》和《汉武大帝》这一类电视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截取一个片段,从中引出相关历史事件或者典故给学生讲解。

参考文献:

[1]杜正胜.古典与贤惠之间[M].北京:台湾三民书局,1996.

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6篇

一、医院污水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1. 定义

医院污水是指医院 (包括综合性医院和各种专科医院) 、疗养院等排放的被病原体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但本文在此, 对被放射污染的污水处理暂不作讨论。

2. 特征

医院污水大多来自病房、门诊、注射室、化验室、制剂室、手术室、洗衣房、卫生间和浴室等场所, 因此含有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卵等致病性微生物[1]。与市政、生活、餐饮服务业产生的污水相比, 它具有水量小, 危害大的特点。如不经消毒处理, 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或环境水体会严重污染水源, 传播疾病, 甚至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 危害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 给社会造成混乱。

(1) 污水量

医院排放污水的数量取决于许多因素, 据统计, 它与医院的规模, 主要是病床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医院平均排水量约占用水量的8 0%, 4 0 0床以上医院, 污水量800L/床·日;200-400床医院, 污水量560L/床·日;200床以下医院, 污水量200L/床·日。一年中, 夏季产生的污水量最大, 其它季节则要减少20-30%。一天中的排水量也不均衡, 通常在上午7-9时、下午18-20时出现2次高峰, 高峰排水量与小时平均排水量之比为1.7-2.5[2]。

(2) 污水水质及副产物——污泥

环境统计资料表明:医院总排污水中, 大肠菌群96-230×106个/L, 细菌总数1.3-1.5×105个/mL, 肠道致病菌检出率30-100%, 悬浮物 (SS) 50-150mg/L, 生物需氧量 (BOD5) 30-132mg/L, 化学耗氧量 (CODc r) 110-650mg/L, PH值7.0-8.0, 除主要污染因子致病病原体外, 还含有粪便、纸屑、棉球、药物残液及洗涤剂等[2]。

此外, 医院污水中含有固体悬浮物质, 这些固体物质经过滤、沉淀产生污泥, 其含水率为95-97%。原污水中80%以上的病菌、90%以上的寄生虫卵被浓集在污泥中[3]。

(3) 分类

目前, 在我国既有大型的综合性医院 (科室齐全, 且病床数400张以上) , 也有各种专科医院, 如传染病医院、肿瘤医院、眼科医院、牙科医院等专业性医院, 同时又有各类大小不等的中小型医院、乡镇医院密布于居民小区、小城镇和乡村之中。由于这些医院的规模、分工的不同, 其接诊病员疾病种类也有着较大的区别, 故产生的污水量及污水中病原体的数量和种类, 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 在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场地面积及医院的经济实力的同时, 根据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现状, 本文将我国的医院分为3类:一类为大型综合医院;二类为传染病医院及肿瘤医院;三类包括中小型医院、乡镇医院, 以便针对不同类型的医院污水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污水处理方案。

二、医院污水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1. 目的

医院污水处理的首要目的, 就是要消灭医院污水中的大量的致病病原体, 切断污染源, 保护水资源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杜绝医院前门治病, 后门放毒的弊端。此外, 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大型医院, 为了节省和保护水资源、减轻环境负担、变废为宝, 考虑废水回用时, 还应消除水中的异味和富营养性物质氮、磷及大量的有机物, 以便供冲洗、园林绿化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设施使用。

2. 处理方法及分类

(1) 悬浮物的处理

经化粪池沉淀后的污水, 仍然飘浮着大量的悬浮物, 为防止水泵和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堵塞, 应用格栅拦截较大的杂物。格栅间隙一般为16-25mm, 格栅之后还应设置便于清理的格网。

(2) 有机物的处理

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物氧化 (活性污泥法) 处理工艺、CASS工艺、沼气技术处理工艺、化学絮凝沉降处理工艺[4,5]、强氧化剂氧化处理工艺等。以上处理工艺的主要优缺点及适用对象详见表1。

(3) 致病病原体的处理

(1) 水中致病病原体的处理

医院污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致病病原体的处理是医院污水处理的主要任务。目前, 比较成熟的化学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法 (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氯片、漂白粉、液氯、氯气等) 、过氧乙酸消毒法、ClO2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等。以上处理工艺的主要优缺点及适用对象详见表2。

(2) 污泥中致病病原体的处理

由于原污水中大部分的病菌和的寄生虫卵被浓集在污泥中, 所以污泥的处理一定要谨慎从事。污泥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a.熟石灰法 (或8 6 3消毒王) ;b.焚烧法;c.污泥熔化法;d.高温堆肥法;e.放射性处理法;f.紫外线照射法。其中熟石灰消毒法, 具有投资少 (不需要特殊设备) 、成本低、环境危害小等优点, 且能有效的杀灭绝大多数大肠杆菌、蛔虫卵和染人型结核杆菌等致病病原体, 又几乎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故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小型、乡镇医院及非传染性专科医院皆宜采用熟石灰消毒法消毒污泥。其中石灰投加量为:每升污泥约15g, 使PH值达11-12, 充分搅拌均匀后, 静置30-60分钟 (也可采用863消毒王进行处理, 但单位污泥的处理费用高于熟石灰法) [10]。

其次由于传染病医院及肿瘤医院中, 所接诊的大部分病员具有极高的传染性, 故其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极具传染性的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如果处理不当一旦传入社会, 极有可能引起重大的传染病流行或爆发。因而为做到万无一失, 在传染病医院及肿瘤医院的污泥经浓缩后宜采用焚烧法处理。

传统的垃圾焚烧炉, 主要有马丁炉、回转炉、炉排炉等, 但皆存在燃烧不完全、产生二次污染, 且设备投资大的问题。而再燃式多用途焚烧炉, 因采用二次燃烧及一系列新技术。达到了净化效果好、有机物燃净率高 (高于99%) 、无二次污染、占地小、耗能低的效果, 从而成功的解决和弥补了传统的垃圾焚烧炉原有的缺点[11]。故建议采用再燃式多用途焚烧炉处理传染病医院及肿瘤医院污水所产生的污泥。此外, 该焚烧炉在处理被特殊性传染病 (如SARS之类的传染性极强的传染性疾病) 的病菌或病毒污染的被子、衣物、口罩、手套、毛巾、纱布及废弃的医疗器械等固体医院垃圾方面也有着十分优异的性能。

三、处理方案的优化组合

1. 大型综合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考虑到大型综合医院多数处于寸土寸金的都市繁华地带, 具有经济实力强、卫生冲洗和园林绿化用水量大等特点, 适合于占地少、布局紧凑、污泥少、节能、杀菌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 且达到中水回用要求的CASS工艺+化学法制ClO2消毒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以下简称“大型综合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CASS工艺法 (即周期性活性污泥法) 是美国川森维柔废水处理公司1975年研究成功的。它是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间歇式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 周期排水延时爆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 它将均衡、初沉、爆气、二沉、生物脱氮、好氧处理等过程都在CASS反应器中进行, 因而工艺简洁、布局紧凑, 是对传统的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根本变革[12]。

其次, 二氧化氯是一种制造成本较低的杀菌消毒剂, 是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确认的一种安全高效杀菌剂, 是国际公认的氯系消毒剂的最理想的更新替代产品, 其有效氯是氯的2.63倍, 杀菌能力是氯的5倍。其优良的杀菌消毒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可杀灭水体中的一切微生物, 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胞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b.能有效地破坏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 如苯并芘蒽醌、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等;c.能很好地氧化水中一些还原状态的金属离子如Fe2+、Mn2+等;d.能降低水溶液的色度、浊度和异味;e.对藻类有杀灭作用[7,13]。故大型综合医院宜选用以上污水处理工艺。

某大型综合医院拥有床位1200张, 日均用水量约980m3, 原来直接采用Cl2消毒法。该设施运行近十年以来, 虽然水质能基本达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83) 的各项指标的要求, 但不能作为中水回用, 还需输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该医院考虑到:a.原设备已经部分老化, 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氯气泄漏易造成人员中毒) ;b.近来城市供水价格的不断上涨及医院园林绿化、卫生冲洗用水不断增加;c.保护环境的需要。该医院结合医院综合改造投资135.3万元对原污水处理设施按图1所示工艺流程方案进行了改造。

虽然大型综合医院污水处理工艺与氯气直接消毒工艺相比, 存在着用电多、消毒剂单价高、基建投资大的问题。但由于CASS工序已把污水中的80%以上有机物分解完毕, 故处理单位污水消耗氧化剂数量减少, 吨水处理的综合费用 (含药耗、人工、电耗和设备折旧等) 与原工艺相比仅增加了0.53元, 其中增加部分, 主要是设备折旧费用 (折旧期按10年计算) 。但考虑到处理后的污水水质除元素磷的浓度稍微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所要求的一级排放标准以外, 其它指标都能达标, 完全满足医院本身卫生冲洗及园林绿化的用水要求, 所以每年可节约水费 (水价按3.0元/m3计算, 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 :

即基建和设备投资只需2年就可以从中水回用所节省的水费中全部收回。其处理前后的污水水质如表3所示。

2. 传染病及肿瘤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传染病及肿瘤医院, 一般规模小、床位少, 其污水量虽然不大, 但各种病菌和病毒比较集中, 且危害极大。

如2003年春季发生的波及半个中国的SARS病毒, 不允许丝毫流入医院之外的环境。因此, 为确保像SARS之类的病毒100%的消灭, 其污水和污泥的消毒工艺, 必需贯彻环境优先的原则。为确保万无一失, 建议使用比一般医院更安全的方法。目前, 比较成熟、且已在欧美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的臭氧, 不但能杀灭细菌, 更能杀死病毒和芽孢, 因此非常适合作传染病医院污水的消毒剂, 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见图2。

某传染性医院拥有床位300余张, 日用水量260立方米。按图2所示的工艺方案投资23.3万元 (主要是臭氧发生器及锅炉的投资) 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其污水及污泥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83) 的指标的要求, 彻底消除了传染病通过医院污水传播的隐患,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3. 中小型及乡镇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中小型医院、乡镇医院及传染病医院和肿瘤医院以外的专科医院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经济基础薄弱、设施简陋等特点。众多此类医院因资金和其它问题, 绝大多数的污水基本没有经过严格处理, 给环境卫生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鉴于此类医院污水量较少、资金紧张等原因, 建议采用图3所示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目前, 因资金、环保意识等问题应用该工艺方案的中小型医院、乡镇医院暂无具体实例。

四、结束语

为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本研究在认真分析了我国各类医院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并根据医院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现状, 将我国的医院分为三类。在环境效益优先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经济实力、经济效益、水资源利用、场地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医院污水的处理方案和工艺流程, 供各类医院新建、扩建和改建时参考。在参考时对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分析, 才能确保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本文在认真研究了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 将我国的医院分为三类。并依据这三类医院的不同特点, 针对医院污水含有的多种致病性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卵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特殊性, 在环境效益优先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经济实力、经济效益、水资源利用、场地及其它综合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能有效节约、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三种医院污水的处理工艺技术方案。

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7篇

管理一个庞大而迅速变动的医用耗材数据库, 找出其中的“重点种类”, 把主要的管理精力应用于那些使用量大、或价格高、或临床活动需要的耗材上, 才能事半功倍[2]。

1 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解析

基础数据资料摘自2013年某三甲医院某院区使用的全部低值耗材的数量、价格、业务方式和核算类别。

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 参考行业编码规则, 被调研三甲医院将低值耗材分为17大类, 分别是敷料及胶布、试纸、手术及检查器械、治疗器械、医用制品、口腔科器械、医用胶片、导管类、专用耗材、玻璃及塑料制品、印刷品、其他卫材、计算机及耗材、无菌纱布敷料、无菌医用制品、无菌诊疗器械、其他无菌器械[3]。总计9747种型号的低值耗材都赋予一个对应的核算类别, 并归属到这17类中的某一类核算。

被调研医院低值医用耗材有“库发”模式和“零购”模式2种业务方式。1817种型号的低值耗材采用库发模式供应, 即先采购入库验收, 根据临床科室需求配送到各个使用单元。这种模式下医院拥有耗材库存, 需要通过预测临床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如何提高库房周转, 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库存、提高效益是“库发”模式的管理重点。另外7930种型号的低值耗材采用零购模式供应, 特点是收到需求订单后再向供应商订货, 货物验收后直接配送到使用单元。零购模式是“零库存”管理的一个极端形式[4], 一对一的倒向订单式供应适合专科性、用量相对较小的低值耗材, 对供应周期和采购单价的控制是管理重点。

1.2 理论介绍

PQ分析法将被调研对象的价格作为横坐标, 数量作为纵坐标, 在坐标轴中不同核算类别的低值耗材各自对应一个实点, 显示出价格和使用量两种属性。

计算出所有核算类别低值耗材的平均价格和年均使用量, 并在PQ坐标图中标注, 可以发现坐标图被分为了4个区域。落在右上方区域的耗材具有单价高、使用量大的特点;落在右下方区域的耗材具有单价高、使用量小的特点;落在左上方区域的耗材具有单价低、使用量大的特点;落在左下方区域的耗材具有单价低、使用量小的特点。利用PQ分析法可以将不同种类耗材的价格和使用量属性图像化, 并根据此制定对应的管理办法。

ABC分类法根据被调研对象在某方面的主要特征 (金额/数量) , 进行分类排队, 分清重点和一般, 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由于它把被分析对象分成A、B、C三类, 针对类别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 把主要的管理精力分配到对A类物资的管理上[5,6,7]。

具体分5步操作: (1) 计算每个核算类别耗材的年使用金额/数量; (2) 按照金额/数量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3) 计算每个核算类别耗材金额/数量占总金额/数量的比率; (4) 计算累计比率; (5) 分类。累计比率在0%~60%的为最重要的A类耗材;累计比率在60%~85%的为次重要的B类耗材;累计比率在85%~100%的为不重要的C类耗材。

2 结果

PQ分析法将耗材分为4大类, ABC分类法将耗材分为3大类, 在医院耗材管理实务中, 要兼顾区分管理重点和次要点的功能, 又不能分类太多、太杂, 适得其反。综合考虑PQ分析法和ABC分类法理论, 找出共同点, 将被调研医院的低值耗材分为一类物资和二类物资最适于应用[8]。

2.1 库发模式低值耗材分类

被调研医院2013年通过库发模式发放低值耗材超过1600万件, 涵盖了医用制品、无菌诊疗器械、治疗器械、玻璃及塑料制品、敷料及胶布、无菌纱布敷料、印刷品、其他卫材、无菌医用制品、试纸、计算机及耗材、其他无菌器械、手术及检查器械和口腔科器械14个核算类别。

利用PQ分析法, 计算出库发耗材的平均单价为33元, 平均使用量为108万件。平均价格线和平均使用量线将坐标轴分为4个区域, 不同核算类别的耗材落在了不同区域。比如, 医用制品单价略高于平均单价, 使用量大大超过平均用量, 属于单价高、使用量多的低值耗材。2013年库发低值耗材PQ分析图, 见图1。

计算所有核算类别低值耗材的数量占比, 按照比例从多至少排序, 再计算出数量累计比。应用ABC分类法, 2013年库发低值耗材ABC分类法工作表,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按照数量累计比分类, 医用制品属于A类耗材;无菌诊疗器械和治疗器械属于B类耗材;其他核算类别属于C类耗材。按照金额累计比分类, 医用制品和无菌诊疗器械属于A类耗材;治疗器械属于B类耗材;其他核算类别属于C类耗材。

综合PQ和ABC分析结果、被调研医院管理实际, 总结出“一类耗材”为:医用制品、无菌诊疗器械、治疗器械。一类耗材使用量都大于平均水平, 累计金额比和累计数量比在0%~85%。各核算类别耗材二级分类示意图, 见图2。

2.2 零购模式低值耗材分类

被调研医院2013年通过零购模式发放低值耗材超过3千万件, 涵盖了除其他无菌器械以外的16个核算类别。

利用PQ分析法, 计算出零购耗材的平均单价为206元, 平均使用量为102万件。平均价格线和平均使用量线将坐标轴分为了4个区域, 不同核算类别的耗材落在了不同区域。比如, 试纸类单价低于平均单价, 使用量大大超过平均用量, 属于单价低廉、使用量多的低值耗材。2013年零购低值耗材PQ分析图, 见图3。

计算所有核算类别低值耗材的数量占比, 按照比例从多至少排序, 计算出数量累计比。应用ABC分类法分类, 2013年零购低值耗材ABC分类法工作表, 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 按照数量累计比分类, 试纸、玻璃及塑料制品、无菌诊疗器械、治疗器械属于A类物资;敷料及胶布、印刷品、医用制品属于B类物资;其他核算类别属于C类物资。按照金额累计比分类可以得到类似结论。

综合PQ和ABC分析结果和被调研医院管理实际, 总结出“一类耗材”为:试纸、玻璃及塑料制品、无菌诊疗器械、治疗器械、敷料及胶布、印刷品、医用胶布。各核算类别耗材二级分类示意图, 见图4。

3 结论

针对库发型一类耗材适合采用以下管理办法: (1) 增加对使用量预测频率; (2) 更频繁地检查库存; (3) 更加频繁地总结检查使用者要求、订货期、安全库存水平是否合适; (4) 频繁检查未到货订单数量和未送货订单数量; (5) 经常反馈总结供应商表现, 寻找替代货源, 保障物资供应安全。库发型二类耗材同样适用以上的管理办法, 只是对于差错可以有更高的容忍度, 总结检查的频度可以更低。

针对零购型一类耗材适合采用以下管理办法: (1) 加强采购价格管理, 力求供应价格合理稳定; (2) 监测并着力缩短采购周期, 提高服务水平。零购型二类耗材同样适用上述管理办法, 只是价格波动可以更大, 供应周期可以略长。

PQ分析可以将不同类型耗材的价格和使用量属性图像化, ABC分类法通过运算把物资重要性进行排序归类, 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 结合被调研医院的管理实际, 形成简单易行的二级分类管理结论, 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模式, 能将有限的管理资源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 既提高了效率, 又提高了满意度[9,10,11,12]。

参考文献

[1]汤黎明, 吴敏, 戚仕涛, 等.对医院医疗消耗性材料使用经济分析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 2005, 20 (3) :49-51.

[2]李雷, 晏妮, 郭赤, 等.医用耗材分类方法及信息化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12) :94-95.

[3]李睿, 谢明.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分类管理的研究[J].医学信息, 2011, 24 (8) :4887.

[4]沈旭睿.零库存流程管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 2012, 28 (10) :23-25.

[5]张传军, 鲁惠敏.ABC和CVA分类管理法在药库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2) :129-130.

[6]徐艳敏, 李倩, 刘燕娟, 等.应用ABC分析法调查我院2011年第一季度药品消耗情况[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5) :137-139.

[7]田杨, 赵瑞静.利用Excel构建存货ABC分类管理模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 (综合版) , 2006, 9 (4) :97.

[8]周明山, 袁林.医用消耗材料使用与性能的分类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10, 7 (9) :33-34.

[9]孙硕.不同库存控制方法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储运, 2012, (1) :104-106.

[10]党伟.医疗耗材库存与采购控制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 26 (10) :779-780.

[11]翟树悦, 刘俊兰, 韩冬雪, 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医用低值耗材库存控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 (9) :603-605.

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现状及干预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2年内, 在17个临床科室每季度共8次的医院感染检查中对68名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提问, 按照我院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回收等标准检查, 结合临床工作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2 我院医疗废物分类现状分析

2.1 医疗垃圾混放:

(1) 分析原因为个别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欠缺, 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 护士执行得比医师好, 如外科医生换药时将检查手套的外包装生活垃圾混于感染性垃圾桶内, 加重了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浪费了资源, 污染环境。 (3) 个别护士将输液时消毒用过的棉签置于患者的床头柜, 患者及家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扔至生活垃圾, 或患者将按压针眼的棉签丢弃于生活垃圾。 (4) 科室保洁员在打扫病区卫生时, 将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 卫生纸等归至生活垃圾。 (5) 回收医疗废物的专职人员文化程度低, 有时将损伤性垃圾与感染性垃圾混装一起回收, 或废物不够2/3满时不能每天回收。

2.2 监督体系考核力度不够:

(1) 科室虽有安排、有计划, 但常见问题屡次发生, 如:医疗废物混放。 (2) 监控员未发挥出最大作用。 (3) 院科两级考核力度不够。 (4) 对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护士长资料无控制分析。

2.3 个别医师、护士、实习护士、保洁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掌握不全。

(1) 提问68名医护人员, 回答有关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掌握全的有1/3, 主要为护理人员, 掌握不全的1/3, 部分医师、护士、实习护士、保洁人员掌握情况很差。 (2) 临床科室每季度对护士一次院感知识的培训, 但缺乏对医师的培训。 (3) 对保洁员及患者和家属的培训不够。 (4) 回收医疗废物的专职人员写票时未详细注明感染性垃圾及损伤性垃圾, 或有时认识不够估计重量。

2.4 医疗废物设施配备不标准, 标识不完全统一。

(1) 各临床科室对医疗垃圾桶颜色无区分, 只从塑料袋的颜色来区分, 黄色袋装感染性垃圾, 黑色袋装生活垃圾。 (2) 桶盖打开时医护人员怕麻烦甚至将盖放置一侧, 做不到随放随盖。 (3) 锐器盒不统一:科室自制锐器盒, 首先使用用过的输液塑瓶, 旁开孔, 容易导致针刺伤。或使用空的外套黄色袋的注射器纸盒, 大小不一。 (4) 部分标识不统一:拖把标识 (护士书写) , 桶的标识有的在桶盖, 有的在桶外壁 (护士打印) 。

3 干预措施

3.1 建立长效的全员培训计划:

(1) 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 可邀请上级医院主管医院感染的人员来我院授课, 医院培训时要求控感员必须参加。 (2) 保洁公司加强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运送流程、登记及应急报告制度的培训, 考核合格后上岗。 (3) 科室利用开工休座谈会的机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此类培训, 使大家对医疗废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4)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健康宣教。 (5) 发挥科室管理人员及监控员的作用, 督促、检查、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

3.2 完善院科两级考核, 措施落到实处:

(1) 年初科室根据控感科的年计划制定出本科室的培训、考核计划, 按PDCA循环模式, 培训、考核。注重与多部门如护理部、总务科、保洁公司的协作。 (2) 各科控感小组每月自查, 每季度与控感科、护理部共同检查医疗废物的执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控感科现场书面反馈, 即下发整改通知书, 科室每月召开讨论分析整改会, 运用鱼骨图等分析法制定出整改措施进行干预。并作为下月工作重点, 体现持续改进。 (3)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1]。所以检查结果与个人绩效考评挂钩, 奖优罚差, 充分调动医护积极性。

3.3 医院加大对医院感染设施投资:

(1) 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医院应加大资金投入, 如统一改为脚踩式医疗废物桶、周转桶, 随用随盖。颜色区分, 桶外侧壁有统一的医疗垃圾标识。 (2) 拖把统一用颜色区分。 (3) 改进统一、标准的锐器盒。 (4) 洗手池旁有干手设施, 洗手液固定于墙壁, 取缔传统的湿肥皂洗手。

3.4 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

(1) 医护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义务和权利, 提高自觉性, 把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动, 达到主动配合, 并能指导他人共同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工作。 (2) 医护人员遵守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条例, 做好自我保护, 预防职业暴露。 (3) 在我院控感组织三级管理体系下, 制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医疗废物管理流程, 收集、暂存、运送、消毒。做好双人交接, 如实填写票据。

4 小结

随着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的出台, 医疗废物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事件媒体也时有报道, 它警示我们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将会危害环境、危害社会、危害健康, 传播疾病。为此我们县级医院强化人员培训, 改变认识与落实同等重要, 监管部门严抓、严管。使医疗废物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医院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9篇

库存物资的“三级”分类管理主要是借助于统计学的相关方法, 将库存的物资按照物资的价值、品种, 分为特别重要、一般重要和不重要三个等级。同时, 在进行等级分类的基础上再实行药品品种重点管理、控制管理和总额灵活调控管理。

(1) 一级材料。

一级材料主要是以一些贵重的医学仪器和医用药品为主, 比如, 植入人体内的各种材料以及其辅助材料, 这些材料是医院实施医疗救护的主要用品。

(2) 二级材料。

二级材料主要指医院办公常用的、后勤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 比如, 金额比较小的一次性卫生材料、病人使用的床上用品等。

(3) 三级材料。

三级材料主要是一些金额比较小, 而对于医疗救护并不起直接影响的常用的材料, 比如印刷品、办公室用品以及水电等。

“三级”分类标准的实施, 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与之配套:设施齐全的二级库房、完善的库房管理制度、统一的科室编码、全院电子化管理系统等。只有具备了实行“三级” 分类的客观条件, 医院“三级”分类才能实现对库存物资有效的管理, 从而推动整个医院救死扶伤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医院库存物资管理“三级”分类管理过程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2.1 “三级”分类管理过程的实施

(1) 一级材料的管理。

目前, 我国医院对一级材料的管理, 主要采用分批次进行核算的方法, 单种材料从购进、领用直到最后的消耗, 都对其进行跟踪管理。领用一级材料的科室以各个病房、临床科室以及手术室为主, 这些科室在领用一级材料的时候即办理出库手续, 每个科室二级病房的材料自动入库, 确保了材料的库存与领用的一致性。相关科室在领用一级材料以后, 再以规定的价格用于对病人的治疗, 相应的科室的二级库房的药品自动减少。医院财务主管部门再根据一级材料的入、出库和各个环节的记账明细, 进行核对, 病人付款完成后, 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勾账, 一级材料的管理与使用过程随之结束。

(2) 二级材料的管理。

二级材料主要是一些常用的低值易耗品, 每个科室根据职能的差别和人员的多少, 确定二级材料的使用数量。二级材料的管理主要是在二级库房的范围内进行的, 二级库房对于低值易耗品进行进出库登记, 主要实行的是以旧换新的领用方式, 对于应该实施“换新”而没有换新领用的材料, 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可以要求相关科室进行赔偿。这类材料基本上实行的是检查和盘存的管理方式, 在进行定期盘点的基础上, 实施大类管理。

(3) 三级材料的管理。

三级材料由于其在医院的业务工作中仅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般实行的是总额控制的管理方式。三级材料品种众多、单个价值比较低, 但是数量却比较多, 很难实行按类或者按品种进行大类管理, 实行总额控制, 每月进行盘点, 能够满足对这些材料的有效管理, 管理程序简化, 成本也大大降低。

2.2 医院实施“三级”分类管理后的效果分析

成本控制效果明显。“三级”分类方法的实施, 使得材料的领用、支出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确保了材料流通的真实性、准确性, 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由于“三级”分类管理方法真正实现了领用材料落实到责任人的方式, 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树立起成本节约的工作意识。

监督力度加大、透明度更高。“三级”分类管理方法使得各个级别材料流通的透明度显著提高。由于在这种管理方式中, 各个科室都有了自己的二级病房库, 每个科室可以对照病人的消费情况、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 建立自己的最佳成本模型。特别是对于一级材料来说, 由于材料流通的渠道更加明确, 这就使得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3 结论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主动式;被动式

一、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

建筑节能以建筑本身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为载体实现建筑产业绿色化。被动式建筑节能,是通过非机械式的技术手段,通过改变建筑自身因素来实现节能目的的节能技术。在设计绿色建筑项目时,首先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就应该是结合地域特点和气候特性,从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中做选择。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从建筑本身入手,从设计根本上降低建筑能耗问题,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开发成本,是收益率最高的节能手段。

(一)建筑外墙保温技术。(1)外墙内保温。墙内保温是在外墙的室内一侧铺设保温材料,常用增强水泥型聚苯板材、增强石膏型聚苯板材、聚合物砂浆型聚苯板材等,以期达到保温效果。内保温板材因自重较轻对粘合剂要求较低,亦不影响外墙面装饰。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优惠、施工安全等优点。(2)外墙外保温。外保温是指将保温材料粘结或悬挂在建筑外墙外侧的保温做法。外保温隔热层可以消除传统墙体的冷热桥效应,绝热效率最高可至90%,在达到保温要求的同时,既兼顾保护主体结构的功能,又保证室内空间。外墙外保温系统分为,现场喷洒、涂抹的保温材料和外挂式预制板的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施工环境在户外,工程的实施易受到季节性影响,且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安全性较低。

(二)建筑窗体节能技术。建筑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面积比重较轻的部分,相比于常规保温墙体能耗比较高,建筑外窗改造一是窗体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二是对外窗增设外遮阳系统来降低热辐射。常用断桥铝窗框、LOW-E低辐射玻璃和外窗外遮阳系统三者搭配应用为建筑窗体提供多种节能方案。

(三)建筑通风技术。建筑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家用空调的普及,建筑室内环境温度调节逐渐依赖空调系统,随之提出了被动式通风的概念,它是指通过对建筑场地环境、所处地区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在不借助机械式消耗能源设备的帮助下,主动的通过自然手段来达到调节建筑内部空气环境的通风方式。被动式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依赖于科学的设计和一部分零能耗的空气诱导构件,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进行调节。一方面是通过变换建筑朝向、开口大小和位置、导风系统的选择、建筑形体和建筑组团的排布方式等,来实现自然通风对建筑内环境降温的目的,降低建筑空调系统的负荷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是通过借助热量交换构件,对进入建筑的空气进行预降温或预加热,辅助温控设备对室温进行调控。目前比较常见的热交换设计有太阳能换热器和地下管道空气预处理系统。

二、主动式绿色建筑技术

(一)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中水的净化原理是将污水处理厂收集来的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污水、废水,经过传统的二级处理,使净化后的污水能够达到向自然水体排放的标准,再将这些水经过过滤、消毒或新型膜技术的深度处理,所得到的中水达到足够低菌群含量才能进行二次利用。

雨水作为一种清洁的非传统水源,其收集相对简单,城市降雨或流经城市下水管网汇集至污水处理厂,或从地表向下渗透用作绿化灌溉。雨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城市污水,经过初步的过滤和消毒步骤可以应用于绿化、消防、洗车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项目中去,是缓解水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

(二)太阳能利用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对太阳能的收集,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光伏发电系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转换方式之一,它是对自然能源和消费型能源间最直接的转换,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将会很大程度缓解城市电力系统的压力。

三、结语

绿色建筑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针对性,在设计工作之前应明确各项绿色建筑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本文首先对被动式、主动式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区分,介绍了具有普适价值的绿色建筑技术,这为各类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方案,是降低建筑能耗最根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医院船伤员检伤分类信息系统研制 第11篇

检伤分类是伤员医疗后送中根据救治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对批量伤员按轻重缓急从总体调节、优化确定伤员的救治类别与顺序,使批量伤员获得最佳救治效果的工作,是救治机构伤员医疗后送的重要环节[1]。在制式医院船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同步研制并配置了医院船伤员检伤分类信息系统。

1需求分析

1.1医院船医疗系统

医院船医疗系统设有直升机换乘区、舷吊与接舷换乘区、检伤分类区、抢救区、医生办公室、护士站、专科诊室、检查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设置10个伤员留治区,共300张病床,并设置有术前准备室和8个手术室的手术区。

1.2伤员医疗后送流程

伤员从换乘区至医院船,经过检伤分类后分转至抢救室、病房、手术区等进行收容与救治。伤员在医院船完成救治或伤情稳定后需进一步后送,由病房经过检伤分类区后送至下一级救治机构。伤员医疗后送流程如图1所示。

1.3检伤分类区的主要工作

主要进行伤员接收检伤分类和伤员后送分类。

1.3.1伤员接收检伤分类

由换乘区接收的伤员,在检伤分类区进行登记、 检伤分类。按照战伤救治理论与海上医疗后送体系的要求,通过伤员携带的伤票了解伤员信息,对伤员进行检伤,佩挂伤标,纠正、补填、完善伤票信息,结合伤员的伤情、救治需要和各收容、救治区的动态, 确定伤员的救治分类和转送的收容救治区域,并佩戴分类牌。检伤分类区转送的收容、救治区域主要有10个留治区与手术区。接收的伤员按批次、时间等进行统计,形成分类报表上报。

1.3.2伤员后送分类

伤员在医院船完成救治或需进一步后送,按照伤情、后送要求和后送工具条件等,确定后送伤员的名单。伤员后送时由各收容救治区携带医疗后送文件和后送途中用药等至检伤分类区集结,按伤员伤情和后送要求等确定换乘后送顺序,并核对与确认每批伤员后送交接清单,编制战伤登记簿。

1.4检伤分类信息化需求

1.4.1伤员接收检伤分类信息化需求

快速识别伤员信息,自动记录伤员到达时间,便捷地浏览伤票与了解伤员的伤情,方便地填写伤票信息,伤员信息能及时通过网络共享。实时显示各收容救治区域的动态,并统计与上报伤员检伤分类动态信息。

1.4.2伤员分类后送信息化需求

后送集结前按照批次自动生成野战医疗后送文件,随伤员后送携带,或由通信系统传送至后一级救治机构,便于做好伤员接收与救治准备。集结后送时, 根据伤员的伤情和后送要求等排列换乘后送顺序, 自动记录伤员后送时间、换乘时间和其他后送信息, 生成后送统计报表、战伤登记簿和交接确认清单等。

2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

检伤分类信息系统是医院船医疗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以战伤救治理论和批量伤员医疗后送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为基础,选用适应海上环境和舰船条件、 稳定可靠的技术产品,确保系统满足检伤分类主要业务工作的信息采集、处理、应用与集成共享的要求,提升检伤分类和医疗后送的总体效能。

采用军事信息系统一体化结构的体系结构,流程与操作方式满足医院船医疗后送工作的要求和海上医疗后送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系统支撑平台、数据结构等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兼容。

2.2技术体系

局域网络通信协议为TCP/IP,使用Windows中文版网络操作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JAVA中文版开发主体应用软件,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便携式系统数据处理软件,软件接口参照HL7。

2.3功能设计

检伤分类信息系统以医院船医疗信息网络和电子伤票为基础,结构及功能与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集成,确保信息的无缝连接与一致共享。

检伤分类主要包括伤员接收检伤分类和伤员分类后送信息管理2个部分,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2.4配置设计

2.4.1设备配置

在检伤分类区设置网络信息点,每个检伤分类区设置加固型网络终端和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伤票桌面读 写器(如图3所示),配置大屏幕显示器、彩色标签打印机,并共享医疗信息系统网络打印机。

2.4.2软件配置

( 1 )公用软件 。 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关系型网络数据库系统、办公文字处理系统、JAVA开发软件运行支撑环境套件等。

(2)应用软件。包括研制开发的检伤分类网络终端应用软件和检伤分类PDA应用软件。

2.5接口设计

2.5.1设备接口

采用航插型以太网接口,网络终端与电子伤票桌面读写器间采用USB接口,与大屏幕显示器间采用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VGA)接口,与PDA间采用一对多无线接口。

2.5.2软件接口

软件内部数据库层级的数据接口通过使用JDBC API和Storge Data Base类共用集中数据库而实现。主控软件与各模块间参照HL7。各模块间使用公用变量、类、函数、容器或局部变量等形式传递数据, 使用控件的方式实现相互的接口功能。

3关键技术

3.1战伤救治理论与软件工程技术

依据战伤救治理论、战伤救治规则和医院船战伤救治的工作内容,运用信息化工作模式和电子伤票对检伤分类业务流程进行创新设计与重组优化, 并按照软件工程的技术方法与步骤进行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综合测试和部队应用[2,3]。

3.2嵌入式开发与射频识别技术

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检伤分类PDA信息读写, 数据处理与呈现、存贮,通信接口等模块。使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电子伤票的PDA与桌面读卡器读写, 实现伤员身份与伤票信息的快速自动识别与记录[4]。

3.3标准化与系统融合技术

应用TCP/IP、USB、蓝牙、VGA、HL7等标准化协议与接口进行系统各设备间连接及各软件功能模块间的信息联通共享[5]。运用系统集成与融合技术,实现检伤分类PDA、检伤分类网络终端以及伤员收容救治、手术治疗等分系统、子系统信息的有机融合。

3.4环境适应可靠性与综合试验技术

医院船处于海上舰船冲击、振动、盐雾、 湿热、霉菌等特殊环境,检伤分类区内使用的硬件设备或采用初级军用加固类设备, 或为具有高防护等级的工业级产品,并在应用软件的关键节点采用循证方法提高可靠性,增强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对系统进行陆上联调、系泊试验、航行试验、效用试验等,综合测试、验证、完善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4系统实现与应用

4.1实现功能

4.1.1伤员接收检伤分类信息管理

(1)伤员接收计划。按照医院船指挥部门制定的伤员接收任务安排和实施情况,记录每批伤员的来源、换乘与后送工具、气象海况和具体时间等信息, 作为每名伤员的关联信息。该功能由医院船医疗信息系统组织指挥分系统的院办值班战位信息管理终端实现,检伤分类终端可进行浏览、查询与调用。

(2)伤员信息自动识别与记录。使用伤员携带的电子伤票在桌面读卡器或PDA自动读取下载伤员信息,识别伤员身份和医疗后送信息,自动记录伤员到达检伤分类区的时间。对无伤票的伤员补挂电子伤票,采用“刷卡”自动记录到达时间。

(3)伤票信息填写。根据对伤员进行综合检伤的结果,在网络终端或PDA中填写伤票信息。采用2006版《战伤救治规则》中规定的伤票与医疗后送文件格式,并根据海上战伤救治的特点进行适当补充 。PDA及伤票信息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可进行伤票信息的补充 、 纠正与完善 。 界面输入中主要使用单选 、 复选等便捷 、 快速的输入方式 。 图5为检伤分类网络终端伤票信息操作界面 。

图4 检伤分类 PDA 及伤票

( 4 )收容救治动态 。 在检伤分类区,大屏幕以柱状图 、 饼图和数值等方式显示各单元伤员接收的动态信息,图6为病房伤员收治量及床位占用信息。可根据检伤分类情况和床位信息确定伤员转送的收容救治区域,及时调节、控制各伤员收治区的状态。

(5)收容救治分类。每个检伤分类区接收的伤员按记录的到达时间自动排序(如图7所示),登记而未检伤分类的伤员以蓝色显示,左部为伤员列表,右上部为收容救治区域的动态,右下部为伤员检伤分类统计数据。已确定收容救治的区域显示于“分类去向”栏,伤员接收的区域显示于“转送目标”栏。完成检伤分类信息处理的伤员信息可在各网络终端按授权进行伤员信息查询与调用。在各伤员收容救治的护士站和术前准备区的大屏幕显示本区域的接收分类伤员、已处理数和等待数等队列信息。

(6)伤标与分类牌。根据检伤分类信息,利用彩色标签打印机即时制作伤标与分类牌,并补挂伤标和佩挂分类牌,以直观了解伤员状态。

(7)检伤分类统计。按伤情、伤部、收容救治区域、时间区间、接收批次等进行综合统计,可输出报表,也可对伤员的等待时间、从检伤分类区接收到收容救治区域接收间的时间间隔等进行深度统计与数据挖掘,分析伤员救治的运行动态,及时调节、统筹救治力量的分配。

4.1.2伤员分类后送信息管理

(1)后送伤员队列。根据各收容救治区域上报及批复的后送伤员,按优先级排序形成伤员队列,显示后送队列伤员的概要信息,可通过该队列查询、确认伤员救治与后送的各类信息。

(2)医疗后送文件与伤标生成。可在救治区域生成、打印纸质伤票、野战病历和医疗后送文件袋(正面、背面),并生成、制作、佩挂后送伤员的伤标。将后送队列伤员医疗后送文件的电子文档和详细诊断与救治信息上传至指定存贮单元,并可存贮于移动介质随该批伤员后送携带至后一级救治机构。

(3)伤员后送集结。伤员在检伤分类区集结准备后送换乘时,系统自动检查确认后送队列内各伤员的医疗后送文件、电子信息文档和后送准备状态,并处理伤员床位信息,使信息系统可处理收容该床位后续伤员信息。

(4)伤员后送确认。伤员后送准备就绪并逐个离开检伤分类区时,可在如图8所示的伤员后送操作信息界面进行电子伤票“刷卡”确认,或用鼠标使伤员从左部待后送队列移至右部确认后送队列。

(5)战伤登记簿与交接清单。对已后送确认的伤员根据战时医疗后送要求按伤员单位、姓名、战伤或疾病信息、处置类型和后送去向等进行统计、形成报表,并打印输出,生成战伤登记簿。对每批后送的伤员按后送交接手续要求打印包含伤员清单和交接双方单位名称等内容的信息表,供交接核实、确认。

(6)伤员信息提交与后送统计。将每批已后送伤员的救治信息以电子档案模式进行封存,并将伤员医疗后送文件的电子文档和详细诊断救治信息提交至通信系统,择机发送至后一级救治机构。可按战伤特征、救治类型、收治区域、留治时间、后送目的地等对伤员进行综合统计。

4.2软件应用

检伤分类信息系统集成于医院船医疗信息系统,分别在医院船全员齐装满负荷检验性训练、新型海上医疗救护装备展示、“卫勤使命-2013”军地联合海上医疗救护和热点方向海上医疗后送训练等多项活动中进行使用与检验、考核,并在救护艇、码头救护所和新建大型舰船的医疗信息系统获得集成应用。

5结语

以战伤救治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海上医疗后送的特色和医院船战伤救治的特点,利用海上网络通信,采用适应舰船环境的电子伤票系统,在军事一体化平台技术体制下,首次建立了适应批量伤员医疗后送、具有多个检伤分类与后送单元并行作业信息处理、伤员信息快速自动识别、信息自动化处理程度高的检伤分类信息系统;既实现了检伤分类的信息化工作模式,又具备了传统工作的信息表现形式,提高了伤员检伤分类信息的处理效能,提升了医院船伤员整体救治能力,并达成了与医院船医疗系统有机融合及医疗后送信息一体化集成共享的目标,为海上医疗后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摘要:目的:实现医院船伤员检伤分类信息共享管理,提高海上伤员医疗后送的总体效能。方法:运用战伤救治、软件工程、综合集成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医院船检伤分类信息化工作模式。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JAVA中文版开发系统主体,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便携式系统数据处理软件,软件接口参照HL7。结果:该系统可实现伤员接收、检伤分类、分类后送和收容救治等信息综合集成,已在多项活动及医疗信息系统中获得集成应用。结论:使用医院船伤员检伤分类信息系统,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提升伤员整体的救治能力。

上一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