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

2024-05-05

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精选9篇)

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 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提前就业,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目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一般有两种评价尺度, 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 而另一种则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 即社会的评价尺度。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学校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 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等。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学校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 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要是评价这一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因此, 提高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加强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能力。

1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1 学生的提前就业趋势与学校教学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提倡要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目前已经逐渐演化为“就业教育”, 而这种片面的“就业教育”则是以追求较高的“就业率”为标志, 签订三方协议后就“万事大吉”, 然而对于就业质量 (如专业对口、职业能力) 等本身重视不够, 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竞争能力的缺乏、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和市场份额的萎缩等。但在目前现实情况下, 大部分企业都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用人的时机、专业以及数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随机性, 因此, 相当数量的学生提前就业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和发展趋势, 这就在客观上促进学校能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和回应。所以, 从正常的教学与管理角度分析, 顺应企业需求将势必打乱学院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模式[1], 即要求职业学院的学生能够做到“召之能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这对学院的管理和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 在推荐学生提前就业的同时, 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是否与匹配, 都将是影响学院学生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

1.2“准毕业生”的界定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

目前, 对于毕业生离校就业的时间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有不成文的规定, 一般可以提前半年离校并以试工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进入生产单位。虽然这些办法无论从学院培养的目标、学生期盼尽早就业和企业解决队伍补充等方面, 实现了“三赢”, 而且总体上符合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但是, 由于少数专业市场需求明显大于供给, 企业从自身角度提出迫切愿望, 甚至要求学生提前一年就业, 然而对于学院来说, 若丢掉了这一市场, 就意味着丢掉一块到手的“蛋糕”, 而要抓住这一市场则必然与学校“瓜熟蒂落”的正常教学心态相悖, 显然受这种冲击最大的依然是教学管理。因此, 对于过早地走出校门的学生, 如何保证他们学业和能力的相对完整, 扎实、稳妥地做好界定和操作工作就显得十分关键。

1.3 就业者与未就业者的心理期盼、工作与完成学业等之间的矛盾

由于部分学生提前就业或被用人单位订单, 这就使得提前就业以及订单培训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心理落差加大, 外加学生个体承受能力的不同和从众意识的存在, 必然会给学院的教学秩序与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难度。另外, 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有如何帮助提前就业的学生解决好工、学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这些对于维护学院的正常教学持续和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1.4 组织部分学生定单培训, 导致管理难度增加、师资队伍紧俏

由于组织部分学生实施“转专业培训”或“订单培训”等, 迫使学院专业的数量增加, 班级数量也随之增多, 教学计划及内容都需要调整, 教师及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的数量需求也大量增加, 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中比较突出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建议与对策

2.1 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着重于可操作性的尝试和探讨

当前不同的职业学院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制定了自己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但不排除有针对性不强或疏于管理而束之高阁之嫌。基于上述办学条件, 作者以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主要应抓好以下两点。

2.1.1 加大学院课程建设, 以适应学生远程学习的需要

本学院的专业课程与精品课程, 无论是专业特色或承载信息都是学校积淀的精华所在, 它既可以适用于在校学生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提前就业学生远程学习的需求, 特别是精品课程中的互动方式和其承载的大量信息, 都有助于学生自学和工作参考。

2.1.2 建立以专业为龙头的课程教学体系, 健全远程考试考核机制

对于提前就业的学生而言, 部分课程尤其是后续的少数专业课程, 因为学生的提前离校而中断在校的学习。所以, 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远程考试考核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课程教学体系,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 必要时聘请现场技术人员协助予以协助, 以便督促学生很好地完成后续学业, 在这一方面, 我们在与中铁十六局的合作中就很有体会。

2.2 科学规划办学规模, 兼顾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的同步提升

为了适应用目前人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转专业培训”和“订单培训”等必然成为学校教学的新模式, 这就势必要求学校在办学规模上要留有相应的空间, 以免在教学场地、设施上有“捉襟见肘”之嫌, 特别是在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以及兼容性等方面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以免在教学组织和计划落实上有“流于形式”之嫌。因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学院应提前做好准备, 对提前就业学生的继续培养上, 可以适量聘请有经验的现场施工人员, 现场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理论教学老师等, 加强多方面之间的相互合作, 以免有“流放”学生之嫌, 或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够等问题。

2.3 将就业引导与职业能力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完善教育与引导功能

根据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专家组专家分析, 以前在大学三、四年级才出现的就业压力问题, 现在已成为大一新生继目标定位、人际交往、学习问题之后的第四大问题。分析认为, 目前就业压力的提前说明大学生具有前瞻性, 因此, 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比较从容地面对压力, 这些都要通过学院系统地引导教育, 使学生树立靠自己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去共同适应工作的理念。

教育引导可以通过就业指导人员的系统报告、班主任和教辅人员的日积月累、毕业生的现身说法等形式来完成, 同时组织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缓释学生压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就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不仅要注重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结合, 还要注重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结合。

2.4 强化“校企回访机制”, 延续学生的管理

校企回访机制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在学校培养期间的企业来访。积极邀请企业来访, 通过交流传递企业要求、渗透企业文化、检查培训质量;二是学校对企业的回访。既可以延续对提前就业学生的督促管理, 也可以通过现场调查, 掌握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诸方面的信息。这不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 而且还应发动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2.5 加强对教育教学的改革, 确保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2] (以下简称《意见》4、5、6条中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大课程建设改革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着力建设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职业院校在具体落实中, 应贯彻“两个重视, 两个避免”, 即重视《意见》的内涵及指导意义, 避免实施中的我行我素或形式主义。

3 结语

(1) 按部就班的教学管理, 确能一劳永逸, 但难以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用人机制的客观要求;非理性的改革, 不仅得不到强烈的共鸣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势必带来广大教师的困惑和形式主义, 因此只有在理性分析市场的前提下, 在有关政策的框架下, 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改革, 才能保证改革成效。

(2) 必须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主要的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 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 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冬梅, 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国经济转型催生新投资哲学 第2篇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中国股市上证综指周三收跌0.61%,结束此前连续三个交易日的反弹行情。相比于主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延续了近期火热的表现,大涨1.97%,再创年内新高。金融、地产、水泥等权重股表现疲软,而传媒、互联网、电信运营等小盘题材股表现强势。

权重股持续下跌、小盘股不断上涨成了现阶段中国股市的特点。之所以会有这一趋势,是因为自3月中旬新一届中国政府换班后出台的种种措施已明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开始了。中国股市也对新政府改革思路作出最直接的反馈:传统周期性行业诸如钢铁、煤炭能源等大盘蓝筹股,跌跌不休;而代表新经济的、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的成长股,不少屡创新高。

不少蓝筹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已跌到极低水平。据统计,截至6月25日,沪深300指数对应的12个月预期市盈率为8.5倍,即使不包含银行股,市盈率也仅为11.2倍。A股的估值水平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且低于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市盈率。另一方面,经过近期的强劲表现,创业板、中小板个股估值水平高企,粗略计算,创业板整体市盈率超过50倍。

对投资者而言,此刻是去“抄底”代表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蓝筹股呢,还是“追涨”代表新经济的小盘成长股?

如果要顺应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思路,投资者当然应当选择代表新经济的股票。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别人都不要的,我要——这有些类似巴菲特 “购买便宜货”以及“用低估或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企业”的投资哲学,更何况目前不少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和价格都很低。

在得出答案前,投资者需要考虑几点因素。首先,不能用过去的思维来判断未来的中国股市,例如,过去不少投资者认为指数的大幅上涨只能依靠权重股拉动,但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传统周期性行业为代表的权重股已很难重现往日辉煌,指数驱动力很有可能转而来自代表新经济的成长股。

其次,传统意义上的“牛市”也发生了改变,以前个股普涨或者板块轮涨的局面可能不复再来,取而代之的,是5倍市盈率的行业板块和50倍市盈率的行业板块在市场上共存——类似于前一阵创新高的美国股市。

时代催生新职业 第3篇

职业是劳动者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它随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随生产力提高和科技进步而发展,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而变化。职业是“为己谋生,为群服务”,新职业往往是应运而生的。每出现一种新的需求,就多一种供给;每多一种新职业,就多提供一项新的服务。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不断催生出崭新的职业领域。新生活孕育了新职业,新职业也在改变和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自2004年底国家设立新职业定期发布制度以来,已有1989个新职业进入我们视线。与此同时,中国旧职业已消失3000余个,一些传统职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预计今后每年还将新增30余种职业。新职业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同时也让那些正在为将来“干什么”而发愁的人们看到了新的曙光。新职业体现了社会经济的新动向,代表了职场新风向,也预示了人才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走势。与之相应,我国从业人员队伍也在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劳动力市场中,在技能型职业的从业人员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在新兴职业从业人员中,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员数量不足;在一些技术陈旧的传统职业的从业人员中,大部分人需要转岗转业,由此可以看到职业变化带来的影响。

新职业的一批批出现及被认可,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与开拓意识。这是因为对新职业的从业者来说,他们曾一度在未被社会认同的、无所归依的从业领域里开拓坚守着,他们要鼓起向上发展的信心,需要付出相当的勇气。而来自社会的认可,对他们的创业激情无疑是一种难得的肯定与激励。对后来者,也将是一个鼓励向未知领域求索与开拓的积极信号。从更现实的层面来说,将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体系,将便于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向,合理调整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开发,为社会提供适用人才。

新职业大多是经济发展中的稀缺或朝阳职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十批106种新职业,大多集中在现代服务业,涉及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分析和制作等工作,多属于高技能人才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就大趋势看,越是新兴的职业,其内含的简单的体力劳动成分就越少,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则越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新职业的发布将对潜在的就业者提供更为宽泛的就业选择空间,同时还应当看到,要在新职业及未来潜在新职业中立足甚至成为佼佼者,充足的知识技能应该是必备的要素。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催生新动能 第4篇

现实选择也是长远举措

现阶段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制造业是“主战场”,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进一步解释可以概括为:制造是关键环节, 制造业是主战场, 制造企业是主力军, 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是制高点。

所谓制造是关键环节, 就是要把互联网融入制造业的车间工厂, 融入研发和销售环节, 融入创造物质财富的关键环节。制造业是主战场, 这是由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地位所决定的。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需要充分发挥制造企业本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德国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主体都是制造企业。未来, 当互联网融入到制造业各个环节之后, 会构建一个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 这是产业竞争制高点。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择。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主线是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能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要素, 这是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第一, 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 它能够融入其他领域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第二, 互联网融合也会带来智能化、服务化制造业的新模式, 比如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 都是未来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方向。第三, 融合也会带来新的生产要素, 比如数据已经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同样重要, 成为创造价值的新生产要素。第四, 信息技术是制造企业培育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能够帮助企业构建新型协同研发能力, 根据客户需求的数字化定制能力和快速实施能力、生产管控能力等。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因为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会产生很多新产品、新业态、新的生产运作模式。一方面, 新产品不断升级, 就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另一方面,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供给方式——精准供给。以前的制造业是先生产大量的产品, 放在仓库里, 在商场慢慢销售。而互联网生产方式是先有上网订购、产生订单, 然后根据需要生产, 这就减少了仓储和库存, 实现了精准生产, 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好的入口。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提供更高质量的有效供给?除了我们当前发展的阶段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等原因外, 还有一个大背景就是新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对全球的供给能力和供给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 这次的新产业变革正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 尤其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作为主线。因此, 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去产能、去库存等短期需求, 还能为我们打造适应长期发展和更有竞争力的供给能力和结构, 是一个利长远的举措。

发挥优势产生倍增效应

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进程中, 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能够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哪些关键问题?

樊会文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一条非常明确的主线, 就是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来推动工业强国建设。现阶段“两化融合”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这种融合是全面的, 包括生产、经营等制造业各个环节和领域。不同阶段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也有不同的重点。所以说融合贯穿整个制造强国建设的全过程, 贯穿制造业创新与变革的全领域。

余晓晖认为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特点。比较我国与几个制造强国的特点后可以发现, 美国是制造业和互联网都很强, 但是制造的不少环节已不在本国;德国是制造体系很强但是互联网有所欠缺;中国的互联网很强仅次于美国, 尤其是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能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模式的变革, 这是我国的优势, 这也意味着我国在解决制造业不平衡时可以有不一样的道路。比如, 美国的制造龙头企业和互联网龙头企业都很强, 都愿意主导产业生态系统, 但由于商业模式和发展思维的差异, 那么融合时谁占主导会成为一个问题。而我国目前的互联网企业很愿意与制造业传统产业结合, 而中国也有一批先行的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感知很敏锐, 两者能够找到好的融合点。

安筱鹏表示,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基础我国有两个优势, 一个是制造业大国, 一个是互联网大国。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全面地融入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效果可是一种乘数关系, 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

这些效应的形成, 将会推动解决一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问题。一是发展动力问题。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催生新的动能的重要着力点和抓手。“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 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要素、新能力, 这些是新动能的重要来源。二是竞争优势问题。劳动力、土地、环境等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 能源、融资、物流成本高的问题日益凸显。我们要通过搭建制造业大企业的“双创”平台, 把人口红利转化成人才红利。三是高端化问题。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方向和重点就是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 能推动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 带来服务型制造, 会推动制造业不断地向中高端迈进。

融合还需固本强基

全球及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制造强国相比, 我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特色有优势, 但在生产的智能化、融合的深度等方面差距还比较大, 尤其是中小企业比较滞后。具体来看, 支撑融合发展的要素, 包括传感器、软件、芯片、自动化、数据分析等技术和解决方案与制造强国差距更大。从工厂融合水准来说, 我们不少制造企业工厂的网络化还没完全完成, 跨界融合的水平和美国、德国比有较大差距。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最先发生的一定是在其能发挥直接作用的环节, 而营销环节能直接获取更大的销售额和更多的服务价值, 所以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最先切入点。从能力上看, 做电商也相对容易, 而要把互联网技术贯通生产线、研发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等则还是很难。

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深度与先进国家有一些差距, 但不是很大, 因为这种融合本来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在融合方面, 我国企业的探索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与先进国家在一个起跑线上。融合的差距不是融合本身, 而是工业基础能力, 包括工业管理能力、数字化基础、自动化技术等。国家还要加大对基础领域研发的支持和资助, 引导金融资本注入基础领域。

培育企业创新动力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首先, 要打造两类“双创”平台, 一类是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 它既服务于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也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服务。一类是由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打造的面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双创”平台。其次, 培育三种新的模式, 分别是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再次, 增强三个能力, 即基础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和安全保障能力, 建好“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 “一硬”就是自动感知和控制系统, “一软”是核心工业软硬件, “一网”是工业互联网, “一平台”是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

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代表了全球产业变革的方向, 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融合催生出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融合也在构建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 形成企业新的竞争能力。未来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会成为工业经济转型新动力的来源, 成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贯穿制造业全过程和所有的环节、领域。每个行业融合的重点不一样, 比如消费品行业融合的重点是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改进创新和质量的追溯保证;装备行业融合的重点是产品的智能化和装备联网;原材料行业融合的重点是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全流程管理。总体上来说, 制造业全生命周期都要和互联网融合, 但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创新, 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创新点。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好赶上了互联网的历史机遇, 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会让我国制造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而迈向制造强国。

新理念催生新思路 第5篇

开年以来,西充县地税局新班子准确把握和研判西充地税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立足西充税源实际,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坚持把做大规模、缩小差距、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瞄准既定的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以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手段,大打组织收入“组合拳”,确保了税收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截止4月23日,全县共入库税收收入5393万元,完成计划的51.86%,同比增收3027万元,同比增长127.9%,于4月20日提前70天完成半年税收任务,其收入总量、增量均为历史最好水平,其增幅、进度一直位居全省、全市前列。他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把目标锁定,向现实要收入。局党组客观认识到:西充县局是全市系统唯一一个收入没有上亿的单位,无论从纵向看,还是从横向比,西充的税收收入总量在全省59个扩权县和全市排名中,始终居于末尾。客观的要求、部门的现状、领导的期盼、地方的发展都需要、都迫使西充必须努力实现多收超收。基于此,局党组理性提出了“一年上个亿、两年快增长、三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县地税干部树立爬坡上坎、负重前行、逆势赶超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不

进则退、不争则慢、不追则衰,有为才有位的竞争意识,努

力做大做强收入规模。

二、把管理做细,向征管要收入。完善细化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的征管措施;建立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建立健全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税源数据库,完善和落

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以税务登记管理为抓手,加强案头分析

和下户检查,加强纳税人户籍案头管理和实地巡查;开展“税

收执法整顿年”活动,抽点精干力量开展建安房地产业税收

清理,召开工业企业税收工作座谈会,做好信息共享比对工

作,及时掌握重点税源的经营状况和纳税状况,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清呆欠、核死欠、追陈欠、压新欠等

措全面清理欠税,大力追缴陈欠,依法核销死欠,严格控制

新欠,努力化解欠税风险,确保税收及时全部入库。

三、把基础打牢,向科技要收入。充分利用全省地税数

据大集中系统,加强数据录入、管理和运用,全面实施“网

格式”税源管理,把对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引向深入,减少了

管理死角,严格“以票管税”。纳入系统监管的户数从上线

之初的3846户增加到 4537户,充分运用新征管系统收集掌

握大量的涉税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法催缴、限改的主要依据,使潜在的税源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税收收入。

四、把责任落实,向制度要收入。严格执行“定岗位、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定程序、定奖惩”的计划考核管理措施,把任务落实到征管人员头上,落实到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税源上,切实加强了对各阶段税收工作的督促检查,深挖潜力,堵漏征收,一分一厘抓入库,千方百计保目标,增强了外在压力,提高了内在动力,形成人人思任务、人人抓任务、人人围绕任务攻坚破难、奋力苦抓的良好氛围,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努力实现超收。

五、把能量激活,向服务要收入。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归并工作环节,减少审批项目,为纳税人提供“一窗式、一条龙、一窗清”的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示制等人性化、个性化、细微化的服务,服务承诺制度;税收管理员主动上门进行纳税辅导、开展政策咨询、协助企业核算等贴近式服务,形成了征与纳对等、情与法交融、执法与服务高度融合的服务链条,极大地提高了征纳双方的信任度、认可度、理解度、配合度,主动纳税申报率持续攀升。

六、把潜力挖尽,向稽查要收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稽查、重点稽查和日常检查,尤其加强对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中介机构税收专项检查,对招商引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税收进行检查清理,以此为整顿和规范纳税秩序的有效手段,继续扩大稽查广度,拓展稽查深度,严格处罚制度;经常性开展案例分析和专项总结,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

办法,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完善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环节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落实稽查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行“质疑约谈制”、“查后陈述申辩制”、“稽查建议制”,推行“阳光稽查”,最大限度地提高稽查威慑力。

“粉丝范儿”催生的新经济形态 第6篇

粉丝范儿源自英文“fandom”,一个非常正式的称呼,正如体育人士的圈子叫体育界,电影人士的圈子叫电影界,政治家的圈子叫政界,魔王的圈子叫魔界。不过,这个词也经常用作一种态度,一种状态,一种在粉丝界生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按照《粉丝文化读本》里的说法,fandom这个词在《韦氏大辞典》里的释义有两个,一个是指所有粉丝的集合,也就是上面说的“粉丝界”;另一个是指一种作为粉丝的状态和态度,台本译作“粉都”,用大陆的习惯来翻译,比较像是“粉丝范儿”这个词。

锤子手机发布的盛况,让许多此前不看好的人大跌眼镜。罗永浩,一个和手机这个词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按照他自己的理念做出一款并未见得有多么出众的手机,开个发布会讲讲,就有人为此买了单。

这是真的,我身边就有一位忠诚的老罗粉丝,在发布会后的第一时间下单,她还给我看了预订成功的短信。我尝试从任何专业角度向她解释,即便老罗是文曲星下凡,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安卓系统手机生态的基本体验。尽管她认可我的判断,但这并不妨碍她坚持成为一名锤子手机的支持者、粉丝和传播者。

“他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她一边说,一边把订单发布在朋友圈里,享受来自朋友那里更多的质疑,并不厌其烦地向后者灌输罗的理念。我亲眼看到她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将一位素未谋面的朋友,转化成了锤子手机的另一位信奉者。

罗永浩此前在采访中说,粉丝文化转换为消费的时候,单品价值必须极低,粉丝能够接受的价格仅限于50块、100块。锤子手机的购买者绝非粉丝,而是拥有同一个价值观的一个群体。

这显然是口不择言。从1900年代有“fandom”这个词开始,粉丝界的门票从未有过一个固定的售价,哈利·波特的粉丝可以为魔法服装一掷千金,约翰·列侬的粉丝马克·大卫·查普曼,甚至为了独占他而一枪打死了他。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情感的经济”将取代“理性的经济”,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将让位于“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和“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财经评论者吴晓波在评论小米模式时说,粉丝可以容忍小米的缺陷并共同参与小米的成长,这是一种新的商业逻辑,将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未来一切消费都会娱乐化,一个不会讲冷笑话的企业将会很麻烦。

这种情形不只发生在有意为之的情况下,例如我们所说的“炒作”,还会在无意间发生。例如,美国有线卫星新闻台CNBC研究后发现,微软平板看起来似乎会无人问津,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它发布的时候,照样有几百粉丝熬夜排队等待首发,就像苹果粉丝那样。文章认为,这是因为微软的游戏机XBOX拥有大量的粉丝,而后者增加了这个品牌的“时髦度”。

粉丝范儿就是这种“时髦度”的集中体现。滑铁卢大学的一位教授研究了约翰·列侬、约翰尼·卡什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的“粉丝界”之后认为,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今天,“粉”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一种新的宗教。对已故的名人来说尤其如此,他们更类似今天消费文化中的“圣人”,在道德上雪白无瑕,在理念上无比性感。这促使粉丝们用这种理念武装自己,用“粉丝范儿”要求自己,将理念贯彻到底,比如列侬的和平主义粉丝。

这促成了职业粉丝的诞生。我们都见过他们,他们出现在任何应该出现的场合,手拿荧光棒,眼含热泪呼唤偶像的名字,没人能了解他们究竟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每日邮报》报道了一个58岁的荷兰老人在脑部手术植入电极后变成了约翰尼·卡什的粉丝,并一夜之间拥有了该粉丝界所有的粉丝范儿,但电极关掉,这些全都消失了。

很显然,这项技术并未大规模应用在企业日常的商业行为中,否则我们将看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世界。但前一阵子凯文·凯利曾经说过,当你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你就可以仅靠他们的支持糊口。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意识到这一点,并试图将自己的粉丝界转化为现金,或者反过来,用现金扩大自己的粉丝界。

事实上,Paul Marsden在《如何计算一个粉丝的价值》里写过一个粗糙的公式:一个粉丝的价值 = 由她转化而来的新用户的百分比×新用户创造的收益 ×0.8 /粉丝总数。现在,只要拿出计算器,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算出成为一个“消费圣人”所需的开销,或者算出自己的“粉丝范儿”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下面该做什么,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 第7篇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海安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将为海安的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添新的发展优势。近几年来, 我们按照“科学规划、资源整合、集中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 以发展沿海绿色旅游农业、海洋现代特种种植、养殖业为切入点, 积极推进沿海开发, 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暗纹东方豚养殖基地、亚洲最大的条斑紫菜育苗基地、国内最大的日本鳗黑仔培育基地, 年产值达15亿元。兰波公司被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列为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紫菜产业链实施单位, “中洋”河豚被认定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新一轮的沿海开发中, 我们将立足县情, 高点定位,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 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围绕提升城市功能, 注重策应开发, 在沿海开发中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海安地处苏中东部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 新长铁路与宁启铁路、沿海高速与江海高速、通扬运河与通榆运河均在海安县交汇, 我们将在沿海开发城市带建设中, 进一步凸显交通区位优势, 提升城市功能, 积极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升级改造、海洋铁路建设、火车站改扩建和连申运河海安段改造工程, 使海安县成为江苏沿海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公铁水”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并充分利用靠海靠港、通江达海的优势, 发展大物流、大市场、大商贸, 努力把海安打造成沿海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二是围绕集聚集约发展, 推进配套开发, 在沿海开发中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配套沿海沿江造船、化工、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和洋口港等港口建设, 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 以海安县“四大工业片区”为载体,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放大“液压模锻亚洲第一锤”、“超大型智能型卷板机中国第一卷”、建材机械制造水平国内领先的优势, 着力打造锻压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电梯零部件、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四大特色板块, 建成中国“水泥机械、输变电设备、锻压机械”等重型化成套机械设备的制造基地, 使海安县成为沿海开发产业发展和港口建设的重要配套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围绕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错位开发, 在沿海开发中打造旅游休闲胜地。海安县海岸线较短、滩涂资源较少, 不具备发展造船、化工等产业的条件。我们将扬长避短, 实施错位开发, 依托海安作为江海文明起源的历史文化底蕴, 加快推进滩涂围垦, 积极发展沿海旅游产业, 做大红色之旅、做优海滨之旅、做响里下河风情之旅、做活农闲之旅, 加大旅游资源招商和开发力度, 开发建设海滨特色养殖观光景区和茧丝绸产业一条龙为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 力争把海安建成沿海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大中城市居民品尝长江三鲜、体验黄海风情的优选休闲之地。

整合催生新思路 第8篇

将相关问题及时进行有机整合, 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列问题:

问题1 某人沿直线从A到B, 若在前一半位移里的速度为v1, 后一半位移里的速度为v2,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令全程的总位移为x, 则:

v¯=Δxt=Δxt1+t2=ΔxΔx/2v1+Δx/2v2=2v1v2v1+v2.

问题2 某人沿直线从A到B, 若在前一半时间里的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里的速度为v2,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令全程的总位移为Δx, 总时间为t, 则

v¯=Δxt=Δx1+Δx2t=v1t2+v2t2t=v1+v22.

以上两类求平均速度问题非常一般, 极其普遍, 几乎遍及所有高中物理教学资料.为了提升问题的价值, 增加趣味性和思考性, 笔者将问题一、二进行有机整合, 收效非凡, 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一次次迸放.现归纳如下, 以飨读者.

问题3 甲乙两人同时从A到B沿直线运动, 若甲在前一半位移里的速度为v1, 后一半位移里的速度为v2;乙在前一半时间里的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里的速度为v2.问谁先到达终点?

思路1 推理法

解析1:要想比较快慢, 只要比较甲、乙的平均速度大小即可.

由问题1、2结论知v¯=2v1v2v1+v2, v¯=v1+v22,

因为v¯-v¯=2v1v2v1+v2-v1+v22=4v1v2- (v1+v2) 22 (v1+v2) =- (v1-v2) 22 (v1+v2) 0.

所以在v1≠v2时, 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乙先到达终点.

思路2:赋值法

解析2:令v1=1 m/s, v2=2 m/s, 则v¯=2v1v2v1+v2=2×1×21+2m/s=43m/s;v¯=1+22m/s=1.5m/s.

所以v¯<v¯乙, 乙先到达终点.

思路3 图解法

解析3:令v1<v2, 则可将甲、乙的运动路线分别用图1 (a) 、 (b) 表示.

其中, CAB的中点, D为乙的中点时刻.那么, 由xAD′=xAD, v1=v1知, 甲乙在此位移内所用时间相同;同理, 甲、乙在位移xCBxCB里用时相同.余下位移xDCxDC′相同, 但v1<v2, 所以, 显见乙先到达终点.

思路4:图象法

图象是高中物理中揭示变化规律的最重要方法.应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 也是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志.前面一气呵成给出问题的三种解法, 方法1在情理之中, 方法2揭示了事物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道理, 而方法三则简洁明快, 富有创意.正当学生拍手叫绝, 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 教者话题一转:问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顿时, 学生感到愕然和茫然.百尺竽头, 更上一步.于是, 经过启发、引导、尝试, 学生进入了新一轮思考, 得到新颖别致的图象分析法.

1.妙用x-t图象分析解题

解析4:根据x-t图象中直线斜率表示速度的物理意义, 建立图2所示的x-t坐标系, 令v1<v2, 全程位移为Δx, 则根据题意作图象, 其中OAB为乙的图象, OCD为甲的图象, 于是, 由t轴反映的时间显见t乙<t甲, 所以乙先到达终点.

2.妙用v-t图象分析解题

解析5:建立图3所示v-t坐标系, 令全程位移为Δx, v1<v2, 则根据题意作v-t图象3 (a) 、3 (b) .由v-t图象与时间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 两图对应的实线与时间t轴围成的面积之和都分别为Δx.图象3 (a) 中, 甲以v1运动的时间后于t2t甲2, t甲1对应于t2t3对应于t乙.于是, 两图象中t甲1~t甲3和t2~t乙对应时段内包容的最大矩形面积相同.那么, 甲从t甲2开始以v2运动, 到t甲3后, 再将t甲1~t甲2上方对应的阴影矩形Ⅱ继续以v2向前运动, 直到阴影矩形Ⅰ的面积等于阴影矩形Ⅱ的面积为止, 才能确保其总位移为Δx.于是, 甲图象的时间延长, 相当于将阴影Ⅱ割下填补到阴影Ⅰ的位置, 从而既保证甲以速度v1和v2的对应位移相等, 又确保t甲1~t甲3对应的最大矩形面积和图 (b) 中乙以v2速度运动的位移相等.于是, 显见t甲>t乙, 所以乙先到达终点.

启示:物理学习不但注重深度, 也要追求广度.做有心人, 注意点滴积累, 注重知识迁移与应用, 对问题精雕细刻, 情有独钟, 放眼全局, 科学整合, 才能得心应手, 水到渠成.

奶粉新规催生认证新模式 第9篇

6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

《意见》提出,严格实行境外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注册管理,严禁未注册企业向境内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严格审核报检资料,对进口报检时产品距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予受理。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对无中文标签标志的产品,一律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业内认为,此条例一出,不仅对海外奶粉代购带来影响,对于洋品牌奶粉进口,以及对于国内奶粉企业,无不产生重要的影响。新的奶粉产业布局或将来临。

禁止进口奶粉国内分装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洋奶粉蜂拥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这些洋奶粉质量参差不齐,对中国消费者和乳业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记者发现,在九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里,对进口奶粉的进一步强化了监管。

目前,几大传统进口奶粉品牌均在国内有工厂,通常的做法是从国外进口大包装原料粉,在国内通过干法生产灌装配方奶粉销售,但由于近两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产能跟不上需求增长,因此不少外资品牌采取进口大包装配方奶粉并在国内直接灌装的方式。而《意见》严禁境内分装,意味着外资奶粉品牌未来在中国的产量将下降,或者需要调整工艺和生产线。在此形势下,外资奶粉要么把生产留在国内,要么是生产在国外、以小包装进口,但国外生产成本很高,通关渠道滞留时间很长,未来整治完成后,预计外资奶粉的价格会普遍上涨。

一方面这一新规对多家洋奶粉均带来较大影响。据了解,国内有部分洋品牌奶粉如雅培、多美滋等,本身因在国内产能不足,需要从海外市场直接进口大包装婴幼儿奶粉,然后在国内再分装,但今后国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这将对上述部分洋奶粉带来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此次政策抑制外资奶粉进口的倾向非常明显,这将直接给国内奶粉品牌腾出市场空间,同时也将提高外资奶粉品牌的成本,进而推升价格,间接利好国产奶粉。

婴幼儿奶粉实行“药业标准”

此次新规不仅对于进口奶粉的分装做出明确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意见》围绕行业管理、企业责任、监督监管等六大工作重点展开,提出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明确指出“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并全面实施《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自5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这一要求后,业内高度关注的“药业标准”政策也终于明朗。

“药店系统的管理规范、严格,可以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从而在流通环节有效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和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参照药品的管理方式,将药店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销售渠道之一。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今后将开展试点工作,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模式。药店在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婴幼儿配方乳粉流通许可后,即可设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同时,目前已经通过审核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流通许可的商场、超市、食品店等经营者仍可继续经营婴幼儿配方乳粉。

参照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模式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意见》仍属纲领性文件,实施细则尚需细化,但仍将给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带来巨大影响。《意见》在提高国内奶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的同时,将重点加强对外资奶粉品牌的限制和管理,为国产奶粉的并购重组留出较大空间,从而引发行业的巨大变革。

政府的目的是培育大型奶粉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集中度,未来国内奶粉龙头企业将能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市场份额。在新政下,暂停新建奶粉项目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市场竞争仍很激烈,国内奶粉行业将拉开优胜劣汰的整合大幕。据了解,2011年,我国淘汰了475家生产条件差、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全国共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2012年,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约60万吨。

在行业整合面前,如何巩固质量,重塑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已经成为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奶粉企业来说,就要在奶粉企业在生产中,应参照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模式,全面实施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完善审核工作。

据了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证是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此次将这个管控手段用于奶粉生产,必将对于行业发展起到正缺的引导作用。目前,诸如SGS等多家检测认证机构也都存在针对医药行业良好制造规范(GMP)合规性培训。

不仅如此,根据《意见》要求,企业还应严格执行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全项目批批检验、销售记录和问题产品召回等制度,建立完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企业还应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配合宣传部门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信息发布的规范管理,未经国家专门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复核,任何单位不得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检验检测结果和信息,以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上一篇:心理发展影响下一篇:素质教育应是个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