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发展范文

2024-08-08

海洋渔业发展范文(精选12篇)

海洋渔业发展 第1篇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山东省沿海渔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山东省濒临渤海、黄海。海岸线长3 100Km;沿海岛屿299个, 岛屿岸线550Km;沿海海湾70多处。0m~20m等深线浅海面积2.9×104Km2;潮间带滩涂面积3 200Km。北部黄河莱州湾海岸底质为细纱淤泥质, 是多种北方群系鱼虾产卵、索饵场。

山东省近海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较高,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近海海洋生物有1 000多种, 海洋底栖生物418种, 潮间带生物510种。其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400余种。浮游植物116种, 以硅藻占绝对优势, 经济藻类为海带、石花菜、裙带菜、条斑紫菜、鹿角菜等。浮游动物77种, 其中鱼类155种, 头足类7种,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虾、贝、蟹类有80多种。渔业资源年捕获量可达110万吨, 近海海洋栖息洄游鱼虾类260多种。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海珍品资源量7 000吨。

二、海洋渔业及其资源利用

山东省作为全国海洋大省, 从海洋经济结构中可以看出, 仍是传统的渔业为主的低层次结构类型。同时响应海洋捕捞“零增长”政策, 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保护渔业资源, 2000年以后海洋捕捞出现负增长, 到2001年海水养殖量超过海洋捕捞量。近海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 鱼群数量锐减, 沿岸近海急剧下降。

三、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过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 资源逐步衰退。随着海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捕捞能力持续增强, 远远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承载力, 渔业资源衰退速度加快。表现为渔获物营养水平下降, 主要经济鱼虾类难以形成汛期产量, 低龄化、小型化和低质化现象明显, 损坏幼杂鱼过度。专属经济区的划定, 使得部分外海渔船回撤至近海作业, 加剧了资源不足与过度捕捞的矛盾。

(1) 过剩的从业人员及价格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海产品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 促使海产品价格上涨;价格越涨, 捕捞越甚, 资源愈匮乏。以黄渤海区渔船数为例, 1986年为38 398艘, 而2002年为73 447艘, 增长率为92.28%。可是1998年调查表明渤海渔业资源生物量却下降到1992年的11%。 (2) 渔具渔法结构不合理。由于受捕捞成本的限制, 有些捕捞渔船发动马力不够, 渔具渔法比较落后, 使用违规拖网, 大量捕捞幼鱼小虾小蟹, 破坏了鱼类产卵和幼鱼培育场的低层生态环境。尽管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但是禁期已过, 由于监管部门的监察不力, 违规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 致使大小通杀, 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再生。

2.不断恶化的沿海生态环境。海洋作为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排污的主要收纳场所。沿海城市、地方工农业市生产废污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养殖自污染, 海上作业时油污染, 中小企业对污水处理不力, 造成了近海水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实施监测的渤海入海排污口中, 约83.3%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磷酸盐、悬浮物和氨氮等。山东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数量占各自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数量的比例居全国第一位[2]。

3.养殖管理不善, 病害流行, 种质退化。养殖品种单一粗放, 以传统养殖品种为大宗, 以贝类和藻类为主, 鱼虾蟹类为辅。渔业水域污染, 生态失衡, 病毒病, 细菌病, 寄生虫病和营养病都与环境因子有密切联系。由于受生物工程技术资金等影响, 有相当数量的育苗场设施, 设备条件十分简陋落后;养殖苗种遗传力差;抗逆性弱, 种质退化;育苗能力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制约了规模化, 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4.海产品加工的困惑。水产品加工过程中, 由于技术限制, 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低, 主要用于生产饲料、鱼粉等。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企业设备陈旧;初级加工品多于精、深加工产品。加工保鲜多以冰、速冰的方式, 渔业产品大多被消费者直接消费, 产品附加值低。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富集, 原料质量难以保证。产品出口类型单一。出口创汇竞争力不强。

5.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海域管理政出多门, 各自为政的状况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海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的权威尚未形成, 管理极限和范围出现一定的交叉和重复, 渔业法规不够健全,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3]。海域使用的无序、无度、无偿也是造成渔业资源不能持续、高效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

四、对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全面综合治理污染源

1.陆源污染源的治理:针对陆域排海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工农业废水与城镇生活污水, 对此要从源头上坚决堵住污染排放。实现工业污染项目达标排放;全面推进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落实资金专用, 技术科研作基础。实行全过程污染控制。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有机复合肥、土杂肥使用。加大生物肥使用;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发展生态农业。

2.油污染处理:建立海域船舶溢油预防。处置和应急一体化管理机制;研究石油污染源漂流预报模式, 各港口、码头、造船厂和修船厂建立含油废水处理设施, 对往来船只的含油处理;减少或消除海上油气钻机钻出的钻屑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缓解对环境的污染[4]。

3.清洁养殖替代静养模式:清洁养殖是运用生态经济和环境保护观点来指导海水养殖业的生产。在技术革新基础上逐步淘汰落后的养殖技术和工艺, 推进工厂化养殖、池塘生态养殖和贝藻混养[5]。

(二) 调整渔业结构, 协调其他行业的关系整合人力资源

1.海洋捕捞业。

压缩近海, 发展外海, 拓展远洋是保持和振兴山东海洋渔业强省的战略需要。形成多家远洋渔业公司及龙头企业;拥有装备水平高, 超大型远洋渔业船队, 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内外市场保障体系, 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深度接轨;实现公司在国内外上市, 拓展更广的资金渠道, 把远洋渔业做大做强。实现远洋捕捞业的逐年增长。

2.海水养殖业。

今后的海洋渔业发展的思路:因海制宜, 合理布局,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转化高新生物工程技术, 培育良种, 调整养殖结构、规模。

(1) 潮上带、陆地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就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养殖设施, 采用封闭循环水养殖, 采用技术手段, 处理放养殖环境, 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使良种生长速度快, 抗逆性强。“工厂化”养殖可以提高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 控制养殖污染, 增加生态效益[5]。 (2) 滩涂、浅海的生态养殖。要结合海域实际情况, 开展大规模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容量和潜力的分析研究, 实施生态养殖, 探讨工程化养殖和生态养殖在这一区域的最佳结合。一定要本着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 建立完整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 在继续对中国对虾、乌贼、海蜇、贝类、海珍品等的人工放流、底播、移植的基础上发展名优珍品的培育[6]。根据鱼种群特点, 逐步扩大投放保护性人工鱼礁, 在海岸带和海岛区大量繁殖海带、裙带菜等实现贝藻间养, 建立立体养殖生态系统, 改良生态环境, 实施渔业资源的修复。 (3) 离岸深水区的生态养殖。实施离岸深水养殖可以拓展养殖空间, 增加资源的利用量, 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是一定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 立足实际, 以质取胜。逆性强。“工厂化”养殖可以提高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 控制养殖污染, 增加生态效益[5]。

(2) 滩涂、浅海的生态养殖。要结合海域实际情况, 开展大规模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容量和潜力的分析研究, 实施生态养殖, 探讨工程化养殖和生态养殖在这一区域的最佳结合。一定要本着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 建立完整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 在继续对中国对虾、乌贼、海蜇、贝类、海珍品等的人工放流、底播、移植的基础上发展名优珍品的培育[6]。根据鱼种群特点, 逐步扩大投放保护性人工鱼礁, 在海岸带和海岛区大量繁殖海带、裙带菜等实现贝藻间养, 建立立体养殖生态系统, 改良生态环境, 实施渔业资源的修复。

(3) 离岸深水区的生态养殖。实施离岸深水养殖可以拓展养殖空间, 增加资源的利用量, 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是一定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 立足实际, 以质取胜。

3.海产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的急剧增长, 而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又接近了极致, 海产品的加工技术、工艺对于资源的利用开发就显得更为重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 高层次的产品加工, 有效降低了渔业资源开采, 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减少废弃物[7]。

水产品加工业是本世纪实现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专业之一。必须依靠本省的技术优势, 参与国内、国际科研项目合作, 迅速转化科学技术为生产力, 增加海产品的加工产量比, 做到产品的精、细、高, 提高海产品的附加值。运用生物加工新技术,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生产海洋药物、试剂保健品等, 提高加工的精度, 提升海产品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4.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联系, 整合人力资源。在实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 降低人口压力。当前的渔业发展生产力水平, 已经超过了渔业生产最大的容纳力。

在实施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 降低人口压力。当前的渔业发展生产力水平, 已经超过了渔业生产最大的容纳力。

(三) 完善海域管理, 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

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建立科学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理顺海域管理体制, 遏制海洋资源的破坏,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渔业法及配套法规、规章是渔业实行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保障。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依法生产和管理。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3]。坚决制止非法渔业生产, 淘汰非法渔具, 革新捕鱼方法, 加大执法力度, 强调执行过程中的“严”字。

(四) 提高思想认识, 倡导绿色消费

保护海洋, 保护渔业, 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单靠某些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 逐步加大海洋教育的投入, 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和科普活动, 使公众自觉的保护海洋。倡导绿色消费, 在保证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渔业资源的减量化。

参考文献

[1]Gotthilf Hempel.Daniel pauly.2020年的海洋科学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吴克勤, 林宝法, 祁冬梅, 等, 译.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3:5.

[2]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国家海洋局, 2009-01.

[3]王永丽, 毕建强.论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齐鲁渔业, 2005, (6) :40-41.

[4]Colimp.Summerayes, Karim Lochte.2020年的海洋科学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吴克勤, 林宝法, 祁冬梅, 等, 译.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3:5.

[5]杜平, 章远新.21世纪初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

[6]信敬福.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概况[J].现代渔业信息, 2005, (6) :13-16.

全球海洋经济及渔业产业发展综述 第2篇

全球海洋经济及渔业产业发展综述

随着21海洋世纪的`来临,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当今人类获取新资源、扩大生存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已成为新经济革命的前沿领域.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发展海洋产业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刊特辟专栏,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系列探讨与报道.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新经济 英文刊名:NEW ECONOMY 年,卷(期): “”(8) 分类号:F3 关键词: 

海洋渔业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秦皇岛;海洋休闲渔业;SWOT分析

休闲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设备、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人文资源等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的新型消费业态[1]。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随后的20年里,在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开始盛行和发展[2]。休闲渔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美国,休闲渔业产值约为常规渔业的3倍,休闲渔业经济的乘数效应也是非常巨大,休闲渔业带动了6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休闲渔业也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

秦皇岛市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渔业从业人员,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能加快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过剩的渔业劳动力,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通过深入开发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尤其是海洋游钓等高端休闲旅游产品,能够拓宽秦皇岛市休闲旅游产品的类型,为打造"四季休闲天堂"的旅游品牌助力。接下来对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进行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1.1 海洋资源优势

1.1.1 海洋自然资源优势 秦皇岛市具有发展休闲渔业的天然优势,秦皇岛市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两翼,海岸线总长162.7 km。全市现有捕捞作业渔场10 000 km2,有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5.333万km2,滩涂0.133万km2,潮间带面积31.1 km2,水生生物163种[4]。

1.1.2 海洋文化资源优势 秦皇岛是我国唯一因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与海洋有关的文化非常丰富。有动人的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爱情故事;有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名篇,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和曹操的《观沧海》都为秦皇岛赋予了浓厚的海洋文化气息;为了弘扬秦皇岛的海洋文化,秦皇岛市举办了“望海大会暨求仙旅游节”、“孟姜女庙庙会”、“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节”、“沙雕艺术节”等节庆活动;秦皇岛的饮食文化也有独特之处,主要以烹制各种鲜活海鲜和干制海产品为主。

1.2 产业资源优势

1.2.1 渔业产业优势 秦皇岛近年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02年至今,在抚宁和昌黎先后投资建设了国际级和省级的浅海筏式扇贝生态养殖示范;秦皇岛市还积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全市海洋牧场面积已达3 667 hm2;同时,秦皇岛市以多所科研单位为依托,通过工厂化育苗和工厂化养殖,引进了国外30多个优良新品种。放流各类水产苗种9亿单位以上。海上养殖已经成为秦皇岛市的重要产业。

1.2.2 旅游产业优势 秦皇岛确立了“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全方位发展旅游,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旅游产业发展比较成熟,食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日益完备,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奠定基础。秦皇岛市5A级景区1个,4A景区15家,3A景区6家,2A景区15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星级饭店60家,客房8 223间,床位1.54万张,2013年客房出租率41.2%;旅行社201家,出境组团社9家;全市拥有各语种导游人员2 212人,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秦皇岛已逐步成为京津、东北、俄罗斯、日、韩等旅游市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1.3 区位优势

秦皇岛毗邻京津、连接三北,海洋经济发展市场广阔,是华北和西北重要的入海通道。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与国际市场的重要连接点,正逐步成为我国开放开发格局中的“第三引擎”,秦皇岛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4 客源优势

自“旅游立市”战略实施以来,秦皇岛市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佳度假休闲城市”、“国际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化试点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等一系列称号。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幅提升,旅游接待人次逐年增高,充足的客源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 56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接待海外游客29.8万人次,同比增长4.2%;亚洲游客占40.1%,欧洲游客占37.1%,美洲游客占9.8%,港澳台游客占6.3%;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依次为:俄罗斯(5.5万人次)、韩国(4.28万人次)、日本(3.2万人次)。2013年来秦国内游客构成:本省游客占39.6%,北京游客占23.9%,黑、吉、辽游客占10.8%,晋、鲁、豫游客占13.9%,其他市场占5.0%;来秦国内游客人均花费955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2 劣势分析

2.1 市场供给不足,产品类型单一

从供给市场上来看,秦皇岛市的休闲渔业类型比较单一,消费层次偏低,缺少高端产品。从休闲渔业类型来看,主要依托旅游景区进行产品开发,比如海洋知识科普类景区(新澳海底世界和山海关海洋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类景区(昌黎黄金海岸),乡村旅游类景区(渔岛景区)和海洋主题公园类景区(山海关乐岛海洋公园)。从消费层次来看,主要面向中等收入人群的大众旅游者,缺少高端产品来吸引高收入人群。从开发层次来看,属于粗放型开发,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实现特色经营。

nlc202309041834

2.2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

由于休闲渔业的经营场所要依托一定的渔业资源和渔业设施,所以大多数的休闲渔业经营场所都分布在渔村或近海区域,但是由于秦皇岛休闲渔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没有形成成熟的休闲渔业产业链,所以秦皇岛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首先交通条件不理想,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较差,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选择。其次,用于发展休闲渔业的旅游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休闲渔船比较陈旧,多是由渔民转产后的旧木船改造而成,安全系数低,承载量小。住宿、餐饮和购物等环节以渔家乐、自制渔家特产为主,缺乏面向高端客户群的旅游餐饮住宿服务设施。

2.3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端休闲渔业产品的需求

由于海洋休闲渔业基本上是从渔村起步,从业者多是渔民或者从渔业转产转业的渔民,他们具有高超的海上行船技能,具有淳朴的民风,继承和发扬了独特的渔家文化。但是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培训,不熟悉企业的市场运作,缺乏对企业的创新性管理。所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对休闲渔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4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传统渔业的发展面临困境,为了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的收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虽然休闲渔业可以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部分上岸渔民的再就业问题,但是发展休闲渔业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是秦皇岛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瓶颈。单纯靠渔民自己筹资兴办渔家乐,投资规模小,经营不规范,人才缺乏,整体质量不高,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之间联动的经济效益。

3 机会分析

3.1 明确的规划导向

在《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河北省提出“三区、三带、三核”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秦皇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所辖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在发展现代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产业中担负重要的任务。秦皇岛市在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滨海体育、休闲渔业、构建滨海高端旅游带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

3.2 有力的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水域环境恶化和捕捞强度失控使渔业资源日趋衰退。从1999年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实施海洋和内陆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目标,继《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签署,我国已有大批渔船退出传统作业渔场,大量渔民也急需转产[5]。在此环境下,国家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实现渔民转产转业,进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3.3 成熟的科研技术

我国有比较成熟的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技术,为栽培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02年至今,秦皇岛市先后投资建设浅海筏式扇贝生态养殖示范区,开展海洋牧场建设,依托科研单位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流放各类水产苗种。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使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宜渔种类和渔获量均有显著增加。科技的进步促进现代栽培渔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奠定了产业基础。

4 挑战分析

4.1 周边城市竞争者多,市场竞争激烈

休闲渔业作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全国各地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大力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环渤海海域的秦皇岛、天津、大连、青岛等地都在积极创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在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名单(第一批、第二批)中,天津市有9个、大连市有5个、青岛市有6个,而秦皇岛市只有2个。由此可见,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所面对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4.2 渤海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退化

近年来,渤海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渤海三大湾中,秦皇岛所处的渤海湾海水污染较重,夏季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达11%(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的退化导致其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使得渤海近岸污染加剧、渔业资源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出现;养殖引种导致局部海域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

5 结论

经过对秦皇岛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秦皇岛市应该牢牢把握住国家和河北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会,发挥秦皇岛市的海洋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客源优势,深度开发面向高端客源的海洋休闲渔业项目,不断完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速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以促成休闲渔业产业链的形成,加强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的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秦皇岛市海洋休闲渔业产业在周边省市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31

[2] 方百寿,卢飞,宫红平.国外休闲渔业研究综述[J].渔业经济研究,2008(6):26-29

[3] 孙英杰.河北省休闲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河北渔业,2014(3):51-52+67

[4] 闫莹,王健,赵艳珍.新时期秦皇岛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方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99-4300

[5] 黄颖.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在我国的发展对策[J].福建水产,2005(2):11-14+57

广东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4篇

1.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它为人类提供约16%的动物蛋白质的来源。根据FAO预测, 2010年世界渔业产量将达到10 700万吨至14 400万吨, 其中约有3 000万吨用于制造鱼粉及鱼油产品, 而可供人类食用的水产品约在7 700万吨至11 400万吨。

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和渔业大省, 其中海洋水产业排全国首位。海洋渔业不仅为广东省沿海渔业人口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还支撑着水产品营销和加工、燃料和渔具供应、制冰和船网修造等相关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渔业作为广东省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参与公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广东省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海洋渔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从整体状况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渔业资源资源持续衰退。随着人口及对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捕捞能力不断加强, 渔业资源快速衰退, 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广东省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虽然自20世纪90中期以来, 广东省实施了 “捕捞零增长”、“伏季休渔” 和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等政策, 但捕捞强度仍居高不下。长时间的过度捕捞和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 加上陆源污染的双重压力, 导致主要经济种类资源日益衰退, 多数经济种类主要由1龄以内的幼鱼所组成, 种群交替现象明显, 渔获物营养级水平下降, 低龄化、小型化和低质化现象日益加剧。

1.2.2 生产成本显著升高, 海洋捕捞业效益下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当时海洋捕捞业的效益又相对较高, 是沿海地区投资开发的重点,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 渔船单产和渔获质量下降, 以及燃油价格上升和水产品价格下降等, 使得海洋捕捞业效益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广东省沿海地区约有过半渔船亏损, 捕捞渔船消耗每吨燃油的渔获量下降至90年代初的50%, 企业不堪重负, 使捕捞生产陷入低谷, 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1.2.3 渔业水域受到污染。渔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受损的是渔业资源, 威胁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1.2.4 作业区域大大缩小, 渔民转产转业难度大。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 专属经济区制度在全世界广泛实施, 海域划界成为必然趋势。《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06月签署并生效, 我国传统作业渔场大大减少。据统计, 广东省受影响的渔船有6000多艘, 每年减少产量3.2×105t, 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 后勤产业损失25亿元, 近10万海洋捕捞渔民和66万渔业人口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5 渔业科技含量偏低, 管理有待加强。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工作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依托和支持, 目前在海洋科技方面, 相对于山东而言, 广东省综合性科研机构少, 科技人才匮乏, 科研经费少, 使得海洋开发缺乏技术支撑, 尤其是新兴产业科研普遍落后, 直接制约了全省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后劲和质量。另外, 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宏观调控, 广东海洋生物资源结构和布局极不合理, 各行业相互争夺问题十分严重, 渔业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整体功能及渔政建设不能适应当前渔业管理的需要, 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无法”、“无序”、“无度”、“无偿”等问题。

1.2.6 远洋渔业开发装备和重大技术研究严重落后。南海三省 (区) 目前只有广东省的远洋渔船参与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的开发, 尤其是玻璃钢延绳钓船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总体而言, 由于渔业装备水平低, 渔船设备老化和重大渔业技术没有解决, 产值、产量远远落后于同一渔场作业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省渔船。广东省目前远洋渔业资源使用大型渔船, 有的船龄20余年, 设备陈旧, 这些装备和技术根本无法同国外竞争。由于融资困难、美元贬值等一系列因素, 企业缺乏更新改造资金, 发展后劲不足, 这是广东省必须面对的现实。

1.3 国内外海洋渔业开发的趋势

1.3.1 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正式通过后, 大多数沿海国家实施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 自由捕捞和作业的海域范围大大缩小。公海渔业资源也受到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的管理。就全球的海洋渔业而言, 无论是在沿海管辖内的专属经济区, 还是在公海, 都不是仅仅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管理, 而是全面系统地对捕鱼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探索实施新的渔业管理机制, 如继澳大利亚之后, 新西兰正在尝试综合了经济和生物学机制的、可转让的个人贸易配额 (ITQ) 的渔业管理制度。

1.3.2 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增殖进一步加强。

为了合理地利用渔业资源, 渔业发达国家将渔业资源监测调查定为常规任务。常规性的调查和监测为资源量的评估、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及配额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方面, 渔业发达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并进行技术推广应用。例如, 在近40年中, 前苏联、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先后实行长距离洄游的大麻哈鱼种苗放流, 放流数量每年高达30余亿尾, 回捕率高达20%;此外, 近年来日、韩等国就增殖放流方法 (包括放流个体、放流地点和时间) 、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1.3.3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发达国家不仅对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有严格控制, 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限制。例如养殖业废水排放标准、渔用药物使用规定、特种水产品流通以及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法律体系。因此, 这些国家在渔场生态环境保护、养殖场设置和养殖废水、污泥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先后开展了退化生态系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 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修复被石油污染的海岸、池塘和湖泊的沉积环境, 或通过底栖生物吞食有机碎屑作用修复增养殖场环境。

1.3.4 现代渔业将成为世界渔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

现代渔业主要表现在生产模式的科学性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在生产模式方面, 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模式, 实现资源节约型生产的循环经济。渔业产业领域和范围得到不断扩展, 由过去传统的“渔业生产”, 到现代的“种质-养殖”或“捕捞生产-加工保鲜-销售”, 改变“渔业”仅仅是生产部门的观念, 而将渔业产业链以及相关环境、资源等作为一个整体产业来看待, 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外界废料的排放;其次, 现代渔业表现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组合。目前, 渔业依赖科技的程度在不断提高, 改变“靠天”吃饭, 依靠投入、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 通过现代科技减少了对自然界的依赖, 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如3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 、生物技术等, 都给渔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活力。

2 加快海洋渔业开发、建设海洋强省的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建设渔业经济强省为目标, 加快转变渔业增长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实施科技兴渔,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水生资源养护水平, 努力做强远洋渔业和休闲渔业, 合理发展捕捞业, 加速推进广东省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

2.2 主要目标

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部《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 (2006-2020) 》、《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加强远洋渔业, 开发新的渔场和捕捞对象, 在国际渔业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改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保护近海渔业资源, 实施和强化现代渔业管理;开展安全的种苗放流, 优化水域生物群落结构, 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压缩捕捞力量, 调整捕捞结构, 开发和推行环境友好型的捕捞技术, 实现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 保证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到2010年,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负责任捕捞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捕捞限额制度试点运行, 近海捕捞强度得到压缩;生态型现代渔业基本建立, 水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建设各类人工鱼礁90座以上,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5亿尾以上, 各类渔业保护区167处以上, 70%以上的保护区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荒漠化水域治理和水生生态修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20%, 水域荒漠化加剧趋势得到遏止, 水生生态恶化状况得到控制。

到2015年,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完成, 负责任捕捞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海洋捕捞能力进一步压缩, 海洋捕捞产量基本与最大可持续产量相适应, 保持在120万吨左右;生态型渔具渔法得到全面推广;建立各类型海洋和渔业保护区215处以上, 85%以上的保护区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范围达到60%;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建设具有一定规模,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得到大规模开展, 每年增殖鱼苗10亿尾以上, 荒漠化水域治理和水生生态修复面积达到的总面积的30%, 荒漠化水域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水域生态有所改善。

到2020年, 生态系统水平的现代渔业管理基本建立, 负责任捕捞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海洋渔业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以生态养殖、海洋牧场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渔业模式得到实现;建立各类型渔业保护区达到250处以上, 95%以上的保护区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范围达到90%以上;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工作成为常规性工作, 荒漠化水域治理和水生生态修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70%以上, 荒漠化水域基本达到修复, 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生生态处于良好状态。

2.3 基本原则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使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 将生态保护、生态损害控制、生态破坏恢复、资源护养增值和资源有效管理有机结合于一体, 促进广东海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 形成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与稳定性。

2.3.1 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协调发展原则。

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总原则, 实行严格的资源保护措施,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特别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对重要海洋生物物种, 优先采取就地保护措施, 划定特定保护区域;对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采取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库方式予以保护。

2.3.2 坚持统筹兼顾, 实现持续发展。

从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 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 统筹考虑不同地域、资源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妥善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渔业开发的关系, 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将科学养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国内资源开发与国际资源利用相结合, 结构调整与转产转业相结合, 渔业生产与加工服务相结合, 水产养殖与资源增殖相结合, 做到保护促开发、开发促保护, 实现渔业经济、农村渔区社会和水生生态的协调发展。

2.3.3 坚持自主创新, 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科技兴海, 加强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渔业科技水平的战略基点和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集中优势, 整合资源, 力争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推进渔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加大渔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促进渔业技术、经营、管理全面升级。科技创新与科技先行的原则。

2.3.4 坚持资源节约, 转变增长方式。

广东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要树立资源节约的意识, 提倡节能渔船的生产方式, 强化对重要渔业水域和资源的监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 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实现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的跨越。

2.3.5 法制建设与综合管理原则。

在开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同时,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综合管理和规范社会行为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与促进经济发展目标实现。

3 重点领域

3.1 重要资源

3.1.1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广东省领海面积1.64×104km2,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35.40×104km2。大陆海岸线长3368.1km, 占全国海岸线的1/5;拥有大小海岛1431个 (含东沙群岛) , 其中海岛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759个, 海岛总面积0.16×104km2, 岛岸线长2 414.4km, 渔业水域和生物资源丰富。据统计, 中国海已记录的海洋生物物种共2 0278种, 其中黄、渤海1 140种, 东海4 167种, 南海5 613种 (陈清潮, 1997) , 其中广东海域鱼类有1 064种、甲壳类200余种、头足类58种, 显示广东海域生物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同时, 海洋生物不仅提供人类可直接食用食物, 而且还是巨大的天然活性药物宝库, 目前从海洋生物中经发现具有重要生理及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达千种以上, 广东近海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达500多种, 它们将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

3.1.2 较强的科技优势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

广东省是全国海洋科研力量较强的地区, 拥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水产学校、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经济开发研究中心以及广东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多家渔业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此外, 省内多家渔业公司和各级水产机构还具有一支强大的渔业科技队伍。这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3.1.3 齐全的产业门类和宏大的产业规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广东渔业目前已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产业结构, 并在养殖、捕捞、加工、水产品流通等领域培育了番禺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广东远洋渔业总公司、广州市海洋渔业公司、湛江中水海产品工程有限公司、南海盐步水产批发市场等20多家大型龙头骨干企业, 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生产条件。

3.1.4 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广东经济实力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 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发电量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不少指标已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为广东的渔业生产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3.1.5 显著的区位优势可带动渔业的外向发展。

广东位于我国海岸生产力布局的中轴线, 两个经济体系的交汇点,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与东盟国家海洋渔业贸易;可以与港澳共建“泛珠三角”, 发挥“两制”互补, 全方位合作, 整合生态、渔业资源, 创建粤港澳海洋渔业经济合作新格局。此外, 广东还是著名的侨乡。目前, 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达2 000万人, 约占华侨、华人总数的70%。广东的渔业体制改革正在铺开, 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和开放、优惠的投资政策, 将吸引众多的侨商、外商投资, 以带动广东省海洋渔业的外向发展。

3.2 关键技术

3.2.1 渔业可捕资源评估体系和监管技术。

系统调查广东海域生物资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科学评价和分析生物资源的衰退特征及其机理, 系统了解近海环境和海洋生产力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过程和机制, 提高预测能力, 研究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建立起以资源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渔场环境及渔海况情报信息服务系统, 注重3S技术在渔业管理上的应用, 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合理开发利用远洋渔业资源提供依据和保障。

3.2.2 渔业资源养护与增殖技术。

研究渔业资源增殖技术及其监测评估技术, 确定不同水域适宜的人工增殖放流对象和数量, 研究增殖水域生态环境容量及增殖对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优化增殖放流环境, 综合评价渔业资源增殖效果, 评价资源增殖的生态安全性;研究人工鱼礁构建、投放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 研究人工鱼礁对广东省沿岸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研究人工鱼礁的科学管理措施;研究构建海洋牧场的技术, 研究适于沿岸浅海、滩涂水生定居种底播增殖技术;研究底质改造技术, 研究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和附着生物的增殖、移植技术。

3.2.3 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

研究和建立珍稀濒危水生生物调查、监测和拯救技术;调查和研究外来水生生物物种入侵效应和管理技术;研究和建立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保护技术。进行水域生境的基础调查和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数量分布的监测评估;进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特别是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措施;探索恢复、保护和增殖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有效途径;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规划, 并为各项水域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咨询。

3.3 重点方向

应进一步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 加大投入, 并完善政策措施, 使渔业资源人工增殖、人工鱼礁建设和渔业生态旅游成为渔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3.4 发展潜力的区域和品种

广东省现有海洋渔船6.5万艘, 其渔业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使渔场变迁或缩减, 渔获量减少, 渔获物质量下降, 沿海几无可供开发的品种。金枪鱼类在国际市场上价值很高, 是广东省可供开发利用的高价值渔业资源。

南沙岛礁海域仍有成倍增加作业渔船和捕捞产量的可能性。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的评估, 南海中部水深500m以浅的岛礁海域 (含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海域) 底层渔业资源的潜在年渔获量为6万吨, 相当于0.63 t/km2。目前该海域底层种类年渔获量估计不超过1万吨, 不足潜在渔获量的1/6, 因此, 底层渔业资源总体上仍处轻度开发状态。南沙中北部岛礁周围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主要渔场, 近年来这些区域的单位面积年渔获量平均为0.32 t/km2, 大致只有底层种类潜在渔获量的50%。内地渔民恢复南沙岛礁生产以来, 总产和单产均逐年增加, 近年来尽管作业渔船有所减少, 但总产量仍保持上升趋势, 该情况也表明南沙岛礁海域的渔业资源尚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海洋渔业的目的不应仅限于获取食物和工业原料, 而可以通过发展休闲渔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 可通过发展游钓娱乐业, 转移部分渔船和劳动力, 将有助于减少捕捞努力量和安排沿海渔民就业;同时, 通过游钓、海上生态旅游, 可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益, 并进一步拓展渔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成为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途径。

4 主要政策

4.1 建立健全海洋生物资源由政府综合管理的机制

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是共享资源, 各行为主体都应有保护资源和提高环境环境质量的责任, 政府必须树立海洋渔业是资源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设立海洋统筹协调机构,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 保持在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主导地位, 建立健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有关法律制度, 尤其是建立渔业资源核算体系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 以达到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

4.2 调整海洋作业结构, 健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机制

完善伏季休渔制度;严格控制新增海洋捕捞渔船, 除远洋渔业专用作业渔船外, 一律停止审批新建捕捞渔船, 对“三无”渔船进行全面清理, 并坚决杜绝新增“三无”渔船, 禁止以任何形式引进渔船在我国专属经济区从事捕捞作业;逐步建立超年限渔船强制报废制度;要区别渔区、半渔半农区和农区, 实行分类指导, 严格控制非专业渔业劳动力从事海洋捕捞作业;要依法完善渔业许可证制度, 严格执行有关海洋捕捞作业的各项法规;进一步加强海洋资源常规监测工作, 制定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行动计划, 与邻国、邻省 (区) 共同合作, 依托省海洋与渔业监测中心, 建立完善的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船舶、站点组成的海洋资源监测网络, 开展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监测预警, 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综合管理,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强海洋 (渔业) 保护区建设, 保护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已经具有科研价值的生物物种和生态区域, 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特别生态系统。

4.3 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提高海洋渔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中央驻穗科研院所、高校、省内科研机构为依托, 组建省海洋生物资源创新平台, 通过规划、计划、产业和技术政策、课题招标等方式, 进一步整合全省海洋科技资源, 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并借助国家的支持, 通过设立研发、推广资金, 以课题申报的形式, 把广州建设成集基础研究、技术推广、应用开发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城, 辐射带动全省海洋科技的发展;实施人才强海战略, 面向国内外广泛招揽高层次海洋开发科技人才, 重点支持开展人工鱼礁、资源增殖放流、珍稀濒危动物保护、限额捕捞等重要、急需领域的海洋科技攻关,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政府每年的科技拨款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3—5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VO S T, TRUONG S K.Prob lem s w ith the conservation of coastalfisheries and coral reefs in V ietnam[M]//B rian W D.Proc.1 stInt.Symp.Marine Conservation Hong Kong, 1997, 79-85.

[2]袁蔚文.南海渔业资源评估[C]//贾晓平.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文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9, 82-87.

[3]曾炳光, 张进上, 陈冠贤, 等.南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9:170-197.

[4]邓景耀.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渔业经济, 2000 (6) :21-24.

[5]杨吝.南海区海洋渔业状况和管理建议[C]//贾晓平.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文集,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9:32-37.

[6]AOYAMA T.The dem ersal fish stocks and fisheries of the South Ch i-na Sea.Rom e[M].FAO/UNDP, SCS/DEV/73/3, 1973:1-80.

[7]R ICHARDS J, CHONG C K, MAK P, et al.The dem ersal fish re-source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 ina Sea[M]//FAO/SEAFDEC, Report of the FAO/SEAFDEC workshop on shared stocksin Southeast Asia, Bangkok, 18-22February1985.FAO F ish.Rep., 1985 (337) :1-97.

[8]卢伟华, 叶普仁.广东底拖网渔获资源状况[J].中国水产, 2001 (1) :64-66.

[9]聂善明.如何解决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 2000 (6) :26-28.

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5篇

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渔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渔业生产、流通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种高速发展,是依赖于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的发展,是过度利用渔业资源的掠夺性的发展.目前,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显露出其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如渔业资源衰竭、生态环境破坏、渔业新技术引入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渔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王淼 权锡鉴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青岛,266071 刊 名:农业经济  PKU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CONOMY 年,卷(期):2003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海洋渔业发展 第6篇

一、三国鼎立下的此消彼长

1-9月,中、韩、日三国继续垄断全球船舶新接订单94%的份额,但三强之间发生了细微变化。以载重吨计,中国市场份额较2011年下降6个百分点(占比40.6%),韩国下降近9个百分点(占比34%),而日本则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达到19%。一直不甘退出造船强国的日本,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

剖析日本船舶工业,强化技术创新、内合外扩、政策支持是其成功抢夺部分市场阵地的关键因素。据2011财年十大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其造船事业研发投入126亿日元,同比增加18%,创10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三菱重工研发费用70亿日元,同比猛增58%。其在绿色低碳船舶领域的持续投入,為日本赢得多艘相关订单。2012年,日本同样不甘寂寞,重组万国造船和石川岛播磨,提高竞争力;加强对新兴造船国家的技术输出,5月底日本国土交通省与巴西发展工业和贸易部签署技术输出谅解备忘录,川崎重工投资30%股份与巴西船企EEP共建船厂,并增资大连中远造船,这些“技术换市场”的方式已取得明显呈现;同时,强化政策支持,联合国内20家船企成立“日本船舶投资基金”(JSIF),针对船东签订的每一艘船订单成立“特殊目的”的公司,专门协调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给下单船东提供部分资金,以吸引船东来日订船。

二、船企两极分化更趋严重

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言,退潮之后方知谁在裸泳。国际船市连年低迷,使得众船企普遍陷入“订单荒”,市场仅有的零星订单几乎全被强企瓜分。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全球手持订单排名前15名的船厂拥有全球50%的订单,前30名船厂拥有70%以上的订单,最后360余名船厂仅持有全球10%的订单,一半以上近两年均无单入账。既便如此,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世界船企前三甲手持订单2014年排期仅是其造船能力的七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日前日本造船界恐慌的“2014零订单危机”说。

王者亦如此,何况中小船企。大部分中小船厂由于手持订单耗尽,船台船坞闲置极为普遍和严重。据韩国造船工业协会表示,其中75个中小船企会员都面临破产危机。据船舶行业协会介绍,1-8月我国规模以上船舶行业亏损企业数量达329家,亏损额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4亿元;中小船企密集的浙江省,80%的造船厂已经停产,或仅以一半产能运转;今年东方造船、浙江金港船业、宁波恒富造船业、南通惠港造船等船企均被退市或破产倒闭。

三、强者恒强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轮船市的危与机,给造船强企的衡量界定了新的标准。真正的强者,早已实现华丽转身,转移到附加值更高的海工领域。新船接单量并不能完全诠释强者的风范,也许接单金额更为恰当。今年1-9月,现代重工新接船舶订单266.3万载重吨,位居全球第一;大宇造船、三星重工新接225.1万载重吨和119.6万载重吨,分别位居全球第二、第五。但从三大公司发布的前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大宇造船船舶与海工事业接单105.3亿美元,其中海工装备接单87.4亿美元,占比83%;三星重工船舶与海工事业承接订单总金额79美元,其中海工装备接单金额达72.7亿美元,占比92%;现代重工船舶与海工事业接单66.28亿美元,丧失全球第一宝座。

与涉足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不多的其他船企相比,结果更为震惊。如三星重工新船订单仅比日本今治造船多出5万载重吨,但海洋事业接单金额却超出60多亿美元。可见,真正的强者,在不同市场下都能活的更好。

海洋渔业发展 第7篇

我国海洋与渔业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海洋与渔业标准制修订,海洋与渔业标准的宣传贯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1】,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海洋与渔业标准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2】。其中,海洋与渔业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渔业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在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3】,但当前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各单位和人员对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够清晰;海洋与渔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相对欠缺,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海洋与渔业信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够等方面。

目前,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中使用的标准大部分都来自于其他行业部门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由于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的特殊性,这些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有的亦不符合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求,急需制修订一系列海洋和渔业行业标准来指导海洋和渔业信息化建设。截至2014年底,海洋信息化相关国家标准已批准发布4项,行业标准批准发布16项[4]。近2年,标准制修订数量更是大幅增加,截止2016年6月,已发布100余项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规范和统一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内容,为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但远不能满足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另外,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者在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本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在标准化方面意识和能力,以及投入的精力都有所欠缺,导致了标准的制修订周期有所拖延,使得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甚至出现了需要用标准才临时写标准的情况,没有发挥标准应有的作用,降低了标准本应带来的经济效益。

3 标准化的意义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凸显,得到了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5]。为提高国家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国家已初步建立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但需要制修订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标准,并丰富和完善标准体系,因此制修订海洋与渔业行业关键技术标准,成为目前海洋与渔业部门亟需的一项任务,通过关键标准的制定,可以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利用标准化来推动现有的资源孤岛和信息孤岛的整合;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标准缺乏、标准制修订方向不明、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4 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实践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显示迫切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6]。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今年在国家和山东省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国家和山东省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其他信息化强省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海洋与渔业数据分散存储、已有数据利用率低,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业务协同差,已制约成为山东省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标准化建设亟需在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规范方面制修订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来支撑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建设。2014年12月16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印发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规划(2014~2016)》【7】,山东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在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立足山东实际,建立健全了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应用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确保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8]。

山东省面向海洋与渔业建设具体情况,扩充相应的技术规范,重点开展了以下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

4.1《山东省海图电子地图数据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山东省海图电子地图的坐标系统、地图数据分层与命名、地图瓦片、地图分级、内容选取、地图表达等内容。适用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一张图”平台和市县海洋与渔业“一张图”平台数据生产及建设,以及海洋与渔业的相关部门管理使用。

4.2《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数据目录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本省海洋与渔业空间数据目录的内容、分类、组织模式。该标准适用于本省海洋与渔业数据生产、管理及应用。

4.3《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本标准在遵循OGC标准和Web Service规范的基础上规定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数据服务发布与注册的接口命名规则、接口操作、操作请求和响应的内容、参数以及服务HTTP请求响应规则等方面。统一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业务涉及的数据目录服务、数据访问服务、数据维护服务、元数据服务等请求、访问规则,实现各业务系统对数据的标准化发布、调用,实现海洋与渔业业务数据的共享。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符合OGC标准及Web Service规范的海洋与渔业数据服务发布、请求、访问的实现。

4.4 标准实施

近年来,海洋与渔业标准化工作发展迅速,标准数量大幅增加,标准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9]。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对相关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意识和能力培训,增强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增强其标准化意识,提高标准化能力。通过标准的宣贯培训,对标准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解答标准本身及标准应用中可能存在的疑问。

5 结束语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提高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通过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山东省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网上运行和全程监管;达到了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带动海洋与渔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海洋与渔业管理水平。

综合而言,标准化在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标准化能有效保障和促进信息共享;标准化能有效形成和促进业务协同;标准化是实现互联互通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障;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密[10]。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其他海洋和渔业信息化强省相比,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规范方面。为此,山东省立足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实际,为支撑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建设实践,并进行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深化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推动海洋与渔业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活力,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海洋与渔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R].(商秩发〔2010〕279号).

[2]吴玥、张燕歌、袁玲玲等,《海洋标准分类体系探讨》[J],《海洋信息》,2013年5期,P31.

[3]《国办:加快推进海洋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4-01-06.

[4]巩沐歌,《国内外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2011年12月,P23.

[5]许莉莉、汤海荣、张燕歌,《海洋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导报》,2015年1期,P50.

[6]朱峰,《加强标准化工作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C],《中国标准化》2007年9期参赛论文,P451.

[7]江开勇、郭海波,《以信息化促进现代渔业建设》[J],《中国水产》,2008年11期,P30.

[8]《<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规划(2014~2016)>印发实施》[N],中国海洋报,2014-01-10.

[9]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规划(2014~2016)》.

[10]汤海荣、叶盛林、王玉红,《践行海洋标准助推海洋强国建设》[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年.

海洋渔业船舶节能技术 第8篇

关键词:渔业船舶,节能,技术,措施

1 我国渔业船舶节能现状分析

1.1 不断优化渔船船型和主尺度

渔船作为重要的捕捞、保鲜和海上航行工具,较之普通渔船更需要对船舶船型、主尺度等主要的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必须采取优化设计的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工程学的发展,为渔船船型选择、主尺度等重要参数的论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保证和技术基础。

1.2 采取有效的降阻措施

渔业船舶在海上航行的阻力是造成能耗的关键,因此如何降低阻力是渔船节能的重中之重。渔船球鼻艏的设置必须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航行过程中的剩余阻力。球鼻船艏的减阻效果与航速有关,只有航速大于某一值(界限速度)时,球鼻艏才会呈现降阻效果,一般球鼻船艏的界限速度傅汝德数为(0.644~0.641)Cb(Cb为方型系数)。采用球艉船型,这是由于这一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它较之常规的型线设计能够通过降低尾波的波高来提高对船舶的推动效率,使渔船船身的效率提高4%~10%;船舶水动力节能附体装置的应用,如前置导管、补偿导管和舵球,这些附体的主要作用是能够使螺旋桨的进流更加均匀,使船尾的水流分离逐渐减少,通过附加推力的产生来降低渔船的能耗。

1.3 通过降低主机功率来提高渔船推进效率

具体方法是设计大直径、低转速的螺旋桨,这是目前我国渔业船舶节能效果最佳的方式。渔船主机所发的热量仅有约1/3转化为有效功,其余热量大多损失,为了充分利用余热,渔船通常采取设置废气锅炉、烘箱、制氮系统等手段来利用余热,从而降低渔船的燃料消耗。

2 渔业船舶节能开发的有效措施

2.1 积极进行新型节能渔船的研制

新型节能渔业船舶的研制是一项系统、复杂、专业的工程,离不开船舶、机器、节能和捕捞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分析研究国内外渔业船舶和渔场的变化情况,根据捕捞作业的客观需要,研究出与新型节能渔船相匹配的各个部位,实现不同部位的优化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2.2 渔业船舶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要对综合性能较差的超龄渔船和陈旧老船进行淘汰,因为这些渔船能耗较高,性能太差,应将这些渔船重点淘汰,推广和采用节能效果好、性价比较高的玻璃钢渔船进行海上捕捞;要注重船舶底部涂料的选择,选用优质、环保的节能涂料,可以降低船舶航行和捕捞作业过程中的的阻力;优质的环保型涂料能够减少对海洋的污染;使用玻璃钢被覆技术对木质渔船进行改造,对木质渔船进行这种改造后,可以防止渔船漏水、遭海水腐蚀和防止虫蛀。被覆玻璃钢后,木质渔船可以无需上岸进行油气喷涂,帮助渔民节省因漏水、虫蛀等导致的维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渔业船舶的船体强度,降低因发生碰撞而受到损坏的可能。

2.3 保证渔船装置向匹配

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大直径螺旋桨、调距浆、船用铸钢螺旋桨、MC尼龙螺旋桨、双速比齿轮箱、导管桨和节能船用辅机。

2.4 推广使用

节能效果较好的增压柴油机或闭式循环冷却柴油机,这种新型柴油机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能够为渔业船舶的运行节约大量的燃料,从而降低渔船经营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2.5 合理选用合适的添加剂

对于渔业船舶而言,其所需的燃油和机油如果加入优质的添加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燃油的充分燃烧,这样就可以使燃油燃烧更充分,增加燃料的使用性能,也可以降低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积碳的量,从而减少渔业船舶发动机发生故障的概率。

2.6 选用高性能制冷设备提高废热利用率

渔业船舶所使用的柴油机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应充分利用起来,以减少排放。这就需要我们选用性能优质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将废热集中进行利用。

2.7 采用高科技产品实现节能

渔船在海上捕捞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高科技卫星导航仪,能够大大提升渔船的捕鱼量,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大量节省燃料的消耗。

总之,渔船节能降耗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决策、减轻渔民负担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对渔业船舶节能技术的研究,选用节能效果显著的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渔业船舶运行过程中燃料的浪费和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破坏,从而实现我国渔业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养殖的影响 第9篇

1 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度量标志是气温较往常的气温有所升高。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气温差别很大, 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和时令的气温也有差别。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道, 2014 年全球平均气温为57.9 华氏度 (约为摄氏17 度) , 是自1880 年有记录以来的第14 个高温年, 比20 世纪平均气温高0.9 华氏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研究所揭示新的资料分析显示, 2014 年地球表面温度比20 世纪中期的平均值高0.52℃。2009 年全球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提出控制温度升高幅度低于2℃为目标, 也就是说, 近期全球变暖的平均气温不超过2℃, 具体表现为日常气温比往年同期的高, 极端最高温的日数比往年的多, 应该指出的是, 全球变暖是大趋势。

目前, 对气候极端变化所能依据解释的科学证据并不充分, 甚至对因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暖化的科学论证都还不能确定。 但是, 全球变暖现象对海水鱼养殖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 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山消融, 北极冰山变矮, 冰山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有研究资料表明, 我国近30 年来,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是2.6 毫米/年, 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1.7 毫米/年的速率。 可以预见, 海平面上升, 影响着海水鱼塘的养殖面积, 养殖面积减少。 甚至普遍认为冰山消融, 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在加快。

其次,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暖水性的养殖种类将有机会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转移迁徙, 改变海区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学的结构, 如颇具经济价值的大黄鱼由福建沿海扩增至江苏、山东沿海实施人工养殖将成为可能。

再次, 气温升高, 水温也随同升高, 海水鱼类胚胎和胚后发育期所需要的温度累加值的日期“积温日期”将缩短, 也就是发育加快;由于水温升高, 养殖鱼类的新陈代谢将加快, 在每年5 月份至10 月份有效的养殖生长时期的生长率将提高, 产量随之提高;再由于水温升高, 每年的冬季将推后来临, 延长了养殖季节, 养殖鱼类个体加大而提高了产量。

最后, 水温上升, 会带来病害多发。 海水鱼养殖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引发的充血病、溃疡病、烂鳃病, 和寄生虫引发的指环虫病、孢子虫病、锚头蚤、车轮虫病等等, 都是高温季节暴发和流行的疾病。 据有关报道, 日本研究表明, 随着全球变暖, 日本沿海巨型水母 (如海蜇) 数量变多了, 形成的“水母潮”堵塞渔网, 是渔业的一种危害。 高温会诱发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在养鱼池形成“水华”, 在海区造成“赤潮”。 赤潮生物覆盖水池表面或进入鱼类腮腔, 会使鱼类窒息死亡。 赤潮生物死后会分解大量有毒物质, 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

2 极端天气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指灾害性天气。 平常所说的风调雨顺是一种祥和宜人的天气, 既有风又有雨的成份。 极端天气的风指的是台风、暴风、龙卷风, 雨是暴雨、连延大雨, 还有严寒酷暑、雹旱暴雪, 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灾害性的损失。

暴雨和连绵大雨, 将会降低海水表面的盐度和养鱼塘海水淡化, 造成鱼类不适盐度而死亡, 甚至洪水泛滥会带来淹没鱼塘冲垮堤岸的灾害。 严寒酷暑的水温超越养殖鱼类耐受水温极限, 也将造成鱼类的冻死和热死。 如冬季时, 时有寒潮来临, 夜间的水温低于白天的水温, 早晨发现鱼排 (塘) 的鱼不明原因地死了, 殊不知道这是低温冷死的。冬季, 海冰的出现是另一种灾害, 海冰覆盖着池塘和养殖网箱表面水层, 导致水层中的养殖鱼类缺氧而死亡, 或因为海冰遮住阳光, 导致岩石上附生的海藻得不到阳光而枯死, 造成养殖的海参、鲍鱼缺乏食物而饿死。

应该指出的是, 海洋气候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是反常的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 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 “拉尼娜”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周期不规则, 大约每4 年出现一次, 其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并且可持续两三年。 有报道观察结果, “拉尼娜”会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旱, 并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 同时, 使非洲西岸和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部地区异常寒冷。 在中国,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 秋冬季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增强, 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由于这两种海洋气候现象的出现, 导致异常的降雨、干旱、寒冷的反常气候, 对海水鱼养殖也会造成危害。

3 应对气候灾害的措施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 对海水鱼养殖造成的影响和招致的损失, 是天灾。 海水鱼养殖业在应对天然灾害时, 要有以下一些举措:

举措一, 要有关于防灾减灾的信息网络, 迅速而准确地发出灾害预警。 当能尽早收到即将来临的灾害信息, 组织人们起来抗灾抗害, 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将减少灾害的损失, 这是抗灾以防为主的关键防线, 没有信息就无从防备, 让灾害突如其来, 损失一定难于想象。

举措二, 要有抗灾减灾的能力建设。 抗击气候灾害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建设和贮备, 当灾害来临时, 能派得上、用得着, 不出现人力荒、财力荒和救灾物资荒。 因此, 在能力建设上, 要有划分应急预案级别的应对措施, 并相应地给予建设和贮备。

举措三, 温度盐度的防控办法。 海水鱼养殖承受的天然灾害有其特殊性, 除了一些无法抗拒的冰、雪、雹、雨、风灾害外, 在养殖水体中有些受灾引发的水体温度、盐度变化, 一般都能有对应措施加以防护。各种海水养殖动物对水温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范围, 分为适应生存的温度和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

海洋渔业环境监测浮标的优化设计 第10篇

1 研究方法

应用计算流体(CFD)软件包FLUENT6.3软件进行研究。采用FLUENT前期处理软件GAMBIT建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然后导入FLUENT求解。其分析过程为:(1)将普遍使用的船型浮标体的体形根据实际长度画出坐标点,由点连成线再组成面,画出船体的形状;(2)创建一个相对较小的流动区域,以便于船型浮标体附近的网格加密及调整浮标体的吃水线高度;(3)同样的方法创建外围流域,外围流域要相对大些,尽量模拟出风和水的流场,然后对各个面进行网格划分,流场入口密些,出口处稀疏;(4)网格划分完成后,设置边界类型,然后导入到软件FLUENT,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lume of Fluid,VOF)[5]。设置气流及水流速度、水的密度、大气压等参数,经过迭代计算得到浮体的升力和阻力。通过由经验公式得出的理论值和软件模拟值相比较发现,吃水线高度需要调整,再次使用FLUENT计算得到调整后的升力和阻力[6]。经理论验证,调整吃水线高度是可行的。根据比较结果,对浮标体结构用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SOLIDWORKS进行数字化设计,从而达到提高浮标体稳定性的目的。

2 数值分析及软件仿真

2.1 数值分析

船型资料浮标体为一艘船,其体长6 m,高2 m,重量为11.25 t,压浪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船体上部为空气,船体下部为水,这是一个气、液两相流动问题,在此采用两维模型计算。在仿真计算过程中,气液交界面(自由表面)的变化是一个逐渐趋于稳定状态的过程,故采用非稳定的计算方法。流体动能对浮标体产生动升力引起浮体的运动,阻力大小发生变化,影响浮体的稳定。

用现有公式(1)—(5),进行数值计算,假设静浮力Ff为浮标体重力的60%,即Ff=λG,λ=0.6,则由于浮力等于浮标体所排开水的重力,故有

undefined

式中:L—6 m。

考虑到软件默认的浮标体宽为1 m,故初始时刻的浮标体的湿面积计算方法为

undefined

当浮标体静止漂浮,所受到的力既有水对其浮力,又有水流和气流对其产生的阻力和动升力。水对浮标体的动升力又会使它产生向上的运动,同时由于自由表面的变化,会使浮力发生变化,故吃水线还需要调整。在铅直方向有水的静浮力Ff和动升力Fd,二者之和原则上应等于浮标体的重力G。

浮标体不平衡,就有

ΔF=G-( Ff +Fd)≠0 (3)

排水体积变化

undefined

水位线变化

undefined

代入数据,得到初始水位线 h=1.0 m,湿面积 A0=8.414 m2,静浮力 Ff=6.75×9.81×103 N,排水体积 VP=6.179 m3。

通过FLUENT计算得到调整前浮标体湿面积A0=8.413 241 6 m2,与由公式(2)得到的A0=8.414 m2比较,发现浮标体的湿面积几乎没有变化,此时动升力为Fd =49.415 kN,则由ΔF= -5.27 kN,得知Ff+Fd >G,必然使吃水线有所下降。下降大小为 Δh= -0.046 m,水位线变为h=0.954 m,相应的静浮力为60.798 kN。另外,由于浮标体重为11.25×9.81 kN,故所需要的动升力为Fd =G-Ff =49.564 5 kN。

下面进行模拟仿真计算,以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2.2 仿真计算

2.2.1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创建浮标体及外围流域,网格图如图1所示。划分网格采用软件GAMBIT。首先画出船型浮标体的形状,然后创建一个相对较小的流动区域,便于船体附近网格的加密和调整浮标体的吃水线;再创建外围流域,外围流域模拟风和水的流场;接着对各个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原则是流场入口密一些,出口处稀疏;最后设置边界类型。

浮标体的底部、顶部、左端边界及右端边界均采用对称边界条件,即壁面流体的法向速度为零。湍流模型选用标准的k-ε双方程模型,采用邻近修正PISO算法求解压强—速度耦合,加快收敛速度,节省运算量,壁面附近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方法处理。

2.2.2 FLUENT软件仿真

将网格图导入FLUENT中,设置空气和水的流速均为3 m/s,密度为1.03×103kg/m3,经计算得到湿面积数据。FLUENT统计出的数据8.413 2 m2与8.414 m2(理论计算)略有差异,这是由于网格计算和舍入误差引起的,证实了FLUENT软件的有效性。采用调整浮标体吃水线数值进行二次运算得出的模拟湿面积为8.564 218 m2,明显高于首次计算结果,从而说明网格的划分方法是正确的。调整吃水线前,对阻力(Ff—软件程序以 Cd符号代替输出)和升力(Fd—软件程序以Cl符号代替输出)进行27 000个时间间隔的迭代计算,得出在t=27 s时两力均趋于稳定。调整吃水线后,对阻力和升力进行30 000个时间间隔的迭代计算,得出两力在t=30 s时趋于稳定。取调整吃水线前t=27 s与降低吃水线后t=30 s时升力和阻力的具体数值进行比较(表1)。

降低吃水线后,软件输出结果见表1。将调整前和调整后进行比较,得出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升力和阻力对船体方向和铅直方向的运动均有影响,两个力形成的夹角θ=arctg (Ff /Fd)。当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夹角也增大。随着夹角增大,浮体的摆动幅度也增大,浮体极易倾倒,因此提高吃水线,来增加浮标体的稳定性[7]。

3 结构改进设计

本文使用SOLIDWORKS对船型资料浮标体进行了结构改进。调整浮标体吃水线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其内部的伺服电机、丝杠、压块、挤压皮囊、液压阀组合成执行机构来完成。

浮标体在海面上工作时,可以打开液压阀7,丝杠3是由伺服电机4在蓄电池5的供电下带动压块6由左向右移动。由于气囊体积的变小,通过液压阀7将海水排出皮囊2。当海水排出浮标体内后,重量减少。浮标体的重量减少了,就会上升,这样吃水线降低了(图2)。

1.壳体 2.皮囊 3.丝杠 4.伺服电机 5.蓄电池 6.压块 7.液压阀

4 结论

本文采用了FLUENT软件对流场中的浮标体进行仿真分析,利用其仿真结果,运用SOLIDWORKS工具对浮体结构进行设计得到的结论如下:(1)降低吃水线高度来改变增大阻力。(2)从内部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吃水线的升高和降低。在为提高船型浮标体在海面上的稳定性的优化设计中,将两种软件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可行性及效率,在理论上确实能提高浮标体的稳定性,但是否完全可行还有待试验验证。资料浮标体的稳定性提高后,采集数据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及时监测海洋环境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参考文献

[1]杨校刚,王向前,张晓君.拖网渔船的数值模拟及球艏线型优化[J].渔业现代化,2009,36(4):50-53.

[2]熊焰.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总体设计技术[J].海洋技术,2005,24(1):14-15.

[3]李林奇,熊焰.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的重要手段——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4(3-4):20-25.

[4]褚同金,曹恒永,王军成.中国海洋资料浮标[M].北京:海洋出版社:1-3,38,131-133.

[5]韩占忠.流体工程仿真实例计算与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92-93.

[6](美)约翰D.安德森(John D.Anderson).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及其应用[M].吴颂平,刘赵森,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5.

海洋渔业发展 第11篇

首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多次组织学习,并积极研究贯彻“一法两条例”的具体措施。专门成立了昌邑市渔业灾害天气应急救援小组,由局长任组长,负责全市渔业灾害预警、救援等工作,同时制定完善了《昌邑市海洋与渔业灾害天气应急预案》,为防灾减灾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形式,积极开展“一法两条例”的宣传活动。2012年计划出动宣传车30辆次,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举办渔业灾害防御培训班6期,切实提高广大渔民和养殖户应对渔业灾害的能力。

海洋渔业发展 第12篇

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为南通人民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江鲜海鲜, 在丰富人们餐桌的同时也带动了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积聚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但是从事海上作业的渔民时刻面临着发生海洋渔业事故的风险, 生命财产经常得不到保障。笔者通过分析2001—201 5年南通海洋渔业1 9起较大以上事故, 总结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1事故概况

据统计, 2001—2015年南通海洋渔业较大以上事故共19起, 遇难人数222人, 失踪人数 (含死亡) 1 58人。从横向看, 每年海洋渔业事故发生概率具有不确定性, 2001年2起, 2002年2起, 2003年1起, 2004年2起, 2005年2起, 2006年1起, 2007年1起, 2008年1起, 2011年2起, 2012年3起, 201 3年2起;从纵向看, 海洋渔业事故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1海洋渔业事故分类不同

按作业方式不同, 海洋渔业事故可分为两类:滩涂紫菜养殖事故和海洋捕捞渔船翻沉事故。2001—2015年南通海洋渔业发生的19起较大以上事故中滩涂紫菜养殖事故有6起, 海洋捕捞渔船翻沉事故有13起。

1.2海洋渔业事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据统计, 19起事故中春季1起、夏季1起、秋季6起、冬季11起, 由此可见, 秋冬季是海洋渔业事故的多发季节。

1.3海洋渔业事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资料显示, 如东长沙镇海堤外滩涂是滩涂紫菜养殖事故的多发地, 6起紫菜养殖事故中有3起发生在该地;冷家沙附近121°52′~122°09′E、31°54′~32°08′N区域, 是渔船翻沉事故的多发地, 13起渔船翻沉事故中有9起发生在该区域。

1.4海洋渔业事故救助成功率不高

海洋渔业事故一般发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 救援人员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搜救工作, 致使遇险人员获救率较低, 数据显示15年来南通海洋渔业较大以上事故救助成功率仅为28.83%。

2事故原因分析

2.1海上恶劣的天气状况易引发事故

南通沿海滩涂地形地貌特殊, 在大风等特殊条件下, 极易产生“怪潮”。所谓“怪潮”, 是指海洋潮汐在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下, 潮位在短时间内急剧上涌, 流速急剧增大, 水深急剧升高的现象, 极有可能使在辐射沙洲、连陆滩涂上作业的人员遭遇风险。2001—201 5年海洋渔业1 9起较大以上事故中, 有17起是因为遭遇大风大浪或异常潮汐导致。建议出海作业人员注意收听每天作业区域的海洋预警报, 避开恶劣天气出海。南通电视台每天在新闻综合频道发布南通沿海各县 (市、区) 海域及吕四渔场48 h内海洋预报、各大港口的高低潮时预报 (18:25首播, 22:15重播) , 南通日报每天发布南通近岸海域及吕四渔场海洋预报。

2.2延时作业返程途中易引发事故

在日、月等天体的引潮力作用下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到了一定时间, 海水迅猛上涨, 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 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 留下一片沙滩, 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往复, 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叫作潮汐。海上生产要尊重自然规律, 按照潮汐特点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 绝对禁止延时冒险作业。海上生产的组织者和从业者有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 从而酿成悲剧。6起滩涂紫菜养殖事故中有5起是因为延时作业, 耽误返程时间而引发。

2.3海上作业运输工具出现故障易引发事故

6起滩涂紫菜养殖事故中有3起是拖拉机发生故障导致返程延误出现的险情, 2012年11月11日辽营25251渔船翻沉事故也是渔船机器发生故障导致。所有渔业船舶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等法律法规登记检验, 参加检验的渔船必须处于适航状态, 并配齐通讯、导航、救生、消防、号灯等安全设备。渔船的检查修理很多时候放在休渔期进行, 建议每次出海前要再全面检查渔船, 确保其处于适航状态, 滩涂紫菜养殖业主每次出海作业前也要再全面检查拖拉机等运输工具。

2.4安全专业知识欠缺易引发事故

安全专业知识欠缺就会导致安全意识淡薄。延时作业、不穿救生衣、超航区作业、违规下海、无证驾驶、拖拉机超载、超抗风力航行等行为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体现, 可以说19起事故都与安全专业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有关。熟悉作业海区的基本海况, 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是海上作业人员的必修课。无论是滩涂养殖人员还是捕捞渔船船员出海作业都必须持证上岗。2001年11月12日滩涂紫菜养殖事故中, 陈某、曹某在遇到险情时, 运用安全专业知识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最终成功获救。

2.5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易引发事故

松散的监管体系极易导致作业人员的思想麻痹, 6起滩涂紫菜养殖事故中有4起存在一线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2007年4月15日如东发生一次性死亡19人的海水养殖事故。南通市委市政府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为了防止重大海洋渔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重复发生, 从2007年5月份开始首先在如东县滩涂养殖领域试点推进滩涂养殖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 即企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全覆盖, 生产经营者财产、人身保险全覆盖, 安全技能培训全覆盖, 渔业安全生产设施和救生设施全覆盖, 宣传教育全覆盖。

3对策建议

3.1继续深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

2008年4月南通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进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意见》。自2007年5月从如东首先推行滩涂养殖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以来, 至今全市未发生1起较大以上滩涂养殖安全生产事故, 在启东、如东等地试点海洋捕捞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既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今后要不断巩固、完善和总结, 继续深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

3.2推进出海日报告制度和渔船动态编组

2009年南通在江苏省率先推出企业出海作业日报告制度, 开发了企业出海作业日报告系统, 企业每天定时报告出海作业渔船的数量和人数, 安全监管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海上作业渔船情况。2014年9月, 南通在试行海上渔船动态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 制订了《南通市海洋捕捞渔船海上动态编组管理办法 (试行) 》, 渔船动态编组是在传统的渔船编组管理基础上, 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 根据作业方式、作业区域、作业时间以及亲缘、地缘关系等条件, 渔船自愿选择组成不少于2船的编组, 做到“一船不出港, 单船不返航, 海上有照应”, 在同组渔船遇险时能及时提供互救、互助。这两项制度的实施, 大大提高了渔船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管效率和水平, 将制度进行正规化和常态化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3.3加快渔船更新改造步伐

201 3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捕捞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要求各地“加大对海洋捕捞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力度, 渔船更新改造县级财政与省级改造资金的配套比例要达到1∶1”。在地方配套资金补助上, 启东、海门、滨海园区以及港闸区都已达到1∶1配套。截至目前南通共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234 5亿元, 占江苏省补助资金的47.9%, 更新改造渔船486艘, 占江苏省计划的48.5%。海安、海门、港闸区基本完成渔船更新改造任务, 南通市船龄1 0年以上的渔船已不足百艘。

3.4建立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

秋冬季节是海洋渔业事故的多发季节, 也是渔业生产的旺季, 建立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对减少海洋渔业事故, 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巡查发现隐患, 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才能最大限度地排除事故风险。201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要求安全生产建立“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 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暗查暗访工作机制。2015年全市共组织各类安全检查400余次, 检查企业500余家, 排查隐患583个, 整改到位率100%, 大大降低了海洋渔业事故的发生率。

3.5加强宣传, 落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

利用“5·12防灾减灾日”、伏季休渔期间, 加强海洋渔业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渔业安全技能培训, 进一步提升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提高渔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监管责任, 各地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层层落实监管责任, 企业要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切实增强滩涂业主、船东 (船长) 的渔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意识。

4结语

俗话说“忽视安全求高产, 好比杀鸡去取卵。宝剑锋从磨砺出, 安全好从严中来。”一线生产的渔民要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 时刻关注海洋预警报, 选择适合的海况进行生产作业;滩涂业主、船东 (船长) 要切实落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增强渔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意识, 时刻关注海上生产动态, 做好渔民的出海管理和隐患排查;各级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组织安全技能培训, 建立“四不两直”巡查机制,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一直在“严”的环境里成长。

摘要:通过分析2001—2015年南通海洋渔业较大以上事故, 理清了南通沿海海洋渔业事故的特点, 发现海上天气状况恶劣、延时作业延误返程、运输工具故障、安全专业知识欠缺、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是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从继续深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推进出海日报告制度和渔船动态编组、加快渔船更新改造步伐、建立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以及加强宣传, 落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等5个方面有效减少海洋渔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海洋渔业,事故,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芸, 简慧兰.关于南通市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 (5) :100-102.

[2]葛海祥.南通市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S1) :34-36.

[3]陈勇.南通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1) :446-447.

[4]邹伟红, 唐议, 刘金红.我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状况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6) :608-612.

上一篇:人力资源文献综述下一篇:品牌微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