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港湾范文

2024-08-01

心灵港湾范文(精选7篇)

心灵港湾 第1篇

在我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 竞技运动项目, 甚至是学生可能并不熟悉的垒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 也完全可以上得引人入胜, 成为教育学生的极佳手段。关键是教师必须摒弃那种过分竞技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牢牢把握住“任何运动方法都只是体育教学的手段, 任何运动方法的学习都必须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个核心, 把握住“运动员”和“学生”的区别, 采取适合

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初中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容易受外界刺激和自身兴趣的左右。学生只能在那些关李系密切、形式相近的动作之间进行注意的分配, 稍不留

心, 还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基于对学生注意稳定性和分配能力的考虑,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多采用游戏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赛去发现、体会基本技术练习的重要性;合理放宽, 简化、变化规则, 降低运动对抗的激烈程度。以下的体育教学案例中, 我将篮球的基本技术——传球, 以游戏练习法贯彻始终, 并通过学生练习得来的运动经验, 点拨他们领会该项技术的要领。

在初二年级的篮球课上, 因为该项目的特点专项技术要求比较高, 基本功必须扎实。但传统的篮球基本技术的练习比较枯燥, 是学生最不愿意做、但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喜欢比赛但又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容易造成失误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功对提高运动水平的促进作用, 逐步强化学生练好基本功的意识。当我宣布这一堂课主要内容是传接球 (基本功) 练习时, 就有部分同学说:“真没意思, 老

师, 我们打比赛吧!”这时我稍加停顿, 同学们反而静了下来, 我就说道:“我知道同学们在传接球练习时, 多数同学容易接漏球, 觉得练习很没有趣味, 我们这一节课改变一下练习方式。”同学们都用很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接着说:“今天我们进行传球比赛, 看哪一组传接球传得快, 接得准。操场上的气氛马上高涨起来, 同学们大声说:“好”!

传统的篮球教学偏重于技术的规范化, 缺少对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 多采用分解教学法。但教学实践证明, 对于初级阶段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按步就班实施规则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学生很难以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篮球基本动作概念、战术、策略和规则应用到实际的比赛当中。所以练习基本功的内容应少而精, 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对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强化动作要领, 使学生在比赛的气氛中

注重基本技术的规范和合理运用。在准备活动后, 我引导学生进入了下一个游戏“抢西瓜”, 学生立刻被这个有趣的名字吸引住了, 迫不及待地听我讲解游戏的规则:现在, 你们手中的篮球变成了西瓜。A、C、B和D组各出4名组员分别站成4个正方形, 每人相距5米, 相互传球, 不可以运球和走步。B, D, A和C组各出2名组员分别站在4个正方形中间, 试图抢断传球组的“西瓜”。我们看看哪个组抢的西瓜最多!现在, 咱们开始行动吧!我的话音刚落, 各组的小组长们就开始给组员分工, 安排组员们分别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一场别开生面的抢西瓜大赛开始了。5分钟后, 我召集各小组到中圈集合, 让小组长汇报各自的成绩, 并启发地询问他们如何将“西瓜”成功地传给同伴, 不让对方抢到。学生们各抒己见, 思维相当活跃。有的同学说:“要传得快些”, 有的同学说:“多传反弹球”。有的同学说:“可以先作从高处/左边传球的做作, 再从低处/右边传球。”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向左或向右迈一大步, 那样有更多的空间, 传球更容易些。”我听了同学的讨论后, 总结如何在有防守的情况下有效地传球的技术要领:“传球的速度要快, 要有隐蔽性和攻击性, 善于通过假动作和脚步的移动创造出更多的传球机会。”我将学生的讨论结果以专业术语形式呈现出来, 让他们对动作技术要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仅仅将动作概念陈述给学生, 而不是启发他们从练习中领悟得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大降低, 而且不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因为同学们从比赛中学到的技术要领要比教师直接传授的更容易接受, 并且体会深刻。“我希望你们能将这些要领应用到接下来的游戏中, 不要让你们的‘西瓜’落入他人手中!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响亮地回答“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展开一场抢西瓜大赛。随后我们又进入了下一项目:小组循环比赛, 每组比赛5分钟, 共5节比赛, 考察学生在比赛当中运用基本技术和组员之间沟通配合、共同作出策略的能力。由于每组都有女生, 针对大部分女生基本技术掌握较弱的特点, 我更改了比赛规则:每组派出2名女生、3名男生, 女生投篮命中得5分, 男生得1分。每队进攻时, 必须至少传球给一名女生。我更改游戏规则的初衷是为了鼓励队员之间多传球, 让全队 (尤其是女生) 积极投入到比赛中来。这一方法确实很有效, 每队都选择比较信赖的几个男生引导比赛, 以便使比赛场面能有序激烈地进行。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比赛中, 男生站主导, 女生甚至摸不到球的现象。

心灵的港湾 第2篇

这学期,我怀着坚定的信念踏上了毕业的旅途。面对老师,我努力使自己更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面对同学,我努力鼓起最大的勇气去拼搏,原以为就这样便可以在班级中站住脚,然而不幸的事终究发生在我身上。

开学不久,语数老师个出了十分简单的试卷,给我们做,当老师念到我的分数时,我几乎要晕倒过去。天哪!这是怎么回事?这是真的吗?我的数学下降了十几分。连我的强项语文也不如人意,名次一下便一落千丈。失败带来的痛苦令我窒息,我怎么忍受得了?我怎样面对我的父母?

我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中,见到慈祥、勤劳的母亲正在为我做晚饭。我的心潮便是一次次翻涌。母亲见了我喜出望外地说:“哎呀!回来啦!饿了吗?来吃饭吧!”我的眼泪一下便涌了上来。母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似的。“怎么啦?有什么事吗?”母亲亲切地问道。我低着头,将藏在身后的试卷给她,母亲接过试卷,仔细地看了起来。我低头不语,觉得空气像凝固了似的,夕阳的余晖撒在院子里,小狗也贪婪地躺在金黄的院中享受一切。我和母亲对站在院子中好长一段时间,母亲终于焦急又轻声的问道:“怎么回事?你能说一下吗?”我抬头,泪眼朦胧中可见母亲焦急的眼神和紧索的眉头。我实在憋不住了,便全部告诉了母亲。

原以为,母亲回好好训斥我一顿。没想到她却用温柔的手护摸我的头说:“没事的,下次再努力,哭什么嘛?我的女儿是世界上最坚强的。”说着便用手帕擦干了我的眼泪。我楞住了,心里默念着:谢谢您,我的母亲!谢谢您能体谅我。我再也不会在困难面前流泪了。

给心灵一个宁静的港湾 第3篇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教育,必须时时关注学生心里的健康成长。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学校已经在行动了。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也不免有些失望。虽然有些学校专门有用于心理咨询的房间,而且门边也挂着个牌子(上面写着“心理咨询室”这几个字),但好像成了一种摆设,成了一种装饰,因为那里仿佛自创建以来就似乎没有开放过。而且“心理咨询室”那几个字使一些真想咨询的孩子望而却步,给本身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的心里更加重了负担。因为“心理咨询室”设在同学们经常来来往往的地方,谁也不敢向那里多望一眼,怕被他人另眼相看。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个真正能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地方——一个宁静的港湾。

给心灵一个宁静的港湾,在于“心理咨询室”应设在学校里较为隐蔽的地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其心理是比较脆弱的,各种外部的条件都可能影响他们。较为隐蔽的地方,其他学生都不常去,那么,去的学生首先从心灵上解除了一道来自外部的防线。至少他们认为,没有其他的伙伴知道他来这里,不至于被人嘲笑。而且这样的地方,相对要安静一些,也更便于让学生躁动的心灵暂时平静下来,或者使他们封闭的心灵由于这样的地方而渐渐洞开,这也利于他们敞开心扉与心理辅导教师交流。这就像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不宜在教师办公室一样,应选择在校园的林阴小道,与学生边走边谈。外部环境,有时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度。

选好了地方,还不能说是营造好了一个交流的外部环境。因为有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走到这里来了,他还未必肯进去。比如,一个有恋物癖的孩子,母亲准备带他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接受老师的心理辅导,可他走到门口,却始终不肯进去。母亲拉不动已经读初三的儿子,只好让里面的老师出来劝说。好话歹话说尽,孩子抛出一句话:“我心理没问题。”老师说:“没人说你心理有问题。”孩子指着门上的牌子,“你这牌子上写着‘心理咨询室’,我心理没问题,不需要咨询。”然后,他又朝向母亲,狠狠地说,“是你,老说我的心理有问题。”说完,扭头跑开了。……多数醉了酒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没醉。”是啊,谁会说自己的心理有问题呢?尤其是孩子。所以,我们应把“心理咨询室”这块牌子从门上卸下来。要么,什么都不用;要么,在旁边贴上一些美丽的风景画;要么,直接在门上写上一句温馨的话,如,轻轻地推开门,会有一片明净的天空与你相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心理咨询室”。

让孩子能走进心理咨询室,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让孩子肯与心理辅导老师交流,里面的布置也非常重要。窗帘是孩子首先会注意到的,所以,颜色要柔和一点,图案要活泼一些,要让孩子不感觉压抑。尽量不摆放办公桌,而只摆放沙发,因为办公桌一摆放,势必会让孩子与老师产生对视,这样不利于孩子道出内心的真实状况。摆放沙发,老师与孩子坐在同一高度,让孩子没有心理压力。同时,室内的装饰也尽量色调中性,再适当地摆放一些盆景,或者鲜活的植物。墙上,则可挂上一些装饰画,以及一些有趣味或有哲理的话语。这些画和话,可以根据来访问者的情况进行更换(在有预约,并了解来访者的情况的前提下适时更换)。当然,也需要有播放音乐的设备,或者视频的设备等,这可以根据与孩子交流的情况适时地播放相关的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此等等。

总之,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不可看成像平时进行个别教育那么简单,因为处理不好,我们反而会让孩子受到更深的伤害。所以,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就需要为他们营建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他们受伤的心灵暂时有一个安放之处,让我们的心理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心灵港湾 第4篇

1 自媒体时代微信科技传播的几大特征

自媒体概念早已有之, 早在个人博客、个人网站盛行的时候, 就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了。这两年微信、微博的爆发, 自媒体再度受到热捧。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在2003 年7 月提出的“We media (自媒体) 研究报告对自媒体进行了严谨的定义,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 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 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

而移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 它的特征与纸媒时代和互联网时代都有很大不同。

1.1 受众规模空间巨大, 亲密传播与众不同

微信公众号成功地实现了将受众的虚拟社交圈与实际社交圈交融, 打破了微博弱关系链的传播模式, 强大的功能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微信用户超过5 亿人, 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这个阅读市场是空间巨大的。

除了具备随时随地阅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外, 它与互联网、微博不同, 微信不仅仅是一种展示手段更是一种联络手段, 它的传播在友人之间进行, 更具有亲切感和信任感。

1.2 阅读的精准度更强, 按需阅读成为流行

一张报纸纵然有百万的阅读量, 但是单篇文章的精准传送量却并不一定高, 读者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微博的情况是一个大V, 一对多地传播各种信息, 读者可能关注, 但是真实的阅读量还是受到限制的。而微信的情况就不同了, 除了一些官微定期发布政府信息外, 微信公众号事实上成为了一种细分市场的阅读类媒体, 点对点的精准阅读成为了无限可能。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后台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 只要微信用户在其资料中标注清楚, 媒体便可以获取用户的性别、所在地区, 再利用强大的分组管理按照不同的指标对用户进行分组。此外, 媒体还可以征询用户具体对哪一方面的资讯感兴趣, 采用订阅的方式对用户实行有针对性的推送消息, 进而对用户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组, 这就为媒体在新闻信息的精准推送方面提供了渠道。通过分组点对点的推送方式, 媒体能够更好地实现受众定位, 100% 的新闻送达率提高了新闻推送的精准性, 也会进一步提高推送新闻的阅读转换率。除此之外, 公号的运行人还可以与读者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这种瞬时参与性和情感交流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可以了解到一手的读者感受。

对于读者而言, 微信相对于其他新媒体平台, 信息流量消耗并不大, 因为在微信上是由受众主动选择想要接收的新闻资讯, 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新闻资讯过于泛滥导致受众厌烦的情况, 具备前所未有的抗干扰性。读者还可以对不同的媒体进行比对, 选择关注更符合自己需要的平台, 如果对该媒体平台不满意可以随时取消关注。

1.3 操作成本大大降低, 有助于集中精力做好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 微信公众平台放弃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 从而节省了采编成本、人力成本、印刷成本以及纸张成本。其后台操作界面十分简单易学, 并不需要过多的计算机知识, 媒体可以将重点放在丰富推送内容上, 无须再为新技术的培训投入人力财力, 即使是开发后台新功能, 也没有技术难关。因此, 媒体投入少量的时间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定期的维护便可以轻松地进行新闻推送, 节省了大量的制作成本。为个人和小团队运行新媒体提供了可能。这也是一大批个人微信公众号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之一。

2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分析

2.1 细分市场分析

在微信公众号发展大浪的涌动中, 笔者也投身其中, 不仅参与了微信公众号的制作, 也加入了各个微信群, 与一些公号的制作者们进行了交流, 对微信公众号市场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目前, 中国的微信公众号数量约有1000 万个左右, 数据统计显示, 97% 的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在1 万人以下, 七成文章的阅读量在1000次以下。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主要分为创业类、养生类、科技资讯类、科普类几个大类。

养生类微信号主要有《丁香医生》、《跑步指南》、《医学界杂志》等, 它们凭借丰富医疗资源和专家资源, 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

创业类微信号主要包括36 氪、钛媒体、虎嗅网、创业帮等, 它们手里有丰富的创业资源, 对市场的了解比较全面, 注重线上线下的互动, 都有专业写手的团队, 在内容制作上追求精益求精。在采访中, 笔者了解到36 氪的风险投资估值已经突破10 亿。这两年国家对于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大, 也刺激了一批媒体人和专业人士进入这个领域寻求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机遇, 笔者前期就和2 位业界的资深记者一起运行一个创业类的微信公众号, 但是这个领域的竞争过于激烈, 要想提高影响力十分困难, 粉丝量止步不前。

科技资讯类微信号主要有赛先生、战略前沿技术、科技杂谈、eric国外创新、以及各大地区的官方微信, 如上海科技等。此外识局微信公众号的孙小林团队在科技政策类解读方面表现得十分精准到位, 在业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科普类微信号主要有果壳网, 掌上科普、中国科普博览, 还有一些官方微信, 如上海科普、上海科协、科普湖南等。这个领域内果壳网一枝独秀, 占领着粉丝数和阅读量的双重第一。

2.2 市场的空白点在哪里

在实践过程中, 笔者发现, 在科技类微信中的空白点是科技类与人文类结合的微信公众号,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居然没有介绍古今中外科学家精神的微信公众号, 一些著名的科技事件都没有展示的平台。而这些埋没在历史中的科学精神值得挖掘出来好好宣传。

反观微信市场, 情感类微信公众号的受追捧程度受人瞩目, 而像历史大学堂、国家人文地理、十点读书这一类的微信公众号也是十分火爆, 甚至有很多粉丝在网上发表观点, 没有情怀的微信公众号是不值得关注的。朴实无华、真情流露的科技人文类微信号也许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发展点!基于自己10 多年的科技记者从业经验和长期积累的扎实的人文素养。笔者下定决心自己单独开一个微信公众号, 对自己的判断进行验证。经过半个月的酝酿, 在建党94 周年的日子, 《科坛春秋》微信号终于问世。微信号的定位是:用人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 展示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深度思考, 以及发展趋势, 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

3 《科坛春秋 》微信号的实践之路

2015 年7 月1 日, 笔者开始了一个人的实践之路, 独自去体验和品味微信公众号运行过程中的阳光和风雨。

3.1 从读者角度出发选取优秀的文章

什么样的稿件是读者爱看的?上海媒体圈里做微信公号的记者也很多, 在平时笔者也关注了他们的公号, 但是发现他们跳不出过去选稿写稿的思维, 很多以自己的判断来做稿件, 有些行政思维过于浓郁, 虽然写作技巧不错, 偶然也有政府官员的赞赏, 但是市场的反应平平, 虽然有时激起几许浪花也并不长久。有一些虽然采用了很有趣, 十分讲究画面感的微信体, 但是在一段时间中奏效后, 后期的效果却是平平。

什么样的文章内容历久弥新, 能够打动读者的心扉?笔者决定逆向思维, 以返璞归真的心态来选取一些网络、报刊、杂志上的优秀好稿件。首先是中外科学家的稿件, 这是一个空白点, 也应该是一个关注点, 笔者前不久在做“院士的烦恼”的组稿时, 微信上的阅读量居然攀升到8000, 大大出乎意料。其次是科技类问题性的报道, 这一类报道往往富有知识性, 又有反思性, 能够引起共鸣。第三是科学界比较关注的专业问题。第四是神秘事件, 探秘类的报道, 可以引发思考。

而在目标受众群和微信定位方面, 科坛春秋侧重于用人文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 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遥想在宁静的夜晚, 或者奔波的路途中, 如果能看到一篇篇清澈如水, 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好文章, 那种感受对于繁忙中的科技工作者, 以及忙于繁琐事务的公众而言, 一定是美好和温暖的。

《与古为新, 建筑大师冯纪忠和他的方塔园》是原南方周末著名记者翟明磊去年撰写的一篇优秀稿件, 文章发表在一本建筑类专业的杂志上。第一次阅读它的时候, 笔者就内心涌动, 文章兼具思想性、人文性, 科学性, 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作为一个记者, 能发自内心感动, 那么读者的反应会如何呢, 7 月2 日刊发后, 果然不同凡响, 阅读量攀升到了9000 多。而类似的文章还有《沦为乞丐的中国物理学之父——柴静眼中的叶企孙》《民国倩影——吴健雄》《大牛科学家施一公得与失》《林徽因:穿越百年的美丽》《钱伟长:从容面容人生的起落》《苏步青和他的日本妻子》《毁家兴学的陈嘉庚》《青山断处青鸟飞:叹王选与陈堃銶之爱》《竺可桢, 近代问天第一人》等, 都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阅读量出人意料地大。这也颠覆了社会上的传统思维, 认为科学家的新闻和故事比不上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有吸引力。

问题性的报道也是读者喜欢阅读的一个种类, 《科坛春秋》选用的一篇问题性报道出人意料创造了140 多万的阅读量, 点赞人数超过18000 次, 微信后台上的专业知识和情感互动也是出人意料地频繁的。《杨振宁的是与非 (上下篇) 》《饶毅, 不做院士又如何》《“黄禹锡事件”是冤案吗?》《30 年前, 另一个共和国, 另一场爆炸》等问题性报道的阅读量都在4000 次以上。

《费米悖论:究竟有没有外星人, 他们在哪儿?》一文发布后, 笔者收到了大量粉丝的消息, 都是讨论的话题, 大量的互动让笔者感受到读者内心的热情和激动。过去我们有点固执地认为很多专业性的话题讨论也许只是小众的狂欢, 读者不会有很大兴趣, 但事实证明在民间有很多关注科学的人士, 他们的见地和水平并不低, 《经过媒体过滤的李约瑟》《康熙大帝与清代科学:历史的曲折和启示》《科学史上的7 个意外发明》《李约瑟难题, 究竟难在哪里》《“钱学森之问”的启示:科学与艺术何以相遇》等, 阅读量和影响力都不错。

探秘类的科学事件也是公众关心的话题, 在进行推送的过程中, 笔者也有意识地选用一些相关稿件, 情况也是不错的。

3.2 科技传播不仅仅是传播科技

在此次实践中, 另一点心得是关于科技传播的形式和内涵问题, 科学传播中需要有精神内涵的植入。以往科技传播工作者们也进行了不少的努力, 把一些枯燥的科学知识尽量转化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但是传播的效果却并不是很好, 在上海科协微信上, 上海科技报记者们也尽量做出优秀的科普稿件, 但是阅读量和影响力问题却总是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笔者认为科技传播过程中, 首先要有情怀, 科学并不是冷冰冰的东西, 它是有国界, 有思想的, 科学家是充满智慧和理想的一群人, 他们身上不仅有科学的光环, 还有精神的气质, 科学大家的魅力是双维度的。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选稿能力也是科技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次在传播科学时, 应该注意深度挖掘, 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浅度传播上,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中国的读者群体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 阅读的品味也在不断提升, 普通的科普文章在搜索引擎里搜索下就可以获知, 何必千方百计通过正规渠道获取, 而高端的科学传播应该是传播高水准和稀缺的阅读资源, 并且这些文章从其他渠道是难以批量获取的, 这才是科技传播者需要重视的领域。

4 成功背后的反思

在《科坛春秋》微信公众号运行较为成功的背景下, 针对目前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现状, 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反思。

4.1 与其全力营销, 不如扎实做好内容

如今, 在微信公众号的领域, 存在一个误区, 那就是营销为上, 当时笔者筹备做《科坛春秋》微信号时曾和一些新闻界记者们交流, 他们都比较熟悉微信公众号运营, 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问笔者营销策略, 当听说没有任何营销策略时, 普遍都对这个号的未来表达了“不看好”的意见。

其实纵观业内, 这已经在微信公众号的圈内是一种常态, 以礼品和奖品为噱头吸引粉丝加号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通过朋友圈、亲朋好友之间的口口相传推送的也成为常态。但是笔者认为, 这些营销方式也许短时间内是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从长久来看, 并不起作用, 读者完全可以在获取礼品和奖品后取消关注。亲朋好友之间的传送固然也有效, 但是毕竟人数有限, 而且长期而言, 容易产生推送疲劳, 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就算是积累的一大批粉丝, 如果微信号内容不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阅读量也是有限的, 无形中绝大多数粉丝都成为了僵尸粉, 没有什么价值。

与其煞费苦心浪费时间去做这些营销, 不如静下心来根据读者的兴趣点选取稿件和创作稿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 最终打动人心的是优秀的文章, 一个公众微信号获得社会认可的唯一标准也是优秀的文章, 这是维系读者的最有效黏度。

事实证明, 《科坛春秋》微信公众号的策略是正确的。

4.2 微信自媒体和纸媒的科技传播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本质上看, 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和纸媒的科技传播内涵有众多相近之处, 最终都是内容为王, 从读者角度出发的媒体得到的认可度相应就高, 读者至上依然是媒体发展的不二法则, 这是任何花哨的装点和修饰无法取代的。

其次是粉丝和阅读量, 与传统报纸发行量之间的关系。在此次实践中, 笔者越发感觉到自媒体市场化的特性。传统的科技类报纸, 一部分是读者订阅, 另一部分则采取政府买单送的模式走进千家万户, 或者递送到科技工作者手中, 在记者采写稿件的时候, 单向灌输的思维比较浓郁, 从读者出发的思维比较弱, 报纸的阅读量和反馈率没有微信公众号特征那么明显, 导致有些媒体的发行量看似可以维持, 但是影响力和传播能量在日益走下坡路, 走进温水煮青蛙的怪圈。但是微信公众号却是“不留任何情面”的市场行为, 如果内容不好看, 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哪怕是有名气的报社, 甚至高级记者制作的微信公众号都会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 它和政府的行政行为没有任何关系, 更不会因为行政的干预而发生改变。

摘要:自媒体时代微信科技传播有几个特征, 分别是受众规模空间巨大、阅读的精准度更强、操作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在业界, 科技类、科普类的自媒体公众号的运营公认是有一定难度的, 粉丝量和阅读量很难提升。而笔者通过实践, 在没有进行推广的情况下, 自2015年7月1日上线以来, 在短短33天内完成了《科坛春秋》微信号粉丝数从0到1万的递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市场的空白点, 从读者角度出发选取优秀的文章, 在科技传播中注重人文情怀和挖掘深度, 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浅度传播上。在《科坛春秋》微信公众号运行较为成功的背景下, 针对目前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现状, 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反思。其一是与其全力营销, 不如扎实做好内容, 以礼品和奖品为名噱头吸引粉丝加号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通过朋友圈、亲朋好友之间的口口相传推送的也成为常态。这些营销方式也许短时间内是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从长久来看, 并不起作用。最终打动人心的是优秀的文章, 一个公众微信号获得社会认可的唯一标准也是优秀的文章, 这是维系读者的最有效黏度。其二是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和纸媒的科技传播内涵有众多相近之处, 最终都是内容为王, 从读者角度出发的媒体得到的认可度相应就高, 读者至上依然是媒体发展的不二法则, 这是任何花哨的装点和修饰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微信,自媒体,科坛春秋,科技传播,人文情怀,内容为王

参考文献

[1]陈方正.微信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与盈利模式分析[J].华中人文论丛, 2013 (6) .

[2]陈燕霞.传统媒体试水微信的原因和现状[J].新闻爱好者杂志, 2014 (9) .

心灵的港湾 第5篇

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同学们就迎来了忙碌的一天。当铃声响起,大家争先恐后到操场准备跑操,操场上立即变得热闹了。最壮观的还是跑操的时候,每一个班都是一个小团体,团结在一齐。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每个人都是容光焕发,充满朝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跑结束,大家就跑进教室开始读书,那朗朗读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学校是一块净土,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地方。教师、同学他们都坚持着世界上最完美的纯真。教师不会计较同学们的过失。那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大家都珍惜温暖最美的缘分。

十二中总是洋溢着一种和谐完美的氛围。那里环境优雅,景色秀丽。傍晚时,走在学校的路上,看着落日黄昏,火红的夕阳照耀着学校的西墙,远处传来归巢鸟儿的鸣叫声。一阵春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音,令人神清气爽,无比惬意。身处那里,你心中的烦闷顿时烟消云散的。有时,一阵绵绵的春雨,涤荡着你的心灵。

心灵港湾 第6篇

一、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的学习,获得精神上最大限度的满足。对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又反过来丰富和强化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与更高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①示范法。可由教师自己示范,也可由学生中擅长朗读者示范,可适当加上表演,给学生听觉、视觉上的享受;语调、节奏的变化,动作表情、眼神的变化,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②表象法。许多古诗都表现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乐于也更善于用图画表现内心的感受。因此,根据诗境发挥想象,尝试绘画,培养形象思维,可很好地激趣。

二、适时给予引导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以诵读感悟为基本特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并不能简单丢弃,文学作品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恰恰是精华,必须运用熟读背诵去感受其中的妙处。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会提高。

古诗文诵读的理想模式为“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许多古诗文如《春晓》、《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明白如话,又颇具言外之韵,能激起读者无限的遐思,过多的讲解只会破坏诗歌的古典美。“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若出之于吾口;继而精思,使其意若出之于吾心,然后可得耳。”让学生朗读、背诵至滚瓜烂熟,然后理解、感受意境,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得到好的效果。

三、营造学习古诗文的绿色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的统一在于发展和丰富情感记忆。”成语也罢,古诗文也罢,都不乏体现华美人生、铸造完美人格的杰作,更何况许多成语本身就出自古诗文。因此,将成语与古诗文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其中丰富而深刻的人生美,更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如诵读《石灰吟》时,不妨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与“宁折不屈、大义凛然”的气节美相联系;在诵读《爱莲说》时,也可引导学生体会“出淤泥而不染,濯请莲而不妖”的莲,还体现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廉洁美;在诵读《游子吟》中体会“舐犊之爱”的人性美;在《劝学》中体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积累美……在对人生美的感悟中识记。

记忆是人智慧的表现,同时记忆又能促进人智慧的增长。通过记住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成语,在孩子头脑中储备了一定的文化信息,并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消化,能大大提高其人文素质。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错过这一关键期,再记就难了。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适当给点压力,学生的记忆活动才会更好地集中在记忆内容上。在诵读实践中,学生会自创许多有助于学习和背诵的方法,教师也可适当点拨,并注意时时在学生中展开记忆方法的交流。学生诵读古诗文,当然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教师也可用歌诀记忆法来帮助学生。如王孟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边塞诗。诗仙李太白,诗圣杜子美,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唐有才子,元稹白居易,韩柳散文绝。晚唐小李杜,商隐与牧郎。

四、学会运用古诗文

让学生在心灵的港湾中健康成长 第7篇

一、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唱主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就必须激发出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情趣教学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生命线。若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发挥其主动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主人。于是我积极追求政治教学上实现“创设情趣课堂,教有生命的政治”。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政治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满怀兴趣地学,真正成为政治课堂的主人,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样才能合理开发初中学生潜在的智能,实现老师乐意教,学生乐意学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中的智力品质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这些能力如果想在每节思想政治课中得到运用和提高,政治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我都会给学生们上一节关于记忆方法的课,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要点记忆和理解记忆、串联记忆等,以上各种方法不仅消除了“死记硬背”的各种弊端,而且可以大大强化想象力、理解力和思维力,在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方面可以说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民主和谐,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心旷神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记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效果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拥有良好的情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并作为把握内心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与人的认识相伴随,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和灵感的温床,是产生崇高道德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和教育力量,因而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作为现代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极强,特别渴望受到尊重,渴望与老师的平等对话,渴望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经常给每一个学生做出激励性评价。所以全面评价学生,不要只表扬优秀生,对差生老师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差生回答,慢慢培养他们的信心,以使他们更主动自觉地追求进三步。同时政治老师要把笑声带进课堂,活跃气氛。于是我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动态资料、图片、小故事,使内容更形象生动有趣,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又可活跃气氛,减轻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还要通过挖掘教材中易于激发学生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知识点,在讲授时富于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潜在情感,引起学生思想上心灵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完全的尊重。师生之间的问答、对话、讨论,都应该以诚相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无拘无束地吮吸知识养料,获取知识的同时心旷神怡。

三、以人为诫,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磨炼意志

莱蒙托夫曾经说过,意志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创造或是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从课本中乃至自己的身边寻找自己学习的榜样。特别是讲解法律相关章节时,我会搜寻与之相关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以人为鉴。我还根据各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的为他们树立不同的榜样,并引导学生进行榜样分析,让学生知道成功的不易,都需要经历挫折、困难与磨炼。因此,学习政治课中要与自己的意志磨炼相结合,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重重困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性格,成功不沾沾自喜,失败不垂头丧气,就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击垮。

四、学会合作,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团结协作

卢瑟福曾经说过,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我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合作关系,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他人,真诚地互相帮助,协调行动。我还注意思想政治课的课型多样化,如讨论课,故事会,法律知识辩论赛,每组成员只有积极协作才会在新课堂上有最出色的发挥,学生们那种积极向上、愉悦融洽、团结合作、活力激增的群体心理气氛中,对提高学习成绩和改善课堂社会心理气氛有一定的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渗透,让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上一篇:市场营销的成本控制下一篇:合作备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