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建设范文

2024-05-27

科技文化建设范文(精选12篇)

科技文化建设 第1篇

长期以来, 科技创新在给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形态等各方面, 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把握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良好契机, 加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全面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对我国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工作要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科技需求, 加强文化领域技术集成创新与模式创新, 开展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建设, 到2020年, 要努力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得到完善, 基本形成文化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近日在出席文化和科技融合座谈会上表示。

科技文化建设 第2篇

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是文化部科研项目,其实施目的是更好地运用高新科技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2012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继续采取同时申报的方式进行。为了做好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

(一)2012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选题是在广泛征集并经专家论证设计基础上产生的(项目名称及要求见附件)。

(二)申报单位要依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暂行)》(文教科发„2010‟17号)、《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暂行)》(文财务函„2010‟1158号)的相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申报项目。

(三)提升计划立项项目有一定的补助经费支持,同时要求承担单位提供相应配套资金。

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一)2012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题目自行拟定。为加强文化科技发展的规划性和导向性,保证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我司确定了2012文 化部科技创新项目重点申报方向,为全国文化系统科研构、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提供研究参考,所列条目均可开展综合性研究或分类研究。申请者应根据自身研究实力、研究基础和文化科技资源优势及事业发展需求自行设计具体题目。

2012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主要支持以下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2、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改造与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利用及传承发展

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

5、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增强与提升

6、艺术创作与表演

7、艺术人才培养

(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主要面向全国文化系统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所做的公益性研究项目(文化基础建设项目除外);系统外单位也可申报,但所申报项目仅为本单位业务发展所做的一般性工作研究,不给予经费支持。

(三)2009、2010和2011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在未结项前,不允许申报本项目。

(四)根据2012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情况,本有补助经费的项目,经费补助额度平均每项不超过5万元,请各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根据经费补助额度进行申报,超过经费补助额度的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

(五)已申报2012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建议选题但未被采纳的,可继续申报2012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三、申报要求

2012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首次通过文化部科研项目申报平台(以下简称“申报平台”)实行网上统一申报。用户可通过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首页办事大厅栏目或司局子站文化科技司栏目进入,申报平台域名为http://app1.mcprc.gov.cn:8082/cms/。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作为申报部门,负责向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申报本行政区域内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申请项目,文化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原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可直接向文化科技司申报。

(二)申报项目均须按照《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申请书》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填写说明填写。

(三)项目承担单位操作流程

1、注册。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在申报平台网站进行注册,注册后获取用户名和密码。

文化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原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无需注册,使用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登录进行项目申报。

2、在线填写申请材料。在申报平台网站下载申请书(开题报告)模板,根据申请材料填写说明认真填写,确认无误后上传并在线提交至申报部门,同时将纸质申请书(开题报告)及相关附件一式三份(其中至少一份为原件)寄送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

文化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原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直接将电子、纸质材料提交、寄送至文化科技司。

(四)申报部门操作流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使用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登录申报平台网站,受理项目承担单位电子文档,对其上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对有关文件、数据认真核对、审查。同时将加盖公章的纸质材料寄送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

(五)申报平台详细操作流程参见网站内操作手册。

(六)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寄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2月29日。由于报送时间相对集中,请各单位做好组织工作,避免网络拥堵;纸质材料寄送以邮戳为准,过期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门北大街10号 100020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科技处

联系方式:

1、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

联 系 人:赵一红

联系电话:(010)59881699

电子信箱:yihong5988@163.com

2、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联 系 人:马鸣远

联系电话:(010)59881679

电子信箱:whbjkskjc@sohu.com

3、申报平台技术咨询:

联 系 人:邢波

联系电话:(010)59881182

电子信箱:xingbo@ccic.gov.cn

附件:2012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选题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附件:

2012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选题

题目1:云计算环境下智能化数字文化资源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文化信息资源多体系、多系统并存的局面,研究并选用国际上成熟、开放的资源共享协议,解决例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及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等文化工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网络传输的瓶颈及设备设施的利用问题,协同建设跨地区、跨库、智能化的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对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全局管理、监测和统计,构建新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重点研究领域:

1.云计算对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带来的技术支撑,如何提出有效资源整合方案;

2、资源共享协议的研究和选用;

3、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及统一管理、运行模式研究模式;

4、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中的元数据定义、智能化设计;

5、云计算如何提高国家文化工程网络及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6、云计算、新媒体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融合,如何促进构建新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服务模式。实施主体:

以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为主体,会同拥有文化信息资源的机构和在云计算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专业研发机构承担该项目。

题目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整合海量文化信息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址等多媒体信息资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技术,建设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更便捷、更迅速、更精确、跨区域的方式推送给目标受众,实现文化信息的精细化服务。重点研究领域:

1.充分运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技术,有效提升文化信息地理位置定位的精确度;

2.建设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3.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为特定地理位置用户主动推送其附近的本地化文化信息;

4.为相关用户提供文化信息导航、互动性自助导游、UGC(用户自主内容上传)、即时评价及为海外用户提供多语种信息等延伸服务。实施主体:

以一个文化服务机构为主体,会同在地理导航系统开发与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企业和专业研究机构承担该项目。

题目3:文化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研究内容:

依据国内外唯一标识符系统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发展,研究出一套符合我国文化资源信息建设需求的唯一标识符标准规范、体系架构和管理机制,研究该唯一标识符系统的分布式部署、运行方式、系统架构、以及与国内外其他主要信息资源的共享,确保该唯一标识符系统具有开放性、唯一性和永久性,确保该唯一标识符系统符合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并与国际主流技术直接接轨,设计并实现基于唯一标识符系统的示范应用系统,通过互联网为企事业和公众提供试用服务。重点研究领域:

1、唯一标识符体系国际国内现有标准的研究;

2、文化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制定;

3、文化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体系架构和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4、文化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运行模式研究;

5、基于唯一标识符技术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6、基于唯一标识符技术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展示。实施主体:

以一个专业研究机构为主体,会同在唯一标识符技术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果的文化信息资源单位和企业承担该项目。

题目4:博物馆文物多维展示系统平台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我国博物馆文物的展示需求,调研文物的传统展示方式,分析社会受众的信息获取、接收习惯和接收效果,基于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信息特征,研究文物展示和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路叠加与全息立体展示的关键技术。研发文物传播展示的空间媒体、影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5通路叠加多维3D展示系统。重点研究领域:

1、调研文物的传统传播方式和展示手段。

2、分析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接收习惯和对复合信息的接收效果。

3、基于文物历史背景和研究成果,研究文物展示和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路叠加与全息立体展示的关键技术。

4、研发文物传播展示的空间媒体、影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5通路叠加多维3D展示系统。5、1至2类重点文物的多维3D展示系统应用示范。实施主体:新媒体创意技术单位与文物博物馆单位联合承担该项目。

题目5: 数字美术馆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在分析数字美术馆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研究美术作品数字化关键技术,依托美术作品数字资源,构建综合性、可视化、交互性的互动展示及应用服务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面向艺术家、专业人员和大众的美术作品服务(如美术作品展示、交流与研讨、修复支持等)、互动教育的模式与技术等。

重点研究领域:

1、交互与互动模式与技术,包括面向检索的美术作品的自动化工具,面向发布的美术作品及相关信息的聚合,互动模式与互动工作流生成器等。

2、创新平台服务模式,如基于虚拟现实的艺术家虚拟画廊、工作室;支持多媒体交互的网络社群;基于数字图像的美术作品损伤检测与修复技术等。

3、平台的通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包括支持遗留

系统的集成、各种多媒体格式和多屏显示、美术作品不同的描述方案和元数据模型等。

4、数字美术馆公众服务平台总体解决方案及规范。实施主体:

以美术馆为主体,与现代信息技术部门联合承担该项目。

题目6:模块化主题演艺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及典型应用 项目内容:

研发供主题剧场等演艺场所使用的舞台装备及关键技术模块,实现主题演艺系统(含:多功能舞台、多维背景,空中、水下等不同表演空间,虚拟现实、音响、灯光、总控台等集成)的构建,满足人们演出表演与娱乐体验的需求 重点研究领域:

1、以模块化为核心,采用基于多学科支撑的表演与娱乐体验技术,研发主题演艺系统;

2、进行相关集成与关键技术的研发,适应主题演艺空间构建、娱乐体验、安全保障等多业务的需求;实现多维背景,特种环境(多功能舞台、虚拟现实、空中、水下)、音响、灯光、总控等功能的集成化与模块化;

3、进行主题演艺领域装备的相关测试(含安全保障)与技术标准化研究;

4、在主体剧场或相关场所开展典型应用。

实施主体:

由舞台装备研发类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承担。

题目7:舞台恒功率吊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及典型应用 研究内容:

研发供演出场所使用的新型吊杆系统,实现吊杆的智能恒功率控制运行, 促进传统吊杆系统的更新换代。重点研究领域:

1、以恒功率控制为核心,采用基于智能的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研发舞台吊杆系统;

2、进行相关集成与关键技术的研发,适应节能、降噪、安全、维护及演出协同等多业务的需求,实现吊杆的智能恒功率控制运行与集散控制;

3、进行相关测试(含安全保障)研究;

4、在相关演出场所开展示范应用。实施主体:

由产学研用联合体共同承担。

题目8: 现代数码技术在传统织锦工艺流程中的开发应用 研究内容: 本项目是在保持中国传统织锦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数码技术对其工艺流程进行研发和改造。运用现代纺织

CAD软件,将传统织锦的纹样设计、意匠、对卡配色等技术融于其中,如卡色编排、意匠比、图像转换、经纬定值、工艺编排、模拟显示及终端管理等;利用TK212机械龙头和UB2960电子纹板开发研制传统织锦数码提花织机,代替传统织锦的手工织造过程,创新织锦工艺技术,提升传统织锦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点研究领域:

1、研制织锦行业的CAD纹织设计系统;

2、研发取代手工挑花结本的电子提花系统;

3、用数控技术对传统织锦生产系统进行改造;

4、深化对中国织锦行业文化、工艺研究。实施主体:

以传统织锦研究所及生产企业为主体,会同在计算机开发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承担该项目。

题目9: 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 研究内容:

对哥窑瓷器标本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各时期哥窑的胎釉特征、造型特征、制作工艺、烧成技术;借助理化测试等科技手段重点研究哥窑黑胎开片青瓷的胎与釉的配制成份、配比关系;科学描述哥窑黑胎开片青瓷的烧制工艺中胎釉的

膨胀系数、还原焰和还原程序定义。复烧仿古黑胎开片青瓷.重点研究领域:

1、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的胎、釉配制成份研究。

2、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的烧成工艺研究。

3、复烧仿古黑胎开片青瓷.4、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的造型艺术和文化研究。实施主体:

以一家具有传统青瓷烧制能力的青瓷研究所为主体,会同有科学检测条件和实验设备的硅酸盐研究所承担该项目。

题目10:书画作品防伪认证有效性及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

在研究书画作品防伪认证有效性及遴选防伪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验证防伪实验室能力验证关键技术,为认证认可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在书画作品防伪检测能力确认和现场考核奠定技术和服务基础。研究内容:

1、对书画作品“认证有效性”的内涵进行研究,对书画作品防伪认证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指标参数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2、遴选适用于书画作品防伪检测的相关技术与方法,研究满足认证指标要求的实验室能力验证关键技术,实现规

范的防伪认证识别;

3、研究书画作品认证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及规范;

4、在相关检测实验室进行典型应用。预期成果:

1、提交《书画作品防伪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报告》;

2、提交《书画作品防伪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规范》行业标准申请稿;

3、提交《书画作品认证业务规程》行业标准申请稿;

4、提供典型应用案例。实施主体:

由具有书画作品认证技术研发基础和能力的单位牵头,联合认证认可相关单位承担该项目。

题目11:基于深度摄像机的3D游戏与动漫生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

采用具有深度成像功能的多视点摄像机,对实时人脸表情的获取、人体运动跟踪、人体轮廓与背景的分割、人体姿态和面部表情重建等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低成本人体运动与面部表情同步捕捉系统,并应用于动漫游

戏的3D动画制作流程中,使得模型动画设计制作工作量降低70%。重点研究领域:

1、人体运动数据的实时获取,能够获取多人、360度全方位的运动姿态参数,用于兼容主流的制作软件。

2、人脸及面部表情的实时跟踪分析,包括对人脸的检测与跟踪、人脸特征(如眼睛、嘴唇)的分析。

3、三维动漫游戏模型实时驱动,支持个性化三维人脸实时渲染合成、模型肢体变形、模型脸部表情变形以及模型扩展部位变形。

4、三维场景重建,对实体背景进行全程连续、跨尺度、多视角的同步跟踪,并进行实体场景三维重建。

5、实现低成本的人体运动与面部表情同步捕捉系统,并实际应用于2~3款动漫游戏的制作。实施主体:

以在动漫游戏内容创作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数字文化企业为主体,联合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优势的科研单位共同承担该项目。

题目12:手机微动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

研究面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微型动漫制作、编辑、传播等关键技术。通过构建基于WEB、WAP的内

容支撑平台以及各种移动客户端组件发送、传播、获取和表现,实现以动画、漫画形式表现的大众文化信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即时分享和充分互动。重点研究领域:

1.手机微动漫平台标准化问题。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漫承载体的格式标准。

2、手机微动漫平台的信息推送模型与效率。研究适用于微动漫平台的信息推送技术,以及大并发量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技术。

3、手机动漫阅读终端适配技术问题。研究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终端设备的自动适配,平滑各类终端设备的差异,改进微动漫的表现效果。

4、手机微动漫阅读用户体验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微动漫形式的丰富表现力和即时传播特性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施主体:

以国内较具权威的动漫研发机构为主体,会同在动漫、移动通讯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机构共同承担该项目。

题目13:基于动漫技术的互动娱乐体验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

以动漫技术的互动娱乐体验系统及立体球幕动漫应用系统的研究为基础,提出构建基于动漫技术的互动娱乐体验

系统的文化主题公园路径和方法,搭建球幕立体投影效果的新型影视展示体验平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数字文化科技成果与文化、旅游休闲相关产业发展融合与应用,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研究领域:

1、互动娱乐相关动漫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2、数字文化互动体验内容及技术研发;

3、互动娱乐体验系统开发及载体建设;

4、立体球幕动漫应用系统软件研发;

5、立体球幕影片制作及播放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实施主体: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校园 科技文化 班组文化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85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35人,教师52人。2013年以来,我们提出走“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普及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推手、以竞赛为促进、以教研为引领,形成了处处是科技、人人学科学的良好文化氛围。经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学校在南宁市逐步树立起了科技立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成功举办了2013年、2014年南宁市青少年科学节,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十佳”科技实践活动、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单位、自治区绿色学校等各类荣誉称号120项。现笔者浅谈一下我校如何打造校园科技文化,以供读者参考。

一、以学生为本,积极打造校园科技文化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学校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探究为核心理念。近几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力引进科技元素,目前已初步建成科技大道、科趣园、求知长廊、壁挂式科技馆、科技体验室、科技作品展示厅和科学体验班等多处科技教育文化景观。值得一提的是,本校的求知长廊和壁挂式科技馆的建立。这里原本只是一个静态的宣传长廊,后来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进了多套壁挂式科技展示板,增加了2个大型书柜,存放了4000多册科技教育类书籍,把单一的长廊改造成了一个开放式科技图书室和壁挂式科技体验馆的求知长廊。学生都说,学校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乐趣无穷的科技校园。

二、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激发团队创造潜力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是学校文化的内涵式发展。我校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把科技教育融入班级的日常建设中。如学校推行每个班级确立一个科技主题,以历史上的科技名人或科技元素为班级命名,涌现出了航母班、神舟班和钱学森班等别具特色的科技主题班。同时,各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探究精神,提炼班级口号、理念、目标和精神,制定班级发展愿景,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学生以科技文化为班级精神,朝着班级目标和发展愿景努力奋斗,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学生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快乐创造、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研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科技教育内涵

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是学校推行科技特色文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上着力打造“三化”,即科技课程校本化、科学精神班本化、科学教法学科化。具体做法为:一是增加科技实践的时间。学校在执行国家规定的每周一节科学课外,还利用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来增设科技实践课,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二是研发科技校本教材。为解决班主任非科学专业出身的授课困难问题,学校成立了科学学术专业委员会,由科学专业的教师研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每周出示一期PPT课件供全体教师下载、学习,为学校推行科技教育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三是把“手脑相长”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勇于突破常规。如语文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情境背诵法”“模型认字法”等,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背诵课文,使枯燥的认识生字的过程变得有趣;数学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学具辅助教学法”“树状条件分析法”,让数理更加形象,使得应用题的解题逻辑更加清晰;体艺学科学术委员会结合校园操编导了“兔子舞”,跳出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

四、以活动为推手,打造师生的科技“盛典”

为进一步营造学校的科技文化氛围,我校还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宣传日,积极承办南宁市级、城区级等各类科技节活动,依靠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科技节活动,把每一次科技活动打造成为师生的科技“盛典”和科技“狂欢节”。在科技节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航模、快艇、赛车和自制飞行器等各类竞技比赛,并对各班的科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拿出代表性的科技获奖作品和天文望远镜等真实的科技物品给学生动手体验,通过开展活动把整个校园的科技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同时,我校还邀请市内各兄弟学校观摩、交流,逐步打响北湖路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经过近年来的精心建设,北湖路小学的科技特色校园文化已逐步形成,并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北湖路小学将继续拓展科技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让科技教育之花绽放校园,让科学在校园里流行起来。

浅析科技馆文化建设 第4篇

1 文化与科技馆文化

从广义上讲,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总和, 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狭义而言, 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科技馆文化是科技馆在其科普工作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科技馆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这一概念包括三层含义:科技馆文化是在科技馆长期业务工作和管理中产生的, 它为科技馆业务发展和管理服务;科技馆文化的核心是全体员工群体的共同价值观, 它属精神文明范畴;科技馆文化又不等同于精神文明, 而是科技馆一系列精祌文明成果的升华和规范, 它是科技馆群体共同价值观的反映, 要求每个员工接受、传播和遵守。从直接意义上来说, 科技馆文化主要包括科技馆员工共同价值观、精神风貌、工作理念等。

2 科技馆文化应以“探索与发现”为核心

英国科学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普及、学术研究、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作为一个科普性质的博物馆, 英国科学博物馆在互动展览方面一直是世界同行中的佼佼者。在这里, 孩子们可以抛开枯燥的书本, 亲手按动电钮, 看机器运转。从1931年科学博物馆开设儿童展馆至今, 这里一直是孩子们同科学亲密接触的乐园。科技馆是让公众感受和享受科学的最好地方, 而不是让他们学习科学的地方。创新应该是科技馆永远不能被忽视的话题, 科技馆就是通过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计划和条件, 为公众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 促进公众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现代科技馆, 应推行以“探索与发现”为核心的文化氛围。这种科技馆文化, 不是参观者在科技馆中学到了多少知识, 而是学习的过程, 即发现和探索科学的过程。根据这种文化, 现代科技馆应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与模式, 着重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要激发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

3 通过对科技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 创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馆文化

物质文化是单位内部人的对象化活动的结果。要制定出科技馆内部环境的整体规划, 从场所的环境设计、空间布局, 到办公环境、橱窗制作、简讯编印等的建立, 都要认真规划, 精心设计, 突出科技馆科普展教特色。还要重视科技馆文化筑围的营造, 根据自身实际, 选择具有特色的主题文化, 从而指导内部环境、展品等方面的个性化设置, 突显文化对思想的潜移默化作用, 使公众在接受科普知识的同时, 接受到科技馆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科技馆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文化的保障, 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适合科技馆运营发展的规章制度, 为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长效发展机制。二是要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要求。三是要抓好科普展教及安全运营等相关规章制度, 为事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 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要抓好领导班子行为建设。班子的领导能力、管理理念、文化素养及工作作风等能直接反映单位的整体文化。要抓好干部、职工行为建设。要抓好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 有针对性地提高科技馆干部职工队伍在政治思想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高素质科技干部职工队伍。

精神文化是指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和观念, 它是一种深层的文化, 也是科技馆文化的灵魂。一是重视精祌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单位工作, 制定明确的创建规划并落到实处。二是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为职工办实事, 通过节日福利、组织体检等形式, 体现人文关怀, 激发爱馆奉献精神, 营造无私奉献、快乐工作的文化。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活跃气氛, 陶冶情操, 增强凝聚力, 促进单位和谐发展。四是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充分展现科技馆作为社会公益性单位的优势和导向作用。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 第5篇

刘 瑛

在推进全民创业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吉林全民创业的内在品质,努力实现科技型企业的持续成长?笔者认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专利技术为载体,推进科技人员创业,带动各类人员就业”,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创业文化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是长春科技工作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长春市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创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预期效果。

一、确立科技创新主题,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城市,经济如何才能快速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究竟差在那?笔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后,再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创新创业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温州经济之所以发展速度快,得力于先进的创业文化。温州人把下岗当作转岗,而我们呢,把下岗当作失业;温州人凡事不空想、空谈,而是试着干,而我们呢?只想和看,干怕担风险;温州人凡事自己想,自己解决,而我们呢?等、靠、要,市场意识淡薄;温州人人人都想当老板,不愿当打工仔,而我们呢,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了,创业欲望不强;温州人大钱要赚,小钱也赚,而我们呢?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温州人只要有钱赚,什么苦都能吃,而我们呢?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挑着,检着干;温州人团队意识强,而我们呢?靠单打一发展的较多,在优势互补及团队合作方面较差;温州人不满于现状,总是追求进一步发展,而我们呢?当事业取得一点成绩后,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满足感。温州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全民创业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推动一个地区发展振兴最根本的原动力。如何使全市各类科技人才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增强企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大学生、研究生、农业技术人才等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这是在推进长春科技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结合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业的工作部署,近年来,长春市以各城区、各行业为载体,开展了以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着眼于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意识,树立创新创业发展观念,优化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改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人才创业带动各类人员就业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到“支持创业,投身创业”中来,倡导“人人都是创业主体,人人都是创业环境”的观念,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长春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如长春市新星创业计划、长春市专利扶持计划、长春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百户企业快速成长工程计划等政策,以各行业、城区为载体,以专利技术项目为主题,以创新创业人员为主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人才创业带各动类人员就业活动,经过反复广泛的宣传发动,开展专利技术进社区巡回展,举办专利技术项目推介会,进行创业扶持政策宣讲和指导,召开科技促创业暨再就业典型经验报告会等形式,在全市形成了“为人才搭建舞台,让科技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

二、努力塑造人文精神,树立创新创业理念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引领创新创业发展,以什么样特色形象来展现城市独有的魅力,以什么样的创业创新环境来吸引人才、项目和资金。作为吉林省会,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力量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已从初期的口号逐步形成全市上下共同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文化氛围,成为一种共同追求的创业目标,成为长春市科技创新与创业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动情的讲:“区域发展最根本动因不是储藏丰富的物质资源,不是充裕活跃的金融资本,不是原有的经济基础,而是人们内心涌动着的挥别贫穷、奔向幸福的强烈渴望,是人们内心涌动着的创业激情。”长春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城市精神,首先体现在城市市民的创新创业观念上。军转干部孟宪昌教授深有感触的说:过去我是部队一名教官,只是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研究的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退下来后,我潜心研究的21项专利成果,已经有5项专利转化为商品,是党的富民政策好,给我们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创业机会,使我在创业过程中既得到了利益上的回报,又获取了精神上的需求。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创业需科技领衔,科技需与创业相结合。作为吉林省科技文化的中心,又体现在为市民营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环境中。如何依托社区宣传阵地,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养,民康街道健康胡同社区主任刘鹏举如实说:近几年,我们紧紧围绕贴近实际、心系百姓、服务于民这一中心,以弘扬科学文化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文化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网站、图书阅览室、科普宣传画廊、放映露天电影、举办专利技术推介会和科技创业典型经验报告会等有效宣传媒体,及时传递科技、科普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参与的舞台和了解科技进步的窗口;依托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专门组织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社区(家庭)心理支持体系”,“反对邪教、保障人权”、“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倡议书”,“老少读一本书,弘扬科学文明,学习成功榜样,培养创新意识”,举办老年秧歌队、老年太极剑队、绿荫合唱团等科普文体等活动,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局面,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三、着力激活创业主体,培育创新典型示范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创业创新的主体。只要让群众的创业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张扬,才有千百万充满创业精神和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脱颖而出,才有千百万企业应运而生,经济发展才有持续增长动力。近几年,长春市以各行业、城区(社区)为载体,以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切入点,深入城区(社区)巡回宣讲为什么要创业,怎样创业;筛选专利技术项目深入基层进行推介;讲解配套政策进行扶持;通过典型示范进行引领,贴近居民服务百姓的实践活动,形成了科技人员创业的生动局面。几年来,我市着力培育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创业人员典型,它们中间有来长春创业的海归博士和农民,有硕士毕业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还有退休人员和大学教师等。它们的创新创业经历和典型经验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影响颇深。金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海外学子。1997年9月,金磊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长春金赛药业,出任总经理。他利用国际先进的“分泌型表达技术”成功地研制出“金磊生长素”等基因工程系列产品全部为国家专利产品,开创了国内基因制药的先河,成为国内基因制药领域的一颗明星,海外学人创业成功的经典案例。去年,长春金赛药业成为国内唯一被指定为基因工程中试孵化基地的企业,同时也是吉林省唯一被指定为国家基地的制药企业,并获得了国家专项资金(2千万元)支持。公司总经理金磊说:“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可能有金赛药业今天。” 截至2008年8月,企业自主研发上市的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总额3亿元,上交税收7900万元。企业目前正在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在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五年内达到30亿元的目标,成为吉林省生物基因药业的领头羊。青年农民李怀财2001年由蛟和市来长春创业,由他创建的草莓育苗科技示范基地已被列入长春市2001年农业创新计划和国家星火计划,经过几年的建设,基地 已经初具规模,经营面积已达200公顷,品种组合高效技术等多种科研成果用于生产,年产草莓苗3000万株。现已带动周边农民500户,培育草莓专业人员1000名,户增加收入5000元。2003创建长春长白瑞雪农科有限公司,目前,草莓生产基地已辐射深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基地面积2000多公顷,产品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颇受好评。对草莓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硕士研究生张晓莉,2002年组建创业团队,成立长春市联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及管理、技术咨询服务,他们研究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开发及推广系统平台建设被评为2003年中国科技商业计划书大赛优秀奖,该公司研究开发的提供培训管理系统、MAPONE平台科技管理网络系统等项目分别被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培训学院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所应用。公司采用第五代开发语言的互联网系统快速开发工具WebFusion5.0,已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本产品被国家科技部专家授予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并得到吉林省科技厅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同时解决15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张兆华原是长春一汽搞工企自动化的一名工程师,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农业上,2001年三人合伙投资80万元,组建长春市绿洲有机农业公司,他们研究的温室技术集成应用,被列为2003年长春市农业创新计划,目前温室的取暖、农产品的施肥和土壤、空气、水、肥料的控制,均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自产无公害沼气肥和臭氧消毒技术。引进国内外蔬菜新品种60多个,3个品种获2002年农博会金奖。公司应用生物技术组培的新品种提 供当地农民种植。退休职工逯永江工程师,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十几万,研制成功数码影雕技术。该技术加工速度快、制造成本底、效果逼真,他将传统工艺数字化。应用在超硬材料上,能在石才、陶瓷、玻璃、水晶和玛瑙上刻绘出人物肖像、手迹名言等文字和图案。目前,这项技术成果已应用在长春息园墓地的墓碑人物肖像雕刻上,已有十几位下岗职工参加此项技术推广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政府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环境,每个创业主体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从而真正形成科技创新与创业文化互动的局面。

四、突出强调以人为本,优化创业文化环境

建设新长春,发展新长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创业文化,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来展开,围绕创新来推进,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落实。长春市在建设创业文化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培养创新创业文化的过程融入到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增强城市的创新动力之中,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为百姓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这是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提出的动员令,并要求全市人民把打造一流环境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文化环境,长春市科技工作突出体现在为企业和科技人员搭介信息交流平台,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提供融资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参加制作商业计划书,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科技博览会、融资会、展会,面向社 会进行项目融资推介。几年来,全市共组织撰写商业计划书2000余件,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数十场,其中:专利技术项目1000余件,项目融资近5亿元;二是提供创业环境。引导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带着符合产业政策科技项目参加创业计划,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争取政府政策扶持。转化专利成果500余件,200余人应用专利技术创办了科技型企业,三是提供培训环境。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创造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在朝阳区、绿园区、双阳区等乡镇、50多个村(屯),围绕项目市场开发、产品营销、效益分析及技术操作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四是提供项目对接环境。为民企和专利技术项目人牵线搭桥,如在六个城区100余个社区开展专利技术巡回展,在东岭等20个社区举办科技促创业典型经验报告会,在职工新村等30个社区组织技术项目对接会,形成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和实践的浓厚氛围;五是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立50个科技、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宣传专利技术保护政策,推介专利适用技术项目,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拓市场、搞营销、学技术,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真正认识到专利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2008年长春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814件,其中:发明425件,实用新型1170件,外观设计219件,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8,8%,23,5%,8,2%;六是提供致富信息环境。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科技信息网络体系、设立科普宣传和专利技术推介画廊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农业科技信息,为种养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加收入开辟了广阔途径。综述:几年来,长春市在围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创业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着力解决了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创业文化夯实了民生基础。现在长春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既是建设创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创业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科技创新促人才创业,人才创业带动各类人员就业的文化体系建设,正在长春市这座美丽、和谐的城市不断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长春市南关区科学技术局

建设科技大国:品牌建设的春天 第6篇

从现实视角看,意义有三:

意义之一,解决目前中国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2006年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过剩,而是低端的产品过剩。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几乎没有大型的煤炭机械化成套制造企业,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井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煤机骨干企业寥寥无几,整个行业呈现出高端产品短缺、中端产品平衡、低端产品过剩的局面。产品技术含量低,致使品牌美誉度低,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如果不进入高端市场,企业就无法真正做强,不仅不能更好发展,甚至连生存都会成问题。解决之路是依靠科技,创新产品,创造出最能增值的高端产品。

意义之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原始性的科技创新,它是基础和源头;第二就是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把很多技术创新集成在一起,变成一个真正的产品;第三就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不仅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政府,更要建设创新型品牌。中国走向强国,必须培养一批自主品牌,扶持这些品牌成为国际市场的强势品牌。而强势品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意义之三,创新型国家能让“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更加活跃。目前中国内需不足,出口也频繁受阻。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开发出来,出口受阻的主要问题仍是出口中低端产品多。出路在于建设科技大国,让出口产品进入高端市场。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7篇

1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七大”以来,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致使我国城乡科技文化建设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直接影响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基层政府对农村科技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基层政府对农村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对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足。二是农村科技文化体制不健全,管理存在“软肋”。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体制转型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处于转型期的科技文化体制却出现转换不畅、权责不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僵化等问题,导致科技文化管理上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科技文化监管流于形式,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先进科技文化的需求。此外,一些地方科技文化人员专干不专职。多数乡镇科技文化站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从事科技文化方面的本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乡镇政府其他的日常行政事务中。三是农村科普教育地位弱化,科教资源配置不合理。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3次教育会议上曾经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地位[1]。”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关键上升期,科普教育无疑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村科普教育的投入,但农村科普教育的薄弱地位还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2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2.1 更新思想观念,准确把握农村科技文化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现代化的福祉,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他有赖于文化的进步,必须以丰富的文化为基础,扎根于文化土壤之中,才能产生伟大的科技成果。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发展。农村科技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强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农村科技文化氛围,使广大农民时刻感受到科技的气息,通过全方位的载体和深层次的宣传,使农村形成懂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把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告诉广大农民,防止科学技术被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要完成农村科技文化的任务,首先要提高认识。作为起引导和培育作用的基层政府,应转变只搞经济建设的政绩观,把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提到工作日程上。不仅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各个环节资金的到位,还要落实行政监督问责制,在科技文化部门实行奖惩机制和行政问责制,实现科技文化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保证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健康进行。

2.2 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的科技文化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农村建设进程,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必然会影响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2]。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及目前农户的实践表明,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越发展,就越需要科技文化型人才。发展农村经济要特别重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而振兴农业需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依赖科技人才,人才建设必须依托教育。所以,大力开展农村科普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农村科技文化底蕴尤为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农民科普教育。普及农村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知识的作用;二是要优化农民科普教育内容。在科普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加深农民对科技文化建设的认识,增加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投资,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增加农民科技文化知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以市场经济作为科普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文化进步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要营造农民科普教育环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采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已成为必然趋势,注重采用现代化手段,形成迅捷通畅开放的信息环境,是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保障。

2.3 创新科技文化服务机制,优化科技文化机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对科技文化有了新需求[3]。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因受到现有体制、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影响,原有的科技文化服务机制存在着体系欠缺、功能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使农村的科技文化进步困难。因此,寻求科技文化发展新模式,创新农村科技文化发展之路是目前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是创新科技文化服务方式。针对农民对科学技术要求综合性、实效性的要求,调整现有的发展思路,在服务载体上进行创新,以网络为纽带,以示范基地为基础,以培训为手段走出新路子;二是要不断拓展科技服务领域,以信息为载体,建立绿色通道,大力实施农村科技信息化发展工作,拓展信息网络覆盖面积,充分利用农村通讯资源,搭建实时更新、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服务平台。同时,大力深化农村科技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科技文化发展新机制。要通过科技文化体制改革,消除影响和制约农村科技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快农村科技文化市场体系、科技文化主体建设以及农村科技文化市场的培育,不断优化农村科技文化主体建设。

3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农村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显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但对科技文化进步的追求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4]。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丰富而健全的新农村科技文化体系,从而为农村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更好地造福于广大农民。

摘要: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及科教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应从整体认识入手,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基点,通过创新科技文化服务机制和科普教育等途径,为科技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农村科技文化,新农村建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4-65.

[2]戴起伟.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与农民培训[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袁,2008,20(1):8-10,30.

[3]胡春晓.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12):53-55.

科技支撑品牌建设 第8篇

优秀的品牌不仅意味着企业产品有良好的美誉度, 更有源源不绝的超额利润。

而品牌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特殊的劳动投入, 另一方面来源于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品牌价值是企业特殊的劳动投入与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是两者相互推动、相互契合的结果。

科学技术是企业特殊投入的核心, 只有技术不断创新的企业, 其品牌价值才会高。驻马店中集华骏公司 (以下简称中集华骏) 便是以科技支撑品牌建设的佼佼者。

多年来, 中集华骏的稳健发展和实力表现, 赢得无数嘉奖:“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中国机械工业500强”、“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河南省明星民营企业”、“河南工业创新优秀奖”, 极大提升了中集华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建设可谓是成果丰硕。

创新推动企业站在行业制高点

创新是一项包含多方面内容的深刻变革, 是一个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源泉和核心动力。

科技是企业产品品牌的支撑, 是创新中的重中之重。中集华骏领导层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在科技创新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2002年, 公司投资400多万元, 购买了计算机控制的等离子切割机、数控卷板机、350吨冲床等, 用于开发研制散装水泥车和运油车, 2002年12月19日, 投资5900万元、占地300余亩的华骏工业园正式开工, 在华骏公司科研开发高投入的促进下, 改善了科研设施, 提高了科研装备水平, 给技术人员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技术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 围绕市场需求, 2002年共计开发新产品30个品种, 开发难度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有:散装水泥半挂车、运油汽车、前置油缸自卸汽车、T型举升机构自卸汽车、三桥鹅式重型全挂车、三缸侧卸全挂车、自卸运煤半挂车、超低平板半挂车、伸缩式半挂车、轿运车等10多个品种, 其中运煤半挂车、厢式运煤半挂车、自卸半挂车、厢式运煤汽车、东风自卸汽车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销售收入7550万元, 占总收入的12%之多。

2003年, 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45种, 改型设计209项次, 为企业创利润450多万元, 授权专利1项。

“出精品、创名牌”是公司的战略方针。

加大科技投入,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是华骏公司高速发展和华骏牌车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条重要经验, 华骏牌车辆在全国主要市场奠定了首选品牌的地位, 华骏公司走出了一条科技带动企业发展的道路。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形成以半挂车、自卸汽车为主、重点开发罐式车、特种车等高附加值产品, 兼顾全挂、厢式车、铸造件的发展模式。围绕公司的发展规划展开技术创新工作, 重视技术、重视人才,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学世界的先进, 做中国的最好”。坚持以顾客需求推动产品研发, 以市场开拓引导技术创新的理念, 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工作, 不断拓展产品系列, 并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政策和不同区域的个性需求, 在主导车型上不断优化设计, 以技术引领市场, 保证企业在专用汽车市场上强劲的竞争优势。

科研提升企业科技实力

科研是企业的立命之本。

公司为科技创新建有“专用汽车研究所”, 其技术力量雄厚。技术中心为“省级技术中心”, 目前华骏牌系列产品获国家专利100项, 其中发明专利27项。

2002年, 针对市场全挂车用滚道承载能力小, 磨损较快, 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公司成立项目组研究开发了三滚道无轴自锁转盘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现已授权, 该项目包括上下转盘, 在上转盘与下转盘相配合的两水平平面上开有圆环形滚道, 在圆环形滚道上布有钢珠, 圆环形滚道共有两条, 在上转盘与下转盘配合的两侧面上也开有圆环形滚道, 在圆环形滚道上也布有钢珠, 在转盘侧面开有填充侧面滚道钢珠的孔, 在上转盘侧面设置有向滚道加注黄油的油杯, 油杯与所有的滚道相连通, 具有结构新颖、经济耐用、转向灵活、承载力强、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高的优点。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1月, 中集华骏公司投入人力进行重型运煤自救半挂车的研究与开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 车辆自救是一难点。为了使货物远离车体, 在侧卸门下方设计了一种导流板, 在卸货物时使货物顺着导流板流出, 但是只能使部分货物远离车体, 当货物很多时, 导流板并不起作用;货物照样把车轮掩埋, 况且当卸小石块货物时又容易把导流板砸坏。研发陷入了困境, 技术人员又反方向思维, 突然间想到把车体移离货物也应该是不错的方案, 开始考虑利用气缸实现把车体移离货物, 但是气源需从主机上取得, 气体顶出力不足, 不能把车体顶起, 为了充分利用改装后的牵引车, 就开始考虑用双作用油缸把车架顶起。刚开始试制时, 由于油缸的操纵阀不匹配, 连续试验三次车体还不能移动, 后又请液压阀厂专门开发了一种操纵阀后, 才使车体移动试验得以成功。

项目完成并投入市场后, 得到了用户好评, 每年产销500台, 年增加销售收入6750万元。

2004年元月至2004年12月, 中集华骏公司重点进行了重型散装水泥半挂车的研究与开发。

由于这种新罐体的每一个截面都不是圆形, 并且所有截面的尺寸都不一样, 这样就对罐体的设计和展开计算、工艺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这方面, 公司科研人员利用以前制造散装水泥半挂车的经验, 并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软件Pro/E和CATIA进行罐体结构的设计, 利用其钣金功能和曲面造型功能实现罐体的展开计算。为了保证罐体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装载60T水泥并承受400KPa压力下不变形, 还需要对罐体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进行有限元分析。在生产工艺控制方面, 科研人员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电脑编程等离子切割机进行下料, 可以确保下料精确, 并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显卷板机进行卷制成形。确保产品符合技术要求, 罐体外形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从而将重型散装水泥半挂车的科技提升到新的高度, 质量和效益也跃上新的台阶。

利用各种资源,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十多年来, 特种车辆的技术飞速发展, 技术上带来突破性进展和革命性进步。

面对激烈的竞争, 为实现技术支撑品牌这个战略目标, 中集华骏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最重要的一项是充分依托高校或优秀公司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同多所高校或公司开展科研合作。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与郑州大学进行了球墨铸铁的研究与开发, 投资200万元, 由郑州大学教授和企业一起进行联合开发, 增加销售收入1000万元, 利税95万元。

为丰富公司产品结构, 2006年3月引进新加坡“ZENITH公司”垃圾车车型, 2006年9月样机试制成功, 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出厂要求。同时为了适应中国市场, 增强市场竞争力, 降低成本, 2006年12月实现了全部零部件国产化, 并形成小批量生产。

为提高产品档次和生产效率, 改善工作环境, 公司于2006年10月16日和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铁型覆砂制动鼓生产线设计制造”技术合作开发合同。

为提高产品质量, 优化工艺, 公司和华中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了铸造工艺分析软件集成系统, 该软件系统是以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为核心, 可以完成中集华骏公司多种合金材质 (包括铸钢、球铁、灰铁) 、多种铸造方法 (砂型铸造、金属型覆砂铸造、熔模铸造等) 下铸件的凝固分析、流动分析以及流动和传热耦合计算分析。主要用于铸造工程技术人员预测铸件缩孔缩松倾向、改进和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减少浇冒口消耗、提高工艺出品率、缩短产品试制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保持工艺设计水平稳定。

为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人才需要, 企业先后与郑州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和重庆汽车研究所签订技术协议进行合作, 与清华大学材料系签订委托培养合同, 每年选派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材料系进行深造学习;院企合作双方本着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合作与交流。

公司通过与高校的科研合作, 不但使青年科研骨干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培养、学习和磨炼, 掌握了合作成果, 还从高校学到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了解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通过产学研合作, 企业提升了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应用于新品开发, 提升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支撑了企业的品牌建设。

强大品牌又支撑企业快速扩张。

多年的发展, 中集华骏公司变化翻天覆地。

中集华骏公司现有占地1000余亩的车辆生产工业园和占地600余亩的铸造工业园, 已具备年产2万台 (辆) 各类专用车和年产5万吨铸造件产品的生产能力。

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中, 2010年将达到年产半挂和自卸3万台、罐式车5000台、铸件10万吨的生产规模, 并将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50亿元。

科技文化建设 第9篇

(一)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首先,政策支撑力度不够。目前唐山市出台的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先进地区相比显得过于宏观,缺乏更加细化和具体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在政策配套方面也存在不足。 其次,体制上存在职能不理顺和职能缺失的问题。 唐山市现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遇到的资金、 土地等问题时缺乏强有力的协调、调度能力。 再次,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无论是财政投入的总量,还是发挥作用的效果与程度,都与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二)融资机制不完善,渠道不畅通,融资手段单一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不完善。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由政府主导, 缺乏对机构投资者和国内外风险投资资金、民间资本的引进和吸收;现有的政策性担保公司股权结构单一,缺乏资本金补充机制,同时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民营担保机构缺失,导致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新的投融资机制如债务融资、产权融资、境外融资、BOT、TOT等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典当行业、租赁公司等机构的融资效能缺乏积极探索和政策引导。 银行信贷融资依然是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手段。 资本市场主要是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的场所,特别是为大型国有企业服务,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很难在这个市场里获得资金。

(三)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 当前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辅,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机构引进工作还有待加强, 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充分;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内部也存在改革步伐不快、内控机制不完善、信贷激励机制不健全、金融服务手段偏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信用融资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 其次,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没有对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量身”服务,导致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缺乏差别化、个性化的信贷支持手段。再次,金融机构主动出击的市场化理念尚未形成,信贷资金与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基金缺乏有效协调和合作,未形成良性互动的融资格局。

(四)企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不强,效益水平不高,企业社会信用环境较差

目前所调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盈利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企业的经营业绩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企业改制、国企改革推进较缓慢,产权长期不明晰,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行为短期化;大多数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内源性资金来源匮乏;长期以来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相当多的企业都习惯于将公积金、留存利润等大量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扩大再生产,而很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导致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来满足短期的需求, 资产负债比率较高,加之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风险较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暴露自身劣势: 财务账目不清,管理混乱,无法向银行提供有关财务报表,甚至向税务机关和银行提供虚假账表,脱税骗贷,不仅影响了企业在社会上的信用,也加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

二、唐山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创造科技融资良好的政策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主要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颁布相关倾斜政策,完善各项基础服务三个方面出发,三者协调配合实施, 才能够有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1.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 》有关融资扶持政策。 完善与制定相关法律, 为风险投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放宽政策、改进服务、加快发展”的要求,围绕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过程中引导企业建立起合理的产业链,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协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更多资金,实现多元化融资。

2.各级政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 重点用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培训、节能减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规划和政策激励措施。 根据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并且从支持资金的获得、研发成果的申报、 奖励等多个方面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相同的待遇。

3.建立和完善高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服务机构,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各级政府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建立创业辅导体系, 根据创业者的不同需求, 提高管理、法律、技术、融资等咨询服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 同时,各级政府通过电子服务网免费开展政务服务,发布政策信息,发布各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 投融资项目和产权交易与合作项目,引导企业投融资方向,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二)发挥金融市场运作

1.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鼓励各商业银行及其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唐山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设立“唐山金融奖”,促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量;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唐山市,鼓励股份制银行到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 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 简化相关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限;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担保的“一条龙”服务,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同时降低融资成本。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使融资方式多元化。 研究制定《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指导意见 》,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库, 有针对性地对部分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辅导,并予以相应资金支持。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为企业融资提供多种选择。 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其他融资方式,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开展信托融资、 项目融资、租赁融资、典当融资、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权利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尝试使用国内保理业务、国内信用证业务等用未来收入担保的新型金融工具。

(三)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安排, 做好担保机构免税申请受理、审核和上报工作,落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策措施。开展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筹建担保行业协会。组织担保机构加强与银行、工商、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推进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新增担保资本金, 在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发展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基础上, 各级财政预算每年要安排补充担保资本金。各级政府财政对担保机构实行风险补偿制度,每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额的一定比例进行风险补偿。探索发展会员性互助担保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体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鼓励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完善创业板市场

当前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准入门槛还比较高, 应该说这方面还是适应当下的发展形式, 因为这样可以过滤掉一些不合格的企业,但是市场的准入手续相对繁琐,需要逐步进行简化。具体应该做到严格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另外,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不够明确也是制约创业者通过风险投资进行融资的原因之一。现在正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和完善创业板市场,将有助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解决其融资等方面的问题,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发展风险投资及引导产业集群

我国未来风险投资发展,应以企业或者其他投资者的资金为主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改变政府资金为主的局面,政府的任务应该是引导支持其实现发展和专业化。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 要充分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壮大风险投资规模,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2013 年4 月27 日,国务院颁布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主要是为了促进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其产业集群。 唐山地区可以此为依据,大力发展该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聚集多方力量,加强协调合作,增加竞争力。 这样一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为各自融通资金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和有效的担保,使之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六)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科技园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

大学科技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大学主要任务和承担能力的限制,大学只能将自己的一小部分科技成果(大约5%至10%)转化为商品,而单靠学校的力量难以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绝大多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要依靠社会力量去完成。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科技产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可以大量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园区内创办科技开发公司,大学可以凭借技术和部分资金在某些科技开发公司中入股。此外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作用,以此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降低风险,进而促使企业更快、更多地获得相应发展资金。

摘要:本文通过对唐山地区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梳理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科技融资的资料,重点从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信用担保和二板市场、风险投资和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区科技企业融资的新措施,并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姜宝山.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陈丽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6,(3).

打造校园动态科技文化 第10篇

设立科技文化墙

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把环境中的一切科技因素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纳入学生的知觉和兴趣范围内, 从而影响、催发、诱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心理、生理的成长,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科技环境这一隐性教育资源“无声胜有声”的育人功能。一是墙壁张挂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简介,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浸染。二是将师生创造出的优秀科技作品适时嵌入科技窗。三是以专题科技展板、科技画报等形式, 宣传、展示科技动态、活动、成果, 烘托科技文化氛围, 激发师生科技探究兴趣。四是将学生中涌现出的获得过县级以上大奖的科技特长生授予“少年科技之星”称号, 激励全体学生在科技创新上有新突破。

举办科技文化节

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科技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设立科学幻想画、科技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学实验报告、金点子、百科知识竞赛、科技专栏黑板报、科学知识小报、绿色环保小报比赛等项目。鼓励班级开展主题科技活动、主题探究活动, 提出改进师生生活、学校发展的科技思路。倡导各中队将科技走出校园, 为家庭科技致富建言献策, 为社会、国家构想科技发展策略。科技文化节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接受科普教育的大舞台,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热爱科学和科学研究。

开设科技兴趣班

学校设有不同层次的科技班, 利用每周的兴趣活动课及假日教育活动时间, 宣传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运用科技教材, 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 指导创作技能技巧。为了使有科技爱好的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科技班的学生在全校中物色,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班级推荐的方式, 把具有对科技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吸引到科技班中来深造, 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及科技教材的编排,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教学。在教学中运用知识讲座来展开想像、开阔视野, 用作品剖析来了解原理、启迪思维, 用实验操作、图纸设计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用参观调查来了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成果, 用优秀作品展览和评比来鼓励学生敢想敢学、勤制作, 从而把科技教育引向深入。

拓展科技教育课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 初步认识世界, 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我们利用科学教材中古今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动人事迹和成果, 对学生进行人类进化发展史、科技成果创造史教育。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教具学具制作、科学理论知识和启发性问题, 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帮助学生踏上人类科技进步的阶梯, 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 促进其创造心理品质的不断形成。

我们在现行的各类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思想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 的教学中进行全面的挖掘、开发, 并把挖掘、开发出来的科技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在各科教学中都增加科技含量, 加大科技素质培养的力度, 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实施小学科技教学的体系。通过学科渗透, 丰富小学生的学科知识, 激发小学生的探索热情, 培养小学生严谨的思维方法。

学校在倡导学生读科普书籍、参与主题科学研究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了“科学观察日记”活动。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科学的观察、科学的思考、科学的表达, 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 形成科学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还以班集体为单位, 在规定的时间内, 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有教师指导的科技教育活动。如每年春季百草生长, 以某种野菜为主题开展科技研究活动;夏季高温多雨以某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主题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秋季瓜果飘香, 以某种瓜果为主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既有内容的结合, 又有能力的综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科技教育基地

小学科技活动教学必须依托社会, 实行开放办学, 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 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条件。

我校作为城郊小学, 附近有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内, 有大型的火电厂, 有植物油厂, 有以竹、木为原材料的套装门业, 有橡胶厂, 还有铜板、鞋业、陶瓷、玻璃钢等企业。这些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科技资源, 是学生接受科技教育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通过争取, 在很多企业建立了科技实验基地, 学生定期到基地参观, 接受专家、技术员的现场指导, 并对技术改进、开发新项目 (产品) 提出建议。孩子们通过研究性学习, 设计出的一些模型、一些建议性的项目还被企业采用。我们还聘请专家为学校校外辅导员, 来校讲课、讲学和辅导学生。学生通过参观基地、实地考察、聆听讲座、动手操作等途径, 强化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行为, 从小树立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道德意识。

学校周围有广阔的农田, 这里盛产莲藕。学校所在地因此被誉为藕园。这数百亩荷花, 既为校园外围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更是学校可以开发利用的难得科技教育资源。我们聘请这些新型农民为校外科技辅导员, 让他们为孩子们介绍莲藕的知识, 介绍如何种植莲藕、如何食用莲藕。孩子们还通过网络搜索, 进一步了解了莲藕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 通过研讨, 提出了提高莲藕产量、进行链条式综合开发的切实有效的建议。莲藕基地的建设, 加深了孩子们对科技、对家乡的热爱。

科技文化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社会文化建设;科技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57-0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作为主旨,其目的是在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现实的国情和形势来深刻理解文化强国的内质。党的十八大更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即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以此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文化的发展直接关乎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因为它将决定着我国文化强国的大趋势。所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域下加强科技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科技文化的内质

科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系统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因为“作为一种文化,科技文化所表征的是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1]这就表明了科技文化的实质是“人类将自身自然对象化,即人把自身投射到自然对象上,在自然对象上实现人的价值,这既是一个人化对象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象世界又作用于人而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科技文化的形成是人把自然世界塑造成人的世界,同时人按照自然环境所造自身世界的结果。简言之,科技文化是人化自然、自然化人的产物。”[2]

由此可见,科技文化的内在特质是建立在科技知识、活动和体制基础上的对于其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是人类在其观念上对于外部自然世界把握后所形成的思想化结果,是人类对于自然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由这些观念所形成的科技实践应用的技能和艺术则是人类独有的,它是建立属人世界存在方式中最具有人类学意义的重要构造。

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恒久存在的,它依托着人类对于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逐渐认知而形成和发展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于科技文化的认知理解大体经过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并形成三种逐渐深化的理念。第一个阶段所形成的理念是将科学技术理解为一种独立于文化之外的社会现象,它将科学技术看成一种“真正的、方法的目标是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3]第二个阶段所形成的理念则是将科学技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就认证了科学技术内在地具有文化属性,它不仅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能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相对于前两个理念,第三个阶段所形成的理念就更加深化,它将科技文化同文化自身有机融合并认同其是社会文化系统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表明科技文化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功能,同时也具备着社会科学的功能,所以,这一阶段对科技文化的理解已经认知到它对于社会生活的全方面渗透和干预。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文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将促使人类形成一种内化为思想观念的科技文化理念,它将改变人们思想文化的认知,同时也会促进科技哲学在建构方式上的完善,以便为科技文化学的建立提供着实际化的理论架构。

二、科技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高级表现形式,科技文化不仅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先进要求,还彰显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巨大的时代价值。

科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为社会文化建设中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提供积极有效的方法。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国家整体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所以,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提升科技文化建设的层次不仅可以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还能够从本质上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能力,提高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竞争实力,形成良性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当今时代,国际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人才实力的竞争。所以,人才培养也就成为了各国发展的先决条件。可是,少数的高尖端人才并不能真正地将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一个质的变化,它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科技文化的普及才能够达到目的。所以,只有依靠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才能够切实地将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入社会整体的发展进程之中,从而使得市民在科学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自我科技素质的整体发展。

科技文化在提升民众科技素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也客观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建构。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需要社会经济层面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同时也需要人在精神层面的提升,这样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而科技文化恰恰就起到了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推动器作用。科技文化既现实地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内化人的精神财富以提升人的思想观念认知。所以,通过科技文化的全面建设以塑造科学文化,坚持先进性文化发展方向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基础,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近成果,因为,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要在理论和现实中积极地寻求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并在这一基础上来满足时代所赋予其的要求。只有这样,科技文化才会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地形成一种有助于科技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文化形式。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技术无时无刻不体现其巨大的创造性并以此改变着每个时代下的世界面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对于科技文化的需求尤为明显。作为社会现实化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已经达到主要性地位,所以,科学技术所形成的科学文化也将成为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文化形态,并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力量。虽然它不如经济和政治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大,但是它依然是科技进步所必需的一种平台和载体,积极地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和发展。而作为国家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形式,科技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思想观念上的改进和创新作用。因此,科技文化已经成为了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大力量,同时也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给予着积极的智力保障。

三、社会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科技文化建设路径

(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化的科技文化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体系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科技文化体系要有中国特色。多年来的文化强国实践进程使得我们越发地感觉到对于西方科技文化的学习过多到已经开始否定本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所以,在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下来看科技文化的建设就要求我们“特别需要的是下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真正补救我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科学技术文化不足的缺陷。这才是真正从我国国情出发,强基固本,从基础上下功夫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切实的道路。”[4]所以,中国的科技文化体系要秉承着中国式的文化传统以适应中国的现实国情,在这基础上来满足时代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会使得科技文化成为一种利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文化形式。因此,加快中国特色化的科技文化体系的构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积极加快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

我国社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之间的融合问题既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理想。它更多地应将其放在一种战略化的高度上给予看待。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融合的可能性,原因在于“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两者及其延伸不可分割地构成了人类文化。正是这种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使得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成为当今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中也都是可能的。”[5]这就表明,科技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而人文文化则是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保障。依托着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会充分地发挥出社会文化建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力量。而从我国现实的国情来看,要想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不仅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推动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有机融合的契合点,还要在教育方面促使科技教育同人文教育积极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作为科技文化同人文文化融合的有效性方式,而这些最终的落脚点是要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最终目标。

(三)创造科技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

优良的文化氛围是传播科技文化的先决条件。只有形成和谐化的文化氛围,才会真正地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人的物质文化满足也才会不断得以体现。传播科技文化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来加强科技文化知识、科技方法以及科技精神的宣传,以此力求科技文化能够实现生活化和大众化,从而使得人民群众可以更为容易地接受科技文化,让人民群众切身实地感悟都科技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利益,进而自觉地参与到社会科技文化的创新活动中来,推动社会科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在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下看待科技文化,就是要在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着科技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而科技文化的弘扬则是以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标志的。只有当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以后,科技文化才能够切实地得到广泛弘扬,这才可以说科技文化的内在价值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怀中.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其实现路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7).

[2]高建明.论科技文化发展机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8.

[4]龚时中.科技文化的中国特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杨怀中.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6.

长春科技文化综合中心 第12篇

Three stone cubes house three museums arranged round a central entrance building like the sails of a windmill.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buildings clearly expresses the func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 n the museums.E ach of the three cubes has a sculptural feel–lofty,individually tailored air spaces act as central lobbies and set their stamp on each museum.

文化馆的大堂脱胎于深谷造型;艺术馆的开放空间则对角线分明,颇具现代绘画风格;而科技馆中央大厅呈直角,象征科学与技术的严谨。

The lobby for the Museum of Culture is derived from the shape of a deep canyo n.The air space of the Museum of Art features clear diagonals,as in a modernist painting.The Museum of Sciences has a central foyer that cuts rationally into the solid mass i n ri g ht a ngle s,almo st as a symbol of technology and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从功能角度,三座展馆布局类似,直角路线引导参观者在各层展区间流动,每座展馆都在四个位置设置了跨越中央大厅的连桥,起到了建筑内导引寻向的作用。此外,参观者无论身在哪座场馆,都能体验到赏心悦目的馆内环境,欣赏到富有魅力的馆外公园景观。

Functionally,all three museums are similarly organized:a square route leads visitors from exhibition area to exhibition area on all levels.Crossing the central air space by means of bridges in four places in each museum facilitates orientation in the building.In addition,visitors get impressive views both in the central halls of individual museums and of the landscape and museum park that surrounds the Museum of Culture,Fine Arts and Science.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长春科技文化综合中心

业主:长春科学文化中心项目领导组

设计单位: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竞赛:2006年,一等奖

设计:曼哈德·冯·格康

合伙人:尼古劳斯·格茨

项目负责人:亨利希·缪勒,马克·西蒙斯

设计人员:Christine von der Schulenburg,Andreas Jantzen,Katrin L ser,Sven Grotheer,Katja Siebke,Kristina Milani,Tanja Gutena,Heiko Thiess,Dirk Seyffert,Pan Mei,Anna Rzymelka,Ben Grope,Markus Carlsen

建筑面积:10.75万m2

建设周期:2007年~2011年

图纸版权: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上一篇:世界制造工厂下一篇:计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