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范文

2024-07-31

事故现场范文(精选12篇)

事故现场 第1篇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多发的原因

施工作业的特点、所用材料的性质以及施工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火灾事故的易发。

用火用电频繁是罪魁。氧炔焰、电弧焊接和切割作业具有高温火焰。焊接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 电焊、切割产生的高温焊渣、火星便会引燃作业点周围的可燃物, 引起火灾。施工现场, 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 在生活区内私拉乱接电线导致短路, 也极易引发火灾。

易燃材料较多是帮凶。建筑物外墙保温所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挤塑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等有机保温材料, 防火安全性差。大型建筑工程的冷却塔, 主要材料为聚酯玻璃钢, 属燃烧体, 在其安装、维修、拆卸作业时不得动用明火, 如动用明火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建筑工地办公、生活区的活动板房的芯材EPS是一种闭孔结构的硬质泡沫塑料, 不易被小火源引燃, 但外层彩色涂层钢板传热系数大, 耐火性能差, 遇高温或EPS裸露接触一般火源时, EPS易被点燃。劣质的活动板房芯材使用聚氨酯泡沫, 其防火性能更差。

消防条件较差是障碍。因施工阶段性原因, 施工现场消防通道不畅, 缺乏消防水源, 部分施工现场消防设施缺乏, 易导致火情迅速扩大。消防部队对施工现场情况不熟悉, 加之建筑工地环境、地形复杂, 加大扑救难度。

预防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方法

1. 建立健全用火用电管理制度

几个施工单位同时在一个工地施工, 管理难度大。应明确安全责任, 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 发挥各施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 发动群众, 做到“人人防火、处处防火、时时防火”, 确保安全。

把好用火用电关, 特别是对电焊作业严格实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凡未经动火审批和非电焊工一律不得从事电焊作业。审批过程做到4个坚持:坚持对施工现场易燃可燃物进行清理, 对可能飞溅、下落火花的孔洞要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坚持现场监护;坚持备有一定量的消防器材;坚持电焊作业完□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刘德高/文

毕进行安全检查, 避免留下火险隐患。

2. 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作业人员学习并遵守安全规程;提高对火灾、爆炸事故的心理承受能力, 沉稳自救并冷静配合消防人员做好灭火工作;掌握安全疏散知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不能使用室内电梯和外用电梯而应通过室内楼梯或室外脚手架马道逃生, 如下行楼梯受阻, 可在某楼层或楼顶部等待救援。打开窗户或划破安全网保持通风, 同时用湿布捂住口鼻, 挥舞安全帽表明所处位置。切忌逃生时在马道上拥挤。做好防火、灭火, 把火灾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3. 加强施工现场防火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最紧张、火灾危险性最大的阶段, 坚持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明火操作关, 监护人员要准备好灭火器具, 同时严禁油漆、电焊等交叉作业;二是把好电气设备安装关, 做到定人定设备;三是把好易燃材料管理关, 设专人管理、控制好现场易燃、可燃材料数量, 防止堆积过多。

电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2篇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

违章操作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检修不到位、违章安装电气设备和缆线、违章使用电气设备、等造成电气设备设施损坏,人员伤亡。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采场、筛分厂、工业广场用电设备和配电室及变电所发生电气事故。

1.3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

采场403电铲配电柜发生电气事故,可能造成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各种电气设备烧毁,电缆短路致使采坑大面积停电,影响正常生产。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设备设施温度过高,有烧焦味道,出现烟雾等。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现场值班矿领导及值班人员。

副组长:现场值班段领导

成 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相关的救援小组,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难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及时汇报,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人员撤离与被困情况及人员所在具体位置,现场是否进行抢险,有无灾害扩大的可能。

3.1.2积极抢救,根据生产指挥的命令立即切断用电区域的非本质安全电源,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抢救。

3.1.3安全撤离,当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无法控制时,按照避灾路线立即安全撤离,找最近的路线撤到无火区域中,并随时与生产指挥中心联系告知人员撤离情况。

3.1.4妥善避灾,当无法撤离时,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并发出求救信号。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接到电气事故汇报后,立即按照《神山煤矿电气事故应急预案》中电话通知顺序通知矿领导和有关部门,指挥部根据灾情实际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做出决定。

3.2.1命令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通知采场各作业地点切断电源,并撤到安全地点。

3.2.2立即通救援小组、采场各个作业地人员。

3.2.3汇报神东煤炭集团总调度室。

1)各区队跟班领导和安检员接到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后,将工作面或配电室电源切断、锁好开关后组织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并报告生产指挥中心。

2)生产指挥中心派车到达指定地点,救护队员开始对遇险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接送遇险人员到生活区,其余人员现场救援。

3.3恢复

经检查周边区域安全后,指挥部下达救援结束。

4.注意事项

4.1急救一般应在现场就地进行。只有当现场继续威胁着触电者,或者在现场施行急救存在很大困难(黑暗、拥挤、下雨、下雪等)时,才考虑把触电者抬到其它安全地点。

4.2各种救护措施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以快为原则。

4.3若触电者受到电弧灼伤时,根据灼伤程度,采取相应救护措施。如灼伤严重,现场无消毒的无菌纱布或消毒的洁净亚麻布,不得随便擦去粘在灼伤部位的.各种异物,禁止撕下粘在灼伤部位的烧焦衣服碎片。如需要除去,则应用锋利的剪刀剪下。对灼伤者进行急救后,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事故调查小组如何还原坠机现场 第3篇

飞行员生前最后保持的姿势,是对坠机事故进行判断的重要参照。如果飞行员处于正常的驾驶状态,面目表情平静,说明飞行员未发现有紧急情况—在空中相撞、撞山事故前,往往是这样。如果飞行员表情紧张,说明他意识到发生了紧急情况,并正试图做些改变。如果飞行员的脚已经收回,手握住了弹射把手,则是已做好了弹射跳伞的准备,但为时已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场勘察时如果发现飞行员手依然握着驾驶杆,说明他在坠机前,意识还很清醒—反之,看到飞行员四肢痉挛性收缩,就说明他在坠机前已失去意识。

判断飞行员是否想迫降请注意遗体的手和脚

迫降往往发生在低空发动机停车、空中停电、迷失航向等情况时,飞行员因情况紧急无法向地面报告,此时飞行员一直处于对飞机的操纵状态,因此从遗体上观察,飞行员的四肢应处于驾驶位置,表情紧张。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细节,是查看飞机副油箱、导弹等这样的外挂物件是否已抛掉,而且离飞机残骸有非常远的距离。因为带着这些物品会给迫降带来麻烦。此外,飞机如果是机尾先着地,也可以成为判断飞行员曾迫降操作的依据。

头发扎入座椅垫意味飞机曾在空中爆炸

假使在坠機现场看到这样不寻常的场景:飞行员的头发像标枪一样扎入座椅垫、地毯等物品,这意味着飞机在空中发生过爆炸。再注意一下飞机残骸,如果看到有的残骸表面好像镀上了一层金属膜,这也能进一步证明坠机的原因是空中爆炸—爆炸物的金属外壳在高温下融化后,随着快速气流喷洒在其他金属部件表面上,等冷却以后就会形成金属膜。坠机后发生的爆炸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更多坠机细节隐藏在残骸里

判断坠机原因是否为空中解体、着火、或是遭遇雷击,都能从散落的残骸中找到蛛丝马迹。

先在坠机现场周边转转,如果看到飞机各主要部件散落得非常远,一般就可认为是飞机在空中解体的证据。

再摸摸飞机残骸,一旦发现那些钢、铜成分的金属有熔化现象,也可以推测出,飞机失事前曾着过火—因为油料在地面燃烧时,温度不超过1090℃,而在空中燃烧,由于气流作用,可达1600℃,因此,熔点超过1090℃的金属(如钢、铜)就会熔化。

飞机头部、天线等这些部位,则是诊断另一种坠机原因的病灶,看看上面是不是有凹进去的痕迹,如果有,多半是闪电击中飞机留下的伤疤。也就是说,判断坠机是不是由雷击引起的,观察这些地方就好。

特殊情况下现场采集飞行员血液

想要还原准确的失事原因,也必须了解飞行员遇难前是否有疾病。如果有条件,应将飞行员的整具遗体送往研究机构化验。但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采集主要脏器的组织标本,比如血液20毫升,尿液100毫升等。

参考资料:《军事飞行事故研究》,陆惠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农机事故报案及现场处置分析 第4篇

一、农机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报案

(一)应知农机事故报案电话、基本属性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2号《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保持通讯畅通。”各地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均公布有农机事故报案(值班)电话。

2. 了解农机事故按案发地分类报案。农机事故根据其发生的地点(或场所)可划分为道路上农机事故和道路外农机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道路上的农机事故由交警部门负责处理,道路外发生的农机事故依据《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由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承担本辖区农机事故处理的具体工作。

(二)关注、掌握农机事故案发信息、据实报案

1. 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情况包括:发生事故的地点及与事故有关的人、机具、道路(或场院)和现场的散落物、状态及气候等。

2. 事故现场分类

事故现场分为:

①原始现场。指事故发生之后至实施现场勘察之前,与事故有关的车辆、机具和遗留的物体、痕迹都必须保持事故发生的原始状态,不得变动和破坏现场。

②变动现场。指事故发生后因种种原因使现场的一部分、大部分或全部面貌发生了变化的现场。(现场变动的原因有:抢救受伤者时变动了现场的车辆、机具和有关物体位置;因保护不善使现场上的痕迹被过往车辆、行人压过或踩踏;因刮风、雨雪或冰雪融化等使现场遗留物、痕迹模糊或消失;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没有发觉,车辆离开了现场)。

③伪造现场。指与事故有关的人员企图逃脱罪责或嫁祸于他人,而有意改变了原始状态的现场。

3. 事故损害情况

事故造成的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和事故后果。

(三)农机事故报案内容

农机手或当事人应尽可能以如下内容及时报案:

1. 农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3. 事故涉及到的机车、农业机械类型、号牌号码、情况;

4. 事故机车、农业机械乘(装)载人、物情况;

5. 是否存在肇事嫌疑人逃逸等情况。

报案人可直接或通过电话等方式报案,记得一定将真实有效的报案人姓名、联系方式告知受案单位,以确保相关职能部门能及时赶赴、救援处置。

二、报案的必要性及意义

《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发生农机事故,需要抢救治疗受伤人员的,抢救治疗费用由肇事嫌疑人和肇事农业机械所有人先行预付。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拖拉机发生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依法支付抢救费用的,事故发生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保险公司。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事故发生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并协助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向事故责任人追偿。”。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在注册、检验时均依法提交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拖拉机发生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符合保险公司依法支付抢救费用、事故处理涉及到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事故发生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即可依报案、事故调处相关决定(凭证)为涉案(当事)人争取、申请正当的诉求及保障。

三、农机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及防护要点

(一)积极参与、实施紧急救护,最大化减少事故造成损害的后果

事故发生后,若有伤亡现象,首先应联系(拨打)“120”急救。对于伤患人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意外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4~6分钟,这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救命时间”。专家分析,如果在事故现场,伤病者本人或现场救护人员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如对猝死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对外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那么50%以上的生命就有可能挽回。

(二)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驾驶人员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不要移动现场任何的车、物,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做好标记,并要劝阻围观群众不得随意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散落物,应该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东西加以遮盖。

(三)严防再次事故的发生

滑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第5篇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山体、采剥平盘及排土场滑坡引发事故,会造成设备、人员被掩埋运输道路被堵塞等安全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受伤。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外排土场14180平盘南侧排土边缘,发生滑坡事故。

1.3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

由于1480排土平盘为临时倒入虚土,未经过夯实处理,一旦沙岩排放比例不均、暴雨袭击或压力过大,就会造成滑坡事故。造成排土车辆或辅助设备滑入坡底,或设备设施及人员被掩埋,造成财产损失人员受伤。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排土边缘或边坡等出现小面积的下滑,或地面平盘出现裂隙。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现场值班矿领导及值班人员。

副组长:现场值班段领导

成 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相关的救援小组,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难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滑坡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及时汇报,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人员撤离与被困情况及人员所在具体位置,现场是否进行抢险,有无灾害扩大的可能。

3.1.2积极抢救,根据生产指挥的命令立即阻止其它车辆进入滑坡平盘,并实施现场救援。

3.1.3安全撤离,当滑坡无法控制时,按照避灾路线立即安全撤离,找最近的路线撤到无滑坡区域中,并随时与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联系告知人员撤离情况。

3.1.4妥善避灾,当无法撤离时,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并发出求救信号。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接到滑坡事故讯号后,立即按照《神山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电话通知顺序通知矿领导和有关部门,迅速通知救灾指挥部,指挥部根据滑坡性质及滑坡部位,立即通知滑坡区域人员按规定的撤退路线撤退,指挥部根据滑坡情况及影响区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做出决定。

3.2.1命令生产指挥中心通知排土场各作业地点切断电源,并撤到安全地点。

3.2.2立即通知到采坑各个作业地点。

3.2.3汇报神东煤炭集团总调度室。

1)各区队跟班领导和安检员接到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后,将排土工作面照明电源切断、锁好开关,运输车辆及辅助排土设备撤到安全地点后,组织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并报告生产指挥中心。

2)指挥部派遣救灾小组立即赶往事故现场,救护队员开始对遇险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接送遇险人员到生活区,其余现场监察,是否有可能扩大滑坡面积。

3.3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矿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联系电话:(0477)8110066。汇报人员要汇报清楚灾情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自救情况和灾情扩大的趋势等重要信息。

4.注意事项?

4.1是救援人员要以组为单位开展救援行动,正确操作使用器材装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4.2是救援车辆停放、人员装备集结要听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选择在安全地点或区域,不能盲目行动。

4.3是救援初期,在没有弄清楚人员被困情况时,不能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车辆机械清理现场,防止对受困人员造成更大的伤害。

事故现场 第6篇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的作用与意义

1、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2、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态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4、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复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5、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骨折急救

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复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2、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 (或其它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 必须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颏使气道通畅, 不能再将头部后迎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

3、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止血:

1、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复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等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2、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液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3、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博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 分钟,下肢每8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开始扎紧与每次放松的时间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之一处和帼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 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绅等作止血带使用。

4、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博细 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讯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

颅脑外伤:

1、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道通肠,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2、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也不可用力镍鼻,排除鼻内液体或将液体再吸入鼻内

3、颅脑外伤时,病情可能复杂多变,禁止给予饮食,速送医院诊治。

烧伤急救

1、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扯复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复盖送医院。

2、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为防止酸、碱残留在伤口内,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20分钟。

3、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灼伤人员不宜药物。

4、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凉盐水。

溺水急救

1、发现有人溺水应设法讯速将其从水中救出,呼吸心跳停止者用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

2、口对口人工呼吸因异物阴塞发生困难,而又无法用手指除去时,可用两手相迭,置于脐部稍上正中线上(远离剑突)迅速向上猛压数次,使异物退出,但也不可用力太大。

3、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缺氧。由于淡水在人体内能很快经循环吸收,而气管能容纳的水量很少,因此在抢救溺水者时不应“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更不应仅“倒水”而不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冻伤急救

1、冻伤使肌内僵直,严重者深及骨骼,在救护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要强使其肢体弯曲活动,以免加重损伤,应使用担架,平卧,抬至温暖室内救治。

2、将伤员身上潮湿的衣服剪去后用干燥柔软的衣物复盖,不得烤火或搓雪。

3、全身冻伤者呼吸和心跳有时十分微弱,不应误认为死亡,应努力抢救。

有害气体中毒急救

1、气体中毒开始时有流泪、眼痛、呛咳、咽部干燥等症状,应引起警惕,稍重时头良气促、胸闷、 眩晕,严重时会引起惊厥昏迷。

2、怀疑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时,应即将人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处休息。抢救人员进入险区必须带防毒面具。

3、已昏迷病员应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时给予氧气呼入。呼吸心跳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抢救,并联系急救部门或医院。

4、讯速查明有害气体的名称,供医院及早对症治疗。

异物阻塞气道的处理

造成气道阻塞的原因很多,昏迷时舌后坠造成气道阻塞,假牙呕吐食物和大块嚼不烂食物阻塞气道,头面部外伤,也可造成血凝块阻塞气道,异物可造成部分阻塞气道。如要是一个清醒的患者常会用手指抓住自已的脖子或指咽喉部表示气道有部分阻塞,这时候可要求他尽量反复用力咳嗽,异物被咳出。

气道阻塞可根据清醒或昏迷做不同处理,患者清醒自已一手握拳,姆指侧置于腹部脐的上方,离开剑突。另一手握住此拳突然用快速向内,向上动作压隔肌。如失败还可将上腹部快速按压在坚硬的椅背、桌边或栏杆上,用力几次猛压,可能使气道异物清除出来。

昏迷者气道阻塞的处理:手指清除异物,看到口腔内异物应讯速用两个手指交叉取出或用手指将异物钩出口腔,未发现异物时,不要用手指盲目地去搜寻以防将异物推向咽喉深部,而是用拇指和其余手指握住患者的下颌舌头一同上抬,并同时将舌头折咽后部向外拉,将阻塞在咽部异部拉到口腔内,另一只手沿口角部颊内侧插入口腔,深达舌根部,做钩取动作使异物从口内取出。

化学烧伤现场抢救:

1、抢救者首先要了解事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抢救者和伤员不能直接用手去接触被溅染的衣服或皮肤,不得用毛巾布片擦拭。

2、迅速将受溅染的衣服、鞋袜、手表、饰物等除去。

3、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伤势较重者冲洗时的水压不能太大。最好有淋浴设备,冲洗时间应20分钟以上,流动清水冲洗是最可靠的方法。

4、咴溅伤,必须在顺风处先除净粉沫,然后用植物油拭去颗拉。再用5%硼酸液冲洗。

5、酸类(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等),先用流水冲洗20分钟后,然后用淡肥皂水或5%小苏打水冲洗,再用清水冲去中和液。

6、碱性物烧伤先用流水冲洗20分钟后,然后用1%枸橡酸液冲洗,再用水将中和液冲洗干净。

7、碳酸烧伤时,先用酒精清理,然后再用流水冲洗。

8、磷烧伤除冲洗外,应将磷的颗粒除清。

9、氢氟酸能使皮下深层组织坏死,除用小苏打液冲洗外,应将凝固层下方残留化学物进行清除,因疼痛不明显,往往耽误就医。

10、化学物质溅入眼内常使眼球受伤,应立即用茶壶或其他清洁瓶子装水冲洗眼睛。冲洗时应用手指使眼睑张开。为防止角膜受伤,冲洗时应从眼的内角开始,不能直接冲击角膜。也可将眼睛张开,淹于面盆水内,头部左右摇动,以代替冲洗,眼睛不必敖盖,然后急送医院治疗。不要用醋或小苏打放入眼内作中和剂。现场不充分冲洗,急送医院是绝对错误!

11、呼吸道烧伤时每有明显剌激症状,如呛咳 、咽部烧灼感、气促等,但也有吸入后延迟发作的病例。

12、送院时伤处用湿布覆盖,记录厂名、厂址 、电话、烧伤物名称,以便对症治疗。

13、中毒、烧伤而心跳呼吸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化学烧灼伤要注意有无呼吸道中毒的可能。(完)

弓网事故的现场调查与分析 第7篇

1 关于肇事点和事故点

肇事点是指最初发生弓(网)异常的地方或部位;事故点则是指弓网事故最终形成的地方。二者有时是同一点,有时相距很近,从数十米至数千米,这种情况下调查的难度较小;有时二者距离很远,从几个区间至十几个区间,这就给事故调查增加了难度。

根据工作经验,调查事故的重要思路是明确肇事点与事故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关键在于准确的取证:寻找那些可能导致本次事故的证据,舍弃那些虽然“失格”却不会引发本次事故的“证据”。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分别以事故案例说明。2008年12月30日,S4-18牵引K 962次在襄(樊)胡(家营)线熊营车站通过38号柱(2号道岔)线岔时发生弓网事故,线岔被挂坏,正线接触线受损严重,机车受电弓被挂翻达到报废程度。

1)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理所当然先赴熊营站事故现场,虽然事故已抢修完毕,接触网设备业已恢复正常,但是接触网上的破坏遗迹不会完全消失。我们依据K 962次机车在熊营站通过进路从38号柱逆向检查———发现38号柱~37号柱之间的接触线侧面有挂痕,37号柱1道接触线下行右侧(距Ⅱ道中心660mm~500mm)有挂伤,660mm处有一个挂伤点,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因为正常受电弓是不会对接触线造成这种挂伤点的。我们受到启示:受电弓在37号~38号柱之间乃至37号柱以西(胡家营方向)已经出现异常。

2)继续逆向(逆K 962次运行方向)检查,发现在熊营站至朱坡站间接触线侧面,尤其是定位线夹附近接触线的侧面有明显挂伤,曲线定位线夹处接触线侧面挂伤更严重。更有意义的发现是在黑龙堰站33号柱线岔1道接触线侧面也有一个挂伤点,此点距Ⅱ道中心650mm,也处于接触线的下行右侧,与熊营站37号柱线岔处的挂伤十分相似(K 962在朱坡、黑龙堰、熊营都是正线通过)。

3)继续逆向检查发现,黑龙堰至朱坡间的接触网线面也有大量挂伤,而且越是接近朱坡站挂伤越明显,直到朱坡站54号柱。然而过了54号柱之后再向胡家营方向检查时接触线侧面挂伤痕迹突然消失,这恰恰说明受电弓的异常是从54号柱开始的。

4)仔细检查朱坡站54号柱处的线岔,发现有异样:组成该线岔的两定位管分别向两侧拉上都有撞击痕

5)朱坡站54号柱当然成了调查分析的关键处所。我们在54号柱附近道碴中发现了折断的半个环状零件,经判别是[JL12-71]或[JL13-71]之环,继而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了断了环的长定位环[JL13-71]。

6)长定位环的环为什么会断。两根分别位于线岔两侧的定位管上为什么各有数处打痕。唯一的解释是:两根定位管的坡度均不足,造成正线经过的受电弓打碰右侧的定位管,3道或4道过此的受电弓打碰左侧的定位管。那么出现线岔两根定位管同时坡度不足的可能性只有拉杆下滑(或压管松抽),实际上此处误用压管,又没有紧固好(也难紧固)。

7)对牵引K 962的机车S4-18受电弓检查结果如下:断口都是新槎;受电弓诱导角有严重撞击痕迹;托架(横杆)上有接触线磨耗痕迹,磨耗最严重的范围在0mm~400mm(受电弓中心)之间;5mm厚的横杆上的抱箍两棱被接触线磨成圆弧。

现将本次事故简要描述如下:S4-18电力机车在朱坡站正线通过时,由于54号柱压管抽出150mm,使线岔定位管坡度不足,打翻弓头,S4-18机车紧靠弓头托架(横杆)勉强运行到熊营站38号柱线岔处,横杆钻入线岔,形成弓网事故。前面1)条所说37号柱线岔处660mm挂伤点与2)条所说650mm处挂伤点就是受电弓横杆端头打击的,由于偶然的条件受电弓横杆才没有被黑龙堰站4号、2号道岔、熊营车站4号道岔处的三个线岔挂住。至此终于弄清楚了熊营车站弓网事故的真相———受电弓异常是由于接触网状态不良造成的,肇事点是朱坡54号柱,事故点远在熊营站东头,二者相距约15.5km。

2 两点说明

在调查分析本次弓网事故的过程中,有的同行提出了疑问,以下两点最具代表性:

1)受电弓头被挂翻仅凭托架能运行多远。这个问题,很难作确切的回答,能明确回答的是肇事点可能是一个点,也可能是相距很远的两个点。在调查的弓网事故中,类似弓头翻转仅凭横杆取流少则运行1个区间,多则达到6个区间(越过5个车站)。例如,1998年4月20日襄樊站59号~61号柱间12DZ线岔电联接器将弓头挂翻,受电弓靠托架(横杆)取流运行到陈家湖站四开线岔挂弓,其间相隔6个区间,正因如此,我认为不能用距离(区间个数)来限制事故肇事点的查找。

2)受伤的受电弓到底能运行多远。这个问题则更难回答,这要看“伤势”如何了。2001年2月23日陈家湖至朱坡间125号柱非支抬高不足打碰受电弓事故就很有代表性。有两架(下行)受电弓在朱坡站被确认打坏,有一架上行受电弓在陈家湖站被发现打坏它们分别运行半个区间有架受电弓异常是在襄樊北机务段检查车顶时发现的,运行5个区间;其余2架受电弓异常是在胡家营折返段检查发现的,运行9个区间(其中有5架是下行后弓损坏,在襄樊北机务段没有被检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辨认受电弓运行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一旦出现弓网事故,要尽快赶到事故现场,这对了解事故概况、破坏程度、收集事故残骸都是大有好处的,能大大加快调查分析的进度。

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变程序 第8篇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等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危险化学品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度危险性,而且在包装、贮存、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处置等环节也存在高度危险性。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2003年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造成9人死亡,15万人紧急疏散;2005 年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造成29人死亡,1万余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为加强化学品应急管理,提高化学品泄露事故有效应对处置,实现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快速化、高效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针对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对处置,本文详细论述了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CSTI应变程序和HAZMAT应变程序,并结合我国化学品应急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化学品泄漏事故基本应对程序。

2 CSTI应变程序

CSTI应变程序是美国加州应急办公室特殊训练中心针对化学品事故提出的应变策略,包括灾害现场、指挥及评估灾情、抢险救援和灾后处置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SINCIAPCPDDD”,其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个应变原则[1],具体见图1。

2.1 灾害现场

到达事故现场第一人的职责不是贸然进入现场救灾,而是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评估现有可用资源,确认自身及现场资源是否充足,同时禁止现场相关及非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对现场初步进行管制及组织人员疏散,疏散人员进行隔离和洗消,避免灾情蔓延;在第一时间内,用电话或其它通讯工具将现场状况上报单位主管和应急救援单位,请求支持。

2.2 指挥及评估灾情

当各救援机构和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成立现场指挥中心,各救援单位向指挥官(厂区指挥官、消防单位、环保单位)报道,并提供应变资料和专业咨询,协助建立现场指挥和管理系统;借助仪器确认危险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估,在辨识现场现状的基础上,制定行动方案,并依据现场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对环境危害的评估等方面,评估正面介入的效益;在应急处置时,要遵从保护生命、环境、财产的优先顺序制定和评估行动方案。

2.3 抢险救援

根据现场及泄漏物质,准备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设备,在进行灾害抢救之前,必须将个体防护装备穿戴整齐,方可进入现场,事后必须经过洗消除污后才能离开;事故现场划分冷区、暖区、热区和除污通道,彻底围堵污染源,确实控制现场状况及邻近地区及环境;抢救时,要避免因抢救和围堵不当而造成污染源的扩大,更要避免二次污染。

2.4 灾后处置

为避免污染源扩散,除了事故现场的围堵和控制外,灾后除污及清理工作也要落实;应急结束后,各相关救灾及防护物品,若经判断受污染、无法回收再利用后,必须依据有害废弃物处理方式处置,不得任意废弃处置;会同事故企业、劳工、环境、卫生方面的专家进行事故调查及记录,调查事故原因并提出建议,避免类似情形再度发生。

3 HAZMAT应变程序

HAZMAT近年来被美国化灾应变部队作为制定化灾应变程序的参照,包括危险物质辨识、制定行动方案、建立管制和疏散区域、建立应急指挥部、请求外部支援和灾后处理6部分[2]。

(1)Hazard Identification(危险物质辨识)。

灾害发生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针对灾害本身做正确的了解与辨识,确认灾害的危险程度与严重性。通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了解泄漏物基本信息;初步评估泄漏量、储存量和供应量;掌握现场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天气、人员伤亡等。

(2)Action Plan(制定行动方案)。

制定急救、堵漏灭火、个体防护和搜救方案,并确定行动优先顺序。所有目标需简明扼要、目标明确、单一;当救灾资源充分时可采取主动战略,一鼓作气将灾情控制;当救灾资源缺乏时采取被动策略,先控制现场灾情,防止进一步恶化。

(3)Zoning Area(建立管制和疏散区域)。

综合泄漏物毒性、理化性质、燃爆性、泄漏量、天气、风向风速、地形等条件,确定管制和疏散区域,包括泄露区、除污区和支援区。

(4)Managing the Accident(建立应急指挥部)。

建立基于ICS的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具备资质的人员担任,其不一定了解繁琐的抢险救援技巧,但须掌握毒化灾的宏观应变。现场应变以人命救助为第一准则,以灾情控制为第二考虑,最后考虑工厂或设备的财产保护。

(5)Assistance(请求外部支援)。

大型灾害处理到一定程度,必定需要后备人员与器材的支援,需要请求临近消防和医疗队伍的支持。

(6)Termination(灾后处理)。

包括人员洗消和现场处理。保持泄漏区通风良好,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现场清理工作,消防废水要收集并排入废水处理系统;除污站或除污通道最好设在除污区,经专门的路径进入除污站,用足够的水或除污剂冲洗防护装备及泄漏处理工具,并简易测试是否有残留;除污处理后的废弃物应置于防渗塑胶袋或废弃除污容器中,待进一步处理。

4 构建我国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变程序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CSTI和HAZMAT坚持以下原则:保证应急人员的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伤害;应急过程中坚持人命救助为第一、其次是灾情控制和财产保护;加强事故现场的组织和管理,应急处置规范有序;注重灾后处理和废弃物处置,防止二次污染。这些经验对构建我国的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变程序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目前,国内也有部分专家和学者对化学品泄漏处置方法进行了研究[3,4,5,6,7]。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化学品应急管理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已有的合理原则和理念,提出我国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的基本程序。

(1)泄漏物辨识

在到达泄漏事故现场后,要迅速了解泄露物的基本情况。对已知物质,通过MSDS了解其理化性质、毒性、燃爆性、腐蚀性、个体防护、泄漏处置、伤员救护等信息;对未知物质,利用检测仪器现场探测,或通过泄漏物性状、受伤人员症状等信息等加以辨识。

同时,还要初步了解泄露情况,确定泄漏点的位置、泄漏源的周边环境,确认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2)划分管制区域,疏散相关人员

在了解泄漏物的危险特性之后,对现场进行管制,围绕泄漏点,将泄漏现场划分为3个区域,确定人员疏散范围,组织与应急无关人员的紧急撤离。

泄漏污染区:以泄漏点为中心,以初始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在此区域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人员疏散,不执行洗消和伤员救护;区域内的救援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

洗消除污区:泄漏污染区之外的区域,根据泄漏物的防护距离来确定此区域大小。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避免二次污染的危害,区域内的人必须经过洗消后才能离开。

应急支援区:洗消除污区外的区域,此区域主要进行伤员救护。

(3)成立现场指挥部

在所有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救援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现场指挥长要根据抢险救援需要和现场情况,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架构包括指挥、行动、策划、后勤和财政等五部分,各组成部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指挥长负责协调现场应急,协调有效的通讯和资源分配,确定事故行动优先级,确定统一的行动目标并将其分解落实到各响应机构,审查和批准事故行动计划,确保现场和应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行动部门负责管理事故现场战术行动,在第一线直接组织现场抢险;策划部门负责制定行动方案和绘制事故指挥地图;后勤部门支持所有的事故应急资源需求;财政部门负责为救援活动提供资金,跟踪报告财务支出情况。

(4)进行后果分析和现场监测

利用灾害后果模拟分析软件,对泄漏扩散进行后果分析,预测泄漏扩散趋势、泄漏扩散可能影响的范围、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等;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天气、风向风速、泄漏物浓度等。通过后果分析和现场监测,实现泄漏扩散的预测预警。

(5)制定现场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依据后果分析和现场监测信息,综合考虑现有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由策划部门制定现场行动方案,经指挥长批准后下达给行动、后勤和财政等响应单位,由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6)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包括应急人员及设备的洗消和现场环境恢复。应急人员和装备应该在洗消除污区经过彻底洗消后,才能离开;消防和洗消废水要回收并处理,然后排入废水系统;各种受污染的废弃物要由专业人员或机构处理。

(7)文档记录

从化学品泄漏发现开始,到应急救援结束,要对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泄漏的时间、地点、参加应急的机构和队伍、应对措施、执行情况、善后处理等。通过建立救援工作记录,一方面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资料,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事故救援分析案例,总结和积累抢险救援经验。

对比分析可知,我国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程序借鉴吸收了CSTI、HAZMAT的部分合理理念和原则,包括成立现场指挥部、划分管制区域、组织人员疏散、保证应急人员自身安全等,同时提出了进行后果分析和现场监测,实现泄漏扩散的预测预警,以及文档记录救援全过程等内容,确保泄漏事故应变处置合理、准确和规范。

5 结论

(1)详细分析和论述了目前比较通用的CSTI和

HAZMAT化学品事故应变程序。CSTI应变策略包括保护现场人员和自身安全、现场隔离和禁止出入、灾情通报、建立现场指挥及管理、物质辨识和评估、制定行动方案、防护设备、围堵和控制、保护行动、除污和清理现场、废弃处置和事件记录等12项应变原则。HAZMAT包括危险物质辨识、制定行动方案、建立管制和疏散区域、建立应急指挥部、请求外部支援和灾后处理六部分内容。

(2)借鉴吸收CSTI和

HAZMAT的部分合理理念和原则,提出了我国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变程序,包括泄漏物辨识、划分管制区域、人员疏散、成立现场指挥部、进行后果分析和现场监测、制定现场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善后处理和文档记录。

参考文献

[1]CSTI.Hazardous Materials Incident Commander(Ⅱ).Cali-fornia Specialized Training Institute.California,2004.

[2]洪肇嘉,林怡澍.利用后果分析研订工厂或工业区的疏散及避难计划,第二届国际环境灾害及紧急应变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165~180.

[3]张剑明,张海峰.危险化学物品应急处置速查手册[M].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2002

[4]陈家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处置[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12:3~6

[5]其乐木格,李文洁.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J].安全,2006,1:19~21

[6]周锦山.剧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6):66~70

行车事故现场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第9篇

近些年,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拥有车辆数越来越多。同时,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增多。截至2014年底, 公安部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有16万左右, 直接导致人民财产损失大约8亿元左右。其中,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万多人, 比2013年增长了8.5%。可见,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让交通管理能够真正地走向智能化和科学化是交通管理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1]。

因此,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发生一般交通事故时, 运用网络技术将行车记录仪当中的视频文件传输给交通事故鉴定中心, 鉴定中心根据视频信息按照交通法律法规处理。发生一般交通事故时, 既可以避免由其引起的交通拥堵, 也为事故的判断提供了事实依据, 从而使交警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处理其他较大的事故[2]。意义在于发生一般交通事故时, 避免双方争执, 防止交通拥堵;节约时间, 提高交警和保险理赔的工作效率;给交通事故鉴定提供法律依据[3]。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该系统是基于Friendly ARM公司生产的Tiny6410 ARM11的开发板, 运用三星S3C6410处理器, 由采集视频压缩部分、无线数据传输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采用行车记录仪对车辆行驶的全过程进行视频采集, 利用H.264多媒体编解码器对视频压缩和编码。数据传输部分使用3G无线网络通信协议, 采用嵌入式的方法来实现TCP/IP协议。在无线连接基站与数据交换时, 采用动态IP完成。接收部分由PC机来完成各项操作。

车事故现场视频传输系统的视频传输原理为:将行车记录仪当中的视频文件传送给S3C6410处理器, 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 利用3G或者4G网络将视频文件传送给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理赔部门, 视频传输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 行车事故现场视频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S3C6410主板

主板是指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小系统, 并且所用的电路元器件应当最少, 其是进行电路硬件整体设计和调试的第一步。该主板设计包括中央处理器、供电部分、外部晶振、UART串口、NAND Flash存储器和JTAG调试接口等电路组成[4]。

2.2 供电模块

S3C6410需要的电源主要有:Core电源1.2V、IO电源3.3V、PLL模拟电源1.3V和PLL数字电源1.3V。系统中, 电源通过适配器转变为12V电压, 再由稳压芯片将该电压转换成各项匹配的电压。在系统电路设计中, 采用了模拟电压。所以, 在解决数字、模拟信号串扰时, 将模拟量和数字量分开布置, 然后再用电感叠层法将其连接。外围器件的电源主要有比如:1.8V的SDRAM供电电压、3.3V的USB供电电压等等, 具体的电源布置结构如图2所示。

2.3 调试模块

S3C6410的调试模块主要用UART接口电路, UART是处理总线数据和串行接口之间的串并数据转换作用, 也是设备间的重要通信接口。在发送数据时, 内部数据经过并行总线形成FIFO队列, 再发送给移相器, 然后由信号线TXD0发送出。在接收数据时, 先转换串口外部信号电平, 再由信号线RXD0接收, 流程和发送数据时相反。

2.4 3G无线通信模块

该模块运用华为EM770模块来实现, 主要利用其支持标准的AT指令集、内置无线通信协议栈、短信、数据传递、语音传递、USIM卡等业务。外部使用Mini PCI Express通用接口, 该接口信号包括:电源、USIM卡信号、音频输入输出信号、复位信号、PCM接口、UART接口、高速USB接口等等。设置为HSPA模式时, EM770数据下载最高速率约为7.2Mbps, 数据上传最高速率约为5.76Mbps, 一般模式时约为384kbps。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网络模块

开发板上采用EM770 WCDMA, 运用3G网络连接到Internet;PC机也是通过EM770 WCDMA将信息发送到Internet, 完成网络远程连接, 实现信息远程传输。

在实验中, 采用直接拨号的方法来实现网络的连接。制造商虽带有Linux环境下的连接拨号程序, 但是存在程序被频繁启动和关闭而带来的诸多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 采用程序集成RAS拨号的方法来实现网络拨号和管理, 让其应用软件的功能更强, 操作更便捷。

3.2 IP协议

采用TCP IPv4协议对视频文件进行传输发送并且进行信息反馈。在系统中, 服务器和客户端都采用TCP Socket套接字函数对视频文件进行读和写操作, 并建立起数据连接关系, 基本TCP客户/服务器程序的套接字函数图如图3所示。

4 系统测试结果

系统功能测试, 步骤如下:先运用行车记录仪作为采集视频工具, 再由无线通讯模块来完成视频传输, 并且进行信息的接收。测试过程:视频由采集到发送, 再到接收即可完成。当视频分辨率为320*240, 视频采集速率为20帧/秒时, 整个系统运行流畅。在设置帧间隔为15帧/秒的测试中, 视频传输基本没有丢包的情况, 呈现的视频画面效果良好。监控中心PC机上的画面质量清楚且完整, 各项功能指标值均在合格范围内。实验中在PC机上播放的视频界面截图如图4所示。

5 结论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该行车事故现场视频传输系统设计方案可行性, 接收端视频播放质量好, 为交通事故鉴定视频传输的设计原型,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步将提高无线视频传输的传输速度, 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传输效率。S

参考文献

[1]梁桂航, 于京诺, 宋进桂, 苏子林.基于GSM技术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在物流车辆管理中应用[J].物流技术, 2010, 4.

[2]孙永亮, 于复生, 王雪, 董茂起.基于GPS与GSM的车载监控装置[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 11.

[3]余国平.“绿匣子”一引领智能交通时代[J].汽车与安全, 2002 (10) :10-11.

从某固井事故分析现场监督职责 第10篇

某井是一口总承包井,内管法尾管固井后,起钻至第19柱时无法起出,发生插旗杆事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延长了钻井周期,增加了作业成本,为了借鉴事故教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结合本次事故进行监督职责探讨。

1事故井基础数据

井深结构: 一开:Ф444.5mm井眼 ×1 465m+ Ф365.13mm套管 ×1 464m; 二开:Ф241.3mm井眼 × 6 251m+Ф206.38mm套管×6 248m;三开:Ф171.5mm井眼×6 954m+Ф127mm套管×(6 076m~6 944m);四开:Ф104.8mm井眼×7 026m。

泥浆体系:钾聚磺钻井液。

2事故发生经过

2.1悬挂器做挂,TAM封隔器坐封

通井起钻完开始下尾管及TAM工具,浮鞋下深6 944.1m,封隔器下深6 932.26~6 929.67m, 开孔短节下深6 918.45~6 917.63m,变扣短节下深6 081.57 ~6 081.05m, 悬挂器下深6 081.05m, 喇叭口位置6 076.67m,管串结构:浮鞋(盲板)+5″套管×1根+5″封隔器+5″套管×1根+固井短节+5″套管×40根+5″短套管×1根+5″套管×10根+5″短套管×1根+5″套管×25根+变径变扣接头+悬挂器总成+送入工具+变扣接头+4″钻杆(非标准单位:1″=254cm,以下同)。2015年5月20日下完管柱后接方钻杆阶梯打压坐挂悬挂器。

封隔器从10MPa每次阶梯增加1MPa, 打压后稳压2min,直到17MPa胀封成功,放回水泄压后一次性打压至18MPa,稳压5min无压降,封隔器关孔成功。 正转35圈,悬挂器倒扣脱手成功,循环2h,起钻。

2.2下内管工具试压、开孔、循环

2015年5月21日下内管开关管柱完, 接方钻杆悬重160t。 至22:30投球试压,打压至5MPa出口见返,工具方判断为下内管工具到底遇阻时,固井短节滑套在钻压作用下, 内管工具下狗块已经将其开孔。 正转45°,调整工具方位,将内管工具关孔狗块移至固井短节滑套下端,上提关孔再进行试压。上提10t关孔成功, 对内管工具皮碗试压7MPa, 稳压5min,无压降(内管工具皮碗密封合格)。

正转45°,调整内管工具方位,上提钻具将内管工具下狗块(关孔狗块)移至固井短节滑套上端,再下压5t开孔,开泵循环,排量0.6m3,泵压11MPa,开孔成功。

2.3固井施工

2015年5月21日23点至5月22日10:35循环、 固井准备, 排量0.6m3/min, 泵压11MPa, 循环期间录井队证实无掉块返出。 至10:45录井和钻井队校核排量, 共泵入泥浆5m3, 泵压11MPa, 排量0.6m3/min。

固井施工过程:注前置液10m3,密度1.35g/cm3, 排量0.6m3/min, 泵压10MPa; 注水泥浆15.5m3, ( 最大密度1.90g/cm3, 最小密度1.88g/cm3, 平均密度1.89 g/cm3), 排量0.6m3/min, 泵压10MPa下降至6MPa; 注后置液0.5m3, 密度1.35g/cm3, 排量0.6m3/min,泵压1.5MPa; 替浆32m3, 密度1.30g/cm3, 排量0.6m3/min,泵压0升到13MPa;上提10t关孔, 试压14MPa,稳压5min,无压降,出口不返;调整内管开孔工具方位,取出开孔工具。

2.4钻具卡死

2015年5月21日13:15开始起钻, 起止第18柱,悬重由175.6t上升到182.3t,下放至118t,14:35起至第19柱无法起出,最大上提吨位230t,最大下放吨位90t。 接方钻杆开泵,憋压至25MPa,无法顶通,正转转盘26圈,扭矩4k N·m上升到6k N·m。 反循环憋压至18MPa,无法顶通。

井内钻具 : 内管工具 +DP × 855.69m+4″DP ×5 541.3m, 尾管内钻杆318m。

3事故处理经过及措施

油田公司相关技术部门经过仔细分析井下情况,研究认为5寸尾管内部落鱼套铣打捞设备较细, 强度不足,同时可选的套铣筒种类较少,并且下部井斜达到70°进一步增加了打捞施工的难度, 据此制定了以下处理方案,先准确测量卡点,爆炸松扣,起出上部钻具,然后套铣接近喇叭口,开窗侧钻。

3.1测卡点爆炸松扣

2015年5月24日测卡点5 464m, 在5 514.35m处爆炸松扣 , 经过4h上提 , 下放 , 旋转最终倒扣成功 , 起出4″ 钻具193柱 , 井内落鱼管柱为钻杆 ×855.69m (90根 )+ 内管开孔工具3.05m, 落鱼顶部位置5 538.02m。

3.2套铣、对扣、打捞施工

现场使用146mm铣鞋及146mm铣筒6~9根 ,经过8次套铣 、 母锥造扣 、 倒扣 , 打捞钻杆37根 (351.74m), 套铣井段353.06m, 耗时37天 , 套铣钻具组 合 :146mm铣鞋 +146mm铣筒 (6~9根 )+ 120.6mm钻铤 +88.9mm加重钻杆 +88.9mm钻杆 。

4事故原因分析

2015年5月21日10:50开始注前置液,到12: 40替浆结束, 到13:15取出内管开孔工具,14:35起第19柱钻杆时,无法起出,最大上提吨位230t,最大下放吨位90t。 接方钻杆开泵,憋压至25MPa,无法顶通, 正转转盘26圈, 扭矩由4k N·m上升至6k N·m。 反循环憋压至18MPa,无法顶通。 固井施工时间145min,起钻时间80min,而固井设计污染混浆的稠化时间6h,通过以上分析,认为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做水泥浆污染试验, 该配方水泥浆与钻井液极其敏感,导致水泥浆闪凝。固井施工程序方面的原因是固井施工完毕后循环钻井液不充分,没有排净多余的水泥浆。

5总包井固井施工现场监督职责

固井“插旗杆”事故,是指在注水泥塞、尾管固井、内插管固井等特殊注水泥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钻具被水泥凝固卡死的工程事故。虽然事故的发生与总包井监督没有直接责任, 但是固井过程现场监督的职责需要明确,存在问题需要探讨[3]。

5.1该井监督存在的问题

1)固井施工前现场监督应该检查固井队的全性能大样复查检测合格报告及水泥浆污染试验报,对于拒不提供的不允许施工并且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

2)对于重要施工工序,尤其一次性施工,比如本次固井完循环钻井液工序,现场监督必须旁站监督, 监督施工过程必须达到相关标准, 以免为后续施工留下隐患,并且需要做好旁站监督记录,保存旁站监督原始数据或照片。

5.2固井施工监督工作要点

工程监督是一种特殊的工程监督管理活动,它对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组织管理、协调沟通、法律知识等多个方面素质要求较高,同时固井施工又是一次性、隐蔽性、高成本工程,对工程监督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以下几个要点需要工程监督注意[4,5]。

1)在固井施工前,工程监督要严格检查施工方提供的实验室小样稠化时间试验和污染试验报告, 同时对现场大样试验报告进行复核, 现场要求施工方专人统一指挥, 要求施工方按设计要求保证设备完好安全正常运转并且确保现场组织好备用设备, 保证固井施工的连续性; 同时监督水泥浆密度的测量工作,保证水泥浆密度的均匀性。

2)内管工具关孔狗块移至固井短节滑套下端, 上提关孔后拔出小钻杆循环时, 监督旁站准确记录循环排量, 循环总液量并及时观察返出口情况是否有混浆返出。

3)工程监督按照施工进度召集地质监督、甲方固井技术人员、泥浆工程师、、钻井队、录井队、固井公司、下套管服务队等相关技术人员,组织召开固井现场办公会、下套管作业协调会、固井施工交底会、 施工情况和资料汇总总结会。 在上述会议上钻井监督根据具体会议要求确保各方准确无误的熟悉各个施工流程和参数。

4) 工程监督根据固井施工设计和钻井设计,严格检查固井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将以上信息完整无误的及时反馈给甲方,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同时监督自己保留图片和文字记录。

5)下套管时监督必须旁站确保套管上扣扭矩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丝扣连接密封。

6)监督井队保持匀速下放套管,避免损伤套管本体及丝扣连接处,保证后期井筒承压要求。

7)要求井队按设计要求安放套管扶正器,提高套管居中度,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

8)下套管时观察返出是否正常,确保井壁稳定可以建立循环通道。

9) 现场监督落实清楚固井水泥车流量计的误差,确保顶替水泥浆时顶替液量准确,避免欠顶或过顶。

6结论与建议

1)加强固井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督作用,盯紧施工过程每个细节, 对于不符合固井施工设计标准的及时提出书面建议和整改措施。

2) 严格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相关数据和结果。 对于水泥浆配伍性试验、大小样试验、水泥浆发散试验等试验结果和数据达不到固井技术规范要求的, 不得进行固井作业, 重点检查配伍性和水泥浆稠化时间数据。建议现场配备便携式稠化仪,方便现场监督实地检测水泥浆混配后性能指标, 及时发现并避免水泥浆提前凝固造成的严重固井事故。

3)油公司工程技术部门需要认真分析对待工程监督反馈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 建议建立工程监督对固井施工效果评分制度。 工程监督根据施工组织进展、水泥浆性能、工具使用效果、 固井质量等指标对固井队、 水泥浆服务商、工具方、下套管服务队进行评分,最终结果提交油公司供其参考。

摘要:固井施工是一次性、隐蔽性、高成本工程,施工环节和参数对后续工程作业影响深远,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场工程监督管理,通过分析尾管固井“插旗杆”实例,探讨了工程监督的职责和定位,同时提出了固井施工监督要点,以便为加强固井施工监督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固井事故,监督职责,插旗杆,尾管固井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工程技术与监督处.钻井监督[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王胜启,秦礼曹.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10):27-29.

[3]尤军,刘少亭.石油工程监督体制的实践与认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3,19(3):27-29.

[4]凃君君,刘飞.元坝气田超深井固井工程管理和现场监督[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5,31(8):1-3.

事故现场 第11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重点;事故预防

自从有道路以来,就一直有交通事故发生。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担负着现场勘查和处理事故的人员责任重大。现场勘查的质量对事故处理及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起着决定性影响,对处理好交通事故后的事故分析总结,并得出相应的预防交通事故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场勘查好坏将导致案件处理质量不高甚至错案发生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这是对事故當事人,及保险公司的利益有着直接影响,严重甚至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以,在勘查过程中一定要细致全面。

虽然,道路交通事故随时发生,而且造成严重的损失。但人们认识到有许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虽然已经做出了许多的预防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但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长远而巨大的工程,它是国家政府机关的事情,也是每个人的事情,这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概述

正是就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重要性,以下主要对事故现场勘查做相应的讲述。并对特殊现场勘查的注意事项及一些案例分析,同时也对勘查中的问题做出解决办法。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1.现场勘查定义

现场勘查:指交通部门为了查明交通事故性质,依法对事故发生的地点或事故有关有痕迹、物证、场所进行的实地勘验。现场勘查是分析、研究事故发生、提示事故经过、提取事故发生前后第一手资料的一个过程,是处理事故的重要阶段。

2.现场勘查意义

第一,它是事故处理的基础,是提取第一手资料的途径;第二,它是事故调查或案件侦破的重要来源;第三,现场资料是案件侦破或刑事、民事诉讼的重要依据;第四,现场勘查的好坏直接影响对事故当事人是否公平处理。

3.现场勘查的任务

第一,查明事故性质,它是现场勘查的首要任务;第二,查明事故前后的真实情况;第三,发现、提取现场上一切痕迹物证。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指从事故现场带走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物质和痕迹。主要包括事故车辆、人体、现场遗留的固定物、附着物、散落物或各种痕迹。

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重点

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的重点是不同的,以下是笔者根据不同交通事故情况做以具体分析:

1.机动车碰撞行人事故现场勘查记录的重点

(1)现场上人、车、物及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体的方位及其相互关系。

(2)人行横道前所在位置、横道路线、车与人相撞时接触的部位及各自所在的位置。

(3)机动车上的毛发、头屑、血迹、手印、人体组织及其他附属物的部位及距离,车与人损伤部位距离地面高度是否相符。

(4)轮胎印痕、制动拖印长度和始点、终点至基准点的距离(制动拖印呈弧形状的还应测量凸凹处距路边的距离)。

(5)变动现场情况,变动物原来的位置与状态,及其与变动后位置的变化。

(6)机动车制动是否合格。

2.机动车碰撞自行车事故现场勘查记录的重点

(1)机动车、自行车相撞后停止位置和骑车人躺卧位置、状态及三者之间在路面上的方位及位置关系。

(2)路面上机动车制动印和自行车轮下轧痕、在地拖印始点及其他遗物的方位,至快慢分道线或路边距离,及双方在肇事前行驶的路线。

(3)机动车车身痕迹的形状、所在部位及与车前端距离和离地高度以及自行车受力变形部位、方向、形状、离地高度。

(4)路口内机动车碰撞自行车,双方车辆停放位置至路口中心,各方来自路口停车线的距离,以及机动车制动印始点至路口切线或路口中心的距离。

(5)双方车辆制动是否有效,自行车载物是否超重、超长、超宽,碰撞后物体散落的位置。

3.机动车相撞事故现场勘查笔录的重点

(1)双方车辆相撞后停止位置和状态、车与车之间的位置关系。

(2)双方车辆制动印迹、印迹突变的位置、长度和形态,印迹和车辆的关系,制动印始点至路口中心、路口切线或路边(分道线)的距离。

(3)散落物的位置,散落物掉落的高度及抛出距离。

(4)双方车辆第一次碰撞破损痕迹所在部位,破损程度,着力方向,痕迹表面异物和颜色,痕迹面积,距地面的高度和车辆前后端角的水平距离。

(5)事故车辆挡位、气压、装载,制动装置及效果,后视镜,方向机自由转动量,雨天雨刷器效能,夜间照明灯光及车尾事故中前车刹车灯性能等。

4.机动车翻车事故现场勘查笔录的重点

(1)现场路面的结构(如沥青,碎石、沙石、砾石、混凝土、木板、沙砖等),路面是否干燥或潮湿,有无积雪或泥土,附着系数的大小等。

(2)现场道路有无破损,或横坡度(龟背形)、转弯半径、外超高的高度以及路面坡度对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3)车辆翻覆时遗留在路面上的制动拖印及轮胎挫划印痕所在位置、形状、面积,车辆翻覆起点至翻车止点的距离,车辆翻覆后的状态、损坏部位及其程度。

(4)伤亡人员所在位置及散落物散落的方向、抛落位置和抛出距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制作现场勘查记录的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场概况,做到根据记录内容恢复现场的原始状况。为此,在记述现场地点、方位、物体之前,要选择一叙述的基准点,然后用东、南、西、北“四至”的方法进行叙述,不要用“里外”、“前后”、“左右”,以免产生歧义。对现场的分析、判断、估计、推测的情景都不能写进记录,以免失去其证据作用和法律效力。现场勘查记录的记载顺序,必须和勘查的顺序一致。由于交通事故现场各式各样,勘查的顺序也应有所不同。如对肇事车辆和痕迹集中,范围不大的现场,可以以肇事车辆或以接触方位为中心,由内向外进行勘查;对肇事车辆和痕迹较分散、范围大的现场,可以从周围向中心,即由外向内进行勘查;对比较分散的重大伤亡,特别是逃逸事故现场,可以从事故发生的起点向终点分段勘查,或从容易破坏的路段开始进行勘查;肇事车辆较多的,可分甲车、乙车、丙车进行勘查。因此记录人应依据现场实际勘查的顺序制作。

参考文献:

[1]张培锋,张辉.浅谈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材料的审查和现场复勘[J].中国司法鉴定,2013(6):90-93.

事故现场 第12篇

石油钻井行业具有多样性, 按作业区域分为海上钻井和陆地钻井, 按作业对象分为油井、气井、油气混合井等, 不同的作业区域环境和不同的作业对象都对钻井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

石油钻井行业流动性强, 钻井队需要频繁的搬迁和安装, 包括起放井架、吊装、高处作业等, 涉及的作业面广、参与的人数多, 加之钻井设备的特殊性, 运输中经常遇到设备超长、超宽、超重等现象, 运输车辆则易受地形、道路、季节、气候影响, 搬迁安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难度非常之大。

石油钻井行业的风险性高: (1) 钻井行业均为野外露天作业, 受地理位置、季节气候影响较大, 施工条件恶劣; (2) 参与作业的特殊工种多、受限作业多, 如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用电作业, 作业过程也存在较多的职业危害; (3) 许多作业需要由人工来完成, 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多, 劳动强度大; (4) 交叉作业多, 在一些特定阶段, 还会有第三方作业人员的参与, 尤其是下套管作业、搬迁安作业等; (5) 作业现场存在较多的危险源, 钻井现场危险源主要有氧气、乙炔、油料、烧碱以及随处可见的电气设备; (6) 现场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参差不齐, 这也是安全管理提升的制约因素。

2 石油钻井行业安全管理现状

受制于目前中国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钻井行业的安全管理与国外先进安全管理方式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钻井行业的危险因素多, 危害大, 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因此现阶段国内钻井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国家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在企业的延伸和细化, 但是, 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 并不能对行业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评估, 制度的实施流程及具体要求表述不清, 最终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 无法满足劳动者的安全需要;

2.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石油钻井施工中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安全意识淡薄, 还处在“要我安全”的认知领域, 现场作业明显存在侥幸心理, 尤其是这种侥幸心理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时, 其他作业人员会产生从众心理, 并养成习惯。同时员工的学习能力不足, 即使接受企业的培训和教育, 无法将学习的内容转化成自身的能力;

2.3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到钻井行业的管理队伍中, 基层管理人员年轻化, 然而理论水平的提高却不能带来管理水平的提升, 加之现场经验的缺乏和责任心的缺失, 管理模式逐渐变得形式化和书面化, 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

3 为何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减少事故

国内外各行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 在所有事故的起因中,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占到所有事故的70%以上, 在个别行业甚至达到85%。

海因里希的《工业事故预防》及多米诺骨牌理论则告诉我们, 人员伤亡 (A) 是事故 (D) 的结果, 事故 (D) 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H) 导致,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无的不安全状态 (H) 是由人的缺点 (P) 造成的, 人的缺点 (P) 是由不良环境 (M) 诱发的, 即M→P→H→D→A, 按照这一理论, 为了防止事故造成后果, 只要抽取五块骨牌中的任何一块, 时间链就会被破坏, 海因里希还指出, 企业安全的中心工作就是要移除 (H) 牌, 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

因此可以断言, 只要能从根源上控制并减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 钻井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升和事故削减将取得显著的成效。

4 怎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可分为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 又具有重复性、潜在性、可变性、可修复性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性等特点, 而生理、心理 (自身) , 学习、训练 (自身) , 作业条件 (环境) , 设计 (环境) , 管理方法和制度 (管理) 等因素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

4.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首要任务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只有分清责任, 各尽其责, 才能形成严密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其次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很好地执行, 安全技术措施也能得到很好地落实;第三是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在生产经营中涉及安全的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才能堵住安全管理的漏洞, 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

4.2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现有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本质安全化, 因此需要用安全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 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和反馈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 作业人员无视安全规章制度, “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 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 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

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主观意识等深层次的因素的强化, 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 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 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 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

4.3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与培训可以提高安全意识, 意识的提高将促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规避风险;安全教育与培训可以增加安全知识, 有了安全生产意识, 并不能完全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还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教育与培训有助于消灭事故的苗头, 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 可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隐患排查, 从而在源头上消灭安全事故的苗头。

4.4有效的激励措施

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才是行之有效的, 在内容激励和过程性激励因素之外, 从激励开始到工作绩效之间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 一是能力和素质。一个人的能力对完成任务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慧眼识才, 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 如果放错了岗位, 不仅浪费了人才, 还直接导致不良的工作效果;二是工作条件。选好人才后, 还必须要为其发挥才干创造必要的条件, 配备必要的资源;三是角色感知。为了让职工做出优异的绩效,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帮助职工充分了解该角色、该岗位或者该项任务对他的具体要求。

“波特一劳勒综合激励理论”告诉我们, 不要以为设置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段, 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动和努力, 并使员工满意。同时还取决于奖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心理期望着多种综合性因素。

4.5环境及设计改良

环境因素及设计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事故, 但是不良的作业环境, 如高温、高湿、噪声、振动;以及不良的设计, 如不合理的作业姿态、无效的防错设计, 却会直接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 因此企业必须对这些负面因素加以识别并进行消除和改良。

5 结语

在石油钻井行业中, 由于其特殊性, 一旦发生事故, 势必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以及广泛的社会关注, 但由于导致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 影响因素也非常多,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因素来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文章的分析不难发现, 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起因中的占比之高, 使之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 有针对性的从员工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去进行管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对事故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文中的分析可以对当前石油钻井行业的安全管理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 陈代树.钻井安全作业人员可靠性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8, 12.

[2]彭清东, 周新田.浅议石油钻井现场安全管理[J].管理与创新, 2007, 9.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首件工程下一篇:农业灾害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