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为中心范文

2024-06-25

以企业为中心范文(精选12篇)

以企业为中心 第1篇

一、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企业管理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围绕生产一定产品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与决策工作, 财务管理以辅助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的, 从货币形态去记录、分析和揭示企业经营状况。

1. 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它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

财务管理是通过正确、及时、完整地记录企业收支情况, 为企业领导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资料, 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资金状况, 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达到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财务分析, 对企业的获力能力、经营效果率、偿债能力、盈亏状况进行诊断、评价, 使企业领导者全面掌握经营活动情况,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所以财务管理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2. 企业管理本身的需要。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企业盈利, 而经济效益必须通过财务状况反映出来, 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 直接反映财务管理的结果, 财务管理以严密的逻辑、细致的核算、严格的监督, 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过程、每道环节都划分得清清楚楚。经济活动的每一份投入、每一笔收入都有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和把关, 以财务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有效和正常运转。抓收入、促生产、控支出、增效益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财务管理可以多方面的合理筹措生产建设所需资金, 可以从建设企业自主经营机制出发, 制定有力的增收节支措施和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挖掘经营管理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

3. 企业管理中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综合反映, 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 又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贯彻企业生产管理的始终, 生产过程每一项投入, 都要从财务方面去算经济账。一种产品的生产, 从可行性研究、生产方案的制定, 资金的筹集, 机器设备的准备, 原材料的采购, 成本、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到销售渠道的选择, 销售策略的制定等, 都是围绕“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这一宗旨来开展的, 都是将财务“节能降耗、增产增收”的思想进行分解, 细化和落实, 最终以财务状况来体现生产管理的结果。财务管理还可以理顺和协调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关系。如质量、生产、设备管理都需要投入资金, 相互都强调本身的重要性, 但企业的财力又是有限的, 这就可以从财务分析上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将质量、生产、设备管理的提高和改善与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企业经营短期目标联系起来, 根据轻重缓急的不同, 选出投资的重点, 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保证生产经营的整体需要, 满足企业管理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4. 财务管理可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的基础管理, 又是企业高层决策管理, 财务管理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投资与更新、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成本的监督与控制、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等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企业正常运转和高效经济的根本保证。财务管理参与决策和分析, 为企业规划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完整、具体的依据,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正确方向, 财务水平提高了, 企业管理水平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二、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 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就财务的本质而言, 它是企业资金运动 (即从筹集资金开始到回收后再投入这一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过程) 的反映, 也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反映;就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而言, 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管理的共同需求是资金, 因而矛盾的焦点问题是资金问题, 因此, 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资金管理的职能决定了它成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资金是企业运转最基本的需要, 资金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资金管理的职能包括:预测资金流量、设计资金结构、合理筹措资金、正确分配和运用资金、及时组织资金回收, 加强内部资金流转的控制, 加速资金周转。企业的活力、企业的声誉、企业的效益、财务管理结果, 都取决于资金管理的好与坏。

2.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只有管好用活了企业的资金, 企业才会充满生机。财务管理核心就是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加强资金管理, 首先要加速资金周转。科学核定流动资金定额, 调整库存结构, 管好管活储备资金, 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结构分析, 正确处理积压, 大力压缩库存, 变资金积压为资金流动, 从而达到加速资金周转的目的。其次, 要加强资金的集中调度和管理。集中管理资金是企业保持高效运转的基本条件, 是充分挖掘资金潜力, 克服资金困难的有效措施, 是企业保重点、办大事、解决主要矛盾的基本前提。企业只有对资金合理分配、统筹安排, 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 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再次, 要积极清理债权债务, 把占用的资金解放出来。各级财务部门要切实负起抓清欠的责任, 解开债务链, 使资金流通渠道畅通, 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 使有限的资金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让资金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第2篇

10级建环01班20120308xxx 张改玲10125107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也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就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多项综合效应作用,总体运作,为企业寻求有效理财途径,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效进行,达到提高企业各项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筹资管理、资金管理(或使用管理,资金运营管理,资金收益和分配等),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了解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意义,进行科学运作,从而使企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企业管理以财务为中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现代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确立和深化的;历史地考察其兴起和发展 ,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在企业管理中中心地位确立的必然性。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大背景

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作出灵敏的反应并及时确立正确方向,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是企业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对象所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企业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 1

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

企业一经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中,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才能获得利润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并不是要忽略和否定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所强调的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而绝不是忽视和否定企业的其他管理的工作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中心地位和作用的具体体现(“四个依靠”):

(一)筹集和配置生产经营资金依靠财务管理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从其内外各方面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资金的过程。筹集资金是企业的基本财务活动,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速度的重要环节。而通过一定的筹资渠道,采取一定的筹资方式,有效地组织资金供应.正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投资活动是指将所筹资金在企业内部合理配置以及闲置资金对外投放的过程,而资金投放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科学的企业经营决策依靠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企业经营决策离不开财务管理系统提供的有用财务信息,同时,企业各项经营决策都依赖于财务决策。没有财务支持,没有财务计划与控制,各项经营决策方案都难以有效实施。

(三)经营风险控制依靠财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经营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一般而言,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越多,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力求尽可能避免或降低风险,使企业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相协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四)经营监督依靠财务管理

能否有效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能否有效地投放资金,能否合理地组织收益分配就是衡量企业财务水平高低的基本依据。财务管理贯穿于财务活动资金循环流动管理的始终,而资金循环流动对企业来说,就如同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重要,资金运行状况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

三、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等理论的提出,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认为会计岗位、财务人员和会计部门应是企业最重要的岗位、人员和部门,和其他人员或部门相比,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应最高。

四、企业所有员工都应具有现代财务意识

财务意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决定着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进行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所有员工应该树立现代理财意识 ,加强财务管理。应具有现代财务意识包括:法制意识,风险与效益意识,市场与竞争意识,货币时间价值意识,全员理财意识。了解了现代财务意识才能在现今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荣奎.公司财务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玉英.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陆正飞,朱凯,童盼.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廖保华,刘合华,彭浪.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5.张思强,卞继红,陈素琴.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6.楚义芳.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王琦,于敏杰.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J],知识经济,2010(01)

8.吴丹,葛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结构体系的实现[J],现代审计与会计,2101

(04)

以企业为中心 第3篇

关键词:会议;活动;办活动;企业;秘书;会务课程

C931.46-4

会议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常采用的有组织、有领导地聚集起来商议事项、交流和协商问题的活动,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方式。因此,会务工作成了秘书办公室工作的核心内容。《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对各个等级秘书的会务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将“办会”列入秘书技能考核的核心,各大职业院校文秘专业也都将会务课程纳入专业核心课程。

一、秘书会务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秘书会务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会议的基本流程,掌握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会议善后工作,中级的秘书,要求能够协助完成会务的组织和策划。《标准》对各个等级秘书的会务工作的要求是从会前、会中、会后进行规定的,这样一来,会务课程表面上看只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简单操作。但其实在一场会议当中,除了办会的技能,还需要掌握礼仪、办公事务管理、档案管理、文书写作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说,秘书会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一场会议,往往不只是单纯的开会,还包括在会议中的各种活动。因此基于秘书工作对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以及秘书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往往都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会务工作的全过程,甚至能够独立承担会务的组织和策划工作。

二、当前秘书会务课程开设情况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院校的秘书会务课程的开设还是基于流程的,即使是项目化教学,也是基于过程的项目,也就是说,会议过程结束,会务课程就结束了。我们不否定这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但仅仅于此,学生便不能对会务工作进行全局的把控。为弥补传统会务课程开设的缺陷,基于秘书办会技能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办会不再是办会,而是“办活动”,因此,本文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会务课程设计构想。

三、以“活动”为中心的会务课程设计构想

1.“活动”的含义及种类

活动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展开的动作总和。从会议的定义中提取出的主干是“会议是活动”,那么会议是怎样一种活动呢?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如果针对企业,即我们所说的商务活动。商务活动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而从事的各类有关资源、知识、信息交易等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说企业秘书面对的活动主要是商务活动。企业商务活动的种类很多,如下图所示:

2.“活动”的选择

在玲琅满目的活动面前,针对企业秘书办会能力提升的目的,在有限的课堂范围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对于不同企业的秘书,对其办会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大、中、小企业秘书的不同要求进行项目的设计。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统计,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近26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7%,因此,这些项目活动的选择又应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活动包括行政办公例会、座谈会、年会、新闻发布会等,较为复杂的活动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如年会可以设置庆典、总结表彰、商务宴请、商务旅行等任务;新闻发布会可以设置危机突发事件处理、新产品发布等。我们可以按照难易程度,进行递进式的练习。

3.“活动”贯通课程的方式和实施

会务课程的“活动”教学不再是片段式的教学,而是将整场会议的各种安排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活动,而将各个活动贯通于整个课程中。在实施上,大致可以按照企业模式来操作。

(1)成立企业

首先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人数上可以是6人左右,这个人数刚好可以成立为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每一个部门各司其职。他们成立成为一个公司,然后定下各自公司的名称、性质、规模,每位成员根据个人所长,以办会工作的需求,担任不同的职务,负责不同的工作。

(2)选定项目

项目的选定有大的前提,由教师进行规定,但这种规定是比较宽泛的,优点在于各个“企业”在操作的时候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上课只需提要求,其他任由学生自我创新,每个“企业”可以呈现不同的风采,我们的任务内容要求如下表。

(3)项目的实施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完全交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其过程大致是:

首先,小组对项目进行分析,从理论层面理清楚这个项目的含义、特点、一般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类型会议的区别,最后形成一个PPT进行汇报,教师再加以更正和补充,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讲授的枯燥。且每个小组自主学习,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讲解,增添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讲解的趣味性。

第二,每个小组结合任务要求,拟写出策划方案。每个小组需要自主学习会议策划方案的写作方法,根据会前、会中、会后的工作过程把整个流程写清楚。这一部分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办会的流程,把握时间安排、人员安排、餐饮住宿安排、车辆调配、接待、会场布置、会议现场服务等繁杂的工作,总体要求必须具备可操作性。

第三,讲解策划方案内容,将策划方案的内容付诸实践,先进行小组练习,再进行展示。

第四,针对知识讲解、方案、演练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项目的评价

项目的评价主要从策划方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任务演练的完整有序性和创新性、成果汇报的清晰性和思维缜密性、分工的明确性和团队合作的紧密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比例为2:3:5。考核特点在于情景模拟,突出过程;小组实践,团队协作;全员参与,自主评价。

4.“活动”教学的优势

“活动”教学将整个过程融会贯通,让学生对会务活动有较为整体的了解,解决了仅以过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单一的缺陷。“活动”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与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相契合。同时,“活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其动手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说、让学生写、让学生做、让学生评,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四、关于“活动”教学的思考

秘书会務课程中采用“活动”教学具有连贯性,但也把所有的实践教学集中在了教室、实训室。关于承接校内各种会议和活动,也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学生的全员参与性受到了限制。如果选择校企合作单位实践,一般也只是观摩,只能作为阶段性的学习,无法全程参与其中。毕竟,秘书办会也不可能像技术型专业开展“校中厂”或者师徒制。所以,如何将秘书会务课程的“活动”教学开展的接地气,开展的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确实是一个难题。

参考文献

[1]向阳主编.会议策划与组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丽.循环递进模式在《会务组织》项目课程开发中的创新设计[J].教育教学研究,2010(6)

[3]梁贝妮.职业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实践体系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4)

[4]张露.浅谈秘书对会务组织工作的管理[J].考试.2011(10)

作者简介:

以企业为中心 第4篇

1. 公司制企业“产权明晰”的实质

马克思在论述股份制的特点时说:“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 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 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 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在股份公司内, 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 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可见, 股份制的出现, 可以实现两权分离。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两权分离对明晰国有产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资本主义可以用,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 现代企业制度下“产权明晰”的弊端

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 为了调动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便通过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 认为只要通过使管理人持股, 国有企业的公司利益与管理人的个人利益高度一致化, 管理人便有了充分的理由来更好地管理公司。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出现了与之相反的情况。一方面, 从理论上看, 将公司的股权分配给管理人, 即产权明晰到了个人, 这与产权最明晰的私有企业相似。但是, 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并不是要明晰到个人, 而是要明晰到企业, 将股权明晰到管理者正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倒退。管理人持股的做法, 实际上追求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企业组织形式, 是私人企业制度而不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制度, 这样就陷入了“产权明晰”的陷阱。另一方面, 管理人持股的后果必然是管理者权利的扩大, 管理人利用对公司不断扩大的控制权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由管理人持股逐渐转变成管理人控股, 导致国有资产的利益受损, 企业资金流失。这是“产权明晰”的一个弊端。

“产权明晰”的另一个弊端, 是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产权实际上作为一个整体, 其中各部分的权利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交织的复杂状态, 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将这些相对统一的权利分离开来, 需要一套复杂的制度安排。而权利越分离, 制度就越复杂, 制度成本也就越高。即使非常明晰地分离了每个产权, 需要对分离之后的管理的要求便变得更高, 权衡各个方面的关系的措施也越复杂, 而这些又进一步增加了管理的成本。

3.“产权明晰”的社会成本

造成改革实际中两权分离起不到应有作用的原因, 不仅是由于两权分离与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不适应, 而且由于两权分离本身有着较大的社会成本。

(1) 产权模糊的出现。两权分离直接导致了所有权体系被肢解, 企业的产权关系变得模糊不清。在未分离之前, 企业的所有权高度统一, 经营者同时也是所有者。分离之后, 原本统一的整体变得支离破碎, 原本的企业所有者只拥有所有权, 而经营权却在自己所聘任的经理手中。与之前相比, 在这种分离的情况下, 要使企业的经营水平保持以前的水平, 必然要增加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工作, 无疑增加了交易和管理成本。

(2) 经营权对所有权的蚕食。企业所有者将企业交给经营者管理, 相当于将企业交给了管理者进行支配。“从控制的意义上说, 所有权又一次变成主要由个人来决定的问题:即股东们拥有他们的股份;公司总裁, 也许还有几位高级管理者, 则控制着公司。”一方面, 经营者的意志不可能与所有者一致, 经营者不可能按照所有者的经营意志去对企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 经营者在拥有对企业的支配权之后, 很可能会通过其对企业的支配权不断蚕食和侵犯所有者的利益。在这两种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监督和制约成本无疑会不断增加。

可见, “两权分离给所有者带来了比两权分离前更严重、更危险、甚至是束手无策的麻烦与困难。”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 所有者只能一边支付繁杂的社会成本, 一边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监督体系, 保证其所有权的巩固, 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历史趋势。从企业法人的本质来看,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并不仅是在出资者与企业法人之间, 而且是在公司内部实现的, 它不可以、也不应该用来界定国家和企业法人之间的产权关系。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是以企业自我发展为中心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产权明晰”的趋势: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法人财产权可以有效地使国有企业从产权明晰的误区中走出来, 建立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从制度上确保投资者利益安全。法人独立的财产权, 是一种由股东授权后得到的权利, 使得法人得以独立地占有、使用和处分法人内部资产, 从而为投资者———股东谋取最大的利益。

1.有效避免管理人持股的缺陷

管理人持股, 不仅不利于公司的有效治理, 而且会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目的, 不仅是要摆脱公司对个人的依赖, 而且要使管理人员成为企业的雇员, 使个人的利益成为公司整体利益的附庸。法人财产权不同于管理人持股, 其本质上是一种收益激励, 通过股票价格影响管理者行为, 管理者在这种收益激励下受到严厉的约束。

2. 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并不是单一的产权改革, 还包括企业的治理改革、分配体制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建设。所以, 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建立, 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等方面也需要改革, 而这些改革的一个前提, 便是法人财产权的确立。

以企业为中心发展模式的启示

1.股份制理论是产权改革的基础

股份制的实质, 就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以法人为中介的分离, 使公司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存在, 不再依赖股东, 并且对公司的财产拥有法人所有权。安福仁认为, 在这种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 “国有企业的产权及结构具有股权分散化、生产社会化、公司产权独立化、所有权约束规范化、资产增值制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和公司经营透明与监督社会化等特征。”否则, 产权制度不明晰, 国有企业以企业为中心的制度建立不起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便会因缺乏了相应的微观基础而难以建立。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外部环境

目前, 我国的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尝试, 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更没有很好地确立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之路还很长。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工程, 不仅需要完善企业法人的内部机制, 还要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纯地推动以“明晰产权”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而不考虑现代企业建立过程所需要的社会基础, 将会使得改革离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 一方面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 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对于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不是绝对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不能全部指望于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确立。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需要在产权改革的同时, 加强企业法人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等内部制度的建设, 确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 规范政府行为, 加强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等外部环境的建立。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与私人企业的本质区别, 是确立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从而摆脱对个别私人资本和经营者个人的依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没有明确“产权明晰”的弊端, 导致了企业过分依赖经营者的个人能力, 扩大并强化了代理人个人的地位和作用, 导致国企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 从而忽略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在产权改革中的作用, 陷入“私有化”的改革陷阱之中。

以企业为中心 第5篇

Most of the Chinese classes are teacher-centered. Students are always busy listening to their teacher and taking notes, while the leacher speak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n the class. But I don't think the teacher-centered class has many advantages. It will make students passive listeners. In my opinion, the class should be students-centered.

A students-centered class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a teacher-centered class. Firstly, th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concentrate their minds. If the teache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students and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whether their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what he says, it will be less easily for their students to daydream. Secondly, the students will cooperate better with their teacher, and the teacher can get the feedback through their students' questions and improve his teaching accordingly. Thirdly, the students will be more active and creative. They can discuss or debate with each other, therefore they may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r sometimes even present creative ideas which will arouse the inspiration of the teacher.

In a word, in the students-centered class, the students will feel that they want to study rather than teaches want them to. So I think students-centered class is better than teacher-centered class.

浅谈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第6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关键 财务管理

0 引言

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盈利的实现,是以加强企业管理为基础的。不论是什么经济成分的企业,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它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过去和现在的财务政策,因此企业管理应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如何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品既要参与市场竞争还要承担经营不善倒闭及破产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性质、作用和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市场经济需要知识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从简单的核算型转到参与决策上来,这就需要企业对财务人员一方面进行新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采购和销售渠道等专业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将财务管理与其他各专业管理融为一体,培养既精通财会业务同时又懂生产、会管理、能经营的综合型人才,把财务工作从事后算账型转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上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资料,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围绕着财务管理,发挥其综合性作用,使财务管理工作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神经,带动其它专业管理工作。

要树立全员的财务管理观念,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产供销各个环节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之中,人人参与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脚踏实地的开展降本增效、增收节支活动,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保证生产有序进行

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对企业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应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的进行。年度预算编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月度预算,进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找出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时时把握企业全年利润目标的动脉,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

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所谓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投资、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经营管理。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取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企业要按预算编制筹资计划,充分利用闲散资金,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另外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间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一方面合理调拨生产与流通资金,另一方面加强现金流动的日常监控,以节约使用资金。加强对应收帐款和货款回笼的管理,建立严谨的考核制度,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必须强化成本管理,特别是当前资金紧缺,外购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不断上涨,不但增加了企业成本的压力,而且使企业降低成本的任务更加艰巨。企业要做到:①细化内部控制指标,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并建立合理的原始凭证传递流程;②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监督各项生产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完善定额管理制度,各种定额制定后必须认真执行,如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等,定额既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③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除了考虑生产特点外,必须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从而确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尽可能的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 正确处理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

所有者与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外部人员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企业所有者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共同营利的目的。所有者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激励经营者发挥其智力资源,为其创造财富。合理分配企业利益,既有助于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又要保证企业税负最低,效益最大,还要确保负债经营的最佳比例。

5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前提。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没有强有力的产品,就无法立足和生存。企业可以利用国家进行的科研机构体制的改革,运用横向联合、委托开发、相互兼并等手段,和一些与自身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它们的科研优势开发自己的高精技术产品,这样既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又降低了单靠自身力量进行开发的投资和风险;在资金上企业可以利用资金调控手段,从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科研开发基金”,创造科研条件,鼓励科研人员开发新产品。

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第7篇

(一)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 因而其经营和管理活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最高指导原则。企业的管理活动需要保障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行, 需要在管理活动中为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计划做出明确的定位和规划。从这一点上说, 财务管理是最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活动, 而且通过财务管理提供的企业收支情况, 企业领导者能够清楚、准确获悉企业某段实践的经营状况, 适时适当地开展问题预防、问题控制和事后的总结分析, 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效果, 还是企业的盈亏状况, 又或者企业的偿债力, 都可以通过财务部门的有效分析加以呈现。此外,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意味着只是关注新增利益的获取, 也在于既有利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即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 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追求更大利益的良好基础和前提。

(二) 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类型, 离开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经济就难以健康运行, 表现在企业中就是企业经营效果不佳和长期发展受限。一旦企业忽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资源配置就会出现扭曲。毕竟无论是产品产量, 还是企业规模都无法承担起中心角色, 无法有效调动市场机制, 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正如前文所说, 所有企业的终极目标都在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如果企业以规模论成败, 就是对利益最大化的片面解读。即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却漏洞百出, 经济负担加大, 这也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违背的。

(三) 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会经由财务部门的工作加以反映, 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说明相应部门的工作优劣。以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为例, 如果其生产效率保持高位, 而单位能耗又降到最低, 那么自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收益;如果相反, 生产部门的效率出现下滑, 或者单位能耗上升, 则生产成本增加, 整体效益下降, 而这一切完全可以通过财务部门的报表加以呈现。可见, 财务结果是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效果的一个衡量指标。因此, 如果在企业管理中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那么所有的工作都会失去衡量准则, 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效率最高和收益最大。

二、以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中心的重要性

(一) 财务管理的计划效用

财务管理具有管理当下财务情况和分析既有财政状况并预测未来财务指标的功能, 而这一预测能够为企业的未来经济计划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准备。财务管理部门通过仔细研究既有财务情况, 研究历史资料和分析经济形势, 进而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经济情势做出评估和预测, 进而指导本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建设和投资计划。具体而言, 财务的预测主要有销售情况预测、资金使用预测、企业成本和利润预测几大方面。经过对上述内容的全面、认真、严谨的分析和预测, 企业管理者就能够从中获悉企业所处的整体形势, 进而摸索出最能增加企业收益、加快企业发展的渠道和方式。

(二) 财务管理的控制效用

财务原始记录的保护, 财务定额的管理和财务计量的验收, 都属于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保障财务管理正常进行的前提。这些工作都是财务管理部门日常性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完成基础性工作之后, 财务管理还要对整体的财务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划, 明确各项实施计划。从各项财务指标的确定, 到监督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最终的评价, 能够有效控制财务指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能, 使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旦有的部门财务指标出现问题, 财务部门就能迅速发现问题, 并为决策者的进一步行为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可见, 财务管理具有良好的控制效用, 能够保障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正确的轨道运行, 并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 获取最优化的经济效益。

(三) 财务管理的监督效用

财务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日常的安排和分析, 对企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状况具有良好的监督效用。一旦企业资金出现任何问题, 都能够在财务管理上得到反映。以企业的资金周转为例, 如果企业的物资使用出现任何不正常表象, 那么企业的资金周转指标都会呈现出来, 无形中就是对这些资金使用进行了强有力的监督。如果出现问题, 管理者也能够及时发现, 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或调整。在财务管理的推动下, 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都处于财务指标的衡量和监督之下, 能够有效地促使各部门合理地使用资源和资金, 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

三、优化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中心效用的思考

(一) 强化财务管理的观念意识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其效能能否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关键在于企业能否真正从观念上明确财务管理的这一中心地位, 进而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去。只有从思想认识上着手努力, 将财务管理工作摆到正确的位置, 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切实尊重财务管理行为, 并充分支持财务管理部门的活动, 有效根据其管理行为组织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 才能够将财务管理的效能真正全面加以释放。与此同时, 入世以来, 我国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和多样,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 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只有企业领导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 加强人员素质建设, 才能够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 优化财务管理的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 也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 因此资金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只有在财务管理中明确资金管理的中心意义, 才能在搞好资金管理的基础上, 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 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 就必须构建有效的资金使用机制, 包括预测和决策两个方面, 让资金能够在实际的使用中产生最大的效益。其次, 企业的资金使用可以进行统一化的集中式管理, 尽量避免资金的冗余和浪费, 提高其使用的效率。此外, 企业资金使用的部门较多, 必须明确财务管理者的各自职权, 否则资金的使用就可能出现无效占用的情况, 影响整体资金的使用效能。明确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增强资金管理意识, 对于优化资金管理进而提升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 改进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

财务管理涉及到财务的预测、财务的决策和行为、财务的计划以及财务的控制和分析多个环节, 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过程。其运行机制如何将决定上述几大流程能否顺利有效的进行, 关系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能否实现。在上述几个过程中, 财务的决策是整个流程的中心环节,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对财务的决策行为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此同时, 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调节机制能否建立, 也关系到财务控制和实际操作方法能否产生实际的效用。至于财务的分析环节, 则是对既有财务工作的总结, 又是未来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的重要基础。通过将实际运行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对比和分析, 考核相关部门的经营成效, 实行奖优罚劣的制度。

参考文献

[1]孙佩.浅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10, (10) .

[2]王易民.浅析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涵[J].浙江金融, 2011, (6) .

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第8篇

1. 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必要性

1.1 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及其有效运行所决定

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以及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据的中心地位。企业如果是以规模、产量等为中心, 而并非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盲目的上项目, 忽视客观条件, 再高利息的贷款也敢借, 那么便会大大的加重企业负担, 而且还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阶段, 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与传统企业制度相比, 现代企业制度的突出特点就是所有者明确要求所投入的资本必须能够增值保值。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取舍评价的标准, 并非看的是生产了多少, 生产了什么, 而注重的是是否资本将最大化的增值实现。

1.2 是由企业的性质与宗旨所决定

作为以赢利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组织, 企业为了追求资本增值保值而组织经营生产活动, 并且整个社会最大化的物质财富就是企业追求价值不断增值的最终结果。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 自身盈利是企业的根本宗旨, 只要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合法经营且依法纳税, 再加上有着较多的盈利, 则表明对社会有着越大的贡献。与此同时, 企业要想实现盈利的目标, 那么其前提及基础就是要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企业盈利并无法将全部理财活动的内容加以代表, 在追求盈利上, 应当对财务状况的安全性提起高度的重视, 并且要切实的以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前提条件与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明确的要求企业应当注重资本的盈利性, 最大限度地获得实在、稳定而又长久的利润, 并且还要注重资本的流动性, 始终维持最理想的资本结构, 将资产利用率提高, 确保债务的按期偿付。

1.3 是由企业管理活动的效果决定

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效果决定了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所占据的中心地位。企业管理的“晴雨表”就是财务, 各项管理工作的成败好坏最终在不同的财务结果上表现出来, 比如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 保持最理想的消耗指标与高效的生产率, 对于成本的降低是至关重要的, 而如果是将生产任务超额完成, 亦或是要求隔天生产出来, 但今天便生产完成了, 则根据以往观念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 而根据财务标准予以衡量则是有欠经济性的;再比如企业的供应原材料的部门, 对优质的原材料加以购置, 能够充分满足生产需求, 可以说是完成任务的效果很好, 而如果库存数量与原料质量太过保守, 表现于财务上则是效益的损失以及资金的浪费;而对于产品销售部门来讲, 所订的合同较满, 并且价格也比较合理, 但是却无法按时将货款收回, 那么极有可能会造成不良的财务后果。这些均有效的说明衡量各项工作时, 均需要以财务结果为标准, 均应当紧紧地围绕财务目标加以展开, 并且要事先将财务核算好。

2. 实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途径

2.1 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思想认识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不仅是实践活动, 而且还是思想方法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言, 企业应当在思想上对财务管理工作真正的重视起来, 应当在实践中给予财务人员所做劳动的充分尊重, 重视财务人员研究得出的成果, 全方位的支持财务人员的各项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 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并非意味着以财务人员为中心, 实际上是应当以“企业兴衰成败, 人人有责”的岗位责任意识来将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工作完成。这便需要财务人员不但要熟悉经营生产知识以及决策、金融、证券、保险、预测、期货和证券等京剧管理知识, 还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 真正地成为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2.2 支持企业创新工作

应当明确的是, 我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重要基础就是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力度的加大。目前,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如果缺乏强而有力的产品, 那么便无法在新时代得以生存和立足。企业可以通过国家来改革科研机构体制, 采取互相兼并、委托开发以及横向联合等多样化手段, 积极地寻求合作与自身产业有关的科研机构, 借助于这些科研机构所具备的科研优势, 将属于自己的高精技术产品开发出来, 这样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效率的提高, 同时也将单靠自身力量加以开安抚的风险与投资降低。另外, 在资金方面, 企业可以将资金调节与控制手段充分利用起来, 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于每年的销售收入中, 以此将“科研开发基金”建立起开, 对科研条件加以创造, 不断鼓励科研人员, 从而源源不断地将新产品开发出来。

2.3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从事经营生产不可或缺的血液就是资金, 所谓企业财务管理具体指的是对企业资金的分配、筹集、投资和运用等诸多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经营, 所以, 资金管理可谓是企业管理尤为重要的一大核心内容。所以, 企业应当对资金合理地加以筹集, 充分的保证资金成本与资金占用的最低。企业应当按照预算所编制出来的筹资计划, 将闲散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 对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之间的结构合理地进行安排, 以便于保证资金成本与资金占用的最低。强化使用资金过程的控制, 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 这需要企业财务部门对流通资金与生产资金合理地进行调拨, 并且尽可能加强对日常现金流动的控制及监督, 以便于实现使用资金的节约。另外, 还应当注重对应收货款与应收账款的回笼管理, 将严谨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起来, 以便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2.4 优化运行机制, 完善管理环节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有意识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运行表现是不断循环的一个过程, 该过程主要涉及到财务决策、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控制以及财务计划等环节, 这些有一定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阶段就是财务管理。现阶段, 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不断循环的财务管理中存在错误的甚至是片面的认识, 无法主动自觉地对管理环节加以划分, 完全听任管理过程自行运转, 对各阶段的管理放松, 管理效率非常低下, 对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 企业应当做好:一、对财务决策的核心地位加以强调, 将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规划机制建立起来。规划机制指的是借助于财务方面的历史资料及其他有关信息, 科学的预测一定期间内企业的财务活动, 将正确的财务决策做出, 并且按照财务决策的具体结果, 对各个责任单位的财务计划和整个企业的财务计划加以编制, 以此来有效的控制与正确的指导企业将来的财务活动;二、应当健全财务控制方法, 将有效的财务调节管理机制建立起来。调节管理机制就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采用相应的控制方法与有关信息, 施加影响于企业的财务活动, 以便于将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实现。企业应当将财务调节管理机制建立起来, 不断将财务控制的方法体系完善。

结束语

总之,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 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地认识到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最大限度地将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实现企业的理想目标, 才能够不断推动企业的顺利运转及良性循环。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 企业的财务管理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在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企业的财务信息仅仅应用在纵向传递上, 也就是企业报送会计报表给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只能够满足向上、对外、事后核算的工作。近年来,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 再加上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 以往报账式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要求, 所以, 构建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始终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深入探究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希望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周艳.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中国外资 (下半月) , 2011, 2 (9) :148-150

以企业为中心 第9篇

一、新时期档案用户与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关系

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是以档案信息资源为前提,以利用者(用户)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利用者即用户需求为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和方法开发、传递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价值的过程。档案工作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利用,档案只有利用了才能使其具有价值和意义。用户是档案资源及其服务的使用者。用户作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对象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档案用户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不仅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和提供利用服务的内容,同时决定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机制和模式。

(一)档案用户类型分析。不同的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同,需要开发的档案信息类型、开发及传播的方法也会有区别,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对其利用者即档案用户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理念。

1.按用户来源划分。在企业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主要面对的用户从来源上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企业外部社会人员,二是企业内部在职员工,三是企业离退休员工,四是企业离职员工。

2.按用户工作性质分类。在企业档案利用者中,按其工作所属范围性质为分为四大类:产品研发类用户、企业管理类用户、财会审计类用户、生产技术类用户。

3.按用户需求意愿分类。用户对档案信息对需求意愿通常会明确表达出来,但有时部分用户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对档案利用的愿望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两种情况可将档案用户分为两大类:一是正式用户,二是潜在用户。正式用户是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中心与重点,而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关注并适时地引导潜在用户,将他们转化为档案利用的正式用户。

4.按用户的利用能力分类。不同的用户利用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各有不同。在各类企业员工中,有一些员工会积极主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档案信息,而一些员工只限于自身岗位条件直接获取档案资料,还有部分员工甚至只能依靠档案管理者间接的获取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根据这些情况可将企业档案用户分为三大类:初级用户、中级用户、高级用户。企业档案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有计划地定期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和档案知识培训。

5.按用户利用方式分类。企业档案信息用户利用方式主要有四大类:查阅、复印、借出、咨询。相应的用户可分为:查阅用户、复印用户、借阅用户和咨询用户。

(二)档案用户需求分析。档案利用者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知识背景都必然导致对档案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利用者来源广泛且自身的差异性决定了对档案信息资源产生不同的利用需求。概括而言,企业档案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分析:

1.从需求内容层面分析。用户对档案利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事变动文件、技改项目文件、财务凭证、机构改革变更文件、国有资产权证。

2.从需求时效层面分析。在现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利用信息分享信息,其利用档案需求在时效上主要体现为便捷、省时、系统人性化。

3.从需求方式层面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互联共享,更多的用户在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时有档案信息专题性、系统性、个性化的要求。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开发与利用模式

为用户着想,积极提供档案服务和档案编研成果服务,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一)围绕用户需求,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拓展档案资源开发模式。具体如下:

1.企业内部档案系统和各企业各业务系统及互联网利用的相互集成。整合企业内部各种业务系统如:ERP、OA、财务等等集成互联网信息资源,采购同行业先进专题数据库,做到档案信息系统涵盖企业全部业务系统信息数据,让用户仅需登录档案信息系统就能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一网打尽。

2.文档一体化,图档一体化。将档案管理系统集成到OA业务系统中,文件从起草、审核到流转结束,应当以归档到档案系统作为文件流转节点结束的标志,从而实现OA文件流转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将企业的图书、情报及档案三大资源协调统一起来,搭建一个有机整体,以互相配合、相互补充为目的,以数字化资源共建为突破口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标准化和共享化的图档信息资源高效整合模式。

3.从精从专开展档案编研工作。迎合不同性质用户以及用户的不同需求深入开展专题性资料编研,同时结合企业工作重点、难点、热点及企业发展规划,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工作,形成一批实用性强的、有行业特色的更全面更准确更专业的编研成果,从而提高档案信息供给能力,丰富企业档案资源。

4.档案信息资源互动及反馈制度。企业年度文件归档整理完成后,档案馆(室)可以将企业的管理、生产科研及产品销售等相关等档案目录主动印发给有关等领导、业务部门,一方面使这些用户能够及时地了解可利用的档案信息状况,同时也向业务部门征求档案资料收集是否齐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将这种信息互动及反馈形成制度,营造企业内部档案收集利用的良好氛围,从而保证资料收集的全面性,丰富档案资源建设。

5.完善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开展数据化深加工。本着“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原则全面完善馆藏数字化加强历史数据的积累存贮,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档案数据开展深加工,对一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类加工,建立技术专利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库、项目建设案例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直接服务企业用户的专题数据库、知识库。

(二)创新用户体验至上信息互联互通的档案利用模式。可分为4个方面:

1.优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性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用户利用档案资料的一个重要平台,应当提供给用户一个方便登录、操作简便、性能优越、响应快速的电子信息集成系统。优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从三个定期入手:一是根据档案管理者使用经验反馈,定期对系统内部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优化。二是定期对系统服务器进行及时地升级,从而保证随着系统录入档案资料的不断增加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三是定期与系统利用者档案用户进行交流获取用户使用心得,分析用户使用行为数据了解用户操作习惯,进而改善系统操作界面以及优化功能模块。

2.运用先进搜索技术,提高利用效率。档案利用效率是用户体验中一个很关键的指标,直接决定用户的留存率以及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档案利用过程中的搜索技术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查询实体档案过程的快速搜索。另一方面是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里查找电子档案的搜索引擎技术。在实体档案的查找中可以通过对每份档案文件采用二维码技术而实现档案对快速查找,给每份归档文件形成相应的二维码,通过机器扫描二维码即可迅速定位文件的位置及相关内容摘要;而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搜索技术方面,则可从引入全文检索技术、智能搜索以及移动搜索等技术强大系统搜索引擎的功能。

3.在企业产品销售、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方面开创档案利用新局面。产品销售、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是企业各项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三个方面,相关这三方面工作的档案利用者也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用户,对于产品销售要围绕产品投放市场初期、高峰期及后期三个阶段,分别做好相关档案资料的汇编及信息反馈;对于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方面,档案馆(室)则应当经常收集与本企业产品技术相关的国内外先进发展动态和趋势,将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信息及时传送到技术、产品研发部门,同时要紧跟产品研制过程,做好新产品开发各阶段的资料收集工作并形成翔实的汇编文件,为下一步产品的改造技术研发者提供史实依据。

4.企业档案展览工作的开展。档案馆(室)可以按照一定的主题,开展长期或短期档案展览,以展出档案原件或复制品的方式,系统地揭示和介绍档案馆(室)藏中有关档案的内容,这样用户就可以从中获得较为集中系统的档案信息内容与线索,甚至发现从未见过的,难得的珍贵史料信息,经过精心挑选和组织展出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档案信息材料,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起到生动的档案教育作用,同时也宣传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结语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新时期,在信息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面临着转型、创新、提质增效,发挥档案的效用、实现档案的价值始终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开发利用,做好服务始终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初心”,而时刻为用户着想,提供最优质的档案服务,才能真正彰显档案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建军.显性知识服务:档案管理的有为之路[J].档案学通讯,2015(01):51-54.

[2]张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给企业档案信息化带来的新思考[J].兰台世界,2015(S2):76-77.

以企业为中心 第10篇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快递行业呈现出愈来愈强的活力。目前大多数快递公司仍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处理拣选作业的人力达50%以上,而且拣选作业的时间占整个配送时间的比例为30%~40%。由此可见,拣选技术、拣选设备、分拨中心的合理规划对于物流运作效率的高低有决定性影响。通过顺丰宜昌分拨中心的实例研究,对其分拨中心的布局和流程进行分析,即从分拨的设施布局、工作流程等方面为宜昌顺丰速运公司的深入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分拣作业管理

2.1 快递企业分拨中心概述

分拨是快件的集散方式,是指在固定地点和固定时间段内,将使用各种运输方式的快件集中到一起,按照目的地进行分类的过程。分拨中心是快递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起着对本区域业务组织管理及与其他区域业务联系的重要作用。在分拨中心能实现多项快件作业,包括分拨、分拣、查验、集装等。[1]根据其主要功能,分拨中心又分为转运中心、操作中心、分拣中心等。分拨中心在快递网络发挥应有作用,应具有一些基本功能,包括快件集散功能、分拨功能、操作功能、查验功能、分拣功能、装卸搬运功能、暂存功能。

2.2 快递企业分拨中心作业流程

分拨中心的主要作业活动包括快件到站接收、入库、查验、分拣、集装、发运等。一些分拨中心还具有仓储、返退货处理等作业,但主要的作业流程大致相同,只是一些操作环节的要求有差异。现在比较普遍的操作是传送带伸入货柜车厢,利用传送带将货物汇流至分拣大厅;流水线两边的分拣员工根据包裹运单上的客户地址或电话号码的地区号把属于自己负责的区的快件从皮带机上拖下来;属于同一区的快件被拖下后,由各区的操作人员根据运单上的详细地址,把快件按分部分成堆;最后对收件进行巴枪扫描后装车。[2]如图1所示。

3 顺丰速运宜昌分拨中心分拣系统的现状

3.1 分拨中心分拣作业流程分析

顺丰速运宜昌分公司的分拣中心在宜昌东站三峡物流园内,主要从事快递的分拣处理工作。目前分拣中心有员工30多人,日处理快递约15000件,配有2台带式输送机,27个无线手持终端,大拖车10辆,小推车22辆。存储设备有货架、滞留笼、物料架等,用于物料、滞留件、中转异常件等的存放;集装设备有托盘、笼车、周转箱、航空板等便于实现储存、装卸搬运、运输和包装的一体化,达到物流作业的机械化和标准化;顺丰速运拥有强大的信息系统,该公司的阿修罗运营系统可以监控和管理包括从取件开始到送件结束的整个工作流程,并且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其处理货物主要分为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和转口货物三种,该集散中心现在实行三班中转,早晨6∶00、中午14∶00和晚上18∶00/21∶00,其中早上6∶00只中转进港件;晚上21∶00只中转出港件。集散中心和集散点之间送货时间分为早晨6∶00、早晨8∶00、中午12∶00、中午14∶00、下午17∶00、晚上21∶00六个时段。其进港货物和出港货物的业务流程如图2、图3所示。

(1)出港作业流程。出港作业主要是指本地区货物向外发送,货物首先从业务区集中至集散中心,在集散中心卸货、信息采集、分拣,并做包装后装车(飞机)发送外区。

(2)进港作业流程。进港作业主要是指外地区货物送达本区,在本地集散中心卸货、信息采集、分拣,并做包装后装车发送至目的地客户所在区域。[3]

3.2 分拨中心分拣作业流程存在的问题

分拨中心分拣快件时,由移动伸缩式皮带机直接伸到货柜车厢里面卸包,货物上了皮带以后,汇流至主流水线,进入分拣大厅,大厅里几十位员工站在流水线的两边,根据包裹运单上的客户地址或电话号码的地区号,把属于自己负责的区的快件从皮带机上拖下来。属于同一区部的快件被拖下来以后,由各区的操作人员根据运单上的详细地址,把快件按分部分成堆,在做完收件巴枪后装车。[4]在分拣过程中由于快件无论是大件或小件都在皮带机上分拣,此分拣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无效判断及等待,其一票快件的分拣时间如下面的公式所示。

T观———观察与判断一票快件的时长;

T摆———摆/平铺一票快件在皮带机上的时长;

T分———分拣一票快件的时长;

T运———搬运一票快件至细分拣区的时长。

通过对分拨中心的观察发现,分拣一票快件的累计时间和T观、T分和T摆有直接的关系,这三种要素的实效直接对总时间产生效果,如果假设每个分拣方向的快件数量一致,则公式如下:

根据公式可以得知,分拣人员观察和分拣一个快件的时长、分拣一票快件的时长、摆/平铺一票快件在皮带机上的时长决定了整个工作的效率,由此可知,传统分拣模式,只依靠大量的分拣人员来工作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效率低。员工无论如何眼明手快,当面对大量的快件时也是无力,而且工作时间越长、工作量越大,分拣人员越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低。另外,人工分拣差错率较高,漏拣和错拣时有发生,这对工作效率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4 顺丰速运宜昌分拨中心分拣作业优化

4.1 分拨中心分拣作业优化思路

分拨中心快件拣选策略的四个主要因素为:分区、运单分割、运单分批及分类。分区就是将拣选作业场所地作区域划分;运单分割一般是与拣选分区相对应的,当拣选的项目较多时,可将运单分成若干子订单交由不同拣选区域同时进行拣选作业;运单分批是为了提高分拣作业效率而把多张运单集合成一批,进行批次分拣作业;在采用批量拣选作业方式时,拣选完后还必须进行分类,因此需要相配合的分类策略。[4]

顺丰宜昌分拨中心原有的流程设计较为简单、原始、粗放,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快件分拣的策略可以先进行快件的信息预分拣处理,信息预分拣处理是在分拣前,对分拣快件的信息进行检查并按照分拣区域进行分类。通过预分拣处理,可得出需分拣的作业量大小、需分拣区域的个数、每个区域的快件数量,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前确定每票快件的分拣区域,根据快件的集散流向不同以及快件属性、状态不同,将快件在分拣方式、流程以及功能区域划分上做出了细分,操作流程上根据不同的快件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做到集散的高效化,货流的合理化,信息的自动化,机械的高利用和配装的标准化。[5]

4.2 分拨中心分拣作业优化措施

顺丰的快件业务可以划分为小件类、大件包裹类和超大、超重件,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型在分拣方式、流程以及功能区域划分上做出细分,操作流程上根据不同的快件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做到集散的高效化,货流的合理化。[6]

根据统计,顺丰宜昌分拨中心小件类数量占比约为60%~80%,大件包裹类占比约为15%~35%,超大件约为5%以内。每类货物处理方式应不一样,具体如下:

(1)小件类:小件货物进入处理中心,接着放入滑槽,在滑槽里进行分类,然后进入引导区,在引导区由工作人员将标签翻上放到分拣机上,分拣机移动过程中扫描小件货物上的标签,扫描成功的货物经滑块式分拣机进入货柜滑槽和装货袋,最终由工作人员将货物装入货柜进行发货。

(2)包裹类:包裹进入处理中心后,包裹在移动过程中扫描读取货件标签,接着经滑块式分拣机送上运输带,包裹进入运输带后,系统追踪滑块分拣机输送进度,货物最终经滑块分拣机进入货柜滑槽和装货袋,最终应由工作人员将货物装入货柜进行发货。

(3)特殊件:重量较大和不规则货物进入处理中心后,进入专属系统,由人工手动扫描标签,接着装入输送轨道上的大塑料箱,运送到分拨中心的专属部门,特殊件进入柜台,由工作人员装进货柜进行发货。

分拨中心需要根据业务量的增长和业务品类的增多情况,合理调整自己中心业务区间的物流路线,目前常见的作业区间的物流路线形式如图4~图6所示。

(1)I型式布局:适用于出入口在分拨中心两侧,作业流程简单规模小的分拨作业,无论运单大小与货品项多少,均需通过分拨中心全过程。

(2)U型布局:适用于出入口在分拨中心两侧,可依据出货频率大小安排接近进出口端的货区,缩短拣货搬运路线。

(3)分流式布局:可以根据货品的流向、流量,因批量拣取而作分流作业。

考虑到顺丰宜昌分拨中心的业务流快速增长,分拣区可以采取环型布局。环型布局一般应用于货量分拣量较大的分拨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货物的堵塞和尽量缩短I型分拨中心进港和出港货物库门间的距离,从而减少作业人员的走动路线和距离。利用分拣机控制系统和信息自动识别系统以及通信组件,最大化的减少人力工作强度和分拣速度、精确度。分拣按照运送目的地(同城件、同区件、跨区件)来划分目的分拣口的编号,因为分拨中心分拣后的跨区件货物主要流向干线以及省内同区的其他分部,所以分拨中心在出港货的流向上的设计中充分利用环形带的优势,周转量较少的同城件和同区件经扫描、录入信息后在靠近扫描机器的出货分拣口出货,分拨到相应的分拣口,由操作人员人工拣取、扫码并上传信息后装箱和装车;跨区件分拣采用U型和贯通型集散的流向设计,从出港货物区的自动化皮带伸缩机和环形集散输送带的集散槽口出货后由人工进行相关作业装车后发运。

参考文献

[1]吴竞鸿,吕能芳.快递企业城市分拨中心规划布局研究——基于客户时效性的视角[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6).

[2]许丹.快递配送中心分拣作业优化研究——以A公司为例[J].物流技术,2015(2).

[3]向伟,李平.国内快递行业现有分拣技术之初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

[4]董廉,许闯来.速递公司分拨中心现状分析[J].企业导报,2015(12).

[5]陈晓芳,张丽.快递分拨中心布局和流程分析——以顺丰速运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

由班主任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第11篇

一 树立科学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这对班主任既是智慧与创造的挑战,又是自我发展的新机遇 。班主任要在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握时代的脉搏,采取科学的方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做好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1.强化创新意识培养。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用创新的眼光合理评价每一个学生,用创新的方式管理班级;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如组织课外专业学习小组和有关的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新课改的核心和宗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爱好,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励学生成才。去年10月,我专门召开了主题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初中三年级学生家长会。首先,由年级组长向家长们汇报了半个学期以来的阶段性总结,针对本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介绍了老师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向家长们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接着,由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近况,并与全体家长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之后,各学科老师就学生学习目标、习惯的培养等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最后,家长们又和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了个别交流。

3.凝聚家校教育合力。班主任不是超人,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必须凝聚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合力,经常与他们交换意见,多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班主任还要通过细心观察、与学生谈心,以及听取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等途径,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随时掌握与调控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向。

二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因此,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在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好,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为什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缺乏尊重,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说,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自上三年级以来,成绩一直在40分左右,后来通过努力,在小升初考试中他得了距满分差1分的好成绩。是什么力量使他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比别人笨,您不嫌弃,将我与正常学生一样对待。面对考试一次次的不及格,是您帮我找原因,给我希望,在您面前我总能抬起头做人。”后进生同样有自尊,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不是讽刺,而是帮助与表扬。当一个人受他人尊重时,他就会滋生出一种幸福感,并升腾出一种回报欲,激发无穷的力量,激活全部的智慧。

2.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增加与学生的交往频率,只有与学生勤沟通、多交往,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洞察学生的思想状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信任。“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言传身教,再加上感化教育,就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班主任的语言要精练、准确,恰到好处,能让学生信服,打动他们的心扉班主任还要善于利用一些肢体动作,如手势、眼神等和学生进行交流。

总之,只要我们积极融入课改,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我们将会发现班主任工作其乐无穷。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以企业为中心 第12篇

1 供应链全球化的背景

从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成为新的制造中心以及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和A跨国企业所在IT行业的变化———边际利润下降以及越来越短的产品生产周期,A跨国企业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怎样匹配供需关系,怎样应对成本节约的压力,怎样增强自己的议价能力,怎样维护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都成为跨国企业采购主管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加入WTO以来,国际市场的大门已经开放,许多跨国企业全球采购网络正在向低成本的中国延伸。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跨国企业在我国的采购额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2%,而且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面对如此挑战与机遇,A跨国企业必须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以求迅速响应市场。具体表现在低成本的亚太地区建立采购中心,通过全球采购适时获得质优价廉的资源,达到全球范围内资源共享,并依托标准化的流程开始向敏捷高效的供应链转变。

2 采购中心的建立

在全球采购的浪潮下,A跨国企业将原来散落各个国家的采购部门,先通过整改到11个地区性的采购中心,负责区域性的采购,再从低成本和丰富资源的角度整合到3个全球采购中心,分别支持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采购。3个全球采购中心作为企业跨国运作的战略模式,独立于企业外部、服务企业及其全球范围内的子公司,是企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它还致力于以第三方采购的身份为企业的合作伙伴企业提供采购外包服务。

采购中心不仅为集团内部的子公司以及咨询团队的外部客户项目开发新供应商,同时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资源整合优化,是集团内部资源能够充分共享,供需匹配,供应链的运作更加有效。通过跨国企业的采购中心,能对采购需求有充分和更有延伸性的理解,再对供应商进行详尽可观的综合评价,这样不仅能达到大幅度地降低采购成本直接提高企业利润,也能加强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3 采购中心的业务模型

采购中心全球采购的本质是降低成本,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对于A跨国企业来说,采购的业务主要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是满足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需求。这些采购需求的特点是比较稳定,同质性和标准化程度高,业务最优化的目标是降低成本。现行的经验表明,尽量与供应商通过大批量的长期采购来维护合作关系,以期获得最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这同时带给采购运作部门的挑战是,如何依托标准化的电子流程和目录管理来实现这些常规且大量的采购需求。

第二部分是对于企业内部咨询、销售团队与客户的项目,采购中心需要间接满足客户需求。这些采购需求的特点是采购需求只是咨询采购项目的一部分,不确定性大,业务最优化的目标是项目夺标。采购中心多年的经验表明,依托采购主管早期介入项目可行性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并利用采购中心的资源整合出项目的最优资源配置,是最大的挑战。这一部分是采购中心的核心业务,能为整个企业创造显著的利润,这也是建立采购中心的初衷和战略意义所在。

第三部分,采购中心在业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提供针对外部企业的采购外包服务业务。这部分业务属于外包服务,是采购人员通过自己对供应市场的资深分析和理解,来辅助客户进行采购决策,采购中心的最优化目标是与客户共同进步,利用采购中心专业和广泛的采购能力为客户节约采购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在此基础上寻求采购中心自身价值和利润的提高。在采购外包市场不发达的中国,企业很少愿意将部分采购业务或所有采购业务都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采购中心,所以采购中心这方面的业务不多,如何打开采购外包市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采购中心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采购中心而言,如何有效匹配客户需求和选择合适供应商是最大的挑战。采购中心缺乏准确实时的客户消费模式以及供应商信息,缺乏提前全局管理供需匹配的战略。因此产生了供应商数据库庞大,难以进行战略采购导致成本增加,另外采购流程与实际的采购行为不吻合,导致失去了大量整合和减少成本的机会。这些都进一步印证了A跨国企业建立采购中心的初衷没有实现,战略采购的实施不足。

通过具体的调研A企业采购中心的现行采购流程以及发展现状,我们总结出采购中心战略采购实施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对于采购中心间接满足客户需求的咨询项目,专业的采购人员还不是项目的领导团队的重要一员,采购人员只是参与采购报价以及实施最终采购的环节,而不是全程参与咨询团队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提高专业采购人员在项目的决策团队中的地位,并用基于项目利润的奖励绩效来激励采购人员更好地实现采购人员价值,提高解决方案的全局价值,为整个企业创造潜在价值。

(2)对于采购中心为外部客户提供的采购外包服务,问题主要体现在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由于采购外包服务中主要是储存费用很高的人才,如何增加人才储备以更好地应对客户的需求是最重要的问题。当面临无法预测的客户需求以及人才高额的储备成本时,需要我们更好地管理兼职和全职储备人员,以及通过待业阶段跨工作职责的训练储备人员以求增加人才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对于采购中心满足内部其他部门的需求,问题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的采购流程以及采购中心灵活地支持客户需求之间的冲突。我们看到,对于采购中心而言,它的客户是企业位于全球不同地区的员工,它的供应商也座落于全球任何角落,而3个采购中心也是分散在三个地区,那么3个采购中心需要最优规划各采购中心如何支持那些地区的采购需求,使得匹配供需的同时,尽可能地达到战略采购的目标。因此,利用全球统一的标准化采购流程以及目录管理的方式是重要的手段。

(4)对于采购中心而言,其目标是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当然也包括采购中心自己的成本。而采购中心自身成本中,最重要的就是采购人员成本。采购人员最优价值的是自身对供应市场自身的分析和理解。因此,如何将这种知识生产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传给其他采购人员是值得探讨的关键点。因此,通过将采购人员分级,我们将金额小于一定阈值的采购需求指派给初级采购人员,将金额高于阈值的采购需求指派给高级采购人员。高级采购人员会定期对初级采购人员进行辅导和培训,尽量将自己掌握的供应市场情况分享出来,以求采购中心的采购人员整体价值得到提升。

5 采购中心建立战略采购的步骤

我们看到战略采购在供应链全球化的进程中,它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显得越发重要。通过我们对采购中心现行业务详尽仔细的调研,针对采购中心面临的挑战,结合采购中心的战略采购目标,为持续提高全球供应链绩效,建议采购中心遵循以下5个步骤实施战略采购方针:

(1)开展支出分析:针对每一个项目或者商品类别,收集和分析历史支出数据,运用数据挖掘等方法,描绘历史采购数据规律,识别潜在采购需求,重新对项目资源进行整合;

(2)确定业务需求:详尽科学的评估当前和预期的采购需求,从全局和提前的视角下识别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服务质量的机会;

(3)进行供应市场分析:所有采购人员需要持续不断地掌握供应市场的信息,以期以最低的总成本按各商品类别来匹配供应市场与客户需求;

(4)选择供应商和议价:建立公平、一致和结构化的认证、评估和维护供应商的流程规则,并坚决的严格执行标准化供应商管理流程,另外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的技能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认证每一笔公平的采购价格,同时优化现金流带来财务绩效;

(5)管理供应商关系和绩效:建立完善的评估供应商绩效的方法,以及建立科学合理计算采购人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包含每一笔支出的成本节约以及供应商关系的维护。

采购中心通过切实的建立战略采购的标准化流程,是走出实现有效管理供应链的重要一步。进一步分析以上5个步骤,我们发现核心就是匹配供需关系,即为每一个需求寻找最优的供应商。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呢?如何全面的评估供应商以更好地吸引和培养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成为跨国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1)明确市场定位:采购中心必须明确自己处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如果是买方市场,则不要过于激进的一味要求降低商品价格以求价格最小化,同时要考虑供应商供货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追求采购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卖方市场,则可通过提高采购量来获得重新协商价格的机会以及寻求新的供应商,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

(2)评估供应商的财务能力:采购中心必须评估和监督供应商的财务和运营状况。这些指标一般包含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经营性现金流量、销售利润率以及信用等级等。至于财务指标合理,运营效率良好的供应商才能成为我们的供应商。

(3)供应商风险管理:识别不良供应商和保持供应的连续性是供应商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虽然低价供应商是成本低,也会同时带来更长的提前期、供货能力不足以及资金周转等问题。采购中心应该建立及时识别供应商风险的系统,并整合在供应链的各个功能环节,使得出现类似供货不足等问题时,采购中心的采购人员、运营人员、财务人员等供应链相关部门都能识别出这一风险,并采取相应一致的应急措施重新供货,最小化损失。

(4)供应商关系管理:维护采购中心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是通过与每个供应商建立服务水平合同,利用平衡打分卡以及记录交易日志来实现,更需要建立符合采购中心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方案,对每一个商业交易识别成本节约机会,以及结合商业智能进行多维度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是跨国企业采购中心建立供应商数据库的基础,只有高效且有效地识别出合适的供应商,才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专业分工精细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企业的致胜法宝。

6 总结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市场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挑战。适者生存,应变及时者才能获得发展机遇。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绩效,采购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减低成本,减少支出以及现金流管理来更好地创造企业利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核心是匹配供需。那么跨国企业通过建立全球采购中心这一战略举措,来实施战略采购匹配供需关系,更好地提高供应链管理。采购中心为更好地满足采购需求,需要依托建立标准的采购流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系统来整合供应链资源。

通过对A跨国企业采购中心的调研,从采购中心的发展历程到详细分析采购中心现行采购流程的实施状况,不仅追求降低采购中心自身成本到降低整个企业的采购成本的目标,我们都从全局的战略角度来看待采购中心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具体实施战略的5个步骤和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准则作为提高采购中心业务能力的方向。这些方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公司的采购中心或者采购部门给予指导建议,同时还对供应商客观认识自身,进一步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合作提供指南。

参考文献

[1]Injazz J.Chen,Antony Paulraj,Augustine A.Lado.Strategic 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505-523.

[2]Peter R.J.Trim.The integrated strategic purchasing and focused outsourcing approach[J].Strategic Change,2005(14):381-390.

[3]Mark Goh,Geok Theng Lau,Lillian Neo.Strategic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purchasing in Singapore:A Survey of CEOs[J].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9(11):12-23.

[4]曲洁.跨国集团采购中心外包业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浦杰.战略采购确实有效吗?[J].机电信息,2000(10):48-50.

上一篇:利用速度下一篇:罗森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