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公交

2024-05-29

移动互联时代的公交(精选9篇)

移动互联时代的公交 第1篇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越来越复杂, 公众对城市交通的服务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公交管理存在严重超员、车辆性能差、开快车、开野蛮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问题, 影响公交安全。。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供解决契机。我国的智能公交系统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近年来也得到迅猛发展, 基于GPS技术、GIS技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的智能公交系统在城市公交运输管理和控制上发挥重大作用, 实现数据实时采集、远程控制、快速通信、公交生产运营调度、公交监控、公交信息发布等, 为人们带来更满意的公交服务, 提高公交车辆的使用价值。

1 智能公交系统结构

1.1 总体框架

智能公交系统要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 基于这一基本需求, 智能公交系统需要有信息采集、公交运营调度、公交监控和公交信息步伐, 这四个基本业务相辅相成, 互相渗透和协调。公交车上的终端设备每隔1s采集实时路况信息, 包括经纬度、行车速度、方向等, 采集车上乘客数、视频、温湿度等基本信息, 发送给信息中心。调度中心根据信息中心发布过来的经过处理的信息, 对公交车的运营进行实时调度, 将调度信息发布给公交车的车载终端设备。信息中心将处理过的信息传递给电子公交站牌、车载导航终端、公交信息门户站等, 这些信息发布平台向市民实时传递公交信息, 一般包括目前车辆位置、到站时间、出行方案查询、位置查询、路况信息等。监控中心对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公交系统的实时监控管理。基于这一业务需求, 智能公交系统的业务非常广, 数据资源多, 需要采集技术、无线通信等技术支持, 需要复杂的系统支持业务运转。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 在安全性、先进性、易操作性等原则基础上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智能公交系统总体框架。

1.2 三层体系结构

在软件系统设计上, 将智能公交系统分成三层体系结构:应用层、中间层和数据层。应用层也就是用户界面层, 其中的车载终端设备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中间层的网关建立连接, 发送采集到的车辆位置、速度、温度、路况信息、车上人数、报警、车厢监控等信息, 并接收由网关转发过来的调度中心调度指令。应用层上的client代表调度和监控, 它一方面通过网关向车载终端发送加速、减速等控制指令, 一方面访问Web service接口。最后, 应用层上的browser代表信息门户网站, 它实现智能公交系统的信息发布功能。

中间层又被称为业务逻辑层, 是应用层与数据层之间沟通的桥梁, 响应和执行用户请求, 在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中间层以Web service封装方式对数据进行逻辑处理, 实现松散耦合。Gatewa以无线通信方式接收车载终端传递过来的信息, 并以SOAP/XML方式访问Web service接口存储的信息, 并负责将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调度指令传递给应用层上的车载终端设备。作为所有数据访问的唯一接口——Web service以C#编写逻辑处理组件、数据访问组件。简单来说, 中间层的功能就是信息查询、信息管理、信息维护、远程通信、车辆监控等, 它将数据层与应用层连接起来, 保证智能公交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数据层集中处理整个系统中的所有数据, 响应中间层的数据请求和访问。本系统中的数据层分成两个板块: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数据库中含有业务信息数据库、公交实时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文档数据库。数据挖掘通过C#方式实现, 对采集到的实时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处理, 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理清思路, 忽略没有价值的信息, 更好为调度中心服务, 体现智能公交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特点。

1.3 系统功能

网络及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技术, 连接公交调度中心、站台、首尾站、车辆、公交公司等各个业务点, 传输实时动态数据, 传输监控云图和报警信号, 传输对讲信息和广播信号, 为整个智能公交系统提供稳定高速的通信渠道和平台。

为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设置UPS电源, 在市电停电情况下, 各个业务点依然能保持一段时间关键业务和公交系统的正常运转。乘客信息系统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和站台显示屏等向市民提供车辆上的乘客信息。时钟系统为各个业务点、调度中心、信息中心等提供统一的精确时间信息, 确保各个业务点时间的一致性, 使得时间信息成为调度中心进行实时生成调度和数据统计分析的重要资料。车辆定位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 通过GPS技术采集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 包括经纬度、方向、速度、时间等, 对这些信息进行运算、差分、校正处理, 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准确定位, 向市民提供车辆信息, 为调度中心进行生产调度提供信息支持。自动报站系统将采集到的车辆位置信息与公交线路站点进行对比, 确定车辆的出入站情况, 利用语音报站。当车辆出现火灾、交通事故、突发故障等突发性事件时, 司机可启动公交车上的报警装置向调度中心发布报警信号。当车辆时速超过预设值时, 车载终端设备自动发出超速报警, 提醒司机减速。

2 关键技术

本文提出的智能公交系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GPS技术实现的, 其中运用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有:无线数据广播通信、卫星通信、蜂窝式移动通信、专用数据通过信等, 这些移动通信技术各有优缺点。卫星通信就是利用人造地球卫生为基站, 利用其转发的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及以上的地面站之间通信, 通信距离远、容量大、可靠性高, 但车载终端以及通信费用较高, 且实时性不好。蜂窝式移动通信采用无线通信组网方式, 将网络设备、车载终端等连接起来, 实现智能公交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实时通信。该通信方式覆盖范围广、价格低、无需建网、容量大, 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蜂窝式移动通信方式又主要是通过短消息业务、无线分组业务GPRS、码分多址技术、3G、4G等多种方式, 本文考虑到传输速率高、范围广、应用普遍、组网简单、价格低廉等因素, 最终决定选择3G技术建立智能公交系统。

GPS定位技术是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又一关键技术, 几乎所有工作和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GPS的定位服务, 如:车辆的自动报站功能, 车载终端接收传输过来的车辆定位信息, 将其与公交线路对比起来, 进行站点信息对比, 通过系列运算判断公交车辆的出入站情况, 然后再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向市民报站。车辆监控系统利用GPS技术定位的车辆信息了解到车辆当前行驶状态以及位置, 将其放置到电子地图中进行实时显示, 然后再将车辆的行驶状态等信息发送到车载终端设备和站台的电子显示屏上, 既实现对公交车的实时监控指挥, 又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公交信息。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公交系统必将逐步完善, 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交服务。大力整顿公交运营的客观环境, 创新运营模式, 杜绝公交超员现象, 强化公交企业自身的监管改革, 推行人性化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GPS和移动互联网的城市公交监管系统设计与研发[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魏瑶, 陈闳中.基于无线城域网的智能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27 (2) :603-605.

[3]龙安国.基于GPS/GPRS的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 2009, 42 (1) :326-327.

房山区公交移动媒体介绍 第2篇

项目简介

移动TV,车载影视播放系统,主要是指房山区公共汽车车载电视多媒体服务系统,该系统由北京市速诚广告有限公司出资与房山区凯捷风公交汽车公司共同兴建。

公交多媒体服务系统采用现代高科技数码技术,选用超薄高清晰液晶显示屏为播放终端,并采用最新开发的数字播放器,具有节目播放稳定,图像色彩逼真,画面质量好,操作简单易行,不受外界干扰,节目内容可随时更改等特点。使公交车辆在营运中播放服务用语和其它各类图像节目。该系统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公交质量,改善了乘车环境,深受广大乘客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为广告及信息的发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成为经济时代的强势媒体。

媒体与广告优势分析

一、目标群体突出

公交车内的乘客代表社会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有上班族、商人、市民、大中学生及外地游客等,是各大城市的中坚消费群体,是社会消费的主流。按200辆车计算,每月乘客量在720万人次以上,其中80%以上是企业产品的主导消费者,他们代表着80%的家庭,多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家喻户晓。

二、性价比高

电视广告播出仅数十秒,报纸广告仅24小时,移动广告投放频率每天每部车高达20余次,而广告价位是电视广告价格的几十分之一,所有乘客均为收视对象,可弥补传统电视广告因价格昂贵、传播时间短而造成的有效解除率不足的缺憾。以单条广告每辆车10秒计,每天可播放20—30次。

三、适合各类产品发布

载电视广告几乎适合所有行业发布广告信息。同时,以往定位高档晶牌形象的企业(非大牌广告不做的行业)也迅速改变对车载电视广告的看法,抢得市场先机。可以说车载电视广告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并且非常自然地融人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收视率高

由于人们乘车时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既枯燥乏味又难免有些尴尬,公交车载电视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把乘车变成了一种乐趣,这就是公交车收视的唯一性所具备的显著特点,节目有效收视率可达90%以上。

五、效果突出,客户承担风险小

我们采用高清晰液晶电视进行影像播放,再配以高品质立体声音响、声像并茂、节目丰富,让乘客在轻松接受广告信息的同时并对企业留下深刻印象。以单辆计算,每月每车投放仅50元,却拥有7.2万人次的收视群体,投资之低,风险之小是显而易见的。

六、广告排期的配合1、长期车载电视广告能达到长期维持品牌的知名度的目的。

2、在电视广告投放的情况下,用不间断的投放车载电视广告 来弥补传统电视广告的不足,增强产品及服务的影响力。

3、用最低的成本最长时间的增强产品的知名度。

4、长期车载电视广告投放,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广告效果

七、消费者与车载电视广告的关系紧密

在生活态度方面,65%的消费者喜欢使用含有天然成分的产品,52%认为广告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53%的消费者喜欢个性化的追求。同时,在看电视碰到插播广告时,68%的消费者

公交移动电视:不断上升的影响力 第3篇

公交人群引导大众消费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公交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乘坐公交车的主流人群营销价值也日益显著。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CMMS数据,从2002年到2007年,以公交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群比例从73.4%攀升到84.0%,而其中主流公交人群(每周乘坐5次以上公交的人群)相对城市总体,在年龄、收入、学历上具备相对明显的特征,比如,年龄更集中在15~34岁的中青年力量,收入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等。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vmarketing.cn。

主流公交人群有三个重要特性:信息高度敏感、消费力旺盛、具备城市消费的意见领袖特质。这三个特性决定性地判定了公交人群的营销价值。

第一,对信息高度敏感,主动关注与记忆特征明显,这一点已经由公交人群依赖城市交通工具频繁流动的状态所决定。

第二,消费力旺盛(参见附表:公交人群的市场能量-产品市场渗透分析。这里以新生代CMMS中的目标群体指数-TGI指数(目标群体倾向指数,越高于平均水平,说明目标群体在某个方面的倾向性越突出)作为分析依据,可以看到,公交人群目前拥有的产品,不论是IT数码产品、时尚消费品还是快速消费品、日用品都高于一般意义的重度电视受众、重度报纸受众和电台的受众。

第三,具备城市消费的意见领袖特质。参见下图“公交人群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到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在购物观方面常常是新产品的早期使用者,他们也非常重视商品或服务的品牌,这些都表明主流公交人群是城市消费者的意见领袖。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vmarketing.cn。

公交新媒体深挖公交人群营销能量

依托公交人群的营销能量,公交液晶电视成功借鉴传统电视的优势,实现了新媒体的一次创新与突破。一方面,公交电视作为电视在户外的一种延伸,突破了传统电视白天的覆盖真空;另一方面,公交电视的内容属性又使得相对户外的其他纯广告载体,能够轻易吸引到流动人群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个信息高度敏感的群体。

为了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公交移动电视还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其中首先要关注的是解决内容和收视收听环境的问题,比如,按照移动受众需求来开发节目,提供多样化而灵活的广告产品组合,营造出良好的公交秩序和收视氛围等。解决了这些问题,公交移动电视的价值很可能远远超出我们当前的想象。

公交电视营销案例

广告主:蒙牛酸酸乳

媒体:巴士在线

蒙牛品牌素来擅长营销创新。2005年“蒙牛酸酸乳”通过赞助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成功地将该品牌的“时尚”与“动感”深深潜入目标受众(年轻而有活力的人群,尤其年轻女性)的心智。

2007年蒙牛酸酸乳在品牌推广方面又做了新的尝试,在巴士在线公交液晶电视媒体华南区域进行广告投放。根据CTR市场研究公司2007年7月就“蒙牛酸酸乳”广告进行了专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蒙牛酸酸乳公交车液晶电视广告的投放,达到了提升品牌形象,促进产品购买的效果。同时,广告对目标受众的产品推荐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深圳和东莞市场,从乳酸菌饮料的品牌认知度和使用情况来看,“蒙牛酸酸乳”在该市场上属于领导品牌。从“蒙牛酸酸乳”各类广告的到达状况来看,公交车内液晶电视广告表现非常好,达到63%,仅次于电视媒体。

在看过广告的被访者中有68%的人表示喜欢(非常喜欢+喜欢)该广告。广告投放后,47%的受众对蒙牛酸酸乳的印象变得更好,52%的受众表示将来会更多地购买产品。

从目标受众对广告的回忆来看,广告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回忆率分别达到61%和48%。其中“许多人”的场景回忆率最高,接近30%;其次,画外音“现在购买整箱蒙牛酸酸乳”和情节“许多人围着蒙牛酸酸乳的箱子看”的回忆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25%和22%。从该广告的传递信息来看,61%的目标受众回答到了与促銷相关的信息,如“买蒙牛该产品就能中奖”等。

移动互联时代的公交 第4篇

一、公交移动电视发展现状

2001年底厦门率先通过公交车多媒体资讯系统, 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机, 这是公交移动电视的雏形;2003年上海正式推出以公交车辆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电视系统, 中国正式走上公交移动电视“城市化”道路。据《中国移动电视发展报告 (2013)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公共汽车运营车辆为48.58万辆, 2013年增至51.12万, 公共汽车日均客运量达到1330.22万人次, 有84%的人群首选公交车为出行工具, 每周平均接触4次以上,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00余个城市开展移动电视业务, 共有近30万个移动终端, 每天覆盖受众人群多达6亿。昆明公交移动电视于2005年5月正式开播, 由中国最大移动电视运营商世通华纳有限公司以及云数传媒共同打造“云南电视台——七彩公交频道”,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4000余辆公交车安装移动电视, 覆盖率超过96%, 受众达360余万人。

二、昆明公交移动电视的文化传播效应

1. 打造城市名片。

每年的5、6月都是云南重要的商贸月, 作为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地昆明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逢四月中旬昆明公交移动电视就会播放即将到来的南博会资讯, 包括展览地点、开展时间、重要出席单位等。广告动画、配图、音乐一气呵成, 不仅全面介绍了活动内容, 也增加了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认识。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天飘桃花, 夏天出荷花, 秋天观菊花, 冬天看梅花, 每个时节都有公交资讯为乘客介绍赏花去处, 为四方游客了解春城的美提供了最方便的途径。

2. 传播公益精神。

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广, 接受度高, 具有城市应急信息发布功能, 可以用于公益事业的指导与传播。昆明301恐怖事件发生后各方人士积极参与救援, 公交移动电视及时转播实况, 并制作了如何应对暴力事件的自我保护节目, 全天候滚动播出, 对事后疏导人心, 普及预防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少年儿童, 昆明公交移动电视在常规节目结束后插播动画版公益片, 包括孝敬父母, 拒绝三无产品, 乐于助人等短片, 发挥了其公益效用。

3. 突出本土文化。

昆明公交移动电视除了对重大事件、会议、时事新闻等进行直播外还对本土人文风情进行再编辑后播出。本土方言喜剧《大口马牙小电影》就是自制节目, 云南各地方言尽在其中, 给市民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传承了本土人民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

基于以上几点昆明公交移动在城市文化传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播放受客观环境制约、节目质量不高、内容暴力低俗等问题, 如何改进这些缺陷是公交移动广告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三、改进公交移动电视播放质量的建议

1. 强化创意, 打造多样化公交电视栏目。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窗口, 制作节目时应该多选用带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云南是多民族聚集地, 作为民族多样化大省可以播放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舞蹈等, 向来此游玩的旅客介绍当地的特色和民间传统, 这对提高城市文化水平, 积淀民族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 电视节目还可以朝多样化发展, 小品、相声、杂技都可以搬上屏幕, 动物养护、花草培植、手工艺术也是乘客愿意接受并学习的板块。

2. 灵活编排, 让公交电视更有魅力。

虽然公交电视受众广, 但存在路途短, 乘客上下车频繁等问题, 因此节目编排应当根据公交车行驶路段、时间、乘客类型不同而设置不同栏目板块。非高峰期乘车时段, 乘车环境较好, 可以播放系列性节目;遇到早晚高峰期则应该以本地居民为主, 播放较为固定的节目, 不仅可以培养乘客收视习惯, 同时也利于移动电视品牌的建设;有的路线经过商业区可以播放与商业有关的咨询, 有的经过学校区, 可以播放教育培训类或者益智类知识节目。总之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灵活编排内容, 让乘客每天每个时段看到新的内容, 不仅增加了趣味性, 也让公交电视更有魅力。

3. 及时更新, 提高公交电视节目时效性。

内容陈旧、反复播放是影响乘客收视的重要原因, 人均周乘车次数为四次左右意味着有四次收视的机会, 如果碰巧每次都遇到同样的节目不免乏味甚至心生厌烦, 因此及时更新内容, 提高节目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公交移动电视可以结合多种媒介形成互动, 例如针对某一话题市民可以扫一扫加入微信关注进展或者发送短信表达自己的看法,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建立自己的网站, 提供节目单, 设立论坛。

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策略分析 第5篇

关键词:公交移动电视,新媒体,发展策略

公交移动电视最早在2001年始于新加坡, 在之后的短短几年内, 迅速扩散到中国台湾和香港。2003年1月, 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正式开播, 拉开了中国大陆公交移动电视业务的序幕。2004年5月, 北京的公交车也安装上了移动电视。现阶段, 公交移动电视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大中城市, 发展成为较有规模的移动数字媒体。公交移动电视产生至今, 在承载交通的过程中, 播报新闻信息和广告宣传内容, 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移动数字信息, 打发出行碎片化的时间, 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蓬勃发展的公交移动电视, 被普遍称为广播、电视、报刊、户外、网络之后的“第六媒体”。

一、现状分析

公交移动电视受益于资本开放、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国家政策的偏向, 尤其是近几年来, 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商在短时间内纷纷完成了在国内市场的圈占, 形成了世通华纳、华视传媒、CCTV移动传媒、东方明珠等为主的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商, 在国内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纷纷建立了各自的联播网络体系。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最近几年迅速兴起的新型移动户外媒介, 每年伴随公交路线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公交车是城市主要的客流交通工具, 在全国各大城市均数量众多, 时间跨度上公交车从早到晚一直都在运行。针对乘客的特殊环境, 公交移动电视形成了良好的传受关系。大部分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 为了消磨时间, 会主动关注并接受公交移动电视传递的内容。源源不断的客流和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交通路线, 让公交移动电视具有覆盖面广、覆盖人群多以及精准投放等天然的优势。

公交移动电视以其极高的性价比、海量受众和广泛的到达率等优点已经获得了很多广告商、4A广告公司的亲睐。[1]在公交移动电视上投放广告, 已经成为很多公司或企业非常看重的广告渠道。目前, 不仅仅是公交移动电视, 很多城市纷纷开通地铁, 在地铁上也增添了移动电视。地面上和地下都实现了移动电视的全覆盖, 让更多的人们接受到移动电视信息, 这也为移动电视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策略

公交移动电视发展迅速, 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公交移动电视屏幕较小, 考虑安全、成本等因素, 一辆公交车上约安装两部电视, 制约了有效的观看人数。信息内容上, 公交移动电视传递的内容重复播出, 并且很多内容与电视内容重叠, 降低了内容吸引力。此外, 因为技术问题, 公交移动电视画面经常会出现马赛克、画面模糊等情况, 影响人们的观看感受。从实际情况分析了来看, 公交移动电视并没有实现满意的传播效果。

(一) 技术的革新。技术推动着传播媒介的发展, 是媒介形态演进的重要推动力。在公交移动电视的技术完善上, 需要解决信号不稳定的问题, 避免出现花屏或者马赛克的现象。针对公交移动电视的有效接触人群不多的现象, 可以借鉴出租车的车载移动电视发展方式, 在每个座椅后方安装显示屏, 增加乘客的接触点, 方便乘客随时随地接受观看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信息的到达率。此外, 在移动电视系统中增添自动反馈互动机制, 比如记录乘车频率、乘车时间、 对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接触程度、认识程度等, 汇总这些统计数据后, 能有效地量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

(二) 内容的创新。公交移动电视起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 是传统电视的创新发展, 但伴随户外的数字移动电视所处的市场环境, 公交移动电视不能照搬传统电视的发展模式, 对内容需要仔细甄选, 这需要采用产业组织理论或者构建新模型进行研究。在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过程中, 需要集中研究的是播放内容的制作、广告的定价与分销, 市场的垂直整合、寡头垄断、受众关系、政府管制等问题。针对受众的差异性, 在成本、技术、规制管理的综合因素下, 将传播的内容与受众的需求紧密联系, 针对受众呈现出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 丰富文化底蕴。公交线路覆盖面广, 路线遍布全城, 因其便捷性, 大部分本地和外地旅游人群选择公交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 公交移动电视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有力的信息载体, 在对外传播过程中, 公交移动电视应展现地域文化内涵, 介绍城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 此外, 调研文化信息的受众反馈情况, 分析受众对文化内容的认知、满意度以及记忆程度, 探讨人们关注的主要传播内容以及传播行为产生的传播效果, 在此基础上, 构建乘客的认知模型并进行调整, 进而构建完整的城市形象展示窗口。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时代的公交 第6篇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1]。作为国家“公交都市”第一批创建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多项举措同时实施的基础上, 南京已退出“全国十大拥堵城市”。在“公交都市”建设进程中, 移动智能公交抓拍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既保障了公交通行的路权优先, 又为交管部门提供了执法取证依据。

二、移动智能公交抓拍系统概述

2.1 系统原理。移动智能公交抓拍系统是一种安装在行驶公交车辆上, 对违法占道的车辆自动 ( 或手动) 记录违法时间、违法地点和违法场景图像, 并能够将违法图片或视频信息自动无线传输到后台处理中心的图像识别系统。系统基于DSP嵌入式平台, 整合CCD成像技术、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 实现对违法车辆违法行为的合法证据采集功能。

2.2 系统设计原则。综合国内车载移动监控系统的应用发展情况及用户对公交专用道车载违章抓拍设备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要求, 为本系统制定方案设计原则如下:

(1) 有效性原则。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现行技术标准和用户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图像质量、车辆识别准确度、定位精度等各方面保障系统的有效性。

(2) 可靠性原则。系统采用的硬件模块或装置采用可靠的工业级元器件, 并考虑断电保护、短路保护、过压/ 过流保护等电源防护功能, 同时设计防盗措施, 以满足公交车载环境的应用特点;支撑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采用成熟可靠的平台。

(3) 先进性原则。设计方案在充分保障系统实用性的基础上, 尽可能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来构建系统平台, 充分发挥新技术、新设备的先进性优势, 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4) 可兼容性原则。设计对象系统在使用时必须与用户正在使用的系统保持兼容 (终端硬件、后台软件、数据库、应用支撑系统等) , 便于用户使用和维护, 同时减少用户投资。

(5) 可维护性原则。设计方案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 从终端硬件设备、后台监控管理软件两方面综合设计, 以方便用户检测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 并及时发现与排查问题。

(6) 可扩展性原则。设计方案应考虑系统未来的可扩展性, 能够在平台基础上方便扩展更多的功能, 以满足用户的实际工作需求。

2.3 系统工作流程。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正常状态监控的情况下, 当系统自动检测到前方车辆闯入公交专用道则触发抓拍条件进行违法图片抓拍, 并自动保存抓拍图片前后一定时间的录像;当需要远程调看视频时, 可通过后台软件发送视频调看请求, 从而远程调看车辆前方的实时视频。

三、系统主要功能

专用道定时定路段抓拍功能:设备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和专用道路段上进行抓拍, 在此之外应屏蔽抓拍功能, 以避免传输无效图片到后台。在算法上, 通过数据库技术建立专用道信息数据表, 通过网络通信实现地图下载, 通过电子围栏方法对专用道位置进行准确判断。

专用车道线检测功能:前端设备内嵌对专用车道线的检测算法, 通过建立车道线识别模型、车道线颜色识别模型和车道线虚实识别模型, 实现对有无车道线、有黄色还是白色车道线、有实线还是虚线的判断, 从而实时判断公交车辆前方车道是否属于公交专用道, 为车辆的捕获提供前提范围。

违法占道车辆捕获功能:在检测到专用车道线的前提下, 设备在专用车道线范围内采用基于车牌、车型及车身阴影的综合图像研判技术实现对前方违法占道车辆的跟踪和识别, 首先通过阴影动态识别来快速定位前方车辆, 再通过车型和车牌识别过滤掉一些非抓拍对象, 如公交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等, 最后通过多帧图像连续判断车牌号是否一致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对前方车辆进行抓拍。通过对以上技术的利用, 可提升抓拍图片的有效性, 同时节省流量费用。

违法图片记录与传输功能:设备对违法占道车辆图像的抓拍功能满足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的要求, 设备输出高清图像, 分辨率为2048 ×1536, 可清晰分辨车辆号牌、车型特征、公交专用道标线及周边环境等要素。设备可对违法车辆进行2-4 张连拍, 有效反映车辆违法占道的全过程, 图片内嵌车辆的违法时间、违法位置、行驶速度和方向以及设备与车辆编号等数据, 并支持水印叠加功能和防伪加密功能。设备将相关违法信息嵌入到违法图片中去, 并通过3G网络实时传输至后台。

非抓拍对象过滤功能:设备可通过车牌识别颜色和车型识别的方法区分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 当识别号牌为黄色以及车牌高宽比例时判断为公交车辆, 识别号牌为蓝色时判断为社会车辆, 不能识别号牌时则不进行记录, 因此可过滤掉公交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在设备前方出现而产生干扰的情况。

远程下载功能:由于应用需求可能产生的变化, 设备的参数需要通过后台动态灵活地调整, 而不用到现场烧制固件程序。本设备的远程下载功能主要包括设备参数的下载和专用道电子地图的下载。设计时采用完善的通信协议和加密设置,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四、意义

移动智能公交抓拍系统的应用, 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有助于保障公交路权优先, 提升公交运营质量。系统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 从而保障公交路权的优先;同时, 由于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的行为减少, 公交车可以快速通畅的行驶, 从而提高运营质量, 节能环保。

(2) 有助于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由于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及系统的应用, 社会车辆所占有的道路资源减少, 出行时间相对增多, 而公交出行时间相对减少,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从而提供公交分担率。

(3) 有助于交警部门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系统的应用, 为交警对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的行为取证提供了依据, 便于执法及管理。

五、典型案例分析

为打造“公交都市”, 南京目前已创建46 条公交专用道, 里程约188 公里, 计划今年再建7 条公交专用道, 总里程将接近229 公里, 力求专用道成环成网, 发挥更大效能。

全市已累计安装286 台移动、30 套固定抓拍系统设备, 对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的社会车辆进行拍照处罚, 加大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力度, 规范社会机动车辆行车行为, 保障了公交专用车道的正常运行。

系统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交分担率的提升, 减少了公交车单趟行程时间。据统计, 2013 年, 南京市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42%, 2014 年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6%[3];公交车单程行驶时间节省了10-15 分钟。

六、应用推广

移动智能公交抓拍系统相继获得了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和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的支持, 获得多项知识产权, 并完成了公交移动监控终端和数据中心应用软件的开发。科研成果产业化后, 系统已成功在南京、成都、深圳、郑州、苏州、绵阳等大中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已安装公交车辆1500 台, 覆盖公交专用道线网里程达980 公里, 累计销售收入超过4000 万元。随着公交都市、智慧交通、智能公交等的建设, 该系统将会占有更广泛的市场, 进一步发挥其保障路权优先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Z].2014.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GA/T 832-2009) [Z].2009.6.5.

移动互联时代的公交 第7篇

公交移动电视最早出现在新加坡。2001年2月14日, 新加坡巴士服务公司在巴士上进行了世界首次移动电视节目的播出, 拉开了公交移动电视进行的序幕。上海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普及移动电视的城市, 上海公交移动数字电视于2002年5月28日正式开播, 逐步覆盖了市内大部分公交车, 移动电视在上海成功运营后, 在全国掀起了移动电视的运用热潮, 湖南、北京、河南、南京、广东、湖北、辽宁、江西、合肥等二十多个省市也纷纷开始启动公交车移动电视项目, 构筑了公交移动电视平台。在这股大潮的冲击下, 2005年5月云南公交移动电视也正式开播, 云南的信息化进程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昆明市民在乘车旅途中可以轻松地学习、休闲、娱乐。

一、云南公交移动电视发展的现状

云南移动电视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考察论证、技术攻关和播出试验, 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一个模拟电视频道, 可传输10套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和10套数字音频节目。2005年5月, 运用这一技术, 云南电视台全资控股的云数传媒公司与昆明市公交集团合作, 在昆明市8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数字电视接收设备, 并开办“七彩公交”频道, 节目由云数传媒公司制作, 云南电视台播出, 昆明的公交移动电视一经亮相, 就得到迅速传播, 云南公交移动电视平台建设至今, “能够容纳30套电视节目的移动数字电视信号已基本覆盖了整个昆明地区, 已在1600多辆公交车上安装了2000个移动电视接收终端, 覆盖全市110余条主要公交线路。”[2]移动数字电视主要靠基站传播信号, 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 覆盖电视用户, 目前的昆明移动电视信号覆盖范围主要在昆明城区周边, 曲靖、玉溪等城市的基站也已建成, 公交移动电视有了进一步的推广, 但是除了极少数地州外, 云南其它大部分地州公交移动电视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云南公交移动电视的现实意义

(一) 扩展了电视的竞争空间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移动电视的出现无疑给电视带来了惊喜, 它变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 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收看电视,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变革, 使电视拓展了竞争空间。可以说, 在社会生活中已取得广泛影响的传统媒体 (无论是报刊、电视、广播还是网络媒体) , 在传播空间的拓展上无法与移动电视相提并论。昆明公交上的七彩公交频道, 利用传统媒体的传播空白, 开辟了信息传播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形成电视的有益补充, 搭建了一个城市多功能综合服务的平台, 是宣传昆明, 宣传云南的一个窗口。

(二) 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云南自启动移动电视项目移来, 率先在公交车上推广, 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特别为公交移动电视量身打造的, 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七彩公交频道, 也越来越被人们熟知。由于封闭, 强迫的收视环境, 使七彩公交频道成为了一个潜藏着无限商机的蛋糕, 无论是产品开发商、电视工作者还是广告代理商, 都深刻地认识到公交移动电视的优势和美好前景, 并极力推进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进程, 使得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价格不断上涨, 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三) 缩小差距, 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

云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素质使得云南信息化意识薄弱, 信息专业人才缺乏, 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势必会强化人们的信息化意识, 会吸引更多的信息专业人才, 这些又反作用于公交移动电视, 使其更快速的发展, 缩小云南同沿海地区的信息差距, 作为数字电视的一个运用领域, 公交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广, 接触人群多, 可以使数字化的概念更深入人心, 奠定了数字电视推广的思想基础。

由此可见, 云南公交移动电视对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也应看到,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云南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三、云南移动电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上的问题

首先, 信息化意识薄弱, 信息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云南公交移动电视等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云南公交移动电视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迄今为止, 云南大多数地州的公交车上尚未安装移动电视。除昆明市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公交移动电视所需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外, 其它地州在这方面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其次, 信道不通畅, 信号不稳定等问题都影响了传播效果。从技术的角度看, 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 公交车移动电视在画面的稳定性以及接收的可靠性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比如车辆在突然启动或行驶转弯的过程中会出现画面抖动的情况;当通过隧道等封闭性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群时, 就会出现电视信号消失或屏蔽等现象, 造成一段时间的收视空白。

(二) 节目内容的问题

“内容是公交移动电视运营的血肉和关键, 当受众需要内容时, 他们会认真观看或阅读信息。”[3]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商和用户的衔接必须依赖于内容。只有具备充足、切实可行而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 才有可能真正拉动公交移动电视消费的需求, 才能使受众从强制接收转变到主动收看, 促进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然而, 电视节目单一、缺乏新意、广告繁多等都已成为制约昆明公交移动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目前, 昆明公交移动电视的大部分节目是照搬传统电视中比较受欢迎的节目, 像都市条形码, 大口马牙小电影, 国内国际新闻、省市新闻、生活资讯、娱乐资讯、体育新闻、天气预报等, 简单的内容搬家模式, 把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毫无变化的放到公交移动电视上显然不符合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 公交移动电视节目应该更具有贴近性、实用性、新颖性、趣味性。新闻的内容也应该更加精炼, 这样才符合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短暂停留的特点。

广告内容繁多和没有新意是昆明市民对公交移动电视不满的地方。过多过滥而又不贴切的广告不仅让受众反感, 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到达率。受众认为性病、人流的广告不利于某些人群接受, 应严格杜绝。尽管受众拥有选择性接受和选择性记忆的能力和自由, 然而对特定的受众群体, 如儿童和青少年, 这样的生殖健康问题会引发负面影响, 留下特殊印象, 使其谈话中无意流露这些词汇。这样的传播内容在公共场合是不适宜的。移动电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而不仅仅是个广告平台, 但是, 受众并不是排斥商业广告的介入, 而是希望传播更多有利于人际交往、净化社会空气等公共服务信息。虽然目前的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已经开始盈利, 但是只是一味的追求盈利而不顾受众的感受, 那么这种盈利只会是暂时的。

另外, 公交的数量有限, 造成公交移动电视在市场上的容量比较有限, 除了昆明的公交数量有点规模, 其它地州的公交数量都很少, 公交的数量制约了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和扩大, 所以公交移动电视要覆盖全省各州市还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规模。

(三) 来自于移动电视受众方面的问题

与传统媒体不同, 公交移动电视的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移动过程中短暂停留的观众。”[4]“昆明市区公交车每天早上6:00发车, 晚上23:00收车, 每一辆公交车平均载客量为1200人次, 1552辆公交车平均每天在载客辆就接近200万人次, 针对七彩公交频道, 每人次有效接触时间不低于11.5分钟”。[5]已形成家居之外不可小视的庞大收视群落。而且这些人也是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 具有一定的购买力, 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也是广告商非常看重的广告投放目标, 然而, 广告的到达率并没有想像中的理想, 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一, 广告重复次数多, 更新频率低, 内容粗糙, 引发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疲劳, 从而导致信息接收的“抵触情绪”;其次, 除了受众的心理因素外, 各种外在的因素也影响了节目的到达率, 比如车外街景、车壁广告等都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乘客还要想着自己在哪下车, 还要看站牌, 遇到熟人还要打招呼, 公交电视的受众收看节目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而是呈现出一种随意性, 因而除了关注特别有吸引力的节目, 乘客一般只是听音乐、聊天、等待到达目的地, 其间只会偶尔将目光投向电视屏幕, 而这样的收视行为又随时可能被打断。严重的影响了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广告的到达率。

工薪阶层和中产阶层构成了接收公交移动电视的主力军。从昆明公交的乘客来看, 七彩公交频道的受众70%是本土的平民阶层, 大部分为在职人士, 除了学生和一般工人以外, 白领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旅游者也占据一定比例。车载电视受众的动态变化以及知识层面的差异, 直接导致接受信息时, 对其理解程度、个人兴趣等均有差异。所以同一时间播放同样内容, 不能完全保证传播效果, 使节目内容不易控制, 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传播活动的发展进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受众的地位有了三次变化, 过去由于电视频道匮乏, 受众基本上处于“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被动接收状况, 随着技术的进步, 频道的增多, 受众可以自由选择看什么节目, 处于主动选择主动接收的地位, 然而, 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 受众又一次成了被动的接收者。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下的受众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没有选择电视频道和开关电视的权力, 具有传播的“必视性”和“必听性”———这样的强迫传播也许会取到一时的效果, 但时间长了会使对内容失去兴趣的受众“闭眼不看、充耳不闻”。当受众拒绝接受信息的时候, 接收效果会一落千丈, 哪怕是强制传播, 这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 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

(四) 传播的视听环境的问题

由于显示屏小, 一般距离液晶屏较近、收看方便的乘客可能会对节目投入较多热情, 而距离较远、收视条件较差的乘客往往会无动于衷。其次, 在上下班高峰期, 拥挤的人会遮挡了视线, 一个显示屏只有8个左右的人能看到, 在非高峰期10个人可以看到, 就算车不是很拥挤的时候, 收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因为车窗的反光使屏幕很亮, 车厢的晃动会使乘客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屏幕上。在这样的环境中, 不要说是收视享受, 就是连看清画面都困难, 所以说, 混乱的视觉环境是制约公交移动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

移动电视的声音通道和报站器是同一个声音通道, 当公交车辆需要报站时, 电视的声音就会被吞没, 而公交车辆的报站声音又非常频繁, 这就使得乘客在欣赏电视时经常是“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 从而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 车厢内乘客的谈话声、上下车的声响、起车时发动机的轰鸣声等这些嘈杂的环境都严重干扰了电视节目的收视。

(五) 公信力的问题

公信力的缺失表现在广告的低俗化上。男科、性病、人流等广告纷纷被市民指责, 降低了市民对公交电视的信任度, 极大地影响了公交移动电视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媒介生存的基础, 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制止, 那么公交移动电视就得不到市民的拥护和信赖, 就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那么移动电视就会陷入困境。

四、突破困局之策

(一) 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淡化过浓的商业意识, 提升公共服务意识。采用无线数字电视技术传输, 由电视台权威播出,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公益使命是第一位的, 而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公交移动电视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媒体才有存在的意义, 才能保证节目内容的权威性。媒体只有有了权威性, 其传播的信息才有价值。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播出不符合大众需求的内容, 破坏媒体的权威性。要提高媒介的公信力, 首先, 媒体本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其次, 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制作, 播出符合大众心理的节目, 不要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毁了媒介的形象, 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例如, 2007年10月“119消防日”期间, “七彩公交”频道所播放的消防安全知识和轻松诙谐的消防公益宣传片就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每天乘坐公交车的市民能在乘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居家生活必需的消防安全常识, 逐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二) 扩大盈利渠道

公交移动电视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电视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 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用丰富多彩的节目来吸引尽可能多的具有购买能力的观众, 通过这些观众的数据来吸引广告。要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就应该思考扩大盈利渠道, “使移动电视从传统电视以生产为导向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构建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现代商业模式。”[6]

移动电视目前受到标准、政策、产业规模等因素的限制, 盈利模式比较单一, 只有广告收入一种盈利来源。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在媒体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显得尤其缺乏竞争力。要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就应该思考多种盈利渠道。目前云南移动电视节目采取了加密播出的方式来收取收视费用, 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私家车, 对公交车来说要扩大盈利渠道只有把频道制作好, 使自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形成一定规模及一定影响, 以此来吸引一些看中移动电视商业价值的电视频道、广告公司, 让他们借助移动电视的传输通道和频道进行媒体宣传, 移动数字电视公司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传输费用。其次, 要和其它媒体之间互相链接, 互相开放, 和其它城市的移动电视公司建立协作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还可以尝试和互联网, 手机媒体等合作, 实现更多的盈利方式。

(三) 作为电视的补充和延伸

移动电视未来的发展模式尚在摸索中, 是像目前的电视系统一样中央、省级、城市三级覆盖还是各个城市单独铺网然后全国联网, 或者其他模式也未可知。一切都要看国家将来的政策。目前, 云南省的公交移动电视节目的制播权都掌握在云南省电视台的手中, 云南省全资控股的云数传媒是云南是唯一一家数字电视的运营商, 负责移动电视节目的制作。在移动电视发展初期, 基础设备投入较大, 如果盲目上项目, 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世通华纳副总裁曹黎明认为公交移动电视应该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有益补充。确实, 可以边走边看的移动电视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一次新的媒体革命, 电视的黄金时段集中在晚间, 出行无疑是消费者每天都要经历的过程, 穿梭在城市的人群时刻不停的移动, 此时他们无法触及传统媒介, 处于暂时的信息真空, 也造成了电视一个无法逾越的收视盲区。而公交移动电视能轻易吸引到流动人群的注意力。但公交移动电视要真正做到电视的补充和延伸除了自身的特性决定外, 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节目内容的制作, 应避免复制电视的节目内容, 积极制作一些符合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特性特有的品牌节目。

摘要:云南省车载移动电视起步较晚, 信息基础较差, 但移动电视的发展对云南来说意义非凡, 它可以扩展电视的竞争空间, 带来更多的商机, 缩小与其它省份的差距, 使云南的信息化向前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云南移动电视在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技术上的问题、节目内容的问题、受众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公信力的问题等都制约了云南移动电视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探讨了上述问题存在的同时, 也给出了一些解决的浅见, 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移动电视,节目内容,视听环境,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刘友芝.现代传媒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86.

[2]云南电视网[EB/OL].http://program.yntv.cn/yscm.shtml.

[3]刘毅.乘客对公交车载电视的“使用与满足”[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8) .

[4]苏阳, 闻捷.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优势分析[J].新闻实践, 2004 (11) .

[5]云南电视网[EB/OL].http://program.yntv.cn/yscm.shtml

大连市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现状的研究 第8篇

移动媒体,主要是指利用数字广播电视地面传输技术,以满足流动人群的试听需求为主的新型媒体。因为移动媒体的接收端主要安装在各类汽车、火车、地铁、飞机、船舶和电梯等交通工具上,所以,又被称为交通媒体(1)。其中以公交移动电视最具代表性,我们小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大连市公交移动电视在市民中的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研究其传播现状和产生原因,探究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此类媒体的传播效果。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首先以随机抽样方法,从大连市公交车中选择1路、4路、7路、10路、14路、18路、22路、26路、29路、32路、403路、613路、703路、707路、801路等共十五路车为一级抽样单位。这十五路车是随机抽样的结果,而且覆盖大连市内中山区、甘井子区、西岗区和沙河口区全部四个区域,抽查样本具有较高代表性。

其次,以随机偶遇的方式在所抽查的十五路公交车的车内和站点,向上述每路公交车的乘客发放调查问卷35份,共计样本525份,执行调查的时间是2009年6月份。经整理分析,回收有效问卷441份,有效率为84%。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22小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编码后,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7.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得出本研究的量化调查数据并进行单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以及交互分析。

3 调查数据呈现

3.1 受众特性分析

(1)参与问卷调查的受众男女比例接近1:1,分别为46.9%和53.1%,某种程度上排除了性别比例失衡造成的数据不客观。

(2)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年龄最集中在21-30岁之间,占到47.8%;其次是11-20岁,占19.0%;之后是31-40岁,占17.0%。可见受众群年龄集中在青年阶段。

(3)文化程度调查显示,除了三份问卷没有作答外,本科程度排列第一,占到38.4%;高中程度和大专程度排列第二第三,分别占25.8%和21.0%。可见乘客当中的较高知识分子占绝对优势,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天然优越条件。

(4)在职业调查中,企业公司职员和大学生位列第一第二,占到29.1%和21.2%;中小学生、事业单位职员和服务行业者紧随其后,所占比例分别为13.5%、12.4%和10.7%。受众的职业背景对于我们如何提高传播效果有指导性意义。

(5)在月薪调查中,“2000元及以下”以53.5%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这与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是主要乘客的事实是相应的;其次是“2001-4000元”占33.8%;值得注意的是“6000元以上”选项也有4.8%的比例。这个月薪跨度包揽了大连市的绝大多数市民,其受众之广可见一斑。

3.2 公交车和移动电视的选择

3.2.1 绝大多数乘客乘车频率较高,84.5%的调查对象选择“经常乘坐”;“很少乘坐”的占到14.8%,居第二。而在2009年5月份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大连人出行的方式平均每天有75%的人群乘坐公交车,约有42%的乘客乘坐公交车的月平均次数在45次以上(4)。可见公交乘客是一个城市的主力消费群。

3.2.2 调查对象乘车时刻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占到57.1%;其次是上午非高峰期,占到25.3%;中午非高峰期和晚上非高峰期分别占9.7%和7.9%,居第三第四。可见在量多的受众人次当中,上下班高峰期时刻又是传播者应该重点把握的时刻。

3.2.3 在回答“乘坐一次公交车花费的时间”时,“16--30分钟”的选项占到37.1%;“31—45分钟”的选项占到33.3%,紧随其后;再次是“46—60分钟”占17.3%,“15分钟以内”占12.3%。调查乘客的乘车时间对于制定时间合理的单元节目有直接指导作用。

3.2.4 44.2%的调查对象“会看”公交移动电视,仅居第二;51.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偶尔会看”;还有4.5%的调查者选择不会看移动电视。可见,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并不代表看公交电视的人次,如何成功地抓住51.2%“偶尔会看”的调查者的眼球是扩大传播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3.2.5 在回答“什么情况下会看公交移动电视”时,“被某种节目所吸引”位列第一,占到56.5%;“靠近移动电视屏幕”居第二,占31.9%;“无聊”占10.5%,“因别人的反应而被吸引去看”仅占1.1%。

3.2.6“影响您收看公交移动电视的不利因素”设置为多选,除去四份没有作答的问卷,“影音效果不理想”以65.9%的比例占据第一,具体见表1。

3.3 公交移动电视的音质和画质

3.3.1 在回答“声音是否能听清楚”时,选择“大部分时候不能”的40.9%与选择“完全听不清”的6.6%之和与选择“大部分时候能”的46.5%与选择“能”的5.9%之和,其实不相上下,可见,电视的音质确实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3.3.2 在回答“画面中断或定格频率”时,选“没有发生过”的仅占8.0%;选“经常发生”的竟高达38.2%;选“偶尔发生”占到53.8%,远远超过“没有发生过”的比例。画面的质量由此可见也急需提高。

3.4 公交移动电视中的节目

3.4.1 57.1%的调查对象认为单元节目在“15分钟以内”最合理,居第一;31.9%的认为“16—30分钟”最合理,居第二;9.2%选了“31—45分钟”,1.8%选了“46—60分钟”。随着时间的增长,比例越来越小,可见,单元节目还是短小精悍比较合受众口味。

3.4.2“最喜欢看到的节目类型”设置为多项选择,时事新闻和音乐欣赏最受青睐,见表2。

3.4.3“最不希望看到的节目类型”也是多项选择,电视剧电影类遥遥领先于其它,见表3。

3.4.4 42.8%的调查对象认为“偶尔会看到”重复节目,“经常看到”重复节目也占到了40.3%,只有16.9%选了“没有看到”重复节目。可见节目的重复量还是比较大的。

3.5 公交移动电视中的广告

3.5.1 58.0%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公交移动电视上的广告数量一般,36.9%认为广告数量过多,5.0%认为广告数量少。总体而言,现在的广告数量是在受众的承受范围之内的。

3.5.2 在调查看过的广告类型中,食品类广告以46.0%的比例高居第一;其次是医疗类和服务类,都是29.7%,并列第二;房地产类28.0%,电器类26.2%紧随其后。可见食品类、医疗类和服务类广告在影响力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

3.5.3 在回答“希望看到什么类型的广告”时,服务类和食品类分居第一第二,见表4。

食品类广告商和服务类广告商应该能看到其中的商机。

4 研究结论与调查缺陷

4.1 乘客,或者说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可形象得刻画成21—30岁之间、本科文化水平、职业广泛且月薪在4000元以下的一男一女。要提高传播效果,无疑要制作适合此类受众口味的节目和广告(5)。

4.2 电视节目有吸引力且位置离电视屏幕较近的情况下,乘客最有可能看电视。除了花精力制作有吸引力的节目外,在公交车的前端和中端分别安装电视装置是一个对症下药的措施,这样一来,前面和后面的乘客都有看到电视的可能。

4.3 电视的音质和画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而且“影音效果不理想”成为“影响您收看公交移动电视的不利因素”中的最大因素,节目制作商应该竭力解决信号不稳的技术问题,只有保证了声音和画面的正常,才有可能追求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4.4 节目制作商应该注意到单元节目尽量在30分钟以内,最好在15分钟以内,并且受众最想看到的节目类型是时事新闻、音乐欣赏、娱乐时尚资讯以及天气路况信息。

4.5 服务类和食品类广告商可以考虑在公交移动电视上投放广告,节目提供商和广告商都应该充分利用上下班高峰期这段时间。房地产类,医疗类其实不必花太多精力在公交车乘客上,调查显示他们对这些广告不感兴趣,看多了还会反感。

调查缺陷:由于执行的时候需要调查对象自己作答调查问卷,很多老年人因为不识字、眼花等原因而拒绝参与调查,导致这部分样本代表性不足。

摘要:本文以大连公交移动电视为主要分析对象,以科学的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和SPSS数据处理方法,结合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相关理论,初步描绘出大连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现状,并总结出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因素,希望能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关键词:大连市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现状,传播效果

注释

1http://www.china.com.cn/city/zhuanti/07chuanmei/2007-12/19/content-9402356.htm.

2http://www.sanbs.cn/index.php/article/qt/2010-03-03/60842.html.

3http://baike.baidu.com/view/2927005.htm.

4http://baike.baidu.com/view/2927005.htm.

打造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快餐” 第9篇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策略分析

巴士在线与中央电视台抓住大事件做强广告。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 CCTV移动传媒播出了大量的世博专题栏目。例如, 《世博动态》栏目报道了有关世博会的资讯、运行情况和相关新闻;《世博文化》栏目报道了世博会的各类文艺演出、娱乐活动及学术研讨;《世博建筑》栏目报道了世博场馆及其设计理念、艺术主旨、建筑科技。在对公交乘客的采访中, 有八成乘客看过世博栏目, 有六成乘客期望前往世博现场。还有, 围绕南非世界杯, CCTV移动传媒策划了3个传播阶段共计5档栏目, 包括预热期的《我爱世界杯》, 赛事期的《走进世界杯》、《大力神之行》和《精彩百分百》, 回顾期的《别了, 南非》。巴士在线根据播出计划相应地设计了冠名、浮标、提示、特别定制等6款广告产品, 马上得到广告主的响应。其他大事件还有奥运会、抗震救灾、两会等。通过这些大事件, 巴士在线为广告主定制相应的传播方案, 让广告更真实、客观, 从而使受众接收广告信息。

华视传媒做大广告市场, 整合广告资源, 扩大广告宣传。华视传媒在第一阶段通过收购数码媒体集团和占领各大城市市场来做大广告。目前, 华视传媒拥有29个公交城市和8个地铁城市的电视广告联播网。根据赛迪研究机构的报告, 华视传媒占有无线发射技术移动电视市场76.8%的份额。在第二阶段, 华视传媒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华视传媒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将新闻、资讯、金融信息、文体娱乐节目和社会大事件及时插播, 引起公众关注。

世通华纳做强广告品牌, 提高广告效应。为了做强广告品牌, 世通华纳进行了非常周密的研究。其一, 世通华纳推出BCA地面覆盖管家, 这个系统包括城市覆盖资源总览、资源覆盖周边环境、品牌线路图、城市主要线路站点一览、主要站点明细及投放媒介策略。这可以让广告主了解每个城市每条线路的人文特点、人群的质量、人群的数量、覆盖和到达率等数据, 实现精准营销。同时, 世通华纳通过BCA地面覆盖管家帮助广告主制定合理的投放策略。其二, 世通华纳联手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尼尔森建立公交移动电视评估标准。这可以帮助广告主实现广告评估, 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刺激消费能力分析

《北京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效果调查》经过实地调查, 指出公交电视广告在满足乘客购物需要方面、在说服乘客购买某一商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1) 数据见表1。影响公交电视广告刺激消费能力的原因有以下方面:1.公交车内传播环境影响乘客接触广告。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的黄金时段在上、下班。这段时间, 人群拥挤, 严重影响乘客观看广告。同时, 为了避免干扰报站, 公交电视广告音量都很小或者关闭, 这更加影响乘客接触广告。2.公交车乘客有很大的流动性。在上班高峰期, 平均每一站都有乘客进进出出, 而且乘坐公交车的目的是赶路, 不是看广告。3.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缺乏吸引力。乘客观看公交电视节目的顺序是“获得娱乐和休息”、“获得最新资讯”、“打发无聊时间”等 (2) 。由于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和家里看的广告基本一致, 很多乘客会选择轻松愉快的综艺娱乐节目。对于客观因素, 很难在短期内克服, 比如, 在上班高峰期人群拥挤。但可以改变公交移动电视广告模式, 提高吸引力。

公交移动电视需要文化经营

世通华纳提出“全效传播”理论。“全效传播”指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强制性、唯一性地传递信息。世通华纳认为公交移动电视符合“全效传播” (3) 。然而, 公交移动电视处于一个频繁变化的传播空间。在停车时, 人们或者下车、或者上车、或者停留在车上。在这个动态变化的传播空间中, 每个乘客对信息的需求各有不同。即使公交移动电视是“全效传播”, 并非所有的乘客都会习惯性地看电视, 从电视中获取信息。有研究统计移动电视出现前后各媒体受众数量的变化。 (4) 在移动电视出现后, 听广播和闲坐的受众数量下降了, 而看报纸的受众数量基本不变。在移动电视出现前后, 看报纸的受众数量占总人数的1/3。通常, 每天搭乘公交车的高峰期在7:00-9:00和17:00-19:00这两个时段。在高峰期搭乘公交的人群主要是上班族、上课族和找工族, 其中又以上班族居多。上班族、上课族和找工族的特点是对新生事物敏感、消费欲强,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报纸获得最新的信息。如果能将报纸的信息和移动电视结合起来, 就能吸引更多的受众。麦当劳利用“快餐文化”征服儿童是值得借鉴的例子。

麦当劳在闻名于世之初是从做汽车餐厅开始的。由于开发出一套快速有效的服务方式, 即使在车流高峰期也可以快速为顾客准备出美味可口的食品。让麦当劳能捕获人心、征服世界的武器是它的文化传播策略。麦当劳锁定它的宣传目标是儿童, 只要能吸引儿童就能获得未来持续的消费力。儿童不论长大成人, 还是有了自己的孩子, 都会继续光顾麦当劳, 这是他们快乐的港湾。为此, 麦当劳设计了儿童喜欢的滑稽可爱的“麦当劳叔叔”, 创造性地在麦当劳餐厅里为儿童开辟“麦当劳乐园”, 还为儿童精心准备“欢乐生日会”。这就是麦当劳征服儿童的“快餐文化”。公交移动电视广告要在流动的乘客中捕获更多的受众, 就要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广告快餐”。

公交移动电视的“广告快餐”模式

在上述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分析中, 巴士在线和中央电视台抓住特别事件, 把相关的广告投送出去;华视传媒通过“三网融合”用最新信息吸引受众, 同时提高对广告的关注率;世通华纳则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进行精确的广告投放。总之, 只要能在同一时间吸引不同受众的关注, 就能最大化地实现“全效传播”。

公交移动电视的“广告快餐”应该把宣传对象定位于上班族、上课族和找工族。上班族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发展, 比如, 如何掌握更多的人脉、如何获得自己工作领域内的突破技术、还想了解一下其他工作领域的行情等。找工族最关心的是有关工作、职位的信息, 比如, 哪里开招聘会、哪个行业最有发展前景、有哪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公司等。上课族最关心的是学业、考试和培训信息, 比如, 有用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考证信息、公务员考试信息、出国考试信息, 英语培训信息、家教信息等。首先, 这些信息大多是实时的、变化的, 通过字幕可以让乘客快速吸收, 而且制作成本低。一般一辆公交车会安装两台液晶电视, 一前一后;地铁每节车厢也会安装两台液晶电视。所以, 字幕的大小应能让3~4米远的乘客看到。字体应选用黑体字, 粗线条, 容易辨认。有时, 可以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来表示不同重要级别的信息, 提高乘客的关注度。其次, 公交车行走起来会颠簸, 滚动字幕会让人看得辛苦。采用淡入淡出的方式呈现字幕, 会让乘客看着舒服。呈现的信息要尽量简洁、明了, 让乘客一眼尽收, 不要一大段一大段地出现文字。最后, 要合理地划分信息区。通过不同的信息区让不同的受众在同一时间能看到他们各自所关心的内容。上班族的信息位于底部, 上课族的信息放在左边, 找工族的信息排在右边。这就是公交移动电视的“广告快餐”模式。

“广告快餐”模式和原来节目的融合

“广告快餐”模式和原来的节目相融合, 并不会遮盖、影响原来节目的播放。“广告快餐”形成一种氛围, 最大限度地赢取了乘客的关注。原来的节目可以放在电视中间播放, 周围是“广告快餐”。电视中间仍然播放短小精悍、实用的民生节目, 比如家居、健康、汽车、运动、旅行、理财、消费、电影、音乐等。这也是上班族、上课族和找工族所喜爱的节目。通常, 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商把节目制作成5~10分钟的一个收视单元, 以“短、频、快”的方式进行播放。增加“广告快餐”以后, 视频和信息区并非各行其道, 它们在一起形成组合宣传攻势。信息区的内容应该和节目内容相关或有联系。如果乘客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节目, 他就会集中精力, 不会被周围的信息分散注意力。如果乘客多次接触同一个节目, 他会选择浏览周边相关的信息。乘客不仅接收更多的信息, 而且这些信息是和节目相关的网络链信息。比如, 在播放民生节目时, 民生节目以其视觉冲击和美感让乘客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解闷, 这时, 信息区的内容可以较快地替换而不影响对民生节目的收看。这就形成了两种渠道、四个区域投送信息的模式,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效率。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快餐”的形成

形成公交移动电视新的传播模式只是一个开端, 还需要将这个模式进行广泛的宣传。首先, 要将这一新模式进行实体化, 提高它的认可性。可以仿效“麦当劳叔叔”那样, 创造能体现这一新传播模式的象征。因为锁定宣传对象是上班族、上课族和找工族, 这一象征应该是高科技和信息的混合体, 比如“动感精灵”、“时代机器车”等。这个象征要突出“广告快餐”的主题, 让人一看就联想到公交车上有上班族、上课族和找工族需要的信息。这样, 乘客在上车后就会有意识地看看电视。其次, 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1.可以将这一象征放在公交停车站、地铁出口进行宣传。2.可以在调查的过程中派发传单。有的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商为提高收视率会对受众的规模和质量、受众的稳定性、受众媒体接触的时间、受众媒体接触的频次、受众媒体接触时的干扰度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同时可以发放印有象征的传单。3.在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中进行宣传。比如, 在招聘会上为学生派发印有象征的4A笔记纸, 在书展上派发印有象征的书签。一旦公交移动电视的“广告快餐”形象被推销出去, 公交移动电视的“广告快餐”就会逐渐形成。

结语

打造“广告快餐”, 在同一时间让公交车内不同类型的乘客都能得到“信息营养”。这些“信息营养”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诸多帮助, 他们就会更多地关注公交移动电视。这样, “全效传播”才会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率。

摘要:公交移动电视是符合“全效传播”的新型渠道媒体, 在金融危机下已成为宣传广告的重要传媒产业。然而, 公交车上的人群会间隔性地动态变化, 并且每个乘客对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 这影响了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打造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快餐”, 目的是赢取上班族、上课族和找工族更多的关注, 使公交移动电视“全效传播”的效率最大化, 提高广告宣传效果。

关键词:传媒产业,公交移动电视,全效传播

参考文献

①刘冉:《北京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效果调查》, 《新闻爱好者》, 2009 (16) 。

②董淼:《移动新媒体受众满意度测量与分析——以北京市公交移动电视为例》, 《新闻爱好者》, 2009 (16) 。

③黄逸秋、崔斌:《追随传媒变革的轨迹》, 《传媒》, 2009 (2) 。

上一篇:花文化下一篇:更新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