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2024-07-25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精选12篇)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1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首次出现是1983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中提出的, 然而, 此理论一提出, 很快就获得了肯定, 并且给世界教学改革增加了强大的活力。加德纳判定, 智能是一种生物的生理潜能, 当生物的某一种能力被承认是具有价值的, 那么这种能力就是智能的体现。多元智能理论明确表示要正常地对待智能的高低, 因为每一个人的智能高低都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两个人身上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所以, 成功的教学就是合理、有针对性地挖掘出学生不同的智能加以培养, 让其得到更好的体现机会。哈佛大学的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认为, 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和没有发现的智能, 开发和试验了新的活动、新的课程、新的评估方法及教学方法。因此, 应用好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初中语文教学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的应用

1. 多元智能理论的针对性

要想合理地应用多元化智能, 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来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中, 因材施教的观念已深深地印入教师们的心中, 所以, 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学生之间的性格与其智能高低是不可能相同的, 作为传授者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当教师做到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教学, 肯定可排除学生间因智能高低所产生的问题, 从而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做一名小记者”的口语课时, 教师就可组织一次真实的采访活动。教师可通过平时对学生特点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分组, 并且布置不同的任务给每一个小组去完成。在任务中可细分出录音、摄影、笔录等小任务, 让每个小组成员间有自己单独任务的同时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完成。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 也更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成长。

2. 多元智能理论的多样性

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单一式的教学方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主要是初中语文教师已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路根深蒂固, 因而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现象也不少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思路的单一化, 而且会渐渐地让其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 进而让多元化智能难以实行。在语文教育改革中, 就有人提出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喜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 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其中还特别强调, 教师应正确地指引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和理解, 让其在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汉字阅读能力等。所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多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爱好, 进而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 让每个学生的特长智能都能最大程度地发展。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 教师可让学生对其中的场景、对话进行演示, 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故事叙述等能力。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感悟与兴趣, 让学生从根本上喜欢上语文课。

3.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殊性

初中生是一群正处在思想活跃期的孩子, 所以, 如果在初中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没有及时把学生放在重要位置, 忽略学生间的智能不同, 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 那么将会造成学生出现明显的差距, 其个人特长优势也都得不到表现与发展。而多元理论则明确地表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及时地发现和体现出学生间的特别之处。这一理论的诞生, 使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地反思, 也让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从而挖掘出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让其能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成才发挥, 这样才有利于推进多元化理论的前进。

如在学习《窗》一文时, 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表演, 让平时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写出另一种结局, 喜爱表演的同学负责剧本演出。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特长, 使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多元智能理论比传统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方面更具优势。所以, 初中的语文教师应正确地看待多元智能理论, 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 让学生们不同的智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龙梅.民族地区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紧迫性——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为研究个案[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6)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2篇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胡集初级中学)

摘 要: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我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及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与多元智能。同时,多元智能强调差异性、多元性、创造性以及开发性,所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为辅,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创新思考、个性发展,不断强化多元智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元智能;阅读教学

一、激发创新想象,提升多元智能

在Imagining和Telling模块中,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运用续编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培养学生语言智能、写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依托不同的画面、背景,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展开小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如,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这单元知识学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一些新单词和短语。结合in the past与now中transport、environment、life这三方面的差异,展开对比想象和阐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现阶段的生活越来越好,交通便利、生活富裕,展开交流合作,写作出一篇家乡变化的文章。其次,关于家乡环境恶化,河水污染,同学们也受到了自然的警示,也可以结合“Our ideal home”“Help the poor birds”的主题,展开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写作空间,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引导信息处理,培养多元智能

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客观事物都蕴含着自身的色彩、形状、特征等,通过视觉空间的获取、处理与呈现,转换为相关信息表现出来,这就是空间智能的作用。为强化学生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在Drawing、Numbers模块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结合音频、视频等方法,创设英语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和表达,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与事物的关联理解,激励学生展开视觉空间智能活动,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如:在学习7B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描述Neil卧室部分的句子,并用笔记录下外国同龄学生房间里的布置、摆色,特别是摆色对应的数字等;其次,通过学生记录的关键词、数字,绘画出Neil房间的摆色,鼓励学生想象和设计,如设计活泼的动物、新颖的台灯等。又如展开听写记录,听一段英文短文,记录一位学生的日程安排,以此强化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等。

三、强化合作学习,开发多元智能

通过挖掘“work in groups”“work in pairs”模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互助探索,展开多元互动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语言智能、渗透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合作方式可以有问题讨论式、角色表演式等。在合作学习方式下,生生、师生互动,优势互补,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在小组带领下,达到学习目标与能力目标。

如,展开对“TV Programmers”利弊的小型辩论,组织正方、反方与专家组,正方从live more colorful、study等方面辩论,反方从waste time、hurt eyes等方面辩论。通过合作交流、激励讨论,不断丰富学生知识,扩展视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培养多元智能。

四、融入音乐元素,激励多元智能

音乐是最美的语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适当融入音乐元素,激发学生音乐智能,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音乐智能是指对音乐节奏、韵律、音调有感悟和直觉的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自身内心情感的能力。中学生活泼好动,处于青春期阶段,对音乐也有善于模仿和学习的潜能。所以英语教学课程可以借助songs、poems等,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融入教材或课外优秀的音乐资源,将教学内容与音乐融合起来,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思想,认真分析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与发展方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交流合作、创新思考、集思广益,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智能,完善不足智能,从而达到培养多元智能的目标。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3篇

【关键词】智能理论;初中语文;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家对教育政策的变革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及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多元智能理论用丰富的实际经验与独特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化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揭示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化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提出(1983年),并将人类的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运动智能以及数学逻辑智能。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智能”过于局限化,不能够全面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在《智能的结构》中指出:人类各种智能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又相互独立,也可通过各自组合的方式在不同人类群体中体现不同形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其智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在此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之间都生活在校园,从而可以看出,对学生实行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在教学中受到“单一智能”教学思想的约束,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所阻碍。如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受到国家《新课标》政策改革的影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性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感能力以及道德修养,使学生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中认为学生智力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在运动和音乐方面的智能极为突出,而有些学生智能却体现在语言组织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智能优越角度的不同,进行合理教学,并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同时,对弱势智能进行开发,深入挖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自身情况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学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第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学者眼里,学习是智能释放的过程,更是自主与自由能力的选择。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相关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欲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锻炼与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初中语文教学在多元化智能理论中得到的启示

(一)从教学目标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单一智能”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积累,长此以往,语言智能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通过固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无法了解到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然而多元智能理论促使教学目标从单一形式向多样化形式的转变,并指出学校教学不只是对学生单一智能教育,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表达与人生价值观三个角度开展教学,重视学生道德素质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实现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角度的转变。

(二)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展。传统语文教学只是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课本,使学生的思想过于局限化,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勇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将多元智能理论全面的应用至初中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器材,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设计特色化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例如:教师在教授《水调歌头》这一课程时,可利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明月几时有》进入教学课程,并向学生提问是否熟悉该首歌曲,在歌曲中可以感受到何种情感?悲伤?欢乐?忧愁?思念?之后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明月”,同时继续设问:月亮何时最圆最亮?在月圆之时,学生在干什么?而古人又在干什么?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教师以阐述北宋文学家苏轼生平背景的角度下,引入课程《水调歌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智能差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多元性、发展性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场所,排除对学生听说读写功能的训练,更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感悟。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挑战,教师应拥有全方位教学的技能,实时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论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4).

[2]邵洪.浅议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育艺术,2014(10).

[3]肖秀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3).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4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化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提出(1983年),并将人类的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运动智能以及数学逻辑智能。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智能”过于局限化,不能够全面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在《智能的结构》中指出:人类各种智能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又相互独立,也可通过各自组合的方式在不同人类群体中体现不同形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其智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在此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之间都生活在校园,从而可以看出,对学生实行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在教学中受到“单一智能”教学思想的约束,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所阻碍。如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受到国家《新课标》政策改革的影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性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感能力以及道德修养,使学生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中认为学生智力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在运动和音乐方面的智能极为突出,而有些学生智能却体现在语言组织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智能优越角度的不同,进行合理教学,并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同时,对弱势智能进行开发,深入挖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自身情况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学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第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学者眼里,学习是智能释放的过程,更是自主与自由能力的选择。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相关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欲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锻炼与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初中语文教学在多元化智能理论中得到的启示

(一)从教学目标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单一智能”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积累,长此以往,语言智能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通过固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无法了解到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然而多元智能理论促使教学目标从单一形式向多样化形式的转变,并指出学校教学不只是对学生单一智能教育,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表达与人生价值观三个角度开展教学,重视学生道德素质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实现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角度的转变。

(二)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展。传统语文教学只是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课本,使学生的思想过于局限化,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勇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将多元智能理论全面的应用至初中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器材,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设计特色化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例如:教师在教授《水调歌头》这一课程时,可利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明月几时有》进入教学课程,并向学生提问是否熟悉该首歌曲,在歌曲中可以感受到何种情感?悲伤?欢乐?忧愁?思念?之后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明月”,同时继续设问:月亮何时最圆最亮?在月圆之时,学生在干什么?而古人又在干什么?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教师以阐述北宋文学家苏轼生平背景的角度下,引入课程《水调歌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智能差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多元性、发展性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场所,排除对学生听说读写功能的训练,更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感悟。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挑战,教师应拥有全方位教学的技能,实时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论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4).

[2]邵洪.浅议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教育艺术,2014(10).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5篇

要想在高职院校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应针对学生实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语文课程改革工作逐渐推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需不断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技巧。将多元化的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创设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推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1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1.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不应该仅仅由单一的层面定义,需要从更多的方面正确反映出人的真实实力,主张从多个角度开发人的智力,肯定人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含了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

1.2教学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和实际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契合性。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能表现出较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能充分实现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良好推进,对教师的总体教学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知识、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涉及内容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语文知识。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为现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引导师生能在活泼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目的。其次,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全面关注到学生的综合发展实力,从学生的各项智能情况出发,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智力,更多的是在学生成长道路和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内容,这一理论在夯实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能有效推进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最后,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区别只在于所属领域的不同。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将使教师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保证教师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产生良好的教学反馈,从而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应用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智力观念,便于教师开展科学正确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积极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采用更为先进合理的教学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要始终秉持着平等的观念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智能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环节中来。教师要不断改变并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定位教学观念。教师要全面细致的观察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注重学生的具体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及智能发展方向等情况,为学生确定最为适合的成长道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将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相结合,因材施教,关注并善待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2.2灵活采用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学习环节中,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原理,教师可组织一些教学活动,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环境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定的辩题,例如“努力更重要还是天赋更重要”,让学生针对这一辩题展开全面充分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欲望,促使学生广泛应用课本知识和搜集课外资料表达己方论点。学生通过辩论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辩证思维,为语文学习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讲解一些具体文章时可将多个学科进行综合,例如,在《鸿门宴》节选中有一个关于座位的小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座位排布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历史常识[2]。

2.3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教学优势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出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它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及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更为形象的东西,使知识点具有更为直观的表现效果。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媒介为学生的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教师要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弱势智能因素,合理调动学生这方面的智能练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进而全方位发挥学生的综合智能优势。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学生在制作主题课件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各项智能,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3]。

2.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定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要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细致化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及时开展全面有效的教学活动,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推进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早日达成教学目标[4]。

3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智能,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6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语文教学;启示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教授是这样定义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生产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虽然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地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不断地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1.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七个范畴,每种智能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就不存在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区别,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老师不应该片面地评价学生的好与坏,如果只在某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及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多种途径,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2.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不能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有效地推动了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教学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初中生角色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多元智能理论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不将个人感情带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与教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通过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继续保持下去,并且积极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不断地提高。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生观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感情与兴趣爱好在不断地变化,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用单一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将会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学生观更加符合现在教育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现状,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与发展途径,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使学生强弱互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师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且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智能。为不同智能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课程,并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出与学生智能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掉,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都是统一安排、统一要求的,这样就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虽然每个人都存在着几种智能,但是这些智能个体身上的组合形式与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教师应该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有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价观

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依靠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智力,忽视对其他智力发展的评价,严重地阻碍学生其他智力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其是片面的、局限的。由于学生的智力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使评价方式多元化,例如,对学生的语文成绩评价时,可以对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结合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查,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性发展机会,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深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不断地创新教學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

[2]赵存玲.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情景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3]吴从文.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4(21).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7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对象的个性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 其主要的教学对象大都为一些正处于青春期, 思想活跃的孩子。然而传统教学中,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 并未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 而是使用统一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使得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不到体现和发展。多元理论指出, 初中语文的教学对象要体现个性化。这一启示旨在引导教师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观察, 发现不同学生的优势智能, 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 从而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如在讲解《窗》这篇小说时,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安排一次表演:让文字功底较好的同学续写另一种结尾, 或者进行剧本创作;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 则安排其进行活动的策划;喜爱表演的同学则参与剧本的演出。总之, 通过读、写、演等不同的方式, 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 走进课堂。

二、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目标要多样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喜欢采用单一的、灌输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单一化,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也无法实现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 提出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 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使其能够在实际日常生活中, 具备汉字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因此,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倾向,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来使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策略要有针对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 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要求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一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新课改形式下,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已深入人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不同的学生其个性以及智能优势也各不相同, 因而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 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 必然能够更好地平衡不同学生之间的智能水平差异, 使其发展更为全面。

例如,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堂关于《做一名小记者》的口语交际教学课, 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采访活动, 采访的任务是某一位新进校的老师或者其他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并在课前将采访中涉及到的不同任务分发给所有同学。这些任务当中, 有采访记者, 现场进行笔录、摄影以及录音的, 不同的小组之间必须要分工明确, 又要相互配合。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联系采访人, 对摄影及录音感兴趣的学生则负责拍摄录制工作, 而文笔优秀的学生则进行记录和整理采访内容。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 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评价要立体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学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 教学评价方式极为单一。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书本的知识, 但却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智能发展情况的考核, 因而很难发挥教学评价的具体导向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 每个人的智能都是由很多方面组成的, 并且每个人的智能优势各不相同。这说明了每个学生身上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潜质。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尤其是教学评价过程中, 一定要从细节之处充分关注学生各自的智能优势, 进行多维、立体的评价。具体体现为:教师除了对学生的语言智能进行评价外, 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音乐、运动以及人际交往等的智能情况进行评价。这种立体多面的评价, 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智能, 并使其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自我完善。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8篇

1.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意义

1.1使情境教学方法更加形象

当前, 青少年往往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处在发育及完善的过程中。因此, 他们对于一些亲眼看到的或者亲耳听到的, 往往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多元智能理论是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直观的情境。 可以让初中生在身临其境中, 对学到的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 它不仅以讲解知识点为主, 更多地主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入一些更加形象、直观的元素。这不仅可以指导初中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 还可以从多元智能角度, 创设活泼、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丰富情境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1]。

1.2优化情境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 引入多元智能理论, 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初中生的后期发展。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情境教学, 是从多个不同智能角度进行教学活动, 因此,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初中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 还可以适应初中生对不同智能层次的发展需求, 对其各种智能都产生相应的刺激, 促进其智能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所以,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 不仅使其目的更加科学, 效果更加显著, 还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 成果更加丰硕。

2.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进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实际上,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契合点, 可以优化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 发挥引导作用。因此,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 贯穿多元智能理论,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活跃课堂氛围, 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 开发潜能。

2.1设计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

想要开发初中生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 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 由探究性问题引导初中生一步步地走进语文的美妙空间,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的奥秘。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 然后, 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对其解决途径及结论成果进行交流沟通。此外, 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内容, 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多元智能性课堂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全文朗读, 再引导他们提出诸如:“作者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表达了其当时怎样的心情? 有何作用? 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背景是什么?”等此类的问题。紧接着, 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答, 渐渐引出这篇文章的主旨:“生死是生命的象征, 组成了人类的血缘之环”, 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随着这些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被不断地解答, 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大意, 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综合能力, 培养了优良品质。

2.2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

由于初中阶段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育是不尽相同的, 并且类型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 在进行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时, 必须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培养他们的优势智能, 开发潜能。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 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 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特征, 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2]。

在教学《走上辩论台》活动课内容时, 任课教师可以率先确定一个主题比较鲜明、内容比较容易激发初中生兴趣的辩题, 如“我看追星现象”等, 在课堂上举办一次辩论赛, 让课堂变成辩论台, 实地进行辩论赛。在辩论赛中, 任课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 依据其智能特点, 将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种方式, 挖掘他们的潜能,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理念, 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 不仅可以让任课教师拥有更宽广的视野, 使他们注意每一位学生的特点, 还使其教学理论更加科学、系统, 更有利于初中生全面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德武.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浅析[J].考试:教研版, 2012 (11) :39.

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 第9篇

基础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 而课程教材改革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素质教育要实现的是让有区别的个体能够差异地发展, 实现个人应有的以及可能实现的最大、最好的发展”[1],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教材如何编制和设计才能让有区别的个体都能够获得个人最优化的发展, 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材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 不是单一的, 智能的结构也是多元化的。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最深刻的含义是, 学生被作为独立的个体看待。“多元智能的方式不是把学生套进既定的课程结构中, 人为地制造成功者和失败者, 而是依据学生的兴趣、禀赋去开发课程和开展教学。学生具有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自由, 并且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2]那么, 将多元智能融入教科书, 可以使有区别的个体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智能类型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实现个人的最优化发展。

因此, 本研究以致力于“每位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 借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 运用内容分析法, 编制“语文教科书之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类目表”, 对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融入情形、呈现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探讨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 透过量化的分析和描述来回答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1.确定分析类目

类目的形成可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 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3]本研究综合上述两种来源, 基于研究目的, 制定出适合本研究的“语文教科书之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类目表”。本类目表的目的在于分析语文教科书中, 含有多元智能内涵活动的融入情形。因此主类目为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身体动觉、空间、人际、自我认知、自然观察者八项;次类目方面首先是笔者对所要研究的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进行了全部阅览, 其次参考多位学者[1][4][5]对于不同智能类型的活动举例, 最后保留其中比较有可能出现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活动, 并根据语文教科书自身情况进行修改、归纳, 整理出表1中的主类目和次类目。

注:笔者在进行类目确定时, 对语文教科书进行了系统地阅读, 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 但为了力求科学、客观, 本着遵守“使每一个分析单元都有归属”的要求, 特在每个次类目中都设置“其他”这一项目, 以免有所遗漏。

2.分析单元的形成

本研究采用段落、句子、词语、主题等作为分析单元, 针对分析类目对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 即单元导语、课文导读、研讨与联系、综合性学习、补白、扉画、插图等进行了分析, 再就研究的评量项目作探讨, 以了解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融入及分布情形。

3.信度检核

为使研究的信度具有效力, 研究者特邀请两位评判员, 加上研究者本人共三位来进行评分者的信度检验。随机抽取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为研究样本, 由研究者将“语文教科书之多元智能理论类目表”分发给两位评判员, 并向其详细讲解类目表的含义, 再结合例子对分析单位、归类划记方式向其一一说明, 在两位评判员充分了解分析方式以后, 由研究者与两位评判员依据类目表自行归类, 最后再由三位评分者一同统计结果。经过信度分析后, 研究中评判员信度为0.98, 研究者信度为0.99, 符合信度水平, 所以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研究结果

1.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融入结果

在人教新版的六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以“语言智能”方面的学习活动出现最多, 其次依序为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音乐智能。详见表2。

2.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融入特点

(1) 从整体看, 八种智能在教科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研究发现: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已经意识到安排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活动, 来满足不同智能占优势的学生的需要, 让他们能够通过多元的学习管道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八个智能类型在语文教科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涉及, 其中以语言智能融入比例最高, 其仍是教科书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本研究中, 语言智能主要是表现在说、阅读、写作、元语言分析这四个方面, 这也与语文学科特点有关。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培养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那么, 相对来说语言智能所占的比重会比较大。

整体而言, 语文教科书中其他智能类型的融入以逻辑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所占比例较高。在逻辑数学智能方面, 各册均以“归纳与演绎的思考”比例最高, 原因是教科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推理统整的活动, 这些活动较多地集中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 多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空间智能在语文教科书中的融入比例居于第三, 它是以“学习材料的视觉多样性”为主, 在这里面多是课文插图、扉画。

其余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音乐智能在语文教科书中也有一定的融入, 但融入的比例都不高, 其所占比例都在7%之下。

(2) 从局部看, 同一智能中不同亚智能之间融入次数差距较大。

每种智能都有它自己的领域或亚智能, 而每种亚智能又有多种表现方式。运用所编制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类目表”对语文教科书中的八种智能类型的各个亚智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八个主类目虽在六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但这30个亚智能即次类目在语文教科书中融入的比例彼此之间差距巨大。

例如, 在语言智能中“说话”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8.6%, “听”的比例最低, 只有0.5%, 两者之间相差约为79倍。语言智能主要指的就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而语文教育的任务也是培养学习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说读写都有了, 单单忽视了对于学生听力的训练。

虽说主类目除了语言智能其他七种智能类型之间在教科书中的融入比例相差不大, 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 同一智能中的不同亚智能之间的融入比例差距是很大的。每个个体身上都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 每一种智能类型在不同的学生个体身上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于同一智能的不同亚智能的分配比例如此悬殊, 使得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也少了许多。

3.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多元智能理论分布所存在的问题

虽从整体来看, 教科书编辑者能够安排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活动, 使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 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切入点, 但是通过对教科书中多元智能的分布情形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的分布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某些智能学习活动的设置未能考虑到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 他们遇事容易冲动, 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相关教育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并教给学生一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但是, 研究发现教科书中的某些学习活动在安排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例如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自我认知智能中的“元认知”类目。

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有关“元认知”的学习活动只出现4次, 而且这仅有的4次学习活动全部集中在九年级。通过对有关元认知学习活动的多加参与, 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而教科书中这仅仅只有4次的学习活动, 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和作用, 其效果让人怀疑;而且相关研究发现在进行一项认知操作活动时, “年龄低的被试花较少的时间来思考, 监控水平比较低, 表现出无计划性”[6]。那么我们的教科书从初一时就应该针对初中生的这一认知特点进行训练, 然而我们的教育在低年级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熟视无睹, 将这仅有的4次学习活动全部集中在九年级上册中。可见, “元认知”的练习强度和呈现次序都没有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从整体上看, 教科书中自我认知智能学习活动的设置也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不相符。初中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 但受学业因素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升高, 初中生的自我认知越来越消极, 初一学生的自我认知明显比初二、初三积极”[7]。那么我们的教科书对于相关学习活动的设置, 应该呈“直线上升”或“抛物线”型, 但是研究发现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自我认知智能的设置呈现“M”型 (见图1) , 其安排的随意性较大, 未能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很好的结合。

(2) 某些智能学习活动的设置未能与文本内容相承接。

在语文教科书中融入多元智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切入点,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进行学习, 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和潜能的发展。但是, 这是在对于多元智能理论正确运用的前提下产生的效果, 如果教科书中所安排的智能学习活动出现错误, 那么就可能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建构和理解。例如, 空间智能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学习材料的视觉多样性”这一类目, 占总比的73.7%, 但在这一类目中一些学习活动的设置却多次出现与文本内容不相符的状况。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出, 教科书编写中添加一些与主要内容无关但有趣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8], 通常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教科书编写中对于图片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要注意图片的使用必须与教科书的内容密切联系, 与教科书的文本内容相承接, 不能出现“细节遗漏、画蛇添足、与原文细节不符”[9]等错误。错误的运用只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 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在教科书中融入多元智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所以在对教科书进行编辑时要注意正确、科学地设置各种智能学习活动。

(3) 语文教科书各册中均存在某些智能学习活动的缺失现象。

本研究通过对语文教科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融入情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从整体上看教科书编辑者在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活动, 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但是这些智能学习活动的分布并不是在每一册中都会出现, 每一册中都存在一些智能学习活动的缺失 (见表3) , 而且这些在每册中缺失的智能类目在整个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被安排的学习次数也很少, 如“A1倾听”在六本教科书中只有5次学习安排, “B4数量关系”只有3次, “C5创造性活动”2次, “E2歌曲创作”3次, “F2调解冲突的学习”3次, “H2观察分辨活动”1次。可见, 教科书编辑者对于这些智能类型的学习活动并没有给予重视, 那么相应地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管道就变得狭小了许多。

强调语文教科书中某些智能类目的学习活动严重缺失, 并不是要让语文成为“全能教育”, 而是让教科书内容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来, 让不同智能类型占优势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如果说“E2歌曲创作”、“H2观察分辨活动”等这些智能类目的学习活动在语文教科书中出现的次数较少是“情有可原”、“可以理解”, 那么“A1倾听”智能类目的严重缺失就是教科书编辑者的失职了。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这四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教育里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我们的语文教科书给了“听”只有0.5%的位置。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知识传授的渠道主要是讲课, 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听讲。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却又不注重对学生的“倾听”能力加强训练, 六本教科书中只出现5次有关“倾听”方面的学习活动, 很难想象学生能从中获得并掌握多少有关倾听的技巧。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研究发现: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以“语言智能”方面的学习活动融入比例最高, 主要表现为说、读、写、元语言分析方面的语言智能学习活动;其次为逻辑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所占比例最低。从整体上看,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已经意识到安排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活动, 来满足不同智能占优势的学生的需要;其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 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 研究结果证明多元智能理论是教科书编写与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但在一些智能学习活动的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使得智能学习活动安排呈现随意化, 缺乏系统性。

2.建议

(1) 教科书编者应该站在应有的高度, 广泛地采纳对教科书设计有益的理论知识, 以一种合理的、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的组织形式呈现教材内容。

(2) 教科书编者应重视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活动, 为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结合自己认知特点和智能优势进行兴趣学习的机会。

(3) 张扬学科个性, 完善语言智能, 增加其他智能。

(4) 智能学习活动的融入应符合学生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特点

(5) 运用智能之间的合作性, 合理呈现智能学习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科书中的融入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而是需要根据课程本身的内容, 在遵循学生认知加工顺序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前提下, 以一定的合理结构来设置多种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 用多样化的切入点来帮助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多方位地理解课程所组织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使不同的学生个体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发展属于自己的成功领域。

参考文献

[1][美]Thomas Armstrong.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张咏梅, 王振强, 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美]托马斯.R.霍尔.成为一所多元智能学校[M].郅庭谨,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李芳.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2.

[4][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 (第三版) [M].霍力启, 沙莉, 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5]Harvey F Silver, Richard W Strong, Matthew J Perini.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张玲,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6]沃建中, 林崇德.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 2000 (1) :10-15.

[7]张宜彬.我国初中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适应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08:80.

[8]王小明.教科书编写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11) :62-65.

[9]吕锡锋.亟待改善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插图[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9 (2上) :36-37.

将多元智能理论带入中职语文课堂 第10篇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一元的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而能够测量的智能只是包括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学校和家长都认为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就可以升入好的高中, 考入好的大学, 而那些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差生”, 连学生自己也都这样认为, 自我放弃, 那么发展又从何谈起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在他的《心智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知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 我们无法断言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谁更聪明, 谁更成功, 我们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个方面更聪明、在哪个方面更成功, 以及他们各自怎样聪明、怎样成功。因为上述的九种智能在个体智能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只不过表现的程度和方面不一样而已。因此, 在学校里就没有差生, 每个学生都具有这九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 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语文教学活动与智能对应关系

众所周知, 一直以来语文注重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今我们要再加入另一重要元素———“演”, 这种能力在我们中职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语文能力与智能的对应关系, 以便指导我们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带入中职语文课堂。

听———听语文故事、新闻、歌曲;为课文情景配背景音乐;听演讲;听广播;交流讨论。与之相关的智能有:语言智能、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说———学生用丰富的动作表情来朗读课文、讲故事;准确表达课文中的图片含义;借助实物、图像或配以动作、表情回答问题;各小组就特定任务进行交流讨论。与之相关的智能有: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读———独立思考阅读课文或者任务型材料;阅读后进行归纳、总结;小组阅读讨论。与之相关的智能有:语言、数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智能。

写———记日记、课堂笔记、观察笔记;写作文;制作与课文相关的电子作品;编制黑板报。与之相关的智能有: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演———对课文中的戏剧和话剧进行表演。与之相关的智能有:语言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明确了语文教学活动与智能对应关系, 我们就可以对应的实施语文教学的方法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学语文达到“乐之”的境界呢?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 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个性, 尽可能使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笔者尝试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让学生易于学更乐于学。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把握每种智能的发展阶段, 理解围绕语文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智慧、知识基础、实践方法、技能和技巧, 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教。通过这样的教学, 就可以使每个学生向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发展, 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成功者”。笔者在讲《雨霖铃》时就运用绘画的方法把这首词体现的意境展现给学生。新课的导入不是语言, 而是图画。让班里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到黑板上一展风采:一棵杨柳, 几只蝉, 一叶扁舟, 一弯残月等等, 黑板上无需汉字就能把内容展现给学生。又找到了《雨霖铃》的曲子, 学生们通过学歌曲, 从而记住了词的内容。又如在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我在讲授诗词之前, 先让学生听了几遍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 大大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仅仅两节课时间, 竟然有一多半的学生把这首词背了下来。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言语智能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知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当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开发培养学生的各种智能,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围绕多元智能来教学, 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具有的多元智能———如何开发多元智能、加强多元智能、运用多元智能。这里需要教师制定一个评价量表发给学生,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到底具有哪些方面的智能。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认可他们。笔者在上课时只看得到学生的优点: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歌唱得好;学习成绩不好但篮球打得棒;作业完成的不好但画画出类拔萃……即便没有特长, 我们还可以发现他性格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智能特长, 然后就可以让学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各种活动来开发自己的特长领域。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和应用, 自然变得自信, 离成功就更近一步了。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创新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创新 智能教学 发展 策略 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特点。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多元的。这就为当前的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实施高中语文创新智能教学,以扬学生之所长,补学生之所短,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

一、灵活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要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创新教学相融合,善于针对学生不同智能特点,有意识地进行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创新教学设计,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并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例如:根据语言智能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互动。如进行辩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考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可由学生自主确定辩题,分组进行辩论。根据人际关系智能特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彼此间相互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根据数理逻辑智能特点,让学生归纳、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对未来作出预测等。根据空间智能特点,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根据音乐智能特点,语文教师可将音乐作为辅助教学、营造氛围的一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的良好情境。如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为之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根据身体运动智能特点,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地采用活动式教学,如教话剧或小说等时,可以借助改编排演课本剧来试试,创新地进行教学。根据自我认识智能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进行课文知识和思想情感的内化和深刻理解。如可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文中的人物时会如何等。

二、进行探究性教学,挖掘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

在语文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和不足,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给予真诚的赞赏和鼓励,学生将“士为知己者死”,肯定会迸发出学习语文的不竭兴趣。而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在交流、切磋、沟通乃至冲突、碰撞中,他们会发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发挥、发展各自的优势智能。语文探究性教学营造的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很高的学习语文的幸福指数,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效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第一,引导开展大作业式的专题探究。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后以大作业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并与之共同商定符合学生智能水平的探究方向,根据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最终确立课题。再指导学生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式、步骤等,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对课文作深层解读,形成自己的探究成果,可用结题报告等形式体现。我们可以是纵向课题探究。如研读《祝福》一文,可以确定课题为“‘我的形象之我见”,等学生对‘我理解较深入和全面后,再抛出“谈‘我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看鲁迅小说的‘我”等等。也可以是横向课题研讨。如研读《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笑”、“哭”的描写时,可进行专题拓展学习,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作串起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失街亭》、《荷花淀》、《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孔乙己》、《药》等。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文中各色人等不同的“笑”、哭”的描写片断,再结合相关资料,以课题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如此描写的意图、方法、人物心理和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样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就适应了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改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被动地位。从而有效地落实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地开展语文创新教学,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合作探究调动并综合了小组成员的优势智能,也在相互的学习、借鉴中发展了自己的某些弱势智能,在群体共同发展中实现了人人发展。

第二,课外泛读与课文研读相结合。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思辨,活跃思维,另辟蹊径,生成富有创意的见解或问题。为此,学生必须占有大量的知识,为其所思考的问题搜集足够的证据,这就促使学生去大量涉猎课外相关书籍,进行课外泛读,自主解决阅读课文生成的问题。语文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探究研读课文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而当他们对所获得信息进行选择、分析、综合、表述之后,他们便能用更深、更透的眼光解读教材文本,可指导学生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因此,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应当以教材文本为纲,以整理、积累知识为目的,重在知识的收集、归类、辨析,使知识条理化、集约化,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增加语文“内存”,夯实语文功底,发展相应智能。

三、提倡自主写作,促使学生多种创新智能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有趣、有意思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变化,在观察、发现、体验中思考,多方面地积累习作素材,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引导学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建构自我认识智能。

写观察笔记、日记、周记和随笔,就是很好的自主写作方式。它们能很好地锤炼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表达手法。这种模式没有题材、体裁的约束,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驰骋在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创意表达的原野上,可让学生言而有物,言而尽兴,美文从而不断涌现产生。在自主写作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欣赏也很有必要的,对学生自主写作中的点滴闪光之处我们都要给予及时真诚的赞赏,可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哪怕只有一两段,也可在学习园地里展览、交流,推荐给同伴,以此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既注重学生自主写作,又构造写作学习情智发展的多维空间。重视学生不同侧面的智能,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学习空间,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探讨,合作撰写调查报告,互相修改,互动点评,进行立体交流,展现个体的智能强项,扬长更要补短,从中博采众长,发展自己的弱势智能。如带学生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太空蔬菜基地学工、学农,把学生五六个人分为一组,每组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实践后,要合写社会实践报告,而后在班级让各组互相交流,由同伴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写作团体。

多元智能理论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开辟了宽广的途径,为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虽然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但只要抓住语文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不同智能的作用,用多样、实效的教学方式去适应不同智能的学生,相信“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语文教学理念终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刘宏武主编.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③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④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开明出版社.2003

⑤(美)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⑥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元智能,优势智能

多元智力理论问世以来, 得到了众多教育学家的青睐。教育者们纷纷试图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因为, 多元智力理论挣脱了众多传统智力理论的枷锁, 不仅为心理学, 也为教育学提供了新的视野。而历史悠久的语文阅读教学, 也同样在传统的模式下发展, 正努力地挣脱传统的禁锢翻开新的篇章。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在发展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的创造者霍华德·加德纳看来, 所谓的智能远不止是解答智力测验题目的能力, 而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团体所需要的解决问题与创造产品的能力。在研究前期, 加德纳先后提出了: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与自我认知智能这七种智能类型。而随着实践的推广与理论研究的深化, 加德纳又增加了两种智能:辨别事物的博物学家智能与思考与人类自身存在问题的存在智能。

在《多元智能》中, 加德纳虽然强调自己是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写作, 但是仍然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野下, 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些启示。他相信: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 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与评估提供了新的观点与方法。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其悠久的历史, 深受传统教学的禁锢。随着新课改的深化, 阅读教学也正在不断改革, 走向多样化与创新化。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来看阅读教学, 必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灵感。

(一) 创造尊重多元智能的课堂环境

加德纳曾讽刺地说, 摧毁一个优异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容易得多, 并且大声呼吁“请别伤害他们”。[1]若想要在珍贵的课堂时间中, 发掘并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优势智能, 就需要尊重多元的课堂环境。创建这样的环境, 最基本的是要理解学生的独特性,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 (加德纳的实验也证明了绝大部分的人具有一种或更多优势智能) 。其次, 由于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足, 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发掘出自己的优势智能。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以及不同的学习建议与途径, 供学生选择。同时也要允许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用自己的方法与速度进行学习。

(二) 运用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

(1)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语文课文经过精心挑选, 涵盖了古今中外包括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等不同种类的文章, 十分全面。但笔者认为课文只是阅读教学的引子或者是参考。不同的学生, 能够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的文章不同。数理-逻辑智能较强的学生或许会喜欢说明性, 逻辑性强的文章;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或许更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可以兼顾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华师附小的语文教师陶老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就常常以课文为引子, 向学生介绍丰富的阅读材料以供学生选择阅读。

(2) 综合创新的教学手段。既然存在多元的智能类型, 而大部分的人都至少能在其中的一个智能领域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这就需要教学活动多元化。

要向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在音乐智能、空间视觉智能或者人际智能上有优势的学生,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因为阅读与自己的兴趣不符合, 他们无法感受到文本的美。那我们何不将阅读这样一个综合性与人文性共存的科目, 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呢?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的徐杰老师在讲《安塞腰鼓》前, 给学生播放了安塞腰鼓的视频, 让学生们用乐感与视觉来感受腰鼓的节奏与气势。再通过强调短语和句子的排比,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犹如腰鼓般的节奏感。在课的最后通过演读, 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磅礴与震撼。[2]徐老师的教学设计兼顾了学生的音乐智能、空间视觉智能、人际智能等, 并且提供了理解课文的多种渠道, 使得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达到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方法的综合与创新没有定式, 其实质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能够利用多种智能的渠道。用加德纳的说法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地方, 在那里他能够满意并且能干。

(3) 搭建多元的交流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交流与相互学习来完成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应该允许学生与大家分享任何形式与内容的文章。只要学生能够在分享的过程中讲出自己的感受, 展现出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就应该被鼓励。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还应该允许学生以任何形式分享文章, 只要能够正确地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都应该被接受。

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首先, 平台的建设者。制定交流平台的基本规章制度, 包括纪律与奖惩等。其次, 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者。通过奖惩制度, 轮流策划以及向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 活动计划的核定者。每次的活动策划书由学生轮流制定, 教师作为核定者需要核定策划的可行性与预算, 决定活动开展的时间与地点。最后, 活动的参观者与评估小组的组长。教师需要观看交流活动的全过程。组织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自评与他评, 作好记录并保存。

(三) 布置开放的课后作业

从多元智能的视角看, 由于书面作业完成质量低下的学生, 或许并不是没有读懂文本, 而是由于语言智能的弱势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按照多元智力理论, 作业应该以听说读写唱画演各种形式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北京市昌平三中语文老师设计的《扁鹊见蔡桓公》一科的作业是:第一, 归纳文中实词与虚词, 并列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项作业涉及到学生的内省智能。第二, 以“假如蔡桓公听了扁鹊的话, 那么……”或者“假如我是扁鹊”为题, 作小短文。这一项作业需要学生用到数学-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第三, 小组合作, 根据课文内容, 编演小短剧。这项作业涉及到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与身体运动智能等。[3]这个作业设计, 从字词, 理解和情感上全面的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利用了多元智能理论, 兼顾各种智能类型,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至少其中一项作业上感到得心应手。

另外, 教师不妨将作业评估交给学生, 将作业评价分为自评与他评。要求学生在上交作业之前, 自己在作业后面写上此次作业的自我评价。然后, 组织学生形成四到六人的评价小组, 进行不同小组的作业互评。最后由组长整理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交予老师由老师讲解。这样, 学生能够有充分的空间通过交流相互学习。教师也能在最后了解到作业完成的详细情况, 并通过讲解疑难问题, 给予学生有效反馈。

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启示我们阅读教学与其从学生的弱点入手, 强力补差, 不如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 让学生能够兴趣盎然的, 充满自信的完成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多元智力的理论, 采用多元的材料, 多元的教法, 多元的练习与巩固, 必将更有效启发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 发现文本的美。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 著.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霍华德·加德纳, 著.多元智能[M].沈致隆,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3]刘贤华.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作业评价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 2011, (3) .

上一篇:可视化融合下一篇:大学行政秘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