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

2024-07-23

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精选12篇)

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 第1篇

1 电子技术对土木工程设计的影响

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的发展, 也开创了数字化时代。而在土木工程设计中, 电子技术对于土木工程设计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 同时对于土木工程设计的理念以及手法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计算机作为数字化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 目前, 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于设计领域中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 而在土建行业的设计中广泛应用, 且迅速发展。结合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进行土建类设计, 有助于实现土木工程设计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和全面性。土木工程因为工程系统庞大, 工作量繁杂, 工艺繁琐, 而且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之间衔接密切, 因此, 在进行管理时, 往往会因为人、财、物的限制或工序间的相互制约而出错。但是电子技术能够实现智能化系统操作, 利用计算机把不同的工序、分部分项工程联系起来, 促进各种信息的交流;同时, 电子技术能够简化设计的工作流程, 有效的节省各项资源, 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例如, 土木工程设计的造价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利用电子技术能够随时跟踪工程造价和现场施工中相关工序、构件的配合工作, 及时做好调整, 有效提升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及经济效益;利用GPS技术进行地质监测、利用声波技术进行楼板厚度、钢筋位置及直径等质量检测, 均与电子技术的使用密不可分。

2 电子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电子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在设计阶段, 土木工程设计的概念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的大致雏形。因此, 当土木工程设计的概念确定时, 无论如何调整具体操作步骤, 其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变化。目前的设计步骤已经演变为: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土木工程的大致雏形→借助于设计草案→建构出建筑物的大体框架→进行具体细节的处理和改进。

例如, 具体的楼层设计, 桥梁设计、匝道设计、设施设备等装置的设置等, 在施工之前, 在系统中输入设计的整体方案, 利用计算机庞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等, 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给土木工程的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提出具体的建议, 提供合理的方案和计划。

2.2 电子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设计的招投标分析

利用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在招投标过程中, 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预测, 可以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2.3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及出图

计算机制图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 土建类工程设计师不仅能够在电脑上实现设计制图, 同时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纠正功能, 自动检测设计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具有显示直观性、操作灵活性等优势。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辅助绘图, 简称CAD (如天正CAD、AutoCAD等) 。其中CAD系统如同一个“图形数据库”, 它能帮助土建类工程设计师直接从图纸中提取设计信息, 并与其他的应用程序进行连接, 易于使用, 设计周期短。为避免重复操作, 可利用CAD预先定义的符号, 在制图过程中自动遵守国家制图标准。还可利用绘图软件、图形输入设备、图形输出设备等组成的计算机制图系统进行制图和出图, 可做到随时需要, 随时制图和出图。如果出图后或会审后, 发现设计错误, 可利用系统中保留的图纸中各个元件的数据库, 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 把要设计的图形再显示在屏幕上, 然后利用输入设备 (如光标) 对设计图形进行编辑和修改。为方便土建类工程设计师做造价、编制工程量清单、编材料清单, 每个数据库的信息是可以随时进行调用的, 也可送到其他的程序之中。目前, 还可结合CAD与GPS全球定位系统, 大大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和开挖过程的工作效率。

2.4 BIM技术的应用

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 , 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CAM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与STEP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BIM具有模型信息的完备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的特点。

2.4.1 解决了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 推动现代CAD技术的应用, 促进建筑生命期管理, 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 对建设项目生命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2.4.2 用于土木工程设计

实现三维设计;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 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实现虚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 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 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等, 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2.4.3 用于施工及管理

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管理;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 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 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2.4.4 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

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 基于网络实现文档、图档和视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 进行工程洽商、协调, 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应用电子技术, 不仅能帮助设计师解决设计难题, 而且能扼杀一些工程本身的隐患问题, 是计算机在土木工程设计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强化电子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应用中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技术除在电子行业被广泛应用外, 在土木工程的设计和质量检测中也被广泛应用。本文重点论述了电子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和总结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振铎.电子技术测温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 1988.

[2]王雄威.浅议Auto CAD技术在复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0.

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 第2篇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做了简单的论述。结构设计是施工技术的基础,施工技术是结构设计成果转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做好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有机协调,有着必要性。为了能够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开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有必要加入施工技术设计,明确施工要点,确保施工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衔接设计

现阶段,土木工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新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不断涌现,能够起到巩固结构设计的作用,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有效的衔接。基于此,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关系的探讨,有着必要性,以全面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水平。

土木工程中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设计 规范配合

土木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但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建筑承包企业注重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过程中的配合。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设计是衡量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设计和优质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的设计与优质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完成。

一、土木工程的现状和必要性

通过了解我国土木工程,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工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人对施工建设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施工图纸的设计在设计阶段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实不然,施工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难度比较大,环节多,过程复杂,有经验的设计者都知道,高质量的施工图纸只是众多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土木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施工图纸要怎样才能更全面、完善的被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施工图纸来完整的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准确的将设计人员的意图体现在施工成果中,因此,施工技术环节与设计环节的高度配合尤为重要。

施工技术与设计的完美配合需要施工人员与设计者的良好协作。因为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不断的施工方案中优化施工步骤,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满足人类的审美和需求。

二、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的建议

尽管当前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与系统、科学、精致的理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欠缺。下面就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提出一些建议。

(一)一是提高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土木工程的从业人员包括建设中的施工人员、图纸的设计人员、工程的项目评估人和工程建设的监工人员。土木工程作为一项大工程,工程实施有巨大的难度,而且要融入工程设计的理念,要保证工程的万无一失,必须保证土木工程从业人员较高的素质。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技术人员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要紧跟经济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与状况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努力做好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自己的经验和设计水平都能大大提高,促进共同进步。施工图纸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因为在施工技术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掺入各种施工管理者和设计者的主观想法,设计人员应保持清醒的思考,从整个项目的全局出发,保证各方面的协调性。在施工前期,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要相互交流,保证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准确无误的实现。施工过程中有一个新的难题,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对土木工程的结构和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的甚少,很容易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造成施工与设计的失调,如何最大程度的防止施工偏差,防止出现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和设计的失衡,施工中的监工尤为重要。 二是促进设计人员与施工单位的交流与沟通,设计方案要与实际的施工相符。土木工程的施工是一项程序比较复杂而且相当耗时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也会有很多繁琐的细节问题需要明确,因此,施工单位要预先与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对设计图纸全面准确的了解,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人员要有责任心,认真严谨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时,要注意根据实际状况采用相应的交流方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尽量使对方清楚明确,同时不要遗漏细节,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就会减少实际施工的困难,因为一旦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非常困难了。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二者还应该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意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更好的协助与配合,想设计单位及时反馈在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能够及时的加以解决。这样在未施工前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算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有些问题需要修改,不但会延迟工期还会增大投入成本,浪费人力物力。

(二)技术方面:一是应重视设计灌注桩及钻孔桩的基础。一般而言,在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今天,由于该技术的投入与收益不合要求,具体的工程施工图合同并不包括该设计,施工的安排工作则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或另行委托专项支护设计公司承担。据了解,目前业内已经有十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应用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这就大大的提高了这一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从中减少了很多的人为风险。从表面上看,项目前期减少了成本支出,但深入分析我们得知这种现状严重背离了当今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施工现场条件,严重拖慢了工程施工进程,加剧了工程施工的风险,增大了设计人员对新的支护设计技术的消化吸收的难度,因此应引起设计院管理层与设计人员的重视,尽快加以应用。因为,这不仅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发展,同时影响了我国整个土木工程的发展,因此,建议普遍运用该技术。二是加强对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重视。一个土木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例如施工环境、施工成本以及施工技艺等,所以施工设备的合理选择对于控制整个工程建设的成本和减小风险来说十分重要。据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采用涡锥钻个体单机来进行施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质量的隐患。这样处理的结果导致施工图上标明的工艺指标和设计标准难以做到严格控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数量问题桩,同时由于桩承载力也不能充分形成;工作面的整洁更是无从谈起,烂泥污水充斥基坑,施工进度缓慢,这些都对工程质量有着不小的影响。先进的技术能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人為环境影响,减少地面的积水,保持工地的整洁,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率,满足土木工程桩制作高质量的要求标准。三是加强对钢筋接卸技术的重视。由于建筑用地大量增加,而城市容纳空间有限,建筑趋于高层化,为了保证高楼的安全和地面对高层建筑的承载力,需要加强对钢筋接卸技术的重视。这项技术并没有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被明确的规范和限制。但由于该项技术实施起来难度相当的大,而且这项技术的多产生的施工效果和质量并没有得到保证,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很少把其加入到设计中去。其次,钢筋接卸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易操作,虽然技术成本较高,但是检测报告的含金量也比较高,因此,便于在各地进行广泛应用。

总结:在新时期,土木工程来说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土木工程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施工技术与设计过程之间的有机配合。同时,土木工程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对土木工程进行全面的认识,在不断地实践与学习中强化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态制定相关措施,推进我国土木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佘国元.探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设计配合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 2] 王小峰.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5(6).

[ 3] 林洲. 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5)

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 第4篇

1.1 施工技术的总括

土木工程一般比较重视实践,也是为了实际的使用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现实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施工技术都不是统一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也就是说,具体的施工技术要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施工内容和工程项目要求等的影响,所以具体的施工技术是不确定的,但是施工技术在整个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程结果的优劣,并且在具体的施工中,选择施工技术要非常的慎重,因为工程一开始,施工技术就不能被改变,除非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而不得不改变,否则就要一直持续到工程的结束,所以在选择施工技术的时候都是非常严格和慎重的。

1.2 施工技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建筑都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经过详细得分析之后,本文总结了以下典型的弊端,首先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这是整个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的创造是为了使用,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涉及了很多工作,比如最优控制、线性分析和反馈分析等,实际的施工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所以单一的理论技巧和实际的施工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除此之外还有施工技术的落后性,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传统的施工技术不能满足现在快速发展的土木行业,也满足不了社会对土木工程提出的新要求,所以要针对这些落后的技术进行非常必要的创新。以上就是在经过详细调查分析之后,总结出的典型的施工技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出现的新颖的建筑理念和先进的设备也已经被应用在了土木工程的领域之中,成为推动土木工程发展的坚实力量,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促进土木工程发展的同时,也为土木工程领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施工技术的创新不仅是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要求,也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有着非常迫切的必要性,具体来讲,对施工技术的创新首先符合国家一直强调的创新的主题,建国以来,国家就一直在强调创新的必要性,所以,在土木工程领域,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对着土木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得扩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在国家、政府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施工技术和原来相比,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和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创新工作不容懈怠。同时施工技术的创新也非常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力,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在现实的社会上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是企业生存都必须遵守的法则,为了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度,在社会上能有自身的立脚之地,在施工技术上必须进行创新,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具体工程。所以不管是从适应国家政策来说还是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上,施工技术的创新都是非常必要的。

3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方案设计

3.1 提高创新的意识理念

市场经济下,要想企业在激烈的土木工程竞争中取得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施工技术的创新,为此首先要强调创新的理念,这是创新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企业上下都有一个创新的意识,创新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所以要在企业中普及技术创新的理念,具体的实施手段可以有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比如PPT、微信等,在企业的内部进行创新的教育,也可以学习其他进行技术创新之后取得成功的企业的典型实例,来增强创新工作开展的信心。

3.2 完善创新的机制

创新机制是创新工作开展的详细步骤,也是创新工作开展的坚实保障,需要认真得对待,首先,针对施工技术存在的实际具体问题,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专业的工作队伍,根据现实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特色来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来建造一个独属于企业自身的王牌技术,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地位。除此之外,还需要引进创新性技术人才,这是一个企业保持鲜活生命力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具体的做法可以是举行目的性强的考试,来选拔那些具有卓越创新型的人才,还可以在现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创新性,具体的做法可以组织创新培训,聘请业内先进的、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来进行具体的讲座、或者派遣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参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创新的交流会,缩短与行业前沿的距离。

3.3 积极主动的应用

加强对创新技术的应用,只创新而不投入使用,就失去了创新的最终目的,将研究的技术束之高阁,只能是浪费人力和物力,所以在先进的创新技术研究出来之后,企业的负责人员要积极得组织具体的应用工作,来提升企业在施工技术上的创新性。具体的做法是当先进性的技术研究出或者是引进之后,企业负责人首先要做好带头工作,将企业的核心人才组织起来,根据具体的环境,讨论施工技术的使用情况,这也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4 结语

土木工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土工工程建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施工的技术上有了不小的变化,社会对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施工技术虽然已经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大环境都发生变革的情况下,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已经开始出现了新的阻碍,如果不及时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不仅会影响整个土木工程的发展,还会在国家激烈的竞争中,为国家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害,所以以上本文研究的主题就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问题。总之为了保证土木工程领域据科学稳定的得进步,需要考虑施工技术的创新问题,为此,应该首先明确创新的必要性,接着认真仔细得分析现在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得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土木工程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原来的限制,所以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土木工程能够取得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需要对是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养料,所以,针对现在土木工程领域出现的问题,综合各方面的经验和研究力量,来对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创新。

关键词:建筑施工,创新方案,土木

参考文献

[1]黄斌.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6.

[2]潘安平.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

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 第5篇

1.1钢筋混凝土的设置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与混凝土组成的,混凝土与钢筋质量高低、性能好坏等方面均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性。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性,在设计工作中应当充分说明钢筋混凝土的配置要求,即混凝土配置方面,保证骨料、水泥、碎石等混凝土原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按照工程建设要求,计算混凝土原材料配置比;根据混凝土应用强度等相关要求,说明混凝土振捣要求,如振捣力度、振捣时间、振捣方式等。在钢筋选用方面,根据钢筋混凝土应用要求,说明选用钢筋类型,即柔性和刚性钢筋;分析钢筋应用作用,说明所用钢筋弯曲度、强度、表面圆滑度等[2]。以便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土木工程设计方案来进行材料采购。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机理与方式选择

钢筋与混凝两种施工材料在受力性能方面存在差异,如若不能科学、合理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施工材料的不同受力性能,将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坚固性、稳定性。所以,土木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中,需要注意科学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机理与方式。即结合土木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各个方面进行载力计算,如斜截面载力计算、扭曲截面载力计算等,并分析内部结构与外部形状变动的可能性,进而选择适合的设计机理与方式来展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3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劣势分析

电子工程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工程;EDA;技术

1.电子工程内涵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开始进入其发展的黄金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子技术作为独立产业的深入与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电子工程及电子工程相关产业的重要性也开始突出出来。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必须要不断创新电子工程技术,促进电子工程技术的新发展。

电子工程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基本载体,对电子信息进行系统的控制与处理的学科,主要包括电子设备及相关方向系统的开发以及信息的有效处理等几方面的内容。从现阶段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来看,电子技术作为一项系统的技术与个开始出现产业链分化,多行业交叉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出现,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

2. EDA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EDA技术,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 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 E-DA 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的结晶,也是现代电子工程的最重要的应用技术。

EDA技术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它比电原理图更有效地表示硬件电路的特性,同时具有系统仿真和综合能力,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2.1.现代化EDA技术大多采用“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程序,从而确保设计方案整体的合理和优化,避免“自底向上(Bottom-up)”设计过程使局部优化,整体结构较差的缺陷。

2.2.HDL给设计带来很多优点:①语言公开可利用;②语言描述范围宽广;③使设计与工艺无关;④可以系统编程和现场编程,使设计便于交流、保存、修改和重复使用,能够实现在线升级。

2.3.自动化程度高,设计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各级的仿真、纠错和调试,使设计者能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同时设计人员可以抛开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系统的开发上,保证设计的高效率、低成本,且产品开发周期短、循环快。

2.4.可以并行操作,现代EDA技术建立了并行工程框架结构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和支持多人同时并行地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3. EDA技术的作用

EDA技术在电子工程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验证电路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设计方案确定之后,首先采用系统仿真或结构模拟的方法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这只要确定系统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数学模型)便可实现。这种系统仿真技术可推广应用于非电专业的系统设计,或某种新理论、新构思的设计方案。仿真之后对构成系统的各电路结构进行模拟分析,以判断电路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及性能指标的可实现性。这种量化分析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

元器件的容差和工作环境温度将对电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对这种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就很难实现整体的优化设计。EDA技术中的温度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各种温度条件下的电路特性,便于确定最佳元件参数、最佳电路结构以及适当的系统稳定裕度,真正做到优化设计。

4. EDA在电子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技术流程

近年来的EDA技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包括了通信、医药、化工、生物、航空航天等等,但是在电子工程设计的领域中应用的最为突出,主要利用了EDA技术为虚拟仪器的测试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EDA技术在电子工程设计的领域中,主要应用于了电路设计仿真分析、电路特性优化设计等方面。主要的技术流程如下:

4.1 源程序

通常情况下,电子工程设计首要的步骤就是通过EDA技术领域中的器件软件,利用了文本或者是图形编辑器的方式来进行展示。不管是图形编辑器或者是文本编辑器的使用,都需要应用EDA工具进行排错和编译的工作,文件能够实现格式的转化,为逻辑综合分析提供了准备工作。只要输入了源程序,就能够实现仿真器的仿真。

4.2 逻辑综合

在源程序中应用了实现了VHDL的格式转化之后,就进入了逻辑综合分析的环节。运用综合器就能够将电路设计过程中使用的高级指令转换成层次较低的设计语言,这就是逻辑综合。通过逻辑综合的过程,这可以看作是电子设计的目标优化过程,将文件输入仿真器,实施仿真操作,保持功效和结果的一致性。

4.3 时序仿真

在实现了逻辑综合透配之后,就可以进行时序仿真的环节了,所谓的时序仿真指的就是将基于布线器和适配器出现的VHDL文件运用适当的手段传达到仿真器中,开始部分仿真。VHDL仿真器考虑到了器件特性,所以适配后的时序仿真结果较为精确。

4.4 仿真分析

在确定了电子工程设计方案之后,利用系统仿真或者是结构模拟的方法进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分析。利用EDA技术实现系统环节的函数传递,选取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这一系统的仿真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非电子工程专业设计的工作中,能够应用到方案构思和理论验证等方面。

5. 结束语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EDA技术的领域也在向高层次的技术推广和开发,成效十分显著。本篇论文我们对EDA技术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很研究,研究表明,EDA技术对于我国的电子工程设计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基于EDA技术领域的电子产品在专业化程度和使用性能上都要比传统的设计方案制造的产品更加优化。将EDA技术应用到电子工程设计的领域当中,对于电子产品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拓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杨.电子工程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6):242.

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 第7篇

土木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 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学科, 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土木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它既是物质方面的需要, 也有象征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 超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巨型大坝、复杂的地铁系统不断涌现, 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同时也演变为社会实力的象征。土木工程包含了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在工程施工前, 必须要对工程的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 才能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符合居住或者通行, 结构设计的合理和科学性是前提, 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保障, 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建造出完美的、合格的房屋、桥梁、公路等。

2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有效结合

2. 1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通常情况下,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一般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式设计, 部分地方用到大理石、沥青等土木工程材料。根据力学性能, 对建筑物设定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 是建筑施工的首要任务, 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能给建筑物带来良好的视觉美感, 还能提高其相应的建筑学性能, 达到抗震抗压、防漏防潮、冬暖夏凉的优点。在房屋结构设计中, 梁柱的选择和设置是十分关键的, 梁柱横截面积小, 但承受的房屋整体压力较大,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设置良好的位置, 保证梁柱能承受起一定的压力。实际的梁柱的设计中, 一般采用填充法, 可根据房屋高度和压力适当调整梁柱横向和纵向的力, 还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为后续房屋美化和装饰提供便利。在道路以及桥梁的结构设计中, 同样也要保证路基或者桥墩的坚固和稳定性, 根据不同的压力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或者桥墩类型, 满足其结构力学性能。

2.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贯穿土木施工的各个环节, 从前期的工程探测到后期的竣工验收都需要施工技术过硬, 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研究房屋建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是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等问题的, 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其中, 最重要的还是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的实施, 例如横梁的和截面积的设置, 对于连接节点的强化, 混凝土的稀释度等等, 这些都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具体的土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确保土木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2. 3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

合理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配合上良好的施工技术, 能够确保工程的低成本、高性能以及高效率, 这就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合理而科学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能够简化施工程序, 优化施工质量, 从而到达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 仅仅只有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是无法顺利完成整个土木施工全过程的。结构设计好了, 如果施工技术不到位, 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土木工程会存在很多漏洞, 而弥补施工漏洞就会给土木工程带来工期延误、成本加大的问题。所以一个土木工程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协调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系, 提高土木工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要求其全面掌握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状况, 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设计, 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 加强对施工阶段的管理, 以保证土木工程的顺利开展。

3 如何协调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系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都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 所以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协调上要进行全面合理的考虑, 才能实施, 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3. 1 深基坑支护设计

目前国内大多数施工建筑队伍对于土木工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内容上, 一般都不会再施工合同或者施工图纸上展示出来, 这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难度。首先在施工结构设计上, 设计人员或者单位必须要根据图纸上所标注的建筑实物, 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工程施工能力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法, 同时还有根据基坑侧壁的土质和高度, 给施工队伍提出有关支护的原则性建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深基坑支护设计中还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构设计, 以此提高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是, 现有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无法跟上计算机结构设计的步伐, 造成了结构设计领先于施工技术的局面。针对这种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单位和技术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掌握先机的深基坑支护知识, 更新理念和方法, 根据计算机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出适合的配套的施工技术, 保证土木工程的有效实施。

3. 2 着力于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能力

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行业仍存在着理念滞后、技术欠缺的缺点, 国内标志性建筑业无法同国外相比, 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上也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创新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理念, 以此来解决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协调问题。当然, 事在人为,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相关设计院、施工队着力于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能力, 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以此来提高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水平。在土木工程建设中, 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避免将过多的主观因素带入施工过程中, 以免施工出现问题和误差, 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设计院要创新理念、更新技术, 创造出大规模的培训机构, 对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培训, 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传输给一线的施工人员。

3. 3 引进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是目前一项高端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土木工程都能设计出相应的钢筋机械连接结构, 但是由于操作技术不到位, 很少有土木工程施工队伍具体的实施过, 国家建筑领域的相关单位也没有对这种技术进行有关的技术指导和约束,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普遍不愿意采用。但是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操作简便快捷, 使用性很高。如果国内对这项技术有合适的引进和正式使用, 将对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统筹配合方面带来一次巨大的突破, 也是土木工程行业中一项新技术的飞跃性发展。

4 结语

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完美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推动了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所以, 在土木施工环节中一定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同时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 加强对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苗.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J].江西建材, 2014 (23) :18.

[2]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3 (02) :87-89.

伸缩缝设计工程技术 第8篇

关键词:伸缩缝,设计,影响因素

1 桥梁伸缩缝概述

桥梁伸缩缝是指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需要而在桥梁上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当前,对于桥梁伸缩缝一般有对接式、钢制支承式、组合剪切式(板式)、模数支承式以及弹性装置。(1)对接式伸缩缝。对接式伸缩缝装置,更具其构造形式和受力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填塞对接型和嵌固对接型两种。填塞对接型伸缩装置是以沥青、木板、麻絮、橡胶等材料填塞缝隙,伸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受压状态。该类伸缩装置一般用于伸缩量在40mm以下的常规桥梁工程上,但目前已不多见。嵌固式对接伸缩缝装置利用不同形态的钢构件将不同形状的橡胶条(带)嵌牢固定,并以橡胶条(带)的拉压变形来吸收梁体的变形,其伸缩体可以处于受压状态。也可以处于受拉状态。(2)钢制支承式伸缩装置。当桥梁的伸缩变形量超过50mm时,常采用钢质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当车辆驶过时往往由于梁端转动或挠曲变形而产生拍击作用,噪声大,而且容易使结构损坏。因此,需采用设有螺栓弹簧的装置来固定滑动钢板,以减少拍击和噪声,该伸缩缝的构造相对复杂。(3)组合剪切式(板式)橡胶伸缩装置。该装置是利用各种不同断面形状的橡胶带作为填嵌材料的伸缩装置。由于橡胶富有弹性,易于粘贴,又能满足变形要求且具备防水功能。因此,目前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4)模数支承式伸缩装置。板式橡胶制品这一类伸缩装置,很难满足大位移量的要求;钢制型的伸缩装置,很难做到密封不透水,而且容易造成对车辆的冲击,影响车辆的行驶性。因此,出现了利用吸震缓冲性能好又容易做到密封的橡胶材料,与强度高性能好的异型钢材组合的,在大位移量情况下能承受车辆荷载的各类型模数支承式(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系列。(5)弹性体伸缩装置。弹性体伸缩装置分为锌铁皮伸缩缝和TST碎石弹性伸缩缝,弹性体伸缩装置是一种简易的伸缩缝装置,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当伸缩量在20~40mm以内时可以采用TST碎石弹性伸缩缝装置,是将特制的弹塑性材料TST加热熔化后,灌入经过清洗加热的碎石中,即形成了TST碎石弹性伸缩缝,碎石用以支持车辆荷载,TST弹塑性体在-25~60℃条件下能够满足伸缩量的要求。

2 桥梁伸缩缝设计要点

2.1 伸缩缝破坏过早的设计原因伸缩缝的破坏最先从过渡段的混凝土开始。

过渡段混凝土的主要荷载为车辆轮压产生的动载,当轮压在伸缩缝上时,其荷载通过锚固系统传递到过渡段混凝土,再传递到梁板上,并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在设计上而言,造成伸缩缝的破坏过早,无非是以下方面的原因:(1)伸缩缝在整个桥梁工程所占的份量不多,一般易被设计人员忽视,从而未对伸缩缝进行细致的考虑与设计。(2)伸缩装置的受力复杂,而与之密切相关起决定作用的锚固系统却不尽合理。(3)设计方面对施工的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如:锚固混凝土太薄且钢筋密布,伸缩装置的锚固系统很难准确地预埋在梁中,甚至无法预埋,相当一部分锚固系统不得不锚固在整体化层混凝土中。(4)有的设计工程师在伸缩缝设计过程中只注重计算桥梁的伸缩量,并以此进行选型,而往往对伸缩装置的性能了解不全面,忽视了产品的相应技术要求。

2.2 伸缩缝设计要点。

2.2.1 整体设计合理选定恰当伸缩量的缝隙极为重要,缝隙越大伸缩装置越容易遭破坏。

采用的缝隙过大或过小,以及没有考虑安装时的温度而调整间隙。特别是针对板式橡胶伸缩装置,易造成破坏。即使是连续桥面,在面层铺装上往往也会出现裂纹。因此,要采取预先切割桥面,设置接缝,或用较软的铺装层来吸收裂缝,或者安设小型的伸缩装置来解决。在较大纵坡的情况下,如不设置考虑适应竖直变位的构造,也容易产生缺陷,引起破坏。伸缩装置沿桥面纵向,即使伸缩量小,也存在挠度差大的问题,因此,在伸缩装置构造上要给予重视。伸缩装置与梁体结合成等强的整体无疑是提高其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除模数式伸缩装置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桥梁伸缩装置,与桥面板的固定、结合往往不够充分,效果不甚理想,一般构造尺寸较小、刚度不足,而且对新材料的特征、配合等研究不够深入,所以在选型时应作充分的比较研究。对与桥面的雨水,一般应在伸缩装置附近设集中排水口;对不在日常养护作多次涂漆的构件上,设计上应采用优质耐久的防护材料作有效的处理。

2.2.2 实例设计在设计方面,有些设计者误认为上部构造梁板的实际预制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就是桥两端伸缩缝的宽度。

就一孔20m长的简支梁桥为例,有些设计人员照本宣科,把两端各设一道缝宽2cm的伸缩缝。实际上按温差45℃设计,伸缩量按下式计算:△L=△Lt+△Ls+△Lc+△Ld+△ALe,△Ltf=△ta L.式中:△Lt-温度变化产生的伸缩量;a-线膨胀系数,混凝土a=10×10-6,钢a=12×10-6;L-伸缩梁的长度△Ls,△Lc-由于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影响而产生的收缩;△Ld-梁端转角产生的变形量;△Le-制造安装误差。膨胀系数n=10×10-6,干燥收缩度20×10-5,徐变系数ψ=2.0,预应力引起的平均轴向应力σ=6N/mm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h=30000N/mm2,施加预应力后三个月的递减系数=0.4,则:△=45×10×10-6×20000=9mm,△L=20×a Lβ=20×10×10-6×20000×0.4=1.6mm。△L=σ/EhψLβ=6/30000×2×20000×0.4=3.2mm。设梁端旋转水平变形△Ld=3mm。总伸缩量△L=9+1.6+3.2+3=16.8mm。按此计算,只在一端(若系坡桥只在高处一端)留一道缝宽2cm的伸缩缝即可,另一端桥面铺装与背墙连续,这样,既节约了资金,又减轻了跳车。

合理预留伸缩缝宽度,可使其在夏季挤紧,到冬季温度降低时才会拉开,从而有效提高伸缩缝寿命,减小桥头跳车。据观察伸缩缝挤坏的很少,大部分是缝太宽,引起跳车,跳车越严重缝破坏的越快,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混凝土还有相当高的抗压强度,只要挤压在规定范围内,对桥梁结构不会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在伸缩缝的设计中,采用安全系数较大的伸缩缝宽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 结语

电子工程设计的EDA技术研究分析 第9篇

关键词:电子工程设计,EDA技术,电子技术

近些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日益发展、革新, 应用逐渐实现了快速化和大容量发展, 设计系统的数字化, 由传统组合芯片转变为单片系统发展。可以说, EDA技术发展, 实现了电子领域、电子系统开发的变革, 是科技提高、发展的重要产物, 对电子工程设计而言, EDA技术的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 实现了电子设计的自动化, CAM和CAE技术概念出现, 逐渐产生了EDA技术, 该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 集合拓扑逻辑结构、计算数学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优化技术、图形技术等学科, 逐渐产生了最新理论结构, 由微电子、信号处理分析、电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集合。现代化EDA技术特点较多, 选择自顶向下方式设计程序, 确保了设计方案整体性和优化性, 加上该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电子工程设计时, 可开展各类级别调试和仿真, 对于电子工程设计者而言, 可及时发现结构设计错误, 防止设计工作浪费, 防止细枝末节错误, 在系统开发中能够投入更多精力, 确保设计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缩短设计周期。同时, EDA技术能够并行操作, 构建框架结构环境, 可实现同步电子工程开发、设计。可以说, EDA是电子技术设计自动化, 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设计电子电路或系统的软件工具。该工具可以在电子产品的各个设计阶段发挥作用, 使设计更复杂的电路和系统成为可能。

2 EDA技术的特点

首先, 在现代EDA技术的运用, 大多选择“Top-Down”程序进行设计, 保证设计方案优化性、合理性, 防止“Bottomup”的设计局部优化, 避免整体结构缺陷。

其次, HDL技术的设计优点, 可实现语言的公开利用, 保证语言描述范围, 确保设计和工艺无联系, 保证现场、系统编程, 确保设计保存更为便捷, 可实现在线升级。

第三, 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设计过程中, 能够实现各级别仿真和调试, 在早期结构设计时, 设计者能够及时发现设计错误, 防止设计工作重叠。另外, 设计人员能够省略具体细节问题, 在系统开发上能够集中精力, 确保设计低成本和高效率。

3 EDA技术的发展

在电子工程设计领域, 随着EDA技术出现到发展, 主要分为3个历史发展时期:

首先, 初级阶段。从1970年开始, EDA技术主要是采取CAD技术, 集成电路具有小规模特点, 在传统手工图设计时, 因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成本较大, 周期较长, 设计效率不高, 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印刷, 选择CAD工具, 可实现布图布线的二维设计和分析, 代替了传统的高重复性工艺。

其次, 发展阶段。从1980年开始, EDA技术逐渐发展完善, 集成电路规模也随之增大, 电子系统的复杂化, 开展软件开发研究, 实现CAD系统集成, 强化了电路功能设计、结构设计, EDA技术逐渐延伸至半导体芯片设计。

第三, 成熟阶段。EDA技术经过长时间发展, 从1990年开始, 微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猛, 一个芯片集成, 就可达到几千万、上亿晶体管, 对于该技术现状, 对EDA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 促使EDA技术进一步发展。全球各大公司陆续研发EDA系统, 开展大规模系统仿真, 研究高级语言技术和综合技术。

4 EDA技术软件研究

首先, EWB软件。该软件技术是基于PC电子软件设计, 具有集成化、仿真分析、原理图、接口设计、文件夹设计等几个特点。

其次, PROTEL软件。使用该技术, 主要在PROTE199中广泛运用, 立足电路原理图设计, 采取印刷电路板设计和高层次设计技术。近些年来, EDA技术开发成为热门话题, 得到迅速发展。在该领域, 主要包含高层次模拟和硬件语言描述, 是一种高层次综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EDA技术朝着更科学、更高层次设计技术逐渐发展。

5 EDA技术作用

首先, 使用EDA技术, 可验证电路设计, 保证方案正确性。确定设计方案后, 通过系统仿真、结构模拟, 对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验证设计, 保证系统环节传递函数能够实现。推广系统仿真技术, 在非电专业系统设计时, 可确定某种新构思和新理论设计方案。待仿真后, 可模拟分析系统各电路结构, 对电路性能指标实现性、结构设计正确性进行判定。

其次, 使用EDA技术, 可优化设计电路特性。对于元器件容差, 加上工作环境温度变化, 会影响电路稳定性。通过传统设计方法, 难以全面分析这种影响, 也难以完成整体优化设计。使用EDA技术, 利用统计分析、温度分析功能, 处于各种温度条件下, 可分析电路特性, 有利于最佳电路结构、系统稳定温度和最佳元件参数确定, 保证电路优化设计。

第三, 使用EDA技术, 可实现电路模拟测试。对于电子电路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包含大量的特性分析、数据测试, 由于受测试仪器精度、测试手段约束, 存在较多测试问题, 选择EDA技术, 可实现功能的全部测试。

6 EDA技术实现步骤

如上文所述, 在现代电子设计领域, EDA技术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主要是一种硬件HDL描述语言, 对硬件电路功能、信号连接、定时关系的语言描述。因此, EDA技术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能够实现并行操作, 具有较广的语言描述范围, 可实现语言公开利用, 促使整体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对于EDA步骤的实现, 主要包含如下方法:

首先, 文本图编辑和原理图修改。通过图形编辑器, 对文本、图形进行设计, 可充分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其次, 编译。通过编译器, 对设计描述进行拍错编译, 通过设计描述, 直接转换成特定的文本形式。

第三, 综合。在该步骤中, 可实现软件设计、硬件实现性的合二为一, 由硬件电路代替软件设计, 通过HDL综合器, 促使网表文件生成。另外, 以门级为出发点, 可描述门电路结构。只要用硬件描述语言将数字系统的行为描述正确, 就可以进行该数字系统的芯片设计与制造。

第四, 行为仿真。通过设计描述网表文件, 实现功能仿真, 对设计描述和设计意图是否一致进行判定。

第五, 适配。对于网表文件, 利用布局布线适配器, 针对某一目标器件进行逻辑映射操作, 例如逻辑分割优化, 布局布线, 以及底层器件的优化配置, 等到逻辑映射操作完成之后, EDA软件可形成多项结构, 例如适配报告、下载文件。

第六, 功能仿真。在该步骤中, 仿真精度非常高, 和真实情况十分接近。

第七, 下载。如果上述6个步骤能够顺利实现, 可将适配器文件下载, 直接在目标芯片中转存。

7 电子工程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流程

近些年来, EDA技术在各领域不断深入, 涉及医疗、生物、航天、通信等领域, 然而, EDA技术在电子工程设计中的运用最为突出, 通过EDA技术, 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测试, 保证技术支持。可以说, EDA技术的运用, 主要是电路特性优化和电路设计仿真。EDA技术在电子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主要应用流程如下:

首先, 源程序。在一般情况下, 在电子工程设计时, 主要是利用EDA器件软件, 通过图形编辑器, 展示文本、图形。不论是文本编辑器, 或图形编辑器, 均需依靠EDA工具编译、排错, 方可实现文件格式转化, 保证了逻辑综合分析。输入源程序之后, 即可实现仿真器仿真。

其次, 逻辑综合。输入源程序之后, 利用VHDL格式转化, 即可进入逻辑综合分析流程, 利用综合器,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 通过高级指令, 实现高级向层次较低语言转化, 即逻辑综合。在逻辑综合过程中, 可将其看作电子设计的目标优化流程, 输入文件到仿真器后, 实现仿真操作, 确保功效、结果一致性。

第三, 时序仿真。逻辑综合适配后, 进入到时序仿真环节, 时序仿真是利用适配器、布线器, 通过适当手段, 将VHDL文件传输至仿真器内, 逐渐开始部分仿真。因VHDL仿真器的使用, 需考虑器件特性, 在适配之后, 时序仿真结果比较精确。

第四, 仿真分析。明确了电子工程设计方案, 通过结构模拟、系统仿真方法, 对方案可行性、合理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EDA技术, 可实现系统函数传递, 建立数学模型开展仿真分析。使用该系统仿真技术, 可应用到其他非电专业设计中, 在理论验证、方案构思中能够正确运用。

8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现代技术逐渐革新, 促使EDA技术领域朝着更高层次推广、开发, 且成效非常显著。在本篇文章中, 笔者详细分析、研究了EDA技术的基本信息。根据研究表明, 在我国电子工程设计领域, EDA技术的运用是一种技术推动和变革, 基于EDA技术的电子产品, 其使用性能、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设计方案。因此, 在电子工程设计领域, 使用EDA技术, 可明显提升工作效率, 优化电子产品, 拓展产品附加值, EDA技术发展方向的高层次自动化设计技术必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欢欢.电子工程设计的EDA技术研究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3) :140.

[2]许术利.电子工程设计的EDA技术[J].中外企业家, 2014 (12) :114.

[3]姚国雪.电子工程设计的EDA技术刍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4 (10) :214-215.

[4]许勇.电子工程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 2014 (9) :106-107.

[5]潘松.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技术及其应用 (一) [J].电子与自动化, 2000 (1) :51-54.

[6]江燕.电子工程设计的EDA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 (7) :125.

[7]王少坤.电子工程设计的EDA技术研究分析[J].电子测试, 2016 (8) :156-157.

PON技术及其工程设计要点 第10篇

1 PON技术

PON (无源光网络) 的ODN (光配线网) 中不含有源器件, 有利于系统建设和后期管理。目前主流PON技术有两种, 即EPON (以太无源光网络) 和GPON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

1.1 EPON和GPON技术

EPON是基于IEEE 802.3ah标准的PON技术, 其发展较早, 技术相对成熟, 继承了吉比特以太网的标准, 具有可扩展性强、对IP数据业务适配效率高等优点, 同时支持高速Internet接入、IPTV、语音和CATV等多种业务综合接入, 具有很好的QoS保证和组播业务支持能力。

GPON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PON技术, 启动时间比EPON晚, GPON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封装结构GEM, 把ATM和其它协议的数据混合封装成帧。其下行带宽是EPON的两倍, 对业务的支持更好, 提供完整的OAM能力, 支持QoS保证。

1.2 EPON和GPON的相同点

EPON和GPON两者基于两个不同标准, 但是其实现技术上有相同点。两者都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技术 (下行中心波长1490nm, 上行中心波长1310 nm) 实现单纤双向传输, 下行都采用广播方式, 上行采用TDMA。两者系统构成相似, 都是由局端的OLT (光线路终端) 、ODN (光配线网) 、ONU/ONT (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 以及EMS (网元管理系统) 组成, 详见图一。

1.3 EPON和GPON的区别

(1) 速率的区别, EPON上下行速率均为1.25Gbps, 而GPON上行速率最大为1.244Gbps, 下行速率最大为2.488Gbps。

(2) 编码方式的区别, EPON采用的是8b/10b线路编码。其编码效率为80%, GPON采用NRZ编码, 效率比8b/10b线路编码高。

(3) 运营维护OAM方面, EPON对OAM的支持相对较为简单, 只是定义了ONT远端故障指示、环回和链路监测。GPON在多个层面进行OAM管理, 其对OAM的支持优于EPON。

(4) 支持QoS和业务保障方面, GPON拥有更加完善的DBA算法, 具有更优的QoS。

(5) 业务封装和支持多业务方面, EPON沿用了以太网数据格式。GPON对GFP协议做了少量修改, 故GPON具有强大的多业务承载能力, 并提供对TDM的支持。

综上所述, GPON在总体性能上要优于EPON, 但是EPON对物理器件的要求相对宽松, 在成本上有优势。实际工程中不同运营商根据实际情况选用EPON或GPON。

2 工程设计要点

2.1 资源需求

PON技术作为主流光纤宽带接入技术, 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PON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工程所需的资源:OLT需设置于运营商条件较好的机房, 这涉及到运营商的机房资源;ODN部分光缆需利用管线资源敷设, 分光器通常放置于光交箱或配线箱内;分光器至ONU或ONT之间的光缆敷设需要利用小区或楼宇内部管道, 而此类资源较为紧张, 经常成为整个工程的瓶颈。

2.2 调研注意事项

除工程资源的限制外, 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宽带建设的质量, 对今后用户使用网络时的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在设计前应调研如下情况:详细了解运营商现有资源状况、包括机房资源、光交位置、引入段管道资源;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工程接入区域的建筑类型、用户规模、接入带宽需求;考虑系统全程链路长度是否在PON系统衰耗所支持的范围内。

2.3 设计注意事项

2.3.1 衰耗

在充分了解相关建设资源后, 确认建设的可行性。在配套资源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首先应确认OLT至ONT/ONU的衰耗是否满足设计要求。PON系统的传输长度取决于光模块支持的最大衰耗。传输光通道衰耗包含分光器衰耗、活接头衰耗、光缆熔接衰耗和传输衰耗, 及一定量的冗余衰耗。传输链路光通道衰耗可以依据下面的公式:

光通道衰耗≤PON口光功率预算-维护余量

光通道衰耗需低于OLT的PON板所能支持的最大衰耗, 并且留有足够的冗余量, 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2.3.2 分光器

分光器是ODN中重要的无源器件, 它无需外部能量即可实现分光, 完成数据的分发下行, 集中上行功能。EPON的分光比一般为1:32, GPON的分光比随技术进步在不断提高, 目前最大可以达到1:64, 未来可达1:128, 分光器衰耗在总衰耗中占比大, 设计时需重点考虑。

2.3.3 活接头

PON系统中不可以避免地使用到活接头, 适量的活接头有利于增强系统灵活性, 但活接头过多则会增加链路传输衰耗。工程中局端和用户端活接头的数量基本固定, 活接头数量主要取决于中间链路跳接次数。工程中应尽量降低活接头数量, 减少跳接次数, 这样可以增加传输距离、提高传输质量。

2.3.4 ONU设置

如果系统采用FTTB方案建设, 通常需将ONU设置于楼道配线箱内, 因ONU设置在公共区域内, 且无人看管, 因此需要考虑ONU的取电和安全性问题。应保证配线箱设置高度符合要求, 且箱体处于封闭状态, 防止非工作人员打开箱体触碰内部设备, 造成系统故障或人身伤害。此外安装ONU时应充分考虑取电问题, 确保ONU用电安全、稳定、便捷。

2.3.5 入户光缆

如采用FTTH方案时, 就需考虑入户光缆的选型和接续问题。入户光缆选型时应考虑弯曲半径、抗拉强度及光纤衰耗等主要参数, 并需考虑敷设的美观和安全性, 因此入户光缆建议采用弯曲半径较小、各项参数较好的G.657光纤。如图2所示。 (图中最外圈为G.652光纤的弯曲半径, 内含三个小圈分别为G.657的1级~3级光纤的弯曲半径。)

此外入户光缆可以考虑使用冷接续方案, 便于现场施工, 使用冷接续方案时应考虑冷接续所用连接器是否与所用光缆匹配。

3总结

EPON和GPON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工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技术。在选定好技术后, 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客观条件, 现场仔细查勘, 充分考虑系统的最大衰耗, 积极使用已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使工程投产后能满足运营商和用户的需求。

摘要:介绍了PON技术, 分析了EPON和GPON的特性和优缺点, 探讨了PON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各种问题和注意事项, 为PON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PON,EPON,GPON,ODN

参考文献

[1]王正军.基于EPON技术的企业数据用户接入和应用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 2011 (1)

[2]王旭.EPON与GPON技术分析与比较[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1 (4)

[3]陈钢.小议广电全业务接入的无源光网络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 2011 (8)

电子档案管理与工程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 工程设计 电子档案管理 文件归档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工程设计领域。这样以来,工程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也就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对象。电子文件的归档、保存、管理、输出等工作已经成为工程设计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所以,全方位做好工程设计中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对相关单位维持正常是极为重要的。鉴于此,笔者主要就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探讨。

二、电子文件归档前的准备工作分析

充分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实现高效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电子文件的非直读性特征决定了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制定健全的电子文件归档验收制度,并做好制度的宣传工作,进而为电子文件的归档、验收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以CAD文件的归档为例,归档人员首先要按规定填写电子文件归档通知单,通知单上必须有工程负责人、经手人以及审核人的签名。严谨的归档程序和详尽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归档的准确性。但是,由于部分工程的工期较为紧张,遵从严格的程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将会与工作时效产生矛盾。所以,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将归档前的准备工作也纳入到自动化管理的进程中。这样就可以在提高归档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电子文件归档的效率。

三、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电子归档过程中,归档人要注意将不同种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梳理整齐。众所周知,在工程设计中,从工程投标书、招标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委托书、计算书到技术说明书等形成了不同种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有EXCEL表格、WORLD文件、扫描形成的TIF文件等等。并且,这些文件大都在工程设计正式开始之前形成,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内容繁杂,给电子归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使这些电子文件有条理地归档,文件盖章生效要以电子文件归档通知单为依据,从而提高这些电子文件的归档率。

对于CAD电子文件的归档可以采用DWG格式,因为这种格式可以在CAD中直接打开,接受直观检查,尤其是对档案标识的检查,而且对归档后期的整理、编辑、利用、输出及图纸保管工作都非常重要。同时,对于制作过程中的错误如文字线形、扩大纸形等问题也可以做到及时的纠正,大大提高CAD出图合格率。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等。

对于PLT格式的文件,恰巧与DWG格式的文件优缺点相反。PLT格式的文件在归档时图像不能直观显示,但是文件内容保持不变,不随阅读、输出平台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PDF格式的文件,其一般为只读模式,不能实现对设计的任何修改。实质上就是在计算机上阅读纸质文件的电子版,有一定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

四、电子文件归档后的检查验收工作分析

电子文件是形成纸质文件的源头,而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检验是产品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检查力求全面,兼顾电子图中的档案标识和电子图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的变化问题。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检查图纸目录及其格式、目录列表、会签栏、案卷名称、标识名称、图号、日期、施工阶段、序号、复用图的排列、图框的格式等;二是检查本卷的其他电子图,包括文件是否存在垃圾、字符大小、文本位置、符号标识、对角号、图号、名称以及图框的格式等。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电子文件对设备及其标准有较强的依赖性,加之数据类型、文件格式的多样化,文件很可能在经过制作、保存、载体转换等信息处理之后,在归档检查时出现问题,例如使用的字形存在差异;同种字形但是版本有所区别;电子图正常,但是归档后部分文字发生串位、变形,甚至出现乱码。

以钢结构的电子图为例,如果使用日本的制图软件,而不加专有字形,那么二级钢筋符号就会全部丢失。此外,许多软件经过研发出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很多版本,这样也会为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些问题。例如,由CAD14到CAD2007,各种版本的软件都在使用。但是,如果利用低版本的电子图在高版本中作图,则会导致电子图保存后会出现实线、点画线、标注线以及线宽的差异。尤其是在机械制图中,如果部件实体的外围轮廓线粗细不均,混同于标注线,那么设备制造的现场审图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因此,采用不同软件、同一软件的不同版本都会导致文件在格式、编码、读取方式和编辑方式的众多区别,进而直接影响到文件跨平台的阅读和输出工作。总之,实现一个单位内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版本的规范统一,成为电子文件归档最后关口的重要任务。

五、电子文件修改后的归档工作分析

在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个专业部门之间必定会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和图纸会审工作,以适应各种变化,例如施工现场出现的新情况、客户方提出的新要求等。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电子文件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当前,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保留最终版本的方式,即以第二次修改的版本覆盖起初版本,以第三次修改的版本覆盖第二次的版本,这样的方式极易产生最终版本电子图与实际变更过程记载的丢失。国外的一些工程,如土耳其工程中,每次电子图的修改版本都加以归档保存,编号为A\B\C等,借此对工程修改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记录。但是,由于两次修改之间的时间间隔难以确定,之前修改的图纸已达到施工现场,纸质文件与变更通知单一旦收集不完整,就会导致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不一致。由此可见,如果直接采用覆盖的最终版本归档形式反映不出整个的变更过程,可能会为将来电子文件、纸质文件的利用带来了极大地不便。

六、结语

土木工程设计电子技术 第12篇

详细了解开挖地段的土壤性质及地下水位情况后,可结合管径大小、埋管深度、施工季节、地下构筑物情况、施工现场及沟槽附近地上、地下构筑物的位置等因素,来选择开挖方法,合理确定沟槽开挖断面。常采用的沟槽断面形式有直槽、梯形槽、混合槽等;当有两条或多条管道共同埋设时,还需采用联合槽。

1.1 直槽即沟槽的边坡基本为直坡,一般情况下,开挖断面的边坡小于0.

05,直槽断面常用于工期短、深度浅的小管径工程,如地下水位低于槽底,且直槽深度不超过1.5m。

1.2 梯形槽槽帮具有一定坡度的开挖断面,开挖断面槽帮放坡,不用支撑。

槽底如在地下水位以下。目前多采用人工降低水位的施工方法,减少支撑。采用此种大开槽断面,在土质好(如黏土、亚黏土)时虽然槽底在地下水以下也可以在槽底挖成排水沟,进行表面排水,保证其槽帮土壤的稳定。大开槽断面是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适用于机械开挖的施工方法。

1.3 混合槽即由直槽与大开梯脱槽组合而成的多层开挖断面,较深的沟槽宜采用此种混合槽分层开挖断面。

混合槽一般多用乎深槽施工。采取混合槽施工时上部槽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下部槽的开挖常需同时考虑采用排水及支撑等施工措施。

2 沟槽开挖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2.1 人工开挖:

在小管径,土方量少或施工现场狭窄,地下障碍物多,不易采用机械挖土或深槽作业时,底槽需支偿无法采用机械挖土时,通常采用人工挖土。人工挖土使用的主要工具为铁锹、镐,主要施工工序为放线、开挖、修坡、清底等。开挖深2m以内的沟槽,人工挖土与沟槽内出土宜结合在一起进行。较深的沟槽,宜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一般在2~3m为宜,利用层间留台人工倒土出土。在开挖过程中应控制开挖断面将槽帮边坡挖出,槽帮边坡应不陡于规定坡度。槽底土壤严禁扰动。挖槽在接近槽底时,要加强测量,注意清底,不要超挖。如果发生超挖,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回填,槽底保持平整,槽底高程及槽底中心每侧宽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安全施-El作面,防止铁锹、镐伤人。槽帮上如有石块碎砖应清走。原沟槽每隔50m设一座梯子,上下沟槽应走梯子。在槽下作业的工人应戴安全帽。当在深海内挖土清底时,沟上要有专人监护,注意沟壁的完好,确保作业的安全,防止沟壁塌方伤人。每日上下班前,应检查沟槽有无裂缝、坍塌等现象。

2.2 机械开挖:

为了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加快沟槽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目前多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底的施工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机械施工的特点,提高机械利用率,保证安全生产,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做细,并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常用的挖土机械主要有推土机、单斗挖土机、多斗挖土机、装载机等。机械挖槽,应保证槽底土壤不被扰动和破坏,一般来说机械不可能准确地将槽底按规定高程整平,设计槽底以上宜留20cm左右不挖,而用人工清挖的施工方法。采用机械挖槽时,应向机械作业驾驶员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深度、槽帮坡度、蔗度)的尺寸、堆土位置、电线高度、地下电缆、地下构筑物及施工要求,并根据情况会同机械操作人员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后,方可进行施工。机械驾驶员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对现场涉及机械、人员安全情况应及时提出意见,妥善解决,确保安全。配合机械作业的土方辅助人员,如清底、平底、修坡人员应在机械的回转半径以外操作,如必须在半径以内工作时,如刨拨石块的人员,应在机械运转停止后方允许进入操作区。机上机下人员应彼此密切配合,当机械回转半径内有人时,严禁开动机器。在地下电缆附近工作时,必须查清地下电缆的走向并做好明显的标志。采用挖土机挖土时应严格保持在lm以外距离工作。其他各类管线也应查清走向,开挖断面应在管线外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0.5~lm为宜。机械挖槽应保证槽底土壤不被扰动和破坏,一般来说机械不可能准确地将槽底按规定高程整平,设计槽底l~g_E宜留20cm左右不挖,而用人工清挖的施工方法。

2.3 雨期沟槽开挖:

雨期沟槽开挖时,应充分考虑由于挖槽和堆土,会破坏了原有排水系统造成排水不畅,应做好排除雨水的排水设施和系统。为防止雨水倒灌沟槽,一般采取如下措施:在沟槽四周的堆土缺口,如运料口、下管道口、便桥桥头等堆叠挡土,使其闭合成一道防线。在堆土向槽的一侧,应拍实,避免雨水冲塌,并挖排水沟,将汇集的雨水引向槽外。由于特殊需要,或暴雨雨量集中时,还可以有计划地将雨水引入槽内,每30m左右做一泄水簸箕口,以免冲刷槽帮,同时还应采取防止塌槽、漂管等措施。为防止沟槽槽底土壤扰动,可在槽底设计标高以上留20cm的保护层,同时,雨期施工尽量不要在靠近房屋、墙壁处施工。

2.4 冬期沟槽开挖:

冬期沟槽开挖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常用的防冻措施有松土防冻法和覆盖保温材料法。松土防冻法:在开挖沟槽每日收工前,不论沟槽是否见底均预留一层翻松土壤防冻。覆盖保温材料防冻法:在需挖土方或已挖完的土方沟槽上覆盖草垫、草帘子等保温材料,以使土基不受冻。当冻结深度在25cm以内时,可使用一般中型挖土机进行挖掘;冻结深度在40cm以上时,可在推土机后尹装上松土器将冻土层破开。

2.5 质量控制措施:

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受水浸泡或受冻。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地基承载力试验报告;进行地基处理时,压实度、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按设计或规定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记录、试验报告。

3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汛期的安全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以往的工程实践经验,应把重点放在排水管沟槽上。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才能提升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才能防止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学忠等.学论沟槽开挖的施工方法[J].建筑与预算,2009(,6):77-77.

上一篇:奉献爱心下一篇: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