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声乐的教学

2024-05-31

高中声乐的教学(精选11篇)

高中声乐的教学 第1篇

一、根据年龄特点来选择曲目

我们所施教的学生中, 有一部分学生正处于变声旺盛期和变声后期, 从生理角度看, 处于变声期阶段的学生, 声带弥漫性流血、水肿、声门闭合不严等, 过分强调或选曲不当, 极易造成变声期声带的损坏。因此, 恰当的音域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歌曲的旋律必须限定在歌唱者可以较自如地演唱的音域范围之内, 每一个学生的音域是不尽相同的, 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最高音及最低音的发声质地也是不一样的,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在训练过程中, 歌曲音域的选择一定要留有余地, 应随着生理机能的完善和歌唱技术的提高,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歌唱每一个音时, 既不紧张又不费力地把自己最稳固、最自然的声音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去。

二、根据声乐程度来选择曲目

歌曲有深、浅、难、易之分, 歌唱学习的成效几乎都体现在歌曲教材的演唱之中。发声技术练习都是在一定的音域范围内活动, 歌曲教材应与发声练习的音域发展相适应, 音域是歌曲程度的重要标志。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和学习进程循序渐进地选择相应程度的歌曲教材。我们训练学生的目的, 就是要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声及练声方法, 掌握正确的呼吸及吐字方法,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及歌曲表现能力。如果选曲时超出了学生的能力, 在技术和艺术上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因此, 准确把握学生所掌握的演唱能力, 选择难易适中的歌曲教材是非常之重要的。

三、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来选择曲目

歌唱就其本质而言是表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恨。人的这种情绪变换, 都可以通过嗓子表现出相应的效果。每个人表现出的这些声音效果都蕴含着各自的特色。由于每个人的性别、歌曲生理机能及后天得到的声音训练的不同, 产生各自不同的声种、音域、音质及歌唱能力的差异, 所以如何来选择最适合于他们唱的歌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 教师在选择歌曲练习时特别要注重个人差异, 依据每位学生的嗓音特点, 从广泛浩翰的歌曲海洋中选出内容适合、程度相等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 切忌凭着优异的嗓音条件去选力所不能及的歌曲, 在具备一定的声乐程度和进入较稳定成熟的生理、心理条件后, 再决定向各自特色“唱法”方向发展则更为妥当。这样, 才能扬长避短, 美化声音, 提高演唱的艺术效果。

高中声乐教师有效教学的新思路 第2篇

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

高中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通俗音乐,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有关声乐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声乐,什么是正确的美的声音。主要有如下有效做法:一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示范来使学生获得认识;二是通过名家教学碟片或者歌剧欣赏来获得。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多欣赏一些名歌剧或歌剧名段是很重要的。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声乐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避免教学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集体课、小组课和小课的关系

声乐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启蒙阶段和针对个体的训练阶段。在启蒙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大课练习,如讲解发声的原理以及发生器官的构造等。在最初学生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类型相近的学生分成小组上课,让几个学生穿插演练来充实一节课。教师要特别注意,虽然是采用小组课的形式,但原则还是要区分对待的。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从生理结构来看基本相同,但其形态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再加上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与爱好,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这一原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符合客观条件的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随着学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就要采取小课的形式,即个别教学,每次面对的学生不能超过两个;当然,在小课中也可以穿插小组课,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以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有效结合其他的课程

笔者学校声乐教师上课采用包班制,所有参加音乐高考的科目由一个专业教师承担。在上课中,笔者结合视唱课程,严格要求学生用所学习的演唱方法来视唱乐谱,在他们音准节奏都很准确的同时进行发声的纠正,并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选择视唱的音域,使两个学科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说话方式对歌唱的影响

卡鲁索曾说:“讲话的声音是歌唱和歌声的实质性的因素,其本质只是带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没有正确的讲话发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存在。声音的通畅性就如婴儿的哭声,自然明亮而集中,因为婴儿的发声是建立在自然的、本能的、协调的不带任何后天修饰的基础上的。然而,由于气候、方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破坏这种发声的平衡状态,加入了不必要的力度使喉咙紧缩、舌根僵硬等,并阻挡了语言自由的传送。

对症下药,循序渐进

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毛病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声音卡紧,这种现象一般是追求音量而造成的。克服的方法:首先观念要明确,要反对不切实际的拔高音,要求声音圆润、柔和;然后要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歌唱,多练习“a”“u”等元音字母,可少练“i”这种比较紧的母音。二是喉音和喉头上提,一般出现在男声声部和女中音声部。克服的办法,首先是不要盲目地追求音量,最关键的是放松喉肌和舌肌。三是鼻音,这是因为有学生想使用鼻咽腔共鸣,但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改正的办法是:在发声时要将软腭提起,使之离开舌后部,随着音的升高而调整软腭张开的幅度;到唱高音时,口腔应近似打哈欠时吸气的状态,使口腔的通道通畅;鼻音重的学生练声时尽量少用“m”“n”等字音,而多用“l”“t”“b”等为好。另外,还有声音空暗漏气等。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都需要一个习惯、消化的过程。歌唱时,身体各部分肌肉,要按照歌唱要求活动,这不是短时间练习能做到的,而是要反复练习。每一次的练习是一次加深印象的工作,反复加深印象才会把正确的歌唱方法变为自然的做法。如果一个阶段实际并未结束硬要向前跃时,不仅会使学生的发声器官负担过重,而且学生的头脑就会乱,产生错误的理解。即使达不到前功尽弃的地步,也会产生反复,想快反而慢了。因此,要循序渐进。如果学生的呼吸基础还很薄弱时,过分强调他放开喉咙,就会头重脚轻,就会摇晃;如果中强声还没有唱对,就要练弱声,只会导致抖、提、虚。

在不同阶段突出特定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在一个阶段内只需要突出一两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利于学生反复练习,符合解决问题的层次性和顺序性。例如:对一个发声自然但没有正确呼吸基础的学生,可以让他用短小练习体会胸下围、上腹部和声带振动的对抗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有了初步的基础在增加新的要求。有的教师缺乏经验,每一节课后都期待学生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会儿责怪学生气息浅,一会儿说嗓子用力大,一会儿又说嘴没有张开……这种复杂的要求,会令学生心烦意乱,无所适从。

浅析高中声乐教学 第3篇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声乐界有句常用语:“姿势是呼吸的源泉,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形象地说明了姿势对唱歌者的重要性:歌要想唱得好, 就一定要有正确的唱歌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 姿势正确了, 发声的各部位就能正常工作, 而不正确的姿势, 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另一方面, 一首歌曲的思想感情不仅要用歌声来表达, 同时还要通过形体和动作表演来塑造各类任务的艺术形象, 而端正的姿势, 正是形体和动作表演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 正确的唱歌姿势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身体自然直立, 保持自然放松, 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 它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也就是精神饱满。

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 嘴巴张开, 放松下颚, 切忌咬紧牙关。胸部自然挺起, 两肩略下后一点, 小腹收缩, 两臂自然下垂, 全身要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 前脚着力、身体的重心要平稳, 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 眼神要自然生动, 眉、眼、嘴是五宫中的重要部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张大一些, 不要眯起眼睛, 虚着唱歌。

5.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动作, 但动作要简练大方, 切忌矫揉造作, 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 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 也不要靠在椅背上, 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两脚自然弯曲, 不能翘腿坐, 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二、对于歌唱共鸣的认识

歌唱的共鸣从生理结构上分类, 即胸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腔体产生共振, 通过各腔体的适当调节, 使声音扩展美化, 在发生共鸣时, 各个腔体是联合出现的, 声音发出后, 首先在咽喉腔发生共鸣, 并立即向上, (口腔、鼻腔) 向下 (胸腔) 的共鸣腔体传导, 例如, 发高声区的声音时, 鼻腔共鸣为主, 其它共鸣为辅, 也就是在不同的声区, 侧重的共鸣腔有所不同, 但不论发哪个音区的声音, 咽喉腔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在运用共鸣的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将共鸣腔体打开, 体会声音充实, 必须坚持训练获得, 下面谈几点共鸣训练中的教学体会:

1.正确的呼吸和混合共鸣密切相关。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发声的准确, 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情感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 如果呼吸不正确, 会使喉部肌肉僵紧, 使共鸣腔体失去作用, 造成声音单薄, 缺乏弹力, 所以只有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才能协调各发声器官, 形成最佳状态。

2.口腔、喉腔的开度要适中。口腔的开合程度应该根据读音的要求和音高的变化而定, 开得过大, 声音僵硬而不灵活, 开得小, 构不成口腔共鸣状态, 影响声音的传出;喉腔的打开程度和发声效果与共鸣关系相连, 不论唱什么, 音高、喉咙开度一样, 状态一致, 发出的声音就不完美。因此喉腔、口腔的打开还要适度。

3.舌在最佳歌唱中的正确状态。舌的状态好坏直接影响着共鸣的效果, 例如, 发“啊”字, 舌身放平, 舌尖自然抵着下牙齿, 想象在唱歌状态中适松弛自然, 口有流唾液感, 同时下巴配合放松, 使声音舒适悦耳发出。

三、歌唱技巧的表现手法

一个好的演唱者, 不仅要把对生活的理解表现出来, 把作品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出来, 而且每首歌曲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思想感情, 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一个音符中, 要把作者的话通过歌唱形式叙述出来, 领会作者的全面构思, 很好地表达作品的艺术形象。

1.声乐的二度创作。在音乐艺术的创造活动中, 音乐创作, 即作词、作曲是第一个创造过程, 称为一度创作。音乐表演, 是第二个创造过程, 如果说一度创作称为盖房子, 那么二度创作就是房子的装修, 也是演唱者所能够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二度创作绝不是任意、自由和无限制的, 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维系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的纽带。因此, 二度创作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内容主体的范围内活动, 即不能离弦走板, 歪曲内容和作者的基调, 违背作者当初创作的初衷。分析作品作者的思想观点、歌曲的思想内容。

分析一首歌曲, 要透过外在的表象, 分析歌曲中的精髓, 理解歌词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领会作者在歌曲中究竟表现什么?比如, 《江姐》主题歌《红梅赞》的实质是红梅象征着江姐, 表现她外柔内刚, 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节奏舒缓又充满激情, 歌词中荡漾着对严冬怒放红梅的赞美, 旋律优美, 增添了一种昂然向上的气势, 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充满希望的激烈感受。

另外, 我还在声乐教学中, 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信心与品质及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诸多因素。

总之, 通过实践表明, 长期坚持、反复揣摩是提高歌唱修养, 获得歌唱手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徐青如, 崔春荣.声乐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2) .

[2]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10) .

[3] .李娜, 李天义.走出目前高中声乐教学中的“误区”[J].电影评介, 2010 (22) .

高中声乐的教学 第4篇

桂林光华学校 江北斗

作为高中音乐老师,担负着学生声乐启蒙的重任,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老师起码得保证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下面是我多年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独到见解。

一、将声乐与物理学横向联系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产生振动的物体材料多种多样,材料不同音色也不同,振动再引起共鸣,共鸣体的型状也直接关系到声音的质量。传统的“三种唱法”往往会让初学唱歌者误解,大多数初学者首先把自己划个牢笼——我要唱美声?民族?通俗?没有想到自己发声的材料怎么样,共鸣腔怎么样,一味追求唱什么,没有想到自己适合唱什么。一支竹制的乐器要唱出铜管的声音请问能做得到吗?一支小号想唱出大提琴的声音又怎么去做呢?所以,学声乐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好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发音材料——声带宽窄厚薄和位置的深浅,共鸣腔——喉管口腔及鼻腔的形状,之后才能判断并确定自己适合美声?民族?还是通俗,并在选歌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唱出自如、流畅、美丽、动听的歌,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2.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找出声音不好的原因。其一用纸卷一个纸筒靠在嘴上朗诵和拿开纸筒朗诵有啥区别呢?当然用上纸筒声音好得多,究其原因得出:声音浅管子短就不好听,管子变长声音就变好。其二用小号试验,小号的声音就是嘴唇振动的声音,单听嘴唇振动的声音尖锐刺耳不好听,嘴唇上加上一个号嘴就会变得稍微好听,再把号嘴插入小号就特别悦耳动听。学习唱歌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把你的发音管变得越来越长的过程,但唱歌不可能把管子向空中向外延长,那就只能从自身解决往里面变长。3.凸透镜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太阳照射大地,总不会平白无故的让森林和

房子随便就着火燃烧吧,但如果用一块凸透镜将阳光集中在一点,很快就会着火。我们唱歌声音没有穿透力,唱不了高音,就相当于阳光不会自然,如果将声音像凸透镜控制阳光一样集中在一条线上沿着后咽壁往上冲,声音的效果一定会好得没法想象。

二、正确地使用力量。

1.足底呼吸法。唱歌肯定要使用力量,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力量呢?我们知道肺是用来呼吸的,平时的呼吸不需要多大的气息,也就感觉不出呼吸所用的力量,单靠肺的力量也完全能够呼吸,一旦进行强力运动,如快速跑步、演奏吹管乐、歌唱等就会觉得气息严重不够,需要加大呼吸的强度和频率。加大呼吸的强度和频率需要力量,这么大的力量如果全由肺完成,肺不被累成肺病才怪呢?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一种科学的用力方法——足底呼吸法。具体做法是:呼气时用脚趾抓地,吸气时脚趾放松,再抓地呼出,再放松吸气,循环往复。你只要反复去做,就会发现肺部用力越来越少,气息越来越充足,跑步越来越轻松。运用在歌唱中,脚趾放松吸气,脚趾抓地唱歌,再放松吸气,再抓地唱歌。这样你一定会发现唱歌时肺部、脖子、越来越轻松,同时你歌唱的管子也越来越长,音色越来越美。其实这种呼吸法和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呼吸法完全一样。也和声乐理论中的丹田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同出一辙,只不过是更加形象、更加容易理解而已。

2.让脖子完全放松。如果学会了脚底用力的方法,就要用思维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到脚底,让脖子全部松弛下来,要松弛到什么程度呢,要松弛到不用枕头平躺床上睡着了的程度。这样才能让你的歌唱发音管越来越长,脖子稍一用力,肌肉就会把管子卡住,这时再发声就相当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好比一手推门一手拉门,门打不开却白费力。脖子放松了,歌声在在脚底的控制下缓缓涌出,像泉水、像清风,沁人心脾。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脚底的力量从脚趾开始往上传递,同时必须有一种反作用力向下运动,两者

碰撞而发出金玉之声。这种反作用力从何而来呢?就像人喝下一口水顺着喉管往下流直达丹田(肚脐)下方,那么这种反作用力也是在思维的引导下像喝水一样往下往下再往下,一路走来把喉管全部打开,在丹田处与脚底的力量碰撞,歌声由此而产生。这样你歌唱的管子变长了,脖子也放松了.如果不谈唱歌的感情投入,吐字等方面,单从物理现象理解,你把唱歌就当成每唱一句就是有一口水流到丹田与脚底力量产生对抗。

4.爬山虎的原理。爬山虎是一种藤蔓植物,藤是软的,可是他能爬上很高的楼房,什么原因呢?因为它巧用力量,紧紧地贴着墙壁往事爬。离开了墙壁,尽管它拼尽全力去昂头往上,最高始终不过一两尺。唱歌也一样,要想让歌声挺拔有力,高音通畅,也得学学爬山虎,大脑在想象与控制中,将声音紧贴咽腔后壁往上冲,就会觉得非常轻松,歌声也会变得挺拔并充满活力。

5.躺着练歌也是一种好方法。平躺在床上,四肢伸直,不用枕头,这种状态下,你就全身放松了。再试着唱歌,慢慢感受是怎么用力的,站起来也像睡着一样,用同样的方法练习,也能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

三、把人当成一件乐器。

1.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就好比是一根直径较大的竹子,只能制成曲笛(如C调、低音G调), 只能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好比是一支直径较小的竹子,只能制成梆笛(如F调。小G调),是民歌料子。大G调的竹笛永远也不会吹出小G调的效果,小G调也永远吹不出大G调的声音。人也一样,不同的是乐器固定死了,人可是活的,肌肉可以通过正确的控制产生一些变化,高音是通过肌肉控制,将歌唱的管子整体缩小而获得。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

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

2、比较好的音箱,起码得有三个扬声器——低音、中音、高音,如果只有低音扬声器,声音沉闷压抑,如果只有高音扬声器,声音尖锐刺耳,只有当高中低三个扬声器同时发声才会得到理想的悦耳的声音。歌唱者也不妨把自己当成一个好的音箱,胸腔咽腔共鸣是低音扬声器,头腔鼻腔共鸣是高音扬声器,喉腔口腔共鸣是中音扬声器,如果三个扬声器都有共鸣,歌声一定美妙。

3,如果二胡没有下面的圆筒,或圆筒是实心的,如果吉他没有那个箱子,或把箱子外面堵住,你可想象声音的后果吗?共鸣箱的打开是多么重要啊。要做到充分打开和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上述所说的用力方法是最为重要,用力的方法如果错了,不但打不开,还会因为肌肉的紧张,共鸣腔越来越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如: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的积极配合、协调。喉结的位置在哪,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

四、音乐与圆。

1.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圆组成的,大到星系,小到分子原子,一些物体表面看来不是圆,但它的分子都是圆。那么我们的歌声要想好听,首先得让人感觉到圆润,只有圆润才会悦耳。怪不得所有的乐器都充满着圆和圆弧。

2.既然人就是一件乐器,当然得形成很多的圆——圆圆的喉腔、圆圆的口腔、圆圆的咽腔、圆弧的胸腔和鼻腔以及圆润婉转的歌声。喉腔和咽腔打开了自然会是圆的,口腔呢?掀开不一定是圆,舌头与上腭要组成一个圆,舌根与喉腔得连接成为圆弧,小舌要提起形成圆弧以便产生圆弧型的头腔共鸣,口腔变圆不能让下巴往下拉和用力,只能将上腭像打开盖子一样往上掀开,下巴一旦往下拉,喉咙就会被卡住,圆就无法形成,自己唱着吃亏,别人听着刺耳。

3.一些形容歌声的词语如:歌声绕梁、绕梁三日、余音袅袅、歌声婉转等等,这些都与圆、与旋转有关,说明美妙的歌声是旋转的、是圆的,旋转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最具穿透力的。由此,我们可以假想自己的丹田有一台永不生锈的发动机,在不停地旋转不停地歌唱,吸气就是给它加油,你不是在用嘴巴歌唱,也不是在用喉咙歌唱,而是你用发动机来诉说你的心声,歌声穿过长空,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

五、歌唱时的一些感觉。

1.练习唱歌时只要出现喉咙不适(如发痒,发干,发痛),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必须马上停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哪些方面做错了,修正之后再练。如果方法正确,越唱喉咙会越湿润。连续歌唱下来,只觉得有点累,而没有感觉喉咙不适一定是好的。

2.唱歌时如果发现自己是在记歌词、想音准、节拍,或在想自己的方法,起码可以肯定唱得不是很理想。用力、用气的方法练到习惯成自然才好,歌唱是向人们诉说心里的话,或讲一个动人的故事,让大家一起感动。

3.舞蹈是用肢体讲故事,让大家感动,唱歌是用歌唱的语言及少量肢体语言讲故事,当然面部表情也非常重要,这要平时经常练习两边笑肌及眉宇的灵活,才能很好地配合你心里的故事,歌唱时感觉到了自己眉飞色舞就好。

4.如果发现自己是在模仿别人的歌声在唱歌,一定不会唱出好的歌来。适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著名的歌唱家没有一个声音是相同的。

六、人人都需歌学唱。

1.学好唱歌的方法有益健康。学会了唱歌的方法就等于有了更好的呼吸方法,用于医学上可以治疗慢性咽喉炎,肺活量增强了,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2.学唱歌并不是人人去争当歌唱家,国家也不需要那么多歌唱家,可以成为

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可以,为广大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可以担任合格的音乐老师,让科学的歌唱方法一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声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1.绪论

在21世纪初期,我国各大高校音乐学院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逐步扩大各自的招生规模,在校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已有的声乐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于整个教育形式的发展,在实际实践中,为解决师少生多的问题,各大音乐学院均开始选用声乐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以后,小课、小组课、大课互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各大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基本形式,对学生进行检验时,所选用的考量标准主要为演唱会、考试等形式。但是,相关声乐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2.课改前高中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类似,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主要的声乐教学模式仍然为一对多的小组课、一对一的个别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课和个别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指对音乐文化、音乐审美的阐述较少,偏重于技能训练,声乐教学的手段过于单一。

2.2审美体验教育体现较少

在声乐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在遵守《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将高中声乐课程教学和审美教育进行合理、有效的连接,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但是,学校所开展的声乐教学活动,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仍主要偏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声乐技能和声乐知识。

2.3声乐大课的形式单调,内容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主要开设的声乐课程包括声乐发展史、声乐作品欣赏、声乐教学理论等,因此,不难看出在声乐理论教学方面,高中学校偏重于歌唱基础理论,对于相关其他声乐教学内容,如声乐教育理论、声乐美学、声乐艺术论、声乐心理学等却涉及非常少。

2.4声乐技能训练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偏大

在声乐课中,声乐技能训练师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一些声乐老师在上声乐课程中,仍然将声乐技能训练作为一种主要的声乐教学模式。声乐发声技能训练仍然是声乐课中主要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声乐审美方面的发展,在音乐文化方面的修养。

2.5声乐艺术实践课较少,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弱

在学校学生并没有太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学校仅仅在每学期为学生安排一次声乐专业考试,更别说会有很多的上台演唱的锻炼机会,所以,学生要想通过多多参加声乐艺术实践活动,来不断使自身的技能、知识得到不断提高,其难度是比较高的。

3.新课改下高中声乐教学的模式

3.1个别课与小组课结合

对于声乐教学模式,尽管我们一直在推广小组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别课就此被淘汰,一般情况下,一位声乐老师要同时教11个学生,所以和小组课相比,个别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在小组课期间,可以插入个别课,进行独立练习,个别课比较灵活,通过个别课,可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将声乐教学需求作为选择依据,对个别课、小组课进行挑选。

3.2个别课与集体课结合

在声乐课中,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时,声乐老师一般向学生传授声乐理论知识、集体歌唱技能训练、集体歌唱发声训练等。同时,声乐老师,应该向学生进行教学示范,及时发现学生的歌唱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声乐技能问题,常常检查、辅导学生的声乐学习。为保证学生通过歌唱观察、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对声乐歌唱、发声的了解,提高声乐集体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时,应结合个别课声乐教学模式,个别课和集体课二者之间的结合,就是将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互相结合,这种结合形式,科士威对声乐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

3.3小组课与集体课结合

只有选择大班集体课,才能有效开展声乐小组课。通过开展大班集体课,学生之间声乐技能水平之间的距离将会变得越来越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当选择小组课时,声乐老师可以集中培养声乐水平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小组课和集体课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声乐老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发挥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推进声乐教学的改革。

3.4艺术实践音乐会

对于声乐课这种课程,它具有实践性、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等。声乐课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表演能力。要想反应出声乐老师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因此,声乐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歌唱表演机会,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表演能力。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中,包括定期举办学生的演唱会。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为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学校可以举办观摩演唱会;在放假之前,要为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声乐作业;在开学后,为对学生的假期练习情况进行检验,学校也可以举办观摩演唱会。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学校可以将比较优秀的学生组织起来,举行一场毕业音乐会,而所要表演的音乐节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种的技术形式、演唱方式,不断扩大学生的歌唱视野。此外,在学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课堂主要以艺术团、艺术队为主。在节假日期间,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声乐教学实习机会,如让学生到一些落后的山村学校去支教,这样可以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新知识,还能得到更多的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演唱能力。

4.结束语

声乐教学模式規定了声乐教学、声乐教材、声乐课程等内容,它对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只有制定较为合理、科学、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必主 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展望[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 12;

[2] 詹桥玲 高师声乐教学的弊端及对策[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3 6;

高中声乐的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新课程,歌唱模块,科学训练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音乐新课程中,歌唱模块的开设成就了高中生的歌唱梦想,想唱就唱、纵情高歌是每个热爱歌唱的人所渴望的,谁不希望自己的歌唱拥有美妙的声音、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呢?但对于高中生,由于受技术、自身条件以及对音乐技能知识的有限认知等条件的制约,在歌唱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会存在许多问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呢?这就需要在高中歌唱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科学训练。

一、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初学歌唱、尚未入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 心理上:不敢唱,心理素质不过关

初学者在心理上表现为不自信,在歌唱过程中不能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他们情感丰富、自尊心强、更加敏感,如果是音乐学习能力稍薄弱的学生,更不敢在众人面前尝试放声高歌,因此,拥有良好的歌唱心理至关重要。歌唱者大脑对演唱环境、演唱心境、演唱情绪这些生理事实的积极反映就形成了歌唱心理,众所周知,歌唱是全身心的整体肌肉运动,而歌唱心理恰恰是整个完美演唱运动的基础, 是高中歌唱模块教学中必须对每个热爱歌唱的学生认真训练的重要素质。

2. 技术上:不知怎么唱,有许多实际唱法上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正确的歌唱姿势、放松的呼吸、发声及共鸣方法、咬字吐字问题等具体的技术问题。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声带已度过换声期并趋于成年人,但和成年人成熟的声带相比还有部分差异,在技术方面并不能完全自如地承担、理解并做到正确地演唱。因此,技术问题不但不能因为那些“我们在高中阶段只想培养学生兴趣”的想法而忽略、简化甚至回避,相反,更应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与强化。

3. 艺术表现上:不能以情歌唱,艺术表现力苍白

美妙的声音是建立在诸多因素之上的,比如歌唱者对作品的吐字、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用不同的声音音色去解决以及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及把握,等等。其中,歌唱时情感的把握应是我们最先考虑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有很多演唱者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明明感觉非常轻松就能达到高音和很好地控制气息,在正式演唱时却变得“浮”了起来, 在练唱时演绎得非常到位的声音变成了晦暗无光彩的音色, 紧绷的声音使得情感更无从着陆……类似的问题困惑着我们。其实, 除却技术问题, 歌曲的演唱不仅仅需要停留在对曲目理解的初级阶段, 更不能仅停留和满足于情感表现的感性层面, 而应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让歌唱者将亲身感受和对歌曲理解的二度创作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在拥有技术的基础上, 理性地驾驭“感性”这只自由游走的“小鸟”, 让她在艺术的殿堂中理性地翱翔, 在此基础上, 才会让胸中对歌曲的所思所想迸射出激情的火花。因此, 美妙的歌曲情感“是歌唱者运用声音把情感转变成人们知觉的东西而不是抽象的东西”[1], 换句话说, 美妙的声音迸发必须是演唱者内心情感及技术的完美结合和真实流露。因此, 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与歌者在演唱当时的技术掌控、健康稳定的心理以及真实有力的情感迸发有密切的关系, “余音绕梁”“以情动人”才是值得歌唱者恋恋不舍、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学会“在矛盾中抓关键,在对立中找平衡”[2]

在解决学习声乐歌唱的难题时,要交给学生多动脑、勤思考这把入门的“金钥匙”,即“想、听、看”。

1.“想”是“指挥部”

“想”是向歌唱发声及语言器官发出调整“命令”的最高指挥部。歌唱肌体的一切活动以及语言、感情的艺术表现,都受到它的指挥与控制。

美妙的歌唱使我们身心愉悦,这是大脑在协调身体各器官的结果,它会对我们即将进行的歌唱过程有一个总的协调和想象,这种想象的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效果,有的演唱者由于期望值过高使得歌唱之前的心理很脆弱,这些思想问题不仅增加了心理负担,还会使歌者全身各器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增加各处肌肉的紧张度,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因此,在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中,明智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用各种办法使学生放松,转移学生注意力,让其在身心愉悦的情境中开始正确歌唱。放松情绪则可以多运用想象这个有效的方法,这不仅是正确歌唱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做准备。“闻花香”的感觉是想象出来的;在“高位置”上“深呼吸”以及上下腔体的距离也是想出来的;“通、实、亮、纯、松、活、柔”的声音效果有很大成分的想象空间;那些既复杂又讨巧的演唱技巧,主要靠想象来完成。积极调动学生快速进入“想”的歌唱状态极为重要,尤其是要具有略微兴奋的歌唱状态,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将理论的东西放在一边,启发学生歌唱时尽快在积极状态的想象中完成复杂的技巧,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

2.“听”是“监理部”

唱出来的声音对不对,要靠“听觉”去检验。听一听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发出的声音效果是否符合规范的音响效果。

演唱中,歌唱者需要具备高超的调控声音和正确估计声音的能力,这需要歌唱者将内心音高与外部听到的音高协调起来,都要“听”。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强化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将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可以在歌唱中感受和运用乐理知识,积极调动视唱练耳的能力,在全方位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同时,还能调动起每位学生自主实践的热情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使其在广泛欣赏艺术家及老师的“范唱”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3.“看”是“行动部”

按“指挥部”的指令去调整歌唱器官发声的各种运动和形成它们的表象。用表象的形象思维去“看”,比没有形象思维硬去做要巧妙得多、方便得多。歌唱是全身的整体运动,在想象之中去“看”,生理调整就能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顺利进行。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心理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课堂上甚至以后的舞台艺术实践中,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心理状态平衡、稳定、积极,心理暗示非常关键。

歌唱的心理基础包括歌者在心理上的控制能力、调节能力和化解能力。于是,在课堂上,有经验的老师应经常告诉学生:“学唱歌,就不要怕难听,如果唱得很好,还来学什么?不能这也怕那也怕,要敢唱!”“敢”字当头是必须给学生灌输的思想。解放思想,“敢”字当头,才能全身心积极地投入歌唱里面来。这样一来,嗓子周围那些干扰声带正常工作的多余的因素才能被甩掉,嗓子摆脱了束缚,松弛正确的声音自然就唱出来了。而对于音乐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歌唱欲望,可以尝试让他们多做简单易学的哼鸣、副旋律等,只要能积极地参与,在高中阶段,哪怕是“只体会到火车钻山洞的呜呜(u)共鸣声”,那也是成功的。

2. 技术上:注重技巧的训练

技术上要注重技巧的训练,多注意几个“平衡”,即声带闭合与气息的平衡、音量的平衡、音色的平衡等,否则就不能产生整体协调的美感。要讲究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将问题准确地、有针对性地、形象地、由浅入深地解决。

例如,初学歌唱的学生会遇到的较大困难通常是声音挤卡,表现为嗓子紧、音色难听或者音域窄、唱高音困难。这是因为在唱歌时,除了不自觉地运用嗓子唱之外,对其他有关歌唱的方法却知之甚少。于是胸闷、嗓子紧,下巴、口腔都很紧张,唱出的声音苍白无力、沙哑难听。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声带闭合太用力从而造成气息在声带上过大的压力,结果,气流不能均匀通过声带形成动力使声带振动发声。另外,口腔、舌根、下巴等部位都处在紧张、牵拉的状态下,也是其形成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解放喉头的练习(可以用“想象”让学生忘掉喉头的存在,用“轻轻一叹,气一碰嗓眼就响”的方法,叹气的方法找想象中的“嗓眼”)、稳定喉结的训练(始终将喉结稳定在低喉的位置上,可用母音变圆(a+o+u)的方法,不断缩短声带的振动体积,这样就可以实现灵活改变音高的目的)。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理性的翅膀驾驭感性的歌唱。

3. 艺术表现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优美的歌唱,富于感情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一直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

我国的民族声乐传统的主张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舞台表演原则是“神形兼备”。我们的高中生,在最初的学唱阶段,由于自身技术、条件或者教师技术的限制,可能在最初很难做到富有艺术感染力地歌唱,但是,作为老师,却需要把这一理念传输给学生,因为眼前的这个爱好者有可能就是将来站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艺术家,或者是对艺术进行高品位鉴赏的欣赏家,我们有责任将鉴别优劣、“培养音乐的耳朵”的正确艺术理念传授给学生,明确“优美的乐感、富于感染力的歌唱应包括:音准感、节奏感、旋律感、律动感、音韵感及语气感”[2]。

总之,在高中歌唱教学中,通过积极的科学训练,可以尽快地引导学生将“不自然的科学发声状态”转变为积极的“自然的科学发声状态”,而引领学生由进行“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训练就是使他们尽快进入歌唱状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兵.歌唱的心理基础[J].黄河之声, 2009 (1) :46-48.

职业高中声乐教学管见 第7篇

一、当前职业高中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对于职业高中声乐教育而言, 由于入学门槛较低, 学生音乐基础不足, 决定了职业高中声乐教学的不同路线, 对我们声乐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顺应声乐教育的发展需要, 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断提高自身教育业务素质以及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但是从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中师资力量来看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对教学情况相对特殊的高中而言, 充足的师资保障才是提高我国职业高中声乐教育水平的保证。

当前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声乐专业教师相对缺乏, 许多教师身兼多门乐器教学, 尚不具备声乐专业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因此, 师资的缺失是声乐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主要力量, 职业高中应当重视声乐教育的发展, 努力营造条件培养师资, 聘请专家讲座, 通过专业培训使得他们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 以服务声乐教学。其次, 学校应当积极聘请声乐人才, 通过优秀人才为声乐教学师资注入新鲜血液。

(二)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的职业高中声乐教师中有部分教师由于以前所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而导致学历不高, 可以通过在职进修来提高教师的学历及教学水平。此外, 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职场压力或者是因为在外兼职的问题导致出现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危害的不光是教师本身, 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 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 对学生情感关注度不够

声乐是一门艺术课, 因此声乐教学需要有情感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而首要办法就是选取合适的作品, 合适的作品不但能使声乐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同时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乐于从作品中去探索接受。这是因为合适曲目的选取迎合了学生的主观需求, 满足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渴求。

作为教师,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应当对学生进行了解, 建立以符合他们情感需求为基础的声乐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声乐作品的选取上, 不宜选择难度较高, 与学生心理跨度较大的曲目。特别是外国优秀声乐作品, 虽然其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但是时代背景不同, 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学生可能较难理解其中含义, 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应当尽量选取较为著名的, 符合现实意义的曲目, 生僻难懂的曲目应当作为参考了解曲目来进行教学。只有这些曲目符合了学生的认知, 符合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才能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学习中来, 才能积极调动其内在情感进行学习。

二、我国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 声乐教育基础理论向音乐文化教育转轨

基础理论是统管全盘的, 是各个层次声乐教育的基础, 也是发展各个不同唱法, 例如:民族声乐的基础。基础声乐教育理论建设要站在音乐文化的全新起点上。

文化底蕴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品位, 决定人的审美要求, 对声音技能的审美则反映在音乐听觉上, 比如基本发声要素——声音的品质:音色的调整、音量的控制、力度的对比、声音激起方式对声音品质的制约等等。文化素养不同对这些似乎是纯技术方面的要求也不同, 同时会在声音的训练中用听觉不断左右、调整自身的技术尺度, 形成各自的技术品格的特色。基本发声要素之上是音乐表现的基本因素, 比如旋转趋势、乐句的语气、音乐发展的逻辑等等, 文化无不深深植根于声乐技能的发展之中, 引导着它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 加强声乐艺术教育师资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随着教师队伍的新老自然交替, 青年教师的群体越来越大, 青年教师已成为教育战线的主力军。而声乐艺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同样逐渐呈现出这样的局面, 随着声乐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青年教师数量逐年上升。因此, 把青年声乐教师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加强青年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已经逐渐成为声乐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

1、良好的艺术道德修养

“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声乐教学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公正的艺术良心, 是声乐教师思想品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因此, 一个声乐教师应忠诚教育事业, 具有严谨的治学思想, 具备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艺术观点, 应掌握新时期的教育理论及新的科研学术成果, 这将有利于新的观念、新的技术贯穿于声乐教学之中。同时, 声乐教师还要热爱学生,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对艺术公正公平,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精益求精,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认真负责。声乐教师还应该为人师表,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职业高中的学生年龄偏小, 无论从生理上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处在极不稳定时期, 需要声乐教师捧着一颗爱心去关心、爱护他们, 经常和他们交流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2、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 它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科学。它不只是简单的歌唱技巧训练, 还涉及到声乐理论、声乐史、声乐审美、声乐鉴赏、声乐技能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涉及到教育理论, 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它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同时又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全面的声乐理论, 除了要大量阅读领会古今中外声乐论著, 音乐名著, 从中汲取声乐理论精髓外, 声乐教师还必须以审视的眼光去对待理论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批判性地继承, 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教学工作目标明确, 少走弯路, 科学地培养人才。

3、丰富而高雅的文化艺术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美育学科, 是一门处处让人感受美、体验美的学科, 它涵盖了自然、社会、人文等多学科知识。在声乐教育中, 声乐作品有古有今, 包含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有些直接体现着当地、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生活、风土人情、民俗等, 要准确把握这些作品额风格和内涵就需要靠教师具有高深的文化艺术底蕴。声乐教师除掌握本专业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特征外, 还要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特征, 具有不同艺术表现欲表演的综合修养。因此, 声乐教师要具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储备以外还要对中外古典的、现代的艺术知识有所认识, 并能在教学中运用这些知识, 全面、透彻地讲解声乐理论和声乐技能, 分析和处理歌曲, 形成自己对声乐作品独到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和演唱风格。

4、独到的音乐审美能力

声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能完整准确的提炼音乐作品的能力。因为对声乐作品的欣赏需要有对听力审美感觉的敏感, 即对音乐音响及其艺术组合、音乐形式结构的总体感觉。声乐教师要有一定的声乐审美感受力、欣赏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并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 不断的发掘美、表现美、推崇美、树立美和传播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成为具备美的心灵、能唱出美的歌声, 自觉传播美的使者。

(三)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声乐艺术表现的目的就是进行美感创造。人们在歌唱中对美的感知、体验、表现就需要美感意识, 美感意识能影响歌唱者审美创造的全过程。声乐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教学全过程, 积极的美感意识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提高歌唱者的艺术表现力。培养美感创造能力是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歌唱是一种在兴奋的情绪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精神活动, 人的美感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要靠长期发声技巧教育和综合音乐美化熏陶这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来获得, 在教学这个环节中对美感意识的培养格外重要。

2、培养学生声乐的形象思维

歌唱艺术以人的肌体的嗓音发声器官为乐器, 其演唱过程是在大脑神经的支配下, 调节身体有关部位, 进行创造性想象思维的全过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由于声乐理论看不见、摸不着, 如气息下沉、喉头放松、声音的高位置等许多歌唱中的概念, 很多时候要靠学生的认真体会, 开动脑筋, 同时运用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使左右脑配合工作, 才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顺利完成老师要求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达到发出优美动听歌声的目的, 逐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

歌唱的形象思维是以听觉表象为思维材料的, 歌唱者依靠大量积累的声乐知识和经验, 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形象。听觉能力的培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培养学生对优美声音的“倾听”能力, 诱发学生对优美声音的想象与追求, 去感悟演唱时高低声区的统一、音色的统一、字音处理的统一, 寻找适合自己的歌唱声音的最佳位置。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造艺术美的过程, 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学生在声乐演唱中, 首先要对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内容有丰富的想象, 通过音乐语言表现出作品的喜、怒、哀、乐, 传情达意, 感染观众。

5、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创造思维过程中, 直觉思维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直觉是没有通过认真思考而获得的对某个问题突然的领悟能力, 它类似于灵感又不等于灵感。声乐教学过程中的直觉思维是歌唱者突然对歌唱的某个问题的领悟能力或未经认真分析对某个问题提出的合理设想。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常会有直觉思维, 长期不解的问题突然有了新的理解, 因此, 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发展直觉思维, 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1世纪的社会是更加注重人才的质量和素质, 所以, 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浩:《浅谈国内高等声乐教育的现状》。

[2]姜丽丽:《对声乐教育的几点看法》。

[3]刘海潮:《声乐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向分析》。

[4]李泉:《中国声乐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是技术, 还是文化?》。

[5]蒋青:《声乐教育前言理念探析》。

[6]李雪峰:《从高等教育改革谈我国声乐教育改革现状》。

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的创新性研究 第8篇

音乐课程不仅是推动我国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力量, 而且对于职业高中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学生在学习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很好的净化和洗涤, 另一方面可以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水平的同时, 更加准确地发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基于此, 针对现有的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 是笔者乃至所有声乐教育者都应当着重思考的一项课题。

二、职业高中声乐教学的原则

(一) 因材施教原则

职高院校的教育者如果想让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就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声乐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标准的教学方案。 声乐艺术需要演唱者投入较多的热情和努力, 它本身是一种内容复杂、创造性强的思维活动。 基于此, 教育者应当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积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和基础条件差异, 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展开分层与分类式教学, 让各个层次中的学生都可以充分感受到教育者对自己的重视。

(二) 理论结合实践原则

如今, 国内绝大多数职业高中院校中的声乐课程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的情况, 很多教育者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不仅严重降低了声乐课程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 还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 声乐教育者应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总结不足之处, 为日后的发展和进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三、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的创新方法

(一) 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中, 教育者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他们经常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学生硬性灌输声乐理论知识, 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这一局面, 教育者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 声乐教育者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充分理解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质疑与见解;其次, 教育者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 让他们可以在灵感出现时便付诸实践, 不必完全按照教案的内容而一成不变;最后, 教育者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为他们营造更自由的课堂氛围与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明确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所给予的期望。

(二)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声乐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技巧性, 在无形当中加大了授课难度。 由于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与特质都各不相同, 他们应该掌握的声音技巧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 教育者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且主动投身到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除此之外, 教育者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与课堂交流, 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提高学生与生生之间的合作频率, 激发更多的灵感, 以此达到磨砺和丰富学生声乐技巧的目的。

(三)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纵观我国高职声乐教学现状,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声乐课程都是局限于课堂, 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基于此,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实践的机会,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授课重点锁定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的内容当中。 声乐理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声乐艺术, 为自己日后的声乐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声乐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及时的理解和消化, 更加娴熟地将声乐技巧应用到演唱实践中。 声乐教育者只有将二者科学联系起来,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好声乐技巧, 在一次又一次实践当中不断积累声乐经验, 在不间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唱歌的快乐与意义。

四、结语

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长远的任务, 教育者只有不断探索与改进, 才能够让我国的职业声乐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 由于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变化性, 并且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和演唱风格都各不相同, 因此教育者要做到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 对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和创新, 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

摘要:作者针对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的创新性展开了研究, 并结合职业高中声乐教学的原则与自身经验总结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创新措施, 其中包括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等, 以期对我国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高中,声乐教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侯云丽, 梁玉红.谈艺术类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教材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2) .

[2]张宇.浅谈高职声乐教学模式[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 (S1) .

艺考视域下的高中声乐课堂教学初探 第9篇

良好的组织教学是上好课的开始。声乐课的组织教学不同于普通音乐课的组织教学, 声乐课的组织教学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 要求也比较高, 需要的时间也会长一些。我在上课前首先会让学生 (一般10人左右) 围绕着钢琴呈弧形以正确的歌唱姿势站开 (两肩自然松垂, ) , 打开歌唱的腔体, 微笑, 半哈欠状, 闭上眼睛, 静静的体会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 并默练节奏练习呼吸, 体验腹部呼吸的感觉大约10分钟以后, 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站立时的感觉, 我再与学生交流与纠正站立姿势与呼吸状态的正确与否, 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让学生完全放松投入课堂, 为下面歌唱训练起到铺垫作用。

课堂训练练声曲的选择很重要。进行好组织教学之后, 老师就要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了, 因为学生为初学者程度比较浅或者是零起点的学生, 因此学生对音乐的把握能力也是很弱的, 所以我一般不采用旋律复杂的练声曲, 我一般采用单音练习、旋律跨度小的模进练习、以及单音五、八度的练习作为学生的练声曲。通常我选用声乐教育家邹本初编写的的《沈湘歌唱体系—歌唱学》这本书中涉及的练声曲给学生练习, 我常用“a (啊) 、o (奧) 、I (衣) 、u (屋) 的母音给学生练习, 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同时练习演唱练声曲, 但同时给每个人独自演唱的机会, 让一人唱, 其他人听, 然后让练习者与听者必须说出自己听到其他同学演唱声音的感悟, 这样就加强了学生聆听与分辨的能力。这个环节是衔接学生演唱歌曲的关键, 也是学生课后练习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要多一些。同时在练声的方法方面还进行多种尝试, 我经常会让学生站直对着墙壁练习, 或者用两手拢起在脸前形成屏障再练习演唱。这样学生在练声时能够有一个媒介。提高自己的练声感觉。

训练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与表现是重点。声乐是一门表演的艺术, 是舞台艺术, 是要拿出来给人看、让人听的艺术, 是一种情感传递的艺术。因此我在教授学生演唱歌曲时, 特别注重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的训练。重视学生个性的表现。同时演唱的过程是演唱者通过歌曲与听众进行的情感和心理世界交流的过程, 在演唱中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 才能感染听众, 使听众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双重共鸣。例如, 我教学生演唱《黄水瑶》这首声乐曲时, 首先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这首歌曲的背景。理解歌曲的内涵, 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为每首歌曲都蕴藏着作曲家的深情厚意, 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然后在课堂上说给大家听, 并且说出你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在歌声中怎样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再与学生逐字逐句体会词作者的用意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同时, 还要通过歌谱发掘和领会歌曲中的每个音符和旋律。有学生就说这是一首悲情的歌曲, 一方面有对悲惨生活无奈与想要抗争的情绪, 一方面又有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么怎样表现出这样的主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 这时候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重要。我不会追求所有人的声音是一样的, 表现是一样的, 我要她们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东西。这个环节, 我会交给学生更多自己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演唱与表演中得到启发。

教学语言讲究艺术性。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 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 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 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 才能对症下药, 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 它可以传递各种信息, 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是传授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在声乐教学中, 由于“歌唱”的特殊性, 如何使用科学、简明、易懂、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声乐教学是很抽象的, 它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所以对歌唱方法的讲解以及在歌唱中的体现就比较难把握, 示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俱到, 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 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 抓不住重点, 演唱中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当老师生动的比喻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通过生动的比喻会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 促进学生的思维。并且我在课堂教学时通常以赞扬鼓励学生为主,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极力表扬, 对学生的不足不要一味的批评, 把不足慢慢带入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解决。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对声乐演唱的陌生性与难把握性, 如果一味的批评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充满自信时, 她的内在爆发力是无穷的。我同时还会了解学生的心理, 与学生交朋友谈心。

完善课后监督机制。这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课后的学生自己练习尤其重要, 学生在课后, 按照老师要求对自己的演唱写总结, 指出不足和优点, 这样老师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再对学生的练习情况作一了解与总结, 对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 对没有及时练习的学生进行批评指正。这样既重视了学生平时学习效果, 对学生日常学习也是一种督促和鼓励。我帮学生成立帮、扶、学小组, 设立负责人 (通常是轮流做负责人, 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 。记录课后练习时间、效果情况。随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老师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另外, 定期组织观摩, 每学期设两次考试和至少一次艺术实践, 可以请校领导, 可以请班主任及家长来当观众, 以达到更好的锻炼目的;也可组织艺术节、文艺汇演或合唱等形式, 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观看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会或录像。

总的来说, 高中声乐课上面对的是一些没有任何声乐功底的高中生, 学生的声音条件、领悟水平等均参差不齐。我在教学时比较注重适应学生生理 (声带) 特点, 控制练习的时间, 做到“少食多餐”, 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以及表演的机会。调动她们表演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去演唱。打好基础是关键, 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摘要:艺术联考成为现在为数不少的高中生踏入大学象牙塔的路径之一, 为使更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实现大学梦想, 作为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前途为根本提高教学效率, 完善教学方法, 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学到所需知识, 实现其梦想。

高中音乐教学中声乐艺术生的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艺术生;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25

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一些有艺术特长的孩子,家长会让他们选择艺术专业,而音乐专业也是近年来很热门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有些学生有了转学音乐专业的想法,而音乐专业中声乐是首选。在高中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好声乐艺术生就成了声乐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让学生树立学习声乐的自信心,确定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笔者认为第一节音乐课特别重要,也就是首因效应。高中教学中应特别重视首先感知的心理效应,所以笔者会以充满活力的、全新的面貌和阳光的姿态展示给学生,端庄的打扮、亲切的话语、自然地展示自己的才艺专长,给学生以优美感。艺术教师愉悦奔放的气息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很活跃。笔者会花上一定的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对高中艺术生高考的一些要求、流程和专业的选择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把握自身的条件,对号入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艺术兴趣,就成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选择话题与学生互动是一个好办法,比如“条条道路通北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及“考大学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吗”等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方向、本身条件,都会有一个认真的考虑。而一些一直喜欢音乐艺术的学生,可以先通过一段时间训练,觉得自身条件适合的,再进一步考虑高考艺术专业道路。在高中音乐课堂上,再讲解各个专业的考试项目,使大家知道以后要学习什么,要怎样选修。其中,声乐是普及的,入门容易,学生初期报名的会很多。声乐是易懂难精的,在通过一定时间的声乐培训后,会出现自然淘汰,有的学生觉得难了,失去信心就不学了,不自觉地放弃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区别对待,基本条件比较好的,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要个别谈话,还跟学生家长交流,给孩子一个方向、一个动力支持,坚定目标,不要轻言放弃。通过多次鼓励、交流、谈话,有些学生还是坚持下来,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收获,慢慢地树立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二、高中声乐教学中歌唱技巧的训练

在高中声乐教学实践中,对于声乐生培养声乐训练是一项复杂而又枯燥的活动。声乐教学中首先重视发声训练练习,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必须让其了解生理结构,尤其是喉、口和面部的结构,以及其共鸣,它对正确发声极为重要。而发声训练练习中呼吸发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发声的歌唱的重要基础之一。讲究整体呼吸是歌唱发声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全身放松,口鼻呼吸在身体的最深处,使声音充实、明亮。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首先从几个方面练习,如缓吸缓呼闻花香,似闻香喷喷的饭菜香;急吸缓呼,吸一口冷气再呼,急吸急呼,如吹蜡烛;呼气打开口腔像打哈欠等来加以形象的讲授,使学生容易理解。发声中要求学生喉型稳定,不要太在意声音大小,注意气息流动的要求,注意喊唱的现象。有些学生气息太浅,胸部缰硬,喉头紧,面部表情紧张,这就要求正确掌握方法,上下巴要放松。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常见毛病,喉咙紧、伸肩、声音白、喉头不打开等缺点,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毛病,采用不同的练声曲进行练习。如:声音发白、扁,笔者会采用“yu”的发声方法,掌握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发声良好习惯,连续性地进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方法的应用,通过高、松、通、适,头腔共鸣、展开、微笑等易懂词语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唱高音时教学生运用头腔共鸣点找高音,用“u”音来发声。用弱小音往高音唱,也可以用:u、o、a、e、i练习,先慢后快,也可以用:5555 | 54 32 1— | no:等练习加强声音训练。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渐渐从“仿”到“悟”,从被动学习到自然运用,完成“质”的飞跃阶段。

三、歌唱技巧要与艺术相结合,艺术美要与情感相结合

技巧与艺术即声与情的结合,是歌唱中相连的两个部分。高中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条件不一样,接受能力不同,因人而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刚刚进入声乐教学的状态时,指导学生通过气息控制,声音辨别,还有内心意念、想象、声音技巧的训练。学生一开始对于学习声乐的一些训练方法还不适应,对于音乐作品的认识,没有一点基础。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就是情感,在后阶段学习中,通常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快、慢、强、弱、升、降、调性、旋律走向变化等特性进行讲解,给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声音概念和分析作品的习惯。在训练的过程中,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古代唱论《乐府传声·曲情》上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这说明歌唱要对曲子的内容思想必须有正确理解。用技巧表现思想感情,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技艺结合。把歌曲的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相结合,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所以声乐的情感艺术培养很重要,跟学生交流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的本身文化基础,对于作品处理有很大的支持。此外,教师正确的演唱示范,也是学生学好科学发声方法之一。用尽可能具体的声音形象来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歌唱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建立起对声音和方法的精粗或优劣的辨别能力,把技巧、声音和作品很好的结合。

四、注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加强声音艺术的表现力

高考的声乐艺术生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培养。在演唱作品时,往往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不好,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作品训练,注意作品的表现力。不同作品不同的唱法技巧,例如:把歌曲的旋律与发音练习曲结合一起,如《我像雪花天上来》,采用1351ī| 3ī53ī1 |,采用“lu、 li”的发音,让声音竖起来,把其它的字采用“no”的状态,把词装进去。当然,高中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很不容易的,时常放一些歌唱家的专辑演唱给学生观看,聆听歌唱家演唱,让学生自己谈理解,讲心得体会,这是声乐教学中最有益的活动之一。当然,各种唱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歌曲不同的唱法,高中阶段的学生肯定是做不到的。不管怎样,在平常的训练中,挑选一些作品中的典型旋律进行训练、比较,让学生用耳朵来辨别,这是一种分析歌曲的体验,也是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歌唱训练要有目标性,要注意歌曲的气息控制,先运用练声状态,再装词,再赋予情感,进行有目标的练习。课堂教学教师要吸取精华,善于创新,把创作运用到歌曲教学中,如节奏、节拍及歌曲情绪特点等。而欣赏音乐作品时,拿不同的作品来进行讲解,如何把歌曲的情感与技巧有效结合,如何用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心理调控,指导学生通过自己体验,用心去唱歌。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讨论,联想与想象结合,才可以做到歌曲情感表现心理的调控。通过启发诱导,这种综合听觉和视觉的教法,给学生善于思考、总结和变通的能力。

五、心理调控能力对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影响

探讨心理适应度,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对演唱和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声乐考试或声乐演唱比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紧张、怯场。其实,这些都和环境有关,如:场地、舞台,考场、观众、考官(评委)等影响学生情绪。教师要耐心指导,平常上声乐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用镜前的练习方法,为的是表情效果是否夸张不自然,口型是否准确。在演唱之前比较紧张时,可用几次深呼吸来减轻紧张。还可以搞一些小型的汇报演唱,或者卡拉OK,家长、教师、同学、朋友来点评。平常学生之间相互聆听,互做观众,让学生自己来辨别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声音特点和缺点,取长补短,消除心理自我暗示,丢弃消极态度。经常采用互相听课观摩来引导学生进行声乐演唱,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来调控自己情感表现的作用。

六、结语

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巩固和发展。声乐是一门终身的艺术,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陶冶,人格魅力都有很大的作用。高中声乐教育以领路为启蒙,指路为终生。在学校特长生训练进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本着学生的前途着想。学校的一些活动、演唱,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贴近生活,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拓展一些舞台,增加一些合适的实习机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殿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弗·兰皮尔第.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 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高中特长班声乐教学初谈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特长班,声乐教学

目前, 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较多方面, 一直借鉴和仿效着音乐艺术院校, 其声乐教学方法和体系, 也受到了音乐艺术院校的影响。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如何根据高中特长班培养的目标、教学特点及现实状况大胆进行改革, 是需要每个高中特长班教师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对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声器官的生理特征

高中特长班的招生对象, 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学生年龄大约在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 随着身体的发育, 喉头迅速长大, 声音增厚、增长, 声音不像以前那样明亮, 唱歌的持久力也差了。学生普遍感到, 唱起歌来声音很不通畅, 嗓子易哑, 提高声音还会出现怪音。在我训练的学生中, 大多数同学处于变声后期, 还有少数同学正处在变声期。女学生多数变声期短, 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男学生的变声期较明显, 变声期稍长, 一般为一年左右, 有的甚至长达两年, 大多数变声后期的学生, 喉部组织结构发育完成, 喉结明显突出, 说话声、歌声均变成了成年人的声音, 但还有变声的痕迹。男学生声音降低了一个八度, 女学生大约降低了三度左后。各种变化使原来的歌唱平衡能力失调了, 而新的平衡能力还未建立,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调整和掌握歌唱方法, 迅速与这些变化相对应。

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声器官的生理特征, 根据学生嗓音条件、音色、音域等具体情况, 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训练时可根据学生发声器官的发育程度, 合理安排时间, 每次练20-30分钟, 不宜过长。轻声练唱, 以喉肌、嗓子不感到疲劳为适宜。训练时, 音域不宜过宽, 可顺其喉结发育和技术水平逐渐升高或降低音域。在新的发声功能健全之前, 应顺其自然规律, 不可滥唱高音。训练曲目可选一些合适这个年龄段的, 音域不太宽, 好听、上口的小歌小曲, 选择曲目时不能贪大求详。提醒学生不可盲目模仿他人, 在模仿学唱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弄清自己的声音属于高、中、低音中的哪一种声部, 模唱与自己声部相同的歌声。2.在模唱中尽量保持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 在任何声部都不能“撑”着唱, 不可强制用力追求音量。3.在模唱中一定要根据个人演唱的能力选择曲目, 不要唱自己不能胜任的作品。4.声乐自学者如果能把声乐理论中阐述的科学唱法, 通过模唱来领会与体验, 掌握其中的要领, 唱和想就容易结合。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生盲目性, 使自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处在15-17岁年龄段的学生, 精力旺盛, 思想活跃, 活动能力强。他们常常会不注意保护身体和嗓子, 练唱总是随着自己的兴趣蛮干, 高兴时大吵大闹, 乱喊乱叫, 用嗓子毫无节制。这时教师要在加强发声技能训练的同时, 教育学生不要滥用嗓音。要求学生懂得些保护嗓音的知识, 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对那些声音出现嘶哑, 声带充血, 水肿, 发炎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特别注意和关照。让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特点和规律、解除思想顾虑, 顺利渡过变声期。变声期训练与成人艺术嗓音训练可同时进行, 方法略有侧重。

另外, 变声期具有可塑性。发声训练可利用这种可塑性使喉部发声器官肌肉适当运动, 协调动作, 锻炼喉肌与发声功能, 促进声带的正常发育。以利于嗓音向好的方面转变。几年来我所训练的学生音乐素质都有所提高, 嗓音普遍成活, 没有人坏嗓。

二、授课采用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形式

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历来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模式, 而现在多数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存在着学生多, 素质差, 师资紧缺的矛盾。面对学生多, 教师工作量大, 学生入学专业水平低, 学习期限短的情况, 我进行了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结合的教学尝试。每周早读半个小时, 三个专业班分别进行一次集体练声, 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高一年级每周有两节声乐集体课, 系统的向学生介绍发声器官的机能、结构、分阶段讲授有关歌唱发声的理论知识, 在了解学生声乐的过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的同时, 还对新教材进行内容, 曲式分析以及风格处理等, 中段过后分小组课, 每组4-6人不等, 每周两课时, 小组课以集体练声, 分别练唱为主, 采用个别检查, 重点纠正。教师给某些学生纠正, 示范讲解时, 其他学生集中精力倾听该生发声方法是否正确, 存在什么问题, 互相评议, 互相促进, 既有利于了解自己相同的毛病, 又可避免出现类似新问题, 学生经常旁听, 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 又可以提高对不同类型, 不同问题的声音的鉴别能力。

虽然集体课和小组课结合的授课形式可以缓解目前学生的多, 师资匮乏的矛盾, 并且有许多优点, 但由于集体课, 人多课时少, 授课时间短, 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问题, 每个声乐作品都做详尽的处理, 有些同学的问题还很多, 他们对声乐作品完成的不够理想, 甚至很粗糙。因此集体课和小组课必须与个别课配合, 交替进行, 教学内容有所侧重。还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本学科的具体情况, 利用其它辅助性教学手段如声乐讲座, 声乐汇报等多种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遵循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规律, 突出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演唱能力

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为高等音乐院校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许多学生的声乐条件较好, 但是演唱能力和表现力较差, 很多学生唱了一阵子就嗓子痛, 声音变得嘶哑, 无法演唱有难度的歌曲, 通过多次观摩发现, 主要原因没有解决呼吸问题。唱法中的呼吸技巧有四个要领:吸气、控制、流动、换气。

吸气时, 用下降横膈膜、放松与膨胀下腹 (小肚子) 的办法, 而不是用主动抬胸扩张胸腔的办法吸气。具体方法是把嘴张开, 小肚子一松一鼓, “气沉丹田”。小肚子一松一鼓时, 横膈膜是下降状态, 胸腔底部呈扩张趋势, 所以气吸的深。唱时对气息呼出的流量要加以控制, 吸了气马上就唱, 如不控制, 气很快就用光了, 唱延长音和高音就不够用了。歌唱发声时, 光主动地用扩张腰部的方法来控制气息是不够的, 往往搞得腰都酸了气还是控制不好。有一种巧妙的方法, 在心理上主动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张嘴一唱, 气进了“嗓子眼儿”的底下, 腰部立刻出现轻微的有弹性的膨胀感, 下腹与臀部略微提着点。流动是指在唱的时候, 主动想着“吸中有呼、呼中有吸”这种“又吸又呼”的感觉, 就能一举两得, 既能很好地控制气息, 又能使气息通畅、声音流动起来。换气也非常重要, 气换不好, 歌就唱不好。换气前要找好“气口”, 什么地方换气心中要有数。换气时, 如果主动往里吸, 越唱越浅, 最后变成了“捯气儿”。秘诀就是不要去想换气, 而是到了“气口”处暂时缓劲儿休息。腰轻轻一缓劲儿, 气就换进来了。

在声乐教学中, 应该从培养目标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声乐课是教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透过语言表现思想感情的学科。语言的掌握和感情的表达, 虽与学生本人的文化、艺术素养有关, 但其中也有技术问题, 这自然也包括在教学整体观的范畴内, 应与发声训练同时进行。如果认为在训练发声的阶段, 强调了咬字吐字和表现, 有碍嗓音训练的步骤, 应该说是教学缺乏整体观的一种表现。训练声音总是通过字进行的, 如用“啊”或“妈”、“咪”、“摸”都是字, 若在练声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吐字的方法和部位, 学会如何处理语句, 如何透过语言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学生会发现这样学习, 能使声、字、情成为一体。这样教学, 既可训练学生的歌唱技术, 又可培养学生的艺术观, 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处世做人的素养, 也可养成学生用智慧、用心灵歌唱的习惯。

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等方面, 怎样才能与高中特长班的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 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声乐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蔚骅.论形象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安康学院学报, 2011, 5.

[2]周小燕.声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7.

上一篇:设置研究下一篇:江西财经大学电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