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2024-07-15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精选12篇)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第1篇

一、作业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 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的设计上, 教师应当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所在。比如, 在学完“表内乘法口诀”后,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小朋友们, 秋天是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呀!老师决定明天带小朋友们出去郊游。郊游时大家是不是需要吃点心呢?这次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由小朋友们自己买。这里有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 饼干3元, 面包2元, 炸鸡腿6元, 汉堡堡5元, 果冻1元……大家有50元买本组的点心, 请小朋友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计划一下怎么买才能使大家吃得饱, 又要吃得好呢?再如, 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 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 将作业的内容生活化、趣味化, 不仅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真正爱学乐学。

二、蕴游戏于作业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 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 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 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 教师可以通过“摆一摆”的游戏, 让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 并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摆法不同, 图形不同, 角的个数自然不同, 在动手完成作业中, 学生既可以摆出三角形, 又可以摆出长方形。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 教师可以设计“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小熊打电话邀请小兔去他家做客, 门牌号是112号。小兔很高兴地答应了, 可等他来到小熊居住的小区, 呆了, 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小朋友, 你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的家吗?这样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改变了计算题的枯燥乏味,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 不仅掌握了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了计算能力, 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三、与其他学科巧妙相结合

新课程要求淡化学科理念, 而数学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因此, 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候, 应当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 加强数学与语文、绘画、音乐等学科的融合, 从而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使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益智长知, 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例如, 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整合性作业:请大家读这首《春诗》:“春水春池满, 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 春鸟弄春色。”读完后, 你发现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它一共出现几次?这个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请你也找一首诗, 要求: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这样与语文整合的数学作业新颖独特, 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 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再如, 学完“轴对称图形”后, 教师可以邀请美术教师参与教学, 让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配合下, 利用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 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数学作业, 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 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 小学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出发, 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 并加强数学与如语文、绘画、音乐等学科的融合, 从而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教师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 改变作业设计形式的单一化, 使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益智长知, 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参考文献

[1]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施勤, 柴林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浅谈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 第2篇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何让小学生从讨厌学习数学到喜欢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积极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实践 游戏 问题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从讨厌学习数学到喜欢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积极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那么如何使小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数学呢?

一、与生活实际联系,引起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受到成长限制,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特别重要,尤其面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时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为什么很多建筑物建成三角形?”学生会被熟悉的生活现象吸引,进而动手进行实验,自觉学习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小学生找到理论依据,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这时,如果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再次把三角形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不仅学得有趣,而且还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再比如在讲《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如圆形的车轮、圆形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有几个学生就说:“老师,我们都见过这些图形,你怎么都是给圆图形让我们看?”我及时抓住这一思维亮点,引出课题,再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很快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积极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

二、加强学习,突破难点,寻求生活的例子,培养学习兴趣

无论教科书里描述得如何清晰,说得如何透彻,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最终还是依靠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学好。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中寻找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时,我要求学生互相调查和了解同学喜欢吃的零食、喜欢用的物品,然后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画出统计图,把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简单的问题。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让两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示范“同时”“两地”“相遇”等概念,然后再结合课本上的例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相遇问题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就记得越牢固,越长久。

三、开展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小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事物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变换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既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到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小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这种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开展接力赛、夺红旗等游戏活动,把教科书中一些练习变为游戏形式,学生学起来信心百倍。一节生动的游戏课,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小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小学生才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巧设疑问,激发小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兴趣,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节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激趣设疑的:“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阿凡提》吗?知道谁最聪明吗?”这样就引发了小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出要学的知识:“一天,财主巴依遇到阿凡提,想考一考聪明的阿凡提,说:‘有两块地,一块是平行四边形形状,一边长30米,另一边长20米;另一块是长方形形状,长30米,宽20米。有两个孩子都说长方形的面积大,你来帮我算一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阿凡提一下就算出来了。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阿凡提如何算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我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目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生硬灌输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应用;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81-01

一、研究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以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激励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数学探究的的参与者和主体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

1、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值得关注。我们广泛研究了现有小学生数学作业的书籍和资料,通过阅读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成果,发现传统作业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

(2)习题中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3)学生的作业都是统一的,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所做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作业太简单,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因为作业太难而不会做。

(4)大部分老师只是将书上的练习题和练习册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而这些习题很多都只是例题的翻版,机械的模仿和套用例题的方法即可解答,并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理解与应用。如此一来,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就会下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影响,一些教师仍抱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宗旨”的旧观念,不敢越雷池一步,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2、国内外数学作业研究动态。“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在我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学者对作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学生作业问题进行认识与审视?如美国有一种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Real-life homework),这种作业所依据的原理就是: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那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有效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在作业方面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开放性作业、实践型作业、创作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游戏型作业研究等。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颖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只是让繁华的外表掩盖了数学的本质。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型作业”有二:

(1)改变传统标题,对作业进行华丽的粉饰和包装,作业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2)通过设置情境图,以使作业图文并茂,鲜艳华丽等。其实大量色彩鲜艳、纷繁复杂的情境也给学生的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喧宾夺主,偏离了设计的意图。

3、我个人对作业布置的看法

我校是团场学校,生源构成十分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参次不齐,家庭教育环境千差万别,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标准需求,及自身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学生请家教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家庭、社会及校内教育的三重压力下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没有乐趣可言,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迫于家长、社会的需求,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

二、研究意义

1、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上到下已成为一种共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着想,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新的作业方法,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和快乐。

2、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且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学科的作业多了,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使能力的发展出现缺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进一步丰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做作业是一个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尝试从作业这一角度,使学生能在一种适当的负担下愉快、高效地作业。

4、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来说,好的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收获是有益的补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好习惯,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的趣味设计 第4篇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由兴趣到探索, 由探索到成功, 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因此, 作业设计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新颖的且富有童趣的数学作业,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一、课内运用, 创设趣味情境, 让学生轻松作业

数学作业 (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 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低年级数学作业基本上当堂巩固的, 因此, 课堂上的练习设计其实也就是数学作业的一部分, 因此, 我们也要把他设计得有趣生动合理巧妙!以下是我在这几年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链接生活, 让作业“活”一点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如:通过估计、猜数建立数感;通过学生比较生活中人的高矮, 东西的贵贱来感受多少的定位;通过将书上的图形和生活中的物体相融合来加深对图形知识的认知;通过小小商店的开设让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估量身边的物体长度巩固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让学生品味作业的乐趣。

2. 融入故事, 让作业“趣”一点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 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不妨对原教材的中的部分练习题进行大胆的改造, 让练习题成为学生喜欢的材料,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唤醒学生的灵性!如:将解决问题融合在喜羊羊和灰太狼在青青草原斗智斗勇的趣味故事中;以小猫和小朋友们对口令的方式练习10的分与合;通过鸭妈妈找宝宝的故事计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通过在游乐场和小猴子通过一场场的闯关游戏巩固7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快乐。

3. 创设活动, 让作业“新”一点

书本上的题目, 一般以简单的填空、选择、改错等形式出现, 久而久之, 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生动有趣的练习形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通过猜一猜老师手里的数、给数宝宝排队等游戏巩固11~20的认识;通过抛花片和掷小正方体让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通过折纸、剪纸让学生感受到线段的奇妙;通过转盘游戏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让学生感受作业的愉悦。

二、课外补充, 构建创意氛围, 让学生积极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课后, 我们低年级数学作业也是有所补充和延伸的。作业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 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方面, 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并小有所得。

1. 与生活融合, 活化作业

在学习了“认位置”一课后, 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做猜左右手和左右脚的游戏: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蒙起来, 让他用手摸另一个小朋友的手和脚, 说一说摸到的是哪一只手 (脚) , 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认出来的。“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这样的作业, 学生乐于完成, 其乐无穷。如:让学生去商店购物时, 留意观察几何图形:箱子的一侧是什么形状;卷筒纸的形状和面巾纸的区别;寻找金字塔形状的商品;思考特定的商品为什么以特定的形状出现等, 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与故事相伴, 轻松作业

选择贴近学生兴趣的故事, 为学生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的维持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如:“一猫捉百鼠”的问题:一只猫捉到一百只老鼠, 自己不饿, 想玩一玩。于是猫命令老鼠站成一行, 开始报数:1、2、3……99、100。同时说明报单数的可以逃命;接下来进行第二轮报数, 单数的可以逃命, 如果猫想吃最后一只老鼠, 照这样下去, 哪只老鼠站的位置最危险?对于小学生来说, 问题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 极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采用这种方式,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最高。

3.与活动携手, 充实作业

趣味数学强调“动”, 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验,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更好地感知、理解数学。如:在教学“一张正方形的纸, 用剪刀直直地剪去一个角, 还剩几个角”时, 不少孩子的答案只有一个 (3个、4个、5个这三个答案之一) , 我尽量多的给出时间, 让孩子们通过剪纸、折纸、画图等方式自己寻找最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创设各种活动情境, 设计多样的作业形式, 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完成作业,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与挑战相约, 精彩作业

既要设计一些引导达到教学目标的作业, 供大多数学生去完成, 更要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作业, 让部分学生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学生去选择, 从而达到更高一层的发展。如:在学习了除法之后, 我精心设计了“锯木头”系列的挑战练习。

奇思妙想1:一根木头锯成4段, 要付锯工费1元。如果要把这根木头锯成7段, 要付锯工费多少元?

提示:一根木头锯成4段, 要锯3次 (锯3次要1元。一根木头锯成7段, 要锯6次。锯6次, 也就是锯2个3次, 要2元) 。

奇思妙想2:一根钢管锯了7次后, 平均每段长2米, 这根钢管原来长多少米?

奇思妙想3:小明家住在5楼, 爬一层楼要用1分钟, 小明从1楼到5楼要用多长时间?

让学生根据提示尝试着解决问题1, 在“跳一跳、跳两跳”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点的认知。通过解决奇思妙想2、3学会归类整理、逆向思维, 从而让小部分学生获得更高的发展, 达到提升高度和培优的目的。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第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格?()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小学趣味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3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4

活动名称:趣味数字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电脑、投影仪)。

数字“万能孔”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字“万能卡”的让幼儿感受数字的神奇,有趣

1.激发兴趣。

2.请幼儿来认读卡片上的数字。

3.简单介绍内容。

4.请幼儿来玩这个。

(二)10以内数的数物对应

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数字宝宝,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请幼儿寻找数字并进行交流。(教师到幼儿当中去,听取幼儿的信息)。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1.问问小朋友,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宝宝呢?”

2.请幼儿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3.经验交流。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字宝宝,并说一说,这些数字宝宝都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充分讨论,充分说。

4、师:“纪老师今天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宝宝,我们来看看

你们都知道这些电话号码吗?它们有什么用?

5、小结:原来,我们的数字宝宝既神奇,又十分的有用,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事情。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一找我们 里的数字宝宝?(延伸活动)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

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生:......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大王=1小王=1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趣味教学

一、影像结合,寻找感官刺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科技不断提高,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已不再举步维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对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容量,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会产生声、形、色等感官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动画般深刻的感官印象。如,在“图形与变换”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正方形、圆形、四面体、球体等图形插入教学课件中,在制作过程时,教师多采用色彩明显,如红、黄、橙等明亮色彩增加视觉效果,在正方形变换成三角形的过程中,除了颜色的更替、过程的循序渐进,可以采用PPT的过程演示外,还可以配上声音,如果能搜到小学生喜欢的动漫声音就更加完美了。学生通过欣赏这样的课件,学习兴趣会倍增,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逐渐提高,对知识的本质、规律领悟得更加透彻,提高其探索能力。

二、联系实际,体验生活魅力

数学知识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概念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很多概念和理论理解不够,因为他们找不到知识构架的实际原型,也不善于发挥想象力。比如,在“相遇问题”学习中,如果只在黑板画出相遇的路径,想象能力差的学生不会理解得透彻,

教师可以在课上找两名学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相遇,如:同一时间,从同一地出发、相遇等,演示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概念和理论便会明确和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离开实际,更不能离开生活。

另外,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力和智力不一样,却是在智力基础之上。成年人背东西喜欢想象,这样很容易记忆,因此,小学生在背诵乘除法口诀、图形的变换、位置和方向也可采用想象力,在想象的基础上,记忆能力会大大提高,思维会更加发散。

坚持是学习的基础,而兴趣是学习的延伸。在数学学习中,兴趣能激发大脑对理论知识进行组织加工,然后不断创造,在兴趣这一催化剂的调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最积极、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苏宗成.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

浅谈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 第7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更生动、更有趣,使得数学知识更简单、易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精神。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的传递交流形式无外乎语言传递、静态形象以及挂图、模型以及板书等,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具备、动静结合等功能及优势,可以调动学生的大脑、眼、口、手等多个器官协同作用,把学生听不懂、老师讲不通的内容,生动、形象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传授效果。

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一课时 ,我制作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图形,如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再用这些小图形,组成一些大的画面 ,让学生说出这些画面像什么,由什么图形组成,同学们说有的图形像大公鸡,有的图形像小猫,或者汽车、轮船等等 ,寓教于乐,在玩乐中学生们认识了图形。

再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动态的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一小时就是六十分钟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分针指着小格,指着几就是几分。。在这一课时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时间的能力和兴趣。

二、讲一些轻松愉快的数学故事,结合数学知识,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就轻松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游戏占主导地位,升入小学,课堂中同样需要一些趣味因素,把轻松愉快的小故事贯穿课堂,,能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欢声笑语让师生变得轻松,气氛变得活跃。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讲过一个《小熊卖鱼》的故事,小熊妈妈生病了,为了挣钱给妈妈看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去市场卖鱼。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斤啊?”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4元一斤。”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那么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说:“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齿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们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帮了狼大叔,又帮了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是仍有迟疑:“好倒是好,可价钱怎么定啊?”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斤 ,鱼头、鱼尾都是1元1斤,不正好是4元1斤吗?”小熊用小树枝在地上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起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小熊一过秤,鱼身15斤30元,鱼头7斤7元,鱼尾8斤8元,小熊一共收了他们45元。老狼、狐狸、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进了树林。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30斤的鱼,按4元1斤能卖120元,可现在却卖了45元……小熊左思右想也没想出来原因,这时候我就请同学们帮着小熊想一想到底它的账哪里算错了?

三、在课堂上引进一些小游戏,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费劲,而游戏教学法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设置,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掌握,令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盎然,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在游戏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得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游戏教学法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个器官还不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他们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集中精力听课最多不超过20分钟。尤其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他们就更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改变教学模式,把游戏导入教学中,就能给孩子们带来兴趣,一些数学知识接受起来就轻松愉快很多,打消学生抵触情绪。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3.课堂游戏实例:

(1)有一段绳子,用剪刀剪不同的次数,分别可以得到几段绳子?

凭空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操作,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剪断绳子的次数分别是1次、2次、3次、4次、5次……每个小组得到绳子的段数分别是2段、3段、4段、5段、6段,通过总结,学生们得到一个结论:段数= 剪得次数 +1。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直接突破难点,给学生带来了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记忆犹新。

(2)扑克牌游戏:同座位的两位同学,每人手里各拿一副扑克牌,按着牌面上的数字 (规定J、Q、K按11、12、13算),先按加法算,每人手里抽出一张牌,谁先说出答案,扑克牌归谁;再按减法算,仍然是先说出答案者获胜,扑克牌归胜者。一个时段内,最后手中扑克牌多者获胜。

总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根据教学需要,把枯燥乏味、机械呆板的数学教学转变为简单而充满乐趣的模式,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成为思维突破的能手。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增强了趣味性,学生才能热情高涨,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更生动、更有趣,使得数学知识更简单、易懂。讲一些轻松愉快的数学故事,结合数学知识,学生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就轻松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游戏,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趣味课堂,课堂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还不明显,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有效提升。实践证明,要想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就必须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来打造趣味课堂。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从而获取知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数学课堂变得异彩纷呈。

一、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增加教学容量,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透过事物表面发现规律,从而深层次地理解问题,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目的。学生学会观察,才能不断认识新事物,拓展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我们应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多媒体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播放课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活动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又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弥补了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问题。缺乏幽默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同样,没有幽默的课堂是无味的。一个幽默的教师最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抽象的问题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教学内容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课堂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一支催眠曲。如果教师能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来处理这些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变复杂为简单,变沉闷为活跃,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既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还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课堂上,只有教师的演示,学生没有机会亲自实践,他们获得的知识不会牢固,只有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自己去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便于他们储存和提取信息。因此,教师要退居幕后,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兴趣。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兴趣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都受情感的支配。我们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后的乐趣,从而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选择的教学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学习,增强学习兴趣。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以成人的思想设计教学活动,肯定不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用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师生共同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探究。

三、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共同学习探究,分享学习成果。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如果教师过于强势和严格,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与学生一起讨论,一同思考,共同打开问题的大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使课堂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效调控课堂,避免气氛过热,使合作探究远离了讨论本意,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应试教育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一种“等”知识的习惯。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否则框架式的教学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教师再优秀,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

四、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数学学科和语文不同,它所具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少,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其他兴趣因素,比如在教学语言上幽默一下,善于和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问答、作业的评价赋予感情色彩,这些都能为课堂增添不少乐趣。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有个学生发现了3的倍数特征,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表扬:“你的观察能力真强,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这一规律的数学家”;当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时,教师说:“你提的问题,教师还没想到呢,真了不起!”;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教师说:“你的思路新颖流畅,启发了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当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教师说:“你们小组的合作方法值得学习”,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比如“你虽然错了几道题,但是你做作业的态度非常好”“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你下次不会这么粗心了,对不对”“没关系,再说一次”“你的字越写越美,继续努力”“下次肯定会更好”……要让中差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期盼,使他们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提高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因此,数学教学要以兴趣为中心,让学生在趣中学,在乐中研,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从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教师要注意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握时机,采取各种措施,因势利导地创设教学情境,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邹彩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学苑教育,2015(17).

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探究 第9篇

一、在教学游戏中, 吸取课本重点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门学科所包含着的理论性、逻辑性很强。如果在授课的时候仅仅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来传授的话, 恐怕是很难让学生接受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 只有把这些比较单调乏味的知识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传授给学生, 并且让学生参与进活动来, 从快乐中发现趣味, 从趣味中提高各自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现今新课程的改革下, 小学课本的知识点留给教师传授方式的空间很大, 这同时也就为教学课堂上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引导小学生认识“一角钱有什么价值、有什么用途”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不能仅仅按照课本上列举的案例来讲, 同时也可以开展课堂游戏活动,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些学生拿着钱来购物, 一些同学用钱来捐助, 一些同学把钱积攒起来等等。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能够快乐主动地认识和理解“一角钱的价值和用途”这个知识点, 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和快乐。

二、运用情境教学模式, 快乐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低,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都爱动, 爱玩, 所以在教学课堂上如果缺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时, 他们很快就会听不进课去, 有时还会在课堂上捣乱, 影响教师授课。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学模式, 尽可能地深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来, 也可以在课间的时候和小学生们聊一聊, 与此同时教师要将自己对本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儿童化, 这样就为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这门比较难的学科创造了轻松、快乐的氛围。具体来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 关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事情。

现代新课程改革最为明显的就是许多知识点都更加活泼、生动了。例如在教学“减法运算的意义”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就可以用书上列出的小猫吃鱼这一故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扩展, 将知识点穿插在整个故事中, 慢慢地递进、深入, 时刻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以不时地进行逻辑性的提问, 到最后抛出总结性的问题:“那么最后小猫还有几条鱼可以吃呢?”小学生面对这种新颖的课堂提问, 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同时也学到了减法运算中的数为0的实际意义, 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 关于情景教学模式的数学口诀。

小学生普遍对日常生活中的顺口溜形式的口诀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就在教学方面带给教师很大的启示:假如将这种顺口溜形式的口诀运用到数学的教学模式当中, 把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得不好、背诵不下来的教学知识通过顺口溜口诀的方式进行总结, 一定会达到双倍的效果。例如: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是先接触到的是加减法运算, 思维已经固定了, 在学习乘除运算的过程中就显得有点吃力, 对乘除法的敏感度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就可以将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步骤进行总结并编成顺口溜, 这样的话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背诵起来就很轻松。同时, 这种口诀的节奏感强, 学生还可以将它用作课外游戏中的口令, 这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 体现了娱乐与学习的一体化。

三、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达到教学效果

风趣幽默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小学生时, 能使学生愿意听并且参与进来, 很重要。比如在课上运用一些针对性的语言等, 可以直白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可想而知, 教学效果很好。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一些可以现场进行的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 强烈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 要尽量同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和想象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初步”后, 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耗电情况, 抽查10天中全校的耗电量并且要求列出统计数据表。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此外, 还要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扩大自己视野的有效措施。课外活动的种类很多,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等等。例如:利用勾股定理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树的高度等。丰富的课外实践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四、适度的鼓励、宽容

教师不仅要运用各种手法来诱导学生兴趣的展示, 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保持长久的动力。但是要做到这一点, 对失败的宽容往往是不容忽视的。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说, 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扬, 哪怕是小小的鼓励就足够了。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不可能没有失败, 也不可能没有成功, 最重要的是教师怎么对待这些成功与失败, 宽容, 鼓励成功, 学生们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 趣味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只有把趣味性教学贯穿到整个小学数学课堂中,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方志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三个结合[J].时代教育, 2008 (8) .

[2].庄玉婷.数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1) .

[3].陈琼.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堂学习 (基础教育) , 2009 (12)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现状,趣味性,积极性,原因

在许多小学生眼里, 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 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强, 导致许多小学生提起数学就头疼不已。学生厌烦数学, 不喜欢数学, 当然有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原因, 但是还有一部分原因在课堂教学[1]。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很多数学教师认为, 上好数学课就是把那些定理、概念让学生记住, 然后再教会学生做练习题就行了。所以很多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用心准备每一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却对到底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新内容快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考虑很少。这就导致许多数学教师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 一个人控制课堂, 教室里的学生昏昏欲睡, 好像课堂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一节课下来, 教师满头大汗, 心满意足, 因为教师觉得自己把所有的内容都一点不漏地传授给了学生, 甚至有些重点内容, 自己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几遍。教师满以为自己这样付出, 肯定会换来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可事实呢?小学生习惯了每天的课堂模式, 习惯了每天听数学教师絮絮叨叨, 课堂气氛就像平静如镜的一潭湖水, 没有丝毫的涟漪, 小学生丝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对数学更是厌烦、头痛。

二、数学课堂枯燥无味的原因

数学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 一些数学教师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 导致课堂教学设计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其次, 数学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单一化, 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太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学活动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 而学生没有任务要完成, 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第三, 课后练习形式一成不变。数学教师传授新知识之后, 总是习惯于布置课本之后的几道题目让学生做练习, 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当天的知识, 但是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就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使学生变得不爱思考。

三、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 使小学生感觉课堂很有趣, 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得出以下几条有效措施:

1. 精心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 设计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就等于把课上好了一半。如果数学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都注意用课堂导入艺术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 那么就很容易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采用许多种方法设计课堂导入, 比如可以采用竞赛法。教师通过竞赛法导入新课, 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容易被将要学的内容吸引。比如在教授学生练习打珠算这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同学用计算器, 自己用算盘, 然后在黑板上写下长长的算式, 教师询问班里的其他同学:“我和这位同学比赛, 看谁把黑板上的算式算得又快又好, 你们说谁会赢呢?”小学生听了立刻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有的说老师赢, 有的说自己同学赢。一会的功夫, 手拿算盘的数学教师赢了比赛, 学生立刻惊讶不已, 十分佩服老师有此绝技。这时候数学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我赢了你们, 全靠我手里的工具。只要你们用心学, 一定会比我的算盘打得还要好。”听老师这样一说, 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立刻被激发了, 于是小学生学打算盘这节内容就显得十分容易。

2. 用心谋划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过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 所以如果整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肯定不会取得高效的听课效果, 时间长了对数学这一科目会更加厌烦。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选择有趣而恰当的教学手段, 使课堂既妙趣横生, 同时又充满了知识性[2]。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法来吸引学生, 也可以通过竞争法来激励学生, 还可以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诱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学习“方形面积”这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 让同学来猜“在同样的条件下, 是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小学生们立刻十分兴奋, 说什么的都有。老师说:“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测, 我们实际动手来算一算吧。”小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猜测的答案是否正确, 于是接下来的内容听得十分认真。

3. 认真编排充满趣味性的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学生学完新知识的巩固阶段, 一般安排在每节课的最后十几分钟。这时候学生已经有疲惫感了, 如果再让他们面对一成不变的练习形式, 很容易厌烦、偷懒, 所以教师要认真编排练习题。教师不妨把练习题根据不同的难度分成A、B、C三个层次。C层内容最简单, A层内容难度最大。只有先把最简单的习题完成, 才有资格去完成难度稍大一些的内容。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 自然不甘落后, 所以都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

综上所述, 为了改变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局面,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教师应该设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使我们的课堂充满快乐, 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顾银霞.在多样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应用[J].文理导航, 2011 (36) :36.

谈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情境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何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枯燥到喜欢,是数学教学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积极开展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创设情境使教学别有情趣

在刚开始讲课时,就注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但老师一定要引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再聪明也想不到要怎么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选择合适的、简洁的语言把计算过程表述出来,在教学例题的时候就让学生跟着自己说,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而准确明了,让学生既了解完整的过程又不会感觉复杂。比如,在《两位数乘法》中选取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人物,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第一,喜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每天收20棵萝卜,收了3天,一共收了多少棵?第二,美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第一天收了12棵萝卜,第二天收了12棵,第三天收了12棵,第四天也收了12棵。①如果是你,你怎么说?②出示:每天收12棵萝卜,4天一共收多少棵?③列式;④12×4到底等于几?拿出练习纸,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上面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关键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二、立足课堂教学,感受数学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课堂中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刚开始组织时是会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就属于学生了,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培养了学生的情商。

三、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而动手操作,正能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钝角三角形的纸片,一把剪刀。一上课,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拼、折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像等于180度。”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的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的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些同学,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四、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笔下有一个人物叫巴霍姆,他是一个很贪婪的人。有一天他到草原上去买地,卖地人说:“每天1千卢布。就是说,你如果愿意出1千卢布,那你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地就都归你。不过,你若在日落前不能回到出发点,你的钱就白花了。”人一天内所走的路是有限的,贪婪的巴霍姆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第二天早上太阳刚从地平线上露面,他就在大草原上奔跑起来。如果你是巴霍姆,你该怎样设计你所跑的路线,在有限的时间内围上更多的地呢?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趣味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才.打造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2011,(04).

[2]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初探 第12篇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心理素质、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趣味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竞争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学习,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中努力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去,通过努力表现自己,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法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然后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游戏竞争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分为两队,在每一个队里面选出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分别拿着从零到九这10个数字的卡片,然后选出学生要快速地说出一个20以内的数字,并由对方小组的两个学生快速地拿出相应正确的数字卡片加在一起,这样不但练习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够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为自己队加油助威,这样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并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数学的学习达到高潮。

二、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别有情趣

在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都在计算上吃过亏。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有趣的教学情境融入解题计算的过程中,并且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啰嗦、没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过于反感,如果使用的语言不够准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更加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简洁准确、语调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对整个计算过程理解得更加透彻,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在讲完计算过程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口述一遍,然后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计算。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景,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有趣的动画片,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利用其中的人物去编一个小故事,为学生创设情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内容穿插其中,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趣味教学中体会数学的美妙。

三、创设探索、研究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是构建学生数学思维的大门,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则是打开这一扇大门的钥匙。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创设,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将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在设置悬念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引入的话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大脑,给学生卖一个关子。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个俄国的文学家写过这样一个人物:这个人非常的贪婪。有一天这个人到大草原上想要买一块草地,卖地的农夫说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西落这一段时间,你所走过的地方围成的部分只要一千卢布,你可以随便使用,以后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在日落之前你没有回到你出发的原点,没有围出一个图形,那么这些钱你就白费了。这个人非常的贪婪,他想要拥有更多的土地,但是人走的路程却是有限的,同学们,如果路程有限,那么这个人怎么走才能够拥有最多的土地呢?通过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活跃学生的大脑,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去,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还能够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存在价值,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上一篇:新闻阅读模拟题下一篇:低压电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