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烹饪专业范文

2024-05-06

中职烹饪专业范文(精选12篇)

中职烹饪专业 第1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于餐饮市场的需求、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餐饮市场同时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 餐饮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在日益增多。如:地沟油、食物中毒、以次充好等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 在提高餐饮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同时, 更要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与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是分不开的。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 但是德育工作却是贯穿整个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的, 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德育为先的核心思维是将德育作为教育的首位、灵魂和核心, 德育工作有着陶冶人性, 铸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功能。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理论研究薄弱成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院校烹饪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构建合理的中职院校新德育模式, 有效开发和整合现有烹饪专业可利用的德育资源, 从而形成最大的合力效应, 是实现中等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德育目标的权宜之计。

1 我国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是我国推行中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被看作是实现中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经之路, 是中等教育有序化发展的重要参照指标, 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必然要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六路大军的发展模式, 六路大军主要包括:职业大学、重点中专、民办高校、中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五年制中职试点、本科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力求六路大军共同努力, 大力发展改革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增加中职院校的数量, 还要扩展就读的人数, 中职教育必须占到中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必须与普通高校的数量和质量相当。但是, 我们面前的发展现状则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缺乏明确的、科学的、可行的发展战略, 在应对高教大众化挑战的过程当中发展方式显得非常粗放, 使得餐饮从业人员在技能上不落于下风但是在道德素质上却存在着缺失。

在高教继续扩招的趋势下, 中职院校也在扩大招生范围、名额, 仍然继续保持传统的人才培养规格, 以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烹饪专业的学生, 往往在技能方面能满足行业的要求, 而道德素质却无法满足行业要求。餐饮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 始终是与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烹饪专业毕业后直接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 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可能导致的是给人、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中职院校所培养烹饪专业人才在经济发展中也就起不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2 中职院校德育基本原则

德育的概念是对德育本质的充分体现。想要真正明确德育的概念, 首先要对德育的本质有所研究, 才能对德育理论和实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德育的实质是对“德”的修炼和培养, 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按照相关的社会、阶级要求, 设计目的和计划, 并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导, 使得受教育者能够积极的认识、体验、亲身实践, 来塑造他们品德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要培养的“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也就是所谓“小德” (即道德品质) 和“大德” (即政治品质) 。“小德”是指道德品质, “大德”则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相关品质。在我国先行的教育体系当中, 在教育学、德育学的范畴内, 德育所说的品德一般指广义的“大德”。所以说, 德育也是一种品德教育, 它包含了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品质的教育在内。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 在德育发展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在流变。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教育篇》当中对德育的定义是这样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而对于德育这个概念, 也存在相应的引申意义, 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 国内研究界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观点把德育当作道德教育;而另一种观点则保有“大德育”的概念:国内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是一个将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3 中职烹饪专业德育工作改革建议

中职院校发展战略主体必须准确地制定战略思想, 并且时时充分把握战略思想, 才能够保证拟定的战略目标、制定的战略措施、实施的战略方案不与预期的方向相悖。中职院校发展战略思想提出语言精练、高度概括、切实反映中职院校发展战略的基本特点的要求。

(1) 满足行业发展、市场需求

中职院校本来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 中职院校只有在它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时候, 才能得到社会的接受和欢迎, 中职学校本身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是中职烹饪专业的发展一定要符合餐饮行业发展的需要, 才能受到被服务人群的欢迎, 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本身才能得到相应发展。

(2) 全面构建学校内外部的系统化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 中职院校整体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而且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将学校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就必须着眼系统的结构、系统好同外界的关系, 还有学校系统整体同各个子系统的联系, 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

(3) 发挥德育优势、办出专业特色

(4) 面向被服务人群、面向市场

从本质上讲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现代中职院校的发展, 要求培养的人才切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能够更好地面向世界。而烹饪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单只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更要求能面向被服务人群、面向市场。所以说, 制定烹饪专业发展的战略必须有面向被服务人群、面向市场的思想。站在中职德育发展的角度来讲, 餐饮是一项道德行业, 这个专业的发展肯定是需要道德发展的眼光的。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切实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 结合有关高校德育工作的相关理论, 提出现在中等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其改革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德育,餐饮业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杨兆山.教育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262.

[3]曾绍元.学校管理人员通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4]马奇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述评[J].求实.2006 (5) :83-86.

[5]邢元敏.德育创新与探索[M].中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中职生烹饪专业自我鉴定 第2篇

自我鉴定是对自己过去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的自我分析和总结,写自我鉴定有利于我们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自我鉴定哦。那么你知道自我鉴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职生烹饪专业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生烹饪专业自我鉴定1

短短的两年中职生活即将离去,在箐箐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收获很多,本人勤奋好学。勤学苦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

在校期间,我一直致力将自己培养成一复合型人才。两年来,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习烹饪专业,冷拼。雕刻。面点制作,并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并获得中级烹饪师的资格。在校期间,本人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并通过语。数。英。计算机会考。成绩优秀,我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本人性格,活泼开朗,爱好篮球,听音乐,上网。在班里担任过原料知识课代表,学习委员,团员。工作认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职生。我深知两年的中职生活,所奠定的只是技能和知识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许多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的心理去克服挑战。从中获得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高技能的烹饪师。

中职生烹饪专业自我鉴定2

时间如流水一般急忙忙的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多彩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思想健康,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先后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能以一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烹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艺,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但只要我开卷细读,用心体会,并且按图索骥,认真仿制,就一定能获得烹饪技艺的真谛。通过不断学习我体会到了。具备了水台、砧板、打荷、上杂、候锅、明档等基本功,只要运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烹调方法、不同的造型及口味,相互变换制作,即可创新出色、香、味、形、质、器俱佳的各款菜点来。

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改正缺点,发扬优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厨师。

中职生烹饪专业自我鉴定3

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中职生烹饪专业自我鉴定4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

作为一名学生,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学校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一致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中职烹饪专业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04-02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能型劳动者,不少行业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如餐饮行业,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已挑起行业的大梁,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却越来越困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说的功夫、读的兴趣和写的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专业学习。

一、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记流程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针对“听”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听清要点、听懂言下之意等,能够通过复述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语文教材中所举例子一般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实际训练效果不佳。为此,对于烹饪专业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听”一节专业课,认真记录该节课学到的一道中式烹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语文课上对所记录内容进行复述,由教师检验“听”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复述最清楚,评判专业课教师对烹制中的细节介绍是否到位。要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好内容记录,一是内容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对待;二是他们为专业课的内容复述作准备,这就促使他们课前预习,在专业课上“听”得认真,记住重点,关注细节,到了语文课的内容复述时才能表述流利、讨论热烈,从而实现了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基础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说的功夫——介绍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多“说”,不喜欢朗读课文、发言不积极,不注重口语训练。过去,在语文课口语考试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得分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环境是在厨房认真做菜,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的言语交流,对自己“说”的能力并不重视。对于语文教材上的口语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太大众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结合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当今社会对厨师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还应该能将一道佳肴的妙处介绍出来,为食客带来听觉的享受,并提高各种菜系的文化听品味。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对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学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装的,能用美丽的词汇介绍美食的妙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时,笔者适时提出要求,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由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烹饪流程的兴趣了,学生往往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学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绍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愿说、不屑说,到大声说、抢着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读的兴趣——取菜名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很难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那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笔者在引导烹饪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时,仍然是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个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蕴,或有时代特点,或有诗情画意。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但慢慢就在课文中找到灵感,取出一些较有创意的菜名,如将普通野菜汤重新命名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双吃命名为“将相和”、杂粮包命名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取菜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意,而创新和创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学习、多阅读,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对专业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列写菜谱

中职语文考试的作文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写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学生的说法就是“语文课最不愿意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烹饪专业的学生采用练习写菜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刚开始,学生认为列菜谱很简单,但真正动笔后才发现要写好一个详细的菜谱也不容易,因为菜谱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要一一写清楚就有点难度,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列菜谱的练习中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菜谱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进行专业学习,要将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

[2]杨峰明.浅谈烹饪专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 (10)

【作者简介】秦海宁(1978- ),男,广西灵川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政教处副主任,讲师。

中职语文课堂与烹饪专业融合探究 第4篇

在笔者任教烹饪专业的一段时间后, 为了更加了解一些专业知识, 为了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我跟任教班级的同学们一起考取了西餐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 我逐渐地领悟到如果烹饪和语文结合, 将会使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大大增色。

之后我有意将讲授的每篇课文向专业领域靠拢, 比如在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时候, 就在说明文的拓展训练中制订了这样的教学计划:每个小组拟定一个菜肴的主题, 仿照本文的说明方法介绍四种菜肴 (其中至少有一种菜肴的食材用到荔枝) , 每个菜肴要求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顺序合理, 条理分明, 有自己的特色及情趣。组内研讨菜式及说明方法, 组长协调各成员完成。这就符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用语文的服务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也让这些本对说明文兴趣不大的学生们好好地享受了语文的乐趣。

烹饪领域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方向, 比如中餐、中点、西点、营养配餐等等, 如果有时间及精力还可以再扩大知识面, 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

二、共同把握专业脉搏———语文教师应深入到专业中

虽然语文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 但如果对所教的专业有了解, 那么更可能圆满地、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011年广州亚运会时, 我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全部进驻亚运村, 在运动员村餐厅后厨工作。我也有幸去亚运村后厨了解整个食品制作过程以及对于食品安全应该遵守的严格要求。本次亚运会的总厨CEO就是北京奥运会的总厨, 他对于厨房管理的理念也给我们许多启示。除此之外, 在每次的广州春交会、秋交会实习中, 我也尽量抽出时间走进学生们的工作环境去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熟悉各个工作岗位的情况, 并深层次地了解一些部门的策划、管理、运作。还有, 在平时学生上实操课的时候, 我也去了解他们正在学习什么菜肴, 什么制作方法, 深入了解后制定相应的语文课堂目标, 也可以与专业课老师共同寻找两者的融合点。

还记得谭书记的中餐专业课“菊花鱼的制作”, 我就与他共同合作, 在我讲授实操报告的撰写后, 他来讲授实操部分, 实操课后学生撰写的实操报告与专业得分作为该菜式的最后分数, 当然也算作语文课的平时成绩。这是我的尝试, 与专业老师共同完成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学习, 后来证实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记忆比较深刻, 当然掌握得也就扎实。

还有一次我与专业课老师合作, 指导学生做烹饪行业市场调查的问卷。我们语文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相互沟通, 有时间和机会可以更多地去接触专业, 经常一起参与专业的各项活动, 感受专业课教学特点, 深刻体会专业建设内涵, 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所在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 从而更明确该专业的语文课上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哪些内容才够用。

三、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师应让课堂的外延更广阔

职业教育是“就业型”的教育, 这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学生毕业后马上投入社会, 那么也就需要在学校时就搭建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平台。假如哪一天能把语文课上到了烹饪系的实训室, 我想这样的语文课, 学生学起来目标明确了, 真正感觉到有用了, 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也会更快更好地融入, 从容地面对社会的需求。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想去烹饪实操室讲授合适的课文。比如《豆腐颂》、《五味》、《别致的快餐文化》等等, 让课文与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 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一定更加深刻, 感受也一定不同, 这就对语文课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同时也验证语文这门工具学科的应用性。由于烹饪实操室的特殊环境, 比如不适合书写、没有固定座位、环境比较嘈杂、申请应用的审批等因素, 所以至今还未迈出关键的一步。但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我相信只要准备全面, 就会有办法实现。

四、不断吸收百家之长, 完善自我———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国家级示范性学校的教师, 除了发扬自身的优点, 还要努力吸取省内甚至省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在2012年9月25日, 我代表广州市参加“人教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讲授《敬业与乐业》获得二等奖。正是因为与专业有很好的结合亮点, 我才能够脱颖而出。下面把我的详细思路整理如下:

我在这次比赛采用的课堂展示环节是在学生已经能够利用现有资料来论证观点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自主选择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求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

为此, 我针对学生实习后对所选专业产生质疑的学情, 结合重难点, 让学生用实例来论证如何苦中寻乐。为了让学生论述得更深更透, 首先要明确苦在何处, 所以我本环节我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让学生说出心中的苦。刚刚实习回来的学生对工作的艰辛有了切肤之痛, 学生一定会激昂地讲述他们每天切100斤黄瓜切到手软, 杀100条鱼、斩100只鸡, 衣服从早到晚满身血淋淋的现实, 一天又被大佬骂了多少次等委屈。那么他们说出的大致就是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的单调劳累、厨房大佬的责难等方面。针对这种局面, 我根据教材, 结合语文学习,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岗敬业的引导。所以我设计的第二步是“苦乐全在主观的心”引导学生论述如何苦中寻乐。本步骤的训练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要结合顶岗实习的事例来论证如何才能苦中寻乐。刚刚诉完心中的苦, 让他马上去寻乐有点困难, 这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的功能, 进行恰切的点拨。我以自己为范例, 告诉学生我是怎样在单调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寻找乐趣的。教师的工作就是三点一线, 好像陀螺那样不停的高速旋转, 可是我依然可以从中体验到快乐。能够让我苦中寻乐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你们对我的爱。今年的教师节, 当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用转正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来一束鲜花的时候, 我突然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我知道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应该能够说出坚持、理想、父母的爱、顾客的赞扬等因素可以让他们苦中寻乐, 并能够结合工作中的实例加以阐述。比如当我切出的每一块黄瓜都可以是尺子来检验的标准尺寸, 当我可以一分钟就杀好鱼的技术得到大佬的赞扬, 我受到的苦和累都已经不重要了。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升论述的难度, 让他们能够运用名言以及学过的诗句甚至是歌词与实例结合起来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至少会说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句子, 那么语文基础较好的就可能会选用“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等学过的经典诗句来作为论据。

最后一步的要求, 本文作为一篇演讲稿, 梁启超先生不仅条理清晰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而且做到了语言的形象生动。怎么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呢?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演讲稿的语言魅力, 我诵读一段自己原创的演讲稿, 让学生说出演讲稿语言魅力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就是奉献:就像一泓清泉, 是长年的流淌, 是不计名利的付出;就像一架人梯, 让一个又一个孩子从肩头走过;更像一举火把, 是无怨无悔的燃烧, 是至死不渝的真情;她只在春蚕到死, 蜡烛成灰的时候才被人想起, 但她依旧语化春风, 依旧频吐丹心。因为教育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不是谋生手段, 而是生活本身。他们会从我的示范中说出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再加上适当的语气、肢体语言, 会令演讲稿更加有感染力。

这时我提出了第三个要求, 能否在例证和引证的基础上, 运用修辞手法, 让论述的语言也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至此, 我通过三个阶梯状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经验与感悟, 选择恰当的论据, 准确生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落实本节课的重点, 突破难点。让学生感悟到“苦中寻乐”的精神。这个拓展环节也为开展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了铺垫。

在全国的比赛获奖当然高兴, 但更让我兴奋的是学习到了全国的优秀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精华, 他们通过展示自己的风采, 结合专业特色, 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灵感, 使我的思路及眼界更加开阔。

五、运用多种途径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科优势与学生进行课堂外的交流, 有时这比课堂更加有效。比如说可以利用QQ、微博、校园网络平台等等媒介, 让学生在这些心灵的自留地里自由地展示。我们可以从语文角度给予指导, 也可以就学生的现状给予帮助, 让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或者尝试着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让学生不只是尊敬, 更是喜欢, 甚至仰慕和崇拜。你可以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 或者擅长丹青, 也可以歌声动听。你对学生的熏染将是潜移默化和深刻难忘的, 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积淀为一种气质、一种性格、一种处世方式、一种生活习惯。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文化课, 如果教师不了解培养对象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 不能建立起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就会忽视语文的应用性。这就使语文课将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进而丧失职业语文的特色性, 丧失其在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怎样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 拓宽专业面, 并以此为指导, 既与专业教学结合, 又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上出有专业特色的、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是我们的研究和努力方向。作为一名烹饪专业的语文教师, 我们可以寻觅的出路其实很多。

[责任编辑:钱晓玲]

摘要:近年来, 职业教育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不仅规模已经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有些地方甚至超越了普高。国家政策对于职业学校的大力扶持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是无限光明的前景。当然, 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怎样与专业融合, 文化课如何更好地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烹饪专业的一线教师。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除了要完成教材赋予的任务, 更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 使语文的工具性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担任烹饪管理系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 不应再用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个教法给学生上传统的语文课, 而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不断尝试着与烹饪专业融合, 来寻觅与语文课最恰切的对接。

中职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工作总结 第5篇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是要直接面向社会的,因此中职的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文化课程进行调整,要将专业知识加入到语文的课程教学之中,同时要改革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技术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将学生的潜能有效激发出来。如何有效提高烹饪专业的语文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语文教育者进行深入思考。

一、目前中职中餐烹饪专业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各个专业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薄弱

一般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普遍都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他们的语文基础也相对较弱。据调查,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就算是降低了相应的难度,学生的语文测试的分数也难以达到及格水平。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不清楚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事倍功半的状况屡见不鲜。

(二)对于语文的兴趣度与认识度不足

一般中餐烹饪专业因其工作强度较高,学习者基本以男性居多。根据对青春期男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性格分析,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男生对于语文等纯文科类的学习往往兴趣不高,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对其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们的兴趣不高,也会直接导致其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厌学等消极的学习心理。除此之外,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对其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在烹饪课上下功夫,自己毕业之后的工作就会有保障了。这样的认识误区会让学生更加忽视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且就老师的教学而言,虽然很多中职老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一些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语文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老师的语文教学方式也过于传统,语文的教学质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没有实现烹饪专业与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

(三)教学模式没有实现多样化

由于现在中职的教学更加重视对于专业技术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在文化课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小,导致很多中职的语文教学还是采用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专业实践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职业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加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语文的学习与专业知识的关联,这就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之中老师应该重视到这一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专业的知识点加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让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

(四)语文的教学课本学习难度较大

现在中职学生使用的语文教学课本比普通高中相对难度系数还是相对较低的,但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而言难度还是相对较大。而且教学内容并没有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结果与预期结果出入较大,学生的自信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学计划开展的效果也并不理想。想要彻底解决这一现状,并不能只是降低语文课本的难度,要根据中餐的教学特色对课本进行改革,编创符合其专业特点的语文课本,并要达到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标准。即使是使用统一的语文课本,老师也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要一成不变。

(五)语文课程时间相对不足

因为中餐的学习极为复杂,刀工、火候以及调味等方面的技能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这就间接减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原本学生的语文基础就相对较弱,再加上学习时间的限制,更加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二、提升中职中餐烹饪专业语文教学效果的应用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其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想要提高烹饪专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就需要从教师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教学方式入手,提高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和学生之间进行融洽的互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对语文的喜爱程度,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其自信心。下面介绍几点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1.借助信息技术教学

因为烹饪专业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在对其进行语文教学时,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之后再对其能力进行提升培养。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优势,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会让他们对于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时老师再进行本课的理论知识讲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学生兴趣有所降低时,教师也可以再次播放一些图片来配合教学,帮助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学生的喜好来辅助教学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如果以学生的喜好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的效果较为明显。因此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并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将两者整合,加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比如,现在的中职学生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纪录片,而且其内容又与学生的专业技术相关。老师可将其加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并利用其对学生的吸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之中,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积极进行思考。比如提问:“‘金黄诱人’这个词,什么食物都可以使用吗?”“‘垂涎欲滴’是什么意思呢?”,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就能有效激发本专业学生对于语文课的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

(二)利用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餐专业的学生虽然语文学习能力不高,但因为专业的影响,他们的动手能力普遍都不低,因此他们更喜欢任务式的教学方式。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计任务教学的方式。以一节中餐课的语文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菜肴进行艺术化的命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几项任务:首先是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名菜的菜名,让学生进行鉴赏,并提出任务,让学生找出其命名的规律;其次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得出的结论对一些创意菜进行命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因为新鲜感而提高主观能动性,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之下,提升自身的命名水平。而且因为任务感的驱使,会有效减少学生厌学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出现,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使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期待。

(三)灵活使用语文教材

在对中餐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要明确教学是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服务的,要保持与专业课老师的沟通,打破教材对于教学的限制,而是按照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度配合对其进行语文教学,这样会增加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在国内,中餐馆会定期推出新菜,而这些新菜的语文知识不能被及时添加到学生所使用的语文课本之中;为了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跟上市场的潮流,老师要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之后,通过美食杂志以及网络等渠道搜索相关的知识,并将其添加到日常的教学之中。这样不仅是对专业课程教学文学方面的补充,同时还能满足学生就业之后的需求。

(四)加入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内容

语文这门学科不仅是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同时还能对学生产生德育教育的作用。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因此,老师在对其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加入对学生这一部分的培养内容,仔细研究语文课本,找到文章中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其加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并在日后的工作之中也能时刻以此为准绳来约束自己。例如通过讲解《劝学》一课,让学生了解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即使是日后工作中也要积极学习,进而启发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做人要谦虚的品格。还要选取出一些关于诚信和勤劳以及工作有原则性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其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准绳,进而帮助其在工作中得到长远的发展。

(五)确保课程的教学时间

虽然中职的语文教学以对专业的教学辅助为主,但并不代表其只是一项单一的专业教学工具,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乃至是日后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要对语文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中餐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保障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也不能压缩语文的教学时间。应该对学生的专业与文化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才能对其实施有效的教学训练,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摆脱与人交流的害羞心理,使其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融入到社会之中。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确保其拥有足够的学习课时。

(六)将课后作业与专业技术结合在一起

对于中餐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刀工和食物搭配等多种专业技术练习,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单一的语文纸质作业对他们而言作用并不大,而且很容易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所以老师应该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并将其与中餐的专业技术相结合,这样的课后作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完成作业的欲望,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关于苏轼的文章时,老师就可以布置让学生去寻找东坡肉的历史典故以及现代的制作过程。在讲解关于荷花的方面的文章时,让学生去了解荷花应该怎样入菜,并设计一道使用该食材制作的菜谱等等,这样既能让学生通过寻找资料,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之下,通过写菜谱等相应的训练来提高其语文应用水平。而且,不一定要限制在文笔方面的锻炼,也可以布置一些口语方面的课后作业,比如像中外美食推介会和食品制作过程介绍等等,老师要让学生按照专题去自己搜索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在课堂之上由老师随机选择进行演讲。这样新颖的课后作业方式不仅会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进行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束语

中职烹饪专业 第6篇

关键词:烹饪 实习 不稳定 因素

顶岗实习是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在时间安排上,它处在学校学习和就业之间;在功能上,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证,是将来真正步入社会的预演。学生从对烹饪专业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到现实去感受、尝试、领悟,进而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毫不逊色于在校的理论学习。以笔者所在学校中级烹饪专业为例,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酒店顶岗实践,时间安排上是2:1,可见学校对这一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顶岗实践环节的认识并不到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波动大、流失比例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酒店的管理难度相应增加,学校的社会声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切实提高烹饪专业学生实习的稳定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就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对中职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思考。

1 学生因素

以笔者所在学校2011级烹饪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实习期为一年,在实习的前半年中离职率非常高,特别是在实习的前三个月,有近30%的学生要求离职,坚持在酒店实习的学生中也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经过与学生交流,离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作环境不满意,二是对岗位安排不满意,三是对食宿条件不满意,四是对工资待遇不满意,五是家庭原因,六是个人身体原因。除了因个人身体疾病或家庭突发情况这些特殊原因外,其他的所谓离职理由与学生主观上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及思想准备不足有重要的关系。

1.1 学生思想准备不足,选择实习单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成长,希望脱离学校和家长的束缚,因此主动选择外地的酒店实习,但一段时间后甚至只有几天就发现不能适应;有些学生选择实习酒店盲目从众,往往一个宿舍或要好的几个同学选择相同的酒店,酒店是不是适合自己,岗位是不是与专业相符都不去过多考虑,一旦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会出现集体离职的情况;有的学生选择酒店是由家长来确定,对酒店有些许的不满都会把责任推卸给家长而要求离职。

1.2 心理预期过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大。安排学生实习的多是一些知名度高的高星级酒店,很多学生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在校学习,跃跃欲试,准备在酒店中一展抱负。而到了酒店后,大部分学生从事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重复劳动内容,如切菜、配菜等,或者安排的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辅助性工作内容,学生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实践,接受不了从基层做起的现实。

1.3 角色定位不准确。从学校到社会,從教室到酒店,从学生到员工,虽然已经进入实习阶段,但很多学生还是放不下学生的身份。面对领导,面对周围的同事,特别是听到一些批评和指责时,很多学生感到非常不适应和巨大的压力,遇到一些问题和纠纷往往无所适从,要么委曲求全,要么处理不当,这样就会产生一些想法,甚至造成矛盾,不利于实习活动的稳定开展。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交流协调的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

1.4 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敬业是对每一个职业人的基本要求,但在实习中,很多学生缺乏这一必要的职业素养。虽然学生在实习前对酒店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都希望到酒店能够实实在在的学到一些东西,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繁重、加班加点、食宿条件、工资待遇不能达到要求等都会成为学生要求离职的理由。

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接触的社会面比在学校要广泛的多,考虑问题也更加多样化。目前酒店行业人力资源需要非常旺盛,很多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某一酒店去实习,一旦有其他的酒店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或者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岗位就会吸引学生跳槽。

1.5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弱。进入酒店前,学生接受的都是长期的学校管理以及家长的管理,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和锻炼,这导致学生在进入酒店后遇到问题和困难无所适从,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2 酒店因素

2.1 实习待遇不平等。实习生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不低于甚至有的岗位还要高于正式员工,但是工资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年终奖、考核奖等额外的福利上基本没有实习生份;还有的酒店对待不同地区的实习生采取不同的工资福利标准,这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2.2 实习岗位安排不当。在招聘实习生的时候,酒店基本都会承诺按照学生的专业安排岗位,但到了酒店后,人事部门会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重新安排,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到面点、酒店服务等岗位;还有的学生虽然被安排到了厨房,但从事都是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工作内容,而后再继续工作下去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浪费时间,学无所用,到酒店见见世面的良好愿望不断被现实所打击。事实上,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轮岗实训非常困难,这也是学校和酒店需要协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酒店的人际环境很多学生不能适应。酒店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作为一名新员工,实习生在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的安排上会受到多方面社会关系的影响,如地区差异、新老员工的待遇差异等,很多学生为此心理不平衡,出现“为什么我总是上早班或晚班?为什么我干的活苦、脏、累?为什么我不能上台炒菜……”这些都会促使学生产生离职的想法。

3 学校因素

3.1 职前教育不到位。一般中职学校都开设就业指导类的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学生即将实习的前半年或一年内,开设《职业指导》课,在时间安排上,这类课程穿插在正常授课进度计划过程中,每周1至2次课;在内容安排上,教师基本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再加以实际案例去讲授,最后以随堂考查的形式结束课程。从理论上看这样安排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把职业指导课当成休闲课,可上可不上,可听可不听,不仅学生不重视,很多教师也是应付了事。这样的职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从学生的实习效果来看,是缺失的,职业指导课并没有对学生的实习、就业起到应有的引导、帮助作用。

3.2 缺乏有效的实习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可以说非常规范、严格,一旦进入实习岗位,不仅学生感到放松,学校也疏于了管理。由紧到松,没有良好的过渡,自然会产生问题。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之类的文件,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限于人力、资金、时间方面的困难,执行的并不到位,这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中职生来讲是个很大的问题。

3.3 实习后的服务保障缺失。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把学生安排出去实习就完成了就业任务,至于学生实习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实习单位,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实习结束后的去向都没有进行较好的信息收集。如果学校连续向实习效果不佳的单位派送实习生,势必造成实习过程的不稳定,因此,学校对实习单位的筛选、认定,对学生反映问题的及时处理都是解决学生实习不稳定的重要内容。

4 家庭因素

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来自农村或生活条件相对困难的家庭,因为教育方法的问题或工作较忙的原因,很多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在酒店中出现不稳定的征兆时,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也没有较好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有的家长直到孩子已经决定离职或者接到学校的电话通知时才知道,但为时已晚。还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言听计从,一旦学生在实习中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不能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导致学生离职时的随意性。还有的家长心疼孩子在实习中吃苦受累,听说要上夜班,听说孩子吃不好、睡不好、生病了、受伤了都心疼不已,要求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这些都能成为学生离职的理由。顶岗实习作为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应该也必须被学校所重视,作为学校来讲,应积极克服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顺利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政,张清.浅谈高校烹饪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J].价值工程,2011(05).

[2]华宝山,冯亚召.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4).

中职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第7篇

该专业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养和良好职业素养, 掌握现代烹饪基本理论和基本烹调技术, 具备一定创业能力, 满足餐旅服务行业需求的中餐烹饪操作人员。

2 培养模式

所谓构建“ABCCP”人才培养模式, 即把在校学习的五学期分为入门学期、基础学期、拓展学期、考证学期和项目学期。学生必须通过在校五学期的学习, 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并在实习就业前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此外,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求突出职业能力 (项目学期) 的培养。

第一学期 (入门学期Accidence) , 要求学生学习相应的入门课程,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 明白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特点、工作岗位的要求等;第二学期 (基础学期Basic) ,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基础课程, 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基础课程;第三学期 (拓展学期Continuation) , 要求学生完成核心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第四学期 (考证学期Certificated) , 在继续强化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开设相应的课程;第五学期 (项目学期Project) , 把“项目”作为主要形式, 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途径完成各个项目任务, 既能考查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情况, 又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构建该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需着重做到“五个侧重”。第一, 注重校企合作, 侧重企业;第二,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侧重实践教学;第三, 融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 侧重校外实习;第四, 专职教师与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 侧重双师型教师培养;第五,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侧重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 该培养模式还融合了法式大厨素质教育中的“五位之和”模式。“五味”是指厨德、技能、营养知识、文化品位和专业核心素养, 以上皆具备才能算是合格的法式大厨。该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原则, 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 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尤其是自己的创新素质和心理素质。

3 课程体系

3.1 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将专业课分为专业入门、食品艺术、冷菜工艺、热菜工艺、面点工艺以及宴会设计六个项目,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分项目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 专业入项目应围绕能够“支持相近的多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展开, 其他五个项目则围绕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展开。如在专业入门项目中, 可开设入门常识、原料知识、刀工基础、勺工基础等课程;在食品艺术项目中, 可开设烹饪美术、食艺认知、食品雕刻、菜肴围边等课程;在宴会设计项目中, 可开设成本核算、饭店管理、宴席设计与制作等课程。

3.2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所谓构建学习领域, 是指按照职业岗位需求, 在适度够用的原则下, 对课程原有体系进行拆分重构, 以任务为载体, 依托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结构, 将各学习领域按照不同主题进行重新归纳, 从而便于教师的日常教学, 并有助于学生学习、归纳、掌握。

4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管理规范建设

4.1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依据教学管理规范化要求, 完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 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做到有章可循, 有章可依。对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制度进行改革, 在原有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 加入过程性动态考核, 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储备以及技能水平。

4.2 建立新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顺应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建立监控体系, 组建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协作委员会、餐饮企业、学生家长组成的监察团, 对管理规范的运行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察与反馈。努力形成在人才培养定位环节监控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环节监控课程标准、在教学环节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在学生评价环节监控学生反馈情况的质量监控闭路循环系统。

4.3 组建“一会三心”

一会即组建中餐烹饪董事会, 三心则是指组建中餐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研究中心、中餐烹饪专业技能教学研究中心、中餐烹饪专业学生素质研究中心。组织行业企业大师和专业学者共同开发烹饪中职技能大赛项目, 以及研究大赛与技能教学、技能提高与素质提升的关系等问题, 促进专业全面发展。

5 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5.1 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改革体系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是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而在全新的评价体系中, 则创造性地加入了过程性动态考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学习态度、知识储备、能力素质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 从而令整个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过程性动态考核的要素如下:

课程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 (60%~70%) +期末考试成绩 (30%~40%) ;

过程考核成绩=项目任务中各个主题的平均成绩;

主题考核成绩=学习态度30%+知识掌握30%+技能操作40%;

期末考查成绩=笔试/成果展示/合作任务/调查报告/案例分析。

5.2 建立多元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5.2.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以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技艺兼优为指导, 完善细化现行的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知识、技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增加素质、就业能力以及用人企业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 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式上, 在单调的书面考核的基础上, 增加职业礼仪规范表现、多媒体学习阶段性汇报、菜品成果展示等评价方式, 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5.2.2 形成毕业生信息反馈体系

建立多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通过与办学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合作交流, 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的毕业生信息档案, 定期召开毕业生校友会, 切实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

5.2.3 建立现代化管理和监控体系

为此, 我校专门构建了学生实习实训信息管理平台, 以便于对校外学生实习做好动态管理, 进而加强对以学生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6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不仅需要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支撑, 还需要师资的提升、实训设备的更新、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作为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摘要:从2013级新生入学开始, 中职生学制由以往的2+1模式改为了2.5+0.5, 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学制的改变而改变, 本文主要针对中餐烹饪专业, 探讨其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烹饪专业 第8篇

一、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 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技术的高素质中级技工,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目标, 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了必要的素质教育, 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忽略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业完成后可选择继续升学或者是直接就业, 因此中职院校无法兼顾到不同这两类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而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缺陷, 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 很多烹饪专业都建立了条件、设备比较好的实验室, 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不普及。烹饪专业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 从而导致部分烹饪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师口授为主, 实践操作也因为各种原因, 只能选择替代品或者少量实物进行, 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 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职烹饪专业学生虽然会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 但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无法熟练制作产品, 从而使其产品质量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难以满足社会对烹饪技术人才能力的需求。目前, 餐饮界都比较看中品牌意识, 对产品质量有很严格的要求, 因此中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只能进行缺乏技术性的简单工作, 很少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此外, 餐饮业的行业分工不断精细化, 学生在确定某个岗位后, 很难接触其他岗位, 其专业技能难以得到综合提高, 从而影响实习质量。

(四) 生源素质偏低

中职院校的生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 受到传统学历思想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都会让孩子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 因此部分较优秀的学生会选择进入高中学习, 在落选后才有可能进入中职进行学习;烹饪行业的特殊性, 使其生源一直较少, 且目前的中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缺乏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较难适应烹饪专业的操作需求。

二、中职烹饪专业进行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 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顺利就业, 烹饪专业的教学活动也应该以此作为教学目标。烹饪专业教师要根据本职业的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 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计划,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可将其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 教师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 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为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内容;此外, 也可请烹饪行业中的优秀人才为学生现身说教, 进行现场教学活动,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 可从烹饪的基本内容进行, 例如, 提高学生的刀功、食雕、勺功等技能, 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学习调味、烹调方法等, 能够使学生制作菜肴的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思考、创新某一道菜肴,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烹饪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逐渐改变教师中心的格局, 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利用新的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例如,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声音、图像、动画以及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在一起, 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比如,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食品雕刻、菜点装饰以及花式拼盘等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时, 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烹饪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电脑中的色谱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最佳色泽和投放量。

(三) 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中职烹饪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除了和在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的实验有关, 更重要的是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学到实质性的操作知识。针对此现象, 学校可统一安排学生的实习活动, 和有效企业或者酒店等进行合作, 建立实习基地, 使学生能够得到切实锻炼。例如, 学校可以聘请优秀的实习指导老师, 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指导和解决,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技术操作的学生, 指导教师可以和实习企业进行有效沟通,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获得操作经验。

(四)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职院校可根据烹饪专业的特殊性, 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 扩展其个性发展的空间。比如, 学校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除了上课时间, 课余时间也可以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开放相应的实验设备, 并且要安排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自由组织关于冷菜、面点、食雕等内容的兴趣小组, 自行采购原料、管理经费等, 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其专业技能。

结语

总而言之, 针对中职烹饪教学的现状, 对其教学活动提出有效的对策,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职烹饪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摘要:中职烹饪专业培养了众多的具有中等学历的烹饪技术人才, 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 有力促进了我国烹饪事业的发展。目前情况下, 中职学校培养的烹饪技术人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创新能力等现象, 严重制约了饮食业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对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烹饪,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建国.浅析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10) .

[2]汤亚军.对我国中职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基教版) , 2010 (12) .

浅谈中职烹饪专业建设思路与实践 第9篇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了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的新人才

1.1 人才培养走向专业精细化

组织一线教师走访多家酒店及大型餐饮企业,做好市场调研 ;对话厦门烹饪协会会长及数位专家 ;邀请毕业学生回校座谈。结果显示,专业方向特长明显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岗位需求,工作更为高效,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分专业方向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我们根据调研,结合市场需求,我们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邀请专家参与课程设置研讨,按中餐、面点、西餐三个专业方向拟定教学计划。从2010级开始,在二年级以教师评价和选拔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分出了中餐方向,面点方向、西餐方向三个班,意在往专业精细化方向培养人才。班级实行专业课走班制上课,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强度加大,专业特长更为明显。期末举办“专业分方向学习成果展示”,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学生的作品赢得了专家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为高涨,学习也更为认真和主动,教师也更为投入地把自己所长不遗余力地交给学生,教与学出现良性互动。我们办班更有信心。近几年来,已组织2009、2010、2011、2012级学生参加中餐、西餐、面点、调酒等项目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其中,2009、2010级两届学生共231人,考取技能证书359本。2011级和2012级学生中,大部分考取两本技能证,一部分学生考取三本技能证。考证通过率分别为96%、98% 和98.7% 和98.93%。2010级是实行专业分方向的第一届毕业生,如今他们就业于厦门各大四星级以上酒店,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11级、2012级学生也通过企业面试,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几届学生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1.2 以活动促教学,培养具有坚实的技能基础的人才

每年的10月至12月,举办烹饪专业技能节活动,旨在演练学生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活动设立若干比赛项目,如中餐热菜、中西面点、中餐冷拼、果蔬雕刻和西餐烹饪等。比赛人人参与,优胜者将有机会参加市赛。学生们的参赛热情很高,不仅在校学生全员参加比赛,实习班也有一部分学生纷纷请假回校参加技能比拼。全程观摩比赛的一年级新生也备受鼓舞,渴望早日学会专业技能。技能节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技能好手,也引导学生更重视技能学习。技能节将学、练、赛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整体水平。

2 实行项目教学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2.1 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项目教学

传统授课模式中,理论课和实践课一直是分开授课,这样不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如地、正确无误地运用相关理论。而项目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改革初级阶段,我们在二年级中餐方向与西餐方向班级试行项目教学。原有的烹饪概论、原料知识、食品营养与卫生、烹饪工艺美术等课程全部合并到专业技能操作课中完成。依照项目课程教学要求,专业老师重新编写了教学内容,将所教内容进行整合、分类,将教学内容化为一个个生产项目,将一个个生产项目化作学习任务,将理论知识揉进操作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强化训练、知识的重组和拓展训练 ;随着项目课程实施的逐渐深入,项目教学全面铺开,其他专业课也逐渐引入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性活动。项目教学中的“项目”是对市场、企业需求分析后设置的,与真实生产情景相结合。我们编写了项目课程校本教材《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和《冷拼与食雕》,将教学内容分门别类转化为一个个生产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系统地了解了同一类型产品的制作要求并掌握了制作要领,从而熟悉了相关理论。因而,项目教学使学生一到企业就能胜任岗位要求。

2.2 尝试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促进校企合作

为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提前与市场接轨,获得更多实际的锻炼,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经过几番调研,烹饪与管理专业与厦门闽南大酒店、厦门鼓浪屿海上花园酒店、厦门长升酒店、厦门中信酒店、厦门金沙湾酒店等5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共识,签订了工学交替合作协议,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我校烹饪专业2011级和2012级中餐方向两个班于赴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工学交替”实习。实习期间,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以外,学生感受到企业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了企业对员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重新认识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理解了老师平日的良苦用心,回到课堂后,大多数学生变得积极奋进。另外,工学交替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互补,课堂与企业的对接。在实习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学习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工学交替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参加过工学交替实习的学生尤其受企业欢迎,在顶岗实习前已提前被实习单位提前录用。

3 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了专业课程,文化课程相辅,课程体系更加优化和完善

3.1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依据市场烹饪行业各个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对应分析专业教学,明确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有针对地进行课程设置。为了培养适应厦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本专业岗位,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有烹饪专业所必须的理论、技术、技能,有独立工作能力,并能自主创新,在烹饪行业的特定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成为不断适应现代化烹饪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专门人才,我们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特色小吃、冷拼、食品雕刻。一年级学生全面接触烹饪专业中烹、西烹、面点方向的学习,对烹饪专业有了大致的了解,二年级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中烹、西烹或面点方向进行系统的精细化学习。因此二年级的主要课程为 :

中烹方向 :中烹、冷拼、食品雕刻

西烹方向 :西烹、调酒、咖啡

中西面点方向 :中西面点、特色小吃

除文化基础课外,我们特开设礼仪、汉语口语、烹饪英语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更好地服务厦门特区,成为一个有发展潜力、有内涵的劳动者。专业课程已建立质量监控标准和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3.2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拍摄中式烹调、中西面点、西式烹调教学光盘辅助烹饪技能考证指导。根据烹饪核心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技能,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邀请行业专家指导专业教师拍摄中烹、中西面点、西式烹调教学光盘,旨在统一教学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内容,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丰富的视频资料,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满足教学与自学的不同需求。

4 传承地方饮食文化,办好特色班,培养特色人才

厦门小吃久负盛名,发展至今已有200余种,品种丰富多彩,数量之多实属全国罕见,对外地游客和厦门本地人均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不少传统特色的小吃名点逐渐演进为精致、小型、高档、多样化的菜肴而跃上正规宴席,登上大雅之堂。面对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各大餐饮企业求才若渴。深思熟虑之后,我校决定创建“厦门地方特色小吃班”。在获得行业专家的支持后,2011年9月,在2010级面点班增设厦门特色小吃课程,聘请行业专家陈白云、李莉、刘丽凤为兼职教师 ;2012年3月(第二学期)第一届厦门地方特色小吃班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10月开办第二届厦门地方特色小吃班,增设厦门风味面点课程。2012年5月、2013年1月和5月,两届特色班共进行了三次学习成果汇报,邀请其他行业专家担任评委,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专家评委对学生的作品提出肯定和认可,并鼓励我们继续办好特色班,将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下去。

中职烹饪专业 第10篇

一、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效果一直难以提升,这与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很大关系。

(1)招生数量少。目前,中职烹饪专业招生数量偏少。一方面,是因为烹饪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太合理,难以根据餐饮行业的人才需求合理制定教学方针和教学方向,导致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学手段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报考烹饪专业。另一方面,国家并没有充分重视烹饪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资源更多地偏向其他专业。这样一来,其他专业不断扩招,进一步减少中职烹饪专业的招生数量。难以招到更多学生的情况下,也就很难为餐饮行业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

(2)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的中职烹饪专业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但这样的教学目标其实并不明确,也不完善。专业技能只是成为一名厨师所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要想发展得更好,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及创造能力。专业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而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则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因素。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缺陷,让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空有职业技能,却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教学体系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烹饪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难以界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这就导致中职烹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杂而不精,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难以下手。同时,中职烹饪专业受到国家的关注较少,下拨的教育经费自然也不会多,对于教学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教学设备陈旧,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4)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人员,其教学水平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师资源少,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只有实践能力,却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些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却比较低下。这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二、就业视角下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策略

(1)加强对烹饪专业教学的重视。相关部门要重视烹饪专业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教学体系的更新,向烹饪专业投入更多的资源,保证教学设备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同时,加强社会对中职烹饪专业的认知,提高招生数量,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大多侧重于实践技能培养,而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则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应该改变这一教学理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烹饪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文化素养。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学会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岗位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此外,无论是什么行业,都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才更具有竞争力。烹饪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技能,不断会有新的菜肴和制作方法出现,因此,必须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难以跟上行业需求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与行业内部的联系与沟通。中职烹饪专业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行业内对厨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并以此为导向,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影响中职烹饪教学的重要因素。对于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不平衡的教师,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兼顾两面,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对于综合教学能力较低的教师,还可以送出去进修,并积极引入新的专业教师,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餐饮行业的发展,为中职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必须加强烹饪专业教学,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培养成行业所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招生数量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从加强对烹饪专业的重视、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校企联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中职烹饪专业教学。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能力培养,厨师

参考文献

[1]杨井和.论中职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2]左旦.烹饪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6).

[3]孟祥忍.合作学习在中职烹饪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扬州大学,2007.

中职烹饪专业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 尝试教学法 传统文化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85-02

烹饪不仅仅是一种劳作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在为别人带来享受的同时也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是一种感染力非常强的文化分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我国,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烹饪专业,为这一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烹饪技术对菜肴的要求极高,需要将材料、时间等因素进行完美的融合,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些许的差错。

中职烹饪专业主要招收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这部分人员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有自己的想法和较强的思维创新能力,因此中职烹饪专业能够为烹饪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我国餐饮行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1 尝试教学法的相关论述

(1)含义。尝试教学法在国内首次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学者邱学华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所谓的尝试教学就是指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发掘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尝试联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策划具体的教学方案,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主要环节。尝试教学的环节主要分为两方面,即准备和延伸。所谓的准备阶段就是指对练习进行的相关准备,是尝试教学的必经阶段,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能够做到以旧带新,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延伸阶段是对第一次尝试的深化。这一环节主要注重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再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达到强化的目的。另外,通过这一环节还能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

(3)特点。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尝试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目的性和计划性较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的能力。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看似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其实不然,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是不够明显。这一改变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3)旧知识迁移能力更强,利于学生掌握。在尝试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利用。这一特点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4)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在尝试教学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形成了一个合作,在共同操作的同时增强了合作能力,充分发挥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补作用,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4)条件要求。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观念,其次要求教师达到能够教育教材的水平,做到活学活用。最后是教学设备,要求其能够满足尝试教学的需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

(1)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尝试教学之前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前预习作业。预习的布置不是随随便便的,要将本节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巧妙地与下节课衔接起来,不但复习、巩固了本堂课的重点,还能在学生收集預习资料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抛砖引玉,以新带旧。在尝试教学中,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在进行个案讲解时也需要注意讲述的方式,不要给人以权威不可撼动的感觉,而是要做到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在知识点的讲解方面,教师需要做到以新带旧,在讲述新的重点时需要对老旧的知识点重新体积,不断地回忆,促使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方便学生更好的把握。

(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能力是当代教育的新标准,在传统教育方式培养下成长的学生往往缺少动手能力,不敢尝试、探索、创新,这一点事烹饪中的大忌,因此尝试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终身难忘。

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达到上述的目标首先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例如:教材学习、互联网搜索资料、小组讨论学习、与教师探讨等。其次,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在与学生进行探讨时教师需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的技巧,在能够保证学生弄懂的情况下指引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充当学生的指路明灯。

(4)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集体的讲解和示范性操作。首先说明讲解的问题,有人说,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集体讲解就没有必要了。其实这一观点虽然合理,但是却具有一定的错误性。集体的讲解并不是指重复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是指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教师探讨的情况只有自己知道,在发生疑问时很难与他人沟通,集体讲解则规避了这一缺点。

另外,示范性操作则能够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操作时的情景,将自己操作的情况与老师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5)第二次尝试。在烹饪中,新菜品的研发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其中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耗费大量的心血,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掌握一道菜品的所有知识点,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中,需要注意将第二次尝试安排在集体讲解和示范性操作之后,这样才能够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次尝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

(6)对尝试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否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教师自我测评。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三种联合的方式效果更佳。这一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另外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关的总结,找出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做到扬长避短。

(7)创新尝试方法。岗位实习法是评估尝试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所谓的岗位实习法就是指将学生按照原料加工、切配、菜肴打荷、菜肴烹调等进行分工,待菜品做好后教师先针对整体进行评价,然后针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给出相关的建议,帮助学生成长。

(8)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在传统的教育中,很少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初中毕业的学生必然具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的特异性是指学生的认知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

(9)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尝试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师不能具备尝试教学的相关要求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扩大掌握的知识面,及时调整知识结构。

教师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需要院方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讲座,通过讲座听讲、专家点评等方式使教师掌握尝试教学的精髓,储备更完整的知识,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3 结语

新时期,对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从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的真谛——向市场和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就业后不断学习的能力。怎样激发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教育中研究的重点方向,虽然尝试教学法已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才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瑞.“尝试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2,(9).

[2]王华英.论尝试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2).

中职烹饪专业 第12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 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都从实践中认识到中职学校开设英语课程, 尤其是与工作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多年的社会就业实践证明:到境外就业, 学生英语水平越高, 工资水平就越高, 就业空间就越大, 升迁机会就越多。

英语有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 或通用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简称EGP) 和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简称ESP) 之分, 这是因为各领域的具体需求和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有所差异。EGP是指学生从学习英语开始累积到一定程度足以满足日常所需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这段时间所学的英语为基础英语, 而ESP是指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 为适应国际形势, 掌握国外相关专业的第一手资料而学的英语。中职生在一年级阶段修完基础英语后应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具备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 这时再转入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基础英语的教学和专业英语的教学严重脱节, 学生会发现第一学年基础英语所习得的词汇、短语、语法等应试考试的知识点在专业英语中用处不大。专业英语大量的专业术语、生词扑天而来让他们应接不暇。我校的基础英语教师绝大部分对烹饪的专业术语、操作过程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如果能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及专业英语教师互相切磋, 在第一年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效糅合起来做好衔接工作, 那么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专业英语就会备感轻松。与此同时, 在一年级期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做到“授之以渔”, 这对学生日后进一步的提升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实验班为我校07 (9) 国际烹饪班, 对照班为我校07 (13) 西式面点班, 因此个案研究的对象也是从这两个班中选取了两名学生, 分别是学生A:07 (9) 陈厚良, 学生B:07 (13) 王觐雷。之所以选择他们, 是因为他们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同属一个英语教师任教, 入学成绩相同, 家庭自然情况比较接近。入学基本情况比较:

从表1中我们得知, 学生A和学生B的英语学习基础差不多, 但两者的学习态度和英语学习长期目标有所不同, 从而将会引发不同强度的学习动机。

2. 调查工具和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是观察访谈和问卷测试。访谈的对象来自三个方面: (1) 学生A和学生B; (2) 学生A和学生B的专业理论课教师; (3) 学生A和学生B实习酒店的主管。通过三方面的访谈可以看出, 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是否衔接对两人将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笔者在对实验班中的学生A和对照班中的学生B两年的观察及访谈进行综合分析后, 对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衔接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现将对两人访谈的结果作如下对比和分析。

1. 学生因素

(1) 学习动机因素

学生A认为英语不仅是课程设置里规定必学的一门课, 而且是将来自己境外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所以在一年级学习基础英语时学生A特别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被问到“你的英语老师在教第五单元food这个话题时进行了拓展训练, 补充了许多关于蔬菜、肉类、调味品的一些词汇, 你认为有必要吗?”学生A回答:“非常有必要, 正因为老师提前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和专业相关的词汇, 我才意识到我一定要走出国门就业, 这样我学的东西就不会白费了。到了二年级学习烹饪英语口语时, 我一点也不费力, 烹饪原料的大部分词汇我们在一年级时都已接触了。”学生A有着较强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上非常主动,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 在二年级时参加南京市英语口语大赛荣获一等奖, 这无疑增添了该生的自信心。

学生B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摆脱了应试教育, 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而已。英语学习是学校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只要学期结束的考试通过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在该学科上花太多的时间, 自己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 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在一年级基础英语的学习上, 学生B学习不够主动, 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期考试。当被问到“你的英语老师在教第五单元food这个话题时, 你觉得老师是否应该考虑到你们的专业需要, 为你们补充一些关于蔬菜、肉类、调味品的词汇呢?”学生B回答:“没有必要, 那么多词汇我记不住, 以后上专业英语课时再慢慢学吧!反正我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

从学生A和学生B访谈中可以看到, 学习动机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 从而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高动机水平的学生较动机弱的学生更能坚持长久学习。

(2) 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 我与学生共同制定了自主学习记录表,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使学生系统地记录自主学习过程, 随时进行自我反思。对本案例中两位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比较 (见表2和表3) 。

从学生A的记录表可以看出学生A试图用英语完成这张表格, 尽管某些地方存在句法或用词不当的错误, 甚至还夹杂着汉语, 但是可以看出学生A正在积极制造使用英语的机会, 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强。从表格中Problem这一栏可以看出学生A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自主学习。

从学生B的记录表可以看出学生B全部用汉语完成表格的填写。从表格中的Self-assessment and Conclusion和Problem这两栏可以看出学生B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B不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

虽然学生A与学生B在自主学习有效时间上差不多, 但是学生A在学习目标上确立了具体的内容, 而学生B却没有。另外, 学生A能及时并客观地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对以后的学习提出警示。从问题解决的渠道看, 学生A是多方位的, 借助Internet, Partner, Group Assistance, 学生B虽然有两个问题解决的渠道, 但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因特网的资源, 完全依赖于学习伙伴查找资料并假以学习为借口上网娱乐。

从两位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自主学习表现我们发现, 尽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相近, 但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目标及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其学习成绩, 最终影响其持续发展的学习水平。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呢?经观察我们发现, 这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成就目标的差异有关。学生A的长期学习目标是出国就业, 而学生B仅满足于顺利完成学业, 因此学生A的学习动机要强于学生B的学习动机;学生A关心的是对学习材料的理解, 在任何情况下都愿意学习, 面对学习挑战他能坚持不懈, 失败后, 能认真调整自己的学习, 自觉地、更多地使用自主学习策略。而学生B关注的是学习的外在表现, 他往往通过回避挑战来避免表现出自己学习能力弱的一面, 因此当面临学习困难时, 可能降低学习动机, 较少使用自主学习策略。

2. 教师因素

学生A所在的实验班从一年级开始, 烹饪原料知识 (专业理论课) 这门课的理论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进行教学配合, 烹饪原料知识教师提前将自己本周要教授的原料的英文名称整理出来交给基础英语教师, 基础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烹饪词汇大擂台的教学环节, 教授并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同时烹饪原料知识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有意识地将各种原料的英文名称打在课件上,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复习和巩固。当问及烹饪原料知识教师学生A上课表现时, 教师对其的评价是“学生A课堂思维比较活跃, 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原料的英文名称掌握地较好, 学习兴趣非常高”。学生A在二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上比较轻松, 学习兴趣仍然很浓。学生B所在的班级是对照班, 所有的课程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 学生B没有在原料知识的英文名称方面得到有效训练, 所以在二年级学习专业英语时, 学生B感到比较吃力, 学习兴趣不浓, 英语学习成绩较一年级时有所下降。

3. 实习单位主管的反馈意见

学生A实习的单位是南京仁恒国际大酒店, 该酒店是南京第一家国际品牌的酒店服务式公寓, 学生A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实习前他有多种选择, 可以进入五星级大酒店实习, 但学生A却选择了对英语要求较高的仁恒国际大酒店。学生A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这可以从该生的实习主管那儿得到答案。学生A的实习主管说:“学生A在厨房里不仅仅做中餐还积极要求向外籍大厨学习西式冷拼和西点制作, 因为英语口语表达较好, 在工作中和外籍厨师的沟通不成问题, 所以烹饪技术提高得较快, 半年下来已经成为该酒店的青年骨干。”

学生B实习单位是南京玄武饭店, 该饭店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学生B的实习单位主管对他的评价是:“学生B在酒店主要从事打荷工作, 工作态度比较端正, 工作中比较能吃苦。”当问及该生所学的英语是否能在工作中派上用场时, 该主管给的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五星级酒店每年都给员工进行英语考核, 考核过关的员工在工资上将多加100元, 另外在自助餐厅工作的员工接触外籍客人的机会较多, 所以用人单位还是比较欢迎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加盟, 希望我们学校能为他们提供烹饪技能和英语口语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从学生A和学生B的实习情况可以看出, 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高低,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 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有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两位学习者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英语学习效果和产生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异的, 在基础英语 (EGP) 和专业英语 (ESP) 的衔接上, 我们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中职而言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外在动机, 以就业为导向, 引导学生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上平稳顺利地过渡。2.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的沟通和配合, 改革专业理论课和英语基础课的授课形式, 针对专业特点和学情编写较为通用又较有针对性、涉及专业又适宜语言训练的教材, 逐步推广专业课的双语教学。3.在学生中加强优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语言和技能要求的宣传, 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 明确目标, 衔接有序, 稳步推进, 从兜圈子变为螺旋上升, 阶梯式跃进, 加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联系对学生的就业极为重要。专业英语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把新知识点和以前的知识经验相关联, 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 把教学重点转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王锋, 董小瑞.论基础英语和专业外语的衔接[J].中北大学学报, 2005, (21-5) .

[2]田玉霞.英语教学中情感策略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6) .

上一篇:大悬臂结构下一篇:集聚理论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