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2024-08-06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精选12篇)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第1篇

中国画同中医、书法、京剧并称中国的“四大国宝”。中国画之所以能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国宝,主要是因为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带有鲜明的、强烈的中华民族特色,并有无数的绘画精品传世。

二、概念界定

中国画艺术特征及特色。概而言之:一是意境,二是笔墨之法,三是章法的灵活处理。总括起来说就是“写意”二字。写意是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是中国画自成体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绘画体系。其艺术精神、审美取向、造形观念、时空观念、表现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是不相同的。

三、中国画艺术特征及特色解读

1、中国画艺术特征

中国画作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为中国的传统产品“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所运用的表现手段是笔墨线条。这在世界上最为悠久古老。中国古今的画家们,运用祖国特产的笔墨纸张等工具,经过长期的磨炼和探索,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笔墨技法。在笔法方面,勾、勒、点、染、皴、擦,无不完备。以皴法为例,从荆浩的“斧劈皴”(原型)、董源的“披麻皴”,到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李唐的“斧劈皴”、“马牙皴”,马远和夏圭的“大斧劈皴”等,到了元代又出现了王蒙的“解索皴”、倪瓒的“折带皴”等,直到现代,还在不断创新,如傅抱石在传统的“乱柴皴”的基础上又创造出著名的“抱石皴”。可见笔法创新的确是层出不穷。在墨法方面,更是名目繁多,所谓是“墨分五色”,指的是墨与水配合,则有焦、浓、重、淡、轻之分,又有枯、干、渴、润、湿之列,从而创造出泼墨、浓墨、淡墨、破墨、积墨、焦墨、宿墨、冲墨等多种多样的墨法技巧。笔墨的配合可以形成点和线,从而又创造出中国画独有的线画法,即线条法,简称“线法”,也称“勾股法”。中国的画家们凭借手中神奇的管状毛笔,描绘出了种种神奇的线条妙法,创作出一幅幅令人惊慕不已的名画佳作。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大画家顾恺之就用春蝉吐丝、流水行地般的线条——“铁线描”绘出了《女史箴图》(图1-1-1)和《洛神赋图》等,诠释出女德劝诫,演绎着凄美爱情。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描”,交织成飞动的节奏,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与“曹衣出水”的技法各领风骚。北宋李公麟则将“铁线描”、“兰叶描”、“莼菜描”汇于笔下,熔与一炉,把线条运用到了极致,白描功夫出神入化。后来者赵孟頫、赵之谦、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将书法的笔情墨趣融入到梅兰竹菊、牡丹夭桃之中,超出象外,天外有天。如此丰富多彩的笔墨,如此神妙动人的线条,是中国画家们的独创、骄傲与荣耀。笔墨、线条,永远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永远是中国画不可侵权的绘画专业术语。

2、中国画艺术特色

书画印完美结合,是中国画的主要特色。就是说,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画艺术的广度与深度,也不断地提升了中国画的艺术品位。诗歌、书法、绘画、印章,本是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们能紧密结合到一个画面上,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首先需从题款说起,题款又叫题画、题字、提识,是指在书画作品上落下的文字,它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也是将诗文、书法、印章引入画面的重要手段。题款的内容主要包括诗文词句、时间地点、姓名别号和铃盖印章以及赠送对象的名字等等。所以,只要在画上题款,诗书画印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了。宋代以前,画上题款极为少见。早在殷商、西周时期,各种器物上就有“铭功纪德”的传统;战国时期也有“物勤工名,以考其诚”的题铭风尚;西汉宣帝曾令人在麒麟阁画《十一功臣像》,并在每个画像上都注上姓名与官爵,这些都可看作是题款的开端,但这种题款只是作为画的一种注脚而已。到了隋唐五代,已有为传世画作题跋者,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记载“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书,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署。”可见在宋以前,已出现题款,但这种题款署名常写在画面以外或画幅背后,而且一般是用小楷写在树根或石缝之间不显眼的地方,有的题款后甚至用颜料覆盖。到了北宋中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题款才在画面上大量出现。苏轼、米芾、杨无咎等人,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和书法家,为了抒情写意,以前那种单题名款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他们极力在画面上题写诗文以开拓领地,他们题写的诗词、书法皆精妙绝伦,与画面相映生辉,产生一种特有的美感。从此以后,在画上题诗的风气大盛,如北宋的赵佶,元代的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倪赞、王冕,明代的沈周、唐伯虎、文征明、徐渭,以及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几乎是每画必题,每题必诗。他们将诗、书、画、印和谐地融合在一个绘画作品上,构成为统一的艺术美的整体,不仅大大丰富了画的表现形式,也大大提高了绘画的艺术水平、因此可以说,诗、书、画、印能够和谐地统一于一个画面上,使中国画艺术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境界,从而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并形成自身的主要特色,这首先应归功于文人画的画家们。中国的文人艺术发展到明清时代,逐步形成了诗、书、画、印四结合的模式,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产生了很多的大师、大家,并且蔚然成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第2篇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白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在学习京剧《红梅赞》时,老师直接装扮成江姐的样子,让江姐活生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红梅赞》,《图兰朵》、《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女驸马》,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女驸马》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戏曲源远流长,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让人赏心悦目。以前,看到同龄人迷恋戏曲,总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他们落伍了。可如今想想,反而觉得自己太肤浅,不是么?

戏曲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肯定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弘扬,去发展,这与年龄或学历等无关。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在戏曲逐渐要没落的时代,更加要去积极的面对这种文化,而不能抵触甚至不屑。

如今,喜欢戏曲的年青人似乎是不多的,喜欢的大部分都是老一辈的人。所以国家近些年来才越来越关注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其实不只是戏曲文化,还有很多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正面临着没落的危险,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不注重抑或不屑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都是老一辈的人在守着,可是,人总有逝去的一天,百年之后,难道这些文化都要消失吗?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吗?

通过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我对戏曲似乎多了一种认同感,或许是它激发了我的民族意识。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在学校成立一个戏曲文化社团,那是不是很有意义?也许这样,我们能把共同热爱戏曲的人聚集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文化氛围,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那该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民间艺术川北皮影特征赏析 第3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川北皮影;特征独特

川北皮影艺术是川北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其表演艺术独具魅力。“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我国皮影艺术的精炼描述。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艺术表演舞台上的主角,但它却犹如一脉涓涓细流,不断地注入到历史的滔滔巨浪中。皮影艺人在世代的艺术实践中,潜心研究,锐意创新,大都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提手技艺。他们能将各种不同的人物,各类不同的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屏幕表现得淋漓尽致。

皮影戏,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我国民间皮影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一、悠久历史性

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又遭“破四旧”的噩运。十年浩劫,使广藏于民间的皮影家底毁失殆尽,传艺断代。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政治环境,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

皮影戏的起源据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二、优良的前瞻性

川北皮影当前有着较好的发展,主要依存三個方面。首先,阆中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旅游发展正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发展期,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加,皮影的表演场次也会逐渐增加。这是川北皮影发展的根本所在,具体的皮影戏演出服务类别很多。

其次,为当地旅游开发系列皮影美术工艺品。皮影中,凡戏剧人物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其造型独特而风趣,十分耐人细嚼细品。按类收藏欣赏,可以起到修身养性、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作用。而且好的皮影藏品还有保值增值的艺术价值。还可以承接大型皮影装饰画、大规模成套皮影设计与制作,象全套西游记、全套封神榜、全套三国、全套水浒、太平天国、西厢记、水漫金山、红楼梦、杨家将、岳飞传、小五义、昭君出塞、社火花会、龙凤车马仪仗、各民族人物等等都是游客非常喜欢的;承接演出专用皮影人及特技道具的设计与制作;承接室内皮影艺术装饰设计,皮影艺术广告与装璜设计,皮影艺术题材的大型建筑装饰、城市雕塑造型的设计;修复、清洗残破老旧皮影,专家鉴定老皮影文物……这些项目,都是可以开发的。

三、造型的独特性

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川北皮影,人物造型较高,头帽相连,头身可以更换。川北皮影中最据代表性的王皮影便是以我市宝台皮影大师王文坤为代表的川北皮影艺人取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融川戏服饰之精华所创造的别具一格的皮影。其身高1.5尺左右,雕刻精细,人物造型生动,线条清晰流畅,色彩鲜亮协调,构图完整统一,每件皮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四、浓烈的民俗性

川北皮影戏融合了川北风情民俗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剧场演出、年节庙会演出、公园游园会演出、旅游点为游客演出、单位联欢助兴演出、开业庆典演出、还有学校、幼儿园上门演出服务,婚庆助兴、办满月、儿童生日、老人祝寿等举办堂会演出和招待贵宾演出,增进国际交往、出国演出等等。川北皮影的剧目十分丰富,颇具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剧目约在千本以上。川北皮影艺术是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和发展的,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是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皮影戏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乡土艺术,颂扬忠勇善良、鞭挞歼佞邪恶是不变的主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期盼,对假、恶、丑的鄙视和唾弃。

“惠东渔歌”艺术赏析 第4篇

“惠东渔歌”流行于惠东县的港口、稔山范港、盐洲新渔村、巽寮新渔村等地。当地的人称它为“鲘船歌”或“城歌”, 它属“粤东渔歌”中的浅海渔歌种类, 受当地的风俗、语言、文化、庙堂音乐、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影响, 使之同出一宗的渔歌在演唱风格上略有所异, 各具特色。但它们始终保留着原有的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具一格的韵味。

渔民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阶级的欺压和凌辱, 称他们为“疍家仔”。“出海三分命, 上岸低头行”, 是渔民在旧社会艰难生活环境的写照。渔民爱唱歌不是单为欢乐, 而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之中, 因而只能以歌自慰, 以歌解忧, 所以, 他们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唱自己的渔歌, 特别是妇女更善唱歌。旧社会, 他们不能栖身在岸上, 只好四处漂泊, 四海为家。宋史书记载:“疍户, 生于江海, 宿于舟楫, 随潮来往, 捕鱼为生。”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誉》卷三中举述:“艇人, 以舟为室, 浮海而生, 语于福、广, 杂于广东、西之音。”每逢年节他们有群艇聚集在避风港内的习惯, 特别是每年的中秋夜晚, 他们有对月而歌的习惯。在婚嫁时有唱歌、斗歌的习俗;亲人分离、相聚, 或是老人与世长辞等时都是以歌代言。因此, 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渔歌的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它既有悲哀、伤感、发泄心头积郁的情愫;亦有沉重、拼搏的劳动号子。那时, 渔民上岸时, 只能光着脚, 低着头, 穿着破衣服, 否则, 随时都有被殴打, 渔妇被侮辱的可能。旧社会的渔妇为了避免被陆上人误认为穿新衣服, 就把上衣做成两色, 以表示穿的是补了的衣服。直至解放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渔妇还保留着穿两色上衣的风俗习惯。这也是我们常在舞台上看到渔家妇女穿两色上衣的由来。

二、“惠东渔歌”曲调及演唱特色

“惠东渔歌”是惠东渔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的种类繁多, 如《妹仔调》、《嗳依嗳调》、《俺介姆调》、《罗茵调》、《乙尺上调》、《贤弟调》、《梁兄调》、《嗳哎调》等等。在普查中所了解到的就有二十九种曲调品种。渔民出海时以歌引航, 以歌添劲。渔妇在家唱的《织网歌》、《晒网歌》等, 歌词较冗长, 富于叙事性, 以歌抒发内心的忧患;每当风雨交加的时节, 渔妇们面对大海, 祈求亲人平安无事返航, 唱着《平安歌》;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 渔妇们唱着《纺线歌》、《思君歌》等, 这类歌情丝绵绵, 思绪万千;每当渔家女儿出嫁时, 渔家姑娘唱起《叮咛歌》, 嘱咐女儿到男家后要怎样做好媳妇, 语重心长, 歌声温切。渔民的风俗习惯与生活和陆上的汉族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别是婚嫁的一套程序, 从始至终都是以歌代言, 别具特色。解放后, 渔民逐渐移居于陆上,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他们的渔歌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现在唱的“城歌”就是新歌的意思, 充分体现了新社会的渔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因而, 这些歌的曲调较之原始渔歌开朗、辽阔、豪放, 歌词内容积极向上, 真正体现了渔民为追求美好而唱歌的愿望。

三、“惠东渔歌”的艺术特点及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从“惠东渔歌”的歌词结构上看, 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二句式结构的, 这种结构较为单纯, 歌词要求一呼一应, 以后可不断反复;一类是四句式结构的, 即起、承、转、合, 且一、二、四句要求押韵, 如果有多段歌词时, 转段时可同韵或转另韵。二句式结构或四句式结构的都有五字句、七字句、也有少数八字句的, 起句形成有三字的、五字的、七字的, 渔歌的衬词、衬句甚多, 几乎每首渔歌都有, 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且一般渔歌的调名都是以它的衬词、衬句来定曲名的。所以, 渔歌的衬词、衬句多, 不但显示了它的独特风格, 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来区别它的种类。传统渔歌常用的衬词、衬句有:啊、咧、啰、喂、哪、嗳、介、哆、嘟等, 而嗳依嗳、阿阿香、贤弟吟、梁兄吟、罗茵哎、乙尺上、啦打啲嘟啲等都是从地方戏曲, 如“白字戏”、“潮剧”或民间乐曲中的衬句或某个歌段落移植、吸收并溶化在渔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衬词、衬句已成为渔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广大渔民对这朵绚丽的民间音乐奇葩———传统渔歌, 用心血长期辛勤栽培发展的结果。惠东渔歌的歌词内容大多是唱海、唱鱼、唱船上事物, 唱人与人之间的思念和真情。惠东渔歌的歌词以情歌歌词来唱的极少, 这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戚戚相关。

从“惠东渔歌”的调式结构上看, 常见的有两种:一是上、下句结构的乐段, 一呼一应, 随后便是它的反复。二是为了适应歌词的起、承、转、合的需要,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 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重复。第一类是传统渔歌的基础, 第二类是传统渔歌的发展。从“惠东渔歌”的调式上看, 多为五声音阶, 且从“徵”、“宫”两种调式为多, “角”、“羽”为次。渔歌在旋律进行上多为音阶式的级进和小跳, 大跳也时有出现。级进一列音多是调性色彩很浓的主和弦音, 大跳多在四、五、六度间进行, 但都是以“滑跳”方式顺着音阶上下滑进的, 如常用1234 3432 1765 1232等, 这种滑进手法使渔歌的旋律优美、流畅, 婉转动听。渔歌曲调的旋律, 多用重复、模仿、扩充、延伸、演变等手法, 这和一般的歌曲创作应用手法大体相同, 但独特的手法是相当强调使用衬词、衬句, 不论是开头句, 还是曲调进行中, 尤其是在结束句中经常重复用衬词、衬句组成的结束句和音型, 这更能表现它的独特风格。如“啦打啲嘟啲调”、“嗳依嗳调”等等, 都具有渔歌衬词、衬句的特殊功能和绚丽色彩。渔歌“徵”、“宫”两调式中的“4”音, 在旋律进行中要比通常键盘乐器上的“4”音升高一点点, 但不到半度, 它的振动幅介乎“4”与“﹟4”之间, 惠东渔歌的“7”在唱法上要比正常的“7”音低一点, 但不到半度。这就充分表现出渔歌的独特风格, 这也是因为用当地的语言演唱戚戚相关的缘故。渔歌“3”音的应用, 使曲调明亮、舒畅、清新, 使人有海阔天空之感, 倍觉心旷神怡之意。同时, 渔歌在整个旋律进行上较多地出现倚音、波音、滑、跳音, 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采用的拍子多为二、四拍子, 也常见有混合拍子, 但大都速度缓慢, 节奏脉冲动力不大, 平稳而舒展, 有如人们在划船摆渡, 浏览辽阔平静的海洋中。由于他们的生存环境较为艰难, 所以他们在演唱时带有一点淡淡的伤感。

四、结语

“惠东渔歌”的应用价值随着它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提高。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渔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依据, 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珍贵素材。惠东县每个音乐工作者都应尽力去挖掘和发展它, 让“惠东渔歌”这颗光彩夺目的南海明珠永远闪烁在祖国的南海之滨。

摘要:“惠东渔歌”是“中国渔歌”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曲。它具有大海般的韵味和浓郁的南方滨海文化特色,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来的多姿多彩的民间歌曲。

关键词:惠东渔歌,历史渊源,民歌曲调,演唱特色

参考文献

[1]林立.初探惠东渔歌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J].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2]柏林林, 黄虹, 李方.在发展中保护在创新中传承——惠东渔歌的历史与现状及其相关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 1

中国农大网上西方艺术赏析作业答案 第5篇

第2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从下面四项中不属于文艺复兴的三杰的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乔托

D.拉斐尔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达芬奇跟他的老师委罗基奥,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合作的作品是:()

A.《大卫》

B.《基督受洗》

C.《带花的圣母》

D.《蒙娜丽莎》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3.下面哪一幅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A.《大卫》

B.《抱貂夫人》

C.《岩间圣母》

D.《基涅佛拉.德奔茜》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4.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乔托

D.拉斐尔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5.代表达芬奇艺术发展高峰,也是文艺复兴艺术高峰的作品是:()

A.《大卫》

B.《基督受洗》

C.《带花的圣母》

D.《蒙娜丽莎》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6.描述逾越节的晚上的圣餐,耶稣被出卖的作品是:()

A.《最后的晚餐》

B.《抱貂夫人》

C.《岩间圣母》

D.《基涅佛拉.德奔茜》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7.下面不是米兰开朗琪罗的作品的是:()

A.《哀悼基督》

B.《大卫》

C.《蒙娜丽莎》

D.《西斯廷天顶画》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8.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中体现出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的作品是:()

A.《哀悼基督》

B.《大卫》

C.《晨》、《暮》、《昼》、《夜》

D.《西斯廷天顶画》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9.米开朗琪罗的晚年的一件作品是:()

A.《哀悼基督》

B.《摩西》

C.《创造亚当》

D.《美第奇陵墓的雕像》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0.下面属于米兰开朗琪罗的作品的是:()

A.《犹大之吻》

B.《天使报喜》

C.《西斯廷天顶画》

D.《椅中圣母》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1.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中表达对出卖祖国的叛徒的无比愤怒的是:()

A.《哀悼基督》

B.《大卫》

C.《摩西》

D.《西斯廷天顶画》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2.拉斐尔很好的体现了他的老师佩鲁吉诺的艺术思想的艺术作品是:()

A.《圣母的婚礼》

B.《阿尔巴家的圣母》

C.《戴冠的圣母像》

D.《拿金莺的圣母像》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3.在拉斐尔画的圣母像中具有牺牲精神的圣母是;()

A.《椅中圣母》

B.《阿尔巴家的圣母》

C.《西斯廷圣母》

D.《花园中的圣母》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4.拉斐尔画的一幅是集中了古希腊的所有的优秀的学者的画是:()

A.《椅中圣母》

B.《雅典学院》

C.《戴冠的圣母像》

D.《拿金莺的圣母像》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5.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是创作于1514年的:()

A.《椅中圣母》

B.《阿尔巴家的圣母》

C.《戴冠的圣母像》

D.《拿金莺的圣母像》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6.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是对______的真实反映:()

A.宗教故事

B.统治阶级

C.现实生活

D.艺术家的想象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7.拉斐尔历时十年完成了______的宏伟壁画:()

A.罗马

B.梵蒂冈

C.希腊

D.埃及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8.《熟睡的维纳斯》的作者是:()

A.乔尔乔内

B.贝里尼

C.卡拉瓦乔

D.提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9.下面哪一幅不是提香的作品:()

A.《熟睡的维纳斯》

B.《乌尔宾诺的维纳斯》

C.《花神》

D.《圣爱与俗爱》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0.《西门家的晚宴》的作者是:()

A.乔尔桥内

B.提香

C.委罗内塞

D.卡拉瓦乔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1.下列哪一画派不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画派:()

A.佛罗伦萨画派

B.罗马画派

C.威尼斯画派

D.希腊画派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2.乔尔乔内开创了表现______的新时代:()

A.人性美

B.自然美

C.人与自然和谐

D.神人和谐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3.提香作为威尼斯第一画师的第一件作品是:()

A.《酒神祭》

B.《达那厄》

C.《圣母升天》

D.《花神》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4.《根特祭坛画》的作者是:()

A.勃鲁盖尔

B.凡.埃克兄弟

C.米勒

D.丢勒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5.油画的创造者是:()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勒

D.凡.埃克兄弟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6.下面哪一幅不是勃鲁盖尔的作品:()

A.《绞刑架下的舞蹈》

B.《农民的婚礼》

C.《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D.《盲人的寓言》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7.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凡.埃克兄弟和:()

A.勃鲁盖尔

B.贝里尼

C.米勒

D.丢勒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8.《四使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______的作品:()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勒

D.丢勒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9.《醒前一瞬间绕着一个石榴飞舞的野蜂引起的梦》的作者是:()

A.达利

B.蒙克

C.马蒂斯

D.康定斯基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30.《青春》的作者是:()

A.达利

B.蒙克

C.马蒂斯

D.康定斯基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第2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从下面四项中不属于文艺复兴的三杰的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乔托

D.拉斐尔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达芬奇跟他的老师委罗基奥,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合作的作品是:()

A.《大卫》

B.《基督受洗》

C.《带花的圣母》

D.《蒙娜丽莎》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3.下面哪一幅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A.《大卫》

B.《抱貂夫人》

C.《岩间圣母》

D.《基涅佛拉.德奔茜》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4.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乔托

D.拉斐尔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5.代表达芬奇艺术发展高峰,也是文艺复兴艺术高峰的作品是:()

A.《大卫》

B.《基督受洗》

C.《带花的圣母》

D.《蒙娜丽莎》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6.描述逾越节的晚上的圣餐,耶稣被出卖的作品是:()

A.《最后的晚餐》

B.《抱貂夫人》

C.《岩间圣母》

D.《基涅佛拉.德奔茜》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7.下面不是米兰开朗琪罗的作品的是:()

A.《哀悼基督》

B.《大卫》

C.《蒙娜丽莎》

D.《西斯廷天顶画》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8.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中体现出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的作品是:()

A.《哀悼基督》

B.《大卫》

C.《晨》、《暮》、《昼》、《夜》

D.《西斯廷天顶画》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9.米开朗琪罗的晚年的一件作品是:()

A.《哀悼基督》

B.《摩西》

C.《创造亚当》

D.《美第奇陵墓的雕像》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0.下面属于米兰开朗琪罗的作品的是:()

A.《犹大之吻》

B.《天使报喜》

C.《西斯廷天顶画》

D.《椅中圣母》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1.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中表达对出卖祖国的叛徒的无比愤怒的是:()

A.《哀悼基督》

B.《大卫》

C.《摩西》

D.《西斯廷天顶画》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2.拉斐尔很好的体现了他的老师佩鲁吉诺的艺术思想的艺术作品是:()

A.《圣母的婚礼》

B.《阿尔巴家的圣母》

C.《戴冠的圣母像》

D.《拿金莺的圣母像》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3.在拉斐尔画的圣母像中具有牺牲精神的圣母是;()

A.《椅中圣母》

B.《阿尔巴家的圣母》

C.《西斯廷圣母》

D.《花园中的圣母》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4.拉斐尔画的一幅是集中了古希腊的所有的优秀的学者的画是:()

A.《椅中圣母》

B.《雅典学院》

C.《戴冠的圣母像》

D.《拿金莺的圣母像》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5.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是创作于1514年的:()

A.《椅中圣母》

B.《阿尔巴家的圣母》

C.《戴冠的圣母像》

D.《拿金莺的圣母像》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6.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是对______的真实反映:()

A.宗教故事

B.统治阶级

C.现实生活

D.艺术家的想象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7.拉斐尔历时十年完成了______的宏伟壁画:()

A.罗马

B.梵蒂冈

C.希腊

D.埃及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8.《熟睡的维纳斯》的作者是:()

A.乔尔乔内

B.贝里尼

C.卡拉瓦乔

D.提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9.下面哪一幅不是提香的作品:()

A.《熟睡的维纳斯》

B.《乌尔宾诺的维纳斯》

C.《花神》

D.《圣爱与俗爱》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0.《西门家的晚宴》的作者是:()

A.乔尔桥内

B.提香

C.委罗内塞

D.卡拉瓦乔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1.下列哪一画派不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画派:()

A.佛罗伦萨画派

B.罗马画派

C.威尼斯画派

D.希腊画派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2.乔尔乔内开创了表现______的新时代:()

A.人性美

B.自然美

C.人与自然和谐

D.神人和谐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3.提香作为威尼斯第一画师的第一件作品是:()

A.《酒神祭》

B.《达那厄》

C.《圣母升天》

D.《花神》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4.《根特祭坛画》的作者是:()

A.勃鲁盖尔

B.凡.埃克兄弟

C.米勒

D.丢勒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5.油画的创造者是:()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勒

D.凡.埃克兄弟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6.下面哪一幅不是勃鲁盖尔的作品:()

A.《绞刑架下的舞蹈》

B.《农民的婚礼》

C.《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D.《盲人的寓言》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7.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凡.埃克兄弟和:()

A.勃鲁盖尔

B.贝里尼

C.米勒

D.丢勒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8.《四使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______的作品:()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勒

D.丢勒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9.《醒前一瞬间绕着一个石榴飞舞的野蜂引起的梦》的作者是:()

A.达利

B.蒙克

C.马蒂斯

D.康定斯基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30.《青春》的作者是:()

A.达利

B.蒙克

C.马蒂斯

D.康定斯基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第4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印象派最根本的特征是:()

A.求真写实

B.反对求真写实

C.表现自然界中的光和色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下面的人物不是印象派的是:()

A.莫奈

B.德加

C.伦勃朗

D.马奈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3.《印象日出》作者是:()

A.莫奈

B.马奈

C.伦勃朗

D.德加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4.印象派的精神领袖和奠基者是:()

A.毕沙罗

B.莫奈

C.马奈

D.德加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5.莫奈的作品中通过干草堆表现光线的变化的一组作品是:()

A.《奥林匹亚》

B.《草地上的午餐》

C.《干草堆》

D.《庭院中的女人》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6.《舞台上的舞女》的作者是:()

A.莫奈

B.马奈

C.伦勃朗

D.德加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7.《大湾岛上的一个星期日下午》作者是:()

A.莫奈

B.雷.诺阿

C.德加

D.修拉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8.《费里贝热尔酒吧间》作者是:()

A.莫奈

B.马奈

C.德加

D.修拉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9.新印象派就从哪幅作品开始,就慢慢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A.《大湾岛的一个星期日的下午》

B.《安妮儿浴场》

C.《女模特》

D.《杂技团大汇演》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0.下列哪位画家不是新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A.毕沙罗

B.雷.诺阿

C.西涅克

D.修拉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1.修拉借鉴了埃及艺术创造出的作品是:()

A.《女模特》

B.《大湾岛的一个星期日的下午》

C.《舞蹈》

D.《向日葵》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2.下面的艺术家之中,不是后印象派的是:()

A.梵高

B.高更

C.塞尚

D.莫奈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3.哪一幅不是梵高的作品:()

A.《向日葵》

B.《阿尔的卧室》

C.《桔子和苹果》

D.《星夜空》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4.《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作者是:()

A.梵高

B.高更

C.塞尚

D.莫奈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5.后印象派与印象派的根本不同在于:()

A.后印象派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

B.后印象派侧重于表现物质的稳定性

C.后印象派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内在结构

D.后印象派要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6.被称为“现代派之父”的画家是:()

A.梵高

B.高更

C.塞尚

D.莫奈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7.下列哪幅不是高更的作品:()

A.《有金色光环的自画像》

B.《向日葵》

C.《两个塔希提姑娘》

D.《永不再》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费多托夫的作品:()

A.《少校求婚》

B.《初获勋章的人》

C.《贵族的早餐》

D.《最后一家酒店》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9.《不相称的婚姻》的作者是:()

A.费多托夫

B.普基寥夫

C.彼罗夫

D.苏里科夫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0.下列选项中哪一幅是彼罗夫的作品:()

A.《少校求婚》

B.《不相称的婚姻》

C.《贵族的早餐》

D.《送葬》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1.《伏尔加纤夫》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伦勃朗

D.苏里柯夫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2.《近卫军行刑的早晨》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伦勃朗

D.苏里柯夫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3.《无名女郎》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伦勃朗

D.苏里柯夫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4.下列不属于巡回画派的艺术家是:()

A.列宾

B.伦勃朗

C.克拉姆斯科依

D.苏里柯夫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5.下列不属于列宾的作品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突然归来》

C.《伊凡杀子》

D.《近卫军行刑的早晨》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6.《女贵族莫洛卓娃》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伦勃朗

D.苏里柯夫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7.《弗拉基米尔之路》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列维坦

D.西施金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8.下面不是列维坦的作品的是:()

A.《深渊》

B.《晚钟》

C.《三月》

D.《第聂博河上的月夜》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9.《禁卫军行刑的早晨》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列维坦

D.苏里科夫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30.被称为“森林歌手”的巡回画派画家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西施金

D.列维坦

《围城》中语言艺术赏析 第6篇

关键词:《围城》 语言艺术 幽默 讽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211-0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往往让读者深入其中,令人无法自拔,读者们往往着迷于《围城》中的语言风格。机智的语言、辛辣的讽刺是《围城》的一大亮点。钱钟书对汉语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到了一种境界,从中可以看出钱先生广博的知识积淀和深厚的文学素养。笔者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赏析《围城》中高超的语言艺术。

1 语言机智幽默、泼辣无忌

凡是读过《围城》的人,一定会对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印象深刻、击节赞赏,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幽默令读者读起来捧腹大笑。为什么钱先生能写出这么多的幽默的语句呢?这和他豁达大度的人生观,洞察世事的智慧密切相关的。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只要这件事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便能引起钱钟书先生的调侃和挪揄,甚至是在常人眼中平平淡淡毫无特点的事情,钱钟书先生也能发现“没有特点的特点”,于是这件事又会引起钱钟书“幽它一默”的兴致。

例如方鸿渐与苏文纨船上一别许多天后,方鸿渐想到了好久没有见苏小姐想去见她,在见苏小姐之前的那段方鸿渐伤春的描写:“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风里飘荡,而身轻无力,终飞不远。他自觉这种惺忪迷怠的心绪,完全像填词里所写幽闺伤春的情境。现在女人都不屑伤春了,自己枉为男人,还脱不了此等刻板情感,岂不可笑!譬如鲍小姐那类女人,绝没工夫伤春,但是苏小姐呢?她就难说了;她像是多愁善感的古美人模型。”

在这里作者把方鸿渐颓唐伤感的情绪比作伤春,还说现在女人都不屑伤春了。他把平常生活里男人的伤感情绪说成伤春,并和女人比较,让人读完以后不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读者细细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悲剧效果,无意中流露着钱老先生对人生的讽刺、淡淡的伤感之情。

像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描写方法,小说中随处可见。总而言之,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从小说的开篇到一直到结束无处不在。在读《围城》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发出会心的一笑,笑过之后,仔细品味其中的深意,总是耐人寻味。这种幽默方式才是真的幽默,这是一种机智含蓄,这是一种俏皮精致。既语言犀利如刀,情调浑厚,又饱含知识,充满趣味。可以这样说,这是一种“智者”的幽默,一种“学者式”的风趣。

2 妙用比喻修辞

比喻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修辞手法,甚至有先哲把善用比喻的人当作天才。比喻里包含着智慧、生动、活泼和风趣幽默。很多人都懂得比喻,但不代表他就一定会用比喻,这就像有的人可以在画板上掌握色彩,有的人可以在色盘上调试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但你让他画出一幅名画来他却做不到。恰到好处又让人内心一动而又不显的多余的比喻可以说是判断一个好作者的依据。钱钟书把自己内心里深刻的感受、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对时世人生的看法很自然地用比喻转化成文学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在《围城》中充满了大量的奇思妙想的比喻,使得整个小说通篇趣味十足。

例如:“他把客堂里的书画古玩反复看了三遍,正想沈子培写“人”字的捺脚活像北平老妈子缠的小脚,上面那样粗挺的腿,下面忽然微乎其微的一顿,就完事了,也算是脚的!苏小姐才出来。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就:“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

他把沈子培写“人”字的捺脚比喻成北平老妈子缠的小脚,生动活泼的表现出沈子培书法的缩手缩脚的风格。把苏小姐的手比喻成捏着冷血的鱼翅,也形象的表现出了苏小姐对方鸿渐的来访表现出的冷淡。这种比喻的运用使人读过之后,印象极深,甚至很长时间都难以忘怀。

例如,方鸿渐和赵辛楣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的对话:“我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会结婚,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方鸿渐把赵辛楣和苏小姐的结婚比作狗追求肉骨头的影子,比喻生动活泼,十分辛辣的讽刺了人类婚姻的类似“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之处,钱钟书的愤世嫉俗在他的幽默中、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中表露无疑。

除此以外,比喻的连用也是书中的一大亮点,此处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些大量的比喻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事物深刻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当然,还能体现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3 典故的灵活应用

在小说《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还有许多对典故、事例的恰当灵活的运用。在书中有一个类比推理,而且类比推理里面还含有比喻的修辞。钱钟书先生用赶驴人、驴、和胡萝卜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类比上司驾驭自己的下属,从赶驴人的狡猾奸诈和驴的愚蠢来类比领导和被领导者之间的驾驭关系,奸诈狡猾和愚蠢之间的关系,并且从这一点出发,引发出更多层面的关系,生动的表达了钱钟书先生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嘲笑和讽刺。短短的几句话却又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了钱钟书对世事、人的尖锐的眼光,还可以看出他独具特色的创造意象的超强能力。这些典故、意象都通过他灵活丰富的汉语语言技巧来表现,这可以说是钱钟书先生的独门绝技,这种能力别人是学不来的。

此外,《围城》中运用的大量的中外典故往往包含着比喻,这种典故中暗含比喻的语言风格,让人读后,会产生独有的“钱式幽默”。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中隐藏的深意,引人深思。其实在一般的汉语写作中,引用典故就是明喻也往往发人深省,但是钱钟书先生匠心独到的暗喻设计却更能让读者细细的品味到文字的醇香。这也是钱老先生比一般的汉语写作者高明的地方。

4 结语

《围城》这部小说,我们读起来会有一种超然物外、纤尘不染的精神享受。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里包含着辩证主义的哲学观,隐藏着博大的东方的智慧,其中语言的独特运用更是一座汉语语言艺术的高峰。《围城》中的语言风格是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处理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及创作个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世界观和创作思想等。钱钟书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家,是无与伦比的“语言大师。

参考文献

[1]饶乐,黄沁.浅析《围城》的语言艺术[J]. 作家,2011(22).

[2]何越鸿.《围城》中的典型修辞话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郑蔚萍.解读《围城》的语言艺术[J].鸡西大学学报,2012(3).

[4]王斌.《围城》的语言艺术发微[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4).

陶瓷绘画艺术意境赏析 第7篇

古典陶瓷艺术是我国众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绘画中积淀的浓厚的审美内涵是通过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体现的。可以说营造意境是陶瓷绘画创作的主要内容, 陶瓷绘画意境的表达与中国绘画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改进国画技法使之成为陶瓷绘画创作的独特技法。

二、意境的含义

意境即画家通过景物绘画表达思想的形式, 包含情感和景物两个方面。在绘画中情感与景物是相统一的整体, 可以以景喻人、以景传情, 同时景物因人得思想而丰满、生动。因此有“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的说法。境界被当作艺术美的基础, 即若是艺术达到了情景合一的境界, 韵味也就出来了。营造意境作为陶瓷绘画的重要内容, 必须达到绘画的情景合一、意境相融的境界。

三、意境的体现

艺术意境是画作中的一种内涵或情趣, 其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从绘画的线条、构图和题材三个方面体现的。

线作为造型的基础, 对我国造型艺术表达有重要作用, 是其艺术内涵的基本表达方式。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 线的合理运用是值得重视的。原因是:一方面线可以塑造形体, 用线来描绘出所画之物的质感和人物的形象气质;另一方面通过线表达画作的意境, 传达画家精神境界和艺术思想;最后线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可以表现画家的认识观。

构图是画家对所要绘画的对象的整体把握, 依据所要体现的思想内涵, 把景物有机组合起来, 形成完整的画面。人们是通过视觉来对陶瓷艺术进行赏析的, 因此画面的构图会成为人们对画作的第一印象, 之后才会注意到画家的绘画技法以及一副画作的艺术水平, 从而体会到画家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此可看出构图对绘画的重要意义。构图是画家艺术追求和生活体会的表现方式。在陶瓷绘画创作中, 通常要求构图要朴素而富于韵律感, 是之与观画者产生共鸣。绘画构图的方法, 第一是要选出符合主题思想的主体, 作用是构建起整个画面的空间, 并具有层次感。主体可以是单一的, 也能是多个一起。主体作为画面的支撑点, 应在画面中体现其重要性, 这就要求其位置不能处于中心或太偏的位置。

意境最重要的表现方式是题材的选取。观画者可以从题材中较为明晰的理解画家内涵, 体会画家的艺术灵魂。陶瓷绘画常见的题材有人物、山水等。这些景物并不是自然景物的真是描绘。如国画技法一样, 画家会因为主观的思想对自然景物进行取舍、凝练甚至变形再创造。因此, 借代、拟人等文学手法也被应用于陶瓷绘画艺术创作。

四、意境美的表达方法

对于古代陶瓷绘画, 其最看重的一个方面, 是绘画的意境美, 为此大部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 会特别注意留下空白。在我国现代的陶瓷绘画形式中, 喜欢把画面设计得很满, 把层叠的山峦、飞泻的瀑布、怒放的百花组合在一幅画中。这不仅表达不出意境美, 反而给人拥挤的感觉, 是绘画艺术的败笔。要想一副画作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感染感受, 陶瓷绘画的留白就是其中一种方法。《老子》中有一句话是“知其白, 守其黑”, 这可以解释画家留白的原因。黑与白可以在画面上形成突出的对比, 白明亮而醒目, 黑隐晦深邃, 白是虚像, 黑是实像。因此景物淡极则白, 浓极则黑, 景物稀疏处显得白, 浓密处显得黑。画家通过黑与白的处理表达出画作的独特意境, 形成陶瓷绘画艺术。

陶瓷绘画中, 画家另一种表达意境美的方法是题材的选取。本文通过对程元璋的一幅古雅彩《昭君出塞》进行赏析诠释题材选择对表达画作意境美的重要性。在《昭君出塞》中, 画家之勾勒了昭君一袭红色皮裘嫁衣的形象和几支红梅, 但画家所要表达的是昭君远嫁匈奴, 身负民族和平重任的深远意义。以红腊梅的高洁形象衬托昭君的民族大义、爱国精神, 同时抒发画家对这位传奇女子的敬仰、钦佩之情。了了几笔的简单画作却如此意味悠长, 足可体现绘画水平及艺术造诣, 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著名陶瓷画家李菊生教授创作的一幅《大鸡图》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作中只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和虚画的几枝柳条, 却能形象表达出希望普天下老百姓年年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具有意境美的陶瓷绘画作品, 通常都能有“语语明白如画, 而画外有无穷之意”。

五、结束语

古典陶瓷绘画艺术营造意境含蕴深远和发人深思。优秀的陶瓷绘画作品能使鉴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从而领略到陶瓷绘画创作者意境营造的内涵。我国现在流行陶瓷绘画且陶瓷技艺较为成熟, 更应注重对陶瓷绘画意境营造的研究, 因为其可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通过提高陶瓷绘画的境界来引导陶瓷绘画创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思想内涵, 从而达到陶瓷绘画艺术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振清, 孙忠良.陶瓷绘画内涵分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1, 38 (02) .

[2]李青.浅论陶瓷山水画与陶艺家艺术修养[J].中国陶瓷, 2010, 13 (07) :.

《端午的鸭蛋》艺术特色赏析 第8篇

《端午的鸭蛋》不从鸭蛋入笔, 偏偏从端午的风俗写起, 系百家子、吃“十二红”……一个一个端午的风俗娓娓道来, 不紧不慢。二三两节介绍家乡高邮的鸭蛋, 还是不疾不徐, 从高邮的大麻鸭说起, 说到高邮咸鸭蛋、高邮双黄鸭蛋的特点, 高邮咸蛋的食法, 甚至还扯到了袁枚《随园食单》对高邮鸭蛋的记载。

这些笔墨看似与主题无关, 实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高妙之处。作者写文章所追求的是如同老者在闲话往事, 漫叙沧桑, 而不需要刻意追求结构布局的造作雕饰, 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现出一种闲适自由、随心所欲的风格。

作者在第一段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 营造的正是家乡端午的文化氛围, 这不仅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更流露出对儿时端午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从而为文章确立了感情基调, 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端午风俗的独特感受。而且, 作者还有这一层意味, 他要借鸭蛋来抒发对生活、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有了前面的两层铺垫和蓄势, 端午节孩子们“挂鸭蛋络子”“挑好看鸭蛋”“白嘴吃鸭蛋”“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的情节就亲切了, 因为在高邮孩子的心中, 鸭蛋不仅只是“果腹”“解馋”的食品, 鸭蛋还是他们的玩具、饰品和伙伴, 于是, 端午的鸭蛋就成为汪曾祺特别的回忆, 以《端午的鸭蛋》为题来抒发对家乡热爱、对童真生活向往也就顺理成章, 自然而然。

最有意思的是结尾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 是废笔赘笔, 还是故意为之?汪曾祺的作品总是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

这正是汪曾祺散文不事雕琢风格的体现, 如同旅者“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散淡作派, 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的悠然任化的意趣, 同时, 也让读者体会到这种灵性且充满诗意的生活状态构筑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基石。

著名评论家王干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 “先生的文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珍稀品种, 他对汉语的运用和把握堪称典范。”《端午的鸭蛋》就体现了汪老平淡而有韵味的美的语言风范, 既深含意味, 又充满情趣。

《端午的鸭蛋》, 通篇多用短句, 多口语词, 几乎不见形容夸饰的修辞手法, 叙事多用聊天口吻, 就像一个温和的老人轻松闲适的家常叙说。但如此“平淡”语气之中, 亲切自然却力透纸背, 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读之, 胸怀皆平顺畅快。例如开篇一句“家乡的端午, 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不做故态, 开得平淡, 开得自然。还有“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这句话, 话语真切, 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 就好像是作者正在与你促膝长谈呢!这就是“平淡”语言所包孕的神奇魅力吧。

而且, 作者还能将古汉语与口语完美地结合起来。极雅和极俗自然糅合, 堪称一绝。查阅汪曾祺先生饮食文学十几篇, 绝大多数篇目都引典籍叙述。本文中, 作者引用袁枚《随园食单》的“腌蛋”一条记载, 在内容上, 表明食咸鸭蛋之风俗由来已久;在语言上, 与作者的冲淡文风形成鲜明对照。还有作者所写“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让人不由得不佩服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因此, 文白的交错运用, 使此文的语言平淡与典雅相间, 语言摇曳多姿, 韵味丰富, 形成别具一格的闲适自由、真淳典雅的文风。

李斯特钢琴艺术赏析 第9篇

1 李斯特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性格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 逝于1886年。李斯特生活在19世纪, 他的音乐思想也植根于19世纪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他的一生处于欧洲社会大动荡的年代, 由于当时阶级矛盾异常激烈, 民族运动风起云涌, 各种思想相互碰撞, 这给李斯特的思想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切关于平等, 自由与博爱的美好憧憬被工人运动和民主战争打破, 人们心头普遍笼罩着一层失望的阴影。面对着现实生活与理想世界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正如当时其他的音乐家一样, 李斯特在音乐的创作当中产生了抑郁内敛的情怀, 他担心民族的前途, 担心社会的未来。但同时李斯特身上流着匈牙利民族的血液, 热情而奔放, 因此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在李斯特身上同时存在, 铸造了他矛盾的性格, 但二者又相辅相成, 激情与内敛并存, 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缺一不可。

李斯特继承和发扬了以人性为本位, 以情感为本源的人本主义精神, 把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无论从社会需要还是审美需要的角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与演奏风格

李斯特的一生对很多方面的乐曲进行改编过, 包括歌剧、歌曲及交响乐。其中交响乐的改编无疑给钢琴独奏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开拓了钢琴独奏的新视野, 新境界。他的改编作品主要有《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死神之舞》、《匈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塔索》、《前奏曲》、《马捷帕》、《奥菲欧》、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旅游岁月》、《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帕格尼尼练习曲》、《瓦格纳改编作品:汤豪舍》等等。

李斯特在改编作品时, 并不是单纯的把别人的作品加上自己的元素, 而是根据原作品的核心思想, 把握原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把自己独特的理解加注到改编曲里, 不但对原作品做到了一定的继承而且做到了大胆创新, 把一部崭新的作品完美的呈现在听众面前。李斯特的改编使原来晦涩难懂的音乐变得容易让大众理解并且接受。无疑, 他在构思选材和后期对音乐素材的加工处理上都费了很大的功夫, 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李斯特确实成功了, 他被称为“改编大师”, 这无疑是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最大的褒奖。据说, 李斯特的即兴演出能够使当时所谓的整个文明世界的听众拜倒。

3 标题交响诗体裁的创作

标题音乐就是讲述故事, 表现文学概念或者描绘画面的一种器乐作品。作为西方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 标题音乐与音乐存在的时间不相上下, 但它名称的真正确立与成熟却是在19世纪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中间。

“标题音乐”一词是李斯特首次提出来的。李斯特既是标题音乐的支持者, 也是标题音乐的追随者, 推动者, 他甚至把人生当中很长的一段时间投入到标题音乐的创作当中。李斯特首创了“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作为对标题音乐的支持与创新, 这也是他对西方音乐界的最大的贡献。李斯特的交响诗采用单乐章的结构, 没有固定的曲式结构, 用音乐来融化诗歌内容是李斯特原本赋予它的寓意。作为标题音乐的倡导者, 李斯特大多数的音乐作品都有标题, 他的十三部交响诗开创了单乐章交响乐体裁的先例, 两部标题交响曲《但丁》和《浮士德》结合文学著作, 给音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十四首《超技练习曲》以及根据《魔王》等改编的钢琴曲, 每首都有明确的文字标题, 给听众以鲜明的标题性音乐形象。

结束语

李斯特作为十九世纪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多么的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尽管他的演奏很受听众欢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尤其是近几年, 李斯特音乐的价值不断被人们挖掘出来, 他对西方音乐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李斯特一生都追求自由平等, 不断创新, 他把交响乐带到了钢琴独奏当中;他对很多乐曲进行改编, 使作品焕发着“李斯特式”的独特魅力;他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他把对文学著作的理解注入到音乐当中, 既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又让文学插上音乐的翅膀, 让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陶园.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剧影月报, 2007, 6.[1]陶园.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剧影月报, 2007, 6.

[2]李俊.综合音乐感教育在高师钢琴基础课的运用[J].黄钟, 2005, 3.[2]李俊.综合音乐感教育在高师钢琴基础课的运用[J].黄钟, 2005, 3.

赵剑平艺术作品赏析 第10篇

赵剑平, 号华阳居士、凌云散人,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南京名人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南京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出身书香门第, 幼承庭训, 学唐楷而入晋帖, 尤重“二王”法帖的临习, 在《圣教序》上狠下功夫, 继而遍临赵、黄、米、文、董诸家且诸体兼工, 功力深厚, 其作品严谨平实之中时见萧疏散淡, 透出一股浓厚的书卷气和典雅秀逸的审美追求。因从不参加各类书法比赛, 故其艺术履历中无获奖一说, 然而, 这位视书法为毕生追求的颇具实力的书法家却是无疑的。

五方佛艺术特点赏析 第11篇

在藏传佛教各种传承系统中,五方佛形象和修持仪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一面双臂、一面多臂、多面多臂、持有法器、不持法器、双修等形象。另外,体相颜色、手印、手持法器、佛母、支撑宝座灵物、佛国净土方位、形象艺术特点等方面出现多种变化。

五方佛体相颜色分别为蓝色、黄色、白色、红色、绿色。一般认为,遍照佛体相为白色、不动佛体相为蓝色、宝生佛体相为黄色、无量光佛体相为红色、不空成就佛体相为绿色。但是,不同的修持仪轨中五方佛体相颜色也有所变化,在《密喇百佛图解》的密喇三十二佛像中,成义佛(不空成就佛)体相是红色;在美国藏学网站的五方佛归总表格中,遍照佛体相为蓝色,不动佛体相是白色;在隆庆·智玫奥赛大师《要义·五种如来修持仪轨·千瓣莲花》中,遍照佛体相为青色,不动佛体相是白色;在法国收藏的敦煌文书中,宝生佛体相是蓝色、遍照佛体相是黄色;在《时轮》《菩提心释》等经典中,五方佛的体相分别是不动佛体相为蓝色、不空成就佛体相为黑色、宝生佛体相为红色、无量光佛体相为白色、遍照佛体相为黄色,这是缘起性空五方佛的体相颜色。

五方佛各自的体相颜色与五毒、五源有紧密的联系,就是说,白色象征无知和愚昧、蓝色和黑色象征怨恨、红色象征贪欲、黄色象征傲慢、绿色象征嫉妒。在《密宗道次第论注释·珍宝串》中有“白色表现无染洁净,黄色表现功德圆满,红色表现大慈大悲,绿色表现事业顺成,青色或黑色表现规律不变”的教导。另外,蓝、黄、白、红、绿五色表现五源为:土为黄色、水为白色、火为红色、气为绿色、空间为蓝色。此外,在五色表现五源方面也有其他不同的观点。

根据手势的变化表现供奉在各种坛城中的佛像,称为“手印”。在《甘珠尔·无垢光》中有“不动佛安坐金刚跏趺坐,左手掌朝上或结禅定印,右手掌经过右膝盖直接触地,是为不动佛结触地印;依此,右手掌结施愿印、左手掌结禅定印并持珍宝,是为宝生佛结施愿印;以跏趺坐右手掌朝上并持莲花安放在掌面朝上的左手掌上,是为无量光佛结禅定印;安坐跏趺坐在朝上左手掌中有宝剑直立、右手掌对直右膝盖结无畏印,是为不空成就佛结无畏印;左手握拳食指上竖,右手握拳对直心胸紧握左手食指,是为遍照佛结圣菩提手印。”在《金刚拳》中,记载也大致相似。因此认识比较一致的五方佛手印为:遍照佛结圣菩提手印,不动佛结触地手印,宝生佛结施愿手印,无量光佛结禅定手印,不空成就佛结与愿手印。在各显密经典和论典中对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的手印观点较为一致,但是遍照佛形象会出现圣菩提手印、法轮手印、智慧手印三种。

五方佛手持法器为:遍照佛手持八辐法轮、不动佛手持金刚杵、宝生佛手持宝珠、无量光佛手持莲花、不空成就佛手持金刚交杵。在此,在经典和论典中对遍照佛、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的手持法器都有一致的观点,但是,不空成就佛手持法器有时是金刚交杵,有时为宝剑。

五方佛宝座的支撑灵物是:遍照佛宝座有狮子支撑、不动佛宝座有大象支撑、宝生佛宝座有宝马支撑、无量光佛宝座有孔雀支撑、不空成就佛宝座有大鹏鸟支撑。一般认为,佛像宝座灵物中的狮子象征无畏、大象象征势力、宝马象征疾速神通、孔雀象征如愿自在、大鹏鸟象征顺成有力。

在五方佛佛国净土方位的排序中,位于中央的遍照佛和位于东方的不动佛时常处于相互变换中,即在瑜伽部中白色遍照佛位于中央,而在无上瑜伽部的喜乐、密集、喜金刚等坛城中蓝色不动佛位于中央。在前译密宗经典中,五方佛不但有固定的方位和佛国净土,宝座支撑灵物也是固定的。在时轮传统中,五方佛的体相颜色、所处方位、象征符号等与其他坛城有所区别。一般而言,在喜乐、密集、喜金刚、时轮等坛城中区划为中央和东南西北四方,五方佛就是五个方位和佛国净土的主尊佛,坛城的梵净线经过太阳运行轨道,因此,坛城的东方在下方,西方在上方。

五方佛形象的塑造有唐卡、壁画及塑像等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为应身和报身两种佛像,应身佛像一般为一面双臂、手持法器或无手持法器,报身佛像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此外,齐吾岗巴、勉唐、钦孜、噶玛噶赤等不同画派各自也有着稍微不同的特点,在其他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许多不同材质和风格的五方佛艺术形象,还有待我们进一步鉴赏研究。

音乐剧《猫》的艺术赏析 第12篇

《猫》音乐剧成熟时期的经典剧目, 被誉为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 其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歌剧魅影》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它于1981年5月11日在新伦敦剧院首演而一炮而红, 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这部经典的音乐剧在全世界掀起一股热潮, 它以14种语言, 40多个版本, 在全球近300个剧院, 超过150个城市演出。人们因其高品质的音乐, 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 引人注目的新颖的服装设计和舞美而疯狂, 每天都有近9000多人次观看, 每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喝彩声不断。迄今为止,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5000万人观看过《猫》。它创造了音乐剧演出的奇迹, 成为全世界巡演时间最长、票房收入最高的音乐剧。1981年, 它获得了伦敦晚会权威奖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Award) ;1983年, 又获得了第37届托尼奖 (Antoinette Perry Award) 的7个奖项, 这是音乐剧的最高奖;先后两次获葛莱美最佳演出录音奖, 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剧之王。

《猫》的剧本

《猫》由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Andrew Lloyd Webber) 创作。剧本是根据诗人T·S·艾略特 (T·S·Eliot) 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猫手册》 (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 (又名《猫经》) 为脚本而进行的二度创作。歌词由理查德·斯蒂尔戈和本剧导演特雷沃·努恩对原诗略加改编和创作而成。

在韦伯小时候, 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读这些诗。1972年当他在伦敦一家书店重新看到这部作品时, 唤起了童年的回忆, 让他产生了要把这些诗改编成音乐剧的想法。从1977年到1980年, 他完成了其中的部分选曲并将它们拿到辛蒙顿音乐节去表演。一向非常支持新音乐路线的艾略特的遗孀瓦莱利特·艾略特 (Vaierie·Eliot) 也参加了此次音乐会, 并对这些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她鼓励韦伯继续创作完善剧情, 会后又将一些艾略特生前未发表的诗集交给了他。这些诗中有一首名为《格瑞泽贝拉———魅力猫》的诗吸引了韦伯, 他认为这首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戏剧性, 经过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 (Trevor Nunn) 的探讨合作, 将这首诗作为全剧的主线发展了剧情, 由此完成了《猫》剧的完整的结构框架。

《猫》的剧情

《猫》的剧情很简单, 整个剧本主题是爱与宽容, 这也是其戏剧元素的体现。在一个安静的夜晚, 一个废弃物场的角落里异常热闹, 杰里科猫族正在这里举行每年一次的聚会。众所周知, 猫有九条命, 升天以后可以获得重生, 而猫们就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为了得到这次机会, 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 费尽心思地表演着, 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一只无比邋遢的老猫引起了整个猫族的敌视, 这便是全剧的最重要的角色———“魅力猫”。原来她曾经是猫族最美丽的猫之一, 因其厌倦了猫族的生活便外出闯荡, 而世态炎凉, 让她耗费了青春, 吃尽了苦头, 如今她再出现在猫族时已是一只丑陋无比的老猫了。作为一个背叛者, 众目睽睽下她深情地唱起了《回忆》 (Memory) 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 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最终, 经历战斗的猫们宽容地接纳了她, 让她坐上了轮胎升往天堂, 重获新生。至此, 欢庆会闭幕。

《猫》的艺术特色

1. 音乐元素

在音乐剧作品中, 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 关键并不是脚本 (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 , 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上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 ‘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 意义明确, 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白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 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地超越这个层面。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2]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 他在和声的基础上, 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 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 而是直接进入另一调式乐段。这些大胆的尝试, 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 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猫》全剧近三个小时, 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 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 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 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 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

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 (Memory)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 音域不是很宽, 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 整首歌曲旋律简单, 朗朗上口, 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伊莲·佩吉 (Elaine Paige) 是剧中魅力猫的表演者, 她深情又高亢的歌声将一只落魄老猫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如今无家可归的落魄与无奈, 以及她渴望能被大家接纳而回归家族, 获得新生的惆怅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比音乐剧还成功, 20年来被许多音乐家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演绎, 约150多位音乐家录制了近600次。

2. 舞蹈元素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作为表现手段, 动作必须经过提炼、加工以及美化。音乐剧中的舞蹈不是单独的一个艺术品, 而是为了刻画角色的性格、表现戏剧冲突、叙述故事情节、外化角色心灵、抒发情感而服务的。“现代舞之母”邓肯指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 舞蹈必须为人生带来和谐之感, 它既是炙热的又是欢腾的。”[3]舞蹈设计师吉莲安·莱尼 (Gillian Lynne) 为编排此剧的舞蹈, 用一段时间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发现了猫的神秘性感、冷漠高傲等特点, 创造了不一样的“猫”的舞蹈。其中集合了以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踢踏舞等舞蹈设计和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的舞蹈编排。这些舞蹈对演员的舞技要求很高, 因其动作幅度较大, 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与表现性。在“杰里科舞会的邀请”这一段中, 白猫维多利亚在皎洁的月光下, 随着柔和的音乐起舞。她的双臂向上展开、旁腿的高度控制后, 又缓缓地落下, 双臂随之轻柔地下压。这组娴熟而收放准确的动作, 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只真正美丽、优雅的白猫;魔术猫有一段连续的高难度大跳, 表现了那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可见, 舞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力, 可以给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 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 引起与观众间的共鸣。

3. 舞美元素

音乐剧中除了音乐和舞蹈元素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舞美元素。精致的舞美设计也是《猫》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音乐剧开始后, 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地上随处可见废报纸、旧轮胎、废弃的家具、碎石堆等等。背景是用灯光打出的深邃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和一轮明月悬挂在云彩后。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是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的, 而对于要举行派对的猫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这里所有的道具做得都比正常的要大得多, 这正是约翰纳·皮埃的用意所在, 通过这些环境, 让观众觉得熟悉但又陌生, 将视角切换到猫的角度。约翰·纳皮埃在《猫》剧中不仅是布景师同时又担任了服装设计师的职位。他为剧中每一只猫都“量身定做”了符合他们个性的衣服, 如魅力猫穿着脏兮兮的灰毛皮外套与里面的黑色晚礼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观众可以看到她光鲜照人的从前和现在令人同情的境遇;摇滚猫是个性与时尚的代表, 他身着黑色连体衣, 脖上戴着金色的长毛领和带刺的项圈, 腰上还系着一根闪亮的银色腰带, 像一头英俊又酷的公狮;当然, 还有魔术猫的灯衣, 让人眼前一亮, 似乎顷刻间也感受到了魔法的魅力等等。在服装的设计方面, 由于导演与服装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为其又添加了很多戏剧性因素, 使全剧精彩不断、层出不穷。

《猫》, 作为百老汇的常青树, 通过多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 拓宽了现代人的审美空间, 也创作出了耐人寻味的经典作品。然而这部辉煌了二十年之久的经典音乐剧于2000年5月和2002年9月分别在纽约和伦敦停演, 在这两个《猫》剧演出最红的地方, 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尽管如此, 《猫》所传递给我们的爱与宽容的精神将继续被世人所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居其宏.音乐剧, 我为你疯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11.

[2]约瑟夫·克尔曼.杨燕迪译.作为戏剧的歌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0, 3~6.

上一篇:舆论监督效果下一篇:LNG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