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举措范文

2024-05-15

政府举措范文(精选9篇)

政府举措 第1篇

据有关方面透露, 发改委正在研究在商品住房领域实施反暴利规定, 以使商品房价格能够保持在合理水平。在《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5月1日实施之后, 官方还会陆续出台一系列规范房地产行业价格行为的政策措施。这当中, 实施反暴利法规定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据报道, 1995年, 中国颁布了《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从此,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可将对于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和与居民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商品、服务列入制止牟取暴利的项目, 并控制其利润率。现在, 商品住房将很可能成为该规定“制止”的最新对象。目前发改委正在就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成本、利润和价格等情况展开调研, 综合考虑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拟将商品住房列入制止牟取暴利项目, 严厉打击不法房地产开发商牟取暴利的行为。

工信部:公布2011年18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政府举措 第2篇

____市审计局不断加大对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管力度,防范投资审计廉政风险和质量风险,以积极推进各项机制的完善,确保审计人员廉洁从审,自觉维护审计机关良好形象。

一是强化廉政教育。重点抓好岗位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握审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通过观看警示宣传片和定期谈话等方式,增强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审计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严格人员管理。明确规定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决策工作,在工作中挑选原则性强、专业能力强且能严格自律的同志担任审计组长和主审从事投资审计工作,并对审计人员实施动态考评制度,在每个投资审计项目中配备廉政监督员。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制定规范的《__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业务管理办法》等规范制度性文件。针对不同的投资审计模式,认真梳理岗位职责,明晰权力界限,着重构建质量控制重点,实行审计资料接收、审计、审核相分离,明确审核过程中审计人员不得私自接触承施工单位人员。

政府举措 第3篇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20年) 》。会议提出, 到2015年, 要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 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 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 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 重要地下水饮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 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 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为达到上述目标, 会议提出以下措施: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 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 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 限期治理地下水污染隐患;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 推进管网系统改造, 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 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治理;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 防范石油化工行业和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 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 逐步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 在水源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 在地下水污染突出区域进行修复试点, 开展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 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等。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迫切。目前, 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 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 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环保部数据显示, 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方面需要, 污水处理将继续得到政策的支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 未来五年,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大幅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 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万亿元。

国务院:7.7亿元投资西藏天然草地保护工程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中计划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天然草地保护工程, 目前已累计落实国家投资7.7亿元, 重要区域的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据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介绍, 天然草地保护工程有退牧还草和鼠虫毒草示范治理两个子项目, 主要实施范围涉及14个纯牧业县和24个半农半牧县及13个鼠虫毒草重灾区域。截至目前, 累计落实国家投资7.7亿元, 实施天然草地禁牧116万公顷、休牧100.6万公顷、退化草地补播73.4万公顷, 治理鼠虫毒草害面积达1241.6万公顷。“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 藏北那曲地区安多等地草场盖度、高度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些草地的草比原来长高了近6厘米, 重要区域的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张永泽说。近年来, 中央加大对西藏生态环保的投入力度, 国务院批准实施了计划总投资达155亿元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截至今年7月底, 规划中的10大工程项目共到位投资29.3亿元,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保护与建设项目计划在2030年基本完成。

发改委:已批准海南LNG项目总投资65亿多元

“十二五”重点项目——海南液化天然气 (LNG) 站线项目 (简称“海南LNG项目”) 已于7月25日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核准。该项目总投资65亿多元, 接收站工程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 项目于2014年投产后, 海南天然气供应安全将新添一层可靠的保障。中海石油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近日收到的国家发改委《关于海南液化天然气LNG站线项目核准的批复》文件显示:为优化海南能源结构, 促进节能减排,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确保海南天然气供应安全, 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意建设海南LNG项目。海南LNG项目业主单位是中海石油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据介绍, 总投资达65亿多元的海南LNG项目是海南省规划的重点能源项目, 接收站总占地57.2公顷, 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项目将于2011年8月开工建设, 2014年8月建成投产。据介绍, 除建设海南LNG项目外, 中海油还将规划建设海南LNG仓储转运中心。建成后, 海南LNG接收站内的储罐将达18个, 接收站的储运能力将达1500万吨/年至2000万吨/年。海南LNG项目于2005年正式启动, 2009年8月获得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路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各项前期工作已准备充分, 陆域形成工程基本完成, 已具备LNG储罐开工建设条件。海南LNG项目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中海油海南天然气公司负责其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交通部:今年上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

政府举措 第4篇

在澳洲报业史上,默多克报业集团的崛起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从代开始,HWT(《先驱和时代周刊》)的主编基思・默多克在墨尔本《先驱报》的基础上,兼并了维多利亚和其他州的一些主要报纸,成功地扩张了他的报业集团。到1927年,HWT在墨尔本已经购买了《太阳晚报》、《太阳报新闻画报》和《早邮报》。在1929年,HWT把其触角延伸到了阿德雷德。它控制了《记录者》的股份,收购了《广告报》,这是南澳两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1933年,HWT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布里斯班,并控制了早报《信使报》和《每日邮政电讯报》。这时HWT也已获得了西澳一些报纸的股份。戈登博士(W.M.Corden)认为,默多克的成功经营得益于两种对报纸的控制方式。第一种方式以股份制为基础,如他对昆士兰的报纸、新闻有限公司和南部报团(Southdown Press)便使用此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经营管理控制”,比如他对《先驱报》便是如此。到1960年,HWT集团的日报发行量占整个澳大利亚日报发行量的43%。[13]

1952年,基思・默多克的儿子罗伯特・默多克接管了其父在南澳的报纸阿德雷德《新闻报》。在20世纪20年代初,罗伯特・默多克集团在新南威尔士、南澳和西澳拥有两份晚报、两份星期日报纸,在达尔文市和断山地区也是如此。1964年,该报团创办了第一份澳大利亚全国性日报《澳洲人》。默多克还收购了《每日镜报》,这份报纸是费尔费斯《太阳报》的心头大患,后来,在1972年,默多克又从佩克尔手中购得《每日电讯报》。在接下来的中,默多克报团的势力日益强大,他便开始冒险实行全球并购。他买下了英国的星期日报纸《世界新闻报》、《太阳报》、《泰晤士报》和一些美国的媒体产业。1987年,默多克在全面接管HWT之后,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子。[14]

1987年,约翰・费尔费斯的后裔沃威克控制了费尔费斯报团,由于股票暴跌,过量贷款,他的公司陷于深重的财政危机。1991年,这家最老的报团被迫以14.4亿的价格卖给了以加拿大商人康拉德・布莱克(Conrad Black)为首的钭荣财团(Tourang Consortium)。布莱克是伦敦《每日电讯报》的所有人,他占有费尔费斯报团14.9%的股份,该报团80%的股份为澳大利亚机构和股民持有。1993年,澳洲联邦政府准许布莱克将其在费尔费斯报团的股份增至25%。[15]

新举措在政府采购协议供货中的尝试 第5篇

一、对入围协议供货供应商数量的管理

入围协议供货的供应商一般由参加协议供货投标的生产厂家直接推荐。有些生产厂家推荐的供应商数量过多, 而且供应商供货及售后服务的能力参差不齐, 不能保证向采购人提供优良的产品特别是售后服务;其次, 数量过多的供应商也分散了协议供货销售量占各供应商总销售量的份额, 较低的份额也自然会影响供应商参与协议供货和提供优良售后服务的积极性。有些生产厂家推荐的供应商数量又过少, 首先不能保证形成有效的竞争;其次较大的销售量使一些供应商忙于应付供货, 制约了其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能力。鉴于出现的以上问题, 合理确定入围协议供货供应商的数量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合理地确定入围供应商的数量呢?第一, 保证每个品牌不同类型产品的供应商基数至少有3家, 以便形成有效的竞争。第二, 根据各品牌不同类型产品在上一期协议供货各自销售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及排名两个因素共同来确定供应商数量, 以保证协议供货销售量能够占到各供应商总销售量的合理份额, 使其有足够能力确保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第三, 对于新入围协议供货的品牌, 因没有上一期协议供货的销售量数据, 其不同类型产品的供应商数量均确定为基数3家。

根据考察调研情况, 建议依据以下比例分配各品牌不同类型产品入围供应商的数量:销售份额占销售总量10%以下或排名同类产品最后一名的, 确定入围供应商数量为基数3家, 在此基础上排名每上升一位且销售份额较排名后一位, 增长5%及其区间以内的, 入围供应商的数量将增加1家, 依此类推。

二、对入围协议供货供应商质量的管理

入围协议供货供应商的数量确定后, 如何保证同一品牌协议供货供应商之间以及不同品牌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 对入围供应商实行“末位淘汰制”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实行“末位淘汰制”就是每一期协议供货评审确定供应商时, 根据同一品牌协议供货供应商上一期协议供货的综合评比进行排序, 排名最后的1~2名的供应商将被取消新一期协议供货的资格, 由投标生产厂家重新推荐1~2名新供应商入围。

综合评比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上一期协议供货的销售业绩, 销售业绩以在采购中心备案的协议供货合同销售总额为准, 由投标生产企业提交汇总数据、各供应商提供合同明细表及全部合同复印件进行核对和抽查, 若供应商提交的合同复印件销售总额小于采购中心备案合同销售总额时, 以实际提交的合同复印件销售总额作为最终确定的销售业绩;第二, 协议供货售后服务情况, 售后服务情况以接到要求维护通知后是否及时完善地提供了售后服务而未引起投诉为判定标准, 被投诉最多不得超过3次, 如果被投诉超过3次, 并经确认属实, 则直接取消协议供货资格;第三, 在其他招投标过程中有无不良记录, 如果有不良记录则实行“一票否决”, 直接取消协议供货资格。

三、加强对入围协议供货供应商管理带来的效益

实行“末位淘汰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一些问题。首先, 通过销售业绩的统计, 能够掌握每期协议供货的基本销售量, 将协议供货的无采购量招标变为相对规模采购量招标, 有利于生产厂家投标时根据上一期协议供货量给出更加合理的报价, 也有利于采购中心根据相对规模采购量这个筹码来与投标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其次, 通过销售业绩的评比, 各供应商为了避免被“末位淘汰”, 必须以最优惠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销售业绩, 保证能够顺利入围下一期协议供货, 这样就形成了供应商之间有效的竞争。第三, 通过各品牌销售业绩的汇总和评比, 各品牌为了取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得到更多的供应商名额, 也会更加积极地与其他品牌进行竞争。第四, 各品牌、供应商之间有效竞争的形成可以打破同一品牌产品的供应商暗中联合控制协议供货价格的现象, 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协议供货价因不能达到随市场价及时更新而导致的价格较高的问题。第五, “末位淘汰制”的实行有利于供应商的优胜劣汰, 也使更多的供应商有机会参与协议供货项目, 最终使有实力、有诚信的供应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采购人能够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第六, 对于售后服务的要求在综合评比中被提升成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有可能成为直接遭淘汰的原因, 而不论销售业绩有多少。这就要求供应商在提供质优价廉产品的同时, 不能降低售后服务质量, 而必须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所以, 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和销售业绩三者之间既是相互促进又是相互制约的。第七, 对有不良记录的供应商实行“一票否决”则有利于规范供应商参与其他招投标项目的投标行为, 减少恶意投诉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第八, 更高的要求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也会促使供应商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必须不断完善和加强内部管理,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举措 第6篇

二是实行专家使用随机抽取和现场监督制度。每次开标前, 由采购执行机构和采购人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实现专家库管理与专家抽取操作相分离, 实行开标前专家抽取情况保密制度, 邀请纪检监察部门现场监督抽取情况。

三是建立评审专家考核机制。建立评审专家回避制度, 推行评审专家考核反馈机制, 每次评标由采购执业道德行机构和、出勤情况采购人对�作出综合评价评审专家的业务, 水平并归入、专家个人评审能力、档职案, 对多次考核评价差的专家进行警告直至辞退。整个开标过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 司法部门现场公证, 约束专家的评审行为。

四是加大评审专家的培训力度。每年聘请权威人士对评审专家进行业务轮训, 及时更新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 还积极组织评审专家参加市局的业务培训。

政府举措 第7篇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 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 也是市场经济的本源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涉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健全完善宏观管理体系, 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举措。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必要性

1. 从世界经济和各种理论研究成果来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政府与市场的职能不同, 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特点, 不是万能的, 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性、市场垄断、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宏观经济失衡等问题。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 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 但政府干预行为又有其局限性,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不能以政府干预来代替市场机制。

2. 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来看, 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与否是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为实现经济迅速崛起,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先后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 逐渐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健全, 逐步深化市场机制作用, 使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 这种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增长。同时也出现了多次经济波动, 主要原因是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我国各级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大、动机强, 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过多, 从而影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引起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实践证明, 要保持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 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 从实现科学发展角度看,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化解各种矛盾的必然选择,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现阶段,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 已经积累了不少的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问题较为突出, 表现在:粗放低效的增长模式导致的资源耗费严重, 资源短缺;高耗能, 高污染, 环境恶化;货币流通总量膨胀;投资高、消费低、产能过剩等, 需要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从市场方面来看, 市场化程度不高, 发展不平衡, 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 市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从政府方面来看, 受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平还不高, 手段还不丰富, 从而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调结构未来更多的是让市场机制自己来实现, 但是目前因为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还不能完全落实, 还需要宏观调控承担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

4. 宏观调控中行政手段的运用, 一方面可能产生干扰、阻碍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具有显效快、作用直接的优势。要在明确宏观调控应更大程度上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及传导作用的基本前提下, 合理定位行政手段的作用, 即作为经济、法律手段的补充, 在必要时应用, 而不可成为经常性或长期使用的手段。

二、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中国经济制度的核心是政府, 政府的范围大于市场的范围, 市场很难挣脱政府给予的空间。这种体制可以把政府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政府可以动用包括市场和行政力量在内的各种因素来追求财富, 这种情况下, 政府往往对市场构成过多的有效制约, 导致了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失衡。中国经济体制除了货币金融和财政体制外, 还具有一个庞大的国有企业部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不清, 这在过去的20年里, 表现得非常充分。

2. 宏观经济体制缺陷表现在, 一是经济的过快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等负面问题, 包括积累和掩盖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等, 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型比较困难,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 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二是政府和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强力干预和管控, 行政权力广泛地介入微观经济活动, 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使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得以强化, 贫富差距拉大, 存在着庞大的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国内市场存在地方封锁、地方保护、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3. 在应对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的调控过程中, 实施了扩大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政策, 破坏了原先相对平衡的经济结构, 带来了三大危机, 即经济滞胀、地方债危机、系统性腐败;没有对信贷扩张的幅度和流向进行有效引导和调节, 导致增加的信贷资金流向一些已经过剩的行业, 形成了目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经济下行期间, 一些行业的过剩产能不仅未能有效淘汰, 反而出现上升势头, 宏观调控中总量目标压倒结构目标的安排是一个重要原因。

4. 经济增长只是手段, 全体公民福利的增进才是社会的终极目标。目前财富分配不公和财富流失严重。如果只强调市场经济, 不重视社会建设, 最终必然会出现大问题。要稳定有序地发展, 必须重视法治和社会建设。社会领域依旧需要政府主导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服务供应的效率。

5. 宏观政策的随机性, 政策变化过快, 过于频繁, 使调控缺乏必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甚至对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冲击。在财政政策操作方面, 对财政政策形成赤字和政府债务的问题没有固定的上限规定, 也没有中期财政平衡的明确要求, 这使得财政政策决策缺少基本的规则约束。

6.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宏观调控面临内部无法均衡和外部均衡两方面任务, 而国内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也对宏观调控提出了不同的任务。对宏观调控的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应变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抑制通货膨胀, 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稳定市场预期,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当前经济发展调整期、经济结构转型期、前期政策消化期, 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时, 要着力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 充分研判经济形势, 有效发挥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作用。

在不同的时期,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侧重点不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发展市场经济奠定制度基础, 创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运行环境等方面有所作为, 政府干预的范围比较广, 力度比较大。目前, 我国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需要健全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产权保护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重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城乡和区域发展,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政府应转变宏观管理方式, 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范围和力度必然逐步减少, 主要在公共产品供给、外部性和控制市场垄断等方面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2. 深化改革涉及一个核心目标和四个方面配套改革, 政府宏观调控要以此为动力。

这个核心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 而四项配套改革则包括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以及国有经济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必然涉及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 而某些能够利用原有制度漏洞, 靠权力发财致富的特殊既得利益者也会阻碍改革的推进, 没有大众的支持就不可能打破障碍, 推进改革。只有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有序稳定。改革是要解决现实问题, 避免现实问题继续恶化而演变成危机。

3. 清晰地划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理边界, 负面清单管理市场, 正面清单监督政府。

长期以来,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权力过大。改革的方向就是政府如何大规模地缩减权力, 停止一切可以不需要的干预, 把自己的职能更多地放到监管方面去。负面清单管理指政府列出一个单子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除此之外你都可以做, 有利于创新发展。正面清单管理明确规定政府该做什么, 在这个范围里履行职能, 而且要履行好职能, 比如制度、秩序、法制等, 来限制政府的职能, 两者真正监督政府, 让其不再越位、越权。政府改革的重点, 一是尽快退出许多政府原本不该管也证明管不好的经济社会领域与活动, 调整政府集监管者、所有者与经营者于一身的多重角色, 减少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利益冲突与腐败, 实行政企分开。二是迅速提升和加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能力, 特别是在法制、安全、教育、医疗、养老与环境生态保护等领域。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着力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突出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 推进简政放权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职责体系, 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 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 把投资引向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 有利于防止产生新的过剩产能项目, 又可让政府腾出更多精力, 真正建立一个专业高效规模适度的政府, 管好该管的事。政府宏观调控角色逐渐向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转变;要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用法律形式来规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必须承担起信息导向的责任,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系统, 供各类投资者查询和参考;把以往更多是大政府、小市场的概念反过来, 向大市场、小政府转变。市场化不是“去福利化”, 而是“去特权”。

4.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决策机制化的法律保障, 避免宏观调控泛化倾向。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和民主化改革, 建立一个在法治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规定政府相关各部门在行使宏观调控职能中应遵循的统一原则, 以及与宏观调控权限对应的法律责任;明确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运行程序, 以基本固定的程序形成协调机制, 保障协调顺畅开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在法制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宏观经济政策以规则为基础, 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必须遵循规则,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财政政策要定位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这些中长期目标以及反衰退的短期目标。至于短期稳定任务更多地交给货币政策, 以克服政策实施中的随意性和利益偏向, 政策实施需要强调稳定性和持续性, 但要兼顾灵活性。从改革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入手, 增加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逐步建立完善的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制。

5. 深化国企改革, 发展民营经济, 完善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需要有一批富有创造性、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国有企业是政府职能在经济领域的延伸。要深化国企改革, 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 对国企进行分类监管和改革。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方向, 进一步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在分类界定不同国企功能和性质的基础上,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国企外, 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 以市场的手段让国企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建设, 发挥应有决策、监督作用, 应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加快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微观主体, 拓宽其生存的市场空间, 形成民营与国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 都与我国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我国, 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建设廉洁政治,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面推进制度建设, 通过深化改革防治腐败。

深化改革不但需要勇气, 更需要智慧。中央已明确了改革路线图, 将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才能进一步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政府与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中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 要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完善宏观管理体系, 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市场,宏观调控,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白永秀, 王颂吉.政府与市场关系.管理科学, 2013 (10)

[2]改革重启中国经济—权威学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东方出版社

政府举措 第8篇

随着中国政府对2006年启动的“千百十”工程的深入实施,目前已有22个城市获批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从税收政策、人才培训、财政补贴等多方面对示范城市给予大力支持,助力各城市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交付供应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到2014年,中国政府在“三网合一”(指在以上海和北京为首的各城市中推行固线、有线和宽带服务以及云技术的一体化)推进方面的投入将帮助中国城市在全球交付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印度依赖其数量庞大的工科毕业生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将继续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印度各地政府正大力投资工科院校,以确保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IDC亚太区IT服务调研部研究经理Suchitra Narayan说:“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关键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推动外商直接投资,伴随而来的是海外人才的涌入。如果能充分发挥海外人才的优势以带动本地人才培养,那么中国在未来5-7年内将会出现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届时,这条东方巨龙将在全球交付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印度不能只满足于已有的荣誉,仅仅依赖成本和人才数量方面的优势。目前,印度应充分利用其最佳实践和丰富经验,研发全新的技术以及解决方案,并实现自动化,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战略发展和投资是赢得未来主导权的关键。”

IDC中国IT服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毛琼认为:“发包商在选择服务外包交付基地时主要考虑四方面因素--人力资源、成本、市场、环境。除了充沛的人力供给、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外,中国吸引海外发包商的关键是巨大的、极具潜力的内需市场,这也是中国区别于印度等国的重要差异点。因此只有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在制造、金融、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步伐,提升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同时将国内外包与国际接包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同时各个基地城市也应该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提升在全球供应市场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分析,不难发现北京、上海、大连凭借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先发优势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充沛的人才供给,良好的投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仍然是中国最理想的服务外包基地。但是随着一线城市在成本方面的优势不断弱化,以及二三线城市在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不断加强,部分人力资源充足、具有特色的二三线城市例如无锡、西安、杭州、成都脱颖而出,成为了强有力的竞争者。

无锡市通过发展特色“park”经济模式,对服务外包产业进行合理布局,“环太湖服务外包产业带”的整体规划,明确了各板块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产业集群。同时政府在园区建设、企业扶持、中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均进行了大力投入,例如“123”计划,“530”计划,这些战略举措将推动无锡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崛起。

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方面,西安特点鲜明:充沛稳定的人才供给和成本优势是发展外包市场的先决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发展具备西安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可靠的服务保障是西安发展服务外包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依托西安稳定、充沛的人力资源和显著的成本优势,利用优惠产业扶植政策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

杭州市着力实施“服务外包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1)狠抓人才培养,作为浙江的教育重地,杭州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在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同时,通过培训联盟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实训工程。(2)夯实产业基础,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服务外包专业园区,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扶持鼓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加快建设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杭州市良好的的产业环境,充沛的人力资源,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专注的产业定位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成都的特点是集“人才,成本,环境”三重优势于一身,依托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成都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同时成都人才流失率较低,为服务外包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都在商务成本和人力成本方面均有着一线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中颇具吸引力。成都”三中心,两枢纽”的城市定位,是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作为“西部金融中心”吸引了很多金融机构,金融外包企业落户成都,作为西部“商贸中心”不仅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发展,也为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很多商机,作为西部“科技中心”吸引更多从事信息技术和科研服务的外包机构和高级人才聚集成都,成都的交通,通讯枢纽地位也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供应市场的变化只是一个方面。全球交付服务的需求上也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决策标准的变化。目前关注的焦点是风险多元化。IDC预测,市场对“混合岸”解决方案(指从多个地点交付服务)的需求将会增加。Suchitra还说:“IDC预测,全球交付市场将朝着‘离岸3.0’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综合了离岸/在岸/近岸解决方案、平台、最佳实践、风险分散以及包括云技术在内的新技术。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发展全球多样化,才能降低政治动荡、货币波动以及潜在的技能供应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毛琼认为:“未来SAAS,云计算等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各城市要与时俱进,积极捕捉市场需求,顺应市场潮流,建立云计算中心,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平台。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在云计算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率先成为了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示范城市。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在服务外包产业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产业中,仍将成为关注焦点,因此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法制体系,出台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法规,同时逐步健全知识产权应用支撑体系,建立知识产权申报及申诉通道,为服务外包产业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关于《IDC全球交付指数报告-亚太区2010》(GDI-AP)

政府举措 第9篇

举措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进一步理顺

据了解, 以往我省的乡镇中小学和村教学点, 不少是由乡镇甚至是村来管理, 由于缺乏相应的资质, 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考核和校园维护等方面难以实行长期

政有效的规范管理。

策胡光辉介绍说, 《意见》明确要求我省进一步理顺速“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各市县教育行政

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中小学教师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 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职能。

此外,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交流也归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4

举措二:教师“全员招聘”打破铁饭碗

根据《意见》, 我省还将加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力度,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聘任工作, 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科学考核、合同管理, 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全员招聘’, 通过签聘用合同的方式, 打破以往教师的‘铁饭碗’, 激活教师队伍。”胡光辉说。

在此基础上, 我省还将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举措三:严把教师“入口”关打破终身制

“随着绩效工资的提高, 我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基本与当地公务员拉平。在享受‘准公务员待遇’的同时, 中小学教师也要实行‘准公务员’管理, 建立教师资格准入、退出和新任教师补充机制。”胡光辉说。

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 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教学人员必须具备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任教。

二是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 对不符合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取消其教师资格,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对师德表现差、业务水平低, 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教师, 采取脱岗培训、调离教学岗位等措施。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 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此外, 从今年开始, 全省各市县中小学补充新任教师全部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举措四:实施农村教育工作者“千百十”培训工程

《意见》还提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改革培训方式, 强化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和农村短缺学科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 要求五年内对全省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同时, 实施农村骨干教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千百十”培训工程, 省级每年组织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100名校长、10名市县教育局局长进行培训。

举措五:本科师范生任教农村大学学费可代偿

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大学生注意了, 为了给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我省将实施“普通高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学费补偿计划”。

在今后5年内, 每年从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一批师范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我省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学校任教, 服务期5年。其中没有享受国家代偿学费的学生, 由省、市县财政从任教第2年起按每人每年5000元代偿学费, 连续4年。

举措六:中小学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

“住有所居”是老百姓的最大梦想之一。据胡光辉介绍, 我省着力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将全省中小学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 各市县政府在分配经济适用房、双限房、公共租赁房等住房时, 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要优先安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政府举措】相关文章:

强化举措05-06

解决举措05-08

推动举措05-18

相关举措07-15

建议举措08-03

破解举措08-06

应对举措09-03

节能新举措06-14

管理新举措07-02

改革举措07-14

上一篇:高校物理实验下一篇:直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