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家庭范文

2024-07-27

山区农村家庭范文(精选9篇)

山区农村家庭 第1篇

家庭金融主要指家庭内部及参加外部社会的金融活动,如家庭与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典商行、以及其它经济组织、个人之间发生的种种金融活动。 家庭理财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参与金融活动,对其财产进行财务规划与经营,有效的控制财富状况,以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地引导消费和财富积累等活动。 寒暑假期间,本课题组成员重点深入湖北省红安、英山两个山区县,实地调查分析与研究了山区农村家庭的主要理财方式,发现山区农村家庭的理财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有以下几点。

1、储蓄

储蓄是深受山区农村家庭欢迎的投资行为,也是最为普遍的金融理财方式。 储蓄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比较,具有安全可靠、手续方便、形式灵活、还具有继承性。 在山区农村家庭中,一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储蓄的习惯,他们的心中已经把余钱存入银行作为一种习惯。 而在我们小组实地考察中,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储蓄的行为发生。

2、保险

山区农村家庭目前主要使用的保险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也有部分在外工作的子女为家庭老人购买了基本养老保险。 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需的。 并且当农民把钱存入低利率的银行, 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保险公司的利率是复利,在收益方面要高于储蓄,还有国家出台的保障性的保险,利用政策性引导来使山区农村家庭更好的防范风险,以上的这些原因使得保险渐渐在山区农村家庭理财中也受到关注与重视。

3、进城买房

现如今大部分山区青壮年外出打工,潜移默化的接受发达城市文化的熏陶, 他们开始有了投资房地产的想法。 现如今,年轻的一代基本在外打工,为了他们的孩子能接受较好的教育, 一部分人选择在县城或镇中心购买住房, 这使得他们开始关注并投资本地的房地产。 而本小组通过对英山等县的深入调查,发现该地房地产发展健康,供需关系处于平衡状态,主力户型为三房100—120平方米,主力客群主要来自于老城区及周边乡镇有改善型住房需求人群。

4、移动理财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理财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人们的理财方式多样化,而其中,不得不提起的就是支付宝重点推出的移动理财余额宝。 余额宝不同于普通的金融理财产品,具有操作流程简单、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收益高,使用灵活、安全性高的优势,越来越受到理财人士的青睐。 山区农村家庭中一部分善于接受新事物且热衷理财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使用余额宝使自己的财产实现增值,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方式,山区农村地区是余额宝的重要发展市场之一。

5、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广和发展

黄金与玉石饰品作为财富的象征, 不仅可以保值,还可以作为传家宝传给后代,这种传统的观念使得部分山区农村家庭也会拿出一部分闲置资金购买黄金制品。 同时, 随着山区农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农家乐”这种旅游方式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一些农村居民开始合伙创办“ 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家庭养殖场等为家庭增加收入。

二、山区农村家庭理财方式单调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正在形成,而且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国内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但在山区农村家庭中仍然以传统理财方式为主,新型的投资理财方式在山区得不到发展。

农民理财意识薄弱, 缺乏相对应的理财理念和技能。 部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却不懂如何利用适合的理财方式使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理财知识的缺乏成为最大的障碍。 大部分农民知识水平偏低,对金融市场和理财产品缺乏了解,再加上山区农村居民思想较保守,许多人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理财风险。 因此,农村居民理财的观念和技能也亟需提高和改善。

农村金融理财的互联网络、 电脑设备等基础设施落后。 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民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撤并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导致有些山区根本没有营业网点,以至于许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很薄弱。 作为黄冈市的一个县城,红安并无优势可言,更多资源迁移到了黄州和麻城,在黄冈目前的基础工业以及交通设施中,红安均被边缘化,这就使得农村金融理财的互联网络、电脑设备等基础设施得不到改进,导致红安等落后山区农村家庭理财方式传统单一。

适合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金融产品和渠道严重缺乏。 据有关数据表示,目前农村可选择和使用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及城市的三分之一,许多投资理财产品仅仅是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区域, 完全不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 难以在农村地区得以推广。 比如说比较方便的电子银行、 代客理财、票据业务、衍生产品等目前城市已十分普及的业务品种,在农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甚至空白。 相应金融产品和投资渠道的严重匮乏使得山区农村家庭理财发展停滞不前。

金融理财市场的总体风险性较大,山区农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山区农村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 但是整体的收入水平仍然偏低, 大部分山区农村家庭依靠传统的农畜养殖与种植业取得收入, 而他们往往又会把主要收入再次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上,家庭闲置资金并不多。 收入来源单一加之社会保障差, 导致了山区农村家庭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能力弱, 承受市场风险的心理素质差,这也制约了山区农村地区理财市场的发展。

三、改变山区农村家庭单一理财方式的建议

针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特别是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山区农村家庭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的愿望日趋强烈。 为改变当前山区农村家庭金融理财方式单一的困境,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努力改善山区农村家庭投资理财的外部环境。 加大山区农村地区家庭金融理财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适当将城镇地区金融服务营业网点向山区等偏远地区转移,巩固其理财基础,完善山区农村理财条件,满足其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为山区农村家庭带来更多的福利, 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二,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理财服务人才培训的投入。 政府不仅通过高等院校向山区农村定向培养金融专业人才,而且还应组织专业人士定期进入乡村开设针对农村金融理财的课程,同时针对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这一情况, 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所在地的理财知识讲座。 政府部门、社会和高校还应当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或创业, 充当为农村家庭提供专家理财服务的主力军,为丰富山区农村家庭理财方式,增强农民理财意识,推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第三,根据山区农村家庭的理财需求,设计适合山区农村地区的金融理财产品。 针对农村居民总体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农民收入支出季节性强,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客观事实, 设计出符合山区农村家庭的理财需要, 迎合农村居民心理,适合农村居民使用的金融理财产品,让农村居民能够做到轻松理财,稳定收益。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现代金融知识的普及者、现代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服务层次提升的引导者作用。

第四,提高山区农村家庭的理财意识,加强金融理财产品的宣传和介绍。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山区农民朋友详细讲解理财产品带来的收益和风险,避免盲目购买理财产品和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收益。 在推广山区农村区域的理财发展的同时,兼以理论知识,使农村家庭的金融和法律知识得以深化,提高风险和诚信意识,从而优化投资者自身条件使其投资理财更具可靠性。

四、结语

家庭理财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减少家庭不必要的支出。 而山区农村家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意识到家庭理财所能带来的作用, 或者是不了解家庭理财。 通过合理、正确的方式让金融理财产品在山区农村地区推广,不仅可以优化使用山区农村家庭的资金,增加农村家庭的收入,而且可以使山区农村家庭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其中山区农村家庭又占了相当的比重。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山区农村的稳定和山区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全局。山区农村家庭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金融素质的高低和理财观念的强弱,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理财意识淡薄,山区农村的理财工具和理财方式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对山区农村家庭理财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为相关部门帮助山区农村家庭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山区农村家庭 第2篇

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时间:2006年04月29日)

萧政发〔2006〕56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鼓励广大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我区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6〕5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06〕30号)精神,区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在全区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下简称“奖励扶助制度”)。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区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为我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鼓励广大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有利于改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境况,促

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和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奖励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把这件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办好。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优质服务方向转变,进一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热情和积极性,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萧山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主要内容

扶助制度是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帮扶救助措施基础上,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的一项奖励制度。

(一)奖励扶助的对象

1.奖励扶助的对象必须为本区户籍,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的;

(2)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

(3)现有一个子女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政策由区人口计生局负责解释。

2.下列人员不属于奖励扶助对象:

(1)享受城镇职工(含按“双低”标准享受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

(2)未婚单亲收养的;

(3)受到刑事处罚,尚在服刑期的;

(4)2006年1月1日后由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的;

(5)农业户口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含退休)及配偶。

3.出现下列情况的对象,在下一次发放奖励扶助金前退出发放范围:

(1)死亡的;

(2)户籍迁出本区的;

(3)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

(4)与城镇居民结婚的;

(5)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再生育或收养的;

(6)本人开始享受城镇职工(含按“双低”标准享受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

(二)奖励扶助的标准

奖励扶助金的发放以个人为单位。符合上述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对象,按每人每年72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从今年奖励扶助制度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在确定农村“低保户”时,奖励扶助金不计入其家庭收入;取得奖励扶助金的“五保户”,不影响其原有待遇。

奖励扶助金每年发放一次,于当年8月底前发放完毕。

(三)奖励扶助的经费来源

奖励扶助经费除省奖励扶助专项经费外,其余所需经费由区级财政负担,区财政每年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四、基本原则

(一)统一政策,严格控制。严格按省定资格条件确定奖励扶助对象范围,奖励扶助金按市定标准执行,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确认程序,做到本人申请、逐级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三)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由指定代表发放机构直接将奖励扶助金发放到奖励扶助对象。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和以扣代罚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四)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健全对象确认、资金管理、代理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并认真落实现有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和救助保障政策,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建立由区府办、区人口计生局、财政局、公安分局、审计局、监察局和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区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人口计生局)。各镇街要高度重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落实专人负责,确保顺利实施。

(二)明确责任。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资金发放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各镇街、红山农场负责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审核和上报工作。

区人口计生局负责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审核、确认、政策解释;奖励扶助对象的统计调查、数据汇总、名册报送;奖励扶助对象的信息档案建立、变更;组织、协调奖励扶助制度的宣传培训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奖励扶助资金的保障管理,并对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区公安分局负责提供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所需的个人户籍、身份资料等,协助区人口计生局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户籍资格确认工作。

区劳动保障局协助区人口计生局做好申请对象中已享受城镇职工(含按“双低”标准享受人员)养老保险人员名单的审核工作。区民政局负责提供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所需的结婚、收养、死亡等相关信息资料。

萧山农村合作银行负责建立奖励扶助对象的个人帐户,将奖励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人。

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奖励扶助制度的社会宣传工作。

区监察局负责做好奖励扶助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规违纪情况进行处理,落实责任追究。

区审计局负责做好奖励扶助资金运行的监督、审计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运用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奖励扶助制度的知晓率,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其重要意义、政策内容、运行程序和操作办法,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四)健全机制。要建立完善资格确认、政策解释、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等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规范制度运行的标准和程序,加强动态管理。要建立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制度,对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镇街、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执行的程序和有关配套措施。同时,注意稳定、完善并认真落实已有的各项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将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这项得人心、顺民意的“德政善举”抓实抓好。

二○○六年四月十七日

山区农村家庭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中毒发生的经过、临床症状与体征、可疑餐次进行调查;对所有进餐人员逐一进行个案调查,描述病例分布;采用病例对照分析进行食谱调查,确定可疑食物。

1.2 实验室检测

采集可疑残次留存食品,送当地疾控中心进行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采集患者血、便等进行血清学检验和培养。

1.3 开展环境卫生学调查

查找引起本次暴发疫情的可能来源。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INFO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7月21日13时,杨某儿子、女婿及妻弟等亲属共计7家人,赶赴杨某家中聚餐过“月半”(土家族风俗,外出儿女回家团聚)。午餐聚餐时开席2桌,杨某及其亲属共计18人中午有共餐史。参与本次聚餐者发病6例,分别来自杨某、杨某女婿、杨某妻弟三户人家。进餐结束后,自当日15点,聚餐亲属各自陆续回家。当日18时,杨某夫妇及其妻弟、外孙4例共进晚餐(中午所剩饭菜),这4例皆为发病者。

首发病例为杨某长女,于7月21日晚21时许,出现上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7月21日晚至7月23日,6例相继出现类似症状。7月22日,出现症状的患者未进食,自行服用泻立停1d。因症状较重,自7月23日7时许,6例患者相继进入当地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经过积极治疗,5例患者相继痊愈出院;患者杨某由于既往痛风十年伴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性贫血,于23日13时许,抢救无效死亡。

发病者来自三个不同的家庭,共同进餐史仅为7月21日午餐聚餐,7月21日午餐为可疑餐次。

2.2 流行病学特点

2.2.1 人群分布情况

18人共同进餐,6例发病,罹患率为33.33%。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1.3岁。男性4例,女性2例,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情况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因果关联。

2.2.2 空间分布

聚餐时,6例患者并未坐在同一座席,两桌各有3例患者,两桌所吃食物一致。可疑因素与进餐座次无关联。

2.2.3 时间分布

从出现症状时间看,最早为7月21日21时30分,最晚为23日3时。出现症状时间分别为21日21时30分发病1例,21日22时发病1例,21日23时发病1例,23日0时发病2例,23日3时发病1例。

由此确定本次发病最短潜伏期为8小时30分,最长为38h。平均潜伏期22.6h。

2.3 餐次及食谱调查

2.3.1 餐次调查

经调查,7月21日之前,所有人员在各自家中吃饭,未共同进餐。食谱情况因时间太久,回忆偏倚较大。6例患者共同进餐餐次仅为7月21日中午。7月21日下午,所有亲属各自回家吃饭,其中4例晚上食用中午所剩饭菜,这4例都发病。7月22日所有聚餐人员各自吃饭,出现症状的几名患者自行服药,未进饮食。可确定可疑餐次为21日中午的聚餐。

7月21日中午聚餐时所食菜谱为:竹笋炖猪蹄、酸辣椒炒鸡肉、白菜炒瘦肉、西红柿蛋汤、炒豆腐丝、豇豆炒瘦肉,凉菜是辣椒拌皮蛋,主食米饭、粽子。

2.3.2 食谱分析

对参与聚餐的18人(患者杨某已死亡,无法调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这18人中,发病者6例,未发病12人。以发病者为病例组未发病者为对照组。对其所食用的食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与食用辣椒伴皮蛋有关,食用辣椒伴皮蛋发病的危险是未食用者发病危险的3倍。结果见表1。

2.4 临床表现

根据病学调查及临床相关资料6例患者主要症状如表2。

2.5 卫生学调查

2.5.1 食品加工环境检查

病者家中卫生环境较差。厨房通风采光较差,环境湿润。生熟食未分开存放,也未分开处理,食品存放处较潮湿。所有食品砍切均用同一套刀具和切菜板,且无清洗菜板的习惯和较方便的水龙头设置。所剩的食品存放于碗柜,碗柜卫生状况较差。且发生时间正值夏季,利于细菌繁殖,极易引起食物交叉污染。

2.5.2 食品原材料采购情况

本次聚餐原材料肉类、蔬菜及豆瓣酱等调料,均为患者杨某自家生产。皮蛋为乡镇某小店购买,经该县疾控中心采样检测,该店所售皮蛋未检测出致病菌。

2.5.3 食品加工人员及生活应用水

本次聚餐食品加工人员2名,均未发病。病家生活饮用水为山泉水,同村其他居民也使用该水源为生活应用水,未见发病。

2.5.4 食品加工方法调查

本次聚餐食用的9种菜(饭)品,有8种食用前10分钟内和食用中经过高温蒸煮,只有辣椒拌皮蛋是凉菜,并且在用餐前2小时就加工完成存放于碗柜内,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后有大量繁殖的条件。

2.6 实验室检测

2.6.1 病例样品检测

恩施州疾控中心调查组采集6例患者全血、血清及粪便标本各一份,6例病患者大便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2.6.2 环境样品检测

由于患者住院,家中无人,无法及时采集环境样。7月25日对病家剩余食品(危险食品皮蛋已吃完)、菜板、碗柜、豆瓣酱等调料进行采样。4份样品均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提示病家出现了交叉污染。

2.6.3 食品原材料检测

对该乡镇某小店所售皮蛋进行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未检出致病菌。提示引起本起食物中毒的皮蛋可能由于在病家加工过程中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

3 分析讨论

3.1 本次食物中毒可确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通过对病例的流调得出平均潜伏期,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在病例的大便样本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病家的厨房环境样中也培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可认为疫情诊断明确。

3.2 可确定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辣椒伴皮蛋引起。

根据患者提供的食谱,大部分菜品为火锅或者现炒类热菜,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不大。凉菜被污染的可能性更大。在对患者的流调中,6例患者均自述食用皮蛋较多,并怀疑本次发病与食用皮蛋有关。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可知本次食物中毒与食用皮蛋有关。

3.3 本次食物中毒最可能的原因是病家环境卫生不佳,在加工皮蛋时,引起皮蛋被环境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常见于生肉类食品,由于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因此被污染食物常常不发生明显腐败,对带菌食物的加工、制作、存放等各个环节中,易引起污染其他食物或容器,发生交叉污染[1,2,3,4,5,6]。患者家中卫生环境不佳,且生熟食加工器具未分开,可能出现了交叉污染。由于聚餐时所食用大部分食品加热较为彻底,病例对照分析显示与发病无明显关联;而皮蛋是凉拌菜,极可能在加工过程中,被刀、菜板等加工工具污染,引发本次食物中毒。

3.4 针对以上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分析,结合山区农村家庭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卫生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应对以下关键控制点做好防范。一是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健康教育,提高山区农民卫生意识;二是指导农民合理的加工、存放各类食品。

参考文献

[1]黄继贵, 章光斌.一起家庭自办喜宴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9) :1727-1730.

[2]陈威, 虞洁红, 戴惠玲.海淀区1999~2006年食物中毒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4) :383-385.

[3]季洪斌.启东市某镇敬老院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9) :70-71.

[4]石峻.一起拌兔丁引起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 :250-252.

[5]高春玉, 苏俊锋, 王善雨.一起交叉污染所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1, 18 (3) :279-284.

山区农村危房情况的调查 第4篇

岚皋县扶贫办丁世才 吴应田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偏远落后县份的缩影,据统计:全县贫困人口 6.6万人,其中有1100户,4.5万多人属移民搬迁对象,搬迁的原因有路、电、讯、视不通,就学、就医不便,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但绝大多数都是住房困难,不是无房就是危房,这类情况占到需搬迁户的80%以上。

二、农村危房成因

出现农村危房的客观原因有两条:一是房屋结构问题。全县农村住房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出现了建房热潮,农村住房得到普遍新建,但当时的标准较低,可以说全部是土木结构房,几乎没有砖混房,到现在房子都在三十年左右,土木结构房的寿命到期了,凡是土木结构房90%都 是危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二是新建房选址随意性强。近十年有了移民搬迁政策,高山户有一部分向低山沟、河、路边移动,使公路沿线人口开始密集,可是由于平地少,对宅基地选址不严,新建房的地方大多是过去不敢建房的地方,搬迁心切不管沟有多大,坡有多高都敢建房,加之农户资金缺,政府投入少,河堤,档墙不牢固,为危房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产生的主观原因有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因为家庭成员因病因残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力建房和无力维修住房,导致无房或所住房屋成危房,这是造成无房户和危房户出现的主要原因,其比例约占全部无

房户和危房户的60%以上。其二是因为家庭成员智力不高或文化素质低,经营能力不强,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收入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无住房或住房成危房,这种原因造成的无房户和危房户约占无房户和危房户总数的10%左右。其三是因灾造成的无房户和危房户。我县是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每年的灾害都会造成一些居民住房受损。其中一些经济困难的灾民因无力维修住房造成无房或危房。这种情况约占危房户和无房户总数的20%左右。其四是因为本身好吃懒做造成无房和危房,这种情况不多,约占其总数的5%以下,一般发生在单身汉身上。这些人长期好逸恶劳,东凑西拼过日子,住房长期不管,任其损坏、倒塌,时间一长,自己就成了无房户或危房户。其五就是一些举家长期在外务工人员,他们原有住房,但长期无人居住,家中房屋因失修或成危房或倒塌。这部分人也不多,约占无房户和危房户总数的5%左右。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的方向定位“只建不改、以建代改、脱胎换骨”。从全县的危房形成原因上看,农村危房改造成本高、又没有从根本上除危的技术措施,改造后延长不了多少土墙的寿命,改造很不划算,农民难以接受,使资金浪费,且多数危房户根本没有改造价值。建议,启动实施“土换砖工程”,把土木结构房通过3-5年建设,全部改建为砖木或砖混结构房,使农村住房水平和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

二是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扶持和财政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研究在农行、发行、信用等金融部门建立农村建房专项扶持贷款

资金,搭建农民建房融资平台。

山区农村家庭 第5篇

一、重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与机会

从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 重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面临着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大好的发展时机。

1. 中央一号文件助力家庭农场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彰显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和信心, 彰显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政策倾向和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强, 彰显了中国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实际行动将一步落实。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 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 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 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 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2. 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为发展家庭农场创造了契机。

伴随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 导致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 妇女、老人、孩子成为农村留守群体, 农业生产的兼业化、女性化、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土地流转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通过土地流转而形成的土地集中经营也开始在各地涌现, 这为家庭农场创造了发展的可能。在现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下, 家庭农场的大部分土地只能通过流转得来, 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无疑促进了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实现, 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同时, 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建设, 农村的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在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家庭农场在重庆丘陵山区的发展有强大生命力。

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符合丘陵山区特点。丘陵山区与平原不同, 远离城镇、交通条件差, 山高坡陡, 土地分散, 集中连片少, 单村土地面积总量少, 村落之间距离远, 难以进行大规模经营。只有实行家庭农场这种适度规模经营方式, 才能保证农业效益不降低[2]。另一方面, 丘陵山区地域差异和气候类型多样性, 也为家庭农场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丘陵山区的这些特性得到了充分利用, 小而多的格局初步形成, 在资源和土地流转中特色突出。而家庭农场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粮食种植、生猪饲养、蛋鸡肉鸡饲养、奶牛肉牛饲养、蔬菜水果种植、花卉苗圃、渔业等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 一个家庭农场从事一项主业, 也可同时兼营其他业务, 符合适度规模、节本高效、特色突出的丘陵山区农业发展要求。

4. 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为丘陵山区家庭农场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重庆市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已认识到重庆农业的重要地位, 更认识到重庆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丘陵山区特色农业以及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所以, 给予了家庭农场尤其是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应有的地位和有利的支持。同时, 重庆市政府在优势产业的布局、重点项目的布局、人力资源的培训、技术成果的引进等方面都有意识地向丘陵山区倾斜, 这将为丘陵山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重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劣势与威胁

尽管家庭农场在重庆丘陵地区的发展具有许多优势, 也具有各种机会。但是, 目前也还存在着不足, 各种威胁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1. 丘陵山区基础设施落后。

在平原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集中土地、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经营的优势更加明显。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作物连片、道路交通方便、水利基础比较好、地块相对整齐, 有利于机械化和保持土壤水分, 可以种植大面积农作物, 加上在大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有城市人口为其消费产品, 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在重庆广大丘陵山区, 有地形崎岖、地形坡度大、易水土流失、远离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缺乏资金和技术等等因素制约着高山区农业的发展。有的高山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水利基础设施, 无法进行人工灌溉和预防自然灾害, 一有天灾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交通不便, 信息不通畅, 有些还处于自足自己的农业生产, 与市场不接轨。

2. 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缺乏有力的“领头羊”。

目前重庆丘陵山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使得留在农村的几乎都是年长和素质水平较低的劳动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实行家庭农场就更需要有力的“领头羊”, 但是农村中年轻劳动力的转移, 使得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威胁。面对出现的“空心村”现象, 家庭农场的发展急需一批年纪轻、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勇挑重担。

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重庆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 跟不上家庭农场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针对丘陵山区家庭农场的服务体系更是滞后。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层力量薄弱。县乡 (镇) 服务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服务手段落后, 服务功能弱化。现代化的通信基础设施缺乏。二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重庆政府涉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服务组织社会服务意识与责任淡薄, 其往往过于追求自身利润目标, 导致农村服务受体成本提高。三是盈利性的社会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有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 全市各乡镇大都有私有性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 一些农机合作社更愿意去各种大型农业现场服务, 因劳务价格高, 又可以免费宣传自己。而对丘陵山区家庭农场的需求, 他们大都不愿意出工, 嫌规模小、价格低, 成本支出高。

4. 生产经营效益偏低影响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积极性。

一方面, 农业生产成本, 诸如农药、化肥、种子、饲料等农资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 劳动力成本更是大幅上涨, 导致农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 农产品价格, 如生猪、蔬菜价格起伏不定, 农业经营风险偏大, 且受制于信息及渠道的影响, 农产品销售不畅、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屡有发生。生产经营效益偏低严重影响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培育和发展的积极性。

5. 融资难制约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的加快发展。

家庭农场的主体, 尤其是丘陵山区农业家庭并不富裕, 家庭农场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其是巨大的负担, 家庭农场的运营亦需相当数量的资金, 规模扩张、农机购置需大量资金的支持。不少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 却遭遇了融资难题。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 金融机构缺乏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融资动力, 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三、培育和发展丘陵山区家庭农场的对策

1. 积极宣传、科学引导丘陵山区家庭农场的发展。

应当积极宣传家庭农场的相关知识, 引导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发展家庭农场。但同时应当防止一哄而上, 应根据土地的存量和农业生产条件科学指导规划家庭农场的数量;防止个别人为赚国家的扶持政策而办假农场。要让真心、有能力务农的农民家庭成为家庭农场的场主。要积极稳妥推进, 防止拔苗助长, 要把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发展同步。

2. 加大力度建设丘陵山区基础设施。

政府要发挥巨大的作用, 加大对丘陵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想致富, 先修路, 重庆丘陵区县很多村落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 与外界的联系很少, 即使那里的自然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也无法和市场相连接, 外面的技术、人才、信息等等也无法及时到达那里, 而畅通的大道是一座连接山里山外的桥梁。兴修水利, 把山脚下水的引到山上, 在山上的水留在山上, 能让水到农田里去;在干旱时有水灌溉, 大雨倾盆时不致洪涝。发展灌溉设施, 因地制宜地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

3. 建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素质, 造就高水平农业生产后备军。应该积极引导职业农民的从业观念, 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 宣传普及新型农业经营的理念和途径,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使丘陵山区广大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 为家庭农场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人才保障。

4.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必须建立健全融公益性与经营性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 逐步完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咨询、中介协调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形成促进从“分散小农”向“家庭农场”演化发展的制度体系[3]。具体路径为, 构建内生动力机制, 积极引导和促进丘陵山区家庭农场间的合作与联合, 扶持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 为家庭农场连接市场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激活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活力。

5. 创新家庭农场贷款模式, 缓解家庭农场资金困难。

首先, 应该赋予家庭农场法人主体资格, 将家庭农场定位为企业, 并在工商部门予以登记注册, 这是因为如果家庭农场是个人, 在抵押担保等方面就将面临与传统农民一样的难题。其次, 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可以采取多种抵押和担保模式如以家庭农场经营权或该家庭农场全年的订单为抵押, 由与家庭农场关系密切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担保。最后, 对小额信贷实现升级, 实现家庭农场主之间联保贷款, 并适当提高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 以满足家庭农场发展的需要。

摘要:采用SWOT分析法, 分别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重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找出重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并提出重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丘陵山区,家庭农场,SWOT

参考文献

[1]陈代祥.重庆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3) .

[2]李红.欠发达山区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 2008, (4) .

山区农村家庭 第6篇

一是随着教学资源的相对集中(集中办学),剩下给当地山区农村教学的资源无比缺乏。二是随着山区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山区农村学校学生数严重减少。这些因素使得教师、学生、教学器材等都产生了严重不足,给山区农村的教学造成了消极影响。自然,作为山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加困难重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局,如何破解这个困局,成了每一位农村体育教学工作者心里亟待解决的心头大事。

前不久,我们和本省几位教育工作者一起到桂北某山区的农村学校观摩学习。在那里的一堂体育课,小学生们和教师的和谐互动和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我们一下找到了解决这个困惑的金钥匙。

下面,把这堂课的大致过程复述一遍。

【课前准备】

我们到达这个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了。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学校门口外面列队欢迎我们。老师(姓赵)给同学们鼓劲说:同学们,今天有远方的老师们来我们学校进行观摩指导。我们要拿出自己最好的本事来给他们看看。好不好?

“好!”同学们一起欢呼。

“那么,你们就自己去准备吧!”赵老师一边对学生说,一边把我们安顿在操场一侧。

听赵老师的解说,我们大致知道了这个学校的一些情况。

其实,这个学校以前曾经办过中学,叫马头中学,最繁荣的时候有十五个老师,三百多学生。后来撤点并校,改为马头小学,有一到六年级的教学规模。现在从小学四年级起集中到了乡镇中心学校去读书,留在本校的学生也就只有一二三年级了,学生本来有六十几个的,如今随着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外出了,剩下在当地读书的,就只有26个学生。

【课堂要求】

不久,同学们来到了操场。班长在整理队伍。

“立正!各班报数!”班长威严地说着。

“1、2、3……”还身穿棉衣的同学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桂北气候反常,这深山里更加寒冷。

“报告,学前班3个。”一个小女孩稚气地说。

“报告,一年级8个!”一个一年级男生说。

“报告,二年级8个!”一个二年级女生说

“报告,三年级7人!”最后说话的是班长。随后,班长快步向前跑步至主席台(旗杆台前)。赵老师站在旗杆下方,红星红旗在迎风招展。

我们坐在赵老师身后的木凳子上。

“报告!马头小学全体都有,一共26名学生,已经集合完毕。请指示!”班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好!请归队。”赵老师随后对着学生说:“立正!稍息!”

同学们的步伐竟然异常得整齐。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体育课,其实就是活动课,技能课,游戏课。虽然有外地老师来指导我们,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你们不要怕。只要你们表现好了,其他的某某某老师,还会给我们展示他的精妙的武术!你们说好不好?”(想不到,赵老师给了我一个突然袭击!把我会武术的事情透露给了学生们。)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

“下面我讲一下要求。你们首先要注意安全。任何运动,安全都是第一的。要避免受伤。大家围绕操场慢跑三圈后,就听从班长的要求进行活动。”

学生们很认真地进行慢跑。开始是大家一起跑。一圈之后,学前班和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分开了。学前班和一年级连成队继续慢跑。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交叉排成二队,即二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他们分开成行,进行对抗跑步!

【课间运动】

课堂活动是分组进行的。

一个活动是背石头。赵老师说,这叫作“运送弹药”。每个小学生自己都有一个竹子背篓。按照二年级和三年的刚才跑步的分工进行分组。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则按照原来一贯的人数进行分组。

“加油,加油!”学生们一边在进行活动,一边在为自己和队友加油。

一背篓,二背篓……每个组都有计数的人员。

大孩子一个背篓里面装的石头有三四个,小个子的孩子,背篓里装的石头是一两个。大家没有争谁做得少,只是尽量把自己一方的石头,搬运到两道土坑上去。

……

渐渐地,原来堆起石头的地方越来越少,后面的地方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加油!加油!”学生们风一样地大喊着!

在空闲时间,赵老师和我们讲起这个活动的名字的缘由。因为当年红军路过灌阳的马头等地,老百姓们积极拥护红军的行动,帮助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采用背篓背石头的方式,锻炼学生们的运动耐力以及集体主义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想不到,学生们对于这个活动相当有兴趣,作为了本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特色项目。

“胜利啦!胜利啦!”不是班长的一组高喊着。

第二个活动,是突围侦查。

要求同学们从竖立的三组高矮不同的竹竿下爬上,过竿,再滑下,以顺利完成,时间越少成绩越好。

每个组选了五个同学作为代表进行比赛。

这个比赛是有些难度的。五个同学中有四个同学是单独爬杆,过竿,下杆,还有一个则是要负重或者帮助上竿、过竿、下杆。

前面三个同学的对抗,基本用时一样。但是,最后一组给大家产生了悬念。

班长带的一个一年级的女生,爬杆本来不行,但是在班长的鼓励下,该同学壮起胆子,勇敢攀爬,一二三,一二三,顺利上竿,过竿,下杆。接着,班长自己才攀爬上竿,过竿,下杆。

而另外一组,最后的大个子,是采用负重上竿的方法,开始上到一般的时候,很顺利,越往上,越负重,最后滑落下来,又得重新开始,三四次之后,两人都没有了力气。

……

后来,班长完成了任务之后,再次帮助这两个同学一起完成了任务!

“胜利啦,班长他们胜利啦!”大家在欢呼。

活动结束了。赵老师把大家招呼过来。然后进行总结。

【休息、总结】

“同学们,你们大家围拢过来,现在就地休息。”赵老师这样对学生们说。

同学们把背篓倒放在地上,每个人坐在自己的背篓上。

“你们今天都表现得很好,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每个同学都是最棒的!我们大家要为自己鼓掌和喝彩!”赵老师热情洋溢地对同学们说。

“我们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要有竞赛体育的精神,还要有友谊体育的情怀。我们现在是一个个小小的同学,长大了就要学会去战胜困难,去学会团结和互助。我们没有大城市孩子的那些花样的运动项目,因为我们买不来那些器材,也没有那样的场地去进行教学。比如足球、垒球、游泳、舞蹈等,但是我们山区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小背篓,既可以是大家放学回去带餐具饭盒书包的工具,也可以是运动的器材。你们看,我们的先辈当年就是用背篓藏着猪菜,把给红军的粮食帮他们背去,帮红军把弹药背到需要的地方……”

赵老师的话,令我们大家都感动了!

这节生动的体育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是,教师不要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法。

二是,教师要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学生实际以及当地具有特色的乡土教学资源去组织教学。只要达到了学生的训练目的,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

三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操。因为今后只要学生具有了这种情怀,无论他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风土人情,永远都会镌刻在他的心里,使他永远爱自己的家乡。这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总而言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连续的教育目的,特别是要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去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新鲜的,成功的,为大家所喜欢的。

体育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同样是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潜移默化的培养与训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山区农村公路养护探讨 第7篇

1.1 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急需完善

长期以来,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 我国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才逐渐进入人们及各级政府的眼中, 针对于此, 也在逐渐开展相应的养护工作, 但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械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 工艺落后, 导致养护质量不高;受人员和养护资金限制, 只能对部分县道和乡道进行养护, 长期以来多级部门形成了重建设轻管养的观念, 忽视了道路养护, 村道失养现象尤为突出;广大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 参与公路养护人员少, 养护工作开展难度大, 同时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职能职责履行不到位, 导致养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县乡公路改造项目争取难度大, 部分路段超期服役, 路况得不到彻底改观, 导致路面破损严重, 增加了养护工作的难度;整体的养护管理水平不高;养护人员的养护意识不够, 使得有些路段处于失管状态;无法顺利对山区农村公路进行管养。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起步较晚, 很多路段没有配备专业的养护人员, 地方的公路养护意识薄弱, 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的制度化和管理机制没有真正投入运营。一些乡镇地方的财政困难, 对于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投入资金不足以满足实际养护需求。

1.2 公路养护维护缺管

与干线公路相比, 山区公路等级低, 点多线长。在山区农村公路上通行的一般是轻便的小车以及速度较慢的农用机械和车辆。山区农村对公路的使用也不规范, 在公路路肩违规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公路还未完全竣工就被过早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这也同样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寿命。如某镇在2007 年春节到来时, 迫于交通及人口的流动压力而过早地使用新修的公路, 使得公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春节之后大部分的路段不得不重修, 浪费人力财力。而且使得公路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大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当前阶段, 我国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缺乏基本的管理和组织性, 使用不规范。与农村山区公路相配套的设施没有得到完善, 一些公路没有响应的排水设施, 或者没有边沟, 雨水和生活用水容易侵蚀路基, 引起各种公路病害。

2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对策

2.1 加强政策扶持,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制约山区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问题。就目前我国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现状来说,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问题, 首先, 要提高资金投入, 针对贫困山区要加大扶持力度;然后, 要解决资金拨付的速度问题, 往往因为资金的拨付、审批问题导致山区农村公路延误工期, 影响公路的使用;再次, 当前的建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必须及时做好预算计划, 有关部门也要加强行业的宏观调控, 只有建材市场的价格形成规范化, 才能为山区农村公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最后必须组织好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的建设中, 提高配合度, 鼓励各村经营沿路两侧土地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新修建公路两侧土地的升值空间, 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对捐资捐款数额较大的社会名流、企业家、经营成功人士制定激励措施, 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其宣传力度。

2.2 明确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必须明确公路的责任主体, 建立以县乡公路管理站为主的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其交通运输局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主体, 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制定本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意见, 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 与县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 按规定管理和统筹使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监督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的管理养护工作, 检查养护质量, 编制和下达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实施计划, 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保护工作。

2.3 建立相应的山区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要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 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 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降低养护成本, 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 充分实现养护方式的多样性, 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 以最大程度利用养护资金。

2.4 改进养护模式, 探索山区农村公路养护方法

山区农村公路养护主要由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组织实施, 要责任到人, 实行养护目标管理;乡镇公路由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 要进行必要的季节性养护和突击性养护;农牧民是山区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可以将农民摆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充发挥群众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沿线受益群众对公路进行集中性养护, 也可鼓励通过承包方式, 承包给沿线村民进行养护。

2.5 落实人员, 加强培训, 确保山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顺利开展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基本上是公路沿线的一些农牧民, 他们的专业养护知识缺乏。因此, 要加大山区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一是, 适当增加县乡公路管理站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或聘用部分专业技术人员, 积极与政府、人事部门沟通, 给予增加人员编制, 及时招聘专业技术员, 配齐配强专业技术队伍, 加大技术力量培训力度, 提升技术人员管理能力, 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技术力量;二是, 改善技术管理人员工作条件, 根据养护作业的特点适当增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补助, 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 落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岗位, 真正做到“建有所养”。

2.6 农村公路的水毁修复

山区农村公路由于地势陡, 汇水面积大, 在洪水来临汹涌, 洪水对公路的排水设施破坏极大。因而, 山区农村公路的水毁修复要做到沿河挡墙坚实,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多采取片石砼浇筑;涵洞、边沟等排水设施以实际地形结合, 多听当地群众意见, 合理设置。

2.7 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

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主要是为了保障行人以及行车安全, 把公路的作用最大地发挥出来。一般可以在公路两侧设置钢质波形护拦、钢筋混凝土护拦、反光境等安全设施。但是山区农村公路具有弯多、路窄、纵坡大的特点, 一般不宜设置钢质波形护拦, 不仅难度大还会减少有效行车路面宽度。所以, 山区农村公路可以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 不仅可以保护公路外侧的稳定, 也能保障行车安全。

3 结语

总之, 山区农村公路是农牧民出行的关键, 只有确保山区农村公路及时进行养护, 才能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才能巩固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钊铭.浅析海南农村公路安全问题[J].山西建筑, 2011 (14) .

[2]姚巴特尔.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0) .

[3]张茂永.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3) .

[4]钟守山.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06) .

[5]杨海辉.谈贫困山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资讯, 2008 (11) .

对山区农村养猪的探讨 第8篇

1 当前山区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山区养猪大多仍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 养殖水平低, 经济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约着山区养猪经济快速发展。

1.1 猪品种落后, 饲料报酬低

在山区农户习惯饲养土杂猪, 不知道引进新的优良品种, 导致饲料报酬低, 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一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的优良品种猪在落后的地区得不到有效推广。同时很多地区有品种混交、杂交品种现象, 常导致品种退化。

1.2 饲料单一, 喂养不科学

在大部分山区农民不懂科学喂养, 不能按照猪各个生长阶段需求提供相应的营养供给, 只是按照传统的饲养方法进行喂养, 大多数地区喂养单一的玉米、稻谷或某些廉价饲料喂猪, 导致饲料配方不合理或原料不齐, 缺少必要的蛋白质饲料或其它营养成分, 造成饲料报酬降低, 料肉比不高。

1.3 喂养方式不当

许多农户养猪在投料的时间、次数、数量以及饲料的搭配和投料顺序等方面按传统的习惯随意进行。在喂养的时间上早一餐, 迟一餐;在饲喂次数上一日多, 一日少;在饲喂数量上饥一餐, 饱一餐;在投料顺序上不是先粗后精, 先稀后稠。这些弊端都会使猪的消化紊乱, 影响饲料的吸收利用和猪的生长发育。

1.4 猪舍设施简陋

猪舍是猪生长发育活动的场所, 舒适清洁卫生的生长环境将对猪只的生长起到很好促进作用。在山区, 农户利用厨房边、厕所边、坑边、屋檐边建栏打舍养猪, 其布局朝向极不合理, 栏舍的结构也不科学。有的猪舍阴暗潮湿, 采光通风条件差, 冬冷夏热。有的猪舍地面长期积水积尿, 猪关在栏中等于坐水牢, 臭气熏天, 环境恶劣极不利生猪的健康成长。

1.5 缺乏防疫意识

有的养猪户, 自养上母猪根本没有注射过疫苗, 为了减少开支, 也不给仔猪进行防疫。虽然有些农户对一些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大的传染病重视, 但对一些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微的疾病往往有所忽视。殊不知一些慢性病虽不引起死亡, 但大大影响猪对饲料的吸收利用, 抑制其生长发育。

1.6 用药混乱

在猪得病后, 不经确诊, 胡乱用药, 而且用药很不规范。有的用药量不足, 造成用药时间延长, 不见好转, 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有的换药频繁, 不考虑药物配伍禁忌, 造成药效降低, 毒副作用加大, 甚至发生中毒。

1.7 忽视驱虫

猪只经常接触地面, 加上饲喂青料、生料, 极易感染蛔虫等寄生虫病。尤其是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会引起蛔虫性肺炎、肠炎、肠道阻塞、胆道蛔虫等疾病, 轻则使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或形成僵猪, 其增重率比正常猪低30%, 重者会引起死亡。

2 改变现状的对策

2.1 科学选址, 合理建舍

猪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利于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 km无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大型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 距离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 km以上。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或侧风向处。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 m2计算。栏舍内通风良好,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要求。场区要求净道和污道分开, 互不交叉。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 并建有绿化隔离带。

2.2 做好育种改良工作

俗话说“, 母猪好, 好一窝。公猪好, 好一坡。好的优良品种对发展山区猪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不断抓好的良种改良工作, 积极扩大良种覆盖面。针对山区农村生猪品种个体小、生产力低、饲养周期长、出栏率和商品率低的状况, 结合山区地理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培育和引进适合山区的优良品种, 如杜洛克、汉普夏等开展改良工作。扩大良种覆盖面, 积极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通过良种繁育, 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2.2 加强饲养管理

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 树立新观念, 实行新方法养猪。按标准科学配制饲料, 并按照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加入猪只各个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成份, 并采取相应的饲喂方式, 才能把猪养好。同时要坚持良好的消毒措施, 在生猪出栏后和仔猪购进前, 对猪舍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

2.3 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广大山区养猪户要做好猪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等重大疾病的免疫接种, 严防这些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再者出现疾病时要及时就诊, 要对症下药, 并严格按药物说明使用。最后要做好驱虫工作, 减少因蛔虫等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2.4 大力发展生态养猪

农村山区高效养羊措施探析 第9篇

1.1 什么叫高效养羊

高效养羊就是指:养羊场规模比较大、密度较高、整个生产线技术水准高、生产周期明显缩短、以圈舍养殖为主、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的新型养殖模式。

1.2 山区高效养羊的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好畜牧养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科技, 大力抓好生产、管理、营销、市场、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 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 实现农村山区高效养羊的主要措施

强化基地建设。根据本县农村山区养羊的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和区域环境因地制宜组建相适应的生产基地, 做好新技术、新方法、新养殖模式的宣传推广, 提高养殖户的科技含量, 不断加快专业化和规模化养羊的进程。同时加大力度搞好良种繁育。

3 把好饲草饲料成本关

养羊的饲草饲料是决定养羊成败的关键所在, 是确定生产利润的重要环节。由于该县山区牧草资源相对有限, 若还靠天然牧草进行放养不仅增加劳动成本, 而且大大的影响着羊的生长与繁殖。所以必须要加强饲草种植和农作物副产品的加工利用。

4 更新饲养羊念, 降低劳动成本

首先要根据不同地区合理的改造好圈舍, 消除过去传统粗放的放养模式, 再不能受靠天吃饭、靠劳力吃饭, 必须要有科学饲养科学管理的观念。

其次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合理的安排种草量、种草品种、饲羊量, 不仅要达到牧草多样化、营养全面化更要草畜搭配合理化, 同时还要注意给予充足的全价饲料,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量、降低劳动成本。

5 宏观规划、系统设计、降低市场风险

注意加大基地建设、规模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生产加工建设的宏观规划和系统设计, 注重以市场为导向, 科学的生产与发展, 以确保最大程度的降低市场风险, 以提高农户的养羊活力。

6 提高科学养羊含金量

不断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推广制度, 时时掌握适宜的科学养羊的新科技、新方法、新技术, 不断地推广应用到养羊生产中, 是促进高效养羊的一个重要因素。

7 实现高效养羊的关键技术

(1) 要确保高效养羊业能够持续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优质牧草的栽培、加工和科学利用。

(2) 根据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消费习惯、消费水平, 合理的选择好生产性能好、抗病能力强、便宜饲养的品种。

(3) 不同的饲料组合其效应相差很大, 科学合理的组合好饲草饲料、提高生产效益。

(4) 严格把握好饲草的青干、青贮、微贮、氨化技术, 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饲料的污染, 真正做到绿色饲料、绿色养殖、绿色生产。

(5) 做好羔羊的早期断奶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母羊的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更有利于提高羔羊的生长速率、抗病能力和有利于提高羊肉质量。选择好断奶羊饲喂的特殊饲料。

(6) 高效养羊是一个系统化的饲养管理过程, 不仅要做好对羊舍、饲养方法、设备设施等的合理设计, 更要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生长时段、不同的生产性能和目标, 做出不同的营养安排, 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7) 实现高效养羊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治, 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很多时候它对养羊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好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档案。

(2) 加强对种羊的观察管理, 随时掌握好异常情况。严禁在种公羊和种母羊任何一方带病、过累或处于亚健康的情况下配种, 否则不仅会影响未来出生小羊的长势和抗病能力, 还可能会导致种公羊或母羊发生疾病。

(3) 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和优化、美化。

(4) 加强对羔羊的管理, 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5) 加强对怀孕母羊的管理, 特别是妊娠后期的管理最为重要。

(6) 根据羊的生产性能、个体大小、生理特点合理分群, 也有利于防止因打斗或争食发生疾病。

上一篇:科学认识过程下一篇:污染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