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国家与政党国家

2024-05-24

文明国家与政党国家(精选5篇)

文明国家与政党国家 第1篇

关键词:政治协商,多党合作,两党制

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否定与扬弃,这两种政党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两种政党制度是为不同阶级服务的

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有组织地单独或联合掌握政权,对社会进行统治,巧妙地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的形式和手段。只要我们弄清两党制和多党制下各个资产阶级政党都是在维护整个资产阶级利益这一事实,那么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的本质也就昭然若揭了。

各个垄断资本家集团是资产阶级政党的后台老板,金钱是资产阶级政党竞选的后盾。资产阶级政党的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吸引选民,必须得使用各种宣传工具,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对自己进行造势包装。在金钱万能的私有制社会中,没有钱是举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的。1980年,美国共和党领袖里根同民主党领袖卡特在全国大选中耗资10亿美元之巨。如此庞大的开支,绝非一般的平民或中产阶级可以染指,在他们的背后都有代表不同利益的垄断资本家集团的大力支持。1999年,伊丽莎白·多尔宣布参选共和党总统提名,希望在2000年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一争高低,最初许多人都认为她会成为小布什的强劲对手。不过,预选还没开始,共和党另两位候选人田纳西联邦参议员拉马·亚历山大和老布什的副总统丹·奎尔就因缺乏选举经费退出了选举。不久,多尔也宣布退出竞选。她对媒体说退选的主要原因是她无法筹集到竞选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她说:事实上,这是一种两难悖论。没有钱就不能为竞选总部和关键州的分部招兵买马,没有钱就无法与选民沟通,没有钱就无法旅行,旅行的人数也会受到限制。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竞选活动也一天一天削弱。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发现自己回答的问题不仅涉及校园枪支管理,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还会涉及银行储蓄和电台电视的广告。当年共和党最有竞争力的两位参选者是得克萨斯州州长小布什和著名杂志发行人斯蒂夫·福布斯。布什在1999年已经筹款5 600万,而福布斯本身就是亿万富翁,拿自己的钱就可以在全国组织竞选。伊丽莎白·多尔在1999年只筹集到470万美元,根本无法支付巨额的人力和电视广告的费用,所以她的退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恩格斯对美国的两党制的本质的揭露,现在看起来仍然是很深刻的,“正是在美国,政治家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严厉地构成了国民中一个特殊的和富有的权势的部分。那里两个轮流执政的大党中的每一个政党都是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了一种利润丰厚的生意,拿合众国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而在本党胜利后取得相当的职位作为报酬。”[1]这些大老板们懂得“任何经营效益都抵不上华盛顿的几项规定”。美国一位官员说过:“按照传统,执政党总是把美国许多驻外的大使职位当做政治奖品来酬劳在竞选中最慷慨的捐献者。”[2]尼克松上台后任命的几个大使,对他1968年竞选活动的捐款合计达30万美元以上。据统计,从1953年至1980年的美国历届政府中,其中的四届共和党政府和五届民主党政府,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的负责人共计23人,其中18人做过大公司的董事、总经理;5人做过华盛顿、纽约的大律师;3人做过垄断资本家基金会主席;2人做过垄断资本家智囊团的高级研究人员。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也许有人会说,曾有一些平民政治家当选美国的总统———最高权力的主宰,借以否定以上的事实。不错,我们所熟悉的几位美国总统林肯、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等都出身寒门,但这并不能说明资产阶级政党就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美国的政权也没有因此而成了平民的政权。因为当这些所谓的平民政治家竞选总统时已经不再是平民,而是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了,他们所执行的政策也完完全全是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应该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比照封建社会的确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封建社会是身份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以世袭爵位。资本主义社会是维护资产阶级、维护资本的社会。即使有些人当初出身贫寒,可一旦跻身资产阶级的行列后,就有了剥削他人的权力;另一方面,有些人尽管出身豪门,当其家境败落后也不得不受雇于他人,而成为被剥削阶级中的一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不同,它是维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作为这一制度领导核心的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代表了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比其他政党更了解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是坚决并始终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共产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3]其他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共同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党,是参政党,而绝非在野党。

总之,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下的各个政党同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各个政党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二、两种政党制度中各政党之间的关系有着根本的区别

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互相倾轧的状态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4]在两党制和多党制下,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只有在竞选中获胜才能成为执政党。在竞选中失败的政党只能处于在野党的地位。为了在竞选中获胜,摆脱在野党地位,各个政党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攻击,使其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牵制和争斗中消失殆尽。

英国议会中两党斗争的历史可谓久远,英国最初的两个资产阶级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就是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斗争中产生的,这两个党的斗争派使不列颠岛分裂约达二百年之久。他们不为自己命名,而是给对方贴上标签。性情乖戾、固执己见、善于空谈和贪财如命的苏格兰长老派被称为“辉格党”,抢劫领地和富宅的爱尔兰天主教土匪被称为“托利党”。就诬蔑诽谤而言,双方真是半斤八两。“托利党人是一些有着英格兰人的面孔、法国人的心肠和爱尔兰人的是非观念的魔鬼,他们长着宽额头、大嘴巴和肥胖的臀部,可是没有头脑。他们是一群野猪,要把当时的政体连根拔掉……他们采取愚昧的破坏政策,会立刻摧毁我们的两根自由支柱———国会和陪审团,把国会变成有名无实的巴黎议会,把陪审团变成法官的传声筒。”[5]另一方面,辉格党人“老是空谈新的启示和预言,宗教方面的收获、内在的活跃精神、宗教的传播和精确的概念……他们带着鼻音发表激昂的讲话,不过并不能使这些内容更有说服力……这些小喇叭会说话,他们的唯一词汇是‘推翻’,‘推翻’。他们的祈祷是一派胡言,是合法化的狂吠,是叹息、哭泣、哮喘和呻吟。他们为国王祈祷,但比正直的人们承认《神圣盟约》时有更多的保留。”[6]我们从这两个最早政党的名称就可以对斗争的激烈程度略见一斑了。辉格党和托利党都是因为对方的攻击而得名,分别是“强盗”和“歹徒”之意。

美国两党制下的民主党、共和党之间的斗争与英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手段上也是技高一筹。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对此略知一二。共和党人尼克松有一次为竞选在静止的列车上发表演说,突然列车徐徐开动,把尼克松弄得狼狈不堪、尴尬万分,不得不结束其讲演。原来这是民主党的整蛊专家搞的鬼,他化装成火车司机开动了火车,达到了破坏共和党人演讲的目的。共和党人也不甘示弱,以牙还牙,在民主党人的记者招待会上,偷偷放进一只小老鼠,尾巴上系着一个带子,上面写着“马斯基是个下流的工贼”,其结果可想而知。另外,为我们熟悉的“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克林顿绯闻案”等,如此种种都出自具有“民主典范”之美誉的美国。

我们的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政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的这个前提下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民主党派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友党。它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十六字方针,广开言路,以诚相见。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提出批评和建议,中国共产党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同民主党派的联系,并与其一道组织政权。这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两败俱伤的局面。

通过与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比较,不难看出,作为我国特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产物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它的特点和优点。盲目自大、拒绝吸收其他政党制度的长处,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害的;同样,妄自菲薄、看不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对于坚持和发展这一政党制度也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5.

[2]鲍尔斯.鲍尔斯回忆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十一大上的政治报告[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449/4526439.html.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1.

文明国家与政党国家 第2篇

敬爱的党组织:

这两次党课第一次是由林xx老师为我们讲《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林老师讲课不仅幽默、风趣,而且案例丰富,更重要的是林老师上课有激情,让我影响深刻。第二次蒋xx从《文化·国家·政党·大学》四个方面为我们解答了关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内涵。蒋老师同样以丰富的内容和幽默的课堂气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我国,理想也叫“志”。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理论主张、思想见解或目标追求等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形成的标志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思想见解或目标追求的正确与否是否作出独立判断;对个人的看法、观点和意见等受到攻击或反对时是否据理力争;正在形成中的理想信念是否经得起困难、利益、时间等的考验;是否把理想信念持续付之行动。理想信念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支撑功能、净化和升华功能、激励功能、驱动功能、凝聚功能。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理想信念的功能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共产主义实现的曲折、复杂和长期性;历史的教训和各国共产党的经验总结。

共同的理想信念就像一块磁石,能够吸引人们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大是大非问题,竖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蒋老师从文化、国家、政党、大学分别概括为:一个扑朔迷离的概念;兴衰之间的文化踪迹;执政发展的文化使命;引领社会的文化诉求。多么朴实的词语,多么恰当的比喻,而且都围绕着文化层层深入,丝丝入扣。

无论如何是从中国的发展还是全球的情况出了,国家的兴衰离不开文化。葡萄牙在15、16世纪,国土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满百万,规模比不上中国的福建省的西欧小国——葡萄牙,竟然于迅速崛起,称霸全球,主导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全球化”。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建国时间极短的美国之所以迅速崛起,赶上了信息与科技发达时代,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现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明朝中期以前农业时代的颠峰高度,然而明清百年工业革命却闭关沉沦,虽然鸦片战争之后的开眼看世界与反思,但是科技发达时代仍然饱受战争与内耗困扰,直到198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开真正开始。这些无不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说政党与文化的关系。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源于人民授权,在民主国家正常运行中,这种授权主要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实现;人民对政党进行授权,是基于该政党能够引领国家发展,这就要求该政党成为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鉴于文化作为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政党不仅要引领经济社会,而且要引领文化发展。

文明国家与政党国家 第3篇

1、西方国家政府注重服务民众的一些做法

西方国家政党必须通过竞选取得执政地位, 虽然不少政党上台之后, 往往不能兑现竞选时诱惑民众的政策许诺, 但是, 他们却都充分认识到关注民意, 博得民心的重要性, 因此, 也采取了一些服务民众的措施。

1.1 调整党的纲领政策, 提高对民众的影响力。

党的纲领政策是党的阶级本质的反映, 从党的纲领政策可以看出其代表哪个利益团体, 民众往往据此选择自己支持的政党。但是,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赢得竞选, 西方政党在坚持最基本的信念和主张的同时, 灵活调整政治纲领, 淡化意识形态和阶级属性, 突出自身代表民众的广泛性。并根据以往选举成败的经验教训, 制定出接近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政策。还通过雇佣专业的顾问或咨询公司来捕捉民意, 并根据民心所向调整竞选政策, 争取民众的支持。

1.2 加强组织能力, 夯实组织基础。

在西方国家, 政党经常凭借自身较强的组织能力, 动员党员和积极分子, 开展各种活动广泛地为民众服务, 以扩大影响, 巩固群众基础。譬如在选区内组织俱乐部, 举办文娱活动, 与选民联络感情, 拉近距离, 争取选票。许多西方政党都设有地方组织, 专门从事民众工作, 使政党与民众之间联系的经常化、制度化。有的政党设置了同民间组织对话的专门机构, 要求党员至少必须参加其中一个团体, 并组织俱乐部、联席会议和政党论坛, 邀请这些团体参与党的活动。

1.3 重视基层组织, 增进与民众的联系。

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是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在社区里, 非政府社团组织非常活跃, 大多数选民都是这些组织的成员。社区成为政党与选民进行沟通成本最低, 最方便可行的途径。各政党特别重视这些根据职业和特定群体建立的社团和非政府组织, 千方百计与“外围组织”处理好关系, 为自己争取最广泛的声援和支持。通过参与各种“外围组织”的活动, 延伸政党的活动空间, 深入了解民意。

2、西方国家服务型政党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当前, 我们党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要求, 是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对党的地位和功能的重新定位。西方国家政党建设中反映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的实践, 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 值得我们客观对待、认真研究, 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党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2.1 完善党的政策措施, 提高党的适应性

政党适应性是政党应对国内外压力环境的能力, 是政党在政治上真正成熟的表现。它意味着政党不再试图用种种政治教条主义去衡量所处的环境, 而是实事求时, 与时俱进, 积极转变自身去适应环境。西方政党应对现代社会各种深层矛盾的新举措, 对我们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当前, 我们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 正是不断修整政策措施以适应形势变化, 是适应时代发展做出的积极选择。

2.2 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模式, 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西方政党注重运用各种媒介了解民众的政策需求和对党的施政反应, 以便更好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回应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真正了解人民群众关心什么,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当代科技发达, 网络等新兴媒体成为了解民意重要平台, 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创新群众工作模式, 完善政务网站, 开通领导博客, 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与民众展开交流, 及时搜集民情, 化解矛盾, 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2.3 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党与民众的重要渠道, 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全面落实, 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党, 党基层组织和党员与群众接触最多, 与群众的利益最为贴近, 在服务群众中的角色更为重要。在基层工作的党员要发挥服务群众, 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维护了党的光辉形象。

2.4 坚持服务群众、社会和发展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 党今后应该致力于专业和全面的发展, 开阔新的思想, 开拓新的工作思路, 提高业务能力, 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摒弃各种错误的主观偏见, 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党要积极树立真诚的服务精神, 一切工作要围绕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 提供优质的服务活动, 实现科学的服务水平。党在领导和执政的服务过程中, 要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尊重群众当家作主的殷切希望, 尊重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结语

密切与民众的联系, 完善政党的公共服务职能, 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改革的必然趋势。十八大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 是适应社会变化发出的一个强有力的时代声音。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 民众的主体地位更加显现, 主体意识日益增强, 参与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热情不断提升。针对新的环境变化和民众诉求, 推进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的变革是必然的选择。从现代各国政党执政的实践可以看出, 执政党要实现执政目的, 增强执政地位, 需要完善政策措施, 改进工作模式, 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树立党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途径。

摘要:密切与民众的联系, 完善政党的公共服务职能, 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改革的必然趋势。十八大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 是党发出的适应社会深刻变化的时代强音。完善政策措施, 改进工作模式, 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质量, 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西方国家服务型政党,政党建设,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1]杨俊.西方国家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党史博采 (理论) , 2013 (1) .

[2]曾庆斌.刍议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上海教育, 2013 (3) .

如何在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4篇

摘要: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改变,党的执政环境和条件也在改变。坚持长期执政,必须不断加强党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是当前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这几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

1引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长期的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其自身建设,因为党的建设不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执政能力的界定,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和特点:一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二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三是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四是党执政的活动领域包括治党治国治军;五是党执政的根本任务是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四是建设学习型政党。

2、党的建设

2.1保持党的先进性

所谓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走在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列。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能否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党委的决策部署,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切实提高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用党的队伍的先进性保证党的先进性。此外,保持党的先进性还要以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将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要建立健全党内民

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廉洁从政制度和巡视制度,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努力探索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顾全大局,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

总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途径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把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

2.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执政后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应对严峻挑战和完成现实任务的需要;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发展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基础意识、忧患意识等。只有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还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高水平的把握全局,谋划未来。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然而,我们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作为执政党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党都要能够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重大问题。要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此外,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

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总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有:高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旗帜,不断增强党执政的感召力、凝聚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领导力;建立完善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完善和更新的调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执政的组织能力。

2.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所谓党风廉政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学习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党风建设是我们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立于不败之地、永受人民拥护的关键所在;是保持廉洁性、发展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执政党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整套优良作风。这些作风鲜明地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加强党的建设,要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党员的努力,要始终坚持好不放松。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发生。加强党风建设,纠正不正之风,反对腐败,要贯穿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总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要使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的进步,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改善,使广大群众看到实效,增强信心。

2.4建设学习型政党

所谓学习型政党是指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要不断进行新的全面的学习;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新的学习为基础促进能力提高;要以学习求发展。

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党上下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建设学习型政党要贯彻和体现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及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总之,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途径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

3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伟大创造。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作为执政党要认清党的总体情况,特别要看到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要增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参考文献

[1]杨灿.刘忠艳.新时期的执政党建设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2.5

[2] 卢继元.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2012.1

[3] 陈伟平.论依法加强执政党个体道德建设.2010.9

[4] 田芝健.孙乐艳.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理论研究.苏州大学.2012.6

[5]石俊田.王雁菊.杜学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8

[6] 刘先春.杨志超.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贡献与启示.2011.1

文明国家与政党国家 第5篇

一、生态审计在生态文明中的意义

1.维护自然资源。从生态生产的层面看, 我国境内的森林、草地、荒滩等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弥足珍贵的, 它们不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绿色农林产品, 为社会发展创造最基础的经济价值, 还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屏障, 其生态价值十分巨大和深远。所以, 在对生态文明进行审计时, 要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存量和使用状况进行审查, 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两个层面展开审计工作。为此, 审计机关要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在充分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审计经验的基础上, 将生态估值方法加入到生态产品的价值体系之中, 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全面审查。

2.强化预警机制。生态文明审计是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效的综合评判, 在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 通过及时对生态状况加以观察与测试, 能够获得与生态审计相关的信息, 在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 把发现的可能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馈, 以便为其宏观决策的管理提供信息。在这一过程中, 尤其要对那些已经发现的异常现象加以专业的推测与研判, 然后将具有明显倾向性与隐蔽性的预警信息向执法部门传递, 以便提醒其采取必要措施, 使生态文明中出现的严重问题被及时遏制在萌芽之中,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监控生态文明。长期以来, 我国相关部门领导者的行为会对政府受托责任起到直接影响。在过去一段时间,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将GDP增长速度看做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 甚至是唯一指标, 经济发展模式也十分单一和冒进, 一些领导干部逐渐形成了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政绩观, 而对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则并未给予高度关注, 致使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 在生态文明审计中, 需要借助法律赋予的监管与评价功能, 要对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 看其任上是否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和谐发展, 是否真正发挥了生态文明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4.助力生态补偿。从经济学的角度讲, 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与经济外部性。在生态文明审计中, 政府会对生态补偿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比如借助专项拨款、税收返还和补贴以及奖励等方式, 对向社会提供生态产品、贡献生态服务的区域予以生态补偿, 这对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维护生态环境意义非常。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要按照生态补偿制度的要求, 及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确保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得到正确使用。

二、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审计实现机制

1.政府审计向事前推进。第一, 在生态审计中, 政府审计向事前推进除了要强化离任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外, 还应要求现任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 以便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进步;此外, 要建立基于生态文明审计的干部退出机制, 那些为了发展经济而付出环境代价的领导干部要坚决问责, 以避免人们在经济、社会与生态方面接受更为惨痛的教训。第二, 把生态考核这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到干部离任审计之中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只有这样, 才能在自然机理层面上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 将生态审计前置, 开展对离任领导干部的生态审计, 还能向社会公众表明政府对于生态保护的决心和信心, 向后续的领导干部释放保护生态的信号, 以此提高生态文明的保护效果。第三,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间不均衡, 生态文明的保护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率先得到重视, 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不断迁移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今, 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样遭受了破坏, 有些生态教训十分深刻。在这种情况下, 更应该开展离任生态审计工作, 以杜绝和阻止生态破坏的蔓延。

2.强化企业生态内审, 降低环境成本。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范围。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引导下,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要对其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联制定出一系列审计计划或者审计程序, 通过强化企业生态内审, 降低环境成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那些可能触犯环境法律的管理模块, 通过强化生态审计最大限度地消除生态环境和法律的风险。当然,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具体执行相关审计任务的机构, 这类机构通常要对企业的内外部进行综合分析。比如, 要对资本市场给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行充分考量, 那些不注重环境保护的行为或者不重视生态文明的企业, 其破产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而一旦这一状况最终变成现实, 企业将会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 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3.提升民间生态审计的服务空间。第一, 从目前情况看, 生态审计业务尚未完全开展起来, 生态审计的技术性壁垒与制度性约束还十分明显, 先进入者从中得到了丰厚回报, 而民间组织在进行生态审计时并未因此得到好处, 这就说明民间生态审计还有更多的业务空间可以开发。第二, 民间审计是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对环境风险予以合理规避的社会性事务, 一些小型企业或机构是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 只有那些具有独立性地位、评估意见具有较强法律意义的民间企业才能参与其中, 才能填补国家环保机关、审计机关在资源与能力方面的欠缺。第三,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 在生态文明审计中都要扮演重要角色, 只不过一个处于宏观位置, 一个以微观的形态存在。而当审计对象越来越多、审计工作越来越繁重时, 就可能面临审计资源短缺的问题。此时, 民间审计就应该从幕后走向前台, 协助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展生态审计业务。在这一过程中国, 可以发展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的审计合作, 以此提升审计空间和审计质量。

三、国家生态文明审计保障体系的构建

1.人才保障。在国家生态文明审计保障体系的构建中, 人才保障是最为直接的支撑力量。而对生态审计人才来说, 除了要具备常规的审计知识外, 还应熟知和熟练运用与生态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能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独到的努力。而为了建立起基于此类人才的保障体系, 需要在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形成联动机制, 一方面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生态审计专门培训和后续教育, 使其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生态审计任务, 另一方面, 要通过完善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通道, 将与生态审计相关的特有知识模块植入到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以满足国家生态战略实施的需求。

2.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法治可以分为以下层次或者有以下层次安排: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安排→法律法规→组织内部执行规范。自党的“十七大”以来, 生态文明建设就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到“十八大”之后, 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党章。到目前为止, 第一个层面的相关制度已经构建完毕。在第二个层次上, 相关的制度建设涉及相关法律和法规, 在内容的修订方面需要进一步把生态审计纳入到法律框架之中, 以此体现生态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样一来, 不但涵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常规性审计, 还会针对生态补偿等问题构建与环境产权制度相适应的各类审计制度。在第三个层次上, 各类社会组织———国家、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要依照现有制度和已经形成的审计规范, 进一步建立针对生态问题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组织制度。

上一篇:结构频率下一篇:零件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