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2024-07-12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精选11篇)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第1篇

公关语言学是一门研究公关实务中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 具有语言学与公共关系学交叉的特点。语言的基本功能是存储信息和处理信息, 获得对人类世界的认知, 而其功能的主要表象是语言用于交际, 所谓言语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感情、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一种行为。”要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共同的语言规则和语用规则。言语交际通常通过违反合作原则, 遵守礼貌原则来产生会话含义。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的重要原则, 会话含义是附加意义或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 是话语的真正含义, 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Grice) 提出来的。格赖斯把合作原则分成四条准则, 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本文从公关语言违反合作原则, 遵循礼貌原则的角度来研究公关语言中的会话含义。

二、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在言语交际中, 人们的交谈不是由一串不连贯、无条理的话语组成的。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交谈的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 或者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交谈过程中, 不适合谈话目的或方向的话语被删除, 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这样, 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交谈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则“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即在参与交谈时, 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具体包括四条准则:

1. 量的准则 (Q uantity Maxim) 。

(1) 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 质的准则 (Q uality Maxim) 。

(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 关系准则 (R elation Maxim) :

要有关联。

4.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说话要清楚明白) 。

(1) 避免晦涩。 (2) 避免歧义。 (3) 说话要简明扼要 (避免啰嗦) 。 (4) 说话要有条有理。

然而, 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 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 出于需要, 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会话含义”。“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 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违反合作原则原因是因为遵循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学说, 互为益补的关系。合作原则通过调节说话人的说话内容使人们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交际, 而礼貌原则则通过维护交际双方的友好关系使交际正常、有效地进行。可拯救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可以用来合理地解释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在公关言语交际中, 通过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遵守礼貌原则而达到公关交际的目的。

三、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礼貌强调的是他人, 即听话人和第三者, 而非说话人自己。礼貌就是说话人讲话时往往都尽量“使自身受惠最小, 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 使他人受损最小”礼貌原则也有一些具体范畴, 英国著名学者Leech (利奇) 提出礼貌原则范畴是:

1. 得体准则, 又叫圆通准则。

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主要用于指令性和承诺性言语中。 (1) 尽量少让别人受损。 (2) 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例如:

a.I want you to hand me the book.

b.Will you hand me the book?

c.Hand me the book.

d.Would you hand me the book?

e.Could you possibly hand me the book?

a明显的指令性消除了话语的可商讨性, 因此听话人受益最少, 受损最多。e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可商讨性, 赋予听话人更多的选择自由, 因此听话人受益最多, 受损最少。因而是礼貌话语。

2. 慷慨准则, 又叫大方准则:

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体现于指令性和承诺性言语行为中。 (1) 尽量少使自己受益。 (2) 尽量多让自己受损。例如:a.I can lend you my car.b.You can lend me your car.c.You must have dinner with me.d.I must have dinner with you.

a和c就比b和d更具礼貌性, 说话人受益少, 受损多, 而听话人受益多, 受损少。

3. 赞誉准则:

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用于表述性和断言性行为中。 (1) 尽量少贬损别人。 (2) 尽量多赞誉别人。例如:

a.What a marvelous performance!b.Her performance was marvelous, wasn’t it!c.Her performance is not as good as it might have been.d.Her performance needed to be improved.

a和b说话人做到了尽量赞誉别人, 遵守第二条次准则。c和d违反了第一条次准则, 不太礼貌。

4. 谦逊准则:

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用于表述性和断言性言语行为中。 (1) 尽量少赞誉自己。 (2) 尽量多贬低自己。例如:

A:你的表演真出色!B1:谢谢!

B2:是的, 真是这样的。A1:作为我们的一点心意, 请接受这份小小的礼物。A2:作为我们的心意, 请接受这份大的礼物。B2和A2违反了礼貌原则里的谦虚准则, 所以这两句话是不礼貌的。

5. 一致准则:

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用于断言性言语行为中。 (1) 尽量减少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分歧; (2) 尽量增加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一致。如:A:The dress she is wearing is beautiful, don’t you think so?B:Well, I like the color.

从话语标记语Well表示他不完全同意, 但他还是尽量减少与对方的分歧。

6. 同情准则:

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用于断言性言语行为中。 (1) 尽量减少自身对他人的反感。 (2) 尽量增加自身对他人的同情。如:A:英语是一种非常难学的语言。B:确实是, 但语法还不算太难。

B遵守了同情准则, 表达了自己对对方所处困境的认同与同情。接着给以安慰。

四、公关语言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和对礼貌原则的遵守

1. 公关语言中“量的准则”的违反。

Dear Sir, Mr 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Yours,

这位教授恪守了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 给他的学生留点面子, 同时也博得学生对他的感激。违反量准则, 一句话介绍。不宜从事哲学工作。

A:We will all miss Bill and Agatha, won’t we?

B:well, we will all miss Bill.

恪守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 故意违反量准则, 不提Agatha, 以便给大家留点面子。

2. 公关语言中“质的准则”的违反。

A:John has just borrowed your bike.

B:well, I like that.

避免同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相抵触, 不想让听话人觉得自己吝啬。我讨厌这样不经同意就借走车子。

3. 公关语言中“关系准则”的违反

A: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I don’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 am afraid.

恪守了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 减少双方意见的正面冲突, 为A留了面子。

A:Someone’s eaten the cream off the cake.

B:It was not me.

母亲恪守礼貌原则的同情准则, 不愿直接指责儿子, 用了不定代词Someone, 儿子有意违反关系准则, 做出不是我的应答。

4. 公关语言中“方式准则”的违反。

A:Miss X“Home sweet home”.

B:Miss X produced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e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Home sweet home”.

演唱评论家不是选择一个动词sing, 而是选择了12个词来表达sing这个动作, 违反了方式准则的简练次则。为恪守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或者同情准则, 罗嗦一通, 保住了小姐的面子。意味着小姐唱的十分难听。

五、结束语

违反合作原则能在公关语言运用中产生独特语用效果。有时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遵循礼貌原则才能达到合作目的, 所以在公关语言交际中应有意识加强礼貌语言修养, 采取违反合作原则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伟.英语语用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黎运汉.公关语言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4

[3].武占坤, 宇文洪.实用公关语言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

浅析言语交际的原则 第2篇

摘要:言语交际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社会活动。把握言语交际的规律和原则有利于交际目的地顺利达成。本文把言语交际的原则划分为目的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角色关系原则三个方面,并详细阐述如何利用这三个原则使言语交际获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字:言语交际 原则

前言

世界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办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其深层次的规则和规律。无规律而想办好事情,无异于鲁迅曾经嘲笑过的,抓着自己的头发想要离开地球。言语交际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交际效果必然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才会实现,倘若违背这些原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产生相反的效果。本文阐明了三项言语交际的原则,熟悉并自觉运用这些原则和标准会有助于我们实现交际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使我们在提高言语交际水平的过程中尽可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一 目的性原则——言随旨潜,主动调控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书中写道:“可以说,语言是我们用来进行宣传的工具,或武器。我们倘若用武器来做譬喻,便也可说修辞是放射力、爆炸力的制造,即普通所谓有力性动人性的调整,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同立言的意旨无关的。”可见一切语言形式都是围绕着交际目的展开的,为实现交际目的而服务的。所以我们把言语交际目的作为言语交际的第一原则。刘焕辉在《言语交际学》中说:“言语表达的目的性,是说、写者依据自我因素来进行话语组织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难设想,想表达的目的都违背了,还谈什么交际效果呢!” 明确交际目的

据研究,人们言语交际的目的可大致归为以下五种:

(一)传递信息或知识,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等。

(二)引起注意或兴趣,此类言语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接触,或为了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暄拜访、主持人讲话等。

(三)争取了解和信任,如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意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密切交往。

(四)激励或鼓动,这类言语旨在加强人们现有的观念,坚定信心,引起精神上的准备,有时也要求得到行动上的反应,如赞美、广告宣传、洽谈、请求、就职演说,以及各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中的讲话。

(五)说服或劝告,如谈判、辩论、批评、法庭辩护、竞选演说、改革性建议等,大多力图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信念,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坚持言随旨潜的原则,明确交际目的,是言语交际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目的明确,你的谈话,你的社交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能够使你急中生智,化险为夷,度过难关。有这样一则趣事:

从前有两个贼,深夜闯入一家偷东西,不巧惊醒了熟睡的主人夫妻俩。丈夫一跃而起,妻子却吓得不知所措。丈夫想,硬拼不行。于是急中生智,大声对妻子喊道:“不要怕,快把鸟枪拿来!”,妻子茫然,说:“哪有鸟枪?”“在墙上挂着!”“胡说!”妻子反驳道。“胡说?——”丈夫见妻子不明其意,有不能直说,立刻说:“对对,就吧‘胡说’拿来,‘胡说’比鸟枪更厉害!”藏在门后的两贼一听,心想,妈呀,鸟枪就够厉害的了,‘胡说’比鸟枪还厉害,赶紧逃命吧!于是夺门而出,一边跑一边互相关照:“快逃,小心让‘胡说‘打着!”

男主人由于目的明确,竟然使得“胡说”比鸟枪还厉害了!这就是在清醒的目的意识支配下出现的奇迹。如果缺乏清醒的目的意识,就会如盲人骑瞎马,像这位女主人一样,落入言语的陷阱。只有目的明确了,也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语体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临场应变。目的不明,无的放矢,不顾场合,就难免东拉西扯乱放炮,叫人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因此每次说话之前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要说,为什么要我说,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并把预期效果当目标去为之努力。否则便达不到目的,有时还会闹出笑话。

据说有个人讲话常常偏题,说不到点子上。在他结婚的时候,婚礼上司仪让他讲话,他说:“我衷心地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婚礼,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极大鞭策,极大关怀。由于我们俩说初次结婚,缺乏经验,还有待各位今后多多给我们以帮助、扶持和指导。今天有招待不周之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下次改进。”

这些话貌似彬彬有礼,实则滑稽可笑,很不得体。发言者根本未明确自己的言语交际目的,因此交际失败,产生了负面的交际效果,成为了大家的笑料。

2主动调控

人类的言语交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当表达的一方按照预期的目的发出话语信息,或因措辞不当,或对交际对象缺乏了解,引起对方的误解或反感,这时就得加以控制或调节,换一种说法,使对方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有时交谈的开始阶段是按原定目的进行的,可是说到中途,或因对方及周围情况的反应变化,或因兴之所致,谈走了题,偏离了原定目的,同样需要自觉控制,调节说话行为,以便回到原定话题上来。这是实现讲话目的的最优化控制手段。

以销售人员为例来说,销售人员的交际目的就是要在交流的过程中使顾客充分认识到产品的好处,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实现产品与货币的交换。但在与顾客的交流中,很可能受到以上所说诸多因素影响,而使交流过程偏离这个目标。如果销售人员偏离这个目标,即使与顾客侃侃而谈,交流沟通的再好,这个交际过程依然是失败的,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因此在交际之前,表达者一定要明确交际目的,采取各种有效控制手段,随机应变,组织相应的言语形式去控制整个交际过程的进展,使交际效果一步步接近预期的目标。

二 情境性原则——言伴境迁,主动利用

言语交际的情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因素,交际对象又是影响交际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把情境性原则分为时空性原则和对象性原则。

1时空性原则

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不同的时空场合对言语交际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下说特定的话,因为一定的时空情境会构成一种特定的氛围,有利于交际效果的实现。否则,便会影响言语交际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情境中的时间,既指自然时序,也指时机。就其对言语交际发挥的制约作用而言,最主要的应该是时机。交际主体能不能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开展交际活动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一个说话者说的内容无论如何精彩,时机掌握不好,也可能达不到目的。因为听话者的内心活动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日常交际中要注意把握好谈话的时机。例如有研究表明每天下午4~6点是 所谓的“bodytime(体内时间)”。这时人们在心里和肉体上的疲劳都已经达到了顶峰。这时倦怠、焦躁、情绪低落、思考力减弱等不良反应尤其明显,因此这时不宜将自己不快或者不满的事情向父母、领导或朋友倾诉,而应多说一些关切的话。想对家人说的事情可以放一放,等到晚饭后身体有一定恢复后再说,效果往往要好一些。同样,平时遇到熟人问一句“吃了吗?”是很得体的,达到了寒暄,表示关心的目的,容易为我们汉民族的人接受。但如果不讲究时机,对刚从卫生间出来的人说“吃了没有?”,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地点或者场合。

与时间因素一样,就其制约作用而言,在作为情境的地点因素中,场合比地点更重要。如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不分地点与场合总是找领导喋喋不休。单位里说不清楚,还要跑到领导家里去说。这种努力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引起领导的反感。因为在办公地点谈工作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宜到领导家里去找领导谈工作上的事情。还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火葬场附近打出“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的标语甚至是缺少人性的,不仅达不到任何的宣传效果,而且极大地损害了亲属的感情,令人反感憎恶。选择合适的地点场合有利于我们交际效果的实现。比如谈恋爱选择湖边散步,这时的心情都是会轻松、平静而悠闲的,或者到有浪漫情调的咖啡厅,都有利于双方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感情的交流。看电影选择爱情片,一般不会选择抗战类的片子看等等都是一个道理。对象性原则

言语交际中的任何一句话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正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说话也要看交际对象。交际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知识水平、教养、思想、性格、经历、处境心情、心理需求、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对言语交际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交际顺利达到目的,表达者要对交际对象作了解、分析,综合考虑交际对象的各种因素,尽量达到适应与一致,使交际双方产生思想共鸣,拉近双方心理距离,令交际对象能够准确理解表达者的意思并乐于接受。

一方面,要让交际对象听得懂,听得明白。如对小朋友说话就不可使用委婉含蓄、有深厚寓意的话语,应尽量做到平易。而对农村老太太询问她“有配偶吗?”,也会造成交际短路。只有依据其理解程度换用“老伴”,才会令听话者感觉明白而又贴切。又如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去英国访问,按照安排,两国各放映一部对方国家的影片以促进文化交流。我国带去的是古装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让英国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我方人员花了不少精力,写下洋洋数千言的说明文字,然后请周总理过目。周总理看后直摇头,拿起笔只写了一句话作为剧情介绍,那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周总理深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在英国文化中的位置,在英国观众心中的形象,利用这一文化背景因素,简洁而贴切地传递出影片的内涵。

另一方面,要让交际对象听得舒服,乐于接受。有这么一则故事:

19世纪,维也纳上层社会的妇女中,时兴一种桶高、檐宽的帽子,而且在帽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羽翎。女士们一进入剧场,观众们就只能看到她们戴的帽子,而看不见戏台,剧场经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一再请求女士们脱下帽子,可谁也不予理睬。这时经理灵机一动,根据女士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状况和志趣特点说:“年纪大的女士可以不脱帽。”话一出口,女士们竟纷纷脱下了帽子。

因为她们面临着“美女”与“老妇”的选择,维也纳的上层妇女,当然谁也不愿意做老妇,他们戴那种筒高、檐宽的帽子不也是为了追求美吗?从上例可以看出,表达者抓住了交际对象求美的心理,与交际对象达成了情感共鸣,使交际对象乐于接受,从而达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取得了预期的交际效果。主动利用交际情境。

对于交际情景,一方面要尽量适应,利用情境达到预期交际目的;另一方面当交际情境不利时,要主动改善、创造有利的交际情景。

(1)适应、利用情境 例如

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期间,适逢国家足球甲级联赛在天津举行,天津队参赛前正赶上下雨。李瑞环鼓励队员们说:“下雨了,你们要浑水摸‘鱼’,要快传多射,千万别拖泥带水。”

这里首先适应了下雨这一情境因素,并利用这一因素巧设辞,使主客观因素统一为一体,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交际效果。

(2)改善、创造情境 现实生活中,表达者并不总是能够面临于自己有利的语境,有时甚至是在十分不利的语境当中。如时机不成熟,地点不适宜,气氛紧张拘谨,有不适当的第三者在场等,都会成为言语交际的障碍。表达者可以用交谈来改善语境,如自我介绍、寒暄、或者谈一些轻松的,双方均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攀老乡,拉关系以及寻找彼此在职业、经历、兴趣、思想、爱好等方面的相似点。通过这些方法来融洽关系、打破僵局、缓和气氛,然后再过渡到要谈论的话题上来。除用交谈来改善语境,还可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善语境,如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一个合适的场合。情境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很大,我们在认识到这些影响后,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时空背景以及交际对象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语言内容与交际方式,使交际内容方式与情境相适应;当情境因素不利或可改变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言语内容与交际目的改善或创造情境,从而达到交际效果。

三 角色关系原则——言因人变,主动适应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方式以及词语选择不仅受到情境的影响,更和具体情境下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紧密相关。表达者应充分认识到具体情境下,双方的交际关系,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用角色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自身行为,否则就可能在交际中碰钉子。

1角色和交际角色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体现为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所决定的,拥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地位、身份等等。例如,一个人因其和儿子之间的父子关系而拥有父亲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占据了父亲的地位和角色。但由于社会网络的复杂性形成了个体社会地位的多元性,一个人往往要扮演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一个人在单位里,与比他地位高的人相比他是下级,与比他地位低的人相比他是上级,与同等地位的人相比他是同事;一旦回到家里,他又成为自己父亲的儿子、儿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此外,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发生联系是‘他又会成为亲戚、朋友、顾客等等。

交际角色是由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关系决定的,是一个人的各种社会角色在特定场合下的活跃部分。如当面对学生站在课堂上讲课时,她就是教师;下课后,在办公室与同事聊天,她就是同事;回到家里,面对丈夫,就是妻子,面对孩子,就是母亲,面对自己的母亲,就是孩子。

2因人而异,主动适应

从交际角色的定义可知,随着交际对象以及场合的不同,表达者要主动变换自己的角色,与交际对象的关系相适应。如果不知变通,交际过程必然会受挫。例如:

当女王说:“我是女王”让生气的丈夫开门时,没有得到丈夫的任何回应。当女王说:“我是你的妻子”时,门打开了。

在二人单独相处的场合,丈夫对女王的角色期望是妻子,如果仍以女王的角色来进行交际,显然无法与交际对象达成共识,因此造成交际失败。如果适应交际对象的角色期望,问题马上迎刃而解。这里说明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对于交际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表达着要满足交际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如果能够根据特定情境,考虑到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满足各种交际角色队自身的期望,再以巧妙的措辞,自然会收到好的交际效果。

毛新宇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在评价毛泽东时,有人说三七开,有人说二八开或者四六开,你认为如何评价比较合适?”毛新宇回答说:“作为毛泽东的孙子,我认为爷爷一生为国为民,二八开比较合适;但作为历史系的学生,我同意大部分人的评价,三七开。”

这应该说是比较巧妙的一番回答。毛新宇与记者之间是采访对象与采访者之间的关系,他的回答还要涉及到自己与毛泽东的祖孙关系,领袖人物与普通人的关系,历史人物与历史系学生的关系。毛新宇所选择的句式、结构、在分句中称谓的变化,都是在准确把握采访双方的特定关系以及所谈对象与自己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而做出的既合情理、又很得体的回答,符合交际对象、听众以及社会对他的角色期望,因而取得好的交际效果。

结论

言语交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各种因素都会对交际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把握言语交际的原则。目的性、情境性、角色关系三大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目的性原则是中心原则,其他原则都要围绕着它来进行,它处于统领地位。但交际目的有时会受到情境以及角色关系因素等的影响,因此要主动调控,以交际目的为第一原则。情境原则与角色关系原则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要综合把握,随机应变,可选择、适应、利用、创造情境,选择、变换角色,满足角色期望。总之,以实现交际目的为宗旨。

参考文献

跨性别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第3篇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性别交际;性别差异;面子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35-03

一、引言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讲究礼貌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群体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语言活动中,礼貌的的主要功能可归结为维护公共秩序,促进人际关系。性别差异导致跨性别交际规则和交际策略的不同,在礼貌原则的运用方面也存在不同,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文章以利奇(Geoffery 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对两性交际中礼貌原则的不同侧重进行比较,揭示两性对礼貌的不同理解以及语用差别,期望对有效的进行跨性别交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关于性别语言差异及礼貌原则的研究

性别语言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以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男女在语言使用方面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男女用词的不同上。女性说话所用的语体要比男性的语体委婉,犹豫,含混。女性语体的特征有:(1)女性更多的使用附加问句,它表示说话人需要听话人认同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女性经常用升调讲陈述句,以询问听话人的意见;(2)女性更多的使用闪避词(hedge),如“类似于”、“我想”、“我认为”,其目的是回避直截了当的表态;(3)女性常使用强化词(intensifier),如“如此”、“非常”、“真的”、“绝对”,以加强语义效果;(4)女性更多的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劳驾”等客气的句式请求对方做事;(5)女性使用的颜色名称比男性要多;(6)没有幽默感,女性无论是在创造幽默还是在理解幽默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不足。

作为语言和文化现象,礼貌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是否遵循礼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作性对话的成功与否。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最早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他提出来“面子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face-work),该理论指出礼貌体现了个人价值。英国学者布朗(Penelope Brown)和莱文森(Stephen Levison) 基于“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礼貌模式。该理论提出人的言语行为本质上都是一些所谓‘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为FTAs),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之所以要讲究礼貌,遵循礼貌原则,就是为了减轻交际时产生的给面子带来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ery Leech)补充并发展了礼貌模式。他指出人们的言语行为是由一系列准则构成的,这些行为本身又受到语篇和人际关系的支配。其中,人际关系的支配即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e)由六个准则构成,即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其中得体准则是最根本最不可缺少的一条。

三、跨性别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下面借助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ery 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将男女在跨性别交际中的言语进行比较。

(一)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得体准则的是尽量减少表达不利于他人的观点,即尽量多让别人受益;慷慨准则指的是尽量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即尽量少让自己受益。女性在交谈过程中语气委婉,模棱两可,在建议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常用疑问句、情态动词和反意疑问句来缓和语气,而男性则较多的使用陈述句或祈使句来直接表达他们的观点。费绪曼对370个异性之间的问话进行分析,得出女性使用疑问句的次数是男性的2.5倍。例如,在同一语境下,男女两人分别要求异性朋友关门,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女性:“请您帮我把门关上!”或“帮我把门关上,可以吗?”

男性:“去把门关上!”

就该行为本身来说,行为发出者本人受益,行为执行者吃亏。此例中,女性用委婉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强硬的地把想法强加于别人。这说明在交往过程中,女性往往更加注重听话者的面子,尊重对方,减轻动作执行者不舒服的心理,而男性则倾向于使用祈使句型对对方发号施令,使人(至少让女性)听了不舒服。由此可见在交际过程中,女性总是善于使用提问等婉转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放在双方的劣势,从而使自己的话更加容易被对方接受。因此女性更加注重得体准则,尽量让别人少吃亏。根据调查,在慷慨准则的运用上,女性更愿意为对方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议,并在接受对方帮助后,常常会说一些客气话,从而夸大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例如:以下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在其姨妈羞辱伊丽莎白后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对话:

达西:我也是,我姨妈…

伊丽莎白:是的,她来过。

达西:我应该怎么样向你赔礼才是?

伊丽莎白:你帮了丽迪娅的大忙,我猜吉英的事也是你,我才应该向你赔礼。

(二)赞誉准则

赞誉准则指的是尽量减少表达对他人贬损的观点,即多赞誉别人。赞誉语言主要指的是恭维语言。据侯姆斯等学者的调查发现,在日常交际中,女性使用恭维语所占比例为68%,但得到的恭维语也高达74%。男性使用恭维语和受到恭维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少,分别为32%和26%。女性使用赞美词是为了满足对方正面面子的需求,从而使得对话顺利进行。大部分的赞美词都是夸张而含有肯定意义的,如“甜美的,迷人的,有趣的”。同时,两性互相赞誉的范畴也有所不同。男性称赞他人主要是其社会成就;而女性则是赞誉对方生活成就。例如以下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和上校参加舞会之后,和男爵夫人之间的一段对话:endprint

玛丽亚:男爵夫人,谢谢你来帮我。

男爵夫人:很高兴为你效劳。

玛丽亚:真的,我想我没什么合适的衣服。

男爵夫人:哦,你那晚穿的那套漂亮的衣服在哪?那晚上校的双眼一直盯着你看。

女性赞扬男性仅限于事业上的成就及才华,而男性往往会非常慷慨的赞扬女性的长相,才华,性格,服饰等。例如:电影《穿Prada的恶魔》中一位男经理会对初次去他那里应聘的女雇员说:“你的笑容很迷人,你干得太棒了,他们都说如果我不雇佣你的话,我就是一个傻瓜!”以上两例中受恭维的女性都会欣然接受。但如果是一位女士走向男式赞扬他的笑容迷人,结果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三)谦逊准则

谦逊准则指的是尽量减少表达赞扬自己的观点,即尽量多贬损自己。因男性和女性各自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不同,其交际文化背景也不同。从地位上说,男性处于有权势的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没有权势的从属地位,这种不平等状况在言语交际中的表现之一便是男女双方对于谦逊准则的运用。通常,对于别人的赞扬,女性总是持有感激的态度,并且总是表现的非常谦虚。女性在说到自己时常常刻意贬低自己,将自己处于劣势,从而显得更加尊重人,有礼貌。例如,以下是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和彬格莱先生在舞会上的对话:

彬格莱:哦,班纳特太太,今天的舞会太好了,我从来没有这么开心。

班纳特太太:哦,你跳得多好啊,彬格莱先生。

而男性在受到赞美时,他们会欣然接受,有时还自我炫耀。他们说话喜欢夸大其词,自吹自擂。例如,以下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男爵夫人和上校在上校的庄园的一段对话:

男爵夫人:乔治,你知道吗,在这儿看你,你就已经不再是个难解的迷了。

上校:在我的天然栖息地?

男爵夫人:是的,正是。

上校:你是想说,在鸟语花香,风吹树林如澎湃海洋的地方,我无拘无束,更容易亲近吧。

(四)一致准则

一致准则指尽量减少表达与别人不一致的观点,即尽量增加双方的同一性。在遵循一致准则的过程中,女性言语比男性言语更能满足人们对面子的需求,更有礼貌。男性在交谈过程中喜欢打断他人说话,甚至有时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他人的话题置之不理。他们的语言通常非常武断、容不得比人反驳;而女性在交谈过程中常表现出温柔和耐心,即使和对方有不同的观点,也尽量回避,避免正面冲突,以此来保护对方的面子。例如,女性在交谈中会围绕一个话题谈上较长时间,她们使用语气词如“哦,是的,恩”的频率大大高于男性,意在向说话人表明“我正在听,请继续说”,从而与说话人共同把话题推向前进。而男性说话人则很少有这种反应,他们对语气词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即使使用,往往也不及时,给人的印象是他们对正在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或根本没有听。例如,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里的一段夫妻间的对话:

班纳特太太:我的好老爷,你听说了吗?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

班纳特先生:没有。

班纳特太太:龙太太一直住在这里,她告诉我的!

班纳特先生:(没有回答)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班纳特先生对他妻子的回答都很短,用一个简短的单词或者不予理睬,传达出一种不合作的态度。

此外,女性较男性在交际过程中更多的使用闪避词(hedge),如“类似于,有一点,我认为,我想”。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可以冲淡陈述的语气,回避直截了当的表态。例如,《傲慢与偏见》里班纳特太太和孩子们的堂兄柯林斯的一段对话:

柯林斯:“我坦白承认我想尽快成家,我不得不告诉你,年龄最大的班纳特小姐已经引起我的注意了。”

班纳特太太:“柯林斯先生,不幸的是,我想我不得不提醒你,年龄最大的班纳特小姐快要订婚了。”

柯林斯:“订婚?”

班纳特太太:“但是丽萃小姐,排行老二,人又漂亮,我想也是不错的人选。你同意吗?柯林斯先生?”

柯林斯:“的确。的确。非常好的替代品。”

综上所述,女性往往善于维护一致准则,而男性往往善于破坏一致准则。

(五)同情准则

同情准则是指尽量减少表达与他人在感情上对立的观点,即尽量增加双方的共鸣。在两性交往中, 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诅咒语和禁忌语。而女性在对话过程中则对一些内容避而不谈,对一些词语避而不用,使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友善和同情之心,喜别人之喜,忧他人之忧,给对方“面子”。Lokoff.G指出男性常常使用“强烈的”“诅咒性”的惊叹语(如“该死的”),其目的是表示强烈的憎恶等,而女性常常使用“柔和的”“亲切性”的惊叹语(如“哦,亲爱的”),其目的是掩饰对他人的不满。

语言学教授朱跃先生曾在他的著作《英语与社会》中对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第一章中班纳特先生和班纳特太太对话中使用“我亲爱的”这一助词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班纳特太太使用“哦,亲爱的”的次数在总的说话次数中占40%,而班纳特先生使用“哦,亲爱的”的次数仅占13.3%。

由此可见,男女双方在对同情准则的遵守与违反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女性更倾向于遵守同情准则,而男性则更倾向于违反同情准则。

四、小结

两性话语风格的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也不是绝对的。由于性别文化的差异,男女在交际过程中对礼貌原则的遵循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在跨性别交际中,正确掌握并运用礼貌原则可以减少跨性别交际失误并有助于细化对性别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Geoffrey N. Leech,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1983.

〔2〕Jeniffer Coats. Women, Men and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1993.

〔3〕贾永芳.英语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8.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李志雪,陈立平.从语用角度看会话中的性别差异[M].山东外语教,1999.

〔6〕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第4篇

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该学科主要目的是结合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语言的变异。同时, 随着时代变迁和上世纪60年代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还兴起了性别差异和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对于言语交际过程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 丹麦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 (Otto Jespersen, 1860—1943) 在他的著作《语言:它的性质、发展和起源》中提出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现象, 文中指出女性较多使用礼貌和委婉语, 较少使用诅咒语。从此, 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是性别差异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直到20世纪60—70年代, 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 出现了男女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热潮, 在此期间该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的代表人物, 如D.Bolinger, Lakoff等, 他们从语言使用的不同方面深入研究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在言语交际过程当中, 礼貌这一元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润滑剂一样减少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和矛盾, 使双方能够迅速相互认可和认同, 使沟通效果达到极致。大量研究表明, 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女性更善用礼貌语, 而且遵守礼貌原则的程度更高, 较少使用诅咒等恶性语言。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言语不当和缺失礼貌性, 很容易给对方造成误解, 进而无法有效沟通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该文将分析影视作品当中跨性别言语交际的对话案例, 基于礼貌原则浅析和探讨男女言语交际中因性别而导致的言语差异, 分析在遵守和违反礼貌原则上的性别言语差异, 提高对礼貌原则和性别言语差异的理论认识, 降低两性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犯言语失误的概率, 避免造成双方的误解, 导致彼此之间的沟通无法进行下去, 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2 理论回顾

在语言学家格赖茨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提出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之后,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在此基础上提出六条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作为补充。

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包括以下六条准则:

1) 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2) 大方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 赞美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 尽量多赞誉别人。

4) 谦虚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 尽力多贬低自己。

5) 赞同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6)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经过类比分析可以发现, Leech提出的六则礼貌原则主要从怎样要求自己和如何对待他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可以看出上述六条准则可以归为得体和大方、赞美和谦虚、赞同和同情原则这三大类。在整个言语交际过程当中要尽量避免分歧和误解, 更多寻求双方一致, 尽量让自己这一方使用的言语大方得体, 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适当赞美对方和保持自身谦逊的态度, 缩短双方在交际上的距离。同时, 多表示认同或同情对方, 以赢得对方的认可。这样才能使得整个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进而完成有效沟通。各方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性别因素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影响着礼貌行为的应用。

3 言语交际中的遵守和违反礼貌原则的性别差异

通过从日常生活和影视作品中收录的两性之间对话的语言资料进行分析后, 发现女性更善于运用和遵守礼貌原则, 相反男性更多的是违背礼貌原则。在两性交际当中女性更善于使用礼貌语, 闪避词语和模糊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降低因自己言语行为不当给对方带来困扰的可能性, 更多运用礼貌语寻求对方的认同, 通过闪避词汇和模糊语减少交际当中的分歧和摩擦, 让整个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从而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而男性更多的是违反礼貌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更多运用咒骂语, 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更加固执和傲慢, 喜欢在交流过程当中占上风和主导地位。通过分析下文来自影视作品中的对话, 基于礼貌原则的理论基础, 分析两性对礼貌原则的遵守或违反, 探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性别言语差异。

3.1 得体和大方准则的遵守和违反的性别差异

下面这段对话来自Desperate Housewives, 刚刚离异的Susan对于刚搬来的单身男邻居Mike心生爱慕之情, 她想找个借口约Mike吃饭, 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唐突请求给对方带来不便, 害怕因为这个Mike拒绝自己的邀请。

Susan:Hi

Mike:Hey Susan.

Susan:Are you busy?

Mike:No, not at all, what’s up?

Susan:Well, I, I just was wondering, if um, if there was any chance that, um, you would uh...I just want to ask if...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 Susan首先问Mike是否有时间, 害怕自己的突然造访给Mike带来困惑, 随后使用well, I just wandering, if和I just want to闪避手法和委婉的语言发出自己的请求, 充分表达自己的礼貌性, 带有请求地希望Mike能够答应的邀请, 可以看出女性更善于遵守礼貌原则。

同样在Desperate Housewives中的另一个场景, 这是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主妇Bree在晚餐中和她的丈夫Rex的一段对话。Bree的儿子抱怨她做的汤万年不变, 向母亲提出抗议, 而Bree无法忍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晚餐, 没有得到儿子的认同反而是抱怨, Bree希望得到自己丈夫的声援以捍卫自己在儿子心目中地位。

Bree:Rex, seeing as you’re the head of this household, I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you saying something.

Rex:Pass me salt?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 Bree抑制住心中的不悦, 运用I would really appreciate这样的闪避手法来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的请求, 可以看出女性很善于克制自己的不满情绪, 使用的词语得体大方、委婉客气, 希望这样让对方愉悦, 以满足自己的请求, 而她的丈夫并没有用礼貌的语言拒绝, 而是用Pass me salt?岔开话题, 直接忽视了她的请求, 这可以看出男性表达自己的时候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更显得自己傲慢无礼, 这样可以看出男性更容易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日常生活中, 女性较高频率地使用maybe, I think, maybe, sort of这样的词语最大限度地让自己表现得更加礼貌, 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使交际达到最佳效果。

3.2 赞美和谦虚准则的遵守和违反的性别差异

同样引用上述Desperate Housewives中Bree和Rex说“you’re the head of this household”, 这句话可以看出Bree赞扬和抬高她的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 希望这样能够赢得丈夫的人支持。另外, 再看一两位女性职员的对话:

Helen:You did a great job and boss like your program very much.

Alice:Oh, no, it’s a mess really.

Alice出色地完成了方案, Helen告诉她干得很漂亮, 她的方案受到了老板的赏识, 但是Alice很谦虚, 觉得自己做得没有那么好。再比如:

Ada:Your painting looks really fantastic.

John:Yes, it is good, isn’t it?

Ada赞扬John的画画得不错, 但是John对于别人的夸奖却不以为然, 回答道难道不是吗?反而显得沾沾自喜和自我崇拜。

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女性更愿意去赞美和美化对方, 毫不吝啬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羡慕和欣赏等情感, 但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赞扬, 却显得非常谦逊, 甚至贬低自己, 衬托对方显得自己更加礼貌, 通过言语表达抬高对方使得对方满足对于面子的需求。但是, 男性往往更多喜欢炫耀和沾沾自喜, 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赞美, 常常表现得理所应当。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女性更多地遵守赞美和谦虚准则, 更善于使用赞美和谦逊的语言, 显得更尊重别人, 而男性远远不及女性那样遵守礼貌原则。

3.3 赞同和同情准则的遵守和违反的性别差异

在Desperate Housewives中Edie被大火烧毁之后, 几位女主角站在燃烧中的房屋前面讨论这次事故。

Gabrielle:Don’t worry about with Edie, she is a strong lady.

Lynette:Absolutely she’ll get through this;she’ll find a way to survive.

Bree:We all do.

Gabrielle:Come on.

从对话中看以看出, 主妇们一致对Edie遭遇的事故表示同情。再如:

Eva:What do you think of my bag?

Sherry:Well, I like it very much, especially the color.

下面是某电影中一段邻里之间的对白, Gru是位单身的男士, 她的邻居Jill很热心地为他介绍女朋友。

Jill:So, I’m gonna go out on a limb here, my friend Natalie, is recently single, and...

Gru:No no!Get off the limb, right now!

Jill很热情地为Gru介绍对象, 并且所用的言语非常礼貌, 但是还没等Jill的话说完, Gru就毫不留情地拒绝了Jill的好意, 并且一点感激之情都没有。

我们从上面的三段对话中可以很明确地看出,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 女性较遵守赞同和同情准则, 往往更容易提出符合和赞同对方的意见和观点, 希望迅速建立一定的友好关系。就算是与对方的观点有不符之处, 往往也会从其他方面表达附和或者象征性地表示赞同, 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 这样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而男性往往更容易持反对意见, 在与对方意见不一致时, 往往倾向于用单个或者简单词语表示拒绝, 这样显得非常没有礼貌和粗鲁。女性往往在面对他人不幸的时候, 更容易表达同情之情, 与对方一起寻求平衡心理, 同时给对方予同情和安慰;男性却很少这样, 往往表现出冷漠和不以为然。同时男性更喜欢用咒骂语, 女性往往本能地避免使用这些词语。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理论, 对两性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对比探讨, 结合对比两性间的语料分析, 结果表明女性较遵守礼貌原则, 女性用语的礼貌程度更高, 在会话过程中女性处于从属的地位, 在言语交际中更习惯运用赞美、表扬、谦逊等更显文雅的言语, 能够在会话过程中起积极的作用, 使会话得以顺利进行, 从而达到沟通的效果。但是, 男性往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违背礼貌原则, 喜欢在会话中显示自己的权力, 树立威望, 倾向于让自己在会话中处于主导地位, 礼貌程度远不及女性。

时代在发展, 男女社会地位在变迁, 但是, 在交际过程中女性用语的礼貌程度仍然远远高于男性。本文通过异性间语料的对比分析, 充分了解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特征,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 充分说明运用礼貌原则的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证实在两性言语交际过程中无法脱离礼貌原则, 并且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便在对话中采取积极的策略和对策, 减少和消除两性会话过程中言语的摩擦和障碍, 并减少言语方面的失误, 使得交际顺利进行, 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摘要:该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 以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 分析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两性对话, 研究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发现在言语交际过程当中女性的言语表达比男性更遵守礼貌原则, 而且礼貌程度更高, 更善于运用礼貌用语。

关键词:礼貌原则,言语交际,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1]Leech Geoffrey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2]Jespersen Otto.Language: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M].London:Allen and Unwin Publishers, 1992.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第5篇

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研究拓宽了一个新视角,它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交际,注重听者的逻辑推理过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悉言语交际过程中潜在的人类认知原则和行为原则,可以深入挖掘该理论在认知语用学方面的贡献.

作 者:任培红 REN Pei-hong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8 26(3) 分类号:H31 关键词:关联理论   言语交际   认知  

★ 修辞学作文范文

★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理论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 现代交际的基本礼仪技巧介绍

★ 叙事视角

★ 行政法学视角下的行政收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论文

★ 传统观念与现代理论耦合的会计理论发展

★ 现代公共政策理论与古典公共性观念论文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途径浅探 第6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作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动态过程的阅读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最具体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是阅读教学,而且是训练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下几位老师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一、有效的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

如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独树一帜的张霜老师教学《应该听谁的》中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

教师边演示课件《骑驴》(人教版第三册),边讲述相关故事。

教师组织学生读《骑驴》全文,同时提出问题:“那老爷爷应该听谁的呢?我们大家快动动脑筋给爷爷出出主意吧!(师板书:应该听谁的)

在这里,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后,组织学生读书,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既为后面围绕话题进行交流作充分准备,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故事情境之中。接下来分成小组进行口语交流。分别持“爷爷骑”、“孙子骑”、“两人都骑”、“都不骑”、“一人骑一会”五种不同意见的五个小组同学进行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言语交锋,各组同学各抒己见,表情、动作异常精彩,说话有理有据,各自的想法都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由于有了引发学生内需的有意义的课文情境的最优化创设——惟妙惟俏的音像故事。使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故事情境并成为其中一个角色。学生的“说”,体现了清晰的思维,合乎逻辑的推理,很有说服力。以下为其中一个片段:

师:(对“一人骑一会”意见的小组)你们是最有想法的啦,你们能不能把他们四组都说服了?

生:如果爷爷骑驴,孙子走路,那孙子很累;如果孙子骑驴,爷爷走路,那爷爷很累;都不骑驴,还很笨;要是都骑驴,又要把驴压死了。我们组有一个好办法:先让爷爷骑驴,孙子走路;孙子走累了就让孙子来骑驴,爷爷走路。这样,孙子也不累,爷爷也不累,驴也不累。这样不是很好吗?(全场热烈鼓掌)

二、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场景的交融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一个显著特点是交际的双向互动性。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请看以下案例《一场搭积木比赛》(教师自行设计)。

比赛前。教师请每组学生推荐三位参赛选手和一位评委,其他学生当拉拉队,从中选出一位拉拉队队长。

参赛选手搭积木,拉拉队呐喊助威,评委仔细观察。

积木搭完后教师请大家谈谈看到了什么。

评委、拉拉队、参赛选手从各自的角度谈自己看到的情况。

根据现场比赛情况,教师请评委说说谁能得第一。

请选手夸自己搭的积木,说服评委。

请拉拉队对评委的现场评价提提建议。

教师当记者,采访获胜组拉拉队队员,请他们和队友说说话。采访获胜的小组的参赛队员,请他们对其他小组提提建议。

我们看到,这一案例的设计突出体现了交际的双向互动:

案例围绕话题,精心设计了多个承担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对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比赛全程的多个回合,可以想象在这阡陌纵横的通途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灵动多样的口语交际过程既解决了口语交际中参与面不广的问题,又避免了由于交际对象的单一或不当造成的拘谨、呆板或程式化问题。

三、贴近生活、富于实践性的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

生活化话题大量存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压岁钱怎么用”(人教版第三册)就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里,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的话题;又如买文具、打电话、祝贺、道歉、模拟采访、课本剧表演以至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等,都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积累,为他们所亲历和熟知的。教师应在坚持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典型话题的同时,重视自行设计生活化话题,使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再运用中逐步提高。

阅读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第7篇

交际功能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学习、鉴赏、体验和运用。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整体能力, 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组合, 使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知识、环境等不再是一个个孤立、封闭的系统, 而是在开放、宽松的情境中, 形成一种对话、沟通和交际下的多元互动的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开放性、生成性和对话性上的优势, 必将对新的课程观、师生观和知识能力观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还要突破课堂教学, 多开展课外语文阅读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交际交流。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 组建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小组、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团组织, 让学生的语文阅读交际活动的范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甚至更广大的社会。这样, 学生的交际对象不再仅是教师, 更多是同学, 还有校外所有与语文阅读交际活动有关联的对象, 学生在模拟和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会学到更多传统课堂阅读教学中无法学到的东西, 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活泼、生动, 而且非常实用。这些阅读学习活动中养成和习得的交际技巧, 将直接转化为学生涉足现实社会的必备能力。

摘自《成才》

礼貌原则在交际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礼貌原则,交流,应用

毫无疑问,护住个人的面子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非常重要。面子被认为是“公众的个人形象,每个社会成员都想要拥有它。在社会交际中,面子是一种感情的投资,面子可以被失去,被保留或者被弘扬。因此,面子吸引着公众长期的注意力”(Brown&Levinson, 1987)。总而言之,任何时候,交际中的各方都应该尽量保全自己和其他参与交际的成员的面子。礼貌是交际中一个重要的策略。要保全好参与交际的各个成员的面子、进而成功地进行交际,礼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为了阐述各方面的关系,利奇(Leech)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除非你有礼貌地对待你的邻居,否则你别想再从他们那儿借到除草机,你的交际渠道将会被封闭。”

1. 什么是CP?

为了解释我们解读对话中隐含含义的途径,美国的一位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格赖斯 (H.P.Grice) 于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简称CP)。合作原则由以下四个基本原理构成:

1.1 量的准则 (Maxim of Quantity)

尽量提供对方所需信息,不提供冗余信息。

a.所需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信息量。

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1.2 质的准则 (Maxim of Quality)

只讲真实的话。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1.3 关系准则 (Maxim of Relevance)

所讲的话要有联系。

1.4 方式准则 (Maxim of Manner)

讲话要简练,清楚,有条理。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练(避免罗嗦)。

d.井井有条。

如果说话者希望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合作原则就是他们应该遵守的一系列假定的原则。以上四条准则建议交际的参与者们说话应该真诚,有关联性,清晰,有理性并且具合作性。

2. 什么是PP?

在合作原则(CP)的基础上,布朗(Brown)、莱文森(Levinson)及利奇(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PP)。在格赖斯划分CP的基础上,利奇也把PP分成六个类别,每个小类又包含两个小原则,如下:

2.1 得体准则(Tact Maxim)

a.把别人的付出最小化。

b.把别人所得的利益最大化。

2.2 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a.把自己所得的利益最小化。

b.把自己的付出最大化。

2.3 赞誉原则(Approbation Maxim)

a.把对别人的贬损最小化。

b.把对别人的称赞最大化。

2.4 谦虚原则(Modesty Maxim)

a.把对自己的赞扬最小化。

b.把对自己的贬损最大化。

2.5 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

a.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分歧最小化。

b.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共识最大化。

2.6 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

a.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厌恶感最小化。

b.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同情心最大化。

PP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所有因素都平等的前提下,把不礼貌的观念最小化,同时把礼貌的观念最大化。PP的作用在于,提示说话者要礼貌地表达自己,要坦诚地表达自己,要让听话者感觉到他的隐含的意思。

遵守了PP原则,说话者就要一直礼貌待人,也就是说把他人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大优化对他人的利益,这样就能赢得相互理解与尊重。PP原则帮助解释了说话者如何能表达比话语本身更深的意思,以及听话者如何能理解到说话者话语中的深意。

3. CP和PP的关系

CP是基于所有人都愿意合作这一假设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有些人看起来似乎在故意违背CP的一些准则,比如以一种非直白的方式表达自己。如果这样,CP本身就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常常不直白地表达自己。

PP与CP是互补的。PP为我们提供了语言交际现象的实用基础。正如利奇所指出的,PP不只是基于CP基础上的另一个原则,它是对CP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它把CP从严重的问题中拯救了出来。PP是如何拯救CP的呢?利奇给出了以下例子:

A:我们全都会想念比尔和阿嘉莎的,对吗?

B:是的,我们全都会想念比尔。

在这个例子中利奇解释说,B显然没有遵守质量原则。当A需要B肯定自己的观点的时候,B只肯定其中的一部分而故意忽略另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个隐含的意思:B认为我们不想念阿嘉莎。但是这一隐含的意思如何表达出来呢?为了遵守CP原则,B就会直白地回答:“我们是想念比尔,但是不想念阿嘉莎!”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显然是要以对第三方不礼貌为代价的。因此,B为了维持PP原则只能委婉地表达他想要表达的信息。

4. PP的应用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注意礼貌策略并尽量应用利奇的礼貌原则。对PP原则下的六个原则的应用可以有助于避免冒犯他人或者过于礼貌,同时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以下六个例子分别阐述了PP的六个原则是如何在交际中起作用的。

4.1 得体准则

a.把别人的付出最小化。

b.把别人所得的利益最大化。

例(1):

A:借我你的字典!

B:我想要你借我你的字典。

C:你会借我字典吗?

D:你愿意借给我字典吗?

E:你能借我你的字典吗?

F:能不能借我你的字典呢?

G:你介不介意我问你借字典呢?

例(1)的一这组句子意思都相同:问听话者借他的字典。然而不同的用词和句式使得它们的礼貌程度也不同,礼貌程度从A到G递增。

4.2 慷慨原则

a.把自己所得的利益最小化。

b.把自己的付出最大化。

例(2):

A:罗伯特拿走了你的字典。

B:噢,我喜欢那样!

例(2)中,B显然对罗伯特没问过他就拿走它的字典这件事很不满,他实际上想暗示:“我讨厌罗伯特没有征求我的同意就拿走我的字典!”然而为了避免违反PP原则中的慷慨原则,避免让A觉得自己小气,B遵守了PP,他以这种方式成功委婉地表达了他的不满。

4.3 赞誉原则

a.把对别人的贬损最小化

b.把对别人的称赞最大化

例(3):

A:你喜欢我的裙子吗?

B:嗯,喜欢,但这并不是我最喜欢的那种。

例(3)中,B当然不喜欢A的裙子,但是她并不直接说:“不,我不喜欢”,而是以一种非直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他假装喜欢A的裙子,这样A就不会太尴尬。在后半句她委婉地表达了她并不喜欢这条裙子的真实看法,这种方式是听者可以接受的。

4.4 谦虚原则

a.把对自己的赞扬最小化。

b.把对自己的贬损最大化。

例(4):

A:你太有天赋了,打得太好了!

B:谢谢,因为我有一个好的教练。

例(4)中,B礼貌地作了回答。前半句他说谢谢,接受了A的赞扬,如果他直接回答“不”,A会以为他假装谦卑。后半句他礼貌地把功劳归功于教练。他的回答让A觉得他是谦虚的人。

4.5 一致原则

a.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分歧最小化。

b.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共识最大化。

例(5):

A: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

B:是挺有趣的,但是有些章节很无聊,你不觉得吗?

例(5)中,我们可以看出B实际上并不喜欢这本书。然而,他先肯定了A的话,而不是直接说“我不喜欢!”,这样可以让他们的交流更为顺畅。接着他用了一个疑问句来表达他的真实观点,这样就很容易被A所接受。

4.6 同情原则

a.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厌恶感最小化。

b.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同情心最大化。

例(6):

A:我可爱的猫昨天走失了,我仍然无法释怀。

B1:听到这个我很难受。

B2:噢,我们再也不用被那淘气的动物烦了。

例(6)中,B1表达了他对A失去猫的同情,这样可以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然而,B2却看起来很高兴,因为他再也不用被那只猫所烦了。他对A的处境根本不给予同情心,他想到的只是他自己,这样会触怒A,他们之间的交流将会变得很艰难。

礼貌是用语的一种学问。我们说的话,以及我们怎么表达自己,直接影响到别人怎么回应,以及别人将如何作出反应。所以,为了成功地进行交际,我们需要掌握好礼貌这门学问。

5. 结语

成功的交际依赖很多要素,这些要素中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哈德森说:“除非确定我们不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态度,或者确定我们将漠视他人的态度,否则我们要常常避免提及他人的弱点。”(1985:115)换句话说,礼貌在推进人际关系和交际中非常重要。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我们如何在交际中礼貌地用语提供了指导原则。只要我们遵守PP的六个原则,我们就能礼貌待人、成功顺利地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Brown, P.&Levinson, 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Po-liteness Phenomena.In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Grice, H.P.Presupposi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in Cole.P.ed.Radical Pragmatics.Academic Press, 1981.

[3]Hudson.R.A Socio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礼貌原则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 第9篇

在西方,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Leech的礼貌原则, 包括六个准则:

策略准则, 是指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该原则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 它构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这与西方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西方, 人们普遍比较重视自我, 隐私权等个人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所以, 在交际中维护这些较受重视的权利就要求人们注重一定的策略。

慷慨准则, 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如果在一次交际中只有一方受益, 另一方没有任何层次上的受益, 那么, 这样的交际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赞扬准则,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 在交际中适当而真诚的夸奖能使人心情愉悦, 创造和谐的交际氛围, 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谦虚准则, 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在交际中, 如果只是一味地夸大自己, 炫耀自己, 会令对方感到不悦, 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赞同准则,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每个人都渴望被赞同被认可。在交际中, 应当学会赞同对方。先表达相同的意见, 再表达不同的意见, 才能更容易被接受。

同情准则,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良好的交际氛围是交际成功的前提, 对他人的厌恶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 就要遵循同情准则。

Leech的礼貌原则总结了西方交际的一些准则, 是很典型的概括。然而, 中国的文化决定了其交际原则有自己的特色。

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在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Leech的礼貌原则, 提出了适合于现代汉语的几条中国式的礼貌准则:“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上下有义, 贵贱有分, 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脸”、“面子”与求同准则;“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得体准则, 慷慨准则, 和求同准则。

虽然中西方礼貌原则不尽相同, 却都受到语境的约束。在一定的语境中显得礼貌的话语, 在其他语境中可能显得不够礼貌或过分礼貌;对说话者一方来说是礼貌的行为, 对听话者一方来说却不一定感到礼貌。例如:中国人一般认为对别人表示关心、热情是礼貌的表现, 相互询问一些情况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因此在初次见面时会互相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职业等等。但是这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则往往被看做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语言礼貌是个动态的过程, 存在于现实的交际中。言语行为是否礼貌要受到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两个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 要结合语境, 使自己的语言得体、有礼。

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我们应该加强这样一种意识: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 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这一点从日常生活的例子中可略见一斑。

在日常生活中, 恭维别人或是被别人恭维是司空见惯的, 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恭维的应答却是不同的。You are very beautiful. (你很漂亮。) 汉文化注重谦逊准则, 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贬低自己。所以, 中国人对这句话的应答往往是谦恭的, 或是否认的。西方文化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 是礼貌的。因此, 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 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 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 令人难堪。恭维语是一职多能的社会言语行为, 即在日常生活交往的不同社会环境中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 在英语中, 恭维用语除了表示欣赏外, 其主要的功能是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一致性”, 交际者采用积极礼貌的方略。而汉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使对方感觉良好;欣赏;甚至利用他人。在跨文化交际中, 如果交际双方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那么交际可能会出现问题, 甚至无法进行下去。

邀请与接受也是交际中经常碰到的情况,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有邀请别人或被别人邀请的经历。中国人通常采用螺线型思维模式, 话语整体结构包括多次话轮转换, 经过谈话双方多次协商之后, 才能达成一致。这种情况在邀请与接受邀请的礼貌会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尤其是正式的场合。邀请人往往三番五次地邀约, 以示真心实意,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礼貌原则中的热情准则。而受邀请人则往往推三托四, 表示不想给对方添麻烦。邀请人会一再坚持, 知道对方接受邀请。一方面, 受邀请人要一再试探对方是否真心, 是否只是礼节性的邀请, 而非真实邀请。过早接受邀请则会有失于礼节;另一方面, 只有一再坚持, 邀请人才能体现自己的诚意, 因此邀请方和受邀请方经常要经过屡次协商才达成一致。而西方人通常采取直线型思维模式, 邀请人发出邀请后, 如果受邀人愿意接受, 则一般不会推托;如果受邀人确实无法接受邀请, 道明缘由后, 邀请人一般不会屡次邀约。在跨文化交际中, 中国人的过度热情往往会让对方感觉不知所措。

每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 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有所差别。因此, 同样的礼貌原则, 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要灵活使用礼貌原则。

参考文献

[1]陶全胜.《礼貌与非语言环境》[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2001 (04) :70-73.

[2]刘敬华.《中西礼貌原则差异与文化休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1 (03) :129-130.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11-14.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三个原则” 第10篇

一、内容生活化原则

对于低年级学生, 让他们学一样本领, 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本领感兴趣。而对于他们来说,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因此从生活中找寻口语交际的源泉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教学中我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生活、活动, 并联系他们经常遇到的、天天接触到的内容, 结合口语交际内容展开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与能力。

如, 角色扮演“借铅笔”这个口语交际话题。“借铅笔”实际上泛指同学之间互相借用学习用品的交际活动。当需要用某种学习用品, 自己又没有时, 就会很自然地想向别的同学借。怎样才能跟别人借到文具呢, 这就是“借铅笔”这个话题要学习的, 这个话题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在实际操作中,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借东西是怎么借的, 说一说或表演一下, 根据他们所说、所演, 对他们的表达方式、语气、动作、神态等进行一一指导, 什么地方做得好, 什么地方说的不到位等进行点评。如此回归生活情境, 学生有生活、有经验, 乐于接受、修正。然后再思考“借铅笔”这一话题, 此时学生的思考、表达, 就显得更为全面、合理, 再对此话题的交际进行指导, 学生更加乐于接受, 也能初步感知口语交际的魅力。

二、形式多样化原则

口语交际的范围较广, 形式比较多。如, “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乡、介绍一处名胜古迹、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等等;“独白”类:说笑话、说故事、说愿望、说奇思妙想、说读后感观后感、说经验谈教训、说目击情况等等;“交往”类:道歉、祝贺、待客、转述、劝阻、赞美、批评、安慰、解释、采访、购物、问路、打电话、导游等等;“表演”类:当众演讲、致欢迎词、主持节目等等;“讨论”类: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办、小小建议、小小讨论、小小辩论等。

以上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些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每一类都会涉及, 那么面对不同类、不同话题的口语交际, 教师要尽可能多一些形式组织教学,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让学生永远不会觉得陈旧, 对口语交际始终保持新鲜感。

1. 对口语交际训练需要随时组织

一方面, 专门开设口语交际课, 对口语交际进行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的训练, 另一方面, 在平时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口语交际训练。

2. 对口语交际训练需要新鲜的组织方式刺激

口语交际除了要讲究互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一是请各类人参与口语交际。对于一些话题, 可以请其他班级或其他年级学生, 请其他老师, 请不同职业的家长等各类人参与口语交际的过程。如, 教学“打电话”这个口语交际话题。我请一 (2) 班的8名小朋友到我们班, 与我们班学生共同参与“打电话”这个口语交际过程。学生异常激动, 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对于这8名学生来说, 这次打电话的过程可能很长时间难以忘怀, 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 由于这8名学生的参与, 本次口语交际的意义异乎寻常。如此既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又让学生对口语交际保持一定的新鲜感。二是让学生到不同场合、不同地点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不应该只在教室里, 它需要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此, 我在教学时, 除在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我还将学生带到操场, 带到家长会上等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场景再现加上亲身体验, 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内容理解深刻,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巧妙。学生表现得异常认真、激动。

口语交际, 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亲身体验, 因为只有真实的感受, 才会有真切地感悟、真诚地交流。

三、组织精妙化原则

我们所看到的口语交际, 很多时候看上去很热闹, 学生参与很多, 但实际效果如何, 却要打上一个问号。口语交际不应追求表面的热闹, 更需要学有所获。低年级学生一开始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该做到规范, 规范首先是教师的思想重视, 对于口语交际, 教师在课前要先构思再组织, 做有准备的示范指导。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之前, 应该先“下水” (自己先口语交际) , 练一练、说一说, 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一些细节问题, 指导才会有效。课堂训练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而学生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较多, 于是我把口语交际延伸到家庭。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与家长交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口语交际。一开始我出训练话题, 让家长与孩子在家共同完成, 后来由家长或学生自选话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第11篇

Grice (1989) 提出了假设:讽刺与幽默可能违反了合作原则的会话准则。自此, 幽默研究领域就逐渐对此观点达成了共识。许多学者也纷纷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对言语幽默进行了分析 (Attardo, 1993;何文忠, 2003;蒋澄生、廖定中, 2005) 。本文通过对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实例进行分析, 对言语幽默的目的和推导展开讨论。

二、幽默的分类

幽默可以分为言语幽默 (verbal humor) 和非言语幽默 (nonverbal humor) 。所谓言语幽默是指需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建构和表达的幽默, 如笑话、讽刺等。而非言语幽默, 顾名思义就是不依靠语言手段表现出来的幽默, 如漫画、哑剧等。幽默还可以分为“有意的幽默” (intended humor) 和“无意的幽默” (unintended humor) 。因为有些幽默并不是发话者故意制造的, 而是由于听话者或读者误解而产生的。

语用分析的对象是言语幽默。言语幽默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 为了很好地理解幽默, 需要听话者或读者通过语境线索, 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 去推导并发现发话者所表达的意图。

三、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 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条准则:数量准则 (Quantity maxim) 、质量准则 (Quality maxim) 、关系准则 (Relation maxim)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何兆熊, 2000) 。如果在交谈时人人都严格遵守这四条准则, 那么他们便可以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语言交际。但实际上, 这些准则常常被违反, 从而产生了会话含义。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违反了这些准则就一定会产生会话含义。Grice把“违反”定义为“不张扬地不遵守合作原则的准则”, 这种情况只可能引起听话人的误会或误解, 不会产生会话含义。准确地说, 会话含义是对准则的“蔑视”而产生的。“蔑视”是指, 说话人公然地不执行某一准则, 同时他还想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该准则, 此时听话人仍然假设说话人遵守了合作原则。因此, 对于很多文献中出现的“违反会话准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这一笼统的表达是不正确的。

四、合作原则与幽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对言语幽默的产生进行语用分析。

1. 数量准则的违反

数量准则规定了我们说的话, 应该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换言之, 就是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量要适中, 凡是对方要求或期待的, 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例1.甲:你儿子的历史考得怎么样?

乙:不及格。他们尽考一些孩子还没出世之前的问题。

例2.Newspaper boy, “Paper!Paper!Big hoax in this very place!Fifty victims!”

Passer-by, “I will have a paper-here’s 4 p.” (Reads paper.)

“Just a minute———there’s nothing about the hoax.”

Newspaper boy, “Paper!Paper!Big hoax in this very place!Fifty-one victims!”

上述例1中, 对于甲提出的问题, 乙回答“不及格”就够了, 可其却公然违反了数量原则, 多说了“他们尽考一些孩子还没出世之前的问题”这句话, 此时若甲认为乙仍在遵守合作原则, 甲就会把乙的回答和自己的提问联系起来, 从而理解其言外之意, 即考试不及格并不是他儿子的错, 是老师的原因。因此, 例1是对数量原则的一种蔑视。但是, 例2中的幽默却是因为不张扬地不遵守数量准则而产生的, 是对数量准则的违反。由于newspaper boy没有给“big hoax”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误导了路人。

2. 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在话语交际中, 要说真实的话, 不说虚假或缺乏证据的话。

例3.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很生气, 于是叫醒张三, 问道:“你怎么上课睡觉?”

张三:“我没睡觉。”

老师:“那你干嘛闭上眼睛?”

张三:“老师, 我在默念课文。”

老师不信, 说:“那你干嘛直点头?”

张三:“老师你讲课讲得很好。”

老师还是不信, 说:“那你干嘛直流口水?”

张三:“老师, 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

例4.Tom, “Why do doctors and nurses wear masks?”

Peter, “So that if someone makes a mistake no one will know who did it.”

例3中, 张三的回答是对质量原则的蔑视, 不仅狡辩了他上课没有睡觉, 而且暗示了他对老师所授内容不感兴趣, 也可能在暗示老师的课枯燥无味, 不吸引人。对于例4, 笔者认为可以作出两种话语分析:一方面, Peter的回答不仅仅是在制造有意幽默, 同时也暗示了某些医德不好的医生和护士造成医疗事故后逃避责任的不良社会现象。从另一方面看, 如果Tom是小孩, 因为说话双方不存在“共有知识”, 所以此种情况下不会产生会话含义, Peter的回答只是一种对质量准则的违反, 只会产生误导。

3. 关系准则的违反

关系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要贴切, 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

例5.顾客:“我的菜怎么还没有做好呢?”

侍者:“请问您点了什么菜?”

顾客:“炸蜗牛。”

侍者:“噢, 原来是这样, 请别着急。”

顾客:“我已经等了四十五分钟了。”

侍者:“蜗牛是行动迟缓的动物。”

例6.Teacher, “If your brother has five apples and you take two from him.What will be the result?”

Student, “He will beat me.”

例5中侍者通过对关系准则的蔑视, 传达出“请您再耐心等等”的会话含义。侍者诙谐的话语也使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例6中学生的回答则是对关系准则的违反, 其唯一目的就是营造出一种幽默的氛围。

4. 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说话时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 避免造成歧义, 说话要简要、有条理。

例7.一位颇有名气的哲学家在演讲结束后与学生交谈。

一个学生问:“您认为谁是当今最优秀的哲学家?”

哲学家答:“朋友, 你让我面临两难的处境, 一方面, 我的品格要求我谦虚, 因而我不便说出这个名字, 另一方面, 我的品格要求我诚实因而我又不得不说出这个名字。我这么解释, 也许你已经想到了这个名字。如果你没有想错, 那我要谢谢你让我既保持了谦虚又拥有了诚实。”

例8.A young man with shoulder-length hair was playing the guitar in a subway station.A policeman came up to him and said, “You cannot play here———I must ask you to accompany me.”

“Ok, ”said the young man, “What are you going to sing?”

例7中, 哲学家的回答明显是对方式准则的蔑视, 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遵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之间存在着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 要多考虑一点合作原则, 便只能少考虑一点礼貌原则;反之, 要多考虑礼貌, 便不得不牺牲合作原则 (何兆熊, 2000) 。例8中的“accompany”一词造成了歧义, 警察要求年轻人跟他回警察局, 可年轻人却以为警察要他伴奏, 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五、讨论

何文忠 (2003) 认为:“幽默的唯一目标就是创造一种特殊的幽默效果。它不是为了表现出礼貌, 所以幽默应当是跟礼貌目标平行的话语目标, 属于社会目标的大目标之内。现实中的幽默话语有时只不过是语言的游戏, 因而可以说是一种‘非真诚的交流’, 其本质就是不合作的, 因此用合作原则来要求它显然是不合适的。”笔者对此观点持不同看法。通过对上述八个例子的逐一分析可以看出, 幽默的目的并不是唯一的, 虽然其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特殊的幽默效果, 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礼貌原则的遵守 (见例7) 。其次, 在某些时候幽默也是一种真诚的交流, 用合作原则来对其进行语用分析是合适的。另外, 笔者认为, “理解、欣赏幽默就是推导幽默话语的会话含义” (蒋澄生、廖定中, 2005) 这一观点过于绝对,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言语幽默都会产生会话含义 (见例2、6、8) 。有些幽默是由于违反会话准则所导致的误会而引起的, 对这种幽默的理解就不可能依赖于会话含义的推导, 而应该从指示语、前提、关联理论等角度对其进行语用分析。

六、结语

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言语幽默的实例分析, 认为言语幽默除了实现幽默效果外, 还体现出了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当言语幽默是一种真诚的交流时, 就会存在信息的传递, 因而可以通过会话含义的推导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若言语幽默是一种非真诚的交流, 就不存在信息的传递, 其目的仅仅是营造幽默效果, 此时不会产生会话含义, 所以对幽默的理解就只能从其他语用理论的角度入手了。

摘要:言语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对言语幽默实例进行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言语幽默的目的除了营造轻松氛围之外, 有时还是出于对礼貌原则的遵守;通过对会话含义的推导来理解幽默只适用于存在信息传递的真诚交流之中。

关键词:合作原则,言语幽默,语用分析

参考文献

[1]Attardo.S.Violation of conversational maxims and cooper-ation:The case of joke[J].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3, (19) .

[2]Grice, H.P.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何文忠.论话语交际中的幽默原则[J].外语教学, 2003, (24) .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综合检测保护装置下一篇:现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