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实录

2024-09-21

《变色龙》教学实录(精选3篇)

《变色龙》教学实录 第1篇

一、巧用“两卡”开启平等对话之欲

这里的“两卡”特指“问题卡”和“助学卡”。“问题卡”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助学卡”通常用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授课之前,学生借助教材和预习单先行自学,不懂的记录下来和预习单一起提交。教师通过预习单和问题卡,明晰学生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的地编制“问题卡”和“助学卡”。“助学卡”的目的在于帮助、引导学生解决先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为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探求创设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地整体把握主题和思想感情,并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体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培养协作学习的精神。

下面笔者以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学生通过课前预读提出问题或想法,如: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被称为“变色龙”?“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为了一条狗反复无常?同时,学生也可以和同学就提出的问题交流看法。

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卡”先学,于课前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同时概括课文内容。这里,教师需要提供方法指导和练习机会。“问题卡”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设计,还可以由师生合作生成。

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生疑解惑、再生疑再解惑。在教学中,“问题卡”显示学生最关心奥楚蔑洛夫的“善变”和背后人物的关系及其社会根源,所以,教师再用“助学卡”提供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社会背景和契诃夫的相关介绍。通过“助学卡”的帮助,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奥楚蔑洛夫要“变色”,其他的人其实也在“变色”,这是沙皇专制制度造就的“变色龙”,同时也能理解契诃夫在小人物塑造上的特点。最后,教师总结:“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就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变色龙”也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典型的形象。

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师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目的是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引发其内在天赋,使其思想和智慧得到充分释放,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演读实践激发平等对话之趣

演读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朗读的升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演读的过程中能够尽快进入角色。

在《变色龙》的教学中,通过演读,学生自然地把自己想象成奥楚蔑洛夫,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口头语言再现了当时“变色龙”的可笑嘴脸。教师在文中选了两处奥楚蔑洛夫在得知狗的主人变化前后的神态描写:

第8小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着眉头。

第25小节:(奥楚蔑洛夫)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然后,教师请学生找出这两处奥楚蔑洛夫对狗态度变化的语言描写,并读与同桌听,读时要体会奥楚蔑洛夫当时的心理,想想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演读中,学生的眼前有人、有情、有触发,相比传统的角色朗读有了提升。学生在对文本有了思考、感悟和内化后再阅读,并通过对别人演读的评说,可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学生充满个性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把对话看作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教学,是充满了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情感的。初中学生尤其渴望与大人对话,渴望拥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在教学中确立平等的教学观念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深层的内容。

三、自读自悟提升平等对话之阶

作者写文章,是基于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深刻的感受之后,选取典型性的材料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来揭示主题的,即作者是通过文章与读者进行交流的;而读者在理解文章的时候,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对文章的感悟深度和广度可能不同。教学不仅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营造平等、和谐、友好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乐于交流,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言语,反复、深入地与作品进行对话。

在《变色龙》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处理不是根据事实,而是基于对狗的主人的判定,让我们看到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本性”,并用“好一条小狗”也给奥楚蔑洛夫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沙皇走狗。然后,请学生找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其他称呼,也用狗的称谓给奥楚蔑洛夫“画个自画像”,并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判定的原因。以下是教学片段实录:

生1“这多半是条疯狗”,因为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件时变化无常,十足地疯狗像。

生2“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奥楚蔑洛夫的行为实在是上不了台面,卑劣的人格决定了他的低贱人生。

生3“这是条野狗”,奥楚蔑洛夫拼命巴结将军,看来他还是条无主的狗,跟野狗比较像。

生4“这是条名贵的狗”,只能说奥楚蔑洛夫的理想就是能攀附上将军,追求有朝一日巴结上名门,所以他想做名狗。

生5“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其实,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还是比较有一套的,特别是他在变来变去的过程中特别镇定,是能够为将军这样的权贵所喜欢的,所以是机灵的小猎狗。

师他的变色行为证明,自己也是一条狗,他对狗的称谓变换是其卑下人格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说这样的狗见了所有的富人都驯良,见了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学设计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不仅要在情感上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还应在教学中体现平等性,让所有学生拥有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读书方式。

四、多维碰撞实现平等对话之质

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思想碰撞。它是促使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深层次学习活动,不仅对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重要作用。

在《变色龙》的教学中,针对课文的结尾———“将军家的厨师带着狗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教师提问:“这群人在笑什么呢?他们为什么笑?”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都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嘲笑赫留金傻,竟然相信警官会主持正义;有的说对赫留金被警官恐吓了幸灾乐祸;有的说这个人群中的其他人做了警官,故事的结局也是不会有变化的,因为这种制度会把这些人变成新的“变色龙”……最后,教师通过介绍契诃夫曾经说过的“我的作品中既没有恶棍,也没有天使……我不谴责任何人,也不为任何人辩护”一语,把文章的主题顺理成章地摆了出来:“好的制度应该让人活得有尊严,而沙皇的专制统治却让人变狗去咬人,比如奥楚蔑洛夫之流,也让很多人没有尊严,活得还不如一条狗,比如赫留金。小说告诉我们:如果沙皇的黑暗统治不改变,这种狗咬人的故事还会天天发生。”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很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张扬了个性,同时学会了倾听、补充、修正、归纳他人的体验成果。这样的教学,不需要教师再多加引导,一切显得自然流畅……“预设”与“生成”在这个问题上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可通过“问题卡”和“助学卡”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通过演读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增强学生的独特性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碰撞。

《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 第2篇

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小动物:(生齐读)变色龙

昨天同学们都预习过了,谁来读给我听呢?我点了一个几乎没举过手的前排就坐的学生(我们班学生很少举手,即使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们都懒得抬抬手,于是我就随机点了他)

生1:读第一自然段

读完后,我们面面相觑,原因是大家都感到他的朗读只有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于是,我请他又读了一遍。

生1:再读第一自然段

师:好些了,但我想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读这一段?

生1同桌起来读了,也是一字一句地读。

我心想肯定很多人根本没预习吧,于是就给了时间让他们自由读一遍,读完了他们停下来了,我说,既然都停下了,说明都读完了吧,请生1再读一遍好吗?大家感觉他这次读好些了,我提醒道:请问这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提到“中非”)请圈出“中非”这个地名。好我们请生1后的学生接下读课文。

生2:很平淡地读了一下第二自然段(这是我们班的一贯风格: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人说,他们是擅长考试的孩子,因为期中期末考试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就是上课各忙各的,很少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不过,通过今天的尝试,我知道是我没有去调动他们的热情,这是我以后每节课必须认真去做的事:课堂上,教师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激情)。我轻轻问了句:他的声音能“震惊寂静的田野”吗?教室里有人摇头了,我想听到震惊田野的声音,谁能呢?

有人挑战了,很好,一个读过了,又有人举手了,终于一个凄惨的声音让其他跃跃欲试的人都放下了手,笑声在课堂上第一次爆发!我知道,我们已经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

师:我们继续,该轮到谁了呢?

生3站起来,很急切地读了声“什么事?”(他是我们班唯一平常有点活力的人,悟性较高,所以,在此没有费“周折”)

生4紧接着就读了第四自然段。师提醒:为什么“怪蛇”上要加单引号?有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理由:1这句话本身就用了双引号2这里的“怪蛇”并不是真正的蛇!!

接下来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读了“在哪里?”我也学着她读了一遍,大家伙都笑了,该怎么读呢?很多人的热情又上来了,于是课堂的第二个小高潮出现了。(尽管就三个字,但孩子们的热情就是高,可能是这是他们能理解的,体验过的场景)

第六段后面一个孩子读了。“在这里。”又是三个字,有的人就能读得很果断,而有人读来就是软绵绵的。“变色龙”“变色龙”!这一段,学生的朗读也很精彩。就这样,我们边读边聊,第一自然段就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于是我顺水推舟,说道,那一小组还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过我们听,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把手举起来了。(这是我来这个班上课以来学生积极性最高的一次,所以,每一小组结束,我都说只请最后一小组了,但是学生的兴致极高,而且,会冷不丁地冒出很地道的一句“啊呀”“在哪里?”“在这里。”)而且,尽管我们是分小组“开火车”读,但是,孩子们配合的非常密切,他们仿佛都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我小结了一下,重点表扬了几个“意外的突出者”和“最佳搭档组”,他们都像打了胜战似的得意。现在读书的主动权已经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手中了。接下来的课文我依旧这样与孩子们在嬉笑怒骂中学完了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还特别练习了用“似-似-”这一格式的造了词,用“绘声绘色”一词造了句。

反思:

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我的课堂内容太简单了,但是,我们能奢望从一篇短短的文章中学会全部的语文知识吗?我们能夸张地在一节课内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吗?所以,学生能悟到的,读懂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收获,(也是我们应该在备课时着力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必强加给他们太多不能理解或目前还不能接受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是有生命力的!

《变色龙》教学实录 第3篇

一、运用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的导入,都不应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相反,应追求推陈出新、出奇制胜,吊起学生迫不及待阅读的“胃口”,引发阅读期待。“条条大路通罗马”,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运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比如,笔者教学《变色龙》一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大家对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这个栏目一定情有独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这个栏目曾经播出的关于蜥蜴这种动物的录像片。”笔者播放录像,学生专注欣赏,之后笔者发问:“看过录像,蜥蜴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有趣的印象?你知道蜥蜴又叫什么名字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笔者见火候已到,趁机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也叫作《变色龙》,但是你知道吗?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短篇小说,既然是写人,为什么用动物的名字来做题目呢?相信同学们通过阅读、思考,会很快找到答案的。”

这样导入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切合文章内容特点,能够制造悬念,引发阅读期待。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变色龙的特点,为解读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文,能够点燃学生的阅读与探究热情——而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二、创新感知手段,培养思维能力

“整体感知”是课程标准在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到的一个核心词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指导学生品读课文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感知就没有感悟,也就更没有欣赏、品味。而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的途径还是阅读与思考。默读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但始终伴随着思考。比如,教学《变色龙》一文,笔者在给予学生充足时间默读课文之后,便将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即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小说的感知结果,给小说另拟题目,并能够阐述清楚拟题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从不同的着眼点进行拟题,如情节角度、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等;即便是同一角度,由于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所拟题目也不尽相同。但笔者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言之有理、概括性强即可。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启发、补充,笔者适时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领学生带着任务开展阅读活动,感知、理解小说主题;二是阐述命题的意图,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另拟题目,可以实现信息反馈,知道学生哪些地方已经读懂,哪些地方还没有领悟,弄清了重点难点,了解到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指导,进而把握好文本细读、品读的方向,提高导读效果。

三、精心点拨启发,促进深入理解

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教学的艺术就是导读的艺术,所谓“导读”就是点拨、启发,引领学生欣赏文本内涵及表达形式之美。学生的理解、感悟、欣赏能力就是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提高的。课程标准倡导在阅读中感悟,以读促悟,读悟结合。比如,教学《变色龙》一文,笔者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小说主题:(1)奥楚蔑洛夫警官对案件先后进行了几次判决?判决中对被告的狗是怎么看的?……(2)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这样的变化?从其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3)读小说结尾那句话,说说那群人在笑什么,为什么笑。(4)奥楚蔑洛夫警官是谁的走狗?是什么样的走狗?请给这条狗加上合适的修饰语。(5)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使他变成一条可悲的走狗?

这五个层次的问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透彻地领会了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鲜明的主题。其中第二问意在引导学生瞄准人物语言,归纳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第三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发掘“笑”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来设计好导读路径,通过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走向文本的内涵与形式,达成提升语文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双重教学目标。

四、注重实践运用,发展语言能力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发展语言实践能力。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表演难度不大,角色易于装扮的课文,都可以通过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并搬上“班级舞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进一步领悟文章主旨。小说《变色龙》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课文。笔者教学此文,就鼓励并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该篇小说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排演。于是,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有的负责改写,有的制作道具,有的负责导演……各自承担起了自己应尽的责任,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活动中,小演员置身于狗咬人的情境之中,从情节到主题,用心揣摩,变缄默的语言为动作、语言;而观看课本剧的观众,则通过形象的言行,感受小说的情节发展,促进了对小说语言及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品鉴。学生表演过后,进入评议环节,笔者给予学生充裕时间,引导学生就台词的编写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道具的制作等角度,进行自主评议,弄清亮点及存在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欣赏、评判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应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锁定文本,借助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思维及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走出琐碎分析的阴暗泥潭,迈向品读感悟的阳光地带;应该摒弃机械训练、生硬灌输的落后招数,运用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先进方式。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愉快天地,步入提高语文能力的快车道。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感知,点拨

参考文献

[1]熊向华.生活的真,真实的趣[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4(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变色龙》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变色龙》的教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07-16

变色龙05-27

变色龙的烦恼07-31

7 变色龙教案06-21

变色龙课件107-22

变色龙九年级下册05-27

变色龙赏析总结范文06-14

苏教版变色龙课件05-13

原创第13课变色龙05-28

变色龙的说明文08-04

上一篇:药业股份下一篇:机房计算机维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