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

2024-06-26

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精选3篇)

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 第1篇

随着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关心新的问题:免费师范生将来是否会从事教师职业?他们的职业倾向究竟是否适合当教师?

职业倾向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早期研究者D·E·Super于1957年提出了15项职业倾向的内容。E·O’Connor等人于1961年将其缩减为独立性和多样化、工作条件和同事、社会和艺术、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创造性等6个向度。1982年,Larcebeau则抽取了名望、利他、满意、个人发展等4个因素。[1]而得到普遍应用的职业倾向理论是John·L·Holland等人于1969年提出的6种职业倾向的环形结构模型。Holland认为大多数人可划分为6种职业倾向类型之一: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l)。[2]其中社会型的人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治疗和咨询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不喜欢与材料、工具和机械等实物打交道。[3]然而,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如果其职业倾向属于社会型则表明其将来可能会从事教师职业。

由于免费师范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人群中的特殊性,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状况就很值得研究。但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对他们的职业倾向进行专门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性别、生源地、专业这三个因素来分析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特点,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都来自陕西师范大学2007级大一本科新生,共发出15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49份,回收率为87.6%。其中,免费师范生的人数为521人,非免费师范生的人数为443人,非师范的人数为385人。而在免费师范生中,男生占40.9%(213人),女生占59.1%(308人);城市的占29%(151人),农村的占71%(370人);文史类学生为36.6%(189人),理工类学生为44.7%(233人),艺术体育类学生为19%(99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职业倾向系列问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本套试题由三部分组成:兴趣倾向问卷、个人经历问卷和人格倾向问卷,分别对测评者的兴趣、能力和人格特点进行测评。施测过程采用团体施测,一次完成。数据的处理是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分布情况。根据问卷的计分方法,以每个学生各自在六种职业倾向类型上得分最高项作为其职业倾向类型。由表3-1可知,在免费师范生中属于社会型的占43%,非免费师范生中属于社会型的占43%,非师范生中属于社会型的占49%。

由表3-2可知,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现实型上存在显著差异(P<.05),在社会型等其他类型上无显著差异。

注:*表明P<.05

第二,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性别比较。从表3-3可知,免费师范生中属于社会型的学生中,女生人数略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

第三,不同生源地的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比较。表3-4表明,来自农村的免费师范生更多的偏向于社会型职业倾向,但与城市学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四,不同专业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比较。表3-5表明,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不同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注:*表明P<.05

四、讨论与分析

(一)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职业倾向上的对比

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不存在差异,且三者在社会型上的人数各占到43%、43%和49%。可以看出,非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的比例要高于师范生,这可能是因为被试均为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未接受专业的教师职业培训,还没有形成教师职业价值观,所以,不同类型学生之间并没有差异。

当然,一个人的职业倾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随着对职业和社会的不断了解而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也说明帮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非常重要。[4]我们相信,经过四年的教育和培养,各类学生在职业倾向上的差异性也会表现出来,并且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可能更偏向于社会型。对于那些对教师职业充满无限热爱的非师范生,则可以通过自愿申请或其他形式转为师范生,这部分人也是潜在的教师资源,各师范院校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免费师范生的性别对职业倾向的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的性别在社会型上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男女生对将来可能从事与社会型有关的职业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可能是因为,首先,社会型的人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治疗和咨询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而这些活动对性别上的要求并不是很明显,所以,男女生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其次是迫于就业压力。由于高校近几年大幅度扩招,毕业人数屡创新高,2003年我国高校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人数达到212万,比2000年翻一番,[5]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559万人,[6]加上许多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失业人数增多等原因,现在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考虑更多的是就业问题。部分喜欢探险和挑战的男生,也不得不为了自己将来的生计问题而选择职业比较稳定的免费师范生。而大多数女生一直以来都比较偏向于从事教师职业,以获得稳定的生活。

最后,它还与本研究被试的特殊性有关。本次研究的对象都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还没有接受必须的专业知识培训,所以,目前并未在职业倾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也为进一步的追踪研究提出了要求。

(三)不同生源地对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职业倾向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来自农村的学生比较务实,对于教师职业一直也比较青睐,所以,更多的农村学生会选择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另一方面,从国家经济体制调整以来,城市中出现了大批下岗人员。虽然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但是他们的收入很微薄,加之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就使得这部分城市人口会考虑让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比较稳定的如教师之类的工作。不难看出,来自城市的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务实。同时,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各种差异,人们在观念和教养子女的方式上日趋同化。因此,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差异不显著。

(四)不同专业对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职业倾向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在社会型上,艺术体育类与文史类、理工类免费师范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艺体类学生选择社会型的人数明显多于文史类和理工类,这可能与专业间的不同教授方式有关。对于艺体类学生的培养更偏向于人际技能和口语能力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方面;而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生的培养则偏向于间接经验的掌握和理论知识的研究方面,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比较欠缺。因此,不同专业之间,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差异比较显著。

五、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三者在社会型上的人数分别占到各自总体的43%、43%和49%。第二,不同性别的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的差异不显著。第三,不同生源地的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第四,不同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的差异显著。

摘要:以陕西师范大学1349名大一新生为被试,对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职业倾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不存在差异;属于社会型的免费师范生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倾向在社会型上的差异显著。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职业倾向,社会型

参考文献

[1].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342-348.

[2].刘长江,James Rounds.评估职业兴趣的结构[J].心理学报,2003,(35):411-418.

[3].白利刚.Holland职业倾向理论的简介及评述[J].心理学动态,1996,(2):27-31.

[4].周璠,周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倾向的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7,(2):94-96.

[5].陈巧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03,(3):148-150.

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 第2篇

尊敬的家长:

您好!近年来,随着国家师范生政策的变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了解家长在师范生职业问题上的想法,文学院社会调查研究业协会特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得到您的积极配合!谢谢支持!

1、您孩子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对于您孩子所选的师范类专业,您感觉?

A 非常符合心意B 较符合心意C 一般D 不太符合心意E 非常不符合心意

3、您是否愿意您的孩子从事教育工作?

A 愿意B 不愿意

4、您愿意或不愿意孩子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因是?

A 工作安稳B 受人尊敬C 工作轻松D 就业指向性好E 收入较少F 工作枯燥呆板G 发展空间较小H 其它

5、您希望孩子的工作地点是?

A 沿海城市 B 京津地区 C 省会城市 D 户籍所在地 E 西部地区 F 其它

6、您希望孩子的工作单位性质是?

A 公立(国有)B 私立(私有)C 公私合办D 外资

7、您认为您对孩子在职业规划和择业趋向上的影响大吗?

A 非常大B 较大C 一般D 不太大E 几乎没有

8、当您在孩子就业问题上的想法与孩子不同时,您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A 支持孩子的想法B 一切顺从孩子C 陈述自己的想法D 强制孩子遵从自己的想法E 其它

师范生职业倾向调查 第3篇

关键词:阅读倾向,读屏,调查分析,大学生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到,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同比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同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1]。现在是“全民阅读”时代,同时又是“读屏”时代,计算机阅读、手机阅读、光盘阅读、平板阅读……人们已切切实实生活在电子阅读的“读屏”时代。在“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数字阅读首次明显超纸质阅读,其中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率首次过半,达到51.3%,同比增长1.9%;成年国民手机阅读率最高,达到60.0%,同比上升高达8.2%,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及光盘阅读等都呈增长态势。在数字阅读中,微信阅读最为普及,“有51.9%的成年国民在2015年进行过微信阅读,同比增长17.5个百分点,增幅超过50%。”[2]

作为阅读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是继续坚守纸质阅读的“读书”,还是利用电子设备“读屏”呢?拟或针对不同的知识信息获取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但具体的阅读倾向怎样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曲阜师范大学部分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此次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倾向调查

1. 调查设计与方法。

(1)调查设计及主要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展现在调查问卷中,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笔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为节省被调查者的时间,问卷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而且设计的问题通俗易懂又能反映真实情况,坚持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整个调查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含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包括大学生的阅读地点、阅读媒介、阅读时间、阅读深度、阅读内容、阅读目的。第三部分仅有一个主观题构成,即被调查者对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的看法和建议。

(2)调查方法及成效。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法、网络调查问卷法和实地采访法。实地调查问卷:笔者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地随机分发问卷共280份,等待被调查者填写完后回收,剔除乱填、缺答的废卷,最终确定276份有效问卷。网上调查问卷: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在各个群里分发网址请同学们帮忙填写,并且告知他们已经填写过纸质问卷的不要重复填写,最终收到100份网络答卷。实地采访:在分发问卷是随机采访了10多名同学,请他们就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2. 调查数据分析。

(1)被调查者概况。(1)被调查者性别分布。本文对曲师大学生阅读取向的性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132人和24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5.14%和64.86%,与学校实际男女比例较为接近,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2)被调查者的学科分布。本次调查中,曲师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样本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于理科、文科,调查人数分别为210人和166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5.8%和44.2%。

(2)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1)大学生阅读媒介倾向分析。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曲师大学生阅读媒介的倾向调查分析发现,对于倾向于纸质阅读的学生仍占大多数,为266人,占比例为71.01%,倾向于智能手机的人数为82人,占比例为21.74%,倾向于电脑和电纸书等阅读器的分别为5人和2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09%和6.16%。由此可见纸质阅读在曲师大学生的阅读媒介选择中仍占有牢固的地位。(2)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分析。在图1、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大学生每天进行阅读的时间都在1-2小时居多,每日进行纸质阅读1-2小时的阅读人数达到47.46%,进行电子阅读的达到42.39%。

3. 对于不同阅读内容大学生媒介选择分析。

本调查中,笔者对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大学生的媒介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差异最为明显的是传统经典的阅读,高达94.2%大学生选择通过纸质书籍来阅读传统经典,而只有5.8%的人选择电子阅读,这说明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传统典籍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还是更适合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期刊、学术资料、求职职业考试类资料,选择纸质阅读的大学生占到70%左右,选择电子阅读只占30%左右,而通俗小说、娱乐休闲、新闻资讯三种阅读内容,选择电子阅读的大学生明显高于纸质阅读,其中娱乐休闲和新闻资讯对比尤为明显,分别高达82.25%和89.13%。由此,笔者认为选择纸质阅读的读者更倾向于纸质阅读的学习功能,目的性更强,而选择电子阅读的读者更倾向于娱乐性和日常资讯获取(图3)。

三、大学生阅读心理及阅读习惯分析

1. 大学生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

在调查大学生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中,达到66.67%的人选择的是喜欢书籍的触感(图4)。可见纸质阅读对大学生读者来说不仅是简单的纸张印刷品,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体验”,更重要的是其释放出来的特别的“翰墨书香”,能够使读者在纸墨芳香的韵味中与书籍身心交融。同时,纸质阅读更具有“舒适度”。传统的纸质阅读材料在灯光反射作用下,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不会对大学生的视力造成恶劣影响。然而在笔者的调查数据中只有34.78%的大学生选择纸质阅读是因为纸质书能保护眼睛,可见当代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阅读纸质书籍对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同时也缺少保护视力的意识。

2. 大学生选择电子阅读的原因。

在大学生选择电子阅读的原因中,查询便捷易分享和小巧便捷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分别为68.48%和65.58%(图5)。电子阅读使得信息共享更加便捷,网络信息的组织常常不是单个知识点的孤立展现,各种网站、数据库的信息容量远非传统纸质书可以比拟,大学生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上获取免费的海量资源。同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相对应,现代大学生也在追求信息获取、使用、分享的快捷性,因此,电子阅读的这种特性对这一群体有较为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每天要往返多个场合进行活动,课业繁多的时候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自习室看书,也不便一直携带着大量书籍外出。而电子阅读的小巧轻便使得阅读的时间与地点更加自由,只要有相应的阅读设备,大学生的阅读地点和阅读时间将更为自由。

在图5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休闲消遣排在第三位,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它,说明大学生还是较为看重电子阅读的娱乐功能的。而与纸质阅读的这一选择相比,电子阅读超过了将近20个百分点,可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电子阅读的娱乐性趋向是高于纸质阅读的。

3. 大学生阅读深度的分析。

在对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调查时,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选择精读的人数有173人,达到46.01%,选择略读的大学生有203人,达到53.99%,稍高于精读。对于略读,笔者不能单纯地判定它的优劣,因为“互联网+”时代使我们的信息传递趋向迅速化,如果所有的新资讯我们都选择精读,那么在时间上我们必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大家要适当选择阅读深度。

4. 两种阅读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在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两种阅读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哪种更深远的问题中,有73.41%的大学生选择了纸质阅读,共计276人,而剩下的26.59%的人选择了电子阅读(表1)。可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给他们带来影响最多的还是传统的纸质阅读,纸质阅读渗透在大学生阅读的各个层面。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表示纸质阅读带来的不只是阅读还有享受,他们喜欢读书时的感觉,读纸质书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深度阅读,并且能留下深刻印象。而有些大学生则表示电子设备的高度便捷性让他们获取知识的速度更快,涵盖的信息也更广,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有同学直接表示“对于那些需要仔细推敲反复阅读的书籍,还是喜欢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对于我来说还只停留在打发时间的阶段,而且新闻的娱乐性较大,真实性有待考证。“”纸质阅读可就近写下自己感悟,便于对比,电子阅读相比不利于记忆。”“传统的纸质阅读对我影响颇大,只有在纸质阅读中才能有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这是电子阅读不能给予的。”

5. 对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前景预测。

当问到大学生对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前景预测如何时,有290名学生选择了两者在未来会共存,占到比例的77.54%,说明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两种阅读方式各有特点,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也仍有12.68%的同学表示会坚持纸质阅读为主导。传统纸质阅读不会衰竭,而信息化的电子阅读也仍有着广大的前景(表2)。对此,是否意味着大学生能否合理利用两种阅读方式呢?我们下面做深入分析。

四、“读书”与“读屏”劣势对比分析

“我认为,纸质书籍对大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但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飞速发展的电子阅读能够弥补纸质阅读的一些缺憾,适应我们大学生信息需求量大、信息更新需求快等要求,但仍然有其自身的弊端,这是我们大学生不得不正视的。”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笔者随机对本师范高校大学生进行采访,这是受采访者小李的想法。根据调查问卷中的开放题和随机采访,笔者总结了一下大学生心中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优劣点。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两者的优点,这里就不多做分析,主要说一下其劣势。

1. 纸质阅读的劣势。

受空间与内容的限制,传统阅读信息容量小,纸质媒介上的一篇文章是独立的、不可扩展的,一本书籍的信息容量也是有限的。例如: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知道更多有关的内容,你就必须要翻阅大量书籍查找,而用电子设备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超链接或者搜索即可完成。传统的阅读载体为纸质书籍,不能够像数字化图书那样随时阅读,需要受到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的限制,传播与使用、携带不便,且搜索便利性低。并且纸质阅读的阅读成本较高,同样一份资料,纸质媒介的生成成本高、售价高是固定事实,而对于大学生求知欲和信息需求量大的阶段,传统阅读中书籍的购买和保存不免成为一项负担。

2. 电子阅读的劣势。

学生们认为电子阅读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电子阅读没有了与书籍之间的触感,缺少了油墨书香环绕的“读书”的感觉与氛围,不能使读者在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中更好地体会“读书不觉春已深”“书当快意读易尽”或者“细读离骚还痛饮”的书籍文化的意韵。其次,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游戏,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症,另外还有众多不利于青少年进步的信息,严重的会导致犯罪行为。网络言论过于自由化,而且有关网络监管的法律和部门不完善,一些个人或少部分人的非主流观点,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泛性,可能成为热门观点,这就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可能将大学生引向错误的道路[3]60-61。电子阅读往往使大学生陷入“快餐化阅读”的尴尬境地。因为电子阅读内容繁杂多样,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所措,所以在阅读时往往是走马观花,只能被动地接受,而缺乏自己的思考,是一种简单的冲浪式的浏览阅读。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下降,对阅读效果非常不利。同时,电子阅读容易对大学生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电脑、PAD、手机等阅读方式,使读者瞳孔长期处于放大状态,眼睛常感觉酸涩。而长期对着电子屏幕“低头”阅读,容易导致颈椎问题。

五、大学生应追求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以纸质阅读的“读书”和电子阅读的“读屏”都有优势和劣势,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际和需要合理选择两种阅读方式,求得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1. 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方式。

大学生每天接触的和要获取的知识都很多,对于海量的信息,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全盘消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我们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细分。新的资讯、前沿信息、休闲娱乐等不需要过精阅读和过多思考的内容,可选择数字阅读方式,鼠标飞点,浅尝辄止,既省时又省力。但是对于经典著作、专业典籍的阅读,最好还是选择纸质阅读[4]73。

2. 根据阅读时间空间的便捷性选择阅读方式。

当我们出门在外时,随身携带大量书籍总是带来诸多不便,而电子设备的便捷性则帮我们解决了这种困扰,我们只需随身携带一种可供阅读的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数本书籍。

3. 根据阅读习惯选择阅读方式。

阅读习惯是影响大学生选择阅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些习惯了纸质书阅读的人,当面对冷冰冰的硬件设备隔着屏幕与文字进行交流时,找不到手指与纸张文字相触中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找不到一卷在手、身心交融的愉悦感。更有的人习惯边阅读边做批注、做笔记。所以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纸质阅读情有独钟。对于数字阅读始终怀有隔阂与抵触心理。因此,这部分形成纸质阅读习惯的人可以继续选择纸质阅读。

人类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以信息化为主导趋势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电子阅读对于大学生的阅读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作为传统的纸质阅读,并不会因此而位于尴尬的境遇甚至“消亡”,反因其独特的优势积淀,仍然占据着相当一部分的阅读市场。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的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当代大学生应当秉承中华民族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传统美德,正确理性看待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真正感受阅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龚牟利.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只有1.2%的人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EB/OL].[2016-4-24].http://www.cbbr.com.cn/content/103057.html.

[2]龚牟利.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只有1.2%的人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EB/OL].[2016-4-24].http://www.cbbr.com.cn/content/103057.html.

[3]李会丽.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J].青年记者,2011(7).

上一篇:开放课堂优化教学下一篇:数学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