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2024-05-24

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精选12篇)

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第1篇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师对三维课程目标的渗透, 那么怎样上好物理规律课?首先对物理规律剖析如下。

一、物理规律的分类

1.实验归纳法:从对事物、现象的多次观察、实验出发 , 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 发现一定条件下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必然联系, 从而得出结论, 或建立假说, 再通过实验检验成为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理论演绎法 :理论演绎是从已知的规律或物理理论出发, 对某特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演绎、推理, 从而得到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新的论断。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成为规律。 例如, 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二、具体教学设计分析

由于教师对本节内容价值的理解不同, 因此同一课题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进行教学设计分析。

探究模式1:多种假设并存探究模式应用案例。

发现问题、提出多种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图片展示人推小车, 小车开始运动;停止推动, 小车停止不动。针对这种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现象, 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力与运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 提出猜想:

第一组:提出生活中大量的生活案例, 将问题情境还原到现实生活中, 提出如下假说:物体要是运动需要有力作用到物体上, 没有力作用到物体上, 物体就静止不动。

第二组:分析生活现象, 提出小车不受推力后仍然前进了一段距离这种现象。没有推力运动多远能停下呢? 设计实验, 让小车在不同路面上撤去推力, 进行“比较”, 提出假说: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可以运动,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也可以运动。

第三组: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中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知识点进行讨论, 根据撤去力小车还运动一会展开讨论, 观察第二小组的实验现象, 再通过“对称类比”, 大胆提出如下假说:有力作用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不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 物体一直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小组间辩论分析:

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中, 也能够更加平等和谐地比较小组间结论的优缺点, 最后整体进行总结分析, 得出结论。

实验验证:

学生完善实验方案, 进行分组实验:以相同的初速度, 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平面上的运动,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分析三种接触面阻碍作用力对小车的影响, 然后对这种运动趋势进行合理外推, 得出运动中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得出结论:

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实验验证、推理, 最终说明小组三结论的正确性。这样, 学生更容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探究模式2:“渐进实验———结论”理想实验探究模式应用案例。

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物体在没有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

设计渐进试验:学生设计实验:分别在毛巾、棉布、桌面等表面上, 进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下滑至平面上的实验。在这三种实验中, 要让小车手的阻力越来越小。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现象, 小车在平面上可以移动的距离越来越远。

理想外推:如果小车在撤去推力后阻力减小为零, 则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结论:运动物体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理念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在“做中学”, 在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得到收获,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共同快乐学习。

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 第2篇

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

单位:永德县小勐统中学 姓名:徐正忠

联系电话:*** 时间:2013年7月20日

谈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课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理论上说,比较抽象;就实践来说,又比较纷杂:除了具备必要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方法。因而,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尤其是听起来好像理解了,做起来就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儿?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如概念、规律没有真正领会和记住;二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入门或不熟练;三是实践环节训练不到位。

一、备课

1、备学生

所谓“备学生”就是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知识缺陷、智力状况、接受能力等等,在自己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从我校生源状况出发,尤其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此基础上,研究分层次目标教学,找些通读易懂的教法。

教师在确定难点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更要考虑什么样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才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了解学生喜欢的听棵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要想使我们的教学顺利而有效的进行,就要更多的了解学生。

尊师爱生,爱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爱生就很难换来尊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赞可夫说过:“儿童对教师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尊师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教师爱生”的反应。所以,教师只有首先真诚的爱学生,和学生心心相印,忧喜与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

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

2、备内容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

(2)、备教材。备教材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全部物理教材,每学期开学时,最好能重读课标和通读教材,力求在上讲台前精读完初中的全部教材,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每一章的重点、难点、考点做到心中有数,课标要求是识记、了解、掌握、应用的各部分内容要清楚明白,作好这些准备,在具体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才不会发生重心偏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需细读课标,在不同的教学时间读出不同的感受,不断深入对课标的把握,及时调整教学的重心和教学进度。能根据课标的研究领悟教材的编排情况和前后知识的照应情况,兼顾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物理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时段,合理安排各章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灵活处理教材,做到教材知识整体结构通畅,知识体系完整,教学内容螺旋式第进,前后照应。、(3)、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备课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是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电化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二、课前预习

扎实预习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保证。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让学生提前预习,对本节要讲的内容,学生要熟悉,即使不能充分理解也要把课文读熟。要鼓 2

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和规律,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的作用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著名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 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进入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学习,不要因为学生做不好就代办,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品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要恰到好处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

2、重视探究的过程

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活动程序,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3、探究形式多样化

课标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环节,教师可以以次为依据设计探究教学计划。但是应避免千篇一律,将教学单一化、用多种探究形式,注重完整探究和不完整探究、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小组探究和个人探究、实验探究和演示探究、讨论探 3

究相结合。

4、课堂练习是巩固、检查新授课教学质量的手段

课堂教学讲解后,要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新授课的质量。同时他能通过学生的做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根据练习情况教师查缺补漏,及时纠正、发现阻碍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在课堂练习的选择、设计上,教师应依据课标的要求选题、组题。我们应重视《学习与检测》一书的应用,该书把教学目标、学习指导和练习融为一体,循序渐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该书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但也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

四、课外作业

物理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我认为, 当前应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解决。

1、加强作业的备课研究,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 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出来,或教师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和检测,而且避免随意性,练得恰到好处,完成习题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8分钟以内。这里,精选的目的集中体现数量少而质量高上面。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物理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精选的目的是保证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要求。这有别于课堂中的巩固练习,又不是巩固练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堂巩固练习的有效延伸,是在课堂巩固练习基础上的适当提升,包括思维和能力的适度提升和训练。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学内容之外,加大备课后作业的力度,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使课后作业体现在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知识的训练上,力求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来设计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分层布置作业,加强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练有所获,增强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 避免一刀切,作业有简到难,循序渐进适度提升,最后留一、二道选做题,满足中上学生的能力要求。基础题,适合 4

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并要求做课本相应习题和难度相近的习题;中档题,在基础题的基础上适度提升,中下学生可以做,选做题或稍难题,有能力的学生自己选做,教师只是规定必须完成的量。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战术。教师在精选习题时由于保证了每个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学生做完后能从题中总结一类题的解题通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使学困生更加关注基础,量力而行,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优秀的学生通过选做题进行适当的拔高,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减少,同时为教师作业批改和研究留出了宝贵时间,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第一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通过下次课前或者“三翻扔题”时间予以解决,从而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3、教师要认认真真的批改,利用自习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综上所述,只有在物理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物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仁勖《中学物理教法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如何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 第3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新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改革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们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解放思想,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将怎样教好一节物理实验课?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创新

一、实验内容的确对学生有动脑设计空间

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在有限的课上时间里学到所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学会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我们在实验的内容上就要具有设计性,为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例如《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为学生营造更开放的实验氛围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打破中学物理实验狭窄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开放的实验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达到完美的教学过程。

二、提倡学生的实验方案符合自身的发展,同时具有多样性与思维的广阔性

既然所选内容给学生留有了设计空间,那么实验方案的设计将是多样化的,具有广阔性的。即使实验目的和要求相同,但如果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不同,实验方案也就往往不同。学生对实验方案考虑越细致,实施的步骤越周密,在实验中对异常情况就越敏感,越具有洞察力,越具有应付突发事件和解决异常问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则可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话虽这么说,但我们引导学生实验时,要考虑当前的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理论水平,在方式、方法和探索程度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够太难,超出学生能力所及;或过于简单,而让学生吃不饱。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设计的方案力求多样、包含的知识点多、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三、对学生实验的过程注重实效性,鼓励创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之后、做实验之前,教师应该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的方案做出评价,给学生分列出本次实验的要点和关键环节,让学生少走弯路,了解实验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学生的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影响实验的进程。整个实验是学生自主的动手、动脑能力的体现,老师应不时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做的实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遇到故障时应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排除故障,使学生感受到有收获、有成就感,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师摆脱了因总为学生排除故障而处于忙乱的境地,从而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使学生把更多精力用于思考实验本身当中去。也只有这样,学生通过思考才有可能发现并总结出其他更好的实验方法。

实验的重要意义就是应当做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应当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环境。而传统的教育思想是老师讲,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往往窒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大不相符,所以实验应当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不只是多让学生跟着教材或教师的思路重复一遍实验过程或是再现一个已有实验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激励下,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有所收获。在这种气氛下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实验反馈要深入理论,并与实践相联系

初中物理实验大部分是定量实验,学生需要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验数据。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运用图表、图线的方法,它不仅是研究物理问题,也是研究各种实际问题(包括社会、经济甚至人文科学)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在开始学习处理实验数据时,学生往往不会自觉运用各种图线分析问题和描述规律。学生总认为计算比画图得到的结果更准确。他们总习惯于测出多组数据求解联立方程组,而物理实验或解决科学问题有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论可信程度的客观要求,所以提倡用图线有效地减少随机误差。学生接受图线法并自觉地利用图线来研究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要经过多次的使用才能逐渐体会到图线法的优点,自觉地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并用之分析问题是一种重要能力。提高对数量的感悟能力,培养快速估算能力,也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估算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算能力,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随时要用到。它除了同计算问题有一些共同之处外,还需要在运算过程中,根据正确的理论依据,大胆进行近似约简,简化运算过程,迅速得出结果。事实上,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时,才敢大胆简化计算过程。这是正确设计物理实验所必需的能力。在设计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估算的根据来自于实验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实验参数(包括实验仪器的有关参数)的了解,由此确定某些数据的合理分布范围、数量级等。具有较强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人,才能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一些问题迅速做出判断。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第4篇

一、用有趣的物理实验,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强, 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 从而激发兴趣, 调动积极性呢?在上第一课时, 首先, 应做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试管上部水沸腾了, 下部的游鱼却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漏斗用力向下吹乒乓球, 却越吹越紧。4.光的色散。5.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转动———小电动机。6.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 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 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 食指蘸些清水, 按到酒杯口边沿上, 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 改变酒杯中的水量, 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看到这些实验以后, 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 从而增加了对物理的兴趣。

二、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 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 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 感受过的,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 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例如, 1.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 放到冷水里浸泡后就容易剥壳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2.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 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 这又是为什么呢?3.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 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4.将一条小鱼放在装水的大试管中, 将试管倾斜用酒精灯加热顶部1—2分钟, 试管上部水已沸腾, 小鱼会不会被煮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找出问题的答案, 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实验证明, 这些问题的实验结果跟他们的想象差别很太甚至截然不同……诸如此类的现象, 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这时我就对学生说, 只要好好学习物理, 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陶行知说过, 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物理的过程, 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 身边的物理知识,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用多媒体展示科技成果, 巩固兴趣

试想我们物理教学中如果缺少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的认识, 那我们又如何来解决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做好本质工作, 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 才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教学的要求。在上课时, 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发射“神舟六号”的视频录像, 在学生兴趣盎然地看完录像之后,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火箭的发射塔是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的, 火箭刚起飞时, 发射塔周围产生那么多的“白雾”, 就是火焰喷到水池里产生的, 那么, 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火箭的发射塔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吗?

四、利用物理学史, 为学生指明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都很兴奋, 这时要抓住时机, 说明要学好物理, 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 要做到: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除此之外, 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踏实的多思的

学风。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段物理学史。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 曾经和同学们一样采用归纳法阐述了“物体越重, 下落的越快”这种观点。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他的学说一直为人们所信服 (配合演示实验纸片比橡皮下的慢) 。1638年伽利略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把纸张和橡皮粘一起。纸头的速度慢, 会拖着橡皮减速;另一方面, 橡皮纸片的总重力大, 两者的共同速度应该增加。这样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变得自相矛盾。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矛盾法 (悖论) 。学生在段晓物理学史的学习中, 不仅仅改变了受力大的物体运动快这一错误观念, 而且学习到物理学家科学分析问题的态度、方法。正如爱因斯坦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 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 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另外, 我讲了一个牛顿为了一个实验忘记自己请来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马车后背当“移动黑板”的故事。说明无数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 才使他们获得成功。

上好一节物理课学习心得 第5篇

xxxx年1月17、18日有幸去琼山二中参加教师培训,一天课听下来收获颇多,下面就来谈谈我对“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好课取决于教师的功底、积淀和智慧,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机智、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作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位,在课堂上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保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一节好的`物理课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突出科学研究的教学

1、注重过程与体验,处理好猜想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要有意识的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最难处理好的猜想环节: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较易猜想;在实验探究环节,通常采用分组探究。

2、关注交流与合作,重视评估的导向性。

3、联系生活与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过程新颖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新课导入新颖独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序走向认知序走向教学序

3、提问恰当明了,注重课程再生资源。

4、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环节不能省知识的应用、课堂训练、小结、作业。时间把握准确,安全问题注意,教学过程注意科学严谨性。

(三)、改制自制实验仪器,凸显实验效果。

(四)、语言幽默、准确、富有激情,注重激励性评价。

1、语言举足轻重:有一口标准普通话,语言准确精确,清晰流畅,简洁生动,幽默风趣,逻辑性强都很重要。

如何上好一节课 第6篇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科学性;新颖;驾驭

教师的义务是教书育人,那么如何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呢?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教师,我认为,首先得做到上好课。下面针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

自己知道这节课我要讲些什么,如何才能把它讲得更透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优化,做到科学性、简约性和条理性。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上课前都必须得到解决。

二、在开始讲新课之前要进行上节课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

可以采取提问或学生板演等方法来实施,接下来就是新课的引入,可以借助以前某个知识点的延伸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例,并且举例要恰当,引入要自然。在讲解的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这堂课宏观的调控者和引导者,同时在授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上声音要洪亮,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语速要适中且有节奏。总之,教师本人要有激情,借助口头描述或身体语言等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精神饱满,学而不累,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和谐性。

2.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抽象问题简单化。分析要透彻,要有科学的预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板书要规范清晰,采用主板和副板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一些概念的解释和结论的推导可以在副板中呈现出来。

4.创设问题情境要新颖,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提问式、探究式、学生板演、指导阅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协作能力。教师要合理地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积极建立榜样的感染力和可信度,使学生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端正态度。只有让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的课,学习成绩才能提升。在这点上就是要展现出你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学生,让师生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完成教学。

5.知识点的拓展要适当,进行必要的随堂练习,教师要留给学生时间去消化和处理课堂习题。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下课前布置适量的课堂作业。

以上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上课后教师还要有一些工作要做。比如,学生课堂作业以及章节测试题的批改,要做到考了必改,改了必评,评了必谈。要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这恰好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一节课上得效果如何不是只看教师讲的内容有多充实、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各个方面的技能又提高了多少。还要看在教学中是否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是否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管怎样,教学中始终要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基本点,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这也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让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三、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王建成.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02.

[2]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怎样上好第一节物理课 第7篇

一、认真备课,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工作

(一) 充分准备, 从穿着、教态、语言都应非常重视

因为之前孩子们会在心里无数次的想象过物理教师的形象, 所以教师在第一节课上一定要展示给学生们一个端庄、博学、干练而又亲切的形象,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个人性格有适当的幽默, 第一堂课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非常关键。做教师多年我们都知道, 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孩子们对教师的亲切信任与喜欢的这种情感会很容易转移到这门学科上, 所以设计好所有的第一次非常重要, 包括第一句开场白, 第一次板书等等。

(二) 仔细研读体会课标, 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使学生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大致了解物理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物理很有用且物理与生活有紧密关系,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强烈的求知欲。

而对于怎样学好这门学科这一问题可适当淡化, 在以后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体会学习方法。并且我个人认为第一堂课没有必要给学生提一些常规要求。如课堂纪律, 作业要求等等, 这些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自然渗透, 免得一堂原本兴奋而激动的课堂留下阴影而使学生畏惧, 尤其是对于学困生。

二、架起生活与物理的桥梁, 让学生感到物理的亲切, 也体会到物理的有用

问学生“炎热的夏天, 从冰箱中拿出冰棒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外面有一层霜, 有会还会看到冒白气。”接着问“人在什么情况下嘴里会冒白气?”学生回答“冬天”。教师拿起准备的吸盘挂钩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够适用它?为什么?”继续问:“什么样的气球脱手后会升空, 什么样的不会?又是为什么?谁知道老花镜与近视镜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小猴子分萝卜将萝卜找出支撑点分两半, 问学生:“若你是小兔子, 打算要哪一半?”学生会有激烈的讨论, 但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些学生见到和体会到过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过程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利用身边的物理知识和现象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三、精心设计奇妙的实验,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生通过身边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生活中之后, 设计几个有趣的出乎学生预料的实验, 例如, (1) 大试管中盛满水小试管开口向上插入大试管中一部分然后快速将装置倒置, 学生肯定想到小试管会掉下来, 但实际上小试管反而上升, 为了加强实验效果可在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 (2) “铅笔生根”顺手借一位同学的铅笔将事先准备好的挂有钩码的铁丝系于铅笔下部某处。铅笔在食指尖上则可直立, 从上部不同的地方拨动铅笔始终不倒。 (3) 发给学生放大镜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看老师, 学生通常的认识是: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 可能很少注意到放大镜里竟然还能看到缩小倒立的景物。 (4) “听话的小瓶”, 将一带色小瓶装入适量的水再将其置于几乎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 用手捏瓶改变捏瓶的力的大小小瓶会随教师口中发出的指令而相应的上浮或下沉, 使学生感到惊奇而兴奋。一个个精彩的实验就像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术将学生深深吸引, 好奇是兴趣的开始, 而兴趣是学习最初的动力,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定要在第一堂课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这种动力。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学完初中物理知识就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和解释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现象了。

四、课前了解学生状况, 帮助班级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通常与学生见面之前, 我都会找该班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了解一些班级基本状况。并适时地记下一些同学的名字, 大概分为很优秀的, 学习踏实但思维反应较慢的, 聪明伶俐可因学习习惯不好而成绩较差的, 学习很差对班级影响较大的, 大致十几位同学, 当然后进生居多。对这些同学我会在课堂上根据具体问题使他们回答己所能及的问题,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与表扬。学生会非常奇怪第一节课教师会叫出自己的名字, 当叫过五六个同学以后学生会相信教师可能知道所有同学的情况。课堂上会更加专注, 想给教师展现最棒的自己, 同时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信任而更加努力学习。我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中会不露声色的给学困生这样一个暗示:新增的这门学科并不难学, 别的学科没学好并不影响对物理的学习。学生经过这堂课后, 个个都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学习物理信心十足。我个人体验到这种方法对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很有帮助。

浅析如何上好一节课 第8篇

1 课前分析和准备

1.1 教员应认真分析教材

认真分析、研究教材, 是上好一节课的起点。教员只有自己吃透、掌握所要教授的内容, 才有可能把知识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员。在分析教材时, 教员一方面要熟悉该节课所教内容在教材上对应的全部内容, 另一方面, 还要准确把握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并在这一基础上, 重新整合教材, 将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地呈现给学生。

1.2 教员应查阅相关资料

一般情况下, 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和有限性, 这要求教员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通过阅读其他书籍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在课堂中讲授教材的同时, 也能把最及时最先进的理念与知识传授给学员。除此之外, 网上的材料丰富而多样, 教员可以将查阅到的资料以视频、图片、音频、新闻稿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员, 以刺激学员不同的感官,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1.3 教员应进行准确的学情分析

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定位是一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学方法的选择、补充材料的取舍都应以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只有做到因材施教, 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情分析的内容应包括教学对象的来源与年龄、教学对象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教学对象的学习起点分析 (包括学习水平、学习的优势与劣势等) 。教员可以通过直接与学员沟通、分发调查问卷或与学员所在连队主管沟通等方式获取关于教学对象的资料。

1.4 在整合所有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做好教学计划

在认真分析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准确分析教学对象之后, 教员应该结合该节课所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 在所查阅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 对计划教授、补充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与整合, 选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按照符合学员认知规律的顺序安排教学进程, 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2 课中讲授

2.1 要做到按计划教学

按计划教学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要求。一方面, 教师做好的教学设计、写好的教案、选择的教学方法, 都要通过按部就班的实施体现出来, 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 教学计划对教员的教学活动起到指引、提示的作用, 可以帮助新教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不会因为意外情况而中断教学或出现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的问题。

2.2 要有效控制、组织课堂

有效地控制、组织课堂是实现按计划教学的前提条件。这要求教员上课开始前, 明确课堂要求与课堂纪律, 让学员认识到遵守课堂秩序、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 在要求学员参与教学活动时, 教员应明确活动的任务与要求, 确保每名学员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明确课堂任务,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3 要有积极有效的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员与学员双方的交流活动。在课堂中, 教员不应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更应该强调学员的理解, 关注他们的感受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员适时与学员进行交流, 包括语言交流与眼神交流。语言交流是学员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 学员可以通过回答教员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给教员以反馈, 而教员也可以通过眼神交流, 判断学员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 教员还可以通过眼神交流鼓励内向、学习程度较低的学员积极参与课堂。

3 课后反思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做人如此, 上课亦然。要上好一节完整的课, 不仅仅需要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激情与发挥, 更需要课后的反思与总结, 这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修正日后教学问题的途径。

3.1 教员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过程的顺利与否, 教学结果的理想与否, 都是教学方法的直接体现。如果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教学效果较好, 那么则说明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合适的, 这时候, 教员需要总结, 为什么这样的方法合适, 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教授怎样的内容材料, 面对怎样的教学对象, 发挥了最好的效果, 在以后面对同样的情况时, 则可以再次利用。相反, 在备课过程中, 总会由于对于材料的准备不充分或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定位不准确, 而造成教学方法选择的失误。这时, 我们应该重点总结为什么这一教学方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这一方法不适用于这样一节课, 那么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讲授这节课,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 则应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3.2 教员还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与教学姿态

初上讲台的教员, 可能会因为紧张或准备不充分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细节问题。比如: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或者是由于紧张而出现身体的晃动、低头或看天花板、双手不知道放在哪里。在语言上, 可能会出现多余的口头禅或口水化的语言, 也可能是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时用了不合体的语言。这些问题, 是教员在讲课过程中意识不到的, 因此, 在教学过程结束后, 需要教员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教学语言与教学姿态, 找到问题, 并努力克服这些问题。

3.3 教员还应该及时与学生交流, 从学生那里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

作为一节课最直接的听众, 学生对一节课的感受,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体现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后及时和学生交流, 看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 问问他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新教员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的教学,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作为一名新教员, 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 面对一堂课, 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 无从下手, 因此,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3个方面, 还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 积极向老教员、优秀教员请教学习, 遇到问题或困惑, 多和他们交流沟通, 可以通过大量听课, 研究这些教员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和教学姿态, 然后进行模仿练习, 从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姿态几个最基本的方面努力, 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并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新教员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 只要新教员满怀激情, 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三尺讲台, 热爱自己的学员, 把教育融入自己的生活, 时时刻刻把了解学员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心里, 体会他们的欣喜, 感受他们的悲哀, 就一定可以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顿占锋, 李灿, 唐昆, 等.浅析90后军校学员的心理管理[J].职业时空, 2012, 8 (6) :84-85.

[2]董建平, 黎恋恋, 张峰.“90后”军校学员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军事交通学院报, 2012, 14 (6) :14-17.

[3]符丽芳.加强军校学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报, 2012, 14 (6) :10-13.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第9篇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教材的难易程度, 如果教材过难, 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就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反过来说, 如果教材过于容易, 学生根本不用通过努力就能完成, 那也不会有什么积极性。只有教师在选择教材时, 使学生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活动,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适宜的积极性。

另外, 教师的教学态度, 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先是板起面孔, 表现出一副严厉的态度, 怎么能谈得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当然, 教师一味的亲切和蔼, 对学生根本不作任何要求, 学生乱成了一锅粥, 那也不是什么正确的学习积极性。

其它方面, 如课堂的运动量的大小, 场地的布置是否合理, 等等,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中, 只有学生有比较好的学习积极性, 与教师配合密切,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 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在课后进行总结, 在分析和评价一堂课的时候, 学生的积极性究竟表现得如何, 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客观标准, 我们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 是否有学习积极性, 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学生在进行活动时, 表现得是朝气蓬勃, 主动自觉地进行练习, 还是消极被动、勉强地进行练习, 这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主要的一种反应。有时, 我们在课堂上, 在进行一项练习中, 学生是争先恐后, 非常自觉的、不需要教师督促而能够主动地去完成, 这无疑是能说明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说只有在教师的再三督促下, 甚至是强制下才会进行练习, 这说明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 只是勉为其难按照教师的意图去从事一些练习罢了。在观察学生是否有学习积极性方面, 这个问题是一个首要的因素。

第二, 要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 如果当教师在讲解、示范, 以至于其它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 能够认真的听讲, 看示范和从事练习, 那么说明学生是有学习积极性的。反之, 如果纪律很涣散, 虽然经过教师的组织, 学生表现得也很疲沓, 那么, 说明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积极性。

第三, 我们还要看一堂体育课当中, 学生的整个情绪如何, 如果情绪一直是饱满的, 全力以赴, 课堂气氛是很热烈的, 那么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涨的。但是,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无精打采, 那么说明这一堂课学生是没有学习积极性的。例如, 有一次, 我发现一个女学生, 突然对体育课很冷淡, 经过了解, 原来她听人讲, 参加锻炼的人一旦停止了活动, 身体就会发胖, 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个人反映出来的, 但它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女学生的思想活动, 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讲清参加锻炼要持之以恒, 不应中途停止的道理, 而后又从审美观点上, 谈了对高矮、胖瘦的认识。这样不仅解决这一个学生的思想问题, 也教育了更多的学生。也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知识, 往往对锻炼中的某些想象产生误解, 例如, 他们看到篮球运动员高大, 便错误地认为打篮球能长个儿, 而举重运动员个子矮, 便错误地认为练习举重会影响长个。又如, 练习单杠引体向上能使身体变高, 等等。由于学生这些错误的认识, 就会使他们在体育课上, 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担心, 而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 而缺乏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这时体育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当然, 这三个方面是不能割裂开来看的, 因为这三个方面是统一在一起的, 如果学生学习很主动, 很自觉, 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不集中, 也更不会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如果一堂课上得很活跃, 学生很富有朝气, 锻炼时生龙活虎, 那么也很难设想, 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的时候注意力会不集中, 在练习的时候会不主动。我们在观察的时候, 可以在不同的侧面去进行观察, 但从实际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都是一个问题, 那就是学生有没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很多, 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组织, 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如何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使之适应学生的客观的实际情况。如果这些方面, 再加上教师亲切而又严格的要求, 正确的教学态度, 那么, 就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所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必然会完成地更好。

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 第10篇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调控好一堂课气氛的前提。备课效果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因此,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上课前把准备工作做充足, 以学生为主要对象, 精心安排设计教案, 不仅要备教材于内, 更要备学生于外。备课, 备教材是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必须做的工作, 但是备学生这一环节却总是被很多老师不经意间的忽略了, 有的老师会抱怨为什么在课前备课备的好好的, 而且觉得学生们也会很感兴趣, 但上课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这除了要做到在上课时有课堂调控能力, 另外就是要备学生, 平时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了解学生的兴趣, 从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出发,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并实施贯穿教学全程的最有效教学方法。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变的教育方法, 导入新课,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十分亲切的感觉, 富有艺术性的开始, 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 使学生乐学、爱学, 因此教师要灵动开头, 先声夺人, 用最短的时间, 带领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英语课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 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经常采用的有:1、歌曲式导入, 2、提问式导入, 3、图片, 幻灯等电教手段导入, 4、复入式导入等等。模拟逼真的情景, 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呆板的英语文章变得直观、明了, 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三、巧设游戏, 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天性好动, “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他们很难长时间保持兴趣。设计出适合学生口味的游戏, 寓教于乐, 才能在帮助教师驾驭课堂的同时, 又能帮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语言操练。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学生真正喜欢上用英语交流了。

四、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语言环境, 导致学生会背单词和句型, 可是到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用, 怎么用。要为学生创造情境模式, 将语法和句型同实际生活融会贯通, 才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不仅会说, 更知道在什么情形下使用。例如, 在讲授“How much is…?”这个句型时, 我便假设了“Shopping”这一环境, 让学生自由发挥, 并在组内进行讨论并进行了即兴的表演,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不经意间掌握了句型用法, 并且记的很牢固。

五、单词教学的形式多样化, 英语课堂教学不能以枯燥的记忆单词和语法为主, 而是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做为教学的重点。

机械的记忆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乏味, 传统的单词教学采用的办法一般是这样的:出示单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出示汉语意思——拼写单词——出示下一单词。这样的方式不仅很单调, 而且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教的很辛苦, 学生学的很无聊。个人认为, 在英语讲堂上, 单词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将游戏穿插在讲课过程中,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下列方法比较有效:1、用实、虚声的方式读单词。实声可以是大声, 低声, 轻声, 虚声只做口形就可以了。 (用一个单词做示范enjoy) 这种方式的读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用“猜谜语”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最简单而且行之有效的, 在讲完了所有单词之后, 把一句学生请到讲台上, 偷偷告诉他一个单词, 请孩子们用“Is it…?”进行猜测, 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更能让学生多说新单词, 在进行这个活动时, 学生状态均好, 当然收到的效果就好。有时也可以做肢体语言, 例如在讲授“animals”这个环节时, 我模仿了“cat”“dog”“duck”“fish”等, 让学生一看即懂, 使他们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中来。3、用“竞赛”的方式来背单词。背单词, 对于学生来说, 是比较枯燥的, 想让学生轻松的, 快速的记忆单词, 最好的办法就是“竞赛”。4、用“开火车”的方式拼读单词。以holiday这个词为例, 以往都是教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拼读, 但现在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拼读, 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轻松的记忆单词。

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英语课堂很容易变成老师的“一言堂”, 往往是一节课总是老师在不停地自问, 又不停地自答, 而学生能做的就只有说“Yes!”或“No!”学的很被动。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 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给学生“说”的机会, 让学生学会交流, 在教授重点句型后, 可以采取一些方式进行练习。如:park, card, part, hard。其实并不难, 大部分学生可以准确的读出来, 他们就会很自信, 很有成就感。

七、重视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

学生都处于好动的年龄, 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 但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 在内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赏, 平时可以用简单的语句进行表扬, “Great!”“Good!”“You are clever!”如:评价的内容可以是上课的纪律, 可以是听课的状态, 也可以是回答问题的次数等。评价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单个进行评价, 也可以进行小组评价, 可以是教师给予的评价, 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评价。

总之, 要想上好每一节英语课, 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 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将兴趣逐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更要灵活多变,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英语, 善于学英语, 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

摘要:作为一名称职的英语教师, 如何上一节好的英语课是每个教师最关注的话题, 也是所有英语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进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对英语方面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所以说激发学生兴趣是英语课堂的活力源泉, 是英语教学重点中的重点。

如何上好一节《通信原理》课 第11篇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06-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与改革,如深空通信、无线移动通信、水底通信、微波通信,种种通信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在现在生活中频频出现,并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项专业基础、人才素质培养的教育课程,是信息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学生培养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4G技术的商用带来的巨大利益与潜能,5G技术的探讨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通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新颖和创新,注重教学PPT和板书的合理准备和讲授,注重学生互动环节,注重教学效果,以及课后辅导与反馈环节。让枯燥、难懂的通信原理专业课真正的吸引着在校学生,给所参加上课的学生构造一个充满活跃气息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在互动和思考中学习知识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不仅让他们知道专业的通信名称,还让他们能够分析出实际生活中的通信实例的通信原理和传输机制,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知识。

二、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环节

专业课程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动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入入胜、新颖的课程内容导入,会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这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奠定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课程知识的清晰教授打下基础。不同类型和不同学科的课程导入的方法和重点强调的内容差异很大,要做到很好的课程导入对通信专业教师来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能引人入胜,直观、动感的课程导入是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对于通信原理这么专业课程来说,我不认为直接的内容板书或者PPT的演示是好的课程导入,我会在网上找到关于神州飞船或者天宫一号等用到通信的高科技、社会热点方面入手,让学生先观看一下视频,看完后,就询问你们从这个里面看到了通信技术的应用吗?遥测信号是如何发射、接收及检测的呢?这样带着问题,他们就知道原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通信技术应用的例子。我会接着提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通信技术的呢,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心去寻找身边的答案,如手机通信、对讲机等生活实例。这样就很好的跟学生互动和课程导入,从而让我很自然的引入了通信原理这么课程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这么课程的学习,同学会慢慢了解通信系统的架构,思考通信系统的设计,在这样轻松和开放、互动的方式下进行课程导入,会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创意设计通信原理课件

一门理论课讲述的好坏,不仅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即美好的课程导入,还需要科学的设计教学的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安排。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分散的过程,课堂开始的前十分钟注意力最集中,随后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逐渐降低,四十五分钟左右基本就是没思考的状态。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需要在学生注意力下降的时候,在课件的对应内容出增加设计一个刺激点,如将一个内容相关的段子或者提问,或者跟学生互动,做小游戏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时候,先讲解各个专业名称的意义,如信源、信道、编码、调制、接收机等。但是这样学生刚开始听到这些的时候是记不住的,也不方便他们理解性的记忆。因此,在此处需要设计一个互动和提问的环境。信源就是信息的源头,也是信息发生地,如江河湖海水的尽头一样,可能是一个泉水的开端,也有可能来自一个湖泊,这些泉水眼、湖泊这些就是大海的信源,而经历过的各种道路、小溪就是水经过的道路,也就是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等等。让学生思考剩下的专有名词,这种交叉和变换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在课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动画,让学生明白信息如何在通信系统里面传递。PPT在设计上也需要字体得到,颜色对比度高,让学生看的更加舒服,更好的融入课程。黑板板书的重点内容,也让他们清楚的明白所学内容。课程最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自行找答案,可以让学生课后更加巩固的学习和温习所学内容。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对应通信原理这类专业性强的理论课程也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会让一堂课程如行云流水一样顺畅,也更像一首交响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如,一直采用演示法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只会当时能记住几个幻灯片,但是课后也是没记住主要核心内容;一直采用陈述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讲述内容枯燥无味,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敢兴趣,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也荡然无存,有些甚至会在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一直采用互动的方式教学,学生有可能只记住了教学形式,玩的很嗨,但是没学到什么。一直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抓不住所学内容重点,也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掉以轻心。因此,综上所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注定在当代的课堂上是行不通的,特别是现代的90后,独立思想性强、维权意识也强,如果他们感觉老师讲的特别差、学不到什么东西,会造反,甚至会告到学校,让授课老师下不了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教授效果,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去上好一堂课。课程的讲述、重点突出、视频辅助讲解、互动、提问等都需要融入到一堂好的通信原理课程教案或课件中。

五、课后评价及激励学生

以上都是基于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对应设计的对策,但是课后的学生学习和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后教师自己要设计通信原理课程的评测表,让学生进行测评和统计,哪些对于学生是难点,哪些是容易弄错的知识内容,教师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些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从而使得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从课堂上让学生受益多多。另外,从教师角度考虑,也需要对学习优秀,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表扬,可以树立榜样,让同班同学课后或者生活中向他学习或请教,这样可以促进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设定一定的课后答疑时间,让需要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学习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小的通信系统,如对讲机、红外收发等设备,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的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加课程的兴趣度和投入度。

参考文献:

[1]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6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李国权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18).

[3]李晓峰等.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理论课 第12篇

一、选好上课的内容是关键

1.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体育课在一般人看来好像就是在操场上蹦蹦跳跳,坐在教室里哪能上什么体育课,但是每当天气不好不能上实践课而在教室里上室内课时,就是自习,体育老师看看班就行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往的看看班的室内课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和学生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我们精心准备理论课内容,开发利用所有的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捕捉身边有教育价值的事物。

(1)从学生中生成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也是体育教师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在平时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在体育理论课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也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终轻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在同行的经验中吸取

教师可以通过集中培训、跨学科知识教科专著等多种方法和渠道吸取别人的知识和经验为自己所用,这也是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和强化课程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

(3)从各类信息传播的载体中生成

信息传播的载体有书籍、电视、网络等,这些都是教育专家智慧经验的结晶,他们能让体育教师及时把握课程动态,还能为信息滞后的体育教师提供宽阔的视野,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启明灯。比如:电视中的舞蹈、体育赛事等,教师可以整理这些内容,以便上理论课时播放给学生观赏,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接触一些比较轻松的内容,让他们的大脑得到充分的调节;再比如收集一些与体育明星有关的知识,发挥明星效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真正地爱上体育理论课,让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2. 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技能的纯理论的内容。

虽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但是学生学习本领也是必要的,更何况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所以体育老师利用理论课教给学生一些技能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正面双手头上投实心球时,老师只做讲解示范是不够的,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把用力的顺序、用力的方向在黑板上画出,并作讲解,或者播放关于投实心球的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作,那么在下次的实践课上让学生体会结合理论课的知识再做动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再比如:武术教学中教师的动作、力度不一定很到位,给学生的示范不一定很美观,学生的思想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来播放武术录像,在播放的同时教师做一些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作、了解武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次学生再次学习时自然会想到理论课上的武术录像,并不由自主地照着录像的动作模仿练习。所以理论课是必要的,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体育理论课辅助实践教学,为实践课作好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堂组织的必要性

1. 在课的导入上教师应该特别注意,首先要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让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的内容,这样学生会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所以课的开始部分特别重要。

2. 在课的主体部分中教师要注意课的连贯性,内容的讲解要有条理、有顺序,不能前后不搭。而且,本来理论课就没有什么连续性,学生对理论课的定义很模糊,讲解的内容如果再不连贯,学生就会更加不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点。

3. 在课的结尾部分教师一定要把整节课的内容再好好地梳理一遍,让学生不断回想、巩固,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简洁、完整,让学生完整地了解本次课的内容。

三、在教学技能的基本功上下工夫

1. 语言生动准确。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每一句话都要送到学生的耳朵里,而体育教师动作语言丰富,所以更要利用动作语言、姿态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板书整洁,层次分明。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为体育教师站在黑板前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在学生的印象中体育教师是不太会写什么板书的,如果我们在板书上下工夫,给学生一个惊喜,让他们感觉原来体育教师也能写出那么好的板书,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采用的方式,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努力的过程,感受获得的喜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 发扬民主,鼓励自己动手动脑。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信息化、创新型的社会,要求人具备多种能力和素质,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大胆、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收集材料,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模式。而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动脑”尝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必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一代新人是我们的责任。学校应加强育人工作,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在理论课上利用实践课的技术动作总结一些非智力品质来教育学生,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对如何上好体育理论课作了探索, 对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个性化搜索系统下一篇: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