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造范文

2024-07-21

房屋建造范文(精选8篇)

房屋建造 第1篇

旧时, 居住习惯多为四合院, 以北居为上正房, 配之以东西厢房, 南面为厦子, 街门口开在东南角或西南角, 厕所与街门口相对, 正房与街门同等高, 配房低于正房, 厕所更低, 晚辈住配房, 锅一般垒在上房, 目的是婆婆能监督儿媳妇, 防止她在烧饭时偷吃, 再则是公婆在冬天能睡热炕。四合院讲究对称美, 故南北、东西房的门窗相对, 为防止不对称, 有“窗对门必伤人”的说法。街门口和厕所的位置也不能轻易对换, 因为有“厕所改门必定死人”的说法, 如果万不得已要对换, 需把整个厕所的地面深挖至新鲜黄土为止, 再铺上一层生石灰, 然后用土填平, 靠生石灰阻止先前浊气上升。

建房之前请阴阳先生查找“三沙”和“太岁”所在的方位, 讲究“压太岁不压三沙”, 防止压住“三沙”和“太岁”, 如果压住“三沙”和“太岁”则为凶宅。因为“太岁游八方 (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 三沙站四方 (东、南、西、北) ”, 太岁在每个方位只待五天, 且游荡不定;三沙则在某一个方位不动。如果“三沙”和“太岁”在北方则不宜建造北屋, 如建造即为“凶宅”。如果新房在五天之内没有竣工, “太岁”又游荡回这个方位, 不算是凶宅。平常所说的“太岁头上动土”就是由此而来。

上房梁时应放炮, 且梁上贴梁贴, 通常写有“鲁班问:何时上梁吉?姜太公答曰:此时吉。”或“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所以如此, 因为建新房时, 负责施工的通常是木工师傅, 因此在关键时刻总是把祖师爷请出来;各路神灵都在姜太公麾下, 所以请他出来坐镇。梁头上系上拴着筷子、布条和制钱的五彩绳, 以示房屋主人“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此外, 还有“晒梁不晒檩, 晒舌不晒嘴”的说法 (所谓的“嘴”和“舌”就是为防止接头的两根檩条滚动错位, 分别在接头处作成“卯”、“榫”状, “卯”、“榫”相对。“卯”为嘴, “榫”为舌) 。因为上房梁时, 墙体尚未垒起, 故不能立即搭顶;而架上檩条时, 墙体已经垒起, 所以能立即搭顶, 这就是“晒梁不晒檩”。而“晒舌不晒嘴”就是如果正在建造的房屋为北屋或南屋房则“舌”冲东方;如是东屋或西屋则“舌”冲南方。为什么要这样, 笔者曾走访过很多位年近八旬的老人, 他们都说:这是老辈儿流传下来的规矩, 究竟为什么也说不清。梁檩的根部都向里, 也就是“发家”的意思。由于梁檩都是圆柱形的, 为固定檩条的位置梁檩之间加放一块作成古代元宝形的木垫, 称“元宝垫”。用做房梁的木材要尽可能地截取分叉处与根部之间的部分, 否则预示着当家人有“二心”。搭上房梁就意味着房子竣工, 这时主人就会在屋里放一双鞋, 即“先住人后住神”, 用人的灵气阻挡凶神恶煞。旧时, 家境好的人家要用三—四寸宽的椿木板把伸出墙外的椽子连接起来, 叫做“椿木连檐”。之所以用椿木板, 是因为椿树是“树王”, 其作用一是可以辟邪, 二是显示富贵。不过其真实的作用是:防止房顶上的雨水顺着房檐倒流冲坏墙体。

一处宅子通常先建上房, 后建配房。上房住长辈, 晚辈住配房。上房比配房高, 即长辈能管住晚辈。配房与上房有间隔, 间隔不宜太大, 如果太大一种说法是夫妻不和, 另一种说法是家庭不睦。通常以三市尺为宜。顶水应流到自己院里, 谓之曰“肥水不流外人田”。由于严格的封建等级限制, 房屋都是三间或带一耳房或带两耳房, 耳房与正屋不通, 且房顶略低于正房。带两个耳房的称为“二郎担山”, 这样的房屋结构现在已经很难找到。

建造房屋协议 第2篇

甲方:土地所有人

乙方:出资造房人

为造房顺利进行,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本协议,具体如下:

1、甲方自费拆除旧房。

2、乙方使用甲方拆旧房后的土地建造房屋,整栋房屋建造费用由乙方出资。

3、建房期间,甲方若与其亲属发生纠纷阻碍房屋建造,造成工程延误与损失由甲方负责处理与赔偿损失,乙方不负任何责任。

4、房屋建造期间的施工安全,材料质量等有关问题由乙方负责(房屋以五层为最高协议条件)。

5、房屋建成后的质量问题由乙方负责,甲方不负责一切房屋质量问题。

6、房屋建成以后,乙方以第一层正对大门左数第二个大厅,第三层一套房,第四层一套房,第五层一套房,总共三套房与一个大厅为条件给甲方,其余所有房屋均归乙方所有。

7、建房审批手续费和建房有超高,超宽所交纳的罚款,甲方愿意付三万元人民币,其余罚款由乙方负责。

8、乙方确保以建造的成本价卖两个储藏间给甲方,一个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另一个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

9、本协议一式两份,自签字日起生效,房屋建造时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

甲方签字: 年 月 日

房屋建造 第3篇

一、经典案例

上诉人(原审原告)A公司;上诉人(原审被告)B公司;上诉人(原审被告)C公司。

2004年8月,A公司与C公司签订厂房租赁协议,约定C公司将其建造的位于某地的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的厂房出租给A公司开设工厂,年租金17万元,合同还就其他事项作了约定。次月,因C公司将该厂房交B公司管理,A公司又与B公司就同一厂房租赁事项签订租赁协议,约定原C公司与A公司协议作废,以重新签订的协议为准。两份协议其余内容一致。涉案厂房在建造过程中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照,房屋建成后亦未取得产权证。A公司承租时,当地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曾出具房屋产权证正在办理中的书面材料,A公司依据上述材料办理手续后取得营业执照。2008年,该地区出现强降雪和积雪天气,致涉案厂房倒塌,A公司机器设备被压。A公司在公证处对现场情况进行公证后从涉案厂房撤离,另觅场地生产。其间A公司发出解除租赁协议通知,B公司与A公司就退房事宜结算完毕。

因各方就A公司损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A公司遂诉至该地法院,要求B公司赔偿其机器设备损失、经营损失等共计100万元,同时要求C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B公司和C公司则表示,涉案厂房并非质量不合格建筑,房屋倒塌系自然灾害所致,属不可抗力,不同意A公司的诉讼请求。

二、本案的审判

一审查明,A公司财产损失为机器设备损失40万元, A公司2007年核定利润为40万元。因房屋倒塌现场已不在,一审法院遂向气象部门调查,得知厂房倒塌当日该地积雪深度为6厘米。

一审法院认为,厂房倒塌原因非积雪所致。损失范围以公证情况及评估报告为准,因现场由B公司、C公司清理,A公司的财物残值亦应视为损失。A公司在房屋倒塌后需另寻场地搬迁后再生产,其主张两个月经营损失符合常理,参照税务部门的调查结论计算。关于责任承担,B公司就出租质量不合格的房屋应承担80%的赔偿责任,A公司对房屋质量负有审查义务、注意义务及采取合理措施减损的义务,应承担20%的责任。C公司并非租赁协议当事人,无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一审判决:B公司赔偿A公司财产损失32万元、经营损失5.2万元。

一审法院判决后,A公司、C公司、B公司均不服原判,提起上诉。

A公司上诉认为:C公司作为涉案厂房的建造方,系厂房的所有权人(虽然厂房无产权证),应就房屋倒塌与B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租赁房屋时土地管理部门出具证明表示产权证在办理中,故己方已尽注意义务,并在房屋倒塌后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故不应承担20%的责任。请求改判C公司与B公司连带赔偿其全额损失。

B公司、C公司上诉认为:强降雪天气应视为不可抗力。A公司对气象部门发布的强降雪警报未予注意,亦未及时清除屋顶积雪,导致房屋倒塌,应承担主要责任。请求改判对A公司的原审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二审经审理,各方当事人对于房屋倒塌系房屋质量问题均表示无异议。后经法院主持调解,各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B公司分两次支付A公司35万元;A公司将其在涉案场地的其余受损机器设备搬离。该调解协议不久履行完毕。

三、综合分析

1、强降雪天气能否视为不可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自然灾害是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认同的典型的不可抗力现象,是指独立于人们意志以外发生的事件,在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本案中各方责任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5条规定,建筑物等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责任在归责原则上采取过错推定,即只要损害由房屋本身设计、建造缺陷所造成,首先推定所有人有过错,如所有人认为其无过错,负有举证责任,不能证明的,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本案中,B公司作为出租人应向承租人承担涉案厂房的瑕疵担保责任。而关于C公司的责任认定,第一,A公司虽就涉案厂房先后与C公司及B公司签订租赁协议,但A公司与B公司的协议中已明确C公司与A公司的原协议作废,结合A公司此后向B公司付租、解约后B公司向A公司清退款项等行为,应认定租赁关系的出租人一方由C公司变更为B公司。因B公司将质量不合格的房屋出租给A公司,其应就上述违约行为对A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第二,C公司虽与A公司已不存在租赁关系,但作为房屋建造方,C公司建造了质量不合格的违法建筑,导致该建筑物的实际使用人A公司受损,其亦应向A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该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所以,B公司应向A公司承担主要的侵权及违约责任,而C公司应承担特殊的侵权责任。

至于A公司是否应分担部分损失,根据查明的事实,A公司承租涉案厂房时,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材料表明房屋产权证尚在办理中,A公司基于对上述材料的信赖承租房屋开展经营,应认定已尽到善意承租人的审查义务。房屋倒塌与不可抗力无关,若仍强调A公司对强降雪天气负有注意义务,系不合理地加重其责任。房屋倒塌后,A公司及时保存证据,另觅场地生产,努力减少损失,现其主张的损失范围并不包含因未采取适当措施导致的扩大损失。鉴于此,原审认定A公司对损失负有20%的责任有所不妥。

四、有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16条规定,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33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吕涛、高超群供稿)

浅谈房屋建造质量控制的要点 第4篇

1 我国房屋建筑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最重要的一项控制内容, 就是保证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目前,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或者通过市场竞争, 压低建筑材料的价格等, 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谋取私利。例如,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偷工减料, 或者以次充好等, 施工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就会影响房屋建筑的质量, 容易出现房屋建筑安全事故。

1.2 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但是在房屋建筑管理的过程中, 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企业的态度。只有施工企业重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才会在建筑管理中,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 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如果房屋的建筑施工, 长期缺乏完善的、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都缺乏明确的规定,

不能实现各施工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 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出现质量问题, 影响房屋建筑的使用。

1.3 施工计划不合理

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 才能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针对施工的时间和施工进度制定的, 需要施工单位严格的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才能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一些施工企业,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 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 不利于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的实施。例如, 施工的时间和进度, 会受到气候等一些不可抗力的影响。施工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压缩施工的时间, 片面的注重施工速度, 忽略了施工质量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1.4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基本由农民工组成, 所以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水平, 需要施工企业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素质培训, 保证施工人员, 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能准确地按图纸、按有关规范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 主要体现在, 一些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认为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施工培训, 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所以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不能实现不同房屋建筑设计的施工。

2 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严格的管理施工人员

在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工作中, 严格的管理施工人员, 有利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可以有效的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实现对房屋建筑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 主要包括技术管理、机械操作和高空作业等施工人员的管理, 通过严格的施工技术和素质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可以缩短房屋建筑施工的时间, 降低施工成本, 有效的提高了房屋建筑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水平, 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

(1) 培养施工质量安全意识。严格管理施工人员, 除了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之外, 还要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 充分的运用专业的施工技术, 体现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意识, 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施, 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才能实现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保证房屋的建筑质量, 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率, 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通过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实现房屋建筑的安全使用功能。例如, 在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过程中, 严格的管理施工人员, 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 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流程。

2.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施工环节和施工流程比较复杂, 所以存在很多方面的隐患, 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可以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 结合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情况, 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和素质培训, 按照我国的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管理政策, 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认真的贯彻、落实和执行, 有利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可以有效的避免房屋建筑中出现的一些质量安全事故。例如, 在房屋建筑施工之前, 做好房屋建筑的施工计划, 明确房屋建筑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重点;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制定科学的施工制度和施工流程, 做好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估等。

2.3 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是提高房屋建筑质量安全, 延长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基础条件, 可以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施工材料管理机构,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才能有效的预防因为施工材料质量出现的房屋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例如, 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时, 不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忽略施工材料的质量, 要根据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需要, 选择合格的建筑材料;定期的对施工材料储存库进行检查, 详细的做好施工材料的使用和管理记录等, 才能有效的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

2.4 形成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形成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可以有效的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管理, 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的房屋建筑质量管理体系, 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认真贯彻我国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管理政策, 严格遵守房屋建筑质量的管理制度。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才能有效的实现房屋建筑的发展。例如, 在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管理中, 设置施工人员的奖惩制度, 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 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需要严格控制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根据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结合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情况, 通过不同的方法, 实现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才能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促进房屋建筑的发展。

摘要: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 加快了房屋建设的速度。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质量安全是首要的任务。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密集地方, 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安全防范机制, 严格控制施工环节, 保证施工质量, 才能提高房屋建筑的效益。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提出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的方法, 实现房屋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造,质量控制,要点,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连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0 (24) :475-476.

[2]张涛.浅析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5 (24) :60-61.

[3]尹靖凯、杨絮.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0 (05) :475-476.

合伙建造房屋协议1 第5篇

甲方:应铁辉

乙方:罗明仁

甲方有一栋土墙老屋,只因暂时资金短缺,与乙方商议将原老屋拆除,在地基及空地上双方共同建造一栋新楼房,经甲乙双方商议同意后,特订出如下条款:

一、房屋地址:房屋地处五里牌村新建组黄文锋,陈丙华屋右至与陈建国共墙,以原土地使用证为准。房屋面积及证号,房屋建筑面积154.72m²,及屋空地,土地使用证号醴集建(1990)字第41-B-12-10号,其余所有空地都可建房使用。

二、甲方拆除本人原老屋以此屋基和空地作为双方共同建造房屋资本,在建造房屋时全部费用一概要由乙方承担。甲方不负任何费用。

三、房屋构造:外墙贴瓷砖,所有内墙按壹平灰做法,不安装门窗。

四、房屋建成后,房屋分配情况:

1、如乙方所建房屋是一层一套间的规格,每层面积不少于120m²,甲方分得此栋房屋的第一层,乙方另外付给甲方伍万陆仟元。如每层面积不少于170m²,甲方分得此栋房屋的第一层,乙方付给甲方叁万捌仟元。其余所有房屋由乙方所有。

2、如乙方所建房屋是一层两套间的规格,甲方分得此栋房屋的大套间的第一层和小套间的顶层,乙方另外付给甲方贰万陆仟元。甲方所分房屋由甲方自行办理所有证件,其余房屋归乙方所有。

五、乙方的房屋自用或出让给他人,甲方无权干涉,甲方无任何条件帮助乙方办理房屋所需证件(费用由乙方承担)

六、乙方在建房时,村组和邻里关系由甲方负责处理好。如乙方在建房过程中,安全事故由乙方负责,甲方负责水、电、路三通。

乙方承诺在2010年之内动工兴建。

七、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房屋建造 第6篇

1 关于结构安全度的思考

工程可靠度习惯称安全度。传统安全度定义是“结构安全度是指在正常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情况下,结构对抵抗各种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所必需的安全储备的大小”[1]。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工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工程结构的可靠概率度量。过去,我们认为建筑物不倒就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建筑物到底有多大的安全储备,是否能经受得住地震的检验达到抗震设防的标准,我们是否真的心中有底。从四川地震的震害情况来看,即使有些按规范设计的房屋,也大量倒塌。

1.1 建筑安全储备

建筑物的安全储备分为构件安全储备、整体系统安全储备。结构构件的安全储备,通过成熟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保证。通过地震后的大量房屋震害来看,结构整体安全储备还是不能仅经过计算确定。安全储备和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有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新规范会比旧规范为提高结构可靠度而增加含钢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TJ 11-78,GBJ 11-89,GB 50011-2001中可以发现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结构安全储备越来越大(见表1)[2],当然,所谓大,也是相比较而言,只是适应相应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水平,并不是说按规范设计出的房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与同时期的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我们的房屋在安全储备上还处于低水平。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建筑物的安全储备会越来越大。

注:以TJ 11-78为参考值;安全水平以标准值为参考,安全储备以平均值为参考

1.2 结构设计优化

一个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不断的调整设计方案,那些正规的、负责任的设计公司出的图纸一般卡规范的底线,对建设单位来说,不要只考虑经济利益,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也要考虑,设计能优化就优化,不能优化不要强行优化。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不同,工程造价就会不一样,为降低造价,框架结构优化为砖混结构,剪力墙优化为异型柱结构等意味着本身就降低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从这次地震来看,抗剪能力强的结构形式破坏程度要小于抗剪能力差的结构形式。譬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好于砖混结构,剪力墙结构好于框架结构[3,4,5,6]。有时候优化是“优化”掉建筑物抵御大震的能力,“大震不倒”[7]不光依靠结构构件的安全储备,更重要的是结构整体的安全储备。由于建筑物在设计、施工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材料本身有诸多离散性,一根(个)结构构件优化不慎,就可能导致整体安全储备的丧失。所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优化结构设计时,要合理、慎重。

2 施工过程中的思考

2.1 既要服从设计,也要不迷信设计

按照规范设计的建筑物不代表在地震作用力下不会发生倒塌,在大量的震害事实面前,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分析、总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模型计算本身就假设了很多理想的状态,是在理想状态下计算分析做出的设计结果,而建筑物是由钢筋、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构成。这些材料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设计方法虽趋于成熟,但并非无懈可击。设计成果也和设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关,一份建筑图纸少说十几张,多则几十张、数百张,图纸中的错误缺失在所难免。在拿到设计图纸以后,作为现场技术人员要认真阅读图纸,如有疑问大胆提出,争取把问题控制在施工之前,避免给建筑物造成安全隐患。

2.2 精心施工,明确关键环节

房屋的建设过程,从设计到最后竣工验收要经过很多环节,这个过程是很多行为集成的结果,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必然会来自多个方面。特别是我国的建筑市场并不完全规范化,在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存在来自住宅消费者在施工过程中的随机性干扰,也可能来自于投资者基于市场变化后的不当要求,还有可能存在施工项目管理方作出的投机行为和错误决策等方面影响,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也就有了较强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及综合性[8]。

一个项目参与施工的有很多队伍,总包队伍要切实负起对分包队伍的管理职能。现在房屋建设项目的很多分项工程,建设单位直接分包给专业的分包队伍施工或由总包单位直接分包施工。名义上都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监督管理施工,但现实情况中很多总承包只收取管理费不履行管理职能。分包队伍只对本专业的东西知晓,对工程的其他环节并不熟知,总包单位在分项工程施工时,一定要事前进行技术交底,尤其是与下道工序或分部分项工程的接口环节,一定要交待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每完成一道工序先由分包单位自检,再由总包单位复检,最后由监理单位验收。对于那些隐蔽工程必须有齐全的验收手续,按照规范规程的要求,每项必检。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确认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在施工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科学、客观、公正的严把质量关,杜绝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建设单位做好协调各方的作用,尽量少干预施工过程。房屋建设过程中各方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关,严控质量安全事故。作为结构安全性这个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先看对结构安全性是否造成影响,然后再分析考虑别的影响。

3 建筑过程中的诚信问题

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在混沌系统中初始输入条件的微小变化,经过系统的不断放大,其未来状态可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异。其本质是细节不容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一场巨大的变化;一点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带来细微的损失[9]。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缺失引起的损害,导致建筑市场信用链产生振荡[10]。这次四川地震倒塌的房屋中有多少是“豆腐渣工程”,在房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参与单位是否是用心去做,是否是用“诚信”去做。可能只是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存在缺陷,但也可能所有环节都有问题。那些处在非地震区域的房屋,虽然这次没有出现问题,谁又能保证以后不出问题,老百姓花费巨资买回来的房屋是不是一个“定时炸弹”。由于历史原因,全民整体素质不高,建筑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应该认识到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为了给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房屋商品,从政府到普通施工人员都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4 结语

这次汶川地震的震害深深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一名从事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面对这场灾难,面对着地震后房屋的状况,回顾自己的从业历程,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从灾难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检讨工作中的得失,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只盯住自己岗位的那个有限地方,从全过程、全方位来看待工作,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房屋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才能。

摘要:结合汶川地震中房屋震害情况,对当前房屋建造过程进行了反思,从建筑安全储备和结构设计优化两方面探讨了结构安全度的问题,并分析了建筑过程中的诚信问题,以期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增强房屋结构安全意识。

关键词:结构,安全度,安全储备,施工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济川,王玉倩.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试验诊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宋二祥,钱稼茹,刘凤阁.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8(4):1-9.

[3]李宏男,肖诗云,霍林生.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启示[J].建筑结构学报,2008(4):10-19.

[4]王亚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8(4):20-25.

[5]叶列平.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8(4):42-50.

[6]金来建,贾洁,朱丹.汶川地震中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典型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8(4):34-41.

[7]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8]侯学良,朱洪亮,关罡.中国住宅工程质量问题的循证管理方法及其证实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7):98-102.

[9]刘铁驹.蝴蝶效应及其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9(14):31-33.

房屋建造 第7篇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9年以来,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 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 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群形态更加明显,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发展日益迅速的城镇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意味着一些领域的运行模式要发生改变以适应之, 所以这对于中国的房屋建造模式来说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一)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最初在新中国成立阶段, 国家最高领导人曾明确指示“城市太大了不好”, “要多搞小城镇”。中国走出了一条“积极推进工业化, 相对抑制城市化的道路”, 造成了在社会结构上的深刻二元化。1980年, 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中强调:“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市”。1990年开始执行的《城市规划法》中则进一步强调:“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000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十五”计划的建议中, 已经明确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作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政策性问题。2002年11月,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人们终于认识到, 发展大城市最符合经济效益, 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选择。2013年12月,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表1显示了自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 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变化, 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化步伐在逐步加快并且将会持续增长下去。

(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旧型城镇化而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温家宝2007年5月进一步指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明确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 国家领导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形势重新部署了接下来的城镇化工作。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以人为核心”上, 会议指出要以人为本,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但是在做到这些之前, 住房问题仍需解决,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在众多重要指示中, 有关于建设领域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坚持生态文明,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二是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 严控增量, 盘活存量, 优化结构, 提升效率, 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三是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另外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 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 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

可以看出,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房屋建造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以“建设高质量城镇”为前提的条件下, 不仅工程质量是建造需要把好的大关, 在环境保护、工程安全、农民工就业和工程质量方面也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对于目前仍主要沿用传统建造模式的中国来说, 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努力提升生产力, 将建筑产业升级以利用新的建造模式完成更高质量的工程建设。

二、典型发达国家城镇化模式与特点分析

(一) 典型发达国家城镇化模式。

美国的城镇化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该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移民人口迅速增长和配合工业化进程的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美国的工业化得益于廉价的移民劳动力。1860年全美最大的50个城市人口的40%为外国出生的移民。同时,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美国进行了以运河和铁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建设, 这一举措带动了对美国中西部和五大湖区的开发。此后, 美国的城镇化速度很快。1970年时, 美国是一个农业国家, 13个独立州的总人口仅为390万人, 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0%;但到2012年时, 美国城镇人口比例高达90%以上。北欧的瑞典和丹麦在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居住问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成功地实现了住宅的工业化生产, 作为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瑞典国家标准和建筑标准协会 (SIS) 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业化建筑规格、标准。这使得瑞典的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得到迅速提升。至2012年瑞典的城镇人口比例达到了98.4%。

(二) 典型发达国家城镇化特点。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比较快、城镇化率比较高, 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管理经验, 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城镇化建设思路总结起来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1. 注重环境保护。

由于历史传统和人文素质, 美国国民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强。近年来, 美国政府每四年颁布一轮生态建设计划, 实行指令性管制。小城镇建设中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因素优先考虑, 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在其建设法典中, 环境保护制约着建设的全过程, 而且政府规定, 任何建设项目都要保证绿地总量的平衡。

2. 有一套标准化的建造体系。

利用建筑工业化的模式建造房屋时, 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 (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 , 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 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 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

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 预计中国大规模建设时期至少还要持续20~30年左右, 建设高峰期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 未来30年, 中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达600~700亿平方米。当前的房地产调控过后, 对住房的刚性需求, 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产品的刚性需求依然强劲。因此, 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来渡过大规模建设阶段, 保证建筑质量和耐久性, 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多功能和舒适性, 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中国传统建造模式弊端分析

高产值贡献和高就业容纳能力, 使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并不能掩盖它本身的基本特质———一个高度依赖外部要素投入拉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现有政治和国民经济体制下, 它高度依赖国家政策导向和宏观经济整体增长, 行业整体表现为:效率低、收益差、负担重、竞争烈。这些弊端都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相违背, 要想实现预期的城镇化目标, 就必须想办法尽量克服这些弊端。

(一) 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

传统的施工建造模式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以及诸如光污染的其它污染。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污染日益严重, 尤其是城区的施工建设, 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土建工程的施工设备, 比如打桩机、推土机和压路机等。建筑施工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有:建筑垃圾在清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粉尘、基础施工和结构施工产生的大量粉尘等。更重要的是, 低下的建筑生产效率使能源消耗超标, 造成浪费严重,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图1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在建筑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 可见传统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 呈快速上升趋势。

(二) 劳动力生产率方面。

虽然中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已有明显的提升,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一方面从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来看, 美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从1997年的6.8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7.8万美元, 按照同期汇率计算分别为5642.91万元和6455.75万元, 年增长率为2.8%, 而中国1997年与2002年建筑业按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39万元和1.76万元, 即使考虑汇率的影响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图2体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竣工面积的对比图, 可见传统建造方式的劳动生产率不高, 难以适应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需要一种先进的建筑生产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

(三) 工程质量方面。

建筑业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 在发达国家, 如美国, 他们对建筑质量主要是依据施工许可证、使用许可证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来进行的全过程管理, 有了这些硬性指标的约束, 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然而在中国, 由于建筑业在质量标准的规定上很不完善, 使得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现在楼市余温尚存, 各种工程建设仍此起彼伏, 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 有的则故意偷工减料, 粗制滥造, 以次充好来节约成本, 以至于现在新闻报纸上随处可见很多新建的水泥楼出现地面起砂、空鼓, 厨房、卫生间楼地面渗水, 底层地面沉陷等问题, 甚至于出现楼房塌陷的现象, 建筑的安全度比较低, 这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并且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 工程施工安全方面。

目前, 中国主要采用以现浇为主的生产方式进行房屋建造, 设计的各项土建工程在施工时危险系数较高, 这也决定了这些安全事故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存在。图3说明了2012年各类型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 可以看出, 2012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类别仍主要是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出点、起重伤害等。另外传统的建造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安全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优势分析

从生产角度来说, 由于建筑工业化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术手段, 以产业化、自动化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高新技术, 以最少的劳动力、最短的时间、最合理的价格营造人们最满意的房屋。从其内涵角度来说, 建筑工业化不仅仅只是建筑企业乃至行业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在经济效益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是设计环境、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 将建筑工业化应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量房屋建造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筑环境污染方面。

相比于传统建造方式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建筑垃圾、建筑扬尘和建筑噪声, 由于建筑工业化下的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 例如模板循环使用次数高、养护水循环使用都能够使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减少能耗的同时也大大减小了对建筑周边环境的危害, 此外构件的工厂生产大大减少了噪声和扬尘、建筑垃圾回收率提高。这种房屋建造模式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政府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由于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大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 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 而建筑工业化体现出来的循环经济特征也表明其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种新型要求的理想房屋建造方式。

(二) 劳动生产率方面。

传统建造方式在建筑施工时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水平较低, 教育程度也较低, 这显然难以适应节奏日益加快的城镇化建设要求。另外一方面, 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长, 严重的超负荷作业, 都会影响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与建筑安全, 这些因素导致传统建造模式下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相比之下, 当房屋需求短时期内呈上涨趋势时, 建筑工业化以预制装配式生产代替传统现浇混凝土生产, 使得单位时间社会化大生产效率提高, 劳动生产率自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能够改变传统建造方式速度慢、建造效率低等特点。这也有利于实现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目标。

(三) 工程质量方面。

新型城镇化提出要求要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城镇化。旧型城镇化重速度、轻质量, 重外延、轻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虽然超过50%, 但城镇化质量不高, 许多城镇千城一面, 缺乏特色, 有的文脉被割断, 到处是没有生命的建筑堆积物。这就需要一种新型房屋建造方式来保障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实施。

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能够实现建筑构件的标准化、施工工序的标准化, 这样标准的制定可以提高房屋的建造质量。建筑工业化的目标就是通过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生产方式, 为中国居民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价值更高的住宅, 在其过程中兼顾住宅功能和成本两个方面的发展, 提高了住宅的产品价值, 这也提升了建筑的内涵意义上的质量。这些特点有利于实现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的总体要求。

(四) 在工程施工安全方面。

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下的漏填作业、高空作业增加了安全试过的发生几率, 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安装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工的危险操作, 从而大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隐患。这种对安全隐患的控制也契合了新型城镇化提出的“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 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 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的要求。建筑工业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体现出来的优势, 具体如图4所示。

五、新型城镇化房屋建造模式框架

在步伐逐渐加快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 政府也对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在房屋建造方面, 新型城镇化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旧型城镇化以摊大饼、高消耗、城市要素供给不可持续为特征, 因此新型城镇化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房屋建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诸多地方, 如果处理得不够好的话还会对其他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房屋建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它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水平, 而它的效果取决于它运行的模式。

虽然建筑工业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能够优化整个建造产业的过程, 能够较为完美地契合政府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 但是要想真正运用好建筑工业化提升优化整个城镇化建设过程, 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应用模式, 或者说是“基于建筑工业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框架”, 并且这个建设框架里应包括运用建筑工业化时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的规划设计理念、建设条件以及建设大致过程, 这其中建设条件对整个过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整个建设框架如图5所示。

第一, 要以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开发强度, 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这决定了建筑工业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第二, 要以生态循环系统为规划设计理念。为了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各分项目标, 有关部门应该联合开发一套生态循环系统, 该系统应集成该地区住宅建造时处理能源水、污水及废弃物的技术和设施, 以期达到能源、污水及废弃物的有机循环。有关建筑工业化应用于城镇化建设, 必须先有一定的先决条件或者技术支撑体系。这种支撑体系包括要建立模数协调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工业化住宅认定标准”、改革完善适应于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培育出相当规模的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施工企业、建立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认定标准、将建筑工业化内容加入各种工程师的培训体系中去、建立国家级和省建筑工业化研究中心等, 有了这些才能为建筑工业化的应用铺平道路。第三, 建筑工业化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同时科学化管理。

摘要:伴随城镇化的大力发展, 大量的房屋建造会使建筑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传统建造模式由于暴露出的种种弊端, 将不再能满足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要求, 本文将对建筑工业化这一新兴生产方式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并且尝试给出基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业化应用框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筑工业化,应用框架

参考文献

[1] .纪颖波.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67~71

[2] .Zhao likun, Ji yingbo.Study on Interface Conflict Problem about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Residential Proj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3, 5

[3] .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业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32~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189~190

[5] .顾勇新, 胡建东, 徐镭.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思考2012~2013中国建筑业企业标杆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2~13

[6] .薛志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0~11

[7] .江海涛, 吕俊杰, 赵倩.CSI住宅部品体系的设计与施工——以“明日之家二号”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 6

[8] .史晓燕, 王欣, 仝小芳.浅谈我国工业化集合住宅的实施途径[J].山西建筑, 2011, 35

[9] .钱志峰, 陆惠民.对我国工业化集合住宅发展的思考[J].江苏建筑, 2011, 35

房屋建造 第8篇

公司计划用“太空板装配式住宅产品及建造技术”, 生产一种工业化生产, 现场快速组装而成的抗震、节能住宅来支援灾区的建设。这种建房方式不论在房屋质量、工期、抗震性和综合性能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建房方法。

公司和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钱稼茹教授领导的项目专家组合作推出的“太空板装配式住宅产品及建造技术”已经通过了北京市建委的科学鉴定。

轻钢体系的快装永久性房屋很适合灾后重建, 其不同于传统的砖混和现浇混凝土的建房方式, 是发泡水泥—轻钢结构体系的建筑方案, 在抗震性能和建造速度, 以及节能, 耐火, 抗风等性能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尽管也是钢结构, 也是现场组装, 但是技术与过渡房又有本质的不同, 因为是高性能绿色建筑, 使用寿命在70年以上, 其具有安全, 快装, 舒适, 节能, 环保等特点。

灾后重建太空板实现快速建房

太空板对于此次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意义在于:

1. 建房速度快:

太空板为板搭板式的建房方式。现场组装用螺栓或者焊接连接。组装简便, 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安装。太空板单班8人日安装速度为1000平方米/天。大大节省了建造时间, 使得灾后大面积快速建房成为可能。

2. 建筑寿命大于70年:

太空板建造房屋使用年限大于70年。是一种不仅可以快速建造, 而且可以安心居住的永久性住房, 和使用几年后就需要更换的简易活动房屋完全不同。由于太空板采用的材料是耐久性很好的钢材、水泥这样的材料, 所以其建造房屋的使用寿命完全可以达到国家相关建筑标准的要求。

3. 产业化生产, 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由于太空板是在工厂生产的集成度很高的板材, 产品质量在工厂可以得到严格的控制。现场施工人员接受一定培训后, 就只能按照设定的安装规程完成安装。不受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更能保证灾后重建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4. 安全性高、抗震能力强:

太空板板式住宅体系经清华大学验证,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上地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由于其计算体系是按照钢结构计算体系计算, 其抗震性能非常优越。轻钢结构的总体用钢量节省, 且能够把楼板、屋顶轻量化, 遇到地震时, 整个骨架可以结合在一起而放大保护生命的可能。

5. 高效节能、长效节能:

太空板拥有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的发明专利, 其导热系数只有0.067-0.074w/m·k。10厘米厚的太空板的热阻相当于一米厚砖墙的热阻。可以轻松达到75%的节能标准, 其传热系数可以达到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房屋保温性能的极高要求, 且造价可以低至800元每建筑平米, 这样的技术方案也已经通过了北京市建委的鉴定。

6. 绿色环保、综合性能好:

太空板的耐火性能, 防水性能, 耐腐蚀性能、隔声性均达到或超过现行的建筑标准, 同时太空板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7. 资源综合利用:

太空板采用无机绿色环保材料制成, 且当其寿命终结时, 循环利用率达97%, 对环境无污染并能高效节能。在太空板制作过程中, 可以加入30%-40%的固体废弃物, 比如粉碎的建筑垃圾等, 因此可以更好地帮助灾区消除灾后建筑垃圾的影响, 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

灾后重建产业化建造技术成为主力军

灾后重建在反思建筑标准的同时, 更多的应该考虑灾后重建应该建什么样的房子, 由谁来建的问题。

据专家分析, 此次地震灾害后果如此严重和我国城乡建筑现状有关:农村房屋基本不设防, 城镇建筑对国家最低防震标准执行得也不够。但是农村的房子应该由谁来盖?如果还是维持由农民自己盖房的方式来进行灾后重建的话, 安全及节能问题还是很难解决的。如果由开发商来进行建造, 许多专家也提出, 这会导致房价过高、中间环节费用多、达不到灾后重建目的等问题。

笔者觉得进行灾后重建, 应该由政府作为主导, 由具有绿色建筑特征的产业化建造技术成为主力军, 在保证抗震防灾的前提下,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住宅的有关要求, 使得建筑标准和质量完全可以控制, 同时满足降低成本和工期的要求。这已经不是一种建筑材料的问题, 而是从设计到预制房屋生产到各种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 组装, 再至施工监理等行业的全员参与。

发达国家菜单式标准化设计, 供建房人选购并标准化建造的方法值得在这次灾后重建中推广。这需要形成一个由大量的设计人员、建筑产业相关企业及人员参加的抗震救灾绿色预制房屋的产业联盟, 开展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

国家发改委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的建议”中提到应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其中, 日本:1995年1月17日, 日本阪神淡路岛发生了7.3级大地震震区大部分房屋倒塌, 近6500人遇难, 其中兵库县是受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兵库县以“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复兴与循环型社会同步建设;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超低能耗建筑;将传统节能技术与独具风格的民族建筑融合等一系列措施, 灾后建筑能耗逐年下降。

有些人认为, 提高建筑标准一定会带来建筑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而中国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经济水平。但事实上,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是经济实力不够所以不能提高标准, 而是要不要提高标准和标准需要提高到什么水平上的问题。国家是否有政策来推动高效节能建筑和新的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 是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应该对生产使用高于现行节能标准建筑材料的企业进行怎样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将建筑能耗降低?这不是关系一个企业发展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发展及其命运的大事。实际上国家也已经提出, 地方的建筑节能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节能标准最低限制。笔者认为这次四川省灾后重建的建筑物节能标准就应该按照一个比较高的指标制定。

上一篇:一校两区论文下一篇:“四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