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园林的关系

2024-05-10

地域文化与园林的关系(精选10篇)

地域文化与园林的关系 第1篇

吴家骅先生在《景观形态学》里指出“景观, 是人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通过特定的媒介进行的表达。”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地域文化, 作用于园林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地域文化对园林内容的限定表现为同一性, 对园林形式的限定表现为差异性。

1 地域文化对园林内容的限定

在人类文明的起步阶段,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都有各具特色的园林, 这些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都被营建在河流的附近, 拥有建筑、植物和山体。为什么四大古老文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山、水、植物和建筑作为园林要素, 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

人类建造园林首先是为了生存, 其次是为了回归。水是生命之源, 植物提供了必要的食物和衣物, 建筑是安身之处, 山体有着某种防御、保护甚至是战略的意义。所以四大古老文明不约而同地以山、水、植物和建筑为园林的物质内容也就很自然了。

2 地域文化对园林形式的限定

“地域性”园林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 包括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不同地域、民族之间存在着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的差异, 所以地域文化限定下的园林形式风格迥异, 异彩分呈。

2.1地域文化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园林形式的限定

自然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某一地域内的自然环境条件在人的身上留下了最直接的烙印。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系、生物资源等。这一部分以意大利台地园为例。

2.1.1对自然环境的限定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 大部分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使意大利平原夏季酷暑闷热。智慧的意大利人在山丘上丰富着自己的园林, 使意大利台地园闻名于世。他们将山地开辟成不同高度的台地, 用水、植物、建筑等在台地上作画。栏杆、挡台阶彼此维护, 植物、水景、雕像等弱化各级台地之间的界限, 使他们并不孤立的存在。

2.1.2对水的限定

意大利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 充沛的水源使意大利台地园能够不断变幻出鬼斧神工的水景。周围的泉、溪流、瀑布、潭等都被幻化在园林之中, 各样的喷泉像珍珠散落其间, 台地间的落差使得水景变幻莫测, 欢快活泼。

2.1.3对植物的限定

意大利三面临海, 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 阳光充足, 降水充沛, 树木十分繁茂。意大利台地园喜欢选用四季常青的乔木、灌木造园。比如他们的花坛是由修剪成不同图案的绿篱和砾石组成, 而一般不选用花卉和香草。

2.1.4对建筑的限定

意大利台地园中的建筑位置有三种:建筑位于坡底, 园林在建筑之后;建筑位于坡腰, 园林分部在建筑两侧;建筑位于坡顶, 成为视线焦点和景点, 统摄全园。无论建筑处于哪个位置, 意大利台地园都十分注重建筑和园林的过渡, 而且这种过渡是双向的、融合的。一方面, 通过柱廊、雕像、花坛、栏杆等石作完成建筑向园林过渡;另一方面, 用绿篱、花坛、植物攀缘的廊亭等植物元素形成园林向建筑过渡。

意大利人独具特色的台地园让你无法说出, 在自然的“限定”中, 是自然限定了人, 还是人利用了自然。

2.2.1地域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园林形式的限定

不同地域的人经历着不同的历史, 形成了各自的哲学和美学体系, 他们的园林传达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这些统统作用于园林, 于是园林也就带有了地域文化的色彩。这里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来谈历史文化传统对园林形式的限定。

2.2.2 11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世界里,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崇尚“天人合一”, 即追求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精神状态。这种理想与追求, 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 宛白天开”, 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理念。“寿山艮岳”是北宋极有艺术造诣的皇帝宋徽宗组织兴建的山水园。它以其诗情画意和较少的皇家气派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追求人与自然的相容。在这个写意山水园中, 山体宾主相宜, 形成一个围合的小空间;从大自然中提炼出水的各种形态作为水体的形式, 自西北而东南蜿蜒流过;亭、台、轩、榭等建筑疏密错落, 追求清谈脱俗, 如同“天造地设”、“自然生成”, 植物更是浑然天成、随意点染。

2.2.3含蓄会意的美学观

中国传统艺术十分注重含蓄美。游赏中国古典园林, 常常有视线的阻隔, 路线的转变 (屏风、假山、影壁) , 这一“阻”使园林耐人寻味, 而转弯之后的柳暗花明更是妙不可言。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对含蓄的把控, 使中国园林独树于世界。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古代诗词绘画的影响, 尤重意境, 移情于景。《红楼梦》里有一回讲到宝黛与众姐妹随贾母同游大观园, 泛舟湖上, 时值秋日, 残荷满目, 众人看了都不喜, 要叫除去残荷, 独黛玉说素喜李商隐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曹雪芹寥寥几笔就带出了黛玉的心境和园景的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写意美学观, 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3 小结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第2篇

摘要:阐述了地域和文化的含义,并对园林景观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景观中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概念

1地域和文化的含义

1.1地域的含义

地域包含以下几个特点:(1)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与范围。(2)每个地域的内部都包含一定的相似性与连续性,不同的地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每个地域都具备符合自身的独特文化。(4)不同的地域之间相互影响。由于地理区域的不同,导致每一个区域都具备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风俗等。

1.2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所以,文化包含了有意识形态部分,例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同时也包含了非意识形态,例如,自然科学或是地理环境等。文化主要是由人进行创造的,属于社会实践中的产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2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原则

2.1独特性原则

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对地域文化进行表达,就需要注意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建筑、风土人情以及建筑风格等因素,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2整体性原则

设计师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环境因素,同时根据其客观规律,将园林景观中的人文、自然以及生态等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协调性。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1)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历史遗迹的合理建筑和开发,促进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需要合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物质以及能源,做好科学规划,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3.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创作素材

由于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需要结合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其设计的对象与方式会因地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所以,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具备独特性的地域文化便成为了设计师设计园林景观的创作素材,设计师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人文历史在园林景观中展现出来,提高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设计师如果想要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的园林景观,就需要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才能更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3.2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地域文化具备独特性,能够经过园林景观所展现的美而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思想。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在了解和采纳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文化设计手法,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不仅具有历史性,还具有时代性,从而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让游客在游览园林景观时能够感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从而对当地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所以,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4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法

4.1对地域传统进行适度保留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保留。在具有历史性和典型性的传统园林景观中,由于保留传统设计的方法比较简单,同时协调性比较高,效果也比较明显,对景观环境的破坏度较小,所以,具备较高的利用价值。

4.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其对具备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收集和整理也是表达地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经过对比将典型的元素符号进行抽取,凸显出当地传统的习俗文化。这样的表达方式需要对元素符号,以及对传统建筑或是民俗文化的重视,这些都可以通过当地的建筑物或是小品等展现出来。

5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不仅能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促进城市快速发展,还能发扬和继承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添加新的寓意。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地域文化,适度保留地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加上现代设计手法,全面展现出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历史。

岳阳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之关系浅谈 第3篇

关键词:岳阳;方言词汇;地域文化

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符号之一,不同的方言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方言中的词汇,始终忠实地记录着社会生活并反映出不同地域群体的各种文化理念,透过方言现象可以了解特定地域的种种文化现象。[1]140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岳阳方言词语的文化解读来探讨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岳阳方言词汇与地理环境

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词汇手段的称述。[2]50岳阳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境内沟渠、河流、湖泊密布,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文化。表现在语言上,一些与“水”这个语素相关的词语应运而生。如:拉关系、走后门被喻为“走水路”;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被称之为“水老倌”;暗中玩鬼骗人叫做“玩花水”等等。这种地理环境也会在岳阳地区人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的词汇中反映出来。在岳阳,人们天气炎热的时候洗澡,到了冬春秋季,如果不出汗,三五天洗一次澡,平常只需擦身子便可,所以在“洗澡”之外又产生了“抹澡”一词。[3]35岳阳以水田为主,盛产稻米,人们围绕“水田”创造出了许多与农业耕作有关的词:整地、整田、耙田、理水、戽水等等;以米为主食,创造出了大量关于米食的词语:米粉、米豆腐、甜酒、发糕、灯芯糕、谷酒、糍粑等。这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造成方言词汇的差异。

二、岳阳方言词汇与语言传承

岳阳方言中有不少词语及其语义与古汉语一脉相承,这些词在普通话中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仍然活跃在岳阳方言中,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4]90如《离骚》:“及年岁之未晏。”王逸注:“晏,晚也。”今天在岳阳称“来迟了”、“来晚了”为“来晏了”;《云中君》:“飘远举兮云中。”王逸注:“飘,去疾貌也。”补注音:“卑遥切。”今天岳阳称迅速捷奔为“飙”,如“他早就飙起去了。”再如岳阳亲属称谓中的“崽”,是对子女的称呼,在扬雄《方言》卷十“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起”,在古汉语中是“建造”的意思,《汉书·武帝纪》:“起建章宫。”桓谭《新论·识道》:“大起宫室。”岳阳人现在还是称“建房子”为“起屋。”岳阳方言中沿用的古语词还有:抻腰(伸腰)、跍(蹲)、几(多么)、精肉(瘦肉)、咒(骂)、攓(拾取)、炙(烤)等等。此外,岳阳话中还保留了不少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白话,如:运神(思考)、堂客(妻子)、滚水(开水)、下昼(下午)、后日(后天)、明朝(明天)、活泛(灵活)、样范(模样)等。

三、岳阳方言词汇与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文化要素,岳阳话中很多方言词就是来源于佛教用语。如“前世”、“化身子”等。“前世”即前生,表示命中注定、生来如此,在岳阳方言中常常表示“根本”、“从来”的意思,用在否定句里,如“前世冇看见过。”“化身”是指佛为超度解脱众生能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变化为种种身,也就是佛或菩萨暂时出现在人间的形体。岳阳话中的“化身子”是指未成年而死亡者,常作詈词使用,例如“你这个小化身子,给我当心点!”

此外,岳阳还保留着古老的巫鬼文化。岳阳古属楚地,自古以来楚人尚巫信鬼重祭祀,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就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受这种崇信巫鬼、看重祭祀的巫鬼文化浸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鬼”为中心语素的词族。如:鬼事(不光明正大的事)、鬼话(没有确凿证据的话)、鬼嘞(表示子虚乌有)、活见鬼(也说“见鬼”“碰的鬼”“鬼来咖哒”,意为倒霉、运气不佳)、鬼抽筋(指一个人干什么也不痛快,总爱节外生枝)、鬼崽子(对不听话子女的詈称)、鬼晓得(无人知道)、鬼信(没人相信)、么子鬼(什么东西,用于问句)等。以上词语均源自宗教,在岳阳方言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言谈间常可闻听,由此可见佛教文化与巫鬼文化对方言词汇的深刻影响。

四、岳阳方言词汇与民风民俗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广大农村的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各地形成了許多有同有异的习俗。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习惯有地方性,这种地方性往往在方言词语中表现出来。在岳阳话中,婚后三天或七天新婚夫妇同到女方娘家拜谢父母叫“回门”;为出生三天的婴儿洗澡称之为“洗三朝”;春节时,儿童结伴提灯笼拜年叫“送恭喜”,正月初一天刚亮,放鞭炮开门,俗称“开财门”等等,这些都是随着岳阳地区民风民俗的形成传承而流传下来的方言词语。

此外,禁忌避讳的民俗也造成了一大批忌讳委婉词语的产生。因受不同方音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的忌讳委婉词语不尽相同。关于“死”的委婉说法,岳阳话有“落气”“老咖哒”“走咖哒”“过咖哒”等几种。疾病也是为人们忌讳的不祥事物,岳阳话把生病叫“不舒服”、“不好过”,开药方叫做“开方子”。说别人肥胖叫“富态”“发福”,对身体消瘦的小孩则叫“抽条”,管“瘸腿”叫“腿脚不灵便”。

正如戴正如戴昭铭在《文化语言学导论》中所说:“一方面,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5]14岳阳方言与其背后所属的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血肉相连的关系,两者在形成中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又互相渗透的。

【参考文献】

[1]胡萍.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05)

[2]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3]文红.从湘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1(02)

[4]李冬香.岳阳柏祥方言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地域文化与园林的关系 第4篇

地域文化引发的一系列文化研究已成为现代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地域画派作品所体现的内质就是地域文化的的价值取向,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性特征对画家的审美取向和趣味以及绘画的艺术风格都有极大的影响,同时地域文化对画派的形成和画派所具有的特征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传承和发展中地域画派具有推动当下区域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二、地域画派的概念及其特点

“画派”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一群有着共同艺术理想和审美取向的艺术创造者所共同建构的具有相似艺术风貌的群体。“画派”具有典型的文化表征,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具体呈现,而“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因此,所谓地域画派是在群体画派中一些画家因为思想意识相近、身处的地理环境、人文观念以及审美意趣都有很相近的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在绘画风格上形成了统一近似艺术区域和派别。所有伟大的艺术都源于个体的心灵和真诚的情感,这些都基于地域性特征和文化类别构成的。

(一)地域画派的存在与延伸

地域画派是地域文化所要承载的载体的一个分支。所有文化的渊源中都依附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也就是说文化的存在、传承和载体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进行的,这些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范围以及特殊的文化风格,独自形成的一个系统———文化体系。画派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系统文化的一种。地域画派的作家在创作风格、创作主张、创作理念、创作艺术和创作技巧等方方面面具有趋同性,这种趋同性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由于共通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地域景观以及类似的社会条件,同一地域的画家对绘画产生的艺术行为和习惯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在对绘画题材的选取方面具有相近的艺术修养,进而形成一种地域性质的共通性。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相流传的地域画派。地域画派对艺术家们的个性发展和延伸具有制约的作用,因地域画派所展现的是同一区域内画家群体的风格。

地域画派的形成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黑格尔曾在《历史哲学》中说:“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这就印证了任何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无法脱离时代,因为时代和地域周围环境、风俗决定艺术发展的方向。地域画派的存在和发展趋势甚至最后的衰败都离不开时代的渊源、地域的文化以及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根基。

(二)地域画派中影响画家审美趣味和创作艺术的因素

一个画派所衍生的艺术流派是以艺术风格为前提的。画派中的群体性画家在实践创作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艺术风貌、艺术特色和艺术格调,是群体性画家独特的个性体现和决定绘画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艺术家是否具备成熟、稳健画工的重要尺度。群体性画家所生存的空间和生活环境都是以地域为基准,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为在这千姿百态的生存空间内存在着特定的文化背景,艺术家只有对这特定的文化背景进行不断的审视和发掘,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地域个性的绘画风格。因此,地域性的文化氛围对画家画派审美取向的形成和审美风格的追求有着深刻影响。地域画派生存的必备条件就是地域性的特征,地域性特殊的文化背景对画家的成长和绘画艺术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研究画家的绘画背景和历史根源。以画家郑板桥为例,郑板桥成长的历史环境和生存的艺术生活领域具有特殊意义。郑板桥出生于江淮地区,在齐鲁地区为官。两个地域具有两种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两种鲜明的文化特征在郑板桥的艺术生涯中造就了许多波折与传奇。同时也丰富了郑板桥的绘画人生。在这两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之下,成就了郑板桥敢于突破自我、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艺术追求和在绘画领域中独特鲜明的审美情趣。可见,个人画风的改变不是偶然,这是对地域文化解读后的融涵,是一种地域风貌的艺术呈现。

三、地域文化对地域画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影响

地域画派风格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和地域文化形成演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对地域画派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会发生变异,但还是会产生新的、更适于发展的画派风格。一个地域的文化对画派的存在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文化是一种文化类型的概念,这种文化类型是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地被建构再被解构再被建构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区域文化所形成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它还包括文化环境里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以及地域环境中的心理性格特征,这些都具有特殊的倾向性。

区域文化会随着地域文化某些因素而发生质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发生新的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文化特征。文化区域表达的是一个具有时空性的概念。时空性的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变化着。基于这样的概念阐述,地域画派具有时空性,传统的地域画派也同样经历着时空的转变,从最初的产生、到发展、再到衰亡,都预示着一个旧的画派被一个新的画派所代替,这就是地域画派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金陵画派的新旧交替来说,清代时期在南京以龚贤为首的画派是叫做金陵画派,金陵画派被新金陵画派取代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这个新中国时期发展的新金陵画派在新政权倡导下以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指导,重新定义了绘画精神。把传统类型的绘画与新时代的精神相结合,在绘画中体现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而又独立的新的创作。由于“新金陵画派”发源地来自具有传统文化传承的江苏,因而绘画风格中继承了儒雅纯正的、氛围清淡的文化底蕴。新金陵画派将画派艺术中的传统与现实相结合,使得画派风格即使经历历史变革也没有脱离地域文化的审美意象,同时新金陵画派的审美与每一时期的社会变革都很契合。由此可见,画派风格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四、地域画派对地域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个区域的文化类别和文化的影响力都来自这个区域内的核心文化,核心文化包括艺术内涵、作品的艺术性、文化教育等,这些精英文化构成了区域文化的主体。地域画派也是核心文化的主体之一,担负着传承地域文化特征的重任。因此,地域画派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和推进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域画派发掘了地域文化资源

地域画派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繁荣的标志。因此,地域画派的发展与创新打造,不但可以发扬地域文化还可以形成地域性的标志效应,同时也可以提升当地文化的向心力,还会凝聚一批很有实力的画家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区域文化的发展,也加快了地方美术事业前进的步伐,在地域文化至高点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各支地域画派近几年都在某一地域为名,加大各种展开宣传力度,通过展览会、研讨会等形成推动地域画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宣传与发展。地域画派通常能够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受到时代和外来文化冲击时力挽狂澜,具有文化战略的意义。因此,要对传统的地域画派不断进行挖掘,同时更要注重新兴地域画派的兴起和对文化建设的推进。

地域文化是地域画派孕育的沃土,也是地方画派发展流传的根基,同时,地域画派对地域文化肩负着推进和繁荣的作用,因此二者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清代沈宗骞认为:“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其偏者则粗粝强横。此自然之理也。于是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也就是说,地域画派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根植于地域文化和地域生态环境,这些都是日积月累文化积淀而成的。地域画派要不断对地域文化的优良传统进行挖掘和探究,因为地域文化的繁荣才促使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思想性。例如,北大荒画派的文化渊源就是十万垦荒官兵和数十万全国各地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垦荒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军旅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和当地移民文化、民俗文化、黑土文化等的结合体。毋庸置疑,没有这一文化合体,就不会形成个性鲜明的北大荒画派。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世界各国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冲击,进而相互借鉴、融合趋同,北大荒文化深受影响,新时期又融进来了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等,促发北大荒画派跨出地域,向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融合发展。

(二)地域画派对地域文化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传统画派的历史渊源和创作风格以及发展方向、当代的价值体系等等都是地域文化对画派的影响根源。为此,对画派的研究过程就是对地域文化挖掘和开发的一个过程。例如对徽州地区新安画派的研究就是一个对地域文化挖掘的过程。作为山水画流派的新安画派,即继承了宋元时代山水画的风格又结合了明清文人的绘画氛围,这样的融合使得新安画派画家的作品成为安徽地域文化的一种符号和标识。同时也成为徽州文化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地域画派对地域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地域文化与园林的关系 第5篇

關键词:风景园林;民族地域文化;载体

前言

风景园林作为向人们展示一个地域风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民族文化的发掘和展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的清楚,风景园林和民族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清楚风景园林在民族地域文化发掘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一、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

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用一句古语来概括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和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文化,这就是民族地域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强调家族关系的国家,由于其历史的原因,地理气候的原因,导致了每个地域的文化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表现在气候、温差、水土、植物等等,正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人们的思想的差异,比如边海地区和内陆多山地区的差异就很明显,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很好的概括了这一点,海边的人因海而生,因而信仰海神,山里的因山而存,故信仰山神。地域差异是民族地域文化形成的间接重要因素,而人则是民族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直接重要因素,是人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不同行为。也正因为如此,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也会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也是文化传播交流快速的社会,这也就使得民族地域文化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民族地域文化出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交融,精华与糟粕的混杂,美与丑的共存,因此,对于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我们只能善加引导而不能闭关锁国,否则将会导致民族地域文化因为人为的过度干预最终导致其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设计者认真的了解地域文化的精华所在、美的所在,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方能提炼并展现出当地应有的文化。

二、民族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展现当地的民族文化,其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要素。只有把握住了这两个关键要素,才能将园林景观效果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而富含了民族地域文化的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因为其更好的展现了地域的民族文化,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素,展现了当地的人文元素,因而成为了当今最主流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一。因此,才有了风景园林建设需以民族地域文化为载体的这么一说。那么两者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2.1民族地域文化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地

在当今这个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里面,人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东拼西凑”、“拿来主义”等等的西方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被人们所摒弃,人们更加愿意看到“接地气”的作品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而民族地域文化由于地域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手段、表现方式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包含了当地的水文、植被、气候、物产还有人们之间的关系、文字、符号、图腾、政治背景、文化名人等等,进而提炼出丰富多彩,又极富内涵的创作元素。再结合现代的园林景观造景手段,势必能够设计出一个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的完美作品。

2.2园林景观设计是民族地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载体

园林景观设计在完成之后,都会以其特有的效果展现出来,而这样的展现效果,也同样为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它不仅担负着向游人们展现当地的文化,也为人们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风物提供了一个平台。要实现园林景观这个载体的功用,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善于去发掘民族地域文化的精粹,它包括符号、文字、声音、物品等,并将这些文化元素以一定的手法展现出来。例如河池市的铜鼓,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瑶族民族文化物品,又例如刘三姐,就是宜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文化元素,当然还有代表壮族的绣花球,等等。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民族地域文化的设计、管理上还存在的问题

就广西来讲,我们的很多地方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时候,针对民族文化的发掘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以至于一些设计者混淆了瑶族和苗族的区别,而将苗族的吊脚楼设计到了瑶族的建筑上面。另外,我们当前的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仍主要偏重于观赏性而忽视了其实用性,导致了人们在进行园林欣赏的时候,无法实现互动的效果,也就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功效大打折扣。园林景观可以说是人们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进行互动的一个重要桥梁,只有充分的发挥园林景观的纽带作用,才能让人们参与到文化和自然的建设中去,才能让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感受民族的悠久。

到目前为止,很多的园林景观中的民族文化景观的维护和管理仍然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很多的公共园林中的民族文化景观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南宁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中的传统民族文化生态展示园,因为疏于管理,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周边长起了齐腰深的野草。

园林景观设计是民族地域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民族地域文化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来源,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充分的发掘和科学的设计以及管理、维护,才能保证民族地域文化得以完整的、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为人们的生活提高争光添彩。

结语

我们的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开发,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粹依旧不容忽视。所以,我们的优秀园林景观设计师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发掘、提炼它,并借助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表现手法赋予其新的生命,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覃彩銮.南宁城市建设的地方民族特色及其意义[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3):17—23.

[2]刘洋,杨柳青.地域文化在森林公园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以东台山森林公园广场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2(03).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第6篇

一、城市建设的定义

城市建设是指以城市规划为依据, 开发城市建设工程并对人居环境进行改造, 对城市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 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城市居民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保障和促进城市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二、地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一定区域中, 经过长期的历史进程, 通过劳动创造并不断得以积累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全部成果。它是对于地域自然环境本身的反映, 关联到区域内经济、科技、宗教、文化艺术、人文风俗等各个层面。总体来说, 地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地域性。

中华民族的疆域辽阔, 文化丰富多彩。一方水土孕一方人, 一地有一地的特点, 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的不同, 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态和风格。如, 中原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荆楚文化等。

2. 历史性。

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在历史的演化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一个地区往往因其历史遗存丰厚, 形成发达的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的命名大多源于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名, 如上述的“秦”、“楚”、“吴”、“越”等, 这些诸侯国作为各自区域的文化形态延续了下来, 并对人们有着长期的影响。

3. 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 川流不息, 正是其吸纳百川的结果。儒学主张“泰山不辞细壤,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这种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朝代的更迭, 历史的变迁使不同地域文化互相影响和渗透。在多个文化区域的交界地带, 更形成了多元并存的特色文化, 如陕西汉中地区, 就兼有氐羌文化、关陇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特点。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1. 形成城市的独特个性。

地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内在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文化特质, 就没有了内在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 而赋予城市独特个性的正是其内在的文脉。城市的建筑格局、景观风貌、民风民俗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诉说着城市的成长经历, 构成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蕴含着回味与思考, 激起市民的浓烈乡情。遗憾的是,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有些城市的决策者忽视了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在商业利益下大拆大建, 割裂了城市的历史脉络, 破坏了城市的文化传承, 导致了大量城市文化符号的消亡。

2. 构建城市文化与精神。

城市的文化与精神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 地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地域文化的缺失会导致城市居民失去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在城市建设中整合地域文化, 使之成为构建城市精神的重要部分, 可以促使市民增加对自身城市的认同感, 理解其中的文化精神, 进而增强市民的凝聚力, 激发其作为其中一员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3. 发展城市经济。

众所周知, 文化也是生产力, 文化产业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 是城市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文化产业被誉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城市文化积淀丰厚, 是文化出版、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传播、文博会展的理想场所。通过挖掘本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可以培育地域文化, 形成城市新的支柱产业, 以文化带动经济, 从而极大地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 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城市的“文化定位”已经成为城市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四、城市建设对于地域文化的作用

1. 开拓城市空间, 形成地域文化。

城市建设产生大量建筑物, 群体空间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空间的支持。而城市中的地标建筑形成的占领空间和群体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 共同构成含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具体物象, 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载体。因此, 城市建设构成城市空间, 而城市空间蕴含的文化意义, 能引起人们感官和感情上的共鸣, 从而加强对城市的认知和理解, 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

2. 更新历史, 发展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长期活动积累的, 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文化的演变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具有内在的联系, 城市建设以其物态的形式在历史空间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旧的形式和元素被新的形式、元素代替或补充。受其影响, 社会个体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 对新形成的文化现象慢慢适应、接受并最终与之融合。这也说明文化的社会性与经济是同步发展的, 城市的历史空间通过城市建设而不断更新, 从而引导城市文化的演变方向。城市建筑应该通过对传统形态的提炼, 演绎出新型的建筑形式, 在保持传统城市文化特色的同时, 使之更适应现代城市对使用功能和经济性的要求。

五、重视地域文化, 合理发展城市建设

1. 合理定位城市文化。

在21世纪初, 我国许多大城市受“国际化”思潮的影响, 快速扩建, 对国外大都市的片面模仿越演越烈, 城市中道路越修越宽, 楼群越建越高, 传统特色越来越少。究其根源, 在于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文化定位的缺失, 从而导致城市建设与地域文化两者互动作用的不协调。为此, 应加强城市文化定位, 使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将城市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应该有正确的文化定位作指导, 才能借助文化的内在力量促进城市的发展, 最终形成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如苏州的园林特色、曲阜的孔子文化、杭州的山水元素、开封的宋都古韵等都用优秀的历史文化形成城市的文化定位, 从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2. 合理规划城市格局。

随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城市建设不断更新城市文化内涵, 形成新的城市空间,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 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必然由单一走向多元, 文化的定位使城市发展方向上取得一致, 并使城市总体格局的空间形态得以确定, 而城市物质形态的建设反过来又可以巩固新的城市文化。在此背景下, 如何规划一个多元统一的城市格局变得尤为重要。如厦门市将八闵文化中的“海洋文化”确定在新的城市规划中, 体现了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发展格局, 形成“镇定自若, 冒险进取”的“新海洋文化”精神, 提高了城市文化意识。

3. 合理制定城市环境基调。

城市环境基调是指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对建筑色彩、文化符号、尺度体量等基本环境要素的控制原则。城市环境基调整合了城市建筑形态的差异, 明确表达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在城市建设中合理传达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理念, 就必须协调好城市建设中环境基调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通过对开放空间中文化符号的合理设计, 运用统一的色系设计、建筑风格、形态语言等, 表现出具有浓厚城市文化氛围的城市空间环境。不同城市应具有不同的环境基调, 体现各自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审美差异, 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地域文化与园林的关系 第7篇

商业动画电影是动画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具有实验性的艺术动画相比较, 商业动画除了具有作为产品的商业属性, 更不能忽略的是其本身也是艺术作品具备艺术属性。商业动画电影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准确的市场定位、投资、以及合理控制成本等商业运营模式, 更不能离开其本身的精彩内容与艺术价值。纵观近年来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业动画电影, 按照其剧情结构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冒险、神话传说、科幻、竞技、爱情、热血等大门类, 无论是基于现实或是虚构的题材, 这些动画影片中都显现出某地域文化的若干元素。

广义上来说,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 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 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方言、饮食习惯、建筑特色、自然环境、等等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所提到的, 都曾经在各类经典动画影片中出现, 例如基于巴西文化的《里约大冒险》, 基于印第安文化的《风中奇缘》、基于夏威夷文化的《星际宝贝》系列等。

二、商业动画电影如何推广地域文化

1. 展示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与民俗。

基于现实概念设定的商业动画电影中, 少不了的内容便是展示当地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场景。场景——不仅仅是动画影片构成所必须的空间元素, 更是宣传地域文化, 吸引观众的重要途径。

2011年, 由福克斯影业旗下蓝天工作室制作的3D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大获成功, 这是一部基于巴西文化背景的商业动画电影, 这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追捧, 电影市场调查机构调查显示, 观众给予该片A级高分。最前沿的电脑CG技术在屏幕上再现了南美洲热带雨林景观与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 里约热内卢城市街道景观, 独特的交通工具与居民住宅, 壮观的标志性雕塑, 狂欢节, 足球、桑巴舞等元素都是就地取材, 由虚构的故事情节为引导, 向观众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姿的城市形象, 影片中美景与热情交织成的巴西文化让人神往。发生在旅游胜地的神奇冒险动画电影作品, 无疑成为里约热内卢的又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2. 树立品牌形象、吉祥物。

地域文化向外界输出的诸多方式中, 将地域文化具象化寄托于某形象、某人物身上, 就是其中最为有效且普遍使用的一种。相对于真实存在的明星, 选择动漫形象作为地域文化代言人具备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动漫人物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可以最大化地与宣传需求相贴合, 赋予其文化理念、精神性格, 同时也方便基于一个形象开发多种变体;另一方面动漫形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如果不需要演变, 动漫形象的外形特征不会因为时间更迭而发生改变。在动漫产业高度发达的日本, 许多城市都会用动漫形象为本地代言, 其中时下在中国也广受欢迎的形象“KUMAMON”是拥有日本三名城之一的熊本城和世界最大级火山阿苏山的熊本县的吉祥物, “HIKONYAN”是日本佐贺县彦根城的吉祥物。

《麦兜》系列动画影片是基于我国香港市井文化的经典作品, 本土化的语言, 真实的大街小巷, 本土底层市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与智慧, 一个不够聪明的平凡孩子, 用他特殊的视角来展现香港市民生活, 市民文化。《麦兜》系列动画影片相较与其他商业CG动画影片, 在技术上谈不到大手笔和高精尖制作, 娓娓道来, 略显质朴的画面间却浸润着温暖的人文关怀, 感动着每一个平凡善良的国人。同时, 《麦兜》系列动画电影在内地也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成绩, 相关的“麦兜”系列各类衍生产品也在各领域受到追捧, 小猪“麦兜”的形象深入人心, 目前曾经以“麦兜”形象代言的产品涵盖食品、文具、儿童玩具、婴幼儿用品等等。

3. 输出地域文化中特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动画作品具有共同性, 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 指向性明确的商业动画电影还是追求理念与创新探索的艺术短片, 他们都会通过影片内容向观众传达一些特定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基于特定地域的动画影片, 借助地域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传达思想, 渲染情感的方式, 会让观众尤记忆深刻。

2002年, 迪士尼公司第41部长篇动画电影《星际宝贝》在全球上映, 取得当年票房奇迹, 并成为迪士尼公司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该片设定环境为夏威夷岛, 以颇具创新意味的叙事手法, 讲述了一段温馨感人的传奇故事。除了展示令人神往的夏威夷风情, 该片还向观众输出了一句特有的夏威夷土语“Ohana”, 这个单词也成为了浓缩的当地文化的代表。Ohana means family, family means nobody gets left behind.Or forgotten.欧哈纳就是家人, 家人就是没有人会被放弃, 或被遗忘。

2012年, 美国梦工厂公司制作的长篇动画影片《守护者联盟》上映, 获得3.04亿美金的票房收入。这是一个圣诞老人 (Santa) 、牙仙 (Tooth Fairy) 、复活节兔 (Easter Bunny) 、睡神 (Sandy) 等传统欧洲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与主角冰王子 (Jack Frost) 一起打败反派梦魇魔 (Pitch) 的故事。其中冰王子 (Jack Fros) 是第一次出现的人物, 在欧洲传统神话故事中并无此角色。冰王子代表着“自由与快乐”, 基于美国文化提取出来, 影片制作方赋予人物身上, 使冰王子跻身于圣诞老人、睡神、牙仙、复活节兔子等传统神话人物之列, 这是商业动画电影制作方向全球观众输出的独具美国精神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4. 针对地域文化开发衍生产品。

动漫衍生产品是指利用动画、漫画作品中的形象, 经过再次的设计, 开发出的一系列可供售卖的产品或服务。动漫衍生产品种类繁多, 小到音像制品、服装、日用品、文具、玩具、大到主题餐厅、主题游乐园等等。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具有消费群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附加值等特点。在动画影片搬上银幕的同时, 其中的人物形象也将会被大众熟知甚至追捧, 与其相关的动漫衍生产品也将获得普通消费者与影片受众的支持。

针对地域文化开发的动漫衍生产品对于地域文化和动画影片本身都能起到宣传推广作用, 是一种双赢的方式。如有动画影片形象角色代言的各类当地名优特产, 主题游乐项目, 将会赋予动漫衍生产品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动漫形象又为这些传统的特产、游览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新的消费群体。

三、地域文化的开发对于动漫产业发展的推动

1. 顺应发展趋势, 政策大力扶持。

2012年7月, 国家十部委组成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这是文化部发布的6个“十二五”期间相关规划之一, 也是动漫产业首次进行单列规划。与此同时, 各地方也纷纷出台针对于原创动漫作品与企业的扶持政策。

基于本地地域文化创作的原创商业动画电影, 顺应发展趋势并满足被扶持条件, 一方面可以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援与扶持;另一方面由于其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也会引起相关企业与私人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与一般的商业投资行为有差异的是, 这是一种对于文化的投资, 对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长远投资。

2. 丰富的素材库提高作品质量。

我国各地地域文化源远流长, 地域文化中的各个分支都历经了时间的考验与历史的选择, 传承到今天的文化本身具有的自然景观, 民俗风情、与人文景观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参考资料;地域性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 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剧本写作素材;地域文化中的方言、民间音乐与舞蹈也为动画作品的艺术形象创作提供了素材。

成功的商业动画电影, 就策划与制作阶段来说, 需要足够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和艺术风格以及精良的制作工艺, 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相应的养料, 是增加作品成功几率的有效方法。相反, 脱离实际, 凭创作者虚构的作品鲜有优秀力作, 难以获得成功。地域文化素材对于动画影片创作来说, 起到外化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双重引导。以《功夫熊猫》系列动画影片为例, 不折不扣的美式商业动画电影, 但该系列动画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设定和场景设定均取材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剧中传达给观众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也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表达方式, 深入浅出, 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与一身, 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3. 扎实的群众基础保障受众群体。

当地域文化发展到足够成熟的阶段, 其影响力就会远远超过地理范围的限制, 成为一种品牌式的影响力, 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与推崇。仍旧用前文提到过的商业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为例。里约热内卢是该片的背景发生地,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热带雨林、阳光海滩以及巨型耶稣雕像让里约热内卢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观光胜地, 同时热情洋溢的足球文化与狂欢节文化也成为了一道道绚丽的人文景色, 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取材于当地文化的影片, 在尚未面向观众时, 以上元素便以成为该片的有力卖点, 人们已经通过各种媒介了解了当地文化, 对于当地环境也在观影之前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不陌生, 有好感, 让影片与观众的距离迅速缩短, 为今后的票房成功以及衍生产品开发打下了群众基础。

4. 市场回报与再投入生产。

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动画影片能够吸引各阶层观众群体, 观众们愿意走进影院和为获得相应影印制品与衍生产品进行消费, 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再次投入到动画电影的再生产与再创造中, 形成市场回报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拉动动画电影市场稳健发展, 另一方面也为创作方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不断提高动画电影制作质量, 生产与消费两方互相促进, 从而有力推动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虹.浅谈艺术动画与商业动画的不同.新美术, 2007 (4)

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第8篇

1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关系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面地域文化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重要的素材;另一方面地域文化也可以通过园林景观体现出来。

1.1 地域文化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重要素材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自然和人文的统一, 其设计素材主要来源于当地生活和当地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因为地域的不同, 设计的方法和对象也不相同。地域文化是基于该地域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逐渐形成的, 是地域内人们思想的高度统一。每个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 都应该符合当地的文化。地域文化所包涵的生活习俗、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等, 都可以增加园林景观创作素材。另外,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师来说, 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都可以为其创作提供灵感, 这也是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的又一种表示。比如, 在崇明绿岛四季景观设计方案中, “绿野仙踪”景观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崇明岛葱郁的树林和曲径通幽的独特美感;“寿舞夕阳”的设计灵感, 来源于当地沉稳质朴的沙岩景墙和高大茂盛的银杏木。

1.2 地域文化需要通过园林景观体现出来

园林景观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文化氛围来源于地域文化并且反映出地域文化。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给人以直接的感受, 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 会潜移默化受到园林景观所蕴含的文化气息的熏陶。建筑是一种艺术, 每个城市的建筑都与该地的地理位置、土质情况、水源情况等相契合。园林景观作为一种建筑, 从其构造来说, 也反映出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 将地域文化与现代建设理念相融合呈现给大众。

2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2.1 地域文化运用的原则和条件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植入地域文化, 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第一, 在自然条件上。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动植物、水利等方面, 这些都会影响到地域内建筑的设计与构造, 所以, 园林景观中运用地域文化, 要综合考虑该地域的自然条件。第二, 在人文历史上。人文历史是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印记, 象征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其文化内涵, 尊重地域文化, 尊重地域历史, 将地域文化用现代建筑艺术表现出来, 增加园林景观的魅力。

2.2 地域文化的运用手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入地域文化, 需要一定的手法。首先, 抽取地域文化中优秀的因素进行设计。地域文化有好坏之分, 优良的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落后的文化也会对园林景观设计造成不好的影响。其次,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切不可在建设中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促进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外, 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浪费资源。最后, 科学合理地将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和手法融合在一起。地域文化的运用不是单纯地运用, 而是依靠现代建筑手法, 从而形成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风格。

3总结

总之, 地域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关系密切, 二者不可分离。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重视地域文化的运用, 既继承传统, 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促进园林景观建设和地域文化建设的综合发展。

摘要: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 每个地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都必须要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 将地域文化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不仅可以凸现地域文化的特色, 还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内涵, 增强其文化底蕴, 展现其独特魅力。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域文化,设计,植入

参考文献

[1]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1)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第9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1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条件和原则

1.1考虑自然条件

园林景观属于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有必要将当地自然条件纳入重点考虑范围,其中包含地形地貌、植物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一切要以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平衡为依据和前提。在当地自然条件允许范围内,可以恰当增加一些风情独特的植物或是建筑,突显个性化设计。

1.2尊重人文历史

每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迹总是能够吐露出当地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饱含着强大的人性磨合力。园林艺术在当今时代表现出重要的文化表达作用,它流露出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成为文化的凝聚点与传承点。因此,园林景观设计需尊重当地人文历史,契合人的思想、情感,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运用历史元素传达新的涵义,使之发生新的反应,爆发新的艺术力量。

1.3民众化原则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通过优秀的园林景观嗅出当地的文化价值和风土人情。某一地域的园林景观一般都流露着当地的文化理念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人们往往都能在观赏园林艺术景观的同时,体会着人文关怀与地域特色文化,人们能够在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感受到归属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区域文化可以算是最重要的素材之一,人与人之间完全能够凭借优秀的园林景观搭起交流的桥梁,促进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2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把握历史文脉

园林景观设计中,文脉是一个必不可少且无法被替代的重要元素。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文脉的价值,将其巧妙融入园林景观设计,赋予园林景观更重要的意义,让它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担起一份责任。在保持文脉历史延续作用的同时,也将地域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以苏州园林为例,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园林”向来受到人们的大力称赞。其设计理念不乏蕴藏着浓厚的古代哲理观念以及审美情趣,其中充分体现出对历史文脉的“写真”。例如,唐朝盛行诗歌,并且多以抒情、写意为主要基调,所以,唐朝时期的苏州园林是从自然山水园过渡到写意山水园。到了宋朝后期,君主昏庸无能,众多文人志士选择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使苏州城镇士人园开始兴盛。

2.2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把握视觉元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显得十分重要,其中主要包含色彩、光线、材料以及尺度定位等多个方面。这些元素是为了突显美学价值不可缺少的部分,园林景观都需要通过必要的视觉刺激勾起人们无限的兴趣与喜爱之情,进而才能让观赏者感受到景观背后更深层次的涵义。其中,色彩元素在园林景观视觉体系中,能够给人带来最直接、最猛烈、最有效的视觉体验,值得给予高度重视。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调配运用色彩时,也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做到为园林景观搭配最适宜的色彩。例如,我国四川地区盛行“彩叶风”,金叶水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被当地广泛种植。

2.3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把握社会景观

观察各地的社会景观时,定会发现其中无不隐含着纷繁复杂的人性化思想。园林景观能够透露出区域文化。但它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要与社会景观协同作用,共同映射城市文化。社会景观是随着时代脚步不断改变的,同样作为区域文化的传播载体,社会景观不断见证着历史的演变。基于社会景观在城市中的巨大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与之相互契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材料和工艺等资源构建人文景观,从而使建造出来的景观更贴近当地人的审美情趣。

2.4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把握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当地植被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象征,它能够自然地营造出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例如,椰子树就是南国秀丽风光中的一抹亮色,而白杨树则代表着北方的刚强与无畏精神。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值得被充分地重视和应用。被称为“野草之美”的浙江永宁公园,就是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打造成功的园林景观代表,其设计中留存大量乡土植物,诸如芦苇、菖蒲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融合地域文化,打造符合各个地域独特魅力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把握园林艺术的可观赏性,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最终实现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地域文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郑钧甫.论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J].工程建筑,2013(6)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以发展弘扬地域与传统文化为目的。设计工作应当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而不是单纯地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和移植。园林景观设计师只有将本土文化同园林景观设计紧密的结合起来, 才能找到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四者之间的平衡点, 才能设计出能够长久存在和发展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优秀园林景观。

1 地域与文化的概念

1.1 地域的概念

地理区域简称地域, 这一概念主要从空间的角度进行理解。地域具有几个特点, 首先, 地域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其次, 地域内部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相似性, 不同的地域之间则有一定的差别;第三, 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第四, 不同的地域之间会相互影响。

地域具有不同的范围, 其文化内涵也会随着地域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而改变。比如, 以世界为范围, 地域文化主要指不同国家的文化;在我国境内, 地域文化主要指不同地区的文化, 包括南北文化、东西文化等等, 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地区间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政治经济情况、地理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的不同也会对地域文化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文化的概念

文化会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 文化中既包括非意识形态如地理环境、自然科学等部分, 也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部分。文化由人类创造, 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产物, 对人们在一定时期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进行反映。

文化本身的概念其实相当庞杂, 其广义涵义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 狭义含义主要是指在意识形态中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 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

2 地域文化的产生及发展

地域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能够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人文特征和自然特征是影响地域文化产生的两大因素。其中自然特征是指构成人类社会中的生产资料的综合体, 这是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自然特征主要包括某一地区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地质地貌以及动植物等, 长期在某种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会受到这些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自然特征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 进而影响地区内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形成。在地域文化中人是创造者, 产生地域文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产生了不同行为。正是由于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 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自产生之日起, 地域文化就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和完善。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地域文化会对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子移除, 对外来的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进行吸收, 进而完善自己的文化底蕴。地域文化在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历史传承性、形态稳定性以及文化独特性等, 它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和相对稳定的社会自然和环境。

地域文化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对的, 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会相互渗透、交流、融合、借鉴、发展与联系。如果某个地域的地域文化无法同其他文化相互交流, 自我封闭, 那么它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生命力。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教训, 尽管许多文化曾经辉煌一时, 但最终还是走向没落。地域文化只有以包容与开放的姿态同不同文化进行交流, 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适应时代的变化, 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3 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表现思想内涵的主要手段, 在设计时要对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以满足人们对社会生活、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和物质生活。园林景观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提高生活品质。因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要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合进园林景观中。

3.1 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学科。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对象会随着不同的地域而改变, 地域文化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大量的素材, 从而使设计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历史文脉以及风土人情等等。只有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域文化进行挖掘、理解和吸收之后, 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才能对地域文化内涵有更好的体现。在设计园林景观时, 只有深刻了解地域文化发展以及产生的过程, 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的互动关系, 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才能在设计中充分诠释设计理念。园林景观的设计师要从构成地域文化的要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和素材。

3.2 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实际的景观, 这种表现力为发展和再现地域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地域文化中的文化理念和人们生活的精华都可以通过其进行表现。设计师必须将地域文化和现代的文化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将历史性与时代性融合在一起, 让游人能够从园林中体味到历史、体味到文化以及时代精华。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首先是形似。形状是地域文化以物态的方式存在, 它具体的形式特征和形态凝结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表现手法有点睛、再现等。其次是神似。“神”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 它游离在园林景观设计之外, 是通过园林景观反映出的文化、价值观念、心态、审美意识等等, 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体现。这种“神”可以通过提炼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而表现出来。人们在这种园林景观中能够更真切地体会文化的意境。第三是形神兼备。这种表现方式是对上述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形神兼备, 使地域文化更加突出主题内容, 形、神交融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4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意义

现代的城市形象越来越趋向于统一, 没有了地域特色。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特色, 能够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现代文明迅速发展, 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逐渐褪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特色能够将地区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 让现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相融合, 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最终让传统文化在这种融合中得以继承、发展和进步, 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这种有内容、有历史、有情感的园林景观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5 地域文化必将回归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地域文化不仅是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现阶段, 现代文明对地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使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地域文化进行思考。地域文化在发展和传播方式上也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科技、文化、自然以及经济等因素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 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中为地域文化找到一个平衡点, 从当地实际出发, 设计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园林作品。

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是决定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而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人性化原则。设计具有人性化也就是说设计师尊重了当地的地域文化,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文化的发展形态最终必然走向多样化, 而不会趋同。以人为本应该也必须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 地域文化也必将回归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 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本土文化面临的外来文化冲击将会越来越多。对外来文化全部吸收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上, 吸收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想, 才能使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海霞, 刘慧敏.简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J].建材与装饰 (规划与设计) , 2012 (8)

[2]刘蔚蓝.解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J].建材与装饰 (规划与设计) , 2012 (7)

上一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下一篇:纳西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