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习兴趣论文

2024-08-04

初中化学学习兴趣论文(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学习兴趣论文 第1篇

一、导入新课时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引发学习动机, 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讲引言课时, 我采取了实验法导入, 因为兴趣盎然的观察活动能活跃学生的思想, 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 从而使学生学到知识。我准备了以下小实验。 (1) 把一个盛满水、里面放着小金鱼的试管颈部加热, 使水沸腾, 在试管下部的小金鱼却安然无恙; (2) “烧不坏的手帕”; (3) “空瓶生烟”; (4) “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双眼。然后, 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 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知道本身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 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力, 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我的做法是: (1) 重视应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3) 创造良好的情境, 经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 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丰富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的独特功能。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课件。例如适时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视频、动画和图片等, 使学生积累更多化学生活知识, 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以及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调动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化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同时, 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化学学科的情趣, 带领学生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化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 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化学本身是一门有趣的科学, 无论是观察到的多彩的实验现象, 还是不断探索神秘的微观世界;无论是和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点, 还是层出不穷的创新物质———无一不是趣味盎然!当前不少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 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农村中学实验条件太差, 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化学课外活动来配合课堂教学, 实行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人潜能, 通过“玩中学”来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在元旦, 我们举办化学游艺活动周, 如“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竞赛”“趣味实验”, 如树叶书签、魔棒点灯、水上火舞, 让同学们通过活动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化学常识和趣味化学问题, 并能用科学的理论加以解释, 并用实验结合舞台表演来扩大影响力。丰富多彩的交流、竞赛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并为每位学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展示自我、表现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获得了极大的快乐情感体验,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品行和操作技能, 养成研究性学习态度将产生更深远、切实的效果。有趣仅仅是较低层次的兴趣, 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化学现象中, 我们知道, 直接兴趣常常难以稳定, 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 一旦新奇感消失学生就会乏味。重要的是在有趣的基础上, 让兴趣逐渐集中, 趋向专一, 并产生特殊的爱好, 变成乐趣。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第2篇

素质教育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化数学后进生就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某些问题的是非曲直有时还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遇事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教师常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去期待后进生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常用表扬、奖励等手段鼓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这样才能使后进生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数学。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别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渴望学习进步,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更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辅导、检测等方面分层设计,实施差异教学,对后进生降低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缓步上升,课堂上把简单问题留给后进生回答,当后进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数学题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于肯定和鼓励,使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喜乐,从而后进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中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难,没有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这些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就完全被生活化了。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课后复习时,要求后进生作业前对每天课堂学习的内容温习一遍,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不要将问题积累。后进生请教时,教师更应以饱满的热情耐心讲解,直至后进生完全明白为止。还要求后进生每周末将本周学习的内容总结一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基础。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兴趣比较广泛,求知欲比较强,比较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诱惑,所以,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和引导,激发学生内心对化学世界的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生拥有兴趣,可以更好地学习,把兴趣转变为乐趣,最终转变为人生的志向,从而投身于研究化学的事业中。

一、初中化学学科的特性

1.理论与实验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在我国的学科设定中,化学是重要的三大理科之一,它的实验性和操作性相对较强。化学理论与实验对于这门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互相补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例如,初中化学对于氧气的介绍和讲解中,涉及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氧气的具体性质,二是氧气如何制取。对于第一个内容,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但是对于氧气如何制取就不太清楚了,这时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明白这个制取过程的,即使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教师也做不到这一点,然而通过实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使学生明白这个制取过程以及制取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在实验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的从旁指点和帮助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作用,也正因为此,化学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之后,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化学,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当然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二、如何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曾明确提出,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化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学现象,如果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某种现象或者解决某种问题,肯定会产生自豪感,对于学习化学也会产生更多的自信心。笔者就十分注重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思考,学生在研究探索中明白化学的用途以及自己所学的价值,从而对化学学习更加感兴趣。这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很多,像家里父母蒸馒头时,为什么会放上一些小苏打?馒头蒸熟之后为什么会有很多小洞?家里用的热水瓶时间长了之后,上面为什么会有一层水垢,怎么才能消除呢?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解开实际生活中的小谜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变得开心、愉悦,更加愿意去学习化学。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比较喜欢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得到放松,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得更加长久和广泛。(1)教师要切实利用好化学知识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兴趣更加广泛。(2)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或者各种媒体手段搜集一些趣味化学片段、化学发展史、化学魔术、化学游戏、生活中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等,通过视频播放、比赛、演讲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3)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家庭中的一些活动现象中,去研究和证实课堂上所得出的结论和已学的知识,学生要记录好研究的过程和用品以及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降低学习难度

随着化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步接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专业词汇,这些枯燥、难懂的化学用语甚至被学生称为“第二外语”,对化学的学习自然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使学生可以成功地跨进化学这个门槛,接受“分化点”,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继续保持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将化学中出现的元素符号化整为零,从刚开始接触元素符号时,就给出讲解,减少堆积一块学习的压力。在学习过多的元素符号时,还可以编写一些使学生易懂、易记忆的口诀、顺口溜,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另外,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练习,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总之,对于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学生。无论学生处于学习的哪个阶段,教师都要尽自己所能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工作才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华冬.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3(1).

初中化学学习兴趣论文 第4篇

我认为情境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 智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该赋予一种时代气息。在讲三角形的全等时, 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 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三角形的玻璃破了, 现在只有下面的一块碎片, 根据它, 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另外, 通过以上方法引入, 还让学生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乏味的。

二、重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 因此, 作为数学老师, 不能把数学仅作为一门知识、一种技能传授给学生。而应该认识到数学有它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有成功的喜悦, 也有失败的教训;有硕果累累的辉煌, 也有在黑暗中的苦苦探索;更有甚者, 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数学故事对学生们的心灵有相当的启迪作用, 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有很大帮助, 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在适当的时候, 选择恰当的例子, 把它“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向学生娓娓道来的时候, 你一定会发现, 全班的学生都在屏住呼吸, 那一双双充满对知识渴求的眼睛紧紧的望着你, 这时, 一棵数学的种子已经悄然地落在了他们的心田, 一旦遇到春天的甘霖, 它一定会破土而出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用途的认识, 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相反, 天天让学生面对枯燥的数据进行操作, 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的多姿多彩, 当然也就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上每节课时, 我都会想这节课的知识, 对学生有什么实际用途, 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我都会找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师生感情

如何提高初中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5篇

当孩子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就能专心学习,因此家长应该找出一些有趣的方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利用扑克牌或骰子记忆数字,以游戏的方式令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减少孩子对这门学科的惧怕心理。

2.订立合理目标

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漠不关心固然不好,但若是要求过高,甚至超出孩子能力之外,只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渐渐失去兴趣。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能力,给孩子订立一个可以达到的合理目标,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3.善于鼓励

总是批评、指责孩子的不足,只会令孩子反感,甚至会采取放任的态度。与其不停地抱怨,不如在看到孩子稍微用功时说:“哦,你懂得用功,妈妈很开心!”如此的赞美,也许效果更好,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更有用。

4.让孩子有成功感

每个孩子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做好每一件事情。家如家长对他说“你现在懂得用功了”“你的成绩不错”,如此给予鼓励或赞美,就会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假如把学习成果用图表表现出来的话,更能使孩子了解进步的过程,体验成功,以后就会更努力用功了。

5.让孩子得知学习的结果

家长应该直接将孩子的成绩说出,例如:“你今天的听写比上次好多了。”当孩子知道自己有进步后,便会更有信心,自然会继续努力。

6.安排适当的功课时间

有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就非常着急,每天逼孩子读书、写字、算算术,以致孩子连续坐在书桌旁两三个小时,这是很不合理的。其实,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因此,要他连续做两三个小时的功课简直是苦事,功课可能没有做好,反倒可能产生逃避心理,不愿做功课,之后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7.给孩子安静的学习环境

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化学兴趣;培养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无味,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整体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做足绪言课的功夫,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因此应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兴趣不同于有趣,是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再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很多人都是酬躇满志的,都想在高中把化学再学好或者曾经没有学好的现在想学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样一种心态。

二、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适时提问,然后,与学生们一起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探究浓硫酸的性质时,我对书本上的黑面包实验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根据实验的进程),如为什么在蔗糖里加了少量的水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在到后来蔗糖为什么会变黑这又是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最后看到了蓬松状的黑色“面包”生成及还伴随着刺激性气味产生,这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当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而且反应很复杂,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全部写出来,但其中的浓硫酸特性全部体现在里面,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的。

三、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如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这是高中第一个金属与水的反应,学生对这样一个有背于生活事实的实验期待已久了,因此不少学生心态就是看热闹,看看金属还能水反应,若能反应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如果在这个时候如果立即做实验,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这时我会停要求学生列一个观察现象的提纲,让学生在感受化学的神奇的同时,知识掌握更是主要的。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增加实验探究性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间合作能力。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另外,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能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除此之外,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四、精心设置疑问,培养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适时适度设置悬念,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疑问,学生只有在课外查查资料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了升华。

五、利用课外亲身感受,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书本上某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促成教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例如,在必修2中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课本知识,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元素周期表。事实证明:这样做了,学生在制作周期表的时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制成了各种新式的周期表,有的把它制成了机器人的形状,有的人制成了大楼的形状,有的人制成了螺旋状,还有的制成了鱼形,嘴里还吐着泡泡……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生产和社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思路,在加深了知识学习的同时,感受了化学的奇妙,兴趣自然也高了。

结束语:不可否认,中国当今的教育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的缺陷,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的追求成绩,认为成绩代表了一切,其实不然,放眼望去中国的学生在国际学术性比赛当中获奖无数,可是最终有所成就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我想答案显而易见,片面的追求成绩强迫学生学习,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钻研的兴趣,孩子的天赋便也被埋没了。我们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发掘孩子们的兴趣和潜在的能量,让兴趣带领孩子成长。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而我们所应选择的就是迎难而上,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领学生成长为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薛明.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化学教与学.2011(9).

[2]董鸿志.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7篇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 只有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 才能产生长远的学习动机。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化学教材内容, 进行学习目标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 从而把自己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对那些思想和学习都不要求上进的学生, 还要把社会需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使他们产生“危机感”, 以此促使其逐步产生学习动力, 在学习目标的激励下, 养成认真踏实、勤奋学习的品质和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二、对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

以前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是用来激励受挫者的名言。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 经常的批评、打击、挖苦、讽刺, 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损伤的。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 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 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对学生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 激励学生去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例如, 我在课堂上给一个平时不太专心听讲的学生提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他答对了, 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 结果该生以后听课一直很认真, 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化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在这方面可以运用大量生动的事实, 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讨论和引导学生思索。例如, 烧水的壶用久了, 壶的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垢”, 水壶使用的时间越久, 积存就会越多。“水垢”究竟是哪里来的呢?又如, 维生素是我们身体中所必需的养分, 如果身体中缺少了它, 就会发生一定的生理上的病症。那么, 维生素是什么东西呢?教师还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持续发展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公众与科学技术”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公民对地理常识和化学知识缺乏了解, 对于“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滥用农药、化肥的后果”等有关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弊端和问题知之甚少、认识淡漠, 造成乱开发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社会问题。可见,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化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提高未来国民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课程改革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当学生理解这种改变对自身发展的意义时, 他不但会以理性的自觉去主动地采纳这种学习方式, 而且在此后的探究学习中会产生更大兴趣, 创造性地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如活动与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我告诉学生“怎样提出问题”——蜡烛燃烧, “怎样提出假设与猜想”——蜡烛会燃烧 (不会燃烧) , “怎样制定计划”“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做出结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怎样利用这些方法学习知识。《新课程标准》所列举的6项实验技能和调查讨论、数据处理等技能, 列出以做实验和运作实验的清单。新课程对化学习题做了较大力度的改进, 淡化客观题, 提倡情景题、开放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下题:人体缺钙会引发“骨质疏松症”。一体重为60kg的缺钙病人每天除从食物中获得钙质外, 还需从药物中补充0.5g钙质。若医生确定此人每天至少吃某钙片6.25g, 且知某钙片中的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Ca (C6H11O7) 2]。试求该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这道题目提供了人体缺钙的知识, 学生一看到这类知识, 兴趣马上调起来了, 而真正计算的过程很简单。又如教材中第63页第3题:“最近一个月你家的用水量是多少?设想还有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 提出具体建议并动员全家人共同实施。至下个月再调查一个水表, 并计算出你家的节水成果。”再如,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 将其改为探究实验方法, 用多种方法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 比观察老师做实验、分析实验, 效果要好得多。

四、开展课外活动, 延伸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 又能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第一, 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第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 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三, 直接让学生参与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把实验“搬”回家里, 三五人一组, 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 (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 , 去重新探究和验证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所做实验的结论, 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记录, 等第二天课堂上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 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一一解答。这样做,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进行的一些教学实践, 此番研究让我思考和梳理了关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重要的问题, 并通过研究和实践, 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材料, 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一个学期的研究是非常仓促的,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思考与实践, 争取摸索出更多关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并将之进一步整理与完善, 且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1.

[2].朱明祥.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吉林教育.2009-09-10.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8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行

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由此可见,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好奇、敏感, 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兴趣与爱好。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 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而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课程,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既是顺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的需要, 又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开展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 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二、兴趣概述

1.兴趣的界定

辞海中对兴趣的解释为:“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皮亚杰则认为:“兴趣仅仅是同化作用的动力方面。”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表明教育应该引起的某种活动的特点。”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及教育学专家也给兴趣下了不同的定义, 如沈德立和阴国恩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某事物或者爱好某活动的倾向, 这种倾向通常是和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关系的。”燕国材认为:“所谓兴趣是指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选择性和内在趋向性的表现”。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 本文认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 而产生的主动了解、探索某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2.学习兴趣

(1) 学习兴趣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对学习兴趣有不同的理解。主要观点也可分为个性心理倾向说、活动倾向说、情绪情感说、动机驱力说和需要满足说。

本文认为, 对学习的兴趣或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叫做学习兴趣。因此, 学习兴趣是学生为了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技能, 掌握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方法, 而产生的一种主动认识、探究的心理倾向。

(2) 化学学习兴趣

a.化学学习兴趣的界定

本文认为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掌握获得知识与实验技能的过程、方法, 而产生的一种主动认识、探究的心理倾向。

b.化学学习兴趣的分类

关于化学学习兴趣的分类, 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分类。

如郑长龙教授将化学学习兴趣分为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师雪琴教授将化学学习兴趣分为直感兴趣、解析兴趣、探究兴趣。喇敬华教授将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分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讲授内容的兴趣、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对化学作业的兴趣、对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等等。

3.学习兴趣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在其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论述了发现学习。在他看来, 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

(2) 马斯洛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分为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较低级的缺失需要被部分满足后, 人才有可能追求较高级的成长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看做是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在学生感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后, 学生就会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求, 从而产生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因而, 在学校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如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教师、同学、家长的赞赏, 使学生体会到安全、归属和爱、尊重, 进而产生认知和理解需要, 也就产生求知欲, 而反复的求知欲将会发展为学习兴趣。

(3)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曾提出了“意义学习”。在他看来“意义学习是超出事实性知识积累的学习;它能在个人的行为、态度、人格以及未来的行动选择等多方面都导致真正的变化;这样的学习不只是知识的增加, 它具有弥散性, 会渗透到人的生存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 罗杰斯认为的意义学习强调自我的发展, 强调“知、情”合一。因此,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 他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兴趣。

三、初中生化学兴趣培养的几点建议

1.上好第一堂化学课, 使学生感受神秘的化学世界, 激发求知欲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 第一堂化学课应该用一些奇妙的化学简单实验来展示化学的奇妙。

2.理论与实际结合, 诱发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 并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学科的联系,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 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 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 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3.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 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其次, 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兴趣较高, 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 教师要因势利导, 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 成为学习的动力, 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

4.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及方式很多, 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多媒体教学演示等, 可以每学期定期举行。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把化学知识分门别类编成不同题目举行化学竞赛, 既加深了所学知识,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通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点分化, 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有以下几点: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合价应用等, 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 兴趣也会大减, 从而影响学习兴趣, 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点很重要。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的持久性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 巧妙地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作用,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今后投身科学发展、造福人类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兴趣作为人的非智力因素, 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之一。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国民素质的竞争。基于此, 我国开始致力于素质教育并因此实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初中生,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理科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9篇

一、巧设导入, 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师也提出: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 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 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与败。一个巧妙、新颖、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 我们要以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为中心, 以设计出最佳导入。常用的课堂导入法有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直接导入法等等。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 我充分利用初中生爱故事的特点, 运用屠狗洞的故事来导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一个神秘的洞, 被称之为屠狗洞, 其神秘之处在于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 而狗进入洞中则必死无疑, 长时间以来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人们。著名的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前往探个究竟, 他拿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中, 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些异样, 紧接着狗就晕倒了, 他俯下身时, 自己也马上感到呼吸困难, 要晕倒, 此时他恍然大悟, 抱着狗匆忙走出洞, 他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团, 原来所谓的屠狗洞就是……这样的故事导入法, 既符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 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同时又使学生产生疑问, 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妙用实验,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 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妙用化学实验,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动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 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 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 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 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 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此时面对学生的百思不得其解, 我告诉学生, 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 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地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

三、联系生产生活, 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可见, 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 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如我们都知道食用加碘盐的重要性, 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那么炒菜时等菜快出锅时再放碘盐, 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通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 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 碘酸钾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 但碘酸钾很不稳定, 在加热或光照时很容易分解, 而不利于人体碘的摄入量, 故此不要过早放碘盐。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切实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

四、自我评价, 在知识完善中发展兴趣

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学习完一节、一章甚至一个模块后我们要及时地自我评价, 通过简单的测试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寻找知识的遗漏点或遗忘之处。然后查阅笔记或资料填补知识的不足。在这样反复自我评价—知识填补的过程中寻找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 可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 也使知识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探微 第10篇

一、利用图片,培养兴趣

化学课本以其独特的插图,吸引学生的眼球。新教材丰富、唯美的插图彰显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当学生刚打开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把教材从头翻到尾,并被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吸引。因此,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牢牢把握这一至关重要的机会,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此外,课本上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结构示意图、物质用途图、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要加以重视并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开端,如同电视剧的开场,可引发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金属和金属矿物》前,我讲了一个关于“假牙”的故事:在英国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贵族夫人特意装上了一颗金属假牙。不料,从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精神萎靡不振,找遍名医也不见成效。后来还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病痛。 这张处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处方———“换掉这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夫人的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议论纷纷。通过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实验,增加兴趣

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实验。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做不做实验,多做还是少做,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教师除了要做好教材中现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硝烟弥漫的战场、无壳鸡蛋的制取、干冰升华造云雾等实验,都会增加学生的兴趣。

四、突破难点,强化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一般有:化学用语的使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笔者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需要记忆的内容分批识记,由易到难、逐渐积累,并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助学生消化、识记。对于一些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帮助总结,如把复杂的制氧步骤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七字口诀;电解水实验结果归总为“负氢正氧二比一”(父亲正想儿毕业)。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活动,保持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极具诱惑力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所放松,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化学知识,强化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保持学习兴趣。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内容及方式很多,有“科技小制作”“调查报告”“猜谜语”“智力冲浪”“设计新装置”等。例如,笔者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动手做诸如从花瓣中提取花汁制作酸碱指示剂、制作红色“喷泉”、制作会跳舞的鸡蛋等课外小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多媒体,升华兴趣

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时,由于微粒看不见、摸不着,概念内容抽象,多数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初中生具有好奇的个性,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容易吸收新知识。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充满活力的视频图像、漂亮的图片、精美的演示文稿,加上及时讲解、补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笔者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摩天楼》片段,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原因与灭火的方法、原理;学习《金属及其矿物》时,让学生观看钢铁厂炼铁的简单视频;等等,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既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关键。所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摘要:兴趣是化学学习的“催化剂”,激发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关键。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化学学习中的推动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103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原动力。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且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容易对化学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只有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教材中有很多生动、新奇、有趣的化学实验。我们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这些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开动脑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这个内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做木条在集气瓶里燃烧的实验,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提问:集气瓶里可以使木条燃烧的到底是什么气体?

然后教师联系课本中的知识告诉学生,集气瓶里装的是氧气。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氧气最显著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印象深刻,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去证明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100mL,这个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把相同体积的一碗小米和一碗蚕豆混合起来,得到的体积也是小于两者之和。而学生对于这种现象就比较好理解了,蚕豆之间是存在着间隙的,小米加进去后就会把间隙填满,故体积小于两者之和。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就不难理解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是由于小分子进入了大分子的间隙。

四、合理的评价方式

好奇心和成就感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主要来源。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评语,避免单调、单一。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有师评,学生互评、自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时,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度,多了会使学生骄傲,少了会让学生自卑。而在很多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往往过于形式化,达不到鼓励学生的效果,很难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使评价能够起到鼓励和启发的作用。总之,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任务,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李玉萍.强化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5(74)

[2]常伍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

[3]李风平.对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的探讨[J].才智.2013(31)

[4]王国伟.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12篇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尊重他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拇指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坚持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和成绩,并以自然的语态,真诚的态度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在这样“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平等,感受到了自尊的存在,老师又用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惜的微笑去感染学生。学生获得了强大向上的动力和有力的精神支柱,就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诱导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 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金属》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也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更佳。

四、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资源

很多中学的教学条件不是朝夕可以完全改变的。然而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资源,可以使用低成本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如可用某些植物的花(牵牛花)、叶(紫甘蓝)等制取酸碱指示剂;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一些废弃的医药瓶和饮料瓶做反应容器;用已使用的注射器滴加试剂代替分液漏斗;用蔬菜、水果等自制水果模型;自制“苹果原电池”“番茄电池”等;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既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感到好奇、有兴趣。

五、合理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它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的水平、程度和效果。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老师可以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多媒体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的内容,随机地插入与教学相关的奇闻趣事,或者精心设计一些游戏、竞赛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学生形成、确立并且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再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兴趣的发展,更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学谜语竞猜、化学专题讲座等活动,能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得到应用,使之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巩固和发展了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复习教学案论文下一篇:嵌入式Web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