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评价方法范文

2024-09-17

考核评价方法范文(精选11篇)

考核评价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部门经理,业绩考评,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案例:

M公司是生产电子设备的公司, 销售部经理吴某, 负责该公司电子产品销售, 其中新型设备电子产品为公司的主要获利产品, 销售的利润占到部门利润的80%以上。近年来, 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吴某作为部门经理感到了极大的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 公司去年对各部门经理的业绩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由原来按照销售额考核调整为按各部门的营业利润进行考核。如果部门的营业利润上升10%, 则该部门经理就可以获得年度业绩奖金, 上升越多, 奖励也就越高。如果没有达到10%, 则只给予基本奖金。如果下降, 则得不到任何奖金。针对这项考核方案, 吴某对产品的销售不敢有任何的松懈, 一方面, 加大促销力度, 增加销售渠道, 通过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当年销售量增加了25%。库存量从年初的2000件下降到0件;如表1。面对这样喜人的业绩, 吴某自信能够获得该年度的业绩奖金。但是, 当会计人员将当年的利润表呈给他时,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年利润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如表2。这大大的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吴某百思不得其解, 不知道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他开始怀疑以这种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是否合理?

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 利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两年的利润如表2所示

针对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不同成本计算方法角度来分析。在管理会计中, 成本的含义是多样的。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决策, 就会有不同的成本。按照产品成本所包含的内容的不同, 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分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的构成、期末存货的计价以及损益计算方面均有差异。完全成本法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变动成本法有助于提供最有用的管理信息以强化企业管理和评价管理者的业绩。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学中核算成本的基本方法, 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

完全成本法, 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中, 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 将全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 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并按传统式的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销货及期末存货计价不同;损益计算的程序不同;损益表的编制方法不同;提供的的信息用途不同。

由于两种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 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可能不同。完全成本法把固定生产成本视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因而, 每销售一批产品, 其固定制造费用就构成销货成本, 至于尚未售出的期末存货, 与产品成本一样, 它们必须结转至下一个会计年度, 而变动成本法则把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生产成本, 均作为期间成本在边际贡献总额中扣除, 因而也就不需要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这样就造成了两种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可能存在差异。如对上表1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如表3所示:

三、以完全成本法难以反应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

在完全成本法下, 把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内, 因为产量的增减必定引起生产成本的升降, 但由于产品中吸收了固定成本内容, 就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成绩与责任, 难以对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完全成本法难以反映真实的盈利情况, 从完全成本法的构成内容可以得出, 单位固定成本大小与生产量成反方向变动,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但是, 当销售量与生产量变动不一致时, 即销售量下降, 而生产量上升, 企业盈利会产生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如:

(一) 销量增加, 产品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均不变, 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反而下降。

如:W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 期初存货量为零, 按先进先出法计价存货, 近两年来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如表4所示

利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如表5所示

这是由于在完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了产品成品中, 由于第一年在期末存货400件, 吸收了固定制造费用3400 (17000÷2000×400) 元, 转入了第二年, 使第一年成本虚减, 利润虚增, 而使第二年的成本虚增, 利润虚减。虽然第二年的销售量增加, 可是利润却比第一年降低。

(二) 在销量、售价、成本均不变的情况下, 期末存货增加反而会引起企业利润的增加。

如:N公司的生产与销售情况如表6所示, 该公司第一年的期初存货为零, 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按照完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如表7所示。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第二年虽然销售量不变, 但企业毛利却增大, 原因是第二年期末的存货带走了本期的40625 (100000÷3200×1300) 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到下一期, 因此使得第二年的成本虚减, 利润虚增, 而在第一年只不过由于生产量小, 每个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费用较高, 尽管销售情况与第二年一样, 并且存货只有300件, 比第二年少, 却仍然没有销售量一样的第二年盈利状况好。从经营角度而言, 由于这样就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盲目扩大生产, 不问市场需求, 造成虚盈实亏的后果。用此法来计算的利润来评价部门经理的业绩是不科学的, 只会挫伤经理们的积极性, 因此, 科学的考评方法应采用变动成本法。

四、变动成本法能够科学的考核部门经理的业绩

变动成本法有利于经营管理者进行规划和控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符合“收益与费用相配比”的公认会计原则。

为这一原则体现了会计记录在一定期间发生的收益与费用, 必须属于这一会计期间。应当说以产生的收益为根据, 把有关费用同所产生的收益相配比, 这项原则同“权责发生制”的记账要求是一致的。

变动成本法按成本习性将成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制造直接有联系的变动成本, 它们需要按产品的销售量比例, 将其中已销售的部分转入销售成本 (即当期费用) 与销售收入 (即当期收益) 相配比。将来销售的产品成本转入存货, 以便与未来期间的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是同产品制造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 即固定成本, 它们是作为生产准备状态而引起的各种费用, 这类成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 不会因产量的变化而变动, 只随时间的消逝而成立, 即在什么期间发生, 就核算在什么期间, 故应当为期间成本 (当期费用) , 同本期收益相配比, 作为本期收益的减除项。

(二) 对预测、决策等规划活动提供最有用的信息。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以及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经营杠杆率等各种信息资料, 成为管理当局进行决策、预测最有力的依据。因为它能揭示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 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 从而为管理者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以及进行销售、利润预测、短期经营决策、编制弹性预算等一系列规划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 促进重视销售环节, 防止盲目生产。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后, 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净利只随销售量发生同方向变动, 而不随产量发生同方向变动。这样管理当局就特别重视销售工作, 加强促销, 开辟市场, 把管理工作的中心转向销售, 避免了单纯增加产量从而导致净利虚增的假象。这样才能防止盲目生产、造成库存积压的严重后果。

(四) 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

由于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 从本期损益中一次性扣除, 这就使固定制造费用不进行分摊。特别是在多种产品的情况下, 使得繁杂的分配计算大大简化, 减少了工作量。

(五) 有利于科学分析成本和成本控制, 便于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由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大不相同的, 因此就可以从不同的影响因素方面着手, 划清成本责任的归属。如固定成本主要应由管理者负责, 变动成本由生产部门负责。这样才能对变动成本采用单耗控制的方法, 对固定成本用总额控制的方法找出控制途径。再如变动成本提供的信息能够对成本的超降原因严格区分, 明确是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 还是由于成本控制的业绩引起的, 从而对各工作部门的实际成果作出客观和恰当的评价。

如表3采取变动成本法计算的M公司的营业利润, 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 也能真实的考核部门经理吴某的业绩, 从而提高部门经理的积极性。

如根据表4采取变动成本法计算W公司的营业利润如表8所示:

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第二年比第一年销售量增加, 存货降低, 所以第二年利润比第一年增加了6000, 真实的反映了部门的业绩。

根据表6资料, 采取变动成本法计算N公司的营业利润如表9所示;

通过上述计算, 两年的营业利润相等, 是因为两年的销售量一样, 所以变动成本法真实的反映了部门的业绩。

综上所述, 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不仅受到销量、价格和成本的影响, 还会受到生产量的影响, 生产量的扩大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增加期末存货, 也能提高利润。因此, 在完全成本法下, 只要简单地改变产量和产品存货量就可以进行利润操纵了。因此, 完全成本法不能真实的反映和评价各部门的业绩, 企业应该采用变动成本法才能科学地、客观地评价部门经理的业绩, 从而提高部门经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姜琴著.管理会计实务.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2.2

某公司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第2篇

其中《绩效评价培训》摘要如下:

绩效指为了实现企业的全体目标,构成企业的各部门、或个人所必须达成的业务上之成果Performance Rating:对企业内各集团或个人所计划的目标,实际上产生怎样的结果(成果),以月、年、或以长期的趋

势来加以把握,然后与计划、基准、目标或前期实绩等对照,评估其实现的程度。

人员考评的常见弊病之一就是多头考评,即员工的考评评语,每层上级领导都有权修改。结果,各级领导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员工的评语可能发生意见分歧。最后只能以最高一级的领导评语为准,从而使高级领导容易从个人感情出发,直接插手基层活动,使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丧失

责任感。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不服从领导企业内正常的指挥秩序遭到破坏。

其中《企业绩效管理》摘要如下: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同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和员工都融入到整个系统中来。员工和经理一同合作,就员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做、何时做等问题进行商谈、分析并达成共识的过程。考核结束后,将结果告知员工,使他们对自己的绩效状况能够进行监控;同时与员工加强

双向交流。

绩效管理是一种让您的员工完成他们工作的提前投资。通过绩效管理员工们知道您希望他们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干到什么样的地步,何时需要您介入等。这样将允许您去完成只有您才

对《电力拖动》考核评价方法的探索 第3篇

1 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电力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培养技能和能力为主的课程, 因此应该重点突出技能和能力的考核,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 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在考试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 树立高职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 考核内容坚持以知识的运用、技能与能力为主, 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素质。

(2) 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 采取讨论、实训、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

(3) 考核手段多样化, 如利用网络手段实现模拟和仿真加工的考核, 利用实验手段实现对机电产品的设计、验证和考核。

2 考试改革的实施与步骤

多年来, 《电力拖动》课程沿用传统期中、期末闭卷考试进行考核, 这种单一的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弊端, 并且《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改进, 因此考试改革也势在必行。

2.1 实现过程考核评价机制, 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有机结合。

《电力拖动》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法教学, 因此考核采用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其中用项目化考核占70%, 期末综合考核占30%。

总评=项目化考核成绩×7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30%。

2.2 实现项目化考核

项目化课程包含若干个项目。各项目占一定比例每个项目考核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 考核成绩的评定在项目化教学中进行, 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 既重视项目成果, 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项目化考核成绩一般按照项目权重加权平均。评价项目表如图1所示。

2.3 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

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全程监控和考核, 体现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自评:由学生自己判断和检查项目完成的情况, 学生首先要了解项目学习目标, 完成该目标要掌握哪些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期望从完成项目中得到什么,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同时通过对项目完成全过程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弱点有充分的认识。互评:小组成员互评, 项目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小组考核, 可以让学生充分发现其他成员的优点和缺点, 从而取长补短。师评:老师对于学生在整个项目的每个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企业评价:为了能使学生实训技能更好地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 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等共同编制项目规范化操作流程, 精选企业内最常见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对学生进行每个工作项目的实训技能考核, 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部分。

3 考试改革的效果

《电力拖动》考试改革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2年, 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进取精神, 促进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与提高。2012年维修电工中级获证率为92%, 高级工获证率为88%, 2013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6%, 高级工获证率为91%, 2013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 7%, 高级工获证率为92%, 2014年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通过率为88.9%, 名列全省第九。

通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实施, 进一步推动我院其他专业人考试的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 实现产业对接, 推行工学交替, 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 可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考试改革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娜, 杨亭亭, 刘仁坤.国内外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现状研究综述-兼论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评价体系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2 (2) :34-39.

[2]汪炎珍.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院报, 2006 (1) :267-268.

[3]彭秀芳.改革高职教育考试考核制度和方法的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2) :21-22.

考核评价方法 第4篇

作者:中四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

评价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教育评价则是基于教育的价值判断过程,它是实现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的大背景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说,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构建素质教育理想运行模式的先导和内核,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国运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之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素质如何,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育人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尚品德、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校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常抓不懈,狠抓落实,推进以德治校,为学校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如何使师德评价由“虚”变“实”,更全面、客观、公正地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教师的培养提高、岗位续聘、职务晋升、津贴发放等提供依据。从根本上解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动力问题,配合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学校在长期注重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以德治校”的工作方略,决定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抓师德,强师能一直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重点,而要抓好这一点,必须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考核体系。

鉴于此,我校在深化教师个体考核评估方法的研究课题中进行了师德评价方法的研究。从而切实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职业道德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目的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教师师德个体考核评估督导机制,提高我校教师的道德水平,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 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化教育和城市化建设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内容

如何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对教职工师德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重点研究评价四个方面:即政治思想--师德的方向,敬业精神--师德的核心,教书育人--师德的重点,为人师表--师德的基础。

四、研究过程

(一)精心制定“一个方案”,是进行师德考核评价的首要前提

我们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关规定,和教师职业道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及《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案》。

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案》,进一步引导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为了每个学生明天的幸福”办学理念,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教职工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充分运用“两个载体”,进一步增强师德考核评价的实效

1、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工会和德育处广泛组织教师参加文明建设活动。按照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思路,坚持面向全体,服务群众,把着眼点放在办实事、办好事上。以创建文明教研组、文明家庭、文明教师为重点,深入推动学校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同时进一步了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2、以“三育人”活动为载体,使教师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师德素质。“三育人”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体教师(包括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自觉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以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活动。“三育人”活动是教职工践行社会主义师德的有效途径,也是他们自我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

(三)广泛开展“三个教育”,是进行师德考核评价的思想支撑

1、开展以德行政教育。通过对干部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干部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2、以德育人教育。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

3、以德修身教育。要求教师以德修身有“公德”,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践行,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我们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 2 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依法治校,为师德考核评价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切实抓好“四个环节”,是进行师德考核评价的有效途径 切实抓好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加强领导。学校党政领导把师德考核评价研究,当成一项事关全校全局的大事来抓,列入党支部和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系统管理,对制度、评价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严肃规范奖惩制度,真正使师德评价措施落到实处。

2、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校园规章制度,保证师德考核评价的规范顺利进行。

指导性的制度建设,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等,明确教师应该如何履行师德义务以及怎样才能达到师德的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有约束性的师德规范。如师德公约、师德倡议书、教书育人工作职责等,明确各级各类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使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存在于学生心目中,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和人格楷模。

带政策性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应的表彰奖励和惩戒处罚制度。通过表彰师德优秀的教师,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激发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德考核。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参评、社会评价学校总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考评教师的师德行为表现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行风评议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师德规范达标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师德规范整体达标。

4、建档工作。学校建立师德行为考评档案,按学年度归入人事档案,永久保存。并作为评估、检查、总结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和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依据。把师德行为表现与教师自身发展和实际利益挂钩。在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进修提高、表彰奖励等方面,对师德行为表现优秀的教师要优先考虑,对师德行为考评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定”。

五、研究措施

学校注重抓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师德规范要求,逐步把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

(一)重视三个结合

一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领导,强化制度。二是思想教育和规范引导相结合,教育为本,启发自觉。三是榜样示范与激励约束相结合,用好典型,硬化考核。

(二)有效的机制作保证

1、培训机制。教师的师德培训机制是建立在对教师终身教育理念上的师德培训工作。为此,建立健全师德培训制度和师德培训档案,将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对在岗教师的培训,一是强化业务考核的指标体系,在教学科研上压担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刻意进取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师德风范,二是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建立师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促进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2、激励机制。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通过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方法,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使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岗位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

3、监督机制。师德监督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学校设立师德建设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进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建立师德监督网站,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加强师德问题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师德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师德行为考评不合格的教师,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调整工作、行政处分,直至撤消教师资格或解聘等相应处理和处罚。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通过对教师师德加以示范和警戒,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以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4、评价机制。师德评价机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师德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组评价等三个层面,通过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估活动,推进学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5、竞争机制。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挂牌授课、落选待岗的方法,使广大教师始终对工作有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此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德才兼备的自我完善意识;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的方式加以劝解,限期整改仍不过关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

六、研究成果

实施师德考核评议工作以来,崇尚师德的校园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广大教师按照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教风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加强领导,严格规范,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为把师德考核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通过召开教师、干部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德状况。调研表明: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好的,师德是优良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道德滑坡。这些现象的存在更凸现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必 要性和迫切性。然后,我们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及《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案》。

1、目标导行,形成共识。在制定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及《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师德建设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定要体现评价的层次性、规定性,具有可操作性。首先,我们明确师德建设的目标是有层次性的。第一层次是基本的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第二层次是教师的职业标准目标,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第三层次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其次,在师德规范中必须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这样,师德评价就既体现了规定性,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和指令性,又具备了可操作性,比较简便易行。

2.建立制度,严格管理。我们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重要的在于健全制度,严格规范。先后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优细则》、《师德先进评选办法》、《争创先进年级组细则》、《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等规章制度,完善了校《行政管理的意见》、《奖金发放意见》。还制定了每月自查、期中小结、期末总结的评比制度,对执行《规范》情况列入学月考核及学年考核中。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张贴在办公室,时刻提醒、约束自己的言行,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议师德,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学生家长会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上对师德建设的意见。充分运用学生评议教师、社会评议教师、教师评议教师等手段,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重塑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大力表彰奖励师德先进,并对工作不负责任、未履行职责,出现失误,有体罚、变相体罚的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给予处罚作了明文规定。执行了违反师德、体罚学生的评先评优晋级一票否决制,促使教师们把职业道德、纪律、责任感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学校出现了人人讲师德、事事争奉献的可喜局面。

3、学习理论,实践提高。思想是实践的先导,遵循江总书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这一指示,我们狠抓了教师的理论学习。学习了“十六大”报告,邓小平理论、时事论坛,明确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增强信心。学素质教育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法规“一纲三法”的学习,增强了教师依法执教的法制观念。采取“读、议、听、看”等形式,增强教师角色意识,使大家认识到教师对学生影响非常深远,只有不断增强角色意识,加强师德修养,在教书育人同时,不断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师德教育评议活动,教师们的认识在提高,情感在升华,行为得以规范。在校园内,随处都可见教师们耐心教育、指导学生的动人情景,从生活到学习上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师们用自己的一片赤诚爱心,营建了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

(二)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做好师德评价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1、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师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内容的具体化。我校师德评价体系主要由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个方面内容八个栏目共49项指标组成。

2、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师德考核的民主评价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一是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进行认真总结自评,占20%,家长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占20%,教师进行民主评价占20%,领导小组测评占40%。最后将各方面的测评情况综合出测评结果,进行奖惩。二是师德评价结合年终考核每年开展一次。三是师德评价的结果在教师晋升、评奖等事项中实施一票否决制。对在教学环节中严重失职的,违反教书育人规定、有失教师身份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师德总体评价连续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提高评聘等级、评选先进等事项中,给予一票否决。

3、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师德评价是以外部驱动、强化约束的手段,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形式。我们把师德评价与师德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师德评价为师德建设提供外部动力,师德教育为师德建设提供思想基础,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弘扬师德典型,形成讲师德的人受人尊敬的舆论氛围。我们通过校园网络开辟了“师德建设”网上专栏,开展教育大家谈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创文明校风

1、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为榜样。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共青团员在评议活动中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立言、立行、立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诚信的榜样。群众都认为我校干部、党员素质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2、教工为人师表,受称颂。在全体教师中深入开展“铸师魂、扬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和争做“社会信任、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信得过教师”系列活动。组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经验的交流会,在全校树立起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辉教师形象,使教师们在舆论倡导、榜样的鼓励、荣誉的鼓舞下,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责任感培养更多的先进个人和群体。使我校教师的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成为学生的表率和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楷模。刘欣老师主动推迟婚期,坚持战斗在学校防治“非典”工作的第一线;叶莉主任的脚趾骨折,应该是卧床休息3个月,而3天后我们就在校园里看见她蹒跚的身影;六年级的徐宇涛老师声带小结,她动了手术后马上就回到学校,没有请一天假,学校领导劝她休 6 息,她说:我离不开孩子们„„学校这种带病坚持工作、无私奉献的动人事例不计其数。教书育人、以身立教,讲师德、树师风在整个学校已蔚然成风。

3、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形成优良师德风范,推进全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师德标兵”和“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评选工作,评选出7名师德楷模和8名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管理育人优秀干部、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通过召开教书育人交流会、师德楷模报告会、表彰优秀教师等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用先进典型鼓舞和激励教师。

4、充分发挥学生在师德建设中的师生互动作用,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的问卷调查,并把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吸收到师德规范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征文和演讲活动,激励了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网站BBS讨论区中开辟了“师德论坛”专栏,形成了全校上下人人关心师德建设的氛围。学生们对师德建设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说:“没想到学生还可以给老师打分。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意识,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我们举双手赞成。”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各项评议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业务综合能力。教师们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投身教改,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人人确立了教改课题,撰写了教改论文和专题小结,分别在全国、市区获奖,在报刊上发表。树良好学风,练扎实师能。

七、后续分析

1、在推进师德评价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师德评价重在教育。搞好师德建设,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内容等形成共识。认识提高的过程也就是师德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使广大教师受到教育的过程。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的目的也在于教育,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得到教育和改进,而不在于惩罚。师德评价重在规范。只有教育、没有规范,师德建设易成为“软”工程。

师德评价重在落实。首先要计划落实,通盘考虑的活动要列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施。其次,各部门责任要落实。师德建设是关系学校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人事、教务、工会、教代会等多个部门。如果不明确责任,容易形成推诿扯皮现象,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再次,评价结果的作用要落实,即奖惩要兑现。

2、总结实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什么时候也不能放松师德建设,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学校办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师德评价研究,我们发现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突出表现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上。时代在发展,社会的变化、诱惑对青年教师的影响特别大,要看到青年教师具有活泼、创新精神,7 但是也应该看到,青年教师有很多需要磨练修炼的地方。如何通过师德评价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是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点。

我们将继续把师德评价工作放在立校之基、质量之源、发展之本的高度上抓好抓实,坚持不懈地做好师德教育工作,为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奋斗,为渝中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研究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分析

作为岗位聘任制度的关键性环节,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制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发展及教师的个人发展,左右着高校教学、研究的方向。在检验聘任工作实效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我国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促其完善,在师资队伍上不断加强,在战略目标上清晰定位,积极做好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的推广应用。

一、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制度的内容

作为新型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分级聘任制在考察内容上更加多样,考察手段与方式上更加灵活,因此所获取的考察数据更具有参考价值与研究意义。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制度主通俗的说就是对教师聘任后进行管理,分级聘任考核制度的特点是按照教师岗位类别、岗位层级、岗位职责的不同,充分结合各个岗位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层级考核。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制度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的考核、后勤岗位的考核及教学管理岗位的考核三个大方面。下面我们针对这三个大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专业技术岗位的考核内容。教师的专业岗位又可以细分,分为教师岗位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前者主要考核教师是否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岗位要求及是否履行一定的岗位职责。后者主要是考核教师在实际的工作是否符合岗位的基本需要及是否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细化的方向不同,考核的内容也不同。

(二)管理岗位分级聘任考核制度考察的内容。所谓的管理岗位主要是针对脱离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校教师。对他们进行分级聘任考核评价主要是评价考察他们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岗位的管理要求,在德、能、勤等多个方面的表现情况。既涉及到思想政治素养,又牵涉到道德水平及个人道德修养,考察他们的民主作风及服务能力等。通过对管理岗位的教师进行管理考核,以此保证他们工作开展的到位与准确。

(三)工勤岗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分析。在工勤岗考核评价时,考核的内容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基本的岗位要求,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在工作中是否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主要是通过考核评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

二、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既存的问题分析

在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评价中,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部分问题,这些既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分级聘任考核制度的推广实施,影响到实际的教学考核平评价,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积极的改进措施是接下来考核研究的重点方向。

(一)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评价缺乏明确、客观的考核标准。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明显的不足就是没有科学、合理、公正的考核评价标准与参考。这是由高校教师工作的长期、复杂、难量化等特点决定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客观的评价参考体系,在进行评价时没有借鉴与参考,实际的考核评价结果多样,实际参考意义不高。

(二)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考核评价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定位不够清晰。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教师个人工作与高校发展的一致。在进行考核绩效目标确定时应该基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定位,这是目标建立的依据。正是因为目标的缺乏,我国很多高校很难进行分层级的考核细化,教师的行为常常出现与高校整体发展相背离的情况。

(三)对教师考核时更注重教研成果,忽视其他方面。高校教师的考核是多方面的,也是平衡兼顾的。在实际的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中往往会因为意识上的不重视导致评价的失衡。现在大多数的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引用的是量化评价模式,主要体现为论文成果、科研报告、教学论文等。这种失衡的评价考核方式,很难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考核指标单一、不具有针对性。在对高校教师进行分级聘任考核评价时更加注重考核内容的多样,力求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师绩效的考核与评定。但是事与愿违,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分级聘任考核评价时评价指标单一,不具备针对性。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分级考核时采用的是“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不具有考核的针对性,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差异与专业特色,考核不合理,亟待改进。

三、完善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的几点措施分析

面对上面提及的诸多问题,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的弊端与不完善之处更加清晰的暴露在我们面前,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针对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制度进行措施的改进与内容的优化就成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的重点。

(一)兼顾公平、公正,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针对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评价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而造成的评价混乱,我们必须进行标准的确定。在确定考核参考标准时要兼顾“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的原则进行。以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升与教学改善为评价目标,将教学质量建设融入到考核体系中,建立起完善客观的考核评价标准。

(二)保证高校教师分级聘任考核的科学、合理、可操作。要想实现这个考核目标,在考核方式上我们可以尝试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的方式结合起来,在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基础上,注重对教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创造力、合作协调力的考核,将这些基本素质与能力的考核中贯彻到科研成果的考核中,考核的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三)注意绩效考核的导向性。在进行考核时我们要兼顾一定的导向性。考核的目的是调动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管理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考核中要带有一定的考核导向性。考核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向中期考核、聘期考核转变,考核方式上由定量考核向质量兼顾考核转变,打破传统考核重视科学成果的局限,多方面考核,形成鲜明的导向性。

(四)对考核进行定期反馈,形成正面激励。考核的目标不是发现问题,惩罚教师,而是使高校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与管理中的不足,以此为借鉴进行改正与提高。因此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要进行定期的反馈,了解高校教师的基本教学管理情况,为下一个考核周期的考核奠定基础。在进行考核信息的反馈时要客观、真实,杜绝虚假信息。为今后的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结束语:高校教师的分级聘任考核评价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推广使用初期已经显示出良好的评价效果。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分级聘任的形式进行考核使得考核的内容更加丰富与细化。在今后的高校改革中,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可以在坚持分级聘任考核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创更具时代特色与学校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作者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笳.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于维英,孙锐.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转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1)

统计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第6篇

一、统计实验教学目的

传统的统计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 强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以及其理论推导过程, 这固然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统计方法及其思想, 然而却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很难让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无法通过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新问题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统计实验作为统计学学习的辅助性课程, 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 利用SPSS等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展示, 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统计原理和数理统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正确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 掌握SPSS等统计工具的操作与应用, 强化学生基本技能;二是通过实验学习操作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三是通过案例学习锻炼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形式和综合性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实验教学方法

统计实验教学应结合市场经济背景, 以实际案例分析讲解为牵引, 以学生动手操作为重心, 以参与社会实践为补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做好统计软件的教学, 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工具。

统计实验教学应对基础理论教学起到辅助和进一步深化的作用, 而以统计软件为工具, 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简化中间计算过程, 快速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图形、图像、图表等把抽象的理论直观表现出来,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的理论和统计的思想及应用, 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2]。

统计软件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各个模块的操作回顾每种统计方法的思想、公式和关键变量, 学会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解读, 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统计方法及其统计思想[3]。

(二) 加强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统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认识活动, 它是通过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来对客观事物的总体数量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索的过程。毫无疑问, 学生数据分析解读能力成为了这一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而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是培养数据分析解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 在统计实验教学中, 应大量使用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解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利用来自于实践的经典案例, 一方面让学生对社会经济背景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另外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强化数据建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锻炼学生主动掌握一手数据资料,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数据后面潜藏的信息, 从而逐步提高对数据信息的理性认识。

(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实验不是封闭的课程, 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包括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探究式和开放式并行的实验教学方式。除了课内教学外, 还应组织、发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收集实验数据的素材, 通过简单的调查数据建立相应的概率统计模型来解决一般性问题, 从而完成一些创新工作。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做好组织安排及跟踪指导工作, 活动应以小组的方式开展, 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设计实验方案, 明确职责分工, 落实工作方案, 推动活动有序开展。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可以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会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统计实验教学考评原则及特点

为了检查统计实验的教学效果, 检验学生对统计思想、统计方法、实验技能学习掌握程度, 引导督促学生通过统计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 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统计实验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系统考评可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缺陷, 为改进和完善教学目标和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合理的考评可以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 统计实验教学评价基本原则。

统计实验评价除了应遵循教育评价的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时效性、激励性等基本原则外, 还应以全面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基本导向, 遵循方式多样、全程监控、突出重点、评改结合等原则。

(二) 统计实验教学评价特点及要点。

统计实验教学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 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评价, 用于评价学生知识运用掌握能力, 评价标准应由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课程教育目标以及过往经验制定。统计实验教学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统计思想、统计方法、统计工具等掌握情况, 更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主动获取能力、信息加工整理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实验教学评价是主客体互动、评价与指导相统一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 包括学生、同学、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进行评价, 同时应突出主客体之间的互动, 以评促改, 通过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 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统计实验教学评价是连续且系统的过程, 统计实验教学应按照全方位、多形式、全过程评价, 包括课内与课外表现、知识掌握与熟练运用能力、学习态度与团队协作能力等, 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统计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传统的统计实验课程学习评价主要以教师的个别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得出一个学生的最终评价, 重在量化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评价内容片面, 方法简单, 它只就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综合能力, 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并且评价主体单一, 缺乏学生、社会的参与,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实验作为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活动的学科, 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活动进行全面评价, 制定和运用切实可行的、符合教学目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一方面应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为目标并体现三者统一, 另一方面应根据教学特点分基本技能及基础实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综合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及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建立综合评价指标, 通过考评促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统计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包括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进行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学生互评多维评价等,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发现存在的不足, 找出改进的方法,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 基本技能及基础实验评价。

根据统计实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学生应熟练操作SPSS等基本统计分析工具, 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能对简单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并建立统计分析模型, 养成良好的统计思维模式并能有效表达。对于学生的评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

1. 基本操作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课内随堂考核、让学生记录操作过程进行课后评定、实验小组组长评定等方法。

2. 实验过程及报告考核。

主要考查统计方法选择是否正确、实验报告是否条理清晰、图表表达是否准确完整、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学生是否具备初步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

3. 实验表现考核。

主要考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出勤情况、实验态度、责任心、团队合作情况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几个方面设定权重进行评价, 如可以采取30%:50%:20%的权重分布, 对每次实验课程都进行评价, 并以各次基础实验课的平均值作为学生在该项的评定结果。

(二)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综合实验评价。

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统计实验知识之外, 还应该对各种统计方法融会贯通, 掌握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自行收集统计数据及统计信息, 对信息加工整理并建模分析, 主要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统计实验素养进行评价。

1. 数据收集整理能力考核。

主要考查数据收集途径及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对数据来源是否有规范记录, 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否进行分析判断。

2. 建模能力及实验报告考核。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思路是否正确, 分析是否全面, 统计方法是否合理, 报告内容是否详实,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逻辑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两个方面设定权重进行评价, 如可以采取40%:60%的权重分布, 考核形式上可以采用指定或自拟题目, 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 提交实验报告。

(三)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及创新能力评价。

统计实验课程还应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让学生尽早实现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衔接。

1. 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 沟通能力, 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 吃苦耐劳精神, 团队协作精神等。

2. 创新能力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新思路、新想法, 是否对问题会进行深入思考反思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教师应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小组成员可以采取随机分组或自行组建等模式, 每组推举一名组长, 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制定社会实践方案, 责任分工等, 活动结束后提交详实的实验报告, 同时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评价, 组内成员互相评价, 教师对小组评价, 三者综合作为学生在该项的评价结果。

(四) 终结性测评。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期结束时安排一次终结性测试, 测评方式以检验学生统计实验综合运用能力为主, 教师给定测评内容, 学生上机操作, 结束后提交综合报告, 作为学生终结性评价依据。

(五) 综合考评。

我们通过上述研究从四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将以上评价结果为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培养目标、课程大纲、学生实际情况等灵活设置不同的权重, 通过加权计算作为学生统计实验课程综合考评结果, 权重设置时通过不同侧重引导学生加强薄弱环节学习,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结语

作为具有很强应用背景及应用领域的统计学科, 只有通过科学安排实验内容, 合理设计评价体系, 才能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背景有机结合,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形成良性互动, 最终培养出知识面宽广、应用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应积极改革和探索实验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实现统计知识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合理设计统计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综合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和正向激励功能, 查漏补缺, 以评促改,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摘要:为发挥考核评价对统计实验课程学习的引导功能和正向激励功能, 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基于多年金融统计实验课程教学实践, 从统计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出发, 研究提出了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系统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考评原则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 提出了从基础知识到综合知识、从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从课内到课外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考核权重的灵活设置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关键词:统计实验,教学方法,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 .贾俊平, 何晓群, 金勇进.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

[2] .顾光同, 张香云, 徐光辉.统计实验寓于概率统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统计与决策, 2007, 21 (249) :165~167

考核评价方法 第7篇

2009年,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教委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在其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化工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课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实验教学时数几乎占总学时数的一半。若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显然是不符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总体要求的, 也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 无法体现职业技能教学特色。可见, 加强化工分析实验课基本操作的训练和客观、准确地进行考核评价是当前专业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因此, 为了加强化工分析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新观念, 笔者对学生化工分析实验操作考核的评价作了改革。

一、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及实验情感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 使学生获得技能。因此, 学生平时对知识的收集与学习能力, 应作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评价要素。平时, 要及时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方案等。

在化工分析实验中, 学生可能存在其他各种心理, 这些心理都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关注学生心理、实验练习态度, 可以使教师正确了解学生, 有效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提升实验操作的稳定性, 而且学生积极向上的实验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评价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与应用能力

化工分析实验中涉及仪器较多, 如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等, 有些仪器功能相近但洗涤、检查及使用的方法与要求却相差较远, 各不相同。学生操作上不熟练往往会使出错的概率增加, 如滴漏液体、损坏仪器等, 最终导致操作时间延长、实验精密度与准确度不高。因此, 把对实验基本仪器的操作与应用能力列入评价后, 一方面使学生重视基本实验仪器的操作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加大了平时对实验基本仪器操作的指导及督促检查的力度, 有利于学生对仪器规范操作。

三、评价学生对实验整体优化能力

一个化工分析实验是由许多相对衔接的环节和独立操作步骤构成的,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 若不善思考、不谋整体布局,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会费时费力。在化工分析实验教学中,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应结合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研究实验环节, 设计出合理实验步骤, 尽可能消减不必要、重复性的实验步骤, 以节省实验时间。把学生对实验整体的优化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报告书写及实验准确度评价

化工分析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原始数据记录、处理过程、结论呈报等项目。通过对实验报告评价: (1) 评价学生是否对实验结果的及时记录、如实记录及按格式书写, 以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准确度评价, 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逻辑归纳、综合分析及反思的能力; (3) 通过书写实验报告评价,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图形及数据处理等多种表达能力。

五、文明操作与实验安全性评价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把文明操作与实验安全性评价作为一重要评分点落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经常使用水、电、煤气, 常会碰到一些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者易燃、易爆的物质。由于不正确和不经心的操作, 以及忽视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都会造成着火、爆炸和其他不幸的事故发生。因此, 重视安全操作, 熟悉一般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注意安全是集体的事情, 发生事故不仅损害个人健康, 还会危害到周围同学, 并使教学资源受到损失, 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 学生做化工分析实验时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 决不麻痹大意, 在实验操作中要进行文明操作、安全操作, 时刻保持台面整洁, 注意环境保护。

广告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 第8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考核方法

一广告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广告专业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是以市场实际商战项目的设计为着眼点, 模拟广告公司团队创作的工作形式和流程, 使学生能对市场广告项目的创作、设计、实施等整个过程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操作。在边研究边学习中把对广告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方法的获得和掌握、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二研究性学习在广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程的教学中, 比如广告策划、企业形象设计、品牌战略与实践等, 用包含设定项目的选题研究、人员的组织合作、完成内容的过程反馈、信息与结果的共享与交流、模拟企业提案会等环节, 使学生完全自主参与并完成项目的调研、分析、策划、制作、成果展示, 然后由教师和聘请的企业专家进行评价和总结, 使学生成为研究者, 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开放式长作业”。

在相对于传统作业比较长的时期中完成项目的调研、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环节。学生定期 (提案会) 和不定期 (教师过稿) 汇报进展情况。这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开放式长作业”主要有两种类型。

1. 个人研究

个人研究类的“开放式长作业”可以是命题式的, 也可以是不命题的, 但由教师规定限制条件, 明确项目完成的要求, 由学生自定具体题目, 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 用5周到10周的时间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2. 合作研究

模拟广告公司的工作组织形式, 由4~6名学生组成一个创作团队, 成员包括创意总监、美术指导、客户经理、文案、设计师等。团队成员各有分工, 针对教师的命题或团队自定的题目开展研究, 时间为5~10周。这种形式中, 团队成员的合作紧密, 共享资料、共同研讨, 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在合作研究中, 也可采用个人研究与团队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团队成员针对同一个研究主题, 开展调研、搜集资料、共同研讨、形成观点, 完成项目的总体策划。最后在统一观点下各自深化研究, 完成后续设计部分。如在广告策划课程中, 项目的题目为“上海大众途观汽车的广告策划”。团队合作部分, 共同调研、研讨, 形成观点完成策划方案。之后个人研究, 根据策划方案每位学生独自完成后续设计, 如广告脚本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项目完成后, 通过提案会的形式阐述设计思想, 由专业教师和聘请的相关专家对作品进行评价总结。

三研究性学习的考核评价方式

学生的“开放式长作业”, 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是几周或几个月。这么长时间的“作业”, 教师如何对其进行监控、其他同学如何相互了解其进展、学生如何共享研究成果?

根据广告专业课程的特点, 教学中对设计的研究性学习项目, 采用“不定期汇报和定期发布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和考核, 用这种方式达到在一学期中全过程控制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1. 不定期汇报研究情况

在做长作业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 汇报进展情况, 听取指导建议;形式上不拘一格, 可以当面指导, 也可以采用E-mail、QQ、微信等。教师由此掌控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

2. 定期发布研究进展

借鉴科研项目的管理形式, 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前期、中期、提案三次考核检查。前期检查安排在调研分析工作之后, 重点检查学生的调研工作是否全面, 调研重点的安排是否合理, 设计方向是否正确等。中期检查要求学生以PPT的形式公开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学生通过汇报展示、老师的指导和总结等活动, 相互学习借鉴, 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项目。项目完成后, 由专业统一组织提案答辩会, 进行最后一次考核性检查。

上述两种考核评价方式贯穿于项目始终, 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使广告专业的研究性学习的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者可以是一个教师, 可以是教师组, 也可以是与项目相关的企业或其他部门人员。此外, 鼓励设计成果参加各种相关赛事评奖, 获奖也是对其评价的重要因素。这种评价有利于促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

广告专业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开展的自主性, 促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和考核, 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分析、策划、设计、制作、实施, 学会处理广告项目问题,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广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大超主编.研究性学习——设计·操作·评价[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何绍纯、王旭飞编著.自主研究自由创造——研究性学习案例集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1

考核评价方法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考核评价

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增强了服务功能,激发了组织活力,提高了党员素质,夯实了基层基础。在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何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支部工作成为了关键。通过对基层党支部工作建立其完善的评价机制,将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中,将党建责任制的建设作为开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

一、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需要通过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实现党委对支部工作的领导与部署,保证各项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支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从而促进党建目标的达成,为单位、部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障,使得改革发展任务顺利完成。

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有力举措。全面从严治党,其核心就是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健全完善管党治党的制度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通过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推进实施,可以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构建责任明确、主体明细的责任体系,推动各基层党支部肩负起主体责任,推动各支部书记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通过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管理水平高、道德素质高、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队伍,团结全体党员和广大教师,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在基层党支部推行工作考核评价的具体实践

本文以某高校二级学院中实行党支部考核的具体实践为例,详细介绍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的实现过程。

1、明确考评基本原则。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把提升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党支部活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考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考评工作,不断提升党支部工作的整体水平。考评标准涵盖党支部自身建设、工作职责、作用发挥等主要内容,标准的制定和考评工作的实施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全方位的考核测评,切实掌握党支部工作的实际情况。党支部考核测评工作是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考虑党支部特点,精炼考评指标,简化工作程序,方便长期操作。

2、制定考评标准。考评标准的一级指标为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增设一项加分项指标,鼓励支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先争优。组织建设的二级指标包括党支部组织健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问题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决定;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教育管理的二级指标包括:坚持党性分析评议制度;支委会定期研究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党员发展程序到位,表格齐全。战斗堡垒作用二级指标包括积极参与学院改革和发展及管理工作;党员工作业绩突出,起表率作用;党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自律;党员关心群众、联系群众,协调关系;支持本单位工会小组的工作,积极参加学院各项活动。

3、考评程序。党支部考核测评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程序包括:支部自评:各支部在全面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支部会议,全体党员对照考评标准逐项评价,综合评价后给出自评分数;群众评议:各支部邀请党外群众对支部工作进行测评,听取意见;考核小组考评:党委召开支部工作交流会,支部书记汇报支部工作,考核小组在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各支部工作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党委根据支部自评、群众评议、考核小组考评情况,结合平时了解的情况,对各支部进行综合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形成综合评价意见,给出考评结果。

考评等次定为“优秀”和“良好”的党支部,其群众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总体满意率(包括满意率、较满意率之和)应达到70%。党支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定为“较差”:一年来党支部书记有重大违纪违法行为;无故长期不换届;群众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总体满意率低于50%。

三、关于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思考

1、明确工作职责。学院党委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研究各类党支部的具体考评标准;党支部按照党委的安排部署做好自评等相关工作。

2、完善工作制度。完善反馈制度,考评结果确定后,要向支部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完善奖惩制度,对考评结果优秀的支部进行表彰;对考评结果较差的支部加强指导,确定帮扶联系人,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整改提高;对党支部的考核测评每年开展一次,考评结果占各单位本年度评优成绩的30%,同时作为推荐参评校级评选表彰活动的重要依据;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考评结果客观公正。

3、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校内媒体和各种会议,积极宣传优秀党支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积极引导后进支部加强建设、晋位升级,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高琰,韩菊,王蜜蜜.基于目标管理构建党支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5(02).

[2]虞建荣,杨春燕,卢易.健全高校二级学院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党史博采:理论,2013(06).

[3]徐哲.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浅议校本教研的考核评价制度 第10篇

1.教师教研活动的参与度。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专家或教育管理者的专利,每一个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教学科研也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且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同伴互助,即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要求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教师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的人能有同样的表现。所以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间的相互切磋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全体教师都应是校本教研,特别是反思性、课题化研究的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因此教师的参与程度是评价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评价校本教研的参与度不仅仅是评价参与研究的教师数量,更应该体现出校本教研是否为教师提供了宽松的教研氛围,是否真正表现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为教师搭建了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是否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教师教研活动的研究深度。校本教研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使之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创新者,从而提高了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但校本教研由于受区域、人员和理念的制约,导致校本教研研究内容的深度也就不尽相同:如校本教研的研究是以片面追求智育、单纯提高升学率为目的,还是以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为基础;教师的反思内容是否仅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是否有利于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大的迁移性;是否促进教师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等等。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就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即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所以,评价校本教研的深度,要从所体现出的教师素养的高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学校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推广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程度。校本教研要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走上一条研究之路。因此校本教研的根必须扎在课堂,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做成一件事,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才能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不会因为教研而增加工作负担。应该说,最有价值的课题,就是实践中产生的课题;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校本教研的活力,在于用各种现代教育理论给教学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对于校本教研与实际结合度的评价要围绕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并取得实际效果。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理论的指导,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使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教研成果的评比与激励度。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肯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而每一个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和教师的探索性实践,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会使校本教研产生质的飞跃,才会使教研结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之进行教研成果的评比与激励也是促进校本教研更加深入的动力和保障机制。因此,加大力度对校本教研的成果进行评比和激励也显得更加重要,学校应该在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多途径鼓励教师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当然校本研究成果也是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能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受益者肯定是学校的师生。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校本教研,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师。研究评价,改革和创新评价制度是深化和持久校本教研的保证,相信在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校本教研必将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

考核评价方法 第11篇

1 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背景

药用化学是我校按照“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把原中职课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 并与基础化学课程相互衔接, 根据中职药学专业学生特点及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我校药剂、制药、中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自课程开设以来, 教学标准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材编写的风格、体例等, 受到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学生满意率高达85%。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还是采用传统考核评价方法, 即理论知识采用笔试, 试题中传统的知识性题目占多数, 包括分段考和期考共2次, 技能则在期末统一考核一次。这种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考核评价的筛选功能, 忽视了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 不能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与新课程标准脱节, 更不能合理评价中职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达到考核评价方法与课程改革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目的, 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必须对传统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能体现新课程设计理念的考核评价体系。

1.2 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

考核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过程性评价占60%, 终结性评价占40%。考核内容分2个模块:A模块是基本操作技能, B模块是应用技能, 即应用A模块的基本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如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精制、纯化等) 。终结性评价一学期进行2次, 分别是A、B模块的相关操作技能。过程性评价包括所有实践课程中的纪律、卫生、安全、态度、参与程度、规范操作及每次实验结果等, 评价包含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过程性评价模式见表1、表2。

在B模块中根据实践内容, 把相关职业岗位引进实践课堂, 即根据生产岗位每个实验小组都设置物料员、设备员、工艺员、核对员、清场员5个岗位, 使教学形式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2 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

2.1 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根据班级人数分组进行实训。每组3~5人, 既分工又合作, 每人负责自己的操作项目, 同时也关注同组其他同学的操作项目。教师评分时既要评价个人成绩, 也要根据全组情况评价全组实训结果, 做到二者兼顾, 既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考查其团队合作能力。在每次实训中, 教师从每个小组中抽出1~2位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实验原理以及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随机抽出其中的一项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以是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操作, 也可以是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提出问题。通过抽查既能检查学生是否参与了实验, 锻炼其表达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B模块实训中, 采用轮流制形式进行分工, 让学生在每次实验中轮换5个岗位, 使其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成绩评定比例为:抽查占50%, 组长评价占15%, 组内总分占25%, 考勤占10%。

每次实验课将过程性评价表发到各组, 实验完成后交由教师保管, 每位学生可随时看到自己的过程性评价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实训, 避免了传统一次性、终结性评价存在的应试弊端及评价的不准确性。

2.2 终结性评价的实施

终结性评价一学期进行2次, 分A、B模块。考核方法是把A、B模块中所涉及的操作技能提炼出来设为考核题目, 并根据难易程度分成难度系数为1、0.9、0.83类题目[3],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考题, 抽签进行考核。教师对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新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以来, 受到所有任课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初只是在药学专业基础课药用化学中使用, 现已经扩展到多门中职和高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 如高职的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 中职的药品定量分析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等。在我校2006级药剂专业部分班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见表3) , 对新考核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选择A项和B项的学生达88.2%以上, 98.7%的学生赞成教师采用新考核评价方法。

4 讨论

新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4.1 实现育人目的

实践教学是对中职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评价体系由于评价内容的多维性, 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相应考核,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知识, 学会了技能;又由于评价的约束作用和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 使学生的行为趋于规范, 在学会“做事”的过程中学会了“做人”[4]。做人比做事重要, 企业用人也把“做人”放在首位, 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强调纪律性和责任感。因此,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除教会学生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成为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高素质劳动者。

新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特色并结合实际生产岗位给每个实验小组设置5个工作岗位,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实际岗位工作情况, 还能在实验过程中增强责任感, 学会与人合作。每个实验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 学生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且必须相互沟通、交流、合作才能完成实验项目, 从而培养了团队精神。

4.2 以人为本

传统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是“一锤定音”, 强调评价的筛选和鉴定功能,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弱化了评价的其他功能。新评价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标准, 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体现了评价的导向、促进、激励、反馈等功能。中职生个体差异较大, 如果采用统一标准, 势必会使一部分学生思维僵化, 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评价体系中, 评价随堂进行,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如口试 (回答有关操作问题) 、操作、提出问题等。如果某次评价结果不理想, 还可以主动要求在下次课进行考核, 灵活性很大, 学生有多种选择, 多次评价结果。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分层考核方式, 设置不同的标准, 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予以鼓励并给出相应评价。这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5]使每个学生在考核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就感, 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和上进心。

4.3 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评价体系中设有学生提出问题环节, 如果提出的问题全班学生都回答不出来, 本次考核就得满分。这个环节很受学生欢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我国教育特色的影响, 很多学校开展的大都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往往是为解决某个预设的问题, 实验结果是预先知道且全班一样的,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弥补这种实验教学的不足, 我们设计了提出问题环节。学生可自由选择 (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 , 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有意义, 但经过不断引导和练习,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果出现实验结果和预设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只要分析有依据、有道理, 教师就加以肯定并给予合理的分数, 所以学生实验积极性很高, 在不断的训练中, 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 新的评价体系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性、评价标准多层次、评价形式多样化等特点,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可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 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

摘要:通过对我校药学专业基础课程药用化学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探索具有教育、导向、激励、反馈等功能的考核评价体系, 使学生在实践课学习中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 既增强职业能力更增强职业素养, 逐渐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关键词:中职,技能考核,评价方法,药用化学

参考文献

[1]马越, 虞朱章, 谢梅英, 等.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9:20~22.

[2]王平安.浅谈职教实践教学的内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4:16.

[3]廖念华.学分制下《计算机绘图实习》课的学生学业评价研究[J].教育导刊, 2006, 17:48~49.

[4]蒋乃平.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J].中国职业教育, 2006, 24:6~7.

上一篇: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养生保健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