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计量范文

2024-08-17

金融风险计量范文(精选5篇)

金融风险计量 第1篇

2006年2月15日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以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 我国企业也接受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次经济危机中, 我国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和相关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爆发后, 基于外界对公允价值的质疑, IASB一直致力于对IAS39的调整和完善, 降低会计准则的复杂性, 使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 并准备分3个阶段实施对IAS39的替代计划。2009年11月, IASB颁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 (IFRS9, 此项准则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但企业可从2009年度报告起提前执行, 使其符合G20领导人或其他国际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 在此项准则中, 金融资产将实施新的分类, 原分类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 将简化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两类, 标志着第一步替代计划已经完成。由此可见, 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 金融资产以历史成本计量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是讨论的热点。

二、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

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或者说是一种计量模式, 在会计学和金融学领域属于一个较为微观的命题,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在我国企业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中, 与公允价值相对应的一种计量模式是摊余成本。

具体来讲, 摊余成本的含义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实质上体现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是以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上余下的成本 (账面价值) , 体现了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是资产计价的基本模式。

国外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和信息含量的研究结论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认为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和增量的信息含量, 而另一类研究结论却并不完全支持公允价值信息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增量的解释能力。如Ven-katachalam (1996) 发现当控制了银行所有表内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影响之后, 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仍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也有结论并不完全支持公允价值信息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增量的解释能力。Khurana等 (2003) 以1995~1998年美国银行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 金融工具的历史成本信息与股票价值的关联程度与这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与股票价值的关联程度并无太大区别, 对于规模较小的和信息环境不很透明的银行来说, 历史成本的信息含量大于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

我国学者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张烨、胡倩 (2007) 研究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遵循有关公允价值的准则是否能增强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时发现, 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对公司价格和市场收益率产生了显著的增量解释能力。王建新 (2010) 选取2007年和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 对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 公允价值信息是新会计准则所产生的主要增量信息;实施新会计准则后, 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但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

注:*尾数调整:1250000+59000-1190281=118719 (元)

三、现阶段我国关于金融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

(一) 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二)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贷款和应收款项, 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与金融资产的分类密切相关, 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三) 摊余成本计量示例。根据我国对金融资产计量的相关规定, 摊余成本的应用离不开实际利率法。所谓实际利率, 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 就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 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法, 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其中, 摊余成本计量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典型代表。关于摊余成本的计量示例如下:

假定2011年1月1日, 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 000元 (含交易费用) 从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 500份, 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 250, 000元, 票面年利率为4.72%, 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 (即每年利息为59, 000元) , 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合同约定:A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 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 预计A公司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有意图也有能力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 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r:

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出r=10%。 (表1)

根据以上计量过程, 可以看出,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实质上体现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是以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上余下的成本 (账面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即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四) 公允价值计量示例。假定2011年1月1日, 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 000元 (含交易费用) 从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 500份, 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 250, 000元, 票面年利率为4.72% (假设全年按照360天计算) , 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 (即每年利息为59, 000元) , 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甲公司没有意图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1年12月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200, 000元 (不含利息) 。

2012年12月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300, 000元 (不含利息) 。

2013年12月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250, 000元 (不含利息) 。

2014年12月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200, 000元 (不含利息) 。

2015年1月20日,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售了A公司债券12, 500份, 取得价款1, 260, 000元。

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r:

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出r=10%。 (表2)

根据以上计量过程, 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 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但在计量过程中, 不排除按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 再度体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而在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

四、政策建议

(一) 坚持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现财务报告目标, 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计量的, 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注:*尾数调整1260000+0-1190281=69719 (元) ;**尾数调整1250000+59000-1190281=1187190 (元) ;***尾数调整1260000-1260000-9719=-9719 (元)

(二)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报告信息的信息含量。金融企业持有大量的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监管机构和金融企业自身都极其重视公允价值的运用, 而非金融企业也必须加强对运用公允价值的重视, 用好公允价值, 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 为投资者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

(三)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全面跟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化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在与IFRS9国际趋同方面,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需要提前评估执行IFRS9对我国公司的影响, 根据国情制定相关的指南并提供详细的准则解释;其次对于国际准则可能变化的部分, 也应采取积极应对、主动参与的策略, 调整和完善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使之成为适合我国国情, 并能为经济发展全局服务的会计准则。

摘要:本文对现阶段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对比分析, 着重讨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摊余成本

参考文献

[1]刘永泽, 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刘永泽, 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 2011.2.

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最终版] 第2篇

第十四章

金融工具 例:甲公司的生产经营存在季节性,财务总监向董事会建议通过购买及出售债券进行现金余缺的调节,同时还能赚取债券利息收入甚至二级市场价差。2018年4月1日,甲公司投资1 00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买乙公司债券,该债券票面利率为7%,每年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到期日为3年。则甲公司应将该债券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分类,其目标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同时提供基于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减值损失的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方式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相同,不过,损失准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不是减少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外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在初始确认时,如果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企业可以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例如:某商业银行发行上市债券为一组特定贷款提供融资。

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表明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是交易性的:

(1)取得相关金融资产或承担相关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2)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属于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

(3)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属于衍生工具。但符合财务担保合同定义的衍生工具以及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除外。

企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确认的或有对价构成金融资产的,该金融资产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例1-单选题】2018年3月,甲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将闲置资金2000万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协议约定:该产品规模15亿元,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资金主要投向为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债券;产品期限364天,银行将按月向投资者公布理财计划涉及资产的市值情况;到期资产价值扣除银行按照资产初始规模的10.5%计算的手续费后全部分配给投资者;在产品设立以后,不存在活跃市场,不允许提前赎回且到期前不能转让。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持有的该银行理财产品,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A.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预期收益率确认利息收入 B.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照预期收益率确认利息收入

C.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不好判断

网校答案:C 网校解析:该金融资产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回收金额不固定,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不符合“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尽管产品设立以后,不存在活跃市场,不允许提前赎回且到期前不能转让,但依然应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例2-单选题】2018年4月25日,甲公司与上游企业原材料主要供应商乙公司达成战略同盟,成为战略伙伴关系,至4月30日止,甲公司出资19 980万元在二级市场购买乙公司股票999万股,占乙公司总股本的3.33%。甲公司购买乙公司股票仅为稳定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并非交易性目的。则甲公司可以将该股票投资指定为(),但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A.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通过“债权投资”科目核算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通过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核算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通过“其他债权投资”科目核算

网校答案:B 网校解析: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知识点2: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1.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但是,企业初始确认的应收账款未包含重大融资成分或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的,应当按照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详见收入一章。

2.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的增量费用。增量费用是指企业没有发生购买、发行或处置相关金融工具的情形就不会发生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证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手续费、佣金、相关税费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和持有成本等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3.含有的股利、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

金融资产的4个主要科目含义

纯生公司2018年1月1日购买D公司债券,债券面值1000万元,购买价106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

纯生公司2018年1月1日购买D公司股票100万股作为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购买价106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假设2018年末市值为1500万元,2019年5月18日转让该股权,转让价款1600万元。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070

贷:银行存款

1070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430

贷:其他综合收益

430 2019年5月18日转让该股权: 借:银行存款

1600

其他综合收益

43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500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477

【例-计算分析题】2018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120万元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另支付交易费用18万元。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1)若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该债券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借:债权投资-成本

1000

-利息调整

138

贷:银行存款

1138

(2)若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1000

-利息调整

138

贷:银行存款

1138

(3)若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120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1138

3.公允价值通常为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交易价格。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与交易价格存在差异的,企业应当区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在初始确认时,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依据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者以仅使用可观察市场数据的估值技术确定的,企业应当将该公允价值与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一项利得或损失。

(2)在初始确认时,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其他方式确定的,企业应当将该公允价值与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递延。初始确认后,企业应当根据某一因素在相应会计期间的变动程度将该递延差额确认为相应会计期间的利得或损失。该因素应当仅限于市场参与者对该金融工具定价时将予考虑的因素,包括时间等。

例如:甲公司将应收账款1980万元出售给乙商业银行,该应收账款本金为2 000万元,到期日为1年,按等风险同类公司市场利率计算的现值为1 970万元,则乙商业银行对该金融

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1 970万元,差额计入利得。

该知识点考试命题上一般不会涉及主观题,但不排除客观题的出现。

【例8】2018年5月13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6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每股价格10.60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万元。甲公司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研究 第3篇

无论是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 还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引发人们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的讨论, 讨论的焦点是金融工具应当选择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尤其是在2008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这次争论在会计界和金融界达到了白热化。许多人认为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会确认尚未发生的损失, 在经济恶化时, 资产的大量减值会使投资者产生恐慌情绪而进一步抛售金融资产, 而产生新一轮的资产减值, 使得本已恶化的金融经济雪上加霜, 并加剧了金融危机, 因此, 要求停止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今, 时隔危机三周年,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研究, 可以肯定回归历史成本计量不能解决问题, 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是加剧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可以2008年底由SEC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已明确表明。但这次危机也让人们看到由于公允价值理论本身的不完善, 且目前金融监管的主要是依靠银行提供的会计数字为基础 (黄世忠, 2009) , 如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交互作用下, 引入了人为的波动和顺周期, 因此,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确产生了一定经济后果。金融工具究竟应当如何计量, 计量模式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金融工具在选择计量模式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和困难。可以看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将会是会计界的重点研究领域。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现状

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计量模式比较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之后爆发的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因此, 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计量模式引入到金融工具的计量当中。但这一阶段的研究更侧重于公允价值理论的规范性研究, 对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实证和规范研究却很少。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的概念、本质等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确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等其他计量模式比较研究。 (2) 金融危机爆发前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 。这一阶段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研究开始增加。在规范研究中主要侧重研究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可靠性的研究。实证研究则侧重于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效果的研究。这一时期许多人都以上市银行或保险公司为例, 研究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和信息含量研究 (如Barth (1994) 和Echer (1996) 等) 以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会增加金融机构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3) 金融危机爆发阶段 (2008年至今)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了金融危机, 并要求停止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这一阶段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经济后果、与金融经济的关系、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等。目前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改进、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金融工具的计量、金融工具减值准备的研究以及IFRS9出台后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等。通过对金融工具计量研究的回顾以及研究现状, 我们可以看出长久以来, 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研究一直与公允价值的研究是同步进行的, 其研究虽日益广泛和深入, 但专门关于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及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却很少,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重点进行讨论研究。

(二)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阐述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和逻辑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及问题进行了理论和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本论题研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接着通过对金融公具计量研究文献的回顾和现状分析, 认为目前仍缺乏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及其问题的系统性研究, 这一论题应成为会计界的重点研究领域;阐述了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等;阐述了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及标准;通过对目前金融工具可供选择的计量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重点阐述了计量模式在计量金融工具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金融计量模式的选择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观点和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创新: (1) 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2) 提出了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的标准 (3) 提出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要符合其所处的计量环境; (4) 提出金融工具的计量应该是一个由混合计量逐步向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过程, 对全部的金融工具 (长期负债除外) 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的观点。

三、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标准及其类型差异分析

(一)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标准

完备的会计计量模式是包括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及计量的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计量单位是对计量对象实施会计计量的度量单位, 通常情况下, 会计计量单位是货币;计量属性是指对所计量对象的价值进行度量, 反映了被计量对象金额的确定基础。关于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FASB在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所表述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收入;现值。计量的时间和空间是指被计量对象的价值计量在时点上可以分为过去价、现时价和未来价;被计量对象的会计计量在价值基础上分为入账价、脱手价和在用价值。可见, 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被计量对象计量的时间、空间、计量单位、计量的属性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其反应的会计信息不相同, 会出现不同的会计计量结果。因此, 计量模式的选择应当以最能反映被计量对象的特点, 能如实地反映其价值, 符合财物报告的目标为标准。根据以上的论述,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标准: (1)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应当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目前, 国际会计领域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看, 会计目标有两种解释: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同, 它所要求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都有所不同。因此, 不同财务报告目标会产生不同的会计计量思想, 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相应地,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有用性, 从而保证不同的会计目标的实现。“决策有用观”是要求向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 (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及其他信息使用者) 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 决策理论是“决策有用观”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要求财务报告信息同时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信息质量特征, 因为可靠但不相关的会计信息没有价值, 离开可靠性, 相关性也无从谈起。因此, “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要求金融工具在选定的计量模式下, 充分反映和披露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 能够可靠、如实地反映其价值, 且在该计量模式下反应的会计信息较其他的计量模式反映出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增量的解释能力, 要求其反映和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有用, 具有价值相观性。 (2)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应当能如实反映金融工具的价值及特点。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 而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不能够直接度量, 因此对会计对象价值的研究表现为对其价格的研究。金融工具的特点是价值不断变化, 其表现出来的就是金融工具的现行市场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因此,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应该保证在报告日, 将变化后的金融工具的价值“如实反映”反映出来。这就要求金融工具选择的计量模式就能够动态、全过程地对其价值进行计量, 保证在报告日, 通过对其账面价格的调整, 使其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始终保持一致。 (3) 金融工具选择的计量模式要符合其外部计量环境, 在计量方法上能够对金融工具进行可靠计量。外部计量环境应当是计量过程中外部各种客观的计量条件的统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政策等宏观条件, 也包括市场的发育程度、流动性、市场监管等微观条件。对会计对象能够可靠计量是会计要素确认的条件之一。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计量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技术。对于某些计量模式从理论上也许比较符合被计量对象的特点, 但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也许会由于其计量方法和计量技术过于复杂, 或因为其外部的计量环境不完善, 导致其所反映的会计对象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存在过多的主观、不确定因素, 从而使其反映出来的会计对象的价值反而出现不可靠。因此, 外部计量环境的完善程度以及计量方法的可操作性是金融工具选择的计量模式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二) 目前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类型及其差异分析

目前金融工具计量模式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按摊余成本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 (1) 金融工具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计量资产或负债, 是建立在币值稳定的货币计量假设上, 并基于过去实际发生的交易和经济事项, 因此反映的计量对象的价值是过去价。这样计量的优点是计量过程有会计凭证作为依据, 因此计量过程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 能如实反映计量对象过去的价值。但同时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在计量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缺陷, 它主要是面向过去, 只能如实反映计量对象过去的财务信息、资产状况, 而且一经记录通常不再进行调整。因此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只适用于价格在长时间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 难以适应物价频繁发生变动, 特别是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但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财务信息, 更关心被计量对象的现时价和未来价。尤其是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 如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金融产品的特点是价值不断变化, 因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 其缺陷非常明显。基于决策有用性和金融工具计量特性的考虑, 需要采用一种新的计量模式来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当前和未来的真实价值。 (2) 金融工具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优缺点分析。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最相关计量属性, 更符合决策有用观。根据FASB在SAFS157号准则中将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一项资产将会收到的或转让一项负债将要支付的价格。IASB最初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IASB在2009年5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 (征讨意见稿) 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 采用了基本与FASB相同的定义, 都是基于市场参与者、脱手价格、市场有序交易等理念。通过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通过在计量日, 资产或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来反映其价值, 即当市场交易有序, 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的脱手价格。与历史成本相比, 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通过后续计量, 能够随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动态的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更符合某些资产或负债 (例如金融工具) 的特点。因为金融工具的最大特点就是价值波动大、变动频繁。因此,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基于现值与价值的会计计量 (谢诗芬, 2004) , 不但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还可以评估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曹越, 2009) 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财务信息。因此,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最相关计量属性, 更符合决策有用观。金融工具全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目前不具备主客观条件。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目前不具备主观条件是指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及计量方法本身有待改进;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目前不具备客观条件是指公允价指计量模式没有完善的外部计量环境。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的最相关计量属性, 更符合决策有用观。但公允价值之所以能随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更能动态的如实反应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后续计量。很多时公允价值在后续计量过中都是基于未实现的交易或事项, 而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这样, 公允价值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确定需要大量使用估值技术。目前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包括三种:市场法 (Market approach) 、收益法 (Income approach) 、成本法 (Cost approach) 。并将公允价值计量按估值技术输入值的优先次序分为三个层次:报告日, 某项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 则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 (Ⅰ级估计) ;报告日, 在活跃市场或非活跃市场, 存在相似资产或负债的, 则以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以及报价之外的可观察输入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Ⅱ级估计) ;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无法获得相同或相似资产及负债的报价, 及没有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 就运用不可观察输入值估计公允价值 (Ⅲ级估计) 。目前通过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应用看, 由于市场及计量环境的不完善, 对公允价值计量能够采用采用Ⅰ级估计的占很少一部分, 更多时候计量是采用Ⅱ级或Ⅲ级估计。通过Ⅲ级估值技术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在会计实务中涉及到估值模型的恰当选择, 输入值的确定 (包括未来现金流金额、风险水平以及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折现率) 的确定等) , 而这一切都需要企业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因此估值技术当中使用的估值模型和输入值存在较高的主观随意性, 使得公允价值的输出结果缺乏可靠性和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同一种金融资产在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不同的估值结果。因此, 由于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不完善, 在计量方法上存在过多的主观判断和估计, 计量结果存在过多的不确定, 这样导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金融工具的价值形成过程和结果缺乏可靠性。由此可见, 公允价值虽然是金融工具的最相关计量属性, 符合决策有用观, 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的不完善以及外部计量环境的不健全, 尤其是在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 使其计量缺乏可靠性, 因此, 目前对金融工具完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能满足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标准。 (3) 金融工具选择混合计量模式优缺点分析。金融工具采取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并存的混和计量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弥补单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不足, 很好的满足目前金融工具的计量需求并符合目前金融工具的外部计量环境。但金融工具采取混合计量模式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逐步地解决和完善。目前金融工具采用混合计量模式计量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能比较客观地确定其分类依据, 因为不同类别的金融工具选择的计量模式不同, 会计处理也不相同。如果金融工具分类依据存在过多主观判断和估计且难以操作, 就有可能造成管理层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分类和计量方法的选择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我们以《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和新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 (IFRS9) 为例:在IAS39中是以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和能力”作为金融工具的分类依据, 这种分类依据具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在IFRS9中是以“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和金融工具的合同现金流特征”作为金融工具的分类依据。相比较, IFRS9分类依据的客观性有所增强, 然而“商业模式”是这次准则修订中新提出来的概念,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缺乏详细的准则规范和实务操作指南。这样企业管理层仍有可能利用商业模式界定不明确在金融工具的分类和重分类上做文章。因此, 金融工具采取混和计量模式, 如何确定客观易行的分类依据非常重要。

四、结论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计量属性, 对全部的金融工具 (长期负债除外) 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能够提高金融资产相关信息的可比性, 提高金融机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因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目前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健全, 监管水平不高, 外部计量环境不完善,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本身也有待改进, 特别是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 必须依靠模型估值。选择模型估计公允价值, 估值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管理层有可能利用估值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对于象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 估值技术并不成熟, 其实即便是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获取公允价值估值在技术操作上仍有难度。因此目前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是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的混合计量模式。对金融工具的计量应该是一个由混合计量逐步向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应不断改进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完善资本市场、提高监管水平, 完善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外部计量环境。

摘要:随着金融创新以及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 金融工具计量成为会计界研究重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以及公允价值的大讨论。本文认为, 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及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以期为金融工具计量和公允价值完善提供支持。

关键词:金融工具,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2006年) 。

[2]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 《会计研究》2009年第5期。

[3]葛家澍:《正确认识财务报表计量》, 《会计研究》2010年第8期。

[4]郝振平、赵小鹿:《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会计研究》2010年第10期。

[5]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6期。

[6]IASB.IFSR9Financial Instrunments.2009.

对金融资产简化计量的思考 第4篇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概述

IFRS 9将IAS 39范围内的所有金融资产划分两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 债务工具。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债务工具可以以摊余成本计量, 即 (1) 主体持有该金融资产的目的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而不是在合同到期前出售以实现公允价值变动 (商业模式测试) , 并且 (2) 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给出了具体现金流日期, 且只是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 (现金流量特征测试) 。所有其他的债务工具都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但是, 对于满足摊余成本计量条件的债务工具, IFRS 9也有限制地保留了公允价值选择权。IFRS 9没有包含IAS 39现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分类。

2. 权益工具。

所有IAS 39范围内的权益工具都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也就是说, 非上市的权益工具也不能以成本计量。但是, 对于不是为交易而持有的权益工具, 主体可以选择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以下简称“OCI”) , 只将股利确认为损益。IFRS 9还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成本可能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提供了指南。

3. 衍生工具。

所有衍生工具, 包括与非上市的权益工具有关的衍生工具, 都以公允价值计量。

4. 嵌入衍生工具。

IFRS 9没有嵌入衍生工具的概念, 若混合合同的主合同与非主合同不可拆分, 则作为整体计量。若必须对混合合同进行拆分, 则遵照IAS 39的相关规定处理。作为整体计量的混合合同, 其主合同如果不能满足摊余成本计量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测试, 就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

5. 重分类。

如果主体持有债务工具的商业模式变化使得原来所做商业模式的评估不再适用, 就必须对债务工具进行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重分类。

IFRS 9对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IAS 39相比的主要差异见下表。

二、欧盟对IFRS 9的反馈以及各界媒体对此所持的态度

1. 欧盟对IFRS 9的反馈。

IASB在发布IFRS 9时强调, 该准则增强了投资者和财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理解金融资产会计的能力, 同时降低了复杂性, 这正是20国集团领导人倡导和期望的目标。IFRS 9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确定金融资产用摊余成本计量或者公允价值计量, 还要求采用单一的减值方法, 这就改进了可比性, 并且使得财务报表对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来说更易理解。但是, 在IFRS 9发布前, 欧盟就针对过于简化是否偏离决策有用的目标、公允价值范围是否扩大偏离金融稳定目标等问题提出了担心。IFRS 9发布后, 欧盟认识到必须尽快就是否在2009年度财务表中采纳新规定作出决定。IFRS 9发布前一天, 欧盟会计监管委员 (ARC) 的初步结论认为, IFRS 9的最新提议较早期的征求意见稿是一个改进, 他们基本赞成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这样一个混合计量模式。但是, 对于是否要尽快认可IFRS 9的实施还存在分歧, 支持方认为IFRS 9带来了简化, 是对IAS 39的改进;反对者则指出IFRS 9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需要根据金融负债、减值方法和套期会计的未来工作来确定。11月12日, 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 (以下简称“EFRAG”) 决定推迟采纳IFRS 9, 原因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IASB改进金融工具会计项目的进展情况。

2. 各界媒体对此所持的态度。

对于EFRAG推迟采纳IFRS 9的决定, 金融时报评论认为, IFRS 9将会使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银行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 它们将被迫确认持有大量衍生工具的损失。华尔街日报则指出, IFRS 9的制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FASB和IASB在趋同问题还没来得及取得更多进展就先遭到了法国的反对, EFRAG的决定也使得欧盟是否采纳IFRS 9陷入谜团。纽约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金融资产的处理上, 欧盟拒绝扩大公允价值的范围, 美国则希望只用公允价值一种计量方法, 前者是IASB的最大赞助者, 后者是IASB推进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样的结果是IFRS 9在一片敦促声中诞生, 却在诞生之时就遭到了其潜在使用者的质疑。

三、简化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并非金融危机的根源, 但在此次大规模的危机中, 公允价值暴露了其不足及应用的限制。如:在出现金融危机等特殊市场条件下, 公允价值更容易加剧经营业绩的波动性;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 针对同一金融产品, 不同机构会给出不同的评级标准, 从而极易引发市场定价体系混乱。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从多个方面入手, 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 如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等等。因此, 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很成熟的形势下, 我国会计准则综合发挥了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各自的优势, 在适当的范围内科学规范地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讨 第5篇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一、金融资产初始与后续计量中公允价值属性的科学应用

依据我国新一轮颁布的会计准则, 金融资产应包括企业现金、企业持有的其他单位权益工具、从其他单位处收取的现金以及金融资产合同权利、与其他单位相互交换的金融资产及负债合同权利、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在将来必须应用或可以应用自身权益工具完成结算的衍生及非衍生工具合同权利等。同时金融资产的种类也丰富多样, 主要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将其变动情况记入当期损益中的金融资产, 所持有直至到期的投资资产、通过贷款及应收的款项、可供企业出售的金融资产等。在初始计量阶段金融资产应按照公允价值属性进行计量, 而在后续计量环节, 在遵循公允价值属性的基础上, 金融资产应不扣除在将来处置环节该金融资产可能会产生的交易费用, 当然以下的情况可以排除在外。例如持有阶段至到期阶段的投资及贷款与应收款项;没有在活跃市场中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十分可靠、不能进行科学计量的的衍生类金融资产等。当所持有直至到期的投资实行了重分类并形成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 我们则应用公允价值属性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当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了公允价值计量, 而金融资产前期的公允价值却不能可靠计量时, 我们则应待其公允价值能进行可靠计量时再按履行公允价值计量程序。

二、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优势与弊端

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充分优势

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金融资产的计量环节, 该计量方式富含高于其他计量属性的充分优势, 具体体现在, 该计量属性高度符合资产内涵与管理概念, 能有效且真实的反应在现行经济条件下与金融资产密切相关的各类预期经济利益流入特征。同时该类计量属性能令相类似的金融资产项目产生同类的确认效果、计量成果, 同时令不同属性的项目产生不同的结果, 有效的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形象可比性。再者公允价值计量可便利的反映出多数风险管理战略的特征影响效应, 有利于合理开展对金融资产的风险识别与科学管理。在金融市场发展及运行相对平稳的健康时期, 合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不会令资产与收益等账面属性价值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反映, 体现了该计量方式的稳定效用。

2、金融资产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客观弊端性

凡事均具有两面性,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也不例外, 其计量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 主要体现在在没有活跃交易的市场中, 其金融资产的计量需要借助相应的估价评定技术, 并结合主观的判断才能实现对公允价值的估量, 因此不利于对计量可靠性的保障。另外在我国尚未发达、尚未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中, 该公允价值体系的建立并不完全符合成本效益的固有原则, 容易产生成本高估的现象。同时一旦金融市场发生金融危机波动, 则会令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效益。

三、采用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促进金融资产的可靠性计量

依据前文所述的金融资产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固有利弊属性, 结合国际的研发进展, 我们应汲取丰富的计量经验, 结合我国自身的金融市场发展环境特点谨慎选择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主力提升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可靠性。为了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我们应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适应性应用条件。首先在计量日, 当金融资产具有相同等级资产活跃市场或者有序市场存在的情况下, 我们可科学的实行一级估计评定方式, 而在有相类似的资产或者含有相类似负债的活跃市场中我们则可履行二级估计评定方式。尽量不脱离市场特征与环境, 不依据相似性评价分析, 为了简便计量便采用三级估计方式, 这样势必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可靠与准确性的下降。同时选取相同、类似级别的金融资产市场环境最好不要拘泥于一种, 而应合理包含类主市场、核心市场或者最具有利条件的市场, 在该市场中, 应促进金融资产出售价格的最大化体现。另外在计量实践中我们还应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计量素质、促进他们专业技能、估价准确与判断高水平能力的完善提升。同时大力提升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全面综合素质与独立实践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自主的努力与专业技能水平的强化提升对公允价值估计考量的综合审计能力。

结语

总之在金融资产计量评估实践中我们只有依据公允价值计量固有的充分优势与弊端属性, 合理的为该计量方式创设最适应的实践环境, 依据完善的计量策略, 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弊端激发的可能因素, 从而切实促进金融资产的可靠性计量, 为金融市场的秩序化计量管理作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成:《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 《会计研究》, 2007 (5) 。

上一篇:学生作文与生活体验下一篇:民生新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