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管理范文

2024-07-12

工厂安全管理范文(精选12篇)

工厂安全管理 第1篇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而供电安全在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现阶段,我国很多工厂、企业还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管理的倾向,很多企业存在供电设备陈旧、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工厂供电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1 工厂供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工厂供电安全主要是指避免因企业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损害。供电安全管理指的是工厂要根据生产需要,不断提高和改善电力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避免或者减少由于停电而对企业正常生产以及工厂员工造成的危害。应该看到,我国工厂的电力设备等设施还存在着缺陷,因而造成供电安全性不高。同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违章操作等行为,不仅会对用电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供电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工厂供电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或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具体表现如下:(1)工厂供电安全的重要性是由电能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电能不能预先储存,其产生、供给以及调配和使用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工厂的机器设备不能超过用电负荷,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供电故障要自动排除。同时,应该根据生产的需要,对相关电气设备开展周期性检查与防护,切实避免或减少故障。(2)我国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决定了工厂供电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生产技术的提升和改造,促使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应该看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供电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工厂的供电安全管理工作。(3)我国当前生产形势决定了供电安全的重要地位。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我国当前依然处在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期。很多企业生产条件恶劣,电气设备性能不好,安全管理意识不强,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必须高度重视供电安全管理工作。

2 工厂供电安全的基本要求

2.1 电源的安全可靠

对于我国的工厂企业来说,要确保安全生产,首先必须要有安全可靠的供电电源。一般来说,工厂从国家电网引入要建立2个供电电源。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其中1个供电电源点发生故障,另一个电源可以确保企业生产的用电负荷。除此之外,工厂还应该根据生产情况,建设自备电源,在外部电源出现失电情况时,工厂自备电源可以保证工厂机器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这样可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防止火、污染等事故。

2.2 电网结构设置合理

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完善合理的主网结构对于确保安全供电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放射性接线结构简单,运行方式比较灵活方便,供电安全性可靠性较高。但是,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应该从供电的安全性和维护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工厂的电网结构应该更加完善合理,这样就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即使在发生事故时也便于处理,从而有助于尽快恢复工厂的正常生产。

2.3 合理选择变压器备用容量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电力网的变电站变压器备用容量较大,可以考虑采用2台主变方案。而对于较大的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多台变压器供电。一般来说,备用容量的选择应该按照1:1配备,以备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部分变压器失电,那么相应的另一部分变压器能够带全部负荷。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再设1台备用变压器,以确保任何1台变压器退出运行,备用变压器可以及时投入带负荷,保证工业生产的连续性。

2.4 供电电缆安全可靠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电能的输送要依靠电缆来实现。电缆由于具有维护简单、不占大量空间等优点,从而在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因此,要做到供电安全,那么电缆线路应该安全可靠。一方面,应该提高施工质量,杜绝电缆事故。有时候会由于电缆附件质量不过关,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就会对企业生产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电缆产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电缆的安全检查,采用专用科学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缆故障隐患。

2.5 电气管理的专业性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供电安全,必须要提高工厂电气管理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加强电气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电气资料和设备台帐,完善电气设备检修记录,及时消除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注重电气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调动电气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 当前工厂供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我国很多企业都高度重视供电安全管理工作,为企业生产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还有很多企业对于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供电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企业供电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厂机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对企业供电设备维修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企业的供电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已经不能够适应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甚至难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机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只能找生产厂家来解决,从而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2)供电系统运行方式不够合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企业的供电系统运行方式设计不够合理,这就造成了如果企业的运行线路或者变压器等设备发生故障,那么切换变压器的步骤将会极为繁琐。还有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和运行费用,将另一台备用主变冷备用,这就极易造成电气设备损坏,从而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3)企业供电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供电事故,将会造成很多设备因为失去电力而停止运行。但是,很多企业的供电应急预案并没有明确发生供电事故之后如何去做,甚至很多预案没有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还有一些应急预案的内容过于简单,根本不具有实际操作性。

4 加强工厂供电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1)高度重视工厂供电的安全管理工作。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企业领导必须重视供电安全管理工作,这是做好供电安全的重要前提。同时,工厂供电安全还需要建立在完善的供电安全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工厂供电安检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准确掌握工厂供电形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工厂供电工作的顺利进行。(2)扎实做好工厂供电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工厂供电安全建立在日常供电工作的基础上,因此应该扎实做好工厂供电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可能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排除供电过程中的各种故障。另一方面,根据工厂事业的发展情况,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认真检查和维护,确保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3)认真落实工厂供电安全管理制度。虽然很多企业都建立了供电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但是许多规定却没有落到实处。虽然供电安全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和改善,但安全形势却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就在于执行不到位。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工厂供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考核工作和源头治理,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加强长效动态管理。(4)积极探索供电安全管理的新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更加重视,供电安全的管理体系也需要更加科学化,更加完善。因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供电安全水平。

5 结语

供电安全关系着工厂的安全生产。因此,应该重视和加强工厂供电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营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资源,切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阐述了工厂供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工厂供电安全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当前工厂供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工业生产,供电,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工厂安全管理通告 第2篇

附件:

1.有色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第四批共2家)

2.建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第五批共18家)

3.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第十七批共12家)

4.纺织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第三批共2家)

5.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第四批共7家)

6.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第四批共1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浅析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工厂;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引言

我工作的工厂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普碳钢的一个深加工工厂。工厂能设计生产各种规格的开、闭口及铁路敞车用冷弯型钢和铁路客车冷弯辊压型钢,钢板桩以及铁道部的火车部件(不锈钢的动车内外墙板),因此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会直接影响我厂的经济效益。假如我厂不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那么不仅会极大地损害电气设备,而且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将会结合笔者所在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现状,来探讨具体的维护方法和管理措施。

1 我厂电气设备的管理现状

1.1我厂电气设备的复杂背景。现在,我厂的电气设备非常多,而且都是不同的生产厂家提供的,有国产设备,也有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在很多方面,例如技术情况、设计水平等等,都不一样,而且国产设备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就使我厂对不同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都不一样,这就给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

1.2我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我厂的电气设备对它的运行环境是有要求的,不同的设备有着不同的运行环境,不同的设备也要放在不同机房中。电气设备的特点、规律、故障部位、程度不同主要是受空间温度、紫外线、空气湿度、污染、粉尘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电力系统里的电气设备,在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短路电流、电压、热稳定时间也都不一样,一旦这些电气设备出问题,产生的短路容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1.3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相关工作人员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着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安全。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电气设备的工作人员错误、违规、违法操作,维护的工作人员不认真维护,管理人员不积极管理,就会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从而导致安全问题。

2我厂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原则和方法

2.1我厂电气设备的检查

第一种检查方法是常规性检查。我厂电气设备的常规性检查一般都是查看、巡视电气设备,以此来掌握我厂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这种检查方法一般适用于安装、布置比较分散的设备,这是一种不定量的检查方法。我厂有专人来负责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主要检查每个生产部分的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的检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发生故障设备的损坏情況。

第二种检查方法是周期性检查。我厂对电气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是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我厂以电气设备的质量要求、有效使用期、运行环境、维护的具体时间和方法为依据,来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这样既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期,确保设备的质量,又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防范于未然,这种模式就是点检。一般情况下,我厂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都会进行定期的点检,根据检查的结果,来维护、修理、清理设备,从而保证设备的功能完备。

2.2我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先询问,再操作。当我厂的电气设备出问题时,在维修前,都会向有关工作人员询问设备发生故障前的工作环境、运行的状态、发生故障的表现等等。当没有充分的技巧和经验却又面对设计结构很复杂、技术性很强的设备时,通常我们都会先了解设备的结构特点、设备原理,在熟练了解每个器件的位置、功能、连接方式等数据后,才进行最终的维修。我厂对设备的拆卸都是严格根据技术图纸来进行的。

先外面,再里面。我厂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都是先检查它的外面,检查外面是否有损坏,在了解电气设备的维修历史、使用期等状况后,才进行设备里面的检查。我厂在对设备进行拆卸之前,都会先排除是它附近部位发生故障的情况,确定是内部发生故障后,我们才对设备进行拆除,这样就可以避免设备的二次损坏。

先硬件,再电路。我厂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都是先硬件,再电路。只有当我们确定硬件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对电路进行检查。我厂一般是用有关工具或者检测仪来检查电气设备中的电路问题,如果电路没有接触问题,那么就要检查硬件和每个电路的运行关系,从而保证检查的正确性。

3我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3.1全面地分析电气设备故障,认真落实责任制度。我厂在电气设备运行的时候,会对设备的检查、维护、操作实行责任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认真分析故障电气设备,如果是因为操作或者维护不正确,而导致的设备损毁,会根据责任制度给相关人员以适当的处罚,通过责任制度来规范电气设备的业务操作。我厂还开展绩效考查,对积极维护设备,有利于延长设备使用期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通过这个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完善设备的维护程序。我厂的电气设备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都会有专人对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进行程序化的管理,而且我厂有完善的记录制度和交接班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我厂的设备维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电气设备的维修、检查、管理工作是一个人完成不了的,这时,我们就要考虑设备的型号、数量、运行时间等因素,合理的布置人员,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去检查和维护,这样可以避免员工消极怠工,提高完成工作的效率。在交班的时候,应该要将电气设备的故障处理进度、设备运行状况等问题记录下来,从而确保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保障了之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既受到检查人员业务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在岗人员业务技能的影响,所以我厂非常重视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定期都会进行培训,培养在岗人员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通过专业的培训,既可以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技能,又可以保障设备了优良性,从而保障了设备的使用期和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尚素臻.浅谈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与维修准则[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

[2] 王琦.关于电气设备故障检修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1(8)

工厂安全管理 第4篇

工厂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智能设备的诊断信息, 但是在以前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其实所有的智能设备都能够利用内置的自诊断功能对自身状态进行连续监测, 而数字自动化和资产管理系统则又可对这些自诊断信息进行连续监测, 但是老系统不能做到这点, 它无法获取设备的诊断信息。这是由于在某些系统中I/O卡采用专有的设备通讯协议, 而在另一些系统中根本就没有实现设备通讯。仅管工厂中的设备一般都是通过HART通讯协议进行通讯的, 但是专有系统依然无法获取设备的智能信息, 因而这些诊断信息就在设备中搁浅了。很多现代化的控制系统均可支持HART、Foundation总线等开放的通讯协议, 配合使用设备管理软件就能获取可执行的诊断信息。另外, 如果诊断信息仅仅显示在维护操作站上, 是不能够及时传达给维护人员的, 因为一般维护工作人员都在现场而不是电脑前,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需要回到操作台后才能打开详细的设备诊断信息, 看到设备报警。第三种信息搁浅的情况是设备或设备管理软件操作不够方便。

为了实现有效的设备管理, 控制系统必须能够对所有的设备进行调试、开车和维护。这项功能应该集成到控制系统和工作站中。当今大多数工厂都依赖传统的DD技术来管理智能设备, 如果升级到新的增强型的EDDL取代原来的驱动软件技术, 那么智能设备的使用将变得更为方便。

EDDL一个重要的好处在于设备的显示方式都是统一的。设备厂家为他们的设备创建了EDDL文件, 这些文件描述了系统如何显示他们的设备。其中包括菜单结构、先进诊断的图形显示和综合设置功能、简化标定等复杂工作的分步骤说明、以及帮助信息和图形。无论定位器来自于哪个厂商, 使用的是哪个通讯协议, 其阀门行程图的显示方式是一样的;设置雷达液位计的回波曲线是一样的;所有趋势图的工具箱是一样的;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操作任何设备都是一样的。这种一致性并不是由设备驱动来实现的, 它使EDDL的使用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所有的设备问题都能以相同方式体现出来, 清晰明了。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 第5篇

1.厂部设安全委员会,车间设安全小组,班组设安全员。负责各职权范围内的防火工作。

2.负责企业的消防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防火安全的指示和规定,组织员工制定防火公约。经常对员工进行防火教育,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防火厂作*指导员工遵守防火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3.设厂义务消防队,在厂安全委员会和厂办公室的领导和具体指挥下,开

展消防活动.定期组织学习消防业务知识和进行灭火训练,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4.贯彻“预防为主,防泊结合”的方针.教育员工自觉遵守消防工作。每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

5.定期保养、维修和检查各类消防器材,进行消防检查,保证消防器材时刻处于良好战备状态。

6.负责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火灾原因.积极向领导和有义部门提供情况,对肇事者提出处理建议。

7.对消防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根据情况予以庆彰对玩忽职守造成火灾或损失者,给予严肃处理。

工厂安全管理 第6篇

一、“校企一体化”顶岗实习的基地建设规划

区校合作、校企一体,极大地增强学校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本质需求,更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基本途径。“校企一体”是我校办学6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创新之举,也是人才培养全过程所依托的坚实平台。

1.建设目标

以“产教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环节为核心,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探索出“区校合作、校企一体”常熟职教创新发展的教育模式。按照产教结合的教改要求,实行校内资源的优化重组,完善“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区企业——企业校区”四级配套实践培养体系,同时建立了集团化管理的“春来创业集团公司”,模拟社会企业集团公司经营模式,代表学校对校区企业、创业基地、企业校区统一管理,基地能完成容纳600名学生在校教学工厂进行顶岗实习的目标。

2.硬件建设

通过学校自办教学工厂,在企业内创办基地,即“校区企业”“企业校区”两大载体,实践“3618”校企一体建设工程。

“3”即3个创业园:生活创业园、文化创业园、科技创业园。

“6”即6个教学工厂:常熟市液压工具厂、常熟创新园艺公司、东港职教汽车维修厂、新媒体艺术基地、电子商务基地、常熟美食研发中心。

“18”即18个在校外建立的企业校区,6个骨干专业在对口企业各建立3个。

3.软件建设

组织化:建立完备的管理机构及组织。

制度化:推动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完善自身顶岗实习、生产运行的管理制度。

课程化:把“工学交替、产教结合、顶岗实习”过程融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全面实施教学与课程改革,形成“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特色。

市场化:遵循市场运作原则,拓展市场,开发新项目,重点研究和解决企业校区建设的障碍和难点。

二、“校企一体化”顶岗实习的基地管理与运行

1.顶岗实习基地的组织机构建立

成立常熟教育发展改革委员会,架起政府、学校、企业沟通的桥梁,着力推动市政府、教育局出台支持校企一体化建设政策措施,鼓励和帮助学校建设实习基地、创办经营实体。出台财政税收方面政策激励企业参与企业校区建设。协调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主体的责權关系,成立由56家知名企业组成的常熟办学集团。制定有利于推进校企一体化建设的企业准入和淘汰机制,使合作项目务实化、合作活动常态化。建立健全六大专业咨询指导委员会,落实委员会研究咨询目标任务,积极发挥委员会调查研究作用,扎实做好与社会产业吻合度论证,为学校校企一体建设工程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春来创业集团公司对校企一体化建设的统领和导向作用,确保校企一体化建设的方向性和规范性。建立就业及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顶岗实习基地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完善集团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各部门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引入ISO9001企业认证,实现“5S”管理。出台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经营创业奖励制度、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校企一体建设绩效评价标准,对顶岗实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学校对成绩突出部门给予重点经费扶持政策,对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系部、指导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形成工作考核体系。建立教师素质提升制度,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引导教师从课堂走进企业,尤其注重校企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教师培养和锻炼制度建设,坚持做到“两重”:重点项目与重点人才相对接,重要载体与骨干人才相配套。

3.顶岗实习基地的学生安排规范

鉴于顶岗实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很多发生在安排的规范方面,我校依据市场化和优先化原则,采取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自主选择、刚性安排”相结合的操作办法,学生与企业具有刚性权利和义务。①发展处会同系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联系相关企业,传达顶岗工作政策,沟通信息,收集企业反馈信息,签订校企合作相关协议。明确《顶岗实习校企协议书》内容,达成校企合作框架意向,拟定企业清单及招聘人数。②系部组织全体顶岗学生及家长动员大会,学习学校顶岗实习政策、任务、流程、要求,讲清顶岗实习性质及意义,学校顶岗实习安排要求及学生职责任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定,排出名次,优生优先安排。学生填写就业实习申请表、就业实习推荐表。③招聘单位召开预备会,向学生公布实习单位相关信息,由企业代表进行企业介绍。④组织招聘现场,举办招聘会,按优先原则分批次进行,学生招聘结果进行汇总。⑤学生落实实习单位后,组织系部、学生及家长、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书》,下发《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鉴定表》。⑥与企业商定学生报到时间、保险及费用的交付方式、时间,完成后续工作。

4.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

(1)成立顶岗实习日常管理的组织网络,完善顶岗实习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加强实地检查和指导的力度。学校建立领导小组,各系部成立由实训科负责(包括班主任、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在内)的工作组。企业成立学生顶岗工作管理机构,落实顶岗实习并按要求配备职业导师、企业导师。

(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企业校区管理的相关协议,通过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实施班主任、职业导师、企业导师责任制,落实指导教师和企业教学导师职责和任务;制订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及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顶岗学生劳资奖励发放制度,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考核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作为毕业证发放的重要条件。

(3)顶岗实习及企业经营管理流程,有秩序有规范地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形成顶岗实习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闭环控制系统。

三、“校企一体化”顶岗实习的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1.顶岗实习的生产项目化课程

建立以生产实习为主线顶岗课程体系,制定符合“工学交替、产教结合”教学特点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制度。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把相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形成课程。打破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框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教学时间段进行规范安排,规划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时段和课程,实现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生产化,尤其是顶岗实习的教学时段,对所有成熟基地及经营实体进行生产实习课程化、项目化改造,首先针对学校6大骨干专业试点,逐步推广到其他专业。

课程总体思路:一方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两维度——突出职业素养和强化职业技能;三融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四任务——安全目标、遵守纪律、劳动态度、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教学内容提纲:①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②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③熟悉实习的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處理方法。④熟练掌握实习相关岗位的操作技能。⑤按照实习单位的要求去做,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⑥具备初步的管理能力。⑦完成顶岗实习报告。

2.顶岗实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生产需要,有计划、分时段地进行工学交替。学校实施三种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企业依托型。重点建设企业依托型模式,依托企业资源,使企业成为学校实习基地的延伸和补充,把学校实训条件解决不了的一部分实训项目移植到企业,使学生学习链条更加完整,如电子、宾馆专业。二是校内模拟型。学校6大专业群均建成了省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有电子工厂、机械加工厂、园艺基地、汽修厂等,让学生在校内工厂受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把工厂办在学校,教学与生产同步。三是校企互补型。学校与企业建立契约型关系,教学安排是一段时间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一段时间安排在企业顶岗,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固定实习基地和学生的就业基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如新媒体艺术、园艺专业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文摘

深化课程改革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扩大,对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提出了要求,产业调整与市场变化、课改的不断深化,也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要求。

一、师资队伍是整个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深入离不开教师,师资队伍是整个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从课程改革的目标、门类、结构、内容、教材、教学模式、实施环境到评价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团结协作、勤奋进取。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是领头羊,是先锋。这也正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二、教师的课程改革准备

教师能成为课改的中坚力量,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课改准备。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教师需要基本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主动掌握一些陌生的东西,加强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紧与时代衔接。最后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学会适应新教材,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教学方法。

三、加强师德教育,提高中职教师师德水平

在注重专业培训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师德培训。师德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校风建设,改变班风学风。班风学风的改善反过来又会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工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第7篇

某炼铁厂由高炉、炼焦、烧结、球团四大生产工序中整合成立, 产线分布范围广, 管理差异大, 管理协调困难, 生产设备信息数据传递时效性差。集团内的信息系统不能覆盖到内部各管理环节, 急需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 来解这些弊端, 以提高厂内管理水平。

二、系统研发

1. 系统模型

根据调研需求, 将信息转化, 确定系统模型。将焦化、烧结、球团到高炉的全部生产信息, 交由系统管理, 系统根据信息的不同, 分为成本管理、设备库存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四个模型, 来管理整个工艺流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

2. 系统模型的功能

(1) 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登记、费用登记、合同完成、合同变更四个功能模型, 合同登记即对新合同手工录入系统, 对本合同发生的费用登记到系统, 在合同完成后将合同手工设定为终结;在合同终结前可能存在合同变更情况, 将变更合同视为增加一个新合同处理。

(2) 设备库存管理包括设备部入库、调拨至车间、设备部调剂、设备部上线、车间调剂、车间上线等功能模型, 设备到货后由设备部入库并调拨至车间, 其方式有手工登记和公司PTS系统表导入, 设备调拨至车间后各车间之间和各设备部之间可以更加实际需要相互调剂设备, 设备最终在各设备部和车间上线。

(3) 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日报、调度日报、统计日报、统计月报、物料实际单价维护功能模型, 根据制定的计划将产量计划和原材料结构计划登记到系统,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烧结、球团、高炉、焦化四个流程的操作室分别录入各自的生产信息, 根据登记的生产信息分别产生调度日报和统计日报, 并在日报基础上生成统计月报。

(4) 成本管理模型数据来源分为各生产单元的生产日报、各生产单元的成本计划 (计划单价、计划消耗) 、各生产单元工资及福利费用、耐火材料费用、办公费用、制造成本费用和扣减项等费用, 系统根据获取数据生成各生产单元的成本日报, 根据成本日报得到成本分类统计日报、成本分类统计月报和成本统计日报、成本统计月报。

三、硬件实施

整个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为三层:服务器端、中间件 (构成中间层的构件) 和客户端。设置2台服务器, 分别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 中间件的存在, 将网络分隔为完全分离的内部网和外部网, 使前端用户无法看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 有效地防止了黑客的攻击。利用现有OA网可以通过浏览器, 在客户端实现系统操作。

四、软件系统开发

1. 系统层次模型

(1) 表示层, 即View (视图) 。采用MVCD (Model-ViewController-Database) 的设计模式, 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视图主要以JSP为载体、HTML为元素组成。

(2) 功能层, 即Model (模型) 。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模型的功能代码在此完成, 而且一个模型可对多个视图, 这样使得模型的代码具有可复制性, 加快了系统的开发速度。

(3) 控制层, 即Controller (控制) 。是中枢神经, 提供控制和处理请求的集中入口点, 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

(4) 数据库层, 即Database (数据库层) 。主要功能是对数据库的操作。它连接了模型层和数据库, 将业务处理和与数据库交互分开。

2. 模型设计

合同管理、设备库存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四大模块设计思路相同, 以下主要围绕设备管理模块进行介绍

(1) 合同管理模型设计

(2) 数据流程

(1) 合同登记流程:

此流程包括合同定制、合同审批及合同登记。合同制定和审批在系统外部通过其他途径实现, 合同登记是将制定好的经过审批的合同信息由专人录入系统。

(2) 费用登记流程:

此流程包括费用登记、确认、审批、财务拨款、确认费用拨款。相关合同费用由各个设备部录入系统, 即提交费用申请, 厂设备中心对提交的申请进行确认, 厂领导审核和财务拨款在系统外部由其他途径实现, 由办公室确认付款登记。

(3) 合同终结流程:

此流程包括系统自动提示、终结。系统对随机费用和固定费用合同分别给出终结提示信息, 终结的手动设定设备管理中心完成。

3. 系统开发

本功能模型是对于系统框架的管理, 可视化页面的操作方便使用者操作, 可以方便的对系统进行再次开发。

元数据管理:对于系统元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了添加、修改、删除、查看等。

页面测试:脱离系统其他因素的影响对页面测试。

设置系统模式:设置系统模式 (开发模式和运行模式) 。

测试:对于系统中各种构件功能的测试。如导出功能构件。

4. 系统管理

本模型对系统用户信息管理, 可以实现密码、角色、权限及人员的管理。

五、结论

系统投运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成本及各项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了某炼铁厂工厂管理信息系统从设计到开发。实现了信息流、控制流、管理流的管控一体化。

新时期化工厂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第8篇

1 化工厂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化工厂的项目施工是一项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工作, 化工厂包括易燃易爆、高温高压以及有毒有害的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条件, 要通过传质、传热以及化学物理的原理来进行项目的生产。正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项目的施工, 很容易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因此, 化工厂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显得非常重要。在新时期背景下, 化工厂实施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够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还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而且施工企业还能根据化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争取创建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1]。所以说, 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也是确保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新时期化工厂施工相关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控制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在正式开展项目施工之前, 化工厂的项目部门应该根据业主给出的资料、方案等对现场的地质、周边环境以及地下管道等进行详细的考察, 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安排具体的施工顺序。

2.2 明确各种文件、规范标准以及技术操作的流程

在找到化工厂项目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之后, 要按照项目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施工需求, 对各种文件、规范标准以及技术操作的流程进行明确, 将其作为引导项目工程有效实施的根据, 而且还要将其认真落实到相应的措施中。其实, 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施工机械以及施工环境存在危险, 而安全性文件、规范标准以及技术操作等是在专业人员检测施工缺陷之前对环境危险源的详细总结[2]。

2.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化工厂项目施工现场, 具有施工人员众多、施工环境复杂以及作业交叉进行等特点, 这些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 要想切实保证化工厂项目施工的安全进行, 一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做到全员管理。其中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每周组织召开安全例会。在化工厂项目施工过程中, 每周都要组织召开安全例会, 而且要由总包负责人主持, 参加的人员包括施工队伍安全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 该例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本上与周工程例会差不多。例会结束之后, 要形成相应的会议记录, 发放给相关的施工单位。

其次, 每周要进行安全检查。在进行化工厂项目施工的安全检查时, 要由总包的安全负责人员引领, 参加的人员包括施工队伍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等。要将重点部位的检查和表面巡视结合在一起, 重点部位的检查包括防护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环境以及用电情况等, 而且在检查时还应该携带相关的工具和设备[3]。

最后, 严格遵守安全检查的报告体制。在对化工厂项目施工进行安全管理时, 要按照项目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 根据《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的内容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控制和评价, 并且及时上报相关单位, 得到相关单位的帮助和指引, 确保化工厂项目施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化工厂项目的施工时, 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从确保化工厂施工质量,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化工厂施工项目的安全运行, 从而实现化工厂施工项目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耀光.新时期化工厂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 2013, (4) :85.

[2]张天笑.对化工厂基建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科学之友, 2011, (20) :114-115.

国内天然气液化工厂安全设计 第9篇

一、天然气液化工厂危险性分析

1、物料和装置的不安全状态

2.1.1物料的危险性

(1) 低温过冷危险特性

天然气液化工厂的产品是LNG, 温度约为-161℃或-140℃, 发生泄漏后的射流或冷蒸气云, 会使所接触的一些材料变脆、易碎, 或者产生冷收缩。

(2) LNG泄漏与扩散的特征

①溢出性泄漏时, 流至地面上时, 最初会猛烈沸腾蒸发, 然后蒸发率将迅速衰减至一个固定值, 蒸发气体沿地面形成一个层流, 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逐渐上升和扩散, 同时将周围的环境空气冷却至露点以下, 形成一个可见的云团, 云团被空气加热至温度高于-107℃比空气轻, 迅速扩散。来不及气化的LNG, 由于其液体粘度小、流动性强, 泄漏的液体或者流淌火灾会四处流散、蔓延, 流经过的地面、防火堤、设备基础等因冷冻而强度大大降低, 甚至发生坍塌事故;②射流性泄漏时, 由于液体带压而喷射距离较远, 喷射火焰不易扑救。

(3) LNG的燃烧与爆炸

LNG具有天然气的易燃易爆特性, 其爆炸范围为6%~13% (体积百分比) ;天然气着火温度随组分的变化而变化, 重烃含量的增加使着火温度降低, 纯甲烷着火温度为650℃。

1.1.2装置的危险性

(1) LNG储罐的危险性:①液位超限产生的危险:LNG储罐内在进液过程中要防止液位超限, 液体的充装量不能超过90%, 超装后物料的热膨胀性和热蒸发性可能引起压力升高。②内外罐夹层之间的真空破坏, 漏热大量产生, 内罐产生热膨胀和热蒸发。③底部开孔的出液管道的根部阀泄露。

(2) 净化不彻底致使换热器堵塞或腐蚀

原料天然气由于受气田和管道的影响, 组份会发生变化, 设计负荷不合理, 换热器将被堵塞或者腐蚀, 如原料气中的重烃、苯等高凝固点的物质会凝结, 堵塞换热器流道, 汞会造成冷箱以及下游气化设备的腐蚀。

(3) 管道振动的危害性

原料气压缩机和冷剂压缩机的出口管道由于气体压力高、流速大以及往复式压缩机的气流脉动, 容易引起管道剧烈振动;气体在节流膨胀时由于流型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管道振动及强噪音。

(4) 输送物料时管道的静电危害

LNG的电导率较低, 约为10-10s/m, 在输送与装卸过程中, 介质高速流动、喷射、过滤、撞击等都有可能产生并积蓄大量的静电荷, 当装置的两个带电体之间的静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 会产生放电现象, 可能引燃泄漏的天然气。

1.2环境的不安全表现

1.2.1正常操作环境

(1) 冷蒸气云的危害

装车鹤管有可能产生微量泄漏。连接或卸下时有微量气体泄漏, 装车区有可能形成冷蒸气云, 冷蒸气云可对操作人员造成冷麻醉伤害。冷蒸气云与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云雾, 使作业区域可视性差。

(2) 压缩机厂房、空压制氮站、安全阀放空的强噪音环境使操作工听力及身心受损, 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引发其它事故。

1.2.2自然环境

(1) 大气压

大气压降低, 储罐内将产生大量的BOG气体, 致使储罐的压力升高。原因如下:

PG=PA-P0 (PG:储罐内表压;PA:储罐内绝压;P0:当地大气压)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 为了保持LNG储罐表压一定, 需从LNG储罐排出部分BOG气体, 同时并由于产生的BOG气体使储罐液体处于过热状态, 储罐内的液体为了达到新的相平衡, 将继续气化产生BOG, 因此, 由大气压的降低可能引起储罐超压。同样的道理, 大气压的升高, 也会引起储罐压力降低, 产生负压状况。

(2) 地震

地震力可使LNG储罐基础坍塌, 管道断裂, LNG立式储罐受灾程度更大。

(3) 风压力和雪压力

风压力和雪压力可对建构筑物或设备造成破坏, 如LNG储罐、吸收塔、建筑物等。

二、天然气液化工厂系统安全设计的原则

根据以上对天然气液化工厂的危险性分析, 物料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表现导致的最严重的事故有:一是低温容器、管道因热膨胀、热蒸发超压而发生的爆裂事故 (物理爆炸) ;二是物料泄漏后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爆炸范围内遇火源发生爆炸 (化学爆炸) 。所以对天然气液化工厂系统而言, 本质化安全设计原则是不发生热膨胀、不泄露天然气、不产生火源。工程化安全设计的原则是为本质化安全设计提供后备保护, 如采取拦蓄泄漏的LNG液体和限制LNG溢出措施、设计消防灭火系统等等。

三、天然气液化工厂系统安全设计

3.1场地选择的原则

①避开人口密度大的城镇建筑群和村庄;②场地标高应适当低于周边场地或城市道路, 以防止LNG溢出后流出界区;③场地宜位于城市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临近固定火源的上风侧。

3.2总平面安全设计

总平面设计要考虑与周围环境存在一定的防火间距外, 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3.2.1流体局限化设计

(1) LNG储罐的周围应设置拦蓄区, 液体装置区周围应设置导液沟, 将泄露的流体或流淌火灾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拦蓄区内和装车区设置集液池, 收集泄漏的LNG。

(2) LNG储罐区、液体装置区临近的围墙应采用2.2米高的实体围墙, 防止泄露液体或冷蒸汽云团迅速扩散到厂区外。

3.2.2安全疏散的设计

LNG装置区、LNG储罐区至少应设两个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3.3工艺安全设计

3.3.1合理的工艺方案选择

由于原料气的组份可能随着气井、季节等因素而变化, 其杂质含量不稳定, 会产生波动。为了防止因原料气组份变化而引起装置堵塞或超压等情况, 因此, 工艺设计时应全面考虑装置内各单元的操作弹性应相互匹配。工艺设备应以装置设计操作上限的物料平衡、热平衡为设计依据, 选择合理可行的设计参数进行计算。

3.3.2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PID) 要进行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工艺流程的安全是本质化安全设计的核心。研究时对流程中的每一装置、管道的安全性, 物料、环境、公用工程的变化, 人的失误、控制装置的失效等因素所造成的后果作出定量分析, 从而采取定量的安全措施, 如安全阀的设置、放空系统的设计、安全联锁设计等。

3.3.3过程安全装置的设计

(1) 压力保护装置

系统压力高于设计压力时应自动泄压放空, 低于设计压力时, 应自动补气保护。尤其是LNG储罐, LNG储罐是工厂内的重大危险源, 其安全等级最高。LNG储罐设有超压和负压保护装置。

超压保护装置设有三重, LNG储罐的超压首先通过BOG调节阀控制其排入系统进行回收利用;如果在BOG调节阀打开的情况下, LNG储罐压力继续升高, 将打开控制阀, 将超压的BOG排入火炬系统;第三重保护就是在前两种保护都开启的情况下, 储罐压力还继续升高, 此时安全阀自动起跳, 直接将超压的BOG气体排入大气。安全阀的尺寸应按照储罐与火焰接触、控制装置失灵、保冷失效、充装置换的BOG、大气压降低等多种因素, 在可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组合所产生的气体量来确定。

负压保护装置也设有三重, LNG储罐的负压首先通过补入干燥的天然气;其次第二重保护是在储罐压力继续降低的情况下, 打开氮气补气系统, 向储罐内补入氮气;第三重保护实在前两种补气装置都打开的情况下, LNG储罐内的压力继续降低, 此时吸阀打开, 向储罐内补入空气。

(2) 物料保存阀

物料保存阀的目的是在发生泄漏或火灾时, 将物料限制在储罐内, 可采用的措施有:①在储罐进液口安装止回阀;②在储罐的出液口安装过流阀, 在物料流速太快时立即关闭;③在储罐的进液、出液、气相口上安装紧急切断阀, 事故状态时立即切断。

(3) 设置紧急停车系统

工艺系统内设置紧急停车系统 (ESD) , 其按照安全、独立的原则, 独立于DCS集散控制系统, 安全级别高于DCS。在正常情况下, ESD系统是处于静态的, 不需要人为干预。只有当生产装置出现紧急情况时, 不需要经过DCS系统, 而直接由ESD发出保护联锁信号, 对现场设备进行安全保护, 避免危险扩散造成巨大损失;系统装置中设置高、低压保护装置 (安全阀、呼吸阀及调压阀) 。

当出现事故时, 原料进气紧急切断阀关闭, 原料压缩机停机, 压缩机放空阀开启放空去火炬, 预处理进气阀关闭, 吸收塔、再生塔、吸附塔放空阀开启, 放空去火炬, 制冷压缩机停车, 出口放空阀开启放空, 液化冷箱出液阀关闭, LNG储罐总进液紧急切断阀关闭, 出液紧急切断阀关闭, LNG装车泵停车, LNG管道排液阀开启, 将低温液体管道内的残液, 排放至停车液体排放汽化器复热后放空去火炬。液化系统紧急状态时的连锁停车均由ESD系统来控制实现的。

(4) 在线监测

由于氧气在甲烷液化的过程中很难液化, 最终容易汇集在蒸发气中, 致使蒸发气中氧气的含量在整个系统中达到最大。参照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气质要求》Q/SY 30-2002中规定氧含量≤0.5%的要求, 当原料气中氧气含量超过1% (体积分数) 时, 原料气预处理应设置脱氧装置, 且应在脱氧装置后的管道和容易积聚氧气的装置上设置在线氧分析仪, 氧分析仪应具有报警功能, 避免氧气对吸收剂造成降解或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条件。

3.4电气安全设计

3.4.1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 划定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 选择相应防爆级别的防爆电器。

3.4.2采用阻燃性电缆, 并对电缆沟填实封堵, 防止气体和液体进入配电室和控制室内。

3.4.3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站内的气体Ⅰ区爆炸危险区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当容器、管道的壁厚大于4mm, 根据规范无需设置独立避雷针, 只要做好接地即可;厂内信息系统安装的控制室划为防雷击电磁脉冲的LPZ1区, 信息系统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 (LEMP) , 主要措施是在信息系统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屋面设置避雷网;房间采用屏蔽接地措施, 将建筑物内所有的金属构件、金属门窗、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工艺设备、管道等电位连接, 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全厂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接地及信息系统接地宜共用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3.5消防灭火系统设计

3.5.1消防喷淋系统

水可能加速气化溢出的LNG, 但喷淋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储罐, 降低热辐射强度。故天然气液化工厂必须设置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给LNG储罐和装置喷淋;设置水幕系统, 隔离封闭泄漏区域或着火区域, 使事故局限化。

3.5.2泡沫灭火系统

拦蓄区的集液池设置固定泡沫灭火系统。拦蓄区、液体装置区设置手提式和推车式泡沫灭火器, 主要用于隔绝流体与空气的接触, 扑灭流淌火灾。

3.5.3干粉灭火系统

在拦蓄区、装置区设置干粉灭火器, 一旦排出的泄漏气体被引燃时, 人工快速释放干粉灭火,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6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在新建的生产装置及其辅助设施以内应设置一套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DC24V联动电源、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

火灾报警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于手动报警按钮等报警设施的火灾报警信号。手动报警按钮是用于操作人员发现火情时进行手动报警的器件, 手动报警按钮分为普通型和防爆型,

3.7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设计

在装置和管道容易泄漏的区域设置有毒和可燃气体检测现场仪表, 并设独立的报警系统, 其信号同时送DCS显示、报警。

3.8低温检测仪表设计

在储罐、冷箱等低温设备的基础内设置多点低温检测, 以防止低温液体泄漏到基础内, 破坏设备基础, 发生重大事故。

四、结语

论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不仅需要电力技术人员在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做到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 并且有关领导人员也要致力于提高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保证电力设备的高效运行, 达到电力资源的最大输出, 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为社会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 概述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

电气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大体上而言指的是针对于电气设备的一种维护工作。由于工厂的电气设备使用频率高, 质量要求也较为严格。因此, 在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经常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 通常是对不符合工作标准的部分进行改造, 以保证一定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随着近年来工厂中经常由于因为电气设备安装过程的不规范而出现电气事故, 我国政府对于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颇为重视, 并制定了一定的技术标准, 规定工厂的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 必须对其的运行进行测试, 避免给后期电气设备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2 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随着电力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 我国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过程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 以下是对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

(1) 电气检验。这里所说的电气检验主要是针对与工厂的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检验。电力检验人员在有关的电气检验方案的指导下, 对工厂的一次设备进行检验。在某些要求严格的工厂中, 一般还需要对工厂的二次设备进行检验。以最大限度的符合电气设备的工作要求。

(2) 通电检查。第一次通电检查是将所有的电气设备置于空载的情况下进行通电检查。第二次通电检查是将所有的电气设备置于过载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检查过后, 还需要工作人员对检查中电气设备所存在的一些故障和问题进行维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电气设备无论是在正常的工作状态, 还是在过度工作的状态, 都能达到很好的工作效率。

(3) 审核试验。这一步对于工厂电气设备的高效运行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一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有相关的电气测试人员对于维护工作的各个详细过程进行审核, 确保不发生一些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如果有条件的话, 电力技术人员还可以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 对电气设备的安装图纸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在工厂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中, 首先工厂需要对相关的电力维护人员进行一定的电力知识培训, 确保每个电力维护人员都能单独进行发生触电事故的救护工作。其次, 为了保证整个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工厂中, 在整个维护过程中, 周围不能出现危险化学品和危险的气体, 以免发生爆炸的危险, 造成人身伤亡。另外, 为了进一步保证电力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应当在维护过程前, 对电力维护人员的防护设备进行检测, 看其是否符合绝缘的标准或者是是否出现漏电的现象。

4 工厂的电气设备在维护与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已经形成自己的标准和体系, 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1)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在我国, 许多的工厂的工作人员仅仅是将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度。究其原因是当下我国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没有做好配合, 从而导致无法形成一个鲜明有效的监督体系。大大降低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 同时电力工作人员忽视对电气设备的维护, 还会极大可能引发一些电气事故, 给工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害。

(2)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工作缺乏一定的衔接度。在当前我国部分工厂将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工作分离开来, 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 提高工作的效率。

5 加强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方法

针对工厂的电气设备在维护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现就如何提高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效果提出探讨。

基于以上所输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的问题。工厂应该从加强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工作的结合力度。在进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前, 工厂应对安装与维护工作各自所需要的人员人数进行统一的人力资源分配, 剩余的人员则做好安装与维护工作的技术监督。在工作过程中, 安装人员可以对维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技术指导, 同时维护人员又可以反过来为安装人员的安装方案提出更新。在保证技术交流的基础上落实好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6 结语

综上所述, 切实落实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的每个重要步骤, 不但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厂的输电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宇.S公司油压机电气系统维护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何峰.探讨工厂电气维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制作, 2014 (21) :237.

[3]郭光友.工厂的电气设备维护管理运行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11) :91+93.

[4]陈金亮.浅谈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8) :74.

[5]胡志霞.工厂维护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4.12.

工厂安全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药物制剂 实训工厂 “企业化”管理

实训工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训练场所,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如何建立一种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既能满足实训目的,又能成为服务社会的集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当前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我校药物制剂实训工厂积极探索“双线融合”下的“企业化”管理与运作模式并加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一、“企业化”管理的内涵剖析

药物制剂实训工厂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将专业教学与生产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训导是实训工厂的基本目标;作为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还应在师资培养、教科研、技术服务及创造效益等方面为深化专业内涵发展做出贡献。归根结底,实训工厂的功能根本在于“服务”,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是实训工厂最本质的功能,也是实训工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其次是起到功能辐射作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创造效益,这是实训工厂的附加功能。因此实训工厂与自负盈亏、追逐效益的实体制剂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其管理也应有别于实体企业。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即在不改变组织性质的前提下营造一种类似实体制剂企业的氛围,一方面服务教学,另一方面促进实训工厂功能的多向发展,如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生产性过程,这种管理模式称为“企业化”管理。

二、“企业化”管理运作实践探讨

(一)搭建双线融合的二维立体型组织管理框架

参照制药企业管理与车间管理部门分布及职能设置,对部门职能进行梳理与优化重组,构建行政、业务二维立体型组织管理框架。一方面按照“校系二级管理”模式组织横向行政管理系统,按照专业发展要求进行师资组建,建立药物制剂技术及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的负责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团队。另一方面按照生产模式组织纵向企业管理系统,聘请行业高级工程师任实训工厂总经理,任命具有一定技术及管理能力的教师为生产副总、技术副总及质量副总,承担实训工厂日常实训教学、制药设备采购与维护、技能大赛与创新大赛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对外技术服务及教科研活动组织。组织框架见图1。

图1 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双线融合”组织框架结构图

1.双线融合组织架构思路

双线融合的二维管理系统一方面以专业发展为主线构建专业人员组织管理框架,确保了专业发展与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尤其是生产性实训落到实处,使教学质量有保障;以业务发展为辅线构建“企业化”运行模式,通过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生产性过程,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校内外教科研创新培养及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双线模式,改变了教师作为教学个体仅仅负责自身教学活动的传统模式,使教师参与实训工厂的各项建设成为必需和必要的活动。

2.双线融合组织架构的原则

专业发展与业务发展的核心都是人,强调“企业化”管理必须注重“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在对内、对外服务中发挥专长。

(1)以专业发展为主线配备专业教学、管理与技术人员。组建“梯队式”教师队伍,以专业负责人为领头人,按照金字塔形配备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分工明确,保证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滚动调整,探索“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导教师进一步由“双师型”向“管理型”转变。

(2)以业务发展为辅线构建“企业化”管理团队。首先聘请有企业生产车间管理经验的行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工厂的管理者,其次以功能定位为前提,按照企业管理模式优化原有部门,将原制药设备教研室、药剂教研室、实训中心教研室重组,设立生产部、质量部、技术服务部及设备维修部四个职能部门,设立生产副总、质量副总、技术副总各一名,配备教师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并建立生产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二)营造“企业化”药物制剂实训基地的运行环境

教学生产组织不是简单地把生产性实训与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等同起来,而是要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综合考虑培训效果,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以及管理模式,实现实训环境职业化、岗位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布局设计上遵循与企业同步的原则

药物制剂设备配置合理,基本同步或领先于生产一线,体现了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和配套性的要求。实训工厂划分出实训教学区、对外服务生产区及设备维护区三个部分,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场所,使实训环境职业化、岗位化。

2.在环境布置上力求获得与职业环境一致的效果

药物制剂实训工厂是制药企业文化的载体,在实训工厂布置上力求融入制药企业文化。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如在车间设置质量管理目标、岗位操作规范、规章制度、文明生产要求、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张贴与生产相关的警示语句、图片、企业经营理念等。融入了企业文化的软环境,有助于学生接近真实企业并接受企业文化,树立医药卫生质量意识、卫生意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1.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

重视环境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生产性实训项目将生产过程与技能协调起来。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转换路径见图2。

图2 课程转换路径图

重视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感受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重视教学步骤与员工培训程序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技能向岗位技能的转换;重视学生身份与职业人身份的一致性,让学生体验职业责任的重要性;重视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的一致性,让学生体会如何做到“行为适度”;重视产品质量与学习质量评价的一致性,让学生感受做事即做人。

2.“企业化”管理下教学的领导与管理转变

教师“企业化”模式下教学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做正确的事,管理的重点是确定如何正确地做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着重进行生产环节的设计,制订计划;组织人事管理,提供维持秩序的方法与手段;进行过程控制,关注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所有变化和涉及药品生产安全及质量安全各个方面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与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关联、渗透和融合。其次是为学生建立一个职业愿景,为其职业发展制定策略,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励鼓舞学生在职业范围内成为核心技术人员。

3.专业发展的组织与实施

(1)双向推动有利于专业良性有序发展。“企业化”运作为行业进入学校提供基础与契机,加强了学校专业组织与外部组织的沟通与联系,行业推动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更有利于专业良性发展。骨干教师在与行业合作的情况下被行业认同,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融合,由于信息高度对称,能够做到准确把握行业脉搏,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都能适应社会需求。

(2)创新与创业教育落地生根。药物制剂实训工厂组建创业创新项目组,鼓励教师、学生利用实训工厂资源进行创新创业研究,承接制药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产品试制服务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活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为省、国家技能大赛培养后备力量。实训工厂不仅是技能的培养基地,也是一个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到目前为止,在创新创业项目组的指导下已经有多项学生创新创业作品获奖。

(3)有利于打造集生产管理于一体的教师团队。“企业化”管理中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以团队形式才能完成;建立以行业企业资历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更是教师的职场工作经历、技能竞赛成果和命题评审能力的综合应用。建立真正促进学生“做起来、学起来”的生产型动态课堂、创新实验,从事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及产品开发工作,都从不同角度促进了教师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四)兼顾成本与效益,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化”的实质内涵

1.开发产品使实训工厂更具企业本质

通过项目设计,将实训过程“企业化”,在企业环境下让学生的实训工作具体化、产品化,实训产品可以成为制剂分析与制剂商品经营的实训样品,从而实现从“消耗型”实训向“产出型”实训的转变,并通过资源共享节约了教学成本。依托实训工厂资源开发出系列养生保健产品,限于国家对药品的政策管理,这部分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但是证明了实训工厂作为企业的能力和实力。

2.项目申报与社会服务项目带来发展资金与机会

依托实训工厂的有利条件,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申报省市各级项目,获得江苏省药物制剂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资金200万,作为连云港市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牵头单位,获得市专项资金5万元,连续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提供药物制剂工(高级)技能鉴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节流管理,使“效益”意识深入人心

为响应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倡议,实训项目组尝试“实训项目资源共享”的方式。将实训内容进行有机安排,生产出的产品既是本次项目的终产品,又成为下个项目的原辅料,从而节约成本。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实训操作行为,防止野蛮操作造成的仪器损伤,杜绝浪费现象。

4.做好职务分析与目标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结合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工厂各岗位,明确以专业负责人为主导的专业建设团队,确保专业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实训工厂总经理负责实训工厂建设、设备采购、资产管理、设备维护、实践教学运行、组织协调、创新研究、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等工作。理清“双线”管理的管理职能,明确实训工厂各部门工作职责,谁管理谁负责,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三、“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的前景与不足

由于制剂实训工厂的内涵有别于经济独立的真实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很难在各个方面都与企业一一对应起来;而且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产品不能成为商品而产生效益,那么教学性消耗就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各项管理制度也无法与真正的药品生产企业相同。因此,如何在保障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在校园内实训工厂建立具有“企业特征”的运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新燕.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5):65-67.

[2]陈国方.“亦厂亦校”:高职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51-152.

工厂安全管理 第12篇

1 组培育苗工厂主要设施

组培育苗工厂主要由主厂房、控制室、育苗大棚、网室、基质作业间以及制杯、装土、播种、喷药、装车、运输等附属设备组成。在南方, 年产300万株组培苗工厂主厂房建筑面积一般约400 m2, 其中培养室面积130 m2, 无菌操作室70 m2, 洗涤室和消毒室各20 m2, 配药室80 m2等。配备无菌超静操作台、培养架、洗瓶机、消毒锅等设备[2]。而育苗大棚长60 m, 宽32 m, 取10连栋, 面积约2 000 m2。育苗大棚内的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等可由电脑控制或人工控制。

2 组培育苗设施设计中的节能技术

2.1 主厂房及培养室

主厂房规划方案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地势、采光、避风等自然条件, 以降低建造成本及运行费用。主要功能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使主厂房冬季可以增大太阳辐射热, 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热, 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一致。在南方, 日照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湿度较大, 可把主厂房设计成八角形建筑, 无菌操作室 (接种室) 、培养室设置在主厂房内。建筑外墙宜采用传热系数小、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 使建筑物外墙热工性能满足规定的节能标准。门窗、玻璃隔墙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对采暖能耗有重大影响, 宜采用中空玻璃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3]。为了尽量利用光源, 培养室采用八角形框架结构, 玻璃帷幕墙, 屋顶开有采光口4~6个, 以增加培养室的光照强度, 墙面采用白色涂料, 地面为白水泥水磨石地面。这样, 即便在阴天室内的光照强度也可达到1 000~1 500 lx, 晴天可达6 000~7 000 lx[2]。培养室内的培养架用万能角钢作支架, 搁苗的隔板采用玻璃板, 下面装有因阴雨天过长而需补充光照用的日光灯。这样设计, 光照强度完全能满足植物组培瓶中苗生长的需要, 减少辅助照明用能。

2.2 育苗大棚

2.2.1 育苗大棚降温设计中的节能技术。

建造育苗大棚的目的是为移栽出瓶的组培苗提供较适宜的生态环境, 给组培苗一个较易接受光、温、湿的过渡值, 提高小苗出瓶移栽后的成活率。

在南方, 由于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夏季干热, 高温季节漫长, 部分大棚内温度高达50℃, 影响苗木生长发育。因此, 要及时降温, 尽可能使外界温度与大棚内温度形成热压差, 使棚外空气进入棚内排出棚内高温空气。具体方法为:将大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大棚的最低处和最高处, 即依据栋长方向在连栋大棚锯齿处设大天窗, 温室四周设大侧窗。当夏季主导风吹向大棚进风口时, 迎风面会形成正压区, 背风面和顶面锯齿处产生负压区, 可自然通风, 降低棚内温度。无风时棚内温度高于棚外温度, 由于空气的容重之差, 每栋锯齿处天窗会排出棚内高温空气, 侧窗处也会流入室外低温空气, 从而使大棚内温度降低[2]。在夏季用此方法可使大棚可比其他类型大棚温度降低2~3℃, 这样, 就可以减少大棚通风机台数, 缩短风机开动时间, 降低电能消耗。

除锯齿形外, 连栋大棚屋面也可采用双坡不对称形状。即大棚东侧屋面适当增大, 而西侧屋面适当减少, 有利于增加大棚上午的透光率, 提高苗木的光合作用水平[4]。

大棚的棚顶可采用费隆板覆盖。重量轻, 强度高, 能抗大雨、冰雹、台风的袭击。材料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 能将自然界中的紫外线转化为可见光, 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增强苗木光合作用。透光率87%~89%, 其导热系数为0.18 W/m·k, 与普通玻璃的导热系数之比为1∶4, 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提高自然光热资源的利用率。

大棚内设置水平遮荫网, 侧面也垂直设置遮荫网, 这样可以减弱光照强度, 降低棚内温度。在高温季节, 在大棚内安装高压喷雾系统, 可加快降低大棚内温度, 甚至可降至棚外气温以下。如果在大棚棚顶再设置外遮荫网, 降温效果会更好。

为提高节能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将自然通风降温、遮荫降温、喷雾降温等技术配合使用。据测定, 遮荫降温、自然通风降温、喷雾降温技术配合使用, 在午间气温持续高达39℃的情况下, 棚内离地150 mm高处气温可降低3~5℃, 棚内地表温度可降低8~12℃, 棚内50 mm地下温度可降低6~8℃。

2.2.2 育苗大棚保温设计中的节能技术。

南方冬季的低气温也会影响组培苗的生长, 需要采取防寒保温措施。为此可在大棚外侧设置保温幕, 由电动机带卷轴将膜卷起或放下。当需要通风时, 将膜卷起, 当需要保温时, 把膜放下来。放下卷膜, 可以提高大棚的密闭性, 减少大棚的冷风渗透, 保留棚内热量, 防寒保温。也可将塑料薄膜小棚覆盖在大棚内苗床上, 利用阳光给小棚升温, 保留热量。这样可降低大棚电、煤加热成本。

2.2.3 育苗大棚喷灌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技术。

喷灌系统设计主要根据组培苗品种、栽培方式、大棚结构形式等因素决定。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 从节约用水、喷洒时间、节约空间和喷灌控制几方面来设计。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种类苗木所需用水量和喷淋时间间隔等都不相同, 若同时开启喷淋, 会浪费水源。因此, 可分区喷淋, 采用止滴喷头, 这样可以喷洒均匀、按需喷洒, 关闭时也不会滴水, 达到节水的目的。如果喷淋系统具备施肥、喷药功能, 还应考虑设置过量喷淋水和雨水回收系统, 回收水经处理合格且经加压后循环使用, 以达到充分利用水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5]。

2.2.4 育苗大棚其他设计中的节能技术。

在大棚内设置育苗架。可依靠水压升离地面一定高度, 这样可促进棚内空气循环流动, 降低棚内温度, 实现空气剪根, 而且便于组培苗除草、施肥、除虫、分级等操作,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大棚实行集约式电脑环境控制, 营造小苗最佳生长环境, 以提高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 可从50%~60%提高到95%~98%。成活率的提高, 苗木产量的增加, 也间接地实现节能的目的。

2.3 组培苗移栽苗圃的节能设计

组培苗移栽苗圃设施包括基质房、采穗圃、网室、炼苗场等。在进行移栽苗圃设计时, 必须对各个生产要素综合考虑。本着既要充分利用苗圃的有效育苗用地, 尽量满足育苗生产的需要, 又要方便育苗作业的管理, 保证合理的经济成本为原则[6]。

基质房一般离主厂房、育苗大棚50 m以上, 以免粉碎、装填基质时扬起的粉尘飞落到主厂房及育苗大棚顶上, 影响透光度。基质房可用彩钢瓦或费隆瓦覆盖, 以避免基质被雨水淋湿, 增加作业难度。

采穗圃设置在网室附近, 可缩短运穗距离。由于母株苗比较耐水冲击, 圃中可安装摇臂式双喷工程塑料喷头, 喷幅宽, 水量大, 节省淋水劳力和时间。靠路边安装水龙头, 以方便人工补水。

网室主要用于培养无性系扦插容器苗。网室可采用手动式遮荫网收放系统, 独立操作, 既节省动力又容易维修。

炼苗场的布置既要方便将扦插容器苗从网室转移到场内, 又要方便苗木的装车外运。炼苗场一般进行硬底化处理, 有利于工作人员及运苗机具在场内移动, 也有利于场地的消毒和清洗。

3 组培育苗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技术

3.1 组培苗培育的节能管理

3.1.1 合理选择培养材料。

选用合适的组培材料, 培养时及时加入固定比例的激素, 选择合适的技术, 缩短培养时间, 扩大繁殖系数, 减少各种能源投入[7]。不同植物品种的不同部位在相同条件下生长速度也不同, 繁殖系数也不同。

3.1.2 确定培养条件。

尽量利用自然光代替人工光照, 模拟自然生态生长条件, 以自然温度为主, 人工控制为辅。

3.1.3 合理生产周期。

尽量利用自然光、热资源, 合理安排生产周期。不同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生物学特征, 其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尽一致。要按不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安排生产周期。

3.1.4 环境控制。

要加强对环境质量的控制, 降低污染损失。严格对原始材料、培养基及操作工具的消毒, 规范无菌操作, 减少污染源。培养环境的疏忽, 往往是造成工厂化组培苗污染最多、损失最大的因素。

3.2 育苗大棚

3.2.1 合理调控育苗大棚的温度。

不同种类组培苗木在其不同生长阶段, 对环境条件都各有不同。一般采用分段变温管理模式来管理大棚, 即依据苗木生长期特点将一天划分成若干个不同时段, 分段控制温度, 使同化产物加速制造、分配、积累。如清晨, 可适当升高温度, 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上午, 气温随着光照的增强迅速上升, 使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 促进光合作用。午后, 光合产物随着光合作用的减弱逐渐开始运输, 可使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2~25℃。傍晚前后, 逐渐降低温度, 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8]。具体的变温管理措施还要综合考虑组培苗的种类特性、苗期长短等。

3.2.2 加强育苗大棚的光照管理。

大棚内光强随季节和天气变化而变化, 晴天棚内光照明显高于阴天和多云。室内湿度、苗木种类、高度、密度和叶片形态直接影响棚内光照的垂直分布。夏季光照强度大, 会灼伤苗木, 因此要注意给大棚遮荫, 减少强光照射时间。但是冬季和早春, 光照强度小, 应设法增强大棚光照, 使用光照模拟设备, 尽可能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 阴雨天气也要使苗木有一定的光照时间, 增加散射光, 促使组培苗发育。此外, 还要每年清洗育苗大棚费隆瓦表面, 以增加透光率。

3.2.3 科学管理育苗大棚的水分。

在培育过程中, 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的组培苗木, 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 要保持育苗大棚内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使苗木蒸腾作用正常进行, 根据育苗不同时期水分变化及时加以调节。分次喷淋往往比一次性喷淋具有更好的效果, 减少营养的损失, 促使苗木的生长。合理的喷淋比手工露天淋水节水50%以上[5]。

3.2.4 其他方面的节能管理。

组培育苗工厂在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措施还有:一是将死苗、烂苗的轻基质重新经过蒸汽高温消毒、调配处理后再次使用, 可降低轻基质的购买成本;二是在大棚内使用手摇滚动式可移动育苗架, 可减少过道面积, 增加育苗盘数量, 提高大棚的单位面积使用率;三是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 杜绝水、电、油等能源资源的浪费等。

4 结语

组培育苗工厂节能主要措施有:一是在硬件设施上合理使用节能措施, 即科学规划设计节能设备, 合理利用自然光、热等资源。二是在育苗工厂运行管理上加强节能意识, 即加强工厂管理, 提高组工厂的产量, 节约能源和资源, 提高资源的能源利用率, 才能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投资和生产成本, 促进组培育苗工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奚福生, 苏扬.南方速生材营林新技术与效益评价[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李二波, 奚福生, 颜慕群, 等.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3]黄凌志, 陆桂生.广西林科院生物组织培养实验楼扩建工程规划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6) :267-270.

[4]张书谦, 刘卫明.论温室节能与运行[J].温室园艺, 2010 (9) :33-36.

[5]李金怀, 陆桂生, 甘福丁.南方林业育苗荫棚节水技术[J].广西林业科学, 2005 (12) :207-208.

[6]甘福丁, 陆桂生, 李勇江, 等.南油惠丽苗圃设计技术及合理性分析[J].林业实用技术, 2006 (6) :23-24.

[7]谢玲玲, 王尔惠.工厂化生产组培苗的成本控制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 2007 (1) :30-32.

上一篇:电大招生档案的管理下一篇:沥青路面坑槽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