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范文

2024-07-30

语文古诗词范文(精选12篇)

语文古诗词 第1篇

一.品读欣赏, 理解背诵, 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 记忆力强, 在古诗词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俗语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知识的积累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品读背诵是学好语文尤其是古诗词的有效途径, 诵读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是学生欣赏文学的良好素材, 非常适合品读背诵。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在解析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品读, 体会诗词的内在魅力, 体味诗人的情感经历,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诵读的韵律, 读出诗词的韵味, 去感知其中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比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 诗中两联广为熟知: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样优美的诗句, 教师无需逐字讲解, 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去体会到诗的意境, 感受到春回大地, 万物开始复苏的美, 如娇嫩的柳枝吐露新绿、五彩缤纷的春花迷人双眼, 展现出一幅清新的水彩画, 诗中有动有静, 情趣盎然, 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诗词多姿多彩的景色的过程中达到熟读成诵, 并能领悟诗词的语言魅力, 感知诗人此刻心境。

二.深入理解, 展开合理想象, 体味诗词的悠远意境

古诗词的美妙在于“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品用凝炼的语言, 通过一些鲜明、生动的意象, 营造出美妙悠远的意境, 含蓄隽永, 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浓浓的情思。古诗词追求言简意赅, 其魅力在于语言的艺术和生动鲜明的意象, 意象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创造出的融合了思想与感情的独特艺术形象, 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不同于生活原态而又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要品味古诗词的内蕴, 需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 品味浓郁的诗情, 填补古诗词中的空白, 感悟诗词独特的意象带来的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体会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以获得审美体验。

三.体验生活, 用心感知, 用情欣赏

古诗词都是来源于诗人真实的情感经历,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讲, 它们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 要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生活经验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 用情去欣赏,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摒弃传统的机械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学古诗词时,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 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 导入与诗词情境相融合的画面, 恰当地创设诗词中的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激发他们对诗词赏析的兴趣, 引导学生用情去欣赏, 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四.联系比较, 加深对古诗词的题材、意象、表现手法等的理解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教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归雁”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意象, 教师可以从这一意向着手, 对学生进行引导。古人常用雁自喻, 抒发乡愁和羁旅之情。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青山”、“绿水”呈现山清水秀画面, 衬托出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但通过诗中的“次”、“客路”、“行舟”等, 表明了诗人的旅人身份, 从而通过北固山下的优美景色反衬出诗人羁旅愁怀, 思乡深情, 诗歌以雁传书, 表达了思乡之情, 给人一种飘零的感觉。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联系比较, 能让学生以意象为介入点, 将情感完全融入诗词的情境, 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中语文古诗词 第2篇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江南逢李龟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南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课外古诗词

【登楼】(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羌村三首】(杜甫·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月下独酌】(李白·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第3篇

一、学生兴趣单薄

客观地说,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比过去有一定的改观:教师更注意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学生作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篇目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仍缺乏兴趣,学生读诗歌注意的是其故事性,说明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还只停留在粗糙、肤浅的程度,也就是缺乏阅读的趣味。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动机需求,去做一件毫无兴趣的事情,是很难做出持久努力的。

二、理解诗词有困难

古典诗词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小学生学习的障碍比较多,古典诗词文字又存在不确定性。其次,古典诗词具有诗词意境的含蓄性。诗词的意境始终和诗人的情感是一致的,鉴赏诗词的意境同时也是在体味诗人的心境。而诗词蕴含的情感无论是旷世济民的抱负、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有江山胜迹不再的感慨,都需要鉴赏者直接或间接地感受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照自己的人生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而小学生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而且古诗词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理解古人“断肠人在天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怀。

三、应付考试是主要动机

学习诗歌的目的是为了鉴赏美,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人生和社会,然而大多数同学阅读诗歌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来源于考试的压力,这种动机当属于外部动机。它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旦考试中不再出现诗歌阅读,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去读古诗词更谈不上鉴赏了。以这种态度对待诗歌阅读,是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的。

那么,怎样的教和学才符合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理念和要求呢?近几年,我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究,并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读诗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例如读孟浩然的《春晓》诗,让学生尽情地读,把诗中的所写的情景看成是一幅幅新鲜的画面,让它笼罩他们的全部意识,使学生聚精会神的观赏它。学习作者“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当然“读诗”的方式要多样化,如教师示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存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二、诵诗

古人對“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等。这里的诵就是背诵,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读”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所以要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诵诗”,当然感受诗意,特别对于格律诗,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在诵读中的直觉感受。完美的诗歌吟诵是建立在对诗歌精神的把握上的,而有效的“诵诗”又能促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可见,诵读是学生积累故事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写诗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我在教学了十一册《草原》一文后,我让学生将本文的第一小节改成诗歌,学生的作品远远高于我的意料。如:唐桂森同学的《草原图》:天空清又明,原上青青草。望眼翠色流,羊群如百花。绽放绿地毯,骏马醉其中。大牛立四望,回味乐无穷。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精湛的语言,流传的佳句,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它,且能够更好地去咀嚼、品味这一精神食粮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好好地思考。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

[2].向晓红,《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 虽然都是比较简单的, 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对字词句和诗词主旨都难以理解, 所以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难点。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突破这一难点, 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一、进行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流传至今, 都是具有一定韵律感与意境美的。然而传统的诗词教学过于注重对每个字、每个词的分析与解释, 影响了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感悟。为此, 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要还学生一个整体的诗词, 让学生多多诵读诗词, 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情感熏陶, 获得审美乐趣。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选择课前五分钟诵读, 让学生自由诵读, 带有感情地吟诵诗句;可以进行诵读比赛, 要求学生任选一首诗词进行诵读, 比赛谁读得更具有诗情画意;可以进行范读, 亲自为学生范读诗文, 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与韵律美。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整体, 才能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意境与主旨。例如, 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节奏韵律感极强, 如果教师不要求学生诵读, 学生是难以感受的。因此,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 体会韵律感, 在朗读中体会江南风景之美。同时, 学生能在朗读中感受到在明媚的春光里, 作者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 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 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 从而构成阔大图景。这样, 朗读就可以加强《忆江南》的色彩感, 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绚丽, 耀人眼目;层次丰富, 耐人联想。

二、进行重点分析

每一首古诗词虽然都有若干句, 但是重点只是体现在其中的一两句, 甚至只是体现在其中的一两个词。因此对这些重点进行分析, 才能突破古诗词的重点, 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了解古诗词的意旨。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贺知章的《咏柳》有四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这四句中, 点睛之笔便是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话把整首诗都写“活”了, 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对这句话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解读。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 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创作诗词是需要想象力的, 而欣赏诗词作为二度创作, 也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作为支撑。为此,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想象力, 使学生在欣赏诗词时不断想象, 再现诗歌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创造的意境。

例如,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 教师便启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师:在送别故人时, 望着渐行渐远的孤帆, 你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1:我心里会有些难过, 因为以后相见不容易。

师:恩, 尤其是在古代, 交通不便利, 有时候一别甚至一生都难以相见。你说得很好。

生2:我会觉得有些失落, 因为每次爸爸出差我都是这样的心情。

师:你联想到了爸爸出差时自己的心情, 非常真实。

生3:我会很伤心, 去年我的好朋友转学, 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师:恩, 老师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你说得很好。

这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片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 设身处地, 能让学生对作者的心境更为了解。至此, 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 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 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 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 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距今年代较为久远, 小学生年龄小, 对这些内容并不感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图文一体的特点, 使古诗词这个古色古香的文化艺术能够与时俱进, 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 教学《山行》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 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 进而让学生体会石径的曲折、山势的高峻, 感受“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和谐之美、静谧之美;并用满山红叶那鲜艳、美丽的景色来展现“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感, 使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 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气氛, 有感而发“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 秋色正浓,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 近处, 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学生从美丽、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 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以上, 我们从进行古诗词诵读、进行重点分析、激发学生想象力、运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这四个方面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展开了论述。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重难点, 高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 是每一位教师都孜孜以求的。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只是沧海一粟, 虽然对于古诗词教学会有裨益, 但是更多的方法还需要教师教学中予以探索, 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主体性, 使其学会分析、鉴赏古诗词, 更好地了解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红华.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思考[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 (9) .

[2]余忠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 (3) .

[3]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0 (12) .

[4]代礼田, 代明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的古诗词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 (11) .

[5]龚晓云, 成镜深.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 (4) .

初中语文古诗词 第5篇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第6篇

一、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诗词的鉴赏能力极为不利。如部分教师“以讲代读”,忽视了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即通过朗读感知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虽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是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背诵,很难在读到诗歌意境和画面特征时重现画面。因此,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大部分都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能真正读懂古诗词的内容,更谈不上对古诗词的赏析了。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背诵,诗句语言通俗易懂,从内容看,都是送别诗。但是有多少学生能在读这两首诗时,通过诗词中展现的画面,品出李诗的豁达、乐观,品出王诗的离愁和洒脱呢?这充分说明仅仅靠背诵、记忆,而不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无法真正弄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品不出诗歌的情趣和意蕴。

二、古诗词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入诗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古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了解诗词要表达的意境,从而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抓住诗词所表现的客观物象,让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的、动态的画面,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内容。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能把古诗词教“活”,让学生也学“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该诗的写作背景,强调该诗主要是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表达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在讲解《琵琶行》这首诗后,让学生对琵琶女、诗人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诗歌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营造情境,将诗中的情景再现于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意境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琵琶女三次演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领悟到诗人和琵琶女通过琵琶曲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悟《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再如学习屈原的《离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这位历经坎坷却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了解诗人在《离骚》中表达的主题,从而更好地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境,更好地把握诗词。

2抓住诗眼,品诗情

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诗眼”可谓是整个诗词的中心,往往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大部分诗词中,诗人会用比喻、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出“诗眼”,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深入品析,就能更好地把握诗词意象,找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首先我们知道该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离开长安,处于长期的漂泊生活状态,饱受了生活的辛酸,看透了世态炎凉。因此,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孤独、寂寞。因此,全诗的“诗眼”为“独”,围绕“独”字,让学生深入品析古诗,找出诗中表现出诗人孤独与寂寞的字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深入品析,找出诗中“尽”“孤”“独”“闲”等字眼,理解诗歌中表达出的孤寂之情。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抓住全文的“诗眼”来深入品析诗词,就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准诗词的感情基调,从而把握好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师生互动,了诗意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紧随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师生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古诗词的意象。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者,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了解诗意时,更好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江汉》时,诗中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样一句。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此句诗中诗人用了哪几个意象,体现出了怎样的意境?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生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学生2:“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身处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例如,在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引导学生分析“近”字的表达效果。

学生1:(从字面意思理解)有“主动亲近、接近”之意。

学生2:(通过诗词的意境联想得出)在清澈平静的江水中,有一轮孤月似乎主动亲近诗人,想慰藉和抚平其寂寞的愁心。

学生3:(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认为)“近”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还表现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再也不是教师直接的灌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入诗境、品诗情、了诗意”,将这三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审美能力,让学生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遗产的重任,这也是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第7篇

一、强化吟诵

诵读是把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最适合诵读。我在古诗词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在诵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它的含义,然后对这些文字符号产生感应,努力使口中的文字活起来,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诵读的目的。在学生诵读时,教师还要指导朗读,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的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人们都喜欢美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1. 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2. 情感美。

“情”是古诗词的根源,古诗词是文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词,没有作者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词。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三、规避教学误区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可也要注意方法,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以下几个误区。

1. 作者和背景的介绍不要过细、过全。

古诗词都是古人创作的,所以,小学生对古诗词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词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地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小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遥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曲折的人生经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与该诗词有密切关系的且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做重点介绍。辅助性的知识引入,一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2. 古诗词翻译时不要过死。

古诗词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识,但是教师在翻译时要避免固定化的语言。教学中可通过解读的形式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更能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避免了僵化的、机械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感悟、体会诗词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在学生翻译古诗词时,只要不扭曲作者的原意,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3. 诗意解读不要太深刻。

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词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用学到的知识去丰富文化内涵。小学古诗词教学不排斥分析,但要深入浅出,注意一个“度”,不把握这个度去侃侃而谈,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理解深奥的道理,过多的延伸只会阻碍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第8篇

一、进行鉴赏方法指导

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作出一定的鉴赏, 考纲就要求学生会鉴赏诗歌的文学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有鉴于前述考量, 教师在进行课堂诗歌教学讲授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点化。具体而言,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外在美感”品鉴能力, 如诗歌的精神意蕴、暗涵的意象以及特定的艺术情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诗歌词句的品鉴能力, 感受诗歌或隽永娟秀, 或豪情狂放, 或悲古怀思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格律之美的品鉴能力, 如借喻、白描等文学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借助前述方法, 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性教学, 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格调。

以李白的诗词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从下述方面提升学生对其诗词的领悟能力, 诗词的意境、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从而使学生把握李白诗词的浪漫豪放特质, 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李白的诗词创作本意。

二、注重模块教学

从教学体例安排来看, 《唐诗宋词选读》及其配套读本的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其中任意一个教学模块均有对作者及其诗词风格的介绍, 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该教学模块的知识学习, 形成对作者整体艺术风格的完整认知。以“豪放飘逸”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为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块知识的习得, 进而实现对“豪放飘逸”的知识认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注重对学时的合理安排, 以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 从而达到讲练结合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唐代诗词作品形成较好的知识领悟, 如此也将有助于学生在课外进行诗词知识的自学, 加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领悟。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在进行主观鉴赏题作答时, 学生应秉承下述原则:

第一, 作答时应先仔细阅读题目, 一些鉴赏题带有一定的提示性:像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第二, 作答时应注意作者。通常在主观鉴赏题的题目设置时, 均会选取带有作者典型创作风格的诗歌作品, 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 柳永、秦观的婉约词,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 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最后, 作答时要注意对注释的应用。尽管注释内容相对简短, 然而注释内容实质上对答题者进行了一定的作答提示, 如注释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则提示作答者诗歌的思想内涵;注释对诗句内容进行介绍, 则向作答者提示诗歌的艺术情境或典故出处;注释介绍诗歌作者, 则向作答者提示作品的创作风格。因此, 唯有注重对注释的应用, 方能提升学生的诗歌品鉴能力。

四、强化书面表达

通过系统化的诗歌品鉴训练, 学生能够实现对诗歌内容的独特体悟。然而, 在要求学生将此种体悟进行语言描述时, 学生的表述难以将其想法真实再现, 由此导致其笔下的鉴赏文字体系混乱、言不达意。结合以往的阅卷情况来看, 教师通常对内容严密、行文流畅的试卷更为欣赏。鉴于此种情形, 只有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其笔下的鉴赏文字能够做到内容严密、行文流畅。此外, 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意在笔先”的作答习惯, 如此便可避免作答时卷面不够整洁, 造成卷面无谓失分。

五、结语

我们的国家是诗歌的国度,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充沛, 艺术想象最丰富、艺术语言最凝练的文学样式。千百年来, 诗歌教学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 《尚书》中说:“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夺论, 神人以和。”强调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语感入手, 既强调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又注重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 在“课程目标”的“感受·鉴赏”部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 让他们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丰厚遗产的重任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 是每个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本文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 能够使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获得一定的参考。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文质兼美, 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年代久远, 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 需要教师不断加以指导。为此, 本文从进行鉴赏方法指导、注重模块教学、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强化书面表达四个方面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展开论述, 以供师生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模块教学,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

[1]王禄凤, 翟启明.“言”“意”转换:传统诗歌教学方法的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6) .

[2]李素华.“意象”与“意境”辨析[J].中学语文园地 (高中版) , 2007 (Z2) .

[3]钱梦龙, 陈钟梁, 钱涛, 黄玉峰, 郑桂华.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J].语文学习, 2002 (3) .

谈谈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 第9篇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学情境, 激发学生审美欲望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学情境, 将学生置身于审美的氛围之中, 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基础。对于抽象且缺乏一定形象思维活动的古诗词教学, 教师要通过审美活动,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特殊的审美情感,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 同时还要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学情境。

1. 设计诗情画意的导语, 为学生的审美活动营造氛围。结合古诗词教学内容设计好课堂导入语, 引导学生自然走进审美心境之中, 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望, 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比如, 在一次省级公开课上, 一位教师在执教辛弃疾的《西江月》时, 设计了如下一段导语: “同学们, 在炎炎夏日的夜晚, 你们在院中乘凉或走出庭院散步, 你们就一定会欣赏到那仲夏之夜的星辰满天, 感受到明月与清风相伴, 聆听到树上的知了与田里的青蛙竞相响起的乐声, 闻到一阵阵袭来的稻花清香, 这就是我们曾经历过的某个美丽的夏夜,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笔下的夏夜又有着怎样独特的景致呢?”这样诗情画意的导语设计, 不仅为学生描述了一幅美丽的仲夏夜景图, 还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 故参与课堂的兴致很高。

2.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不仅可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音像资料, 还可将学生置于审美情境之中, 使学生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刺激, 从而在优美的词句中激起他们强烈的审美欲望, 再运用多媒体将图、声、色与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会得到不一般的感受。比如, 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前, 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组优美清新的山水画, 同时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 将图与声有机整合, 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山中秋景的幽静和空灵之美, 还能体悟到古诗词的意境美和写作特点。

二、通过反复吟咏, 让学生感受古诗词蕴含的音乐之美

古诗词在遣词造句方面蕴含一定的声律规律, 吟咏起来不仅朗朗上口, 还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感受, 同时其形式较为固定且节奏感较强, 所以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古诗词, 进而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音乐之美。当然, 在指导学生吟咏时, 教师首先要介绍一些有关吟诵的基本常识, 如一句中应该在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声音拖长、什么地方重读以及语速、语调等; 其次, 在朗诵前要指导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做初步的了解, 进而把握诗的节奏与诗人的内在情绪,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心境一致, 从而学生才能声情并茂地进行吟诵。比如, 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教师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停顿的地方———“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凄凉落寞的情绪色彩, 最后通过反复吟诵, 学生自然进入到情境中, 进而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内在美, 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适时点拨, 通过揣摩, 品味古诗词遣词美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干练简洁、概括凝练、含蓄生动的特点, 但是高中生要想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语言之美, 就必须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揣摩来品味其遣词美, 当然有时候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比如, 传世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正是诗人用语凝练、生动的典范, 对于这些精练传神、形象生动的字眼,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认真品味, 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遣词之美。所以,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揣摩作品的语言, 认真体会古诗词的遣词之美。

四、深入挖掘古诗词所包含的情感之美

古诗词在本质上是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其字里行间包含着诗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 或者某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等, 这些都震荡着诗人的心灵, 激发出诗人多种不同的情感。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挖掘古诗词的内涵, 体验古诗词的情感之美, 从而真正把握古诗词所反映的本质。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第10篇

一、善于运用情境教学, 创设相应的诗词意境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 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 更需要运用这一方式, 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意境了。古诗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韵味,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感受其中的美感。如果在教学中, 教师只是一味讲解, 学生也很难感受这一美感。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与诗词相应的意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从而切身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例如, 李清照的诗词总是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 我们在教学《声声慢》时, 可以采用配乐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词的意境美。实际上,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当学生思维沉浸在柔和温婉的音乐声中时, 也可以很容易揣摩这首词的意境, 体悟作者的思想。由此可见, 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实施教学, 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育资源, 采用比较法实施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定的古诗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但是很多内容也有重复性。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 没有必要对每一篇诗词都详细讲解, 只需讲解重点即可。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育资源, 对同类型诗词进行总结,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同时, 要运用比较法实施教学,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视野。例如, 诗歌按照内容来分, 可以分为:抒情诗、爱情诗、思想诗、边塞诗等;按照诗歌结构来分, 可以分为:格律体、乐府体、歌行体等;按照句式来分, 可以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选择适合学生的比较方式, 选取思想与主题都相近的诗歌加以比较, 让学生在鉴赏诗歌的同时, 掌握蕴含其中的丰富知识。

三、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 让学生置身于古诗文意境当中, 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主人公, 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领悟诗人当时的写作心情。例如, 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酝酿当时当地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 有的学生这样描绘:“一根干枯的树藤绕在一颗干枯的老树上, 秋风吹动树枝上的枯叶, 发出瑟瑟的声响, 远处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 使人感到阵阵悲凉;秋风吹过, 小桥下的流水泛起阵阵波澜, 缓缓流过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在孤独寂寞的古道上, 一个孤独的游子正牵着一匹瘦马, 在夕阳西下之际, 寂寞地独自前行。”通过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可以使他们充分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感受诗文意境。

四、重视方法技巧的积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个知识积累和方法与技巧积累的过程。从语言运用, 到阅读写作, 无一不需要良好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支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以古诗的鉴赏学习为例, 我们可以依照下面方法来开展教学:首先, 根据题目来确定古诗词的写作体裁和主题思想, 拟定表达诗词的内容与形式。七律和七绝, 一般都采用先写景叙事, 然后再抒发情感的模式, 所以能够进行诗词思路与形式的预测。如果题材是怀古类诗词, 学生就可以依据以前积累的此类诗词的常用情感表达形式来参悟本诗, 便于迅速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内涵。其次, 透过意象加深意境与情感的体会, 充分突出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特色。要进行意境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形态描绘、神韵及色彩等方面去体会蕴含的深层情感, 也可以从其描绘的画面、渲染的气氛与境界等方面去感受诗词营造的美妙意境。再次, 抓住诗词抒情句和诗眼, 加深对诗词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体会。最后, 从诗词作者概况及写作背景入手, 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进而对诗歌鉴赏基本技巧与方法进行确认。

此外, 养成随时摘抄与背诵的良好习惯。对于古诗词学习来说, 摘抄背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摘抄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进行写作时就可以随时拿来充盈文章。另外, 摘抄除了可以积累语言外, 还能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和处理的能力。对优秀诗词的阅读, 仅停留在读这一层面上是不够的, 摘抄其中优秀句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可以加深理解, 还能从中借鉴一些方法和技巧。教师有时也会让学生对一些段落进行摘抄, 但仅靠课堂练习是不够的, 课外阅读也要进行摘抄, 并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摘抄还应与背诵结合起来, 因为背诵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熟记名言警句, 就可以在作文时自由运用。摘抄与背诵这一良好习惯, 必定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总之,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于总结教学经验, 抓住学生弱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使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 与我国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进行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龙晓丹.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 (3) .

[2]丁亚俊.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4) .

[3]张金河.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中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中学语文, 2009 (3)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鉴赏;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67-01

引言: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由于摸不到门路,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不高,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考试中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应对这些古诗词鉴赏的难题,如何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应试能力,如何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呢?这一系列问题也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诗词的时候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浅析如下几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的学生们。

一、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高中生对基本的古现诗词已经有一个大致的学习体验。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对诗文内容的背诵上面,但是却忽视了寻找或者是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诗词内容的方法不要仅局限在一点上,要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经验,诗人的生平事迹等进而进行探究、学习。

首先,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业务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既充实又多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对诗词的分析过于频繁,侧重点是让学生对诗文内容的反复记忆,忽视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倡导下,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自身,不断地丰富诗词的教学内容,多借用一些教学工具,比如说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从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地完善古诗词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欣赏《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就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在课堂的真实反应,把诗词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组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对一些古诗词的掌握以及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地创设一些好的教学情境,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使用能力。

例如,在欣赏屈原的《离骚》这首词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首先,可以先概述出这首诗的表达意图以及写作的结构:作者是从自叙身世、品德以及理想写起的,抒发了作者遭受谗言被害的苦闷以及矛盾的心情,文章中也揭露了楚王的昏庸、群小猖獗和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接着,教师也可以在上课前为学生们先播放一些古代官员昏庸、政治落后的纪录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感受,然后再转移到对本诗的欣赏、学习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三、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领略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境界,主要指的是把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再形成一种新的境界,然后再勾画出是一副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图画,这幅图画富有十足的立体感,而且还能够渗透着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意境是欣赏诗词中一个不可或缺之物,是解读诗词的一把金钥匙,意境与意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诗词欣赏中,意境则是一首诗的根本。在古诗教学当中,需要师生加强对意境的理解与鉴赏,抓住意境,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力以及合理想象能力。例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中,词中的秋风、大雁、黄花、秋雨以及梧桐等均是词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些景物也都充分地体现出词人处境的凄惨以及内心的煎熬,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孤寂之情。教师在欣赏这首词诗,需要抓住这些意象,让学生再对这些意象展开深层次的挖掘,便于学生形成对诗歌整体内涵上的深刻把握。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指导学生搜集归纳诗歌中比较常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比如说,炊烟、大雁、秋风、柳、斜阳、月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进入到诗歌的特定情景当中,设身处地去感受诗人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挖掘人文内涵,增强审美,培养崇高情感

鉴赏诗词,既要鉴赏诗词本身,同时也要对诗人内在的精神、品格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一一进行考察、评价、借鉴与学习,要把诗词的人文价值挖掘出来,进而再去感受诗词的人文精神。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这首词对一连串的历史人物,诸如孙权、刘裕、刘义隆以及廉颇等的追怀褒贬,也抒发了词人坚持复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年老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欣赏时,要让在学生初步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站在词人的思想境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再找出最能体现本词主旨的一句:“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之情。由此,让学生真正去领悟作者那种博大的胸襟以及忧国忧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的心灵也能够受到熏陶,逐渐构建起自己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可以说,诗歌教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诗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服务的,诗词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采取一些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对诗歌创作背景的分析,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充分融合到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来,把学生欣赏诗词的兴趣激发出来,加深学生对诗歌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思想内涵的有效理解,提高学生欣赏诗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茜.中学语文古诗教学运用审美想象的思考[J].文史:中旬刊,2010(08).

[2]安权虎.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6).

[3]程相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1(12).

[4]何晓燕.诵读·阐释·感悟·深化——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1(1).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 第12篇

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学习古诗尤为重要。古诗词教学要重视朗读,这是由古诗词的特点和古诗词的教学目的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所以古诗词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韵,更是不充分阅读不足以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要使学生对古诗有深刻的理解,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必须加强朗读。

古典诗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通过诵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意境。比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描绘出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宋代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春夜里的一场细雨,庭园中绿叶繁茂,花却凋零了。清晨“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对白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的复杂情思,可谓传神!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作为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也应重视诵读这一环节,并且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一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投入;二是要读出诗词的韵律;三是要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开始让学生们齐声朗读时,他们声音洪亮,语调高昂,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很高兴。于是我叫他们听我朗读,在我朗读的过程中,他们一个个面色逐渐变得沉重了。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主题。

二.品——细细品析,用心体味

受到字数和韵律限制的古典诗歌语言凝炼、语意含蓄,在短小的篇幅中容纳着丰富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更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要对古诗词的意境及情感作出正确的把握,只有从细部入手,反复品评,仔细赏析,才能洞视作品的层次、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最终对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得更加完整。通过教学实践,对古诗词的品析要从“景、意、情、理”四个方面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深意,才能使古诗词教学丰满起来。

1.融入景

初中入选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是情景交融、声色俱佳的上乘之作,都能表现出栩栩如生的画卷。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可以引导学生融入诗词所描绘的画卷,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教《钱塘湖春行》:诗人像一位高超的画家,将笔墨精准地用在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成就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朵朵白云低低地浮挂着,远远的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早来的黄莺在向阳的树枝上婉转地歌唱着绚丽的春光,新到的燕子也在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放眼望去,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野花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地上茸茸的青草,刚刚能遮没马蹄。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通过这种描绘可使学生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融入这绚丽的西湖春光图!

2.领悟意

在古诗词中许多形象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需要教师引导进行细细地品鉴,学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3.体验情

古诗词通常都会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里面,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这些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和洗涤心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那种萧飒悲凉的秋景,便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怎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便瞬间溢满全身。可能就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足以体会这种游子的感情,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们珍惜现在家庭和学校温馨的生活。

4.追求理

古诗中千古传诵,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的佳句,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极大,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如在讲授《望岳》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只有站的够高,才能看的够远!

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仔细的品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身的提高。

三.拓——拓展视野,感受雅韵

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对古诗词教学进行内容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丰富经历、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他相关的诗篇,使整个古诗词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古诗词的雅韵,使学生与作者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进而产生共鸣。

1.拓展历史知识——要熟悉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

“吹尽黄沙始见金”,优秀的诗人,之所以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能够经历历史的洗涤,传之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他们把个人的感情与时代的情感,人民的愿望,国家的、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时的心境,才能读透具体的作品,如此,我们才能通过作者情感的抒发,感受到诗人所处的时代的脉搏,体味出当时人民的愿望,使我们对作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受到精神上的熏陶,或者领会人生的真谛,或者得到精神的享受。如学习《行路难》就应该知道李白“赐金放还”“蒙谗出京”的历史,如此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千古绝唱。

2.拓展诗词容量——收集同时代类似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

整个初中阶段的六册语文教材总共入选的古诗词数量不过60余首,要扩大学生古诗词阅读的信息量,就必须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拓展,使课文信息量更加丰富,让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丰富古诗文积淀,感受古典文化底蕴。

围绕教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增加学生们的诗词容量,让学生处在一个古诗词的氛围之中,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境界。古诗词教学拓展要精心设计,如以“田园”“送别”等为主题,整合相同的古诗词,采用“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会贯通。

上一篇:关注学生从预习开始下一篇:热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