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供电系统范文

2024-09-18

可靠供电系统范文(精选12篇)

可靠供电系统 第1篇

电力可靠性管理作为适应现代电力行业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 体现了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某供电局的故障停电分析方面进行分析, 从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

1 指标分析

本文对于预安排停电分析 (包括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停电次数, 停电原因、停电影响用户数、转供电情况、综合停电执行情况、临时停电情况、延时停送电情况) 不作详细分析, 只针对故障停电作全面细分析。

1.1 故障停电分析

2012年, 某城区供电局线路总数为440条, 故障跳闸97次, 其中计入供电可靠性统计的为89次, 同比下降了21.93%;故障停电时间276.03 h, 占全部停电时间的66.86%, 较去年下降了24.07%。今年主要跳闸原因为用户影响占35.96%;设备老化占31.46%;责任原因不清及施工安装原因各占8.99%;外部施工影响占3.37%。

1.1.1 按馈线的用户数分析

2012年, 馈线平均用户数7.78户, 较去年减少了0.36户;故障平均停电用户数指标为8.01户/次。因此, 以下分别对用户数>29、19及9户的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发现:

1) 用户数≥29户的馈线共1条, 占全部馈线的0.23%。该类馈线主要集中在东湖片区, 但2012年无发生故障停电。

2) 用户数≥19户, 且<29户的占全部馈线的3.41%, 但其对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指标的影响却占22.36%。且主要故障线路集某一个区域。

3) 用户数≥9户, 且<19户的占全部馈线的35%, 其对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指标的影响占39.19%。

4) 用户数<9户的占全部馈线的61.36%, 其对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指标的影响占38.45%。

1.1.2 按停电持续时间分析

2012年, 该局的故障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为3.1 h/户, 该指标较去年同比略增加了0.1 h/户。以下重点分别对故障停电持续时间大于8、5、3 h进行分析:

1) 故障停电持续时间≥8 h的事件仅占事件总数的6.74%, 但其对时户数指标的影响占11.96%。

2) 故障停电持续时间≥5 h, 且<8 h的事件占事件总数的3.37%, 其对时户数指标的影响占4.45%。

3) 故障停电持续时间≥3 h, 且<5 h的事件占事件总数的13.48%, 其对时户数指标的影响占18.38%。

1.1.3 按线路故障次数分析

2012年该局故障跳闸线路共计89条, 其中发生2次及以上故障线路共15条。

1) 发生1次故障线路共59条, 其对时户数的影响占56.06%。

2) 发生2次故障线路共9条, 其对时户数的影响占19.41%。

3) 发生3次故障线路共4条, 其对时户数的影响占12.93%。

4) 发生4次及以上故障线路共2条, 仅占全部故障线路的2.06%, 但其对时户数指标影响占11.60%。

2 按停电设备分析

1) 电缆线路类故障停电对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指标影响最大, 占48.31%;其次为用户设备类占31.46%;设备不明占8.99%;架空线路占2.25%。

2) 在电缆线路类故障停电中, 设备老化、施工安装原因占全部影响的34.83%, 其中设备老化占25.84%, 施工安装原因占8.99%。

3) 在开关类故障停电中, 设备老化仅占全部影响的1.12%, 同比下降了1.16%。

4) 在电缆线路类故障停电中, 投产1年的设备故障共发生0次, 同比下降了100%;投产2年的设备故障发生1次。

3 按技术原因分析

1) 接地类技术原因引起的停电影响最大, 占43.82%;其次为短路占33.71%;其他类技术原因占8.99%;爆炸、断线、击穿及烧损各占2.25%;倾斜、失火及脱落各占1.12%。

2) 在接地类故障中, 设备老化、和用户原因占全部影响的69.23%, 其中设备老化占35.90%, 用户原因占33.33%, ;施工安装原因占17.95%。

3) 在短路类故障中, 设备老化占全部影响的43.33%;其次为用户原因占36.67%;外力因素占6.67%。

4 提升可靠性措施

4.1 严控预安排停电, 做到“能转必转”

1) 该局结合基建、业扩等项目停电, 统筹把握全年度的停电计划, 在此基础上充分做好供电可靠性的评估工作。

2) 针对可靠性评估工作。 (1) 分解细化项目, 要求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一单停电, 对于停电影响用户进行充分预估; (2) 充分协调项目之间的停电安排, 对于同一片区改造的项目, 项目负责人要进行充分协调, 减少停电次数; (3) 合理安排, 保证停电实施的可行性, 年度停电项目有限, 在充分协调项目之间的停电后, 根据停电工作量, 控制计划停电数, 以保证实施的可行性; (4) 针对业扩报装的用户工程停电, 合理评估区域经济发展, 结合业扩报装申请进度进行可靠性评估, 加强与政府沟通, 对于新增接火等项目进行充分把控, 根据报装进度决定其是否纳入年度项目, 根据网架结构对其进行可靠性评估。

3) 计划停电管理管控体系通过两会 (停电协调会、可靠性分析会) 来对停电进行综合建议并评估可行性, 通过三审 (项目负责人、可靠性专责、工作票会签人) 对停电申请进行审核, 通过四个评价体系 (计划执行管理体系、评价技术保障体系、评价故障缺陷管理体系、评价责任制管理体系) 来确保运行可靠性。

4) 按照“能转必转”的原则, 具备转供电条件的线路停电必须实行转供电, 并事先制定相应的转供电方案。2012年预安排停电转供电率达97%, 与2011年比上升了8%。

4.2 保证线路“轻松”运行

该局对每单工程施工完成后均要求恢复原供电方式, 这样保证了线路运行方式的固定性, 也避免了部分线路因重载运行而引起跳闸。

4.3 缩短用户故障停电时间

1) 今年3月份快速复电系统推广以来, 该局配电班组积极利用快速复电系统加强对故障抢修的全过程管理。现场抢修人员将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检修过程、复电时刻等信息随着抢修进度同步录入, 保证了对整个抢修的全过程监控, 有效地提高了故障抢修效率, 减少了对客户的停电时间。

2) 该局配电部从检测仪器和人员实操能力着手, 推进电缆故障检测仪在电缆故障点查找过程中的应用, 并多次组织参与现场工作的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致力加快电缆类故障定位速度, 减少在这一环节消耗的停电时间。

3) 为了缩短抢修阶段耗时, 我们对抢修工器具和备品备件提出了要求。当值班组参与现场抢修, 要保证随车基本工器具齐全, 在此基础上, 要求各施工队备齐制作好电缆头的常用型电缆和电缆分接箱, 便于抢修现场临时接线使用, 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有效缩短抢修时间。该局2012年急修班到场时间为15 min, 较2011年下降了28.57%。

4.4 探索“三确一固定”的配网主网化运行模式

1) 在成熟网格开展网格5S管理, 网格内设置固定联络常开点, 养成转出必转回习惯, 从而实现“接线方式精确、开关状态准确、断路器设置正确和运行方式固定”的配网主网化运行。此外, 选择了运行风险较大线路节点, 加装了44套分路断路器, 分路断路器正确动作共减少了9次10 k V线路全线跳闸。配网主网化运行模式的转变使得高可转供电率成熟网格的桂园片区成为“高可靠性示范基地”。2012年, 该片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仅为3 min/户, 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94%。

4.5 实施“网格”区域供电方式

采用“网格化区域供电方式”优化配网结构, 提高配网转供电能力。原始馈线无序联络的10 k V配网结构不但不能满足转供电需要, 而且为配网运行维护带来了大量的困难。为使各变电站、各馈线均有明确的供电范围, 不交错重叠, 供电半径、负荷分配合理, 满足接线方式简单可靠和N-1供电准则, “网格化区域供电方式”网络改造势在必行。我局根据负荷特点和地理分布, 将该区中压配电网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格, 在网格内按标准接线方式组网, 开展网格5S管理, 同时根据城市发展适时调整和优化, 最终形成满足N-1的独立配网。相对于2009年改造前, 配网可转供电率提升了26.24%, 10 k V重载线路下降了97%,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下降了82%。从2009年至今, 我局已对多个片区实施“网格化”改造, 有效提高各片区供电可靠性。其中桂园片区于2010年开始改造, 改造后该片区2012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3 min, 较2010年下降了98.39%。

此外, 加强巡视, 设备运行状况得到可靠掌控, 大力开展设备状态监测, 将故障消除在萌芽中, 也是提升可靠性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

城市规模的扩大,依靠传统的地上交通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人们之间交互的频繁,越来越依赖地铁这种便捷、方便、快速的交通工具,它在城市发展和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电系统作为地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水平成为越来越需要关注的话题。

1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意义

1.1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城市地铁运营提供所需电能的系统,它不仅为电力机车提供牵引供电,而且还为地铁运营服务的其他设施提供电能,如照明、通风、空调、给水排水、通信、信号、防灾报警、自动扶梯等。在地铁的运营中,供电一旦中断不仅会造成交通运输的瘫痪,而且还会危及乘客生命安全和造成财产损失。因此,高度安全、可靠而又经济合理的电力供给是地铁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分析研究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营及维护,完善我国地铁建设发展之路,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保证地铁运营的便捷通畅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提高电能质量的重要前提。电力系统从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到电力用户,有成千上万的设备及其控制和保护装置,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地区,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或事故,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在当今全球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全社会众多方面客观而迫切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就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们就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划。提高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地铁运营便捷通畅的前提。

2地铁供电系统的主要结构

2.1外部电源及主变电所

地铁供电系统的外部电源就是向地铁供电系统主变电所供电的外部城市电网电源。外部电源方案的形式有集中式供电、分散式供电、混合式供电。集中式供电通常从城市电网110kV侧引入两回电源,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要求,至少有一回电源为专线。主变电所的功能是接受城网高压电源(通常为110kV),经降压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提供中压电源(通常为35kV或10kV),主变电所适用于集中式供电。主变电所接线方式为线变式或桥型接线。主变电所的位置、容量的确定应根据牵引供电系统计算和供配电系统计算结果确定,最终应征得供电、规划部门的确认。遵循靠近线路、负荷平衡、资源共享的原则,达到节能的效果。主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尽量靠近铁路沿线、接近负荷中心。各主变电所的负荷平衡,并使其两侧的供电距离基本相等。并且靠近地铁站,以缩短电缆通道的距离,减少和城市地下管网的交叉和干扰,具体位置应与城市供电部门和规划部门共同商讨。除此之外,应考虑路网规划和其他地铁线路资源共享,并预留电缆通道和容量。

2.2牵引供电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的功能是将交流中压经降压整流变成直流1500V或直流750V电压,为地铁列车提供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与牵引网,牵引网包括接触网与回流网。接触网有架空接触网(直流1500V)和接触轨(直流1500V或750V)两种悬挂方式,大多数工程利用走行轨兼作回流网;少数工程单独设置回流轨。牵引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电力车辆提供电能,从而可以确保轨道交通列车车辆的正常稳定运行。

2.3动力照明系统

设置降压变电所的目的是为车站和区间的通信、信号等设备提供动力、照明。该降压变电所可单独设置,或与直流牵引变电所合并构成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地铁各车站宜根据负荷情况设1座或2座降压变电所,并尽可能位于负荷中心。当车站仅设1座降压变电所时,应将该变电所设于车站重负荷(冷水机组)端,并视负荷分布情况在车站另一端设置低压配电室。地铁的动力照明用电按供电负荷的性质及重要程度,划分以下三个等级:

(1)一级负荷:消防系统、防灾报警、信号、通信等。一级负荷平时由两路互为备用的独立电源供电,末端切换以实现不间断供电。应急照明还应设置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

(2)二级负荷:自动扶梯、电梯、一般照明、节电照明等。平时由两路互为备用的独立电源供电,当地铁电网只有一路电源时,允许其从电网中切除。

(3)三级负荷:空调机、冷水机组及其配套设备、电热设备、广告照明、清扫机械等。它平时由一路电源供电,若该电源发生故障时,可中断供电;当变电所只有一路电源时应将其从电网中自动切除。

2.4电力监控系统

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地铁变电所、接触网设备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通过调度端、通信通道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主要电气设备进行四遥控制,实现对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营调度和管理。

3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

3.1外部因素

地铁供电系统本身是由电力系统所组成的,由于其工程的浩大性,所以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缺少合理的维修计划与预算,就会造成维修次数与时间不当,长久下去势必会造成隐藏的.巨大隐患,影响地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2系统自身因素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管理分析 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

0.前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以及可靠性管理,已经建立比较为完善的管理网络。各电力企业一线的领导和总工程师,及各专业职能部门经过对数据、资料、信息的收集,并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这关系到如何科学地把可靠性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力系统规划、建设和生产等领域当中。他们肩负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工作的重任,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带头兵。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生产管理及优质服务等方方面面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综合体现。

1.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常见因素

在供电企业中,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常见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用户的密度及分布,非故障停电,线路故障率以及故障修复时间。用户密度表示为每单位长度所接的用户的数量。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及城乡差别很大,造成各地的用户负荷不同,故此各回线路上所接用的用户数量通常各不相同。为了平衡接线方式对供电可靠性造成的影响,可以采取平均密度的方式。对于同一种接线方式,遵照现行供电可靠性指标规定,由于用户分布情况为不同,则需要采取不同的配电质量服务指标来平衡。根据对所接用户分布模式进行分析,大部分用户一般分布在线路前端,则对线路的中、后段故障,则可通过分段断路器来隔离,故此前端线路仍可保证恢复运行供电。造成非故障停电的因素主要包括对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线路或变电站进行检修、改造、预试和配电网改造和检修。当存在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线路,架设跨越时,要求配电网与其配合停停止供电。并且当变电所发生主变超载、设备需改造检修时,也都会造成不同时间的配电网停电。又因绝大多数配电网都长期在露天下运行,极易引发线路的故障。造成线路故障,通常是因为绝缘损坏、自然劣化、雷害等因素造成。绝缘损坏通常就是指高空落物、树木等跟线路的安全距离不达标准,而造成的故障,通常与线路所处的沿途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绝缘损坏率通常与线路长度成正比关系。自然劣化引起的故障通常跟线路材料及设备有密切关系,对于同一种类材料及设备,自然老化率通常和线路长度成为正比关系。雷害所导致的故障通常跟避雷器的安装及故障有关,雷害故障率通常与避雷器自身故障率成正比关系,而与避雷器的安装情况成反比关系。电气设备由于长期处在高电压和强电场作用之下,故此电气绝缘成为了一项重大问题,这也成为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重中之重,这是由于一旦绝缘出现问题,出现隐患,不仅要对用户正常的供电用电产生影响,更易引发重大供电安全事故。

(1)绝缘故障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变压器绝缘故障;电压、电流互感器绝缘故障以及电力电缆绝缘故障。发生设备老化,密封出现不严,容易受外界异物侵蚀,使设备丧失绝缘能力,而引发绝缘故障,这是引发绝缘故障的因素。

(2)由于电气设备担负着能量的转换,以及传递程序,由于发热因素。对电气设备造成极大的破坏,故此,热故障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领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3)设备机械故障通常是电气设备的振动、发生磨损以及产生的疲劳,尤其是电机的故障。它设备机械故障诊断领域中起关键作用。

2.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2.1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提高可靠性管理意识

(1)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直接关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工作,而供电系统可靠性管理则贯穿着整个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全过程。所以供电可靠性管理,要求供电企业专职人员不仅要爱岗敬业、工作认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积极深入生产实践、了解供电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并且要了解和掌握微机的操作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故此,挑选可靠性专职人员和整个可靠性管理网络能否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对整个管理网络体系的完善与健全起着关键作用。

(2)在电力企业中,不仅需要根据国家有关电力可靠性的相关规程,以及行业标准,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对专职人员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并建立健全企业的可靠性例会制度和相关责任制,使相应人员各司其责,组织好培训从而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供电可靠性意识,及专业素质,提高可靠性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2.2以供电可靠性为中心,优化停电检修管理

(1)在电力系统中,其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直接关系着供电可靠性,因此要高度重视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要合理的安排每一次检修任务,要精心制定,并严格控制检修的施工方案。在制定施工方案前,应该充分考虑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以便确定是实行停电作业还是带电作业。再此还要考虑人员要相互的协调,以及积极配合,能否可以将不同的停电作业项目,安排在一起进行作业,从而有效地减少停电检修的次数。提高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

(2)在进行优化停电检修中,同时还要对可靠性应用的分析加大力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供电生产、运行经营中,统计可靠性的工作上,而对供电过程实施控制,要先将可靠性指标进行核定,然后利用这些指标控制供电生产经营活动。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逐步提升监控供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的能力,以求达到过程控制的能力,实现目标管理。

3.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充实故障抢修力量

(1)在供电企业生产运行中,大力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率,通常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有力应对举措,因此要积极地控制,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多种因素,及时的发现并且消除电气设备存在的缺陷。对于在输电线路维护作业中,需要不断加强其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特别要加强对外在因素对其破坏的控制,尽可能的消除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因电气设备引发的故障,对供电可靠性产生的影响。

(2)在供电企业生产运行中,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通常是在所难免,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客观情况,以及所在辖区域的不同,在保证应有的日常维护检修工作所需的人力同时,,还应增加应对突发性故障的急修人员队伍。要经常性的对急修人员开展培训工作,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来规范突发性故障的急修工作。在平时,不仅要加大故障处理工器具配备的投入,还要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预案进行演习,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及总结,以有效地提高抢修工作效率,以及锻炼抢修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必须在电网投资成本与电网可靠性两个方面之间进行平衡,并要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才能使供电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并更好的保证用户的生产及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影响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监控供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的能力,为供电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科]

【参考文献】

[1]陈化钢,张开贤.电力设备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9.

供电系统可靠性设计 第4篇

关键词:电路分析,供电系统,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根据用电负荷的等级和实际需求, 保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提高供电的连续性, 可靠供电。

灵活性:主接线力求简单、明显, 没有多余的电气设备, 投入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线路的操作方便。这样就可以避免误操作, 又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处理事故也能简单迅速。灵活性还表现在具有适应发展的可扩展性。

安全性:保证在进行一切操作切换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以及能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供电系统设计通常只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就能保证所用电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但有时用电系统却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不能提高用电负荷等级的情况下, 仅满足规范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某的行业通讯指挥系统, 由于所处行业对供电局来说不是一级负荷, 所以满足不了高可靠性, 但作为行业的通讯指挥中心, 对整个行业的运行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供电。这就要求在供电设计时统筹考虑, 充分利用保障供电的设备设施来满足该系统的可靠供电。下面我们就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一下供电可靠性的设计。

某行业通讯指挥中心, 在该地区担负着本行业的正常业务的通讯指挥调度任务, 在紧急情况下为本地提供应急指挥任务, 理论上应是一级负荷, 但因为所处行业又不能在供电局划为一级负荷单位, 只能提供单一变电站的双回路供电, 这样就无法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供电, 为此我们结合用电情况, 指挥中心设备情况, 平时中心运行情况设计了一套安全可靠的供电系统方案。

首先, 我们根据传统设计完善了高低压供电系统, 选用高可靠性产品, 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 两段母线之间设置联络开关, 两路10KV进线开关之间设置互锁装置, 不能同时合闸。设置两台315KVA干式变压器。低压 (0.4KV) 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 TN-S系统。两段母线之间设置联络开关, 联络开关和两路低压进线开关只能同时有两个开关同时合闸, 防止变压器并列运行。指挥中心的各路照明、风机, 空调机组、通讯设备等重要设备均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这样基本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满足该指挥中心的基本供电需求。

但是该供电方案如果高压电源侧变电站发生故障, 该指挥中心将面临被停电的危险, 为了更好的保证供电可靠性及应对事故停电等突发事件, 我们增设了两台康明斯28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 一用一备, 同时增设两台2 400mm×2 400mm×2 400mm储油箱, 保证两台发电机组100多小时的发电供油, 发电机组采用与市电互为备用的自投自复设计, 能在两路市电同时失电的情况下自动启动发电机并网发电, 是指挥中心内部3min内恢复供电。

同时我们根据该指挥中心的实际使用情况, 将该中心指挥大厅中的指挥通讯设备, 音视频设备、电视电话系统设备、投影设备、电话调度设备、系统数据中心等重要设备单独进行供电设计, 采用一台由美国APC公司的英飞系列30KW UPS进行供电,

1 该UPS系统的主要组成以及功能特点

1.1 功率模块

功率模块实质上是一个不带电池的独立UPS。每一个功率模块最大可支持10kVA/10kW的功率。用户每添加一个电源功率模块, 就可使Symmetra™PX UPS增加10kVA/10kW容量, 或使UPS的冗余度得到提高。

Symmetra™PX电源模块在输入端使用了IBGT驱动的高频率整流器。这将提供小于2%的THD, 在满负载时小于5% (非线性负载) , 因此不需要额外安装谐波滤波器;此外, 使得系统与柴油发电机连接时, 能够更好的匹配。

每个电源模块都含有一个输入和输出开关以及一个数字信号处理 (DSP) 监控器;如果某个电源模块出现了问题, 它可以自动从总线 (以及其它电源模块) 中隔离出来并进行自我诊断。每个电源模块都有三个大型的散热风扇将气流排出;风扇是按N+1的配置进行排列的, 因此可以使可用性达到最优。

1.2 主智能模块

主智能模块 (MIM) 就是系统的“大脑”, 它监视输入功率, 使不同模块的输出同步, 与外界进行交互并执行故障检测和管理。MIM是SY3P UPS系统的协调器;它负责收集和报告状态信息、配置系统、进行系统诊断、电源和电池管理、系统状态控制和输出电压调节/均流等;MIM可以进行热插拔操作而不会给负载带来任何风险;还可以通过将系统切换到维护旁路 (如果没有使用RIM) 来取下这个模块。

1.3 静态转换开关

一旦在SY3P系统内出现灾难性的故障 (即:多个电源模块同时出现故障) , 该开关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网”。静态转换开关重新设置电源输入回路, 并在激活时直接向输出配电提供振荡保护。静态开关的转换时间是4ms并额定为125%的持续工作方式。这就意味着无需任何机械接触器就可持续运转, 从而防止熔断组件的保险丝。静态转换开关只能由经过训练的人员进行热插拔。

由于UPS优越的性能及30块100AH铅酸电池组的保证, 在无市电供给的情况下该UPS能够提供90min的电源, 这样就能保证该中心核心设备能有充分时间进行相应的处理, 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投影机工作的安全性, 因为投影机工作时的投影机灯泡处于高亮高温状态, 如果突然停电会造成灯泡高温环境无法冷却, 使灯泡产生爆炸的危险。

在指挥大厅照明系统设计时, 设计了4路应急照明系统由EPS供电, 这样就保证了在会议期间发生停电事故时, EPS能在0.5s内恢复供电, 保证该指挥中心在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通过这样的供电设计, 假设在该指挥中心进行重要的会议时发生不可预知的停电事故, 由于和会议相关的设备设施及数据中心全部通过UPS供电, 会场照明由EPS供电, 所以现场会感觉不到该事故的发生, 也不会对相应的数据处理产生影响。同时电气维护维修人员会根据停电性质及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 进行相应的预案的处理。如果市电备用回路有电, 就要进行相应的刀闸操作, 利用备用回路恢复供电。如果市电两路同时失电, 备用发电机就会启动, 这时就要求将两台变压器从供电系统中切除, 电源由发电机引来。这样就保证了该指挥中心的小环境供电系统达到十分可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编.工厂供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供电所供电可靠性分析报告 第5篇

供电所年月供电可靠性分析报告

时间:年月日

地点: 供电所会议室

参加会议人员:

主持人:

按照县局工作会议要求,我所于年月日组织召开了年月供电可靠性专题工作会议,对供电可靠性工作进行了总结及分析,现将会议情况总结如下:

一、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

本月供电可靠率:%,共停电时户数,户均停电时间小时,影响供电可靠率个百分点。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有:

1、计划检修次,累计停电时户数、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户,影响供电可靠率个百分点。

2、计划施工改建扩建次,累计停电时户数、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户,影响供电可靠率个百分点。

3、用户计划申请次,累计停电时户数、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户影响供电可靠率个百分点。

4、临时施工次,累计停电时户数,户均停电小时/户,影

响供电可靠率个百分点。

5、用户临时申请次,累计停电时户数,户均停电小时/户,影响供电可靠率个百分点。

6、事故停电次,累计停电时户数,户均停电小时/户,影响供电可靠率个百分点。

1—月份供电可靠性累计完成%,比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下降)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户,其中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户,用户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户。造成指标的因素主要是:

三、本月供电可靠性工作情况:

1、通过对本所每月各单位停电计划的汇总、平衡,通过指标计算来控制压缩停电时间、停电线路条数,对于确实需要停电用户,结合线路实际,对线路及设备缺陷集中处理。确保了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可控、在控。

2、做好了检修工作,检修前,根椐所分管设备进行认真的巡查,对影响设备运行缺陷编制了检修计划,制定保证检修三大措施,确保了检修顺利开展。

3、本月根据技改计划,完成了项技改工作。改造前根据现场实际,制定改造措施计划,确保对客户不停电或少停电,检修现场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保证安全措施,严格施工工艺标准确保了改造

工作按期完工。

4、其他施工检修工作。

5、加强了对10kV配网线路与低压线路巡视、消缺与维护力度,减少了因线路故障对用户的供电,6、其他工作

三、上月可靠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

四、目前可靠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应加强对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对供电可靠性认识,减少因停送电时间过长,检修现场因准备不足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及时对用户供电,影响对用户供电。

2、由于上报停电计划考虑不周,造成下月临时停电较多,造成不能合理利用每一次停电机会,也影响对用户供电。

3、其他问题

4、班组较好,班组执行较差。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2)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3)强化管理,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在计划检修管理工作中,始终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一次停电计划时,考虑满足可靠性要求。一是为控制好可靠性目标值,编排月度计划时尽量考虑到可靠性需要,统筹安排,以合理高效利用每一次停电。二是

加强设备检修预安排停电的管理,使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其中不具备条件的或配合工作未准备好的停电工作不予批准,推行设备停电“一支笔”审批制度,杜绝重复计划停电现象。三是配电网进行施工和检修时,事先制定好工作计划,提前勘察施工或检修现场,优化施工方案,作好施工、检修准备,操作人员、施工或检修提前到位,完工后及时验收送电,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四是加强故障抢修、临时停电管理。提高处理突发事故能力。

4)加强对设备的检查、巡视、消缺,消除设备隐患。加强对线路多雷区及易冲刷区的巡视、维护。

5)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

6)加强节假日值班工作、严肃值班纪律,保障各类各级人员在因输配电故障而影响用户供电时能及时到岗到位。

配网供电可靠性研究探析 第6篇

关键词:配网供电 可靠性

1 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

配网在供电系统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的安全运行关乎国计民生。配电系统的服务终端连接着广大电力用户,通过遍及每条街道的中压配电网将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如果配电网突发故障,将直接影响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作,会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供电系统中80%的停电故障均与配电故障有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加强配电网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服务质量,逐渐成为供电单位普遍关注的焦点课题。

2 影响中压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2.1 线路类 ①瓷绝缘子闪络放电:一是10kV配电线路上的瓷绝缘子(针式、悬式)、避雷器、跌落保险的瓷体制造质量不达标,瓷体存在裂纹;二是瓷绝缘子长期暴露在外,表面和瓷裙内有污垢积存,绝缘性能大打折扣,在阴雨天气极易发生闪络放电,严重时瓷绝缘子击穿出现接地故障。②倒杆:一是因外力破坏,线路断线或拉线断,使耐张杆或直线杆倾杆;二是杆根土壤养护不到位,在洪水、暴风雨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严重流失而出现倒杆现象。③短路:两相或三相导线不经负荷直接碰撞接触,致使线路短接。④断线:架线时操作不当,在特殊气候环境中导线会因弛度过紧而拉断;另一方面,各相在外力的作用发生短路,导线被熔断。另外,也可能由于线路常年超负荷运行,存在接触不良等现象而发生断线事故。⑤线路缺相运行:一是线路断线或接点氧化接触不良;二是三相开关中的一相未完全闭合;三是线路某相超负荷运行,致使跌落式熔断器一相跌落,造成线路缺相运行。

2.2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 自然灾害除了包括雨雪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以外,还包括地震、洪水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都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短路、断线等故障,甚至中断供电,影响居民生活。从科学地角度来分析,自然灾害虽然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但是可以利用气象监测等手段进行预测和防范,灾害发生后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和补救,可以将灾害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2.3 系统设备例行检修 配电系统设备需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检修期间供电质量会大受影响。如果提前做好规划,科学调度和管理,就能有效降低影响程度。某供电企业在检修作业方面作了一些新尝试。比如将每年的设备例行检修调整为参照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结合电网运行状况有计划地开展检修作业,由定性的传统管理方法向科学的定量管理转变,既确保了电网正常运行,又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

3 提高中压配网供电可靠性及措施

3.1 加强配网的规划和设计 中压配电系统中的供电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参数低,网架结构相对薄弱,且线路布局存在缺陷。因此,推行网改前必须合理规划配电网线路布局。

首先,电力规划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必须过关。电力规划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电路规划基础知识,进行走线设计前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扩大信息量,根据已掌握的当地的电力用户数量、用电量等数据信息进行宏观预测,确保电网规划满足当地经济发展要求。

其次,深入了解电网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电网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具体来讲,应抓住几个要点:

①现有电网设备负荷运行能力。②导线线径符合设计标准,无“瓶颈”线路。③线路供电可靠性指标、线损指标。④线路的服务年限、开关数量、故障及检修史、设备绝缘老化程度。

电力规划依托准确、客观的电力需求预测逐步实施。电力需求预测工作系统性强,其测算精度会对电力规划产生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必须着力提高测算精度,确保电力规划方向准确无误。电力需求预测的主要依据源自设备终端采集的原始数据和用电信息。主要的预测方法有三种,即横向比较法、产值单耗法和电力弹性复数法。数据采集完毕建立电力需求数据库,使之形成一个系统,提高需求预测的科学性。

3.2 做好防止线路故障工作 健全线路设备巡检制度,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要备案管理,加强夜巡;详尽记录巡检过程,发现设备缺陷及时组织人员整修,以免酿成大的安全事故;安装避雷装置和防触电围栏,不定期巡查和检测防雷装置引下线和接地体的锈蚀情况,确保接地良好,并且安装防雷装置。

3.3 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强化事故处理人员的素质训练。作为事故处理人员,必须熟悉配电网运行参数,掌握扎实的设备管养知识。供电单位不仅要对事故处理人员开展素质训练,健全抢修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抢修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充实事故处理交通工具,提高事故处理机动能力。

4 结束语

配网供电是整个供电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配网供电质量关乎国计民生,配网设备突发故障会对严重影响供电质量,甚至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加强配网供电可靠性研究,针对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对供配电实施科学管理,同时提高配网供电质量,确保供电系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勇.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2]覃勋.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0(30).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 第7篇

供电可靠性是指运行条件下电网向负荷连续供电的能力,供电可靠性需要靠元件(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水平(自动化水平、检修维护水平等)来保证(在负荷不变的条件下,设备的故障率越低,故障的修复时间越短,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越高)。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供电能力的提高,拉闸限电的发生几率已经很低。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供电中断是电力系统由来已久的目标,且已在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和生产运行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无论是设备因素、管理因素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导致的短时供电中断还时有发生,这给电力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就供电中断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相关探索。

1 衡量供电可靠性的常用指标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具体如下:

(1)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作RS-1:

若不计外部影响,则记作RS-2:

若不计系统电力不足限电时间,则记作RS-3:

(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h/户):

(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1 (次/户):

其中,供电可靠率与年平均停电时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 供电中断的危害

供电企业为维护供电系统正常工作,对电气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检修,或为满足系统改、扩建需要而有计划实施的供电中断是不可避免的,它与供电系统网架结构、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调度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国大规模的城市电网改造使一些城市预安排供电中断次数明显增加。随着城市电网改造的结束,预安排供电中断的次数必然下降。在实施预安排供电中断之前,大部分负荷已经被事先切换到由其他线路或变压器供电,所以由于供电中断而导致的用户停产或减产现象并不严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大。电力系统故障供电中断是故障或故障后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引起的突然供电中断,由于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严重程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故障供电中断对用户和供电系统的影响很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估量。故障供电中断将使全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遭到破坏,系统频率及电压严重偏离正常值,甚至可能导致系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此外,故障供电中断还会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从而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所以,维持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 供电中断的原因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电力系统故障是造成供电中断的最主要原因。造成系统故障的原因很多,包括电气设备质量缺陷、人员误操作、继电保护误动作、运行管理水平低以及自然灾害等。统计资料表明,导致系统稳定性遭破坏的故障中,设备质量缺陷引起的占32%,运行管理水平低引起的占21.2%,人员误操作引起的占17%,自然灾害引起的占16.6%,继电保护误动作引起的占13.2%。因此,减少电力系统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应从多方面入手。

(1)设备质量缺陷。系统中有些设备的运行年限过长,导致设备性能老化。当系统运行环境恶化时,如出现大风、雷雨或大雾天气,很容易发生由于瓷套管和绝缘子闪络放电而导致的断路器跳闸事故。因此,应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提前安排重点线路和重点设备的清扫及缺陷处理,并加强对重点线路的巡视。总之,加大平时状态监测的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老化的设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2)运行管理水平低。电气设备因检修而退出运行,必将导致系统可靠性的下降,因此要注重检修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

(3)人员误操作。由于对有关的规章制度不熟悉,或存在麻痹大意思想,某些运行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调度,从而引发事故,或使事故扩大。对此,应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岗前培训及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教育,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迅速、准确处理事故的能力。

(4)自然灾害。雷击、闪电、大风、暴雨、大雾、冰雹、酷热、严寒以及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恶化了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运行条件,可能导致设备保护动作,引起系统故障。对此,应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前做好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制定周密的事故应急措施,把事故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5)继电保护误动作。随着系统网架结构的逐步加强,二次设备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其设计及接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二次设备及接线的审核力度,加强对保护定值的校验工作,确保继电保护的准确无误。

除针对上述原因而采取的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以外,以下措施也有利于改善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1)加强系统的网架结构,合理分布电源及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提高系统的抗扰动能力;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系统,装设分散协调控制装置等都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各负荷的供电方式应根据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和地区供电条件来确定。

(2)采用可靠的发、供电设备,并做好维护工作,防止各种可能的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线路采用双回路;选择合理可靠的电力系统结构和接线;保持适当的备用容量,在系统规划设计时应使装机容量比最高负荷大15%~20%;系统的运行方式必须满足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要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采用快速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及自动设备。

4 结语

总之,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需要与保障。相关人员要在不断借鉴国内外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系统的供电现状,勇于探索,创新有效的可靠性供电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

摘要:基于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衡量供电可靠性的常用指标,并对供电中断的危害、原因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实际电力系统可靠供电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危害,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丹阳.浅谈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广东科技,2010(6)

[2]李健,牛静,邱国跃,等.六盘水供电局供电可靠性管理提升方案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14)

[3]陈劲达,崔泰琰,姚腾飞.浅谈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J].中国西部科技,2011(18)

[4]韩亮.住宅小区供电的特点及供电可靠性措施[J].科技风, 2011(4)

浅淡提高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 第8篇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直接体现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 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 是供电系统在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供电的中断, 不但会引起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而且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 市场经济决定了电力企业必须向电力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 先进的供电可靠性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提高企业效益、深化企业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需要。供电可靠率指标已成为供电企业对外承诺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成为企业达标创一流的必达指标。配网系统作为县级供电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随着经济的发展负荷密集程度进一步加大、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为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 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所以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配网系统现状

配电系统与主网系统相比而言, 大多网架为放射性布置, 结构相当薄弱, 配网虽进行了大规模电网改造, 但由于110k V、35k V变电站布点等原因, 10k V配网不少线路存在着线路长、供电面广、“T”接多的特点, 特别是农网线路, 线路接线也基本上是单电源树状结构, 没有联络开关, 某一电源点发生事故时, 均会造成大面积停电, 而且线路开关数量少, 线路保护设备简陋, 一般只设RW型跌落式熔断器, 往往线路一处故障会引起整条线路停电。同时低压配电系统建设技术标准也较低, 线路布局不合理, 也会影响到供电可靠性。另外,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在事故处理方面, 检修机动能力不强, 这些都给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造成了不少的困难。

3 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几点建议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3.1 提高可靠性专责的业绩素质

一些基层可靠性专责人员只做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数据不校核、不分析、不反馈, 对工作提不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此要加强培训, 提高可靠性专责和业务素质, 从而确保可靠性数据采集、校核和报送渠道的畅通。

3.2 完善停电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

对历年可靠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知, 计划停电所占的停电所占的停电比例最大。因此, 需从严格控制计划停电入手, 科学、优化安排各类停电计划, 做到精细化管理。在编制各类停电计划时, 以大修和改造工程停电需要为主, 用户工程停电需要为辅的原则制定每月停电计划。同时, 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 对停电时间严格控制, 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线路柱上开关及电缆分支箱开关的作用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 有效地提高供电可靠性。

3.3 优化检修流程, 提高施工效率

认真做好施工组织工作, 严格按照已审批的停电计划安排施工, 尽量避免计划外停电和超时施工。在实施检修停电前, 各施工单位应预先熟悉现场,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检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想与演练。对能在送电情况下进行的各项检测、修理工作, 可放在停电施工前进行。合理安排检修、施工力量, 在较大工程施工需要停电时, 集中各部门力量进行紧凑的联合作业, 以缩短停电的无郊时间, 减少施工或检修对供电可靠性时间类指标的影响。

3.4 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 减少故障停电

加强线路设备运行管理工作。做好线路设备的运行巡视工作, 建立详细巡视记录, 对查出的缺陷, 按轻重缓急安排逐步消除。对设备易发热的部位编号建档, 落实管理责任, 并根据季节性特点做好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 做好配网线路设备的运行巡视和维护工作, 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改进设备的监测手段, 根据季节性特点做好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逐步开展带电作业技术, 充分发挥其作用, 减少停电次数。逐步推广状态检修技术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技术的应用。

3.5 充分发挥联络断路器的作用, 有效实施故障隔离, 尽快恢复非故障区城供电

针对目前10k V树状结构线路, 应考虑事故情况下相邻10k V线路互为备用的运行方式。如果在相邻的两条线路某一处或两处装设联络断路器, 当线路出现故障时, 在确保电网安全及转供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通过分段开关对已发生故障的线路段实施故障隔离, 并在隔离后恢复非故障段的线路供电, 缩小停电范围,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3.6 推行带电作业新举措, 提高社会综合效益。

在配电网检修工作中处理节点发热、更换绝缘子、设备清扫、线夹“T”接搭火等工作, 停电占有很大比例。通过带电作业器材, 人员培训, 在上述类型工作中开展带电作业, 将会明显减少线路停电时间和次数。

3.7 加快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步伐

要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除了坚强的网架结构, 稳定可靠的配电设备, 还需要先进实用的自动化系统的支持。配电自动化是电网发展、管理和运行维护现代代的必然选择, 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实施配网自动化, 重点加强馈线自动化, 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 自动隔离故障, 自动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把故障停电时间缩短到最小程度,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 可使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从根本上去除目前人工管理方式带来的盲目、无序、混乱现象, 达到规范和统一, 使设备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用户利益得以保证。

3.8 拓展可靠性指标考核范围, 将低压用户纳入体系

探索建立创新的可靠性指标考核管理办法, 改变目前可靠性指标仅按区域运行单位进行考核的粗放型考核方式, 研究将可靠性指标分解考核到各相关部门的办法, 真正让可靠性管理成为各级电网运行单位的管理重点和工作核心, 逐步提高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

3.9 推进可靠性全员化

推进可靠性管理与安全管理一样真正做到全员化, 使得所有有关人员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另外, 班组直接对进行设备运行维护, 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 让一线班组有效贯彻管理意图。一方面整理了配电部门的有关文件, 另一方面让配网各环节人员周知,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首先, 确立了逆推法来进行控制, 即导出各运行部门的生产控制指标, 分解到每条线路。按照分解的指标, 实施停电工作计划。让所有成员, 对供电可靠率指标看得见, 摸得清。将可靠性管理工作, 从以前的单纯数据统计, 实现向实质性管理控制的转化。继续高度重视计划停电工作的控制与管理, 发布了《配网计划停电管理办法》, 精心安排计划停电, 要求各运行部门在停电申请里注明停电工作会影响的时户数。单次停电影响超过300时户的, 要由主管生产领导审批停电计划。将一切可以配合停电的任务同时安排, 计划停电的控制达到了“吝啬”的程度。同时大力加强基础管理, 摸清了全局可以互供的用户和自备发电机用户, 及时通知他们在线路停电时不受影响, 减少线路停电影响的时户数。

3.1 0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考评奖罚

制定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 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的管理机构、职责分工、评价指标、目标和指标分解作出明确的规定。

执行停电审批制度。从上到下将可靠性指标层层分解, 把全年可靠性指标分解到各运行班组、各班组长。按允许的停电时户数申请停电, 减少停电工作的盲目性。

可靠性指标月度分析预测制度。由可靠性专责人负责召开每月的可靠性月度预测分析会, 对配网可靠性因素进行分类分析, 普遍性的问题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结合本月工作安排, 对本月可靠性管理制定目标。

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有贡献的实行奖励, 对于重复停电、检修质量差、延误施工工期、延误送电时间、完不成考核指标的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农网供电可靠性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国家电网公司.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4]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电力可靠性技术与管理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供电可靠性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可靠性,影响因素,评估步骤

1 可靠性研究意义

可靠性 (Reliability) 是表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其实质是一个概率随机性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 可靠性工程理论应用于电力工业, 配电系统可靠性也应运而生。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 其起步晚于发电和输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这是由于发输电系统与配电系统相比, 设备比较集中, 发电容量不足造成的停电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配电系统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 是整个电力系统与用户联系, 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配电网的根本任务是尽可能经济、可靠地将电力分配给各用户。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质量都通过配电系统来体现, 一旦配电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检修、试验, 就会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的中断。据不完全统计, 用户停电故障中80%以上是由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环节的故障引起的。也就是说, 配电系统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最大。配电设备数量大、分布面广, 对系统投资和停电损失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配电系统可靠性, 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是整个电力系统结构及运行特性的集中反映, 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 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目标

2.1 企业发展对供电可靠性管理的要求

供电可靠性管理是树立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庆云县电业公司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高度重视供电可靠性管理, 在停电计划管理、配网自动化建设、开展带电作业、科学分解、评价可靠性指标等工作上, 处处体现了减少停电次数、停电时间, 确保可靠供电的原则。

2.2 目标描述

实施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电网持续供电的能力, 缩短停电时间。在上级电力部门的领导下, 通过电网建设与科技投入, 不断优化网络结构, 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实施设备状态检修, 大力开展带电作业, 加强可靠性管理平台建设, 改进实践、优化流程、完善体制、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建设一流的电网、打造一流的管理、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

2.3 专业管理的范围

供电可靠性管理主要是指供电系统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统计对象是管辖区域内供电系统中的所有10k V用户 (包括产权线路及代管线路上的所有用户) 。供电可靠性通过对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为供电系统运行、检修维护、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提供基本的决策依据。

2.4 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中压城镇用户供电可靠率 (RS1、RS2、RS3) 、中压农村用户供电可靠性 (RS1、RS2、RS3) 、中压用户供电可靠率 (RS1、RS2、RS3)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AIHC-1、AIHC-2、AIHC-3) 。

目标值城镇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0%。

3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3.1 非故障停电原因

非故障停电包括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线路或变电站改造、检修、预试以及配电网检修、改造等。35KV及以上输变电线路架设跨越时, 要求配网配合停电;变电所主变过载或设备检修、改造等, 都会引起配电网停电。特别是近些年的城农网改造以及市政工程, 要求配电网配合停电的次数增多, 线路停电频繁, 影响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3.2 线路故障

由于配电网长期处于露天运行, 又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配电线路在运行中经常发生跳闸事故, 严重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但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而且还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线路故障可能是由于绝缘损坏、雷害、自然老化等原因造成。

3.2.1 绝缘损坏是指高空落物, 树木与线路安全距离不足等造成的故障, 与沿线地理环境有关;一般认为绝缘损坏率与线路长度成正比。

3.2.2 雷害造成的故障与避雷器的安装情况有关;雷害故障率大体上与避雷器安装率成反比, 与避雷器自身故障率成正比。

3.2.3 自然老化引起的故障与线路设备、材料有关;对同一类设备、材料, 自然老化率与线路长度成正比。

3.3 用户密度与分布

用户密度是指每单位长度线路所接用户数。因用户负荷的不同, 各线路用户密度一般也不相同。在估计接线方式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时, 可取平均密度。按现行供电可靠性统计指标, 对同一接线方式, 用户分布情况不同, 可有不同配电质量服务指标。

按用户分布模式分析, 用户大部分分布在线路前段, 线路中、后段故障可通过分段断路器隔离, 从而前段线路可恢复运行, 故有最佳的评估结果, 用户大部分在线路中段的模式次之, 用户集中在线路末端的分布模式最差。

4 可靠性评估步骤

可靠性评估步骤如下所示:

4.1 网络结构、元件电力参数、元件可靠性建模:根据实际电网的设备元件情况, 建立便于分析计算的简化的元件可靠性模型和网络结构模型。

4.2 产生故障模型:模拟实际故障的产生情况, 建立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的故障产生机制。

4.3 故障后果分析:通过状态模拟法, 模拟故障后对负荷的正常供电造成的影响。

4.4 计算可靠性指标:通过2、3步的模拟, 计算各个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包括平均停电率、平均停电时间等, 再通过负荷点的数据计算整个计算区域的可靠性指标。

5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可靠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科学性、时间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所谓可靠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可靠性管理不是简单的纪录、报送和发布等, 而是需要科学的计算、分析和精心谋划才能完成的工作;可靠性管理的时间性是指可靠性管理贯穿于电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的全过程, 而不是某一单个过程;可靠性管理的实用性是指可靠性管理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并为电网的生产运行服务。

可靠性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也是多种多样, 总体可归结完善制度、加强巡检、优化网架、智能管理几个方面, 其中完善制度、加强巡检是核心, 具体分析如下。

5.1 制订可靠性管理制度, 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要制定可靠性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可靠性管理人员和专责人员的管理职责, 专责人员对可靠性的管理工作要摆脱原来的统计角色, 而重点定位在可靠性数据审查和分析上, 定期分析数据并提出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措施和办法, 为可靠性领导小组提供较好的决策依据。

可靠性管理相关的部门和单位都必须保证可靠性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制定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法, 逐条核对工作开展情况, 采用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抽查两种方式, 使可靠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要将供电可靠性指标列为年度生产经营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并将供电可靠性指标列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

5.2 加强线路设备巡检, 缩短停电时间

加强线路巡检, 进行配网设备评级管理。尽早发现设备故障, 并进行消除, 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 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条途径, 也是配电运行部门日常进行的重要工作。对容易发热的部位编号建档, 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详细巡视记录, 对查处的缺陷, 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划, 并逐步消除;做好防止雷击线路设备故障;普及防爆脱离型避雷器的应用, 减少抢修停电时间;经常检查防雷装置引下线和接地体的锈蚀情况, 检测接地电阻、密封开关、变压器、计量箱接线柱。严格停电管理, 层层分解可靠性指标, 加大考核力度, 从而有效地减少盲目的、低效率的停电和重复停电, 使可靠性指标有较大提高。

5.3 优化完善配电网网架, 缩小停电范围

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上考虑配电网的优化, 改变陈旧的配电模式, 完善配电网结构, 实现“手拉手”环网配电, 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 甚至“三个电源”配电方式, 同时线路配电半径要适中, 配电负荷要基本合理;网架结构合理可有效对停电线路进行转供电。

5.4 应用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配电系统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而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过去十几年, 我国对配电过程的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配电系统的各个不同的领域正在发展不同程度的自动化, 其总趋势是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发达地区应用配电管理系统是在能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一个以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系统, 直至用户控制与管理对象, 具备数据采集与监视、负荷管理控制、自动绘图与没备管理、工作顺序管理和网络分析等功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6 改进与展望

提高供电可靠率, 是供电企业的奋斗目标之一。公司以先进的同行单位为标杆, 全方位展开同业对标工作, 供电可靠性管理立足实际开展同业对标工作。充分发挥电网的潜能, 不断改进电网薄弱环节,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使供电可靠率指标不断提高。在自身可靠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吸收其他单位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不断修订公司的供电可靠性战略目标。

6.1 对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

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 挖掘并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设备装备水平, 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 提高带电作业水平。同时, 供电可靠性管理要借鉴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 依据企业战略目标, 不断调整、改进管理目标。

6.2 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指标体系的改进要对供电可靠性管理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和深化, 按照管理阶段逐步增加过程指标, 分别对规划阶段、指标分解、停电及带电作业、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进行控制。

6.3 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小组要瞄准国内管理最规范、指标最先进、业绩最优秀的县级供电企业, 选定新的标杆, 实现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

6.4 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通过对标工作, 不断对现有管理流程与先进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查找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和因素并加以优化、改进。在流程改进中, 公司将坚持“简约、合理、高效、实用”的原则, 一方面巩固公司在以往管理中取得的成绩, 另一方面梳理管理不顺畅的环节, 从深层次上找原因, 进行流程重组和优化。端正态度, 扎实工作, 注重过程、力求实效, 保证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指标的持续改进。

6.5 对绩效评价改进的方法

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 不断地对绩效评价体系中不完善的地方加以修正, 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 同时由于标杆单位的变更, 要不断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不断地细化评价体系, 使其更加合理、更具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朱剑, 浅谈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因素及改进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2) .

[2]刘太忠, 如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6) .

[3]王彦荣,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4) .

[4]张龙, 小议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若干措施[J], 科技创业家, 2011 (2) .

浅议配电系统中供电可靠性 第10篇

1 配电系统概述

在整个供电系统中, 配电系统是处于最末端的, 是通过输变电以及电源配送系统和用户相连接的, 是面向用户的最直接的部分, 是影响用户使用的重要环节, 配电系统主要可以分为配电变电所, 高压配电线路, 低压配电线路和直接连接用户的接户线等配电网络和相关设备。

配电系统主要是实现整个供电系统中的输电线网中获取电能, 并根据用户的需要, 进行逐级分配, 在电力输送的网络中, 电力是以高压的形式进行传输的, 但是用户所需要的电能不能以这种高压形式进行供给, 要经过配电系统对高压进行降至适合用户需要的各种电压, 并组成辐射网络的形式进行多层次的分配电力。再分配的过程中, 为了便于多层次的分配还需配有必要的保护和控制设备。

配电系统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分为多个配电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通过变压器连接在一起。但是在系统中由于某一个元器件出现故障而引起用户停电, 则所供荷可有同级的其他电网的元件进行供电, 或由上级或下级电网进行供电。

2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

2.1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 元件故障率。配电系统是有许多元件构成的, 这些元件是系统组成的基本单位, 元件的故障对系统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元件故障率是配电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2) 检修工作。配电系统的检修是减少设备故障, 避免由于供电系统出现问题引起停电的关键手段, 并且是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直接方法。在检修的过程中, 应合理分配检修时间及项目, 做到尽量减小对用户的影响。

(3) 系统网架结构。配电系统的网络建构在建设初期没有考虑到后面要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当前一些地方网络结构不合理, 配电线路的环网模式没有很好的形成, 这样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并且在检修时也需要对用户进行大面积停电, 对供电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

(4) 故障持续时间。配电系统当中的设备发生故障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在发生故障后及时的进行维护修复, 已达到快速恢复用户使用的情况, 减小停电的影响。

(5) 常见故障。配电系统中的相关电气设备以及配电线路在运行时都可能出现各种故障, 对用户的用电可靠性产生影响。

2.2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主要内容

配电系统中供电可靠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的确定;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分析和预测, 对配电系统的前期规划和建设及改造扩建进行指导;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分析还有评价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对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之后要根据相关的结果对设备及配电线路进行检修, 并对后续的网络从设计到实际运行进行作为参考依据;为了实现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而采取的相关的措施。

2.3 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为加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应采取多种手段改造现有的配电网络, 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 采用配电自动化装置。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系统发展的方向, 自动化的实施对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落后的配电网络, 实施自动化成本较高的区域可以首先实施馈线自动化, 并在线路上安装分段器, 采取配电线路故障寻址器, 并安装故障指示器, 减少故障发生后寻址的时间;在未发生故障之前要按时进行故障的前期检修, 及时排除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依靠当前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实现输电以及变电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以及检修, 通过多种先进的检测方法, 如在线检测、盐密指导清扫、带电测温、油务监督等方法, 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测试, 并根据以前故障发生的情况, 对多发设备或者重要的设备进行传感器常年监测;在配电线路建设和改造时, 合理的规划电网, 对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科学合理的对城市的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按电网规划, 优先安排增加电网传输质量, 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的项目, 改善和优化输、配网结构, 满足电网的N-l准则和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带电作业时间少停电的有效途径,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根据相关的规定, 大力推行带电作业。

3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介绍

当前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 解析法和模拟法。

(1) 解析法。解析法评估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是采用马尔科夫模型为基础, 用数学的方法从马尔科夫数学模型中估计可靠性指标的。这种方法实用性较高, 因为采取的数学模型, 而实际当中的配电子系统和相关的系统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并对这些数学进行分析估计从而得出所需要的评价指标。解析法虽然最后的结果是确切的数学值, 但在整个评估过程中都是根据实际系统中的因果关系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求得的。在系统复杂程度的达到一定规模时, 采取简化系统模型来求取最终的评价指标。

(2) 模拟法。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模拟法评估是以计算机随机试验为基础的。用概率计算分析为手段。通过计算机将整个配电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转化为元件, 通过对这些元件的特性分析计算, 根据概率分布加以评估, 通过采样试验得出最终的结果。模拟法是将真实的配电过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来模拟, 并最终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模拟结果, 也就是可靠性指标的估计值。

4 结语

配电系统是整个供电系统中最终端的关键部分, 是用户的最直接面对部分, 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情况。通过对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分析, 我们可以充分提高配电系统的效能, 减小由于系统故障而引起的巨大损失, 将对系统故障影响比较大的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避免, 将紧急向最大的提升, 确立合理的可靠性水平, 使综合效益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原理和应用 (上、下)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2]杨期余.配电网络[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3]孙洪波.电力网络规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6.

[4]陈文高.配电系统可靠性实用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可靠供电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低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评测;细化措施;现下供电设备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低电压配电系统大部分利用辐射式接线技术,内部单故障突发隐患较为严重,但因为其与用户接口实现直接相连,并且贯彻电能供应的尾部协调管理职务,如果任意放纵隐患扩张,就将直接造成供电流程的中断,影响人民多元生产和生活的布置实效。因此,只有在这部分实现可靠性要素追加,才能尽量满足用户切实需求要领,利用细致的评估计量技术将系统可靠地位明确验证,同时分析具体时段可靠性分布特征,这有助于薄弱环节的挖掘,为系统提供更加科学的应对决策。但低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地位验证、评估属于完善一流等级电网的必要支撑技术,仅仅凭借我国目前的电力控制手段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围绕细致工作经验进行逐层拆解。

一、低压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研究

(一)涉及供电可靠性范围的界定

由于低压配电系统实际服务的用户种类和设备类型等与高中压系统形态存在区别特征,所以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用户来说,可靠性的统计范围需要得到重新界定。低压供电台是整个系统结构中较为基本的独立组成单元,系统服务主要沿着医院、小区等公共区域进行用户数目统计。因为低压控制终端功能影响,在与低压用户相连过程中可能衍生用户自行管理的设备损坏状况,所以可靠性考察统计活动中需要将这部分人为因素剔除。另外,我国低压配电系统基本不会对供电用户实行限电措施,所以统计流程中也可以将限电影响因素排除。

(二)供电可靠性统计指标的体系设置

结合220V低压供电用户作为统计对象,参考发达国家配电可靠性指标模式,联系我国供电方式和管理现状,对低压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进行设置。为全面反映系统可靠性水平变化情况,可以采取趋势性指标手段将过去连续记录的统计数值进行平均计算获取。例如:在参考指标的设置上,为了进一步分析低压系统停电对用户利益产生的直接影响效果,在建设必要指标体系环节中,有关参考指标结构基本利用停电用户作为统计对象,包括重复停电率和停电缺供电量等数据要梳理完全。其中,停电用户的重复停电率指标是配电系统用户可靠性评价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停电缺供电量指统计电网发生故障停电之后,不能及时获取用户电量信息的状况,严重时会造成电网实际电量提供与用户需求之间差异状况难以衡量。

二、低压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预测分析

(一)现下供电设备结构研究

现下供电设备汲取智能设计优势,包括良好的容错性、高度非线性计算能力等,通过对生物神经网络进行简化、抽象模拟,进而形成必要的数学基础模型。这类算法将人工神经元模型、网络结构和操作措施结合,其中现下供电设备利用大量节点连接形成,其特定功能是对每个输入信号进行强度确认,包括信号组成效果和输出转移可行性等。

现下供电设备模型与生物大脑神经网络层状结构有所区别,同层之间的神经元不会相互干涉,但能满足相连要求。在此类互连结构中,按照功能划分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等,输入层负责外界信息的接收和整理,并传输给中间隐含层神经元;隐含层是神经网络的内部信息处理结构,主要落实信息变换职能;输出层则是将信息最终处理结果向外界输出。

现下供电设备操作包括两种。在训练学习操作上,将外部输入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要求,令网络按照训练算法对处理单元之间的连接权值实现调节,直到输入端将必要信息灌输之后,神经网络会同时产生输出结果。这个阶段中,不同连接权值已经调节完备,涉及特定的操作学习训练活动结束;正常操作环节是面对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实现预测的,将这部分网络结构进行信号匹配,就能达到相应结果的回忆模拟功效,有效杜绝系统谐振现象。

(二)现下供电设备可靠性预测模型搭建

实际应用活动中,现下供电设备使用的设计方式属于经验试探措施,即在保证基础问题充分解决的前提下,结合实践经验实现改进性试验流程的布施,最终筛选出较为合理的实现方案。现下使用频率较高的现下供电设备模型包括竞争型神经网络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等,不同模型实际解决问题形式各异,但内部局限作用仍不可避免。例如:竞争型神经网络主要负责信息分类工作,但涉及样本特征的明显条件比较苛刻;自组织神经网络在这部分工作上会显得疏松一些,但必要的反馈机制极度缺乏,并且对网络容量产生严格要求。

三、结束语

我国低压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主要受到信息采集条件的制约影响,必要的评估和预测模式是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不足问题制定的改善策略,在求解精度上有待提升。也就是说,我国在这部分调整工作仍有待完善,希望后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实现高绩效调整,尽量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消极用电心理,维持电力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动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铭乐.如何有效提高配电系统中用户供电的可靠性[J].广东科技,2008(03).

[2]徐向磊.配电网用户供电可靠性计算与改进措施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32).

大石山区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大石山区,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措施

0 前言

新时期下, 我国电力产业实现了转型和改革,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 都应向用户提供不间断、安全的电力能源。供电系统可靠性不仅代表着一个供电公司的整体实力, 同时是供电公司的基本职责。大石山区环境恶劣, 较一般地区的供电系统存在更多风险, 因此加强对该地区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 能够帮助广西大化供电公司更为明确地认识大石山区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 进而制定更为科学的方案, 满足山区发展需求。

1 供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网落后

近年来, 广西省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开始着手对农村配网的改造、升级, 导致配电网安排停电情况增多, 该情况的出现证明配电网络结构较为脆弱, 经不起考验, 且线路之间的联系较差, 难以在改造过程中继续供电[1]。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截止到去年年底, 我公司管辖范围内用户为2700 多户, 配网线路为74 条, 环网率为28.77%, 远低于平均水平。

10k V配电网络主要呈现放射状, 不少线路供电半径过长, 且线路普遍是一条线路供应一个乡镇, 如若其中某一线路发生故障, 可转供电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究其根本是环网率低所致, 严重情况下, 势必会导致该片区的用户都无法获得可靠的电能。另外, 就现状来看, 大化供电公司拥有35k V变电站15 座, 其中有2 座存在过载情况, 在春节前后, 由于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居民生活用电突增, 导致变电站过载, 进而引发停电事故。

1.2 设备因素

大石山区环境较为恶劣,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电网络运行压力, 极易受到气候、外力因素的影响, 加之线路长、站点多等特点, 导致故障停电次数增多, 直接影响了用户用电可靠性。随着时间的增加, 设备自身质量也会出现问题, 导致设备绝缘性能大打折扣。

1.3 对可靠管理的不重视

目前, 由于电网规模扩大, 电力人员数量较少, 加之现有人员故障维修能力并不高, 在事故发生时, 无法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 且缺少应急修复预案制度, 直接延长了停电时间。另外, 各基层供电所对可靠性管理的不重视, 岗位设置不科学, 并未发挥部门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影响大石山区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原因很多, 要想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还需要从着手于上述几个方面

2 提高供电系统安全的对策

2.1 增强电网安全意识

公司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电网安全意识, 加强对故障多发点的巡视, 并对隔断网络设置评级, 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评级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停电事故, 为当地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管理者要加大避雷设备的应用力度, 减少外部因素对线路产生的消极影响, 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检查防雷装置运行状况等, 保养和更新设备, 规避各类安全事故。广西大化供电公司要结合当前人才结构情况,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并将培训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引导人员自觉参加培训活动, 努力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能够在短时间增强对配网故障的应急反应及修复能力。同时, 还应提高人员招聘要求, 完善员工薪酬结构, 吸引更多电力专业人才参与到大石山区的供电系统管理工作当中。将人员、技术及管理有机整合到一起, 才能够真正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为山区用户输送更多电能, 满足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需求。

2.2 重视停电管理

目前, 实现对用户源源不断的供电成为电力公司发展的终极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落实停电计划的管理。第一, 电力公司应组织和协调基层部门做好主网年度、半年度停电协调管理, 突破主、配网之间的局限性, 逐渐转变传统工作方式, 进而实现主、配网工程项目建设和发展目标。另外, 还应将重复停电率等五项指标作为管理要求, 每月举行例会, 并对故障点进行跟踪检查, 提高供电系统稳定性。

2.3 加强转供电管理

由于大石山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多数情况下, 当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 维修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故障点, 将会造成长时间的、大面积停电。对此供电公司可以从管理层面上进一步挖掘供电潜能, 坚持能转必转的原则, 全面覆盖所有具备转供能力的线路, 保证在检修或者施工范围外的用户能够正常用电。目前, 在电力产业改革下, 技术成熟水平提升, 适合广泛推广, 积极引进转供电技术, 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相契合, 且能够真正实现不间断供电目标, 为电力公司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2.4 确保设备健康

带电作业作为一项在正常供电情况下, 对配网进行项目检修的技术,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并结合实际情况, 能够减少停电次数, 适合大石山区供电系统的管理。另外, 还可以使用便携式红外成像设备, 准确判断配网线路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用电高峰期, 能够减少外部环境对线路产生的消极影响。将GIS技术作为基础的营配一体化平台, 能够将数据从配电GIS系统中获取, 实现对可靠性指标的统计, 真正做到了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理。另外, 还可以根据上一年气候因素、外部环境等进行深度分析, 全面配合供电系统管理, 预防电力事故的同时, 提高系统稳定性。

3 结论

随着广西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供电公司要认清当前地严峻形势, 加强对供电公司管辖的大石山区进行深入调研, 了解影响配网可靠性的主要原因, 并从培养人才, 引进先进技术等多个角度入手, 不断优化配网系统, 减少停电次数的同时, 提高电力服务质量, 进而促进广西省大石山区的经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陶飞达.提高山区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措施探讨[J].机电信息, 2011 (24) :223+225.

上一篇:低氮燃烧器下一篇:解剖学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