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雷措施范文

2024-07-24

建筑防雷措施范文(精选12篇)

建筑防雷措施 第1篇

1.1 直击雷的防护

防避直击雷主要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312_1~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电子设备雷击导则》、《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

1.2 感应雷的防护

(1)电源防雷。根据楼房建设的要求,配电系统电源防雷应采用一体化防护,由于避雷器生产厂家的设计思想各不相同,相应其避雷器的性能特点也不尽一致。(2)信号系统防雷。与电源防雷一样,通讯网络的防雷主要采用通讯避雷器防雷。目前,计算机远程联网常采用的方式有电话线、专线、X.25、DDN和帧中继等,通讯网络设备主要为MODEM、DTU、路由器和远程中断控制器等。通常根据通讯线路的类型、通讯频带、线路电平等选择通讯避雷器,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3)等电位联接。等电位联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为防止雷电反击,将机房内的主机金属外壳、UPS及电池箱金属外壳、金属地板框架、金属门框架、设施管路、电缆桥架、铝合金窗的等电位连接,并以最短的线路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上,且各导电物之间的尽量附加多次相互连接。(4)金属屏蔽及重复接地。在做好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屏蔽、重复接地等办法,避免架空导线直接进入建筑物楼内和机房设备,尽可能埋地缆进入,并用金属导管屏蔽,屏蔽金属管在进入建筑物或机房前重复接地,最大限度衰减从各种导线上引入雷电高电压。

1.3 防雷电侵入波

为了防止雷电侵入波沿低电压线路进入室内,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及金属线槽等接地。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外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或2~3mm的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装置可以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并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30Ω。阀型避雷器装在被保护物的引人端。其上端接在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运行,当因雷击,有高压冲击波沿线路袭来时,避雷器间隙击穿而接地,从而强行切断冲击波,这时进入被保护物的电压仅是雷电流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残压。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以便系统正常运行。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支、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设置避雷器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其冲击接地阻不宜大于10Ω。通过大量的工作实例证明,其接地电阻测量值均在4Ω左右,完全满足住宅建筑防雷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技术上,达到规范、标准、可行;经济上,实用、美观、大方;同时防雷效果也十分理想。

1.4 防避球形雷

防避球形雷最好在雷雨天不要打开门窗,并在烟囱、通风管道等空气流动处装上网眼不大于4cm2,粗约2~2.5mm的金属保护网,然后作良好接地。在国际建筑物防雷标准(IEC/TC-81)和我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均没有对球雷的防护作出规定。防护球雷并不困难,就防护球雷措施而言,最好是笼式避雷网,如果达不到笼式避雷网条件,就在建筑物的门窗上安装金属纱网并接地;堵好建筑物墙面上不必要的孔洞;烟囱与出气管上口均要加装铁丝网并接地;储存或损伤易燃易爆物体的仓库和厂房的烟囱和放气管应加装阻火器并接地。对高大树木下的重要建筑物尤其要采取防护球雷的措施。

2 建筑物防雷装置

建筑物防雷的整体性体现在对建筑物防雷设计和安装时,要对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做整体的统一的考虑。建筑物外的整体观念是指对一个院落、一个小区以及附近的环境要做全面的防雷规划,同时还不能违反小区规划的要求例如:所安装的避雷针杆塔是否影响小区的美观,所用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是否与建筑物的立面相配以及低矮建筑物能否由高大建筑物或高大烟囱上的避雷装置所保护等等。对接地装置也要综合统一考虑。所以说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和安装应将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建筑物外的环境及至全小区的防雷装置进行整体统一的考虑。建筑物的防雷装置,一般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1)接闪器:接闪器也叫做受雷装置,是接受雷电流的金属导体,即通常所指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当建筑物由于美观上的要求,不允许装设避雷针时,可采用避雷带或避雷网。利用直接敷设在屋顶和房屋突出部分的金属条(圆钢或扁钢)作为接闪器。(2)引下线:引下线又称引流器,它是把雷电流由接闪器引到接地装置的导体。一般敷设在外墙面或暗敷设于混凝土柱子内。(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埋在地下的接地导体(即水平连接线)和垂直打入地内的接地体的总称。其作用是把雷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

摘要: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防雷,简单的说就是对建筑物用避雷针(网、线、带)和一些建筑物自身的金属物来作为接闪体,以免建筑物本身遭受到直接雷的损坏。我国也是一个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了解雷电的规律,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和自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电气设备,种类,防雷措施

参考文献

[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2000.

建筑防雷措施 第2篇

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高层建筑物防雷及接地措施 第3篇

关键词 高层建筑物;防雷;接地;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82-01

1 高层建筑物的特点

在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主要有框架、框剪、剪力墙、框筒、钢结构等。高层建筑物的特点是人员比较多而且大多数不熟悉电气,室内充满着强、弱电设备,而且大多数经常被人们所接触;较之其他建筑物相比,空间小,且电气线路比较复杂。高层建筑物的主要损害来源于雷电造成的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因此,不仅仅要保障电气设备、通信设备的安全,对高层建筑物内的人员,建立一个雷电安全的空间也很重要。

2 建筑物的防雷系统

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部分。内部防雷保护包括屏蔽隔离、合理布线、过电压保护和等电位联结等。高层建筑通常是利用地梁、承台、桩基等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并利用建筑物混凝土柱内或剪力墙中竖向主筋作为引下线与接闪器连接构成防雷系统。高层建筑的防雷必须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作为整体综合考虑,采取措施。以一个建筑物为例,它有防雷、等电位联接及共用接地系统组成,一般采用屋面避雷针(带)、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及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一个笼形避雷网,这样做较好地取得了均压和屏蔽防雷效果。

3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对于高层建筑物如何建立雷电安全空间,应基于一下四个部分考虑。

3.1 建立完善的外部防雷装置

高层建筑物的外部防雷包括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三部分组成,主要是防止直击雷和侧击雷,保护建筑物本身不遭受雷击。

3.2 建立安全的法拉第笼

做法是将被保护的建筑物用垂直和水平的铜带或钢筋导体密集地包围起来,形成一个保护笼。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是利用建筑物混凝土内部的结构钢筋作为笼式避雷网。但于建筑物对外有电气通道,因此削弱了防雷的效果。在这种笼内的电气线路和设备,不会因为外界的雷电流而造成危险的电位。因此建立安全的法拉第笼是高层建筑物防雷的最好措施。

3.3 共用接地系统

在高层建筑物中,除了防雷接地,还有电视监控系统、卫星天线系统、通信系统等等都需要进行接地,如果都采用独立的接地网,且彼此影响不大,应相距在12 M以上,但这在城市里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只能采用共用接到。

1)减少了接地极的数量,简化接地系统,节省费用。

2)在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极时,可以得到比人工接地极小得多的接地电阻,一般在1 Ω以下,容易满足设计和使用上的要求,同时有利于于自动切断电源,减少接触电压,便于泄放接地电流,使电位差不会超过安全容许的范围。

3)减少相对电位差。如下面所示,若雷电击从建筑物顶端钢筋经柱内钢筋流入基础钢筋,流散入地面,建筑物的电位上升。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电位对大地上升了U1,但对建筑物只上升了△U。△U称为对地现在电位,一般不超过真正对地电位的1%。对于大接电电流系统而言,接地电阻R按2000/I选用,则接地电阻产生对地电位不超过2?000 V,人及用电设备所承受的电压不大雨最大对比电位1%V,即20 V,这个电压对人很小,对人和设备很安全的。

3)有足够的热稳定性。高层建筑物内钢筋很多,总截面非常大,无论雷电流或者故障电流都不会造成熔断现象。

3.4 完善等电位连接

在高层建筑物中,各种强、弱电设备按各自要求进行接地外,各自管道、建筑构件也应该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是施工单位常常在施工过程中易忽视的地方。将人们经常接触的外部易导电部分进行等电位连接,如金属扶手、金属门窗、金属门框、卫生间的金属构件等等。

同时将高层建筑物所有接地极、接地端子等连接程一个等电位空间。利用结构柱内对角钢筋作为引下线,每根柱子的纵向主筋自下而上焊接,每层又与梁板钢筋焊接,向上伸出与避雷带焊接,向下与接地体(基础、承台及桩基)钢筋焊接。将每个楼层的等电位连接与建筑物柱内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连接,这样每个楼层都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法拉第笼和等电网,保证设备、人员等的电气安全。

4 结束语

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项工程,其覆盖面广,与各专业系统交叉点多,验收过程中发现,造成雷电装置不合格的原因不是设计者不合理,而是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施工。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认真、细致、全面地加以综合考虑,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以确保建筑物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2000.

[2]李景禄,胡毅,刘春生.实用电力接地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

[3]乃远程.浅谈计算机网络系统得防雷设计[J].气象应用与研究,2007,28(2).

建筑物综合防雷措施 第4篇

1 确定防雷级别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按防雷要求分为3类。第1类防雷建筑物:内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 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或者人身伤亡者。第2类防雷建筑物:内有爆炸物质, 爆炸不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或者国家级重要建筑物, 或者是符合预计雷击次数要求的一般建筑物。第3类防雷建筑物:一般建筑物。以某学校一教学楼为例, 长73 m、宽16 m、高20 m, 此地区年预计雷击日数为28.4 d。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 除了由建筑物的功能定性外, 第2~3类防雷建筑, 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N。计算公式如下:

式 (1) ~ (3) 中:N为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次/年;K为校正系数, 一般情况取1.0;Ng为建筑物所在地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 次/ (km2·年) ;Td为年平均雷暴日, d/年;Ae为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 km2;L为建筑物长度, m;W为建筑物宽度, m;H为建筑物高度, m。

将Td=28.4代入式 (2) 中, 得Ng=1.86次/ (km2·年) ;将L=73 m, W=16 m, H=20 m代入式 (3) , 得Ae≈0.023 km2, 因此N≈0.043次/年。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1994) , 此教学楼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年, 且小于或等于0.06次/年, 且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故应划为第3类防雷建筑物。

2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防雷击电磁脉冲, 主要是采用等电位连接、屏蔽、布线和安装SPD[3]。在建筑物遭受直接雷击或附近遭雷击的情况下, 线路和设备产生过电流和过电压, 防雷击电磁脉冲是即防在上述情况下产生的电涌。

2.1 合理的屏蔽及布线

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 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 线路屏蔽, 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 从而实现对微电子设备的防护[4]。建筑物中做屏蔽主要是避免雷电电磁脉冲侵入到建筑物, 造成建筑物内设备损坏, 因为雷击建筑物或临近地区雷击放电均有可能产生上述影响。适当安排布线和电缆的敷设路径, 可以有效避免高的感应电压或感应电流, 以使由供电线缆和信号线缆形成的共同环路围绕的范围减至最低限度, 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从而达到基本屏蔽效果。

2.2 等电位连接

应使建筑物的各金属管线、地面、墙板等同处于一个电位, 从而保证建筑物内部不产生反击的危险。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物与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即是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2个防雷区的界面上宜采取屏蔽措施, 还应把所有通过界面的金属物进行等电位连接。

2.3 SPD的选择与布置

一是信号线路、天馈线路也应根据相应的要求选取SPD。二是电源SPD的选择与布置。主要原理是:当电源线或通讯线上雷电流 (或电压) 达到一定的强度时, 通过SPD把雷电流导向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 并应符合以下2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箝压, 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并设置SPD。然后, 进行雷电流分流计算与雷击风险评估分级, 并据此进行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 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 m, 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 m。SPD的安装位置: (1) 在LPZ0A或LPZ0B区与LPZl区交界面, 安装第1级, 安装位置应在进线开关中。 (2) LPZl和LPZ2交界面安装第2级SPD, 安装位置如楼层配电箱。 (3) LPZ2与后续防雷区交界面安装第3级SPD。 (4) 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按要求也宜安装SPD保护。

3 直击雷防护

3.1 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避雷带接受的雷电流导入大地[5]。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 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4 mm;宜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 mm。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均匀或对称的分布, 可减少电压降, 反击危险也相应的减少。第1类、第2类、第3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间距分别在12、18、25 m以内。一般的民用建筑, 利用柱内筋作为引下线时, 要求2根 (φ≥16 mm) 或者4根直径大于12 mm的主筋。引下线主筋从上到下通长焊通, 其上部应与接闪器焊接, 下部与基础焊接, 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地梁面筋等焊接通, 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

3.2 接闪器选择和布置

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 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4 mm;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 mm。接闪器应由下列的1种或多种组成: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独立避雷针;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避雷针或避雷网。第1类防雷建筑物的网格不大于6 m×4 m或5 m×5 m;第2类防雷建筑物的网格不大于12 m×8 m或10 m×10 m;第3类防雷建筑物的网格不大于24 m×16 m或20 m×20 m。

3.3 防侧击雷

第1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30 m, 从30 m起每隔不大于6 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第2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 m, 高度超过45 m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第3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60 m时,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 钢筋应互相连接。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应将防雷装置与1类30 m、2类45 m、3类60 m及以上建筑物外墙上较大的金属物如栏杆、门窗等连接。

3.4 接地装置

在设计中, 应首先考虑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装置可使用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 但在实际设计时, 必须注意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的条件, 当实际测量不能满足要求时, 另打人工接地体。要求以硅酸盐为基料的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为了防止雷击电压对微电子设备产生反击, 要求建筑物的防雷地与其他接地专用接地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 但是在工程设计中往往无法做到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因此一般采用共用接地, 共用接地体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以接入设备中最小值确定。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受环境、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电阻率会出现偏高的情况, 所以要降低接地电阻。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 宜采用下列方法:一是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二是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 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三是换土;四是采用降阻剂。

4 结语

建筑物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要防直击雷, 又要防感应雷及雷击电磁脉冲, 将两者有机结合, 构成一套完整的防雷体系。同时建筑物防雷要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2]刘卫国.农村防雷装置的施工要求[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300-301.

[3]周健.浅谈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措施[J].科技与生活, 2010 (7) :128.

[4]王洁, 路永玲.农村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7) :134.

建筑防雷措施 第5篇

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四、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五、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

六、架空避雷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七、架空避雷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八、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 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论文

★ 二级防雷的建筑物规定有哪些?

★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施的防雷措施

★ 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及有效措施

★ 减负提质的有效措施

★ 局域网常见问题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屏蔽措施规定有哪些?

★ 防雷协议书示例

★ 安全教育防雷电教案

浅析建筑防雷问题 第6篇

【摘 要】本文重点从防雷的基本机理以及传统建筑防雷问题进行阐述,并且探讨了现代智能建筑中应采取的相应防雷措施。

【关键词】雷电;防雷;建筑防雷;智能建筑

1.建筑防雷

1.1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

国际电工委员会编制的标准(IEC1024-1)将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是指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1.2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因此被保护建筑物内的金属物接地,是防雷电感应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做好等电位联结。对一、二类防雷建筑物内平行或交叉敷设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是防止电磁感应所造成的电位差能将小空隙击穿,而产生电火花,每隔≤30m做好接地。

1.3防雷电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高电位对金属设备或电气线路反击的措施

目前建筑物内大多采用共同接地装置,当雷直击于本建筑物防雷装置时,假设流经靠近低压电气装置处接地装置的雷电流为20KA,当冲击接地电阻=1Ω时,接地装置上电位升高为20KV,而一般室内低压装置的耐冲击电压最高为8KV。其结果就使低压电气装置绝缘较弱处可能被击穿而造成短路,发生火灾、损坏设备,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防雷建筑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雷网络,使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减至最小。

建筑物为高压进线时,高、低压侧各相上均设避雷器,用以防护由高压进线的雷电和操作(断路器动作,投切大电动机和电容器组等)过电压。电子设备较多且重要的建筑,在低压配电支线上再装设过电压保护,做为后备保护,主要用于进一步抑制经前置保护限制后的剩余过电压和电源线上由感应或耦合产生的过电压。建筑物为低压进线时,在电源总进线处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2.智能建筑防雷

2.1智能建筑

现在智能建筑主要由建筑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信息通信系统(CAS)三个系统组成,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将此三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系统内的电子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而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以及其他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的弱点,当其受到电磁脉冲,特别是闪电电磁脉冲的袭击,使得这些高灵敏的电子系统在运行时,出现程序运行错误、数据错误、时间错误;、死机、无故重新启动甚至造成用电设备的永久性损坏,给各行各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2.2智能建筑中的防雷措施

直击雷防御系统是捕捉雷电闪击保护建筑物及设备。感应雷防御系统是为了降低雷击时的冲击电位差和电磁脉冲。采用传统的装设接闪器,由接闪器和引下线将雷电流导入接地极,流向大地,并在电网中加装避雷器等防雷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防止直击雷和消弱电压波的强度,减少雷击的破坏程度,但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电网中的又雷击引起的暂态过电压,感应雷电脉冲一般都在千伏以上,普通的电气设备一般可允许闪电脉冲电压6000V,但对于计算机设备,其信号电压很低,一般只有100V左右,最小仅有10V左右,当其闪电脉冲电压为在几十伏或到几百伏就会使计算机损坏,因此需采取以下措施。

2.2.1对电源系统和信息系统分级保护

为了有效防止暂态过电压的灾害, IEC664-1中提出,对电源系统分为Ⅰ、Ⅱ、Ⅲ、Ⅳ级防护,将过电压数值降低到设备可以承受的水平。

雷电及其它瞬态浪涌冲击现象,对精密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包括UPS电源),造成很大的危害。采用电源过电压保护器可以利用快速响应模块,通过其优良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来实现抑制暂态过电压的。在正常工作时,模块呈高阻抗特性,泄漏电流很低,不影响正常工作。当出现暂态过电压时,模块呈低阻抗特性,使暂态过电流迅速泄放,抑制暂态过电压,维持电压稳定。

信号防雷系统由于雷电波在线路上能感应出较高的瞬时冲击能量,因此要求网络通信设备能够承受较高能量的瞬时冲击,而目前大部分设备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使耐过电压、耐过电流水平下降,必须在网络通信接口处加装必要的防雷保护装置以确保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通信系统进行防雷保护,选取适当保护装置非常重要,应充分考虑防雷产品与通信系统匹配。对于信息系统,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确定。

2.2.2采用等电位联接

防止雷电的侵害的一项关键措施,即采用等电位联接。等电位联结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种金属部件和各种系统之间的电位差,而实施的导体联结。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要通过过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联接。总等电位联接,就是将所有进出保护范围的金属管道(包括水管、供热管道等)以及所有电源线和所有信号线(包括载流导体),当闪电电流流经这些导体时,等电位联接可以用来安全地承载涌流。

2.2.3加强传统防雷装置传统避雷针在引雷后会引发地电位反击和二次雷击效应

为了减少雷电流精度徒度和电磁辐射场,应选用阻抗型的避雷针和接闪器等。或者采用提前放电式避雷针, 如采用提前放电式避雷针PULSAR。它的主要原理是将一个高脉冲电压系列加在普通避雷针尖端(大约10000伏),来引发自发电晕效果,形成上行先导,从而吸引雷电流使其更准确地通过避雷针形成的泄放通道泄放雷电流。由于提前放电式避雷针在雷电泄放前提前放电,形成上行先导,所以,它将传统避雷针的被动吸引雷电流变为主动吸引雷电流。也就克服了传统避雷针的缺陷,相当于加长了传统避雷针的高度,自然在同等高度下也就加大了避雷针的保护角,使其提供的保护范围更大、更加可靠有效。使其具有更大的保护范围。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经济可靠的笼式避雷网。增加引下线数量,加速雷电流的分流,减少磁场集中程度。加强所有外漏的金属门窗与结构的连接,提高建筑物的自然屏蔽能力。减少接地电阻值,降低接地电位。

3.结论

建筑防雷这个老话题,随着科技的进步防雷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东西,建筑防雷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故此一些建筑防雷技术及防雷产品其性能和效果,仍需以科学的态度在实践中检验,并在理论上发展完善。由于雷电本身是小概率事件,需要大量长期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有益的结果,这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必须站到历史时代的新高度来认识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人类对雷灾防御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时煦等.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R.H.Golde.雷电.水利电力出版社.

[3]金磊,王时煦等主编.最新现代建筑防雷与电气安全设计资料选集.

[4]孙成群.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

建筑物防雷技术措施 第7篇

1.1 直击雷

当天气炎热时, 天空中往往存在大量雷云。当雷云较低飘近地面口才, 就在附近地面特别突出的树木或建筑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电场强度达到——定值时, 雷云就会通过这些物体与大地放电,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雷击。这种直接击在建筑物或其他物体L的雷电叫直击雷”自接雷击使被击物体产生很高的电位, 从而引起过电压和过电流, 不仅会击毙人畜, 烧毁或劈倒树木, 破坏建筑物, 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

1.2 感应雷

当建筑上空有雷云时, 在建筑物上便会感应出相反电荷。在雷云放电后, 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消失了, 但聚集在屋顶上的电荷不能立即释放, 因而屋顶对地面便有相当高的感应电压, 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 引起建筑物内的易爆危险品爆炸或易燃物品燃烧。这里的感应电荷主要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的, 所以称为感应雷或感应过电压。典型感应雷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1.3 雷电波侵入

当输电线路或金属管路遭受直接雷击或发生感应雷时, 雷电波便沿着这些线路侵入室内, 造成人员、电气设备和建筑物的伤害和破坏。雷电波侵人造成的事故在雷害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应引起足够重视。

1.4 球形雷

球形雷的形成研究还没有完整的理论。通常认为它是一个温度极高的特别明亮的眩目发光球体, 直径在10~20cm以上。球形雷通常在闪电后发生, 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在空气中漂行, 它能从烟囱、门、窗或孔洞进入建筑物内部造成破坏。

2 雷暴日

雷电的大小与多少和气象条件有关, 评价某地区雷电的活动频繁程度, 一般以雷暴日为单位。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或者看到雷闪就算一个雷暴日。由当地气象台站统计的多年雷暴日的年平均值, 称为年平均雷暴日数, 单位为d/a。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天的地区称为少雷区, 超过40天的地区称为多雷区。

3 雷电的危害

雷电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直接破坏作用, 主要表现为雷电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二是间接破坏作用, 主要表现为雷电产生的电气效应和电磁效应。

3.1 热效应

雷电流通过导体时, 在极短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热能, 可造成物体燃烧, 金属熔化, 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

3.2 机械效应

雷电的机械效应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雷电流流人树木或建筑构件时在它们内部产生的内压力;二是雷电流流过金属物体时产生的电动力。

雷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的温度很高, 一般为6000~20000℃, 甚至高达数万摄氏度。当它通过树木或建筑物墙壁时, 被击物体内部水分受热急剧汽化, 或缝隙中分解出的气体剧烈膨胀, 因而在被击物体内部出现了强大的机械力, 使树木或建筑物遭受破坏, 甚至爆裂成碎片。

另外, 我们知道载流导体之间存在着电磁力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力称电动力。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时, 也会产生巨大的电动力使它们遭受破坏。

3.3 电气效应

雷电引起的过电压, 会击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 产生闪络放电, 以致开关掉闸, 造成线路停电;会干扰电子设备, 使系统数据丢失, 造成通信、计算机、控制调节等电子系统瘫痪。绝缘损坏还可能引起短路, 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防雷装置泄放巨大的雷电流时, 使得其本身的电位升高, 发生雷电反击;同时雷电流流人地下, 又可能产生跨步电压, 导致电击等。

3.4 电磁效应

由于雷电流量值大且变化迅速, 在它的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强大且变化剧烈的磁场, 处于这个变化磁场中的金属物体就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使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体产生感应电流, 产生发热现象。此热效应可能会使设备损坏, 甚至引起火灾。特别是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将更危险。

4 防雷装置及接地形式

防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组成, 接地装置又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 如图2所示。

4.1 接闪器

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收雷云放电的金属物体。接闪器的类型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环等。

所有接闪器都必须经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闪器利用其金属特性, 当雷云先导接近时, 它与雷云之间的电场强度最大, 因而可将雷云“诱导”到接闪器本身, 并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安全地泄放到大地中去, 从而保护物体免受雷击, 如图3所示。

4.2 避雷针及保护范围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发电、配电装置、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针通常采用镀锌圆钢、镀锌钢管或不锈钢钢管制成, 可以安装在建筑物、支柱或电杆上, 下端经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焊接连接, 将其顶端磨尖, 以利于尖端放电。避雷针安装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保证足够的雷电流流通量, 对避雷针最小直径有所限制, 其值如表1所示。

避雷针对周围物体保护的有效性, 常用保护范围来表示。在一定高度的接闪器下面, 有一个一定范围的安全区域, 处在这个安全区域内的被保护物体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非常小, 这个安全区域叫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至关重要。避雷针对建筑物保护范围一般用滚球法确定。

滚球法是将一个以雷击距为半径的滚球, 沿需要防直接雷击的区域滚动, 利用这一滚与避雷针及地面的接触位来限定保护范围的一种方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如图5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

(1) 当避雷针高度九≤滚球半径ds时。

(1) 距地面ds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2) 以避雷针针尖为圆心, 以ds为半径, 作弧线交平行线于A、B两点。

(3) 以A或B为圆心, ds为半径作弧线, 该两条弧线上与避雷针针尖相交, 下与地面相切, 再将此弧线以避雷针为轴旋转180°, 形成的圆弧曲面体空间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

(4) 避雷针在h。高度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Fx按下式确定 (单位为m) :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o可确定为

式中rx——避雷针在hs。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m) ;

ds——滚球半径, 如表2所示 (m) ;

h——避雷针的高度 (m) ;

hx——被保护物的高度 (m) ;

r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m) 。

(2) 当避雷针高度h>滚球半径d, 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为d。的一点, 代替避雷针针尖作为圆心, 其余的作图步骤与九≤滚球半径d。时的情况相同。用上述计算公式时, h用d, 代替。据此可知, 当h>ds时,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再增大, 并在其高出滚球半径h—d, 部分, 将会遭受侧面雷击。

4.3 避雷线

避雷线是由悬挂在架空线上的水平导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的。水平导线起接闪器的作用, 它对电力线路等较长的保护物最为适用。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架设在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或变电站构筑物上, 以保护架空电力线路免受直接雷击。由于避雷线是架空敷设的而且接地, 所以避雷线又叫架空地线。避雷线的作用原理与避雷针相同。

4.4 避雷带 (网)

避雷带和避雷网主要适用于建筑物。避雷带通常是沿着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如屋脊、屋檐、屋角等处装设的带形导体。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场地防雷措施检测 第8篇

自从贵州省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开展防雷检测以来, 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 在贵州省已经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建筑物防雷检测技术和体系, 贵州省防雷中心也已经根据计量认证体系制定了相关防雷措施细则, 并且根据当地的防雷检测技术制定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逐渐出现一些新的问题[1,2,3], 如建筑施工场地出现的塔吊和临时设施等防雷措施如何进行检测?在对防雷措施施工时又应注意哪些哪些问题呢?因此本文根据近些年前人们的检测经验提出几点施工现场临时施工措施提出个人的几点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

1 塔吊防雷措施检测

塔吊是建筑施工场地中高度最大的金属构筑物, 也属于空旷场地中的高大金属物体, 在塔吊顶部既有塔吊司机施工, 地面上还有指挥员及其施工人员, 因此在雷雨环境中, 塔吊无疑成为了整个空旷场地的“避雷针”。一旦闪电击中塔吊, 有可能发生雷击事故[4,5]。在《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中规定:塔吊的金属结构和所有的电气设施金属外壳等均应可靠接地, 并且接地电阻不能大于4Ω。而在实际施工时, 施工单位往往为了省事, 接地电阻远大于4Ω,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浙江省防雷中心曾接到过塔吊遭受雷击的事故案例:03 年6 月, 杭州某工地现场, 在进行施工时天气突变, 塔吊直接遭受雷击, 现场塔吊司机和地面上的施工人员遭受瞬间电击, 但施工现场并无人员伤亡。通过事后检测发现:塔吊接地电阻为5Ω, 大于规范规定值4Ω, 在雷电中心的指导下, 施工单位对其进行整改, 使得塔吊接地电阻达到2.8Ω, 达到规范规定值后直至施工结束, 塔吊并未再出现类似塔吊遭受雷击事故。

为避免施工场地中塔吊再次遭受雷击事故, 施工单位在对塔吊进行安装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对塔吊接地电阻进行及时检测, 当接地电阻大于4Ω时应及时对其进行整改;塔吊上部的驾驶室与地面连接的金属管线等也应可靠接地, 并在塔吊电源线上安装电压浪涌保护器, 避免塔吊及其附属部位遭受雷击, 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2 脚手架防雷措施

在施工场地中墙体脚手架易发生倒塌事故, 因此对其进行防雷措施是施工单位容易疏忽的环节。外墙脚手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金属钢管组合而成, 并且脚手架与建筑物结构并无金属连接, 脚手架伸出建筑外。建筑物外墙的脚手架犹如密密麻麻的避雷针固定在建筑外外部。脚手架的存在可减少建筑物被雷电直击的概率, 可将雷电引入脚手架内导致脚手架遭受雷击。而避雷针的作用是将雷电引入自身, 而将电能散入至大地, 保护其他部位不遭受雷击的危险。因此若不对脚手架进行一定的接地措施, 从而可导致脚手架遭受电击事故, 有可能导致脚手架上施工的工作人员遭受点击的危险。

因此施工单位在安装脚手架时应做好脚手架的接地措施, 脚手架的接地电镀电阻应小于10Ω, 而为考虑到更为安全的措施, 接地电阻宜小于2Ω, 确保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3 施工临时用房的防雷措施

由于近些年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房大多数采用的结构为轻钢彩钢瓦房。轻钢房具有施工简单、质轻、保温效果好、隔声、耐腐蚀性、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而被大量使用。

目前施工现场尤其是施工单位的项目部大多采用轻钢结构作为项目办公场所和居住场所, 轻钢房内往往布置较多的电脑及其他电气设施。由于施工现场的临时性, 轻钢房建造时较少考虑将轻钢结构进行接地保护, 不做防雷措施。轻钢房屋面采用夹心板制作而成, 并且整体结构采用的大多数材料都为金属, 若安装时不对其进行防雷措施, 在雷雨天气时很有可能遭受雷击, 发生雷击事故, 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降低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可不必对临时施工用房安装接闪网和接闪带作为防雷措施, 但必须对其进行做防雷接地装置, 在临时轻钢用房的合适位置安装接地引入线, 引入线应通过螺栓和轻钢结构临时用房的结构主要骨架进行有效连接。

4 旗杆的防雷措施

近些年由于文明施工和施工企业等的迅速发展, 施工现场设置的各种旗杆也越来越多。旗杆一般设置在空旷处, 因此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雷雨等天气时容易发生电击事故, 这是由于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旗杆相当于避雷针立于空旷环境中。当旗杆接入闪电电流后可能会使地面产生跨步电压等潜在的危害事故。也有可能当旗杆接入闪电电流后由于大地电阻过大使旗杆内电能不能完全释放于大地中, 造成旗杆基座遭受雷击破坏。

2012 年贵州某项目部旗杆遭受雷击, 使得旗杆基座遭受破坏, 幸好发生雷击事故时是在夜里, 旗杆周围并未有施工等相关人员, 因此并未造成人身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尽管此次事故并未造成较大损失, 但是给予了相关施工单位一个警告。有些施工单位和其他公司单位附近设置相关标志性旗杆, 发生雷击事故时为减少附近施工人员和行人的人身安全, 因此在旗杆建造时和年度检测时应注意旗杆的防雷接地情况, 为达到更好的防雷效果, 因此对旗杆做接地处理时应在旗杆基础周围做好环形接地体, 防雷接地埋深应不小于0.8m, 电阻应小于规范规定值10Ω。

5 结论

在施工现场施工和检测时, 应注重塔吊、脚手架、简易轻钢房和金属旗杆等, 对这些构筑物和设施做好防雷处理和检测, 因为这些部位的防雷处理是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容易忽视的环节, 但是又是特别重要的部位, 略微疏忽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彻底消除雷击隐患, 应切实做好上述部位的年度防雷检测, 将临时设施的检测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 将临时设施的防雷处理作为图纸审查的必备条件。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个口号, 而是没一个施工人员和检测人员应首先考虑的重点, 只有施工和检测人员主动、及时的做好这些临时设施的防雷工作, 才能将自然灾害产生的危害程度降为最低, 最大程度的做到“以人为本”。

摘要:为解决施工现场临时设施不合格或不合理的防雷接地措施, 对施工现场容易忽视的防雷接地设施提出了具体的施工和检测意见, 以降低雷电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临时设施,防雷,接地处理,现场施工

参考文献

[1]张巍.第16届亚运会场馆临时设施电气设计简析[J].建筑电气, 2011, 02:18-21.

[2]古名岸, 胡全玲, 罗国金, 杜江.实施防雷工程过程中应规范的内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9:16-17.

[3]谢冠锋, 黄保升.防雷接地技术在沙特东部基地施工现场的计算应用[J].石油化工建设, 2011, 01:71-72+77.

[4]劳智炬.对雨期建筑工程施工及安全技术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1, 16:161-162.

高层建筑防雷接地措施的探讨 第9篇

1.1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组成

防雷系统的组成从下到上一般由接地极 (体) 、引下线, 避雷带或避雷针组成。

(1) 接地极 (体) 一般为建筑基础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高层建筑基础普遍为预制管桩或钢筋水泥灌注桩, 利用建筑物桩基钢筋做为自然接地极, 效果很好。这样, 引下线与接地极连接应焊接到基础桩基主筋, 利用基础地粱底部两根不小于Φ16的钢筋及途经基础桩基两根竖向主筋焊接。桩根接地极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基础接地施工图标注而定。如图1 (利用桩基钢筋做接地极) 所示:

(2)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正常利用结构柱外侧两根不小于Φ16的主筋连续焊接作为引下线, 上与避雷带连接, 下与接地干线 (一般是与接地极连接的地梁钢筋) 连接, 依据电流效应原理, 建筑物周围的柱子导下的电流强度最大, 引下线位置数量正常设置在建筑物靠近外墙的, 四角及拐角处的柱子。当不能利用建筑物结构内钢筋做防雷引下线, 在建筑物柱或墙面外专设明装的或暗装的引下线时, 新规范中二类防雷要求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 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 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8m。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 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 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 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三类防雷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为不应大于25m。

(3) 屋面采用Φ12镀锌圆钢作避雷带, 在引下点处与柱外侧两根主筋>Φ16钢筋焊接引下, 凡露出屋面所有不带电的金属物体, 均与避雷网焊接, 避雷带要形成闭合环路。避雷带的安装如下图2 (避雷带的安装) 所示:

1.2 建筑防雷接地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雷接地的效果主要是在施工阶段体现, 施工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到有效保证防雷接地质量, 依据本人多年的现场管理经验, 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

(1) 现场经常遇到工或相关专业人员对防雷接地重视不够, 认为其技术性不强, 工艺较简单, 范围又窄小, 往往在施工中出现不重视或遗漏, 抱着侥幸的心理, 未能引起人们的警觉。因此, 端正思想态度, 每一道工序的施工隐蔽验收至关重要, 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

(2)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防雷知识一知半解, 任凭工人随意施工。对防雷分部工程 (子分部) 如何做到质量保证, 达到效果, 做为施工管理人员, 应该全面认识防雷系统与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的控制。

2 高层建筑防雷接地关键节点的施工注意要点

高层建筑外部防雷一般采用“法拉第笼式”避雷法:现在钢筋混凝土建筑, 通过选择性钢筋的连接, 基本形成笼式避雷网, 对于雷击起到均压和屏蔽的作用, 笼式避雷网已经被证明是最完善的避雷形式。如何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方面, 必需全面掌握施工工艺和关键点。

2.1 按照规范标准要求严把材料、焊接关

防雷接地所需材料焊工必须符合要求, 实行见证取样, 严控材料质量关。搭接钢筋要求圆钢, 焊工 (经过正规培训、对立焊的操作技能要求较强) , 施工现场经常看到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焊缝不饱满, 焊渣不敲掉、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 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 搭接圆钢截面小于Φ10, 搭接钢筋焊接长度不够等等现象。这些问题往往是管理人员重视不够,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焊接技术不熟练而造成的。防雷接地焊接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 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实践表明, 由于使用焊接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防雷接地焊接, 造成工程防雷接地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故应严格审核专业防雷接地队伍的资质等级, 施工队的技术人员、班 (组) 长和带领实际操作的焊接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2.2 防雷接地装置施工关键点

(1) 接地极的施工要点。熟悉防雷系统的组成部分各个施工要点, 严格按照规范施工, 每道工序关键部位都需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才能隐藏进入下一道工序。

防雷接地由地下接地极开始, 地下钢筋安装见图3接地极连接从接地焊接开始, 利用钢筋混凝土桩基基础做接地体, 在图纸标明有接地极的位置 (附近) , 将桩基础的抛头钢筋与承台梁底主筋焊接, 基础圈梁焊接或桩基钢筋与梁底主筋的焊接、梁底主筋与柱筋 (地上部分将作为成引下线) 的焊接, 都要严格按基础接地图和接地点逐一进行检查, 从接地极到柱筋的连接要按图纸施工, 绝对不能出现错位、断开, 否则前功尽弃。当整个接地网焊接完成后, 马上用电阻仪进行接地电阻值测试, 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测试值不符合设计要求, 应联系设计, 看是否增加接地极或其它方法如 (图3所示) 。

(2) 引下线的施工要点。利用结构柱外侧两根主筋连续焊接作为引下线开始施工时, 高层住宅楼柱筋都是大于Φ16, 一般都能满足截面要求。如果小于Φ16, 多根组合, 电气连接, 总截面积超过2×16mm钢筋直径, 上下均用扁钢闭合焊接, 规范提出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 可不设断接卡。施工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 用油漆做好标记, 在地面一层距地高度为0.5m处用镀锌扁钢4×40焊接出来做为测试点, 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便于测试。

在配合土建施工过程中, 特别注意在结构转换层位置, 柱子尺寸变小, 连接末采用等电位传送效果较好的方法, 而是自然绑结, 这时上下引下线要对准并焊接起来, 施工人员要对引上点和跨接钢筋焊接质量仔细检查, 并要求对焊接引上线进行定位标识, 以防向上层焊错主筋, 造成接地中断错误。图纸要求防侧击雷的部分, 将金属门窗的框架、金属栏杆、表面装饰等较大金属物通过梁筋与引下线连接。当主体施工到屋面时, 用Φ12的镀锌圆钢焊接出屋面适当长度作为引下线, 以备与屋面避雷网连接如图4所示。

(3) 屋面避雷带的施工要点。屋面避雷带的安装, 是整个分部工程唯一暴露在建筑屋面上的地方, 其质量观感如何, 直接反映出施工队伍的安装水平。一般要求横平竖直, 支撑牢固, 避雷带弯曲处不得小于90°, 要有一定的弧度, 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避雷带连接采用双面焊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避雷带的支撑固定采用焊接或卡固, 避雷带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应做补偿处理, 具体做法参照相关图集。避雷带网格越密, 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防雷等级而定, 图纸都有明确说明, 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去做如 (图5) 所示。

2.3 严格审查熟悉设计图纸

严格审查、熟悉设计图纸, 也是预防出现问题的一个关键点, 现场一般按图纸、验收规范来施工, 但图纸在有的细节上, 难免出现遗漏。例如, 防雷接地材料的选用, 屋面防雷平面图和基础接地平面图中引下线数量、设计位置 (轴位) 是否对应, 有没有错位或者漏设漏标等情况, 一定要认真核对, 对防雷接地不合理或欠缺之处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图纸会审时向设计人员提出, 录入会审纪要, 作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3 高层建筑内部防雷保护

防雷保护的另一方面是内部防雷装置, 其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它包括等电位连接、屏蔽、加装电涌保护器 (SPD) 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安装一般是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 例如在总配电箱附近设总等电位连接 (MEB) 箱, 弱电机房设局部等电位连接 (LEB) 端子板, 机房门窗、设备外壳等金属物与等电位连接端子盒相连, 确保机房内各接地线间的电位均衡, 弱电金属桥架至少两端接地等等, 其做法图纸都会有明确要求。

4 结束语

防雷工程最后工作就是竣工验收, 内业资料完整性:防雷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防雷及接地安装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每道工序的完成都要及时跟上内业, 各责任方签字确定验收记录真实有效, 报送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全面认识防雷系统工程, 进行全过程控制, 加强对防雷新技术的学习掌握, 作为参与各方应积极参与施工现场管理与指导, 严格规范验收程序, 避免问题的发生, 保证工程防雷接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建筑物防雷与接地防护措施浅谈 第10篇

在建筑施工中, 防雷接地防护措施是有效防止建筑物免受雷击事故, 有效保护人民财产与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 我们在建筑施工中, 必须做好可靠的防雷措施、对接地系统、防雷装置及等电位联结等方面的防护措施来应对难以捉摸的雷电自然现象。

2 接地系统

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及接地装置安全实现电气连接。高层建筑物的电气接地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保护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工作接地。而电气设计分为两类系统:独立接地系统与统一接地系统。在独立接地系统中, 各系统要独立的设接地网, 此外各接地网间要隔开以避免相互影响。实验表明, 单根接地极距接地极约20米处才能视为零电位。对现代高层建筑而言, 因其结构复杂及占地面积小, 要实现把各接地系统完全分开在实际设计与施工中是极为难的。所以, 高层建筑往往采取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及保护接地共享接地设备的统一接地系统。高层建筑弱电系统的工作接地和其它各系统共享接地设备时要切记抗干扰处理, 接地导线设设置时应该注意隔绝处理。由此, 弱电系统的工作接地可采取绝缘单芯电缆穿塑料管暗敷引下, 接地线直接同接地装置连接完成单点接地, 以免弱电设备受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现代高层建筑以智能建筑为主, 均设置有处理设备, 因此, 对供电系统极严;建筑物中常伴有高低压变电室, 建筑物的基础接地装置为用户的功用装置。因而, 该低压配电系统一般应用TN-S系统。当线路产生接地事故时, 相通的PE线上携带高电压, 若不能及时切除故障回路时会导致故障电压蔓延的情况, 威胁用户的安全, 因此要十分重视PE线的安全作用。

3 防雷装置

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包括外部防雷及内部防雷两两种。然而, 外部防雷方式又分为:引下线、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等;内部防雷方式则为:等电位联结、屏蔽隔离、合理布线及过电压保护等。高层建筑的防雷要把外部防雷及内部防雷当作统一采用方式。接地体与接地线是构成接地装置的两大因素。应用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自然接地体为接地体的优先选择。而高层建筑往往运用桩基主筋为接地极, 且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梁主筋形成环形接地网。因此防雷安装施工中要留意的问题如下:

由于现代智能建筑均具有多个弱电系统, 所以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极其高。个别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条件不佳, 则满足不了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因而要通过人工围绕建筑物设置闭合环状的接地体, 并在接地体的四周采取降阻措施。

运用导电性高及耐腐蚀等材料为接地体。由于钢材深埋土壤中易受损, 不耐用, 因而接地体要利用防腐蚀处理的钢材或者防腐接地材料。尤其可考虑石墨接地体, 其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导电与导热性高, 甚至降阻效果与同一尺寸的钢材接地体一样, 取代钢材接地体毫无问题, 进而能大量节约钢材及有色金属。

避雷带是一种带型导体, 其主要是沿建筑物易受雷击的突出部位而进行装置, 起到接受雷电流的作用, 材质为镀锌圆钢。其在追求美观的情况下也可为不锈钢管, 但一定要严格依照《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 对接部位要跨接处理以确保不锈钢管用作避雷带接闪雷电流的效果。

建筑物的笼形避雷网由避雷带、利用建筑物柱和剪力墙内竖向钢筋作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三部分联结而成, 其具有均压及屏蔽的防雷作用。如今高层建筑外墙通常使用铝合金幕墙装饰后, 并利用其自身形成连贯的电气通路与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以便共同构成一个防雷整体使幕墙与建筑物免于雷电的袭击。幕墙及电气专业施工队伍要增强连接点处的工序转交, 及时有效的做好连接点处接地电阻的检测及记录。此外屋面配电箱也要防止雷电波的侵袭, 必须在配电箱出线端处装设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4 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的等电位联结是由总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与局部等电位联结三部分构成的。总等电位联结在到达某种程度时能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及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 并可处理从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与各种金属管道造成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险, 其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电位联结的命脉。局部等电位联结是在局部场所范围内把各类能导电的部分连结。

若总等电位联结及局部等电位联结的设计部佳, 仅存在于设计说明中标志, 则会导致施工与验收依据不够或者随意施工。因此, 设计时必须画出等电位联结系统图且标注要明确;再次, 要在平面图中标志并说明等电位箱的方位, 及其由等电位箱至配电箱PE端子、各类金属管道、建筑物钢筋网等联结线的联结部位及敷设方法, 为施工与验收供应正确的依据。相关施工单位对于设计深度的不完善问题要在图纸审核时提出, 以便及时处理。

因为基础梁主筋焊接成闭合环形通路作为高层建筑基础接地设计的一般要求, 其完全能取代镀锌扁钢实现联结, 但是在金属管道进出建筑物的就近位置从基础接地装置预埋引出线及等电位端子及金属管道联结, 如此既能完成等电位效果, 又可节省工作量、材料以及节约工程成本。

然而, 对计算机房、电脑控制的电梯装置等而言, 可装置局部等电位联结板, 利用引下线和基础接地及其本装置配电箱的PE线连结, 令各类接地共享同一基础点, 免除干扰信号侵入, 且就近同钢筋网连结, 与此同时避免雷击和雷击电流的危害。由于高层建筑的设备布置复杂且种类繁多, 所以其从配电箱引出的线路所穿钢管的一端不仅同配电箱外壳连结, 还要与另一端用点设备外壳保护罩连结, 且要就近和屋顶引下线、避雷带相连免遭雷电波侵袭。钢管使用丝扣连接及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要运用镀锌抱箍或者相应的黄绿双色铜芯导线实现补救工作。要保障抱箍连接处接触良好。另外, 局部等电位联结要注意卫生间地面钢筋网、热水器插座或混凝土墙内钢筋网等引入PE线的插座。因为设计深度不完善或施工人员对图集与标准不明确等的因素, 卫生间内带PE柱插座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往往被忽略, 因此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

在等电位联结中, 地面内钢筋网及混凝土墙内钢筋网宜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然而采用地面钢筋网要按照0.6米间距在钢筋网交叉点点焊, 甚至采用圆钢以6倍直径长焊接是非常必要的。规范中尚未要求钢筋网应该焊接, 研究显示若运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方式连接, 会形成钢筋网绑扎点在极近的范围内能形成导电性连接。然而, 事实上混凝土内的钢筋网可确保电气相互联通。局部等电位端子既能利用圆钢或扁钢及地面内钢筋网进行可靠连接又可采用圈梁钢筋和引下线焊通。

建设单位尤其是商品房开发商往往将卫生间的排水支管、插座及洁具的安装交给用户自行处理, 然而局部等电位联结只预埋等电位箱, 由于大多数用户极其缺少对于此类专业知识的认知, 购房后在二次装修时没有再实行等电位联结施工, 随时威胁用户的安全。因此, 施工单位在竣工验收时要与建设单位处理好转交手续及明确责任。

结语

总而言之, 高层建筑物的接地、防雷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覆盖面极其广泛, 同各专业系统交集点甚多, 因此, 在设计及施工中必须要认真、细致、全面的加以综合考虑, 以防范建筑物及人们的安全问题。

摘要:在建筑行业、防雷接地防护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从事相关建筑电气施工的工作经验, 主要对建筑物雷电形成的基本原理, 及施工中包括接地系统、防雷与等电位联结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方法,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防雷,接地,技术

参考文献

[1]邓昌华.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电气施工中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09 (02) .

浅谈天马岛索道防雷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索道防雷措施风险评估安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区架空索道越来越多。因雷击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设备的损害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着索道的安全运行,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临沂的年平均雷暴日为32.1天,最多年份51天。属于全省雷暴活动和雷击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极大。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当县区上空出现雷云时,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积聚正电荷,从而地面与雷云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某处积聚的正电荷密度很大,激发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雷云便开始向下方阶梯式放电,称为下行先导放电。处于县区的高层建筑物周围空间的电荷浓度较大,易形成向雷云方向的上行先导放电,当这个先导逐渐接近地面物体并达到一定距离时,地面物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雷云方向的先导并逐渐发展成上行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引发直击雷。天马岛旅游景点位于莒南县东北部,其土壤结构多为风化岩石,山四周为陡山水库。其地理位置属于雷电灾害多发区域。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应加强防雷安全的保护。

1雷电作用的分类及危害

为便于分析和研究对策,通常我们把雷电的作用分为二类。

1.1直击雷,即雷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而发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直击雷蕴含极大的能量,电压峰值可达500KV,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如建筑物直接被雷电击中,巨大的雷电流沿引下线人地,会造成以下二种影响:

1.1.1巨大的雷电流在数微秒时间内流下地,使地电位迅速抬高,造成反击、跨步电压事故,危害设备和人身安全。

1.1.2雷电流产生强大的电磁波,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

1.1.3雷电流流经电气设备产生极高的热量,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1.2感应雷,可分为电感应和磁感应两种。它对于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特别有害。

1.3由雷电侵入波形成的浪涌电压,当室外线路、钢丝绳、管道或支架等遭到雷击时,雷击点要产生高电压。这种沿线路、钢丝绳、管道等传播的冲击波就叫做雷电侵入波。

2防雷措施

2.1建筑物直击雷防雷措施。

保留原有避雷带、引下线及接地部分设计,若接地达不到要求,可以适当增加接地模块或降阻剂。

为防止直击雷并有效抑制雷电强度,保护索道上下站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应在其顶端加装一支法国“卫星”(“satelit+”)ESE2500提前放电避雷针。

天马岛旅游景区属重点防雷单位,依据GB50057-94国家强制性防雷标准(2000年版)相关规定,为有效防止直击雷对索道山下站的破坏,应在站顶钢构棚中间顶端安装一支8米高压脉冲提前放电优化避雷针。

2.2索道缆车直击雷防护

位于索道上站与下站之间,缆车顶部做避雷线一根。

2.3索道上下站电源电磁脉冲的防护

依据规定:在供配电系统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电力设备最低加装二级SPD防护,第一级SPD为泄放雷电能量,第二级SPD为箝位电压。如果只安装第一级SPD,雷电的能量变小了,但是雷电的电压依然是上万负,远远大于电器设备的耐冲击电压,从而击坏设备并对人员产生旁络闪击,为此线路上还应加装第二级SPD来箝位电压,使线路上色过电压小于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防止雷电由电源引入并对设备及人员安全造成的侵害,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索道上站与下站总配电二相电源进线处加装ATMQ-40KA/380电涌保护器,以及位于控制室内电源进线处加装ATMQ-20KA/220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接地导线截面积为10mm2的铜芯绝缘线。

2.4接地系统

为了更好地预防直接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害,做好建筑物接地、机电设备接地和电子线路的接地都是极其重要的。接地系统分两种:一种是独立接地,一种是共用接地。共用接地是将所有建筑物防雷装置、电气设备、线路、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气管道与防雷接地装置作电气连接。

2.4.1扩大接地体和接地带的面积。

2.4.2增大避雷带的面积。对建筑物的屋角、屋脊和屋檐等易受雷击的突出部位都装上加宽的避雷带。

2.4.3各层机房加装均压带。此均压带不但要与不少于4根的引下线相连,而且与建筑物的基础主筋接地相连,也与各设备的基座和外壳相连。

2.4.4防雷系统所用各种钢材必须采用镀锌防锈钢材。圆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倍,应在两面施焊,如因特殊情况采取一面焊接的情况下,搭接长度应为圆钢的12倍;扁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2倍,应在二面施焊。焊接处应采取防腐处理,如涂防腐漆。

2.5其他附属装置的防护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电子设备、现代自控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设施等不断增加,对防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防止感应雷击,如何做好建筑物、线路及控制设备的内外屏蔽也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是使雷电流不能导入此空间,也不能穿过此空间,进而保护了设备的正常工作,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屏蔽和等电位连接及等电位接地带来解决。

2.5.1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即线路屏蔽。防御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脉冲干扰的方法是笼式避雷网,它利用的是法拉第笼原理。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物遍及各处,不用很多钢材就可很容易连接起来形成法拉第笼,从而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得到很好的屏蔽。

2.5.2为避免静电对集成芯片的损坏,应安装防静电地板,其金属支架应采用共用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如果导体有金属屏蔽层或穿于金属管内,当这类屏蔽物上的电阻压降所形成的电位差不危及电缆和所连接的设备时,通常只将这类屏蔽物做等电位连接即可,否则,线路的所有导体应直接或非直接连接,相线应仅通过电涌保护器连接到等电位连接排上,在TN系统中,PE或PEN线应直接连接到等电位连接排上。

2.6控制电路输入输出端的处理

感应雷常使光电耦合的输入电路、集成输出电路、晶体管元器件等容易损坏。所以对于重要的控制线、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在输入、输出端装设不同电压等级的压敏电阻和阻容保护元件,必要时可采用防雷隔离开关,使信号线和控制线彻底分离。根据需要,在电路板上可增设电涌防护器(SPD)、高性能滤波器、浪涌抑制器、旁路电容、隧道二极管、保护稳压管等等,这些非线性器件对于防止感应过电压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3结语

建筑防雷措施 第12篇

1.1加强基础接地体的检测

基础接地体是利用建筑物整体基础内的主钢筋作为接地体,以达到良好的整体接地散流效果。因此,要检测基础主筋的材料规格、焊接或绑扎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地梁内设的接地短路环关系到整个基础的电位平衡,检测其材料规格、与地梁主筋的焊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基础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2Ω,用回路电阻测试仪实测地梁接地短路环阻值一般不大于0.05Ω。检测基础的同时要检测塔吊、龙门架等架体要与建筑物的基础接地连接在一起,还要分E、S、W、N 4个方向测试土壤电阻率。若遇到土质差异导致测量数据不同可采用不同方位测量,测得数据均作为参考,确定接地电阻后应以最小数值为准。

1.2加强人工接地体检测

人工接地体是为降低接地电阻而人工设置的垂直和水平接地体,当基础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补设人工接地体,形成联合接地网,此为跟踪检测要点之二。要严格检测垂直和水平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垂直接地体的长度、敷设间距、焊接点的搭接长度和焊接质量、埋地深度、防腐处理、联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为了防止地电位反击,要测量联合接地网和其他临近接地设施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大于3m,否则要采取隔离或连接措施。

1.3加强均压环检测

在对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时,对建筑物超过45m以上位置设置均压环,并每隔2层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均压环,与引下线连接。同时还要确保建筑物结构圈梁各个点的电位的一致性,避免出现电位差。检测均压环主要是查看均压环的设计及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均压环敷设是否沿着外圈进行,是否与引下线连接好。

1.4加强导线的检测

导线在高层建筑物避雷设施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将避雷带或者避雷针与接地装置连接一块,及时将雷电能量疏散到地面。目前,高层建筑物中,导线一般采用建筑物内柱桩内部或者剪力墙内部不少于2根的主筋,而且对于主筋的要求是其横截面直径不得小于16mm。采用建筑物内柱桩内部或者剪力墙内部的主筋作为导线不仅具有经济、实用、便于操作的特点,同时减少对于导线维护的费用,降低腐蚀带来的危害,增加导线的使用寿命。

1.5加强避雷带或避雷针的检测

高层建筑物避雷带或者避雷针的设置通常是设置在建筑物边缘、通风管道处、建筑物屋脊等易受雷击的地方。对于避雷带或者避雷针通常选用扁钢或者镀锌圆钢。规格如下:圆钢直径应大于等于8mm;扁钢的厚度、宽度应大于等于4mm、12mm。避雷带的构成分为避雷线与支持卡子,与引下线连接,避雷带的设置应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完成泄流,避免高层建筑物雷击。对避雷带的检测时注意查看避雷带是否顺着、弯曲角度、半径和直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建筑物的防雷检测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建筑物防雷进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测技术人员首先要制定详细、具体的书面检测计划,并提前向建设方及施工方通知,使其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及时掌握,对于已施工的环节,还要做好原始的资料记录。在对建筑物进行现场检测的过程中,必须先向该建筑物的所属单位出示相关的有效证件,查阅被检测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对该建筑物的性质及其所处位置发生雷击的频率进行了解,进一步明确这一区域的防雷类别、防雷区的划分及被检测的相关项目;再以建筑物的周围环境为依据,并结合各检测设备的测试原理及要求,确定最适宜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桩位,还要布置好连线,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对于已经确定好的被检测的建筑物项目,检测人员需要遵循从外到内的检测原则,对其外部防雷装置的质量及其防护能力进行检测,并对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记录。分别对过渡电阻及接地电阻的测试点选取样本,并依据这些测点绘制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标注每个测点并对其进行编号,之后再进行测量。复核测量出的数值,并按照相关的要求,在确保其没有错误后将其记录在相应的原始记录表内。对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进行现场检测之后,需要在确保各项设备正常的前提下,由取样者、测试者及记录者负责校对和复核原始数据,在确认无误后进行签字确定。另外,还要综合检测建筑物的过程中出现的防雷安全问题,将其形成书面材料后交给检测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由其负责详细阅读,在确认结果属实后在指定的位置签字,并提出正确整改方案,消除安全隐患。

3结语

对各类防雷技术规范规定的精神实质进行学习,更好的掌握各类防雷检测技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不断地提升防雷检测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老年腹壁疝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