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科研机构

2024-06-19

中小型科研机构(精选12篇)

中小型科研机构 第1篇

1 中小型机构养老的内涵与必要性研究

1.1 中小型机构养老的内涵

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指的是有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通过社会途径,以社会制度保证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则是指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这其中又分为公办民营、互助养老、老年社区、老年公寓等多个模式。

目前国内对于养老机构的规模大小并未其作出明确界定,但通过观察研究可以得出,区别于占地面积广、床位大及工作服务人员数量多,且目前多数以私营盈利为目的养老机构,中小型养老机构多以公办民营为主要运营模式,具有床位数规模较少、收费标准低、贴近社区等特征。

1.2 发展中小型机构养老的必要性

上海作为老龄化典型区,截至2015年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30%的关口,达到30.2%,预计未来一段时期,上海步入老年阶段的人群中80%以上是独生子女父母,随着独生子女父母成为老年人群主体,“纯老家庭”现象愈加明显。在此形势下,由于家庭功能的日渐式微和社区养老的非专业性,机构养老服务的作用日益突出。机构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其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相对较高,在设施、人员和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那些大型的养老机构,例如养老、养生园区,动辄上千张甚至几千张床位的机构出现了床位空置率高的情况,在“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床位的扩充建设是非常迅速的,却产生了高床位空置率,其中的关键在于现存的结构对应度差,社会上家庭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规模小、收费低、更贴近社区的中小型养老机构。可见,中小型机构养老的发展很有必要。

2 国内中小型机构养老供需的研究现状

2.1 需求现状研究

养老意愿简单而言,是指老年人选择何种方式安度晚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当然其对象不仅仅拘泥于老年人,年轻人也有养老意愿,但目前对年轻人养老意愿的研究较少,固本综述中参考的文献均以老年人为对象。研究中关注养老意愿,可以更好地把握养老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养老服务,也是对老年群体人文关怀的体现。机构养老意愿则是对机构养老的态度和看法,主要受个人特征、养老机构、社会等三方面影响。

唐懿芳等(2013)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结合中国国情和老年人自身特点,认为养老意愿受个人特征影响较大,如年龄较大的老人更趋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健康状况越差,特别是失能老人,其机构养老意愿更强烈。张琪、张栋(2014)在对北京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婚姻、户籍、子女数量等会影响养老方式的选择,非农户籍的老人受经济条件、养老观念等多因素影响,机构养老意愿较大。随着多元化养老方式的发展,综合考虑自身养老需求、养老机构可及性,老年人对于新兴的养老方式将产生新的需求。

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市松江区全区60岁以上老人159986人,占松江区总人口的26.2%。调查显示,“怕成为家里的负担”是促使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因素,占比38.2%,“健康状况不佳,需时刻有人照顾”“家中无人”等也为影响较大的因素,由此可见在家庭关系的转变过程中,家庭状况在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力作用;高中以上学历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约为46.7%,小学、初中学历的老人则多数选择居家养老,可见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影响着老人的养老意愿,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机构养老的认同度也相对较高。

2.2 供给现状研究

以松江区为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年内新增养老床位499张,新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5家、社区老年助残服务点9家,至当年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3家,养老床位数5425张,职工人数954人,收养人数3124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GDP的稳步增长,松江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发展进一步加快,而且朝着社区化、职能化转变,尽管如此,养老床位空置率高、机构服务人员缺口量大、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依然存在,供需矛盾突出。

相比于大型的养老机构,中小型的养老机构在国内比较少,但是需求量相对较多,缺口较大,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吴敏(2011)对45所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进行调查,平均入住率为73.33%,其中政府企事业单位兴办的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普遍高于个人兴办的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杨发祥、李卓航(2014)对上海市的8个城区、8个郊区展开调查,发现中心城区老龄化明显程度高于郊区,呈扩散状,进一步研究得出中心城区和郊区养老机构的空间结构较为突出。冯佩珊等(2015)认为养老机构护理员是影响养老机构供需状况的因素之一,是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机构护理人员的缺口问题日益突出,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年龄大,以中年妇女为主要工作群体,且流失率高。

3 中小型机构养老供需矛盾的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机构养老存在的结构对应度差问题,已有研究大多针对供给侧进行分析,在养老机构的数量与质量、政策与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

薛青(2014)指出养老机构要充分考虑养老者的个性因素,在日常照顾、饮食搭配、娱乐活动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张子珍(2013)强调了机构养老服务与其他养老服务主体,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互协调发展与协作,并提出尝试在整个养老服务网络中构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机构养老服务子系统。袁晓航(2013)认为必须利用政策创新,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整合,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与医疗合作机构合作等创新方式提供服务。冯佩珊等(2015)认为对于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应通过提高待遇,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以此来缓解养老护理员短缺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

笔者认为,在解决中小型机构养老供需矛盾的问题上:首先要明确需求,即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的总体数量,及其对机构的规模、设施、餐饮、文娱、医护等方面提供的需求;其次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服务建设,避免养老资源的浪费———政府要为机构养老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也要加强机构养老运营发展配套系统的建设支持,如护理人员的培训、医养资源的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只有综合多方的配合和努力,养老问题才能得到实质性的缓解。

4 结论

目前,许多学者通过各地区的个案来研究机构养老服务,随着机构养老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学界对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也在日益深化。但现有的机构养老供需现状研究大多局限于供给侧,且普遍倾向于现有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相比之下,结合政府政策、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拓宽研究的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和思路,综合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教训,为机构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可行性的指导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唐懿芳,杨洪华,王秀华,等.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入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4):37-39.

[2]冯佩珊,许星莹,罗嘉盈,等.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供需现状及其分析[J].经济师,2015(7):44-45.

[3]张栋.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4]杨发祥,李卓航.深度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服务的结构性瓶颈——以上海市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6-116.

[5]薛青.上海市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受养者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

[6]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中小培训机构策划书 第2篇

文化培训机构创立策划书

一、可行性分析: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新型特殊的行业,发展历史约十余年,目处

于快速发展和成熟阶段,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被人们在生活中普遍性的接受,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和背景下,每个城市均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操作形式受当地实际情况影响),据调查约有七成以上的中学生接受过补习和培训,并且具备前期投资成本低,回收资金快,无税收,净利润高的特点,适合高校毕业两到三年的年轻人创业、在校老师创业、有一定经济实力想成就事业的人创业,最好2~3人合作或者加盟品牌机构,成长期约一年左右。如果资本较为雄厚建议直接加盟大品牌,可以快速打开市场。

二、市场调查: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投入

意识直接关系到培训机构的目标定位,因此,第一阶段必须了解该城市的发展类型,以哪种产业为主,房价水平,人口数量,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和教育消费意识,重点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分布、教学特色和录取分数线,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是否可以申请贷款,教育局的审核检查周期,社会治安环境,高校分布情况及排名,培训机构数量、分布情况及收费水平,本地当前前十培训机构基本情况,当地员工工资水平。

以岳阳为例,中心城区人口约40W,学生数量约10W,以中等收入居民为主(年均收入约10W~15W),服务业和旅游业发达,本地居民综合素质较高,对教育非常重视,属于教育强市,九成以上学生参加补习和培训,绝大部分学校不设食堂,不开晚自习,文化培训机构约300家,拥有雄厚实力的约15家,艺术培训机构约200家,教育局每年年初检查一次,普通员工工资水平在1500到2000之间,行政管理人员2000到3000之间,400平米为例场地租金约为2500元/月,学生补习收费标准为80/课次到300/课次。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岳阳城区适合办中等偏高档次文化补习,以一对一为主,主要争对初中生和高三学生,兼做小班课,并提供晚自习辅导,教员应以学校在校老师和全职员工为主,保证教学质量,走品牌路线。

三、方案实施流程:

①品牌:将市场调查结果数据整理成表格(如学校信息调查一览表,同行培训机构信息调查表,教育环境调查表),根据结果明确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经营定位,确定机构名称,并设计有一定内涵的LOGO,建议先注册成工商个体户形式,稳定后转成公司或取得民办教育资格证。

②选址:选址不能盲目的凭感觉,首先要调查和了解当地的城市规划情况,确定好主干道和城市发展方向,在租赁房屋时,还要调查了解该房屋的使用情况,例如建筑质量,房屋业主是否拥有产权或其它债务上的纠纷等等,常用的方法有选址6M模型法。对于中小型培训机构选定2楼到6楼的写字楼或门面较好,面积为300平米左右,租金控制在2000到3000之间。交通方便是选择位置的条件之一,附近最好有公交车站点。具体原则:

A.根据自己确定的经营定位进行选址;

B.要尽量避免在受交通管制的街道选址,办公室或教室前要有适合停放车辆的位置;

工作于我,只是一个不断证明自己的过程!不达目的不罢休!

C.要选择居民聚集、人口集中的地区,不要选在市民较少和居民增长较慢的地区;

D.要事先了解场地近期是否有被拆迁的可能,房屋是否存在产权上的纠纷或其它问题; E.要注意场地的特点和街道客流的方向与分类;

F.要选择培训机构相对比较聚集的街区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经营范围的专业市场;

工作流程为:

1、在城市地图上先标出各培训机构和热点地址;

2、确定寻找教室的区域;

3、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下一步细化(分为教室与办公室在一起,和教室与办公室不在一起两种情况);

4、按照要求寻找到2~3个合适地点;

5、撰写各个地点的判断分析报告,根据报告讨论分析确定最佳地点;

6、根据培训风格和特色进行适当装修,确保符合教育场地标准。

③.员工招聘:前期招聘3到5名全职员工负责行政、招生和教务管理,需要确定一批稳定的老师队伍,可以先使用部分边远学校的老师和全职,最好使用城区学校老师。相对稳定后陆续招聘各种专业人才,完善各项人事制度,建立企业文化。员工试用期采用一个月(员工培训必须持续不断有计划的进行)。

④.市场营销:根据确定的培训目标及所在地确定重点宣传范围和学校,采用立体宣传模式,多形式开展宣传,常用的有报纸、电视、电话、短信、网络、墙体广告和宣传发单,每期开班前宣传一个月左右为宜,并配合优惠活动,同时可以积极寻找艺校合作,对部分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做专项培训或全科辅导,在一些重大考试时开展相应的活动(如考前心理辅导、送水饮料、打横幅、调查问卷等),旨在树立一个健康正面的形象。如果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也可以请较为专业的营销公司做品牌推广。招生是前期最关键的地方,也是最困难的地方,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刚开始很难,慢慢的会进入状态,发现规律,一个原则是积极主动,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⑤.接待咨询:通过前期的广告和宣传后,必然会有家长学生过来咨询,这时,一名高度专业的咨询师作用尤为关键,广告的效果约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如果来一个还因为没接待好走了那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前期的接待必须由一名专业的员工或自己负责,对每一个过来咨询的学员和家长要做好相应的谈话记录,快速安排好学生的入学测试和学情分析,配好老师,定好课次,收费,做好课表。

中小型科研机构 第3篇

【关键词】浙江 中小企业 融资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浙江处于沿海地带,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金融体系、律法执行力度等方面水平的提高;对浙江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的中小企业又在好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得到了更蓬勃的发展。即便如此,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还是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们借鉴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局2006年对金华、台州等地167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情况,对其融资状况进行了分析。下面是一组调研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些许问题。

表1主要反映的是资金来源,据调查显示,有77.8%的企业主要从四大国有银行获取资金。这其中,把从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列为最重要的融资途径的企业占到了60.1%,另有15.2%的企业将其列为次重要的融资途径。有65.2%的企业认为内部利润留存是企业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将其放在第一位的只有19%。有43%的企业认为地方性银行、信用社贷款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融资渠道,其中仅有11.4%的企业将其列在第一位。

从表1可知融资的方式不少,可是中小企业能选择的却非常少,表1显示有1/5的中小企业只拥有一种融资途径,而能有2种融资途径的还不到一半,可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通过四大银行。融资途径过窄既有中小金融机构匮乏的因素,也有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

再从国有银行的信贷情况分析,由于银行强调审慎原则,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都要求资产抵押或担保,而这恰恰又是中小企业的软肋。下面通过表2数据说明此问题。

从表2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申请贷款方式是资产担保,对于银行来说,这是减少风险的最大保证,但对中小企业来说,这却是融资的最大障碍,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固定资产,即使有,也是些不被银行看重的设备。可以说,资产担保其实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从数据来看,有87.3%的企业要通过担保进行融资,其中56.7%的企业将其列为最重要的贷款方式,而通过信用评级申请贷款的只占71.3%,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申请贷款方式又只有27.4%,这表明信用评级、政府支持等方面需要极大发展。根据2006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统计,2004-2006年样本企业中融资累计总额最少的是40万元,融资累计最多的达到了20亿元,每家企业平均融资8992.8万元。从企业的融资次数看,2004-2006年,企业融资次数最少的为1次,最多的达到103次,企业平均融资次数为15.5次。从企业的融资规模看,每次最少融资额为13.3万元,最高融资额达到了1000万元/每次,平均每次融资额为580.6万元。与被评价认定为成长型中小企业之前的2003年相比,企业融资状况有明显好转的占29.3%,有37.9%的企业认为融资状况有所好转,还有31.4%的企业认为融资状况基本没有变化。只有1.4%的企业认为近两年的融资难度增加了。从总体上来看,浙江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深层原因分析

通过走访慈溪市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我感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可分金融体系原因与社会原因(见图1)。

从金融市场上看,企业能通过两种方式融资,一是债权融资,二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可以有四个途径:银行信贷、公司债券、票据贴现市场以及金融租赁。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但这不是中小企业都能做到的,即使一些中型企业有资格发行债券,可由于其本身的可信度问题,筹集到自己所需资金的可能性很小,公司债券路是几乎走不通的,除非有大企业对其支持或建立区域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是比较活跃的,如贴现市场、回购市场,但多数只适用与短期融资,对于需要大笔资金寻求发展的企业来说作用不大。而租赁公司的存在对部分企业的发展有帮助,但是它的局限性很大,对于纯粹需要资金的企业来说,租赁公司形同虚设。

最直接最简单的融资方式莫过于银行贷款,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前一部分提到大部分企业要通过四大国有银行融资,可是四大银行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这未必是四大银行歧视中小企业,而是由多种客观原因造成。首先,因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不了解,就要花人力物力去调查,结果时间浪费了,成本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额度本来就不大,利息本来就少,两者相加,银行很有可能亏本。银行毕竟要讲究利润的,因此不愿放贷给中小企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者即使是可以放贷,银行承担的风险都要比放贷给有国家做后盾的国企和经营良好、信用度较高的大企业大,银行不喜欢贷款给中小企业无可厚非。还有四大银行本身也存在着问题,他们机构庞大,手续繁冗,效率不高;若贷款出了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那当然不愿贷给不了解的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要从现有的国有大商业银行取得贷款是困难的。

股权融资可以有四个途径:二板市场、风险投资、非上市股权投资基金以及资产证券化。深圳已开设了二板市场,通过此途径融资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我国二板市场刚刚起步,人们接受的程度有限(一旦上市成功,一般资产超过5000万,已不再是中小企业),另外它和风险投资一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更多地适合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尤其是非上市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都只是刚刚起步,他们又多针对大企业,可以说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微乎极微。就中国现状来看,不具备解决问题及时性股的权融资不是一条可行之路。

通过对上述各种融资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主要为大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服务资源高度集中,中小企业很难在这一金融体系中获得金融资源。因此,要对这一金融体系进行改造,而改造的关键就是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在外部原因中,还有一块是社会文化原因。我们这个社会比较重视亲缘、情缘、地缘关系,而轻视一般的商业信用,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借钱不还的现象屡见不鲜,整个社会的诚信度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一直在强调诚信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信用评级体系、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社会的整体道德风范与个体行为是相互牵制的,中小企业为追求利益会粉饰财务报表状况,而少数中小企业会做出恶意逃债、赖债的行为,这些行为败坏了中小企业的形象,使得金融机构认为中小企业信用级别底,不愿轻易放贷。

如果说信用方面是一个主观问题,那么客观上中小企业也有本质上的缺陷。中小企业多数缺少抵押物品、固定资产。在现有市场制度下,没有可抵押品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文章第一部分已做过分析。另外,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周期性强、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等也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要着眼与改善外部融资环境,畅通融资渠道,又要改善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条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能贴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地方性的民营的中小金融机构能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存量,低成本的了解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克服信息不对称和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利用其资金规模小的特点,专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能有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1、浙江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金融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06年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24263.6亿元和20080.3亿元,分别居全国的第4位和第二位。金融总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与金融业效益的提高。

到2006年8月为止,浙江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82家,其中,各类银行机构35家,县以上农信机构82家,资产经营公司4家,法人证券机构5家,保险公司36家,法人期货经纪公司13家,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7家。

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呈现出两个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地方商业银行的积极改革重组,如2003年在原浙江商业银行基础上重组成立了浙商银行;二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较快,到2006年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网点3852家,农村银行机构及网点1174家,农业发展银行机构51家,邮政储蓄机构及网点1543家。

另外,全省还有27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0多家农业担保公司。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为使中小企业可以更快更容易的取得所需资金,成立了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贷款融资平台,即由10余家资信良好的担保公司组成,与银行联合,共同承担责任的担保组织。

值得一提的还有典当业。实际上,尽管典当不会被归入到金融机构行列中,但是它不乏为一种好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对只是暂时需要资金做投机,而又马上有资金归位的中小企业。此融资渠道方便快捷,能更好的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商机。浙江省也有典当公司,但为数极少,且规模较小。

问题就在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还不适应中小企业需要,除了农村合作金融机外,专门面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还没有,相对于60多万户的遍布浙江城乡的中小企业,仅几千家的网点是远远不够的,何况许多网点是重吸储而轻贷款,甚至不对中小企业贷款。总之,若想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重点还是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对策

(1)建立起适合发展中小民营银行的较完整的金融体制

现在,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大范围开放民营银行,有可能出现多种问题,引发一次小型的金融动荡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现在的中国开放程度远远大于从前,要面对的不仅是国内的各种问题,还有可能要面对来自国外的影响,当涉及到汇率时,问题又会变的更加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为怕风险而停滞不前,而是应该选择类似浙江这样条件较好的几个省份建立试点,并且要在政策上使多种金融机构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开放民营银行要以有法可依为前提,建立起进入、监管及退出的法律制度。

严格的准入制度。银行领域开放必须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任何要申请开设民营银行的企业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其中包括注册资本,股本结构,银行章程等,尤其重要的是对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防范体系的审查。与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开放民营银行,发展股份制银行,一定要严格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办,加强对其治理结构、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金融制度。

严格的监管制度。进入的法律制度固然重要,但是成败的关键却是监管制度,监管制度要多元化,才能保证监管有效的实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包括五个方面:中央银行、财政部、银行存款保险公司、金融审计公司以及资信评级体系。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的监管多有论述,这里侧重阐述后三方面。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主要负责银行破产清算,并在清算过程中保障储户的利益。这一制度实际上是属于银行退出机制的一部分,但是它还有保障的作用,企业与民众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才放心把钱存入民营银行,这样才能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但是,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为储户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使银行的资金的管理放开了手脚,银行可能会因此而进行过热的投资,投资大了,风险自然就大,这样一来,反倒有可能使银行突然破产。因此,银行存款保险公司应该针对不同资产负债状况的银行设定不同的保险比例,以此来控制银行的投资比例。金融审计公司应该是民营的,具有会计事务所的性质,但又要受到国家一定的控制。金融领域内,贪污作假的情况是严重的,因此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来取得真实信息,这些成本将转化为金融审计公司的利润,而金融审计公司为获得这部分利润,就要以产权明晰的资产做抵押。金融审计公司不仅只是要审计银行账目,还要为此承担连带责任,此责任不仅是经济责任,还有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民营银行若经营不善,而金融审计公司又没有审计出真实情况,一旦银行破产,资不抵债,那金融审计公司要承担余下所有债务;如果金融审计公司审计出问题却没有做出任何指示也没有退出,那么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引入这样的监管机制是防止民营银行弄虚作假,使已经无法再经营的银行苟延残喘。然而,这种机制不能保证的是民营银行与金融审计公司不会相互勾结而为自身牟取暴利,或不会进行金融诈骗。纵然有法律的约束,但是与其吸取教训不如在错误发生前就将其毁灭,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说要金融审计公司受国家一定的控制。政府可以选择出实力较强、信用度较高的一部分金融审计公司,然后可采用电脑随机派选办法,指定金融审计公司对民营银行进行审计,也就是说,民营银行没有自己选择金融审计公司的权利。同时,何时审查也由政府随机指定。

退出机制。要使民营银行的进入不仅不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反而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就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建立明确的金融法规和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因此一定要有退出机制,决不能让无发展前景的银行继续侵占资金。一旦确认的民营银行资不抵债,就应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不能任其倒闭,危害到企业与民众的利益,进而引发道德风险,信誉风险,甚至金融危机。

(2)发展多种民间机构

不仅要开放民营银行,还是要积极扶持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以及典当公司等。他们的出现一方面会为中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宽广的融资渠道,满足中小企业各种不同状态下的融资,另外还可以与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形成良性竞争,因而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3)创造适合中小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分析 第4篇

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定义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延伸。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以下简称省 (区、市)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农村资金互助社等”。[1]当前,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县域及乡村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地位均等建设贡献度最大的一类机构群体, 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增强[2]。

2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

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常见的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转移风险。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是如下四类:一是市场风险 (Market Risk) , 即金融机构持有的交易性资产价值改变带来的损失风险;二是信用风险 (Credit Risk) , 即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的其它单位发生破产而影响到该机构的风险;三是操作风险 (Operational Risk) , 即机构控管失当、资金周转不良, 以及对复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价值评估错误所带来的风险;四是声誉风险 (Reputation Risk) , 指由于各种外来或自身事件对机构名誉造成损害的风险。这四类风险中, 信用风险又是最主要的[3]。

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现状

3.1 无抵押贷款是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存在的主因, 贷款量多质劣是主要的特点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网点广, 数量多, 贷款金额不大, 贷款期限较长, 收益相对较低, 业务风险较大, 不良贷款比重偏高, 贷款客户集中度低。如农村信用社, 不良贷款比重居高, 比例超过50%, 且不良贷款损失率高。其中, 较大的呆账赖账比率以及大量的不生息资产, 普遍存在于不良贷款中, 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经营受到了严重制约。尤其是无法收回的集体陈旧农贷、私营企业贷款以及乡镇企业贷款, 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效益性和流动性。

3.2 信用等级认定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道德风险表现突出

我国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 据相关报道: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拥有几十个证。这说明我国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共享。目前, 金融机构对贷款用户信用状况的了解主要使用两种方法:一是从长期的业务来往中掌握贷款者各种相关信息;二是就是通过一般的信用评级机构来确定。以上两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因为它主要针对一些大企业。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对的放贷群体是农民, 它对于农民的信用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农村人口居住稀散, 再加上许多农民外出务工, 放款银行对贷款人相关信息无法准确掌握。正是这种信息的不透明, 贷款过程中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上升, 为信用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3.3 固化陈旧的思想滋养了惰性,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管理当局者风险防范、工作创新意识欠缺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在机构治理、市场竞争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究其根源在管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专业及文化水平偏低, 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等, 这些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无法适应目前金融环境发展的要求。同时,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于内部信贷人员的素养、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到位, 以致其专业素质未能满足当前信贷需求, 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无法高效地推广, 使它远远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思想跟不上, 就不会学习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知识, 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创新就更加不可能做到, 这些因素潜在地为信用风险的有效防控设置了障碍。

3.4 非系统风险特征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中表现明显

根据商业银行经营规则, 资本总是流向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因此, 这些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时有所欠缺。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的主体, 理所当然地担负起服务于农村的工作职责。国家政策对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 农村中小型机构无法做到把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不得不对相关农业行为进行贷款发放。农业本身就是一个脆弱性行业, 农业的脆弱性导致非系统性的因素成为信用风险的主导[4]。

3.5 信用风险一旦发生, 损失很难挽回

与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相比, 信用贷款若发生风险, 损失很难挽回。如下原因造成这个局面:第一, 申请信用贷款的主体, 本身的资信就属于次等, 大部分人经济收入不稳定, 家庭中的任何一次小意外都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第二,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对贷款产品没有时时跟进, 只有在违约发生的情况下才予以关注, 很难提早把控信用风险, 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 国家信用体系土壤不健康, 有偿还能力的信用贷款主体在这种环境中也未必能及时归还所贷款项。

4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中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4.1 宏观层面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4.1.1 政府主导角色过重, 寻租行为存在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作为独立法人, 扮演着助农惠农的角色, 许多贷款性质具有扶持性与政策性。在助农惠农过程中, 由于政府主导角色过重,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针对许多不良信用客户不得不发生放贷行为, 导致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极大的、潜在的信用风险[5]。与此同时, 寻租行为在助农惠农过程中滋生, 这进一步诱发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4.1.2 金融体系不完善, 导致信用风险发生

金融体系包括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一定缺陷, 在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调配能力方面相对有限。而证券市场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 企业能够借助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较低, 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仍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而相对集中的少数大型企业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 具有集中潜在信用风险, 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主要市场中尤为突出[6]。

4.1.3 监管机构事前“缺位”, 事中“越位” , 事后“不到位”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仍然处在初始阶段, 其监管手段的有效性不足, 缺乏对事前风险规避的有效防范;监管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合规性, 部门之间出现越位现象;大多数机构都是事后监管, 而且许多事件监管不到位, 从而导致信用风险在金融机构中的防范和应对缺乏主动性、预见性。

4.1.4 道德风险与当前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

由于市场不完善, 信息存在不对称, 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巨大, 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时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但其不必承担全部责任。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较差, 风险损失不断加剧, 个人信用观念淡薄, 社会征信系统不健全, 以及整体的法律环境相对欠缺, 这也给农村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4.1.5 农业保险机制不完善

农业保险是指农业发生风险时有保险机构给予补偿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帮助农民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 间接地减小农村中小型机构贷款中的信用风险。现阶段保险公司对担保的农业产品种类非常有限, 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前补偿较低。究其根源是农业风险比较高, 农业保险收益小, 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不足。目前, 在政府的号召和鼓励下, 我国正在推广的农业保险制度也只有部分村民参保。所以,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信用风险远高于普通工商企业贷款。

4.2 微观层面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信用风险微观成因, 是指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自身和客户主体的因素。

4.2.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防范措施有缺陷

随着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 只有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加大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 放弃不可持续发展性的管理模式, 才会在信用风险的控制上取得显著效果。

4.2.2 客户主体抵押品缺乏有效性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客户抵押品差距较大, 其抵押品基本上是办理贷款手续复杂的房屋、大型农具以及土地, 有些完全是信用贷款等。这些抵押品可评估性能较差, 金融机构认可程度低, 最终导致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客户抵押品缺乏有效性。

4.2.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客户主体自身风险显著

首先,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涉贷客户主体多为农户及小型农业企业。作为农户, 本身受教育程度并不高, 受多米诺效应影响, 抵御风险能力很差。因为这个群体不可能有收入的多样性、再次进行教育培训的机会, 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其次, 农业的特点是“周期长, 季节性明显, 抗风险能力差, 农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 且对资本需要强度高, 但派生存款规模较小。小型农业企业大部分是小作坊式的家族企业, 缺乏规模性与产业化, 管理者群体属性却是农民。

4.2.4 信息严重不对称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凸显

农村中涉贷客户居住地较分散, 考察较困难, 可抵押品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同时, 客户主体的数量较大, 规模较小且贷款数目不大, 信贷次数较频繁, 又没有可供评估的财务及资产信息, 大部分客户缺少有效信用记录, 从而导致农村信贷信息不对称远超出城市信贷水平[7]。

5 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5.1 从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宏观制度着手深层次地解决信用风险

首先, 政府金融部门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避免行政干预政府扶持下的担保机构的市场行为, 造成政府“一保就灵”的错误认识。其次, 企业行业的风险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所在行业周期的繁荣和衰退以及其对金融机构产生的潜在风险。因此, 对企业所在行业进行前景预测和竞争强度的评估, 是金融机构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再次, 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作用, 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动, 并以立法形式加大对资金来源, 损失补偿, 人员编制和监管职责等方面的法律界定。最后, 建立一套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在内的风险化解机制。在风险转移机制上, 建立更趋完善的担保风险的反担保和再担保机制, 确保风险有效转移。由于担保机构力量有限, 无法提取足够的风险准备金, 在风险补偿机制上, 应加大对各级政府的基金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8]。

5.2 信用风险控制也要结合产业政策及发展背景多渠道地破解相关难题

首先, 利用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通过信用担保降低风险, 实现信用安全与产业政策两者的融合。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 资产质量和信贷安全成为银行的关注点, 但信贷资金安全性与政府颁布的产业政策要求会存在着不一致。例如,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是产业与科技政策的要求。但是, 相应的信用风险很大, 商业化的金融机构不愿承担。即使勉强做了, 它延滞了银行的商业化, 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信用风险。其次, 在金融行业内部设立信用担保基金, 有条件、有选择地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在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时, 应该兼顾扶持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不能一视同仁地对中小企业全体给予担保, 而应对产业、行业以及地区做慎重的、有计划的选择, 帮助有经济价值的中小企业成长, 使其规范化、现代化。

5.3 完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事前、事中、事后体制建设, 增加农地、宅基地等抵押品的有效性, 为信用风险的降低保驾护航

第一, 加大事前风险的防范, 引入项目风险评估机制, 形成风险预警、风险预防、内控和机制在内的风险防范机制。当前,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对担保项目风险评价的主观性很强, 主要依赖于评审人员的判断, 而且评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评审效果较差;其次是申请担保的中小企业缺乏相关的信用资料。为了有效控制担保风险和科学、客观地对我国中小企业及个人信用担保项目进行评审, 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及个人信用担保项目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的研究, 建立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用担保风险评价体系。第二, 通过控制代偿率和设定强制再担保系数等以实现信用风险的事中控制。第三, 根据项目的风险等级、担保期限、担保机构等设计多样化的担保方案, 通过客观的数据统计分析, 对担保费率、保证金率、反担保率等关键指标下进行测算, 实现有效追偿实现事后信用风险控制。第四, 利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现有的五级分类制度, 建立信用跟踪调查机制。第五, 结合国家当前土地流转背景, 增加农村贷款主体抵押产品的有效性, 简化房屋、大型农具以及土地作为抵押品的贷款手续流程。

5.4 加强国家信息化工程建设, 培训风险监控专业人员, 形成一支专业的信用风险监管队伍, 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

首先, 由于信息不对称, 国家有必要加强全国人民的基础信息采集, 掌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剔除多部门管理、资源不共享等不良现象, 实现全国民众信息一卡通。一卡通主要是指全国人民只有一张信息卡, 涵盖民众从出生至死亡这一过程的所有信息 (学习、工作、政治表现等) , 相关部门根据其权限可以查阅民众的信息。其次, 根据信息化平台, 加强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 优秀的专业人才因城乡资源的不平衡很难有人会到这些地方来服务, 加上中小型金融机构缺乏人才激励制度, 所以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队伍不完善, 很少人会使用国外计量模型作为主要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如代表性的KMV模型、走宵锡模型等, 这些方法通过定量分析, 金融工程技术和数学模型运MJ相结合, 提高了风险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6 结语

信用风险的防范是一个齐抓共管的问题。对于个人而言, 必须树立诚信思想道德意识;而金融行业则要做到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对违法乱纪者须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思想教育;国家更应该从大局出发,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把信用管理方法应用到各项制度领域中, 确保信用政策有效率地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于丽先, 郑子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前景展望[J].农村经济, 2011.

[3]付伟铮.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4]杨洲.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4.

[5]王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吴景洪.农信社支农贷款风险管理与农民信用意识培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2 (90) .

[7]付伟铮.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中小学教育机构口号 第5篇

2、开发潜能,成就非凡。

3、爱生如子,循序渐进。

4、学习有思想,成才有方向。

5、成才一路,三特起步。

6、三特教育,全面起步。

7、多彩童年,一路启智。

8、思而学,学则善——三特教育。

9、自主学习,成就梦想。

10、专于琢磨,善于雕琢。

11、自主学习,成就梦想。

12、承载未来,见证品质。

13、三特教育,负责到底。

14、人生梦想,为梦而“想”。

15、专于琢磨,善于雕琢。

16、三特教育,专注每一个孩子。

17、因材施教,全部成才。

18、三特教育,全面起步。

19、智造快乐,领航成长。

20、打开天窗,成就梦想。

21、敏思慧学,开启成功。

22、爱生如子,循序渐进。

23、学会思想,成就人生。

24、三特重教,用心创造。

25、起航梦想,改变生活。

26、来三特,找最好的老师。

27、会思考的孩子,离梦想更近。

28、学习有思想,成才有方向。

29、思考中学习,孜中成长。

30、三思而行,特立达成。

31、三特教育,成就栋梁之材。

32、启智成长,乐在其中。

33、成功成才之路,三特教育起步。

34、多彩童年,一路启智。

35、成才一路,三特起步。

36、换个思路,你能学得更好。

37、三特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 教育培训机构理念口号

★ 英语培训机构口号

★ 艺术培训机构口号

★ 企业培训机构口号

★ 中小学教育机构口号

★ 教育机构的口号

★ 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计划

★ 教育机构培训心得体会

★ 教育培训机构策划书

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第6篇

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加强服务指导。我国于2003年施行了《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09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的重要政策措施都将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作为重要内容,显示了政府主导作用。

培育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功能。目前,在全国有29个省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其中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省份占50%以上。在这些机构的带动下形成的各类服务机构已达2000余家。据悉,在全国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达150余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达160余家;由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达800余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达1600余家。然而也应看到,面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数量与企业需求相差较大,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亟待从体制和机制上实现转变和提升,服务机构发展地区不平衡现象严重。一些非营利性综合服务机构服务功能不强,缺乏机制创新;一些市场性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过于程式化,使中小企业不了解、不敢用、用不起,掣肘服务效果。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非营利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核心,以非营利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和市场性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以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采取多元化、多层面的服务方式,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要有综合服务机构,更要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施主体,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时期,由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牵头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的出现令人振奋。据悉“联盟”采取跨地区、跨行业的服务机构间联合,服务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形式,交流经验,相互帮扶,提供产品,缩小差异,活跃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随着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辅导、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管理咨询、融资担保、技术创新、法律援助、市场开拓“八大服务平台”已经发展辐射出投资融资、产权交易、展览展销、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国际化经营等新的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提供服务,因此,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尤其是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应尽快建立从事公共技术服务专业人员及专家专业技能认证制度或专业资质认证制度,提升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深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应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和利用社会资源。由政府主导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由国家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组织的“管理下企业工程”,由区域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与行業龙头企业联手实施的区域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等,使中小企业服务变得无处不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需要培育,更需要涌现众多新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中小型科研机构 第7篇

一、国内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表现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方面的限制、利率市场化、分业与混业经营等。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指除国家独资以及由国家控股的金融机构之外的规模小、彼此相对独立的小型金融机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在对于企业、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有利于金融生态的重新构造。特别是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缘优势和时效优势, 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的效率, 在自身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促进国家金融竞争格局的发展。

二、徐州城区和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 徐州城区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乏力, 信用体系薄弱。虽然中小型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 能够帮助缓解“融资难”困境。但目前大量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单一, 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信用度不高, 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财产, 因此难以取得贷款支持。另外, 融资成本随着经济环境变化, 逐年大幅度提升, 进一步加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实施的管理差异化不够完善, 风险管理工具缺乏。一方面, 中小企业贷款经营成本高、风险大, 一旦出现风险要由银行独立承担, 致使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 信用机制不保障, 金融竞争日益激烈, 使金融机构在拓宽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方面负担加重。

(二) 徐州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需求旺盛, 不良贷款占比重较大, 资本充足率低下。据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农户贷款用途以生产性需求为主,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经营费用比重较低, 截至2010年, 不良贷款余额达272.7亿元, 比年初增加6.9亿元。农户贷款较少具有合格的商业贷款抵押品, 信贷交易分散, 因此对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等级体系评估是比较困难的, 信息网络复杂且承担费用昂贵。同时, 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薄弱, 缺乏效率并存在违规经营现象, 业务管理已经陷入严重困境, 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不断外流,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抑制金融效率环境的提升。

三、徐州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 中小型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相对落后

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仅仅是一种摸索与起步。特别是像微小企业贷款、小额农户担保贷款及再就业贷款等业务创新, 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基本采取对国有商业银行“跟踪策略”, 很少能针对市场需求真正自主研发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二) 中小型金融机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许多中小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科学, 也不严谨。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没有实际运行, 目前不少是低水平家族式管理, 在经营决策中往往存在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 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另外, 金融监管力度也不够, 监管措施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市场体系不完善, 监测预警程度低、监管手段单一等。截止2010年末, 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中, 有14个省份的资金充足率仍没有达到基本监管标准, 均在8%以下;从机构来看, 全国2056家农村信用社中, 有51.4%的机构资本充足率低于8%, 其中有17.9%的机构为负数。

(三) 中小型金融机构制度不规范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 规避利率风险意识淡薄。多数金融机构没有严格按五级分类进行风险拨备计提准备金, 造成了企业会计报表可信度差, 所产生的“骗贷”现象屡禁不止。金融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地方法规不健全、风险控制能力差, 由于没有一部完善的《金融监管法》, 很多经营者私用法律的漏洞, 肆意操作, 阻碍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合法健康发展。

(四) 其他问题

地域限制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分散风险, 很难营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近几年地区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 资金跨地区流动现象逐渐频繁, 这恰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的软肋, 造成大量客户流失。

政府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过多, 支持力度不够。中小金融机构缺少自由发展的空间, 不能与国有商业银行享受同等国民待遇, 具体表现为资本金补充不及时、处理不良资产不积极、金融格局、外部约束意识淡化。

四、徐州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 政府应积极调整金融系结构, 进一步放松金融业的准入管制

推进产权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建立小型银行。政府应把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升到国家重点发展的高度, 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 引导中小型金融机构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 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应积极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造自己的服务特色和品牌,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推行业务创新, 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 不断调整与客户关系的模式。金融创新是满足相应客户需求的一种必然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服务的需求也会逐渐呈现出来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创新过程中, 如果成果明显, 可获得创新基金开展项目, 并推向外省甚至国家, 供与本地经济情况类似的金融机构参考与借鉴。

(三)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内控制度, 采取合理控制措施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中小型金融机构内部的成员, 包括领导人、总经理、监管人员等,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考核制度。在网上根据他们的年度表现情况, 进行考核并评价分析。对于优秀的、管理有效的金融机构, 国家可以给予优惠政策, 如减免或返还所得税、营业税, 降低登记过户、公证等费用。对于经营不善的机构, 要及时地采取措施, 调整政策。对于机构成员需要一定的家庭信息网络输入并公开, 上下级之间不得有明显的裙带关系, 任何人都直接举报, 避免发生贪污事件。

(四) 加强人才管理, 改革现有中小金融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

构建结构有序、科学管理的人才队伍和用人制度。建立提高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规范, 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文化、服务等综合素质。对机构成员进行不同的电脑知识普及, 不断提高机构内部成员的知识水平, 请国内外的专家网络授课。

(五) 完善动态监管制度, 建立公开信息披露制度

增大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的透明度, 建立严格透明的财会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既要对单体机构的风险进行监控, 更需要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进行监控, 增强法律法规对中小金融机构资产的保障力度, 促使机构之间形成自行监督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刘玉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07) .

[2]黄向阳、彭建刚.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目标实现途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12, (01) .

中小型科研机构 第8篇

一、目前中小型科研院所期刊在开发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

1. 思想观念保守, 重视程度不够

在信息时代, 期刊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出版品种越来越多、数量庞大, 过刊数量急剧增加, 馆藏期刊逐年递增。由于中小型图书馆空间有限, 管理模式陈旧、保守, 使得许多期刊、特别是过刊未能发挥积极作用, 致使丰富的期刊资源与低效能的开发、利用存在极大的矛盾, 使期刊资源极大浪费。

2. 期刊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图书采购中, 注重投资, 轻视反馈;重视期刊的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 不能根据自己院所的实际情况, 根据需求进行精心挑选、采购, 不能及时调整订购策略, 导致有些期刊, 尽管读者寥寥, 但却连订数年, 造成期刊参考价值不高, 质量下降, 针对性、适应性不强, 给读者造成图书馆没有好书, 没有有用之书, 期刊没有可读性的不良印象。结果造成图书资源浪费, 读者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怨声连连。

3. 馆员素质不高, 服务手段落后

目前, 中小型科研院所的期刊工作人员, 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单位对图书采编、电子阅览等部门比较重视, 对期刊工作人员要求较低, 认为这一部门都是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 谁都可以干, 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领导不予重视。这样工作人员也得过且过, 观念落后, 等待读者上门, 缺乏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 服务方式单一, 多停留在低层次、简单的参考咨询、代查代收上, 对期刊开发工作做得很少, 所以很难提供深层次知识信息加工开发和个性化服务, 服务手段落后, 很难满足读者需求。

二、如何加强中小型科研院所期刊的开发利用

1. 力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科研院所图书馆是其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科研院所里, 图书馆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其直接经济效益比较模糊, 因此一些单位领导不太重视, 经济上不愿给予支持, 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投入较少, 图书馆的作用难以发挥。为了能让图书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其效力, 必须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从政策、经济方面给予倾斜, 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以极大地热情、积极地工作态度, 全身心投入到图书工作之中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及时的、准确的、完整的为科研一线搜集、加工、整理各种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2. 熟悉科研院所各专业科室研究的课题方向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了解一线科技人员设计、研究的重点课题、科研计划、设计项目, 确定期刊的采集目标、范围、内容、重点, 确立本院期刊结构的大致轮廓。经常与院所技术负责人沟通, 了解未来的目标打算、进军领域, 做到未雨绸缪, 提前行动;及时了解科研人员不同时期对期刊的需求重点, 了解他们目前的设计、科研情况, 对图书资料的需求程度, 及时有效的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加工、整合, 进行针对性服务;也可以建立个人档案, 及时与读者联系, 了解他们的需求, 开展个性化服务;还可以采取"定期服务", 根据单位设计研究课题的需要, 进行相关文献的搜集、筛选、整理、加工, 定期提供给读者, 直到课题完结。这些服务, 效率较高, 针对性强, 适合读者, 比较受欢迎。总之, 图书期刊工作人员, 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 在阅读、二次编辑各种信息文献中, 去粗取精, 认真筛选、剪辑、加工、整理, 及时、高效、准确的为一线科技人员提供有效、实用的信息资料。

3. 努力提高期刊的信息服务质量

(1) 做好宣传工作

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方面加强馆内工作, 另一方面还要把目光转向馆外, 做读者的工作。针对科研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渴望了解、运用的特点, 把期刊的检索、利用作为重点, 对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推荐, 充分使他们了解期刊的性质、内容、作用, 调动他们合理利用期刊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情报意识, 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期刊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口头宣传如报告会、座谈会、咨询服务等;书面宣传如出黑板报、印发新刊通报、编辑各种期刊目录等;实物宣传如举办综合期刊展览等;网络宣传如建立图书馆网站, 介绍本馆情况、入馆指南, 提供新书指南、读者服务, 欢迎读者留言, 建立网上互动平台, 向他们推荐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资料, 使他们增加信息、开阔眼界。图书馆还要利用网络资源和检索工具, 围绕读者的科研课题, 研究方向, 了解他们的希望、要求, 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提供相应的服务。宣传工作越出色、越扎实, 期刊的有效利用率就越高, 期刊的作用发挥得就越大。

(2) 完善检索系统

做好期刊加工标准化自动化检索等。只有检索工具完善, 科研人员才能在它的指引下, 多角度的检索文献、查阅资料。馆藏期刊刊名目录、分类目录、主题目录是不可缺少的;馆藏期刊的论文目录, 可通过复印该刊年度论文索引分类提供给读者;也可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 编辑馆藏论文专题目录索引、题录等;或者利用计算机编目, 自动检索, 提高期刊利用率。

(3) 开发信息资源

科研院所图书馆专业性较强, 期刊采集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在期刊开发利用上, 要处理好、发挥好过期期刊和断档期刊的作用。在期刊管理上, 要方便查阅, 热情周到服务, 尽量满足读者需求, 最大限度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期刊、了解读者、清楚科研目标方向,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参考咨询服务, 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问答"解释上。要变被动分散服务为主动参与咨询服务。

(4) 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素质

对图书管理人员,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提升服务意识, 促进业务水平提高, 提升服务质量, 更新服务理念, 提供针对性有效性服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图书事业, 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 不消沉、不气馁, 不倦怠、不迷失自己, 干一行, 爱一行, 无论服务那个岗位, 都会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才能积极进取, 奋发图强, 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 在平凡的岗位上, 默默地燃烧自己, 奉献自己;才能想读者之所想, 急读者之所急, 全心全意为一线科研人员服务, 才能做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 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以读者获得最大满意作为目标追求, 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优质服务意识、精品服务意识, 既注重整体服务, 有不忘细节服务, 既有综合服务, 又有个性化服务;才能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 使图书馆馆员由"图书管理者"变为"读者服务者"的角色, 变简单被动服务为积极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备芳, 刘安民.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J].图书馆, 2009 (2) :120-121.

[2]胡萍.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推行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策略[J].图书馆, 2008 (2) :100-102.

中小型科研机构 第9篇

近日, 隧道被淹、家园被毁、电力供应中断——飓风桑迪再次向人类展示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尽管目前科学技术手段还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但新兴技术可以更好地提供紧急情况的救援服务, 将灾害对人类、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2012年11月21日,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公布了“风险:灾害管理的数字化技术与服务报告”, 第一次汇集了联邦科工组织在森林大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救援和灾后重建等领域的研究案例。

该报告解释了基于现实的海啸和风暴流体数学模型如何被海洋理事会用于测试场景和预测家庭及企业的脆弱性。该报告还描述了对森林大火的研究如何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 帮助管理者随着火灾的发展动态调整消防人员和设备的配置。

报告强调了灾害发生后, 社会媒体报道紧急情况的巨大变化。联邦科工组织通过软件检测在Twitter中提到关于灾害的帖子, 以便政府提供新情况的早期预警和更及时的救援服务。

同时, 该报告也强调了空间数据传输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如何帮助政府提高在本地和海外更有效地定位需要帮助人群并提供援助的能力。

欧盟尤里卡计划 (EUREKA) , 主要由工业与服务企业, 根据行业技术研发的共同点, 以会员方式通过参与共同的研发创新项目, 以期达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目的, 逐步实现某一领域长期的研发创新伙伴关系。尤里卡计划最近对旗下“欧洲之星” (Europe Star) 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关键伙伴。

欧盟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的研发创新项目, 报告给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合作伙伴的数据如下:科研机构参与的研发项目占42%;创新型中小企业相互参与的项目占36%;大型企业参与的项目占9%, 其他各种机构参与的项目占13%。科研机构的参与, 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特别在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重要的创新技术研发方面, 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商业头脑 (Business-Minded) , 加上善于采取从创新型技术到终端用户之间创新链的各种灵活措施, 再结合科研机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往往可以加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服务进入消费市场的过程, 早日产出经济社会效益。

“欧洲之星”计划, 是欧盟尤里卡工业技术计划和研发框架计划 (FP) , 共同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机制。主要目标是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利用欧盟研发框架计划及成员国国家科技计划产出的大量科研成果, 应用于市场化的“后研发”项目。

10家国际著名研究室

落户新加坡

新加坡集世界顶尖学府研究室的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园即将开园。该园区是陈庆炎总统在2006年发起倡议兴建的, 园区在去年完工, 陆续有15个跨学科的科研机构在园区开展研发活动。

目前有10所来自世界顶尖学府的研究室落户, 包括瑞士苏黎世联邦科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大学、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和本古里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中小型科研机构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个问题在海南尤其突出。

通过对中小企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分析,总体上看海南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很多,且对海南的产值、就业贡献率很高。以2000—2007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经济贡献度为例,在这八年中,中小企业数量有四年占比达99%多,另四年占比也达到94%,中小企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除2007年,其余年份都达到了50%以上,2004年甚至达到81%以上,并且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8958%的增长率中,有48.13501%为中小企业的贡献,也就是说在这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率全部缘于中小企业的贡献。而且2008年海南省在第二、三次产业中,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了海南全部企业就业人数的95%以上,成为解决海南省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杨晟,杨谦),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是2004年以后,海南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经济贡献度逐渐下降,这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不无关联。海南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融资主体缺失、渠道单一;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成本融资,融资供给不足;三是没有具体的配套制度,担保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海南中小企业融资难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制约了海南整体经济的良性运行。

单位(万元)

注: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为全体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包含500万元)非国有工业企业,从2007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为全体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包含500万元)工业企业。Y(t)表示海南省某一年份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L(t)表示其中大型企业工业产值,M(t)表示其中中型企业工业产值,S(t)表示其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值,Y(t)=L(t)+M(t)+S(t)。

注:数据来源,人民银行海南省分支行。

注: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

二、海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成因:信息不对称

(一)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融资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者前者比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这种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表现在信贷市场上就是资金需求者比资金供给者在信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借款者更加清楚自身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以及偏离原来投资方向的意图,从而导致了借贷中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

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融资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为中小企业大多是软信息,透明度不高。Berger和Udell(1995)指出,缺少规范信息披露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模糊信息,即“软信息”。对于大企业,金融机构通过查看其财务报表等公开信息,或通过供货商、消费者与企业职工等各种渠道,以较低成本获得企业的信息,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合约签定,领导的人品等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加上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一般比较低,次数频繁,抵押品缺乏,这对于追求规模效益的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宁可选择不贷或者少贷。

(二)模型演绎

假设企业贷款投资一个项目,如果项目成功时每单位贷款带来的收益R>0,项目成功的概率为P,失败时则企业违约,选择不还款,此时收益为0,成本为贷款利率r。则企业的期望净利润为P[R-(1+r)]+(1-P)0,只有期望净利润P[R-(1+r)]+(1-P)0>0时企业才会申请贷款,由于00,即R>1+r时企业才可能投资,申请贷款。

如果银行批准,企业项目成功下银行净利润为r,项目失败银行不仅收不回利率r,本金也会损失,此时银行净利润为-(1+r),则银行批准下期望利润为Pr+(1-P)(-1)(1+r),对于银行来说,只有批准下期望利润Pr+(1-P)(-1)(1+r)>0,即只有(2P-1)r>1-P时才批准贷款,因为00,又因为r>0,所以要使(2P-1)r>1-P,则首先要2P-1>0,即P>1/2时,银行才考虑贷款。在P>1/2下,(2P-1)r>1-P即为r>(1-P)(2P-1)。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2

三、中小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的天然选择

大量的研究表明: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具有相对信息优势并且也愿意提供服务,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是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

(一)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优势

1. 中小金融机构的地域优势,大多中小金融机构是地方性的,了解当地企业的人品、产品、抵押品和前景,有条件满足这部分资金需求。

2. 中小金融机构随着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时间的增加,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信誉程度了解也在逐渐加深,获得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则逐渐递减。

3. 中小金融机构在组织管理上也优于大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一般内部结构简单,决策快速便捷,有利于融资双方成本的降低,而大金融机构治理结构都比较复杂,其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成本相对较高,当然大银行也可以选择权利下放,但是又会导致其委托代理成本的提高。

(二)中小金融机构在大企业融资中的相对劣势

中小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占有一定优势,却并不意味中小金融机构天生就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大企业的透明度高,且向大企业贷款可以获得规模效应,但是中小金融机构大企业的争夺中处于市场劣势,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和资本金的限制,难以满足大企业的庞大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对大企业提供大规模贷款,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而对中小企业贷款,可将对大企业贷款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转为系统性风险(刘国光,2002)。

四、海南省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模型分析

以2000—2007年间乡镇企业的产值G(t)表示被解释变量,以同一时期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作为解释变量,由于数据所限,我们以国家银行贷款余额B(t)作为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E(t),构造如下模型:

G(t)=a0+a1B(t)+a2E(t)+C(t),C(t)为白噪声序列。公司等。

注: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其他其他金融机构”项包括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租赁公司、南洋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

根据以上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模型,输出结果如下:

据表5,可知G(t)=736974.2+0.113324B(t)+0.219470E(t)。

R2=0.992795,F=144.3762137.7875,DW=2.334000。

由上可以看出海南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要大于大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每增加1元,乡镇企业的产值增加0.219470元,而大银行贷款余额每增加1元,乡镇企业的产值仅增加0.113324元。其原因是因为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薄弱,款项大都流向于大企业。所以应该加快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步伐,使之更加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53.

[2]程惠霞.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作用的计量分析.清华大学学报,2004,(6).

[3]初国清.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J].商业研究,2004,(10):159-161.

[4]林峰,陈国泉.浙江金融机构融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性研究.技术经济,2004,(12).

[5]金雪军,付明明.借贷中的私人关系嵌入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61-65.

[6]范香梅.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4-17.

[7]陈少婷.海南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启动应收账款质押市场.中新海南网,2008:11,19.

[8]Arnoud W.A.Boot and Thaker,A.V.,Moral hazard and se-cured lending in an infinitely repeated credit market game[J].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Review,1994,VOL35:899-920.

[9]Berger,A.and Udell,G.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95,VOL68:351-381.

中小型科研机构 第11篇

自去年11月11日大盘到达最高点3186点以来,中小板累计下跌24%,成为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但从6月3日开始,机构在中小板中已经呈现净买入,此前出现这样的迹象时中小板曾经有过一波反弹。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深市中小板交易数据发现,今年1月下旬到2月中旬中小板反弹行情中,机构第一次呈现净买入是1月26日,正是中小板指数创出新低后反弹的开始。

本次中小板指数反弹,机构的操作再次呈现相同态势,可能预示着反弹将再度重演。

5月27日至6月8日,深圳中小板股票共有89次登上交易龙虎榜,其中机构一共出现37次,买入方向18次,卖出方向19次,次数基本接近。

从各天机构买卖金额看,6月2日之前,是连续的净卖出,不管是当天股价创出新低,还是短线有所反弹,机构在其中都是主要的卖出力量。这样的态势持续5天后,从6月3日开始机构转向净买入,到6月8日已经持续了三天。

6月2日前机构逢高撤离

中小板指数从5月31日开始反弹,但机构此时的操作却是趁反弹赶紧逃跑,对后续是否还有上涨机会不管不顾。

安纳达(002136)就是典型案例,5月31日至6月 2日上涨起始阶段,有两家机构大量卖出,没有机构买入。

安纳达主营钛白粉及相关化工产品。今年一季度末其十大流通股东中有四只基金,招商核心价值基金持股180万股;另外三只都是汇丰晋信旗下基金——汇丰晋信龙腾股票、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汇丰晋信消费红利分别持股142万股、121万股、68万股。

对比2010年底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可以发现,这四只基金都是在今年一季度建仓进入。

从4月20日开始到5月30日,安纳达股价最大跌幅达44%,基金如果是在3月中旬以前建仓,这轮下跌吞噬了大量利润;如果3月中下旬建仓,股价此时已经接近其成本。5月31日至6月2日的反彈,正是它们脱身的好机会。

从5月31日开始,安纳达接连收出六根阳线。5月31日至6月2日涨速最快的三天中,卖出方向有两家机构。三天累计卖出量最大的是机构席位,在反弹第二天即6月1日卖出了3962万元,估算为181万股。此前安纳达曾两次登上龙虎榜,买入方向没有机构席位,此次的卖出者很有可能是一季度末的持有者,对比持股名单,能够达到这样大卖出量的是招商核心价值基金。

累计卖出第五名也是机构席位,卖出1373万元,估算为59万股,是在反弹第三天即6月2日卖出。汇丰晋信旗下三只基金持股量都大于此数值,都有卖出可能。

6月2日龙虎榜中,机构还卖出了斯米克(002162)、中原内配(002448)、安纳达(002136)、 冠福家用(002102)四只股票。

6月3日后机构净买入

机构以卖出为主的操作在6月3日得到扭转,端午节后的6月7日、8日两天依然维持净买入格局。

6月3日的交易龙虎榜中,机构在东光微电(002504)、围海股份(002586)两只股票中表现为纯买入,卖出方向没有机构席位。林州重机(002535)买卖双向都有机构,但买入额比卖出额多了1.7倍。

东光微电主营半导体器件,去年四季度上市短暂冲高之后即陷入漫漫熊途。6月3日股价涨停,买入第四、第五名都是机构,两家合计买入额抵不上当天买入额第二名——民族证券长春西安大路营业部一家的买入量,说明机构只是当天涨停的推动力量之一。

5月30日该股股价创出新低,接近发行价,相对于上市后的最高价已经腰斩,机构可能认为已经跌到了自己的可投资区域,开始少量试探性买入。这与市场上游资的思路不谋而合,直接引发股价涨停。

围海股份主营海堤施工。6月2日上市首日机构没有入场抢筹,6月3日时股价下跌接近发行价时,买入方向却有三家机构,分列第一、三、五名,合计买入额占当天成交额的14%,这样的买入量在近期并不多见。此前的5月20日,中小板新股好想你上市,上市次日股价一度接近发行价,有两家机构进场买入,和围海股份相比,其合计买入额占成交额比要少8个百分点。

6月7日,围海股份买入第一名还是机构席位,买入额几乎是前一天买入第一、第三名两家之和,占当天成交额的12%。上市第四天6月8日,买入第一名仍是机构,买入额较前一天有所下降,仍旧占当天成交额的7%;卖出方向有两家机构,合计卖出额只有买入机构的3/4。上市四天,机构已经买走了其流通股本的13%,基本达到控盘的地步。

马骏:需放宽中小金融机构准入 第12篇

马骏认为, 从中长期来看, 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该从保GDP增长逐步过渡到保证稳定的劳动力市场, 即保证均衡的失业率, 这也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将逐步超越对GDP的关注的必然趋势。

他认为应尽量避免刺激的“后遗症”。他说, “以往实行了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之后, 往往带来如下后遗症:一是杠杆率上升过快带来金融风险;二是经济结构重型化和国企化。所谓重型化就是搞了大量的铁公基投资以后, 许多资金流向基建、地产、重化工业, 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 包括投资占经济的比重上升、污染更加严重、国进民退加剧等;三是产能过剩严重。”

上一篇:机械教学下一篇: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